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8 15:18: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功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作文和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可见说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写得好不好。翻开农村学生的作文本,文章的文句不通,文理不顺,词语单调,“土话”多是最突出的问题。可以这么说,当前广大农村学生说话训练远远不够,说话能力必须加强。口头语言是在直接的交际中形成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让学生有充分的说话环境。因此,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形成用普通话交际的良好风气,对提高农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普遍比农村学生高,这与他们都能使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无关系。
普通话的推广在农村小学一直实施不好,大多数的学生不论在家中或是在学校里都使用家乡话,笔者是个农村小学教师,因此深有感触。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生活环境对学生的阻碍;另一方面却是教师的努力不够,甚至是不以为然。推普工作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应有深刻的认识,下工夫排除推普工作中的困难,教育学生认识到讲普通话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交际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说话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义务教育教材的说话训练,中高年级在低年级的基础上作了系统安排。当然,说话训练仅靠基础训练中的安排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充分采用多种形式,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训练,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乐于说,说得好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成功的提问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心思想,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挥。课堂提问切忌太深或太浅。太深的提问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大,学生绞尽脑汁,不得其解。而太浅的提问让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面对“是不是”“对不对”式的满堂问,学生想都不用想,习惯性的答案脱口而出,难有展现才能的空间。课堂提问应精心设计,才能发挥作用。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对于概括性较强的题目,学生的思维难于一步到位。教师可以将题目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由分到总,寻找答案。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课中,要让学生说说该诗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在教学时,手中拿着一个球,左右两边颜色各不相同,通过提问“这个球是什么颜色?”“为什么两边的同学会有不同的答案?”引发学生讨论得出了“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眼光看待,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的结论,然后再把学生的思路引回课文中,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生活当中,有什么相同的情况?”学生的思路打通了,“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2.改变角色,置身情境
如果学生把回答问题当成一种任务、一项测试,那么,紧张感必定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反之,如果把回答问题当做一次展示知识或个性的机会,则会兴趣盎然,积极发言。例如在教学《揠苗助长》一课中,教师有意说出“农夫想出了揠苗助长的办法,禾苗一天之内就长高了一大截,这样子,过不了几天就能得到丰收,农夫真是个聪明的人!”班级顿时哄堂大笑,学生纷纷表示反对,说出理由,讲明道理,并联系到生活之中。
三、掌握说话的恰当时机,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1.课前预习检查,有备而说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必局限于字词,可以从更多的方面着手。
2.课后总结,有感而发
课后总结的任务通常都是由教师来进行,这样不利于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让学生失去一个表达、交流的机会。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如设计“口述课文内容”“学了这篇幅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同看法?”“联系生活实际,你有什么感想?”等说话题目,鼓励学生大胆说,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3.感受激奋情境,一吐为快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参照,更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综合素养体现。公开课上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他的专业理念就是对小学语文价值观的把握。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小学语文公开课上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技能的表现。小学语文教师要把素质教育的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去,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整合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由教和学两个方面组成,小学语文公开课上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比以往的教学更加完善,教学方法应与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是指依据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关于教师的教如何指导学生学,它体现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公开课教学过程的示范性,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的教学过程比以往常规课更为丰富。在小学语文公开课上,教师在对学生丰富心理活动的洞察和对学生个别差异的把握的基础上,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中介,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合理解读,使小学生得到一种基于教材范本的对真实生活的体悟,以达到对学生心灵的浸润,对美的感受与鉴赏。
五、教师教学基本功
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乃至各种能力上,起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主张学生生动活泼地自主学习语文,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不是督促学生做大量应试篇章或练习册,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写课外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1、明确教学目标,准确理解和正确处理教材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主要目标,制定符合素质教育的科学化的目标体系,以有利于检测和操作,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要尽可能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清楚每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和习惯等。从而培养具有现代人素质的“四有”新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和学会审美”。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阵地。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较差,对世事的接触较少,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注意力。因此要求教师注意授课技巧,巧妙地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将一些与课文有关联的乐事、趣事、知识穿插在教学中,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这样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达到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目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长期养成的一种学习的自觉、自动的行为倾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良好习惯,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是认真听课的习惯;其次是质疑问难的习惯;第三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第四是认真做听课笔记的习惯;第五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4、坚持整体性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育人的根本。为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在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由于学生的个性鲜明,可塑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施教,恰当地运用教材,讲求教学艺术,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识教学中,就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然而,今天仍有人片面追求“智育”的应试教育,把语文教育看作是教会学生识字、读书、作文的语文技巧训练,拼命追求分数,一切为了应试,淡化了思想教育,这实质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语文教师要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以人的语文素质发展为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特征,以知识传授的方法进行有效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教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学生怎样生存。