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信息化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3 09:25: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标准信息化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标准信息化

篇(1)

随着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一步深入,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规范企业管理、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电网建设和运行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素质、经营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任务越来越重,在标准化和信息化方面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全面提升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使企业的信息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Internet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信息经济时代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网络经济时代。在网络经济时代,人们通过Internet进行更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而且可以突破传统经济的时空界限。为了在这一时代的经济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必须改变各自的经营模式,重新构思工作方法,而这一切的实现必须借助信息化的实施。所谓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通过信息集成应用系统来有效地采集、加工、组织、整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信息资源,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信息化实际上就是一个运用先进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断升华的过程。

我国加入WTO后,广大企业直面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为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加速了向外向型转轨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步伐。作为国家能源命脉行业的电力产业也不例外。“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的企业卖标准”,标准化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在目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我国电力企业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上存在“单独开发,独立运行,分散管理,缺乏规划”问题,企业内部各系统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必要的数据沟通和功能联动,形成“信息孤岛”。要实现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就要充分借助现代化管理手段。通过一套完善、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解决电力企业的“信息孤岛”现象,加快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全面提升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由此,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ERP、PMS等便应运而生。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全面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和模式。ERP、PMS致力于在管理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为企业全局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在ERP、PMS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标准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的资源整合与共享。ERP、PMS系统的上线运行,使公司初步建立其一体化管理体制,初步实现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变,原来的封闭式、条块式管理壁垒被打破,规范化、管理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篇(2)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2-0159-02

1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某公司是集电力、铝业、煤炭多产业集群的综合性能源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分三个产业板块进行管理,每个产业分别包括设计技术标准、产品标准、采购技术标准、工艺技术标准、运行与维修规程、半成品技术标准、设备、工艺装备、检验方法和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数值与精度等标准明细。各标准明细内容繁多,文档格式为WORD或PDF,由标准管理人员单机保存。技术标准管理没有信息系统支持,不利于标准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不便查阅。针对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公司拟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技术标准信息化管理,同时要求支持保密控制,限制技术标准文档打印及下载。

2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内容

2.1 建设目标

建立技术标准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确保生产科研安全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创建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为宗旨,建立公司技术标准体系为具体目标,从建立规范的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着手,通过编制技术标准管理办法,规范公司制定、采用技术标准的流程,收集整理公司科研经营管理范围内的技术标准并纳入体系,形成技术标准体系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技术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

2.2 建设内容

本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共有两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基础标准体系框架结构、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基础标准体系包括标准化工作导则、术语标准、符号代号代码标志标准、技术制图标准、量和单位、数值与精度明细内容。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结构按电力、铝业、煤炭三个产业板块进行分类。电力技术标准体系包括火电技术标准体系、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太阳能发电技术标准体系,各标准体系分别包括各自产业的电站勘察规划设计标准、电站施工安装标准、电站生产运行标准、电站设备材料等方面标准内容。铝业技术标准体系包括市场与贸易、设备安装与维护、检验方法与分析、产品与质量、安全生产、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标准等内容。煤炭技术标准体系包括勘探设计、地质测量防治水、井工开采技术、机电运输技术、一通三防技术、智能化技术、地面建筑、安全环保培训、设备材料、煤炭洗选加工技术等标准内容。

2.3 信息化建设要求

为了保证公司技术标准信息化建设工作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规范的起点,首先要进行大量的需求分析和准备工作。制定管理办法,建立技术标准数据库,规范公司技术标准的计划、起草、制定、批准、、实施、复审、修订流程。

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要求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支持限制下载与打印权限,按分配的权限进行标准内容的查阅等。利用流程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技术标准修订与复审的规范化管理。

3 技术标准体系信息化管理平台简介

3.1 系统设计

技术标准体系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模式为浏览器/服务器的模式,采用Visual C#作为系统开发工具,作为界面设计工具,SQL Server2005作为数据库管理工具。由于技术标准体系涉及公司保密业务,在系统开发设计中使用了NTKO_Office文档控件,通过在程序开发过程中,对该控件的编程设置,实现对文档按权限的查阅、打印及下载。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技术标准库建立、技术标准复审、技术标准修订模块。

3.2 系统功能模块说明

3.2.1 建立技术标准库

技术标准库是存放公司所有技术标准的“仓库”,可以通过多种查询条件来检索和浏览标准,查看标准属性、下载标准。技术标准库按公司产业分类,每个产业包括细化的标准分类,各标准分类包括该类对应的标准明细内容。

