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6 10:32: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外阅读好处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课外阅读是提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很好途径。学生在课内学习了许多名家名篇,但是阅读数量很有限,还需要在课外做大量补充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课外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补充,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作用
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课外阅读不仅能巩固课内所得,还可以开阔视野。
课外阅读对写作方面是很有用处的。它能给我们浏览到课本中没有的好句子,在写作文时能够得以巧妙地应用,让自己所写的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借鉴别人所采用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以备写作时的不时之需。有道是“学海无涯”,“读不尽者世上之书,明不尽者人间之理”。初中生只有不断地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方能弥补自己知识的缺陷和社会生活阅历的不足,只有阅读才能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获取前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用于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方能减少前进道路上的弯路。不懂得生活情趣的人永远是残缺的人,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而课外阅读恰恰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社会的窗口,且潜移默化地完善我们的思想。更加难得的是课外阅读对我们的写作也很有帮助。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外阅读资源,让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起到它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可是,面对升学的压力,我们不禁要问,课外阅读是否会影响正常的学习?
答案是否定的。“华罗庚数学邀请赛”金奖获得者陆昱在回答什么是他成功的秘诀时说:“我只是在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下多看些课外书籍,什么知识性的,趣味性的都看。”可见,有益的课外阅读会让你在语、数等方面出类拔萃。不仅如此,课外阅读也会让人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本领。读一读《文化苦旅》,你会知道,中国的西北有一片神圣的大漠,大漠之中有一处古老的文明遗址叫敦煌,有一眼美丽的湖水叫月牙泉;在读一读《人类的艺术》,从古埃及到意大利,从古代到现代,那么多美丽的艺术在你的心灵掠过,你走过了整个人类史……所以说,课外阅读不仅能巩固课内所得,还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世纪老人巴金曾指出,人不能仅为了米而活着。诚然,我们也不能仅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能成为一个“高分低能”的读书人。要知道,不懂得生活情趣的人永远是残缺的人,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而课外阅读恰恰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社会的窗口,且潜默化地完善我们的思想。更加难得的是课外阅读对我们的写作也很有帮助。朋友们,如果你还在题海中漫游,那么不妨每天抽出20分钟来翻一翻课外书籍,你会发现,你的文学功底和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会越来越强。
课外阅读健康读物,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积累都是很有好处的,下面谈谈开展课外阅读的好处。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学科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大语文观”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和民族精神,都饱含在书籍和文献中。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人类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胜过学校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独立、自然的成长。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提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不少家长甚至部分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他们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拿小学生来说,有些老师喜欢让学生抄写字词,他们动不动就让学生把学过的每个生字抄写几十遍,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这些无用功上。因为这些宇他们早都会写了,老师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去写,他们心里就会产生厌倦感,虽然看起来学生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可是这样的作业作用在哪里呢?假如用这些时间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健康的课外书籍,同样的时间内,这两种学习方法学生实际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后一种方法学生感兴趣,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学会更多的字词等等。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提升他们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母语素质和接受传统文化的能力
“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面向每个学生,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大量的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把提升祖国母语素质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祖国的语言文字,不仅可以领略中华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且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哲理、逻辑等深刻内涵,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底蕴。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大量接触、理解、感悟、运用母语.是铸造民族意识的重要途径。大量的中国优秀文化作品,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与文化的源泉。中国语言,其内涵是相当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让学生多读,多感受,多品味,这是增强学生对母语情感的唯一途径,也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
四、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从传统语文教学观到大语文教学观是一个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化过程。它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学会学习,促进人格与个性全面发展为重点。从这一理念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保证,自主学习习惯必须得到培养。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可能刚开始,学生还是漫无目标,想阅读又不知从何读起。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健康的适合他们意愿的课外读物,引导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自己获取读物,一旦养成习惯,将会受益无穷。
