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5 14:33: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二氧化碳排放来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近日,深圳发展银行正式推出国内第一只“二氧化碳挂钩型”本外币理财产品,挂钩在欧洲气候交易所上市目前交易非常活跃的“欧盟第二承诺期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2008年12月合约)”,本产品人民币预期最高年收益率为7.8%,美元预期可达15%。
金融创新,服务环保
如今地球变暖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问题,全球关注经济的发展的同时,更多关注的是由此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一个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多少,已经成为衡量其经济发展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而欧洲在这方面一直是走在世界的前面,其不但利用先进的技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更是通过金融创新,来服务于环保,欧洲气候交易所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就是其中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深圳发展银行正式推出国内第一只“二氧化碳挂钩型”本外币理财产品,挂钩在欧洲气候交易所上市目前交易非常活跃的“欧盟第二承诺期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以满足投资者参与国际金融创新市场、分散国内投资风险,追求全球市场理财丰厚收益的需求。
该产品投资期限仅12个月,而且提供100%到期保本,可以人民币和美元进行投资,根据不同投资币种,预期最高年收益率分别达到7.8%(人民币)和15%(美元),可以说是将资金安全和高预期收益结合在了一起。
此前,有专业人士分析,二氧化碳排放权的期货价格可能由以下两个主要因素决定:天气及购买者的参与情况。首先,市场普遍认同欧洲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一个炎热、干旱的夏季气候,目前南欧国家与巴尔干地区尤为明显。炎热与干旱将引发更多能源需求,进而引发更多排放要求,最终将推动价格上涨。此外,需海水起冷却作用的核电站会使水温上升,在高温天气条件下其供能活动必将受限,然而对能源的需求将促使那些需通过二氧化碳排放来供能的企业购买更多的额度。
另外,随着欧盟委员会逐渐完成二氧化碳排放权额度的分配,第三季度已有更多的买家入市,而第四季度乃至明年则会更多,目前不断提高的购买者的参与水平,将促进当前的市场走向,促成上升的市场走势。据法兴预测,08年12月排放权期货价格将从目前的19.5欧元/吨(2007年8月10日,数据来源:欧洲气候交易所)上涨到第四季度的24欧元/吨。
本金保障,受益倍增
本产品与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的价格挂钩,但并不直接投资于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准确地讲,产品是运用前沿金融创新工具获取较高收益,并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让投资者获得期货合约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最大收益。因此,从投资并兼顾风险的角度考虑,深发行此次推出的产品是目前市场上值得投资者考虑的资产配置理财产品之一。
据悉,这款“二氧化碳”挂钩型理财产品投资有保障,100%到期本金保证,紧跟国际市场行情,总结起来,有以下亮点:一是放眼海外前沿金融产品,抓住金融创新投资机会,着眼欧洲经济复苏增长,分享欧元区经济成长带来的收益。本产品挂钩在欧洲气候交易所上市目前交易非常活跃的“欧盟第二承诺期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预计未来12个月的上涨空间巨大;二是着眼欧洲市场,分享欧元区经济成长带来的收益。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rising from a single material needs more bias in the pursuit of the spiritual level, accompanied by the emergence of a ran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significantly enhance resident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buy decorative property, a change in traditional practices and stereotypes, to focus more on low-carbo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lean type of energy-efficient, low carbon building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demand is increasing, therefore,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when and how to achieve low-carbon,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re and more builders and develop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in the process of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bits and pieces of the daily life of residents, related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residents, so low carbon residential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to make a simple analysis of explore, and low-carbon energy measures.
Keywords: low carbon hous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科学技术得到不断突破,为世界经济的飞跃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但人类在享受经济高速发展的繁荣时候,也付出了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和沉重的高污染为代价,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资源不断的消耗,各种环境的污染不断出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在此种背景下,低碳环保的建筑理论开始风靡全球。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理念,它要求用最少的不可再生资源,用最小的消耗,用最节约的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工作住宿需求,满足人们逐渐多变的能源需求。它要求再对建筑住宅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做好低碳环保的管理设计,做到节约每一点能源,在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绿色建筑,低碳环保的建筑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
一、 低碳住宅建筑
(一)低碳环保简述
低碳建筑是采取超低能耗,很低的污染量,很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标来衡量现代建筑的一种绿色建筑理念。是人类自从工业发展繁荣以来,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和高负荷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下一次建筑理念的重要转变,是思想领域的一次变革。
低碳建筑的核心是采用先进的能源技术和技能减排技术,从对住宅的设计,材质,结构,甚至是居住观点上全面实现重要转变,通过对建筑材料,建造工艺设备,的选择,减少使用甚至是不适用石化能源的消耗,从根本上降低能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对于传统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相比,低碳住宅将会从建筑的住宅规划,建筑材质的的选择,建设施工装修使用的一系列程序上,围绕以最少能耗,最低二氧化碳的低碳核心目标,实现绿色环保无害的建筑理念。
(二)低碳住宅兴起
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但伴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恶化,各种气象,气候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建筑风格和建筑理念应运而生。自从工业社会以来,居民的生活工作中,由于汽车,住宿,生活生产等各种因素排出的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全球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增多,人们的生命财产和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住宅建筑是最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居住建筑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几乎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50%。让人触目惊心。
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和精神境界的提高,人们从传统的物质层面渐渐的倾向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近些年来,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建筑住宅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低碳住宅建筑迅速兴起。
(三)衡量指标和实现方式
一、包容性增长下征收碳税的必要性
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寻求的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增长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亚行当时在中国提倡“包容性增长”,比较重要的一个观点是: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同时,增长也要是可持续的、协调的、更多关注社会领域发展的。这种增长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考虑到其他方面,尤其是社会领域的,使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这种发展的成果。“包容性增长”,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经济增长应该是互相协调的。碳税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一种税,更具体地看,碳税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目的,对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气、汽油和柴油等)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种税。目前,开征碳税可以涉及到环境发展的各个方面,有利于、有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这一目标的实现。
二、碳税征收的可行性
