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的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19 15:08: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社区治理的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社区治理的措施

篇(1)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90-02

糖尿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1],需要长期治疗,控制好血糖可以有效的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2]。目前,随着社区医疗的逐步完善,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成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医疗场所之一,掌握糖尿病患者发病情况以及影响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对糖尿病的预防及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探讨社区糖尿病的预防方法及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本文对社区96例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回归线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治疗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社区观察的96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57.6岁,血糖水平:空腹血糖7.9-17.8mmol/L,平均8.8mmol/L。所有患者均在社区内接受治疗,神智清醒,听力、语言能力正常无其他的神经性疾病。9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糖水平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和血糖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要定期对其进行辅助治疗,即是健康知识教育。以下是具体的治疗方案:①常规治疗:检查患者的病情轻重,然后制定不同的定期测量办法。其中,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每周测量两次血糖,时间均在空腹或者是饭后两个小时之后;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要在每天的不同时段进行血糖测量,对于需要进行胰岛素注射的患者,要在每个星期进行5个点或者是7个点的血糖测试;但是对于低血糖患者,要在每天定点进行血糖测量[3]。②健康教育:其主要包括健康知识宣传以及饮食辅助治疗这两个方面。其中,健康知识宣传需要社区的卫生服务人员依照社区情况,进行一些多元化的宣传活动,例如,可以组织社区内的医务人员进行义诊,还可以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知识,促进社区关于糖尿病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让社区居民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糖尿病,排除一些错误的认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4]。而饮食辅助治疗则是现阶段所有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同时,进行饮食辅助治疗需要家属的积极配合和支持。社区可以借助于一些健康宣传活动,时常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饮食护理指导[5],保证患者饮食科学、合理。其中,对于不同类群的患者,饮食方案也各不相同。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主食要做的软一些,便于咀嚼和消化。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要选择粗纤维蔬菜,便于消化和排泄,还可以对其推荐无糖牛奶和豆浆。要借助于健康教育,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观察组治疗前血糖为(8.9-13.6)mmol/L,治疗后为(5.3-10.5)mmol/L,对照组治疗前血糖为(8.8-13.5)mmol/L,治疗后为(7.3-11.9)mmol/L,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服务的最基层,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优势。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了解和掌握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有效的控制血糖,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就需要从患者的日常生活入手,调节患者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3]。本文针对上述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加强糖尿病的社区治疗和健康教育科研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值得社区卫生服务点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俊平,裴彩萍.浅谈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11,3(11):23-24.

[2] Goodnick PJ,Henry JH,Buki VMN.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Clin psychiatry,1995,56:128-136.

篇(2)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260-02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也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1]。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压发病率可达到50%以上,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高血压的患病率正在逐渐增加。血压控制欠佳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冠心病、卒中、主动脉病等疾病,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2]。且由于高血压治疗的长期性和终身性,病人以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担心理,而情绪变化对血压的影响很明显,某些程度上会加大并发症的发生[3]。因此,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对社区高血压病人120例进行心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均为社区医院确诊的高血压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均居住于本社区),均符合l979年全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会议的诊断标准及分期条件。无胃肠道、肝、肾等主要脏器严重疾病。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在17~79岁,病程3个月至18年,轻度高血压患者23例,中度高血压61例,重度高血压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分级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详见表1-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相同,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

表1-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综合防治方法

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主动与病人交流沟通导致病人主动诉说,获得患者的信任,以评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安与痛苦,解除顾虑和紧张情绪,介绍一些治愈的病例帮助病人树立治疗的信心,主动的配合治疗,按时吃药,耐心解决患者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发泄,使患者保持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理顺自己的情绪。

病人自然端坐,闭目敛神,两手掌放在两膝,注意力集中在两脚心,均匀平缓地呼吸3~4 min,使患者放松每一组肌群,并将此感觉扩展延伸到全身,缓慢睁开双眼。1次/天,每次30 min。该法可使病人消除杂念,达到调身、调息、调心、降低血压的目的。

1.3 评价指标

对病人实施心理干预前后的平均动脉压的进行比较: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1/3脉压。应用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HAD)测定病人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HAD是一种包括14个项目的自评量表。其中焦虑及抑郁各占7项,每项以0级~3级的4级制分别评定焦虑和抑郁,≤7分者为无症状,8分~10分为可疑,≥11分者为确诊病例。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平均动脉压比较

两组病人的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表2-1 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比较

注:干预前后相比,P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无显著性变化,P>0.05。观察组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

表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注:干预前后相比,P

3 讨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治疗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病人的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5.

