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锻炼护理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2 10:09: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功能锻炼护理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功能锻炼护理措施

篇(1)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9.050

在骨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功能锻炼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但在临床上,患者由于身体疼痛、行动不便等拒绝参加功能锻炼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也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工作中重视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并取得良好效果。为进一步讨论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患者功能锻炼积极性的影响,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受骨科手术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受骨科手术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中男52例,女23例,年龄20~58岁,平均(35.6±1.8)岁;对照组中男49例,女26例,年龄25~61岁,平均(37.2±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1)饮食指导。针对患者医嘱,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方案,合理控制三餐进食量,适当提高蔬菜水果所占比重,保证营养均衡。若发现患者存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要指导患者改正;(2)为患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包括不同时间段的运动内容、运动量等,并做好患者家属工作,要求患者家属能监督患者康复锻炼。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其主要措施包括:(1)认知干预。目前在骨科工作中,部分患者认识不到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认为只要骨创伤愈合就代表疾病治愈,也有部分患者认为康复功能锻炼会导致骨骼出现再次移位现象。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患者的知识指导,使患者对骨科疾病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认知干预中,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列举医院的实际案例,或邀请痊愈的患者讲述自身经历,保证患者能认识到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避免出现负面情绪,使患者充分认识到骨科康复功能运动的重要性,即可以加快骨折部位愈合、保证血液循环、保证肌肉活力等;(2)心理干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由于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容易产生愤怒、焦躁、痛苦等多种不良情绪,拒绝参与功能康复锻炼。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重视身份的转变,鼓励患者坚定信念,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其进行妥善地引导,使患者能正确对待自己病情,进而保证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状态调节方法,包括听音乐、深呼吸等,保证患者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功能锻炼,提高功能锻炼效果;(3)重视针对性指导。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做到针对性指导,能通过因材施教,提高功能锻炼效果。例如在上肢功能锻炼中,以手指运动为主,通过抓、握、捏等方法调动上肢功能,并重视腕关节、肩部、肘部的活动。在下肢功能训练中,围绕站立、负重两点展开锻炼,协调患者行走锻炼,保证关节弯曲度。在运动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掌握科学的锻炼要点;若患者无法达到,需要在健侧肢体示范使其理解掌握要领后,再进行患侧练习,如股四头肌等收缩锻炼。在整个针对性指导过程中,护理人员每天观察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情况,并纠正患者存在的不规范动作;对于患者取得的成绩与进步,护理人员要及时地鼓励与表扬,增加患者信心,保证康复功能锻炼的积极性;(4)积极发挥患者家属的作用。在康复功能锻炼过程中,患者家属的作用十分明显,在功能锻炼前,护理人员要与家属进行详细的交流,通过讲解骨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原理,使家属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进而能监督、鼓励患者参加功能锻炼,有助于保证患者功能锻炼的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功能运动依从性情况,并于患者出院后2个月对其进行随访,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患者生活质量[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率对比

观察组功能锻炼的依从率为98.67%,对照组为7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出院2个月后的FIM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行动能力、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对功能锻炼的研究

骨科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当患者由于多种原因而接受骨科疾病治疗后,功能锻炼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2]。而由于骨科疾病多为不稳定性骨折,临床治疗上需采用多种方法固定患者患处,患者需要在用药治疗的同时长期卧床休养。此时患者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局部血液阻滞,长期作用下会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影响关节牢固性[3]。在传统治疗中,医生主张在骨折急性期后开展康复锻炼,同时现代医学发现由于急性期损伤部位存在不同的花丝细胞脱落现象,一旦发生粘连,将会严重影响后期功能恢复[4]。因此针对骨科患者,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康复功能运动干预,为改善预后奠定基础。也有学者明确指出,任何方法都不能代替功能锻炼的效果[5]。由此可见,骨科疾病治疗中重视对患者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预后。

篇(2)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

结论:对骨伤病人功能康复运用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骨伤病人的恢复速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伤病人功能康复影响因素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108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83-01

在对骨伤患者进行治疗时,对其进行康复护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康复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对骨伤患者的早期康复采取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骨伤患者的康复速度,增强康复效果,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50例骨伤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0例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骨伤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42±12.3岁。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46±11.9岁。两组骨伤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运用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康复训练、心理护理以及出院康复方法等。

