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3 16:22: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投资学的作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组建全产业链职业教育集团的重要途径,它的基本内涵是:通过各种形式、多元主体的联盟,借助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促进集团实力的提升,同时使得联盟各方利益共赢发展[1]。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职业教育集团的性质属于自愿组建的非法人产教联合体,不具有独立法人的身份,因此很难界定成员单位与职业教育集团参与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加上联盟主体分别属于不同的上级主管部门,从而导致集团化办学处于松散状态,缺乏约束力[2],集而不团,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进而使得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合力”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从文献来看,学术界从政府、学校以及行业企业的角度对职业教育集团进行研究的比较多,而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参与主体―职业教育投资服务商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它正是增加职业教育集团各参与主体“粘度”的一个重要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联盟“合力”作用,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健康、持续、和谐、优质发展,需要充分重视职业教育投资服务商的作用。
中锐教育集团是中国职业教育著名的投资服务商,在过去十几年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集团已经在汽车职业院校与汽车企业之间建立了一条良性循环的生态链,探索了一条适合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之路。
提供资金支持―保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面向行业经济,以培养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大部分职教专业需要建立与企业同步的实验室或实训室,模拟企业的生产过程。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职业院校所需的办学经费远大于普通院校。而在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中,职业教育所得到的财政投入远远少于普通高等教育,难以支撑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有序、健康发展。
职业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运用经济手段整合企业资源,通过融资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这就需要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建设,支持实体性的职业教育集团,尤其是行业性强的职业教育集团参与职教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推进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举办民办职业教育;允许社会力量以资金、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3]。国家鼓励企业界参与职业教育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教育投入不足而造成的教育供需关系紧张状况,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中锐教育集团自2007年成立华汽教育品牌以来,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与国内近50所高职院校和20余所中职学校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并向全国200多所院校提供课程、师资培训、专业建设等服务,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投资建设实训基地
集团化办学可以发挥集团实体的资金优势,联合院校建设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一体化的实训室,并且投资购置企业最新的应用设备,以满足学生实训操作的需求,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以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自2010年合作以来,中锐教育集团和学院共同投入978万元人民币,建成了汽车公共实训中心、汽车营销实训中心等9个“校中厂”。集团的专家和技师们根据教学内容,到实训中心现场指导实训课程,学生可以在“校中厂”实践、体验企业工作场景,利用先进的设备完成实践环节的学习及技能训练。
2.共同培养双师型队伍
尽管校企合作已经开展多年,但在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并不密切,学校技能型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实习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技能型教师不能及时掌握相关企业的先进技术,因此培养出的学生也无法完全适应企业的用人需要。
中锐教育集团作为一家教育投资服务企业,“一手牵学校,一手牵行业企业”,深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便于促使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兼职教学,同时学校教师到企业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的路径也更加便捷、流畅。另外,集团还发挥企业的平台优势,联合众多的汽车主机厂签订战略合作关系,由他们每年提供最新型的汽车发动机、变速器以及检测设备,针对最新型的技术,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合格者颁发主机厂培训师证书,确保了知识的前沿性和先进性。主机厂还会不定期邀请教师参与企业的竞赛,培养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3.投资举办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
“以赛促学,以赛促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成了检验职业教育成果,促进建设新的课程体系的重要举措。这几年国赛的兴起,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亮点,但政府耗资巨大;行业、地方性的教育集团由于组织松散,很难克服资金的难题,要想举办一场有规模的技能大赛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单体的职业学校要组织跨校的技能大赛更是难上加难。只有通过集团实体化运作,统筹学院举办规模化的技能大赛,并能确保其可持续性。
中锐教育集团联合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连续举办了四届“中锐杯”全国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学生技能大赛,每届吸引了近百家高职院校、数百学生参赛,不仅为学校搭建了人才需求、设备展示、院校联谊、学术交流、宣传展示以及强化能力的重要平台,同时搭建了一个集比赛、培训、认证、教研于一体的竞技与交流平台,促进了全国中高职院校汽车制造服务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成为一个成功的范例。
加强基地孵化―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科学理论从产生到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周期越来越短,每3年~5年就有约50%的职业技能需要更新,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把握市场及社会生产的变化趋势,能够把握社会生产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4]。但客观上,高等职业院校对市场及社会生产变化趋势的把握有一定的滞后性,即使是职业院校主动去把握、调查社会需求,在实践方面,独立的高等职业院校也会显得势单力薄,不能作出快速反应。
具有企业功能优势的中锐教育集团,在实际操作上具有自己的灵活性,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感知,以及与行业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在快速研发教育新产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研发全新教育产品
经过多年探索,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学院派教学模式的限制,实施开放式教学,将企业培训、企业管理的理念注入教学中,让传统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与现代企业管理进行巧妙结合,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先进教育理念。
近些年,中锐教育集团与汽车主机厂、行业协会合作,按照企业和行业协会制定的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编写教材,根据主机厂先进技术,及时删除市场上已经淘汰的知识和技术,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同步。2007年以来,集团还与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奥迪、广汽本田等多家汽车主机厂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确立校企合作关系,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为配合专业群和教材的建设,还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全国百强汽车经销商集团等行业优势企业合作,直接获得上游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和规范,保证教材的前沿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目前,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开发的4.0版教材,由中锐敏捷科技公司配套开发电子教材,加入影视教学和动画模拟场景,这不仅是教育产品的新尝试,而且也势必促进职业教育的信息化进程。
2.快速推广新专业
行业企业作为用人单位,最清楚市场对人才的职业要求,但是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很难拿出更多的时间用在职业教育培养和新产品推广阶段。他们认为与职业院校开展这方面的合作不仅没有经济效益,反而是一种负担。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与中锐教育集团同属于中锐控股旗下的子品牌,是具有独立发放国家全日制普通专科文凭的民办高职院校,除了培育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外,还担负着教育集团“孵化器”的功能。作为教育集团项目孵化基地和教学改革基地,学院近些年培育孵化了一系列产品。但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受到教育政策的许多限制,无法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广教育产品的条件和平台。而集团化的运作可以发挥教育投资服务公司的功能,将其研发的新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手段等快速复制,利于运用经济手段、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教育新产品的规模化发展。
发挥纽带作用―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参与主体的深度融合
在现行的职业教育体制下,职业教育集团各参与主体的合作仅仅停留在战略层面,缺乏整体把握和长远预测,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和组织机构,调控、指导企业与其他企业、企业与学校的关系。因此,要找到一个适当的平台或组织机构作为生产部门与市场的真正代表来指导职业教育的开展和作为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是解决职业教育集团化存在问题的关键[5]。
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职业院校属于教育系统,肩负着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企业属于行业系统,以追求利润为其发展的最终目标。两者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且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点,因此双方很难协调这个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利益为杠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教育的投资和服务方,集团有自己的经济诉求。目前,政府鼓励企业介入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以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同时也从法律上授予了投资企业收取经济回报的保障。以资金为纽带,教育集团作为主动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的一方,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必定会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以利益为杠杆,联合行业企业与社会力量,变“校企合作”为“教育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三者的深度融合”,真正促进集团化办学的实现。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集团化办学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办学”。但是,截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成立各类职教集团865个,其中学校牵头的集团810个(其中:中职学校牵头457个,高职高专院校牵头346个,本科院校牵头17个),占集团总数的93.64%,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培训机构等牵头的集团仅为55个,占6.36%。从数据来看,现有的职业教育集团,基本上都是“院校主导型”的职教集团。这种类型职教集团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尚未明确,致使职教集团运转长期处于依附状态,既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和产权,也无法独立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职业院校如何退出集团化办学的主导地位,专心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锐教育集团所推行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企业主导型的模式,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联合合作院校及用人企业一起构建的教育集团,涉及到不同的行政区域、多家职业院校以及行业企业,以职业教育和企业所需人才的培训为主。企业主导型教育集团的优势体现在资本优势和集团管理优势上,对学生实训和就业有很大帮助。
为了发挥企业的优势,让院校“专心办学”,2014年集团联合多家合作院校签署职业教育联盟协议,成立了职业教育联盟。一方面,加强了院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信息共享等;另一方面,在中锐教育集团统一协调下,职业教育联盟比单一的院校更具有竞争力,更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锐教育集团正在积极探索将旗下合作院校联盟打造成探讨合作、研究问题、分享资源和理念的交流平台;加强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管理平台;促进产教联合、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畅通学生就业渠道的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机制、建设研究新型专业、研发新型教育产品的推广平台。相信假以时日,这种探索与实践一定会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 涂三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09(1).
