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0 11:34: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医疗护理安全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医疗护理安全管理

篇(1)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安全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58

ICU是医院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部门,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且较为严重,治疗任务重,护理难度大,医疗费用高,一旦工作存在疏漏,极易导致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1-2]。提升ICU的护理质量并确保护理安全,对于确保患者的抢救成功以及转归、生命安全等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3]。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护理管理潜在的护理隐患进行量化分析,明确存在的高危风险因子,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确保护理人员尽可能少做无用功,一次性地实现最好的护理效果。我院积极开展关于该模式的临床实践,取得了有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ICU收治的患者116例,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为12~78岁,平均(53.3±6.5)岁。将实施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前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后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具体病情、治疗方案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方式进行ICU护理安全

作者单位:528400中山市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张晓玉: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管理,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总结,了解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研究组患者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操作流程进行ICU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组建HFMEA项目团队组织成立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以及专科护士等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HFMEA项目团队,围绕HFMEA的具体内容以及操作要求开展项目培训,引导所有团队成员明确项目操作流程并正确应用该理论对ICU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风向项目分析。

1.2.2绘制ICU护理流程图组织召开项目团队全体成员会议,针对ICU护理安全管理相关工作进行研究,明确ICU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流程的具体执行步骤,对执行步骤进行讨论修订后,绘制成流程图,张贴在ICU病房,方便护理人员参照执行。

1.2.3进行差错分析项目组全体成员紧密结合医院ICU的实际情况,采取头脑风暴法对既往护理工作中发生的差错事件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找到在ICU护理流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以及具体原因,对可能造成的失效影响进行预测。根据这一结果,列出失效模式以及原因,防止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发生类似现象。

1.2.4制定改进措施通过对ICU护理工作流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以及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4-5]:(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针对从事ICU护理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护理流程、护理技巧、配药操作注意事项、药物使用、器械使用以及应急处置等。综合应用讲座、讨论、实践操作以及角色定位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教育,重点要求护理人员亲自参与,亲身实践,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水平,防止发生护理操作错误、用药错误等不良事件。护理人员要加强ICU病房巡视,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处理。(2)加强药品备用管理。准确对药物进行标识,尤其是性状接近的药物等,防止发生混淆,同时方便取用。根据药品的适用对象进行准确区分,防止错用。同时,对特殊药物使用特殊标记进行标识,严格防止种类、剂量以及用法方面产生差错。使用时注意做好双人核对。(3)加强药品发放及使用的管理。患者的口服或鼻饲药物应放入透明药袋中存放,并将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药品信息准确标注在透明袋上。护理人员经双人核对药袋上的患者相关资料,确保准确无误后才使用,严防用药错误。(4)对于科室使用的各种仪器,制定计划,反复进行培训考核,并设置仪器班,定期对各种仪器保养及检修。(5)运用ABC患者评估流程进行床边交接班[6],防止因交接班不清、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到位等导致患者发生压疮、管道脱出等不良事件的发生。(6)加强对护理文书的书写培训及质控,确保医护记录一致,能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杜绝医疗纠纷及隐患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1.3观察指标[7]将实施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相关情况进行对比。不良事件主要为护理过程中发生的用药不当、护理方法不当、器械使用不当、交接班不清、发生不良事件、护理文书不合格等。护理满意度采取调查表方式进行收集,昏迷患者由家属或陪护人员接受调查,具体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4个维度,将前三者的总比例计算为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c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li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表1)

3讨论

目前,国内人部分护理专家已经开始尝试将HFMEA方式逐渐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临床实践,HFMFA的主要管理理念为事前进行预防、事后进行补救。按照事前预防胜于事后补救的理论而言,HFMFA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该方式融合了危害分析及重要控制点和根本原因分析的优点,可以让项目管理流程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充分暴露出来,然后通过量化指标实现对关键项目的标准化管理以及改进。其具体内容包括操作流程设计、预防设备故障或技术故障、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高危程序的安全性、准确判断医疗服务以及护理工作方面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等。这些工作,有助于ICU的安全管理流程更加优化,充分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因此,该方法可以明显提升正面结果,同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在具体临床操作中,ICU护理管理者要积极更新观念,充分借鉴和参考国内外学者应用HFMFA的成功经验,努力把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预防,积极建立和完善一个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确保ICU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熊勇,姜玉娥,付四毛,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52-55.

[2]伍永慧,施雁.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4A):42-44.

[3]蒋红,黄莺,王桂娥,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医院口服给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5):394-396.

[4]韩艳萍,毛敏芬,张儿,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医嘱执行过程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53-2155.

[5]何茹,占正寅,戴雯.FMEA模式在人工气道风险防范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49-50.

[6]卢小清.ABC患者评估流程在ICU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8):384-385.