1.理论上的可行性。碳税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目的,从而对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气、柴油和汽油等),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种税。从理论上来讲对化石燃料按照其含碳量征收碳税,则会使得燃料的使用成本上升,而使用成本的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及促进资源的节约,削弱化石燃料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促进清洁能源的研发及推广,使二氧化碳污染减少到帕累托最优水平。碳税通过减少化石燃料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促进新能源推广,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政策上的可行性。我国政府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已经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和承诺。2009年9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了《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的研究报告,提出我国可以考虑在未来五年内开征碳税,其路线图为2009年进行燃油税改革,2009年或之后择机推行资源税改革,在资源税改革后的1~3年期间择机开征碳税,预计开征时间2012~2013 年。2010年我国也开展了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国家发改委还表示“十二五”能源规划的制定,将重点围绕加快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低碳技术的开发利用展开,占领国际技术制高点,并实现对国际低碳技术市场的控制权。这些政策和决议为我国开征碳税提供了政策上的可行性。
3.技术上的可行性。与其他环境税相比,碳税有计量简单、操作容易、便于检测的特点。碳税的税基是碳的排放量,各种能源的含碳量是固定的,所以其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是确定的,再考虑减排技术和回收利用等措施计量真实的碳排放量,所以碳税计量相对简单,对税务人员来说操作相对容易,也不需要复杂的检测。同时,其他国家的碳税实践为我国碳税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借鉴,包括合理设计碳税的税负水平,充分发挥碳税的调节功能,并规避其对低收入群体和高耗能产业的冲击等。
4.国外碳税制度的实践。欧洲国家征收碳税的实践起步较早,芬兰是最早对二氧化碳排放征税的国家,于1990年开始征收碳税。此后,瑞典、挪威、荷兰、丹麦、斯洛文尼亚、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国家开始先后征收碳税。迄今为止欧盟27国已经全部开始开征环境税。并且碳税的征收对于二氧化碳的减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国外的实践证明,碳税是一种有效的可以促进二氧化碳减排的政策手段,碳税的征收,不仅可以促进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节能技术的革新,并且对新能源的研究与推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碳税税制设计的思考
1.征税范围和对象。我国现阶段碳税的征税范围和对象可确定为:在生产、经营等活动过程中因消耗化石燃料直接向自然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其中,化石燃料的范围包括褐煤、烟煤、无烟煤、焦炭、泥炭、柴油、重质燃料油、轻质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煤油、焦油、天然气等。二氧化碳排放来源于三个方面:生产经营、交通、生活。二氧化碳税只将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行为纳入征税范围。运输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碳可通过对消费税改革,使汽油、柴油的税负与碳含量挂钩;还可通过对车船税改革,使税负与排气量大小挂钩来实现。出于民生考虑,暂时不对居民生活使用的煤炭和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征税。
2.纳税人。在我国境内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单位或个人。其中,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个人是指个体经营者。
3.计税依据以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折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税基。计算公式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燃料使用量×碳强度系数。虽然直接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税基,有利于鼓励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技术上不易操作。考虑到目前尚无有效措施去除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量单纯由燃料中的碳含量决定,税基的选择可用燃料代替实际的排放量。单位能量的化石燃料中煤的含碳量最高,与之相应,煤的折算系数最高,天然气最低。一般来说,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并且碳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整个成煤过程也可以说是增碳过程。因此,碳强度系数可以测算而且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可计量性。
4.税率。理论上,二氧化碳税率的确定应考虑二氧化碳的边际损害成本。但边际损害成本实际上是难以确定的,因此,税率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减排目标、企业国际竞争力、与其他税种的协调等因素。为了保护能源密集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可区分能源密集型企业和其他加工企业实行差别税率,对能源密集型企业实行优惠税率。
5.税收优惠。二氧化碳税的实施应鼓励二氧化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应考虑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此,二氧化碳税的税收优惠应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对积极减排的能源密集型企业的优惠。为了鼓励企业节能减耗,企业可与政府有关部门签订二氧化碳减排协议,对于签订并履行协议的企业,可实施税收返还;对于积极采用技术减排或回收二氧化碳(例如实行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等)并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减免税优惠。
6.收入的归属与使用。由于碳税的征收涉及行业的发展、国际间的协调与平衡,从中央税、地方税的性质来看,碳税宜作为中央税,而不宜作为地方税。但考虑到调动地方税务机关的积极性以及增加地方税收入比重等因素,碳税可作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实行收入分成,中央分成比例应大于地方分成比例。从收入的使用上来看,为了强化碳税节能减耗的特定目的,碳税宜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减排降碳,如鼓励节能技术、植树造林等。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4.06.005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快速兴起,如何加快城市转型,走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迫切问题。
2014年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到,坚持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原则,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总理要求我们要实现的新型城镇化,也必须是生态文明的城镇化。要以节能减排作为结构调整和创新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产业。
“新型城镇化”和“城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就是要转变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生态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1]因此,本文着重提出几点在此背景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减排策略。
一、城市交通的节能减排
城市交通以客运为主,私人汽车、出租车是能耗主体。城市交通发展尤其是快速的机动化导致能源消耗逐年增长,城市交通的燃油消耗占到了全国燃油消耗的17.2%,其中私人机动车的消耗占据城市交通总能耗的64.9%,并呈现增长的趋势。[2]
欧洲对城市交通的节能减排也非常重视,主要通过“减少(无效交通需求)”、“转型(促进低碳客运模式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大策略来提高城市交通的能源利用率,促进低碳城市交通系统的实现,具体通过规划、管理、技术、经济、信息等措施来推进实施。[3]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交通,可以采用以下节能减排策略。
(一)减少交通出行需求
交通出行的总量和交通能耗和碳排放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在人口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形下,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对应的交通出行方式结构是不一致的,其产生的交通能耗和碳排放也是不一致的。城市结构和土地使用形态的是否合理是减少交通需求的关键。建设紧凑型的城市形态,提倡土地混合使用,以减少交通出行,特别是远距离的小汽车出行。
此外,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服务交通,实现跨空间的交流,也能对交通出行的需求起到调节作用。
(二)倡导低碳出行方式
地面公交、地铁等出行方式以相对较少的能源承担了较大一部分客运周转比重,在载客量较高的情况下,其人均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明显低于私家车,因此应该作为优先发展的对象。值得一提的是,城市客流有着明显的潮汐现象和城区与郊区客流特征的差异性,公交和地铁的建设需要避免出现低效行驶。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最低碳的出行方式。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还发现相当一部分的私家车出行,实际上是可以用步行和自行车来代替的。提倡这两种出行的方式,可以将人们从现代化的运输设施中解脱出来,是一种自由度更高、更加健康,同时也更加节能减排的交通方式。提倡步行和自行车,也是基于我国城市具有高密度和土地混合使用的特点。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5D的发展模式,也就是POD>BOD>TOD>XOD>COD,是将以人为本作为城市交通规划的先导,把步行和自行车方式放到了优先位置。因此,我们应当优化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的交通出行环境,让人们的出行向节能减排的方式转变。[4]
除此之外,作为慢速交通的新型交通方式,电动自行车同样是一种较低碳的方式,然而现在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还未到位,为了使电动自行车能够有序发展,相关部门需要尽早出台相应的管理方案。
(三)交通新能源新技术应用
随着对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使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渐渐成为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的发展途径之一。通过对车辆能耗利用效率的提升,实现节约能耗的目的;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实现CO2的集中捕捉和处理,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然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技术还未成熟,城市里新能源交通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新能源消费市场也不够成熟。城市新能源交通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投入以及耐心,不可急功近利。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搞好试点项目,[5]另外我们也必须从初级能源的来源、产品制造和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分析各种新能源技术的碳效。
二、居民生活的节能减排
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涉及到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如果能够改变一些不良习惯,人人做到在生活中节能减排,那么整体上对城市节能减排将会起到非常大的贡献。
