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的基础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18 11:15: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焊接的基础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焊接的基础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U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072-02

新建武汉至黄石城际铁路是时速250km/h的高速电气化铁路,是湖北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运输支撑,也是武汉“1+8”城市圈铁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于2014年6月18日开通运营。既便利了沿线群众出行,又促进了省内鄂州、黄石和大冶等地的经济发展,还能与正在建设的武汉至九江客运专线无缝衔接,连接华东地区五省一市,进一步完善路网布局。在本线建设中,道岔采用的是18#可动心轨高速道岔,接触网相应的采用了18#无交叉线岔技术,以满足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的要求。以下就武黄城际接触网18#无交叉线岔的原理、安装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供运维和有关建设施工参考。

1 标准定位18号无交叉线岔的原理及安装技术要求

1.1 原理分析

18#道岔全长L=69m,前端长度a=31.729mm,后段长度b=37.721m。道岔侧股平面线形选用圆曲线与直线相切的连接方式,满足动车组轮对高速运行。18#无交叉线岔的特点是岔区正、侧线两组接触悬挂彼此分离无相交点,不安装线岔装置,不会产生刮弓事故,也不会因线岔装置而形成硬点,有利于动车组高速运行。且道岔处正、侧线接触网布置互相独立,其在正线高速运行通过时不受侧线接触网影响,而在正侧线相互转换时都能平稳过渡,从而确保列车运营安全。

1.2 平面布置

武黄城际铁路有配线车站一般为两台四线,站线外包正线,两股正线在中间以利于直达列车高速运行,道岔处接触网支柱一般位于侧线侧,如图1。

以道岔理论交点(即岔心)为分界点,A柱位于岔心后25~30m,正线与侧线线间距>1 320mm,机车从任何方向通过时受电弓不与正(侧)线的任何线夹发生碰撞;B柱位于岔心前10m(一般为10~15m),可满足A、B柱跨距中心区域任意一点,正线或侧线受电弓从正线直接通过、正线进侧线或侧线进入正线,即使其处于最大偏移时也保证与导向接触线接触,而不与另一支接触线接触。

武汉至黄石城际铁路采用的受电弓弓头总宽度为1 950mm,弓头工作区为1 450mm,直线区段(含道岔)水平晃动250mm,所以受电弓在通过18#道岔时最大偏移值为弓头工作区/2+水平晃动=1450/2+250=975mm。

始触区:受电弓中心距相邻一支接触线的距离约为600~1 050mm的平面和受电弓最大抬升150mm高度构成的立体空间为始触区,在此区域内接触线不得安装任何线夹,包括定位线夹、吊弦线夹、电连接线夹等,即无线夹区。对于250km/h的正线,接触线的变化坡度为0;侧线由于速度较低,其坡度的变化应考虑受电弓在正线和侧线转换运行时,任何方向都应满足始触区范围内无线夹。

1.3 安装调整技术要求

1.3.1 安装腕臂装置及定位装置

腕臂及定位装置全部按照精确测量、计算后的预配数据采用工厂化预配,严格控制腕臂装置各部尺寸和零部件紧固力矩,安装各种装置时应保证各种紧固力矩到位,不得随意调整腕臂安装形式。其中A柱、B柱处侧线定位管及定位支座位于正线正上方,均需采用特型定位器,以保证侧线处定位支座对正线接触线抬高400mm以上,以避免正线最大动态抬升时打弓、钻弓等弓网事故。

1.3.2 调整拉出值及导高

A柱正线拉出值为-150mm,侧线拉出值为+150mm,侧线导高比正线高20mm;B柱正线拉出值+400mm,侧线拉出值 1 100mm,侧线抬高120mm;C柱正线拉出值-200mm,侧线拉出值1 400mm,侧线抬高450~550mm下锚。

18#道岔导线拉出值应严格按照安装图所给定拉出值进行调整。由于无交分道岔是通过导高的变化实现机车的通过,所以对导高的要求较为严格。

1.3.3 检测始触区

18号道岔定义受电弓中心相邻一支接触线的距离为600~1 050mm的范围为始触区,此区域内不可安装任何线夹及金具等,且始触区的长度为8~12m。若上述步骤调整后始触区不满足条件,则需略微调整下A柱与B柱的拉出值,以保证始触区长度在8~12m内,且始触区尽量保证在跨中。

1.3.4 安装交叉吊弦

交叉吊弦指正线承力索在此处悬吊侧线接触线,侧线承力索交叉悬吊正线接触线。交叉吊弦与其他吊弦的间距仍按正常取值,即6~10m。始触区前安装交叉吊弦1组,安装在550~600mm(正线线路中心至侧线接触线在地面投影的距离)处。正线与侧线上的两根吊弦的间距一般为2m。交叉吊弦安装顺序应保证在受电弓从道岔开口方向进入时先接触到的吊弦为侧线承力索与正线接触线间的吊弦;吊弦线夹安装时吊弦载流环安装方向向外,背对主行车方向安装。