篇(2)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54

由于医疗技术不可避免地存在高风险性,而患者对于医疗又有着很高的期望,当出现医疗事故时,很多都会引起医患纠纷。而妇产科医疗护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1 医疗护理安全问题与原因分析

1.1 出现了侵权行为,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首先,要重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根据报道,某医院有名患者左侧卵巢囊肿,医院为患者进行卵巢囊肿摘除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右侧也出现卵巢囊肿,于是,医生在没有事先跟家属交待的情况下,擅自做出决定,把左右两侧的卵巢囊肿都摘除。手术之后的一个月,患者的女性性腺功能消失,出现了更年期的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并产生了身心障碍。对该例子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医生在对患者进行重要脏器切除之前,要事先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只有在经过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手术摘除,很明显,医生对患者的权利有了侵犯行为,此行为与对患者尊重与执行“知情同意权”相违背,医生由于缺乏法律上的意识而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1.2 太过疏忽大意,以致犯了渎职罪 由于新生儿的特殊性,导致这些年来婴儿室发生了一些问题,并且诉诸于法律。妇产科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病情变化很快,一不小心就会导致母子发生生命危险[1]。例如,孕妇胎膜早破,医生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新生儿的脐带脱垂,从而使新生儿窒息而死;而产钳如果违规操作,会导致孕妇阴道血肿、会阴撕裂、产后出血性休克等;或者由于工作太过疏忽,使纱布遗留在阴道之内,导致产褥热等等。报纸上报道的种种事故,很多都是由于医生或护士工作太过疏忽、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从而也使自己受到应有的惩罚[2]。

1.3 没有相关执业证书,擅自进行操作 根据《护士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护理人员在从事护士工作之前,首先要取得相关的执业证书,在没有相关执业证书而又独立进行操作,对患者造成损害的,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3]。例如,2011年高等职业专业毕业的从业人员,在毕业还没满一年,并且没有人工流产上岗证,没有护士资格证书的情况下,擅自给患者进行人工流产,导致了患者的死亡,从而付出了相应的赔偿[4]。通过对本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施术者在没有具备上岗资格证书的前提条件下,私自进行违规操作,并且缺乏相关的防范及抢救措施,从而导致患者在手术中死亡,这也由此说明,从业人员要谨记依法行医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护生要进行相关操作,务必在执业护士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否则,护生的操作会被看做是侵权行为,当医疗事故发生后,除了要对其进行追究责任外,还要追究上级领导的责任。

1.4 要保护妇女的隐私权 妇科手术不同于其他专科手术,由于妇科手术会使患者暴露出隐私部位,在患者入院时,会涉及到患者的一些隐私,例如性生活障碍、未婚先孕、先天性的生殖系统出现缺陷等等,对于这些情况,医护人员要有更多的同情与理解,而不是蔑视患者、讥笑患者[5]。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要遮盖住患者的身体,使患者的隐私能够得到保护。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泄露了患者的隐私,其实就是违背了法规,同时侵犯了患者的隐私保密权。

1.5 高新技术下所发生的法律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医学成果也有了飞快的进步。例如:体外授精、人工授精、代孕母亲等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有相关法律来进行解决[6]。对于试管婴儿的父母要怎样认定、代孕是不是具有合法性、关于胎儿的鉴定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显得迫在眉睫,而医护人员更要进行依法办事。

2 医疗风险所采取的管理对策

2.1 医院硬件上的管理 要对医院的硬件进行定期检查管理。硬件包括安全门、防火栓、电路、楼道口、诊疗设备等等,医院要对这些硬件进行定期检修,以防给患者造成意外伤害,从而使医院也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费用[7]。对硬件进行管理,特别要对新生儿室的电源进行重点管理,免得发生意外。

2.2 要重视医院的医疗质量 所谓的医疗质量管理,是指以有效快捷的方式,对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只有对医疗进行高质量的管理,才有可能为患者提供具有安全系数的医疗服务[8]。这方面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对操作规程与规章制度要做出严格要求。对于新生儿的病情观察以及生命体征,医护人员要尽量做到一丝不苟,不能因为新生儿无法进行语言沟通发生失职行为;第二,要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妇产科而言,由于其病情变化快,所涉及到的是母子两个人的生命安危,因此,要求助产人员要有娴熟的技术进行处理,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处理要果断。对于护士来说,不仅要有严谨的作风,还必须具备慎独的精神,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做到不管上级有没进行相关检查,都要严格按照科学的工作程序来进行,并且一项项完成;第三,护士在护校进行学习的时候,就要开始有意识地接受一些法律教育,等到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更要强化风险、法规以及质量意识。

2.3 关于医疗保险的赔偿 纵观国外几个国家对医疗保险所做的赔偿,可以看到,美国在对医疗保险进行赔偿时,是根据所在的高风险性的科室进行决定的,例如骨科、妇产科、胸外科、脑外科等一些科,其医疗保险赔偿要比风险低的科高出十倍左右。在日本,全国的保险金是根据赔偿金的支付额来进行变动的,医院发生医疗事故后的第二年,其保险金要进行上调。因此,医院要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医师队伍要强化其医疗技术水平,并且树立起团队精神。而在我国,也逐步对医务人员推行职业医疗保险制度,并且,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这个制度将是以后发展的必然趋势[9-10]。

3 结语

目前,我国妇产科涉及的医疗护理仍然存在不少安全问题,导致出现医疗事故时常常引发医患纠纷。但我国已对此加以重视,积极采取科学的管理对策。相信随着医务人员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我国妇产科涉及的医疗护理制度和设施的不断完善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阎俊,肖红,杨竞群.医疗质量新架构下的医疗事故防范[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8,22(4):154.