[2] 周乐瑞,徐涵.论政府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作用[J].理论经纬,2013(07).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DB/OL].http:///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2014-06-22.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23-0010-04
一、引言
1. 问题提出
教育学及心理学者对学生在执行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认知、情感及行为投入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及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促进了人们对学习心理过程的理解和认知。Schaufeli将学习投入定义为“一种与学习相关的积极、充实的精神状态,包括活力、贡献和专注三个维度”。Fredirick等在总结前人关于学习投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资源的高度卷入,及面向学习任务和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行为反应”。学习投入既是学生在执行学习活动时各种资源的投入,同时也是个体学习的产出,其实质是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时以学习行为为载体的心理投入,反映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习的主动性与注意程度及学习策略的应用等。学习投入作为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其积极的作用体现在很多方面:促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就、减少不良的行为表现。从身心健康的角度看,学习投入可以缓冲学业倦怠、学习焦虑等外在压力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影响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及信念。但是学习投入背后的心理因素,尤其是考试焦虑、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一直不是很明朗,本研究尝试探讨学习自我效能感在考试焦虑和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
已有较多的研究对考试焦虑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证实了考试焦虑对学习成绩具有抑制作用,即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而学习投入作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已被大量的研究所证实,所以本研究认为考试焦虑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是存在的,两者之间的关系还会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于是,本研究提出一个有中介的模型,检验考试焦虑是否会通过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高中生的学习投入。希望该模型的提出有利于完善学习投入理论的研究,同时在实践中给教育工作者一些参考。
2. 学习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
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感受”。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的具体应用,Gibson和Dembo(1984)将学习自我效能感界定为“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业任务,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避免学业失败的评估”。
关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我们能够从大量的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中得到启发。首先,学习自我效能感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估。学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学业,取得良好的成绩,对考试的焦虑程度也会有所下降;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选择、坚持性及注意力集中程度相对来说较低,对考试的焦虑程度则较高。其次,学习自我效能感也会影响学生在实际学习活动中的经验,如学习投入。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即学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其对学习活动的投入水平也越高。每个学生在面临考试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而学习自我效能感可以缓解考试焦虑对学习投入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因此,学习自我效能感作为考试焦虑和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变量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能降低考试焦虑对学习投入的不良影响。
二、研究方法
1. 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某两所中学52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71份,有效回收率为90.5%。其中男生235人,女生230人,6人未报告;高一202人,高二269人;平均年龄为16.7岁。
2. 研究工具
(1)中学生学习投入问卷
对邹敏编制的中学生学习投入问卷进行修订。问卷由35个题项构成,包含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3个因子。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1=完全符合,2=比较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越高。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ⅹ2/df=2.34,GFI=0.93,CFI=0.94,NNFI=0.91,RMSEA=0.054,问卷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914,表明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
(2)考试焦虑量表
采用由美国学者Sarason编制的、我国学者王才康修订的考试焦虑量表。该量表共有37个题项,采用“是”和“否”计分,“是”计1分,“否”计0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640,折半信度系数为0.600。NewtnanE(1996)指出,得分12分以下表明考试焦虑属较低水平,12分至20分属中等程度,20分以上属较高水平。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844。
(3)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
采用胡桂英编制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2002)。该问卷共12个项目,其中前两个项目各由两个二级小项目组成。本研究对原量表中的二级题项进行修订,将分别反映数学、物理、语文、英语等具体学科学习自我效能状况的小项目删除,以原量表问卷中的一级题项来测量中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采用李克特6级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为1~6分,分数越高反映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为0.660。
3. 研究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分别进行群体施测。主试为经过统一培训的已掌握问卷施测应注意的相关事项的高中心理教师,被试采用纸笔作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评分。
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主要的分析方法有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 高中生学习投入、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考试焦虑的总体状况
分别计算高中生在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学习自我效能感及考试焦虑上得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见表1,高中生在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和学习自我效能感上的得分分别高于3分和3.5分,说明高中生学习投入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整体情况是积极正面的。高中生在考试焦虑问卷上的得分表明他们的考试焦虑处于中等程度。
表1 高中生学习投入、考试焦虑和学习自我效能感
的均值和标准差(N=471)
2. 高中生学习投入、考试焦虑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高中生学习投入、考试焦虑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高中生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个体的学习投入水平越高,学习自我效能感越高,他们的考试焦虑程度则较低;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与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个体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学习投入的水平越高。
表2 高中生学习投入、考试焦虑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N=471)
注:* P
3. 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投入和考试焦虑之间的中介效应
学习投入、考试焦虑与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的分析结果,为检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提供了可能。为检验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投入和考试焦虑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本研究根据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对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分层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考察。首先,以学习投入为效标变量、考试焦虑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1:ENG=cTA+e1;然后,以学习自我效能感为效标变量,考试焦虑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2:SSE=aTA+e2;最后,以学习投入为效标变量,考试焦虑和学习自我效能感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3:ENG=c’TA+bSSE+e3。各个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考试焦虑对学习投入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考试焦虑对学习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考试焦虑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从三个回归方程的结果发现,考试焦虑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都对高中生的学习投入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Beta=-0.131,p
表3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依次检验(N=471)
四、讨论
1. 学习投入、考试焦虑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学习投入及其各个维度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考试焦虑与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的考试焦虑程度越高,其对学习活动的投入水平就越低,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也会下降。这与考试焦虑的内涵是一致的,即考试焦虑是同评价和认知相联系的紧张情绪状态,使学生易于产生威胁性的知觉、低的自我效能、自我贬低的认知、预期的失败归因以及更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唤醒。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较高的考试焦虑程度会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情感及学习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具有抑制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
2.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在考试焦虑对学习投入中具有中介作用,这说明,考试焦虑对学习投入的作用受到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考试焦虑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个体对学习活动的投入水平,还能通过学习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投入。
这一中介效应肯定了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投入中的重要作用。高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拥有更积极的自我评价,能够缓解对考试的紧张、焦虑程度。另外,高学习自我效能感个体的特质之一就是在与困难、压力环境相互作用时确信自己有能力把握环境,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的要求及困难的解决上。考试焦虑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负向预测作用在过去的相关研究中也被多次证实,即考试焦虑水平较高的个体对自我的评价较低,具有较低的自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更多地将注意力转向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后果上。因此,考试焦虑影响着个体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最终影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投入水平。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还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高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对自我效能的判断较积极,选择任务及执行任务时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较高,在从事学习活动时拥有较积极的认知,在遇到较难的任务时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认知资源。而学习投入水平较高的学生,其对学习活动具有更积极正向的体验和评价,从而在学习活动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能降低考试焦虑对学习投入的影响。随着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学生在面对考试时更具有自信心,降低了考试焦虑对学习投入的负面影响。换言之,积极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使学生的焦虑程度较低,以更正面的态度来对待学习任务,投入更多的资源在学习活动中。
五、本研究的启示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对学习投入理论研究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投入水平,降低考试焦虑对学习活动的影响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启发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来改善考试焦虑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抑制作用。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Bandura认为,个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是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其中成败经验对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望;他人的经验也是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自重要他人(如教师、长辈等)的言语劝说对于个体效能期望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情绪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当个体不为厌恶的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针对以上四个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研究者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为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如何降低考试焦虑对学生学习活动,尤其是学习成绩的不良影响,如何对考试焦虑进行有效的干预,一直是心理学工作者及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学习自我效能感是缓解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揭示了考试焦虑背后存在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这提示我们对中学生进行考试焦虑的干预时可以通过提高他们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来解决这一问题。
注:本文为江苏省2011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CXLX11-D834。
主要参考文献:
[1]Furlong,M.J..Engaging stuedents at school and with learning:A relevant construct for all students[J]Psychology in Schools,2008,45(5).
