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2 15:16: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

篇(1)

二、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点

(一)ATM机

商业银行在经营当中最普遍的业务就是存取款业务,这样的业务操作过程简单,费时少,但是由于商业银行的服务点少,经常会导致业务办理等待时间长的问题,因此,商业网银行开设了ATM自动取款业务,也就是在街头巷尾人们所熟悉的自动取款机,自动取款机能够进行简单的存取款业务操作,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根据一个地方的人流量而设置取款机的个数,自动取款机的设置集方便、快捷、人性化为一身,非常实用,而自动取款机的设置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设置,有一个商业银行服务厅为中枢,进行无数个分机的设置,而这些业务都会经过这个中枢[1],如果一旦出现错误或者存取款业务受阻,中枢就会立马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

互联网络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少不了通过网上银行的使用,网上银行是集支付、转账、充值、投资等功能为一身的金融服务平台,现如今,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一种人们生活和消费的方式,在现代的生活压力之下,人们再没有那么多的闲情雅致去逛街购物,而相反,在网上,选择会更多,因此,网购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因此,网上进行电子交易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人们的日常消费;在以往,转账是要通过自动服务机或者人工服务窗口才可以的,而今的互联网时代显然不用再这么麻烦,仅仅只需要人们在转账平台准确无误的输入相应的信息和密码就能够轻松转账,只是需动动手指;再者,不管是话费还是家里的水、电、气的费用的缴纳和充值,都可已经过网上交易平台进行。在近几年,由于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手机功能已经堪比电脑功能,因此,手机银行也已经应运而生了,手机银行的使用主要是将手机作为载体,以手机的身份进行操作,在用手机进行这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为了避免非法操作需要账户本人进行手机验证,这就保证了操作的安全性。而在网上银行进行交易,商业银行从中起到什作用呢?主要还是业务处理的作用,双方在进行交易的时候,也是通过银行的平台进行的,只不过是虚拟的,银行工作人员还是要对这些交易信息进行处理,进过核对无误后,使得交易生成,而在这过程中,银行也会本着保护建议双方的利益工作态度进行处理的,而其中连接交易双方的纽带就是银行客户端,而连接的媒介就是互联网,因此只要以后互联网的地方,人们就能开展一切交易活动。

三、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

篇(2)

一、引言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正处于第三个阶段――互联网银行,银行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便携设备,利用其互相联通、开放融合的特点,展现全新的经营模式。但同时互联网银行各环节的信用风险都会暴露出来,加之互联网涉及面广、关联性强、风险呈几何级放大,一旦出现大规模信用风险,将可能撼动整个金融市场,因此,在互联网银行发展之初就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保障互联网银行安全的屏障显得十分重要。

二、文献综述

互联网银行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具体表现,也是银行发展的全新阶段。但是在互联网银行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新的信用风险应运而生。朱丹、陈茜、王皓(2016)认为我国的互联网银行不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技术上说,都是刚刚起步,整个信用体系还不完善,有技术层面的因素,也有制度层面的因素。王耀晨、王志文(2016)提出了互联网银行账户的安全等级受限,仅为弱实名电子账户,其安全等级有待于进一步。

虽然互联网银行已经成为未来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新模式,但在O管工作中发现,与传统业务相比,互联网创新业务具备更特殊的风险特征,应对这些风险引起重视并尽快构建适合我国互联网银行的信用体系。纪敏、牛慕鸿、张翔(2015)认为有必要在充分保护个人隐私前提下,探索信贷机构利用信息技术程序化使用高质量征信数据的流程。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分类和点,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法,对于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机制,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良性促进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李欣、冯娟、李敏,2015)

三、互联网银行的信用风险形态分析

(一)银行业传统风险新特征

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是困扰互联网的一大难题,此前频频报道的网上支付账号被盗就是例子。互联网账户的安全性与银行账户的安全性是无法比拟的,互联网的资金流无法避免安全问题。交易对手的账户一旦出现风险,资金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信用风险的暴露。

平台运营问题。互联网产生信息流需要基于一定的平台,如阿里巴巴平台、敦煌网平台等。平台作为信息流的载体,本身运营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一旦平台运营出现问题,就相当于交易对手的生存平台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信用风险的暴露。

