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6 14:28: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

篇(1)

近年来,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推进,文登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区面积由1978年的4.31平方公里扩大到2013年的36.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1978年的1.3万人扩大到现今的24万人。但同时,规划区内存在的38个城中村,极大制约了城市形象和功能品位的全面提升。目前,全市38个城中村已有5个村完成整体改造、搬入新居,18个村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9个村正在启动改造项目,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

二、文登市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

第一,政策依据问题。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国家未出台一部完善的指导城中村改造的法规文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根据自身实际和城中村居民的接受能力来制定政策。虽然文登市出台了一系列的城中村改造政策,但形势变化较快,其政策相对滞后,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偏差,且前后政策涉及的补偿标准等内容不一致,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影响到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半城市化问题”突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非农化、城镇化与市民化本应是“三位一体”的整体,而在文登这三者与中国其他城市一样严重脱节,形成了比较独特的“半城市化”现象,即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不完整状态。也就是说大量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不具有城市居民户口,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因此,这部分人虽离开了农村,但又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半城市化现象”。这种半城镇化现象固然支撑了低成本的工业化,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矛盾。

第三,群众观念问题。城中村居民内心渴望改变现有的居住环境,但考虑到以后高涨的生活费用,多数居民满足于目前出租房屋的生活现状,从而对城中村改造存有抵触情绪,对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到位,没能从整个城市的长远发展关注这一问题,改造的积极性和配合度不高。

第四,拆迁困难问题。城中村居民失去土地,且大部分无固定工作。因此,将养老、看病等后顾之优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拆迁补助上,要价不断抬高,有的远远超出合理范围,政府或开发商难以接受。

第五,资金筹措问题。资金来源是城中村改造的瓶颈问题。城中村的拆迁和补偿费用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包括拆除旧房、规划设计、土地出让、土地使用、临时安里等费用。高昂的拆迁安置成本,导致开发商不愿涉足城中村改造,大大制约了城中村改造进程。另外,政府也要承担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仅靠政府财力也是一时难以解决的。

三、加快文登市城中村改造的对策

城中村是在城市化建设高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间题。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大多都会产生后遗症,解决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花费的精力和付出的代价可能要更多一点。所以对城中村改造需要多费一点心思,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制定科学的政策思路和建设规划。通过调查和分析,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第一,加大政策和法制的宣传力度。一是要充分考虑到拆迁工作直接关乎广大被征收房屋拆迁人的切身利益,在制订完善拆迁补偿政策时,应广泛征求被拆迁人的意见,并多层次全方位的利用媒体等形式宣传拆迁安置政策,让被征收房屋拆迁人了解其内容,理解其合理性;二是要加大对“公平公正、阳光操作、依法拆迁、和谐拆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宜传力度,使与被征收房屋拆迁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深人民心,家喻户晓,使被征收房屋拆迁人在突发性事件中能明大理顾大局识大体;三是参与拆迁的工作人员要熟悉拆迁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帮助群众算清算好拆迁补偿账,以及货币安置、调房安置与迁建安置的对比账的同时,给群众讲解有关法律法规,以便达到说服、动员的目的。

篇(2)

一、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情况

郑州城市建成区内原有124个行政村,下辖228个自然村,占地面积约为70k㎡,城中村人口约30万。2003年,郑州市政府出台了《郑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定(试行)》、2004年了《郑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土地、拆迁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着手对全市城中村进行改造。并且在《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2005年郑州城中村改造全面铺开。2007年市政府又下发《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的若干规定》(郑政文(2007)103号),对城中村改造进一步进行规范和细化。

二、祥营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问题

城中村改造首先要碰到的是大规模拆迁安置。这是这项工作最为棘手的头等难事。一般的老百姓都有一定的“土地情节”,在与祥营村的一些村民进行交谈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表示对自己所生活过的地方怀有深厚的感情,土生土长的村民习惯了有自己的宅基地,有自己的小院,虽然人均耕地较少,甚至不足一分,但是在小院里种些蔬菜之类的还是可以自给自足的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在这里的生活方式,不太愿意搬迁。

(二)资金筹措问题

城中村改造中最大的难题是改造资金的筹集,它涉及征迁补偿和安置房建设。如下表所示,单单对祥营的征地补偿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按照相关规定的拆迁安置补偿费用,在资金的筹集方面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三)居民安置问题

居民的安置问题是当地村民最敏感的话题之一。目前,大多数农转非居民都是依靠自己拥有所有权的住房和厂房的出租来维持生计,而城中村的改造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房屋拆迁,拆迁之后是否会影响到村民的生活,这是城中村改造的瓶颈问题,也是村民的实际利益是否会受损的问题。

三、相应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必须做”的工作,而且迟做不如早做。因为城中村违章搭建多、安全隐患多、社会治安差、环境卫生差,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脏、乱、差”,直接影响城市品位和形象。城中村改造工作量大,面广周期长,必须由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因此,政府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干部群众要摒弃封闭、排斥和落后的小农意识,树立城市意识,要把自己当做城市的主人,融入到现代城市文明当中。

(二)创新融资渠道

资金是城中村改造的主要难题之一,必须把融资渠道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一是需要设立城中村改造项目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的主要用途为支付改造规划编制和与此有关的调查研究费用、平衡本地区全面改造项目资金、建立本地区城中村改造动态监控信息系统、支付相关的宣传费用。二是要搭建融资平台,可以探索成立城中村改造融资平台,有条件的可以由拆迁平整出来的土地先用以抵押,以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三是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积极争取对城中村全面改造项目提供宽松、便利和优惠的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

(三)因地制宜安置

安置相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仅是一个生活居住问题,也是一个生活出路问题。因此,要坚持区分对待、因地制宜的原则,认真分析不同城中村的特点和问题,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中村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安置措施,保证群众安居乐业。由于一些村民没有交物业费的意识,所以跟市民的生活习惯可能会有某种程度的差异,即使住进了小区,但依旧保持了以往在村落当中的生活习惯,所以可以考虑将安置房和商品房的区分进行划分,这样,也比较符合一些村民的心愿。

四、小结

祥营村是科学大道向西打通的需要,是高新区拉高城市坐标的需要,也是改善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需要,并且对当地群众创业、生活质量的改善都会有很大的提高。此外,祥营村内部“脏乱差”的环境不仅影响了高校城的形象,并且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因此,祥营村的改造对于高新区的发展具有非凡意义。

参考文献:

[1]傅晨.广东城市发展战略[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2]韩毅.城中村:农村城市化必须破解的难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2).

