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18 09:53: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1)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在生物教学中,要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知识传授和智力发展的辩证统一。生物教学中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仅供参考:

一、比较法

比较法是学习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其它方法的基础。有比较才有鉴别,求同法和求异法是进行比较的两种重要手段。求同法即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如通过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比较可以得出两细胞器三方面的相同点:双层膜结构,遗传上的独立性,与能量代谢有关。求异法即找出不同点,例如通过对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可总结出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大液泡、质体,以及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中心体。

二、分类法

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有关材料进行科学分类,分类随标准而异,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如新陈代谢从“方向”上分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从“性质”上分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从同化作用上分自养型和异养型,从异化作用上分需氧型和厌氧型。

三、联系法

每门学科都有其严密的知识体系,学科内部以及不同学科间都存在着联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横向、纵向两方面去挖掘相关知识的联系。生物体是一个互为联系的统一体,生物体各结构之间、结构与功能间、结构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水平寻找结构间的联系,体会结构与功能、结构与环境的统一性,如人体的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之间以新陈代谢为纽带而相互联系。此外还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现象,做到学以致用。

四、归纳法

归纳法是学生在占有学习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概括形成知识点或知识体系。归纳时思维方式可采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归纳方法可采用符号纲要法和主题词法等。生物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学生在学习过一段知识之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而列表法则更适应于期中或期末复习。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五、实验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实验是指运用一定的仪器、器具、材料、药品通过科学方法观察研究一般情况下不易观察到的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现象的过程。 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角度,生物学实验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操作的演示实验、学生家庭课外实验、以学生课堂操作为主的实验,也有的是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进行的实验。

六、阅读自学法

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都要求学生要进行阅读自学。阅读自学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之后应归纳知识要点、找出难点、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阅读自学可以激发求知欲,思维积极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科学记忆法

1.口诀记忆的方法。例如:“鲤鱼体侧有侧线,水流方向它能辨,水的温度知高低,部分声波听得见。”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218-01

研究科学的复习方法,有利于寻找高考命题思路,探讨高考命题规律,从而有利于指导高三专题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教学效果。在复习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复习技巧,就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既要研究教学内容,又要研究教学方法,同时又要根据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复习方法。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把复习的视野投向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单一知识点或单元内容的教学,很难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因而学生的基础知识就是再扎实,其应用能力、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比较欠缺,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琐碎的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连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才能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从多个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大大提高复习效率。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和体会,谈谈以下几种常用的复习方法:

1.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基础不牢就难以筑成高楼大厦。较高的生物综合能力,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扎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带领学生复习时,首先静下心来,把课本认真地梳理一遍;其次要学会构建一些知识网络并亲自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将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学问,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有好多,最常用的有:“核心辐射法、穿线成珠法、归类比较法、章节互连法、热点归纳法、图文结合法、树形拓展法”等。在构建时,要做到“三抓”:抓顺序、抓联系、抓特点。要学会同样的知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既要注意系统的整体性,又要注意联系的多维性,还要注意网络的开放性。要不断地给原来的知识网络补充新鲜的"血液",以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广泛、更加优化。要养成构建知识的良好习惯,要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加工,构建成各种适用的知识网络。

2.将“多讲多练”变为“精讲精练”

在高考复习中,教师往往热衷于以教师为中心,我讲解你模仿,力求把类型讲全,把方法讲细、讲透,以便学生解题时搜索记忆库中老师所讲内容,模仿作答。其实一节课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不仅会注意力不集中,而且逆反心理会十分严重。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精讲。

3.将“教师独讲”变为“师生互讲”

