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意义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1 11:21: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资本市场的意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资本市场的意义

篇(1)

传统上,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是通过银行贷款为其提供长期的投资资金和短期的流动资金。由于银行的经营是建立在高度负债的基础上,其支配的资金是社会公众的各类存款,因此,银行对于其经营资产的安全性格外关注,是风险的厌恶者。当面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刚刚起步的企业,银行出于资金安全性的考虑,往往选择不贷或贷之以高息。这使得企业融资成本高昂或更本无法获取贷款。

随着担保行业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上矛盾。企业寻找担保公司为其提供担保,作为回报则支付一定比例的担保费。然而,在实际过程中,由于担保公司规模限制以及担保公司风险过于集中,使得担保行对于那些风险过高的领域涉及较少,使得一些处于起步阶段的、但是具有高潜力的企业难以得到资金支持。因此,由于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融资的成本较高以及担保行风险过于集中,使得这一模式的功能受到局限。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借鉴

在美国,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是众多中小企业,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网络技术为依托,涌现了一批像苹果、谷歌、微软等的科技型企业,他们几乎都是从地下室或车库中诞生,而后逐步发展为业界巨无霸的。那么,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能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迅速成长?我想这与美国金融业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密不可分。

1983年,几家银行机构出资创立了硅谷银行,在过去的10多年里,硅谷银行一直处于硅谷创业活动的中心。这家银行对高科技初创企业的金融支持,为美国高科技公司的发展乃至整个高科技行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硅谷银行在投资中将资金借入创业企业,收取高于市场一般借贷的利息,同时与创业企业达成协议,获得其部分股权或认股权。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提高收益,同时降低风险。

以上这种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实质上就是不仅利用银行信贷为其提供金融支持,而且引入风险投资者通过持有其股份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投资。

对传统模式的改进

篇(2)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市场到多层次市场,在市场主体、市场规模、市场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

1.市场主体规模与结构

2010年我国有证券公司106家,基金公司62家,A股期末账户150798830户(2010年11月数)。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10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97万亿元,净资产为5663.59亿元、净资本为4319.28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为1866.29亿元。我国有基金公司62家,基金资产净值2.48万亿元。A股账户中个人账户150223774户,占99.62%,机构账户474854户,占0.31%。

2.市场规模和结构

我国资本市场是包含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产权交易等在内的多层次市场。股票市场又有A股市场和B股市场,A股市场又分为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等市场。从资本市场工具来看,我国主要的投资工具包括股票、债券和基金这些金融产品。

(1)股票市场

从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场价值来看,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突破了2000家,到2010年12月底,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达2063家,上市股票2149只,其中上市A股2041只。1990年-2010年期间,上市公司的数量以每年32%的增速在增加。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了305155亿元,其中,流通A股市值达到了191109亿元。从市场交易规模来看,A股交易额从1990年的0.01017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542512.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43%。放在整个世界范围来看,2010年沪深两个交易所的市值和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二,而且从长期来看,这个位置是比较稳定的。

股市结构方面,我国目前主要包括A股市场和B股市场,不论是从市场公司家数、上市股票数量、股票市值还是交易额等方面看,A股都占据绝对优势。A股市场已经包括了主板市场、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

(2)债券市场

20年间债券市场获得了巨大发展,交易品种不断丰富,目前包括下面这些: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央票、短融、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可转债和可分离转债存债。交易市场包括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

从发行量看,债券市场的发行量从1990年的347.3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93484.85亿元,20年间增长了169倍,复合增长率为32.3%。从交易量看,债券市场的交易量从1993年的21.6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636310.7亿元,17年间增长了29478.6倍,复合增长率为83.2%。

从债券市场结构来看,按照发行量来看,由于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繁性,债券市场中央票发行量最大,占据了发行额的45%。按照交易量来看,金融债的流动性较好,金融债交易量占全部债券交易量的35%。从交易场所来看,我国债券市场包括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自1998年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债券交易后,银行间市场迅速超越交易所市场,目前,银行间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3)基金

1998年到2010年,我国基金资产从103.6亿元增加到了24843.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7.9%。

基金结构构成上,从基金形式来看,逐渐由封闭式基金为主变成以开放式基金为主。从投资对象来看,我国股票型基金一直占绝对优势,接近全部基金的一半。截至2010年12月,我国一共有730只基金,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型基金和其他基金分别占46%,23%,13%,6%和12%。基金资产净值达到了2.48万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型基金和其他基金分别占49%,30%,5%,6%和10%。

二、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意义

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本市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市场化过程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资本市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就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完整性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还通过促进市场微观主体培育、价格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转变和市场的对外开放等途径促进了我国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作出了重大的制度贡献。

1.在微观主体培育方面,资本市场发展加强了企业的市场意识、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经过20年发展,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现在已经具有相当规模。2010年沪深两个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加起来突破了2000家,2010年上市公司达到了2063家,上市公司数量约占股份制公司的六分之一。1990年-2010年期间,上市公司的数量以每年32%的增速在增加。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已经突破了500家,2010年年10月创业板启动,2010年全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达117家。从市场公司的市场价值来看,其增长更为迅速,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了305155亿元,其中,流通A股市值达到了191109亿元。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多是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为重要。我国股票市值占GDP比例也在不断提高,2010年这一比例为77%,最高时达到了151%(2007年)。

资本市场发展从压力和动力两方面促进我国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一方面,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是硬约束,促使上市公司增强市场意识、尊重市场规则、提升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又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各种制度安排和运作平台,有助于企业自主决策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对于微观主体建设的促进作用包括如下几点:首先,公司要上市,就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还要符合上市的各种信息披露的要求,这使得企业运作更加规范和透明。第二,上市后,上市公司处在风尖浪口,要直接面对市场的监督和检验,需要面对停牌、退市等压力。在这些无时不在的优胜劣汰的压力下,企业养成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市场中锻炼出了竞争能力。第三,资本市场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创新的、高效的股权交易场所和交易工具,有利于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做大做强。如2010年平安银行并购深圳发展银行这一涉及到交易额近300亿元并购,其中90%是以股权来进行对价交易。第四,资本市场在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70%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是民营企业提供的,但是它们很难从银行中筹集到大量资金,于是就需要资本市场尤其是创业板为对这些企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而实际中资本市场也在努力承担这一重任。2010年创业板启动,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持和资本运作平台。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中的许多高新科技公司借助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平台融资,培育了核心竞争力。

资本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是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从很多方面看它们都是我国经济中最重要最活跃最有能量的部分,为国家、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市场微观主体建设的具有重要意义。

2.价格体系完善方面,资本市场发展推动了价格体系的完善和定价机制的改进

价格机制是市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市场定价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价格是一个体系,包括商品价格、要素价格等各种价格,这些价格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价格体系中有些价格是固定的,或者是由政府高度管制的,有些价格是市场化的,那么,市场行为主体就很难进行市场化定价,就会出现价格扭曲。

改革开放30年后,我国的商品定价已基本市场化了,但要素定价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尤其是资产定价、资金定价,市场化程度还较低。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我国资产定价和资金定价的市场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资产定价

资本市场上,人们越来越多的采用市盈率、市净率等办法,参照市场行情对股票(资产)进行估值,也就是说资产的定价越来越市场化了。不论是一级市场上的新股发行还是二级市场上的股票转让和买卖,投资者会综合考虑企业发展前景、经营风险、盈利潜力各种因素对企业加以估值。当然,由于上市审批制导致了股票资源和新股资源的稀缺性,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灵,出现股价严重背离市场价值的现象,如2011年1月中多只新股的高溢价发行,导致大面积破发。资本市场在资产定价中的失灵其根源在于资本市场的市场化不够,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包括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在内的市场化改革。

虽然资本市场在资产定价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其对推动资产定价市场化的重要意义。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的重要阶段,将出现大规模资产重组。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机制的改进将有利于其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更好地帮助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我国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2)资金定价

金融行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四大行业和财务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2010年我国金融行业总资产规模突破一百万亿。其中,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四大行业的资产合计就达到了105亿元,突破百万亿元的关口:银行业总资产为95.23万亿元(2010年11月数),保险业总资产为2.48万亿元,证券业总资产1.97万亿元,基金业资产净值为5.00万亿元。在金融四大行业中,银行业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其总资产占四大金融行业总资产的91%,证券公司占比1.9%,基金业资产占比2.4%,证券和基金二者合计的资本市场的比重大约是4%。