[3]张润梅.试析城中村形成的原因[J].商场现代化,2009,(4).

[4]陈磊.“城中村”问题的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 ),2012,(10).

篇(3)

一、城中村概述

(一)“城中村”概念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全部被征用,农村集体成员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后,仍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二)“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

“城中村”是城市的一块“夹缝地”,这种独特的地位和现象,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口杂乱,“城中村” 由村民、市民和流动人口混合构成。流动人口成为主要犯罪群体,治安形势严峻;城市规划滞后,违法违章建筑相当集中,“一线天”、“握手楼”、“贴面楼” 风景独特。房屋密度高、采光通风条件差,村民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太差。各种管线杂乱无章,排水排污不畅,垃圾成灾。街巷狭窄、拥挤,存在严重消防隐患;土地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宅基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相互交织,非法出租、转让、倒卖,管理混乱等。“城中村”不仅影响城市的美观,也阻碍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已成为困扰许多城市发展的“痼疾”。

二、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

城中村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现象,给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但是,城中村改造中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违法建设成风,加大了拆迁改造的难度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及城市房地产开发项目、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土地房屋也随之大大升值,村集体组织和村民受利益的驱动,纷纷加建、抢建房屋。拆迁范围内一些村民一旦得到拆迁的信息,一夜之间两层甚至多层房屋拔地而起,水井、苗木等各类地面附属物也随之密集出现,城中村内的个人和小产权开发等违法建设现象十分普遍。管理部门执法不严、疏于管理、“以罚代法”,致使违法建设愈演愈烈,呈蔓延态势,这大大加重了城中村改造的难度。

(二)部分村(居)民对拆迁的期望过高

一是对补偿标准要求过高,往往以周边发达地区拆迁补偿价格为标准和参照,高估自己的房屋价值,当拆迁补偿低于自己的期望时,就认为房产机构评估价低、拆迁补偿费少,对拆迁工作不配合、不支持;二是对拆迁改造的种种期盼远高于优惠的让利于民的政策规定,当村(居)民的期盼同制订的优惠政策发生碰撞时,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然后采取各种办法阻碍拆迁工作的开展;三是在坚持政策和原则的前提下,有些村(居)民因其居住面积小,家庭收入低,获取的房屋拆迁补偿少,家庭承受能力低而在支付购买安置房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也认为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进而拒绝拆迁。

(三)村(居)民对入住安置小区不感兴趣

一是他们的出租房屋为其获得了高额租金,这是城市拆迁改造中被拆迁人极不愿意拆迁的关键所在。当其眼前的利益受到损失而得不到期望的补偿时,他们就拒不配合、阻挠施工、集体上访。

(四)拆迁过渡时间较长

由于先拆后建,致使被拆迁人居住条件较为艰苦。同时过渡期内,被拆迁人无法正常经商、外出务工,导致其收入下降。这些都是影响拆迁改造的一个因素,更是容易引起上访的一个原因。

(五)安置小区建设缓慢,社会保障政策落实不力

安置小区规划及用地审批的协调落实,对区级部门和单位来讲难度较大,在拆迁时,难以回答安置和搬入的时间,容易让被拆迁人产生疑惑而影响拆迁。在拆迁完后,迟迟看不到安置规划和征收安置地后又容易引起被拆迁人上访。

三、解决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城中村改造过程是政府、村民、开发商三方利益博弈的过程,村民渴望环境的改善却担心他们的收益得不到保护,开发商担心高昂的开发成本会吞噬正常的收益,政府要谋求城市的长效机制和可持续发展,又不得对村民、开发商的利益做出一定的让步。所以对城中村改造需要多费一点心思,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制定科学的政策思路和建设规划。

(一)加大政策和法制的宣传力度

一是要充分考虑到拆迁工作直接关乎广大被拆迁人的切身利益,在制订完善拆迁补偿政策时应广泛征求被拆迁人的意见,并多层次全方位的利用媒体等形式宣传拆迁安置政策,让被征收房屋拆迁人了解其内容,理解其合理性;二是要加大对“公平公正、阳光操作、依法拆迁、和谐拆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与被拆迁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民心,家喻户晓,使被拆迁人在突发性事件中能识大体顾大局;三是参与拆迁的工作人员要熟悉拆迁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提高城中村改造规划和建设方案的科学性

政府要提高城中村改造规划和建设方案的科学性,不搞“一刀切”,有序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深入研究不同城中村的位置、特点和问题,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中村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改造策略,以多种改造模式对城中村进行改造。

(三)要按照“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规范拆迁程序

对列入改造计划的城中村,要提前做好前期调查、入户测量和房产确权等基础工作,并建立档案。对即将改造的城中村,要将总体安置方案和分户安置方案予以公告,并广泛听取被拆迁人的意见,应采取先建房后拆迁的程序安排,这样有利于消除被征收拆迁人的疑虑,节约拆迁安置过渡的成本,加快安置进度。同时,要提前加强安置区域的交通道路、社会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公共配套服务,让搬迁户感受到搬迁地段随城市面貌的进一步改善,也有较大的增值空间。

(四)保障城中村村(居)民的合法权益,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政府在政策思路上要以人为本,保障城中村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要对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并把集体资产优先用于解决村居民的生活保障问题上。加快落实原村民的“市民待遇”,对医疗、教育、就业、保险、计生、户口管理等体制逐一盘点,并采取适宜方案尽快将村民纳入到“市民体制”。

(五)加强对城中村建房的监督和管理

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中村;改造;郑州

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发展与城中村改造问题如何解决将对推进城市进程、优化城市居住生活、提高城市文明综合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城市规划促使市区规模扩大,经济利益重构,社会分工细化,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得城市生活空间上产生疏离与隔膜,对社会和谐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解决“城中村”问题在城市规划中起到的预防引导作用,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城中村”的存在与形成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在商业、交通、居住、景观等方面的需求面积不断扩大,致使原有市区紧邻的大量的村落纳入城市化进程中,这些划入城市规划面积中的村庄随即出现“融合”还是“隔离”的矛盾状态,接踵而来也就涌现出大量城市与农村生活和生产上的不协调。这些被誉为“城中村”的规划难点一直以来成了城市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城市规划中“城中村”改造的复杂性