习题或试卷讲评是对知识的再一次梳理过程,也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的一个重要契机。通常情况下多数教师在试卷讲评时都会把工作做细,会主动翻阅每一份试卷,充分了解主要失分点在哪里?有无共性的错误?学生答题时书写是否规范?表述是否正确?思维是否到位?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在讲评时有的放矢。的确这样做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在讲评试卷前应该做的事。但是教师仅凭这一点就在课堂上唱"独角戏",难免会降低课堂效率。习题或试卷讲评不同于教材教学,讲评的习题学生都已做过,学生对题目的解答已有自己的想法,因此习题或试卷讲评教师可不必包办代替,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讲。最好是谁错请谁讲,错在哪里就讲到哪里,并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同时发动其他学生适时给予补充和纠正。

4.关注过程与方法,提升生物学科思想与学科能力

新课程高考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是必然要求,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采取纸笔测试的新高考中,"探究"必然是考查的热点。新课改加大了对生物学科思想和学科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对生物核心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5.关注STSE,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新课改区的高考倡导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生物教学要关注社会科技发展,从学生经历、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关注STSE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的发展性和时代性。高考试题中将STSE问题与生物知识相结合,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生物,从生物走向世界"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学生用生物视野去观察世界,用生物工具去解决问题,对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6.准确理解《高考新方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

《高中新课标》《高考新方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依据,一定要准确把握、吃透精神、关注新变化、指导教学实践。需要进行必要的模块整合,在整合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复习体系。在整合过程中要尤其关注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关系。

7.关注新课改区高考,科学训练,抓好规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各省的高考方案不尽相同但高考命题都是在《考试大纲》的统领下进行的,都要最大限度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研究其他实验区的高考试题,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新课程高考命题的精神,把握新高考的命题趋势。总结反思,举一反三,防止下次重犯。

篇(3)

体验式教学法中的“体验”,必须要学生亲自的参与其中才能感受到,因此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生生物知识的动力;体验式教学法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景化的教学法,教师在设计的各种情景下讲授生物知识,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这样的学习氛围才更加的适合学生学习生物知识。

(二)构建融洽的师生氛围

体验式教学法中重要一环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尽量交流、沟通共同的经验和所能理解的知识程度,这样不仅能让师生都融入到自己构建的教学氛围之中,也让师生之间相互的尊重、信赖和鼓励。教师也能更加的了解学生到底适应怎样的教学方法和生物知识学习的程度,这样更加利于以后高中生物的教学。

2体验式教学法应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对策现在大多的高中生物教师都明白体验式教学所占的优势,但是却很少有人去尝试。一种是不明白该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运用,不肯定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另一种是大胆的去尝试了,可是却没有收获到想象中要的结果,这也打击了教师们想改革教学方法的信心。针对这些情况,下文主要浅析几点体验式教学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措施:

(一)构建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情境教学时目前各种教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也同样适用,教师根据生物的教学目标,构建真实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们在这些情境中体验到真实感。在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始时,可以构建情境来导入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生物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在一节课的考试阶段就能集中自己的精力,针对情境的构建有多种方式,其中主要的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际情境,将书本上较为难懂、抽象的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可以遇见的情况,让生物知识更加的有趣,便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细菌作用的知识时,由于细菌较微小,并不能被我们所直接的观察到,对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教师就可以将我们生活常见的“腌咸菜”和“凉拌菜”的事例渗透到教学课堂中来,让学生们认识到细菌在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多媒体技术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技术,在教学中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运用以体验式教学法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到,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课件的展示,更加直观的理解生物知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例如:在学习生物膜系统功能的知识时,由于大多数学校实验条件和经费的限制,并不能构建太多的情境,这时就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了,教师可以讲这一章节的知识,制作成动画的格式和搜索一些相关的视频,在教学课堂中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亲自的看一遍,比教师照着书本讲几遍更容易让人理解。

(三)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提出自己的想法,是体验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阶段“。知识源于行动”,因此教师要在生物课堂中引导学生们发现自己所难以理解的点,再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亲自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和体验中。例如:在做DNA的提取和提纯的实验中,学生就提出了“玻璃棒为什么只能朝一个方向搅拌?”传统的教师就直接回答是便于DNA的收集,这样学生们仍然不明白,只是记住了答案。利用体验式教学法,教师让学生们自己分组利用小棉线来代替DNA来做DNA收集的实验,一组的玻璃棒始终朝一个方向去收集棉线,一组随意的改变玻璃棒的方向来收集,最后将两组的结果进行对比,让学生们自己总结得到的结论,这样不仅让学生直接的体验到结果,也让学生们懂得主动去探索。

