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5 14:33: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智能建筑概论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当前,研究者们把人工智能技术与建筑行业各专业领域知识相结合,使得智能科技在建筑设计、结构、电气、施工图生成、施工工序应用、建筑工程预算、建筑效益分析等领域中取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2]。已有许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在建筑行业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各种安全事故频发,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仍然无法得到保障。试想如果我们把VR安全体验馆、全时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安全教育培训工具箱和人员定位系统等全面应用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去,将会给我国建筑行业带来怎样的福音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一、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特点
建筑施工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2018年中国GDP为90万亿元,其中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23.5万亿,对国家GDP贡献超过25%。据相关统计,截止2018年上半年,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企业)有85993个,从业人数将近4500万人。行业市场规模大、从业人员多,但是建筑施工行业因其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和从业人员个人素养问题,呈现出较高的危险性。其行业主要安全特点概括如下:
1.人员流动性大。建筑施工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员流动,一项工程建设完结后便在其他地方开始新的工程建设。建筑从业人员也是不固定的,他们大都不是正式员工,流动性很大。而且施工期也不固定在某一季节,往往要经历较长时间,防护措施也要根据时间不同而不同,大大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
2.施工环境复杂,露天作业和人工作业多。建筑施工行业涵盖市政、路桥、房建、水利等各个施工种类,其作业环境大多暴露在露天自然环境中,受气象、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约束性大,且环境复杂多变,不可控因素多,很多施工现场常常处于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或者荒漠高原之上,本身客观条件就具有极高安全风险。另外建筑施工大多数需要人工操作,机械自动化水平低,并且存在交叉作业的情况,也导致了极高的安全风险。同时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之恶劣环境影响,导致作业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更容易导致各种安全事故。
3.建筑施工变化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随形象进度变化而变化。由于工序不同,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不同,所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不同,这些都给安全管理带来诸多困难。而现如今的安全施工管理与控制方法是非常单一的,有的只是凭借经验管理,很难形成详尽、统一的管理规范。
二、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1.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水平低下
因为历史发展的原因,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传统粗放式管理在建筑施工行业中仍占主流,对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缺乏重视,针对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安全检查走马观花,敷衍了事;问题整改不够深入,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安全管理上下脱节,进而使得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不断上升[1]。
2.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受国情影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养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加之施工单位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训手段,不重视安全警示教育和安全体验教育,只重痕迹管理,不重培训效果,施工作业人员不能有效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在生产中凭经验作业,埋下了安全隐患,导致不必要的安全事故,进而影响施工进度,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3.安全监控薄弱,现场控制不力
建筑施工行业的生产现场,大多覆盖区域广,作业人员和设备多,但是缺乏监控手段和设施,主要依靠现场安全员盯控,导致监控盲区和死角多,不能有效掌控作业人员生产操作情况,对重点区域缺乏监控手段,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现场安全控制不力。
三、智能科技应用对建筑施工生产安全的改善
根据对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施工安全特点和当前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我们亟待将智能科技引进到建筑施工行业的生产安全管理中来。下面分析一下上述智能科技应用对建筑施工行业安全改善的作用:
1.VR安全体验馆
建筑VR安全教育体验馆是集安全教育、质量样板、绿色施工为一体的体验馆,它主要是结合VR眼镜让体验者在动态漫游状态下更加真实的体验电击、高空坠落、洞口坠落、脚手架倾斜等效果[3]。
VR安全体验馆在当代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1)新兴科技体验激发了工人参加安全教育的兴趣,工人对安全事故的感性认识也会增强;
(2)虚拟场景建设不再受场地限制,可最大程度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安全事故;
(3)体验者进入虚拟环境可对细节部位节点、优秀做法进行学习,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同时还可进一步优化方案、提升安全系数;
(4)虛拟环境中的质量模型样板有效避免了材料和人工的浪费,符合绿色施工理念。
2.全时视频监控系统
建立统一的网络数字化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和应急指挥平台,我们便可以结合内部机构行政办公应用的各个系统,实现视频会议、监控于一体的平台建设,并能够与OA、质量系统、安全系统、技术管理系统等无缝结合,进而实现多重应用效果:
质量系统+视频监控=实施现场质量监控
安全系统+视频监控=实时现场安全监控(防患于未然,消灭隐患于萌芽)
技术管理系统+视频会议=技术专家在一线
项目管理系统+办公系统+视讯系统=最快捷的上情下达=零距离管理
3.多媒体安全教育培训工具箱
多媒体安全培训工具箱集传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教室主要功能于一个工具箱中,便于建筑施工企业安管人员在现场随时随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以培训自动化、多媒体化的优势彻底解放其繁重的培训工作[4]。
多媒体安全教育培训工具箱主体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内置安全培训信息系统和各种培训课件和实体,对建筑施工安全带来各种益处:
(1)便捷灵活。本工具箱在现场随时可以外接投影仪和音响开展培训工作,同时连接网络后便可成为网上学习平台;
(2)功能齐全。集建档、考勤、培训、自学、考试、阅卷、发证等功能于一体,满足安全培训各环节要求;
(3)多媒体化。培训课件全部采用动漫、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直观、生动、易于理解,对农民工具有良好的培训效果;
(4)资源丰富。培训模块单元包括丰富的资源满足建筑施工安全培训的要求,同时该工具箱连网后可定期更新培训资源。
4.人员定位系统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6-0049-02
1 智能建筑简介
众所周知,智能建筑是依托现在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产业。其集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于一身,以建筑为平台,提供系统的办公自动化、通讯网络化等服务,为人们生活工作提供安全、方便、环保的建筑环境。而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也经过了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3个阶段的发展,成为智能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2.1 电气系统设计
2.1.1 TN-S系统
该系统属于低压配电系统,严格的将中性线和保护接地线分开,是标准的三相四线PE线的接地系统。其中中线和保护地线只在变压器中性点有共同接地。该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保护地线不带电,只有中性线带电,具备可靠的基准电位,对地面没有电压。但接地线不允许短线,其接在金属外壳的设备上是安全、可靠的。采用该系统的原因主要考虑的以下几点:1)通常智能建筑中单相用电设备多、负荷大、而其经常又是不平衡的,而且中性线带有随机电流;2)由于中性线带电,如果将其与保护地线连接在一起然后接到金属外壳的设备上,会有很大的危险性,并且会使电子设备相互干扰,导致无法工作;3)由于智能建筑中有很多精密的电子设备易受到电磁波干扰、要求考虑防静电接地等原因,所以采用上述连接方式。