(一)合理控制需求
控制合理的人均居住面积。住房面积过大,首先带来的是建筑和装修耗材的能源过度消费;其次,在夏季制冷、冬季采暖、清洁卫生等方面都会比人均面积小的住房带来更高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居住建筑占城市能源消耗较大比例,推广绿色建筑以及对现有建筑节能改造有助于整个城市的节能减排。仇保兴提出了建筑节能减排设计五原则:(1)建筑节能不仅要着眼于减少能源使用,还必须考虑尽量采用低品质(低能值转换率)的能源,如地热能、太阳能;(2)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应用简单技术,如通风、外遮阳等,达到能源节约的目的;(3)用低品质能源进行建筑整体性、基础性调温,用高品质能源进行局部性、精细性调温;(4)建筑成为能源产生的单元,如屋顶计划中的太阳能;(5)从单一产能建筑走向集合――分布式绿色能源。[6]
减少食物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现在浪费粮食的现象仍比较严重。而少浪费0.5千克粮食(以水稻为例),可节能约0.1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47千克。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24.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每人每年少浪费0.5千克猪肉,可节能约0.2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7千克。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猪肉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35.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91.1万吨。
节能装修。(1)减少装修铝材使用量。铝是能耗最大的金属冶炼产品之一。减少1千克装修用铝材,可节能约9.6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4.7千克。如果全国每年2000万户左右的家庭装修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可节能约19.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9.4万吨。(2)减少装修木材使用量。适当减少装修木材使用量,不但保护森林,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而且减少了木材加工、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少使用0.1立方米装修用的木材,可节能约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如果全国每年2000万户左右的家庭装修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可节能约5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29万吨。
(二)资源的合理使用
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尽管少生产1个塑料袋只能节能约0.04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1克,但由于塑料袋日常用量极大,如果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使用量,那么每年可以节能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1万吨。
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我国是人口大国,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大量消耗林业资源。如果全国减少10%的一次性筷子使用量,那么每年可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3万吨。
尽量少用电梯。目前全国电梯年耗电量约300亿度。通过较低楼层改走楼梯、多台电梯在休息时间只部分开启等行动,大约可减少10%的电梯用电。这样一来,每台电梯每年可节电5000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8吨。全国60万台左右的电梯采取此类措施每年可节电30亿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88万吨。
合理用水。(1)给电热水器包裹隔热材料。有些电热水器因缺少隔热层而造成电的浪费。如果家用电热水器的外表面温度很高,不妨自己动手“修理”一下――包裹上一层隔热材料。这样,每台电热水器每年可节电约96度,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2.5千克。如果全国有1000万台热水器能进行这种改造,那么每年可节电约9.6亿度,减排二氧化碳92.5万吨。(2)淋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浴时间。盆浴是极其耗水的洗浴方式,如果用淋浴代替,每人每次可节水170升,同时减少等量的污水排放,可节能3.1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8.1千克。如果全国1千万盆浴使用者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全国每年可节能约574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475万吨。(3)适当调低淋浴温度。适当将淋浴温度调低1℃,每人每次淋浴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5克。如果全国13亿人有20%这么做,每年可节能64.4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4)洗澡用水及时关闭。洗澡时应该及时关闭自来水开关,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这样,每人每次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克。如全国有3亿人这么做,每年可节能21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536万吨。(5)使用节水龙头。使用感应节水龙头可比手动水龙头节水30%左右,每户每年可因此节能9.6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4.8千克。如果全国每年200万户家庭更换水龙头时都选用节水龙头,那么可节能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5万吨。(6)避免家庭用水跑、冒、滴、漏。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在一个月内就能漏掉约2吨水,一年就漏掉24吨水,同时产生等量的污水排放。如果全国3.9亿户家庭用水时能杜绝这一现象,那么每年可节能34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868万吨。(7)用盆接水洗菜。用盆接水洗菜代替直接冲洗,每户每年约可节水1.64吨,同时减少等量污水排放,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74千克。如果全国1.8亿户城镇家庭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节能5.1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4万吨。
用太阳能烧水。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环保,而且使用寿命长。1平方米的太阳能热水器1年节能120千克标准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8千克。2006年底,我国太阳能热水器面积已达到9000万平方米左右,如果在此基础上每年新增20%的使用面积,那么全国每年可节能216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5万吨。
采用节能方式做饭。(1)煮饭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如此,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节电约10%。每户每年可因此省电4.5度,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千克。如果全国1.8亿户城镇家庭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省电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78万吨。(2)尽量避免抽油烟机空转。在厨房做饭时,应合理安排抽油烟机的使用时间,以避免长时间空转而浪费电。如果每台抽油烟机每天减少空转10分钟,1年可省电12.2度,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7千克。如果对全国保有的8000万台抽油烟机都采取这一措施,那么每年可省电9.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93.6万吨。
合理利用纸张。(1)重复使用教科书。重复使用教科书,是大势所趋。减少一本新教科书的使用,可以减少耗纸约0.2千克,节能0.26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66千克。如果全国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教科书得到循环使用,那么可减少耗纸约20万吨,节能2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6万吨。(2)纸张双面打印、复印。(3)用电子书刊代替印刷书刊。(4)用电子邮件代替纸质信函。(5)使用再生纸。(6)用手帕代替纸巾。[7]
三、城市产业节能减排
(一)提倡低碳经济
提倡低碳经济,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是发展清洁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指放弃高能耗的老旧技术工艺,研发新的工业生产加工技术工艺,比如水泥、煤炭、钢铁生产技术和汽车驱动途径等,让更少的资源和排放创造更多的价值。其次要发展新的能源,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很大部分来自于对电力的消耗。因此引入清洁能源如水电、风电等多种能源方式,可以逐渐调整能源结构,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然而现阶段煤电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还将持续,因此对于煤炭的节能新技术的研究还有很大意义,如热电联产、洁净煤、洗煤、煤炭液化、燃煤联合循环发电等方面有所突破,同样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发展。[8]
(二)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排
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重点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行业节能减排,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行业指导,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
比如建筑行业现在已经开始了“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尝试。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生存空间,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已成为世界建筑业发展的总趋势。诸如建筑行业这类在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比重较大的行业,理应受到重视。[9]
(三)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作为控制地区能源消费增量和总量的重要措施。工业部门应当进行科学的市场研究,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避免产能过剩,造成能源资源浪费。
所以城市节能减排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及早建立低碳城市建设的概念,从城市交通、城市生产和消费等多方面出发,才能实现在快速城市化进展中的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一成.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创新实践――新型城镇化探索之路[J].建设科技,2013(16).
[2]曹艳梅,丁冬梅.我国城市交通节能减排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
[3]李振宇,张好智,陈徐梅,等.欧洲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与经验启示[J].公路与汽运,2011(3).