要真正发拌语文教育对学生全而素质提高的作用,就丝毫不能忽视语文活动课。学科课和活动课相结合既发展了学生的智育,其德育、审美、品质修养等方面都可得到发展,真正做到多方面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5、加强师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从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来看,教师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等,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加强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通过培训,使教师队伍实现“四个同步提高”:一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业务素质同步提高;二是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同步提高;三是教师的“一专”与“多能”同步提高;四是教学基本功与教育科研能力同步提高。中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学校或有关主管部门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语文教师开展丰富多采的语文基本功(如: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等)和教研基本功竞赛,促使中青年教师提高语文教学基本功和教研能力。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关键,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作为实现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坚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大胆摸索教学规律,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良素质,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为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邢建立. 关于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意见. 理论研究.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天津 苟辛生)
一、从“素质教育”的视角,看小学语文教学
1.对“素质教育”的初步认识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①]简言之,是注重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
人的素质结构是开放的、有序的、分层次的身心系统。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提法,可以整理成如下的图示: 基础层
(附图 {图})
2.“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
“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②]其根本属性是“培养人”。“素质教育”就是面向21世纪对基础教育的需求,针对中小学中一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它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
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毋庸置疑,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应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基于“语文学科的功能和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既包含发展语言这一基本功能和任务,又包含再现知识、认识世界、形成学习方法的功能和任务,也还包含着提高思想、陶冶情感的功能和任务”。[③]不难看出,组成语文学科功能的各要素,与人的素质结构各层次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通过个性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比较稳定素养的过程中,语文的学习必然会施以重大的影响。此外,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素质的特点之一。素质是社会文化通过个体有意识地反复交错进行的“内化”和“外化”,逐渐积淀而成的身心发展的品质,而这种“内化”与“外化”的主要“工具”是语言。况且,小学阶段是整个学龄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期。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应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具有其它学科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
建国之后,特别是党的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化。1993年秋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已明确地将本学科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教材的科学化、多样化进程,不断加速;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在充分进行实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有所发展。
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一些观点已成为小语界同仁的共识,并在逾来逾大的范围内转化为教学活动。一是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功能和任务的综合性,增强了整体意识;二是明确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增强了训练意识,提高了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自觉性;三是明确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与教育中的“客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既要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教授;四是更自觉地从教育心理学的高度,探索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了语言与思维发展的辩证统一,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五是明确了语感教学为基础,以语言规律为指导,加强了语言训练的科学性;六是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进行了“愉快教学”的尝试;七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目标教学”的研究;八是教法、学法、考法的综合改革……篇幅所限,仅举如许,但足以说明小学语文教学,是始终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改革进取的。这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主流。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区域性的教育体制正在完善之中;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适应教育飞速发展;教学研究的成果,不能更大范围地转化为教学效益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学校,乃至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提出,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有利于区域性教育体制的完善,有利于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些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语用能力,将我国文化传承下去。从目前我国对教育进行改革来看,语文更是占据教学的主体地位,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强化小学生语文感知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所以小学语文教育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
任何教育在教育之中都应当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进行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如果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成绩的提升,而不注重通过对整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塑造,那么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与意义。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学生的个人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认知在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作为小学生人生中的起点,求知并不应当成为教学的唯一要求,而应当注重通过运用关怀以及塑造的理论,激发小学生的灵性成长,保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语文知识的积累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学习,从而运用积极向上的态度促使小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面对困难。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应当是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全面促进小学生智力、审美以及人生价值观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不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在进入小学初,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语言能力,小学语文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能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云纹口头能力。