[2]Schaufeli W. B,Salano va V. M.,Gonzalez -Roma,Bakker A. B.the measurement of engagement andburnout: a two sampl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2, 3:71 -92.
[3]Fredricks, J. A., Blumenfeld, P. C., & Paris, A. H.. School engagement: Potential of the concept, state of the evidenc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4,54(1), 59-109.
[4]邹敏.中学生学习投入与产出的评价模型研究[D].博士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
[5]John P S,Clive J. F.. Facilitators and Outcomes of Student Engagement in a College Setting.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terdisciplinary and Applied,2009,143(1): 5-27.
[6]周玮,孟宪鹏.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211一212.
[7]高峰强等.学生班级集体效能、考试焦虑和学业成绩的SEM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5):1132-1136.
[8]Bronfenbrenner U. The ecology of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In: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Damon W, Lerner R M, Eds.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8, 1, 993-1028.
“农民对我们产品的需求增长十分强劲,这促使我们不断努力加强供应能力,以便向全球农民提供他们急需的创新型农业解决方案”。他这样描述所面临的挑战:“如今仍有9亿人在忍受着饥饿,而且全球人口处于强势增长中。我们需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同时也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确保对环境的保护。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通过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措施,以帮助农业为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康德补充说。
约3.8亿欧元投资于在美国的草铵膦新厂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投资计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阿拉巴马州莫比尔市建造一家生产除草剂草铵膦的新厂。该产品在美国以Liberty?为商品名销售。新厂预计在2015年第四季度启动以赶上2016年的种植季节。康德说道:“3.8亿欧元的投资使得这家新厂成为拜耳作物科学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一建设项目”。随着其他生产基地产能的不断提升,这家新厂将贡献于使草铵膦的全球供应量翻番。增加Liberty?的生产将有助于对抗杂草抗性,这也是现代农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Liberty?是唯一一款可控制草甘膦抗性杂草的非选择性除草剂。在美国,大约50%的农民曾受杂草抗性问题困扰,并且情况还在继续恶化中。不仅是在美国,世界各地都是如此。
拜耳作物科学借助其在研发领域独特的专有知识,行业中最多样化的除草剂产品组合、诊断和监测,以及推行杂草综合管理(IWM)的模式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IWM技术,比如作物轮作,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草铵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抗除草剂性状的轮换,可帮助种植者管理或延迟杂草抗性的产生,因为没有任何单一的措施是完全有效的。康德强调道:“多样性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拓展种子业务 - 建立在大豆和小麦市场的强势地位
除了加速提升作物保护业务的产能,公司增长计划的另一要素是落实其种子业务战略。拜耳作物科学计划进一步加强其在蔬菜、水稻、油菜和棉花等作物上已建立的地位,并力争在大豆和小麦市场建立起强势地位。
进入网络时代以来,证券市场已成为人们便利地可以观察到的市场,特别是通过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证券产品的交易数量和价格信息,以及反映证券市场变动和走势的各类价格指数信息,更是可以借助相关分析软件即时、精确地观测,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各项教学内容已可以便利和快捷地通过现实证券市场得以呈现、再现、还原,对其进行体验式教学具备良好的客观环境和技术条件。有基于此,本文拟对证券投资学课程进行体验式教学的现实作用,在实施中应具备的软硬件教学条件和如何有效开展体验式教学进行粗略探讨,以期运用体验式教学提高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1 证券投资学课程体验式教学的现实作用
证券投资学课程开展体验式教学,就是根据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条件,通过即时展现实际证券市场环境,构建实时模拟交易机会,或重复证券市场历史进程,以现实证券市场呈现、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投资过程中强化对证券投资理论、知识、工具、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对证券投资学课程开展体验式教学,具有以下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利用社会网络信息资源,发挥其教学价值。在网络时代,现实的证券市场可随时观察和观测,而现实证券市场具有能够充分呈现、再现、还原教学内容的教学价值,通过体验式教学即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二是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加深学生对证券投资理论的理解。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应用性课程,但相关理论数学模型复杂,不易为学生直观理解,如有关风险与现代证券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通过模拟投资借助分析工具进行体验式教学,就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投资风险和组合投资降低风险的作用,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三是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证券投资即可成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或工作领域,也可实现今后的个人理财,如能在课程学习期间使其亲历投资相关过程取得经验,其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会进一步得到激发,从而与教学效果之间产生良性互动。另外,体验式教学还能起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2 证券投资学课程体验式教学的条件构建
证券投资学课程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客观环境和技术条件优越。如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获得证券市场的各种信息,感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出现或投资者预期改变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取得对证券投资的感性认识。但要有效开展体验式教学并取得实效,除学校已有的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直接利用外,还需要课程教师、教学院系和学校相关部门在软硬件方面创建所需条件。
课程教师方面。作为担任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树立体验式教学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改革创新精神,通过学习培训掌握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多媒体教育技术、网络教育技术和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分析技术;需要围绕体验式教学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考核方式上大胆改革创新,系统设计体验式教学方案。教学院系方面。制定的金融人才培养方案要与体验式教学相适应,应建立起鼓励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开展体验式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争取学校有关部门项目资金和实验场地支持,建立专门的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购置专业性的证券投资模拟分析软件,保障软件正常使用,为证券投资学课程体验式教学提供基础性的技术平台和硬件条件。学校教务、实验、网络管理等相关部门应积极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硬件支持,把证券投资纳入素质教育体系,列为不同专业学生的通识课程;校园网络不仅是进教室和实验室,也要低成本进学生寝室,以方便学生能即时随地获取证券市场相关信息和进行模拟交易;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网络、实验室和供电设施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与外网的联结通畅,提高对证券投资学课程开展体验式教学的硬件保障水平。
3 证券投资学课程体验式教学的系统实践
对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体验式教学,要根据课程教学目的、要求、拥有的优势教学资源和现实条件进行系统性设计,不能局限在证券投资模拟,应从多个方面开展,从而构建出能够体现证券投资学课程特点,发挥教学资源优势,实现证券投资理论与实践有机对接的体验式教学体系。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系统性地进行体验式教学实践。
(1)科学设计和全过程实施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获得对证券市场的切身体验。虽然开展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已普遍成为各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当前模拟实验与理论教学在时间段上的分离,使得体验式教学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还需要进一步科学设计。由于模拟实验在技术上可以是开放式的,即模拟实验即可在实验室完成,也可在学生寝室或其它地点通过校园网络完成,因此对模拟实验应进行开放式设计。在实验方式设计上,除了实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和内容可安排在实验室进行外,在开学第一次上课,就可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模拟证券账号,教师给予指导,由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能全天候在校园网内自行开展模拟实验。在实验内容设计上,除了安排股票、期货、权证等证券品种的交易实验外,按照证券投资“准备、了解、分析、决策、管理”等五个阶段对相关理论、知识、方法的要求,实验的重点应引导到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上。在实验指导设计上,除以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等作为实验指导的基本依据外,对开放式实验应有适时进行跟踪、监控的机制,根据实验进展情况和发生的问题及时引导、调整。在实验进程设计上,应尽力保持实验与理论教学的同步。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高校经济管理和财经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与其他学科相比,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对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到理论和实践的距离非常大。在教学中采用实盘分析教学,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互联网、证券投资学内容三者有机融合,能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实盘分析教学的涵义