[2] 黄醒华.围产保健与母亲安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38(8):468.

[3] 梁娟,李维敏,王艳萍.2000~2010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38(5):257-260.

[4] 常红娟,梁艳,秦霞,等.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知-信-行现状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7(4):32-34.

[5] 张俊茹,马向东,陈必良,等.产科病房安全管理的潜在隐患及防范对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21(5):124-125.

[6] 贾太萍.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1, 14(10):71-72.

[7] Sabri O,Zimny M,Schreckenberger M,et al.Success rate of radioiodine therapy in Graves’ disease:the influence of thyrostatic medication[J].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9,84(21):1229-1233.

[8] 赵凤娟,谈夏莺.产科医疗护理安全管理[G].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2009:1323-1330.

篇(3)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9-0199-01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医疗设备逐步的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去。医护人员通过医疗设备进行临床检测、疾病诊断与治疗、病情监护、功能康复、教学科研等工作,因此医疗设备质量的差别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的健康和安全。想要保证医疗质量,避免因医疗设备引起的医疗事故发生,就需要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重视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和管理维护,与此同时还需要各级医院对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制定有效完善的管理制度。

1 我国各级医院的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医疗设备正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与医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联系愈发的密切,引起了各级相关部门和广大病患的关注,这使得医疗设备的市场前景较为可观。虽然各大制造医疗设施设备的厂商在设备安全和质量问题方面下足了工夫,但仍有医疗设备质量安全问题发生。与此同时,医疗器械纠纷越来越多,广大病患的维权意识也逐步增强,开始出现了由“台帐管理”转向“质量管理”发展的趋势,形成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链,提高医疗设备使用价值。

2 控制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的目的

目前医疗设备在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好似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带了技术风险和安全隐患。严格把控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可以高质量的服务于病患,减少医疗设备导致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保证医疗工作者的安全,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有关保证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方法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医疗设备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和病患同时希望以适当的费用在最小风险的情况下,通过医疗设备的治疗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因此医院需要运用一些手段减少或消除医疗设备风险。

3.1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控制体系,首先在对医疗设备的采购要严把质量关卡。从源头控制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对采供进行严格的管理,使医院的每一台医疗设备都能安全顺利的运用在临床医学中。其次建立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和认证制度,医院、行业学会共同努力制定设备操作规范、指南或手册,在对医疗设备使用的相关人员按照相关制度规范的操作。

3.2 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管理

(1)对医疗设备用前检查,遵守临床日常操作规范,在用医疗设备之前有操作人员进行检查。确定设备功能正常无误,在给病患使用。

(2)对医疗设备定期检测,借助专门的检测仪器,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等功能,并由相关人员记录好检测记录。

(3)对医疗设备计量检定。医疗设备周期计量检定是由医学计量人员完成的一种严格的质量确认形式,其周期通常为1年或2年,检测设备需要建标考核、人员需要资质、机构需要授权和认证(执法、监督),医学计量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和人力成本。

3.3 建设专业的医学工程队伍

想要医疗设备管理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则必须要建立专业的医学工程队伍。医疗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和医疗设备的全寿命运营都需要专业的医学工程师来管理。目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围绕着医疗器械的安全和 质量、成本和效益两个焦点实现转型,建设业的医学工程队伍,提高医院的效益,稳定医院的发展。

3.4 加大力度培养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人才

目前,医疗设备呈现出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特点。保证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和维护管理,对临床医学工程师的要求也是越高。因此临床医学工程师需要不断地通过培训来学习了解设备的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入了解和掌握对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技术和质量监控技术,与此同时还要增强应急能力和为医疗病患的服务能力,指导临床医疗工作人员正确使用各项设备,使设备发挥其正确的功效,减轻或消除病患的痛苦,达到良好预期效果。与此同时医院也要大力支持临床程师不断学习深造,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人才的科研水平。

4 结语

病患的生命和健康,医院的信誉和综合效益都受到医疗设备安全质量的深度影响,因此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和维护管理工作一直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心,如何提高医疗设备质量安全和维护管理工作更是国内外时刻密切关注的课题。特别是国家公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及医疗仪器不良反应的监督条例后,医疗监督机构、医疗卫生系统更加重视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管理,相信我国的医疗设备质量安全和维护管理将随着发展愈发的科学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4)

1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内涵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内涵,可以概括为配合、监督、反馈3个方面。在保障医疗安全的链条上,如果患者不配合,不仅可能延误治疗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患者要为医生提供真实的信息,不能隐瞒病情,医生也要实事求是地对患者履行告知义务,让患者清楚自己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方法,更好地配合治疗,参与,还表现在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上。参与的内涵中明确,患者要对医疗过程进行监督,并将自己的切身感受反馈给医院,帮助医院改进治疗。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我院护理部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在制定2009年护理工作计划时,增加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确保患者安全的措施,规范了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三级护理安全监控网,即护理部一护士长一安全监控护士,逐级收集护理危险因素,每月组织护理安全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组织定期检查,做到每周各科自查,护理部督查。每季度按护理“安全管理”考核标准对各科室进行量化排名,并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例会,对确实存在问题而未及时整改的,进行科室通报,对于违规现象,视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处理。同时开展患者参与护理安全监督行动,让患者主动参与医疗护理安全管理。