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试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目前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的识别以及断句能力的培养仍然占据教学的重要地位,并且教学以为强调对学生语文思维进行培养,没有注重文字的重要性,这也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残缺,是一种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加之小学语文教学时间的有限,小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吸收语文思维的转化。大多数小学生语文基本功不扎实,基本都是文字能力不足而产生。所以小学语文小学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互动少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学缺少互动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之中往往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只需要被动的听课,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致使小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另外教师在语文课堂之中,往往并没有设计一些课堂思考题,或者思考题设计的相对较为简单。例如:在语文教学之中,教师提问学生“文中有一段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吗”,而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就可以,这种思考题缺少对小学生思维的调动。还有一些教师对语文思考题持有置之不管的态度,这些问题都说明了语文教学缺少必要的互动性。
(三)缺少必要的阅读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都是将教材作为中心,将教学任务完全归于教材中而教师通常也会认为,只要将教材中的内容完成,那么也就意味着,本节语文课的完成。,那么背诵课文也就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方式。这种枯燥的背诵课文往往造成小学生无法利用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刊物,这种教学方式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改善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改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可通过结合其他类学科教学方面的优点,在通过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状况,针对性的运用具有意义的教学方法,并将语文知识融入到其中。例如运用计算机进行动画模拟教学,通过将课本中的内容以动画等方式进行播放,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但改善教学氛围,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扩宽语文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针对当前语文教材内容枯燥的现状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充,将书本中的内容进行灵性化和生动化。教师可在语文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设置成故事情节,通过运用故事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故事中不但获取语文知识,同时故事也强化学生语文知识点的运用。另外教师也可在教学之中运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游戏以及教学图片等方式,提升语文教学的色彩性与趣味度,让学生在娱乐之中潜移默化的学习语文。这样不仅有效促进学生自发学习语文知识,同时也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很大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外活动
任何教育在教育之中都应当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进行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如果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成绩的提升,而不注重通过对整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塑造,那么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与意义。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学生的个人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认知在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作为小学生人生中的起点,求知并不应当成为教学的唯一要求,而应当注重通过运用关怀以及塑造的理论,激发小学生的灵性成长,保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语文知识的积累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学习,从而运用积极向上的态度促使小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面对困难。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应当是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全面促进小学生智力、审美以及人生价值观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不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在进入小学初,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语言能力,小学语文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能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云纹口头能力。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试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目前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的识别以及断句能力的培养仍然占据教学的重要地位,并且教学以为强调对学生语文思维进行培养,没有注重文字的重要性,这也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残缺,是一种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加之小学语文教学时间的有限,小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吸收语文思维的转化。大多数小学生语文基本功不扎实,基本都是文字能力不足而产生。所以小学语文小学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互动少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学缺少互动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之中往往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只需要被动的听课,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致使小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另外教师在语文课堂之中,往往并没有设计一些课堂思考题,或者思考题设计的相对较为简单。例如:在语文教学之中,教师提问学生“文中有一段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吗”,而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就可以,这种思考题缺少对小学生思维的调动。还有一些教师对语文思考题持有置之不管的态度,这些问题都说明了语文教学缺少必要的互动性。
(三)缺少必要的阅读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都是将教材作为中心,将教学任务完全归于教材中而教师通常也会认为,只要将教材中的内容完成,那么也就意味着,本节语文课的完成。,那么背诵课文也就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方式。这种枯燥的背诵课文往往造成小学生无法利用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刊物,这种教学方式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改善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改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可通过结合其他类学科教学方面的优点,在通过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状况,针对性的运用具有意义的教学方法,并将语文知识融入到其中。例如运用计算机进行动画模拟教学,通过将课本中的内容以动画等方式进行播放,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但改善教学氛围,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扩宽语文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针对当前语文教材内容枯燥的现状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充,将书本中的内容进行灵性化和生动化。教师可在语文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设置成故事情节,通过运用故事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故事中不但获取语文知识,同时故事也强化学生语文知识点的运用。另外教师也可在教学之中运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游戏以及教学图片等方式,提升语文教学的色彩性与趣味度,让学生在娱乐之中潜移默化的学习语文。这样不仅有效促进学生自发学习语文知识,同时也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很大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外活动
1.是实现小学德育目标、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小学阶段德育目标,无论是“五爱”情感、“三种”意识、“五种”良好习惯,还是良好的意志品格以及乐观向上的性格,有许多方面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根据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