1.2.1常规护理。医护人员保证骨伤患者室内环境的干净、整洁,依据骨伤患者病症性质对室内温度、湿度进行适当调整。加强患者病房的巡视,对患者生活起居、睡眠、饮食以及等方面进行相应护理。

1.2.2康复训练。安排护理专家进行护理查房,根据骨伤患者具体情况,将其分为上肢骨伤、关节创伤、下肢骨伤、手外伤以及脊柱骨盆等种类,安排护理专家对患者制定功能康复训练计划。主要以常见骨伤病症功能锻炼规范为依据,确定制定标准。骨伤患者入住后,安排专业护士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每日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在康复功能训练之前,对患者讲解疾病原理、锻炼方法以及锻炼目的,增强骨伤患者自信心,使其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另外,安排护理专家组对骨伤患者进行指导,对骨伤患者定期进行训练指导,主要对骨伤患者的功能康复锻炼情况、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1.2.3心理护理。骨伤患者由于具有创伤性,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创伤,而且还给患者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由于患病具有突然性,并伴有疼痛、出血以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能力,轻则不能使其自理生活,重则使患者长期性的丧失劳动能力,给心理带来巨大创伤,患者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慌、恐惧等心理情绪。医护人员要注重关注骨伤患者的心理,关心患者,帮助患者,对其宣传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康复知识,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减少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拥有良好情绪,树立战胜疾病自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1.2.4出院康复方法。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时,要积极听取患者意见,了解病人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要对病人家属讲解康复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引起患者对锻炼重要性的理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用巴氏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全部数据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X2检验,P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

3讨论

骨伤病人功能康复主要受到病人自身缺乏康复锻炼、心理负担大、病人关节挛缩强硬以及患者出院后病情复查不易等因素影响,给功能康复带来不良影响[2]。其中,骨伤病人患者自身缺乏康复锻炼指的是由于病人没有及时接收功能锻炼指导[3]。心理负担大指的是由于患者身体受到创伤较大,产生极大地心理负担,情绪不稳,过度担心自身疾病带来的后遗症,产生烦躁、紧张、消极心理,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功能康复训练[4]。骨伤患者出院后,由于距离医院较远,不能及时到医院复查,不能保障后期病情康复训练的连续性[5,6]。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缩短骨伤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对骨伤病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淑卿,李红玲,介玉娇.四川灾区骨伤病人功能康复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09,02(22):121-122

[2]付利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影响功能康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10(02):98

[3]张玮.骨伤患者功能康复教育实施现状调查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53-54

篇(3)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摘要:目的 对应用膝关节镜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和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对我院近期收治的50例膝关节镜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知情同意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指导,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效果较好,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对膝关节镜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膝关节镜;围术期护理干预;功能锻炼;疗效

我院对部分膝关节镜的患者进行了围术期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共收住入院50例拟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这些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未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知情同意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而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在19~73岁,平均年龄45.8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18~73岁,平均46.2岁。两组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病史差异不大(P>0.05),符合研究条件。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护理措施:①保持病房内环境干净整洁,空气清新,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定时通风。②在患者入院后,应持续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恢复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状态,注意皮肤护理,及时翻身,避免出现压疮、感染等。③给予患者高蛋白饮食,避免高热量、高脂饮食[1]。

实验组护理措施: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①心理护理:患者术后清醒时往往产生一些不良的认知,变得消极,悲观绝望,不利于患者的康复[2],因此应对患者进行疾病基本知识的宣教,使患者了解到术后的运动、呼吸等异常情况均为暂时性的,只要配合治疗,处理得当,均可康复。可于术前对患者进行辅导,增加家人、朋友陪伴的时间,术后对患者进行鼓励,并告知患者一些康复病例,减轻其心理负担。②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等措施,避免患者发生外源性感染。③功能锻炼:通畅术后3~5d时,患者的红肿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可进行一些主动的康复训练,如简单的膝关节屈曲动作等,术后1w左右,患者可下床活动,避免患肢承重,先进行床边练习,在护理人员或家人的帮助下进行,严格避免摔倒;术后2~3w指导患者进行行走锻炼,逐步恢复患者的张力和负重功能。