2.1.2 TN-C-S系统
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采用了两个接地系统,其分界点在中性线和保护地线的连接点上。在智能建筑中,当供电由区域外引电流的时候,常选用该系统。与一般的系统不同,该系统在进入使用前采用TN-C系统,进入处则需要重复接地,进入后变为采用TN-S系统。该系统明显提高了线路对人员的安全性保证。但此类系统为了使得电子设备共同获得一个等电位基准点,要求系统各自从接地线一点引出,并选择正确的接地电阻值。
2.1.3安全保护接地
在智能建筑中,由于有很多强电设备、弱电设备和非带电导电设备及构件的存在,所以需要严格的安全保护接地措施。如果没有安全保护接地,当设备的绝缘损坏的时候,其外壳很容易带电,人不小心触碰到此类电气设备的时候,很有可能被电击伤甚至造成危害生命的事故。因此,智能建筑中必须采用安全保护接地设备。其主要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技术部分与接地体之间进行金属连接,将保护地线与智能建筑中的用电设备进行连接,最好将其附近区域的金属构件也进行连接,但严禁与中线相连接。
2.1.4 直流与交流的工作接地
直流电工作接地主要考虑到智能建筑内有很多计算机、多媒体等大型设备,其要求电流稳定性好、准确度高,以满足大量信息的传输、能量转化等要求。通常采用较大截面的绝缘铜线做引线,将电子设备直流电接地,并与基准点相连接。变流电工作接地主要是将变压器中性点或者中性线接地。其中中性线需采用铜芯绝缘线,并保证其不会外露、不能与其他接地系统混接。
2.1.5 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
智能建筑中大都需要进行防电磁干扰工作,通常采用屏蔽和正确接地等手段进行。一般将设备的外壳与保护地线进行连接,要求与保护地线连接的屏蔽管路两端均进行连接,并尽可能的使室内屏蔽多点与保护地线进行连接。除此之外,因进行大量防静电工作,对室内和电气设备进行除尘清洁工作。
2.2 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应用的实例
某家保险公司业务大楼的计算机机房正在进行装修,设计施工人员采用的是单点接地连接方式。施工人员从计算机机房引出一根VV235mm 的单芯电缆,令其经过地下穿至室外30m处,并将其做一组接地电阻为4Q的闭环式逻辑接地电极。这种连接方式不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计算机并不能正常工作。事实上,在对计算机接地时,经常采用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静电接地和安全保护接地,而在智能建筑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首先因为在智能建筑中,采用联合接地,可以将智能建筑自身的基础钢筋和结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效果良好,接地电阻值一般为014Q以下。其次,在同一智能建筑中,采用同一个联合接地系统后,可以避免不同系统间的电位差引起的相互干扰。当智能建筑物中采用等电位联结、局部等电位联结和星形等电位联结后,利用钢筋做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将小于014Q,远远小于计算机直流接地的电阻,也符合行业标准要求。因此,在该建筑物机房内进行局部电位联结和联合接地后,计算机运行良好。
3 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3.1缺少完整、系统的行业实施标准
目前,智能建筑一系列的工序由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对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应用方面的一些细节没有详细的描述,没有太强的约束性与规范性。这给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增加了很多难度。
3.2 设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
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时经常将整个项目交由集成商负责,而他们并不了解智能建筑设计程序和全过程,没有太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设计的东西经常不符合建筑要求,有些甚至有很大危险。这样的运行环境下,电气自动化这一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项目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定会受到严重阻碍。
参考文献
[1]王厚余.低压电气装置的设计安装和检验[M].北京:中回电力出版社.
[2]陶根根.论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丙方监理[J].智能建筑,2004(8).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024-01
所谓智能建筑是通过现代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对结构中的装置,进行集中控制,并给建筑物内的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和对信息的整合。
其实,智能建筑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对于使用者来说,让其感受到环境的舒适、和谐,并让他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第二,对于管理者来说,在节约成本开支的前提下,拥有一个通信、控制、管理的完善维护设施,安全和快速地对安全巡察、环境监控和预警等系统做出正确的反应,并以最直接的方式与有关管理部门取得联络。
1 智能建筑的组成
智能建筑通常由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组成。
(1)办公自动化系统,其英文名称:Office Automation System。为了提高办公的效率而使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而使办公自动化得以提升。它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基本概念,让企业相关人员快速并准确的分享信息,工作的协同率从而大大的提高。让之前繁琐、冗长的手动办公方法得以改善,快速并全面的进行信息的汇总、信息的加工,给企业提供决策和安全的科学性依据。
(2)通信自动化系统,其英文名称为: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提供建筑内外的任何数据资源,主要内容有:通过通信系统的环境来讲,从而让人们的交流,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是人们的通信行为最大化的发挥,让之不受到某一通信主体的约束。从通信网络的一步步发展直至今日,不同类型的建筑体,通信网络之前的互联技术。既充分体现了任意地点的这一要求,也实现了任何人通信的这一基本要求,这包括了不同通信技术之间的融合。
(3)楼宇自动化系统,英文为: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其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的内容有:通风系统、暖通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运维系统、安保综合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使得建筑物人性化,也使其建筑物服务自动化,激发办公人员更多的创造和想象力。同时也使环境控制、安全管理、监视警报更加便利,也具有更完善的管理和通信设施。
2 智能建筑的特点
2.1 智能建筑各种智能化系统的高度集成
它将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和楼宇自动化系统等各个子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汇总整合,并通过有线网络实现各个子系统的互联。这样才能使智能建筑系统得以实现。
2.2 节能
以某大厦来举例,其暖通系统和照明灯具的消耗是很大的,占大厦总消耗的8成左右。如果是智能建筑的话,通过它“智能的手段”,尽可能多的使用日光来照明,自然风来调节室内的温度。例如,下班后将照明的照度和环境的温度降低到最低,以达到节能效果的最大优化。
2.3 节省维护运行的人工费用
由于智能化系统的高度集成,系统的操作和监控也是相应的集中,合理安排人员,即可大大减少人工费的消耗。
3 智能建筑的发展近况
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建筑提供的服务早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智能建筑的出现,使得一幢幢高楼就变成了一个小型社交圈,各种小公司在其中,整座建筑物的各种商业行为和生活行为将会有数千兆计的信息和控制指令进出。
例如,某大厦公寓办公区A栋17~39层的公寓和40~46层的办公层以及B栋6层以上的摄像机采用光端机将视频信号传输至中心监控机房,其余的摄像机都是直接视频线到中心监控机房。某大厦公寓办公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模拟方式,系统前端用摄像机采集图像,在监控室用数字硬盘录像机进行存储,用矩阵键盘进行管理和切换控制。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是由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楼宇自动化等三种系统所构成,将它们进行有序的组合之后,是办公室具有了高度化机能的业务处理能力,从而增加了建筑物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智能建筑提供给居住者的活动空间,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楼宇自动化系统恰恰共同组成了此空间。智能建筑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建立在弱电智能化设计、通信学科、环境科学、工程力学、人类行为学科、电子系统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各类理论学科之上的交叉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课题组.2006中国房地产发展预测报告[R].中国不动产网,2006.