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更新的快速性和复杂性,城市规划本身适应整个城市发展进程的轨道有待提高。如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上,很多城市基于市公共功能提升、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城市规划转型发展等项目,对现状用地进行大幅度调整和分配,但是对于如何更合理、有秩序、分期限地实现这些用地调整和功能置换,缺乏针对性研究和相关政策支撑。对房屋产权关系,规划中对现有权益、利益的再分配和重大调整不够成熟,尽管在前期的规划中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规划模式和改造案例,但其必要性、合理性和操作性也伴随着新的问题出现需要更深入的论证。

三、国内外城市规划与城中村问题的研究动态

(一)我国城市规划与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

1.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迅速膨胀,人口迅速增多, 建筑面积日益扩大。例如:在1978年,城市数量193,区域人口7682万,建筑用地6720平方公里,到了2007年城市数量655,区域人口33577万,建筑用地达到36351.7平方公里。

2.根据不同城市发展要求进行适合的城中村改造

(二)国外表现在自住型居住区研究

国外自助型居住区多是城市贫困人口集聚地、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多为临时棚户搭建,其改造方式有两种:

1.通过行政管理手段提升社区居住品位。

2.进行重建式改造,为低收入居民建设新廉价住所。

四、郑州市城市规划中“城中村”概况

(一)郑州市城市与“城中村”的分布情况

郑州市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省会,雄踞中原腹地,目前建成区域共有近130个城中村,占地面积约70平方公里。据统计,为加快郑州市商业贸易城市和交通运输枢纽城市规划建设步伐,已有一半城中村需实施改造,针对这些数据和实际情况我们就必然面对一个规划建设、开发利用、投资回报、管理制度等方面城市规划问题,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城中村”在郑州市存在的问题

1.“城中村”与郑州市住房问题。近期在郑州市调查显示 “城中村” 的居民中 90%以上为农民工和刚毕业大学生, 人均使用面积5 平方米以下的住户占50%,在近几年所住社区发生案件比重达72%, 其中近1/4的案件涉及人身伤亡。土地二元结构与城市空间扩张是“城中村” 形成的直接诱因;大比例流动人口对住房消费的选择, 是“城中村”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2.改造中和改造后城中村居住形态。目前郑州市城中村两大居住模式:一是城市型,也称为城中村,二是乡村型,是目前还有一定数量耕地的农业人口,在改造中应从实际出发。

3.城中村改造与城市公共设施。

4.城中村改造与城市生态文明。

5.城中村改造与公共交通系统。

6.城中村改造与历史文化遗址保护。

五、郑州市“城中村”改造新问题

最初郑州市在进行一部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借鉴了一些典型城市的改造模式,采取村民自我改造和开发商直接投资两种形式,让都市村庄真正成为都市的元素,城中村改造过程也被称为城市完善市政设施的“最好的时机”,根据近期的调查发现郑州市“城中村”改造:

1.在临近商业区的改造上存在着土地归属和如何利用上的矛盾点。

2.在扩充行政区的“都市村庄”改造中居住模式和居住区规划上怎么适时的合理化。

3.因需要完成交通和新道路规划而要迁改本改造区居民原址的情况。

4.新历史文化遗址和原址需要扩大保护区域而牵涉到的“城中村”等。

以上这些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但又必须解决,如郑州市的商贸城特点,在环外的“城中村”改造上采纳强调生活教育模式,让景观和教育成为入市的形象窗口。

六、郑州市城市规划中“城中村”改造的再思考

城市规划是一个整体和综合过程,而“城中村”改造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牵涉各方面的利益,因此,在实施“城中村”改造中应以确保“城中村”改造项目的顺利和科学,真正成为非常关键和必要的建设时期,它在一个城市发展中的扩大、优化、连贯等起持续性的作用。

(一)郑州市城市规划中“城中村”改造需解决的问题

结合郑州市城市规划发展现状需要在“城中村”改造中解决以下问题:

1.城市 “快速”发展与都市村庄规划迟后。

2.作为商贸城的郑州流动人口的密度日益增大并大量涌向“城中村”。

3.交通的拥挤,导致城市发展进程受到很大的限制。

4.“城中村”多而散的负面影响

5.土地所有制的问题等。

(二)郑州市城市规划中“城中村”改造拟采取的手段

针对郑州市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实际情况,对“城中村”改造资源的规范和优化应走稳步、健康、创新、双赢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大体上可以采取如:

拆 迁 改 良变 化

居民合理安置商住统一规划“村”融“城

规划合理科学可持续性发展

健康城市

七、结语

总之,在城市规划进程中,“城中村”改造是一个综合性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多方面思考和全方位的研究,在实事求是中创新,在统筹创新中改造,在不断探索研究中完善郑州市城市化进程和“城中村”改造是推进城市优化和人居和谐发展的关键,更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动力之源。

参 考 文 献:

[1] 郑思齐,“城中村”住房问题亟待改良,探索与争鸣,2010(2):20-21

[2] 张秋梅,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街道家具,城市问题,2009(11):43-44

[3] 李莉莉高建军,城中村的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化的营力系统分析,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S3):686-689

[4] 郑州市《关于加快城中村建设与发展研究》课题组,加快城中村建设与,发展研究报告[R]郑州,2003

篇(5)

旧城改造的主要工作是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以便实现现代化城市目标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旧城改造的方式总体来说有很多种,但不管采取哪一种方式,都要结合实际,从各个角度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规划,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主,遵循一定的规律,秉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尽量避免大拆大建,为旧城改造探索出一条科学的改造之路,实现现代化都市的发展,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一、城市旧城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一)旧城改造缺乏科学指导与总体规划

不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城建设,都应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的基本原则。实际上,一些零星插缝的违章建筑不仅不美观,还影响着城市各项职能的协调性,妨碍城市的发展,导致城市格局不规范、不合理,基础配套设施无法完善,使旧城的改造不彻底。