篇(3)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8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88-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需要终身治疗,这要求我们要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做到早诊早治、规范管理,将三级预防贯穿在治疗全过程中。有研究表明,以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为指导的社区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了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社区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男54例,女36例,年龄46~71岁,平均55.2±3.6岁;将既往未进行分级管理,接受一般治疗且资料详细的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男55例,女35例,年龄44~70岁,平均54.1±4.3岁;两组患者均临床资料完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各项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血脂、血糖监测,常规心电图,血压测量等,借助既往的各项检查资料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高血压分级管理,措施如下:①1级管理,1级高血压无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每隔3个月随访1次,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非药物干预及健康教育为主,若3~6个月后无效,则进行药物治疗。②2级管理,1级高血压且伴有1~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及2级高血压伴有2个或以下危险因素的患者,每2个月随访1次,以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为重点,根据患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用药及干预指导;③3级管理,1级高血压且伴有3个及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2级高血压且伴有3个及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3级高血压患者,每月随访1次,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加强规律降压治疗,主要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预警并评价靶器官损害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行为指导及健康教育,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

1.3 评价标准。根据患者全年血压控制情况,将血压控制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①显效,全年至少有9个月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在140/90mmHg以下。②有效,全年有6~9个月血压在140/90mmHg以下。③无效,全年有6个月或以下血压在140/90mmHg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35例,总有效率87.7%(79/90),对照组显效11例,总有效率64.4%(58/90),组间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诸多心、脑、肾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一般认为,降低心血管意外及死亡的危险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在病因方面,通常认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是影响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给予高血压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时,要明确告知患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一种复杂慢性疾病,发病初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一旦出现症状,则表示已经对靶器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或出现各种并发症,后果难以预料。在老年人中,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有必要尽快采取干预措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防止高血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高血压病的知晓与服药情况,及控制效果都不理想。有研究表明,社区综合干预是针对高血压高危病人、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措施。其中,健康教育是十分简单有效的方法,其主要形式是通过各种媒体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传播,或印制、发放宣传册,举办讲座,或一对一宣教等。也有研究认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的观察组显效35例,总有效率87.7%(79/90),而未采取以上措施的对照组显效11例,总有效率64.4%(58/90),组间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沈序英,史玲,王路昌,李觅琼,沈夏英.高血压患者全科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08):873-875

篇(4)

按照省、和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安排部署,我局作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牵头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和谐繁荣的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评价体系标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认真负责“进社区”活动的组织、宣传、动员、实施、督查等工作。相继制定并下发了《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方案》(广民发〔2009〕83号),《关于报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社区”活动有关材料的通知》(广民发〔2009〕85号),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考核细则的通知》(广民发〔2009〕105),《关于在全市社区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整洁迎“五一”攻关月的通知》(广民发〔2010〕14号)等文件,对全市“进社区”活动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使该项工作层层有组织、有领导、有机构、有措施、有考核、有落实。通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搞好调查、突出重点,加强督查、确保实效等措施落实,实现了全民参与、强力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蓬勃开展,社区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改变,社区形象明显提升。

二、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常抓不懈,建设优美整洁机关

按照市环境整治办的安排部署,我局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通过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橱窗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坚持门前包“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秩序”的三包到位,做到门前无垃圾、无乱堆、乱贴、乱画、随地吐痰、乱摆摊点、车辆乱停乱放、植物死缺等现象;办公室内做到和保持了地板、天花板、墙壁、门窗内无破损、无污迹、蜘蛛网,桌面、窗台无灰尘、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无乱吐、乱贴、乱画现象。全局干部职工坚持每周清扫责任区,积极参加全市安排的集中治理活动,对此项活动的常抓不懈,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认识和参与自觉性,机关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社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群众参与性不强。虽然群众对环境治理工作有一定的认知,但对“自家”环境搞得好,参与大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差。

(二)老小区的问题。老小区环卫设施缺乏、地下管网老化、路面破损,需投入资金多。但老小区居民物管费用缴纳低,与小区环境改造资金需用量矛盾突出,是影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因素。如桂花小区、顺德小区。

(三)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如辖区内存在的建筑垃圾,社区无法清运;“牛皮癣”等反复出现,保洁工作难。

五、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深入开展卫生和文明常识普及活动;

﹙二﹚随时监督检查。对各社区内环境卫生状况和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做到卫生不留死角;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民政局把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以创先争优为契机,认真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具体要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着力推进城乡社区环境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2010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切实履行牵头单位作用,推进“进社区”活动的开展