2 特殊平面布置(非标定位)18号无交叉线岔的安装调整

如图2所示,在武汉至黄城际铁路接口检查中发现,鄂州站5#、6#、7#、8#道岔在平面布置时D柱距离岔心为33.5m,按18#无交叉线岔标准定位调整不能满足安全运营要求,对此部分道岔的安装参数作如下优化:D柱拉出值分别为正线400mm、侧线400mm,且侧线抬高20mm;E柱处正线拉出值-200mm、侧线50mm,侧线抬高80mm;F柱处正线拉出值200mm、侧线400mm。在进行施工及检修时,应重点关注D柱至E柱间侧线导线高度变化,由D柱开始侧线比正线抬高20mm逐步过渡至E柱处抬高80mm,本跨内应严格控制侧线接触线弛度,满足在本跨内最低导线高度不低于D柱处导线高度。此参数设置满足D(A)柱距离理论岔心大于30m小于35m时的18#无交叉线岔平面布置要求。

始触区检测和交叉吊弦安装同标准定位。

3 结语

武汉至黄石城际铁路葛店南站、鄂州站、黄石北站和大冶北站正线与侧线间道岔均采用18#道岔,接触网相应的采用无交叉线岔技术,其布置方式对受电弓起到导向过渡作用,使受电弓高速、平稳的通过道岔区,满足运行速度250km/h的运营要求。通过武黄城际联调联试和开通运营所反馈的实际情况,采用无交叉线岔技术受电弓对接触网的冲击小、弓网受流性能更佳,且由于其平面布置简单,列车正线能高速通过、弹性好、没有硬点,适合高速列车运行的需要;同时无交叉线岔侧线与正线相对独立,更方便运营维修和事故抢修。

参考文献

[1] 于万聚.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第一,全面推行“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进一步深刻理解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培养适合企业或行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人才培养内涵,转变教育观念,树立高职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创设良好的高职教育环境,加快推进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第二,全面推行“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需要。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适应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调整发展的需要,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在人才培养、职业技术培训、科技服务等方面构建社会服务平台,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是高职教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全面推行“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展要求和社会需求,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素质,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素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由途径。“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指导思想,它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教育观念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以突出职业性、实用性、生活性、发展性为基本特性,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不同教育环境与资源,通过校企双方的联合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二、抓思想观念的转变,深刻领会“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

1.素质基础。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一般包括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基本素质是职业素质的基础。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一定的生理与心理条件下,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化实践和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品质,是从事特定工作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道德操守与专业技能的集合。职业素质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职业性。不同的职业要求不同的职业素质,不同的人从事相同的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有时也不相同,这是由基本职业素质与个体职业素质的区别导致的。二是应用性。通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来获得并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是内在性。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职业人员通过知识学习、技能提高、经验积累等,逐渐将职业需求有意识地内化为职业素质。四是综合性。职业素质不仅包括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文化素质,还包括职业业务素质、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身体素质等。五是发展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行业动态的更新,职业人员为了适应职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需要,总是不断推动本身职业素质的发展。

篇(3)

首先,对各位贵宾在百忙之中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孔孟之乡——中国某投资贸易说明会暨驻韩国经济合作联络处揭牌仪式”,感到非常荣幸。这次活动得到了汉城市各界人士、当地华人华侨、韩国大宇国际株式会社、孔子大宗会等企业的热情支持和大力帮助。在此,我谨代表某市政府和考察团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尊敬的各位贵宾:

借此机会,请允许我向各位朋友简要介绍一下某市的基本情况。

某是世界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是中国古代文明和儒家文化的发祥地。现辖曲阜、兖州、邹城、微山、梁山等12个县市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800万。某市在某省17个市中,人口列第四位,地方财政收入居青岛、济南、烟台之后列第四位,国内生产总值列第6位。某是某省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固的经贸合作关系,有600多家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建成外商投资企业1000多家,其中落户某的世界500强企业11家,美国伊顿、杜邦、沃尔玛、日本小松、以色列艾森等一批国际知名大公司先后在某投资,贵国大宇国际株式会社在某投资3亿美元兴建的年产250万吨的水泥厂,取得了好的效益。

尊敬的各位贵宾:

某优势非常突出。位于某省南部,地处某、江苏、河南、安徽四省结合部,是华东与华北、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交通枢纽,是新的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某拥有中国国内无比优越的交通条件,交通通讯便利,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道立体交叉,四通八达,对韩国朋友来济非常方便,从仁川空港乘飞机1个半小时可达距某一百多公里的济南国际机场。某迄今已有6000余年的开发史,旅游资源为某省之最,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邹城“四孟”(孟府、孟庙、孟林、孟母林)、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刻、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等,都在海内外素享盛名。某资源非常丰富,矿产品种达70多种,煤炭储量250亿吨,年开采700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560万千瓦,电价低,十分适合发展高耗能的加工制造业。稀土储量1275万吨,高品位稀土储量居全国第二位;淡水资源储量60亿立方米,占某省的六分之一。劳动力资源也很丰富,经过培训的劳动力不仅充裕,并且价格低。盛产小麦、大豆、玉米、花生、棉花、各种蔬菜和鱼湖水产品。大蒜、花生、微山麻鸭、小尾寒羊、鲁西黄牛等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业经济已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形成了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医药、生物化工、造纸、纺织、建材、食品酿造等十大骨干行业。生产1500余种主要产品,原煤、电力、毛纺织品、工程机械、机制纸、医药、食品酒类、生物技术产品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某投资环境非常优越。特别是受被世界称作万世师表孔子的影响,某市在中国是最重视教育的地区,以重视道德、修身养性、讲究礼仪而蜚声海内外,素有重感情、守承诺、讲信用的传统。近年来,我们按照“零距离、零障碍、零投诉”的要求,全力打造政府服务环境,对外商投资项目实行自始至终的全方位服务,对重点项目实行了投资手续代办制度,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对带动作用大的项目,一事一议,有的可提供土地、厂房“零成本”进入。目前,信用即是财富,“让投资者发财,促某发展”的观念已在全市牢固确立,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对于某未来的发展,某省在发展规划中已经确定了明确定位,就是把某建设成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经济强市,就是在巩固财政收入在某省第四位的同时,其他主要经济指标要努力达到第四位;文化名市,就是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有鲜明特色和较高知名度的文化旅游名城;组群结构大城市,就是通过发展,将市中区、任城区、兖州市、曲阜市、邹城市连为一体的大都市;区域经济中心,就是建成与青岛、济南并列的某省资源开发和加工产业型经济区域中心。实现这一目标的着力点是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

中国与韩国互为近邻,气候相近,文化相通。某与贵国隔海相望,某与贵国一些企业保持着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开展经贸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良好的基础。某资源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优势明显。汉城是贵国首都,资本集中,经济实力雄厚,双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我们高度重视、十分珍惜与韩国客商的合作。为促进双方合作,我市确定,即日起用一年多的时间在韩国开展集中招商活动,为此专门设立了办事处,各县市区和某开发区、曲阜新区等都有联络站,在韩国为投资、合作者负责联络、协调、洽谈、服务等合作事宜。另外,在我们国内组织了专门机构,随时欢迎韩国客商前往考察、洽谈合作、投资事宜。某市政府,将为来某投资的韩国企业家,倾注所有的热诚。某将为出口加工投资企业提供信息,积极协助开拓国际市场;为了提高商品的竞争力,保持低的劳动力成本,抑制工资提高,协调好 业主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并为企业出口提供优惠政策,在生产所需的中间产品、原材料供应方面提供积极支持。对在中国国内销售的投资企业,我们也将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帮助。总之,所有这些方面,将在市政府的主导和管理下,提供比其他地区更为优越的条件。

尊敬的各位贵宾、朋友们!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宣言》中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以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好客、求贤若渴的某人民热切地希望与汉城市工商界人士、各位朋友,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真诚地邀请大家>!

篇(4)

从现有文献调研来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关注不够,涉及该方面的文献非常有限,大庆石油学院[6]对地质类跨专业研究生、浙江财经学院[7]对管理类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大庆石油学院在分析地质类跨专业生源的研究生对硕士点建设利弊的基础上,对跨专业地质类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认为跨专业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需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和实施,即从招生、入学前、授课阶段、开题报告前及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等各个环节结合导师、授课教师及管理人员给予共同的特别关注,协同指导,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克服跨专业研究生的不足,适应地质类研究生教学与培养方式,并发扬其跨专业的知识结构特色,成为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真正成为合格的地质类硕士毕业生。[6]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机制、模式及策略等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跨学科、跨专业报考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成才还缺乏有益的指导。

二、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

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是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的方向之一,历来就业前景较好、研究经费充裕、科研条件好,因此,每年都有近60%的生源是跨专业、跨方向报考的。以2009、2010级研究生为例,其本科专业有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锻压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等。

1.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的优势

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相比,有一些特点和优势[6]: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思路颇有特色,对于圈内传统观点和学说敢于质疑,另辟蹊径。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焊接学科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为材料类专业的,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的能力,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类专业的,在焊接设备、工装夹具的设计方面和本专业学生相比有优势,这些对本专业生源的研究生构成了激励和促进。

2.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

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虽然有利于选拔更多的具有宽广基础知识的优秀生源入学,从源头上为培养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焊接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和矛盾:

(1)在焊接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现有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针对本科为焊接专业的研究生所制定的,但现在面对的对象有一半左右是对焊接专业一无所知的跨专业研究生,因为统一授课对象的基础不一样,如果授课内容和难度以跨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那么本专业研究生会“吃不饱”,如果以本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跨专业的考生又“跟不上”。

(2)由于与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差太远(不同的跨专业生源的基础也还有明显的差别),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对于焊接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不太清楚,一方面在后续的课题研究中无法进行深入研究,硕士论文的质量也不高,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进而影响到整个培养环节的进行。另一方面,部分跨专业学生比较勤奋、努力,虽然能够完成硕士论文、顺利毕业,但硕士论文的撰写中经常会用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词语,反映出其专业基础不扎实,在毕业后的工作中也会出现对焊接专业的很多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内行人说外行话的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认为:虽然读了焊接方向的研究生,做了与焊接相关的课题,但并不真正了解焊接,在毕业后的工作中缺乏自信心。