实盘分析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互联网接入交易所的实时行情,在证券公司的分析软件基础上,运用各种投资方法,对证券行情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把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中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里所说的实盘,不仅仅指交易所每天交易的、实实在在存在动态行情,而且注重当前运行的整个证券市场。实盘分析不是指实际意义上的交易操作分析,特指教和学双方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行情分析和判断,对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主要理论进行实际验证,从而达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的理论经过系统知识的学习,能够积累起来。
教学方法是一种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学生身心得到发展而共同活动的科学方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实盘分析教学是一种适用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的特点而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思想现代化的特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现代化教学手段。既丰富了现有的教学方法体系,又对传统的证券投资课程教学方法进了创新。
二、实盘分析教学的作用
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指出:“我们最关心的主要是概念、方法、标准、原理以及最重要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并不因为理论本身而在于它在实践中的价值”。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这些知识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实践比理论更重要。证券投资学课程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顶尖的投资者或出色的操盘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培养每一个学生。接受过证券投资学课程教育的学生,不仅仅是具备专业知识素养的人,而且是具备运用知识解析复杂市场的人,实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价值的人。证券投资学课程既有丰富的理论,又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充分体现该课程的特征。实盘分析教学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网络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形成合二为一。具体来说,作用如下:
实盘分析教学将信息技术有机地应用到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优化了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满意度。如教师在讲授技术分析内容时,涉及大量的指标分析和图形分析——K线图、缺口理论、形态理论、成交量分析、趋势分析等等,利用实时行情系统,学生能直观地认识上述知识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上随时可以浏览世界各地的证券市场行情,提高了证券投资学课程在课堂上的生动效果。实盘分析教学能极大程度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教学设计、组织和教学内容服务。
实盘分析教学展现了让学生身临投资现实问题的学习环境,使理论知识教学的目的性更加直观,学习目的明确。学生通过互联网实时看到证券资产价格的实时变化,体会伴随着价涨价跌而来的收益和亏损,从而对证券市场有初步的生理上的体验及感性认识。如可选择上、下午交易时间段进行授课,使学生在完全真实的投资环境中体会证券市场的瞬息万变。学生在实盘分析教学中,比较容易地把自己当做实际市场中的参与者,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由此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巩固和加深了课堂知识的理解,一是实现了理论向实践运用的拓展,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价值得到体现。
3、实盘分析教学可以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发展的目标。很多人对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提出异议,认为这种制度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打压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盘分析教学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条件,解决了如何实现个别化教学的问题。当学生接受了证券投资学知识后,教师马上让学生分析实盘。面对实盘的证券资产,网络上显示有的投资者买入,有的投资者卖出。按照教科书的理论,是否投资的决定是唯一的,要么买入,要么卖出。但是实盘却与理论不一样。教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在相同理论的作用下,投资者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是否投资进行独立的分析。实盘分析教学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开放性的方法。进行判断时,答案是开放的。如果某一证券资产某一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开盘价,是否就意味着当天所有做多者都是错误的呢?答案显然是做多者不一定是错误的。实盘分析教学注重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提供的真实的投资环境有利于进行学生个性化培养。
4、实盘分析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知识与相关岗位具体要求的对接。证券公司能够为毕业生提供的职位有证券经纪人(客户经理)和证券投资顾问,期货公司能够提供的职位有期货经纪人和期货投资顾问,资产管理公司的就业岗位更加灵活多样,可以提供的职位主要有理财经理、投资顾问等等。这些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就是求职者要有行情介绍分析、交易咨询服务、操作建议、风险控制咨询等能力。实盘分析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培养这些能力的机会,在他们参加工作时就已经具备了这些能力。
三、实盘分析教学的基本思路
在教学方法的发展过程中,围绕教学对象的问题,存在着各種理论,主要的观点有:教师主体论和学生主体论两种。这两种观点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各有侧重,适合于不同的教育层次、课程和教学要求。教师主体论注重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但是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兴趣和要求。学生主体论强调学生个性化和差异性,而忽略知识的系统性。根据证券投资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两者不应偏废,应该把教师主体论和学生主体论结合起来,只有扬长避短,才能相得益彰。
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一是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二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中的证券市场。很显然,实现目标一的教学方法应该以教师为主,目标二以学生为主。这就是“以谁为主体”的问题在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具体的反映,实盘分析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1、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理论性、技术性、操作性和现实性的特征,决定了证券投资学课程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讲授基础理论和方法时,遵循教师主体论的教学思想。教师应该全面、系统地介绍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各种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对基本原理、分析方法的涵义、特点、计算方法等基本掌握。此教学过程中,同时辅之以实盘分析教学对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验证,以体现该课程的技术性、操作性和现实性。
2、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产生于证券市场,又服务于证券市场,体现了实践论的哲学思想。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盘分析,初步形成感性认知,这是由已知到新知的变化过程。运用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实盘分析时,注重基础理论和方法在实盘分析时的运用,对实盘行情进行解释说明为主。如果证券投资学理论不和实践结合,就表现不出其应有的价值。实盘分析教学突出了了“实践——理论——实践”哲学思想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教学思路。
3、实盘分析教学要设计好实盘分析对象的不变和可变因素。如股票市场,一般以大盘指数作为不变对象进行实盘分析,保证实盘分析的连续性和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问题。不同的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实盘对象作为可变对象进行实盘分析,如在讲单根K线理论时,尽量不涉及均线的实盘分析;在学习均线理论时,就要重点对K线组合的实盘进行分析,比较少地涉及单根K线的实盘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和巩固知识,把握实盘分析的重点,再如:学习行情在板块之间的切换知识时,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实盘中,不同的股票的涨跌并不和大盘同步。之所以在实盘中分析不同的对象,是因为教师要找到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因素,不要把教学变成股评。
