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9 10:22: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浅谈公民素质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024-02
“机制”一词最初来自希腊文 “mechane”,指机械或工具,后被逐渐引用到各个领域。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是要研究教育主体以何种方式、途径、载体对公民进行教育,通过教育过程实现公民法律素质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本文将对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价值。
一、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在构成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之一:夯实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进行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对公民进行法律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从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1.完善教材体系建构
本课题所说的教材体系建构,并不是就公民接受教育的某一阶段而言,而是指应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整个教育过程中关于提高法律素质,在教材内容上的合理安排和衔接。因此,此部分内容需要对现有的教材进行调查和分析,对新的教材构建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接受社会的一定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响为主要职责的人。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主导者,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应从知识、能力以及责任心和事业心等方方面面加以强化,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进行。
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主题班会、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等都对校园文化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4.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基地是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个平台。一方面可以作为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另一方面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基地。应在充分调查和调研的基础上,切实建立学生实际需要的社会实践基地。希望能够在实践基地中使学生体会和懂得保护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二)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之二:拓展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1.充实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在杜绝家长制作风和思想的前提下,在学生自理、自立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锻炼。加强对孩子情与法的影响和教育。
2.健全社区教育
社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的缩影。社区应在满足社区成员合理需要的前提下,遵循整体性、丰富性和现实性的原则,加强社区教育,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提升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社区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3.完善社团教育
这里的社团教育非学校内的学生社团教育,而是广义的社团教育,是除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一种社会教育方式。在社团教育中应加强和规范社团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为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做出贡献。
(三)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之三:挖潜法律实践教育。
法律实践教育是对公民进行法律素质教育的最直接、最直观的教育方式和载体。
1.有效利用宣传媒体
这里媒体是指电视、报纸、期刊等进行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一般载体。对于宣传媒体在公民法律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要通过调查和调研的结果加以说明。同时针对宣传媒体中直接对提高公民法律素质起作用的节目,有意向对电视台的台长、杂志社的主编等进行访谈,了解近些年法治节目、法治期刊等的比例。从而对媒体法治内容版块的形式、内容和所占比例提出合理化建议。
2.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群体、管理层等都成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网络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网络应作为特殊实践载体进行研究。应在网络中建立不同群体所需要的有关法律的网站,从而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
3.加强媒体与法律实践的结合
媒体与法律实践的结合能够贴近生活、走进群众,用典型案例的审理等,生动再现法律知识,加强和强化公民的法律素质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二、公民法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价值
(一)有助于推进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理论建设
理论是行为的先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对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研究,能够在实践中摸索新的教育方法、途径等,也可以验证现有的教育途径、方式、方法等的合理性与实效性。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在实践中能够找到更适合、更有效的教育途径、方法和载体等。从而实现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价值,在理论上促进学科建设。
(二)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公民素质。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能够发生或实现教育者所期望的变化,达到教育目标即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公民素质。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公民素质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人格的塑造和素质提高,不是某一种教育或者某一个学科的教育就能够完全实现的,是综合教育的结果。
公民法律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对于公民的法律人格的塑造和法律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公民法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研究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公民素质。
(三)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实现社会整体文明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的一项主体工程、基础工程。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公民的法律意识,而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法治意识是核心。而法治意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对公民进行的法律素质教育。良好的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必然对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而实现社会整体文明。
(四)有利于国家提高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
公民素质影响着政治民主的发展、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研究公民法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有利于促进公民素质的提高,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公平意识以及效率意识等,能够这些意识能够有效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从而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杨海燕.论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19(5):87-88.
[2]赵利红,韩弘力.浅谈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机制[J].法制与社会,2013(34):226-227.
[6]志愿者精神[DB/OL].http:///view/4310371.htm.
[7]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转型[J].教育研究,2002,(10).
[8]姚冬琳,黄甫全.公民教育课程化——粤港第一届公民教育研讨会述评[J].学术研究,2001,(4).