篇(4)

一 引言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而言,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如何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那我们常用的如背诵、模板仿写、联想等方法是否真的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呢?很多教师并不认可这类教学方法,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方法只适用于应试,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以及应试实践中却会发现,背诵、仿写等方法确实对提高写作成绩是有效果的。那这是为什么呢?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对帮助英语写作课程教学的积极意义。

二 理论背景

1.模因和模因论

模因论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以及文化本身具有的传承性这些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

模因论的最核心术语就是模因,这一概念最初是由新达尔文主义的倡导者R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的。Dawkins在探讨了基因自我复制、相互竞争以及促进生物进化的基础上,在最后一章中提出模因这一概念,用以解释这一通过非遗传方式传播的特殊的文化传播方式。Dawkins认为除了基因以外,还有另一种复制因子,这种复制因子是文化模仿和传播的基本单位,它类似于基因gene有要求被复制的特性,所以将这个因子命名为模因。

2.模因的传播复制周期

Francis Heylighen教授认为,模因的复制传播周期需要经过以下4个阶段:

(1)同化。模因能够被宿主注意、理解并接受。注意指的是模因载体的显著程度足以引起宿主的关注;理解意味着宿主可以将该模因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如果新模因与宿主已经存在的认知体系相适应,就有可能被宿主所接受。

(2)记忆。只有在宿主记忆中长期停留的模因才可以是成功的模因。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越长时间,传播和影响其他宿主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3)表达。模因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才可以被广泛传播。这一转化的过程就是表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最突出的表达手段就是话语。

(4)传输。模因的传输需要通过有形的载体或媒介。模因的载体可以是图片、光盘、声音、网页等。在传输阶段中,模因从一个宿主被传输到另一个或者更多个潜在的宿主。

3.语言模因

语言模因是指模因的语言表达形式。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客观规律。在语言交际中,语言的选择与使用的过程就是各种模因或模因复合体相互竞争的过程。

国内语言模因理论研究主要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诠释社会语用中的诸多语言现象,涉及语用、修辞、认知等领域。

三 模因论与英语写作课程教学

1.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背诵、仿写、联想等。这些方法都会遵循一个规律,就是通过复制背诵的内容,结合学习者大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把复制的内容进行加工,然后联想得出新的信息模式,在这样周而复始的重复和积累中,学习者的写作水平就会得以提升。

从模因论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看出,复制和模仿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复制和积累,学习者的大脑中都会形成一套写作的框架模板。写作模板一旦形成并被记忆,模板的框架一般都不会有太多改变,而这种稳定性正符合了成功模因发展的高保真性;再者这种稳定性也会使得写作模板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学习者的应用起到很大的作用,于是它们就被保存下来并进行传播,这种特性也符合成功模因发展的长久性。这也就是说,写作模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就是一种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

事实上,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一些写作教程中也有很多供学习者参考的写作模板,这些模板在经过背诵、仿写、联想等过程之后,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2.模因论对英语写作课程教学的启示

(1)同化阶段。依据模因论,语言进化发展的过程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同样,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遵循这一规律的。学习者要想成功的模仿模因,使模因得到复制传播,首先需要确定被选择的模因。这就告诉我们,在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合理规范引导对于学生的优先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分析那些信息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有效且有益的,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阐述,使学生便于理解和选择。这些被选择的信息就将成为学习者背诵和模仿的模因,而为提高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打下基础。

(2)记忆阶段。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背诵方法就恰好与模因的记忆阶段所吻合。学习者在经过了同化阶段的选择之后,对记忆阶段的模因进行背诵,为今后的写作存储大量的仿写材料。

