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7 15:41: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推动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十分有必要,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医院工作流程,完善工作体制,整合社会资源,切实提升医院工作水平。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的必然选择,医院想要长远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工作开展,降低出错几率,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故此,新时期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研究十分关键,有助于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医院竞争优势,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1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于自身的健康问题重视程度同步增长,这就对新时期的医院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在经营发展中,为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开展管理工作是尤为必要的。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医院为了谋求自身长远生存和发展,迫切的需要建立信息化系统,辅助医院各项工作开展,整合医疗资源,提升医院工作质量。但是,就当前我国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网络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网络设备落后,加之医院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所以首要任务就是认识到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找寻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从而提高信息化水平。信息技术是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彰显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技水平的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伴随增长。在新时期,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相应对于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可以满足人们医疗服务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医院需要积极主动的去迎合时展潮流。基于此,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医院需要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系统,辅助医院工作开展,切实提升医院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网络已经无形中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医院的管理系统通信息建设存在密切联系,对于医院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医院应用计算机信息化服务,可以传送医疗知识,具有更高的价值,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加前沿的医疗体制改革情况。针对某些医疗技术,借助计算机网络可以组织专家诊断,尽可能降低医疗事故几率,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此外,部分医疗水平偏低的医院,应该顺应时展趋势,建立信息平台,积极学习和提升医院水平,促使医院可以获得更高水平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通过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医院及时了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政策,协调部门工作开展,朝着工作目标高校开展工作,切实提升医院工作效率,为医院长远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2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医院需要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系统,辅助医院工作开展,切实提升医院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但是纵观就当前我国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网络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网络设备落后,加之医院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所以首要任务就是认识到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找寻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从而提高信息化水平。
2.1网络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责任意识纵
观当前我国医疗领域发展现状来看,其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在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人才成为制约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主要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建设中,管理人员作为工作的执行者和组织者,自身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工作成效。很多管理人员缺乏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一旦遇到网络问题,无法及时有序的予以解决,甚至带来不可估计的后果,影响医院计算机信息化水平。2.2网络设备陈旧、落后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不发达,所以在医院网络设备建设中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网络设备陈旧、落后,整体水平偏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设备在运行中,可能由于人为因素或是其他不可估计的因素影响,导致网络设备出现古装问题,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传输,影响信息资源的大范围共享,甚至造成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瘫痪,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3医院管理人员对计算机信息化建设认知不足
在语言计算机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很多管理人员由于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不高,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认知存在局限性,未能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作用,所以在资金投入较少,很多网络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换代,制约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与此同时,网络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考核,致使医院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受到严重的限制。故此,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加强计算机信息化建设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为其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
3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强化责任意识