[9]胡春娜.当前学校德育实践中的四个向度——以苏州市中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70-01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它不仅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将来。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 素质教育必须把思想品德素质、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才的问题,我国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其目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因而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的人能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祖国未来发展需要,这是当前教育工作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而要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去学习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合格公民。为此,应主要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教育:
1.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教育学生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相信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相信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及其内在规律性,提高学生辨别大是大非的能力,使学生从本质上认清封建迷信等各种的实质,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自觉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兴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全面实现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和优势也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2.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导向作用,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我国公民特别是青年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品德工作,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做人并做一个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有责任感的人,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做一个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可见,导向问题是决定受教育者朝什么方向发展、为谁服务的重大问题,而导向作用则是思想品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独特的作用。
二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树立现代教育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归根到底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国民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其中思想品德素质是国民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教育合格公民的重要保证和重要条件。既然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智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学习好并不等于一切都好,成绩考得高并不等于素质就高、能力就强,知识掌握的多少、深浅与能力、素质是不能划等号的。而在过去“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学生和家长的喜和忧、乐与悲,以及学校一切活动的中心,都是围绕着“考试”、“分数”进行的,从而把教育教学工作引入了一条死胡同:教学上,死板、教条、搞题海战术;学习上,使学生只知道埋头于书本、做题,没有应变能力,缺乏青少年学生应有的活力。为此,我们必须克服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树立围绕“能力”、“素质”进行教学的新观念。
1.树立现代教学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变强调知识的量为强调知识的质;变强调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变强调记忆为强调思维;变强调学会为强调会学;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变授之以点为点、线、面结合;变信息单向传递为信息双向传递;变只重教师的教法为注重师生共同合作的方法等。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大大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真正做到向45分钟要质量,是加强教学研究的目的和归宿。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应积极搞好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深入开展教材研究、教法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生“会学”、“会用”上下功夫,以期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否则,不深入研究教材大纲、教法,不去总结探索教学规律,而只是为教而教,必然会导致思想品德课育人功能的丧失。
三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敢于创新,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主动精神、健全人格、科学思维、自我教育能力、善于学习创造的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这一基本任务,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应紧紧抓住青少年学生时期这一形成创新基本品质的最佳时机。在学生中开展以主体性教育为纽带的创新教育活动,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向、创造思维、创造技能、创造人格,力争在全面完成教育教学大纲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个关于教育的现在和未来的、具有深刻内涵的话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也就会越来越深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就越能得心应手地去操作、去运用,从而使我们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有的放矢地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去教学、去管理,使学生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人格得以完善、能力得以提高、技能更加巧妙、素质更加全面,展现充分的自我。
参考文献
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初中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和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初中德育的主渠道,它承担着培养初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的重任。因此,积极研究探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加强政治课素质教育实施显得至关重要。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 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 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 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 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如讲社会发展史中的生产力概念时,可用电教媒体展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工具,如石器----金属工具----铁制工具---机器大生产,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广泛应用对 不同社会生产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使他们真正懂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创造在革新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发展及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二、初中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同其他学科,同其他方面德育工作相比,无论从时间上、形式上还是任务上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发挥着它的德育功能。
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一论述,把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奠基阶段,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我们必须在思想政治课中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初中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政治课和其他科目的联系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决定了它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任务初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有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素质教育任务,如语文、外语主要有文化素质教育并兼有思想、科学、美学等素质教育任务;数、理、化主要承担文化、科学素质任务;音、体、美汾别承担的素质教育方面多,任务重大。它的内容习定了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高尚的美学素质,坚实的科学文化素质等,并且由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来推动和激励其他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则要教育学生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只有牢固树立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才能由习心和毅力去学习兢兢业业做事的本领。通过兢兢业业做事,在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增砖瓦,才能体现出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结束语