3 推行护理安全管理新理念

3.1 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系统:我院护理部从2008年4月起在全院推行了护理安全管理新理念,建立了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系统,目前已经受理了来自临床的10余起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护理部得到报告后,主动与报告人联系,了解情况。作出初步分析,必要时组织专家论证会,提出改进建议,然后反馈给临床。努力做到不良事件件件有分析、有反馈,建立非惩罚性的学习型的不良事件与患者安全隐患报告、分析与反馈系统,目的是使今后发生在患者身上的不良事件都能够尽快从系统流程上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而不是惩罚个人,通过这些措施鼓励医、护、患都参与到患者安全管理中来。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3.2 完善患者安全警示系统:(1)安全警示牌的运用。各科室自制了防坠床、防跌倒、防烫伤等安全警示牌,提示各级人员做好相应的预防,(2)护理记录中的安全提示,如必须记录的问题包括:为患者实施的进人体腔的操作,如洗胃、导尿、灌肠、各种置管操作,应记录操作者、操作的时间、出入量、性质、患者的反应等,以规避风险。患者安全警示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创新。

3.3 强调团队意识,倡导团队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和交流:在团队建设中,如果团队当中一个人弱,则整体都强不了;或者是在一件需要团队组合实现的事情上,一方面的事情没做好,即使其他方面都做好了,整件事情也不能成功,护理工作要求医、护及护患双方紧密合作,严丝合缝,不能有一点疏漏。

3.4 理解护理服务是护患共同参与、相互监督的互动行为:谈到患者安全问题,英国引入了“近似命中”的概念。就是在每一个重大事故之前,总会有300个左右的偶然因素使这个重大事故没有发生。例如一位护士在给患者配静脉输液药时,少配了一组,当时护士没有发现,患者注意到输液组数不对,就向护士询问,结果护士已把其中一组药随废纸盒一起丢掉了。这个事件是典型的“近似命中”,护士没有发现自己少配了一组药,而患者及时发现了问题。这一事件引出了患者参与安全的重要性,

4 广泛开展患者参与安全大行动

4.1 对住院患者进行安全教育:2008年各科室重点开展了患者安全教育,责任护士及时向新住院患者介绍住院环境、规则、医院规章制度,签署住院患者告知书,教育患者共同参与病房安全管理,特别对于手术患者,护士在术前给每人发1本书面的术前须知和术后注意事项小册,还把当天需做手术的患者集中到一起,再次进行讲解,使患者和家屑对手术更有信心。愿意配合治疗。

4.2 发放《病人安全指引》手册:护理部制作了《病人安全指引》宜传手册,责任护士在患者住院后及时发放给患者。其主要内容有:预防跌倒;防坠床;防烫伤;防火安全;用氧安全;防盗安全;防压疮;防感染;防二手烟吸入;为什么要勤洗手等,其目的让患者配合有关安全预防措施。把对不安全事件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

4.3 设计护理工作流程、标准、规范时考虑让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设计压疮护理指南时,要求患者和家属参与教育培训;设计预防跌倒护理指导单时,告知患者和家属配合方法;设计沟通流程时,让患者和家属参与进来,和医务人员共同面对疾病。

篇(5)

随着护理服务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重视,如今各个医院均加强落实护理安全管理,而产科作为收治孕产妇的科室,患者比较特殊,若存在护理安全隐患,则会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引发生命危险[1]。近年来本院产科收治患者数量增加,与国家开放二胎政策有关,因此产科必须进一步加强护理安全管理[2]。本次研究对产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管理方法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照组研究对象为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本院产科收治的患者,共120例,观察组研究对象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本院产科收治的患者,共120例.两组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3~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3±2.32)岁,包含初产妇82例,经产妇3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2~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26±2.18)岁,包含初产妇78例,经产妇42例。组间资料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管理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本院产科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即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并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管理工作进行总结。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本院产科实施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即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包含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加强对产妇及胎儿的监测,并做好健康教育。此外产科还需要重视安全教育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针对产科患者数量合理排班,确保所有患者均能够保证产科安全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不同时间段医疗纠纷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护理满意度以患者主观评价为主,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对收集和记录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计数资料以百分数(%)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时间段医疗纠纷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患者发生医疗纠纷8例,发生率为15.00%;护理十分满意40例,基本满意58例,不满意22例,护理满意度为81.67%;观察组患者发生医疗纠纷3例,发生率为2.50%;护理十分满意64例,基本满意51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95.83%,观察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由于产科收治的病人比较特殊,一般需要对其进行长周期的护理,即应当采用建立档案的方式进行管理,但医生在对孕产妇进行检查时,需要经常调阅档案资料,很容易导致档案遗失,不利于孕产妇的护理安全保障[3]。此外产科内部缺乏完整的护理体系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无法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带来极大的危害。