资本市场的发展,为社会融资提供了股票、票据、债券等各种直接融资融资工具,使得融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虽然,从金融体系资产结构来看,我国的资本市场规模还显得单薄,但从融资结构来看,资本市场已经对资金的配置、资金的定价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话语权正逐步增加。2010年资本市场的筹资突破1万亿,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10393.1亿元,扣除各种发行费用,实际募集资金10117.5亿元。股市筹集资金相当于人民币新增贷款的13%。2010年各类企业(公司)在债券市场上通过发行债券融资31252.95亿元,是1992年5亿元的6251倍,1992年-2010年期间债券融资资金的年增长率达到了62.5%。2010年债市筹集资金相当于人民币新增贷款的39%。股市债市筹集的资金相对于人民币新增贷款的一半以上了。也就是说,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大约占到了融资总量的三分之一。资本市场越来越成为资金定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对资金价格确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上资金定价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于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就推动了我国资金定价的市场化即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上,企业债、金融债、商业票据等工具的交易已全部实行市场定价,对价格不再设任何限制,只是在债券发行中,我国规定企业债发债时债券利息不能高于同期限储蓄利率的40%。随着各种票据、公司类债券的发展,特别是OTC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不断扩大,很多企业,特别是优质的企业,可以选择发行票据和企业债来融资,企业融资的成本受贷款基准利率的限制在不断下降,资金价格更加市场化。另一方面,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是作为替代性金融工具出现的,证券市场发展了,资金融通对银行体系的依赖性就降低了,为银行这一直接融资体系的资金定价改革提供了空间和可能,同时也对银行体系利率市场化形成压力,从而推进直接融资体系的利率市场化。

3.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方面:资本市场发展推进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是以间接调控为基本目标和基本特征的。只有采用市场化的宏观经济手段、宏观经济传导途径,才能有效传导宏观调控的政策意图,而且不对微观行为主体行为造成大的干扰、甚至隔段和冲击,从而实现宏观经济政策与市场微观主体行为之间的无缝连接,实现宏观调控目的与市场微观主体利益的统一协调。

篇(3)

从投资领域来看,创业投资是支持创新及其产业化的融资机制,是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的产物。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培育我国的资本市场,开辟多元化的融资途径,广开创业投资的资金来源。

一、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现状及困境分析

图2007年3月~2008年2月中国创投市场投资规模

近两年来,创业投资行业一直保持飞速发展。然而我国在促进风险投资发展方面要关注和解决四个问题:树立市场化理念,重点关注让市场配置资源,调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积极性;继续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完善,为风险投资创造灵活、有效、可行性强的退出机制。金融危机下,2009年对风险投资家来说是个更为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考验着新兴企业和风司的生存技巧。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创投市场的竞争正白热化。

中国创投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上市公司、大型国有企业,近年来民营资本也尝试着进入创业投资领域,但国有资本仍然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这种资金来源相对单一的公司治理结构给中国创投的发展带来了阻碍,突出表现为创业投资的自身长期收益与创业资本对利润的短期追求之间的矛盾。而在民营资金弱势的同时,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等也无法投资于创业投资机构,这无疑大大限制了中国本土创投的(同外国创投竞争)资本实力,且不可避免地面对上述矛盾所带来的巨大经营压力。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创业投资发展的作用分析

1.多层次资本市场有独特的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完善、高效的资本市场是促进创业投资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和工具。总书记特别指出:“要抓紧制定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金融财税政策,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积极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为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2.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推动创业投资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和工具。由于创业投资机构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股份制或合伙制,创业资本的运动贯穿于创业投资的整个过程,资金要能够通畅地进出,多层次资本市场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创业投资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它是创业资本的筹措渠道,同时也是创业资本完成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目的后最好的退出渠道。

3.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利于完善创业投资体系建设。创业投资的研究表明,创业资本的退出是整个创业投资运行各个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除证券市场外,对于大量的非上市创业企业来说,创业投资还需要一个活跃的场外产权交易市场来进行产权交易,完成产权的相互转让和并购,以及风险资本的退出。

三、培育和完善我国创业投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开始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主旋律。在思路更加清晰而具体的同时,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步伐也开始加快。中国创投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为中国创业投资业及中小企业点燃了一盏明灯。

1.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目标模式。从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单一层次和单一品种的资本市场的功能非常有限,不能满足融资者和投资者的需求,实际上有可能将大量的融资者和投资者“挤出”资本市场。因此,从长远看,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覆盖全国、面向全球的全方位开放型的、机制灵活、功能齐全的社会主义资本市场体系。并且应当满足我国各类企业的要求,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资本市场体系。

2.多种融资方式共同发展。(1)继续扩大股票市场的规模,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规范直接的企业产权市场: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期表示,2009年将正式推出创业板,实施细则也将陆续公布。希望创业板如期推出,既支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又构筑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宏伟大厦。(2)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市场,中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不可忽视:规范债券市场,进一步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加快发展非银行金融业务。同时,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2008年度,国家逐步放松对券商、保险机构等金融和资产管理类机构在股权投资方面的政策限制,推动了境内人民币基金的募资热潮。(3)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加快金融工具的创新:增加期货新品种,做好股指期货推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加快金融工具的创新,允许多种金融工具的出现,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

3.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大型资本市场的成长,需要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利用外资来发展我们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到境外资本市场上去筹措资金。QFII制度的实施加快了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步伐,为国际资本进入我国资本市场打开了合规通道,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此外,我们还应当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及境外证券监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步伐。

篇(4)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资金缺乏,这是造成农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之一。资金的缺乏完全靠国家、集体和农户的投入是难以解决问题的。无论从近期看,还是从中长期看,农业发展与资金瓶颈的矛盾都是存在的,只是资金短缺的程度不同而已。农业产业要获得较大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有大的提高,我们必须在改造中低产田,开发农业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建立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体系,农产品深加工,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农村市场体系及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上努力,这些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建立以后,我国农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户自有资金的积累、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和国家金融机构的贷款。与其他产业相比较,农业产业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投入数额十分有限,形式也很单一,更为突出的是现有的各投入主体对农业的投入都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对资金的巨额需求。

众所周知,完全依靠原有的投资渠道来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缺口是不现实的。解决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必须要有新的思路。要构造多元投资主体,在全社会范围内,多渠道、多形式吸收资金流向农业。实现这一宏观战略设想的重要举措就是利用资本市场,广泛吸引工商企业和城乡居民进入农业领域,并进行投资。无论种养业、还是农产品加工企业,都存在着非常广泛的适合中小企业进入的空间。因为,目前我国农业呈现出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和农业资源紧缺的状况,只能也比较适合中、小企业进入农业领域,但是,我们还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争取在农业领域内培育出大型或巨型的农业产业集团。

大量事实表明,无论是大型工商企业,还是中小工商业,在进入农业领域方面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也就是自有资金严重不足,企业负债率过高。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一些已经进入农业领域的工商企业,为了解决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一般都从以下四条渠道获得资金:一是通过合资或在海内外发行农业开发债券,引进资本;二是争取国家的优惠贷款和财政、税收上的支持;三是采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进行资产整合,壮大资产实力;四是组建农业类开发集团公司,争取上市发行股票,筹集社会资本。这些形式都是行之有效的,而第三、第四条渠道的筹资效果一般都优于前两条渠道,其效果还不仅只反映在筹资方面,它还有利于农业组织形式的改造与升级,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农业领域。

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资本市场筹资,把一部分城市居民手中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汇小成大,集液成裘,直接转化为发展农业的资本,这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崭新模式。据相关专家调查分析,利用资本市场将一部分市民引入农业领域,用城市居民的资金来发挥农业的前景是不可以低估的。我国城市居民手中有大量的资金。2000年底湖南省城镇居民储蓄存款金额达到1315.23亿元,同时居民手中还持有约800亿元的现金。虽然我国的国债和证券市场等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城市居民投资渠道仍然有限。对城市居民来讲,农业领域存在着潜在的投资机会。第一,虽然农业生产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制约,但由于农产品需求相对稳定,名优特农产品仍很畅销,与其他产业比较,农业产业竞争相对较弱。特别是农业还受到政府的重点保护和支持,这充分表明,农业产业投资风险较小,且盈利是相对稳定的。第二,虽然农业产业的比较效益在总体上偏低,但农业产业中存在着许多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的行业或项目。在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养殖业的草食畜牧业、农产品的保鲜和精加工、设施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领域,都潜在着大量的投资回报较高的项目。如中国饲料第一股的“正虹科技”和中国米业第一股的“金健米业”就以十分明显的绩效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国内大量农业龙头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只要能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有机地连接起来,农业比较效益偏低的状况是可以得到明显改善的。第三“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可能改变的,即是今后农业人口减少、农业经济份额下降,农业仍是一项长盛不衰的朝阳产业。农业投资的上述特点正好与城市居民投资行为的特点相吻合。这也就有力的表明,把城镇居民手中分散的资金转化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本,是大有希望的。如果我们利用股票形式,将城市居民手中资金的5%吸引到农业领域,那么一个省将会有几百亿元的资金投入到农业发展中来,这对于财政的投入来讲是不可以想象的。当然要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一个中间载体,农业类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途径。因为,绝大多数城镇居民一方面投资欲望与农业投资特点吻合;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投资知识,更缺乏具体运作农业投资项目的能力。而上市公司正好可以在这些方面发挥有效的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资本市场与农业产业化:功能考察

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减轻政府与银行的压力,具有融资额度大,成本低、操作灵活等优点,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经营机制和经营理念的转变,还可以凭借资金优势和成功经验,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等手段进行资产重组和改造,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益,获得低成本、超常规地发展。

