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0 15:10: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篇(1)

Li Lian-ying

Operating Room,Wuzhou Red Cross Society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Wuzhou 543002,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ffect of hypothermia on the operation patients and nursing care,in the operation of the targeted selection of reasonable thermal measures,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care,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relative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patients during the operation,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reduce various adverse reactions,save medical resources.

[Key words]Prevention;Intraoperative;Hypothermia;Care

体温恒定对患者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及各项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的成功与否及预后是否良好[1]。有研究表明[2-4],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50%~70%可发生轻度低体温,低体温在临床上引发的并发症屡有报道。对此而进行的改良保暖护理设施应运而生,个性化合理保暖护理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其既要对术野的暴露充分,又要保证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康复。还有研究显示[5],术中保暖护理还能够减轻人体由交感神经兴奋所带来的部分不良反应,减轻了术中应激,确保了手术的安全。现报道如下。

1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1.1寒战的影响

手术间室温调节,一般情况下,手术医生以求舒适,要求温度控制在22~24℃,故容易造成室温过低,亦导致患者机体体温下降。据文献报道:当患者中心体温往往每降低1℃时寒战就会发生,导致患者不舒适,整个机体耗氧量就会增加,心血管供血需求增加,进而加重心脏负担,并且会使眼内压和颅内压增高,增高切口疼痛和增加使用止痛剂的量,延长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倘若中心体温下降1.5℃时,会导致心脏疾病成倍增加[6-7]。

1.2 生理指标和内稳态的影响

术中低体温常见于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甚至延续致术后,可增加围术期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已引起医学界人士的密切关注,虽然低体温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组织耗氧量,增加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等,但低体温引起氧传导功能下降可导致机体严重缺氧,致乳酸性酸中毒,使患者生理指标紊乱和内环境稳态失调,可造成患者康复和预后不良[8]。

1.3 心血管的影响

低体温能抑制心肌应激性,造成心肌传导异常甚至发生室颤,低体温还会降低机体的心输出量,增加血液儿茶酚胺的含量,使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和血液黏度,影响血氧饱和度,进而增加心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导致心脏意外的发生率增加55%[9]。

1.4 凝血功能的影响

术中低体温主要是对患者的凝血酶和血小板的影响,造成患者失血量增加,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增加[7]。以往的研究结果亦表明[10],轻度低体温可使血小板功能降低,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诱发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计数减少等,致术中失血量和对同种输血的需求增加。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功能异常症和广泛性血管内凝血等是低体温潜在的并发症。还有研究表明[11],温度下降3℃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大约10%。

1.5 麻醉复苏的影响

低体温时肝脏、肾脏血流减少,使肝脏代谢及肾脏排泄功能下降,依赖于肝脏代谢的药物半衰期延长,同时低体温也会使肾小球的率过滤减少,造成麻醉药物储积,进而加重低体温,形成恶性循环,使麻醉复苏的恢复延迟,甚至导致误吸、呼吸道梗阻的发生[12]。

1.6 手术部位的影响

目前认为低体温致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高的机制,一是低体温的直接作用,切口局部血流及供氧不足,尽管低体温情况下人体降低机体代谢,氧需减少,但供氧能力的下降仍有可能导致机体缺氧;二是低体温的间接作用,影响免疫功能,降低机体抵抗能力,使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增高[13]。其原因与低体温影响患者的血管收缩,增加免疫系统的抑制,降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导致切口感染及相关并发症有关[14]。这导致患者需要更多的诊断、治疗和措施,延长术后恢复进程,增加住院时间和危险性[15]。

2 保暖措施对手术患者的影?

2.1预防低体温

体温恒定对患者手术的成功与否、预后是否良好至关重要[1]。因此,医护人员要针对各项诱因,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适宜护理措施,使患者体温保持基本稳定,避免患者出现低体温。

2.2确保手术安全

保暖措施使患者体温变化不大,避免了低体温发生的潜在不良反应,同时保暖护理可减轻由交感神经兴奋所带来的部分并发症,减少感染,确保手术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16]。有效监测和调节术中体温,采取合理的保暖措施,能够促进患者麻醉苏醒,使患者更加舒适,促进术后康复[17]。

2.3节约医疗资源

术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保暖措施,有利于手术患者的术中体温保持相对稳定范围,减少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免疫抑制程度,促进切口愈合,保证围术期患者的安全,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麻醉复苏和住院时间,有效节约医疗资源[8]。

3 护理措施

3.1常规手术室内温度

控制在22~26℃,湿度在40%~60%。术中患者覆盖被服,避免不必要的暴露。尽量使患者身处一个温暖的恒温环境,避免患者在术中由于外界环境、液体温度较低或其他因素带来的热能的损耗,防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使其术中体温得以保持恒定[18]。

3.2保暖护理

目前,在调节好手术室室温和湿度的基础上做好以下保暖措施。①尽量避免患者在手术室外的过道停留,术前采用恒温水毯或使用充气保温毯,将水毯或充气保温毯温度调至40℃,使患者感到温暖舒适,直到患者离开手术室再关闭恒温水毯[19-21]。另外,将3 L袋自制加热成垫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保暖方法[22]。此外,本院自行设计的数字化水暖手术床的临床应用,更是对术中预防低体温的一次革新,创新性地使用水为介质,对其进行可控加温、控温循环,而起到恒温保暖的作用。②注意外露部位的保暖,尽量减少肢体暴露,头部、胸部、四肢裸露部分加盖保暖棉被或采用保暖手术布巾包裹局部进行保暖;皮肤消毒时,使用适宜加温的消毒用品,提高医生消毒皮肤消毒速度及效率,以缩短消毒所需时间,消毒完成后及时铺无菌巾,尽量较少皮肤暴露的时间[23]。③尽量减少体腔温度流失,术中将静脉所输液体加温至36℃左右,切口冲洗液需加温至37~40℃后使用,将血液复温至30℃(不超过33℃)方输给患者,最大限度地以减少液体能量交换而流失体温,从而保持体温恒定[21-25]。

3.3心理护理

篇(2)