[4]潘海啸.后世博上海低碳城市的交通与土地使用5D模式[J].上海城市规划,2011(1).
[5]周安,刘景林.新能源汽车对城市节能减排影响的新探索[J].学术交流,2012(7).
[6]低碳生活 节能减排 绿色建筑成为建设行业新目标[J].中国住宅设施,2010(2).
引言
低碳建筑理念是最近几年开始兴起的一种绿色建筑理念,它的核心目的在于追求最少的非可再生能源的耗用满足人们最大的住宅能源需要。这种建筑理念的兴起与世界能源危机的深刻背景密切相关,通过低碳住宅建筑理念的应用,有效地减轻当前人的发展对自然资源带来的巨大压力,实现绿色建筑发展目标,达到住宅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
1 低碳建筑兴起的背景、概念和设计内容
1.1 低碳住宅建筑理念的兴起
低碳住宅建筑理念是伴随着全球气候不断恶化而兴起的,由于住宅生活、汽车、生产等行为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仅造成了全球气温上升,而且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增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建筑是最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据测算建筑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几乎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50%,而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的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截止到2010年,我国的碳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约6亿t。为了解决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世界各国经过长时间磋商签订了《东京议定书》,其核心内容就是降低世界主要碳排放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我国承诺在2020年之前,将我国的碳排放降低40%~50%。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降低住宅建筑的碳排放量是我国的主要工作方向,在这一目标的推动下低碳住宅理念逐渐兴起,并开始应用于我国住宅建筑当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2 低碳住宅建筑设计理念的概念
低碳建筑设计就是把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等优化组合,调整建筑耗能比例结构,降低对矿物燃料的消耗量和依赖性,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减排二氧化碳的目的,营造低能耗高舒适性的健康环境。圆现在低碳建筑理念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实践,应用了太阳能技术、外墙保温等节能技术,达到了一定的节能目标。但这只能称之为是一种节能建筑,与低碳建筑理念全面的绿色能源使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低碳建筑理念的主要要求是:①实现能源的优化组合;②大量应用节能建筑设计技术;③应用科技手段探索建筑新材料应用之路;④尽量选择无害环保建筑材料,确保建筑对人体的无害。
l.3 低碳建筑理念的主要内容
在低碳建筑理念当中,围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其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节能,低碳建筑理念中的节能是一种广义的节能、全面的节能理念,包括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其中心内容就是尽量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②减少污染物排放,也就是减少建筑物的固体、气体、液体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③满足人们全面的使用要求,低碳建筑理念在强调绿色环保理念的同时,也追求更高的居住享受,创造出“健康”、“舒适”、“高效”高质量居住环境。
2 低碳建筑施工探讨
在低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旅工技术人员应该在充分考虑建筑需要的基础上,把技术成熟的先进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进行优化组合,并应用于建筑设计当中,使建筑耗能比例达到最优化,大量降低建筑对矿物燃料的消耗和依赖,最终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营造舒适、绿色、健康居住环境的目的。
2.1 主动建筑低碳设计
在建筑立面的材料选择上可以多选择一些素混凝土,节省一次性瓷砖贴面;花岗岩大理石和粉刷层的使用,减少天然石材的耗用,避免天然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对大自然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水泥原材料供给上可就地取材,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结合当前植物建筑技术的发展,在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种植屋面,通过屋面绿化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在创造小范围天然氧吧的基础上达到吸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进一步优化住宅建筑结构,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减少钢材和混凝土的使用量,用质量更好、更耐用、更环保的建筑材料代替钢筋、混凝土。
2.2 被动建筑低碳设计
外墙围护结构是住宅建筑热损耗的主要方面,现在国家已经要求在所有住宅建筑中应用外墙保温材料,以达到减少热损、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在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保温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窗户设计上也应该按照低碳思想,选择保温性能好的中空玻璃。还可以将门窗设计与当前正在流行的阳台壁挂太阳能结合起来,使阳台在采光功能的基础上成为低碳建筑主要能源来源。另外可以利用高层建筑中出现对流风,充分发展城市风能,能用建筑中产生的自然能源满足居住建筑对于能源的需要,使建筑与新型能源之间产生互补。
2.3 要大量应用新能源新材料
随着低碳思想深入人心和科研人员对新材料、新能源研发的重视,低碳、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新材料不断问世,并在住宅建筑中应用发展成熟。在低碳住宅建筑中应该大量应用新能源、新材料,以达到低碳建筑的设计要求。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应用可再生能源,在低碳建筑当中应该尽量减少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多引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优化建筑的能源设计,实现建筑能源使用与自然能源再生的平衡。②应用新型燃料,随着新型燃料研发的逐渐深入,烃、氢燃料使用技术逐渐成熟,在低碳建筑中可大规模普遍使用烃、氢燃料,以代替传统的煤气、天然气。③应用余能使用技术,现在很多工业生产当中会产生一些余热、余能,这些能源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可以说是极大的浪费,低碳住宅建设应该将这些能源充分利用起来,使所有能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使用。
2.4 科学优化居住建筑设计
0引言
低碳建筑理念是最近几年开始兴起的一种绿色建筑理念,它的核心目的在于追求最少的非可再生能源的耗用满足人们最大的住宅能源需要。这种建筑理念的兴起与世界能源危机的深刻背景密切相关,通过低碳住宅建筑理念的应用,有效地减轻当前人的发展对自然资源带来的巨大压力,实现绿色建筑发展目标,达到住宅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
1低碳建筑兴起的背景、概念和设计内容
1.1低碳住宅建筑理念的兴起
低碳住宅建筑理念是伴随着全球气候不断恶化而兴起的,由于住宅生活、汽车、生产等行为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仅造成了全球气温上升,而且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增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建筑是最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据测算建筑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几乎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50%,而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的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截止到 2010 年,我国的碳排放量比 2000 年增加了约 6 亿 t。[1]为了解决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世界各国经过长时间磋商签订了《东京议定书》,其核心内容就是降低世界主要碳排放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我国承诺在2020 年之前,将我国的碳排放降低 40%~50%。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降低住宅建筑的碳排放量是我国的主要工作方向,在这一目标的推动下低碳住宅理念逐渐兴起,并开始应用于我国住宅建筑当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2 低碳住宅建筑设计理念的概念
低碳建筑设计就是把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等优化组合,调整建筑耗能比例结构,降低对矿物燃料的消耗量和依赖性,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减排二氧化碳的目的,营造低能耗高舒适性的健康环境。[2]现在低碳建筑理念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实践,应用了太阳能技术、外墙保温等节能技术,达到了一定的节能目标。但这只能称之为是一种节能建筑,与低碳建筑理念全面的绿色能源使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低碳建筑理念的主要要求是:
①实现能源的优化组合;②大量应用节能建筑设计技术;③应用科技手段探索建筑新材料应用之路;④尽量选择无害环保建筑材料,确保建筑对人体的无害。
1.3低碳建筑理念的主要内容
在低碳建筑理念当中,围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其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节能,低碳建筑理念中的节能是一种广义的节能、全面的节能理念,包括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其中心内容就是尽量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②减少污染物排放,也就是减少建筑物的固体、气体、液体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③满足人们全面的使用要求,低碳建筑理念在强调绿色环保理念的同时,也追求更高的居住享受,创造出“健康”、“舒适”“、高效”高质量居住环境。
2 低碳建筑施工探讨
在低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在充分考虑建筑需要的基础上,把技术成熟的