[2] 陈志新.智能建筑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20.
[3] 韩朝.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5-8,12-20.
一、智能系统的简介
智能系统(Intelligence system)是指能产生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机系统。智能系统不仅可自组织性与自适应性地在传统的诺依曼的计算机上运行,而且也可自组织性与自适应性地在新一代的非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上运行。“智能”的含义很广,其本质有待进一步探索,因而,对“智能”这一词也难于给出一个完整确切的定义,但一般可作这样的表述:智能是人类大脑的较高级活动的体现,它至少应具备自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思维与推理的能力、问题求解的能力和自动学习的能力。
二、智能建筑的简介
智能系统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表现在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由建筑物本体加智能化系统构成。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1]。
建筑智能化工程又称弱电系统工程,主要指通讯自动化(CA)、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消防自动化(FA)和保安自动化(SA),简称5A。其中包括的系统有: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工程,通讯系统工程,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工程,卫星及共用电视系统工程,车库管理系统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广播系统工程,会议系统工程,视频点播系统工程,智能化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工程,可视会议系统工程,大屏幕显示系统工程,智能灯光、音响控制系统工程,火灾报警系统工程,计算机机房工程,一卡通系统工程。
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主要区别在于“智能化”。智能建筑除了具备传统建筑的全部特征和功能外,还具备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特征和功能,例如:感知环境和使用功能变化的能力;高效传递、精准处理感知信号或信息的能力;对建筑设备与建筑环境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做出决策、发出指令、执行相应操作、完成相应动作的能力。
三、智能建筑的产生
现在公认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楼是1984年出现在美国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广场,这是一栋38层的办公建筑,原来就有比较好的建筑设备系统,例如,较早地应用了数字程控交换机、办公自动化机器的集中使用、设置计算中心、消防、安保的自动监控等。在美国以后,日本很快跟上来,但走的是另外一条路。日本在1986年建造的东京本田青山大厦和NTT品川大厦等大体上都是大公司建造的自用办公大楼。因此,对其设备自动化,通讯网络的建设等就更有针对性。由于目的明确,所以在大楼建设中同时将其内部的办公网络(0A)系统以及相应的应用系统一起建设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我们后来所说的智能建筑的“3A"体系。
人们对建筑的关心往往是它的外在表现,而忽视其内在的许多因素。但智能建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观念。如果说钢铁、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使建筑的外观发生了变化,那么智能建筑就是从本质上改变着建筑在人们心中的概念。建筑不再单单是一个用来遮风避雨的壳体,而是成为能够参与人类办公、生产、生活活动的具有“生命”特性的实体。如果用人体作一个形象的比喻,那么传统建筑只是具备了外在的骨骼和肌肉,而智能建筑则是在此基础上加上聪明的“头脑”和灵敏的“神经系统”的完整的“人”。以下是智能建筑与人的类比:
表1 智能建筑与人的类比
四、智能建筑在我国发展状况
据《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861亿元。
五、智能建筑应用实例
在2006年修订的国家《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根据行业和应用领域的不同,把
智能建筑分为办公、商业、文化、媒体、体育、医院、学校、交通、住宅和通用工业建筑等10大类。建筑智能化体现在建筑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基压实智能化例子
智能压实过程控制系统是在压实过程中,对压实过程进行智能化的系统管理。
智能压实过程控制系统包括GPS基准站组件和振动压路机安装组件。系统运行时,架设在控制点上的GPS基准站实时向压路机上的GPS接收机发送差分信号,安装在振动压路机顶部的GPS接收机和无线电接收器接收该信号并实时进行厘米级定位;装在压路机振动轮上的压实传感器实时将压实数据传输给安装在驾驶室里的显示控制器,使操作员能够实时了解当前压路机的三维位置、压实度(CMV)和碾压遍数等信息。
中铁五局承建的兰新铁路甘青段12标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境内,正线长度76.94km,工程主要包括路基、桥梁,其中路基占66%,是整个建设工程中至关重要的施工环节。为确保工程质量,促进施工进度,实现高铁路基机械化、信息化建设,项目部通过麦斯泰格(北京)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引入美国天宝公司智能压实过程控制系统,用于指导路基填筑施工。成功地实现了实时图形和数据信息显示,防止在工作区域内出现过压、漏压;并且,实时显示了碾压区域、碾压次数、碾压厚度图形和压实度(CMV)值;能现场打印压实工作报告,便于现场分析和处理数据,方便找出碾压的薄弱区域,有针对性地进行常规检测[2]。
2、工程虚拟智能化例子
在工程中应用虚拟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在施工前了解各种构件在实际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及相互关系,及可能存在的工况条件,分析相应工况应力、变形、动力特性及其失效特征,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提出符合现场条件的施工工艺方法,实现风险控制和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在香港迪斯尼乐园工程中,在太空山施工阶段,由于在太空山屋面钢结构安装前,中心部位必须要搭建临时钢支撑进行空间作业,但高速过山车轨道系统已经完成安装,使支撑的下部难于找出几个与过山车轨道系统不相撞的位置进行临时支撑的详细设计与施工。所以该项目运用了虚拟技术原理,利用计算机3D动画辅助方法,先是将有关路轨的三维坐标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再加上相关路轨和其他设施的实际钢材及构件的尺寸,在电子模型上建立实物大小之三维立体电子模型,经过多次不断假设支撑位置,作三维分析和虚拟施工,在电子模型中终于找出了四个合适的支柱位,即这四个不会与已安装好的过山车轨道相碰。在找到支柱位置后,再次输入计算机有关支柱的真实尺寸再进行精确定位分析,以确定临时支撑的位置,然后根据此结果进行临时支撑的详尽计算与设计,从而达到理想结果。
在建筑工程工程施工中采用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有效的预知施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的关键点,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并予以纠正,从而相对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并可实现临时施工结构适宜操作的良好装配特性。
3、建筑设备智能化例子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对美观和舒适度的需求逐步增大,对现代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现代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是建筑设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建筑物使用质量的重要因素,其智能化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给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必须严格完善现代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这一关。建筑设备智能化主要表现在:家庭监控系统、远程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和楼宇自控系统。
位于广州市滨江东路的华标品峰楼盘,无可复制的250-560平米宽广豪宅,构筑纯大户型豪宅领地。独特的波浪型板式结构,三梯两户,户户南北对流;45°面江尽享珠江的波澜壮阔,远眺白云山,近观二沙岛,晚上更可收纳珠江两岸的璀璨灯火。每套房间内全采用全球领先的智能家居,灯光、窗帘、热水、空调、地热等等均可通过电话或PC远距离调控,随时随地指挥生活;电子眼、智能红外防盗、玻璃破碎报警、智能门禁管理等高技术、立体化、多层次的监控联网,全方位保障业主居住安全;智能家居的自动检测系统时刻对煤气、用电、消防等进行检测,并与控制中心联网,自动报警,第一时间预约维修,彻底摒除安全隐患。睿智的绿色中央空调系统,时刻提供新鲜健康的空气,并自动回收利用运行产生的热冷能;直供水系统、顶级不锈钢水管、智能换风系统等精挑细选,守护业主健康;先进的声学隔声震板,楼板与面层之间铺贴隔声毡隔音层,隔音防震,满足完全私密的享受空间。
六、智能建筑的展望