目前在我国,护理标识程序被应用到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1]。手术室是指采用空气净化技术,使手术室内细菌的浓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空气的洁净度达到一定的级别,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2]。但手术室还可能存在一些风险情况,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3]。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的控制方法的研究中[4]。因此,我院为进一步研究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过程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0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0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223例,女性277例,年龄33~73岁,手术类型主要有:实施脑外科手术患者110例、实施胸外科手术治疗患者90例、实施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01例、实施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99例、实施骨科手术患者100例;观察组中男性210例,女性290例,年龄30~74岁,手术类型主要有:实施脑外科手术患者98例、实施胸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02例、实施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00例、实施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105例、实施骨科手术患者95例。患者的纳入标准:患者能够独立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意识状态清晰,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汉语读写的能力能够达到要求,能够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的相应内容;患者的排除标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施的全身麻醉处理,或患者存在其他科室的疾病情况等。确保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未实施护理标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并且实施护理标识措施,其方法为:①实施患者类的标识措施:首先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佩带标记有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多种患者信息的腕带,在患者为进入手术区时由病房护理人员为其准确核对信息并佩带,患者在进入手术区后,由手术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腕带以及身份信息进行准确的核对,且麻醉师在为患者进行手术麻醉前准确核对患者的腕带信息,确认无误后再对患者实施麻醉处理,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的腕带信息准确核对,核对没有错误后再对患者实施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需采用多个输液或引流管道进行处理,准确标记患者的输液等管道的置入日期、操作者姓名以及置入的长度,以确保管道的保留及应用等;②实施警示类的标识措施: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或手术后需给予多种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根据药物的种类及用法、作用,准确的标记药物的颜色,如:氯化钾类的特殊药物类型选用红色的标识,静脉药物使用黄色标识,外用的一类药物多采用蓝色标识等;③实施环境类的标识措施:红色区域标识为污染区域,绿色标识为清洁区域等。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分析。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措施进行护理后的满意程度情况,并记录分析,满意程度=非常满意+满意。并且对护理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压力源进行统计,并记录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措施护理后的护理质量情况 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23/500,4.60%)、用药差错率(26/500,5.20%)以及护理纠纷差错率(20/500,4.00%)与对照组患者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155/500,31.00%)、用药差错率(173/500,34.60%)以及护理纠纷差错率(1,62/500,32.40%)相比明显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情况 给予不同方法对两组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94.80%)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55.00%)相比明显较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压力源情况 分别对护理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工作量与时间分配问题评分(3.11±1.01)分、工作环境与资源分配问题评分(3.13±1.09)分以及患者护理问题评分(3.16±1.13)分与对照组患者的工作量与时间分配问题评分(4.25±1.12)分、工作环境与资源分配问题评分(4.35±1.39)分以及患者护理问题评分(4.24±1.26)分相比明显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标识方法是通过对患者的身份信息进行准确的标识,及对治疗药物与手术室环境进行准确的分类标识,清晰的对患者、药物以及环境进行区分,进而确保手术过程中避免出现差错现象,保证患者的安全性,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护理标识方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关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护理方法,其主要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护理标识方法措施,为患者的治疗过程提供可靠有效的标识性护理,改善患者手术后的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满足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求知欲,以便于提高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进而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有效的护理标识方法施能够明显的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使护理过程更为安全可靠。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过程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较大程度避免了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且缓解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较为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吴雪琼,马继,陈丽,等.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52-153,157.

篇(3)

手术室,是医院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进行危重症患者急诊抢救以及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这就使得护理工作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也更加重要,一旦护理操作中出现问题或事故,就容易导致患者的手术治疗失败或出现其他的并发症情况,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手术室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较高。下面,文章就当前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保证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以及临床诊治效果。

1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1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足 有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因不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等,在手术过程中不避讳患者,随便谈论手术敏感问题或同手术无关的问题[1],导致患者的身心受到伤害,引起患者的不满,严重的还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2缺乏充分的术前准备 有些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前,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护理要求和条例将手术所需的器械、设备等充分准备好,导致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器械使用不正常、手术材料缺失、物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从而影响和阻碍到手术的正常进行,严重的还会造成手术的被迫中止,从而造成患者手术风险的增大。

1.3缺乏全面的无菌理念 有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无菌手术操作的重视不足,缺乏全面、充分的无菌操作理念,在手术过程中没有严格的依据手术无菌操作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对手卫生的重视和落实不到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医源性感染,也容易造成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问题。

1.4缺乏先进、创新的护理技术 目前,由于许多医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较为年轻,缺乏充分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护理技术的掌握不全面、不精湛,导致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治疗,造成临床手术效果的不佳。同时,有些护理人员年龄过大,对当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一些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缺乏了解和认识,导致其在运用新设备时不能熟练的配合医生手术,从而影响到手术的进展[2]。

1.5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 目前,有些医院手术室对其护理工作的安全监察和管理措施不完善、不到位,导致监督力度不足,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尤其是对手术过程中相关辅料、器械以及遗留组织标本的检查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敷料遗留体腔、器械消毒不合格、组织标本混淆遗失等问题的发生[3]。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对药物的使用不当也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手术安全问题。

2 手术室护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同患者的交流沟通工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秉承耐心、亲切、安抚的态度同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交流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尊重和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了解和掌握患者在手术治疗中的实际需求,从而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语行为,避免在手术中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以便于更好的减少纠纷问题的发生。

2.2加强手术室护理制度的落实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和落实手术室的相关制度要求和规章条例,遵守手术室内各项护理工作的流程步骤,从而更好的确保手术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护理人员要对手术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病区、住院号、床号、手术时间、病症情况以及手术部位等进行严格、仔细的核实记录,确保患者及手术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加强落实“三查、七对、一注意”的手术室用药规定,避免出现药物过敏、药物用错等事故的发生[4]。

2.3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以便于临床手术开展的顺利。例如,护理人员要提前准备齐全手术所需的设备仪器(心电监护仪、手术台、电子内窥镜等)、器械(手术刀、钳、针、氧气罐、吸气管道等),并对其运行情况以及消毒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其在手术操作中的正常。同时,还要注意相关设备器械的科学摆放,使其能够更加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避免因器械摆放不当造成的患者灼伤等问题的发生[5]。此外,还要做好手术室的术前消毒灭菌工作,以确保室内环境的卫生安全。