先进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进行优化组合,并应用于建筑设计当中,使建筑耗能比例达到最优化,大量降低建筑对矿物燃料的消耗和依赖,最终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营造舒适、绿色、健康居住环境的目的。
2.1主动建筑低碳设计
在建筑立面的材料选择上可以多选择一些素混凝土,节省一次性瓷砖贴面;花岗岩大理石和粉刷层的使用,减少天然石材的耗用,避免天然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对大自然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水泥原材料供给上可就地取材,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结合当前植物建筑技术的发展,在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种植屋面,通过屋面绿化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在创造小范围天然氧吧的基础上达到吸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进一步优化住宅建筑结构,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减少钢材和混凝土的使用量,用质量更好、更耐用、更环保的建筑材料代替钢筋、混凝土。
2.2 被动建筑低碳设计
外墙围护结构是住宅建筑热损耗的主要方面,现在国家已经要求在所有住宅建筑中应用外墙保温材料,以达到减少热损、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在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保温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窗户设计上也应该按照低碳思想,选择保温性能好的中空玻璃。还可以将门窗设计与当前正在流行的阳台壁挂太阳能结合起来,使阳台在采光功能的基础上成为低碳建筑主要能源来源。另外可以利用高层建筑中出现对流风,充分发展城市风能,能用建筑中产生的自然能源满足居住建筑对于能源的需要,使建筑与新型能源之间产生互补。
2.3要大量应用新能源新材料
随着低碳思想深入人心和科研人员对新材料、新能源研发的重视,低碳、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新材料不断问世,并在住宅建筑中应用发展成熟。在低碳住宅建筑中应该大量应用新能源、新材料,以达到低碳建筑的设计要求。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应用可再生能源,在低碳建筑当中应该尽量减少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多引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优化建筑的能源设计,实现建筑能源使用与自然能源再生的平衡。②应用新型燃料,随着新型燃料研发的逐渐深入,烃、氢燃料使用技术逐渐成熟,在低碳建筑中可大规模普遍使用烃、氢燃料,以代替传统的煤气、天然气。③应用余能使用技术,现在很多工业生产当中会产生一些余热、余能,这些能源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可以说是极大的浪费,低碳住宅建设应该将这些能源充分利用起来,使所有能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使用。
2.4科学优化居住建筑设计
事实上,我国的城市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重蹈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城市化初期的覆辙,城市规模急剧向外蔓延扩张,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于化石能源消耗。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而且城市人均能源消费为农村人均能源消费的3倍左右,因此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必将推动城市能源消费量的增长。另外,由于中国城市长期以来走的是发达国家工业早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道路,能源利用效率十分低下。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11.5倍,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GDP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高达10倍以上。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迅速,近年来人均排放已经高出世界人均水平,排放总量在2008年开始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排放国。国际社会对我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2006年6月中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10月又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09年9月2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明确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坚定不移地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切实努力”,同时强调中国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应对气候变化。2009年11月2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加以落实。”我国已将低碳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之一,目前正在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来促进低碳发展,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与世界其他负责任的国家一道,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城市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也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在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带来的威胁中,日益凸显的城市问题呼唤新的城市治理模式。低碳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低碳城市以更低的能源消耗、更少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支撑更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英国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行者。目前,世界上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探索低碳城市建设。丹麦的哥本哈根、荷兰的海牙、德国的弗赖堡、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等城市在低碳城市规划与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政府在构建两型社会、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践生态文明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低碳城市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008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启动了“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保定和上海入选首批试点城市。保定是国内第一个提出综合性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城市。上海东滩生态城和临港新城、中新天津生态城、唐山曹妃甸生态城以及深圳光明新城是现阶段国内低碳城市建设的焦点。此外,南昌、武汉、长沙、德州、沈阳、珠海、吉林、厦门、杭州、贵阳、无锡、重庆也通过制定和出台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等方式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
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建设低碳城市,在城市空间范围内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如何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低碳转型,让城市走上低碳发展之路,这具有极大的挑战性。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关键是在于:
一是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和维持稳定的根本保证。低碳发展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置于同等地位来综合考虑,绝不是以牺牲经济发展来换取温室气体减排的。我们不能为了实现低碳,停止发展或低速发展,这种选择无疑是自杀性的,必将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但是,又不能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来推动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就是要在城市发展中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与低碳排放。为此,我们应加快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严格限制钢铁、火电、水泥、造纸、重化工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逐步关停并转许多高能耗、高污染的中小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可持续农业和林业、可再生能源、资源回收和利用等城市新兴行业,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促进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是转变城市交通方式。交通是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占世界上所有机动车辆数量的80%以上的轿车(小汽车),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轿车以消耗石油等化石燃料为主,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改革开放以后,轿车开始进入中国的城市家庭。由于“鼓励私人轿车进入家庭”政策的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的相对滞后, 以及攀比炫耀、追求享受等消费观念的蔓延,我国城市居民对轿车的需求不断上升,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因此,为了有效地削减城市道路交通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必须根本改变以轿车为主的交通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环保、高效的城市交通,如建立和完善以公交、轻轨、地铁、自行车、步行为主的交通体系,实施公交优先的方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限制和减少私人轿车的使用;推动政府公车改革,减少公车消费;建设紧凑的城区格局,使市民的步行或自行车出行更为方便,减少对轿车的过度依赖;推广使用低排量汽车、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碳排放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运输过程中的碳排因素和施工现场的碳排因素。