按照省、和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安排部署,我局作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牵头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和谐繁荣的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评价体系标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认真负责“进社区”活动的组织、宣传、动员、实施、督查等工作。相继制定并下发了《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方案》(广民发〔2009〕83号),《关于报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社区”活动有关材料的通知》(广民发〔2009〕85号),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考核细则的通知》(广民发〔2009〕105),《关于在全市社区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整洁迎“五一”攻关月的通知》(广民发〔2010〕14号)等文件,对全市“进社区”活动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使该项工作层层有组织、有领导、有机构、有措施、有考核、有落实。通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搞好调查、突出重点,加强督查、确保实效等措施落实,实现了全民参与、强力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蓬勃开展,社区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改变,社区形象明显提升。

二、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常抓不懈,建设优美整洁机关

按照市环境整治办的安排部署,我局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通过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橱窗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坚持门前包“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秩序”的三包到位,做到门前无垃圾、无乱堆、乱贴、乱画、随地吐痰、乱摆摊点、车辆乱停乱放、植物死缺等现象;办公室内做到和保持了地板、天花板、墙壁、门窗内无破损、无污迹、蜘蛛网,桌面、窗台无灰尘、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无乱吐、乱贴、乱画现象。全局干部职工坚持每周清扫责任区,积极参加全市安排的集中治理活动,对此项活动的常抓不懈,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认识和参与自觉性,机关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社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群众参与性不强。虽然群众对环境治理工作有一定的认知,但对“自家”环境搞得好,参与大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差。

(二)老小区的问题。老小区环卫设施缺乏、地下管网老化、路面破损,需投入资金多。但老小区居民物管费用缴纳低,与小区环境改造资金需用量矛盾突出,是影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因素。如桂花小区、顺德小区。

(三)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如辖区内存在的建筑垃圾,社区无法清运;“牛皮癣”等反复出现,保洁工作难。

五、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深入开展卫生和文明常识普及活动;

篇(5)

一.加强舆论宣传.组织工作到位

这半年里,为了使社区内综治工作能真正做到实处,也为了使居民能有一个安居乐业.文明祥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首先,我们调整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小组的组织机构,完善了调委会、中心户长、居民门店联防政度等六项制度。并分别与各驻地单位.中心户长.联防组长签订了和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从而做到了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制度完善、责任明确。目前全区组建有治委会一个,调委会一个,中心户长15名,护校队三个,治安巡逻队五支,门店联防点20个,居民联防点327户,安全小区2个,单位内部联防12个。其次,我们利用社区街道悬挂宣传横幅2条,组织干部、中心户长、治安巡逻员上门宣讲13次,观看普法宣传电教片及文艺活动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次1000余份。通过我们多方位、多形式、多视角的宣传,为居民营造出浓厚的综治氛围,教育居民知法、懂法、守法,增强了群众的防范意识,提高了群众的法制观念,净化了社会风气。

二.加强网络建设、运行机制到位

根据社区综治工作管理机制的特点和治安现状,我们在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强化了门店联防、居民联防和单位联防的管理措施,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制定了综治领导小组成员包建治安小区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切实实把社区的综治工作纳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我们在每月的工作汇报会议上,与会人员都要汇报所包区域的综治工作,以便社区及时掌握了解社区动态,发现不良势头,立即进行预防控制。为了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和社会治安的稳定,我们把环卫工人、联防组长、中心户长确立为信息员和巡逻员,组成了社区巡逻队2个,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进行一周三次的值班巡逻,并做详细的巡逻记录。同时,我们将社区划分为四个安全小区。公路上:从城隍庙沟大桥(包括城隍庙沟)到信用联社巷道划分为永信安全小区,由信用联社负责;从联社巷到新华书店家属楼划分为军工安全小区,由县中队负责;公路下:从城隍庙沟大桥到工商局家属院划分为城建安全小区,由规划办负责;从工商局巷到西区家属楼划分为散居户安全小区,由xxx社区负责。经过社区干部、民警及各个组织的共同努力,目前社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三.加强重点整治、工作措施到位

为确保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使创建“安全社区”真正得以落实,我们采取了上下联动,全面结合,重点整治的工作方法,落实专人,集中力量重点解决。特别是对违法青少年和吸毒人员制定了帮教计划和措施,有专人进行帮教,并定期回访。目前进展良好。

篇(6)

二、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的理念,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消除隐患就是保护生命”的观念,深入开展以“生命工程”为载体的专项治理行动,着力深化和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着力整治各类事故隐患,为我街道经济“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三、排查治理对象

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对象和范围主要是:危化品、烟花爆竹、机械制造、建筑施工、冷冻制冰等工矿企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等交通运输企业和设施;旅游单位;医院、学校、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出租房以及其他有关行业和领域。

四、工作分工

在街道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年”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一)化工、烟花爆竹等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安监中队牵头组织实施。

(二)机械制造、冷冻制冰和有限空间作业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经济发展办牵头组织实施。