2.4加强手术室的无菌操作 医院手术室要大力加强无菌操作管理,通过知识讲座、宣传教育、规章制度等途径,提高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无菌操作的重视,真正树立全面、科学的无菌护理观念。同时,还要加强对手术室无菌操作的监督工作,对手术室内相关手术器具、设备、环境以及其他物品的消毒、灭菌情况进行每天检查,并严格检查的标准,确保手术室内物品和环境的消毒合格。同时,还要加强对手术药品质量的管理,坚决杜绝过期药品的使用,并严格手术器械的处理流程,避免出现污染器械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二次感染。

2.5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医院要定期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再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手术室护理专业知识、强化其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他们对手术室职业感染问题的了解和认识,并使他们熟练掌握全面的安全防范措施,从而更好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此外,还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不断在临床实践中优化、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方法等,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化护理理念,积极推行和落实全面、优质、个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模式,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舒适度和满意度。

3 小结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真正将患者需求做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化临床护理模式。同时,还要严格遵循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针对一些常见性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的予以预防和处理,从而更好的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更好的帮助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锦才.基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的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1(04):167-168.

[2]倪向红.浅析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3,10(33):122-123.

篇(4)

2 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管理系统

在实施手术安全防护措施中,健全的规章制度及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2.1 健全的管理组织及模式:手术患者手术期的护理安全是在护理部领导及总护士长的指导下,由护士长、各专科组长、质量控制员组成管理小组。实施层级管理,负责指导重大、疑难、新业务手术配合,规范手术配合常规;对新、特、重手术采取预见性管理,主动控制新情况引发的风险;即时相关案例通报,分析警示。我院两个手术部采取独立运行,平行管理的模式,管理统一规范,运行顺畅。

2.2 完善的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在设施、物品、操作、流程、标准方面达到规范化;在专科知识、制度、常规方面达到系统化;在手术配合、各项工作达到程序化。具体包括: 各岗位责任制、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术前物品、手术患者、手术物品清点、安置、术中用药、取血、输血、病理标本送检)、交接班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制度、护理文书记录管理制度、抢救预案与意外应对预案、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预防医疗护理缺陷制度、预防医疗护理纠纷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皮肤护理常规、小儿麻醉手术护理常规等。

2.3 持续质量控制(要素、环节、终末质量)

2.3.1 包括全部环节、全部过程、全面的措施、方法及全体人员参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3.2 采取绩效考评(每月对每人),公示考评成绩,分析讲评(表扬/缺陷),改进措施,通报并警示全体。

2.4 组织各种形式学习专科核心制度与常规:采取多媒体授课、护理查房、作业自学、考核,强化按制度依法工作,提高制度知晓度,落实“照章办事” 。

2.5 落实安全例会[2] (每月):现状分析、大家谈、考核记录、明确改进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吸取他人教训、养成照章做事习惯。

3 运行中把握规律,注重细节

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应不断总结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完善制度保障,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教育会,加强业务及法制观念学习。

3.1 总结完善手术期易发生问题的客观规律(3种人、8个时机、20个环节),完善防范措施,并全员熟知。

3.1.1 3种人:新人;性格特点偏激的人;有情绪的人。

3.1.2 8个时机:抢救时;交接班时;手术时间超长时;有人际矛盾时;实习轮转同学换科时;夏休期间参加手术技术力量薄弱时;节假日时;各种因素冲击人们的思想时。

3.1.3 20个环节:防止接错患者;防止摔伤碰伤患者;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防止手术部位错误;防止错用药;防止燃烧爆炸意外;防止器械或纱布等异物遗留创口或体腔内;防止取错血;防止输错血;防止烫伤烧伤患者;防止创口感染;防止病理标本遗失或弄错;防止术中皮肤压伤;防止仪器设备故障及损坏;防止态度语言引起纠纷;防止护理记录不规范;防止防错、漏、多收费;防止低体温;防止麻醉风险;防止自身损伤等。

3.2 注重细节管理[3]:分析常见安全问题,制定解决措施。

3.2.1 手术患者的查对:规范查对的内容及方法;全员示教并做出书写样板。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实施三方核对(巡回护士/洗手护士、麻醉师、手术医师)并依次核对3 次。要求病历、手术通知单、腕带标识等项目必须相一致,方可实施麻醉和手术。

3.2.2 手术部位查对:凡左右脏器、器官等,手前手术部位要做标记,手术通知单同手术医嘱要填写清楚并一致,同时既要同患者核对还必须要求手术医生查对X光片。

3.2.3 手术安置:熟练掌握手术摆放原则,要充分显露术野,顺应呼吸和循环功能,患者感觉舒适和安全、妥善固定,防止术中移位、保护受压部位,防止并发症。

3.2.4 物品清点[4]:防止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等异物遗留体腔。责任人: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和第二助手共同清点;清点内容:手术台上全部器械及物品。清点时机:分别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要求:术中添加物品及填塞纱布等应即时详细记录在手术清点记录上;台上掉下的物品,应及时收起,放固定位置等。

3.2.5 药品的管理:统一执行口头医嘱查对的内容及方法;严格毒麻药的请领、使用、登记等环节;梳理、对照检查、更新标示、规范各环节。

3.2.6 小儿手术的护理:要求依据病历由医、护、家长、孩子、共同查对;加强静脉穿刺技术培训;用药精准;严格术中护理;密切观察:出入量、出血量、尿量、呼吸;固定、保暖等。

3.2.7 压疮的预防:落实皮肤护理常规;术前评估,护理措施,术后评估方法,报告流程;制定眼部压伤的预防措施。

3.2.8 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5]:备全员培训,掌握后操作,严格操作规程并定期检修与维护。

3.2.9 接送患者安全:重点人反复培训(推车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定期检修转送车;严格与病房进行交接并记录。

3.2.10 用血安全[6]:严格规章制度;抢救核对的落实;温血方法;特情处理等。

4 讨论

4.1 在手术护理工作中,健全的规章制度及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手术室是提供治疗、诊断及抢救的重要场所,具有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特点[7], 因此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使得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在各项规章制度引导下完成。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4.2 在实施手术患者安全防护措施中,不断总结易发生差错事故的规律并持续质量改进,是提升手术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细节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围绕管理战略的实施,对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完善、延伸、控制 超越的过程[3]。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8], 将细节融入到各项操作、细化操作流程确保细节管理的有效落实,为手术患者营造安全的护理文化氛围,护士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心态更积极,工作更仔细,同时加强业务及法制观念的培养,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教育会。

4.3 在实施手术患者安全防护措施中,不断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手术患者安全的保障。通过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知识等,树立患者安全第一的服务意识[9]。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调动员工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规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护理操作规范实施各项操作,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护士责任感,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建丽.从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看医疗过程中的患者安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5):309-310.