2.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从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来看,教育部确定的六方面内容,是对小学阶段德育的宏观规定,需要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而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具体化、直观化。同时,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内容,虽不属于小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范畴,但可以对小学生的德育起到强化作用。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另外,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小学德育手段,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充实小学德育手段。
3.是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小学也已有了认识,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总体来看,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小学不重视德育,也就难以意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的重要意义;二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三是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功底不够扎实,上课方式、教学方法比较简单。这都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措施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担负着培养合格小学语文教师的重任,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承担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效果。因此,《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门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奠定高师生扎实从教的基础,又要培植其专业发展的潜能。
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教学内容依然局限在仅有的几本教科书上,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很少下功夫。尤其是面对新课改提出的新问题,比如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小学语文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在教学方法的指导上显得乏力。在教学方法上依然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这种教学方法势必会造成学生思想的懒惰。走上工作岗位后,工作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创造性组织教学的意识,不愿主动自觉的去了解学生,钻研教材习惯于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消极处理教学问题。另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时数普遍偏少。目前高校里普遍对理论教学比较注重,但对师范生实践与教学能力培养方面投入的精力过少。比如,被认为是语文教师非常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三字一话”,在很多本科师范院校不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我们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笔试遥遥领先,但面试往往出问题,不是语言不规范就是字写得太差。
正因为在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最具师范特色的课程,多年来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难以适应目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改革落伍的教学方法,从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着手实践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夯实学科基本理论的教学方法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相应的理论指导,对于即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师范生来说,他们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适应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才能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涉及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小学语文课程论、小学语文学习论、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语文教研论、小学语文教师论、小学语文评价论等。理论范围很广。单靠规定的学时很难深刻掌握这些理论。具体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1.自学指导。改变传统的本科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有限时间进行“导”学生利用大量课余时间进行“学”。
具体操作是:自学指导是在学生学习新内容之前,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提出学习目标,制定自学提纲。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自学思考,指导的方式可以由教师来提出问题,也可以通过自学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在课下快速阅读本节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以丰富本节的内容。根据个体差异允许理解的深浅有别。
2.交流研讨。在学生通过读书、独立思考,对本节内容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师生的交流研讨,深入探讨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学习的重点,突破难点。对理论的研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开展,可以采用以学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成立研讨小组,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也可以确定教学内容分板块、分专题的形式讨论,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聘请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或者该方面的名流专家一起讨论。比如在习作教学中探讨如下问题,“如何在习作教学中淡化知识的教学?”“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等作为专题进行研讨。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师范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感悟与思考,为专业能力的形成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思想基础。还有助于他们将教学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3.案例观摩及点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鉴于此在学完一个课题后,围绕学习目标向学生提供成功的具体的教学范例,采取观摩――评议的方法。使学生加深领悟所学理论。“观摩”的材料必须精选,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可以是教材上选载的教学案例。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规律”时选取教材中《捞铁牛》教学札记让学生观摩赏析,并点评这位老师在教学《捞铁牛》时是怎样体现语言教学和思维训练同步进行这条规律的,你认为做得好吗?好在哪里?还有什么可以改善的?也可以看精选的教学录像,比如学完习作教学,看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学“写话教学”的教学录像并进行评议,观摩还可以看典型的教学实录等。“评议”是依据所学的教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评议探讨,明白这些案例好在哪里,还应让学生敢于质疑,找出案例的不足,并探讨弥补办法。以间接的角色体验来丰富对教学理论的感性认识。
二、加强实践训练、提升专业素养的教学方法体系
针对实践环节训练薄弱的问题,我们采取如下方法
1.化整为零,逐步过渡法。针对实践课时偏少的情况,利用课下零星时间加强基本功训练,例如:每人发一块小黑板每天抽出20分钟写字练习,并且在规定时间放在教室的走廊里,以备互相展览、评阅、观摩、学习。每天晚自习抽出20分钟时间练讲,按学号进行,每人五分钟,到讲台前练讲,讲的内容不限,可以即兴回答下面同学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讲故事等。下面同学认真配合,目的是克服登台的紧张感,练习说话的逻辑性和同学之间互相正音,学习普通话。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就会有多次登台的机会。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对师范生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重点就是小学语文试讲训练,也要以学生为本,由浅入深,化整为零,降低技能的训练难度。主要包括:分解教学内容,比如,识字教学中再分解为: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字义教学分项练习。再如在学习“教学工作常规”中的“上课”时对“导入”、“板书”、“布置作业”、“结课”等进行单项训练。分解时间段,由原来的8-15分钟的试讲变2-3分钟的热身训练,从触手可及的教学语言技能、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应变技能训练入手,让学生在2-3分钟的试讲热身中克服羞涩、害怕等心理,初步体验成功,使其树立信心。由于每个学生占用的时间缩短,课堂教学中得到训练的学生数就会增加。让每个同学都能得到锻炼。
2.整体入手、综合训练法。通过化整为零的训练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讲课技能,树立起了讲课的信心后,试讲的时间逐渐延长,试讲的内容逐渐扩大和加深。这时候就从整体入手,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备课、上课和说课。通过微格训练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模拟、讲评等教学实践、综合提高教学技能。如:在学习了“口语交际教学”一章后,指导选择小学语文教材的相关内容自行设计教学过程,进行充分备课后,写出教案和说课稿。然后在小组说课和讲课交流。在说课中不仅说出自己是怎样分析、设计的。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设计。经过小组充分讨论后,修改教学设计,分成小组到微格教室试讲。试讲完后,组内相互评议,填写《评课意见表》,并选出最优案例,供全班交流学习。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全班学生的试讲情况。