(三)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派出所和开发区治安大队牵头组织实施。

(四)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城建城管办牵头组织实施。

(五)印刷行业、娱乐场所、网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社会事业办牵头组织实施。

(六)建筑施工领域、室外广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城建城管办牵头组织实施。

(七)旅游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经济发展办牵头组织实施。

(八)学校、医院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社会事业办牵头组织实施。

(九)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城区质量所牵头组织实施。

(十)宗教活动场所、庙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宣传统战办牵头组织实施。

(十一)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出租房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派出所和开发区治安大队牵头组织实施

五、工作内容

(一)进一步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是隐患排查治理和事故防控的责任主体,必须认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1、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领导的隐患排查治理专门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动员全体员工,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全面排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大对本单位重点部位日常巡查的力度,确保做到动态管理。

2、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将隐患治理作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管理,要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的要求,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3、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并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要立即进行监控和整改。对一般隐患应做到立即整改;对重大隐患,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4、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于下一季度3日前向街道安监中队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对重大事故隐患,一经发现,必须立即上报至街道安监中队和主管部门。

(二)进一步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监管责任

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相关部门是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指导主体。在街道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切实组织、监督、指导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街道办事处已明确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列入2009年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各村(公司)、社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责任制考核工作,认真查找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整改,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要及时加强沟通和联系,积极开展工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工作,建立和完善“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安全管理体系;同时,要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明查暗访,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各村(公司)、社区,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工作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的领导、协调、信息报送、数据统计等相关工作。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及相关部门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狠抓工作落实;要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齐抓共管、攻坚克难、形成合力。

3、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事故处理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处理决定落实情况的检查,建立健全事故调查和责任人处理落实情况档案,督促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责任人处理落实情况的收集归档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隐患整改督办力度

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整改一般隐患;对重大隐患应发出整改通知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到治理目标、治理经费、治理机构、治理时间、安全措施“五落实”,加强对隐患整改的过程监管,实行跟踪问效、问责,并根据情况责令企业全部或局部停产进行整改;对整改无望、拒不整改或逾期未能按要求完成整改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提请区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要加强对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按规定上报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以及未制定隐患治理方案生产经营单位的督促检查,检查发现存在重大隐患的,要依法给予处理。

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记录每个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五落实”和整改销号情况;完善对生产经营单位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台帐建设。各村(公司)、社区要建立公共设施事故隐患档案,并按照“五落实”的要求,加大投入,督促相关主管部门落实隐患治理工作。

(四)进一步加大打“三非”、反“三违”工作力度

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查处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的“三非”行为,对发现的“三非”行为,必须立即取缔,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督促和引导企业开展纠正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消除事故隐患滋生根源。对存在“三违”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责令其整改,并依法进行处罚。

(五)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为契机,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经常化;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既要治标,着力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注重治本,完善安全措施,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坚决防止产生新的事故隐患;要健全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认定、验收标准,建立隐患登记和销号制度,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对隐患分布和治理情况进行登记建档,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得到深化、取得实效。

六、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4月上旬前)。在去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年”的基础上,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对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排查、再治理。各牵头单位要制订本行业(领域)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具体指导意见。各村(公司)、社区要按照街道办事处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工作方案,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措施。各牵头单位制订的指导意见、各村(公司)、社区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请于4月10日前报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二)全面实施阶段(2009年4月中旬至10月底)。各生产经营单位要组织本单位进行隐患排查。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组织、督促、指导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排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落实情况、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安全投入情况、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应急预案制订及演练情况等。通过排查,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并对安全隐患进行认定、分类、梳理和建档。

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各有关单位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安全隐患坚持边查边改,对能立即整改的,要及时予以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排出整治计划,落实整治资金和整治责任,限期整改,并制订应急预案,加强隐患监控,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充分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隐患排查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单位。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单位,要实行分级挂牌督办,加大整改力度,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督查验收阶段(2009年11月至12月)。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应组织由安全监管和其他有关部门参加的督查组,对本行政区域内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和隐患治理资金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措施制订情况、已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情况等。请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于11月10日前将督查情况报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街道安委会将组织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督查组,对各地开展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予以通报。

七、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对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街道办事处成立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的*街道“安全生产年”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各村(公司)、社区,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精心组织,及时研究和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根据活动的总体目标和活动内容,按照职责分工,把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的每一项工作落实到每个人,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篇(7)

以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关于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按照"城区抓防控、社区抓创安、部门抓参与"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社区治安各项工作措施,大力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深化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促进领导责任制的落实,实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区稳定"的工作目标,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指标,确保全区社会稳定,努力开创社区社会治安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区治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切实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综治委、办的作用,根据职能和规模调整的变化,狠抓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在社区的落实。