网络信用体制缺乏。互联网平台大量存在,给予了更多的选择,企业可以从一个平台转至另外一个平台继续经营。但互联网平台之间信息并不共享,平台之间并没有协同形成互联网行业规章制度。企业在一家平台出现不诚信行为或其他不利于风险评价的行为,不会影响其在另外一家平台的信誉,没有共享的黑名单制度将导致无法识别该问题产生的信用风险,因此互联网的网络信用体制尚待建立。

(二)互联网银行的全新风险特征

网络欺诈风险。互联网产品重创新,轻风控。互联网的时代鼓励创新,追求速度,为了便利快捷,有些金融产品没有经过严密的验证,只需简单的验证过程就能使用金融产品。还有持卡人安全意识淡薄。持卡人自身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也是造成网络欺诈损失的重要成因。通常,互联网支付时都需要提供持卡人的卡片信息、密码以及发送到手机的动态验证码才能够完成支付。不法分子要进行网络欺诈,也必须得到这些信息。因此很多不法分子会找各种理由来骗取持卡人的这些信息,比如网购退换货、机票退改签等为缘由骗取客户信息。此时,持卡人薄弱的安全意识成全了不法分子。美国征求、验证信用服务巨头益博睿(Experian)的《欺诈经济学:规避快速增长和创新中的风险》(2016)表明,中国是如今世界互联网风险最大的国家之一,网络犯罪导致的损失已经占GDP的比例为0.63%,这一数字仅仅次于美国的0.64%。因此,加强整个社会的安全用卡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

信息泄露风险。大数据时代,银行累积了大量的客户数据。互联网银行的数据库等级极高,一般很难盗取。但一旦互联网银行的数据泄露出去,不法分子不需要再进行后续匹配或计算,可直接运用银行卡数据进行支付或消费,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如果互联网银行发生大规模信息泄露,客户会纷纷赶到银行网点提现、挂失等,从而给银行日常运营带来较大冲击。

四、互联网银行信用风险原因分析

篇(3)

1.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情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规模达1.77亿,相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2013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13.5%,城镇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8.0%,城乡网民规模的差距继续缩小。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体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下降,但我国农村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却保持上升,反映出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的成效。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27.5%,延续了2012年的增长态势,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进一步减少,农村地区依然是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农村当然也就会成为政府和电信、互联网企业发力的重要市场。

2.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首先,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市场逐渐发展壮大,不但减少了信用社,农商行,邮政的业务量,还减少了资本的投入。同时,更多的业务可以用网银等互联网工具在家解决,更加的方便快捷。

其次,互联网金融带动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市场的普及,有效的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和农村微型金融的结合,将会从融资和支付等多方面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1][2]。百姓能够及时的用互联网金融进行农产品贸易,还可以在网上办理百姓比较关注的社保,低保的相关业务。

二、农村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非是一往无前,顺风顺水,在其未来发展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发展的瓶颈。而农村互联网金融更是面临着越来越巨大的挑战。对于农村互联网金融而言,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有两点:

首先,农村百姓普遍对互联网金融认知度不高。在农村,可能接触到网络的人只有中青年,因此我们对某县的几个乡镇对102名中青年进行问卷调查,不知道有互联网金融的有97人,了解过互联网金融的有3人,而使用过互联网金融的只有2人。可见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市场的使用率是相当低的。相关的金融机构目前也还没有重视互联网金融对农村的意义,因此也没有在农村进行相关宣传[4]。

其次,就互联网金融本身来说,在服务对象与内容,也没有倾向于农村市场。例如,如果你进入某银行的个人网银界面,你可以用个人网银买理财,你可以用个人网银买车险,你也可以用个人网银买基金等等。然而,农村百姓需要的不是基金,也不是理财,而是更需要的是与农业相关,与农村百姓相关的金融产品。

三、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对策和建议

1.在推广农村互联网金融时要有针对性

一方面要大力普及互联网和农村金融的知识,提高农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农业生产等。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经济市场的特殊性,可以在"个人网银""企业网银"的基础上,单独设立“农村网银”[3]。在使用上首先要方便,过于复杂不利于在农村市场的推广,其次要简单,农村普通百姓的知识文化所决定的,最后就是要快捷,让农村百姓感受到“互联网的速度”。在功能上,也要坚持“农村特色化”。