(二)急功近利,忽视城市特色

不同的城市由于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长时间的文化积淀而拥有自己的特色,但旧城区改造受时间和资金的影响,使得一些地区老旧的社区和自建住房与高楼林立的城市有些格格不入。此外,还包含一些历史悠久、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建筑,但这种“城中村”格局尚未被城市融合,许多处于矛盾中的城市往往为了自身的发展,使得这些传统建筑文化流失。但值得思考的是“千城一面”的情况与城市高密度的建筑是否真的是人性化的美好家园。所以,科学、合理地对旧城进行改造应创造出城市的特色,尝试更多风格迥异的城市建筑,展现独特的美。

(三)资金问题影响工作进程

对原本的地区进行投资改造是实现土地增值的过程,但“旧改”的成本显然受拆迁规模、人口密度等因素影响,成为影响旧城改造成本的关键因素,资金一旦跟不上就很容易影响整体工作的进展,同时,对该地区的人们也会造成一定的干扰。

二、不良旧城改造方式的弊端

一是过于理想的单一终极规划目标,对现状的混乱无序多采取彻底否定态度,对城市社会的复杂问题视而不见,缺乏规划多目标的比对与平衡,从而造成阶级分化、治安犯罪等诸多方面的社会矛盾;二是规划理念及手段的简单化、标准化。以统一建设物质空间形态来确定城市的发展态势,却因忽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而造成旧城社会经济活力的衰退与空洞化;三是“破旧出新”的规划模式过分追求功能的完美,生硬地将旧城有机社会网络割裂为单纯的功能社区,忽视了社会脉络的发展与内在联系规律;四是兼顾所谓公平的政策取向,规划方法较多地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意志,较少反映地区现状及来自社会与个人的实际需求。政府和市场力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居民自身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特别是旧城改造项目的封闭决策,导致原住居民意志和愿望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五是旧城改造建设与管理中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对旧城更新和房屋拆迁中所涉及的法律、道德问题认识浅薄,往往将多元化社会问题当作纯粹的经济问题对待,忽略了向合作模式迈进。通过对旧城格局的仔细研究,在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去保留旧城原有的特色风貌,保证旧城的物质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关系能够协调发展。

三、旧城改造中可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一)遵循城市的发展规律

在旧城改造时,要遵循城市的自然发展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动摇,确保城市面貌得到有机的更新。这里所说的有机更新,也就是确定合适的规模,按照城市旧城区改造的内容和要求,把现在和今后之间的关系处理妥当。并在改造过程中,统一地管理、规划、配套、征地以及设计,坚持“五统一”的原则,按照相关步骤和计划进行旧城建设与改造。

(二)以大众利益为前提

从我国的许多城市旧城改造可以看出来,大多投资商都局限于经济利益的影响,同时又有商业利益的诱惑,使得我国许多城市在旧城改造当中实行的是全部推倒拆迁,不对区域做出考查和具体分析,一律重新建设。此类做法看似成效较快,操作轻松,可是很容易对原有的架构、风俗风情和文化气息造成破坏,因此对于城市规划中的旧城改造应该以优化居民的居住环境为出发点,不要盲目的追求利润利益,在改造过程中依旧“建新如故,修旧如旧”为标准,来进行相关改造工作,以保证旧城改造之后所现存的历史文化得以保留,使城市规划实现社会效益和新城环境双赢局面。

(三)加强规划引导

在旧城改造规划中,有关的城市规划部门要加大对旧城改造问题的引导力度,进行深入、仔细和全方位的研究工作,所制定出来的改造规划要确保科学有效,协调解决好存在的各种市政问题。在编制旧城改造规划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经济规律,要有城市经营的观念,然后才能进行旧城改造。旧城改造的任何项目,都必须从土地分级与土地评估着手,测算土地市场和增值,认真地分析成本效益,保障旧城改造规划的顺利实现。

四、结语

篇(6)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旧城改造,就是旧城区的再开发,是指对旧城区中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物质环境部分进行改造,使其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当前银川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为了促进城市土地科学合理化利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城市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对旧城实施全面的更新改造,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银川市旧城存在的问题

(一)道路交通系统不完善

一是道路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建设未能协调统一,旧城道路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相对空间规划不协调。

二是道路网不完善,路幅宽度偏窄,东西不顺畅、南北联系弱。道路通行能力低下,支路和小街巷连接不畅,未能形成循环网络,通行效率不高。

三是丁字路口多,路口错位交叉比较普遍,不利于交通组织。

四是慢行系统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不合理。旧城慢行系统尚不完善,机非难以分离,过街设施缺乏,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干扰严重,安全隐患突出,影响道路整体通行能力。

五是公共交通线网布局不均衡、运行低效、准点率低、舒适度不佳、运行时段短和服务能力不足。公共交通线路过度集中在主次干路上,对主要支路利用较少,线路重复系数过高。

六是停车设施规模严重不足,动静态交通相互干扰。旧城居住小区、各类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不足,原有建筑后退道路空间不足,可拓展的停车空间有限,停车供需矛盾尖锐。部分路段利用非机动车道、车行道划设停车位,加之车辆违停和行人、非机动车占道行驶、越线行驶现象严重,各种交通方式相互干扰严重,道路通行能力不断下降。

用地功能布局不合理

一是行政办公用地过度聚集。旧城核心区域和繁华地段大量分布着区、市两级行政事业单位,吸引了大量人流、车流,造成周围地段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

二是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总量少,分布不均衡。以新华百货、购物中心、东方红商业广场、银川商都等为代表的传统商业高度集中于新华街核心商业区内,居住区级的商业副中心尚未形成,不能合理疏散购物人群。沿街底商业态重复,对沿路交通影响较大,中低档次的专业市场,聚集了大量人群,对旧城交通环境影响严重。

三是公共绿地总量小,分布不均衡。银川市旧城尚未形成结构清晰的绿地系统网络,公园绿地总量严重不足,较大的绿地仅有中山公园、宁园、怡园等处,分布失衡。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普遍缺乏,人均绿地面积不达标,特别是结合绿地景观建设的观赏性、休憩性健身娱乐活动场地不足。