4、实盘分析教学中,要合理使用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的方法。一般的大学证券投资学课程包括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风险投资组合等内容。实盘分析的整体虽然是资本市场,但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产业状况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变化都会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而基本分析中的一部分属于价值分析的范畴,分析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和公司因素。价值分析是判断市场方向,以静态分析为主。技术分析以具体的证券市场价格为对象进行的,同时考虑成交量。应该以动态分析为主。合理使用动态和静态分析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对于影响证券价值的内外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从而理解证券理论价值和市场行情之间的关系。
另外,对市场热点的讲评是实盘分析教学比较重要的一环,学生可以运用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进行分析,是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实盘分析教学注意事项
实盘分析教学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应用,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否定。教师每每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需要用到多种教学方法。实盘分析教学既不是案例教学法,也不是模拟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事项:
1、教学主体互换。此处,教学主体互换是有侧重的互换,实盘分析教学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如:系统知识的讲授和基本知识在实践中价值的体现,其主体分别是教师和学生。当以任课教师为主体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盘分析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是完全放弃不管。
2、教学环境真实性。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盘分析教学把资本市场真实地再现在课堂上。模拟教学法有非常多的优点,但是在证券投资中,模拟投资独立于真实市场,成交价或是多空力量都不会对真实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实际上,市場交易价格是供求关系的结果。在模拟教学中可能使学生对市场价格的构成机制产生歪曲,了解不了影响股票格波动的理由,达不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实盘分析教学的课堂中可以克服上述不足。
3、教学内容拓展性原则。我国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内容几乎都是规范的,这些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前提条件或者假设在理论上可以存在,但是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上这些规范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否用的上?答案显然是很难直接用上,因为很多学生课后都认为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用不上,理论和实践脱节。可这些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正确性不容置疑。教师在教完定价模型后,进行实盘分析教学,就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学生能自然地理解证券理论价值和市场价格的辩证关系。
4、教学目标现实性。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来源证券市场,是证券市场交易经验的升华,可是证券市场是一个充满诱惑和风险的市场,也是现实存在的客观事物。正是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的现实性非常强,任何脱离现实的教学,其结果都是纸上谈兵,导致学生难以掌握该课程知识的局面。实盘分析教学要注意教学目标现实性,把知识运用在实践中作为教学的落脚点。
5、教学评价开放性。在实盘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实行教学评价的开放性。评价之前要求教学主体在面临真实的投资情境时、开放思维的空间,利用所学的知识,使其或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如对股市行情的判断,因分析所选择的时间长短不同,短期内的上涨行情也许是较长时间内的反弹。这里的“上涨”和“反弹”就是采用开放性原则判断的结果。开放性评价的实盘分析教学课堂特别鼓励学生不断生疑,大胆发问,培养学生自己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教师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给予赏识和鼓励,对错误的看法要及时纠正,对不完善的提法要引导和补充。
参考文献:
[1]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2]吴晓求.证券投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李旭日.《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
[5]莫小东.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改革设想[J].广西财经学院学院学报,2009(10).
[6]李晓娟.关于独立学院教材选用现状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2).
二、投资学MOOC教学改革内容
针对MOOC和投资学专业课程的特点,依托MOOC在线教育相关设计原则,我们提出包含“MOOC课程的硬件设施建设”、“投资学专业课程的流程再造”和“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机制改革”等三方面的投资学专业MOOC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1)MOOC课程的硬件设施建设。MOOC课程的核心在于在线网络的建设,像界面交互平台等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获取答案和信息的效率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可能性。在引入先进的MOOC平台的同时,注意其适用性。
(2)投资学专业课程的流程再造。MOOC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投资学课程教授方式,需要围绕学生设计的学习规则和学习能力规划新的授课流程,加强对于应用实践方面的培训。强化课外和课堂学习、线上和线下学习功能互补的特征。
(3)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机制改革。结合MOOC的在线评分、学生互评等模式,设计团队学习模式,改进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
三、投资学MOOC教学改革目标
简而言之,投资学MOOC教学改革目标位: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基于MOOC的投资学专业课程的设计,有效降低学生在学习时间、地域方面的限制,利用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内部交流等方式,提供有效的资源扩充渠道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及时强化专业学习的效果。同时这也是顺应网络技术和高等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潮流,创新投资学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在网络时代的知识学习能力。具体来说,教学改革的目标包含以下几个子目标。
(1)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教互学、教师的关注和反馈等,强化学习效果。
(2)顺应科技对于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方向,锻炼学生利用网络新技术持续学习,全面提升学生利用投资相关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通过MOOC教学模式改革,改进教师群体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新认识。研究式教学、知识的更新、新教学模式的实施,都要依赖教师的努力工作,新技术下教师既是教学方式倡导者也是亲身实践者,这有助于实现从单纯的“教”到全方位辅助的转变。
四、投资学MOOC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网络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的融合意味着教学内容,教学网络技术、授课模式等多方面的变化。技术是基础、内容是核心,MOOC课程的引入需要循序渐进。总体上通过对硬件技术、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改革来逐步实施。
(1)建设投资学专业的MOOC网络平台。利用近年来国内外知名高校发展MOOC平台的机会,基于投资学专业自身的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入合适的MOOC平台,通过合作等方式将一些优质的投资学相关公开课程引入到专业学习中,提升课程质量。
(2)结合MOOC的特征对投资学课程和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构建投资专业授课小组,以学生学习路径为核心对投资学课程进行设计。对课程目标设置,话题、时间及作业安排等进行规划,按照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地组织和编排课程内容、强化投资学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增加课程视频、在线测试练习、网络讨论版等丰富教学内容。
(3)改革教师的学习支持服务。发挥教师在引导学习方面积极作用,建设投资学专业的主题教学模式。一方面,学生依据学习主题,在课后通过材料以及和同伴沟通等获取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MOOC平台加强对投资实景演练以及实验、案例教学的投入,强化强化复杂学习任务的实践。
笔者在长期从事投资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之间建立起高效的互动关系,科学完成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开展投资学专业教学的关键所在。而在教学改革的深化下,本文通过建立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Q课堂微互动”,通过利用功能强大的QQ在课外搭建第二课堂,课内微信增进师生互动的、生动的互动式课程教学模式以达到有效完成投资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
一、“Q课堂微互动”的简要概述
所谓的“Q课堂微互动”就是通过依托当前功能极为强大的社交媒体软件QQ以及微信,在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具体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等进行有机结合下,运用各种各样与专业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文件和学习材料,构建起能够和学生实现实时在线互动沟通的微型课堂。用以有效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路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事实上,在传统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多习惯采用理论灌输式教学手段,注重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内容,并未重视起和学生的互动沟通,因此长期以来学生多保持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参与性不高。而通过利用学生喜闻乐见且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经常使用的QQ和微信,在与投资学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下,利用QQ、微信当中的在线交流、文件实时传输等强大功能,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加自由灵活地完成个性化和交互性学习,并且可以有效實现和教师的实时互动沟通,对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1]。