2.利用互联网技术下形成的一系列远程服务模式优化金融支农服务

目前,互联网融资的两种典型模式是众筹和P2P。这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并具有程序简化、效率较高、民间小额贷款等特点。农村银行机构可以借鉴其服务高效的优势,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微信等社交平台构成的掌上银行,通过与移动运营商及增信机构合作,简化授信程序,开发相应的小额农贷产品。同时,为了便于客户了解、熟悉和运用该服务模式,农村银行机构可以通过设立移动银行或体验店的方式[6],大力推广惠及广大客户的新型服务模式。

篇(4)

关键词:电子银行业务;网上银行;趋势

Key words: electronic banking;online banking;trend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251-01

0引言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网络技术与银行业务形式逐渐融合起来,就成为电子银行业务。网上银行(以下简称为“网银”)已经作为银行一种新的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在线服务,成为传统银行柜台服务在互联网上的延伸。

1网银简介

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银行业务,简称网上银行业务,是电子银行业务的一种。中国银监会在《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对电子银行业务的定义是: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包括网上银行业务、电话银行业务、手机银行业务等。

1995年10月,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的诞生,标志着网络银行时代的到来。随后,我国招商银行在1997年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一网通”,成为中国网银业务的市场导引者。1999年9月,针对企业的网银业务也相继开通使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网银业务发展日渐成熟,网银与物理网点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构成了现代化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渠道。

网银利用互联网将客户的电脑终端连接到银行网站,是实现将银行的金融服务直接提供给客户的金融服务系统。传统的银行服务项目,客户均可以通过网银自行操作办理完成。一般的个人网上银行可以开办的业务类型有:①基本业务,包括在线查询账户余额和交易记录、信用卡管理、转账、外汇买卖、电子对账和网上缴费支付等;②网上投资和理财;③网上购物。相比个人客户,企业版网银的服务功能更强大,除基本服务外,企业版网银还可提供包括开通账户归集和集团理财、工资代扣、差旅费报销、商务信用卡服务、公积金管理、国际业务等服务,具有多人操作、流程灵活等特点。

网银对传统银行业务的突破点有三个:一是打破了银行在提供业务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二是客户利用网络渠道自助完成相关业务,减少了银行的服务成本;三是由以账户为中心向以客户为核心管理的方式转移,实现以人为本。

2网银是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2.1 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使网银成为一种必然国际资本的快速流动需要灵敏的国际信息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更全面、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平台。无论是国际金融发展趋势,还是国内金融市场开放方向,都要求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的金融服务网络化。各种基础金融服务结合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可以使银行业金融服务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电子商务的发展浪潮中,网银就是银行适应网络时展需要而推出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

2.2 网银是银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外资银行在资金实力、技术手段、经营经验和全球化网络上都具有明显优势,它们拥有先进的电子化手段和更快的金融创新速度。面对外资银行的压力,国内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而网银是现代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的新型金融服务渠道。目前所有的银行都认识到网络银行业务对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将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作为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业务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

2.3 网银是商业银行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客户对银行服务数量和种类的需求趋势逐年扩大,银行从业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都在增强,业务办理的质量和效率不断经受考验,相应的各种风险也居高不下。任何客户,都希望方便快捷的服务,而抱怨排队等待现象,但是银行的服务窗口数量有限且成本很高。供需矛盾的化解,需要找到成本低廉且方便快捷的服务渠道,不受空间和时间制约的电子渠道就成为必然趋势。而网银可以为客户提供标准化、批量化、综合化、程序化的产品服务。对银行来说,既节约了运营成本,也做到了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根本性提高。

3网银对银行发展的重要作用

网银作为商业银行的电子服务渠道,能够增强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业务开拓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还能够巩固、稳定和发展客户,提高服务效率,改善银行服务,为银行业务发展改革和创造价值等发挥重要作用。

3.1 促进银行业务发展和经营战略转型在金融国际化的趋势下,我国金融机构急需与国际性大型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看齐,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革和调整。网银的开办,不仅重整了业务流程、创新了服务产品设计,也把网点大量的标准化、操作型、核算类的现金和单证类业务逐渐迁移过来。不但分流了网点业务,减轻了员工工作负荷,缓解了客户排队压力,也将富余下来的人力资源转用于开展理财等高级、人性化的服务,进而增强网点的实际综合能力。

篇(5)

“网点+网店”的现代商业模式,或将成为推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吸引和赢得更多客户,有效改善商业银行渠道结构和客户结构。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上半年,全国主要电商平台中,阿里巴巴累计贷出1000亿元,善融商务23亿元,慧聪网10亿元。