3.2产科护理安全管理方法

针对上述产科护理安全分析,产科必须做好对孕产妇档案的管理,如采用电子档案管理方式,不仅减少档案调阅耗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避免档案的遗失。此外产科还需要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针对传统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进行改进,尤其是注意规范护理纠纷处理制度,确保护理人员也能够合法维护自身权益[4]。为了确保所有孕产妇均能够得到优质的护理,且护理人员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不会压力过大,需要实施弹性排班方式。同时产科还需要做好对人员的培训,如护理专业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具有专业的护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本次研究对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体会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对照组发生医疗纠纷发生率为15.00%,护理满意度为81.67%,观察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2.50%,护理满意度为95.83%,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对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开展安全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拉近护患关系,利于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降低安全风险。综上所述,在产科护理中加强安全管理具有必要性,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实施弹性排班,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安全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栾士清.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5(44):159-159.

[2]苏菊芸,邓慧聪,严小玲.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文化管理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3):192-193.

篇(6)

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笔者在此列举一些较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并分析其成因。

1.1医护管理因素

由于医院医护管理工作,尤其是质量监督工作未做好,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约束能力、质量管理意识等,加上监督控制力度不足,容易造成医院护理人员编配不足、护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造成护理安全隐患[2]。

1.2病房因素

病房设备、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容易转嫁到护理工作中,加之骨科患者往往活动不便、身体虚弱,更容易形成护理安全问题,如:(1)床栏未及时配备或不够牢固,造成患者坠床;(2)地板过滑致使患者摔倒;(3)危险电器、设备等存放或使用不当,造成漏电甚至火灾。

1.3技术操作因素

骨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或缺乏骨科护理经验,容易造成技术操作失误引起的医护安全事故[3]。其中,对脊柱损伤、颈椎损伤、瘫痪、截瘫等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技术操作知识和经验要求往往更高,而对这些患者护理操作不当引发的医疗纠纷也屡见不鲜,因而该危险因素应得到特别注意。

1.4患者因素

一些骨科患者由于情绪烦躁、心情抑郁或缺乏医学常识,往往不遵从医疗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不按规定作息、饮食,拒绝参加必要的功能锻炼,甚至擅自外出等。这些行为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医疗安全事故,加之一些患者并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康复需要、医院规定以及相关办事程序等,为骨科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4]。

2防范与对策

针对上述不安全因素及其成因,笔者认为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采取建立和完善医院安全护理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加强专业培训、增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及优化人员配置等措施。

2.1建立和健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机制

(1)要制定明确的骨科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结合骨科护理的特点及其不安全因素得特点,并完善现有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2)要规范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流程,将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名护理人员,使其各司其职,恪尽职守;(3)为了保证骨科护理工作的质量,要采取一定的监督管理措施,并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小组的作用,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必要时要采取公平的绩效评价措施,严明赏罚以激励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加强专业培训

(1)要通过安全护理教育和培训提高骨科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意识、安全管理意识,使其认识到骨科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所在,并认识到这些不安全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以此提高警惕,增强责任感;(2)为了避免技术操作不当造成的医护安全事故,医院必须对骨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行严格要求,并通过各种培训手段,不断提升其业务素质。(3)可采取技术考试、专业理论知识考试的方法定期考察骨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情况,并以考试、考察成绩作为绩效评价的一项内容,激励护理人员自我提升。

2.3增强法制观念

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避免护理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人员要坚持经常性的法制教育,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因而,医院应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要定期召开安全护理教育会议,将骨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法律问题及相应对策等传达给每个护理人员,以此起到激励、警示的作用。

2.4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篇(7)

随机选取我院安全管理完善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即将进行手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男39例,女47例;年龄17~77岁,平均(43±4)岁;护士:男2名,女7名,年龄22~40岁,平均(35.1±1.7)岁;工作时间1~20年,平均(11.6±2.3)年。同时随机选取安全管理完善前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设为对照组,男37例,女49例;年龄16~74岁,平均(43±4)岁;护士:男1名,女8名,年龄21~40岁,平均(35.1±1.7)岁;工作时间1~19年,平均(11.5±2.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护士人数、工作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给予安全管理措施。具体内容主要包括:①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对各种医疗器械数量、用途、具体操作等进行科学管理。特别是新手术技术、医疗器械的应用,需及时更新信息储备,科学规范。②采用年轻、勤奋积极的护理人员,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耐心、仔细与患者交流,给予患者最佳的护理措施,特别要保证手术台的护理人员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确保患者安全。③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应对突发现象,沉着冷静;记录相关信息,严谨认真;遇紧急情况,能随机应变。通过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全面、系统、周到的护理服务。特别是要加强护患沟通能力,建立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降低护患纠纷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从患者自身安全角度出发,给予患者温暖、安心的服务,使其充分相信与依赖,进而提高治疗配合度,保证患者的安全。④加强安全教育。针对护理小组,应定时召开安全会议,通过结合重大医疗事故,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同时制订完善的考核制度,严格要求每名护理人员做好消毒隔离、急救药品摆放等安全工作。⑤落实手术室基础护理措施,认真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手术部位、术式,并做好术后并发症感染预防工作,对患者病历标本进行妥善管理。