3.2.2 技术标准复审

技术标准复审模块主要实现功能是对技术标准库中的标准明细进行每年一次的复审,以确定该标准是否继续有效、废止或修订,实现对技术标准库的更新和完善。

3.2.3 技术标准修订

技术标准修订主要实现对技术标准的制定与修订管理,实现技术标准库的补充与完善。编制人创建送审稿页面中使用了NTKO_Office文档控件,创建送审稿时,系统打开标准编辑模板,可在线编辑文档,完成标准草案起草后保存退出。也可以下载模板进行线下编辑,完成后上传到系统中。编辑送审稿页面如下图。

3.3 NTKO_Office文档控件的应用

在信息服务平台设计过程中,通过在页面中嵌入NTKO Office文档控件,实现文档在IE页面中的查阅、编辑并保存到Web服务器。NTKO OFFICE文档控件支持在线编辑、痕迹保留、手写签名、电子印章、全屏批注、电子签名、简单OCR等实用功能,支持ASP,等各种web编程语言和服务器。NTKOOFFICE文档控件能够在浏览器窗口中直接编辑Word、Excel、Wps等Office文档并保存到任意Web服务器。实现文档和电子表格的统一管理。

3.3.1 在IE页面中嵌入NTKO_Office文档控件原理

NTKO_Office文档控件是一个OLE文档容器,可以支持嵌入WORD或PDF文档对象。在IE页面中嵌入该控件,通过控件本身的ActiveDocument接口,使用JAVAScript编程语言,实现对NTKO_Office文档控件的控制,完成文档的创建、保存或打开功能。

3.3.2 数据提交到Web服务器原理

NTKO_Office文档控件将文档数据提交到Web服务器是通过调用控件的SaveToUrl方法。控件会自动分析并获取指定FORM的其他INPUT,SELECT,TEXTAREA等标志中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和编辑的文档一起,提交到WEB服务器的某个页面。因为控件产生的数据是基于RFC表单提交标准的,因此,NTKO OFFICE文档控件是和浏览器无缝集成的,可以支持任意后台WEB服务器(只要该Web服务器支持上传文件),并且可以和现有应用迅速集成。

4 结论

企业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技术标准体系进行管理,规范了公司技术标准文件,统一了技术标准应用,规范了管理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好地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促进了技术标准体系持续完善的科学化与透明化。

篇(3)

1.1 信息化水平

运用评价体系分析企业信息化发展,将企业信息化水平分为三个层次:①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管理等软件工具,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生产、研制和行政管理等过程进行辅助,提高原有的工作效率;②实施一些计算机系统软件,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化水平;③使用互联网作为基本工具,通过统一门户网站等方式实现电子商务(在特定类型的企业中,不适合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1.2 信息标准化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中,信息化标准体系参与信息产品的研制、信息技术开发、信息系统建设以及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管理的全过程。

1.3 信息化体系

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对企业信息化重要组成的形成过程有指导和手册性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建设、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品研制、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到纲领性作用,并且是技术依据和标准的提供来源,至关重要。

1.4 信息化系统

信息化系统组成要素较多,企业信息系统规模和需求是较为典型的基础信息系统,涵盖了一般信息系统根本的六个要素:物理平台、网络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平台、系统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

1.5 信息化体系组成

根据企业信息化系统组成分析,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涵盖的标准既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运维管理过程和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使用和遵循的标准汇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应用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

2 军工企业信息化

我国的军工企业与国外的同类企业不同,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国外的军事装备制造公司,比较著名的美国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他们的军品生产研制比重较大,但他们更多的还是民用产品,而国内的军工企业以大的军工集团的形式存在,近年来较少部分非核心军事装备、保障装备开始在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中研制生产。

2.1 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

信息技术包括感测与识别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信息施用技术又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术语标准;识别卡标准;存储媒体标准又包括光盘、磁带、磁盘等介质标准;软件与软件工程标准;设备标准;字符编码标准。

2.2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从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目录、存储和服务等环节入手,适用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测评、运行与维护。其标准主要包括:数据元标准;元数据标准;信息分类及编码标准;业务文档/媒体格式标准;数据库标准;描述技术标准;目录服务标准;Web服务标准。

2.3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是信息系统基础建设的依据,在基础建设的全过程中适用,这个标准体系是一个年轻的,快速发展的标准分类,国际上有主流的美国标准TIA/EIA和国际标准ISO/IEC标准两大体系,国内也有相应标准制定组织。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按公用标准和实际使用特性划分如下:

①共用标准:线缆标准、网络结构标准、配套设施标准。②IP网标准:TCP/IP标准,总体标准、协议标准以及MPLS、VPN、IPv6等。协议标准涉及接入层的Ethernet、FR、ATM、PPP/SDH、WDM,包括网络层的ARP、RARP、IP、ICMP、IGMP、IGP、EGP、PIM、IPsec等标准,传输层的TCP、UDP标准,应用层的FTP、SMTP、MIME、HTTP、SNMP、DNS、TELNET、RTP、RSVP、HTML、XML标准等,IPv6标准体系包括IPv6规范、地址寻址、逐跳选项、组播、MTU路径发现、报头压缩、建隧道传送数据包、域名系统、路由、邻居发现、自动配置、程序接口、映射、移动性、基于不同介质的IPv6、管理信息库、演进机制以及设备与测试标准等。③以太网标准:以太网技术是目前局域网和城域网的主流技术,万兆以太网技术可能把该技术扩展到广域网应用领域。④移动网标准:移动通信标准体系包括GSM/GPRS、CDMA、WCDMA、CAMA2000、TD-SCDMA、EDGE、TD-SCDMA、TD-LTE、LTE FDD、数字集群标准等。⑤其他实际使用还包括ATM网标准、FR网标准、电话网标准、传输网标准、接入网标准、卫星网标准、业务网标准和支撑网标准。

2.4 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信息安全标准是军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为重点考虑的方面,作为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行业单位,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的时候,都会以国家相关机关的标准为依据进行建设。

根据企业信息系统组成模型,分析企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构成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物理平台安全方面: 信息系统的综合布线标准、设备间及中心机房建设标准、电磁泄露发射防护建设标准,介质存放环境和介质销毁条件建设标准等;②网络平台安全方面:网络数据交换标准,远程数据传输防护标准,数据完整性要求等;③应用支撑平台安全方面:数据安全保障标准,包括存储设备、磁带、光盘标准等,安全数据库标准、病毒及恶意代码入侵防护标准、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和接入控制等标准;应用平台安全方面:应用平台既是企业经营活动所使用的各类应用系统,应用平台安全是指在网络模型应用层的安全问题,包括网页应用安全、邮件安全、信息传输安全等,这些问题的防护以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建设为根本,通过在建设中遵循和制定协议使用标准、信息加密技术标准、抗抵赖和电子签名、电子标签标准等,实现应用平台的安全防护;④安全支撑环境方面:与网络平台安全方面相类似,同时它是为物理层到应用层全局安全进行支撑的,应该包含信息系统建设相关安全内容的设计、运维管理方面的制度制定标准,这些一般以国家标准、国家保密标准的形式出现;⑤系统安全管理方面:系统安全管理这里指对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标准要求,《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BMB20-2007为主要依据,同时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具体制度,囊括运维管理的全过程。

2.5 应用标准体系

应用标准体系包括“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和“空间信息应用标准体系”三部分。

①电子政务方面:应用业务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②电子商务方面:术语、EDI参考模型等总体标准、业务操作标准、功能服务标准等。③空间信息应用:最为常见的是导航、地图服务、GPS卫星服务、北斗等这些内容,因为服务的主题不仅是企业,更多的是人,主题数量巨大,服务渠道众多,对标准的依赖程度较高,而随着空间技术,太空技术、海洋资源等未来重要领域的到来,对企业对这类标准的掌握、应用提出很高的要求。

2.6 管理标准体系

篇(4)

1.2总体目标结合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国家宏观调控管理与自愿性相结合的电力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为主体,实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分工明确、协调发展。同时,电力企业应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及应用,建设系统的、先进的、以及适合我国国情和电力企业实际情况的结构合理、能够指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技术标准体系。

1.3建设原则结合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为更好地建立电力企业信息技化术标准体系的顺利进行,在开展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时,提出以下基本原则:

1.3.1系统全面编制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应充分研究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协调统一的一切事物和概念,形成层次恰当、功能配套的体系结构,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配套系统。

1.3.2应用实践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应适应和满足市场机制下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必须与资源配置和环境条件相适应,成为发展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措施,使其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

1.3.3可扩展电力企业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应能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机制的变动而调整、发展、更新,应具有预测性和可扩充性,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

1.3.4持续优化电力企业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当前形势下的业务要求,也要考虑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要求,持续开展对技术标准体系的优化更新。

2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内容

2.1标准体系架构根据《电力行业信息标准化体系》(DL/Z398-2010),对信息化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构建了电力企业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框架