2.网络金融是商业银行转变盈利模式新的利润增长点。

电子银行不仅创新了许多特色新产品,而且衍生出众多新服务,成为银行价值创造的新引擎。如农业银行2014年初“E时代赢精彩”互联网金融绿色季新产品会在广州启动,农业银行新一代互联网金融产品将以“一大平台+四类应用”的战略矩阵展开——“一大平台”即移动金融开放平台,“四类应用”即绿色移动类、绿色理财类、绿色支付类和绿色安全类。2014年,“一大平台+四类应用”将统领农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客户金融新需求,为农业银行4亿电子银行客户打造绿色、创新、共享的优越用户体验。

3.网络金融是商业银行拓宽服务领域的主要渠道。

电子渠道以其跨时空、使用便捷等特性,在县域和农村地区发挥着传统渠道无可比拟的优势,已成为银行拓宽服务区域的强大工具和必要手段。以农行为例,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及电子支付环境的改善,农行加快电子渠道建设,逐步建立起涵盖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在内的全方位电子化服务体系。从2007年到2013年6月,电子渠道交易占比从34.7%提升到72.4%。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农行依托强大的科技、网络和产品优势,通过一卡(“惠农卡”)一网(“惠农通”),不断扩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面。

4.网络金融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重要平台。

电子银行借助渠道优势推出了电子商务、消息服务、专属理财、智付终端等独具优势的产品,有效改善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实力。

5.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在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风险管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客户的选择更具主动性,用户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特征。互联网资源更能够有效实现这些多样化需求实时对接,因为网上商品展示的渠道更广泛价格区间更广。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事物,一些创新产品从营业范围、税收到行业法律等方面应该如何调整,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瓶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需要分类对待,以“余额宝”为例,其作为渠道与互联网信贷等业务的监管方式将有所不同。互联网金融一定要体现互联网的一些特点,对传统的金融产品和业务进行创新和改进,即以较低的交易成本、精确的客户细分,以及定制化的客户需求使服务效率得到提升。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发展策略

1.做大个人网络金融业务。

银行要以投资理财为重点,加快汇款结算、保险、代销基金、贵金属交易、银医直通等功能推广,整合线下、线上资源,提高个人金融产品在电子渠道的应用能力。完善个人网银功能,开通贷记业务和跨行资金归集等功能,以兴业银行为例,该行鼓励客户将他行账户签约至兴业银行网银,具备免费归集他行资金功能。这无疑将极大提高网银账户的活动频率,有利于银行提高相关业务收入。银行应积极推动与信贷、金融市场等系统的对接,通过个贷在线申请、电子式储蓄国债在线销售、质押贷款等功能,丰富增值应用,逐步实现业务的全流程在线办理。针对贵宾客户、高端客户和普通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差异化功能,实现客户的分级服务。

2.做强对公网银产品应用。

以满足重点企业、中小企业、县域客户在线金融服务需求。通过网银对账、理财业务、代收付业务积极拓展客户,提高网银使用率、理财产品电子渠道销售率,使企业网银业务向更广泛业务领域延伸。加快推进基金、国债、现金管理、财政、自助贷款等功能的上线应用,着力打造对公网络金融超市和交叉销售平台,将企业网银经营成为服务对公客户的首选渠道、营销各类对公产品的核心平台、以及贡献直接收入和间接收益的重要支柱。

3.优化民生特色业务。

一是在网银特色业务模块实现水、气、有线电视等各项代缴费,以及充值、资金归集、网上交易市场对账、业务等客户迫切需要的本地特色业务,为客户提供更先进、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二是开发电子银行客户积分系统,对客户在电子渠道业务予以量化评分和消费奖励,给予客户一定程度的免手续费、管理费、工本费等优惠措施,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来展现客户价值和贡献。三是抓住三网融合的发展机遇,加快电视银行的研发和推广。