(一)实证研究。

据调查发现,农业类上市公司大都活跃在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大的领域。他们积极开拓市场,建立基地,带动农户、依靠其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及时根据消费结构变化,敏锐地发现潜在市场,占得市场先机,及时弥补空缺;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和示范效应,影响了大批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农户,推了农产品结构的优化,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作用,正在成为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样板和楷模。2000年湖南23家省级龙头企业完成产值63.4亿元,同比增长13.4%,销售收入57.6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利税2.1亿元,同比增长17.4%,基地扩大到564万亩,带动农户450多万户。湖南饲料工业依靠名牌战略和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出现了国有、集体、个体一齐兴办饲料企业的喜人局面。湖南目前从事饲料生产的企业近800家,年产各类饲料350万吨,折合成配合饲料800万吨。全行业相继涌出了11个名牌产品,其中“正虹”、“骆驼”饲料享誉全国。饲料工业的兴趣,拉动了上下游多种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由于粮食、饲料、肉类加工骨干企业的建立,农产品销售有了稳定的渠道,农民大胆地种植饲用玉米、大米、饲料稻,通过提供饲料原料获得效益。同时,饲料业还带来了养殖业的大发展。2000年与1985年饲料业兴起前相比,全省出栏肥猪由2297.3万上升到6299.7,增长174%;家禽出笼由8458万羽上升到42亿羽,增长495%。同时,预混合饲料、鱼饲料、特种动物饲料、草食动物精细补充饲料和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的推出,有力地促进了水产品、牛、羊、马等动物养殖。目前,全省养殖业收入已占到农业总收入的48.3%。此外,饲料工业作为一个新的农业群体,对推动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接纳了5万多人就业,还吸收了一大批农民和城镇下岗职工从事饲料生产、运输、销售活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业饲料的推广应用,为实现农业的市场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去传统型单一粮食喂养耗粮较多,成本增加,据测算,现在用配合饲料喂养了一头猪要比过去节省粮食50公斤。1985年以来,全省生产的各类饲料折合成配合饲料为6700吨,可饲养牲猪2.7亿头,共节约粮食1340万吨,节省养殖成本107亿元。用配合饲料喂养一头猪可比用传统粗放喂养方式增加收入50元,全省实行饲料行业管理以来的15年间,共为饲养户增加收入134亿元。

篇(5)

大家好,非常感谢朱总的邀请,也谢谢各位到场的嘉宾和与会者,我大概用20多分钟跟大家交流一下中国的经济和中国当下的资本市场。对于中国来讲,相比1990年代初我觉得我们现在更应该有理由需要一个更加健康的中国市场。所以,我今天的题目就是“中国经济需要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

对于中国现在面临的环境来讲,我把它概括为三句话。

第一,对于全球经济和市场,依然是一个动荡的时代。

第二,对于中国经济,目前可能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时期。

第三,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现在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大家都知道,对于中国经济来讲还在不断地往下探,何时是底还搞不清楚。大家唯一感到有点欣慰的是,今年上半年的资本市场让大家赚了钱,但是很多人赚了钱又被股灾洗回去了,所以,就感到很迷茫。我相信大家做股权投资的可能会好一点,但是再往下走,每一个股权投资者都面临退出问题。所以,没有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我们这么多年的忙碌估计又是一个很纠结的主题――就是说我的钱退得出来吗?因为大家知道在股灾发生的时候,IPO又停了。而我们做股权投资投进去,退出的一个主要的渠道就是IPO。IPO如果停了,毫无疑义我们投资的积极性就小了,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本来期待能把钱退出来、收回来的又黄了。所以,我是希望IPO恢复,希望只要市场起稳了,没有恐慌性的暴跌了,那我觉得市场就应该把IPO恢复,市场的正常融资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经济转型需要资本市场推动

我们看中国经济,大家讲中国经济现在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也就是说我们告别了8%以上的增长。但中国经济处于在历史的维度讲是什么时代?这样给我们很多对经济政策的选项做一个指引。我把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GDP的增长做一个时间的平移,以1952年前移到1929年的股灾,会发现中美经济增长的曲线波动是高度一致,中国经济特像美国1980年代初期,美国80年代面临很多的经济问题,在中国同样制约着中国经济。

比如说我们的经济增长的问题、就业的问题、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一样,1980年代美国有一个很伟大的总统――里根先生,他后来在经济学界获得一个很高的称谓,叫里根经济学。作为一个美国总统他不是学经济的,是演员出身,可以在经济学获得这么高的荣誉,说明他对美国经济是有贡献的。反过头来看,不是里根多伟大,而是他的智囊团很伟大,他自己很少做判断,基本上年龄大了以后开会就睡觉,睡完以后大家讨论完了他就签字,所以就有里根经济学这么伟大而来。在里根时代,美国通过启动科技引领创新推动美国资本市场,尤其是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发展,促进美国经济创新。1980年,在美国代非常担心美国被日本收购基础下,美国1990年代成功超越日本,然后在21世纪遥遥领先,到现在为止一直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所以,一个国家经济的转型是需要资本市场的推动的。对于美国在1980年代所做的很多事我们都可以拿来借鉴,包括里根时代所采取的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主要的观点,我觉得中国当下都应该采用。

中国当下经济压力仍然很大

对中国来讲我们做一个横向的比较,中国经济和我们周边的日本、韩国,包括美国,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期?从人均GDP来看,我们有点像1960年代的美国,有点像1970年代的日本和1990年代的韩国。所以,对于中国经济来讲的话,毫无疑义未来增长的空间应该是很大的。对于中国当下又面临一个很大的经济下行的压力,这时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新的经济数字,这些数字没有一个不是向下的,无论是消费、投资、进出口,还是当季的GDP增长。所以,对中国经济增长现在说已经见底了,或者说要启动新一轮复苏增长了,这个话我觉得还要再耐心等几个季度。

从克强指数也可以看出来还在不断创新低,而且都快奔着0去了。奔着0去什么概念?也就是说整个中国经济从增长角度讲处于一个停滞状态。而且克强指数里的发电量是个位数,我们的铁路运输量都很低。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当下经济压力仍然很大。

从结构来看,因为中国经济以前一直靠投资,对中国经济投资来讲占比比较高的能力是制造业、房地产,但是无论中国的制造业还是房地产业产能过剩压力都非常大,所以看到我们的投资数据是不断往下的。

唯一一个好一点的,大家可以看到就是卫生和社会工作。这一块我们的投资今年好像还可以。因为大家可以做一个推理,比如说住医院,每个人都可以住个单间、套间,没有人说你。但是去三甲医院要个单间或套间,我估计中央委员在协和要个单间好像都挺难的。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随着健康需求的增加,整个医疗领域的服务、资源是严重供不应求的,这是中国现在在社会领域的投资唯一一个需求比较大的。另外一个就是上一周发改委刚颁布的一个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建停车设施,而且给补贴。也就是说汽车多了没地方停,所以,这个需求也是很明显的,对中国来讲,毫无疑义,大量的需求是严重不足的。

从中国消费结构来看,在2005年之前,在整个消费结构中,吃是我们的第一大消费需求,但是2005年以后,行――汽车成为我们的第一大需求。所以,不管是汽车自身的销售还是汽车相关的油品的销售,已经遥遥领先于消费领域的其他大类。对于中国来讲,已经快要变成了汽车时代,对汽车上数据的变化都严重关系到中国经济的门脉。比如7月份汽车销售是负增长,也就是说引领中国消费的第一大汽车行业也陷入停滞。

出口更不用说了,除了今年2月份出口有一个异常的增长以外,当然这个异常的增长有同比机制的问题,为什么2月份出现这么一个异常数据?我们感觉是和资本市场相关热钱的流动,就是通过贸易手段进入中国是相关的。除了2月份,其他的数据都很差。大家知道在上一轮经济周期,我们讲中国是依靠出口拉动。所以出口没有增长,出口对中国经济拉动的贡献就是负的。所以,对于中国经济来讲,我们的三架马车都面临很大的压力。

另外,这次股灾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房地产去库存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从4月份起,我们的房地产去库存速度一直在提速,一直在加速,曾经出现过深圳房地产爆涨的现象。但是股灾以后,深圳那些预定的房就没人要,而且整个地产去库存的速度迅速下降了20%多。大家知道中国上一轮经济除了出口拉动,另一个重要的就是房地产。现在在每个城市旅游就知道,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新建的高楼大厦。所以,这些房地产去库存做不好,毫无疑义地产危机就会爆发。地产一出现危机,就会对整个实体经济,对金融体系产生很大的冲击。

所以,2015年我们有一个密切的经济指标,每周每天跟踪的一个指标就是中国地产出库存的速度。我们看到数据在逐步加快的时候我们很欣慰,按照那个速度,整个地产去库存就会把地产的很多风险按下去。但是股灾一来,这个数据一变,经济接下来就面临很大的压力了。