网络管理人员作为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主要是负责计算机网络漏洞修复和系统操作的职责,凭借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进行操作,这样才能实现数据信息的及时有效传输。所以说,医院网络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成效,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基于此,为了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正常运行,应该注重网络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教育培训和考核,促使网络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掌握先进技术,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凭借专业能力来推动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网络管理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完善自身的网络技术,才能加强网络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切实提升计算机工作质量,尽可能降低经济损失,提升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成效。此外,网络管理人员还需要注重责任意识的培养,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将所学知识应道实践中,切实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优势,推动医院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3.2更新网络设备,增加网络设备资金投入
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中,网络设备是各项活动开展的基础所在,发挥网络设备优势建立信息传播平台,实现信息资源更大范围传播和共享,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日常工作中,医院需要注重网络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大资金投入,促使医院的网络设备可以满足医院现代化建设要求。对于检测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网络设备,应该增加资金投入,促使管理人员可以进一步做好后续采购和完善工作,定期更新和维护网络设备,尤其是关键部位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尽可能消除设备故障隐患,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为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活动有序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3.3加强计算机信息化宣传力度,提升计算机网络重视程度
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中,同高层管理人员是分不开的,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信息化宣传力度,提升管理人员认知和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充足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活动有序开展。与此同时,加强计算机信息化建设认知,普及相关知识,明确计算机信息化服务对医院长远发展的作用。
4结论
综上所述,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中,应该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争取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获得充足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定期更新和完善网络设备,建立完善的计算机信息化系统,为医院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切实提升医院计算机信息化水平,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谋求长远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医疗行业引入计算机管理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我院自2003年开始运行上海金仕达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医疗信息网络,并在病区管理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1病区信息系统介绍
本系统以单个病人的信息源为基本单位,以入院通知单为基础信息,直接由住院收费处进行入院登记。病人入院后,就获得了一张磁卡,通过磁卡可随时在多媒体导医台上查询住院期间的各种医疗明细费用。病人的住院号、磁卡号、姓名、性别、单位、诊断、预交款等基本信息资料通过网络传输到所分配的病区,此时病人状态被默认为待入区,护士需在护士工作站选择病人进行入区登记,安排病人床号、录入主管医生等信息资料。目前医生、护士工作站已使用的功能有病区一览、医嘱录入、医嘱审核、医嘱执行、药品信息查询、治疗费用计帐、输液单和一日清单的打印等。医生工作站可及时调阅网上检验结果报告,网络中心可以实时查询全院医疗信息动态。
医生工作站由医生直接录入医嘱,护士工作站审核医嘱,核对无误后执行医嘱。计算机对整个病区医嘱进行归类整理,通过网络传输到病区药房、检查科室等。病区药房接收到信息核对无误后打印发药单,按照发药单摆药,药费自动生成,在整个发药过程中,药房完全取消了处方的使用,简化了工作程序,对药品进行了科学化管理,为药品信息统计分析提供了快捷的服务。护士根据打印出的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网络中心服务器每天晚上定时执行脚本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工作,产生准确的统计报表,然后对所有数据进行备份以防丢失。该系统运行3年来,操作简单,稳定性强,确保了医疗信息资料完整齐全、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医院管理工作逐步走向了现代化信息管理。
2医生、护士工作站准备工作
2.1初始化数据准备: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为了使全院信息编码统一、规范,便于操作。我们选派2名临床医生、1名护士、1名财务人员和1名药剂科人员进入网络中心工作,配合实施工程对初始化数据进行完善。药剂科把药品名称按照临床目录进行分类编码,按规格、生产厂家作出药品价表。财务科对全院治疗、护理、检查等收费项目按收费类型编码建立价目表。临床医生收集全院日常文字医嘱,护士收集成套治疗医嘱。这一套比较完整的初始数据规范了医院的医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反映的“医疗收费”的热点问题。27个病区同时试运行,在系统运行初期,采用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双轨并行,运行一段时间后,在病区逐步取消了手工处方,相关检查科室也同时实现了计算机联网。
2.2医护人员操作培训:医护人员能熟练掌握程序的流程是软件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我们对医生、护士的培训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首先每个病区选择1名骨干医生和2名骨干护士作为培训对象,脱产学习1周,结束后进行理论和实践考试,成绩合格给予上网用户口令。以后每个病区安排时间,全院医护人员分期分批轮训,骨干医生、护士负责本科其他医生护士的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严格要求操作人员按程序流程进行,认真执行开机关机原则,以免造成计算机系统损坏和信息资料丢失。
2.3协调工作密切配合:医生工作站录入药品医嘱,护士审核、执行后传输到病区药房。为了保证药品医嘱的正确性,护士打印出科室领药汇总单与病区药房摆药单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护士根据领药清单领药。如果药品剂量与医嘱不符,应及时与医生联系,避免差错和影响医疗工作。
医生工作站录入检查医嘱传输到相应的检查科室。录入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医嘱执行的准确性和费用的计帐。当病人手持检查单到检查科室时,该科室医生就能从计算机上调阅病人的检查项目,检查医生做完检查后就可以在计算机上给病人确认记帐。改变以往先记帐后检查,因某种原因未检查而频繁退费现象。当检查医嘱与病人手持的检查单不符时,双方应及时电话联系,因此临床与检查科室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病人出院带药也需与相关科室联系。医生根据病人余款开出药品医嘱,信息传到病区药房后,病人先到住院收费处办理出院结帐手续,凭出院发票到病区药房取药。一连串问题需要密切配合,严格把关,既保证病人即时用药,又使医院经济利益不受损失。
各临床、检查科室之间工作必须协调配合,一旦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与网络中心取得联系,一起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不可盲目操作,以免影响正常的医疗工作。同时网络中心将收集到各种操作环节遇到的问题在工作站即时通知,告知医护人员。
3体会
3.1规范了医嘱和单据格式:规范医学专业术语,药品名称设置了通用名和商品名,疾病诊断编码以ICD-10为准,取消随意性口语化医嘱。这些措施的落实,提高了医嘱质量,强化了医护人员的规范意识,有利于病区的规范化管理。
计算机自动整理医嘱后,打印出的医嘱单、检验报告单、输液单、口服药单、摆药单与病人费用一日清单、催款单等单据格式规范、统一,改变了以往护士从医嘱本转抄在医嘱单、治疗单上的传统作法,避免繁琐出错,从而提高了医疗文书质量和医疗工作的准确性。
3.2提高医生、护士整体素质:通过3年的临床实践,我院广大医护人员普及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较好地完成医嘱录入、收费计帐等大量工作。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实施,培养了医护人员科学化、标准化、正规化的工作作风,增强了科学管理意识,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并为他们拓展计算机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方便了医疗质控:计算机联网以后,大家都体会到资源共享、信息流通的优势。医教部、护理部利用自己的用户口令可以随时查询病区工作站的医疗护理信息。长期医嘱、临时医嘱的查询、病人费用信息、余款、欠款等一目了然,根据查询到的信息,医教部、护理部有针对性地到各病区进行检查指导、协调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全院信息的沟通,实现了医疗工作及时、准确的动态管理。