三、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策略

针对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日益增多、培养对象的基础相差越来越大这一现状,为了全面提升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培养中引入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的新模式。

“国际焊接工程师”是ISO1473l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与焊接相关企业获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要素之一,获得者可从事产品的结构设计、生产制造、质量保证、研究和开发等各个领域的焊接技术和相应的管理工作,在企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训内容包括与焊接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既有材料、机械、力学、电子电工等焊接专业基础知识,也有“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焊接结构与设计”、“焊接生产及应用”四门主干课程,还有国际(ISO)、欧洲(EN)、美国(ASME)、德国(DIN)标准与规程和国际先进的焊接技术、国内著名专家的科研与生产实践经验。

通过对近几年跨专业、跨方向报考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的研究生的本科专业、知识结构进行调研,与国际授权的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进行研讨,确定焊接学科研究生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条件和资格,结合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要求,对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和改革,将部分焊接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如“焊接理论基础”、“弧焊电源”、“焊接结构”、“材料焊接性”等设置成研究生培养计 划的选修课程,供跨专业、跨方向学生选修,使其具备一定的焊接基础理论,以满足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资格审查。通过中期考试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并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的要求,将部分培训内容和现有课程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其焊接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对参与培养的研究生进行40学时的焊接技能实训,包括焊条电弧焊、气焊、气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操作,提升这些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和对焊接的感性认识。

四、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3年来,共有23名跨专业报告的研究生参与了该培养模式的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吴某,本科所学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与焊接专业相差甚远,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学校焊接专业的教师,能够胜任焊接专业课程的教学;2012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龚某,本科所学专业为化学工程,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公司焊接责任工程师,硕士论文被推荐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013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姜某,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并签约某高铁车厢生产企业。

五、结论

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本专业研究生不同,且各个个体之间的差别也较大,导致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和硕士论文的撰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改革现有培养模式,在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中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课程,夯实了跨专业研究生的焊接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其焊接专业的技能,培养了焊接学科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研究生的就业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春艳,王晨.21世纪以来欧美研究生教育改革新趋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60-65.

[2]沈以赴,夏品奇.国际化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6-38.

[3]熊玲,李忠,赵伟.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研究生培养目标及相关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60-65.

[4]杨华.基于工科特点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2010,(12):3-4.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焊接工艺教学质量的提升,要重视实践教学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转变教学思维和思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实践练习课程的同时,制定和完善学生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教学质量参与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技术的能力[1]。中职学校办学和课程设计随着时展和生源素质的变化,也要相应地采取灵活的办法,从教学大纲、教材、课程、生源、教学条件等方面入手去调研和分析,设立适合本校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的教学课程。据此,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在中职学校焊接工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于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焊接工艺教学质量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1 协调处理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与学生素质水平不适应的问题

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计划,实施教学的指导性文件[2]。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对教学大纲的丰富和诠释,规定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对于中职学校的焊接工艺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适用于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学生。但由于近些年来职业教育普及化,学生生源水平大幅下降,这就使得学生主体对教学大纲和教材适应能力,理解能力相对减弱,也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直接影响中职学校焊接工艺的教学质量。

对于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与学生能力条件匹配的问题,笔者想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授课老师。

1.1教师要对 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智力水平等方面进行充分了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深入了解,如摸底考试和课堂、课余的信息反馈;

1.2教师要吃 透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把握好初级焊工和中级焊工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内容和技术;

1.3是教学中 的关键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参照教学大纲,对教材进行适当删减和增补。对于难以掌握的内容可以进行精简、删除,如埋弧自动焊机的工作原理、焊机的构造及焊剂等内容。对焊接专业课涉及的基础知识,以及学生没有掌握或遗忘的知识进行增补,如焊接应力与变形中涉及材料力学的一些物理基本概念:热胀冷缩、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内应力等。对掌握起来较难,但技术鉴定又必考的内容多进行重复和强化,如焊接安全知识、焊接裂纹的形成原因和防止方法,线能量和碳当量的计算等。

2 科学处理教学要求的统一性和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化矛盾问题

国家教育部详细制定了针对每一个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知识与能力水平,施行统一规定、材、统一考核,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如何才能平衡大多数学生的统一性和个别学生差异性的发展要求,就成为目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关键点。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在教师实践中起着推动教学计划有序进行重要任务,对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师只有因材施教,区别对待[3]。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性辅导和同学之间互助学习的方式,补习基础知识,达到初级焊工的考核标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鞭策和指导,要求其不仅要学习教材中较难的内容,同时还要增加他们的作业难度和作业量,指导其阅读一些课外专业书籍。

3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协调

任何一本专业课程的学习都需要相关基础课程的支撑和辅助,对焊接工艺这门课程也是如此,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基础知识,或是基础课程开设的过于超前,或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早已遗忘了[4]。此时教师讲授专业知识,不但学生们很难接受,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但是要系统补习基础知识,在教学时间上又不容许。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适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笔者认为采取的步骤有3:

3.1指导学生 加强课前预习。对于课堂上将要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在课前就要进行重温。

3.2通过课堂 提问强化和巩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课堂进行提问,不仅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同时也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的情况;

3.3针对提问 效果不理想的知识点或重要知识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4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协调进行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中级技工,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掌握相应焊接技能。科学处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系是培养合格中级技术人才的关键[5]。

4.1在教学过 程中要确保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同步性。两者同步进行,既有利于理论知识在实际过程中的巩固和提升,也有利于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正确指导实践的进行,并用实践检验理论知识,两者相辅相成,可以发挥最大的学习效果,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

4.2教师在讲 授理论课程的同时,要深入到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去,帮助和鼓励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工作。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倡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模式

近些年来教学模式的革新理论在教学界广泛普及。对中职学校焊接工艺的教学而言,关键在于需找一个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偏低,学生水平又存在参差不齐,学生本性贪玩,自律能力差,学习缺乏自主性,作风懒散。基于此,要想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几乎不可能。所以针对中职学校的这种客观条件,在焊接工艺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和发挥教师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以教师的定位和视角,采取有效办法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心情及时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重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

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的独角戏,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师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都是中考后的落第者,在行为上懒散,学习能力低,有些还是学习和思想上的“双差生”。这些学生活泼好动,课堂上说话,打闹屡次发生,这就给课堂秩序和纪律造成破坏,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进行和完成。

6.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宽容

对学生的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要机智应对,借力打力,避免与学生发生冲突,在处理问题时保持冷静,避免师生关系激化。

6.2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

和学生交原则性朋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只有充分地了解和掌握了学生基本情况之后,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在遇到课堂违纪行为时,才能有策略、有方法地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既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又可以提升问题学生的素质。

7 结语

中职学校的特殊性,在于其专业化的教育,其次还有其生源素质的自身问题,在实施教学的工作中,要充分合理地把握专业化教育与学生自身素质水平的协调和统一,处理好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与学生素质水平、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等问题矛盾,只有处理好了这些关系,才可以实现中职学校焊工技术教学质量提升,实现培养合格中级技工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敏.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J].现代阅读, 2012(8).

[2] 张丽品.如何提高《焊接工艺》课的教学质量[J].职业教育研究,2004(12).

[3] 王维.深化教学教育改革 提升中职教学质量[J].河南农业,2011(12).

篇(6)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汽车、船舶等制造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而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等制造行业焊接工艺。是这些行业必不可少的工艺技术,它是一种可靠、精确、低成本的连接金属材料工艺方法。《焊接冶金学》是金属相关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他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详细的基础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焊接专业理论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环境的不断复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较以往有所不同,需要基础知识掌管过硬的综合人才。因此,如何不断改革《焊接冶金学》教学模式,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一定自身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课程地位及目的

《焊接冶金学》是焊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学生从事专业领域工作必备的焊接理论与技术课程 ,该课程在培养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专业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完成了本课程的学习之后 ,学生才开始具备对焊接知识体系的全面认识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 良好的基础 ,因而本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课程目的在于研究金属材料在熔焊条件下,有关化学冶金和物理冶金方而普遍性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各种具体条件下具体金属材料的焊接性,为工业生产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探索提高焊接质量寻找新的途径和提供理论依据。

2.传统焊接冶金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调查显示,在以往的焊接冶金学课程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实行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给学生讲解某个知识点,让学生能够背熟相关知识 ,来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同时,课堂中通常是采用黑板课教学,教学方法匮乏,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图片、视频等直观形象的内容,课堂中没有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整个课堂教学只是学生跟着老师的套路教学。其实,焊接冶金学这门课程本身内容较枯燥、空洞、抽象,加上在课堂中教师理论讲述效果欠佳,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开设焊接专业的学校非常少,从而使得相关专业教材、辅助教材很少,更新速度慢,实践课时较少,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因而,不可避免地给专业教师备课或者学生提高专业学习兴趣等带来一定困难。

3.焊接冶金学课程改革与教学策略

3.1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的每一个举动、每一种思维方式都将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专业教师,不仅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当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责,充分感受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因为,最好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师只有把握好授课、毕业设计、指导实习和课程设计等所有的教学环节,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可以通过在自己的教学经历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不断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科研成果融人到教学环节中,应当深信教书只是一个过程,育人才是最终目的,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以开放的胸怀去接纳学生,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影响学生。更注重能力和人格的培养,在教会他们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其成长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3.2强化实验教学

强调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每组的实验人数,使每位学生都能动手进行焊接前准备红酢及实际焊接操作,对实验现象及本质的理解更加透彻,收获和体会也更多。建立实验课程的信息反馈机制,为学生提供发表建议的机会,部分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好的建议可以被采纳实施。

此外,增加综合性实验环节,使实验内容紧扣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对很难焊接的紫铜进行焊接性的综合评价实验,从实验准备、焊接操作,到焊后的试样制备、缺陷分析及性能测试,都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学生能够提出进一步的优化工艺,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3改革实践环节