总之,要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才能有机地把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改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真正做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民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而小学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质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最终目标是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因此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实施,直接影响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思想道德、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存在着重知识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下面,笔者试就现代社会对人的几个基本的素质要求,如何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在教给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进行训练、促进发展的尝试,作一点粗浅的阐述:
一、注宜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1.意志力培养。意志力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收集整理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学习数学并不总是兴趣盎然的活动,有的同学遇到困难,常常依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同时要通过适当难度的问题,有意地难一难学生。当学生急于依赖老师指导时,有意拖一拖,设置悬念,做到“道而弗牵,开而弗达”,培养学生乐于做、敢于克服困难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心理品质。
2.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提高正确率都有重要作用。
二、独立自强,踏实进取
独立自强、踏实进取,这些素质的形成,可以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着手,在锻炼坚强的意志性格上下力。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强的意志性格,既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磨炼,又可以帮助他们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取得进步。所以,数学教学对于培育这些素质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养成以下这些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这些习惯是:集中注意、专心听讲的习惯;正确阅读课本、运用课本的习惯;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善于求异和质疑问难的习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思考与书写的习惯;准确运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述思想的习惯等等。同时,要严防并纠正马虎了事、投机取巧、抄袭他人作业等不良习惯,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从教学艺术的角度来说,心灵交流和思维展开是课堂教学的点。此时,学生的感知、想象、思维等异常活跃,会产生一种既轻松自由又深沉凝重的审美体验,教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而且首先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交流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了解学生。认识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他们的个性品质,关心学生的爱好、兴趣和需求,使教学真正能深入儿童的心坎里去。
三、教育观念要新
教育观是教师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必须体现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较强适应能力,又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智能型人才。故而,教师要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善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把教学目标落实在“素质”二字上。
四、加强学习指导
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会学习导致不想学习,不想学习又导致懒惰”。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学应切实加强学法指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尤其要指导学生学会“以旧推新,知识迁移”,学会用旧知识去探索新问题,培养其自学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在帮助学生复习好“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方法后,启发学生根据“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方法及其数理,重点研究“乘数是三位数”中的“百位”该怎样去乘被乘数,乘得的“积”该怎样对位?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动手尝试、看书对比例题、综合思考等主动获取过程,实现迁移,最后掌握方法,明白算理。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探索的主课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淡化选拔意识,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普及。
参考文献
[2]蔡中宏.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兼论高校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科学・经济・社会,2008(2):101-105.
[3]柏晶.校企合作举办高等学校的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4]谢臣英.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政府角色与功能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0(36):14-16.
[5]杨秀萍.公立高校合作办学:社会资本引入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6-49.
[6]刘存刚.美国校企合作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J].教育与职业,2007(32):67-68.
[7]袁新文.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校企合作如何真正“水融”[N].人民日报,2010-05-14.
[8]王远东.论共识基础上的校企合作立法[J].职业技术教育,2012(10):60-62.
Construction of System for Introducing Non-governmental Capital into Public Vocational Schools
――Based on Case Analysis on a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f H Province
WANG Xuan1,2, YAN Zhi-li1
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随着我国的教育不断向素质教育靠拢,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义务教育法》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对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是保障义务教育在新世纪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的需要,又保障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教。而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最终目标是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此,本文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中几点个人浅见,与大家分享。
一、注重品德教育是进行学生素质教育的前提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提高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自觉性。其次,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明确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它本身就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有关内容,适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我国数学史上的优良传统等内容,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例如,我国领土辽阔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的长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长6300千米。在讲“百分数的认识”时,引用这样的数据:“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上21%多的人口。”简单的两个百分数,自然地进行了国情教育、人口教育。还可以通过介绍祖冲之在1500年前计算出圆周率π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1000年,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结合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正走进课堂,它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中,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意识,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题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办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千方百计地牵着学生往那一条道上走,来不得一点变通,容不下一丝意外。于是课堂教学在平淡中一帆风顺,实则丧失了其应有的活力和灵气。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应该给学生预留探索创新的时空,要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环境,让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一)活的课堂教学起始于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
根据对中小学生有关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某一门学科与喜欢某一门学科的任课老师是有关联的。如果学生不喜欢、不尊重、不热爱任课老师,对所学的这门课程就没有兴趣,他们的情感就处于一种抑制状态,也就不可能有学习的积极性和高效率的思维活动,教学也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促使他们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获取知识。
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要把学生当作与自己是完全平等的社会成员,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把学生当做有自觉能动性和一定认识能力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资源分享的伙伴关系,当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时,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在主观上“分享”他们尚未获得的知识,要鼓励和信任学生。
