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5 10:34: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篇(1)

掌握知识一般通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环节实现。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可分为探索性自学、深究性自学、吸收性自学三阶段。

1.探索性自学是初步理解阶段,包括自读课文,自查工具书、参考书,自己正字、释词、解题,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初步熟悉全文内容,标记疑难词句和问题等。为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自学能力,教师只巡回指导,随时掌握学生自读中遇到的问题,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圈点批注”的习惯。如我统一符号,生字“”,新词“”,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及中心句“――”,精彩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并编成顺口溜,即“圈音框形问号疑,线重波精三角关键”。这样学生更容易习惯成自然。

2.深究性自学是深入理解阶段,应抓住重点剖析、推敲。让学生通过朗读、质疑、讨论、总结等环节,领会字词含义、文章脉络、表现方法、文章主旨等。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特别注意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思维的碰撞,对层次不同的学生要进行分工合作,并轮流进行总结发言,才不会流于形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获得学习成就感,激发其深层次的学习兴趣。

3.吸收性自学是消化运用阶段,包括知识保持、应用、迁移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多样化练习,复习巩固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要求学生自读,自查工具书解决文中的字词障碍,从预习提示和其他参考资料中了解《红楼梦》和作者的历史地位、本文出处及写作目的。再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探究,进一步自读课文,进行讨论,以表格方式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黛玉初进荣国府的行踪见闻。(2)众人眼中的黛玉。(3)王熙凤、宝玉的出场。(4)王熙凤和黛玉肖像描写对比。问题研讨让学生兴趣盎然,还能使学生对装扮产生审美的现实理解。紧接着,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进一步深化,即让学生进行吸收性自学,学以致用。

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为不同阶段是就一般教学而言的,有的课文却不宜截分。但归根到底是要着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学活知识,锻炼自学能力。

二、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强调学生自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不仅备“教”,还要备“学”,分析学生基础、学习特点,研究怎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给学生发现、掌握知识的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激发自学欲望,调动自学积极性,使学生愿学、乐学。如先声诱人、引人入胜,或设置悬念,创造情境,运用电化手段等。

2.指明自学方向,明确学习重点。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适当设计一些引导学生思维走向,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理解课文的练习,让学生或读写,或查找,或思考分析,都有明确具体的目的、方向。如引导《动物游戏之谜》,提出:(1)课文列举了哪些动物游戏?(2)科学家提出了几种假说?并做出何种结论?说明了什么?(3)说明文说明顺序一般有几种,能分别举例说明吗?(4)科普说明文,除获取新知识外,文外之意是什么?这些问题为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明确了方向。

3.指点自学方法,提出自学具体要求。其中质疑法是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问题引路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质疑实质上是把矛盾引入阅读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求理解,自释疑难。

三、重视发展学生自学中的独立思考能力

篇(2)

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材料,所以应把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使学生重视教科书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善于阅读,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有的学生甚至看不懂课本。因此,教师必须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①指导学生做好“标、增、注”。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的有效性,应该指导学生直接在教材上标、增、注。标:用各种符号来表示知识所要掌握的程度。把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重要的段落等,用各种符号标出。增:对于书上的难以理解的地方予以极其简要的文字说明。如红细胞两面凹的原因,教材上没有解释,学生可把它增补在书本上。注:对于教材个别地方必须“前挪”或“后错”才能说明问题的,可批注在旁以备忘,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如淋巴循环的作用中脂肪之运输,此节教材没讲,但在消化系统中营养成分的吸收部分讲到,可把它批注在旁!

②揭示隐含未显内容,引导阅读。所谓隐含未显内容,即课文中无文字说明,而在插图中隐含、不易被学生发现的内容。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中,隐含着分裂间期经历的时间比裂期长的问题;光合作用过程图解,隐含着光合作用释放氧均来自反应物的水,葡萄糖中的6个碳均来自反应物的二氧化碳,暗反应的卡尔文循环将循环6圈;豌豆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图谱中,隐含着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及新组合性状占个体总数的百分率的问题。

(2)培养学生生物实验观察能力

初中《生物》中安排的学生实验中,其中单纯的观察实验20多个,占全部学生实验的大部分,而且观察贯穿于全部实验中。因此,教师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全面、正确、深入了解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易看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一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3)培养学生生物知识理解能力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37-01

1 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智力的门户,人类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绝大多数是靠观察获得的。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生物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它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性、目的性、思考性和求实性上。