1.3观察指标

对安全管理实施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综合管理质量达标率(包括医疗器械管理、消毒隔离、急救药品管理、信息单据填写、专业技能考核)等进行统计与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安全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缺陷、患者满意度、综合管理质量达标率进行分析与比较,观察组护理缺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综合管理质量达标率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篇(8)

儿科护理不同于其他专业护理,具有工作节奏快、任务量大、护理技术难度大、护理风险事件大等工作特点。由于儿科患儿的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心理自制能力、行为表达能力较差,因此护理风险因素比较多,患儿不能主动配合治疗,病情转变很快,极易发生意外事件,这对小儿科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所以,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尤为关键[1]。研究发现,儿科病房发生护理纠纷比率要达到医院医疗纠纷比率的一半以上,已经引起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密切关注,应把安全管理运用到儿科护理管理并使之贯穿于整个护理管理之中[2]。本研究以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进行治疗的患儿320例进行研究,其中女182例,男138例。年龄0.5~13岁,平均年龄(5.6±2.3)岁;住院时间最长为1.4个月,最短为0.2个月,平均住院时间为(0.5±0.2)月。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两者之间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进行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采用精心的安全管理护理干预,将安全管理应用到护理管理之中,加强对风险的防护管理。1.2.1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在科护士长的带领下,成立了护士长、副护士长、护士长助理组成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加大巡查力度,每天不定时地检查各班护理人员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议,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小组也要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进行保护自己[4]。1.2.2加强护士的业务学习护士的专业素养与护理安全有直接联系,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前提。因此,要通过护理知识讲座、晨会交接班提问、护理业务查房、技术技能比赛等各种形式,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根据儿科的专业特点选择一名资深护士对新进科的青年护士进行培训及考核,包括规范操作技能、岗位职责以及急症、重症抢救护理技能等[5]。每月科室组织一次考试,直至护士考核优秀能胜任本职工作。1.2.3加强环境安全管理根据病种和专业不同将患儿进行合理分区域、分病室安置,出院患儿需给予消毒。每个检查室均设有洗手池,水龙头全部改成非手接触式(脚踩式)水龙头。在洗手池旁醒目位置贴有标准洗手图,配有无刺激洗手液,擦手毛巾全部改成用一次性抽纸。病房的所有地面改造为防滑地面,并加固床档,避免患儿因翻身而坠床,为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6]。为了防止减少电子产品的危害,护理人员特别要嘱咐陪护人员切勿让患儿玩手机及电脑。1.2.4加强安全管理的宣传力度由于患儿年龄都很小,记忆力、理解力以及自理能力较差[7],依据病情特征,在加强安全管理宣传时要以患儿家属为主要宣教对象,将各个阶段儿童的发育情况、注意事项等做成小册子给家长进行阅读。在病室向患儿及家属也可通过以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教。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对照组的160例患儿护理满意度为87.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出现医疗纠纷14例,占8.75%(14/160),观察组出现医疗纠纷2例,占1.25%(2/160),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4,P<0.05)。

3讨论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安全管理,成立安全管理小组,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既提高了家长及患儿的安全意识,又能使护理人员学会用法律武器进行保护自己。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安全管理,既是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手段,又使儿科的护理工作和患儿的安全都得到有效地保障,为患儿提供了安全的就医环境,是确保儿科护理安全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加强环境安全管理,杜绝护理隐患,根据病种和专业不同将患儿进行合理分区域、分病室安置,出院患儿需给予消毒。病房的所有地面改造为防滑的地面,并加固床档,避免患儿因翻身而坠床,为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让患儿和家长感到安全放心。加强安全管理的宣传力度,宣传时要以患儿家属为主要宣教对象,将各个阶段儿童的发育情况、注意事项等做成小册子给家长进行阅读,在病室向患儿及家属也可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教,以提高安全监护效果,减少安全隐患[8]。定期举行护士安全意识培训,提高护士安全护理的技术,使护理工作得到患儿和家长的认可,取得患儿充分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安全管理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实施安全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预防和降低护患纠纷的重要环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儿科医护人员与患儿关系比较复杂,存在护理、患儿与家属之间的三方面的关系。所以,护理人员要充分处理三方关系,沟通时要注意沟通技巧,注重履行必要的告知,护理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热情服务,取得患儿充分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9]。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160例患儿护理满意度为87.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6.9%,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行安全管理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10],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儿安全。

参考文献

[1]曾慕阳.安全管理在术室护理管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12(3):168-169.

[2]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宋克华.隋少蕾.马丽娜.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58-259.

[4]钟小雁,罗剑平.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107-108.

[5]李平儿.科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92-94.

[6]刘晓玲.安全管理在儿科住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5,28(26):257-257.