对于三季度GDP的增长,我们给出了一个观点是可能会出现GDP增长的悬崖,也就是说三季度GDP增长可能会迅速下坠。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对于上半年经济贡献最大的是金融行业,一季度贡献1.3,二季度贡献1.4。而去年三四季度同期金融行业对于GDP的贡献只有0.7、0.8。如果我们在接下来的三四季度金融行业对经济的贡献回车,往后回落0.5到0.6个点,那大家想想GDP是不是也要下坠0.6到0.5?即使其他行业略微补一点点,那以这个速度下坠下去,三季度的GDP增长应该也在6.8%之下。所以,对接下来几个季度的经济我们不是很乐观,即使是跌到6.5%我们也觉得不是坏事。

中国未来经济?三个抓手很关键

现在就我们的观点看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项目、结构要比经济增长的速度重要。因为从经济以往的政策来看,如果现在还像以前那么放水,那毫无疑义必定导致更严重的泡沫问题。我觉得今年非常好的一点就是很多新兴经济,整个社会的创业的热情在大家的推动之下已经活跃了。除了金融行业,整个社会服务业增长也是比较快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和金融业是持平的。如果保持这个速度,整个经济能够稳定在6.5-6.8,我觉得对于中国经济成功转型是非常有益的。当然这个前提是我们要实实在在把传统产业好好调整,对新兴产业要加快促进,对很多制约经济增长的要素要逐步释放。

对中国未来经济,我们觉得三个抓手是很关键的:

第一,消化过剩产能。因为对于中国来讲,我们经历过两轮的制造业产能增长。第一轮是2001-2007年,制造业产能迅速地提高;第二轮是2009-2011年制造业得到再一轮提升。所以,对中国来讲中国的产能就是世界的产能,中国几乎是每一个行业生产的产能都不是中国自身的市场可以消化的,它是为全球市场准备的。这么大的产能结构,你不把产品销往全球,毫无疑义产能就会闲置,闲置就会带来债务压力,就会产品债务和金融的风险。所以,一带一路是解决我们产能过剩,解决我们经济压力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从现在来看一带一路压力还很大。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提了一年多了,但实际上可以落实的项目还不是很多,所以这个压力是相对来讲比较大的。

第二,国企改革。整个国有资产在中国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只有30%多,但是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因为传统产业里大部分是由国有资本来控制的。所以,在整个传统产业面临很大压力的对比之下,这些国有企业只有通过改革和并购重组才能把这些盘活。但是大家知道并购重组如果没有解决出的问题,1+1是不可能等于3的。只有把走出去消化过剩产能和并购结合在一起才能把这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把这部分资产盘活。

第三,经济结构调整。也就是说在这一块是需要我们资本的推动和创新的催动。因为大家知道银行信贷是带不来创新的,因为它很保守,所以,对中国经济的创新只能依靠资本推动。在今天会场上在座每一位都应该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的生源。

资本市场的活跃,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很直接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其实我们反过头来回想,近一年的牛市,我们感觉到资本市场的活跃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还是很直接的。

第一个就是提高了社会融资的占比,大家可以看到直接融资和银行的中长期信贷单位的比值,这个比值在今年6月份最高点达到了37%。也就是说,在对于企业给予的中长期资金的支持里面,占到了整个结构中的四分之一。

第二个就是促进了并购的快速崛起。当然这里面有证监会进一步放权的作用,除了重大的收购兼并需要报备以外,其他小一点的收购兼并基本是让权给市场,这也给资本市场的并购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数据可以看到,在今年二季度资本市场发生的并购案例是创了一个记录。

第三个就是促进了社会资本的流动。就是说我们在座每一个投资家把社会资本积累起来,投向那些有成长性的企业。这个数据在2015年二季度应该是一个有热度的数据,7月份也达到了高峰。也就是说通过在座努力,把很多社会的闲钱转化为投资资本给予很多新兴的企业,让他们有一个发展的资本金,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

我前面讲,资本推动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发展最主要的一个动力。这么多年来,尤其是2009年以后,整个社会资本活跃,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另外,股市的繁荣还有一点就是把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低迷的估值得到了修正。大家很羡慕美国资本市场,其实美国估值相比中国来讲,在前几年一直都是高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到现在为止,美国道琼斯指数的整体PE还比中国资本市场高。我在去年讲,美国资本市场到头了,到现在来看这个观点还是正确的,因为美国今年资本市场的涨幅还是负的。所以,对中国当下来讲,在全球,中国资本市场也会有吸引力,因为我们的市场的核心的估值水平还是比较平。当然,大家讲这轮股灾为什么会有这轮股灾?这轮股灾的根本的原因还是有一点泡沫。当然这个泡沫不是在核心指数,而是在我们的创业板和中小板。在这个里面确实这个泡沫高得很可怕,最高对于整个指数来讲接近了150倍的PE,这个估值水平应该是高出了纳斯达克历史上曾经有的一个水平。这么高的估值再加上很多杠杆、资金和资本市场很多疯钱的推动,发生这种踩踏就在所难免。

为什么说是风险?从去年三季度开始的牛市带来的财富效应,让更多人都觉得资本市场是一个很好的赚钱的机会。再加上我们政府的舆论引导,几乎是所有人,包括上一回在西安开会,做饭的厨师都拿着手机在炒股,所以,这个市场确实有一点全民皆股的味道。风险最高的时候,在江浙一带可以放大到5-10倍,利息是多少?月息是4分,大家想想月息4分年利率是50%,我借你1000万元炒股,用一年最后我给你50%的利息。我相信没有一个投资人会这么干,都不是傻子。我借你1000万元,我用两个月,给你8分的息,赚完走人。每个人都抱着这个思想,毫无疑义它就会迅速推高手中的筹码,迅速想从市场出来。而且10倍杠杆给你一个10%的下跌,就是要强行平仓。所以,对于这些风险来讲,后面的踩踏就是因为强行平仓,就是计算机自动操作导致的。很多股票一开盘直接封跌停,也卖不出来,就出现了跌停,导致了踩踏。

中国资本市场要想健康发展,长期稳定的资金很关键

中国资本市场要想健康发展,长期稳定的资金很关键。对于前一段整个资本市场的建设,我相信总体来讲还是值得肯定的。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把整个资本市场结构基本上搭建了,就是以地方的股权机构,股权交易平台做基础,在全国新三板和创业板、中小板,加深股市,建立了和美国资本市场相匹配的资本市场结构,这样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本的流动。

对于中国未来来讲,资本市场仍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也是对于中国经济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投资领域。对于未来,无论是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中国经济,我们相信风雨过后仍然有彩虹。

美国纳斯达克1987年10月份的那次股灾,两天内迅速跌到30%,但是股灾爆发后美国资本界很有名的格林就主导救市。美国两次大的股灾,一次是1929年美国政府不救,导致世界性金融危机,第二次就是1987年,那次美国救了,后来就有美国纳斯达克10年的牛市,成功保住了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促进了美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所以,对于中国未来来讲这种救市还是救得正确的,还是比较果断的。

篇(6)

一、概述

股指期货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时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既上世纪80年代第一张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美国股市数值线期货合约在堪萨斯期货交易所诞生,股指衍生工具在外国资本市场上历经了20余年的发展。但介于中国资本市场欠发达,时机尚未成熟这一衍生工具迟迟未能推出。随着我国现货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主题,交易系统及交易制度的健全。自2010年4月16日公布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起正式上市交易。

二、从金融危机看股指期货的功能

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给华尔街带来严重的金融风暴,进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股指期货在本轮危机中凸显出其积极的市场稳定功能,延缓了美国股市的崩盘式暴跌。从金融危机结合国外期指市场的实践经验,分析股指期货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1.防范系统性风险:股指期货市场将现货市场的风险敞口转移到了期货市场,通过它的套期保值功能投资者可以进行风险对冲,不仅有效地化解市场中的系统性风险,还起到减缓市场抛售压力的作用,避免现货市场出现更大的跌幅。

2.价格发现功能:股指期货提高了信息在价格上反映的速度,能改善市场的信息传导机制及时化解风险冲击。股指期货引入双向交易机制,有效的提高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

3.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利:即利用股指期货定价偏差获得无风险收益。套利会熨平股票市场的非理性波动,使现货和期货的价格都在合理的区间内。由于股指期货保证金交易,杠杆性作用明显。

4.完善证券市场功能与机制:资本市场中只有单运行机制很难具有成熟稳定的特征。股指期货的推出引入做空机制后,投资策略由单一模式变为双向投资模式。有助于在个人投资者中推广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方式,同时证券经纪商和期货经纪商之间的合作领域扩大,有利于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总之,期货市场保证金交易、低成本的特点,吸引大批套期保值者、投机者、套利者进入市场,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从而降低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股指期货能够丰富金融产品活跃金融市场有效完善证券市场的功能与机制。

三、从国外推出股指期货看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1.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间的价格领先落后的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实证研究发现两个市场间的价格变化存在着领先或落后的关系。

一般来说,如果在现货市场走势较强、泡沫较大的时候,推出股指期货可能会对现货市场产生一定的打压作用。而现货市场处于低位时,套利会促使现货市场的走强。在极端情况下股指期货也会起到助涨助跌的作用。然而通过大量研究证明,股市崩盘式下跌主要原因是一些国家国内出现泡沫经济或政治不稳定所致。