我国正处在医院改革期,三年里国家投入8500亿元医改资金用于医改。2011年则是实施医改重点工作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 的开局之年,规范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明确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应当具有的功能,更好地发挥信息系统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则是2011年医改工作的重要部分,因此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应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医院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多数单位目前的网络规划与系统设计都是建立在原有基础上,不能适应区域医疗等新的发展要求。
现在软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对落后,不利于医院的持续建设。主要应用于门诊、住院、收费、药房、药库等几个以财务为核心,围绕费用、药品等工作进行的HIS系统,临床应用项目很少。[1]①没有门诊医生工作站,门诊诊疗过程对手写处方、手写申请单等依赖过多,不能与医技科室系统集成。②没有实现分诊系统与分诊信息显示。③没有实现住院医生工作站与电子病历,医嘱由护士录入,职责不分明的传统流程上。④缺乏数据挖掘与数据利用,缺乏支持医院管理的综合查询系统等相关系统。⑤缺乏ERP系统;医疗质量控制、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控制等深度应用的系统。⑥缺乏大屏幕显示、无线网络技术、PDA技术、条码与识别等成熟技术的应用和支持。明显落后于当前医院数字化信息建设的步伐[2]。
2.医院对系统应用连续性、出现故障后,对系统恢复的及时性,对网络系统的响应时间、开放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以及先进性;对事物处理的实时性、存储、通信容量等要求都很高。因此对信息系统工作也有更高标准。
系统设计中模块化程度不够,模块的相对独立性不够,关联设计根本没有,参数化程度也很差。系统间未大规模集成,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长期的数据积累导致一些功能使用时,运行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医院规模逐步扩大的需要。
多个医疗应用软件系统如:病案、统计软件;财务软件、药品不良反应和疾病上报、妇幼保健等等软件,尤其是医疗保险软件系统,需大量数据的二次录入,不但增加了医院的工作量,加大了医院的支出,而且增加了质控的难度和数据不准确的风险,也给病人就诊、报销都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有待于通过信息化建设解决,以缩短病人在医院的就诊时间,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其工作效率[3]。
3.医疗机构由于业务特殊性,信息化经费、人力资源对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维护支撑不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甚少,医院更愿意投资购买一些可以马上产生效益的医疗设备,而不愿意在不能直接产生经经济效益的信息系统上投巨资。
医院信息化过程中,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除信息系统的不断建设外,每天的工作都在高强度、大负荷地运转,却不能享受优厚甚至只是正常的待遇,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人力资源匮乏[4]。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体制的改革,传统模式下的医院管理流程逐步显露出服务水平低、工作效率低、医疗质量差、内部管理僵化等不足。医院管理流程并不是真正的医疗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是病人信息的共享,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等的信息共享,以数据库为中心实现病人信息的无纸化和无胶片化。今后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不再是医院管理的信息化,而是临床管理的信息化,把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临床中去,是指以病人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全面集成为手段,建立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用先进的IT技术对全院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全面的优化和整合医院内部、外部的信息资源为医院临床服务,使医院在人性化、集成化、智能化、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网络化的状态下协调的工作,为患者提供先进的、便捷的、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同时建立全院科研教学的信息平台和数据仓库,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以及整体经营效益,打造先进的、全面的、现代化的数字医院[5]。
医院在优质、高效、低耗的条件下,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和以信息技术为技术构架和操作手段系统,是医疗服务体系的需要,也是医院自身建设的需要。走质量效益型的内涵性发展模式是建设数字化医院的必由之路。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利用。形成合理高效的管理方法,逐步完善医院管理,提升医院的综合院力。
三、 结论
众所周知,数字化医院建设能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提升医院的品牌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数字化医院建设也是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网建设的需要,是医院市场化的需要,是医院向现代化医院的标准的要求,同时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也是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更好地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服务,为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数字化医院建设是医院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目标。
参 考 文 献
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0-1988-04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Inclination of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New Residence Construction in North China Plain
――Taking the Project of Yihezhuang for Example
SHI Zheng1a,2,XU Yue-ming1b
(1.a. College of Agronomy; b. School of Business,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aoding 071001, Hebei, China;
2.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Agriculture in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s, Baoding 071001, Hebei, China)
Abstract: The new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ing land replacement were the effective way to alleviate pressure of agricultural land caused by the city expansion in North China. Take the representative demonstrration project of new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in Yihezhuang,Zhuozhou city of Hebei provinc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new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were proposed, and the Logistic model of factors about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new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was made from the farmer's perspective, so as to find both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influence factors, of farmer participation in the new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nd to give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inally.