二、“Q课堂微互动”在投资学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及成效
(一)软硬件准备
在将“Q课堂微互动”运用在投资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当前本校在图书馆馆藏资源、实验室建设、计算机配置等方面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物质条件,因此为保证能够将“Q课堂微互动”有效运用在投资学专业教学当中,笔者通过积极借用学校新建的多媒体录播教室进行Q课堂、微互动内容的设计和制作。同时对当前学校以及经济与管理学院设立的实验实践装备示范中心、实践教学综合平台等进行充分运用,在校园网的作用下将学生的智能手机与“Q课堂微互动”平台进行有效连接,从而为后续投资学专业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二)建设资源库
为了能够有效丰富投资学专业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笔者积极通过利用校园网建立网上资源库,一方面将包括笔者在内的多名投资学专业优秀教师的教案、教学计划以及平时积累的教学资料等,利用扫描仪和电子计算机等设备进行矢量化处理,用以作为“Q课堂微互动”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笔者也结合投资学专业的具体教学内容,从互联网当中主动搜集相关优秀教学视频和其他教学资源,在一边开发一边完善的过程中,使得资源库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2]。
(三)课前阶段
在向学生讲解证券投资工具相关内容之前,笔者通过利用“Q课堂微互动”平台,将事前准备的教学微课视频利用QQ上传至这一平台当中,与此同时也将之间构建的教学资源库当中与证券投资工具有关的教学资料,包括图片、PPT等共享至QQ群当中。随后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成效,并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利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证券投资工具的基础学习,掌握正确投资工具的具体内容、种类、工具用途等基础知识。而后为了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效,笔者还通过结合相关教材内容和上传的教学资源内容,设计了相应的预习任务表并同样上传至QQ平台中。要求学生在观看完教学微课视频、深入学习QQ平台中上传的各项学习资料后能够认真填写相应的预习任务表,并及时利用QQ的文件实时传输功能反馈给教师。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难问题,均可以利用QQ或是微信向同学以及教师进行请教,因QQ和微信本身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和实时性,因此学生和教师能够随时随地在线进行交流沟通解决问题。
(四)课中阶段
通过前期学生利用“Q课堂微互动”完成投资工具相关知识内容的预习,笔者在后期的投资学专业教学当中则并没有多次进行过多讲解。而是将重点放置在了股票、债券等投资金融工具的具体使用上,考虑到该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笔者选择通过运用“Q课堂微互动”这一平台,将其与案例教学法进行有机整合。在结合当前比较新颖的经济金融事件案例如比特币等,将案例基本信息等上传至QQ平台中,随后通过利用QQ和微信的分组功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与学习意愿,在线将其分为若干小组,并依次将其分成问题组和讨论组。由问题组学生通过对案件、事例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寻找出两到三个问题并将其上传至“Q课堂微互动”平台中,由讨论组的学生通过利用所学知识技能在线解答问题,而没有参与讨论的学生则需要对本组发言学生进行相应补充说明。一方面,笔者通过选取比特币等较为新颖的经济金融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播放事例和案件讲解视频等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Q课堂微互动”平台灵活、简便的优势,在与所学专业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下开展“读评议”,提高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的积极性,而又不破坏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和流畅性。另一方面,“Q课堂微互动”使得学生利用手机便可以随时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其在学习中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次数与正确率等相关学习数据均将被统一记录在平台内,可供教师和学生随时查阅浏览,了解当前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而学生在利用手机参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师生和生生的交互,培养学生形成较高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五)课后阶段
考虑到投资学专业教学本身具有较高的实践性,需要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容转化至实践当中,进而形成良好的投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因此笔者在将“Q课堂微互动”引入至投资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还将其开辟成第二课堂,通过上传虚拟的投资操作软件,并要求学生将APP下载至手机当中。这一APP中具备近乎真实的投资环境,并且其中所出现的大盘数据、操作数据等与真实交易所当中的数据保持同步更新。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利用“Q课堂微互动”的视频、语音功能,向学生动态化地展示了软件的操作流程,包括登录注册、股票期货交易等,随后为每一位学生的虚拟账号当中设定同样额数的投资资金,要求学生通过利用手机进行虚拟投资操作,而“Q课堂微互动”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以及实时投资金额等进行动态化监控并实时反馈至教师处,使得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投资情况,对其投资能力等进行准确判定。
(六)教学成效
笔者通过将“Q课堂微互动”引入投资学专业教学的前后教学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使用了“Q课堂微互动”的投资学专业课堂教学当中,学生几乎全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且通过在线上实时发表评论和相互交流,营造了热烈的学习氛围。在将包括点名、签到、课堂测试等教学管理活动全部转入至“Q课堂微互动”平台中,大大增加了教学管理活动的趣味性和便捷性,有超过93%的学生表示在使用“Q课堂微互动”后更加热爱学习投资学专业,同时在对学生课前与课后学习投入时间的调查当中,笔者也发现在使用“Q课堂微互动”后,有超过78%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会其课前与课后投入的学习时间比至少达到了1:3,还有将近20%的学生表示其课堂与课后投入的学习时间比至少达到了1:2,而这也意味着在该平台的运用下,学生投入到投资学专业中的时间更多。
而在传统教学当中往往会受到时间、空间等多重因素的限制,但通过运用这一平台,在借助QQ和微信的强大应用下,彻底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实现了学生和教师的高效互动沟通,有效解决课堂外辅导、答疑学时数不足的问题,让学生的疑问能够即时、生动地得到回答,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有效降低课程的不及格率。而平台通过及时搜集获取学生的各项学习数据,使得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管理数据更加透明、合理,教师和学生在此基础之上也能够更加全面公平地對开展日常学习行为管理和评判工作,有助于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热情。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以投资专业教学为例,在将“Q课堂微互动”引入到教学当中,利用QQ和微信强大的交互性、实效性,为师生之间的高效沟通互动、在线答疑解惑、课堂讨论等提供了有利途径。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成效、增强教学趣味性,帮助学生和教师全面了解自身日常学习行为管理情况,优化学生的学习成效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也证明了“Q课堂微互动”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各个专业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概述
当今中国的证券投资学教材,对证券投资的研究对象的阐述较少,国内比较知名作者吴晓裘,赵锡军、李向科等在其主编的证券投资学中都没有对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和阐述,而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需要在学习中完善,在完善中学习,通过不断地总结和修正,逐步完善这一学科,这一研究对证券投资理论发展和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证券投资概述
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大方面,直接投资是指各个投资主体为在未来获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而进行的实物资产购建活动。如国家、企业、个人出资建造机场、码头、工业厂房和购置生产所用的机械设备等。间接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用其积累起来的货币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借以获得收益的经济行为。一切出于谋取预期经济收益为目的而垫付资金或实物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投资。
证券投资是指间接投资,即投资主体用其积累起来的货币购买股票、公司债券、公债等有价证券,借以获得收益的经济行为。证券投资属于非实物投资,投资者付出资金,购入的是有价证券,而不是机器、设备、黄金珠宝等实物。证券投资的收益一般包括股息、红利收益、资本收益、债息收益和投机收益。
证券投资是一种特殊的投资活动,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相比,具有高收益性、高风险性、期限性和变现性等特点。
3 证券投资与投机
投机起源于古代,早期的投机以赚取地区差价为主要方式,不同区域对不同种类产品生产与需求的差别性,为投机者赚取买卖差价创造了条件。进入商品社会后,投机范围日趋广泛,它已伸展到生产、流通、金融等众多领域。
投机的含义就是把握时机赚取利润。在证券投资学中,投机的基本含义则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做出投资决策,试图在证券市场的价格涨落中获利。而这种价格波动带来的获利时机同样赋予所有的社会公众,并未偏向某种特定的人,但事实上只有少数人把握住了这种机会。少数投机者之所以能够成功,不只是他们熟悉市场的习性,具有丰富的经验,准确的预见力和判断力,更主要的是具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承担较大的风险,赚取高额利润就是投机者根本的信条。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他们往往偏重于通过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图赚取正常利润的投资行为。