《焊接冶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原来验证性和演示性为目的的实验课进行改革,改成创新性实验课。将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课题式的自主实验,激发创新欲望、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将课内实验改成不限时间的全天开放性实验,随来随做,解决实验设备不足问题;将实验报告改成实验论文,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能力训练;实验成绩根据从“结果的对错”改为“过程的创新程度和实践能力表现”。

3.4改革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放弃过去满堂灌输的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研究式、提问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根据所讲 内容列举相关的工程实例 ,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然后指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进而导出要讲的内容。另外 ,课后要求学生认真看书,每章内容讲解结束后都给学生留有一定量的作业,还有综合性较强的思考题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篇(7)

电气焊专业具体都学的什么?分析如下:

1、焊接技术 具有工业裁缝之称;

2、焊接基础知识,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埋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

3、主干学科:焊接技术 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主干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力学、电工学与工业电子学、金属材料学及热处理、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生产、熔焊原理及金属材料焊接性、弧焊电源、焊接生产检验、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语言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前的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职业色彩浓郁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为培养出来的学生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颏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更新换代快的情况,感到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逐渐落后,学无所用,从而造成教育资源很大的浪费。为改变不利局面,黑龙江技师学院进行了大规模资源整合和专业调整。

开展创新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1.1目前焊接人才培养管理形式的局限性

人才培养包括人才培养者、人才培养措施和人才培养对象三个内容。目前焊接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管理流于形式

目前的教学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障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但这些规章制度在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上保障力度不强,不利于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表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必要的社会实践与创新活动,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2)行政制约过多

教学管理实质上只是教育教学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不是目的,培养创新人才才是真正的目的。行政制约过多,必然制约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才华的发挥,影响其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一卜进心,难以真正对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把关。教学管理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的,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围绕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进行。

2.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焊接专业通常设置了[]“焊接冶金”、“焊接电源”、“焊接方法与自动化”及“焊接结构与生产”等骨干课程,还设置了“焊接检验”、“焊接工装夹具”、“焊接金相和断口析”等辅助课程,并设置了与之配套的专业实验、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教育.这些课程和环节系统地向学生呈现了解决材料连接工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应用各种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具体体现.因此,在这些课程和环节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程的概念和内容,更重要的让学生学会解决这些专业问题的思想方法、方案设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也能循此方法再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在思考和解决专业问题中,往往需要系统思考,从问题主要矛盾着手,分析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次要影响因素,通过理论抽象和逻辑推理建立相关模型,由表及里触及问题实质和核心,达到解决问题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思考模式,培养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中,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主次关系及解决问题的方案的优与劣,让学生对客观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从定性到定量不断深化,准确把握事物的尺度和各种影响程度,并能应用理论思考结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科交叉、引用与借鉴其它领域技术成果解决本专业的问题和技术集成是当前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大大加快的技术发展进程,显著降低了技术开发成本,同时也为新技术研发开辟了重要途径.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要不适时机地向学生介绍技术发展脉络、新技术发展趋势和现代技术发展新成果,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建立开放、创新的思维模式.焊接专业尽管是相对传统的学科,但其发展带有明显的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的烙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技术引进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焊接技术在现代物理技术、电子技术、测试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值模拟技术的支撑下得到了迅猛发展,自动化、数值化程度越来越高,连接工程尺度正向着超大和超微2个方向不断延伸,结构性能参数不断超越,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抓住这一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3.跨学科创新焊接人才培养教学方法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目前中职教育实践研究学习已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和支持实践研究教育模式与体系的建设。焊接工程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世界各国均极为重视。例如美国一流大学丁学院70%均设有焊接专业,并在焊接专业领域强调各学科的协调发展。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各学校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推进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如麻省理工学院焊[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FB090557

子课题项目: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接专业教学采用“本科生科研计划活动”训练计划,即:本科生与硕士生、博士生一起进行较长时间的科研训练,并在结束时召开学术研讨会;日本高校采用增设创造性教育科目,使其与专业科目相

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化的课程结构,同时重视智力和能力以外的情绪、意志的培养,具有知、情、意三者和谐发展为根本的创造性教育的特点。国外大学焊接专业学生教育都非常注重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拓宽专业面,强调创新能力、研究潜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创新思维、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终生学习能力放在教育的首位,并有稳定的实习基地和良好的实验条件。

结束语:

通过教学改革研究实践认为,对于具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电气工程自动化学科交叉特色的焊接专业方向大学生,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行实践型学习为基础的多样性的教学训练方法,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着力进行多样性教学训练模式与实践的研究,完善焊接专业方向现代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焊接工程多层次、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与涌现。

参考文献:

罗建.高等学校焊接专业方向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新方法与实践

篇(9)