1.1 兴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重因时、因地向学生提出发人深省的有趣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中,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番茄果肉细胞后,容易形成植物细胞非圆即方的错误概念,为了纠正这个错误,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细胞的形状都这样吗?”随后,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含有伞藻的水溶液,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是陌生的酷似小树的伞藻细胞,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并且产生了想知道“植物细胞还有别的形状吗?”的强烈欲望。他们在显徼镜下又观察到了多种形状的植物细胞,绘制了这些细胞的形态结构平面图。并通过查阅资料,明白了细胞形状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表现形式,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1.2 目的性

观察的目的性是指明确观察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明确了观察的目的性,不仅可引起观察者的兴趣,而且能把观察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主要方面上去。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那只能是一般的感知,不能称为观察。例如,在《种子的萌发》一节的教学中,我事先给学生布置发豆芽的实验,将学生分为两组,对第一组的同学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他们观察最先萌发的是种子的哪一部分,对第二组的同学不做任何要求。上课时让他们分别宣布各自的观察结果,得到的是不同的结论,第一组是“发根豆”,而第二组则认为是“发芽豆”。由此引起他们激烈的争论。这时,我将实物展示给同学们,让他们仔细看看到底是“发根豆”还是“发芽豆”,最后终于得出了正确结论。通过这个实验从一个侧面教育了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只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而无意识的观察常常导致“视而不见”的结果

2 操作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的操作能力是生物教学应培养的特殊能力之一,它主要包括: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设计和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对数据的处理及分析能力等。探究中的操作能力只能在探究实验中得到训练和培养。因此,我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同时给他们必要的指点和引导。例如,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我将实验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结合教学重点提出相关问题,并指导设计探究方案,同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用三个试管?

(2)一号、二号试管中的馒头为什么要切碎?

(3)为什么取唾液时要漱口,取唾液一定要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吗?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4)为什么实验一定要在370℃的温水中进行?

第二步:学生具体操作探究实验。

要求学生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方案认真操作,老师巡回观察指导,因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不及时纠正会导致整个探究活动的失败,甚至发生危险。同时对学生的探究适时的点拨或提醒,以便达到预期的探究效果。

第三步: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按照实验小组针对各自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分别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把共性的问题综合起来全班一起讨论,并概括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进而得出结论。

这样,以学生的动手实践为主,提高了他们的探究实验操作技能。而学生的探究活动又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进行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把传授知识、培养操作能力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教师在生物探究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应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1 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具有创建性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逐步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方式。例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活动中,我首先启发学生思考:从鼠妇生活的环境看,对鼠妇生活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有哪些?进而层层深入的提出:为什么教材中只探究“光”这种环境因素,能不能只用一个探究方案同时探究两种或多种环境因素对鼠妇的影响?若想探究,需如何改进探究方案?学生对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这样的探究式教学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3.2 培养创造性学习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中积极的探索者。在探究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仅关心探究结果,更关注整个探究过程;不仅消化课本知识,还应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敢于除旧布新,敢于自我发现。因此,培养创造性学习习惯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础。例如,在“观察蚯蚓”的探究实验中,强调要始终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目的是保证蚯蚓的正常呼吸。我为了鼓励学生冲破教材的束缚,同时避免简单的说教,就用“我们能否用实验来证明这一点”激发学生创造热情。课下他们果然创造性的做了大量实验:有的把植物油涂抹在蚯蚓的体表;有的把蚯蚓放在干土里;还有的把他放到盛满水的水桶里;还有的直接把他放到干燥的吸水纸上,真是应有尽有。经过他们反复的探究实验,终于总结出:“蚯蚓确实是通过体表黏液溶解空气中的氧气来完成呼吸的,一旦体表干燥或与空气隔绝就会窒息死亡”等结论。这一实践活动,不仅使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创新思维得到发展,智力潜能得到开发,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学习的习惯。

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确实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使之成为新型的创造性人才。

篇(4)

一、职业能力的培养

《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8.6%,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47.7%。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不断提高,不仅看重专业因素,还更多的看重非专业因素,而对于财务工作,要求更高的实践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而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职业能力也是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素质和心理特征结合,一般包含自我学习和发展管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管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判断与决策能力;应急与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心理调适能力等。

二、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国外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由来已久,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结果。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的1号公报中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是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Richardhe 和Caroline(2009)介绍了会计教学中利用课程论文,通过让学生学习完成有证据支持的研究、良好的写作表达以及陈述技巧,培养学生形成多方面的思考分析、评价和反思的高水平学术能力。而在财务教学中,针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也在不断寻求好的培养方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财务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