[2]张代英,何燕洁.手术患者接送风险评估及核查[J].护理学杂志,2012,27(4):48-49.

[3]黎玉伦,谭淑芳,郑楚莲.细节管理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3):183-185.

[4]赵书云,申六女,郝丽军.体腔手术使用有带纱布的护理风险及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5(11):101.

[5]陈燕阳,张红雁.关于高频电刀安全使用的若干问题[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111-113.

[6]王雅文,傅 金,毛静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研究[J].护理管理,2012,32(3):62-63.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39-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手术全期护理新理念的提出与发展,术前访视已成为手术全期和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而术前评估是术前访视中的重要内容,是对患者术前的阶段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术中的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对提高手术护理质量、确保术中护理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手术室自2006年起开展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2009年逐步完善了术前评估内容,取得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的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1 652例,男性985例,女性667例。

1.2 方法

1.2.1 术前访视设立护理评估责任人和评估时间 责任人要求为在手术室工作1年以上并掌握各专科手术健康教育内容的护理人员,一般为担任该手术的巡回护士。常规在手术前1 d下午根据手术通知单去科室查看病历,辅助检查及化验报告结果,特殊手术患者需要向主治医生了解病情,携带病历到患者床前进行术前访视,同时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患者在手术室的个性护理措施,访视所需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20~30 min/人,访视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后向手术室高级护士或护士长进行汇报,由她们审核确定手术患者护理措施的实施。

1.2.2术前访视及护理评估表格使用我院自制的《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单》、《术前护理评估单》进行手术患者的术前访视,根据内容进行护理评估,制订个性化护理措施,由护士长或高级责任护士负责审核。

1.2.3术前护理评估内容

1.2.3.1心理评估采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就诊原因、婚姻家庭状况、心理状态、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1.2.3.2压疮评估术中压疮的干预是手术护理的重点难点。我院应用Noyton量表,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精神状况、活动能力、运动能力、是否大小便失禁等内容进行评估。如积分

1.2.3.3静脉输液的评估手术中静脉通道的建立是手术安全的保障。术前应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包括穿刺部位的皮肤、弹性、厚度、清洁度、温度、潮湿度和有无感染病灶。患者的静脉情况:包括静脉的弹性、走行、有无静脉瓣、是否在关节部位、是否经常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等。根据评估的结果,结合手术的要求、手术部位、手术的要求,来选定合适的输液部位及准备输液器具。

1.2.3.4手术摆放的评估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如营养状况、皮肤的弹性、完整性、有无压伤、皮肤的感知觉情况。再根据患者的体型、估计手术时间的长短,选择合适的垫。必要时术前进行的训练。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2.3.5术中使用特殊仪器、器械的评估根据手术的要求术中使用的特殊仪器、器械的患者要做好术前的评估,为术中能正确安全使用仪器做好准备。如:高频电刀的使用前应评估患者体内是否有心脏起搏器、金属内植物、放置负极板位置的皮肤情况等。

1.2.4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

1.2.4.1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做好心理干预术前的宣教和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的过程及方法,手术组的成员;耐心解答患者的提出的疑问,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术中应主动安抚和鼓励患者,简要说明手术进展的情况,自始自终让患者有被尊重的感觉、对手术有安全感,消除紧张心理。

1.2.4.2根据患者压疮的危险指数制定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选择合适的垫,缓解身体局部所承受的压力;手术时间较长者术中应加强皮肤的观察,在手术中小范围变动受压部位或采取局部按摩的方式,促进受压皮肤的血液循环;术中注意保暖,保持受压皮肤的干燥,有效地避免术中压疮形成。

1.2.4.3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及静脉穿刺套管针对静脉评估结果欠佳时,应及时向护士长汇报。由高年资护士担任静脉穿刺操作,可提高静脉操作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1.2.4.4评估结果汇报根据各项评估结果,向手术室高级护士或护士长进行汇报,提出相关的护理诊断,发现护理问题,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护理工作质量。

2 结果

我院手术室自2006年起开展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2009年开始进行护理评估,统计2009年完成访视例数为1 652例,术后患者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手术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为97%。术前护理评估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3 讨论

卫生部2005年颁发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首次对我国围术期患者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2]。术前评估是对患者的判断,是手术前的准备,术前评估对保证手术护理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手术室开展术前护理评估与术前访视的结合,从评估结果引出了护理诊断,发现了护理问题,制订了护理计划及措施,护士通过评估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充分准备手术所用的物品及器械,提高了预见性及应急能力,为患者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个案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手术护理工作质量、医生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护士对患者的评估能力及判断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琪霞,刘进玲.应用Braden计分表预测及预防压疮的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3-4.

[2]赵学彬,马智群.术前访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6,13(10):44-45.

[3]赵希转.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106-107.