2.股指期货推出对于现货市场的长短期影响:如表1所示,由于不同地区推出股指期货时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的短期走势的影响有所不同。当市场处于弱势整理时,推出股指期货可以提高市场热度,使得市场短期走势走强,研究表明决定市场长期趋势的根本因素是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而期货市场只是一个依存于现货市场的衍生产品,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现货市场的趋势。

3.股指期货推出对于现货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从世界不同地区推出股指期货前后现货市场的趋势来分析,欧美、中国香港等地区推出股指期货后,股票市场延续了前期的上涨态势;日本推出后一年左右仍保持涨势,但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转入了长期熊市;而韩国、中国台湾股指期货上市后不久就呈跌势,它们主要是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综上所述,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现货市场的影响是局部的短期的;长期的影响决定于现货市场内在的基本面因素;对现货市场波动性和流动性的整体影响也是利大干弊。股指期货的推出并不会改变现货市场走势的大方向。

三、结合我国资本市场谈股指期货的风险及防范

在这次全球性的危机中发达金融市场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并认真总结全球股指期货市场的经验与教训。风险防范不可忽视尽管股指期货对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股指期货市场风险有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风险主要有市场操纵风险、政策干预风险和国际游资冲击的风险。股指期货交易成本低、杠杆效应强、操作灵活,更加大了投资风险。我国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最核心的任务是资本配置方式的转型,我国资本市场欠发达,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市场对其认知程度不高,现货市场投资者应相对谨慎。如果市场出现严重的操纵行为,股指期货可能会酿成更大的市场风险。中国要立足于为市场服务,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充分调动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设计出交易制度透明、市场风险可控的股指期货以健全资本市场的自我稳定机制。

总体而言,期指是风险管理的金融工具,处于新兴加转轨时期的中国需要建立健全市场机制,丰富金融产品,活跃金融市场,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与机制,诸如基础风险管理工具的股指期货的推出是大有裨益的。将会给日趋成熟完善的中国资本市场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姜 鹏: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的关系研究.商场现代化, 2010年600期

篇(7)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8)04-0031-04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今年两会间隙表示,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现在正在准备中。纵观世界各国,融券交易制度是现代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其推出将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有效缓解市场的资金压力,从而为新股发行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融券交易制度的含义

(一)融券交易制度的产生

融券交易是现代资本市场信用交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易所组织的融券交易,源于19世纪晚期的伦敦股票交易所。当时的融券交易主要是一种以避税为目的的“洗券活动”,许多投资者为了逃避股票分红的资本收益税,采取了先卖空后再买人的方法,极大的刺激了融券业务的发展。从各个国家信用交易的发展历史看,由于早期的融券业务总是伴随着欺诈、纠纷和毁约,各个国家当局曾多次试图阻止融券交易,但由于它对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最终都放弃了禁止的努力,而是将其看作是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必不可少的机制性因素,并转而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引导其发展。

(二)融券交易制度的内涵及其机制

融券交易,也称卖空交易,是指对市场行情看跌的投资者本身没有证券,就向经纪人交纳一定比率的初始保证金(现金或证券)借入证券,在市场上卖出,并在未来买回该证券还给经纪人的交易方式。

在实践中,经纪人可以将其他投资者的证券借给卖空者而不用通知该证券的所有者。若该证券的所有者要卖出该证券时,经纪人就向其他投资者或其他经纪人借入股票。因此,卖空的数量在理论上是无限的。但如果经纪人借不到该证券,则卖空者就要立即买回该证券还给经纪人。因此其期限也是不确定的。在卖空证券期间,该证券的所有权益均归原所有人所有。因此若出现现金分红的情形,虽然卖空者未得到现金红利,但他还得补偿原持有者该得而未得的现金红利。

为了防止过分投机,证交所通常规定只有在最新的股价出现上升时才能卖空。卖空的所得也必须全额存入卖空者在经纪人处开设的保证金账户。

融券交易机制是与部分保证金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说来,其保证金分为初始保证金和维持保证金。但无论哪种保证金,其计算有一个统一公式:

保证金比例=账户中权益/股票价值。其中,权益=现金+浮赢(-浮亏)。以下举例说明:

T1时刻,A公司股票现市价100元。某投资者自有资金5000元,看空A公司股票,因此采用融券交易方式卖空100股。此时,其初始保证5000金比例为5000/10000=50%。

T2时刻,当股价下降到70元/股,其资产负债表为:

由于在卖空时,借人的是股票,当股价变动时,投资者向券商融券的贷款额随之变动,浮动赢利记人权益。此时,保证金比例为8000/7000=114.3%。

若该投资者此刻决定获利平仓,则只需用7000元买回100股A公司的股票,还给经纪人。其投资收益率为(10000-7000)/5000=60%。

若T2时刻该投资者估计错误,实际价格上涨到P,则该项投资发生亏损,浮动亏损记入权益。当亏损达到维持保证金比例时,券商会向投资者发出追缴保证金通知。若投资者没有及时补足保证金,券商会进行强制平仓。投资者的资产负债表为:

假设维持保证金比例为30%,则依据公式得,(15000-100P)/100P=30%。解出P=115.38元。因此当价格涨到115.38元时投资者将收到追缴保证金通知。

(三)融券交易与普通证券交易的区别

1、从事卖出交易的条件不同。投资者从事普通证券交易,卖出证券时,必须有足额证券。而从事融券交易则不同,投资者预测证券价格将要下跌而手头没有证券时,则可以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

2、投资者与证券公司的关系不同。投资者从事普通证券交易时,其与证券公司之间只存在委托买卖的关系,因此不需要向证券公司提供担保;而从事融券交易时,其与证券公司之间不仅存在委托买卖的关系,还存在证券的借贷关系,因此还要事先以现金或证券的形式向证券公司交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并将融券交易卖出所得资金交付证券公司,作为担保物。

3、交易风险承担者不同。投资者从事普通证券交易时,风险完全由其自行承担,可以买卖所有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而从事融券交易时,如不能按时、足额偿还证券,还会给证券公司带来风险,所以投资者只能在与证券公司约定的范围内买卖。

二、引入融券交易制度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一)融券交易制度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积极影响

融券交易是资本市场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交易制度。从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的实践经验来看,融券交易制度在改善市场供求、平抑市场价格波动、满足投资者不同投资偏好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阶段实施融券交易机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创造条件。加快金融创新是增加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广度和深度的需要,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的金融创新步伐将显著加快,股指期货即将推出。股指期货肩负着防止市场大起大落的责任。这一重任有赖于股指现货与股指期货套利机制的实现。然而我们目前却面临着一个只可以进行正向套利的市场:当投资者认为相对于现货市场股指期货被高估时,可以买入现货组合,沽空股指期货,等待期现价差回归到正常水平,获得无风险套利机会;但当投资者认为股指期货被低估时,却不能进行负向套利,即卖空现货组合,买入股指期货,因为卖空现货难以实现。但各国推出股指期货的经验表明,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期现套利机会要多于套期交易机会;而半年以后期货市场趋于成熟,套期交易获利要高于期现套利。因此,在推出股指期货的同时,却没有完善的融券交易市场,风险将不断积聚,造成股指期货的价格失真,失去部分价格发现的功能。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看,证券融券交易的杠杆放大作用较小,信用扩张度也较小,风险介于现货和期货期权之间,对

大多数投资者都适合。推出证券融券交易可以为股指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奠定基础。

2、引入做空机制,稳定市场交易价格,为投资者提供新的赢利模式。我国的股票市场属于典型的单边市场,只能做多,不能做空。投资者要想在市场上获益,只有通过先买进股票然后高价卖出的方式,由此导致市场一味追高,市盈率高企,股票价格远远脱离基本面。当市场走势下跌时,往往又会出现连续的“跳水”,股价下跌失去控制。虽然我国股票市场存在涨跌幅限制,但是股市的波动幅度仍然远高于海外成熟市场。而建立完善的融券交易制度则可以起到价格稳定的作用。当市场存在过度投机行为而导致某一股票价格暴涨时,投资者会预期不久其股价将会下跌,这时投资者可以通过融券交易沽出该股票,待股价跌落至合理区间时再买回。

3、沟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拓宽资本市场的资金来源。我国金融市场起步相对较晚,相应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市场主体发育还不成熟、不完善,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在体制上人为地割裂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资金的自由融通渠道。市场割裂的结果是,一方面金融机构存贷差逐年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银行单位资产赢利能力的下降和总体资产质量的恶化;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因其高额回报所引致的大量资金需求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于是违规事件时有发生,如银行资金违规入市、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进行非法交易等。这些情况说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是两个既相对独立又紧密关联的市场,人为地割裂不利于资金的优化配置。而融券交易制度的建立则能够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构建一个合法的资金融通渠道,使得银行资金能够通过合法的渠道,有限制地流入资本市场,从而有利于资金的优化配置,有利于缓解和释放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