大多学者都意识到财务教学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会计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实践教学环境落后等问题。

胡瑛琳指出,目前会计教学缺乏培养职业能力意识,过分强调会计核算,注重核算,缺乏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王颖驰认为,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存在师资队伍建设薄弱、教学方面重视理论的灌输、请示能力的培养,会计实践环境比较落后,而当前财务教学中针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缺乏,高校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仍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必修课程为主,具体开展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的教学,而其他学科课程涉及过少,各学科知识缺乏有效结合,在教学内容上,普遍采用在确定的条件下来讲授相关财务知识,使学生养成了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会计合算的习惯,缺乏实务经验。而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师队伍,大多都是从高校毕业后又直接到学校任教,实务经验贫乏,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存在一定的影响和阻碍。

四、财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职业能力的形成具有全面性、后发性、渐进性等特点,需要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为依托,通过学习领会应用各项知识并融会贯通,然后将知识转至能力则是要求在教学中对职业操守的培养、个人能力和修养的提高,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经验的承担等因素综合形成,当然能力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财务教学中被忽视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转变

不同的教学环节教育者应该选择不同的侧重点,针对教学特点,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过程中,并将其作为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美国现代教育学家布鲁姆指出,学生必须在掌握一个单元的学习要求后,才能开始学习下一个单元,其结果是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及现状,要求教师必须首先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较好地把握教学过程,循序渐进,随时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

学生通过专业实践,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训练和提高专业技能,并强化专业思维和职业伦理修养,训练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课题调研等教学活动

通过对财务中不同方面的课题研究,促使学生自主了解财务专业的历史,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组成科研课题小组,选定研究课题,完成调查报告或提出解决方案。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在选定课题的调查、分析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既定的任务目标,设计实施方案,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过程中不断修正方案,从而切实地培养了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模拟职场环境

篇(5)

二、钢琴教学中学生视奏能力的科学培养策略

(一)培养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

积极养成一种优良的识谱习惯对于学生而言,可以说是会为其终生提供助力。如在钢琴演奏练习前,当拿到一首新曲目后,不应急不可耐的进行曲目弹奏练习,而是应对整个乐曲的结构进行明确分析,全面化的进行识谱,着重注意强调脑、手、眼的优化配合。在识谱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一种快速识谱法,先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入手,对曲谱用眼扫描一遍。之后便可再对曲谱的调式进行查看分析,及时查找是否存在转调,如果有又具有什么规律。第三遍则可开始对曲谱进行细致化的分析研究,如演奏难点在哪儿,易错点在哪儿等。同时还可对曲谱的节奏进行查看研究,对于一些复杂性较高的曲谱,更是应该着重注意对其节奏的分析。在完成三遍识谱工作后,学生对于曲谱的节奏、调式等应该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视奏准备可以说已较为充分,对于后期的钢琴音乐演奏而言,其基础也较为坚实。

(二)着重注意指法练习

许多人对于钢琴演奏可能会抱有这样的想法,即钢琴曲目演奏中,重要是的曲目的流畅、完整演奏,至于运用哪个手指演奏并不重要。实际上,此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在视奏练习中,学生会逐渐养成一种惯性,即只要看到指法便知道会产生什么音符。因此,指法在视奏能力培养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指法练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在日常的钢琴教学中,专业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加强指法方面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对指法的重视,才能够使得其自身的价值、作用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三)科学准确的把握节奏

对于钢琴音乐而言,节奏可谓是其骨架部分,大部分的作曲者均对音乐节奏具有严格化的要求。身为初级阶段的学生应能够对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及三连音等节奏类型极为熟悉掌握。在节奏方面所出现的错误会对识谱也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较为常见的节奏错误有:不注意休止符、看错节拍记号、时值错误等。正确的弹奏出钢琴作品所具有的独特节奏,才能够帮助更好的诠释表现出整个音乐作品的特点及内涵情感。所以,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作品的节奏特点给予学生详细具体化的解释说明。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告知学生,加强对乐曲中速度提示的关注。整个乐曲的速度能够充分展现出整个乐曲的风格特点,如果在曲目演奏中完全忽略其相关的演奏速度规范要求,则会对整个曲目的内涵造成误解。所以,在进行新作品的学习前,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对乐曲的节奏、速度要求进行科学正确的理解,积极培养其一种优良的节奏感,进而对学生视奏能力进行科学的培养提升。