根据模因论,语言材料在学习者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复制和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习者将他们在同化阶段所选择的信息加以分析整理,将内容要点、结构框架、重点词汇等总结出来,供学习者参考记忆。这些记忆材料被广泛记忆后,就成为一种成功的模因,被大量的复制和积累,帮助学习者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3)表达和传播阶段。何自然指出语言模因分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所谓基因型就是相同信息的异型传播,而表现型就是不同信息的同型传播。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的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仿写或者联想的模式就是符合这个规律的。学习者在经过了同化阶段的选择和记忆阶段的背诵之后,就会在所选择和背诵的写作模板材料进行仿写或者联想再加工,这一过程就是写作模板材料模因的表达和传播过程。例如,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会直接对所选择记忆的框架进行模仿,只是改变了框架之中的内容填充,这个就符合表现型的模因传播方式。当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对某些句型经行变换或者灵活运用就是基因型模因的传播方式。

四 总结

通过从模因论的角度对写作教学方法的分析,可以得出,在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提倡让学习者进行模仿是极其必要和重要的。我们常用的背诵、模板仿写和联想等方法对于学习者长期的语言积累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有效的。当然教师正确、科学、积极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F. Heylighen. 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A]. Cybernetique, Namur: Association Internet, 1998

[2]R. Dawkins. 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 OUP, 1976

篇(5)

生物课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应用,才能收效。在教学中常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加以运用,如用讲解法进行教学,中间也可穿插一些启发谈话、自学阅读、发现、实验、练习等方法,不过以讲解法为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一、生物比较法教学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将蜥蜴的肺结构图同青蛙的肺结构图比较,能使学生具体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数目增多,深切地认识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够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适于陆地上的生活。而青蛙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仍然离不开潮湿的环境。

二、伙伴教学

早在17世纪,约翰.夸美纽斯(Comenius.,J.A)就曾提出:“意欲在某一学科中有长进的学生,应定期安排给其他学生上课。”近几年来在Internet上国外有关伙伴教学最新研究报道较多,而我国有关生物学科的伙伴教学研究尤为少见。当前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育结构高速改革的阶段,中等教育中小班教学及个性教学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因此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现状,探索生物课堂中实施伙伴教学的训练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伙伴教学的目的与组织形式伙伴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培养相互合作的情感、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思维的方法,并使其学业成绩逐渐提高。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等特征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然后根据课程目标将知识点分解,确定必要的精讲内容和伙伴教学内容,设计伙伴教学的操作步骤、引导方法、目标检测及偶发事件处理等实施计划。教师可以引导各组内伙伴之间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学习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内容,让伙伴之间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竞赛。

由于伙伴教学建立在学生以性格、爱好和兴趣自愿组合的基础上,使伙伴之间处于耐心、宽容及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这种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的情感与合作精神。三、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篇(6)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既可用来传授新知识,又可用来巩固旧知识,且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常要与讲授法配合。因此讲授法是生物学教学常用的方法。

讲授法的优点是: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在短时期内就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教师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述以及善于设疑、解疑等,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进行思想教育。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学生无充分机会对所学内容作出反馈,学生的主动性不易发挥。

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法,而生物学则主要采用讲述法和讲解法。

讲述法是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现象的方法。生物学中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类及应用等知识,属于对生物界对象或现象描述的性质,一般都采用讲述法。实验、实习、参观等的指导也常用此法。初中低年级采用较普遍。

讲解法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概念、原理、规律的方法。生物学中的生理功能(包括生长和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生态学等知识。属于对生物界自然现象说明、解释或科学论证,一般采用讲解法。中学高年级尤高中多采用。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

二、系统性。

三、启发性和趣味性。

四、语言要清晰、准确、精练,并要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机动性。

五、要运用好板书。

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提问,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师生相互交谈的教学方法。谈话法的优点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来说,可对不同学生提不同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并能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检查、提高教学效果。此法一般适用于从已知到未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时也可利用合乎逻辑的思维,从当堂了解的现象、事实和规律,去比较、推导、归纳以解决新的问题。此法不适于从未知到已知,因此,不是所有教学内容任何情况下都可采用谈话法。