4、有利于拓宽券商融资渠道,促进券商盈利模式的转型。我国券商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增资扩股和同业拆借,但是由于资格准入、融资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券商的融资业务存在渠道窄、数量少、比例小的特点,这大大制约了我国券商的业务开拓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我国券商经纪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交易手续费和客户保证金产生的利差。开展信用交易,一方面券商为客户提融券交易可以赚取利息,增加了一个重要而稳定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融券业务的开展将活跃市场交投,带动经纪业务的发展,增加券商手续费收入。

(二)融券交易制度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消极作用

信用交易虽然对于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这些积极因素能否发挥作用,还要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整体发展水平。而且信用交易本身具有浓重的投机特性,如果市场尚未发育成熟,市场监控机制尚不完善,信用交易的膨胀就可能会诱发金融危机。

1、增强投机性,加剧市场波动。一般认为融券交易具有稳定市场的功能,但如果有关制度设计不完善、监控不得力,也有可能起到助涨助跌的负面作用。因为资本市场的投机性与信用交易的杠杆作用会加大股票价格的波动。市场中大量的游资、热钱在加速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资本市场赌博的气氛,往往使市场股票价格大幅偏离真实价值而剧烈震荡。

2、使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更易发生。在融券交易方式下,操纵市场所需的实有资金和证券量比在现金交易方式下要小,这使得市场操纵行为更易发生。另外,对融券交易者而言,散布对上市公司不利的信息可以打压股价使其获利,这又可能强化行为人散布虚假信息的动机。

3、加大证券公司风险。融券业务要求证券公司内控机制健全、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相关制度得到强有力的执行。证券公司若管理不善、控制不力,容易引发客户违约、市场波动、系统操作等方面的风险。

4、加大交易结算系统的技术风险。由于市场交易量放大和新的监控要求的引入,交易结算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增强、负荷增大,交易系统发生故障和错误的可能性加大,加大交易结算系统的技术风险。

5、加大宏观管理层面的风险。融券交易这一全新的市场运行模式,要求相关机构有更高的宏观管理能力。在市场运行初期,由于缺乏经验,监管机构包括自律组织决策失误、执行不力的可能性加大,由此引发的批评、指责甚至对融券交易本身、对推出这一交易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怀疑也可能较多,从而宏观管理的风险加大。

综上所述,尽管引入融券交易制度会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这项制度积极的一面:引入做空机制,沟通两个市场,拓宽券商融资渠道从而提高其赢利能力等,这些都使我国资本市场日益成熟。更重要的是,引入融券制度为我国股指期货及后续其他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促进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可见,融券制度对我国资本市场利大于弊,我们应尽快引入这一制度。

三、完善配套设施,加快融券交易制度的推出

(一)我国融券交易制度配套设施存在的问题

1、T+1结算制度不利于投资者防范风险。虽然新《证券法》为T+0回转交易制度预留了空间,可是目前证券的结算方式仍然是T+1,即客户在当日买人的证券,必须在第二天才能卖出,这不利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防范风险。如果推出T+0回转交易制度,交易者当天融资融券交易操作某只证券,如果发现该证券价格大幅异动,当天即可反向操作,从而确保能够归还所融资金或证券。

2、强制平仓制度易引发纠纷。在融券交易中,由于行情下跌原因,证券公司对客户信用账户中的证券进行强行平仓会经常发生,被平仓的证券在卖出后发生大幅反弹的情形也可能发生,因此,证券公司有可能与投资者在乎仓通知时间、证券平仓范围、证券平仓顺序、证券平仓时机等方面发生纠纷,甚至会引起索赔诉讼。这些纠纷的避免依赖于交易主体的事先约定。证券公司在平仓时选择在开盘时还是收盘时,或者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卖出投资者的担保证券会对投资者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投资者用于担保的证券有可能是不同的证券,所以很有可能出现被平仓的证券出现大涨而未被选中的证券出现大跌的状况。这样,在实际操作中,会经常出现投资者与证券公司之间由强制平仓引起的纠纷,而且目前有关融资融券交易的规则并没有规定出现纠纷之后应如何解决,也没有规定投资者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救济途径。

3、保证金比例决定权归属不合常理。我国在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初期,是由证交所来行使保证金比例的决定权。纵观其他国家证券信用交易的开展情况,这一权利一般由央行或者证券监管机构来行使。例如美国是美联储理事会,在日本大藏省有权规定具体的比例,台湾地区是由“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经“中央银行”同意后制定的。谁更应该制定保证金比例要由保证金比例所能起到的作用来判断。而保证金比例不仅决定了证券公司债权担保的程度的高低,更是各国中央银行以经济手段来规范资本市场、调整国家信用的重要经济手段。因此,由证交所来行使保证金比例的决定权不合常理。

4、转融通制度缺失。目前的制度对证券公司本身的证券的融通方式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安排。在试点阶段,我国证券公司从事融券业务,还不能从其他机构融通证券,而只能以自营证券来从事融券业务,从而不能通过转融通机制将风险转嫁出去,这将挫伤券商从事融券业务的积极性。只有在客户看多,券商看空的情况下,券商才有对客户融券交易的动力。以券商的自营证券进行融券业务,人为地抑制了融券交易的交易量,信用交易价格发现、烫平价格异常波动、连通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功能也被人为地的进行了压缩和抑制。

(二)完善配套设施,加快我国融券交易制度的推出

1、使T+0合法化。目前,许多投资者,尤其是资金比较雄厚的大机构都通晓用对等资金自我完成T+0的方法。这一现象本身就已宣布T+1制度效力打折。因此,将T+0合法化更有利于市场的正常运行。

篇(8)

近期高频率并购案例在影视传媒板块的发生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高频并购不仅引发了业界的强震,也让资本市场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但如此密集的并购究竟是资本泡沫在兴风作浪还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是迫于生存而采取的一时权宜还是深谋远虑的战略布局?

如果说2010年是影视传媒企业的上市“元年”,那么随着资金雪球的越滚越大,2013年,影视传媒企业的并购序幕正式拉开,伴随而来的是一场产业资本“联姻”的狂欢。

并购潮涌:影视文化产业寡头格局或现

今年来影视传媒企业胃口大好,并购动作频频。年初,掌趣科技以8.1亿元吞并网游开发与运营商动网先锋。4月,蓝色光标二连出击并购,交易总额近20亿元,而在此前的1年多时间内,蓝色光标还闪电并购了精准阳光等7家文化传媒公司5月,百度以3.7亿美元收购PPS视频业务。7月,影视业巨头华谊兄弟以6.72亿元收购了广东老牌手游公司银汉科技50.88%的股权,将触角从影视行业延伸至移动网游行业。10月底,“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以16.52亿元收购上海克顿文化传媒100%的股权,成为当时影视行业并购案中金额最大的一笔。

进入8月,主要从事五金生产与销售的江苏宏宝全资置换长城影视,走上了开展电视剧投资、制作与发行的路子。当月,还发生了另外一起规模宏大的并购事件,即乐视网以15.98亿元收购花儿影视和乐视新媒体,意在加强上游电影与电视剧版权生产资源的控制。

而在9月初,华谊兄弟以2.52亿元收购著名演员张国立的浙江常升影视70%股权,毋庸置疑地摘得年度最佳“并购狙击手”的桂冠。10月底,光线传媒斥资8.3亿元将新丽传媒27.6%的股份揽入怀中,以完善其在电视剧领域的战略布局。同一天,苏宁与弘毅强强联手,以4.2亿美元将PPTV聚力44%股权纳入囊中,毫无悬念地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不论是华谊兄弟意在强化影视制作这一主营业务优势的“连横”手段,还是乐视、华策等企盼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布局新兴成长性领域的“合纵”策略,不难看出,高度密集、大手笔已然成为这一场场并购战的关键词,而“做大做强”则是并购浪潮背后的逻辑。据投中集团统计2013年上半年,国内30多起文化企业的并购案中,影视和手游这两个产业公开的并购事件已超过20起。而在2012年上半年,国内公开交易金额的文化企业并购案仅为19起,动漫影视领域的并购金额规模占比58.19%。其中,单个并购案例的平均规模创历史新高,达15亿元人民币。而在此前的2006至2011年内,这一数据大都未突破4亿元的“成长天花板”。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超大规模并购案例的出现,如浙报传媒以34.9亿元收购边锋和浩方两家企业、优酷以10.4亿美元收购土豆、万达集团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AMC影院公司。显然,影视文化企业通过并购进行规模扩张的步伐正在加快。而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影视企业逐步打通与互联网新媒体等领域在内容和渠道之间的壁垒,使得产品制作能够在多个平台上实现快销。

日前,中国文化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陈杭在第四届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年会上表示,并购热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当前文化传媒企业上市之路受阻,18家排队上市的文化企业撤回了_上市材料。不少企业于是绕开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堰塞湖”而通过并购来获得发展资金与平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并购也是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实上,对于华谊这样的上市影视传媒公司来说,并购最为直接的利好就是能够让上市公司市值不断飙升。而其在资本市场源源不断的吸金反过来又推动着华谊进一步完成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在短短3个月之内,高调收购银汉与常升两家实力文化公司的事迹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和迪斯尼集团一样,正是通过多轮并购,华谊从一家制片公司发展为横跨制作、发行、院线和文化旅游乃至游戏等综合业务的影视传媒之王。

文化传媒企业间的并购热改变了行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今年前三季度,华谊、华策、蓝色光标等公司的并购,涵盖了电影院线、网络视频、影视剧、网游、广告等诸多领域,这让行业的深度整合速度加快,行业集中度大为提升。东方花旗证券传媒与科技组主管张亚波曾公开表示,未来3年中国或将在影视广电行业出现市值千亿元级的文化产业巨头。而目前,在一轮轮的并购浪潮之后,这种产业寡头竞争格局已初现雏形。

资金热捧:各路英雄入场掘金

并购不只是一场借助资本进行的产业整合赛,同时也是一场投资运动。

影视文化产业疯狂并购,带来了商业模式的转变,也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因为资产重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的市值不断被推高。据近期的2013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夫妇以152.5亿元的身家排在中国富豪榜的第45位,成为文娱行业的领头羊。此外,乐视影业CEO贾跃亭、华谊兄弟董事长王忠军等传媒巨头也摇身一变,成为财富明星而纷纷上榜。在这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竞技场,影视文化产业频频并购所缔造的究竟是资本市场的一个个财富神话,还是一轮轮上市公司的数字估值游戏?