认清基础,端正认识,循序渐进

在职业学校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盲目接受学生学习基础本来就薄弱、文化根底浅的片面认识,从而降低对学生本专业文化课程教学的要求。在电子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确有一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心不在焉,对文化课程不感兴趣。对此,我们要做好客观分析,一方面,由于一些学生的自身原因,他们已经把电子专业的学习简单地与为谋生而学一门技术笼统地联系在一起,导致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能动手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在转变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方法和措施还存在差距,部分教师不能够有效纠正学生的认识偏差,因而一味迁就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事实上,没有电子专业基础知识的铺垫,学生不仅得不到职业思想的熏陶,而且也找不到动手实践的支撑。例如,随着电子新器件的不断出现,以及集成元件规模功能的不断完善,加之芯片内部集成元件愈加丰富、电路愈为复杂,假若学生对诸如半导体物理等相关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那么很难想象他们能够很好地驾驭自己的动手实践过程。因此,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正确认识学生文化基础前提下,对学生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确保学生循序渐进的发展。

把握教材内容,删减有别

教材作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载体,一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可以说,教材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无可替代的课程资源。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教材建设为了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是,电子技术发展步伐之快仍然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为了全面、客观反映电子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趋势,教师需要合理把握教材,尤其要做好教材的“查漏补缺”工作,即把教材中没有体现到的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器件、新工艺等进行及时补充,防止电子专业教材教学与电子技术实际应用不协调情形的发生。在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确实省事,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将受到制约,因此,电子专业课程教学要紧跟时展步伐,必须善于研究和分析教材所阐述的内容是否完全覆盖了本学科的前沿领域,敢于把那些不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对本课程教学意义并非明显的知识给予略讲,适时补充一些新兴知识,诸如常见的经典电路,一些元器件的分类和应用场合等,延伸教材功能,同时,教师还要经常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一些课外电子方面的书籍、报刊作为教材的补充。

提供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动手

立足有限课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强调夯实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与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学生只有在理论指导下才能过好实践关。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很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符合职业学校培养和造就合格人才的目标。

电子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学活动少不了学生亲自动手,否则学生在没有教学情境帮助下很难理解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诸多知识或者相关知识,诸如电子元件的焊接,仅靠教师讲清楚文本内容,没有学生动手实践,学生难以真正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例如,焊接过程中,教师必须确保学生知晓烙铁的温度要求、焊按时间的长短等。而学生亲自动手焊接的过程,对于他们理解教材中的焊接安装技能、焊接工艺知识,理想焊点理论的形成,以及对虚焊、假焊危害的了解都是非常有益的。事实上,电子专业教材中的诸多专业术语也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而被理解和记忆,可以说,动手操作是电子专业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反思知识学习对发展动手能力的价值所在。

放眼课堂之外,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学生毕业后将主要从事与电子产品有关的生产和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维修等方面的工作,因此,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仅仅局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把视野瞄准至广阔的社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接受更为现实的挑战。例如,通过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到电子企业实地参观和了解,熟知电子行业对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激发学生在校努力学习的热情;通过鼓励学生在社区进行电子产品的维修活动,帮助他们体验知识的运用,从而在一定范围把学习和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举办课外诸如电子器件的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等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建立课外电子兴趣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相互探讨,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等。以上各种电子模拟生产、制作等实践活动能够坚定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信心,形成学习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相互促进的学习模式,这样既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又树立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在鼓励学生课外动手实践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只有遵循本专业操作规范,才能确保一切实践活动符合专业课程的要求,从而逐渐养成学生严谨的动手风格,这对于学生真正踏入工作岗位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电子人才的竞争必然日趋激烈,这种情形对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也相应提高了要求,教师只有冷静思考、与时俱进才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施养智,周小方.电子技术基础实验[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篇(10)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北部湾紧缺焊接应用人才“D-CBE”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3JGB282);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CDIO教学研究及实践》(编号:2016JGB404)。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机械、电子、冶金、石油化工等千亿元产业的发展,大量需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实际岗位群并适应其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应用型人才[1]。焊接作为一种永久性的材料连接手段,在机械制造、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行业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焊接人才的需求数量缺口呈减少的趋势,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性差的结构化矛盾仍然突出。

一、北部湾经济区焊接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广西“十三五”人才开发目录》,全区特别是柳州、桂林、北部湾经济区(南宁、玉林、防城港、钦州、北海)对焊接人才的需求包括两类:一是焊接技师,要求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焊接工艺基础知识,掌握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熟练操作气体保护焊等技术,获得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二是焊接工程师,要求具有扎实的焊接工艺理论、金属材料、焊接结构生产、焊接设备维护、焊接缺陷检测等知识,具有独立解决中等复杂焊件的焊接技术。为了深入了解北部湾焊接人才需求状况,笔者调研了处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广西建工集团、北部湾港务集团、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钦州市新港潜水工程有限公司。上述四家企业无论从规模还是主要加工手段方面都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经过反馈综合得出四点:第一,有一定工作经验、熟悉二氧化碳焊、氩弧焊工艺的焊接技师缺口较大;第二,特种焊接(比如水下焊接、摩擦焊焊接、爆炸焊焊接)方面的人才奇缺;第三,新入行的高校焊接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尤其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近年招入的焊接毕业生身体素质偏差。