谈话法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较广泛。就教学环节来看,传授新知识、检查复习、巩固新知识、参观及实习的指导性和总结性谈话均可用。这些环节中进行演示和观察时应用尤多。就教学对象来看,年级越低,采用此法的比重越大。有的国家进行初中生物学教学,主要采用此法,因为初中生的年纪小,自我控制注意力的能力较差,不能长时间集中听取讲述。

话法根据在不同教学环节的运用,可分为三种:一是启发式谈话,用于传授新知识。教师借助提问,启发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或演示的教具和实验,或对课文的分析综合,经独立思考回答问题。二是问答式谈话,用于检查复习和巩固知识,教师就已学的内容提问,由学生回忆和运用已学的知识。三是指导性或总结性谈话,用于参观、实习、实验等教学实践之前后,通过谈话以指导学生顺利完成独立作业或总结活动收获。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有:一、要充分准备;二、要妥善组织;

讨论法

讨论法又称课堂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上海育才中学创造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其中"议议",就是采用讨论法。讨论法的优点是: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集思广益,从而获得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和知识;通过对问题的相互争论,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经过共同切磋琢磨,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讨论还有利于生物教学联系实际,包括联系自然、生产和生活实际。此外,讨论中有时会提出一些教师未考虑到的新问题、新见解,这可促进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讨论法在生物教学中,一般应用于教师讲述后、独立自学后、实验和复习后。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高年级应用较多。讨论方法应灵活多样,可以小组先讨论,再在全班交锋;可以小组先讨论,再选中心发言人在全班发言;可按题分组讨论;也可按相反意见分两组辩论;还可由教师直接组织全班讨论。初中不宜讨论整堂课,适于在上课中讨论一两个问题。若分组讨论,最好按前后两桌四人为小组,以免课堂混乱,同时这四人中要有学习好。中、差的学生,既可相应启发,又能保证讨论顺利进行。讨论法有以下基本要求:

一、明确讨论课题

二、写好讨论发言提纲

三、讨论时要引导、点拨

四、讨论结束应小结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陈示生物或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来说明或验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是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使用的。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动物、植物、人体等具体的生物,而演示法直观性强,它在生物教学中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一是能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感知生物及其生命现象,为形成正确的概念和掌握原理打好基础。

二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的生物学知识。

三是能引导学生对具体生物及其生命现象进行观察份比,分析综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中学生物学演示物即直观手段多种多样,常用的主要有:

一、活的生物、标本和模型、"模具"

二、挂图、黑板画

三、演示实验

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利用投影仪、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等,作为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运用,是整个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优越性集中表现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突出表现以下作用:

一、是可使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生物学教学内容。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和迅速表现生物界各种生物及其现象。可以化远为近,不可亲自涉历的海底生物或原始森林,可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可以化古为今,已逝而不可返的古生物或石炭纪植物景观,可使之重现学生眼前;可以化长为短,生物界长时间的生长、发育过程及进化历程,可缩短为数分钟、几小时全部呈现。几个月甚至数年的生物实验,如不同色粒的玉米杂交,其结果片刻即可见。书本上根本听不到的鸟鸣、虎吼,也能清晰听见。

二、是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生物学知识。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可直观地揭示生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创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如消化,呼吸等生理作用,脊髓控制的膝跳反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蛋白质的合成,许多不易见或见不到的生物现象,都可用动画或特技摄影-一呈现。三是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还要求学生去看、去听,独立主动地接受信息。

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投影仪、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等。