智能建筑是现代高新技术的综合产物。智能建筑的目标,是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提供快捷的服务,建立先进与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达到环保和节能以及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目前,中国大力发展房地产,智能系统在房屋中的应用已成为发展商大力鼓吹的卖点,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有些设备已落后,有些材料不环保,有些技术并不新鲜,我们应该大力寻找新材料,开发新技术,发明新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把真正给人们带来方便的“智能”嵌入普通的房屋中,让家家户户住得起房屋,享受得起“智能建筑”。
参考文献:
[1] 王新泉.建筑概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208-02
引言
智能建筑是智能化建筑环境内的系统集成中心(System IntgratedCenter,SIC)通过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Generic Cabling System,GCS)或通信网络(CN)与各种信息终端连接,收集数据,“感知”建筑环境各个空间的“状况”,并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出相应的处理结果,通过网络系统发出指令,指令到达通信终端后,终端做出相应动作,使建筑物具有某种“智能”功能。智能建筑通常由4个子系统构成,既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网络系统(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CNS)、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和综合布线系统。具有这几个子系统的建筑称为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是由智能化建筑环境内的SIC利用GCS连接和控制其他子系统组成的。
楼宇智能化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是以安全高效,节约成本,智能化管理和生态综合建设等为建设理念为基础,以达到现代实验室的标准。而当今世界上的实验室的楼宇智能化,主要是以以发达国家为主,实验室基本完成了楼宇智能化的建设,而我国也许因为现正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国家,实验室的楼宇智能化并未得到普及,以我国的公办学校或211工程的重点学校为例,能够真正实现楼宇智能化的其实也不多,也许是因为经费不足或校风问题不等而无法实现。而在本科独立学院的同类之间,也许是因为经费充足以及现代化思想逐渐在这类学院间普遍化,实验室的楼宇智能化已越来越被重视。
一、楼宇智能化实验室实训项目
为符合各独立学院的现状,以及建设一所能够高效安全的实验室,我们考虑了以下五项实训。
1.对讲门禁及室内安防系统实训
(1)实验室室外的主机、实验室室内的分机和管理中心机实现联通,能够实现可视对讲或不可视对讲。
(2)设立独立的ID卡,以实现刷卡开锁。
(3)设置解锁密码,以备紧急使用。
(4)实验室室内的分机可以使用紧急密码开锁。
(5)对讲机能够完成记录信息和报警的任务,并且实验室室内的分机能够为实现安防的功能。
(6)实验室室内分机设有紧急报警按钮,并且能够通知中心管理机。
2.闭路视频监控及周边系统防范系统实训
(1)监视器系统化能够完成图像的调整、视频的切换、浏览的设置等功能。
(2)矩阵视频要能够实现多功能的切换,并且独立完成控制云台输出,调节镜头等功能。
(3)硬盘录像机能够完成多画面同时切换,并且控制云台转出和调控镜头等功能
(4)实验室的录像须实现手动和定时录像的功能,并且能够查询录像。
(5)硬盘录像机报警联动录像,实现外部报警输入、动态监测报警输入、联动录像、报警、云台自动控制及录像查询。
3.消防系统实训
(1)设备联动功能要求:任何消防探测器动作或消防报警按钮按下,消防警铃开启。
(2)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响或消防报警按钮动作时,立即启动排烟设备,延迟5s启动消防水泵灭火,延时10-20s秒降下防火卷帘门。
(3)感烟探测器动作,并且同时手动按钮按下,立即启动消防泵灭火。
4.综合布线系统实训
(1)程控交换机应用:能通过程控交换机设置,实现整个实训环境中所有电话都能实现相互通话。
(2)网络交换机应用:能通过网络交换机设置,实现整个实训环境中所有网络都能正常使用。
5. DDC系统控制实训
(1)当DDC系统采用手动控制时,两组灯的开启与关闭由监控画面上的相应按钮控制。
(2)当DDC系统采用自动控制时,则由光控开关控制或定时控制。
(3)光控开关控制,是根据光控开关的运行状态,从而控制楼道照明灯的亮与灭。光控开关响应动作时,灯开启;光控开关无响应动作时,灯关闭。
二、绿色智能建筑的应用
为符合现代智能楼宇的设计,我们还另外引入了绿色建设的实训方案。
1.太阳能供电系统实训
(1)室内所有供电均有太阳能装置提供。
(2)室内所有温、热水供应均由太阳能水热加热系统提供。
(3)当由于天气的影响而导致太阳能装置无法正常使用时,自动转化为紧急备用电池使用或者正常电线线路通入。
2.中水回用系统实训
(1)实验室室内所有污水均由中水回用系统自动收集,并且由低成本的分流式中水处理系统处理成可二次利用的中水。
(2)大部分实验室室内用水(对水质没有太高要求的部分)均由中水回用系统供应。
(3)消火栓水源供水由中水回用系统提供。
(4)中水回用系统的管道接通其他建筑,并且达到共同回收和共同利用的目的。
3.太阳能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实训
(1)室内的空气调节由太阳能水环热泵空调系统控制并调节。
(2)太阳能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可由实验室内遥控直接控制。
(3)太阳能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可由管理中心机直接或间接控制。
(4)太阳能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能够自动根据室外室内的温差,自动调节室内适应的温度和湿度。
(5)空调系统在太阳能供电不足时可自动转换成太阳能储备电池供电。
4.室内照明系统实训
(1)实验室室内的照明灯均使用LED节能灯(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
(2)照明系统的开关使用光控和手动控制共同控制。
(3)照明系统可由管理中心机直接或间接控制。
(4)实验室室内备有紧急照明灯。
三、结束语
实验室实的现智能楼宇化逐渐成为各高校所追求的目标,因为智能建筑已成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实验室的先进与落后大概呈现出了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实验室实现智能楼宇化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学习环境的与时俱进化和安全舒适化,因而建设楼宇智能化实验室我们都已蓄势待发。另外,为了符合人与自然,以及可持续发展这等理念,对于建筑的绿色建设我们也不能懈怠,这才符合新现代化楼宇化实验室的名号。
参考文献
[1]郑洁、伍培.智能建筑概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物联网、建筑智能化、人类进化、双刃剑、健康进步
“物联网”这一名词对当代每个国家,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是一个相当新鲜的概念。1999年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其定义为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之所以提出“物联网”一例,是为了体现人类对高科技的追求,和对舒适有效的生活的充分向往,就是这两点推动着建筑设施智能化的一步步快速稳健的发展。
建筑智能化技术其实也是一个新兴技术,物联网技术又与其有相通之处,并且也是建筑智能化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谈及建筑智能化技术,首先需要知道怎样的一个建筑才能算作“智能建筑”。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坏境。”其中清楚地看到,建筑智能化实质在于内部电气设施的管理自动化、控制自动化、防灾自动化和能量管理自动化,是依靠先进的电气设备让建筑物能“独立”处理各种情况,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正是为了让此设想成为现实。
可以肯定的是,源于建筑智能化技术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变得更加舒适、高效、便捷,更加安全可靠。可是,如果从这种美妙的感受和期待中走出来,从理性角度去思考,这种所谓的“舒适、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是否一直对人类有益?
我们必须接受的一个事实是,在近几个世纪,人类作为生活在地球一个物种,在肢体上的进化速度远比不上大脑进化的速度。但可观的是,人类肢体在每一个年龄段的平均重量却在逐年增长,这也是社会上逐渐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这种增长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健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纵观二十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谓翻天覆地,人们在不断实现自身的需求的同时,又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人民生活幸福了,吃饭能吃饱了,当然身体自然会健康,但为什么又会影响健康呢?是因为这种“突如其来”的幸福,使得人们缺少了对长远的思考,也使得人们对于生活失去了危机感,而剩下的只是享受。正所谓“心宽体胖”,就像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物种缺少生存危机对其的影响,物种的进化速度就会减慢,而物种数量就会翻倍增加。
另一个方面,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降临,人类的生活不仅在质上发生了变化,而且生活速率也比以前至少要快一倍。尤其在现代的大都市,那种急速的生活工作节奏,往往使得其中的人应接不暇,以致身疲力竭。此时,人们所最希望的,便是一个“舒服安逸”环境,于是建筑智能化技术很快的得到了认同,便很快地进入建筑行业。以辩证的态度来看,这种科技进步确实会使得生活更加美好,但若持续这种“美好生活”,会不会使得人类身体失去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更深一步,人类会不会习惯了这种“安逸”而变得越来越懒惰?又会不会因为这种“安逸”出现新的疾病?