1.3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字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实验组25例患者经过膝关节镜手术,以及围术期科学的护理和功能锻炼,全部康复出院,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患者恢复情况较好,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车祸等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在此过程中膝关节极易发生损伤[3],膝关节作为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之一,对人的运动、行走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是外伤、疾病等容易累及的部位,一旦损伤处理不当,将对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产生严重的影响[4],关节镜手术的发展为减轻患者痛苦,恢复膝关节功能提供了方便,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措施和科学的功能锻炼也关系着患者能否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关节镜手术的发展为减轻患者痛苦,恢复膝关节功能提供了方便,该手术精细程度高,切口小,患者疼痛轻微,恢复速度较传统手术快。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措施和科学的功能锻炼也关系着患者能否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5],我院对部分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围术期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膝关节镜手术虽然切口较小,但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与此同时由于患者行动不便,对手术和术后恢复存在恐惧的心理,精神压力较大,因此应该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进行梳理,帮助患者度过这一艰难的时期;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和规律的功能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关节局部的血液及淋巴循环[6],通过关节的主动屈曲和伸展,可有效防止粘连,帮助重建肌肉力量,恢复关节功能。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部分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护理以及功能锻炼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均于手术后成功出院,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在术后随访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满意度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

总之,对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的指导,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恢复期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争取早期恢复受损关节的功能,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葛栋云.膝关节镜围手术期功能锻炼 96 例护理体会[J].南通大学学报,2011,31(2):152-154.

[2 刘敏池,付志民,马颖,等.膝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河北医药,2011,33(12):1903-1902.

[3] 田晓娟,郜桂霞.膝关节镜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8):313-314.

篇(4)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92-01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护人员对术后管理的认识和提高,术后管理变得极为重要。临床常采用的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W.Edwards Deming)提出的,也称“戴明环”。P指计划(plan),D指执行(do),C指检查(check),A指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循环反复过程,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1]。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改善和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效,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我院为骨科术后管理的患者实施了PDCA循环管理方式,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7月的骨科术后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骨科疾病的诊断标准的方案作为纳入标准[2],男119例,女91例,年龄平均(45±22.25)岁。所有患者均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0例,男62例,女38例,平均(45±22.25)岁;实验组100例,男57例,女43例,平均(45±23.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比较和记录两组者生活功能锻炼及肢体功能恢复状况的评分,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调查。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PDCA管理实施前后的生活功能锻炼评分比较结果:对照组实施前后生活功能锻炼评分分别是:15.06±6.31,76.52±3.24,实验组实施前后生活功能锻炼评分分别是:38.65±7.68,53.21±3.65,实施前后比较,P

3.2 两组患者PDCA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康复效果情况比较结果:实验组康复总有效率88%,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8%。

3.3 两组患者PDCA管理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患者的住院时间情况比较,对照组实施前后患者患者的住院时间(d)分别是:28.65±5.32,21.35±2.61;实验组实施前后患者患者的住院时间(d)分别是:28.78±4.76,20.34±3.42,实施前后比较,P

4 讨论

为了进一步提高骨科术后患者的医疗护理技术,改善和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我院卓有成效的利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应用在骨科术后患者的管理中,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 个阶段与8 个步骤,即找出问题、找出原因、 确定目标、 计划对策、 实施计划、 检查效果、 巩固成果、 处理遗留问题,它的应用确保了医疗护理服务的系统性、关联性和递进性[1]。其表现[6]:①有利于各项医疗护理目标的完成,使术后功能锻炼顺利开展进行; ②科学计划工作内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医疗护理服务和科研工作,更有利于提高人员素质的;③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应用 PDCA 程序能帮助我们随时发现措施的不足,随时调整改进。利用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方法理论,及时发现骨科术后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医疗护理质量逐渐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PDCA循环应用于骨科术后患者管理措施实施,促进患者功能锻炼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康复疗效,同时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PDCA循环能够改善骨科术后患者健康状况,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有利于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28-229.