2.2框架说明

2.2.1基础综合通用标准基础综合通用标准由体系与标准编制通则、术语标准、软件工程基础标准、通用基础标准等三部分构成。体系与标准编制通则主要收录了国家、行业和企业对技术标准体系表及技术标准编制的相关要求和规范;术语标准主要收录了各种常用的信息术语标准,如信息技术词汇、条码术语、计算机应用词汇等;软件工程基础标准收录了软件工程过程标准、软件工程质量标准、软件工程技术、软件工程工具与方法标准、软件测试规范以及软件开发的相关标准等;通用基础标准主要收录公司的信息项目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评价、知识产权保护、信息规划、设计、管控和安全等方面相关的基础标准和规范。

2.2.2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标准主要由信息设备、硬件环境标准和数据通信网络标准三部分构成。信息设备主要收录了服务器、存储、信息网络设备等相关标准;硬件环境标准主要收录了绿色机房环境、灾备设施标准等,如机房内外部环境等相关标准;数据通信网络标准主要收录了信息网络方面的标准,如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工程、网络接口、网络交换传输与接入、网络管理以及下一代互联网标准。

2.2.3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标准由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电网信息模型标准、数据元与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四部分构成。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主要收录了信息分类与编码通则和各类业务中使用的代码标准;电网信息模型标准主要收录了各种信息模型的标准,如:公共数据模型等;数据元与元数据标准主要收录了数据元与元数据的相关标准;数据中心与数据交换标准主要收录了数据中心与数据交换相关标准。

2.2.4信息应用信息应用标准由支撑服务标准、用户交互标准、信息集成标准、业务应用标准四部分构成。支撑服务标准主要收录了为信息应用提供基础支撑服务的标准,如信息表示和处理、资源定位、数据访问标准、目录服务、消息服务、事务处理、业务访问、流程控制等;用户交互标准主要收录了移动智能设备与终端、对外网站群、内部信息门户、可视化展示相关的标准;服务集成标准主要收录了公司一体化平台和相关应用集成的标准规范,如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等;业务应用标准主要收录了与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相关的建设规范、技术规范。

.2.5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标准由安全基础标准、物理安全标准、网络安全标准、系统安全标准、数据安全标准、安全运行标准七部分组成。安全基础标准主要收录了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基础标准,例如安全的基本术语表示,安全模型,安全框架、可信平台等;物理安全标准主要收录了从物理角度阐述安全的保障标准,包括通信和信息系统实体安全的标准(如设备安全、机房的安全技术要求等);网络安全标准主要收录了网络安全防护优化、内外网安全隔离、互联网出口安全、无线网络安全防护与检测技术、移动安全接入防护等相关标准;系统安全标准主要收录了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应遵守的相关技术标准,如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安全和病毒防范等方面的标准与规范;数据安全主要收录了保密安全技术、文档加密与推广完善、数据备份与恢复等相关标准;安全运行标准主要收录了等级保护、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应急与灾备等相关的标准及技术要求。

篇(5)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128-02

1企业信息化和企业标准化的概念

1.1 企业信息化——即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整合企业已有的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形态,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而有效的各类数据,从而使企业决策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

①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②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实现手段;

③涉及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

④需要企业各级管理层的支持和参与;

⑤具有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等功能;

⑥是人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平台、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

1.2 企业标准化——即“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化是一项活动,包括标准的编制、、实施全过程。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为了建立企业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的最佳秩序,使企业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使企业取得经济收益。企业标准化建设

①是企业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是国家、行业、企业各级标准制定和贯彻的基础;

③是企业内各部门联系的纽带;

④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措施;

⑤是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

⑥是企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2企业信息化和企业标准化的目标

2.1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在于:

①信息化的第一个目标是为了快速而正确地决策。信息的匮乏和信息的泛滥,都不能使企业各级管理层做到快速而正确地决策,只有当人们在第一时间掌握了正确的数据,才能快速而正确地决策。

②简化及加速作业流程是信息化的第二个目标。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企业实现信息化后,其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的作业流程与传统人工的作业流程会完全不一样的,如:企业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管理文件都需要审核、批准等签章,信息化起到了简化流程、加速流程的流转,可以使企业的反应力和执行力更加快捷。

③信息化的第三个目标是避免人为的失误和舞弊。人难免会失误,有的时候也会舞弊,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对大量的、重复的或其逻辑关系明确的数据,通过设置可以自动处理。所以信息化可以自动校对,自动查核。失误了系统会提示;有人舞弊系统会反映出来,因此信息化可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