2、进一步强化综治成员部门的职能作用,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安全创建活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各个环节,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推动群防群治工作的开展,努力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

3、以责任制为龙头,以"严打"为重要环节,以预防犯罪为重点,以基层安全创建为载体,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建立"打、防、控、管"一体化的工作体系,维护社会治安的措施更加有力,重点更加突出。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和职责更加明确,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权制等激励约束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综治委联席会议制、联系点制、委员述职制、组织协调指导考核等奖惩机制更加完善。

三、工作任务

(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治安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大"严打"整治斗争的力度,把严打、严防、严管、严治紧密结合,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维护社区治安秩序,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及时整治治安问题突出的场所、区域,减少治安隐患,营造文明法治的社会环境。继续保持对"严打"的高压态势,社区治安稳定,刑事案件发案相对平稳,减少严重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杀人、盗窃、抢劫等暴力犯罪,不发生危害社会治安和社区稳定的突出问题。杀人案件破案率达到75%以上,破现行案件数、逮捕劳教数达到规定指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明显增强,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社区单位、居民群众的法律观念不断强化,依法治理、依法办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形成良好的依法治理氛围。

2、深入开展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组织协调、部门联动、依托基层、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发现和掌握本管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矛盾纠纷、不安定因素和治安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妥善处置,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激化或酿成;坚持领导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责任追究和工作考核制度。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为单位和居民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切实把好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第一道防线,积极预防、减少并妥善处置各类。民间纠纷调解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不发生有影响的集体上访和,无"民转刑"案件。

3、加大治安防范和管理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治理措施。

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要害部位、复杂场所、特种行业的管理,加大查处力度,查清管理死角,及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健全制度,防患于未然。

(1)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街道党工委要加强领导,政法各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把管理、教育、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要本着"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流动人口登记率达90%,暂住人口办证率达95%以上,函查率达到100%,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达到100%,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不失控,暂住人口违法犯罪率得到有效控制。

(2)进一步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逐步实现帮教组织网络化、帮教措施制度化、安置渠道多元化、安置方式多样化、安置机制市场化,搞好监所内的改造与社会安置帮教工作之间的衔接,做到不漏管、不失控。要全面摸清底数,重点做好有可能重新犯罪人员的帮教和管控工作。要广开就业渠道,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帮教工作,帮教率达100%,控制率达95%以上,安置率达到85%以上,重新犯罪率分别不超过5%和7%,"五类外执犯"管理控制工作得到加强,重新犯罪率不超过2%。

(3)进一步巩固房屋租赁治安管理工作成效。按照"规范租赁行为,巩固整治成果,堵塞犯罪漏洞,建立长效机制"的要求,把房屋租赁治安管理作为社区治安的前沿关口,加大治理力度。坚持专门机关管理与群众组织自我管理相结合,加快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人口管理控制水平。租赁房屋户签书率达到100%。继续实施"防拉栓"工程,进一步扩大安装覆盖面。有条件的小区要推行110报警入户系统,提高技防水平。

(4)积极推行警务进社区工作。按照2-3个社区的规模组成一个警务区,建立一个警务室(可一室多用),每个警务区配备3至4名社区民警和2至3名社区保安。6月底前各管区警务室建设要完成应建任务的70%以上,年底全面完成警务室建设任务,并全部落实"一区一警"。通过加强社区警务建设,形成并完善以街道治保会、看楼护院巡逻队为主体的居民住宅自防体系;以护厂队、厂街联防、技防联网为主体的单位内部"三防"体系;以派出所民警、社区保安队、治安联防队、社区治保会为主体的社会面管控体系;以治安亭、报警点、检查站、堵截点为主体的查控体系。

4、深入持久地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要把基层安全创建活动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重点抓好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盗窃、抢劫等多发性案件的预防工作,努力提高安全创建的质量,扩大"三防"覆盖面。要增强治安防范的科技含量,强化"科技创安"力度,重点抓好社区治安产业化和住宅防范智能化管理,并按照统一、科学、合理的要求进行规划,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尽快提高技术防范覆盖率。新建居民小区要逐步推行小区重点监控系统、楼座对讲电控系统、家庭防盗报警系统、基层工作电脑化管理系统,不断增强对可防性案件的防范能力。单位内部"三防"覆盖面达到100%,重点要害部位技防率达到95%以上,居民住宅防范措施全面落实,防盗门安装率和楼院看护率达到95%以上,社区内没有突出的治安防范、控制和管理死角。深入扎实开展创建安全社区、无毒社区、安全文明校园和企地共建安全社区等工作,巩固和扩大安全创建成果。积极开展治安防范竞赛活动,上半年召开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抓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促进竞赛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区级安全社区达到90%以上,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省、市级安全街道的覆盖面。到2005年省、市级安全街道要达到90%以上,全区"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的数量逐年有所提高,努力争创全国安全小区。