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那么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来抓好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创设自主、投入的阅读情境
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对机械抄写、无聊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在本该进行语文训练和考试时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在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爱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的思想更自由。
二、强化新课程意识下的阅读内容引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性的角斗场,“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开卷并非都有益。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做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为此,我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做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做面,由点到面地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二是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汲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三是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的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丰富学生的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到纠正,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是这种思想常常只是混乱、粗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览、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学生能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是我国的语文教学受到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西方某些国家教育理论的影响,注重演绎、推理、课堂教学按部就班、教师上课严谨认真,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基础扎实,不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也缺少创新意识,多少年来尽管想了不少办法进行改革,但就目前而言,这种教学方法还占有很大的市场,这种局面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阅读能力差,该读的课文似懂非懂,该看的书有的人看不到,有的人没兴趣看,该记的篇章没记住,该收集的资料没收集,精读没学会,泛读没兴趣,也就没习惯,一些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有课外阅读的时间,可他们只注重猎奇,喜欢读流行的东西,休闲的东西或者名人传记,而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则寻章摘句,专心读习作,幻想从别人的文章中索取写作的模式。课外阅读谁也不管,外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
三是初级中学图书馆室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很少,由于图书的数量少,种类少,不具备开架让学生借书阅读的条件。很多家庭除了学生的课本和必要的参考资料外,几乎没有任何藏书。面对这样的硬件设施,教师课外阅读计划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把课外阅读纳入整个语文教学计划中确实困难不小,但只要想办法,困难总归还是可以克服的。
一、学生课外阅读时间问题
现在学生的升学压力大,但不是一点时间也没有。节假日、星期天、两个长假,学生不可能都被其它科目的学习所占用,马克思把写作之外的看书当作一种休息。学生为什么不能学习马克思呢?学累了,学烦了,读一读课外书,家长该不会那样不讲道理的横加阻拦吧。事实上除了毕业班,其它年级的学生实际上有不少可供课外阅读的时间,问题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好这些时间,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充分利用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的科学的课外阅读。此外,学生课外阅读还应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外学习作为课内学习的补充,它对课内学习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或阅读后做一些类比、分析、推理、总结,这样的阅读能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二、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
教材是一个载体,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导的作用,而且要随时准备少导,甚至不导。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和接受训练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用教师和教科书所设计好的思路左右学生的思路,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主动阅读,主动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教师,敢于挑战教科书,学会自己动脑,自主阅读,这实际上是课内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都会大大提高。
阅读是情感和思维的活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现实,了解古今中外,建立起自己生活与观察社会的联系,在有意无意的阅读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提供极大的帮助,可以这样说,课外阅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丰富的课外阅读,能开阔视野,让人目视万里,通晓古今,晓事明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提高语文水平。而且科学、健康的课外阅读,又能陶冶人的性情,促进人的意志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此外,课外阅读可极大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学生作文水平不高,作文时无话可说,说白了就是缺乏丰富的生活积累。而这种生活积累除了直接对社会,自然的观察所得到的生活积累外,再就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就是通过阅读从书本知识中借鉴他人经验,从他人千百年来积累的经验中获得理论知识。课外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既积累了写作素材,也学会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自然科学的理解。他们作文时再也不会无话可说,也再也不需用假话,空话,套话来编作文。
三、阅读兴趣的重要作用
2、课外阅读有助于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课外阅读有助于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4、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5、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其实语文老师想要搞好课外阅读课并非简单的事。另外,搞不好课外阅读课把原因归于学生爱偷懒或是没有资源是大错特错的。而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并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让课外书成为我们孩子喜欢的偶像呢?
一、什么是课外阅读指导课?这种课有哪些类型?