不管怎么样,在并购大戏中唱主角的文化传媒企业毋庸置疑地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如华谊兄弟的两轮并购前,华谊每股股价一直在15元左右徘徊。7月通过并购银汉科技,华谊股价飙涨3倍,直逼50元大关。而在9月初并购常升影视之后,其股价更是“”至历史高位达到81元,相对年初涨逾5倍。股价的迅速攀升,让华谊可以通过稀释较少的股权来获得较大的融资规模,而不断扩大的融资规模反过来又可以为其继续并购提供动能。又如,长城影视通过并购“转行”的江苏宏宝,其股价在实施并购的当月曾连续出现十几个涨停板,股价攀至17.18元/股,较并购停牌前涨幅高达184.91%。这让潜伏在长城影视借壳江苏宏宝背后的众多强势创投机构赚翻了。据媒体公开报道,该并购事件发生前,赛伯乐晨星等8家机构入股共计6616万元,但重组后,这8家创投总计持有的4900多万股,以17.18元/股计算,市值猛增至8亿多元。

即便上述成绩辉煌,但充其量只能算是整个影视文化行业并购狂潮中的一道波浪,这背后的逻辑是资本市场对新兴文化传媒企业所产生的财富效应的认同。从嗅觉灵敏的产业资本在文化传媒板块上的跑马圈地就可见一斑。如历经9次并购的蓝色光标,在每一次并购之后,其股价不可避免地轮番上涨。上市初期,其单股价格为8.66元,如今这一数据已经翻了六倍多,公司目前市值接近300亿,相对于上市之初增加了40倍。当然,这毫无悬念地让各大对其重仓布局的基金赚得满钵满盆。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华宝兴业旗下多个基金持有蓝色光标接近2000万股。

资本的深度介入将产业投资的热度进一步提升。与股价同时走高的还有资本市场对于影视传媒企业并购带来巨额财富的预期。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周期类股票例如金融地产表现差强人意,娱乐消费板块成为较好的投资选择。而对于产业链整合刚刚起步、市场前景广阔的影视文化传媒行业来说,资本市场的圈地运动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这也是目前基金重仓股中显著增加文化传媒板块的重要原因。

近日刚披露完毕的基金公司三季报显示,306只公募基金抱团持有8只创业板传媒股,合计持有市值达到211.06亿元,在基金重仓持有的所有创业板行业中排名第一。此外,投中集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包括阿里巴巴、百度、掌趣科技等在内的文化企业并购进程中,出现了深创投、盛大资本、创新工场等VC/PE机构的身影。这意味着,在资本市场上,向来引领投资风向的一线操盘手们的关注热点已经转移到文化传媒板块。而各路资金也灵敏地嗅出“热风”的转向,纷纷转场掘金。

未来之路:拓展垂直产业链实现国际化

高调的并购“联姻”如何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进身之阶?如果频繁的并购只停留在题材概念炒作而没有实际的业绩支撑,那么这个资本游戏还能玩多久?

对于意欲利用资本市场完成战略布局的影视传媒企业来说,并购后如何实现“1+1>2效应”的整合消化更为重要。显然,任何一个企业都会努力下好自己的每一步棋。如,今年3月,华策影视超募资金1800万元,收购海宁华凡公司60%的股权,是为了介入产业上游的艺人经纪,降低影视制作成本的风险。而华策对于克顿的“闪电购”则是看中其在电视产业领域的数据分析。此前,克顿利用其数据优势成功进行精准营销,如《爱情公寓3》每集售价达到466万元就是其低成本高收益的体现。华策依靠克顿的“大数据”平台,推动其内容生产智能化、工业化升级的意图明显。

篇(9)

二、理论基础

(一)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理论最早是由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的,是指市场主体在进行市场交易时所投入的时间、精力、费用以及成本。交易费用和信息不对称存在很大的联系。基于交易费用的存在,科斯也解释了企业存在的原因,企业的存在正是为了减少交易费用。因为在市场活动中,企业之间通过合同来完成一定的交易,但是信息的收集、谈判的成本、合同不完备带来的违约成本都会带来巨大的交易费用。而企业形成之后,就会带来内部资本市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相比较市场就得到很大的降低。将交易费用理论应用到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营理论中,可以看出,内部资本市场可以通过减少内部矛盾与摩擦来降低这一费用,同时也有利于集团总部在分配完资金之后对项目进行实时监督。

(二)内部资本市场 具体表现在:

(1)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从整体上包括两种,一种是以内部资本市场作为一个整体,从外部资本市场获取资金,包括股权融资以及债务融资。另外一种则是纯粹的内部资本市场融资,包括:纵向融资,就是总部对资金总量进行统一安排;横向融资,集团内部的企业通过相互借贷以及入股的方式获得资金的融通;信用融资,包括相互赊欠、预付款、延迟交货等方式。

(2)内部资本市场的分配机制。内部资本市场的分配机制中,集团总部具有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可以将资金在收益率不同的项目之间进行调动,并根据不同时期发展的需要,对不同的项目进行不同的资本化处理。但正是因为总部的这种特殊地位,可能也会给内部资本市场带来资本的社会主义以及寻租现象。

(3)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虽然和外部的资本市场存在很大的区别,价格也不尽相同,但是集团内不同的部门在使用资金的时候还是必须要付出成本,同时这也是交易主体承担融资风险以及责任的体现。

(4)内部资本市场交易方式。内部资本市场交易的方式使多种多样的,但是本质就是资金在不同项目之间进行的流转。一个项目暂时的闲置资金被用于当前急需资金的项目;一个项目被抵押以获得资金支持另外一个项目;或者不同的项目共同承担费用,并在内部进行产品和服务的交易。

(三)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 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模拟和替代外部资本市场,最终提高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而机制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对内部要素进行协调的过程。

(1)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要素。具体包括:一是运行主体。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主体主要是组织者和参与者。主要表现为集团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其中又以母公司为主体,在运行环节处于核心地位。二是交易对象分析。交易对象包含:第一类主要是运行主体进行运行操作的对象,如内部资金、产品以及股权;第二类则是集团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资本市场以及外部资本市场主体进行交易的资金以及股权。三是内部资本市场交易成本。内部资本市场交易成本和外部资本市场交易成本存在相似性,主要表现为资源利用以及在不同子公司之间进行转换的价格。只有存在交易成本的资源才能体现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意义,通过外部市场价格、内部的协议价格以及成本加价格等形式来体现。四是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功能分析。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对规模效应的应用。一方面利用规模效应实现外部资本的集聚,同时集团内部不同子公司之间形成内部资本集聚。

(2)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构成研究。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其因素包含:资金的融通、信息的传递、资金的分配、价格的形成以及在过程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内部资本市场资金的融通机制包含融资渠道方式以及总部和分布进行合作的机制。其中信息的传递包含总部对分部的纵向传递以及分部之间的横向信息传递,在这个过程中总部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总部对分部进行资金的控制一般是通过预算的方式。同时资金在内部资本市场上也是存在价格的,而这个价格不是事先确定的,而是在交易的过程中决定的,资金的需求和供给方各自拥有,并在使用的过程中承担风险。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总部控制分布的过程监控手段之一,总部对分部经理进行监督和激励。