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有五层需要,其中“尊重需要”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重视,并已经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教师尊重学生并对他们充满关心和期待,会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眼神、手势、姿态以及适当的口语等方式去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要通过这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二)活的课堂教学应让兴趣教学贯穿整个数学教学始终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去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实践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成功培养学生产生浓厚的学科兴趣,关系到学生能否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关系到学生是否能真正学到一些知识,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数学学科,如果被单纯作为一门语言来学,会更显得枯燥无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从多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的学,主动地学。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采取老师讲一讲,学生写一写、练一练这种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是通过创造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例如,学习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时,就给学生主列举去超市的情景,运用实际生活,让学生解决问题。
(三)活的课堂教学应坚持运用激励教学法为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拍手叫好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在人的动力系统中,需要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动力源泉。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为此针对这些学生形成的原因及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中专生进入学校时,由于在数学学习上遭受过挫折和失败,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了兴趣和信心,有些甚至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正是因为基础太差,几乎得不到成功的体验,因此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所以我们要探索出一些适合像我们这样职校的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诚然,他们有上进心,也有自尊心,渴望受到尊重、渴望成功,这是学困生的基本心理要求。实践证明,尊重是前提,激励成功则是关键,据此,我们应变强制教学为激励教学。
积极的鼓励(包括正确评价、适当的表扬)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荣誉感等。对学生来讲,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不是固定的,也并不是以上提到的几种,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加强素质教育,还需要我们广大思想教师不断去探索。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敢于进行大胆的尝试,刻苦自励,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精通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研究学法,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构建“开放式”课堂。充分地把素质教育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之,时代需要教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的任务就是数学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完美地实施素质教育,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汤竹云.素质教育下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非常时期,此时期关系着学生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因此,各中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学校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努力找出德育工作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工作规律,及时更新和改进德育教育的工作策略,进而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笔者根多来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现就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学德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1.教育内容的匮乏性。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只注重“集体主义”和“五讲四美”等教育内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德育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期,因此,德育工作的开展要时刻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而有些教师却没有意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不够重视。
2.教育目标的限制性。中学生大都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不想被束缚,却希望成为众人的焦点,进而会藐视权威、顶撞父母老师等。而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所以,各中学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来展开和设计德育教育工作,而有些学校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便于管理而制定了统一标准。长此以往,学生就像身处军营的军人,全然没有身处乐园的感受,这种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能力必定欠缺。
3.教育方式的单一性。多数教师和学校对“5
4.德育教师队伍的水平还有待提升。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目前,一大部分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德育理论水平并不高,进而不能正确掌握中学生的态度定位和心理发展方向,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学生受教的效果。
二、解决中学德育工作面临问题的对策
1.德育内容的正确定位。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期,中学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需要,着重从公民、法律和心理健康这三个教育方面作为突破口。首先,公民教育。学校要灌输学生具有强烈公民意识,努力引导学生做一名合格公民,有较强的公共道德、行为文明等社会意识;其次,法制教育。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一个社会文明的真实写照。最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反映了学校道德工作的效果。中学学校要多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导向,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努力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2.注重建设德育教师队伍。中学学校要结合学生的个体、个性、需求、心理素质的不同来展开德育教育工作,才能优化德育工作。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杜绝采取单一的教育方法,更不能用同一种教育手段去应对所有学生和他们不同的需求。因此,中学学校要注重建设德育教师队伍,同时要求他们不断加强自身的德育教育水平和提高自身的德育工作能力。
3.将德育教育有效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应当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有效地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科学知识教育、民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确保时时处处开展德育教学。像是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学生喜欢的手段开展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还能够借助班会设计以法制作为主题的内容,让学生从小掌握法律、遵守法律、应用法律,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此外,需要根据中学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有针对性的法制教材进行编写,从而更好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4.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创设良好的德育气氛。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应当注重学校环境的美化,从而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在建设学校文化的基础上,体现环境的育人作用。认真地设计展示社会风格与充满教育内涵的学校文化景观,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浓郁的人文气息,从而让学生一踏进学校就可以体会到学校环境的优美,从而实现学生情操的熏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努力探究建设寝室文化、板报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的新方式,并且建设校园网,创设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创建学校的德育网页,从而开辟德育工作的新天地,让学生受到合理的启发。与此同时,在学校的画廊、板报、广播中开辟法制宣传、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学习习作、学校新闻等专栏,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教育,创设和谐宽松与健康积极的德育育人气氛。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国各中学要充分重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克服德育教育上的难点和盲点,利用一切机会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方面的活动,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朝权.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20).