顾名思义,课外阅读指导课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展开课外阅读。它可分为课前读物推荐课,课后交流欣赏课,主题综合阅读指导课。那么每种课的内容由名字已经可以理解,而形式呢,不拘,只要能够达到目标,能够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我认为都可以。
二、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课?还是一句话,策略有之,形式不限
(1)课前读物推荐课: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欲望;品味情趣,引发阅读期待;感受影响,产生阅读向往。
(2)课后交流欣赏课:明确阅读主要任务,重视儿童阅读回应,丰富阅读表达方式,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3)综合性阅读指导:常规性班级读书会和专题性阅读指导课相结合。同时芮老师还强调低年级要做好阅读奠基工作,童谣、儿歌、画本、小故事、小小说都是很适合儿童阅读的。
三、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操作提示
(1)可以利用学生的资源,让孩子推荐他们爱看的书;
(2)灵活安排时间,指导适度;
(3)忌硬读硬写,增加学生的负担;
(4)忌应时应景,只图一时新鲜;
在我国新发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能力,有较为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所以说在现代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文底蕴。
一、营造阅读气氛
家庭教育是营造阅读气氛最为重要的一环,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应该着重强调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好处,改变家长陈旧的思想观念,保证孩子的阅读量。建议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多陪陪孩子去图书馆看看书,还可以给孩子多买书,陪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让孩子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阅读的乐趣。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教室张贴美言美句或是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图书阅读角,让每个学生都提供一本书,然后供大家阅读,这样既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还可以让拥有这本书的孩子给其他的学生讲解这本书,不但自身印象深刻,而且还使自己的阅读自信大大地增强,一举两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的古训也诠释了多读书,读好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道理。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带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择优选择阅读
每个人的生长环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喜欢的书的类型也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在教育教学方面不应该只局限于 “大家”所谓的“名著”,应该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愿意读书,渴望读书,还可以极大地促进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我们在尊重学生的选择时应该给学生一些建议的,读书的范围不限,但是内容必须是健康的。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理念中,让学生深切地明白择优选择一本健康的书,选择适合自己比较有意义的健康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三、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当中,我们可引导学生准备一本专门的采蜜本,摘录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好的词汇、句子、片段,大量的积累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的积淀,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再次创作,对于已经阅读完的好作品,应该多读,读到朗朗上口的程度把文章变成自己的,然后再进行加工和修改,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写出好文章了,既锻炼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又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集中性的阅读教学,提高课外阅读能力。一个班至少有几十个学生,教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单独辅导,因此可以选评出学生喜欢的作品集中性地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们各显其能,也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更深刻地认知这本名著中的精华。
四、拓宽阅读空间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 让小学生在课本阅读的基础上,拓宽阅读的空间和分量,提升阅读的效果和质量。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现代文的教学也应很好地进行拓展阅读,课外阅读学生不仅仅可以掌握好课内的文章,还扩展了自己的视野。
五、激发阅读兴趣
曾经有伟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时候,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比如说可以在教室里办一个板报,每周让一个学生布置,上面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美文美句,也可以是精美的古诗词,还可以是朗朗上口的小段,更可以是学生写的优秀的文章,让学生无限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丰富自己的阅读常识和阅读技巧。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布置,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增加自己的成就感,而且还可以增加自己的见识,让学生真正地爱读书,想读书,渴望读书。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长河中,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学生丰富的语文素养而作不懈地努力,让学生在语文美感的蓝图中自由地飞翔,享受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的无可替代之处。
参考文献:
[1]张志伟.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1(06).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阅读已深入人心,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让学生大量阅读已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共识。升上中、高年级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不断增加。据此,笔者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指导运用摘抄阅读法进行课外阅读,发现学生确实能够收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良好效果。
一、何谓摘抄阅读法
摘抄阅读法是指学生在阅读中,把自己感兴趣、有体会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摘抄下来的一种学习方法。摘抄的过程是一个选择、欣赏、感悟的过程。学生摘抄的内容,一般来说,都是他们认为文中最精彩的地方。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价值取向,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原文的内容,丰富和积累词汇,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
摘抄对语文学习最大的好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摘抄的过程中,通过眼、脑、手共同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语言,而且也因为摘抄的这些语言是他们感兴趣的、有印象的,所以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就可能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语言,这就提高了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