“空调病”的出现给予了一个肯定的答案,其病因并不是人对空调的不适应而让身体产生的病状,而是长时间吹空调造成身体机能的衰退。空调只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虽然它的应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对人类本身,却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空调只是众多电器里的一个角色,谁能预料未来会不会出现更多诸如此类的疾病呢?至此,得出结论:建筑智能化技术在给人类生活带来舒适的同时,也给人类本身带来了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可见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建筑设施智能化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提到的“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六项要求,我们必须真正领会这些要求的真谛:“安全”是前提,“高效、便捷”是目的,“节能、环保”是目的也是方式,“健康”才是最高要求。
结论
当代的社会发展是需要全面和谐地进行,所以要把握住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不能一味的看到其积极的一面,还要进一步去研究其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因素,然后才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把科学技术带来的正面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把负面影响减到最小。就如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一样,虽然会使人类生活工作变得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但它对人类自身的健康存在着不确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人类不仅要科学地发展进步,更要健康地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rough the building itself energy consumptio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normal use of control, to achieve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energy conservation in resul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use of new energy to reach the goal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saving energy, new energy use
中图分类号:TK0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智能建筑是当今人类面临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追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已不再局限于用智能系统控制建筑,而是更加关注与自然结合的建筑自控,成为节能建筑的一部分。以智能化推动建筑的节能发展,节约能源,促进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增强能效,减少污染是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和目的。
(一)减少智能建筑的建设能耗
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节能政策,使建筑节能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注重建筑节能立法,建立完善的建筑节能管理体制,采取经济政策鼓励建筑节能,加强节能与开发并重的科学研究,加大建筑节能技术革新,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应用转化与工程开发,培育建筑节能科技创新与服务企业,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二、加强规划设计,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建筑的规划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对建筑的总平面布置、建筑平、立、剖面形式、日照、自然通风等气候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行分析,使得建筑物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降低采暖负荷;夏季最大限度地减少太阳辐射的热并利用自然通风降温冷却,降低空调制冷负荷。加强容积率控制,努力提高绿化率,美化环境,缓解热岛效应等。智能化建筑还要求项目管理采用一种具有统一协调界面、责任明确的责任管理体系,防止因为项目管理不善而造成巨大的浪费。三、系统要形成有机统一整体,避免简单累加。智能化建筑所涵的楼宇设备监控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安防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要统一集成为建筑智能化系统,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多重管理。四、需要高素质的物业管理团队。智能建筑如果没有高素质的物业来管理维护,那就是一个摆设,不但浪费巨大的投资,而且无序、无管理的运行也将导致巨大的能耗。
(二)降低智能建筑的运行能耗
除了以上所涉,智能化建筑还需要加强以下方面来提高节能效率。主要就是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来降低各种建筑设施的运行能耗。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降低这部分能耗将对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先说采暖和制冷,在南方比如瑞安这样的县城,空调采暖制冷占相当大比例。据有关数据统计,空调使用已经占建筑耗能50%左右。空调的能耗主要是由建筑物冷热负荷来决定,因此在智能建筑建设时不但要设计好建筑物的围护结构,还要从中央空调设计选型开始就应注重节能。要强制淘汰低效能空调,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空调。建好后还要加强中央空调的运行管理,因为一个设计再好的节能系统,如果管理不善一样达不到节能的目的。空调系统包含了三大部分:冷源、空调机和空调末端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比较重视对前两部分的控制和管理,但对于空调末端的控制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现空调节能的根本途径,就是巧妙利用室外条件、围护结构、室内条件和空调设备相互作用关系,既创造出舒适高效的室内环境,而同时又实现大幅度节能目的。空调节能的工作原理重点在冷源系统与空调设备的运行效率方面想办法,通过智能化管理优化其控制来达到节能目的。其节能措施包括:1、提高冷冻水温度,可以达到节能效果。在保证舒适的前提下,系统能源管理程序根据每个季节及每天室外温度的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冷冻水的出水温度;2、根据末端设备所需的冷量负荷,运用模糊算法,对空调冷源设备进行群控,优化运行,保证冷量供求平衡,让冷源设备运行在最高效率特性上;3、提高室内温湿度控制精度。根据有关测算如果在夏季将设定值温度下调1℃,将增加9%的能耗;如果在冬季将设定值温度上调1℃,将增加12%的能耗。因此将大厦内温湿度控制在设定值精度范围内是大厦空调节能的有效措施。以瑞安来说夏天不要温度太低,以25℃为宜,冬天温度不要太高以22℃为宜;4、对于大堂、走廊等公共区域在能保证舒适的前提下合理设定温湿度。相对于室内来说适当放宽控制要求,提高设定温度。如进门的大堂在夏季将温度设定值设在28℃ ~30℃,主要比室外低4~5℃,人们已感觉舒适;走廊设定值定在27℃ ~28℃也可满足要求;5、根据季节变化,进行合理的新风量有效调节是节能的另一个措施。在过度季节要尽量采用自然通风等;6、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防止带病、超负荷运行;7、监测运行参数,改造系统不合理之处;8、运行要能实现智能化管理功能,能集中实现分层、分区、分时控制。建筑照明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节能除了在设计之初要注意照明灯具及附件的选择,还涉及到建成之后的智能控制等多个方面。照明灯具有很多种如白炽灯、荧光灯、HID灯,光纤灯、LED等,每种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设计时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人员的视觉要求,灵活选择配套的节能光源。在优化照明设计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天然光,使窗户射的天然光和室内的人工照明合理协调,形成良好的照明环境,可大大地节约能源。节能光源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节能措施,主要在小型的建筑物或者家庭照明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大型公共建筑物的运行和管理中,为了达到节能的效果,还需要把照明系统智能化并纳入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之中,通过计算机集成系统,在主控室的计算机操作平台上完成日常的运转与管理工作。通过软件的可编程任意实现单点、多点、区域、群组的分区控制、分时控制、通断控制、调光控制等多种控制方案。
(三)提高智能建筑新能源利用