"问题导引式学案导学"教学法初探寇介芳
物理电学电路变化因素的判定及应用初探刘利军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李莉君
情感教育启迪学生智慧初探陈开志
初中生交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兰连丹
农村高中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刘荣举
当前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倪海蓉
高中女生如何在形体课堂上找回自信凌红梅
在新课标下电学部分的教学处理王赟
如何提高高三地理课堂的复习效率王延勇
特长班特殊的高效课堂邓凤英
浅谈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宋光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戚伯芳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指导阅读卢江保
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策略之我见朱菊英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林秀霞
浅谈《词语盘点》中词语积累的策略与方法张连英
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培养乐学兴趣李强
基于幼儿集体活动的创新意识培养研究杨冉
浅谈大学化学实验课的素质教育功能梅崇珍,张鹏
随笔训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朱莉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化学何丽华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美的挖掘与创造周加成
谈谈如何有效开展数学课堂中的"互助互动"谢宁
浅谈教师如何指导家长教育孩子张亚娜
英语电影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的辅助作用浅尝沈红
在集体中"熔化"学生的不良行为孙雅贤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差生转化研究陈建华
完整教师——对教师境界的追求宋晓红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方德林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点滴体会王亚军
我这样教学小学起步作文赖兆美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习惯杨向伟
谈低年级学生的成语积累田莉莉
如何提高学前儿童音乐活动的有效性魏小丽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途径研究黄婉秀
浅谈中国大学生"财商"教育柳宇燕
定向运动场地设施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田明亮
"智能教育平台"与中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研究张志青,邹艳碧,李扬洁,ZhangZhiqing,ZOUYanbi,LIYangjie
探析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的优化秦颖环,刘春燕
《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陈雁,孙德胜,崔伟华
试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勾长明
任务驱动下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研究田喜平,王亚利,TianXi-ping,WangYa-li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官小阳
云南省边疆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研究李恋,许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形式分析与研究马玲玲HtTp://
大学教育基金投资增值中的问题及对策周云清
中等艺术教育文化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王善春
高职高专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朱瑾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师范生交流能力的实施策略雷淑蓓
浅谈学习策略与听力教学林燕玲
注重美的渗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杨昊
有效进行高中英语的学法指导汤晓彤
浅谈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管理对策覃兆勤
浅议新课标下"合作学习"的不良现象及对策赵楷平
篮球战术破解——进攻区域紧逼1-2-1-1李文奎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动力的研究与实践李宝富,汪珅
如何通过交际语言教学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马静濛
摄影在艺术设计教学的作用雷鹰
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沈永慈
短跑协调放松技术及训练方法徐伟
高中化学"探究式"问题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苏超
追求有效的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秦雪娟
词性附码软件CLAWS4附码设计的特点及使用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刘克强
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负荷分析朱志娟,ZhuZhijuan
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教育刘雨喆
网络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赵银英
"问题学生"心理探析及应对策略杨威
浅谈高职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王平善
抛锚式教学策略在《教学系统设计》课程中的应用黄丹
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探析张喜荣
对高中语文教本与读本的思考丁锐
《Photoshop平面设计》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理念张琨,王蓓,蒋俊华
"小能人"特色教育理念系统的诠释颜强
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分析与发展思考薛文敏
英汉色彩词语的概念隐喻对比及翻译莫颖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启示李妍
主体性教学在初中体育课中的实践与思考张群
青年教师要树立教科研的过程意识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周如俊
求真·求善·求美:尊重个性的至高境界瞿德泉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途径李卉,姚黎明
若干心理效应对教师的启示章立早
统筹教育发展从转变部门职能入手张国华
《虞美人》赏析鄂晓菊
《秀拉》中的异化灵魂解跃芳,崔莉
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加强大学精神的培育姚利,肖虎,李忠伟,张维
字清腔纯板正——谈声乐教学中的咬字吐字训练张胜环