④信息化的第四个目标是减少企业组织结构的层级数。在实施信息化之前,企业需要很多管理人员,而每个人的精力又有限,所以企业组织的层级数越来越多,快速反应和决策能力受限。而实施信息化之后,企业信息在企业管理平台上共享,所以企业中间的管理层级可以大幅减少,沟通渠道更加顺畅,管理更加有效。

⑤信息化的第五个目标是加速培养人才,其实信息对于人才的脱颖而出是非常显现的,人才要在企业中成长,就必须拥有企业的各种信息。在实施信息化之前,企业里只有少数人能得到完整的信息,对企业的历史或未来的发展规划,新人们无法知悉。信息化之后,企业大多数人都能获得完整的信息,信息对人们学习、判断和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2.2 企业标准化目标在于:

① 标准是规范化的程序,通过技术标准,特别是产品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规范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为评价产品质量提供了准则,而贯彻实施先进的标准,可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并适应和满足市场的要求。

②通过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企业接轨,可以缩短新产品试制和生产准备的周期,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③一项标准是一门知识,是一种成功经验的总结。通过标准的形式把科研成果和先进经验固定下来,有助于市场推广和应用。同时,标准的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又为新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方便。

④建立与客户的沟通渠道。通过标准化工作与客户形成了固定的技术沟通方式,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特别是通过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了与客户沟通的可信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速,技术标准为解决市场争端提供了依据,降低了技术壁垒风险,通过标准化,明确供需双方的责、权、利,有利于贸易双方分歧的解决。

3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标准化的关系

3.1 企业信息化离不开标准化

①在企业实施信息化进程中,首先遇到的是企业传统的人工操作流程与计算机系统信息化流程不相适应的问题,许多企业信息化实施案例告诫,当企业传统人工操作流程与计算机系统信息化软件不符时,切记不要修改软件包,而应修改企业的流程,使之纳入标准化进程中。标准化工作将保证企业流程转变的正常进行。

②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工程立项调研开始,就必须介入标准化工作,直到投入使用以及不断进行的信息化治理工作,都离不开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和保证。标准化工作可以使信息化工作更规范、科学,在减少投资、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方面功不可没。

③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经营、设计、制造和管理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就是把大量例行的、重复的操作过程,用各种体系文件、技术标准、工艺规范等形式,作合理的、规范的处理。这项工作实质就是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部分。

3.2 企业标准化同样离不开信息化

①企业标准化工作首先遇到的是文档化的管理过程,信息化之前,文档都是纸质文件,基本靠手工完成,需要文档管理人员多,手工查询速度慢,企业标准化工作使文档管理更具有逻辑性和可追溯性,更易于计算机系统识别和信息化管理。

②企业标准化工作其目的在于把一项项规范的操作过程进行程序化,如: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审核管理、文件管理、记录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管理评审控制、测量系统分析等工作,都是程序化的标准化工作过程。利用信息化对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和产品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③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一个执行各级标准的过程,企业在执行各级标准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这对于企业来说既是宝贵的资源,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信息化之前,这些数据信息往往被少数人掌握,一旦人员调动或流失,企业就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无法正常运行。信息化之后,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保证了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连续性。

篇(6)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迅速地渗透到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办公自动化、政务(商务)电子化、网络化已是大势所趋。企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是帮助企业迎接挑战、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与基础。作为企业

息化的基础企业信息标准化作为一个超前标准化工作新课题有待开发研究。

一、市场需求要求企业积极开展信息标准化工作

我国要走新型工业的道路,必须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工业化进程;必须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信息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是指同获取、存储、处理、传递和利用信息有关的技术,至于信息技术标准化,则涉及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网络、数据表示以及信息技术在各方面应用所进行的标准化。正是所涉及的这方方面面的标准,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为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鲜明例证为20世纪60、70年代起形成的“机电一体化”的新格局,使传统的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的方法与手段推进到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FMS(柔性制造系统)、MRP(制造记录处理机)的运用,并从80年代开始出现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通过将一系列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融为一体,使产品从设计到加工以及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达到最佳化。这一切都同标准化的技术支撑分不开的。

二、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标准化战略实施内容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5个层面的内容。

(一)技术的信息化。这主要是指CAD、CAM和CAT等为代表的信息化,实践上这是自动化的内容。在第一层标准化战略实施内容是建立标准化指导体系,即指导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文件。

篇(7)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开始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办公自动化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发展的潮流。所谓信息标准化,是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统一的信息分类分级、记录格式及其转换、编码等技术标准的过程。信息标准化涉及信息系统的软件、硬件、数据表示、网络及信息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等进行的标准化。这些标准正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信息标准化管理是近些年来企业管理涌现出的新型管理模式。它既是企业加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企业向国际现代化企业迈进的关键所在。企业实行信息标准化管理,可以使企业在管理方面做得更加科学和更加规范,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信息标准化的必要性