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新能源的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能源通常指非常规的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其与常规能源相辅助, 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 可有效解决能源紧张和能源损耗问题,逐步达到零排放,实现“绿色建筑”。比如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把太阳能光伏电板做成建筑材料,将建筑屋顶、向阳的外墙甚至窗户材料都用光伏器件来代替,则既能作为建材又能发电,还能吸收太阳辐射,避免屋顶、外墙温度过高,降低空调能耗,可谓一举多得;太阳能热水器为建筑物提供生活热水和冬季采暖;空调系统采用地源热泵技术,耗能低,对环境影响小等。在智能建筑中,为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通常可设置建筑能源协调控制系统,将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与采暖、空调、照明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系统集成,使整个建筑成为一个能源体系,以利协调控制,使之在保证性能、各功能要求和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节能运行。
结束语: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国际社会致力于推进可持续发展,以“绿色”思想为指导,将各种先进技术应用于建筑物,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智能技术是现代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节能绿色建筑的智能技术是具有调节、控制、管理、规范、优化建筑与生态系统关系、人与建筑关系、人的行为与生态系统的集成智能。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972+.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智能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张瑞武教授1997年6月在厦门市建委主办的“首届智能建筑研讨会”上就智能建筑提出了下列比较完整的定义:智能建筑系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这一定义特别有助于认识什么是真正的智能建筑。
1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指在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其相互联系,全面综合而达到最佳的组合,获得高效率、高功能、高舒适性和安全性有保障的大楼。
通常有四大主要特征,即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布线自动化,由此可见:智能建筑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建筑技术和其他多种先进技术等进行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和生活环境优良、无污染的建筑物。
23A系统
智能建筑的核心是3A系统,即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智能化建筑就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此3个系统进行有机的综合,使大楼各项设施的运转机制达到高效、合理和节能。
2.1SIC
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中心(SIC)应具有各个智能化系统信息汇集和各类信息综合管理的功能,并要达到以下三方面的具体要求:(1)汇集建筑物内外各类信息,接口界面要标准化、规范化,以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及通信。(2)对建筑物各个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3)对建筑物内的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并且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及信息通信能力。
2.2BAS
楼与自动化系统(BAS)是以中央计算机为核心,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办公室成为温度、湿度、光度稳定和空气清新的办公室。按设备的功能、作用及管理模式,该系统可分为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空调及通风监控系统、供配电及备用应急电站的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系统、保安监控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和交通监控系统。BAS系统日夜不停地对建筑的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采用各处现场资料自动处理,并按预置程序和随机指令进行控制。
2.3OAS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是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及行为科学应用于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所难以处理的、数量庞大且结构不明确的业务上。可见,它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中,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
2.4CAS
通信自动化系统(CAS)能高速进行智能建筑内各种图像、文字、语言及数据之间的通信。它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相连,交流信息。通信自动化系统可分为语音通信、图文通信、数据通信及卫星通信等四个子系统。
3智能物业管理
物业智能化管理,是指在物业管理中,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和相关的设备系统实现对物业及物业设施、设备、物业环境、物业消防、安防等的自动监控和集中管理,实现对业主信息、报修、收费、综合服务等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以完善业主的生活、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发挥智能物业的价值。
智能物业管理是在智能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传统物业相比,智能物业有了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3.1创造了安全、舒适、高效、便捷的办公、生活环境
智能物业首先确保人、财、物的高度安全及具备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建筑物内外四通八达的电话网、电视网、计算机局域网、互联网及各种数据通信网等现代通信手段和各种基于网络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健康、高效便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3.2节省了能源
节省能源主要是通过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来实现的。以现代化的大厦为例,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能耗很大,约占大厦总能耗的70%。在满足使用者对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智能大厦可以利用自然光和大气冷量(或热量)来调节室内环境,以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利用空调与控制等行业的最新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是智能物业的主要特点之一,其经济性也是该类建筑得以迅速推广的重要原因。
3.3节省了设备运行维护费用
通过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使建筑物内的各类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保养维修更趋自动化。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修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整座建筑物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能否实际运作,并达到其原设计的目标。维护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以最低的费用去确保建筑物内各类机电设备的妥善维护、运行、更新。
3.4现代化的通信手段与办公条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信息时代,时间就是金钱,智能物业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智能物业中,企业可以利用物业局域网,统一调度各部门运作,实现信息共享、互访和传递,极大地提高内部工作效率;用户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多媒体信息传输和收集,还可以通过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声音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与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及时获得全球性金融商业情报、科技情报及各种数据库系统中的最新信息。
3.5方便管理,提高了生活质量