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机制问题分析

(一)外部资本市场缺陷 外部资本市场作为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基础,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体系的低效率。我国银行配置资源的效率则相对低下,由于我国的银行资源配置体系长期建立在了行政关系之上,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投放在了由政府控制的那部分企业,即国有经济部分,由此导致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等非政府控制的非国有经济可获得信贷资金受到局限。二是股票市场配置资源的低效率。同银行系统配置资源的低效率一样,因为在我国只有资金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入市,则表明入市的企业大都是国有企业,但是国有的法人股一般都是非流通股,也就表明不能在股票市场上进行流动,不流通的股票就不能反应市场的价值,也就对于管理者进行决策没有实际意义。同时国有企业的股权往往集中在几个大股东手上,则这几个大股东则可以操纵市场,为了实现个人的特殊利益需求,则往往以损失上市公司整体的利益为代价。三是外部监管体系的低效率。在我国行使监管职责的部门主要是证监会和银监会。有效的监管可以完善整个资本市场体系,但是我国目前的监管体系没有达到这种效果。其原因包括:首先,我国只有相对单一的监管部而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其次则表现为监管机构的手段和措施的不利,同时其手段的实施往往还会受到行政干预则其作用就会大大降低。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使得监管部门不能很好地发现企业的违规行为,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资本市场立法方面,我国没有具有完全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只有一些比较零散的条文,分布在不同的法律之中。这些法律法规在限制违约行为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有的也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关联交易的禁止性规定限制了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

(三)集团总部非相关多元化导致信息处理难度增加 不同的行业之间总是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壁垒,而我国目前的国有企业大量采用非相关多元化进行公司扩张。但是非相关多元化往往会造成决策信息的非相关化,在管理者有限理性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信息的超量负载,从而做出错误判断。同时由于我国市场发展的不完善性,不同行业资金利用效率相差比较大,这个时候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就会发生分部经理通过寻租行为获取资金,而最终导致资金利用的低效率。

(四)财务公司的资本治理问题 具体如下:一是融资渠道、融资手段存在问题。我国集团内部的财务公司在进行融资时候存在很多限制,如不能吸收集团以外的存款,也不用从商业银行拆入资金,只能在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融入资金。虽然我国的法律规定,其可以向银监会申请进行一些金融业务,带来一定的资金,但是限制性条件非常多。二是资金长短期结构问题严重。由于集团生产以及盈利的特殊性,其集团内部财务公司吸收的往往是周期较为短暂的活期存款,其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强、稳定性差。但是从长期信贷资金以及资金发挥效率的角度来说,企业往往更为需要长期资金,因为其稳定性强,可以投资的渠道更广泛。三是财务公司独立性差。在市场机制完善的国家,财务公司同外部的金融主体一样,遵循着开放性的特点,但是我国集团企业的财务公司往往只对该集团公司负责,进行封闭状态下工作,由于缺乏和市场的对接,其独立性很差。

五、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完善对策

(一)完善外部资本市场,为内部资本市场优化创造环境 针对于银行体系,最终要是发挥市场的作用,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作用,从而提高其配置资金资源的效率。针对股票市场,则是要发挥其流动性,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但是最重要是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监管机制体系,将证监会、银监会进行协同管理,重点解决通过行政手段无限放大财务杠杆,从而加大市场金融风险的问题。

(二)完善法律法规,为内部资本市场创造良好法律环境 第一,限制性规定的法律确定。通过法律对集团公司的某些行为进行限制,例如将投资限额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内,从而规避集团公司规模过大,组织结构的复杂化,最终实现对信息的准确处理,做出最终决策。第二,完善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的信息披露包含进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的详细状况、内部各个子公司各自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同时严格控制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详细性,从而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三)转换财务公司发展模式,完善资金融通与分配机制 要进一步发挥集团内部财务公司的作用,不仅将其作为支持内部财务以及资金配备的部门,更重要的是在信贷业务以及信用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对集团公司进行支持。这就需要集团公司对财务业务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将母公司的产品销售业务与应收款的管理相互分离,对于财务公司,重点发挥其信用发放的作用,通过这种业务的分析,实现企业应收款管理以及信用管理的专业化、公司化。同时,通过这一措施,财务公司最终成为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使得母公司进行决策时有为完善的信息支持。

(四)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完善内部资本市场价格机制 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合理的内部价值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内部价值是考核各分部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同时有利于这种评价的客观以公正。客观公正的考核又有利于各个分部调动积极性,从而减少工作冲突最终提高集团工资整体经营效率的提高。为了制定出合理的内部价格必须考虑公司的实际情况,内部价格是为了完全的分权还是要实现一定的集权,如果要实行集权的话,还必须利用一系列的理论包含会计学、经济学、一级管理学对于价格的形成一级推移进行理论的研究。

(五)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内部资本市场合理分配 整体上市是一种金融创新,是现对于传统的分拆(剥离)上市而言的,其具体含义是上市公司的主体由先前分拆出来形成的附属于集团公司的相对独立的股份公司,变成为已改制为股份公司的整个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公司相比较传统的方式具有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流动资金的优点,也就为内部资本市场和外部资本市场的交易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同时对于子公司而言,其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平台,可以扩宽自己的融资渠道。同时上市之后对于公司管理者而言,具有更强的激励约束机制,因为子公司如果能够依靠自身实力获得更多资金,则经理本身控制的资源就会增加,该子公司盈利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对其本身也是很好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于革为:《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我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绿色财会》2007年第7期。

篇(10)

美元之所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是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持有美元,通过美元去买美国的国债,买美国的股票实现保值增值,也可以投资美国的房产。美国没有任何限制,谁都可以来投资,而在这个庞大、成熟的市场,持有美元不会被套牢,而是会逐渐增值,这样才使美元成为国际顶尖的储备货币。

人民币要想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必须使外国投资者有机会通过持有人民币来投资中国的债券、股票等。这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要对外国的资本完全打开,才可能配合人民币的国际化。但这恰恰也是最难做到的。从学术角度来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资本市场不够稳定、成熟,免疫能力不够强。在免疫能力不强的时候与全球的资本市场连接,全球稍微有点风险、危机,就相当于引入了传染病,国内资本市场立刻会受到牵连。假如美国爆发危机,由于全球很多投资机构的总部都设在美国,总部就会告急,这时就需要抛售各国的股票和债券,将全球的风险投资收回来。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发生危机,美元反而坚挺:美国的投资机构在全球抛售资产,把钱撤回美国,这样就得卖掉其他货币购买美元,反而使得美元坚挺。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俄罗斯、亚洲很多国家的市场会暴跌,这就是金融危机传播的方式。相比之下,中国国内的券商、银行和资本市场却没有受太大的影响,原因在于我们把自己的金融体系与世界金融体系基本隔绝开来,“传染病”传不过来。在中国投的国际热钱规模有限,对于国内市场的影响也不大。中国的股市在金融危机期间的确也在下跌,但基本上是中国自己的原因,跟国际金融危机关系不大。下跌之后,中国股市又走上自己的新一轮行情,和美国股市基本上脱钩了。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把自己的资本市场、金融体系与全球的热钱和金融体系隔绝开,有短期的好处,即保证在自己免疫能力不够强的时候,不容易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染和影响。

但是从长远来说,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要想促进经济发展,甚至将来有一天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让人民币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就必须把自己的资本市场打开,使国际资本可以到中国来投资,国际企业可以到中国来上市,这样才有希望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才有希望把中国的金融市场做成真正的国际金融市场。但是之前,需要问一个问题,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否顶得住国际热钱在恐慌之下隔夜撤出,A股在国际资本撤出的风险下会不会暴跌,会不会影响整个资本市场、金融体系的稳定甚至社会的稳定,我们是不是能经受得起这样的风险?美国资本市场这么强大是因为它经受住了考验,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很快反弹回来。美国经济不是很景气,但美国股市在2012年仍不断创新高,这说明了它的股市非常成熟、健康。这种成熟、健康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整个股市基本上是以价值投资为主导。当全球的热钱在恐慌之下撤出,股市面临崩盘的时候,有大批的价值投资者,如巴菲特会抄底进市,投资大学的捐赠基金、退休基金等,这样股市就不会再跌了。

而国内的情况不一样,A股下跌,没有太多的价值投资者来兜底,因为中国股市不是一个以价值投资为主导的市场。只有中国的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发展到足够稳定、成熟,经得起恐慌,经得起国际热钱流进来、流出去,才有可能允许国际热钱投资国内市场,人民币才有可能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央行要努力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就必须全力支持证监会把中国的资本市场建设成熟,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货币的作用以及货币代表一个国家形象的程度稍微估计过高。实际上,顶尖的经济体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货币发展成国际顶尖储备货币也同样可以发展得特别好。假如某一货币成为国际主要的储备货币,的确会带来一些好处,但是这种好处比较有限。更重要的是,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之一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和投资者都会从中受益。与此相反,从国家的层面,它更多是一种象征,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好处。假如将来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那么中国的企业、外国的企业或机构就可以自由地把人民币换成美元或其他货币,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投资者和企业在投资和经营过程中不太容易遭遇到汇率波动的风险,以及资本管制的影响。

中国的金融机构如何才能成为百年老店?

为什么国际顶尖的金融机构两百多年以来都是以家族和几个亲密的合伙人作为基础主导力量?因为这些顶尖金融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担当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在融资方和投资方中间充当媒介。融资方和投资方存在极大的信息和利益不对称,因此他们之间很难互相信任,而且融资方和投资方之间往往是一次性的关系,很难靠信誉来约束双方。

上一篇: 精神医学的特点 下一篇: 工业化建筑的优势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