[2]应莲琴,王赛君.质控员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6,20(3),355

[3]张文丽.吉林大学 硕士 2007-10-25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78例行断肢再植术的患者,其中男54例,女24例,断指共计100例,其中拇指33例,食指26例,中指18例,无名指14例,小指9例。致伤原因:挤压伤36例,切割伤25例,撕脱伤5例,爆炸伤3例,绞轧伤9例。完全离断68指,未完全离断32指。手术时间均在伤后30min~10h,均进行急诊断指清创再植手术,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常规综合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强化功能训练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护理措施,具体为①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防止伤者因把不良情绪和代谢紊乱等因素而导致出现血管危象。②基础护理:术后病房要求将室温保持在23~25℃,湿度保持在50%~60%,在患处上方40cm处加用25~40w的烤灯照射,保证没15~30min查一次房以免出现烫伤,对发热患者给予对症治疗;严禁患者及家属在病房吸烟,通过研究证明吸烟可使血管出现痉挛,导致患指缺血,严重可出现坏死等并发症。③护理:术后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7~10d,应将患者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肢体放于功能位。患肢一般用自制的垫枕抬高300,以利静脉及淋巴回流l2。禁止患侧卧位,以防止再植指血管受压、牵拉或扭曲而影响血液循环④药物护理:包括止痛药、解痉药、抗凝药及抗生素的应用。⑤疼痛护理:各种炎性物质因手术及外伤的切口异常释放使患者出现疼痛、组织水肿或血栓形成。术后通过全面的评估患者身体状态,向患者进行减轻疼痛的临床指导,通过使用镇痛药来控制疼痛,时刻监测有无血栓的形成。⑥饮食护理:饮食多应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流质性食物逐步过渡到普通食物,做到少食多餐,多饮水,预防便秘的产生。禁止饮酒和含咖啡因的液体。⑦休克护理:针对休克患者应严密观察其意识表情、生命体征,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中毒性休克的出现。⑧二便的护理:因患者的术后早期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导致胃蠕动缓慢,二便的排泄不方便,因此要注意保持二便的通畅,不可再早期下床排便,以免血管痉挛,必要时可采用导尿或使用开塞露。⑨常规功能锻炼:术后2~4w以理疗为主,术后5—8w伤口基本愈合,主要行关节活动度练习,术后9~16wX光检查骨痴生长良好,逐渐加强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同时进行电刺激,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伤肢各关节的主动训练。

观察组在常规的综合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强化的功能恢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分为:①早期功能锻练:术后1周后进行轻微的健指的屈伸活动,对患指进行轻微的按摩保证患指的血液循环,减轻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的情况产生,3周后尽情轻微的患指的屈伸活动,幅度应从小到大,次数从少到多,对其内固定的骨折部位进行轻微主被动的活动,加强血液循环能力,促进愈合。②中期功能锻炼:一般在术后5周~3个月当软组织出现愈合后外固定给予解除,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或被动患指关节的运动,应遵循主被动相结合的方式,以主动为主,力量从轻到重,幅度从小到大,次数从少到多,每次锻炼以感到疲劳为止,进行系统的强化康复锻炼。切不可被动运动过于粗暴或主动活动用力过猛,避免出现缝合、神经及肌腱的断裂。③后期功能锻练:术后6~8周开始,骨折已逐步愈合,此时断指的功能恢复已达到一定程度,可针对活动度欠佳的关节进行关节松动手法,指导患者练习拿筷子、写字等,由简到繁,并辅以理疗、中药熏洗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强化日常生活训练,使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尽快得到充分的恢复,从而使断指的功能获得较满意的恢复。

1.3随访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随访一年后再植手指的恢复情况,分为优、良、差。优:患者手指关节基本恢复到正常的生理功能,手指创面得以较为完好的痊愈,不失美观。良:患者的手指创面有愈合良好但留有较大瘢痕,指关节功能恢复未能完全达到正常生理功能。差:患者手指创面愈合不好或出现坏死,指关节无正常生理功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百分位数,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3 体会

断指再植的成功,除了精湛的手术技巧、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用药外,正确的再植指功能锻炼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术后病人往往因疼痛不愿早期活动,这样就容易造成术后并发症,影响再植指的功能,故医护人员应加强此项健康指导,并嘱其出院后定期随访。总根据上述研究,对采取断指再植术的患者注重功能锻练方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兰香,断指再植术128例术后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320-321