结语:新的教学方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了师范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当然这个方法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在随后的研究中还需要不断的构建。
[本文系潍坊学院教研立项资助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院政字[2007] 140号)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辛涛:《对转型期“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现状的思考》,《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082-01
明确的教学目的对教学的双方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紧扣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标明确了,还要加强对小学生的语文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正确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必要的语文素养,通过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实现听、说、读、写四大功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要认清语文教学的本质,明确教学的目的,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加强小学语文训练,我们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说:“语文就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所以,不管我们有再多的不同意见,有一点肯定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正确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训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教材中的精华,为我所用,不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特点来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深挖教材,努力寻找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强,所以他们更喜欢直观的东西。同时,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记忆力非常强,接受知识的速度也很快,想象能力丰富。这些都是小学生年龄段的优势,他们的劣势就是对知识中抽象的部分理解力不够。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特点。下面具体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训练。
一、正确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明确语文的教学任务
叶圣陶先生说过:“平常说口头语言,写到书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吕叔湘先生也对此作过明确的解释:“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言的意思,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的本质其实就是加强学生的文字和表达能力,能够正确地进行阅读表达,准确地书写。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四大基本功,不仅要教会他们这些,而且要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但目前有一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把“分析课文”作为语文的教学目的,省略了说和写的部分,如果长期这样做,那对小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是非常不利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训练,不断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以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读、说、写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分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部分,这两部分也都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它是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是帮助小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让小学生直接感悟到语言的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改进,利用各种教学教具,引导小学生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含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切不可抛开语言去进行分析课文和中心思想的教学。这样是有悖于语文教学规律的,也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三、注重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以理服人
虽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但如果不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学是很难学好的。因此我先让我的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其次再举出学习中、生活中的例子,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语文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但其他各门学科学得都还不错,语文连声、韵母都分不清,音节的声调不知道加在哪个韵母上。写字不按笔顺书写,书写不规范。基本功学得不扎实。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给予疏导,用《纪昌学射》这个寓言故事让他懂得学好一项本领最重要的是先学好基本功,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学好本领。才能学得精,学得好。学习也同样如此,于是我耐心指导学生怎样区分声韵母,音节加声调的规律,并且编成儿歌让他背下来,识字,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识字,如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来识字。不要死记硬背,找特点,找规律。这样学生就会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还在学习中逐渐培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成绩进步很大。语文这一基础课学不好,其他学科是很难学好的。由于他有亲身体会,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很快明白了道理,开始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趣理交融,两者相互促进。
二、以情感人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以爱学生为前提,师生关系融洽,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五彩缤纷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特点,抓住情感教育这一优势,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采摘丰硕的果实。小学生模仿力、向师性很强,有不少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愿意学这位老师所教的课,他们学习时不但对学习内容有选择,而且选择师生感情。所以,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平时尽量抽出时间多接触学生,和学生交流思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愿意和老师接近,把老师当成妈妈,愿意和老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愿意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要通过自身丰富的的表情变化和情真意切的言语等,将自己的内心真情向每一位学生进行传递。比如,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朗诵诗歌,给学生讲故事,并且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体会到得到老师的肯定,受到同学崇拜的自豪。这样学生就认可了我这个老师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老师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们,老师和他们的心是相通的,他们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讲述的道理,传授的知识,就会自觉地乐意接受。这样,师生感情融洽了,课堂上就会配合默契,乐教乐学,幽默和谐。所以对我所教的语文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我这个老师也倍加喜欢尊重。他们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三、以境育人
小学语文是一门生活化很强的学科,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一门艺术。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所以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变乐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向自己提出上课要求:每堂课都要让课堂充满爱和笑声,力求在课堂上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不给学生一种老是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真正做到情境交融。由于教学中我重视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调动起来了,提高课堂效率就有了保证。
总之,学习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地去学,更好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自觉去学、自愿去学、主动去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相信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学习,兴趣教学将会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