[7]周辉.浅析儿科门诊护患纠纷及防范措施[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8):92-93.

[8]耿志杰.无陪护病区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6):15-16.

篇(9)

护理安全管理指的是将制度、技术以及教育相互融合的有效策略,也是预防手术室危险问题发生的重要方式,创设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近些年来,各类医疗纠纷事件频频发生,加强对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在明确当前手术室护理安全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服务,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

1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手术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分级性原则以及动态性原则等,创设良好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

1.1整体性原则

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集中场所,每日进出患者流量较大,工作人员数量与类别较多,比如麻醉医师、护士、外科医师以及医疗辅助人员等等[1]。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各个环节中,均存在着安全风险隐患。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将手术患者安全目标视为一个整体性目标,将术前访视、防护、用药核查等等内容均纳入到安全管理流程中,通过各个单因素的分析,各因素的联合作用分析等,构建完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手术护理安全管理的综合效果。

1.2分级性原则

基于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空间范畴等,可以针对于手术室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罗列相关风险因素[2]。同时,还需要在手术中明确清点各类手术应用器材、药品数量等等,关注患者安全。在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常规内容基础上,还需要基于分级性原则,罗列相关的等级结构,将所涉及的各项护理安全内容融入到安全管理制度当中,明确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相互关系等等。1.3动态性原则手术护理干预中,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时间段以及外部环境等,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3]。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结合手术护理的特殊需求,动态调整相关结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需要通过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等方式,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

2.1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分级性原则,明确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价值,对手术室患者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流程等进行充分规划与设计[4]。同时,还需要结合手术室护理的实际情况、出现的问题以及新的要求等,坚持动态性原则,不断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使各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降低各类手术室护理风险问题发生率。手术室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制定的过程中,可以制定全面的规划基础上,明确各个层次级目标,每一个项目对应的即为标准的操作流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比如感染风险控制,则可以细致划分为感染风险评估流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室环境的感染控制等一系列相关的子文件体系。通过系统性的分析方式,将各类可能会出现的患者安全隐患纳入到系统分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各类不良问题发生率。

2.2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特点,有助于规避各类风险,提升整体管理的效果。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将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融入管理活动中,基于循证医学的方式,设计手术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各类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比如可以构建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风险评估表等相关内容,构建手术室风险事件分析与完全制度,借助风险评估的方式,对各类事件进行分析,构建安全预防评估体系。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反馈、工作反思的重要价值,分析问题,并且寻求新的解决对策,保证体系、制度的不断改进,力求为患者带来全新的临床护理体验,增强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2.3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

手术室日常进出人员数量比较多,工作内容比较复杂,手术室护理中各项器材的管理效果、药品的管理效果等等,均会直接关系到手术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手术治疗效果,对护理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优化配置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使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均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等,并且坚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思想精神。各项工作分配到人的方式下,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则可以及时追究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提升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认真程度,降低各类手术室风险问题发生率。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排班方式。传统的排班方式多是根据日常手术需求,手术当日下午与晚上安排接班,护士长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在手术患者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下,还需要被动加班,不但影响着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且由于超负荷工作,致使护理失误发生率显著增加,护理配合连续性较差。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排班方式,以专科分组,明确时间节点,基于各手术专业,将护理人员分为各个专科护理小组,明确各个手术时间,并且使护理人员清晰自己的手术室配合任务[6]。护士长需要明确安排手术室各个时间段,具体内容可以由各个专科护士组长进行安排。上、下午班自由掌握,原则是保证手术配合直至结束。交班的时间节点原则是用于连台手术。分组固定手术间,有助于手术室综合性管理,同时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专业性的的护理服务,避免护理人员长时间工作下造成的各类不良问题发生。

3小结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在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为手术患者带来更加专业性、全面的护理服务,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保证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柯胜男 单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参考文献

[1]杨莘,韩斌如,应波,等.基于信息数据中心决策支持平台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5,01(21):10-13.

[2]刘梅芳,刘婕婷,潘丽莹,等.胸外科手术中新型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6(11):889-891.

[3]陈素兰,陈丽媛,李瑞刚,等.应用系统论构建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体系的策略与实践[J].护理杂志,2011,14(15):66-69.

篇(10)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定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产科病房历来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患者周转快,病情不稳定,孕妇、产妇、新生儿之间生命息息想关,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造成不安全。2008年以来,我院产科以搬迁新病房为楔机,以保障新生儿安全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取得了显著成就,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我院是一所全省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产科是医院的主干科室之一,2008年11月,按医院统一部署,由原来进出口只有一个通道的旧病房大楼搬迁到现在的新病房大楼,产科位于新病房大楼7层,处于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病房南北通透,而毗邻产科手术室并与13部电梯的进出通道相通,东西两侧设有两个安全通道,医护办公室区域将病房与产房、新生儿室隔开,从办公室区域设有孕妇和工作人员两个进出产房的通道,病房办公设有供孕、产妇及家属休息的阳光室,与阳光室相通的南西北侧还有一个面积达700平方米的大型空中花园,这些人性化的设置不仅有利于孕产妇的治疗和休养,而且也方便医护人员开展工作,但是管理者也同时意识到这种“四通八达”的人性化设置,也为产科护理安全特别是新生儿安全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因此,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别是如何保障新生儿安全,成为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探索的重点。