(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充分依托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优势,切实加强街道、社区两级综治组织机构的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干部,增强其权威性和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社区治保、巡逻、调解、普法、帮教和消防"六位一体"的基层组织建设,确保社会治安工作措施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

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街道综治办、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等各层次的综合治理和社区治安工作机构建设,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有足够的警力和人力开展工作,使基层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要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严格考核,扩大监督,扎扎实实地开展社区治安工作,力争取得明显实效。年内将对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治安巡逻工作进行一次检查。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团员,机关、企业退离休老干部、老职工,广大居民群众,驻区单位,社会志愿者和物业管理机构等在社区治安工作中的作用,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警民联防、专群结合的维护社区治安队伍,逐步推进专业有偿保安服务的发展和普及,不断扩大治安力量的群众基础。大力加强综治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综治干部和人员政治业务素质。根据工作需要组织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综治干部、社区干部的社区管理水平;不断加大政治理论培训力度,今年在区委党校举办2期政法干部和综治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围绕加入WTO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各街道党工委也要抓住有利时机,适时组织培训,至少举办1期社区居委会干部培训班。

认真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作风建设年"、"调查研究年"的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积极开展综治工作的研究和宣传,使群防群治的各项任务得到更好落实。

(三)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进一步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措施。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四五"普法工作,巩固和扩大法制宣传、依法治理"四个一"工程成果。即抓好一个中心(设于区委党校的普法教育中心)、一条街(兴隆路法制宣传街)、一个基地(青岛21中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一个广场(海云广场宣传栏阵地),通过"四个一"工程的深入实施,促进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增强道德、法制观念,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犯罪。以全面推行社区治安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把社区管理与社区教育、社区服务密切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社区普法宣传、法制教育、法律服务和"律师进社区"活动。健全组织网络,发展志愿者队伍,加强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丰富各种教育活动,形成浓厚的社区法治氛围,保障社区居民的各项权利。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进一步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各项措施,积极预防和减少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犯罪率要控制在打击处理总数的55%以内。加大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年内集中组织一次对学校周边秩序的安全检查与整治。把关心培养教育青少年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法制教育副校长的作用,进一步改进学校法制教育,强化社区教育管理服务功能,严厉打击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犯罪案件,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协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检查、配合、补充、协作的工作机制,丰富青少年的社区活动。强化学校周边环境及文化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努力净化社会风气,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治安工作机制。

社区治安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社区的具体化。各级综治组织要定期分析研究治安形势,针对一个时期的突出治安问题作出部署,更好地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作用,有效地组织各职能部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推动工作的深入发展。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治安的各项制度,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科学的考评体系,健全部门联席会议、治安形势通报、督促查办和奖惩等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制。加大责任查究力度,对因工作不力而导致发生危害社区稳定和社会治安问题的部门和单位,坚决实施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责任心不强、工作落后、基础薄弱的部门和单位实行黄牌警告,限期改进。把落实治安责任制的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紧密结合起来。

篇(8)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18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我国在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区治理。这是社区治理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我国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规划中,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互联网+”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如何结合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应用手段,实现社区治理水平的飞速提升,就成为社区工作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

1 “互联网”+背景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研究领域中,各个行业和各个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互联网+”社会发展背景的研究,并没有总结出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完整概念。在我国发展进程中,有关“互联网+”背景的基本概念论述,主要可以根据研究观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两方面不同的内容。

其一是将“互联网+”背景的研究重点放在社会经济金融行业的研究领域,具体指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其二则主要强调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基础治理工作中所能发挥的优势和具有的发展潜力。通过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社会经济、政治及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协调有序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 社区治理实践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由于“互联网+”的社会发展模式在我国产生和持续的时间较短,因此,其在社区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当今社会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仍存在大量需要管理人员及时解决和应对的矛盾问题。目前,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社区治理仍处于并将在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由原始工作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型的中间时期。

在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影响下,受传统社区治理思想的约束和限制,“互联网+”社会发展背景下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不但没能结合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手段,反而限制了社会公众及社会企业单位在社区治理实践中的参与程度,严重缩小和降低了社区治理的管理力度。