二、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摘抄阅读法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运用摘抄阅读法呢?笔者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实践:
1.传授方法
教会学生摘抄的方法非常重要。摘,一定要摘好的、优美的词句。抄,要抄写工整、讲究格式。摘抄优美词句外,写上自己的感受。摘抄时,笔者教学生归类摘抄,从成语、诗词、名言警句、谚语、格言、歇后语、童谣、佳句等方面入手进行摘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而选择,与课内学习的知识密切相关的、个人特感兴趣的或对写作有帮助的都可以记,如文中新颖的观点、精彩的片段、迷人的开头、含蓄的结尾等都是摘抄的重点。
对于在一些报纸、杂志上有价值的资料,还可以直接剪贴到摘抄本上。笔者还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摘抄配上一些小小的插图或为摘抄本设计富有个性的封面和封底,实践证明,这些做法使学生的对摘抄的兴趣更为浓厚。
2.循序渐进
指导学生摘抄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步骤地进行,使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首先采用训练的方式,有层次地渐进。每读一本书,对于低年级或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仅要求做到“应该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下圈点、勾画,并多读几遍,如果能够背诵,那就更好”;对于中年级或语文能力一般的学生,则要求做到“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并想一想,说一说,好在哪里?然后把它们记下来”。对于高年级或具有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就要求做到“收集与所读内容有关的材料、词句、文段,摘抄下来,并记录自己的‘读后感’,对文章进行简单的赏析;在讨论会、欣赏会上,朗读自己的摘抄,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笔者在设计本班学生的阅读摘抄表时,即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赏析。不仅要求学生会摘抄,还要能说出所摘抄词句或段的好处或理由,借此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3.注重实效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不能只阅读不摘抄,也不能只摘抄少阅读,应养成读了记、记了读的良好习惯。摘抄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都积累了不少阅读资料。由于是自己的“杰作”,很多学生表示“每次在做新的摘抄”时,都“会一页页地翻过去”。其实,这就是一个“阅读―摘抄―(瞬时)记忆―提取―(长效)记忆”的反复积累的完整过程。通过做摘抄,学生体会到有许多好处,如可以读到很多好文章,积累很多好词好句;因为摘抄,学生的阅读面得以扩大,随着摘抄的积累又带来思维的活跃和观点的创新,同时又促使习作面的扩大,习作思路的拓宽。摘抄阅读法就在“读”的过程中开发思维,抓住目标;在“摘”的过程中扩散思维,形成能力;在“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再次发现、重组知识、独立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便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得以提高。我们可以从部分学生的摘抄作业中看到理想的效果。
4.鼓励坚持
学生阅读的成功感源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共鸣,得到肯定和赞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将能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收获的平台,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交际的情感需求,还可以借此鼓励学生继续坚持阅读摘抄,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利用我校早读或午读时间,出示部分摘抄作业,让全体学生来评议:这位同学的摘抄有价值吗?在评中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并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每半个月对摘抄展评一次。展评之前,教师翻阅每个学生的摘抄本,发现字迹工整,摘抄内容好的或者有进步的,除了给予肯定的评语,还利用专门时间组织全班学生欣赏他们的摘抄本,利用早读课组织学生诵读优秀摘抄内容,并在教室里进行展示。
(3)通过校讯通让全班家长也分享他们的喜悦,当学生看到自己摘抄的内容被老师赞赏、被同学欣赏,受到家长的赞许时,更加有了主动阅读、广泛摘抄的信心和动力。
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学生经常阅读并做摘抄扩大了课外阅读量,开阔了眼界,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课外阅读浮躁、走马观花的现象逐渐减少,课外阅读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了。
总之,我们运用多种策略指导学生多读书、做摘抄的本意是以外促内,提高其语文素质,并不是奢求每个学生在大量阅读课外书后,都成为大作家。只为了引领学生浸润于书香,成长于书海。有了丰厚的积淀,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起来,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是水到渠成,从而实现了培养能力素质和提升学习质量的双赢。
参考文献:
一是没有阅读的习惯。农村学生由于受家庭成员的影响,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务农,本身就不爱读书,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根本没想到孩子还应多看书,多读书,多积累,当然也不会知道多阅读对孩子的好处。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虽然在学校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走马观花,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带给他们的益处。
二是没有阅读的条件。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象样的图书室,藏书少,有的连班级图书角也没有;有的农村学校没有开设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增长学生各方面的知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打开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
一、调动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同时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前提,提高语文素质的一个有效方法。
1、悬念调动。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学生。教师经常给学生读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学生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家长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或者教师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但不告诉结果,给学生留下自由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例如引导孩子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家长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孩子介绍,但把鲁滨逊漂流的重要情节隐藏,孩子听了有趣,很想知道鲁滨逊漂流的经过和结果,就会带着兴趣和疑问自己去阅读此书了,这样阅读收到的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2、好书引读。一本好书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具有教育意义和影响力的书籍给学生,让从好书中汲取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才会去品读。
3、榜样激趣。榜样的作用的无穷的。教师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馆里看书;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酱油吃。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在榜样的激励下,孩子就会增强读书的渴望和兴趣。
4、活动促进。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就会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逐步养成乐于读书的好习惯。
二、创造阅读环境,让学生有书读
创造多元化的课外阅读环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很有好处。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采”,才能“酿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