四是老旧小区房屋建筑质量、公共服务设施及物业管理问题多。银川市老旧小区住房、直管公房普遍存在建筑质量不高,抗震和耐久性能不佳,缺乏公共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物业管理滞后,房屋出租率高,老人及外来人口较多,部分小区上下水、采暖、燃气等配套设施老化严重。

市政设施服务水平差

银川市现状旧城的市政基础设施及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一些老旧小区的市政设施老化现象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多。

对策建议

(一)明确目标,找准原则。以破解旧城交通拥堵顽疾为突破口,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优化旧城内部路网结构,调整旧城功能布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统一整体规划,分区、分片推进,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系统化、规范化操作,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发动群众,和谐、稳步、妥善推进旧城更新改造工作。

(二)优化道路交通系统,构建宜居宜业的现代交通服务体系

1、统筹全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在现有四环高速公路的基础上,长远规划城市二环高速公路,加快形成“二环五射”的高速公路网络。首先拓宽改造银青高速公路,整合优化收费站的设置,加快建设贺兰山东路、北京东路向东延伸工程,实现中心城区与滨河新区的高速高效连通。

(2)加快旧城东部路网功能调整。利用原京藏高速公路东绕成段置换替代现有国道109线的穿越通功能,使清和街作为城市内部交通性干道,改善沿线交通环境。逐步将丽景街当前承担的物流运输和过境交通功能调整置换到友爱中心路上,恢复丽景街作为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功能,同时优化友爱中心路与银青高速公路的交叉口设计。

(3)做好立体交通设施用地规划和预留。在城市出入口方向机过境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接的地段,规划预留交通换乘枢纽用地。

(4)建设立体换乘枢纽。结合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将小南门货场、北门旅游汽车站改建为立体换乘枢纽,形成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主干,以普通公交、支线公交为辅线,覆盖全城、高效快捷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2、完善内部路网,力保道路畅通。

(1)延伸城市路网,东西向打通湖滨西街、新华西街、老宝湖路等城市道路,南北向打通进宁南街、鼓楼北街等城市道路。

(2)拓宽道路和加快天桥地道建设,拓宽解放街、新华街、南熏街、清和街、丽景街等人流、车流密集街道,增加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条件成熟的道路可建设辅道。

3、加强停车场规划建设。

(1)有效利用现有学校操场、广场和公园用地的地下空间,改建地下停车场,增加停车泊位。

(2)鼓励单位停车场适度开放,错峰使用,加强立体停车场的建设,推广限时停车,逐步减少并最终停止在城市道路两侧施划路侧停车泊位。

(三)调整提升旧城区功能,优化旧城空间格局

1、搬迁机关单位,减少交通吸引。

对老城区现有聚集的区、市两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金凤区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周边集中规划行政办公区予以安置,原有旧城办公楼用地考虑规划改建为公共绿地、停车场或公寓、廉租房和公租房。

2、改造市属直管公房等老旧小区。

(1)优先改正南熏路、北京路等城市主干道周边,西门片区(凤凰碑周边)等老旧小区进行更新改造前的详细摸底调查,拆迁改造成栋的老旧直管公房,改建街头绿地和公共停车场。

(2)合并管理相邻规模较小的住宅小区,调整小区出入口设置,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完善,增加小区绿地等休闲活动场地。

3、升级完善老城商业格局。

(1)对老城新华商圈内的新华百货、购物中心、国芳百盛等大型商业建筑,采用空中连廊连通,减少人行穿越地面对交通的干扰。

(2)对银川商城周边的东方商城、温州商城、南方商城等服装、副食和百货批发同类重复低业态市场适度调整、分散,不再增加新华商圈现有商业规模,在其他条件允许地段规划建设高业态、高品质的居住区级商业中心。

4、结合用地改造,增加绿地空间。

(1)结合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的整治,对老城区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建设的老旧小区进行同步改造,规划建设地上为绿地,地下为商业和停车场特色的文化商业区。

篇(7)

想要进一步推动农村科技发展,就必须要在配电网上提高可靠性、安全性,这点至关重要。提升用电质量和服务质量,某县开始响应国家号召,实施自动化配电网的试点工程,切实满足发展过程中对电力质量的需求。在农网改造工程之中,面积22x126m2,在此辖区之中,220kV电站只有一座、110kV变电站一座、35kV变电站一座。在此基础上,进行电网改造。于2013年将电网改造试点工程构建完毕,其中包括设备、自动化配电网的系统工程。但是在辖区之中依然有许多问题存在,比如覆盖区域广、工程多,因此,在农网改造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缺陷。

1 农网改造管理中有哪些问题存在

农网改造是一项有关现代化发展的系统性工程,牵涉面积广,与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协助,才能将工程做到尽善尽美。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监控,防患于未然,是在整个工程中至关重要的大事。整个过程,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协调,才能产生良好的综合性结果。然而,在真正的实施之中,依然出现各种各样的弊端,急需针对各种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

1.1 招标、采购方面滞后 在进行农网改造之时,工程除外,材料和设备都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后构建结果息息相关。材料、设备是否如期实施到位,都会对企业的工程造成极大影响,进度、质量都是最为直观的结果。电力构建之中,技术含量高,周期长,在设备和材料上,都必须要提前到位,才不会影响到正常运作。早招标、采购原本就是要真正落实到日程上,然而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在基础工程结束之后,设备无法实施到位的问题,或者是设备、人员到位之后,材料没有采购,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工期延误,损失的则是时间、效益、经济等各个方面。众所周知,在电力工程之中,技术性特别强,设备之间的外形差距很小,但是不同设备功能差距很大。在采购、招标之时,对特殊材料、普通材料没有进行区分,重点设备和普通设备之间,也没有进行划分,以至于招标、采购没有主次分明,对整个工程造成极大影响,以至于工期延后。还有在采购过程中,不能准确掌握使用数量的问题,对工程影响依然非常严重。设备、材料数量不足,不得已造成工程停工,如若没有连续性施工,也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这点可能被很多人所忽视。