篇(6)

0.前言

在脊柱手术实施过程中,为了对手术的切实需要进行充分的满足通常会采用俯卧位。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出现眼部并发症的概率虽然较低,但在近些年来类似的报道开始逐渐增多。

1.眼部并发症的类型

有相关医学学者曾对1988年~1992年间实施非眼科手术患者出现的眼部并发症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全体的调查病例为60000余例,其中出现眼部并发症的病例数量为36例,在全体病例中所占比例为0.06%左右。在出现的眼部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是是角膜类的擦伤,具体病例数为22例,其中还包括结膜炎症9例,视力模糊5例,化学类损伤2例、持续性的视力丧失3例以及眼睑血肿病症3例。具体眼部角膜擦伤并发症分类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1988年~1992年眼部角膜擦伤并发症分类状况

结膜炎症 视力模糊 化学类损伤 持续性的视力丧失 眼睑血肿 角膜擦伤总数

9 5 2 3 3 22

据张英梅统计,在2008年1~6月实施的4000多余全麻手术中,发生了眼部刺激的患者有61例,发生角膜损伤的患者有36例,结膜性损伤的患者有20例,角膜结膜同时受损的患者有5例,具体统计情况如标所示。近些年来,俯卧位手术患者出现眼部并发症的数量逐渐增多,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均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且增添其痛苦。

表2 2008年1~6月眼部并发症状况具体统计

角膜损伤 结膜性损伤 角膜结膜同步受损 眼部刺激总数

36 20 5 61

2.俯卧位脊柱手术眼部护理问题及对策

2.1 俯卧位头部摆放问题

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患者头部的摆放如存在错误或是完全忽略对患者的眼部实行保护,则会轻易引发患者的视力出现问题或是完全失明。在实行俯卧位脊柱手术时,患者头部所接触到的固定架具置如果摆放存在失误,那么则会引发其术后的眼部并发症。有超过90%的患者在实行手术全麻后,其眼睑未完全闭合,且眼球存在外露等问题。一旦患者的角膜上层部分受到任何物理或化学类的损害,则会有大量的细菌及真菌在不经意间侵入患者眼部,致使其出现感染状况。

科学的眼部护理措施:在实行手术麻醉后,运用红霉素软膏将其涂抹于患者的眼睑处,并对其实行覆盖,之后再将相应的手术膜遮盖于患者从前额至鼻夹部分,并着重注意其覆盖的平整度,将所覆盖的手术膜与头脱进行接触。患者身体呈俯卧位,其面部朝下,将头部放置于固定架之上,并将其前额及颧骨作为支撑力,促使患者的口、眼、鼻等部位处于悬空状态之下[1]。在颈椎手术实施过程中,将患者的头部以屈曲的角度进行放置,其角度范围为10°~15°;而在腰椎手术的实施过程中,则应将患者的头部呈水平角度放置。另外,还应在头部固定架的下方,留有纵向支柱及滑动杆的交界处进行反光镜的安置,以此对患者的面部及相应的麻醉管道具体状况进行科学明确的观察判定,并有效避免出现眼部并发症。

2.2 手术实施时间偏长问题

护理问题:当俯卧位脊柱手术的实施时间过长时,由于长时间的受压会使得患者眼部周边的部分组织出现一定的缺血及缺氧问题,从而使得其视网膜受到损害。

护理依据:人体眼部视网膜内层对于缺血及缺氧情况的敏感度较高。虽然缺血缺氧时间可能不过是几分钟而已,但可能就是在这几分钟之内,患者眼部的视网膜细胞便受到了不小的损害,且后续的治疗难度也较大。

护理措施:对患者运用凹形头垫,以此对患者眼部周边局部组织所承担的压力进行减弱处理。在俯卧位脊柱手术的实施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也应对具体的手术环节进行熟悉掌握,对其具体进度进行严密观察。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在手术实施过程中,积极主动地给予相关医生帮助,配合辅导其工作,尽可能地将手术时间进一步缩短。

2.3 患者自身因素

护理问题:俯卧位脊柱患者自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以及缺血性的神经病变[2]。 护理依据:据相关文献报道表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产生与缺血性神经病变有着密切的关联,人体眼部压力的增加可对血流进行眼球的状况进行控制。与此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其眼部视网膜中心部分的血流状况也会转变为低速、高阻。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所具备的粘附功能出现异常状况以及其血液中整体粘稠度的增高等状况均会导致患者眼部视网膜中心部分出现血流的循环障碍问题。

护理措施:在正式实施手术的前一天,相关医护人员均应对患者进行访视工作,并积极对其进行科学的宣教工作,将患者对手术存有的顾虑进一步清除,从而减轻其心理上的负担及压力。与此同时,还应积极观察患者的眼部状况,对于一些患有高血压等症的患者还应严格监督其进行降压药的服用,以此有效避免出现眼部并发症。

2.4 术中贫血和低血压

护理问题:曾有相关医学报道称,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出现的出血状况及低血压问题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的视神经病变。

护理依据:曾有相关医学人员对脊柱手术后患者出现的视力丧失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对于在手术中失血量大于1L的患者或是实行全麻时间多于6小时的手术患者,均应在正式手术前进行访视宣教工作,将手术存在的风险告知患者。而存在贫血病症的患者,即使仅仅是出现较为短期低血压状况,也会致使患者出现视神经病变。

护理措施:在术中极其关注患者的失血量及其血压状况,并实行预先型的自体血备用。当患者体内的红细胞积压度小于25%时,则应为其进行输血,输血血量比例为1∶1。在手术进行时还应着重注意降压型麻醉剂的应用控制,以此避免患者出现失明状况。

3.结语

在俯卧位脊柱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中,患者的眼部护理极为重要。对俯卧位脊柱手术眼部护理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眼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相应问题进行明确指出,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能够为患者的眼部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篇(7)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存在问题、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满意度、改进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活动是从我院选择2009年06月份至2010年01月份,以及2010年06月份至2011年01月份两个时期在手术室治疗过程中的患者共计386例作为原始病例分析资料。利用资料回顾分析法对这386例手术患者的治疗过程和心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在这38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9例,女性患者127例;患者的年龄在15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岁,其中未成年患者(未满18岁)12例,占3.2%;成年患者(18岁以上)374例,占96.8%;患者的体重在47千克至86千克之间,平均体重为67千克。从患者伤情分析,外科手术患者182例,占47.15%,内科手术患者204例,占52.85%;所有受访患者的身体体征神智清晰359例,占93.1%神智模糊患者27例,占6.9%。1