乱世真才子节义不仕元——浅谈蒋捷的人品朱舒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等相关政策的颁布,广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需求,创新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成为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收尾性工程必须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本文仅以初中数学教育为例,提出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相关问题的思考。
一、端正教学思想 转变教育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必须的代数、几何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初中数学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数学素养”的。面对这一政策,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领会、深入学习,明确初中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而是配合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德育与智育并重,树立全新的教学思想。
素质教育是区别与应试教育的一种教育观念,教育过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素质教育宣传了许多年,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成效还十分微弱。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还没有及时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现象司空见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的教育观念更是大行其道,在教学环节中之教授书本知识忽视教学实践更是随处可见。种种现象都表明了我们的教育观念还很陈旧,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和完善。转变初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就是要求改变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最为教学水平评价标准的现象,将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最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从认识上改变,在方法上创新,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
二、培养学生兴趣 激发求知热情
数学最为一门抽象的学科,难免给学生一种枯燥乏味质感,容易滋生学生的厌学情绪。数学又是“一切科学有力的助手,我们掌握了数学才能进入科学的大门,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也到处应用数学”。在这看似矛盾却又必须跨越的障碍之间,探索一条将书本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这条道路便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是学好初中数学乃至一切数学科目的先决条件。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知识和实际生活问题,必要时还可以用更加形象的动画方式演绎,这些方法不但直观易懂更加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力。但往往教师却认为这些手段于考试意义不大,将其束之高阁,错过了一次与数学亲密交流的机会,自然讲授效果不甚理想。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应引起注意,尽量采取能动性强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学生从心底树立起对数学的热爱。
三、教授数学方法 灌输数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生活中是这样,在数学教学中也是这样。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所谓数学方法并不是简单的定理公式,而是一种数学语言、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人的意识对世界中存在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认识和反应,再结合一定的方法而等到某种结果的过程。掌握足够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加简化,思维更加清晰,避免在错误的时间和问题中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在讲授课程之前安排例如“初中数学初步知识及解题常用方法”类似课程的教育,提早的为学生开启数学奥秘的大门,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遨游注入强大动力。
四、培养自学习惯 提升自学能力
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根本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初中是人生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培育起来的优良习惯不但可以收益与当下,更重要的是能够受益终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初中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尤为注意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上,从课本入手以基础知识为蓝本,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发相关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运用,自觉的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完善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为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打牢基础。
五、适合习题补充 适当课外辅导
这里所言的习题和课外辅导并不是晦涩的题海战术以及繁重的课业压力,而是针对课堂漏洞做出的补充,量不在大,关键是解决问题。主要包括:对定理、公式的注释和补充;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学生注意力、观察力的锻炼;对捷径思维、创新方法的启发和教育等。这些内容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不一定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课外学习中给予及时补充。
相信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我们的教育内容也能更加贴近生活,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思想;弱化教师的教授过程强化学生的思索过程,变“填鸭式”为能动式;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育,以学生为主体,助力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相信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学生可以从学习中获得乐趣,真正的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