篇(6)

预见性护理模式是超前意识的护理措施,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对患者疾病发展以及潜在的问题进行预判,能够对患者进行防患于未然的护理。相关研究指出,预见性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同时也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取得满意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7.4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5岁。骨折类型包括上下肢骨折、胸腰椎骨折、盆骨骨折、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骨折。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如患者需要给予手术治疗,对患者及家属做好手术解释,对其大概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及治疗过程等,术后根据患者自身疾病对其进行相应护理,制定相应的健康指导计划。观察组实施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和指导功能锻炼,通过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达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调查,并发症主要包括便秘、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等。护理满意度采取患者主观评分的方式,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项。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为20%,对照组并发症为47.5%,两组间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5%,两组间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临床骨科患者基本的特殊性,一般需要卧床很长时间,且有部分患者身体的部分机体功能还存在一定的障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因此很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预见性护理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基本病情状况利用临床知识进行详细全面的综合评估,能够提前预知及时处理患者病情的突发状况也能有效避免和降低患者并发症,防患于未然。

3.1基础护理

患者一经入院护理人员就要及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观察,并按照观察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让患者保持正确,对其各项身体状况进行了解与评估,尤其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2)迅速为患者搭建起两条静脉通路,如果有必要则还可以实施置管深静脉或者切开深静脉(3)严格结合患者的骨折部位对其进行止血措施(4)时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一旦出现任何意外情况,要及时实施抢救[2]。

3.2并发症护理

骨科患者多存有肢体功能障碍,活动能力受限,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骨科患者容易发生静脉血栓、呼吸系统感染、压疮及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对此,(1)呼吸道相关并发症预防护理:口腔是病原入侵的重要途径,每日一次检查患者的口腔,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患者的口腔卫生。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定期做患者口腔分泌物培养和分析,根据情况选用漱口液(2)皮肤护理:每日更换患者的被褥、枕头、床单,保证病床的平整、干燥和舒适,定期帮助患者更换姿势,对长时间受压皮肤进行放松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患者长时间卧床而产生的皮肤不适及压疮情况[3]。

3.3指导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及时恢复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一般术后锻炼可分为3期(1)初期:术后1~2周,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2)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用物一段时间,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及时增加运动量、强度、时间,并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锻炼(3)后期:加强对症锻炼,并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4]。

作者:王喜 单位: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

[参考文献]

[1]钱富敏.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9):1033-1034.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71-01

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当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通过临床研究发现[1],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出现血管内膜损伤而造成动脉管腔变狭窄,形成局部血栓,导致动脉狭窄加重,严重者完全闭塞,进而使脑组织缺氧、缺血以及坏死等,引起患者神经功能出现障碍。该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的话,常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治疗的同时,通过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现将142例脑梗塞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有142例,其中男98例,女44例;年龄32~77岁,平均(45.18±8.09)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12±0.54)年;142例患者经过头颅CT确诊,符合脑梗塞的临床症状;程度:轻度67例,中度46例,重度29例;梗死部位:基底节区49例,脑隙性54例,小脑3例,内囊区27例,呈多发性9例。排除心、肝、肾等脏器官严重病变的患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详细了解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患者的预后及其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统计资料来看[2],脑梗塞患者当中大约有6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患者的心理障碍主要以抑郁以及焦虑、烦躁不安为主。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仔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以促进患者的预后。对于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请已经治愈且恢复至病前状态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能够坚持治疗。

1.2.2 功能锻炼:有些脑梗塞患者虽然经过有效的治疗,但是治愈之后依然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不全状况,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嘱患者及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等活动,以促进肢体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在脑梗塞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的时候,护理人员要加强指导,在初期让患者采取主动锻炼与被动锻炼相结合的方式,以尽快提高肌力。随着患者肌力不断增加,逐渐地减少被动锻炼的次数,转向主动锻炼。在病后患者可以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变换以及抗痉挛肢位等活动。先从慢慢抬腿开始,患者可以下床站立,在家属或者护理人员的搀扶下练习向前迈步,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以及疲劳为度。随着病情的恢复,患者自己可以独立迈步。同时,患者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例如拿筷子夹东西、抬起手臂做梳头的动作等。每天可以锻炼1次,每次1h左右。另外,肢体功能锻炼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但是对患者来讲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护理人员及其家属做好监督工作,以保证患者每天都可以进行运动。