证券投资与投机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对预测收益的估计不同。普通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时,较为重视基础价值分析,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证券投机者不排斥这些方法,但更重视技术、图像和心理分析。普通投资者除关心证券价格涨落而带来的收益外,还关注股息、红利等日常收益;而证券投机者只关注证券价格涨落带来的利润,而对股息、红利等日常收益不屑一顾。其次是所承担的风险程度不同。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普通投资者对投资的安全性较为关注,主要购买那些股息和红利乃至价格相对稳定的证券,因而所承担的风险较小;投机者主要购买那些收益高而且极不稳定的证券,因而其所承担的风险较大。投机者既可能获得巨大的收益,也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
证券投资与投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别。因此要把投资与投机完全区分开来是很困难的。投资是不成功的投机,投机是成功的投资。
4 证券投资学研究的对象
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是证券市场运行的规律以及遵循其规律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的综合性方法论科学。具体地讲,就是证券投资者如何正确地选择证券投资工具;如何规范地参与证券市场运作;如何科学地进行证券投资决策分析;如何成功地使用证券投资策略与技巧;国家如何对证券投资活动进行规范管理等等。从学科性质上讲,证券投资学具有下列特点:
第一,证券投资是一门综合性方法论科学。证券投资的综合科学性质主要反映在它以众多学科为基础和它涉及范围的广泛性。证券投资作为金融资产投资,它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因此,资本、利润、利息等慨念是证券投资学研究问题所经常使用的基本范畴。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证券市场运行,证券投资者的投资操作,所以必然涉及到货币供应、市场利率及其变化对证券市场价格以及证券投资者收益的影响。证券投资者进行投资决定购买哪个企业的股票或
债券,总要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做出分析、判断。作这些基础分析必须掌握一定的会计学知识。证券投资学研究问题时,除了进行一些定性分析外,还需要大量地定量分析,证券投资、市场分析、价值分析、技术分析、组合分析等内容都应采用统计、数学模型进行。因此,掌握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数学等方法对证券投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综合性方法论科学。
第二,证券投资是一门应用性科学。证券投资学虽然也研究一些经济理论问题,但从学科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来看,它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一门科学。证券投资学侧重于对经济事实、现象及经验进行分析和归纳,它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证券投资者所需要掌握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即如何选择证券投资工具;如何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证券;如何分析各种证券投资价值;如何对发行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如何使用各种技术方法分析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如何科学地进行证券投资组合等等,这些都是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方法和基本技能。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科学。
第三,证券投资是一门以特殊方式研究经济关系的科学。证券投资属于金融投资范畴,进行金融投资必须以各种有价证券的存在和流通为条件,因而证券投资学所研究的运动规律是建立在金融活动基础之上的。金融资产是虚拟资产,金融资产的运动就是一种虚拟资本的运动,其运动有着自己一定的独立性。社会上金融资产量的大小取决于证券发行量的大小和证券行市,而社会实际资产数量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能力和价格。由于金融资产的运动是以现实资产运动为根据的,由此也就决定了实际生产过程中所反映的一些生产关系也必然反映在证券投资活动当中。即使从证券投资小范围来看,证券发行所产生的债权关系、债务关系、所有权关系、利益分配关系,证券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委托关系、购销关系、信用关系等等也都包含着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因此证券投资学研究证券投资的运行离不开研究现实社会形态中的种种社会关系。
5 证券投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5.1 证券投资的研究内容
证券投资的研究内容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它包括:
5.1.1 证券投资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证券投资过程中涉及许多重要的概念和范畴,如证券(股票、债券等)、证券投资、证券投资风险、证券投资收益等。明确这些概念和范畴,是研究证券投资的前提。
5.1.2 证券投资的要素。证券投资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条件或行为要素,证券投资者、证券投资工具、证券投资中介等是证券投资的实施要素。它们在证券投资过程中分别起着不同但又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这些要素,对于准确、全面、深入地说明和理解证券投资运动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1.3 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空间。证券投资活动是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而证券市场本身是一个相当庞杂的体系,它由许多分支组成,证券市场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并分别满足不同的证券投资需要。只有充分了解证券市场的组成框架、基本结构和运行机理,才能进入这一市场并有效地从事证券投资活动。
5.1.4 证券投资的规则和程序。证券投资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包括法规进行的。作为一种交易行为,它有特定的程序和步聚,制度规定是相当严密的。了解这些规则和程序,是从事证券投资的重要前提。
5.1.5 证券投资的原则和内在要求。证券投资是一种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经济行为。因此安全、高效地进行证券投资,必须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则和客观内在要求。按证券投资的客观要求行事,有助于避免证券投资中的盲目性,理性地入市操作,从而增加投资成功的可能性。
5.1.6 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这是证券投资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证券投资分析方法大致上可分为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两大类,而这两类分析方法又分别包含了大量内容,只有努力掌握这些分析方法,投资者才有可能为正确地选择投资对象,把握市场趋势。
5.1.7 证券投资的操作方法。证券投资的操作方法是指实际买卖证券时,在进行投资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和投资者自身情况、投资目的等选择的具体操作模式、策略与手法。它与证券投资分析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它是在投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是对投资分析结果具体操作的反映。投资者个人的投资目的、条件乃至修养与气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操作方法。
5.1.8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与收益。风险与收益总是伴随着整个证券投资过程。实际上,实现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正是证券投资者追求的目标。因此,研究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与收益,自然成为证券投资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什么是证券投资风险和收益?它们的构成情况如何?怎样对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与收益进行度量?如何实现收益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如何优化基于规避风险目的的投资组合
等等,证券投资学均需做出相应的回答。
5.2 证券投资学的研究方法
证券投资是一门理论和应用并重的学科,要实现其研究目的并使这门学科不断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下方法和要求:
5.2.1 规范与实证分析并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证券投资学要解决繁杂的理论命题并得出科学的结论,不仅要大量地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各种理论抽象和规范分析,还必须高度地关注证券投资的实践,进行广泛的实证分析。证券投资中涉及大量的技术问题,分析、决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可能的制约因素,还必须尽可能弄清这些因素对证券投资的影响程度,而这些因素本身所具有的量化状态又可能决定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程度的差别。因此,证券投资学的各种结论的得出,都必须建立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运用的基础之上。
5.2.2 强调结论、观点的特定性及适用背景,而不刻意追求其普遍适用性或惟一性。证券投资实践中的情况十分复杂,变数很多,市场走势往往还要受到投机及其他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证券投资学中所给出的结论与观点也只能针对大多数情况或某些情况,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5.2.3 强调动态的全方位分析。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指导证券投资实践的学科,不仅要求完善其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人们如何根据现象的现状和动态,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6 结论
不管是证券投资或者投机,都非常有必要搞清楚其研究对象,通过对证券市场投资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分析,笔者总结出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它是一门研究证券市场运行规律以及遵循其规律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的综合性方法论科学。而如何正确地选择证券投资工具,规范地参与证券市场运作,科学地进行证券投资决策分析,成功地使用证券投资策略与技巧等等,对证券投资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勇主编.《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丛书》[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
[2]蒲涛.刘险锋主编.《证券投资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2.