智能物业可以通过总线控制技术实现对家中通信、家电、安保等设备的监视控制,实现水、电、煤气多表自动计量、自动收费,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社区服务、网络医疗、教育、娱乐、购物、投资理财等各类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3.6广泛采用了“4C”高新技术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广泛采用了“4C”高新技术。由于现代控制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信息传感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而现代通信技术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所以,“4C”高新技术的核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信息技术。并且这些技术均采用了系统集成的方法使系统协调统一的工作。
摘 要:文章简介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历史沿革、招生现状及就业前景,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形成背景、基本概念、技术基础、就业趋势等方面剖析了该专业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招生现状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并依据矛盾提出了解决方案,为该专业今后的发展奠基。
关键词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起源;招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198-02
1 引言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对建筑的影响越发潜移默化,科技使建筑功能有了“质变”的飞跃。现代IT技术赋予建筑以“灵魂”是对建筑最为突出的特征赋予,使可持续性建筑(Sustainable Building)具有高产出、高效能和生态平衡能力的特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使得建筑能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逐步成为具有与人和社会和谐、与人和自然平衡共生的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智能化”建筑或“智慧型”建筑。
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历史沿革
从1984年美国的一座38层高的旧金融大厦取名为City Place(都市大厦)开始,“智能建筑”一词便形成且得以广泛的应用。从第一座大厦诞生后,智能建筑便以蓬勃发展的势头在世界范围形成。
我国智能建筑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0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是智能建筑的雏形。1993年建成的广东国际大厦为我国大陆首座智能化商务大厦。它具有较完善的“3A”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通信网络系统(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CNS),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及高效的国际金融信息网络。政府也加强了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先后出台了相关的规范和规定,2001年建筑部87号令《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设立了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目前,智能化建筑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具体表征。智能建筑可以利用楼宇自控系统作为快速数据处理的手段,预先计划并周期性地作出报告,且当今世界,国民经济对数字化城市、绿色与智能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就应运而生了。
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现状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教育部2006年新批准开设的本科专业,此专业的设立顺应了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历史需求。截止2009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高等学校有近30所,设置相关专业方向的有近百所,申请该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
3.1 基本概念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学科,它是介于土建和电气两大类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学科。
3.2 技术基础
(1)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构成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一般可分为集中式系统、集散式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2)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是智能大厦的核心技术。涉及通信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延伸到大厦的各个楼层及角落。
(3)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是实现大厦内部、大厦与大厦、大厦与国内、国外信息交流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现代通信的内容涵盖了多媒体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络、个人通信、数字图像通信、移动卫星通信、程控交换、信息高速公路等。
(4)照明系统
当今建筑,灯光越来越重要,且照明系统的改善、节能和科学管理在现代建筑中也被更加重视,采用建筑电气的智能化系统,合理的选择光源、灯具、电线及性能优越的照明控制系统、提高照明质量及节能效果,改善现代建筑的环境。
(5)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使用也越来越普遍,根据不同工程的不同要求与各种灭火设施及通讯装置联动,形成中心控制系统。即由自动报警、自动启动灭火、安全疏散指令、系统过程显示及消防档案管理等组成一个完整的消防控制系统。
(6)BA系统的检测技术基础
在智能建筑中,应用大量检测设备(传感器)及执行机构设备,在智能楼宇内对各种物理量的检测与控制的执行和这些设备运行状态密切相关。
(7)楼宇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技术基础
楼宇控制系统包括以下内容:冷冻站设备的控制和监视,空调机组的控制和监视,新风机组的监控和监视,给排水系统的控制和监视,供配电设备的监视和安防系统等。
4 就业趋势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主要是面向建筑行业工程单位,从事建筑电气的构图、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作为近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建筑电气智能化给人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及经济效益,是现代建筑行业中发展较为迅猛的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将会越来越大,其就业前景相当广阔。
5 招生现状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及解决方案
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为新开专业,很多人对其并不了解且缺乏对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兴趣,所以目前招生现状并不乐观,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形成矛盾,除此之外,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也不能满足社会的切实需求,所以,提出解决方案,学校应加大对该专业的宣传,让报考学生充分了解该专业的基本信息及就业前景,鼓励学生向社会最需要人才方面发展,更要使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定要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供配电设计及管理,各种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调试与维修等知识技能。
2.能够从事信息科学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建筑智能化技术方面有关的工程设计、实验分析、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
3.能够从事自动控制工程及智能化领域的工作。
4.能够从事物业管理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
5.能够从事建筑工程、房地产公司的现场施工管理或监理工作。
6.能够从事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管理、调配与维修工作。
6 结束语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一个综合多种学科的新专业也是一种新事物,往往新产生的东西都会给人带来疑问,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质的改变,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发展奠基,缓解人才紧缺问题。
参考文献:
[1] 孙景芝,李志平.建筑智能化系统概论[M].2005.12.