实验法

篇(7)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科学的魅力。

一、创造良好探究环境,激发探究兴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课不仅仅是以让学生验证某种现有的理论,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种仪器、药品、试剂的使用方式,而是要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生命科学的理性认知和对于生命奥秘的探索,尊重生命科学的严谨性。因此,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上教师不应该局限于让学生依照课本中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步骤,实验处理环节可能产生出的不同的实验现象,把握实验步骤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严密的科学思维模式。

二、引导学自制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生物探究兴趣

教师不仅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同样,学生进行生物实验也不应仅仅是为了实验而实验,而应该在实验的同时既获得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还应该培养其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获得实验的既定的结果,完成实验过程,实现实验目标,而且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提高自主动手能力,积极探究学习生活中自行解决问题的意识。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参考教材中的实验器材,思考如何结合生活中常用的东西,进行替换,这个替代品具有相同的实验功能,不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得出和实验结论的论证。比如,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在教材中要求运用不同颜色乒乓球和小桶开展实验,但是,由于条件有限,课堂上没有乒乓球和小桶,这时学生提议可以采用彩色粉笔头代替实验器材,不仅方便、简单,而且能够有效地对生物学中抽象和微观的遗传规律进行模拟。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分离定律的本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进行生物探究实验的兴趣是生物课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或者借鉴优秀生物教师的教学方法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探究的兴趣。

篇(8)

2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地位分析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实验是对生物反应和形成过程的一种人为的模仿,尤其是对于初中刚刚接触到生物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对这种类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实验教学方法能够把文本化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在学生的面前,加深初中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实验教学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生物实验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课程的重难点知识都融入到其中,这样学生在理解和模仿教师实验这一过程就能够很轻松地把生物知识掌握,缩短了一般教学方法所需要的教学时间,在实验教学法模式下,同样的时间内,学生会掌握更多的生物学知识,提高生物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法

在生物教学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正确地运用实验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关注。

3.1展示实验关键点,提高教学实效性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教师要想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对教师的模仿能力,尤其是在实验教学环节中的模仿对于学生掌握生物知识,深入理解生物知识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达到良好的示范效果,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之前,一定要让教材以及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实验要求与教材的实际内容相结合,反复思考实验过程,寻找到一种实验程序相对简单,实验效果相对准确的实验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才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时效性,培养学生生物素养。就比如,在学习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就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来证明,对实验效果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震荡”,因为有震荡才会让淀粉与唾液充分混合,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充分发挥。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最后统一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失败了的实验,教师要组织学生统一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与成功的实验过程进行比对,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即“震荡”,这样状态下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灵活性的,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2实验融入生活,拓展知识广泛性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证明方式,同时,生物知识本身就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这样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方法就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状况。而能够让学生最好联系实际的方式就是进行小组探究式研究,这样学生在互助中寻找知识,探索中建立友谊。就比如,在学习相关植物呼吸作用时,教师就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水果保鲜”作为实验条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呼吸作用来为水果设计最好的保鲜方式,这样学生会根据自己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常识来进行不同方式的保鲜。经过一段时间后,不同保鲜效果就会表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会发现不同保鲜方式之下的水果的现状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就会思考出现这些不同的条件是什么呢?通过对不同小组的结果进行分析,学生们会发现气温、空气流通程度、湿度等都是影响水果保鲜程度的重要因素,最后,学生会很轻松地总结出“低温、低氧、湿度适宜”的条件下保存的效果会非常好。

3.3渗透合作与探究,融洽师生关系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我国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探索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向学生渗透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所以,在开展生物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根据能力分为不同的小组,在每个小组中以能力强的学生帮助能力弱的学生共同进行实验,在实验结果出来之后,不同的小组对自己所进行的实验过程要进行简要的说明,这样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比如,在学习对人类的危害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搜集和整理资料,形成不同的讨论小组,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所获得的结果,在搜集的过程中就能够增加学生对该问题的亲身体验,学会珍爱生命。

篇(9)