(一)运输过程中碳排的因素
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和设备的运输会引起二氧化碳的排放,一般与运输方式、运输距离、运输效率、驾驶人员操作水平等等有关。
(1)运输方式选择
建材运输方式一般有公路、铁路、海运和航空运输四种方式,海运和铁路运输所引起的碳排放量较少。海运和铁路运输是较为有效的减排运输方式,据统计公路运输占有80%-90%的比例,铁路运输、海运和航空运输三者累加占了10-20%的比例,因此在远距离运输时尽量选用铁路或者海运的方式较为减排。
(2)平均运输距离
项目建设应该就近选择材料供应商,缩短运输距离能够大幅度地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3)运输效率
车辆的运输效率不仅跟施工企业成本和进度挂钩,也关系着汽油的耗用和运输碳排放量,运输效率高不仅能够使建材和设备按时进场,还能省去不必要的浪费,和不必要的碳排放。
(4)操作水平
据调查,不同操作水平的驾驶员驾驶车辆油耗相差达7%-25%,由此而引起的运输碳排放差异也较大。
(二)影响施工现场碳排的因素
施工碳排的主要来源是施工现场二氧化碳排放,施工现场碳排放来源主要由施工过程碳排,管理人员办公和工人生活所引起的碳排放。
(1)施工机械的选择
在施工现场,施工设备的碳排放占据施工现场总排放的90%以上,施工生活及照明仅占10%左右,高效节能的施工设备要比普通设备的工作效率高5%左右,碳排放也比普通设备减少25%左右。节能机械设备的使用较为重要,如变频节能升降机要比普通升降机减排20% 。
(2)施工生活及办公照明
据统计在相同条件下,LED灯的使用所引起的碳排放仅为白炽灯的20%,仅占日光灯使用所引起的碳排的30%,这就说明了施工生活和办公照明的减排潜力巨大。另外,对照明强度和时间应当进行有效地管理,可按照需要划分不同的照明级别。
(3)施工管理
施工方案的不同,意味着施工机械设备的选配不同,同一个施工过程的施工技术、方法不同,则其建筑施工碳排放必然产生很大的差异。施工管理水平不同,现场时效化水平不同,施工管理水平较高的项目工序安排合理紧凑,窝工现象、占用机动时间机会较少,少有重复和多余工艺过程,因此施工碳排放也控制地合理。
(4)临时用房的隔热保温性能
在施工现场,应该注重维护建筑和生活办公所使用的临时用房的隔热和保温性能,使用较好的隔热保温材料,隔热保温性能好则会减少对空调和取暖设备的使用,以减少施工用能之外的10%的能耗,进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5)废弃物碳排
建筑废弃物处置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运输废弃物时会产生运输碳排放,焚烧或者填埋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所以要减少废弃物、提高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
(6)能源使用效率
能源使用效率跟能源质量有关,也和工人操作技能有关,一般情况下,能源均不能达到理想状况下的使用效果,总会有一些损失,比如由于机械的磨损,启动机械设备所要耗费的能源就会比理想状况下多。
(7)施工机械的磨损程度
施工机械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磨损、效率降低的现象,如果不及时对设备进行修复、更新、升级,将有可能严重影响生产使用效率。设备磨损分为有型磨损和无形磨损。有型磨损是指设备实体产生的磨损、变形和损坏。这使得设备的生产率下降,故障频发,重复启动,油耗量或电耗量增大,因此也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大。
二、建筑施工低碳化技术措施
为减少环境污染和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在施工过程中就要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不断的进行改进,这样才能达到降低碳排放实现低
碳建筑的目的。低碳施工不应该只停留在概念上,而应该成为社会的共识。我国建筑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就需要能源供应的支持,而建筑能耗过高就会直接影响建筑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当前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严重的的情况下就需要给予建筑施工技术以足够的重视,不断推荐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才能收到很好的节能效果、环境效果以及社会效果
(一)施工方案优化
施工方案的制定极为关键,在招投标中,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施工企业向招标单位展现其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阶段,好的施工方案更容易中标,在施工阶段,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又是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确保质量、节能减排的重要基础。
(二)提高机械效率
(1)强化机械设备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设备进场关,防止技术性能落后、效率低、耗能高属于淘汰性的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尊重工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资源和能源;实施科学管理,合理调配与使用生产第一线的各种机械设备,改造和淘汰高耗能设备,推行机械设备的计划保养维修制度,保证机械设备良好的技术状况,防止机械设备因带病作业而导致的高耗能,减少排放二氧化碳。 合理匹配设备,实现经济运行。要选择额定功率恰当的电动设备,避免功率不合适而造成的浪费和电动机损坏;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容量,选择过大或过小会导致费用增加和变压器负荷大而烧坏;对现场的机械设备和照明设备严格管理,做到即用即开以防止空载运转。
(2)尽量使用当地的材料
在材料的运输阶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运输碳排放与运输距离、运输方式等因素关系巨大,过多地使用外地主材,不仅仅增加了成本还提高了运输碳排放,因此,除非业主另外要求,那么,使用本地建材会比较节能减排。
(3)施行装配化施工
装配化施工就是通过将建筑商品和配件进行标准化生产后再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运作,装配化施工可以减少繁杂的现场加工,既降低了成本又可以降低施工碳排放。因此,装配化施工方式,可以使各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减少中间环节,优化资源配置。
(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施工节能的两大目标就是能源消耗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地研发和推广新的能源利用技术。目前可再生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为了减少建筑能耗及降低污染就要不断的推进节能建筑的整体系统观念,从管网以及热源和建筑系统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选择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来提高建筑的维护,减少输配管网的热损失,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施工机械的选择上要着重选择功率和负载相配的施工机械,从而有效的避免小功率机械设备的超负载运行或大功率机械设备低负荷运行。除此之外,还可以优化施工方案,通过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来避免机械设备无人运行的情形。
(四)低碳环保材料利用
低碳建筑材料的特点是低能耗、低排放及低污染,最好能够做到回收利用。在建筑施工中可以通过采用低碳建筑材料来增加墙面的强度来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另外还能达到很好的防水就保温的功效。但是由于我国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上就严重缺乏相关的规范标准,使得建筑施工材料浪费现象严重。为了有效减少由于过量建筑材料的使用给建筑施工现场带来的建筑垃圾,就要加大建筑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利用。可以
在建筑施工中大量应用自然通风和采光系统、保温节能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等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实现建筑施工的低碳甚至零碳化目标,以建成高标准的低碳建筑。
结语:综上所述,将低碳节能理念应用于建筑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建筑施工中要充分认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在工程实践中采用低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新材料,实现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建筑的节能化、智能化、低碳化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 是指由于人类活动, 或者在产品、服务的生产、提供和消耗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碳耗用量”,“碳”耗越多,导致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也就越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国际贸易的碳足迹主要是指国际贸易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从贸易品生产和运输两个环节来考察。从生产环节来看, 贸易品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温室气体。目前,出口国生产出口产品的碳排放都计入出口国名下, 与消费产品的进口国无关。实际上, 进口国在消费进口产品的同时, 相当于间接消费了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能源, 以及相应排放的温室气体。从运输环节来看, 国际贸易意味着更多、更长距离的运输, 意味着碳足迹的增加。有报道称,从新西兰运送 1 公斤奇异果到英国,会排放 1 千克二氧化碳,假如在英国境内产销,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 50 克,相差了 20 倍之多。目前,国际贸易主要以海运、陆运、空运等运输方式为主,按每千克货物每公里产生的碳排放来计,空运“碳足迹”最大,是公路运输的10倍,是海运的50倍,所以空运是国际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焦点。而今,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分工、资源配置全球化,国际贸易中的“碳足迹”也越来越大。美国巴塔哥尼亚服装公司在自己的网上提供了5种产品的“碳足迹”。其中一件售价190美元的防雨外套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设计的,原料产自日本松山市,然后在越南的河内缝制成衣,最后在内华达州进行分销,全程14000多英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15磅,是衣服本身重量的10倍。英国从国外运来的蔬菜水果,每年要消耗掉英国燃料用量的12%。而据国际能源机构(IEA)估计,2004 年由运输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与能源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23%。