1.2 施工偏离计划 农网改造非个人之事,而是关乎民生发展问题的重大决策,与大众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息息相关。由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因素,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一般都会将工期制定较长的时间。但是在建设过程之中,很多没有按照施工项目的进度来进行操作,原本应该是一年的工期,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便完成。虽然将项目完成,可工程质量却无法达到预期要求,甚至存在质量隐忧,这是极为严重的问题。一旦电网工程投入使用之中,如果出现问题,将会导致电网进入全面瘫痪,安全防范不严,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出现,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在施工过程中,监理部门必须按照项目规划进行严格要求,对施工进度进行监控,质量也需要严格监测,致力于施工单位能够在保证质量情况下,完成任务。进度一旦与规划出现偏差,也需要施工单位及时与监管部门进行协调、讨论,杜绝保证工程进度,而忽视质量问题出现。

1.3 方案、图纸设计、审核不到位 在农网改造过程中,工程变更频繁,设计和现状不符等问题,都会出现。而这类问题基本上是由以下原因造成:其一,设计者能力问题,在没有足够的设计能力的情况下进行设计,自然会导致设计图出现问题,无法进入正常使用中;其二,设计者只是纸上谈兵,没有按照现状进行分析,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导致设计图缺乏合理性。工程方案针对性弱、操作性低,对工程建设的进度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最重要是在预防和投资上造成误导,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不可小觑。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面对这类问题,必须要彻底杜绝。工程建设、监理、施工等各个单位,都必须要对方案和图纸在施工之前进行审核。施工方案的制定,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是质量的重要保障。必须要对施工图纸的细节进行审查,对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对于里面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然而,这些都必须要在施工之前进行完结,确保不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变更。如果不在准备阶段将方案彻底完善、落实,对工程的质量、施工进度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在项目的投资上,也会出现极大缺陷,导致财务工作出现混乱情况。

2 农网管理工程改进

2.1 合理安排采购、招标,实施质量严格监控 在电力工程建设之中,因其工程特殊性,对材料、设备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材料、设备的质量是否及时到位,对工程的进度与质量有着直接关系。确保采购、招标的质量和及时性,都必须要制定检测部门,对材料、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在采购、招标过程中,最大限度将进度与支出进行明细,实施透明化诚实原则,进行依法招标。特殊材料、设备,应该要在采购、招标过程中进行标识,在招标之前,一定要进行足够的市场调研活动,了解市场现状。在进行材料、设备到位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根据工程规划内容,将采购、招标工作进行全面配合,切实把控质量和进度关卡,避免因设备问题,而对工程工期造成延误,数量也需符合采购需求。

2.2 工程进度合理规范,提高监管力度 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不可抗拒因素存在,因此,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进度规划。施工过程中,一味赶进度,而对工程质量造成极大问题,面对这样的现状,必须要监管力度加强,在施工质量上进行严格把关。监理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在定期对施工数据进行收集,预测工程在此进度的发展之下,是否能够保障质量。必须时刻掌握工程在进度和质量上的现状,在出现问题之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对工程进行调节。按照国家要求对施工质量进行确保,不管是在建设过程,还是对工程进行验收,都必须要严控质量关卡。

2.3 严格审核设计图纸 在设计上出现的问题,都必须要在施工之前进行完善。如若在工程建设之中才发现问题,整个工程都会造成影响,牵一发动全身。

3 结语

惠民工程的农网改造,对社会发展提供绝对保障。正是因为关系重大,才要将改造工程做到最好,改善工程管理弊端,从质量上确保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许勇,王学峰.农网改造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电源技术应用,2013(2):276.

[2]李荣锋.浅谈农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1(11):5-6.

[3]崔绍平.农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电源技术应用,2013(8):240.

篇(8)

中图分类号: U418.8 文献标识码: A

一、旧城改造的含义

(一)旧城的含义

旧城主要是指很旧的、房屋使用功能逐渐下降,房屋结构已经老化、陈旧,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居住需要。

(二)旧城改造的含义

旧城改造主要是指由于国家建设、城市改造、城市市容等方面的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由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旧城进行拆除,对房屋的所有人给予经济补偿,然后在对旧城进行改造。

二、旧城改造的意义

(一)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日常的生活质量有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人们的居住方面。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土地资源也非常有限,随着房屋建筑的逐渐增多,为了保护耕地,采取旧房改造的方式来响应新时期房屋建设对策。实行旧房改造的方法,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二)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旧城改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将比较陈旧的、结构老化的房屋拆除,建造新的、比较舒适的新住房,进一步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三)有利于改善旧城区的生态环境

对旧城实行拆迁处理办法,可以合理地运用土地资源,通过旧城拆迁可以将旧房和危房进行改造,这样可以改善以往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另外,将不符合规范的房屋及其附属物进行拆除,采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法重新建造房屋,更有利于提高整个旧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四)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旧城加以改造,能够科学合理的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能增加城市的绿化和增设更多的公共设施,给人们创造更加舒适、温馨的生活居住环境。旧城改造后,为城市的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对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旧城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只重视黄金地段的旧城改造,忽略了偏僻地段的旧城改造

在一些建筑物比较多、人口密集、地段繁华的旧城区,由于该地段开发前景可观,常常会获得优先改造的机会。相反,处于偏僻、危房住户比较集中的地段,却被很多人忽视。由于居住该地段的居民已经成为城市中比较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旧城改造上,通过旧城改造,才能改善这些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些人会认为改造这样偏僻的地段没有什么价值,这样就使政府无力对其进行改造,开发商更不愿意花费精力去改造。

(二)旧城改造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对旧城的改造必须做到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合理规划和布局。同时要求建设工程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不可以破坏城市环境,不能影响城市各项功能的发挥。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出现零星兴建、不合理开发用地,致使房屋改造混乱无序,基础设施建设杂乱无章,改造后留下死角,使改造的后的旧城无明显变化。

(三)急于求成、大拆大建,造成资源浪费

对旧城的改造应该进行合理规划,同时还要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交通环境,以充分发挥整个城市的综合功能。但是有些地方在旧城改造的初期,急于求成,不能符合改造标准,进行大拆大建,一些新建的房屋以及一些可以被利用的古建物也被拆掉进行重建,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旧城改造的面积大,拆迁的建筑物过多,无法进行安置,于是就出现了只重住宅,而轻视配套的问题。