(四)有选择性的进行视奏练习

有许多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对于钢琴练习取得成效的速度极为注重,当看见一些具有基础学生弹奏一些复杂曲目时也能够极为流畅顺利,便心痒难耐,直接找一些复杂性较强、难度较高的曲目开始视奏练习。最终的练习结果可想而知是较为失败的。至此,学生的心理情绪便会开始产生一定变化,对于视奏练习开始失去信念及兴趣。因此,在视奏练习中,不可随意、盲目的选取练习的曲谱,而是应依照实际的演奏基础,选择一种较为适宜的练习曲目,逐渐实现由易至难的过渡。在最开始时,学生可选取一些简单的复调曲目进行练习,之后便可开始接触莫扎特、肖邦的曲目。每日坚持练习十几二十分钟,日积月累下去,相信很快学生的视奏能力便能够达到由量至质的变化。

篇(6)

听力是接收和理解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在四种能力中听力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能力。刚刚步入中学的学生处在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中,对新的语言产生极大的好奇和兴趣,如果不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就会下降,成绩滑坡,我们知道,不同的语言之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一出去就生活在汉语环境中,且经过初中小学的学习,汉语的干扰诚然很大。故教师一开始就应积极地、尽力地创造英语语言环境。上课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解释英语,多向学生播放教材的原声带,使学生每节课都能反复听到规范易懂的英语。

听力训练内容不能超越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应与中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感到生动、亲切、有趣,进入情景之中,易于接受理解,收到较好的效果。且每次听力训练的时间不易过长。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听的技巧,熟悉英语中的连续、失爆、弱读、同化等现象,按意群听英语,要善于捕捉重音、关键词。这样,使英语知识课真正成为培养语言能力的课,使学生的视听能力和外语思维能力从开始就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成功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经过实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难以提高。教师要在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学生只有听清楚、听真切才能模仿,只有多听,提高了听力,才能提高说的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供学说英语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课堂上教师尽量多设计一些说的实践活动,从简单的口语练习开始,如词汇的拼读、词与短语的造句,逐步过渡到连贯性的叙述。可以让学生表演对话、做值日生报告、复述课文、作自我介绍、表演小品、看图说话等。讲解句型时,教师应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操练,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说熟句型,用熟句型,掌握一个句型就等于掌握了无数个类似的句子。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克服学生胆小、害羞、怕错的心理。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既可以完成教学计划,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自我"得到充分体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指导,培养读写能力 。

(一)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五的自然学科、社会科学的信息可以从英语书籍中获得,故只有具备阅读能力的人,才能进入人类知识的宝库。对于学生,阅读不但是对词汇的巩固过程,扩大词汇量的过程,增强语感的过程,而且也是丰富语言知识、培养语感的过程,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指导。

1、选择好阅读材料。应选择文字浅、篇幅较短、有趣味、形式多样的材料,不应超过所学的内容、生词及没出现的语法现象不应该太多。

2、教师应明确训练目的。即让学生带着目标阅读语言材料,并设计与材料有关的问题,例如,根据材料长短和难易程度确定阅读时间;读懂并记住全文大意;读后回答问题;以及进行判断、选择、推理等。

3、学生自行阅读,教师及时检查效果。教师将材料及相应问题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阅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重点是后进生。而后收上来课后批阅、也可课上校对,检查阅读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指导学生要善于抓信息词、抓关键词,学会使用工具书。

这样,学生长期不懈的坚持阅读训练,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才能逐渐形成,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才能有保证。

(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中学生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把听、说、读、写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培养。

篇(7)

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工夫,在高考中写出理想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教师,首先应当树立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锤炼精美语言的能力

古人对语言的锤炼,可谓苦心孤诣。如贾岛推敲典故的来由。我们现在虽不能做到“著一字而闹翻整个心情”,但也要做到精心于语言的锤炼。话题作文的命题原则是淡化文体,不设置审题障碍,追求作文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倡导个性作文及有创意的作文。这意味着作文的成败将决定语文学科的成绩。所以在考场作文中习惯写记叙文,最大的误区便是以叙述代替描写。有些作文素材较好,角度也较新,整体结构都不错,但就是因为缺乏生动传神的描写而被判为低分,非常可惜。

写好作文,还需要考生厚积而薄发,平时多积累、多练笔,然后才能水到渠成写好作文。

三、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快乐作文的能力

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把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

快乐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乐,这是广大师生的永远追求。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一线教师要尽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以使其转变态度、形成习惯、才会视作文为乐事。唯有如此,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出、思想丰富的作品出现。