1.2 存在问题

我院在2009年06月份至2010年01月份,对该时期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情况,根据实际拟定患者调查问卷,对患者手术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对护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的管理问题和安全患进行分析和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手术前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患者信息核实错误,由于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手术前对接受手术患者的情况核实错误,出现对患者手术过敏统计错误,用药不当而导致药物过敏的医疗事故,甚至还会出现接错患者的低级错误。引发患者及家属的不满,非常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1.2.2 手术中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术中,由于护理人员业务能力问题,对医疗设备传递不及时,或者传递错误,影响手术效率,延长手术时间,危及患者生命。(2)对手术器械清点错误,引发手术中找不到手术工具的现象发生,而中断手术。(3)药物使用错误,护理人员对输液液体和输血查对不认真,发生药物摆放问题,引发术中药物使用错误,造成重大医疗事故。(4)手术中,由于护理人员失误,将手术器械脱落到患者体内,术后未能进行仔细清点,而导致医疗事故的出现。2

1.2.3 手术后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术后对患者护送出现问题,,患者检测标本没有得到妥善保管,出现了丢失。(3)术后,护理记录填写不全。对手术室的清理工作不到位,消毒工作不及时,为下一个手术的开展造成干扰。

1.3 改进措施

根据上面所述我院手术室存在的管理问题,为了提高我院手术室整体管理水平,利用2010年01月至05月期间,对手术室进行了整改,主要改进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3.1 术前的改进措施:

(1)做好术前的访视工作。术前访视工作在手术开始前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主要包括对患者病症情况、手术位置、患者身体情况、药物反应过敏情况进行统计,严格按照护理查对制度,做好对患者术前所在病区、病床、患者信息、麻醉前查、手术间号、手术内容、消毒灭菌等方面的核实工作。

1.3.2 术中的改进措施:

(1)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摆放患者时,要对患者的病症位置进行反复核实,并检查患者病历、检查资料是否齐全。(2)再次检查手术器械准备完好,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3)护理人员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为了防止患者压疮等意外伤害,不要将患者肢体伸展,同时做好对患者的局部按摩护理。(4)做好对术中所需药物摆放工作,严格分类摆放,以免出现术中拿错药、用错药等事故的发生。(5)根据按照手术进程,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对患者的换液、输血,同时确保传送手术器械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减少手术时间。

1.3.3 术后的改进措施

(1)手术后,仔细清点手术器械,以免出现掉落患者体腔事故的发生。(2)妥善保管术中取下的患者病症标本,将其放入指定标准容器内,由专人负责进行病理分析。(3)安全护送患者返回病房,注意保证患者重点部位,如手术切口处、头部、手足等出现二次损伤。移动患者离开手术台或进入病床时,须有专人固定住车体,以免出现车体滚动。(4)做好手术整个过程的记录工作。3

1.3.4 手术室进行了重新装修,改善了手术环境,增加了人性化管理,同时对手术仪器设备进行了更新。

2. 结果

严格按照以上改进措施,对我院手术室进行了整改,半年后,于2010年06月份至2011年01月份对改善后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情况进行再次调查,受访手术患者193例,对改善后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出以下结果:改造前A组193患者中,对手术过程表示满意的患者102例,感觉一般的患者63,表示不满意的患者21例,医疗纠纷12例,医疗事故5例;改进后B组193例患者中,对手术过程表示满意的患者158例,感觉一般的患者25,表示不满意的患者3例,医疗纠纷3例,医疗事故1例;两个组别的患者身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王霞,李爱群,孟慧.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医疗纠纷的防范[J].实用医药杂志,2003,20(12):959. 

篇(8)

选取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宫颈疾病患者90例,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35岁。根据糜烂范围可以分为轻度56例,中度20例,重度1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分析对照组问题、难点基础上施行优化之后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

1.2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难点

①护理理念陈旧。随着近年来临床医学理念的不断进步,以往陈旧的护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手术室功能需求,手术室护理理念也呈现出两极化发展趋势。因手术室护理内容与内涵发生改变,出现明显的扩张与延伸,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性体系;同时介入治疗、外科移植等新型外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培训,这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难度、更为专业性的要求。而目前手术室护理中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护理模式,护理范围仅局限于手术室内,与病房护理无法有机的结合,同时对患者术前资料获取及评估也存有较大的不足。②在职教育缺乏动力。手术室护理工作更为繁杂、琐碎,护理资源及人力资源相对缺乏,进而导致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与心理压力均较大,护士就会出现满足、疲顿的心理,缺乏积极的动力,工作责任感不够。因此,我院常常出现如下现象:a.患者被错接的现象,尤其是患者在手术之前使用过镇静剂,没法正确回答问话,这就造成了接错或者错放手术室的问题。b.手术器械准备不充分,手术时所需要的器械医护人员没有备好,所用的器械性能不佳,刀、剪等不锋利。c.术后清点工作出现失误:术前所用器械、缝针清点出现失误,操作时不当造成缝针弹出,无法找到,造成手术困难,拖延手术时间。③感染控制强度不够。手术室出现感染和损伤的概率均比较大,我院的问题主要为:a.管理制度上缺乏完善的监督控制指标和措施,这是根本原因。b.消毒方式落后,对室内和物品的消毒不够彻底。c.没有合理使用消毒剂,盲目选择相同的消毒剂而没有对相关消毒物品根据危险指数进行区分。d.相关消毒知识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学习,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或医护人员受到感染。

1.3优化策略

①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稳定护士队伍:护士留职意愿和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趋势,护理管理者对于工作被认可、个人成长等因素给予了关注。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关心她们的生活,在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上,给予护士足够的工作自主性。②开展护士定期培训:因为科内新上任的护士,工作人员的变动,还有护理工作内容的增加,所以医院应当定期展开护理安全教育和疼痛管理知识的培训,对容易发生护理错误的环节,如接送患者,手术的安置,器具准备,仪器使用,药物使用等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各项防范措施,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平时做好分级督促制度,做好各种护理的记录,并制定各项出奖惩的具体措施。有违反操作规则的人员应当按照奖惩制度进行处罚。这样使得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③加强感染控制管理: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止感染的重要环节。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应结合现有条件,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提高消毒、无菌意识,有效控制手术室感染及院内感染。将质量控制、评估标准进一步系统化完善,设立相应的检查项目,并根据内容将其分类进行有效管理,逐渐对感染管理实施量化评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经对检测结果分析,其计量资料选用t检验,数值用(x-±s)表示,技术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了96.7%,明显高于对照组(90%);观察组手术差错率少于对照组。