(1)信息标准化是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要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必须努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推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工业化进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机电一体化就是很好的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例子。通过机电一体化,把传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的手段与方法推进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柔性制造系统(FMS)和制造记录处理机(MRP)的运用,以及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将这一系列先进的技术融为一体,并使产品设计、加工和管理的全过程都达到最佳化。这些都是与标准化的信息技术分不开的。(2)信息标准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等工作应该按照标准化的原则来进行,对于可以直接参照和引用且已经颁布的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等信息,应该严格按照其规定来进行;对于没有标准可循的,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并按照信息系统分类编号、编码的标准或原则来编制实用、科学、完善的企业信息标准体系。信息标准化不仅能方便企业的科研活动和生产活动,还有利于企业信息的管理和应用,有利于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从而加速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信息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1)技术的信息化。即以CAD、CAT和CAM等为代表的信息化。(2)数据处理的信息化。这主要是指使用计算机来处理企业大量的生产和管理数据信息,以达到集中数据和规划管理的目的,使企业各个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并以此来为依据开展预测、分析等工作。(3)办公和管理的信息化。即在第一、二层的基础上全面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并完成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4)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这主要是指把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企业的能源、设备、人力资源等的控制和管理结合起来,即实施ERP、CIMS,最终使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达到一定的水平。(5)把企业的信息化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利用外部网、企业内部网和互联网平台、数据管理平台等把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外部的供应、销售有机整合,实现企业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分销商、政府等外部实体的商务活动和信息交换。

三、企业实现信息标准化的对策

篇(8)

第一,能够节约企业成本。

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涵盖有三大应用系统以及很多业务模块,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构建与实施相应的标准,可以解决原有信息系统中的各类问题,提升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节约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煤炭企业构建信息化标准体系,可将企业日常经营中形成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实现办公效率提高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实际的办公成本;因为信息化标准所具备的规范作用,在进行新系统开发的初、后期阶段则无需实施较大的变动与更改,如此一来,尽可能实现开发新系统所需时间与人力的节约,降低企业相关费用成本。

第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增加。

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标准能够提供一定的服务支持,保障企业信息化系统业务协同、系统互通、信息安全、信息共享等等内容的顺利实现,夯实企业运营基础,促进企业经济消息获得迅猛提升。

所以,大力推动构建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是保障企业信息化工作高质高效、高水平实施的关键基础,十分必要。

二、构建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的相关思路

一般来说,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标准指的是建设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当中,针对设计系统流程以及开发、信息代码、信息分类、数据接口等等内容,制定颁布实施一系列具体标准,确保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统一化、协调化,力求实现企业信息化构建与执行获得最大效益。

第一,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内容。

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内容涵盖有管理流程及专业实务处理标准、数据元与元数据标准、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规范数据库的建立、报表格式与系统界面规范以及应用系统设计与实施规范等方面。

管理信息化:通过建立本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0A)、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等和Intranet,提高信息资源的获取,利用效能,增强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

构建高度集成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构建Intemet/Extranet平台,为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的自动化和电子商务奠定基础。

实现员工信息化水平的优化提升:搞好职工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职T 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通过科普宣传,开展全员信息化教育,提高信息化意识。

第二,构建信息化标准体系所需遵循的原则。

系统性:煤炭企业构建的信息化标准体系需具备分明的层次与清晰的结构,形成各个层次以及类别标准相互间均可实现促进补充的有机整体。

完整性:针对现代企业的信息化标准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趋向进行准确了解与把握,在构建企业信息化标准的进程中保障体系的全面完整性。

突出要点:在将信息系统工程充分结合起来的基础上,把建设企业信息化中重点关注的信息安全以及信息资源、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等等标准作为主要突破口,实施标准体系构建,力求实现点面结合,共同推进建设积极发展。

维护动态化: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其需求量不断增加与变化,为了顺应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要求,需从动态化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更新与维护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

第三,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框架。

框架图

在充分结合煤炭企业信息化标相关内容以及概念的基础上,制定出以上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第四,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构建。

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构建的五个阶段:

调研阶段

理论分析阶段

标准及规范的制定

整合方案的设计

审查培训阶段

篇(9)

基础通用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是对行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数据、文字等进行的统一规范,包括术语、图形符号、标准化指南、信息分类与编码等内容,例如行业组织机构代码、卷烟条码、地理信息图示等。通过统一标准,避免歧义性理解,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是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及信息集成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应满足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计、总体规划要求。