3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社区治理力度的思考

3.1 革新发展思想,摆正认知理念

在广大社会成员的认知中,有关“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仍旧属于一个较为陌生的字眼。但自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手段为依托的信息化生活方式,已经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成员日常工作及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这一社会背景要求社区工作管理人员在开展社区治理工作的过程中,要真正认识到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结合信息化处理技术改变治理工作的开展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的社会发展背景确实能帮助社区治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自身的工作治理水平,但“互联网+”的信息化处理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工作人员在开展社区治理时,可以将互联网技术作为辅管理工具,但不能完全依赖互联网技术。当管理出现一定的问题和弊端时,仍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3.2 强化教育宣传力度,提升社区治理的群众参与度

管理人员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网络信息传播功能,不断强化社区治理工作开展的宣传力度,使社区更多群众参与到治理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为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赢得更多群众基础。社区治理工作开展效率的高低,有时能直接体现出一个社区发育成长状态是否完善。

社区治理应引导更多社区成员参与其中,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如在治理方案方面,集思广益,从而推动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工作人员要培养社区成员养成强烈的集体发展意识,在社区团体中形成家文化的认知发展理念。在保持个性发展认知观念的基础上,为社区治理工作开展的负责人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使管理人员能在了解和结合社区群众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完善的治理方案,实现社区治理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4 结 语

社区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社区治理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有时能决定整个城镇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与社会成员个人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互联网+”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只有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刻了解社区治理与实践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才能秉承正确的发展认知观念,实现治理力度与质量的全面优化和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建设和谐社区首先要抓好平安建设,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确保社区平安稳定的前提条件。为此,今年将认真落实以平安社区建设为核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力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大环境。

(一)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

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将充分认识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社区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以居民联防、门店联防等防范模式为主的群防群治组织,充分调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社区、社区警务室、驻地企事业单位、居民等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努力把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建设和谐平安社区提供有力保证。

(二)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牢筑治安防范有效屏障。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范机制,扩大社区居民联防和门店联防范围,把辖区内的居民都汇集在社区的综治网络之中,初步建立起以街道办为领导,以社区为核心,以社区警务室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强化治安防范为重点,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多方联动,警民携手,点线面结合,人物技配套的治安防控体系,使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步入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群众化的轨道。切实提高社区社会治安整体防范水平,确保各类可防案件的发案率逐步下降,努力实现年内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事件、无吸贩毒新增人员、无新增两劳释放人员的目标。

(三)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 提高群防群治整体水平。

篇(10)

坚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明确“抓稳定、抓治安,根本上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刻理解”创平安社区的意义和目标,建立了“以人为本、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综合防范”的工作思路。为此,我们把开展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社区平安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平安社区“的创建对于塑造辖区形象、展示辖区魅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创建活动能不能形显著成效,首先要看认识,只有认识上有高度,行动上才有力度。本着这样的认识,我社区在领导高度重视下,做到“五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成立了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开展治安防范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探索新形式下治安工作新方法、新途径。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防范工作的开展。二是认识到位。众所周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能否搞好关键是解决认识问题,尤其是领导的认识,我们正是充分认识开展综治工作的重要性,历来都将治安防范工作摆上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两个文明建设工作计划,逐步推进,不断实现新突破。三是责任到位。社区专门成立以书记负总责、警务区民警主抓、社区群防群治巡逻为骨干的治安防范队伍,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负责的工作网络。四是宣传到位。通过街道、社区干部及社区民警进家入户做工作。我们利用分发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印制的《安全防范必备手册》的机会,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激发社区群众共同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同时,结合开展“创建平安社区示范点”创建活动,经常性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定期刊登《安全防范365招》、《安全防范15招》和“四防”宣传。五是经费到位。在安全防范上我们舍得狠下血本,在社区主干道全面实现“亮灯工程”同时还安装电子监控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社区治安防范能力。

二、深化创安,把民心工程做强大

“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坚持为民服务。当前人民群众最强烈的愿望是平安。因此,开展创建安全社区活动是一项得人心、暖民心的防范工程。区委、街道在2006年把我社区列入创“平安社区”示范点,作为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有效载体,建设整治就成为搞好治安防范工作的重点。社区内曾经入室盗窃比较严重,群众意见很大,为彻底扭转治安混乱的不利局面,经规划研究,对社区进行了全面建设整治,实行专项整治。一是完善“物防”设施建设。针对社区原没有停车场所,出现机动车随意停放和被盗等实际情况,社区一方面多方筹集资金,建起停车场,最大限度的满足社区居民的停车需要;另一方面,加强对车场的整治,制定了社区《停车场人员值班守则》、《停车须知》等制度,并对停车场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有效地减少了机动车被盗案件的发生。二是强化“技防”建设。在区政法委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共投资1.8万,在辖区主要路口建起了以视频为主体的技防设施,对主要路段和部位实行24小时监控。配备了专职的巡逻队员,分两个时段进行巡逻,下午巡逻一次,大约2小时,第二次巡逻时间是晚上10点至凌晨5点。在巡逻方式上采取巡逻队员签到制度,还为巡逻队配备了与xx派出所联网的无线电设备与全街所有联网的110、保安巡逻队和社区巡逻队联系,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了主动权。