(四)政府和人民之间发生矛盾冲突

由于政府不能使人民在最大限度上获得经济利益,他们认为自己得不到公平,这样就会使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加剧。解决人民的拆迁问题其实就是一场利益战争,只有合理地对被拆迁人进行经济补偿,并达到被拆迁人的满意,使他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才能有利于旧城改造的顺利实施。

(五)少数被拆迁人的期望太高,只是拆迁工作停滞不前

在最近几年,我国在拆迁政策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动,拆迁量大,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少数被拆迁人的期望过高,他们都期望能够通过房屋拆迁,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经济补偿,甚至有些人希望在此解决就业问题。当他们的期望与自己预想的存在差距时,他们不愿意签订价格协议,经过相关政府进行协调,甚至经过法院的判决之后,还是违反搬迁义务,使拆迁双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解决旧城改造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明确的旧城改造标准

为了避免开发商主导旧城改造问题,各地方政府应该从当地实际出发,在分析旧城现状的基础上,建立明确的旧城改造标准,同时还要对旧城改造项目进行评估,对质量较差的房屋、需要进行及时改造的应该给予确认,同时还要确认旧城改造的范围,避免大拆大建,浪费资源,要做到有计划、有秩序地对旧城实行改造,以提高旧城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

(二)正确的引导和规划

建议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城市的功能和城市的布局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制定完善的旧城改造计划,在不损坏耕地、交通、绿化设施、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正确引导旧城改造工作能真正的落实到位。同时对旧城改造的规划要符合城市发展理念,对旧城改造的每个项目都要进行经济分析,使旧城改造与规划具有实施的可行性。

(三)利用旧城区的有利条件,营造适合人们生存的生态环境

目前,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政府应该将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旧城改造建设的基础。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旧城改造的范围越来越大,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要考虑很多因素,其中保护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因此,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必须确保能够在旧城原有建设的基础上提高旧城生态环境质量,

(四)坚持旧城区与新区建设统一发展的原则

旧城区与新区建设统一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功能,保持城市发展的竞争优势,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建筑物的建设缺乏特色,使得旧城区的特色渐渐消退,这样就很难找到城市中的历史足迹。因此,采用旧城区与新区建设统筹发展模式,尊重旧城改造面貌,这样才能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解决旧城改造中的实际问题。

(五)化解矛盾,使各方利益平衡

由于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为了使旧城改造过程能够体现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议政府要随时与被拆迁居民进行沟通,同时还要尊重他们的意见,这样才能逐步化解双方之间的矛盾,使各方利益平衡。

各级政府和城建主管部门要努力做好旧城改造工作,并将这项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笔者对旧城改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同时还针对旧城改造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旧城改造所涉及的问题较多,旧城改造的整体效果如何,直接关系着城市的形象。因此,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必须从城市发展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方面出发,切实解决居民的困难,同时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处理好旧城改造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以实现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力如.对当前旧城改造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2(4).

[2]熊邦光.关于旧城改造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城市建设,2012(6).

[3]王淑华.旧城改造暴露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

篇(9)

工程造价管理是整个工程的脊梁,工程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项目的动向都受到资金的约束,而工程资金也会受到每一个流程的影响而有所变动。做好造价管理无非是找出管理的弊端和漏洞并做出解决的方案,下面我们针对工程造价管理里面存在的问题做出阐述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一.市政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全面成本管理的观念尚未形成。造价管理仍停留在预结算上,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侧重于事后结算,但事实上前期阶段的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它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效益,是保证整个工程是否按原计划施工的重要因素。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初没做好后面的施工工作就会受影响。

2.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限额设计未得到全面推行。据2011数据统计,全国1000项市政工程当中就有735项因没做好前阶段的工程设计而影响工程造价的,占73.5%,其余265项是在施工阶段产生的一些不可避免的突发事件而影响工程的造价。

3.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随意性大。工程项目应该经过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其工程造价的控制应该按批准的投资额度。但很多单位急于项目的开工,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工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与完善程度没有把关,造成边施工边变更,对施工中的工程随意改动。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研究和审批。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

4.现场签证问题多,由于我国采用的是计量(监理)与评价(决算)分离的工程监管模式。负责决算审核工作的工程师一般不到施工现场,决算审核中工程量的计算依据主要是施工图和监理签证。这为一些施工环节偷工减料提供了可能。比如市政道路工程中的石渣基层填筑。石渣方量的计算,一般采用现场丈量体积,按实结算,但如果在丈量时施工单位弄虚作假,或监理人员不负责任,签证时填充厚度比实际厚度多出10CM则对于一个面积在20万m2道路工程,石渣方量则增加2万m3,按石渣填筑综合单价每立方40元计算,则此项工程造价就要增加80万。因此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非常重要。

5.决算中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造价,属于人为的贪污受贿。

6.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健全的合同管理机构。(2)忽视合同的严肃性,违背等价有偿的原则。(3)签订合同不严谨,条款不全。

二.针对以上种种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以及存在的问题,应该不断强化和完善投资监督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1.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1)推行设计招标,增强设计标准和标准设计意识 ,是技术和经济有机的结合。而预算人员也只管算数,不管设计技术问题。造成花大价钱建造了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工程建筑。设计是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实施进行的全面安排,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规划的过程。利用优秀的设计标准规范进行设计有利干降低投资、缩短工期。

(2)推行限额设计,同时合理的在经济上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优化。限额设计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项关键措施。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与经济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以投资或造价为出发点,做出方案比较,有利于强化设计人员的工程造价意识,优化设计;经济管理人员及时进行造价计算,为设计人员提供有关信息和合理建议,达到动态控制投资的目的。同时限额设计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挥设计人员的主动性,满足业主单位的投资控制要求。

2.加强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工程招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和施工招标两个方面,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当由专业人员负责进行反复多次的审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争议,也可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

3.加强施工阶段投资控制,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施工前要组织施工人员,工程师等到现场勘察,并对工程图纸进行多次审核和技术交底,避免施工中出现不应有的返工,对于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增加设施建设,和提高建设标准的要求,看是否有原审批部门的批准,尽量减少预计外费用,对不符合程序的口头变更的工程量不予认可。同时要严格现场签证管理。