1.2.3 生活护理:患者由于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容易引起压疮。因此,护理人员及其家属要做好压疮的护理工作。定时给予患者变换,使用50%乙醇对患者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进行按摩,例如肩胛、骶尾部、膝关节、内外踝、脊柱、髋部、肘关节以及腕关节等。按摩之后涂抹上滑石粉。有破伤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然后在涂上龙胆紫,进行简单的包扎。

1.2.4 语言训练:患者语言康复训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过程,患者要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最后达到病前的水平。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属要制定一个语言康复的计划,练习简单的语言发音,多听听音乐。每天练习30min~1h左右。

1.2.5 饮食护理:在饮食方面,患者要少食多餐,改掉暴饮暴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多使用高维生素、高能量以及高蛋白的食物,忌食辛辣激性强以及粗硬、生冷的食物,食盐的摄入量为每天5g以内。

2 结果

经过护理,1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患者出现功能不全。根据笔者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发现,患者的满意度为100%。

3 讨论

脑梗塞患者致残率较高,而且患者恢复时间长,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属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通过本组患者的护理可以发现,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既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治疗效果,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了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8)

乳腺癌是女性肿瘤中威胁较大的疾患。乳腺癌不治疗死亡率较高。因此一经发现,一定要及时进行手术根治治疗。而手术后做好护理也极为重要。

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7月收治施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5例的临床护理资料,改进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4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证明护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临床资料

2008年7月~2011年7月收治施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5例,年龄35~75岁,平均49岁。通过乳腺癌根治术和精心护理,4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护 理

术后护理:①术后6小时开始由远端至近端按摩。方法:操作者一手扶患肢手腕处,另一手大小鱼际紧贴患肢皮肤,然后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作环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②轻拍打患侧上肢,用拇指和食指沿患肢淋巴走向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对捏,刺激近端淋巴管,促进淋巴液回流。禁止在患例肢输液,告知患者患侧不能持重、抽血和测血压等,避免患肢肿胀。③术后引流管保持负压吸引,注意观察创面渗血及有否皮瓣坏死,手术后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也就是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言语,表情、态度、行为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感受和认识,以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患者调整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的身心状态。在患者返院复查时,反复宣传关于癌症治疗方面的新成应,使患者建立生活信心,配合治疗,心情舒畅的生活。

饮食指导:患者手术全麻6~12小时后进水少许,根据患者的麻醉后反应若无恶心呕吐,应鼓励进食,易消化的小米粥、面汤,待患者胃肠道恢复正常后可进普通饮食。

功能锻炼:在住院期间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教会他们,其方法如下:按计划嘱患者术后1~3天,可手指屈伸,腕关节回转,肘关节屈伸;术后4~7天,上肢前伸上下摆动;术后7~9天,患侧肘关节摆动,上肢上下左右摆动;术后10~13天,上肢前上举,上肢头上运动,患侧手过头摸至对侧耳郭;手术2周后,指导患者抬高患侧上肢并活动肩关节,做爬墙运动。同时可逐渐做低头、挺胸动作,患侧手掌置于对侧肩部。锻炼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不宜操之过急。

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的复查时间、继续功能锻炼的方法和坚持继续锻炼的必要性等。根据个体恢复情况,可逐渐进行上肢旋转、后伸、轻度扩胸运动,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和锻炼强度,以不感到疲劳为度鼓励患者参加多种形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有氧健身、骑自行车、做健身操或瑜伽等可以刺激淋巴回流,从而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讨 论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肿瘤病理资料统计,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8%,而且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己超过宫颈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也是主要的致死原因。同时乳腺癌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高水平的治疗及护理,为患者提供系统的康复指导。目前,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仍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因手术方式及腋窝淋巴组织清除等原因,术后并发症情况严重,对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合理的护理方法能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潜能,有利于提高俱乐部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在调查有大部分患者存在焦虑心理问题,通过干预后,如心理疏导、患臂功能锻炼指导、健康饮食指导、如何协调夫妻关系等,使患者各种功能状况和整体生命质量状况普遍有所提高,能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感受医护人员与社会的关爱和尊重,患者感到精神愉快、增强了战胜癌症的信心和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而积极的有序身体锻炼可以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应鼓励患者丈夫的积极参与及对患者的支持。出院后电话随访,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及自查,鼓励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劳动,改善社会职能。

通过45例乳腺癌患者的护理,充分认识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均达到临床治愈。

参考文献

1 姚张栓.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7):72.