四、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

“世上没有联想,社会将会怎样”?这就是强调联想和想象的重要作用。事实上,中学生的想象力,由于受知识、阅历水平限制较少,反而显得十分广阔,而且瑰丽。具有魅力往往是逻辑缜密的成年人语言所无可比拟的。走进生活、用心体会,和生活真诚对话,就会有独特的发现。例如:“冰雪溶化后会变成什么?”学生最动人的回答是:“冰雪溶化后就会变成春天”。话题作文早就把联想和想象、创新作为立足点、着眼点。话题作文着意引导学生把目光从封闭的课堂投向广阔的社会。诱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去抽丝剥茧地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引领考生学会思考,运用自己的文化积淀,正确地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五、培养学生感受生活,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

篇(8)

创新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高科技时代需要创造性人才,而人才来源教育。现在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即教材的现象。每一节课都有指定的教学内容,但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忽略同一年龄层次上,学生的知识差异性。这样的教学,造成好的学生有的不学就懂,后进生学了也不懂,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作了些调整或补充,但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还没有达到灵活驾驶教材的地步。再看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有时也会组织四人小组讨论或同桌讨论。但课堂气氛严肃、沉闷,违背学生的意愿,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无形中拉开了教师与学生距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思想都是教师的“克隆”。培养出的学生其知识水平最高也只能赶上教师而已。面对这种现象,我认为教学内容应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根据不同层次的知识水平,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尽量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教学形式开放民主化,尽量以学生的意愿为准则开展教学。我们假设,如果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民主化的教学形式作用于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将会更大的提高,我们可以培养出“比教师聪明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于未来时代的需要,在教学改革中跨出了一大步。 一、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1、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尽量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教学,以实际生活事例为例题,摆脱书本知识的束缚,做到学生知识实际水平的提高为主,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为辅。让学生清楚明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主,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教材进行改革。教材的改革应从教材的编排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两方面来进行。在教材的编排上既要考虑到知识的单一性又要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在编排教材时新授知识教学后,应该编排一些将新知识融入到原有知识体系中去的练习题。此外,在编排教材时应有意识地编排一些开放性的练习题。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把新授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明白教学内容来自于生活实际,学好新知识又能为生活服务。 2、教学形式以开放、民主为主,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开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是教师提问题,学生集体协作解决;可以是学生提问题,学生解决;也可以采用学生授课等形式。其中学生之间的讨论,主要以自由组合为主,课堂上可以随意走动。我认为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体现以人为主的教学理念,我们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又是不同,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不能局限于一、两种方法,应该让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允许一道题目有多种解题的方法,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哪一种方法较为简便。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让学生明白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又可以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严与爱的统一。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待学生要严格要求,由于数学活动课是由几个班的学生组合起来的,如果没有具体的措施,具体规章制度,势必会造成乱,难以控制纪律,所以接到班的第一件事是要训练学生做到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2、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课堂上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讨论:如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离开座位讨论,也可以为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我经常参加学生的讨论,有时也会发表一点意见,学生可以对我的意见进行反驳,有时甚至作出否定的结论。真正体现师生关系的平等。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上我与学生的关系是同学关系,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问题,只是在控制纪律,组织教学时才是师生关系。课外,我们更像是朋友关系,我也充分利用这一点,要求学生向我提意见,一个学期下来,总会收到许多学生的意见书,有向我提喜欢什么教法,不喜欢什么教法的,有希望增加练习难度的,也有向我提出新的教学方法的,有说我好的,也有说我不好的,总之各种各样的意见都有。我把这些意见进行分类,然后在课堂上或课外进行反馈。这样不仅可以完善教学环节,更主要的是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二)、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课堂教学中现已退居二线,已经有学生讲课,由学生组织讨论,问题由学生提出,学生自己解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 2、讲解一节课还不如给学生10分钟,像这样的场面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一个学生讲解完一道题目之后,下面的学生站起来说他还有更简单的方法,有时一个问题会出现五、六种解法,而且一种比一种简单,因此也就出现了好多以学生命名的方法。 有时一个问题会出现几种答案,但正确的只有一个,我一般的方法是让学生来讲解解法,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时下面的学生会及时提出错的地方,也有的学生自己讲着讲着发现了错的原因,这样一个问题不用你老师说一句话,学生就可以完全解决了,而且,把容易出现的错误也充分地暴露出来。 3、师生关系互换,教学事半功倍。在课堂上,师生关系可以互换,让学生充当老师讲解题目,教师坐到学生座位上去,听学生分析讲解,有时也会向讲解的学生提几个问题,在重点或难点的地方故意多提几个为什么?这样既突出重点,也解决了难点,更主要的是训练了讲解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大智若愚”也何尝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不一定要聪明,关键是怎样让学生聪明,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我有时也得装一下笨,表现出教师不是什么都会的,不必迷信教师,激发学生与教师争高下。比如遇到难题,我会跟学生讲:“这道题老师一时也想不出来,我们比一比,看谁先想出,”或者,在讲解难题的时候,故意在重要的地方讲不清楚了,让学生来指正你的说法。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养出一批超过我的学生。我觉得教育人的最终目的也在于此,学生比老师聪明。  5、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发展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我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刚接到班时,主要是要训练学生会讲、会分析题目,虽然刚开始口齿不清,逻辑性差,也有可能会前后矛盾,但久而久之,他们都喜欢表现自己了,讲课的学生不仅锻炼了胆量,而且训练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听的学生说,因为学生讲的比老师的通俗易懂,容易掌握,也就喜欢听了。现在班里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平时讲得多的学生,进步最快。