篇(9)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Evidence-based Operation Room Nursing in the Operation Room Emergency Patient Care/ZHANG Mei,YU Ying,GONG Jun-xi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9):101-104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operation room nursing in the operation room emergency patient care,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are for emergency patients.Method:100 emergency surgical patients in operation room of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March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ways of surgical care,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are,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are added evidence-based care.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The operative time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50.65±3.48)min,(5.47±1.62)d,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69.47±3.62)min and(8.26±1.48)d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care; Operation room; Emergency care; Clinical appli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Qishi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5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9.030

手术室急诊大多需要应对意外的创伤、急性发作病、大出血及急性感染等突,急诊手术的要求相对于其他科室较高,不论从时间上或者病情上都要保证合理的安排[1]。其中,手术室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负责临床护理的护士必须快速、有序、灵敏地配合医生,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2]。急诊手术室护理不仅要重视患者的整体护理,而且还要与医师、麻醉师积极配合,因此要综合评估各方面的配合,才能保证护理满意度[3]。循证护理则是以实证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有机地结合患者病情的个体差异、主观期望、临床研究情况以及现存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以上证据为指导,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并施行护理干预,循证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在护理服务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4]。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发展起来的护理理念,其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开始由经验护理向科学护理转变[5]。循证护理是将临床护理经验与专业的护理技能结合在一起,在短时间内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干预措施,并保证顺利施行,从而提高护理质量[6]。为探讨循证手术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提高急诊患者的护理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手术室急诊患者为研究资料,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循证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手术室急诊患者,按照手术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

试验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7~76岁,平均(56.81±4.42)岁;体重44~76 kg,平均(58.22±4.41)kg;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8~77岁,平均(57.16±4.82)岁;体重45~78 kg,平均(59.32±4.64)kg。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诊室手术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动作迅速、准确、有效、果断,手术前准备好手术器材,调试好相关手术仪器,使患者处于手术最舒适的下。手术中保证患者有足够的吸氧,同时也要严格控制患者的吸氧时间,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并提高血液中含氧量。手术护理中还确保快速地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便于患者输血,另外,时刻注意手术中患者的导尿管以及患者尿液的颜色和排尿量,包括其他一些重要参数,例如血压、心率、脉搏等[7]。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进行整体护理,以临床实践经验为指导,及时查明、弄清护理施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阅相关医学文件、相关病例,对文献中的病例进行分类汇总,系统、全面的评估,充分利用相应的证据,协助手术室的临床护理,从而提高手术室的护理水平[8]。

首先,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心理状态以及病房的环境;其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收集整理相关的护理问题,通过网络查找相应最佳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科学合理地给予循证护理。循证护理主要包括内容如下,(1)低体温。问题:发生低体温的原因;护理措施:实施有效的保暖措施;缩短手术时间。(2)术后疼痛。问题:疼痛发生的原因;护理措施:注意对气腹压力的控制;保持合理的手术;控制手术的时间、吸氧时间。

术前向患者明确麻醉的方式,手术对疾病的重要意义,手术的必要性,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使患者了解以往的成功手术案例,避免其焦虑、恐惧的情绪。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室内的环境卫生条件,手术室的温度最好控制到22~25 ℃左右,湿度在50%~60%左右,室内光线适宜,仪器要摆放有序,医务人员不能谈论与手术无关的内容[9]。了解并普及患者对手术情况的认知能力,在监测生命体征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过度紧张的情绪,如患者的血压升高、心律加快等,护理人员应该提前让患者知晓可能存在此类情况;最后,介绍手术应注意的问题:禁饮、禁食,讲究个人卫生,术前及时更衣,不将饰品及贵重物品带进手术室,术中注意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声音过大增加患者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及烦躁情绪。术后护理人员及时与责任医生沟通,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状态,观察记录术后的生命体征、伤口疼痛状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心理安慰[10]。

1.3 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另外,对心理护理状况进行评分:主要包括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当得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比较(x±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后恢复时间(d)

试验组(n=50) 50.65±3.48* 5.47±1.62*

对照组(n=50) 69.47±3.62 8.26±1.48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护理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

组别 不良反应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n=50) 4.0(2/50)* 96.0(48/50)*

对照组(n=50) 26.0(13/50) 72.0(36/50)

*与对照组比较,P

2.3 两组患者心理护理状况评分比较 试验组的抑郁、焦虑、敌对、恐惧等相关因子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心理护理状况评分比较(x±s) 分

组别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惧

试验组(n=50) 1.69±0.21* 1.71±0.15* 1.61±0.14* 1.65±0.16*

对照组(n=50) 1.96±0.25 1.98±0.21 1.96±0.13 1.94±0.18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手术室急诊大多出现急性发作、急性感染、大出血、意外创伤等情况。急诊手术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需要护士与医生默契的配合,从而保证手术效果。而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的护理也至关重要,不仅要及时配合医生,同时也要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由于急诊患者病情重,情况紧迫,因而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关键。手术室护理与其他部门具有不同的工作特点,前者需要充分顾及到手术、医师、患者及麻醉师等多方面的因素等,一旦护理不当则会造成巨大的危害[11],需要将科学论证与临床经验、患者的需要密切结合才能做出合理的临床护理决策,以便获得实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科学也发展迅速,患者对护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急诊护理时,必须抓紧时间,反应要果断、迅速,掌握好心肺复苏、心电图测量仪等器械的使用[12]。在护理过程中,要保证患者的正确、呼吸顺畅、保证足够的循环血量,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室内环境温度[13]。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充分地对患者进行多方面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培养专业的护理人员,是保证手术室循证护理顺利进行的前提[14]。

循证护理强调以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结合临床专业知识、经验,患者的需求,科研结果,以便避免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主观性、盲目性[15]。循证护理的应用能够充分提高护理人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沟通交流能力,增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使护理人员找到归属感。循证护理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个人技能以及合理的护理研究依据,这三个要素紧密相关,均不可或缺。循证手术室护理强调根据临床实际问题,实施合理的护理操作[16]。

在循证护理模式中,心理护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手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但手术过程也会产生损伤,会使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表现出强烈的应激反应[17],导致紧张、恐惧情绪的产生,如焦虑、绝望等,有的甚至出现代谢紊乱的症状,如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耗氧量提高,心肌氧供不足等[18]。患者对手术、麻醉的适应性产生变化,使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受到影响。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50.65±3.48)min、(5.47±1.6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9.47±3.62)min、(8.26±1.4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急诊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恢复时间,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明显的临床实践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鲜芬.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整理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200-201.