此次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多数国家都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国际贸易中的碳足迹问题肯定也将引起各国重视。
二、国际贸易中的碳标签
碳标签(CarbonLabelling),就是将产品生命周期(即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的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即利用在商品上加注碳足迹标签的方式引导消费者选择更低碳排放的商品,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气候变化的目的。
较成熟的碳标签由英国发起。从 2007 年起,英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专门成立了Carbon Trust(碳基金),鼓励向英国企业推广使用碳标签。日本紧随其后,鼓励本国公司在商品包装上详细标注产品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碳足迹。欧盟也积极推出新的规则对生物燃料的碳足迹衡量做出强制性规定。法国政府也鼓励零售商对碳足迹进行核算,签发了零售商和贸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定。美国、瑞典、加拿大、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在国内推广使用碳标签。
具体而言,2007 年 1 月,英国最大的超市特易购(Tesco)表示将来所有上架的 7 万种商品上都要求加注碳标签,并已开始在空运的商品上加注飞机标志的小标识,表明空运在商品的生命周期中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法国超市巨头卡西诺(Casino)采用食物里程的概念来表述碳排放的衡量,并在自有品牌的商品上同时标注环境友好和 CO2 排放量两个商标。日本的碳标签系统会详细标示产品生命周期中每一个阶段的碳足迹。以洋芋片为例,从马铃薯的种植、加工、装配、运送到上架,甚至包装回收或垃圾处理过程,每个环节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说明清楚,让消费者了解到底哪些商品对环境的影响最严重,并在环保理念的驱动下做出购买低碳产品的选择。美国目前大概有 20 多家厂商生产的 75 种商品已经加注了碳标签。百事生产的 Walkers 奶酪洋葱薯片是最先加注碳标签的商品,GM、Dell、Home Depot 等美国跨国公司都表示要在公司生产的商品上加注碳标签,体现缓解气候变化的意识,引导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象关注价格和品质一样关心商品的碳足迹指数。瑞典经过研究得出,瑞典25%的人均碳排放最终归因于食品生产。为此政府提出要求给食品贴上碳排放标签,明示该食品在生长、加工等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以引导消费者选择更加绿色的食品。台湾也将于2010年 3月起启动碳标签制度,鼓励业者申请标示碳标签,以方便民众选购低碳产品。可以预见,将来的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的进出口方会要求对方提供其组织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碳足迹”指标,而显示碳足迹,加注了碳标签的商品更易进入国际贸易领域,被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接受。
三、我国的应对措施
1.引入国际碳足迹认证标准,建立碳标签制度。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碳足迹标准是2008年英国标准协会(BSI)等部门联合的PAS 2050标准(《产品与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规范》)。该标准已在百事可乐、可口可乐、法国达能公司等多家企业约75种产品中试行。 按照该标准,企业除了测定和降低产品的碳足迹之外,还可以针对公众如何进行环保的选择、使用和处理产品提供建议。而产品碳足迹的国际标准ISO 14067已处于草案拟定阶段,计划于2011年。一旦碳足迹认证国际标准出台,商品上加注碳标签将成为发展趋势。2009年6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英国标准协会在北京共同主办PAS 2050中文版会,以推动建立碳标签制度在我国试点工作。2009年11 月,在江西南昌召开的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高层论坛上,环境保护部官员表示环保部将以中国环境标志为基础,探索开展低碳产品认证。2010年1月,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表明,2010年,我国认证认可工作将围绕低碳经济等重点产业,大力加强食品、节能环保等领域的认证工作。同时,积极推动认证认可多边和双边国际互认。可见,我国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来确定“碳足迹”具体的核算法则、实施方案和标准,以保障碳标签制度的顺利推行。
2.转变外贸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优先在外贸商品推行碳标签制度。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达12000亿美元,进口10056亿美元,已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不过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却付出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惨重代价。近年来,我国主要出口产品以高能耗、高碳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为主,如我国化肥、钢铁、水泥生产占世界总量的比率分别由1980年的17%、8.2%、9%增至2005年的43%、31.2%、46.6%。从2006年开始,我国就成为了世界最大钢铁出口国。
而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减排压力,都要求我国必须转变外贸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低碳生产。我国目前已取消“两高一资”( 高耗能、高污染排放、资源型) 产品出口退税,对一些重点的“两高一资”产品还加征出口关税,并引导这些产业向高附加值和更为节能的方向发展。我国应优先在外贸商品试行碳足迹认证、碳标签制度,虽然短时间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从长期来看,外贸企业通过碳足迹评估、认证,加注碳标签这些“可视化”方法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碳排放,最终不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使企业处于环境领先地位。同时对于这些节能减排企业或者碳足迹低的产品,我国政府也应该给予适当财税上的奖励,以激励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评估“碳足迹”作为其履行社会责任(CSR)的一部分。
3.大力发展碳金融,推进和加快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碳金融是指与碳,特别是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金融活动,也可以叫做“碳融资”,主要是指银行将低碳经济项目作为贷款支持的重点、扩大对低碳经济发展直接融资规模及加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目前,我国已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金融机构减少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信贷投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据统计,自2008年底至2009年9月末,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对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产业贷款增速分别为13%、19%、-45%,均大大低于同期31%的贷款平均增速。200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共同启动了“绿色信贷”政策。目前,国内各大银行都将扩大绿色信贷业务作发展的重点。中国工商银行目前贷款企业中属于环保部门认定的环保友好与环保合格的企业占98%,涉及贷款余额占99%,其余不到2%的有贷企业尚在环保达标评价之中。中国银行不断开发环保金融创新产品,先后推出一系列绿色信贷产品,并利用中行全球化服务网络、多元化业务优势,在外贸环保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等方面提供全面金融服务。按照我国已提出的“十一五”期间要实现20%的节能目标,未来整个投融资需求预计将达到10000亿以上,每年将存在约2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融资市场。可以预计,绿色投资、绿色信贷将在培育和发展我国低碳、环境友好的产品和服务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4.增强我国消费者环保意识,推行低碳消费。一直以来,人们总是把全球变暖“归功”于企业行为,而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研究甚少。其实,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用能约占到全国能源消费量的 26%,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但目前在国内,大多数公众对碳足迹、碳标签还不熟悉,更不要说推行低碳消费。相比之下,英国公众的碳足迹意识就很强,英国连锁超市中的商品贴上了碳足迹标签,完全是应消费者的要求实施的。因此增强我国消费者环保意识,引导低碳消费才能使碳标签制度的实施有广泛的消费基础。作为消费者要降低自己的“碳责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自己的碳足迹,比如优先选择有碳足迹标签的产品,尽量选择本地生产的低碳产品,如食用本地绿色食品和有机蔬菜,穿天然材质棉麻衣物,尽量选择海运产品等等。其次是积极进行碳抵消,也就是植树造林,增加碳汇(Carbon Sink)能力。现在国内外不少网站上推出“碳计算器”,利用这一工具可以计算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有意识地用各种实际行动缩减碳足迹。2007年我国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个人可以捐资到该基金造林,以消除自己的“碳足迹”。截止2008年底,该基金已获得3亿多元人民币,在全国10余个省区完成碳汇造林200多万亩,预计今后的10年可固定二氧化碳1000~2000多万吨。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出口国,一旦“碳足迹”认证,碳标签制度开始普及,我国出口商品很容易受到其他国家强制要求碳标签的限制,从而影响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连续多年居世界500强首位的沃尔玛公司已经要求10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碳足迹验证,贴上碳标签。以每家沃尔玛直接供应商至少有50家上、下游厂商计算,将影响全球超过500万家工厂,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中国。这意味着,中国大量原材料企业、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都必须进行碳足迹验证,否则跨国公司的订单将与你无缘。因此,提前研究、采取应对碳标签问题的措施,对我国经济、外贸的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开发署(UNDP).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应对气候变化:分化世界中的人类团结hdr.省略/en/media/hdr_20072008_ch_chapter1.pdf.