2 张素华,高建美.乳腺癌216例围手术期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4):105-106.

3 荣丽媛.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护理[J].局部手术学杂志,2006,15(1).

篇(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210

临床资料

2008年10月~2009年7月我科共收治35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35膝),男9例,女26例,其中骨性关节炎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年龄33~78岁,平均67岁。

一般护理干预措施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病程长,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同时又害怕手术失败将带来更大痛苦,都不同程度存在紧张、恐惧和矛盾心理,护理人员根据病人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热情接待病人,主动介绍手术的最新进展,成功病例以及术后的康复过程,消除其恐惧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十分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

膝关节病变疼痛比较剧烈,正确指导患者摆放位置,合理使用镇痛药,术后疼痛严重时要正确使用镇痛药。

指导合理饮食,在保持清淡食品摄入的同时也应适量补充营养食品,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爽,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使患者舒适,并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及睡眠时间。

术前护理干预措施:做好手术野皮肤准备。一般在患侧肢体上下20cm。手术前1天做血型鉴定,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全身清洁。手术前晚10时后禁食,12时后禁水。因患者置换术后3~5天内必须卧床,因此应训练在床上排便排尿,防止术后惧排或不习惯排便,出现尿潴留,便秘。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的锻炼。向患者讲清股四头肌锻炼的重要性,并教会正确方法。如果术前没有很好的锻炼,术后由于惧疼心理作用,患者不能抬起下肢,延误了伤肢康复的进程。

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病情测P、R、BP 1次/小时,平稳后改为1次/4小时。老年病人常合并其他心肺疾患,更应该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并观察意识状态。术后给予患肢抬高。应用软枕或特制软垫,将患肢抬高20cm,保持膝关节近伸直位,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术区用冰袋冷敷24小时,并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注意保持术区引流管通畅并观察伤口渗液以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多少。引流管要固定稳妥并低于伤口平面,防止脱管及逆行感染。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堵塞,确保引流管通畅[1]。如引流量较多时,应立即通知主管医生进行处理。如渗血较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温度、皮色、足趾活动情况,以防止由于包扎过紧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术后6小时即可进食,给与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食物以增加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并预防便秘。术后第1天开始协助病人行直腿抬高锻炼(股四肌锻炼)及踝关节背屈运动。股四头肌锻炼的正确方法:仰卧两腿伸直平放床上,嘱患者保持膝关节完全伸直,慢慢抬起下肢至床面交角45°左右,稍停数秒钟,再慢慢放下,反复进行5~10分钟,每2小时1次。指导病人行绳肌静态收缩锻炼,每次5秒钟,每10次1组。可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消除肿胀,防止术后粘连引起关节僵硬。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锻炼股四头肌,即直腿抬高运动。经过术前的锻炼后可顺利地抬起下肢。患者掌握方法以后应有计划告知逐步增加活动量,防止股四头肌萎缩,获得可靠疗效。也可行患肢CPM机持续被动运动,CPM机是有规律的被动运动,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2]。训练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患肢无不适为宜,并适当休息。起始角度为0°,终止角度为30°,每次30分钟,每天2次,频率由慢到快,以后每天逐渐增加10°左右,在1周内达到或接近90°,术后2周应达到120°。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患肢主动活动,行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闭链式功能锻炼)和进一步加强直腿抬高训练,锻炼幅度及强度应与CPM机同步,以后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术后第5天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可下地站立,并逐渐延长时间。此时重心在健侧,患肢不能负重触地。因过早负重会加重膝关节内创反应,易形成慢性滑膜炎。如做双膝关节置换或合并有其他疾病者可延迟下地站立时间。同时进行弯腿练习,开始时可在床侧进行,患者坐于床边自然放松,患肢凭借重力慢慢垂到床下,基本上能达到70°,然后再用健肢放到患肢前方,帮助向后压患肢,即可增加屈膝角度,用力大小以能够忍受为度,如果能坚持几分钟效果会更好。或者在床上进行开链式功能锻炼。术后1周为防止患肢出现伸展滞缺,可做如下功能锻炼:将患肢足跟垫高10cm,把双手自然放于膝关节处,利用双手的重量对患膝关节进行下压,每次坚持10分钟以上,每隔2小时训练1次,使膝关节被动伸直,可由家属协助完成。术后3周可恢复患肢负重能力。病人可借助步行器做行步状态训练和下蹲姿势练习。训练病人平衡能力,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同时增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创伤和骨折。在加强屈膝功能锻炼的同时,要注意伸膝功能的锻炼。