[2]刘士娟.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8):129-130.

[3]吴丽杰.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6):199-200.

[4]郭会芳,刘素红,王玲莉,等.循证护理在普外科老年患者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7):225-226.

[5]王文莉,黄月笑,钟淑玲.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312-313.

[6]李玉兰,刘桂业.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415.

[7]陈柳琴.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3):1799-1800.

[8]滕晓燕.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急诊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3):84-85.

[9]陈少莲.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616.

[10] Loubser H J,Bruce J,Casteleijn D.The DELTA? nursing measure:its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for nursing utility[J].Health SA Gesondheid: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ealth Sciences,2013,18(1):1-9.

[11]马玉红.循证护理干预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97-98.

[12]李伟伟,Z娜.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循证手术室护理应用[J].医学信息,2013,27(24):205-206.

[13]黄岚.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循证手术室护理的应用价值探析[J].医学信息,2014,28(24):208-209.

[14] Mahoney J S.Evidence-based practice and research scholars programs:Supporting excellence in psychiatric nursing[J].Bulletin of the Menninger Clinic,2009,73(4):355-371.

[15]冯建萍.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新技术新项目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郑州,2010:658-660.

[16]谢小玲,刘涛,祝妍华,等.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158-159.

篇(10)

【关键词】整体护理;现状;问题;对策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心需要,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护理[1]。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整体护理从病房逐渐深入到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开展整体护理,确保了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

1手术室整体护理的现状

1.1术前护理

1.1.1术前访视安排在手术前一天的下午进行,时间一般为10~15min。目的是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谈,取得患者信任,减轻其心理压力,同时介绍手术室情况,如手术间的布置、先进设备等,了解麻醉方式、手术的摆放等,以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1.1.2术前评估(1)患者的一般生理、心理和发育情况;(2)患者事先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接受手术的态度、对医疗的配合程度。

1.1.3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访视护士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手术种类预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2术中配合(1)手术当天早会,由访视护士汇报病历,列出护理问题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然后由护士长和其他护士加以补充,使计划更趋完善。(2)准备常用物品、药品,严格检查手术间的设备是否齐全、功能是否良好;调节适宜的手术间温、湿度,根据手术类型准备特殊的器械及辅助设备等。(3)热情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严格核对患者及术前准备情况,清点随患者带入手术间的物品,再次向患者讲明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4)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术中输液、输血通畅。安置手术,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以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和减少体液的丢失。全程陪护患者,同时整理护理记录。(5)器械护士准备手术器械,熟悉手术步骤,力求做到稳、准、快。术中不谈论无关话题、不议论患者病情,以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或加重其疑虑心理。手术结束前,认真清点纱布、缝针、器械,保管手术切除标本等。

1.3术后随访(1)术后48~72h到病房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切口疼痛及感染情况。征询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不满意之处,填术室整体护理反馈表。(2)收集有关手术操作、麻醉、手术、术中护理带来的后续效果的资料,从而对手术期护理做出客观评估。(3)术后随访后,通过手术护士自评、护士长对手术护士工作及术后有无并发症的评审、患者的评价、麻醉师和手术医生对手术护士配合质量的评价以确认整体护理计划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存在的问题

2.1护理人员素质偏低,护理观念陈旧开展整体护理,手术室的护士不但需要具备传统的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的能力,还要求具备“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具备在生理上及社会心理健康方面评估患者的能力及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而目前护士的培养以中专为主,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另外,整体护理虽然已在我国临床实践中推行和应用,但目前大多数手术室仍以传统的护理观念和模式服务于患者,即医生—护士—仪器—患者的服务模式[2]。

2.2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教育内容片面、肤浅,缺乏自我保健、疾病预防和身心健康方面的知识教育;(2)教育方式单一,健康教育多停留于口头宣教,影响了患者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3)教育时机把握不当,对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同一对象在不同的阶段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及方式。

2.3手术室特殊的工作性质和环境限制了整体护理的开展(1)手术室护理工作时间性强,工作量大,抢救任务多、要求高;(2)手术室护士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医生和患者,手术室护士既要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又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手术配合;(3)患者在手术室停留时间短暂,使护士难以按照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4)手术室长期的传统护理模式影响护士的价值观、短程更新和才能发挥。

2.4管理缺陷整体护理要求护理管理实行分层、能级化、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对护士的管理仍然是简单的,即所有护士不论学历、职称、职务都值同样的班,做同样的工作,承担同样的责任。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开展整体护理和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一部分手术室护士长缺乏有关整体护理的管理技巧,缺乏与下属沟通,限制了护士参与计划和决策的权利,导致整体护理在手术室难以实施和开展。

3对策

3.1转变护理观念组织大家学习整体护理理论知识,接受模式训练,使大家认识到,手术室护士从术前访视到术中给予患者的关心、支持是其他科室护士所无法代替的。

3.2加强在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各类专科、本科的学习,提高知识层次;加强在职培训,拓宽知识面;强调手术室护士的角色功能,即:顾问指导角色、安全卫士角色、体贴的亲人角色、协调管理角色等,使手术护理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拓展[3]。

3.3加强健康教育(1)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讲解相关知识和护理技巧;(3)选择健康教育的恰当时机。

3.4努力创造宽松的环境,减轻护士压力如多配备工人,加强计算机网络的运用,使手术室护士从一些非护理技术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有医院从上到下在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都真正形成护理与医疗平等、互助、配合的格局,才能使手术室护士在实施整体护理中发挥自主行为,提高护理水平和整体护理的效果[2]。

3.5提高管理水平首先,护理管理者加强自身修养。其次,充分运用现代管理学知识、方法,发挥领导者的非权利因素和特殊魅力(知识、才能、品格的情感),加强管理中的计划职能和沟通联络,成立各种质量管理小组和贵重物资管理小组等,使管理职能下放,从而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和开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市场调研会议 下一篇: 采购管理案例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