6、相信学生,彻底放手。到了总复习我总是给学生几天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小学阶段学了哪些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分类,自己认为重点的,找出典型题目,然后组织全体学生轮流反馈自己收集的情况,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掌握的不理想的问题,编成一张试卷,同学之间交换练习,共同提高。 (三)、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数学教学的方法也是如此,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大胆尝试新的教法,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有的学生向我提出,他们喜欢让学生讲题的方法,不喜欢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针对这一意见,我提出了以学生多讲,教师少讲,甚至不讲的教学方法。有的学生提出小组讨论不能拘于形式,固定几名学生讨论,而是应该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空间。针对这一意见,我采用课堂上可以走动讨论的形式,针对学生中出现难题巧解的情况,我采用以学生姓名命名的方法等等。我觉得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这势必要求我们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要有越前意识,想出多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篇(9)

社会发展依靠创新,如何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各级各类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中学教育既是知识创新的主要阵地,又是培养和造就各类高素质新人才的摇篮,足球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课程,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现代足球教学应从传授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当今推进素质教育这一课题,创新教育思想是正确认识“创新”与“知识”对社会发展作用的结果。在传统的中学足球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它是把目标定在掌握前人积累的足球知识,技术和战术的能力上,这是一种传授型的教学。这种传授型的足球教学的突出弊端是进行机械教条的知识灌输和技术战术的训练,违背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这一教学宗旨。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 培养,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人特点的培养。足球项目本身的特点就要求不断创新,无论是增强体质的基础教学,还是以争夺优胜为目的的竞技足球竞赛,都必须在原有的技、战术上进行改革创新,更新思路,不断推动足球运动持续健康发展。

二、足球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创新的核心内容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它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想象而产生某种崭新的思维过程,它是建立在其良好的认识能力与分析概括能力的基础之上,包括发现与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过程就是对事物的认识与分析概括过程。足球教学与其它竞技项目教学相比较,具有独特之处,这就是足球项目本身独有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富有启发诱导性的教学训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技术、战术,在获得新知识中学会创造,以达到创造思维培养的目的。

三、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在获得知识中学会创造

跑,跳、投是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方式,在足球运动丰富的内容中包含了类似的活动。就足球运动的主体而言,其本质的特点是与人体基本的活动方式相一致的。足球运动有以下特点:

1.足球运动有很激烈的对抗性,队员要在全场内进行进攻与防守,突破与抢截、射门与扑救,具有很强的身体激烈对抗。

2.足球运动具有娱乐性,是球类项目中娱乐性最强的体育游戏,是以争夺中前场、射门得分为中心的竞技游戏。

3.足球运动不仅给人们带来运动,还带来身心的全面发展。

4.足球运动是集体项目,同时又是展现个性的体育运动。

足球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十一人的比赛,也可以是五人的比赛,可以是半场比赛,也可以是全场的比赛。因此足球的教学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观,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术和应用能力为本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它一方面要求教学必须围绕足球的基础内容,根据足球运动特点、规律,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它们,建立起学生自己的认识结构,并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强调教学的实践性,通过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在现实活动中应用。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四、足球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学生个性发展问题。足球教学以动作教学为主,其教学过程特点,与动作的常规性、复杂性、艺术性等特点,直接相连,紧密结合,只有针对性设计教学方案,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1.严谨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认识、分析、揭示问题的能力。足球的技术动作教学应按其严格地程序,遵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人体能量供应规律,从不同的角度逐层揭示动作的特点,使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认识,理解、把握到完成动作并充分表现动作,这样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可能造成不应有的运动伤害事故。在严密地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的练习后,学生的动作逐步掌握并充分地表现出,随着学生对动作认识的深入,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和满足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上,而要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揭示出完成动作深层的规律性的东西。不管是练习成功的实践,还是练习失败的实践,往往都是一定条件与原因的结果。