一、生物实验的作用及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其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具体而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首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实验仪器带领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促使其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其次,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很多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融入感官可见的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过程需要通过表格、图释等记录下来,并撰写实验报告。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成功撰写实验报告,因此,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演示实验时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实验本身及实验现象上,未深入思考实验技巧及通过实验所反映的问题。再如,一些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中,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动手能力差、思想不集中,甚至会导致实验的失败。而教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从而导致实验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W习兴趣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实验尽管不会纳入升学考试,但是仍然会对其后续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尽量拉近实验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比如,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学校的操场或农村的田地等区域进行实地调查,自行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实施步骤等,并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个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其探究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其学习动机,引导其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鼓励学生从失败中分析原因,并引导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感受到实验成功的感觉,增强其学习信心。

2.合理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从某种程度上讲,生物实验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研究,而对实验方案的改进更是一种创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改进实验方法,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比如,在学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中,教材规定用苹果汁及鸡蛋清来进行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这两种材料中苹果汁不易取得、蛋清不易携带,因此,笔者就以纯牛奶为实验材料,仅用一种材料即可完成两种物质的鉴定。因牛奶是学生每天都可接触到的,其易取得、易携带。学生通过实验还可了解每天喝的牛奶中到底包含什么物质,从而引发好奇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3.加强课外实验教学

课外实验是课堂实验的拓展和延伸,科学合理的课外实验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外设计一些操作简单、条件要求较低、适合学生自主操作的实验项目。家庭小实验可以利用家中常见的实验材料来进行,并且家长可以与学生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体验实验的乐趣。生活中常用的调料、药剂、生活日用品等均可以用于家庭小实验,比如,馒头与碘酒可以做淀粉鉴定实验、食醋可以软化鱼骨等。

总之,由于实验科学不同于其他理论知识,教师无法直接进行讲解和传授。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需要学生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慢慢实现。生物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和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多动脑,勤动手,充分挖掘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10)

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使学生学好生物,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要有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意识,即从学生能发自内心的积极参与学习,主动的探求知识的心理。如果学生有这种意识,无论对他们的能力培养,还是智力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意识,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让第一节生物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鉴于有趣对初中生学习生物兴趣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生物教学中应努力挖掘生物教材,尤其是生物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激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生物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生物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生物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第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我先展示生物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生物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生物与人类、生物与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生物知识,同时巧妙的配合“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演示实验,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猜疑”中感受生物世界的神秘和新奇。最后,老师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结束这节课的教学。由此不难看出,一堂好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物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身边存在许多生物现象,而他们对这些现象往往熟视无睹。其实当他们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时,往往引以自豪,感到满足,这种满足会使他们对生物产生极大兴趣,充分调动起思维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课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讲一些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内容的很多原理在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例如:养鱼缸里放适量水草,有什么科学道理?为什么傍晚锻炼比早上更科学?为什么新疆的哈蜜瓜特别甜?用大棚种植蔬菜时,需要定时通风,为什么?超市中有带“福”“寿”字的苹果,那“福”“寿”字是如何形成的?这些教学实例的运用,让学生感到生物学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学知识并不是深不可测和高不可攀的,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分析、验证整个过程。

三、认真做好生物实验,吸引学生的目光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最生动、最有效的直观教学,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的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技能,更能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和品德。可见,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生物教材要求的各种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观察实验,都要认真准备,创造条件也要上好每一个实验,激发其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为了巩固生物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幻灯片、多媒体把学过在知识编成题目,组与组之间进行对抗,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学生的应变能力也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再如讲评课,采用师徒帮扶法,兵帮兵、兵练兵。小师傅在帮助徒弟的过程中得到了历练,知识理解更透彻。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五、从感情上投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意识

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困难生。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信心。教师只有以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教师真心的投入,会得到学生全身心的回报。这样才能够促进师生更好的交流,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思维和学习。因为学生愿不愿意学习生物,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们对教师的喜欢程度。当然,使学生愿意听生物课,教师还必须有扎实的功底,丰富的教学艺术,踏实的行动更好的教学。

上一篇: 无机物分析 下一篇: 产品改良设计的意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