4.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工程结算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实事求是进行编制。建设单位的审核人员应坚持按合同办事,对工程预算外的费用严格控制,严格把好价款审核这最后一关。

5.加强审计结算工作,在结算时应做好工程量和定额套用的审查。结算的工程量应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工程量为依据。考虑变更工程量,特别要考虑对施工签证单的符合性,真实性进行审查。

三.为了工程的最终审核与结算,我们还不能忽略数据库的管理。

1.建立工程造价资料积累制度。由政府部门组织给予一定政策,分地区,分部门委托社会咨询机构建立工程造价资料积累制度。

2.设立情报站,提供商品价,确保可比性,建立工程技术经济信息报道机构,收集已竣工工程的主要设备,材料的价格,同时提供现时市场设备,材料价格的情报服务。并定期每季度编制成册,为工程造价提供依据,确保造价可比性。

3.建立信息网,限定造价区,建立工程造价信息网络,及时披露行情,工程造价信息,制定造价上下限约束指导价格规划价格区间,不突破工程造价的总水平,确保造价合理性。

四.市政工程造价的管理最后一项工作就是审核,审核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种,每一种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的审核方法。以下简单介绍出来以供参考:

1.全面审核法即按照工程图纸要求结合现行定额,施工设计,承包合同等有关造价计算的规定和文件等,全面审核工程数量,单价以及费用计算,其优点是全面细致,审查质量高,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时间长,存在重复劳动。

2.分组计算审核法就是把工程造价中有关项目划分若干组,利用同组中一个数据与其他分项工程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审查多个分项工程量的一种方法。其优点速度快,减少重复计算。

3.对比审核法是指将现有工程和其他工程的经验造价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项工程,再针对这些分项工程进行重点计算的审核方法。这要求审核人员在总结分析其它工程造价资料基础上,找出同类工程造价的指标,综合单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对要审核的工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问题。

篇(10)

中图分类号:TM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6-0119-02

近年来,桂林市电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改造,基本上以绝缘化、电缆化、增大导线截面积、网络化为主。这些改造对配电网产生了重大改变,供电能力大大增强,供电可靠性提高,结构更加合理及坚强,同时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炼,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助于今后的改造和安全生产工作。下面以桂林市供电局配电网络情况为例,从线路运行的角度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一、架空线路的绝缘化

裸导线绝缘化是桂林市城网改造的主要内容之一,配电线路绝缘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与城市绿化的矛盾,使线路的跳闸次数减少,可靠性提高,主要问题有三个:

(一)电气接点的绝缘防护

按规程要求,设备与绝缘导线的连接部位应装设专用绝缘罩,如开关刀闸的线夹处、变压器高低压套管处、避雷器处、跌落保险处、耐张杆弓子线接头处等,都需要用绝缘防护罩进行防护。可以有效地防止小动物、树枝等搭接造成短路,防止因电气接点造成人身的伤害,完善了全绝缘线路的绝缘程度。所以,配电线路应尽最大限度进行绝缘防护。

(二)接地点的设置

绝缘线路要求在适当位置设置接地点,为停电检修提供接地的位置,对保证绝缘线路停电检修工作的安全至关重要。现在普遍采用每隔5~8基电杆安装一组接地线夹的做法,开关架两侧必要时应装设接地线夹。接地线夹的安装位置应在配电接线图上注明,以便于工作人员根据现场的实际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三)用户线路绝缘化

根据近几年来的统计结果,不少数量的线路跳闸是由下户线的原因引起的,现在配电网络的主线路普遍采用了绝缘线,而下户线却仍在使用裸导线。所以应在新建或改造下户线路中广泛采用绝缘线。绝缘线的价格比裸导线要高些,尽管会增加投资的成本,但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所以是值得的。

二、电缆化

城市繁华地段大部分采用了电缆线路,以及环网柜、电缆分支箱等设备,电缆化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安全措施的设置和防止机械损伤。

(一)验电

环网柜和电缆分支箱属于全封闭设备,没有的导体,无法进行直接验电。新安规规定:可以进行间接验电,即检查隔离开关(刀闸)的机械指示位置、电气指示、仪表及带电显示装置指示的变化,但至少应有两个及以上的指示或信号已发生对应的变化。所以在设备定货时要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因素,比如环网柜应有开关操作的机械指示、带电指示器或可视窗口。

(二)接地线的设置

同样,环网柜应尽可能带有接地刀闸,验明电缆无电,合上该路的接地刀闸就可以满足安全要求。可拔插电缆分支箱上可以制作拔插式的接地线。

(三)防止机械损伤

电缆线路在未成型地段上极易遭到挖掘机等大型施工机械的损伤,这种损伤往往是致命的,会造成整条电缆切断。这种故障点往往难以发现,除非施工人员主动报告,很多时候造成线路不敢试送,停电时间加长,所以防止电缆的机械损伤是供电部门必须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电缆(包括用户电缆)敷设好后,应立即在电缆路径上安装明显的电缆标桩,合理密布,并在电缆标桩上注明供电部门的联系电话,以便施工方在施工前与供电部门取得联系。穿钢管和使用厚重的电缆盖板也是防止损伤的有效手段。

在电缆线路分段和用户出线处安装性能可靠的故障指示器,以便在电缆发生故障时,迅速定位故障点的位置。

应根据城市规划和用户的疏密,合理确定环网柜和电缆分支箱的位置、数量,可以减少今后不必要的主缆开断。

环网柜电缆井处有多路电缆,施工中应做好标记,以明确电缆的去向,防止接错,运行部门应严格验收,核对电缆的走向是否正确,必要时进行中间跟踪验收,否则会造成现场电缆连接与图纸不符合,造成重大危险隐患。

三、配电网络接线复杂与设备多样性

城网改造增加了城网变电站的数量,使原来的单电源线路变成了手拉手双电源甚至多电源线路,分段联络开关增加,平行线路之间的联络线增加,使配电线路变成了网格状的供电方式,某些区域甚至非常复杂。物极必反,过于复杂的结构给运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停电检修时调电增多,接地线数目增加,带电危险点数目增加,不利于安全生产。所以配电网络应以手拉手多分段少联络为原则,适当采用简明结构。

上一篇: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 下一篇: 放射性污染的定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