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多种骨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及强直或屈曲挛缩等疾病的有效方法[3]。它给关节活动创造了条件,除了有高超的置换技术,术前术后护理也是关系手术成败的关键。护理干预措施给手术患者提供了优质合理的护理。通过应用护理干预措施护理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膝关节活动良好,功能恢复正常,均能身心健康地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篇(10)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troke.Methods 100 case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5,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wo groups were all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s,The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us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the same time.NIHSS score and Barthel score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mood of depression by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was evaluated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s The NIHSS score(3.68±1.06)and Barthel score(68.8±5.5)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the NIHSS score(5.36±1.87)and Barthel score(56.6±6.3)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5.5265,P=0.0000;t=10.3153,P=0.0000).The score of depression(8.9±3.4)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14.3±3.8)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7.4885,P=0.0000,P

[Key words]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Family nursing;Rehabilitation;Depression;Nursing effect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后可导致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增加。脑卒中除了给予有效的临床药物治疗外,此类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也至关重要。在护理干预措施中,家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护理是患者及患者亲属参与下的护理干预措施,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干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同时排除脑出血患者、脑梗死发病前合并有精神疾病及智力障碍患者、不能与医护人员正常语言交流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本研究均在我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指导和监督下进行。所选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8~73岁,平均(64.7±6.1)岁;受教育背景:大学和大专文化程度24例、中专和中学文化程度19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7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6~72岁,平均(65.5±7.8)岁;受教育背景:大学和大专文化程度23例、中专和中学文化程度20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7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给予抗凝药物、改善脑细胞代谢类药物、脑保护剂、改善脑组织血流等药物),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梗死康复护理,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康复训练进行简单指导,协助患者摆放,进行出院后指导等,此过程中其家庭护理是由患者自己决定,护理过程中相关技术是从住院期间获得。观察组在常规脑梗死康复护理同时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首先对患者肢体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和方案,为患者制定家庭护理干预方案和具体实施措施,家庭护理干预内容和干预时间均根据制定的家庭护理干预计划进行,且严格执行。②心理护理干预:在家庭护理干预中家属要了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患者因为发病前肢体功能良好而发病后肢体功能缺损,不容易接受这个现实而出现沮丧、恐惧、愤怒等情绪,影响配合医护操作。在护理过程中,把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到患者中,缓解患者发病后的沮丧、恐惧等不良情绪,利于患者积极配合康复锻炼和康复护理。③根据制定的家庭护理干预方案进行康复锻炼:家属和患者主动参与其中,掌握具体的康复锻炼方法和训练动作,训练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训练强度从小到大,从被动到主动,训练患者的坐、站、行等动作,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过程中,指导患者翻身,避免压疮发生,护理中实施的措施要根据制定的康复训练方案进行。④知觉训练:在家庭护理干预过程中,让患者听音乐,通过音乐刺激来提高患者辨认能力和觉醒能力。中期训练时要注意对患者注意力、学习力等方进行训练。⑤康复门诊护理人员管理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计划和实施:家属和患者每周到康复门诊进行复诊1次,每隔4周康复门诊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家庭随访1次,护理人员对患者康复锻炼情况进行评估、康复技术指导和康复教育。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共24周。

1.3观察指标

采用NIHS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评定,评分越低提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3],评分越高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越好。观察两组患者抑郁情绪改善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分,评分越高提示抑郁程情绪程度越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情况的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情绪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抑郁情绪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上一篇: 高中法治教育教案 下一篇: 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