此外,笔者对广西人才网2016年3月至9月北部湾5市招聘焊接人员的信息整理发现:在总计约120家企业中,主要涉及到机械、汽车、医疗、建筑、冶金、石化、能源、电子行业。按照焊接方法分:焊条电弧焊、埋弧焊、二氧化碳焊和氩弧焊约占73%,超声波焊、激光焊、摩擦焊等特种焊占27%;按照对人才的要求来分,大部分为中小企业需求的能吃苦耐劳的焊工,而对焊接高级技师和工程师的需求的绝对人数少一些,但招聘职位往往以“急需”注明。结合《广西“十三五”人才开发目录》,笔者通过走访及网络调研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北部湾经济区对焊接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普通焊工和工程师缺口均较大;第二,传统焊接方法需求收窄,特种焊接从业人员需求量扩大;第三,新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完整,解决综合问题能力差。

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编排不合理,和焊接行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

在理论教学方面,国内高校焊接专业一般讲授焊接工艺理论、焊接结构生产、弧焊电源及设备、焊接质量检验、材料焊接性五门专业必修课以及自动化焊接、特种焊接方法等专业选修课。这些课程可选用的教材大同小异,知识编排和内容仍然延续传统教学大纲,缺乏时效性的焊接理论知识和工艺实践知识。另外,教学大纲各自独立且偏向于共性的一般知识,五门课程联系不紧密。而事实上这五门课程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在各门课程中分开教学必然会造成相同知识点的多次重复和缺乏相应的逻辑联系。传统的理论课编排淡化了这种联系,使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实践教学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偏多,学生仅仅在某一个方面得到专门训练;而综合性的实验偏少,学生没有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机会,在进入企业后上手慢,对突发的技术性问题应变能力差。

(二)教学方式和手段不适应教学内容的学科特点

当前国内高校焊接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僵化,没有考虑到各门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差异性。比如:各门课程的绪论部分一带而过,没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角度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特种焊接部分“重设备,轻原理”,使学生对特种焊接的原理理解不深入;而在相似知R模块的教学上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教师却仍采用“填鸭式”的被动教学方式一遍遍多次重复,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效果欠佳。

(三)人才培养目标和评定指标“一刀切”

传统的高校焊接人才培养模式以各门课程的理论考试分数加实训表现评定学生,五门专业课处于同等地位。而事实上这五门课程的难易程度差别较大,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也不一样。学生不分基础差异,平均用力的结果是能学好的课程没时间学好,难度大、缺乏兴趣的课程学习效率更低。事实上,学好焊接专业课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数学、物理、机械、电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对强调培养工程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院校的学生要求过高,使大多数学生对焊接系统性知识的掌握停留在零散的概念和初步的了解阶段。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杂而浅,无法独立解决焊接技术性问题。

三、D-CBE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2],该教学模式是美国休斯顿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性学习”和“反馈教学原则”以及“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教学目标的重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所必需的全部能力。这里所说的能力,不是狭义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它包括四个方面:知识,指与本职业、本岗位密切相关的知识领域;技能、技巧,指操作、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态度,指动机、动力、经验,是一个情感领域、活动领域;反馈,即如何对学员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评估的量化指标领域。这四个方面都能达到,可构成一个专项能力,一般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

笔者根据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考虑到地方院校的培养目标、焊接行业的需求现状,在此模式基础上引入差异化的思想,简称D-CBE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打破传统课程界限,建立用能力模块群

传统的焊接课程割裂了各门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比如埋弧焊的工艺、材料、设备、焊接性、变形、质量检验相关知识本来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却分散在各门课程中,没有同时进行组织教学,学生重复学习相关知识,效率却很低,不能把涉及一种焊接方法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差。

D-CBE模式以焊接方法为核心,建立专业应用能力模块群。通识课及专业基础课按照学科本位的传统模式组织教学,符合此类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而在深化从业能力的专业课上,打破传统课程界限,以焊接方法为界限设立模块,一个模块把相关焊接方法的所有知识都讲透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就业意向、市场需求状况选择相应的模块学习。如:数理基础较差、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向焊条电弧焊模块、二氧化碳焊等模块向高级焊工方向发展;而善于理论分析、喜欢思考的学生可以选择向自动化焊接等模块和焊接工程师方向发展。这种模式以学生为本,主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同时兼顾市场的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模块化教学本身兼容性强,灵活性好,可以随时增加新的模块以适应最新的市场变化,也可以随时删除陈旧的模块,教学效果良好。

(二)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的差异化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实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对特种焊接方法、焊接冶金等理论性很强且实验设备昂贵的内容,采用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对于焊条电弧焊、二氧化碳焊、弧焊电源等内容尽量在实训车间进行理论和实践同步学习。学生根据自己所选模块主动学习,教师现场指导。另外,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不定期开展焊接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不但增进了彼此的友谊,而且能够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竞赛所涉及的焊接知识;增加开放性的综合实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价机制上,根据学生选择的应用模块和发展的目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权重。这种差异化的评价制度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遴选出深受企业欢迎的应用型焊接人才。

四、结语

通过D-CBE模式的差异化改革,在教学计划上打破专业课程界限,建立以焊接方法等为核心的应用型模块群,在教学上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在考核评价上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采用相应的评价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充分发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 公共设施的分类 下一篇: 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