三、攻坚克难,在流动人口管理求突破

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运用简单的手段是难以奏效的。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收到显著的成效。社区有流动人口1360人,占社区总人口的36.8。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健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机制。成立流动人口管理站,配备了专职的协管员。在管理上,首先加强对出租户的管理,对出租户实行等级管理,制定了10条的评分标准,实行10分考评制。同时还与出租户签定了《出租户管理责任书》实行一户一档,把出租户的所有资料扫描过录到电脑中,实行微机管理。在流动人口的管理上,主要采取电脑管理,把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相片、身份证过录扫描到电脑。同时制作了“罗建社区流动人口动态管理操作平台”加强管理。

2.突出抓好流动人口管理的关键环节。我们在管理中,从流动人口流入一开始,就着力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三个重点群落。“四个环节”是指登记、发证、清查和注销。流动人口来到我区后,必须到管理站登记、验证。保证做到“五个清楚”即流入时间、地点、原因、从业单位和现实表现清楚。对无婚育证的敦促补办,证件齐全的准予办理暂住证、营业执照等。并将资料输入电脑。流动人口离开时必须到管理站注销。对于“三个群落”即散居的流动人口群、用工单位流动人口群和“三无”流动人口群。对于散居的人口和用工单位流动人口群,我们同房屋出租户和用工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实行连带责任制,促进形成管理工作的合力。实践中,我们把对出租户的管理作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途径。

3.不断完善流动人口长效管理措施。为了把流动人口管理纳入长效化、规范化的轨道,我们始终坚持“四个结合”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1)管理与清查相结合。(2)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我们把服务保障工作推向前沿,利用挂图、图片、宣传资料进行计划生育教育,为流动人口进行环检、孕检,免费提供避孕药具。(3)管理与教育相结合。采取图片展览、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形象直观的教育,增强遵纪守法意识。(4)管理与检查相结合。为了总结经验,及时发现解决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众志成城,把治安防范体系筑牢固

综合治理的根本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为了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民群众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为工作目标。从强化社区警务工作,着力提高驾驭社会治安综合能力着眼,立足社区实际,在警务配置、民警职责、运行机制、保障措施等重要内容进行探索和实践。充分利用110这一广大人民群众信赖的品牌,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五、超前防范,把治本之策做深入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综合治理的治本之策。社区成立以来,积极以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为重点,大力倡导社区干部学法、懂法、用法。通过组织开展综治“宣传周”“宣传月”活动,编写宣传资料、户外挂牌、宣传栏等广泛宣传综合治理,使群众家喻户晓。加强两劳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社区民警和社区组成帮教小组,从思想上引导、生活上关心帮教对象。确保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可能的刑释解教人员不漏管、不失控。目前社区内3名两劳释放人员都能安心工作。因地制宜地做好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鼓励他们通过自学和其他途径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为就业创造条件。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我们配合家庭做好重点帮教,避免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大力开展创建“无毒害社区”和“社区青少年远离”活动,最大限度降低的危害。同时,为了增强活动的实效性,社区设立了治安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全面发动群众检举揭发违法犯罪。

六、突出满意,把综治队伍抓过硬

加强综治队伍建设,着力提高队伍素质。为了确保综治队伍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复杂情况下都能经受住考验,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旺盛的斗志。在开展“三个代表”教育的基础上,依照上级统一部署,加强对综治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学习新时期综治工作法规和要求,使开展综治工作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组织综治人员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先后对流动人口管理、深化创安活动、辖区治安环境等方面进行调研。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抓住责任制这个“龙头”。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关键在于领导高度重视,责任到人,为了保证综治工作人员真正从思想上、组织上、工作措施上切实加强对综治工作的实施,以领导责任制为龙头,做到领导个人责任与工作人员责任相结合,牵头领导责任与协作领导责任相结合,总体领导责任与分管领导责任相结合,使综治领导责任制环环相扣,节节相连。使一张责任书,将维护稳定的千斤重担分解到每个综治工作人员的肩上,形成了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的良好局面。

---发挥“综合”这个优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各种力量、各种手段的综合。社区治安状况良好,人民群众满意,这是坚持社会治安社会治,综合治理综合抓的结果。街道始终以发展求稳定、以稳定促发展,致富、治安一起抓,做到“三个综合”即在力量上综合、手段上综合、工作上综合。并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综合治理工作。

上一篇: 物资采购管理规定 下一篇: 工商管理的职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