4.布局移动金融业务。

目前,国内大中小商业银行都已推出手机银行服务,在原有基于WAP模式手机浏览器模式的手机银行基础上,并紧随智能手机发展态势,研发并推广基于Android、iPhone等智能操作系统的手机银行客户端。总体上,目前银行移动远程支付的应用水平与互联网支付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但随着手机客户端技术的进步,移动商城与手机银行逐步融合。铁道部也推出了移动售票客户端,国内主流的手机银行客户端基本都带有移动商务功能,与各商家的合作将有力地促进移动远程支付功能。开通掌上银行浏览器版、客户端版、短信版、智能芯片版等系统功能,将移动金融打造成客户的贴身金融管家和随身携带的金融便利店将成为业务发展趋势。4.1上线手机股市、黄金买卖、国债买卖、外汇买卖、银证转账等紧跟市场动向的投资理财服务,满足客户随手掌控市场、时时积累财富的需求。完善手机安全论证工具,提高手机银行交易限额,在网点配置WIFI无线上网,积极推动移动金融体验区建设,为手机银行全面推广创造条件。研发手机银行分行特色业务,着力为客户打造具有区域特色业务和银行暂未提供而客户需求较强烈的功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4.2推广“智能掌上芯片”应用,可结合人民银行移动支付服务“三农”试点的推进进度,加大SIM-PASS、NFC、贴模卡、SD卡等多种形态的掌上银行智芯系列产品的试点推广力度。与三大运营商、银联公司紧密合作,深入研究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动态,紧密结合金融IC卡工程实施,积极寻找手机近场支付应用项目,在试点的基础上推动其在居民消费、社保、公交、通信及身份认证等多领域应用,积极抢占城区及县域地区蓝海市场。

篇(6)

从2014年的“保护发展”到2015年的“风险监管”,互联网金融连续两年成为两会热议话题的背后,是互联网金融机构发展势头的迅猛。目前腾讯前海微众银行、阿里网商银行已经着手开展基于互联网业态的小微金融服务,而民间P2P公司也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

近日成立上线的腾讯前海微众银行已经开始相关经营业务,并积极与传统银行开展合作。2015年2月,前海微众银行与华夏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小微贷款、理财、信用卡、同业业务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此次合作揭开了新兴互联网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合作的新帷幕,也是两种银行形态的首次战略牵手。

“两家不同性质的银行合作是平台优势的互补,征信、风险管理、零售业务合作是双方合作的重点方向。”前海微众银行品牌部总监林雨表示,前海微众银行既无营业网点,也无营业柜台,更无需财产担保,而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信用评级发放贷款。

与此同时,批准筹建却较微众银行晚了2个月的阿里网商银行,目前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蚂蚁金服副总裁俞胜法此前表示,公司已向监管部门提交验收报告,争取在2015年5月份开始营业。

关于具体经营业务方向,俞胜法透露,网商银行将依托互联网平台,打造连接广大消费者、中小微企业、优秀金融机构的金融生态圈,以互联网技术手段优化银行信贷业务流程,为更多个人和中小企业及创业者提供特色服务。

除了互联网银行机构,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正处于爆炸式增长阶段。据网贷之家平台统计,截至2015年2月27日,全国有3254个网贷平台,成交量643.36亿元,发展非常迅猛,其中广州、北京、上海、浙江四省网贷平台数量居全国前列。

积极拥抱互联网

面对互联网金融势不可挡的发展浪潮,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都在抢抓机遇,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辟银行新型服务模式。近日,广发银行率先推出“慧理财”网销平台,提供在线金融产品信息与管理、交易资金结算等金融服务,首期亮相的“慧存钱”货币基金产品,在资金门槛、收益率与流动性上与现有互联网金融产品保持一致。

记者致电广发银行客服中心了解到,“慧存钱”货币基金产品主打“碎片化理财”,支持客户资金T+0快速购买及赎回,利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数据链实时分析消费者的信用、风险、理财行为等信息,将相关业务传递至小微企业与个人终端。

不仅如此,招商银行也于近日的移动互联网贷款产品“闪电贷”,在手机上60秒即可完成贷款的申请和发放。工商银行“融e购”交易额超过700亿元,注册客户超过1000万,进入国内十大电商之列,此外,历经两年发展的建设银行“善融商务”,2014年的全年累计成交额近5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消费者行为与方式的互联网化,导致以来依赖物理网点支撑业务发展的传统银行运营模式成本快速上升,加上资金链压力大,传统银行的“互联网+”成为发展共识。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4)》统计数据显示,银行家已经普遍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带来的冲击,43.3%的银行家认为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而加大电子银行渠道的投入成为传统银行拥抱互联网的首选。

“虽然互联网金融并不能够替代传统银行,但传统银行必须顺势而为,主动拥抱技术变化谋求创新发展。”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行长穆矢说。

如何“大象起舞”