[3]吴晓求主编.《证券投资学》[m].(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中国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证券市场基础知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杨大楷著.《证券投资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国际投资学教学的改革措施
针对国际投资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要不断加强国际投资学教学的改革,使国际投资学教学更具活力,更符合时代和学生发展的要求。
2.1加强师生互动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国际投资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启发,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将学生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与此同时,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时也不只是简单地讲授课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启发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例的介绍,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向学生介绍国内外有关国际投资的最新讯息,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的思想与国际接轨。
2.2加强双语教学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使国内的国际投资学与国际相接轨,就必须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要想了解国外的先进知识就必须在课堂上开展双语教学活动,通过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国外先进的国际投资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一活动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提升。针对现阶段各大高校国际投资学课程用中文讲授的现状,国家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各大高校引进国外的相关教材作为课外辅助教材,帮助学生了解国外课程的相关情况。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课程。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应该产生畏难情绪,要积极与教师互动,积极参与到双语教学中,自觉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2.3强化案例分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将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具体的实例呈献给广大学生。通过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和思考相关问题,将抽象知识与形象的案例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举出更多的实例,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所选择的案例,不要局限在国内,要将视野放到全球,要在各种网站、杂志、电视等媒体中选择国际投资案例,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投资的相关知识和概念,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平等,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提升学习的效果。
2.4明确课程内容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开设的《国际投资学》课程所讲授的基本内容都是从国外借鉴而来的,国外国际投资学的流派众多,观点各不相同,要想使学生学到更系统的知识,教育部门就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规范。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国际投资基本理论、国际投资实务、国际投资方式、各国的投资实践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更系统、更科学的国际投资知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拥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专业的院校,诸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以及一些商学院等高等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后开设了国际投资学这门新兴课程。但是,由于其发展历史比较短,国际投资学的内容与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课程设置的现状
目前,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包括财经类、综合类乃至有些工科院校等多所大学在内。培养目的基本上是有较高的国际贸易理论水平和实务知识,能从事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和科研教学的专门人才。
典型的如对外经贸大学,其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描述为:“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贸易及国际化经营管理活动、相关政策研宄所需的基本技能。”为此,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电子商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营销学、国际商法、西方经济学原理、国际投资学、计量经济学等。
再比如上海财经大学,其国际贸易专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该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深厚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研宄能力,熟练应用外语,从事国际贸易理论研宄和进出口业务管理及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专门人才。国际贸易专业所学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结算、国际保险、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世界贸易组织、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等专业课程。其他一些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也大致相同。
可以看出,这些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主要课程必定会设置国际投资学。同时另一问题却出现了,即一般的国际贸易专业中也会设置跨国公司这门课程。一般情况下,国内对国际投资学的教材安排都以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两部分,其中以国际直接投资为主,而国际直接投资的内容则是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探讨对象,显然,同时开设国际投资学与跨国公司在教学中会出现重复讲授。如何一方面达到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两门课程间的内容冲突,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三、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课程设置及课程建设的方法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就国际投资学目前的课程特点以及与跨国公司课程之间的冲突,可考虑以下解决方法:
1.明确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的课程内容
国际投资学是一门兼顾理论与实务的应用经济学课程,授课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激发学生对国际投资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全面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目前中国的国际投资学课程内容来自于西方的国际投资学,但实际上,西方国际投资理论目前仍有众多流派,时至今日尚未建立起完整的西方国际投资学学科体系。长期以来,国际投资学的有关内容包括在相关的学科之中,宏观部分的内容可以在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学科中见到,微观部分的内容可以在国际商务、国际企业管理等学科中有所反映。在我国,国际投资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地位的确立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国内一些财经院校相继开设了《国际投资学》课程,后来陆续出版了以“国际投资学”命名的教材。最初的教材内容主要是介绍与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国际投资的理论,以后逐渐将国际投资理论与我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实践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国际投资战略方法。
针对以上情况,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为避免与跨国公司课程的冲突,在教学实践中,国际投资学的主要内容宜选择以间接投资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国际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包括国际投资的概念、方式和作用,国际投资现状和发展,当代国际投资间接理论中具有较有影响力的各种流派;
(2)国际投资实务,主要介绍国际投票投资、国际债券投资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国际投资的概念及其具体形式,以及作为国际投资载体的跨国银行、跨国投资银行的运行机制;
(3)新兴的国际投资方式;
(4)各国国际投资实践,实证考察和研宄中国和其他国家参与国际间接投资活动的背景、形式、条件。
2.强调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教学内容上的选择,使得国际投资必须在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应注重案例教学和模拟实验教学相结合。
(1)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我国高校国际投资学传统教学方式一直是通过传授理论知识来讲授,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注重运用案例。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典型案例提供给学生,以供其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释现实问题,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且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通过案例教学将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分析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的特点,在实际运用案例教学中,一要解决信息来源问题,国际投资与国际经济的其他活动方式一样瞬息万变,如在教学中使用《华尔街日报》《路透社商务资讯》《华南早报》和《世界投资报告》等报纸,以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作为教师作为课堂主要补充参考资料,使用这些资料来源的“即时”数据等活生生的案例,就会使课程更加紧密地联系企业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实际,提高课程的实用性;二要注意案例信息要紧扣教学大纲及国际贸易专业的方向,使案例和信息有较强的真实性、针对性和典型性,使案例既可以作为讲课用,又可以作为提问题用,也可以作为讨论用,还可以作为考试用。
(2)模拟实验教学的运用。实验教学在国际投资的教学中同样尤其重要,模拟实验教学可以利用实验室教学,模拟证券投资实战环境,采用实证分析教学,将国际证券投资分析理论与证券市场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风险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具体操作上利用证券行情接收系统适时接收沪、深证券交易所行情,演示大盘和个股行情走势,利用证券实时分析系统演示主要技术指标,结合典型图形讲解技术指标的运用,利用虚拟资金和虚拟撮合实现从交易、结算、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操作模拟股票交易系统。
3.强调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教学手段上的多样化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授课手段,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辅助课程的配套运用。
(1)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对国际投资课程设计多媒体课件,应本着设计的实用性、讲解的生动性、学习的高效性和互动性的原则,同时,由于该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选修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有所侧重,因此,既要兼顾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大四学生已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实际,又要体现国际投资的实用性和前沿性。
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学科发展前沿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加入最新的国际投资的案例分析,以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的优化。教师在对所收集资料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除了使用文字说明外,还可以将理论知识用各种表格、图形和动画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基于课程还涉及很多实务类内容,通过一些反映国际投资领域重大事件的视频新闻短片和照片,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讲解国际证券投资内容时,播放介绍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短片,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证券交易所现场,亲身感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