2.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析解”动作能力。

由于足球运动的常规性、复杂多变性,使得建立足球动作技能的这种条件反射活动过程也显得较为复杂。在学生理解、认识和掌握动作的过程中,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多通道的信息传递,加速学生建立动作概念,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就显得相当明显和十分必要。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定的结构要素和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构成的,不同的结构方式具有不同的动能。从实质上看,创新就是发现事物“新联系”并按照“新联系”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析解”出动作的构成要素,并了解其结构方式,让学生了解动作的多层次的内部联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有关动作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肌肉感受器,从肌健、神经等内感受器的层面让学生去亲身体会和感觉动作的结构、时间和空间的新征,使学生在此基础上产生出创造思维的灵感。

五、结语

在2l世纪的中学足球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常规教育转变到创新教育,从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转型,这是新形势下现代教育的要求,只有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人材。

参考文献:

篇(10)

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使之能够设计和评价自己,包括走向社会后也能制定运动处方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

,也就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实现终身体育意识,应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能力培养终身体育

从学生毕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走出校门,到了社会工作岗位后,却不能很好地运用在学校体育课中

所学的"三基"来自觉地锻炼身体。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育忽视了培养和发展学生

体育能力的缘故。在大力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如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

进行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即"三基")的传授,那是很不够的,特别是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

过程中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现代化的思维和素质、坚强体魄的奠基

时期。因此,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作为体育教师不但需要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

的传授,而且更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育心,尤其是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在学会正确的

运动技能基础上,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从而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

奠定基础。现就中学生的体育能力及其培养作如下初步探讨。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确参加体育锻炼的价

值,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对学生成才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的思想,让学生明确体

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自觉锻炼行为的习惯。

第一,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自我锻炼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的

锻炼意识和习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第二,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要成

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没有体育课的熏陶培养,是不可能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师生感情融洽,相互尊重,体

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强调学生学习主

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遇到

困难时,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

工作中为人师表,处处表现出一位人民教师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参与活

动,让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感染学生。况且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教学思想、教法就

会被学生自觉地接受,学生就会加强课内课外的练习,自觉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

的自我锻炼能力的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美育内容,如对美的欣赏、追求、向往等。而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乐于

学习,不断进步,它可以起到一种积极的、主动的、促进的作用。教学中,只有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

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锻炼,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各种"美"的乐趣。这也是实现体育与健

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因此,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美的教

育,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或生动的感性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寓教于乐。在教学设计时,要适当从美学

角度考虑,如场地是否整洁;器材布置是否有序;示范动作是否优美、准确;语言讲解是否清晰、简练等

等,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时,要做

到语言美、教法美、动作示范美、形体美等,并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美的课堂环境学习中,充分感受

到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所综合显示的健康美,及人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美、形体美、表演美

、心灵美等,进而自觉地通过体育锻炼增强素质,提高修养,塑造美的体形,感悟美的心灵,促进身体机

能的改善及对美的渴望与追求,产生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成为一代有文化、有理想、热爱生活、勇于

开拓创新的人。

三、灵活把握主要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采用灵活方法。

在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上,教师注重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教学,教学中对运动技能教学的反映切合体育

课改思想,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和教学评价。教学的过程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

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好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教材的教法,体育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方法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正确的动作认识和运动兴趣。练习时的分组,采用性别分组

、技术分组、自由搭配等,学生在练习时有目标,有竞争,有帮助,有快乐。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

活动,也是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活动。体育教师安排学生游戏,既可以安排和主教材有关的体育游戏,也可

以安排新游戏。但根本的前提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得以快乐和笑声。教师可以制定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对

于高中生来说,可以根据现有的体育器材或者不用器材,让学生自由创设游戏;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给

予分组指导,对自编游戏最新颖、最科学的小组提出表扬。并对每个游戏给予鼓励和评价,提出改进方案

,调动了学生创作积极性和热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又提高了课堂的氛围。

四、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都在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而且把改革的重点

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蓬勃发展,但体育教学还是摆脱不了老的框框,教学方

法、方式也比较陈旧,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三基"教育和增强体质教育。教学上采用"注人式"或"灌输式"的

方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只能暂时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学生在校