在传统银行机构互联网化进程的背后,是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混业经营等金融改革措施的共同作用,相较于前海微众与阿里网商等互联网银行机构天然的互联网“基因”,传统银行互联网化的本质应是“互联网+”,而非简单的“+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最为关键的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提高银行金融业务环节的效率与服务质量,简单地把业务搬到线上是金融改革效率不高的表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何平表示,传统银行机构在客户体验上需要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可以借鉴学习互联网企业对客户体验的理解与做法。

篇(7)

互联网金融业务立足于现代经济发展,关注小微客户,在网络虚拟平台中开展灵活多变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点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一)低成本

互联网金融业务是在现代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其运行后台具备海量数据、计算迅速、覆盖范围广泛的特点。互联网交易过程中省去了金融中介环节,减少了交易成本,加快了交易效率。大量的数据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减少了信息处理成本,减低内耗,维护了交易双方的根本利益,使得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壮大起来。

(二)金融产品的实惠性

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于金融产品的实惠性。通过互联网的智能筛选、数据库综合性处理,将客户分为不同的类别,针对性的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贴近客户的现实需求。金融产品的门槛普遍较低,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比较高,使得长期收益较低的银行客户转向互联网金融。

(三)网络金融便捷、高效

互联网金融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银行金融业务办理形式,提高了客户对资金的利用效率。大量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第三方支付;发达的互联网技术根据客户的浏览和网络痕迹进行信息处理,及时提供针对性内容;计算机监测系统,交易跟踪体系,快速处理各种交易漏洞,确保网络金融的安全。客户处于时间和便捷程度的考虑,适应了网络金融的处理方式,接受便捷、高效的服务,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四)更新速度快

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巨大的动力。不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尝试。近些年,淘宝、滴滴打车、美团外卖多种经济活动转移到网络平台上,以其较低的价格和快速的传播速度,迅速打出较大市场。互联网金融业务也随着网络经济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可以找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影子。互联网金融更新速度是银行无法相比的,这也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机会。

二、银行金融业务的结合点和发展趋势

(一)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点

银行在金融领域有着特殊的地位,具备一定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形式还存在着不足。虽然互联网减少了金融中介对交易的影响,降低了总体的交易成本,但是,虚拟平台无法进行开户业务,资金储备无法完全独立。只有将银行实体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才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子金融市场,让现代人体会到科技力量带来的便捷服务。

银行的资金雄厚、经营业务广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银行的实体特性,使得银行具有优于互联网的业务处理能力。银行开展的网上银行和电商平台在网络金融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带动了其他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都是在虚拟平台进行的资金转化和流通,虽然达到了交易双方的目的,但是,资金的落脚点在银行。虚拟平台无法彻底摆脱银行,独立运行与金融市场。电子网络平台和银行虽是竞争对手,但是,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同进退。因此,银行和互联网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将双方的优势和特点结合起来,才可以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二)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

1、P2P业务

P2P业务指的是依靠互联网技术进行网络上借贷双方额的直接交易。网上银行成为交易中介,为交易双方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提供一定的参考内容,避免资金难收,影响金融产业的稳定。P2P模式的审核机制和门槛还需要做详细规划,将信用不良、无偿还能力的部分客户分离出来,保障银行利益。

2、网络第三方支付业务

人们的日常消费逐渐走上网络支付的路线。电子支付手段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各种移动扫描设备满足现实电子支付需求;支付宝、掌上银行等多种网络支付软件满足网络电子支付需求。银行需要认清时代的发展需求,建立稳定的第三支付平台,为电子支付提供便捷服务,处理消费和支付的关系,让银行有效的占据电子支付市场。

3、网银

其开展时间高,但是,操作方式比较复杂,需要利用“盾”设备进行网络转账和交易,大大影响了交易的效率。因此,银行需要改变其运行方式,简化操作流程,融入互联网技术,发展出新型网银,让银行客户充分体会到网上银行的便捷性,进一步冲击支付宝在电子支付中的作用。

4、融入电商平台

篇(8)

二、电子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建议

目前,银行业已经迈入网络时代。电子银行业务以物理网点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各家银行为抢占市场,制定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传统经营理念,转型发展“互联网+”电子银行