[2]Anon.Practices urged to lighten carbon footprint[J].British Dental Journal.2008(9).
碳交易可能带给试点城市高排放企业一定的成本压力,投入成本与交易规模并不完全成正比,且国内企业普遍缺乏对于这一新生事物的认知。这导致企业“人市”(参与碳交易市场)意愿不足。而碳交易市场运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点地区企业的接受和准备程度。
11月的《CDP2013中国报告》指出,“面临2015年建立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挑战,无论是试点省市企业,大型上市公司还是中小型企业,只有尽早开始排放信息的整理、分析研究和公开报告,才能在这场碳交易的严峻挑战中做好准备,在碳交易市场中成为合格的交易主体。”
多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碳计量和碳交易专业人士认为,尽管碳交易至今进展有限、程度不一,但考虑到国内外减排环境及趋势所向,企业仍需要为迟早到来的全面碳交易做好准备,否则可能失去先机,处于被动地位。碳交易市场进展缓慢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并强调要更多发挥市场机制,推进减排工作更有效地进行。规划并且指出,为完成这一目标,需要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北京、上海、广东的碳市场有望在2013年底启动实际交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近期透露。11月18日在华沙举行的第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他进一步表示,国内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中有5个可能要开始进行交易。
但即便如此,目前的碳交易市场进度已慢于预期。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天津、广东等7省市早在2011年10月即被确定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但直到2013年6月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启动,这项试点工作才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
至于推进工作不尽理想的缘由,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碳交易投入的成本和交易规模不完全成正比,其所带来的效益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在后期全国碳市场建立或区域碳市场建立后,表现得更加明显。
经济学人智库(EIU)能源编辑Martin Adams认为,“由于公司对碳交易缺乏了解和参与热情,加之交易选择有限以及缺少金融机构,可以断言中国新兴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能还会受到实际交易不足的困扰。”
链接
碳交易
全称“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买卖,目的是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简单地说,就是多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从少排的企业那里购买配额。碳交易与碳税等行政减排手段相比,具有减排效果确定、更能针对特定行业、灵活性更强、更有利于激发企业减排积极性等特点。
以目前唯一启动实际交易的深圳市为例,有635家工业企业和200家大型公共建筑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成为首批受控企业。这些工业企业的年排放总量超过3000万吨,占深圳全市碳排放量近40%。但自6月18日上线至今,深圳碳市场整体交易量仅约12万吨。企业“入市”意识不足
CDP(碳信息披露)全球首席运营官Frances Way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强调,“面对碳交易,中国企业继续不断提升碳信息披露并意识到管理碳排放的益处是至关重要的。准确地计量与披露是建立有效的碳市场的前提。”
可以确定的是,作为碳交易市场的当然主体,国内企业的参与意愿攸关全局。但企业并不清楚,全面的碳交易以及为此付出的碳披露、碳减排行动能够为自身带来怎样的机遇,被动地回应或等待又可能遇到什么样的挑战。
根据CDP面向国内企业的2013气候变化调查问卷,碳交易市场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企业将因此加大碳计量与碳披露的力度,强化减排计划和行动,从而迎来相应的政策变化机遇、物理变化机遇以及其他机遇。
回复问卷的32家企业认为,显而易见的政策变化机遇包括:碳排放交易机制,即全国范围内碳排放交易平台的建立将促进企业发掘隐形碳资本,从中获取一定的收益;产品碳标签以及效率相关法规和标准,这将有效增强能效高且注重环境保护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其他的一些主要机遇表现为企业声誉和消费者行为的改变等。比如,消费者将更加关注高能效和低碳足迹产品,企业通过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就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商机和声誉。
对碳披露与减排的认知缺乏,则完全可能造成上述机遇向风险的转化,增加企业运营和管理成本。例如,尽管国内目前还未开始征收碳税,但对于一些能源类跨国集团,在相应征收碳税国家开展业务将会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另外,消极的减排意愿将会影响企业的声誉,从而减少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CDP中国项目主任李如松向本刊记者介绍,回复问卷的32家企业中仅有3家表示参与了相关的碳排放交易,1家未表示参加,其他没有回答。而这家表示没有参与的企业,在接下来的两年内都没有参与碳交易的计划。
集中于金融、能源以及工业领域的回复企业中,均只有4家识别出了问卷所设的全部风险、机遇。具体到碳计量与披露,只有2家披露了其范围――与范围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数据,1家提供了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来源、核算方法以及相应数据。
寻找驱动力
2013年及今后,部分低碳试点省市终将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的酝酿以及逐步实施也都预示着,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在此情况下,国内企业更加需要为“入市”做好准备。相较于前述风险和机遇的识别意识,企业同样有必要找到适合自身的方式或工具、平台,从而稳妥地推进碳计量与碳披露,为“入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就碳计量与碳披露开展企业和行业间协作,建立起有效、互利的交流平台很有必要。众多负责节能减排以及参与碳交易市场准备工作的企业人士表示,他们需要找到理想的沟通与学习平台,逐步培养并建立起自己的碳交易团队。
部分碳盘查机构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上述领域国内已有不少较为成熟的运作机制,如北京、上海、深圳的碳交易平台。另外,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开始推出关于碳交易的专业培训课程,针对行业内及地区间企业的评估、引介项目也不断出现。
其次,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碳交易、碳减排相关的政策激励措施将鼓励、引导国内企业“走得更远”。这些政策涉及税收、信贷、市场准入等诸多领域,甚至可能是基于政府和社会层面的正面倡导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