2应用标准

应用标准包括应用系统标准和应用集成标准两部分内容,规范了烟草行业信息应用系统涉及的系统设计开发、统一集成等标准,目的是保障系统的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是系统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及可扩展性的基础。

3基础设施标准

基础设施标准包括硬件设备标准、系统软件标准、网络通信标准和机房环境标准四部分内容,明确了信息化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软、硬件设备采购与使用、网络建设及通信协议、机房建设等实施标准。

4信息安全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标准两部分内容,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制定规范标准,保障烟草行业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确保信息和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5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确保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正常运行和获得良好效益的保障,主要包括通用管理标准和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标准两部分内容。例如行业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行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范等,将信息服务与业务流程整合,为信息服务的提供明确管理标准。

二、地市级信息化工作开展与标准建设过程

在初级阶段的信息化建设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化重心在基础设备投入上,包括购买PC、服务器、进行网络设备以及网络线路建设等。这个阶段,应用系统已经开始逐步建立,但是由于需求的单一性和整体规划的欠缺,应用系统建设还比较单一和分散,没有形成统一、集成的局面。建设的应用系统功能趋向于单一化,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作人员的重复手工录入问题。在该阶段中,信息化标准主要体现在为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具体制度上,例如设备使用、网络建设、机房建设等制度规范。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推广,信息系统已不仅仅是单一业务的应用工具,已经扩展到工作过程的方方面面,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投资管理、内部监管等都已经涵盖其中。各项系统的开发、维护和操作要求,也分别以制度、规范等形式写入了信息化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各类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包括设备的安全操作、数据的安全与保密、网络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加强安全技术和管理的保障,进一步充实了与信息安全相关的管理要求与规范标准。

2.1地市级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

通过对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进一步分析,并结合地市级烟草企业工作实际,做出分析:基础通用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要建立在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计和总体规划基础之上,需要国家级部门统筹制定,需要我们贯彻执行。在地市级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标准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与信息设备、网络、机房建设等相关的基础设施标准中,与应用系统开发、维护等(在地市级工作中表现为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应用标准中,以及信息安全标准中,而信息管理工作要求则贯穿在以上三项标准内容中。因此,形成基于地市级烟草企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项目和信息化安全三部分内容。

2.1.1信息化基础设施

包括信息化设备、机房建设、网络综合布线等设施标准,内容包含相关设备选型、建设规范、使用要求、日常维护等规范标准,使信息设备采购、新建机房等工作顺利开展。

2.1.2信息化项目标准

从应用系统开发的立项要求、系统设计、实施过程、维护与变更等方面制定信息化项目建设标准,保障应用系统功能完善、性能优良、技术先进,具备较强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1.3信息化安全标准

从信息安全检查、访问控制、文件管理、介质管理、安全设计、机房管理、设备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变更管理、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数据备份恢复管理等方面,全面梳理涉及信息化安全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制定信息化安全标准。

2.2地市级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意义

信息化标准是指导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指南,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化标准及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研究,对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2.1一切工作规范化的基础

标准化工作是一切工作规范化的基础,统一标准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本前提。目前烟草行业信息化标准比较缺乏,已经正式颁布的信息化标准数量很少,远远无法满足信息化标准建设的实际需求。建立基于地市级烟草企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是行业信息标准体系在地市级烟草企业的具体展现,通过不断完善标准内容,能够不断充实信息化标准建设,更全面的支撑地市级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2.2.2有利于指导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

明确标准体系框架,有利于指导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项目和信息化安全涵盖了当前地市级烟草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全部内容,将标准体系按照这三项内容建立,使我们在开展工作时,更加明确工作所属类别,掌握工作开展标准,同时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进一步补充完善标准内容,在完善标准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建设。

三、信息化标准建设的几点建议

信息化标准建设重在执行,建立基于地市级烟草企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后,在不断完善的同时,重要的是标准的落实。对落实标准建设,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信息化标准建设是追求统一的过程,既给工作开展制定了标准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开展标准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职工带来束缚,增加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有针对性的抓好学习和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切实使广大干部职工了解标准建设的重要意义,让开展标准建设成为自觉的行动,在落实中提高认识,在提高认识中增强自觉性。

2结合实际不断完善

随着实践的发展,行业必须充分考虑在标准规范基础上的数据集中管理和数据综合运用、深度挖掘等问题,因此在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标准建设的地位将更加重要。标准化建设只是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完善,应当在贯彻落实中,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进一步完善内容,并结合“两标合一”,将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结合,进一步梳理优化工作流程,使标准化建设更规范,更贴近工作实际,更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篇(10)