2 临床资科

选择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收住我院以及其他三家配合调查的医院的产科2678位孕产妇做为本底研究对象(具体情况见表1),利用面对面咨询方式对其中445位孕(产)妇心态进行护理评估,结果发现,在新的人性化背景下设置的产科病房,孕(产)妇对新生儿安全的关注度明显高于普通产科病房产妇的医疗安全的关注度(见表2)。

3 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

新生儿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3.1 新生儿丢失的可能

人性化背景下建设的我院产科病房,虽然在患者出入通道安装了智能化自动门,每位工作人员要凭密码进出,但是除了这扇门以外,还有许多可能进出的通道。被调查者表示:这些通道还是她们感觉不安全机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新生儿抱错的可能

新病房由于人性化设置,病房环境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慕名住院的孕(产)妇明显增加,患者多,病房周转快,迁床机会多等特点,加上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白天繁忙时段经常不能按医嘱及时办理迁床手续,新生儿沐浴,外出进行听力筛查等检查或治疗,没有办理交接手续等。

3.3 医疗或护理缺陷造成新生儿不安全

3.3.1 个别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规程不到位。

3.3.2 个别医护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低,专科治疗、护理不到位

3.3.3 医护人员与孕(产)妇及其家属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3.3.4 孕(产)妇自身知识缺乏,违医行为或防风险能力不足。

3.3.5 不可抗力因素造成意外事件发生。

4 防范对策

4.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强“三基”训练,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品质。

4.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科学的围产期护理程序并严格实施操作规程,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加强演练,确保医疗安全。

4.3 坚持依法行医,强化法制观念,杜绝未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参加医疗、护理工作,规范医疗行为,规范接生程序,落实专科护理。

4.4 加强安全教育,严格交接制度,。 建立“新生儿交接须知卡”(见表3),婴儿出生后回病房时,即给予“新生儿交接卡”,让家属认真阅读,并讲解后签收,由产妇及家属保管,出院后收回此卡。同时告告知有关事项:

您们好!请您现在和我们一起核对好您的宝宝的床号、性别、母亲姓名及基本情况。您是宝宝的监护人,住院期间,为保证宝宝的安全,请不要私自抱宝宝出病房大门,不要把宝宝交给任何人。如果为宝宝进行必要的诊疗护理操作,我们将出示母婴分离卡,一般母婴分离时间为08:30-11:00,此时间是为宝宝进行沐浴、抚触、采血、预防接种、体检。10:30-11:00是由专职人员×××带领家属抱婴儿至门诊检查听力。

请保管好交接卡,不得丢失。出院时我们将此收回。

谢谢!

××医院产科

年 月 日

4.4.1 每次新生儿治疗、护理时,离开母亲的时间原则上都不应不超过1 h。

4.4.2 新生儿常规治疗、护理、检查的时间段,医务人员抱走新生儿时会出示“母婴分离卡”(见表4、5),除此之外的时间段,医护人员一般不会抱走新生儿。

4.4.3 如有特殊情况,须抱走新生儿,其家属应跟随。

4.4.4 住院期间,不能轻易让陌生人抱走新生儿,也不能随便将新生儿交给医护人员。

4.5 加强安全门管理

4.5.1 所有安全门都设有密码锁,及自动落锁功能(即开门30 s后门会自动锁上),可防止忘记关门时,造成安全隐患(门会自动上锁)。

4.5.2 人性化背景下设计的产科病房,虽然存有多个通道,但为了安全,通常情况下,只开两个出口,一个专供工作人员出入,一个专供孕(产)妇及家属出入,并由专门工人看管,24h轮岗,其余出口上锁,配有三套锁匙,一套交给门卫工人保管,一套留护理站固定位置,班班交接,一套置护士长处,如遇上特殊情况,能随时并迅速的打开其他通道。

4.6 加强新生儿出院管理

在办理出院时,护士应做好出院指导,发给产妇婴儿出门卡(卡上有注明床号\产妇姓名等),当新生儿要离开医院时,门位要根据出门卡认真核对无误,方可放行。

4.7 加强医患、护患沟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结合开展“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医疗安全万理行”、“等级医院复评”、“大型综合性医院巡查”等活动,不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服务品质,保障医疗安全。

5 小结

产科病房历来是医院众多科室的高风险科室之一,护理安全管理是产科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新生儿安全则是产科护理安全重中之重,我院产科搬迁至新病房后,随着广大孕(产)妇的住院环境显著改善,病房舒适度增加,“四通八达”的人性化设计,也对新生儿安全护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因为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管理软硬件建设,从搬迁到撰写本文为止,收住2678孕(产)中,未发生新生儿安全事件,产科医疗护理质量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参 考 文 献

[1] 潘绍心,孙方敏,等.现代护理管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349.

[2] 王建近.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思考.护理研究,2007,21(1):67.

上一篇: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下一篇: 微观经济学教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