在今年两会上,“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不断融合,加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目前的金融生态。电子银行逐渐成为银行服务的主要渠道,而传统银行的架构体系只是将电子银行作为柜面服务的延伸,忽视了其所具备的营销能力以及整合业务的创新空间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传统银行必须转变观念,转型发展电子银行,根据庞大的电子渠道用户群体,抓取用户操作信息数据进行有价值的挖掘,定制个性化产品,提升电子渠道的个性化营销能力。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兴未艾,基于用户体验需求及自身转型需要,银行应考虑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从而打造一流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二)发展移动优先策略,加入互联网金融大流

移动平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最近据EMAKER研究报告显示,移动平台将超越互联网平台成为2014年受众花费时间最多的媒体平台。众多媒体纷纷摈弃数字优先战略,转而高调宣布各自的移动优先战略。(MobilityFirst)移动优先项目启动于2010年9月,旨在直接应对大规模无线接入和移动设备使用的挑战,同时为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新的组播、选播、多路径方案,以及新型的情境感知服务。MobilityFirst项目成立的前提是,移动平台及应用程序逐渐取代固定主机和服务器。数据显示,移动优先已经不再是口号和发展方向,而是实实在在正在做的事情。2014年,许多互联网公司纷纷迈入移动优先,这如今成为全球互联网公司坚持的战略。而银行作为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后起之秀,也不例外的将其作为发展目标,打响了移动金融的战役。2014年以来,P2P、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等各类互联网金融业务加快向移动端渗透和扩张;新型移动金融服务如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层出不穷,并加速向O2O、社交网络等领域拓展。移动金融正在重构电子银行的发展格局。手机银行在具备网上银行全网互联和高速数据交换等优势的同时,更具有移动性与便捷性优势。智能终端和无线网络成为移动优先战略的重要环节。所以,银行在发展移动优先战略之时,这两个环节是不可忽视的。当然,移动优先并非移动唯一。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或金融机构都适于移动优先战略,要做好精准的市场调查与发展定位。

(三)重视用户体验,提升用户参与度

在这个移动金融的时代,不仅仅要了解银行客户,还要看银行能否通过已有的用户资料信息挖掘到银行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与关联。2014年我国的网络购物市场,主要呈现出普及化、全球化、移动化的发展趋势。如今,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已经从注重产品功能过渡到注重参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是强调用户体验,银行也要迎合而上,尝试引导用户参与和互动,分享体验感受。还能够为产品提供更好的建议,以助于其产品优化。

(四)防控新型金融风险,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如今,移动金融成为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在移动互联时代竞相逐利的关键节点。移动金融带来便捷与多元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其引入的新型金融风险形态。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无论监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的技术防范措施都尚未完善目前中国用户对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移动支付尚存疑虑,由于智能手机系统的一些先天性不足,移动支付安全一直受到手机安全漏洞和木马的威胁,用户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解决安全隐患成为电子银行发展移动优先战略的当务之急。

篇(9)

1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现状

(1)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内涵。互联网金融与电子银行的关联是基本业态。主要模式分为:“直客式”模式、“集成式”模式和“渠道式”模式。“直客式”模式为行业大客户与银行关联的上下游交易平台,这种模式还在起步阶段,是大企业进行品牌营销的首选模式。客户的资金直接打入企业的网银账户,企业在于各大经销商进行利润再分配,这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为企业也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点发展模式。关于“集成式”模式,“支付宝”是典型的代表。知名品牌的商业企业借助这种网络平台,为卖家和买家提供金融延伸服务。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为市场终端客户提供更快捷的交易环境,使人们的消费方式调整,经济增长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渠道式”模式是将众多的散户集聚发展的新模式。各大企业可以借助该渠道发展自身的电子商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该金融模式会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农村、小城镇客户购买商品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互联网金融拓展新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

(2)互联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特点。我国互联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银行和电子商务。互联网时代银行服务模式创新,移动金融是商业银行正在崛起的重点。其内容主要包括手机银行发展、智能终端金融服务创新及移动金融商业生态圈建设。通过手机银行建设,推动基础金融服务的全面移动化,以满足随时使用,推动基础金融服务的移动化。以移动支付为切入点,建立完整的移动支付服务体系,打破传统业务与部门职能设计的束缚,使经济发展更加开放,实现经济新阶段的快速增长。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再创新高,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电子商务成为未来金融服务的必争之地。如今,社会网络化趋势明显,人们的衣食住行处处可见网络的身影,消费方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发生巨大变化。客户通过网络金融实现自主、自由的支付与买卖,从而使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3)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潜在风险。在关注互联网金融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一新生业态对金融系统的冲击。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非监管的状态。我国的监管制度及法律规范方面有缺失,而且行业自律也极为松散,这使经济环境存在安全问题。我国互联网金融公司尚无法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各公司之间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对于违约人无法惩戒,对行业的长期成长极为不利。此外,由于信用信息交换困难,容易引发恶意骗贷、借旧还新的风险,不利于国内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经济健康增长。再者是技术方面的安全考验。金融互联网虽然大大促进了经济的转型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较为突出的信息和资金安全问题。现在的网络黑客会利用互联网金融的缺陷,窃取客户信息,进行贩卖或诈骗等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安定。