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漫长人生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不断需求。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和方

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终身体育锻炼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加强体育意识和对学

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使之终身受益。在教学中应以"被动"教学向"主动"学习方

面发展。表现为"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辅导能力。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

在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质与量都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自我评价意识,在技术掌握的过程中,起着信息综合

分析器的作用,它对众多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分析、纠正、选择并确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如果一位学生缺

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他在练习中只会机械重复、死练硬套。产生错误时,不仅判别不清,甚至有可能

由于一再重复而导致技术的错误定型。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

或改正的线索与办法,能更快更,而直译并不会妨碍读者的理解。

3、不忠的文学翻译可读性好,增彩不增意。

一是在"善解愿意"的基础上,对原文句法结构进行"化淤除滞",重新组合,译文的表达符合译入语的

规范,使读者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看起来顺眼。英译汉时,要力求避免"欧式汉语";汉译英时则就

避免"中式英语"。即使想介绍对方的文化现象、思维方式,也要尽量使其明白易懂。如果读者读起来很别

扭、甚至颇费猜度,则说明译文是失败的。

如下例句是祝庆生翻译的19世纪英国小说家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的一些译文:

(1) It was as if a band of Italian days had come from the south, like a flock of glorious

passenger birds, and lighted to rest them on the cliffs of Albion.( Charlotte Bronte, 1980:

250)

仿佛有一群意大利天气,像欢乐的过路鸟从南方飞来,栖息在阿尔比恩的悬崖上。(p.332)

(2) Go into the library -- I mean, if you please. (Charlotte Bronte, 1980: 125)

到图书馆去--我的意思是说,要是你高兴的话。(p. 159)

(3) Gathering my faculties, I looked about me, Rain, wind, and darkness filled the air. (

Charlotte Bronte,1980: 43)

等恢复正常以后,我向四周看了看,空中充满了风、雨和黑暗。(p.49-50)

在上述的3个译例中,例(1)、的译文语意晦涩。有学者在评论例(1)所在的段落时认为,该段"文笔明

白颇晓畅,语言优美……"(吴南松2000),从整体而言,此评不谬,但"一群意大利天气"似乎"明白晓畅

"不够,令人费解:例(2)、(3)的语言不符合当代汉语地道的表达习惯,因而就谈不上表达优美。用

上述专家们给出的标准衡量属于地地道道的"死译"。

二是在不增加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应尽力进行一些文字润饰,使之增添一些文采(原文粗劣者除外)。"

可读性好"的译文能使读者乐在其中,有美学感受。

[例1] America is a vast country, and as Robert Burchfield has written, "American English,

as taught to foreigners, is…not spoken by the majority of American."

[译文] 美国幅员辽阔,正如罗伯特.伯奇菲尔所述:"美国英语,教外国人是这么教,大多数美国人却

并不这么说。"

"vast "在这里就译出了文采,如只译为"广阔","辽阔","国家很大",译文效果就逊色很多。

[例2] This old man gets up and goes to bed with the sun everyday.

[译文] 这们老翁每天黎明即起,日落而息。

译文表意准确,并运用汉语的两个四字句达到了音韵对仗的修辞效果、译得颇有文采,推动了译文的

美感。如译为"随着太阳起床,随着太阳而作息",则别扭许多。

汉译英的情况也是如此:

[例3]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译文1] The fundamental way out for agriculture lies in mechanization.

[译文2] The key to agriculture is mechanization.

译文2更富文采,因为"key"一词用在这里较为生动,表示"something tha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is necessary for success"。如使用"way out",还有可能使外国读者误解为农业目前已经陷入了

困境。

[例4]信任应当是相互的。

[译文1] Trust is mutual.

[译文2] Trust should be a two-way street.

译文1平淡,译文2生动。

[例5]我们应该抢时间赶任务。

[译文1] It is better for us to hurry in our work so as to fulfill what we are assigned to

do ahead of time.

[译文2] We should work against the clock.

译文2洗练而简明。

[例6]我们在仁义期间畅所欲言

[译文1] We freely express our opinions during the meeting.

[译文2] We has luxury of opinions during the meeting.

译文2的"to have luxury of opinions"用得很巧。

三、结束语

"信"是翻译的基本要素,正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样,绝对"信"也是难以实现的。如果在文学翻译

中盲目追求"信",那么,所译出的文学作品晦涩难懂,缺乏美感。它既不能正确的传达原语文化,更不能

促进各种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

上一篇: 宏观经济走势 下一篇: 艺术空间文化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