[2] 杜明芳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内涵及发展定位探析[J](ICCCT2010).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某现代建筑大楼工程智能化设计保证建成后的办公建筑能适应未来办公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软、硬件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和网络信息集成。系统设计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主流技术,进行系统的优化集成设计。系统软、硬件配置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以适应系统灵活组网,扩展和系统能力提升的需要。实现各个子系统有机相互联系,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利于科学化管理。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兼容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系统设计还应充分体现节能和环保,应少用或慎用高能耗的设备和系统,以改善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系统设计应考虑甲级商务办公写字楼的不同使用需求,并充分考虑灵活性、通用性。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信息通信网络的基础传输通道,满足信息通信网络的布线要求,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信息传输的要求。
工作区子系统:本次设计考虑采用区域布线箱的方式,每个办公室预留信息箱,每个信息箱内含1根四芯单模光纤,4个语音点,4个数据点(其中包括1个IPTV点),1个数字电视点(数字电视点在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中统一考虑设计)。
水平区子系统:综合布线水平配线由楼层弱电间至各工作区信息插座采用六类线,至信息箱采用8根六类线和1根室内四芯单模光纤(2用2备),六类线配线长度不超过90米。
垂直主干子系统:语音主干采用1根3类50对大对数电缆,数据主干采用室内24芯单模光纤。
管理区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计算机网络垂直干线和水平光纤采用光纤配线架,语音垂直干线采用110型卡接式配线架。数据语音水平配线子系统采用RJ-45端口模块式配线架。
计算机网络系统
本工程设置办公网(含无线局域网)、设备网(含IPTV网)两套物理上隔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考虑到办公网办公需求(每个办公室内部设置4个语音和4个数据点,其中1个数据点为数字电视用),在每层的弱电间内根据数据点的多少设置24/48换机1台,采用千兆接口,万兆上联,无线AP系统覆盖所有楼层,无线AP采用专用的POE供电装置实现,采用集中控制器的方式实现。
办公网和设备网的供电都通过机房UPS供电,办公网UPS供电系统在每层设置弱电UPS供电箱。设备网UPS供电系统在相应的楼层设置SAS供电箱。
卫星及有线电视接入系统
卫星及有线电视接入系统按照860MHZ带宽数字有线电视系统传输要求设计,系统选用的设备与部件具有双向性,其视频输入与输出的阻抗以及电缆的特性阻抗均为75欧姆,楼内电视信号传输采用SYWV-75-9、SYWV-75-5同轴电缆。
背景音乐及公共广播系统
背景广播采用数字广播主机,可同时有4路不同的音源输出,满足大楼音源根据不同功能需要可独立选择播放,本工程公共广播系统采用定压输出方式,背景广播音源干线从地下一层广播机柜分别引到各层消防广播联动模块。背景广播垂直干线线路与消防广播完全分开,在各层消防广播联动模块处进行消防广播与背景广播切换,当发生火灾时,关闭所有背景音乐强切至消防广播。
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的是半数字式监控系统,在弱电间按楼层区域设置数字编码服务器,视频前端探头到数字编码服务器(本次考虑可内带硬盘式,预留10%~15%的余量,以备后期系统增加和调整)视频线采用SYV-75-5型同轴电缆,数字编码服务器通过网络系统将监控探头采集的数据全部传输到系统后端;电梯轿厢内摄像机视频线采用定制双层屏蔽同轴电缆以防止在电梯井道内线缆被擦伤,应加工在电梯轿厢的随行电缆中;水平电源线采用RVV(2*1.0)型电缆;一体化快球彩色摄像机控制线采用RVVP(4*1.0)型电缆。摄像机电源线由消控监控机房内UPS引出单独布管至楼层弱电间楼层配电箱,采用集中供电,在分线箱变压后给摄机供电。UPS供电容量为1小时后备。
停车场管理系统
本工程考虑在地下车库出入口及地下各层间的通道设置道闸管理和监控系统,实现停车库出入口自动控制的管理功能,并具有遥控及手动按钮控制功能。本次停车场系统具有出入口功能、图像识别功能、车位显示屏功能、岗亭系统、语音提示系统和打印系统、消防联动系统、车位引导系统、系统信息传输管理等功能。
智能卡管理系统
智能卡管理系统由感应卡、读卡器、控制器、电磁锁、门磁、出入口控制管理软件等组成。在消控监控机房设置门禁工作站,各地下层及一层弱电间内设置门禁控制器,各门禁控制器采用TCP/IP方式引至门禁工作站。智能卡管理系统电源由消控机房UPS弱电配电箱集中供电,电源送到现场后电控锁电源变压器与出入口控制其它设备用电变压器分开设置,火灾时通过消防联动模块联动门禁控制器断电开门
楼宇自控系统
本工程楼宇自控系统由操作站、网络控制引擎、现场控制器组成。系统构架采用两层网络结构,支持BACNET协议标准,管理层上服务器/工作站之间的通讯采用基于BACnet/IP的B/S方式,控制层上DDC之间通讯采用符合BACnet MS/TP协议方式。管理传输层建立在100M以太网络上,采用星形连接方式,以综合布线为物理链路,通过标准BACnet/IP通讯协议高速通讯,进行信息的交换处理。主要设备包括服务器、管理工作站、网络控制引擎等,系统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 / Server)结构。控制中心设置一台主交换机,控制层通过网络控制引擎NAE转换后连至交换机。本工程楼宇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根据大楼机电设备情况,分为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公共照明系统。
综合信息集成系统
综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BMS)是建筑物的各个子系统BAS、SAS、FAS等的总集成。系统集成管理系统(BMS)通过统一操作平台,全局化的集中控制与协调相关的子系统,使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进行交互,信息能够互连、互通、互用,为管理者提供一种高效、集中、优化的管理手段。
本系统集成管理系统(BMS)通过统一的操作平台,全面的集中控制与协调各系统。主要集成的内容包括以下:
BAS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含CCTV、防盗报警等)
一卡通系统(门禁、停车场管理系统等)
消防报警系统
物业管理系统
综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BMS)作为建筑物机电设备运行信息的交汇与处理中心,对汇集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处理和判断,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对各类设备进行分布式监控和管理,使各子系统和设备始终处于有条不紊、协调一致的高效、被控状态下运行,在为建筑提供安全保证和舒适宜人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省能耗和日常运行维护管理费用,给业主一个较高的回报率。
参考文献:
[1] 刘光辉,智能建筑概论, 20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