标准体系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是保证信息系统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的基础。只有通过统一技术要求、业务要求和管理要求等标准化手段,才可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盲目和重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规范和促进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快速和健康地发展。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是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做好标准体系建设这项工作,对信息化的建设和推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组成

标准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信息化标准体系是在信息化建设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企业信息标准体系可以表述为在跨行业的范围内,以实现企业信息化为目标,将涉及的所有标准按其作用的范围、相互关系组成的具有层次结构、相互协调补充、密切配合的全面成套标准。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应该涵盖标准以及标准制定、运行和管理的整个过程,即,包括标准体系、标准运行机制和标准管理机制。标准体系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标准管理体系是指制定和贯彻标准应遵循的标准化管理方针、原则、组织制度和标准体制。标准运行机制是指制定和贯彻标准过程中运行的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

二、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设计

标准的属性体系包括每个属性及其取值范围的明确定义,如所有者、级别、适用对象范围、层次等。标准属性及其取值范围都可以根据业务或标准管理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流程进行更新和增加,以保证能够灵活适应标准体系的发展需求。通过对企业架构的服务领域的分析,建立起以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为划分基础的企业信息化标准分类体系。业务架构可以分为业务架构指导原则、企业流程框架标准、业务流程标准、关键业务指标(KPI)标准、业务模型标准、业务角色和位置标准。应用架构可以分为应用架构指导原则、应用功能标准、非功能需求标准、用户组标准等。对于每一类企业信息化标准,首先考虑使用/引用国家、行业标准,当国家、行业标准不适用时,再参考国家、行业标准进行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制定。标准关联关系定义是标准关联体系的基础,而关联关系的管理是关联体系作用发挥的保障。只有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在标准制定时进行标准间关联关系的识别与确立,在标准更新时实现标准间关联关系的更新与维护,才能体现出标准关联体系的应用价值。根据UML关系模型,归纳制定了替代、使用、扩展三种关联关系。标准体系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早期的急用先上的单个标准的建设方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化工作的需求,各行业已普遍认识到必须加快建立一整套信息化标准体系是实现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例如:国土、测绘、环境、交通、林业等行业已经建立起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并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对指导和规范各相关领域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信息化标准治理体系设计

信息化标准治理必须全面、方便有效的执行,那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标准形式,重新建立标准的管理形式。构想将标准文本内容拆分各个模块,将各个模块进行数字编号。编号、模块和适应物料(机型)等参数作为基本单元,将这些基本单元建立数据库。最后将所有的基本单元整理成整个标准数据库,由操作平台调用数据库数据进行应用,构成新的标准管理形式。这种全新的形式命名为“标准数字化管理”。这种数字化的管理,既解决了标准繁杂难寻的问题,又解决了标准内容错漏的问题,还解决了标准执行问题。基于企业架构方法论,融合国际通用的TOGAF架构治理理论,构建以组织角色、治理流程、标准度量和治理工具的标准治理框架。标准治理组织分为信息化标准管理委员会、信息化标准办公室、项目组三个层次。具体的角色包括CIO、业务/IT标准负责人、标准管理协调人等。治理流程由遵循流程、例外流程、标准制定流程和标准沟通流程组成,遵循流程促进信息化标准的执行,例外流程用来处理信息化标准无法被遵循的情况,标准制定流程处理创建和更新信息化标准,沟通流程促进标准在整个组织的宣贯和沟通,四个流程互相联系,互为输入和输出。标准度量主要分为两类:企业信息化标准资产实体度量和治理度量,如标准制定次数、标准制定通过率、标准遵循次数等。通过IT工具支持企业信息化标准资产的可持续管理和治理体系的长效管理,包括流程管理、企业信息化标准资产管理、企业信息化标准度量指标等。

四、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标准的目标是为信息化建设服务,最终服务于业务活动,用来约束、管理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化标准不仅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框架,还需要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完整治理体系,保证企业信息化标准能够正确地、可持续地建立和实施。在制订信息技术标准过程中,坚持标准化与信息化相结合,总体与局部相结合,规划与实施相结合,体系与应用相结合,制标与采标相结合,管理与流程相结合,成本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有序进行。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治理体系建设充分体现标准化与信息化相结合、体系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持续渐进、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全力推进标准体系运行、标准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逐步推进科学规范的标准化工作秩序和作业行为。

上一篇: 交通工程特点 下一篇: 生产技术调研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