2互联网大趋势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发展建议

(1)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服务功能。互联网时代的客户需求,随着网络生活习惯的养成而变得多元化。银行的发展最能体现经济的增长。所以,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中,应延长自身的服?樟刺酰?将融资服务嵌入客户完整的需求结构中,扩展自身的服务范围。未来商业银行可以扮演的综合服务角色分为三大类:服务咨询的提供者、信息资源聚合与传播者、生活服务的介入者。商业银行作为互联网金融生态的塑造者,不能仅将眼光放到金融服务领域,还需要将服务链延伸到客户的各需求层次,并进行跨行业整合,整合平台,聚合资源,挖掘客户衣食住行等全方位的需求。像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产品的出现源自互联网企业和个人交易客户对金融支付的需求。银行恰恰是社会中发挥信用中介的主体,商业银行应该整合各类专业功能,利用自身庞大的客户群发挥信用中介功能,优化网银用户体验,实现信息化下的经济快速增长。

(2)提高合作能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典型的平台型商业模式,其精髓在于通过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力大的开放型的生态圈。构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单的创新并不能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多方合作才能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银行方面,面向电商和大数据金融的服务转型,突破传统服务的契机,扮演好渠道或中介撮合的角色。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方面,严于律己,对该平台的订单、交易、物流等大数据资产化管理,将消费客户的浏览、搜索、比价、购买行为进行数据登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进一步带动经济消费。企业方面,积极创新,应用互联网开展线上服务,打破时间空间对企业发展的限制,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高服务能力。总而言之,想要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多方面整合资源,提高服务能力。

篇(10)

作为国内最具国际化视野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涉足电子银行领域,于1987年在国内推出第一台ATM机。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银行在国外的兴起,该行在1996年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国内率先通过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并于1999年开通网上银行,引领了行业发展的潮流。随后,各大银行纷纷效仿陆续推出网银业务,通过该业务为持卡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全天候金融服务。

十多年来,网上银行在取得迅速发展的同时,其产品和功能也不断优化,基本涵盖了传统柜台的业务。据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电子银行部高级产品经理朴成哲介绍,该行网银已经形成了包括理财服务、集团服务、跨境服务等在内的较为齐全的产品线,可为中国银行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尤其是大型跨国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网上银行服务。截至2010年上半年,该行网银共开发国内产品/服务116个,开展功能860项,同时还集合海外27家分行,为海外客户提供66项产品,175项功能。

朴成哲还表示,近年来,在网上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国内外网银服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首先,服务功能由单一向多功能方向发展。网上银行由提供在线账户查询、转账和付款服务转向全能金融超市发展,传统银行向在线金融迅速扩张。

再者,其服务方式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发展,银行传统的服务理念发生了深刻变革。网上银行是高科技智能化和创新化的银行,能够利用网络与客户进行“交互式”沟通,从而使传统营销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而订购具有鲜明个性的金融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第三,经营模式由纯粹的金融服务向混业经营发展,网络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业务边界逐步融合。国外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使得各类金融机构业务互相渗透,网上银行的业务界限不断宽泛变化而逐渐模糊。同时,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客户的行为模式,客户希望通过网银方便地获取所需有价值的金融服务,甚至机票酒店折扣、鲜花预订、地产交易、高尔夫消费、网络会议等等原本非金融内涵的服务也逐渐成为电子银行增值服务的业务范围。

第四,服务渠道由传统的柜面服务为主向“鼠标+水泥”的立体式、全方位服务转型,网点价值得到重新定位。网络时代,银行网点的重要价值是可以成为多渠道服务的门户,推动客户向新渠道迁移。

上一篇: 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的关系 下一篇: 工程管理职业认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