Key words: new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influencing fators; Logistic model; correlation analysis
近年来,随着华北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广大平原农村宅基地闲置、不合理利用等现象仍然严重,具备很大的整理潜力。因此,在华北平原地区酌情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行土地置换,试点开展农村新民居建设,盘活农村建设用地,是缓解城市扩张对农用地压力的有效途径[1]。新民居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重大意义,而农户作为参与此项工程的最广泛群体,其意愿的表达及影响因素无疑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重大影响。研究以新民居建设中农民的意愿为出发点,选取较有代表性的“2010年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第一批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涿州市义和庄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探索其影响因素和实施机制,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1研究对象概况
涿州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全境平原,毗邻首都北京,工商、旅游业发达,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交通便利,在区位、规模、经济水平、面临问题等多方面具备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可以作为华北平原地区临近中心城市的样本进行研究,其方法、结论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2]。“涿州市义和庄项目”是2010年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首批批复的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该项目目前已进入前期实施阶段,共涉及里渠、邓渠、大兴庄、四树、古城、刘家园6个村庄,1 114户,4 000人口。拟采用村庄合并的新民居建设类型,以里渠原址为核心合并村庄,项目期限
4年,总投资达8亿元,合并前村庄占地143.008 5 hm2,规划新村占地面积33.627 7 hm2,其中,部分利用原旧村址,新增24.453 6 hm2用于归还周转用地。规划新村建筑面积30 000 m2,全部为多户型6层砖混结构楼房,搬迁村民每人30 m2免费面积,并可按成本价增购,原宅基地及住房均按评估价给予补偿。
2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实地走访、入户调查和随机抽样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采集原始数据,共取得有效数据112份。
2.1理论模型的构建
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的意愿并非单纯追求自身短期利益的结果,而是受主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研究在对已有相关研究[4-9]的调研分析基础上,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选取3组共14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进入模型(表1)。
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意愿的计量模型可归纳为:
y=f{g1(m),g2(n),g3(p)}+ε=f(x1,x2,x3,…,x14)+ε
(1)
公式(1)中,y表示农户参与意愿(取值为1和0,“愿意参与”为1、“不愿意参与”为0);ε表示随机干扰项,在此处无实际统计意义。
2.2计量方法的选择
农民参与意愿只有愿意、不愿意两种情况,所以因变量为“0,1”型二分类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假设影响因素xi对农民选择愿意参与新民居建设的概率为Pi,则1-Pi为不愿意参与的概率,则Logistic回归方程如下(β为待估系数):
2.3关于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
研究所涉及自变量包括被调查者个人特征、被调查者家庭特征、被调查者住房及宅基地特征三部分(表1)。
在被调查者个人特征中,对于性别因素,一般男性较女性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和适应力,而女性则更多注重稳重保守,故假设男性较女性更愿意参与;对于年龄因素,一般认为年轻人更倾向城镇生活,观念开放,故假设年轻者较年长者参与意愿更强;对于受教育程度,一般认为受教育层次越高越容易理解和接受新事物,故假设受教育程度和参与意愿成正相关;对于政策认知程度,假设对此次搬迁政策领悟越深刻参与意愿越强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被调查者家庭特征中,依据此项目规定,按家庭人口数折算免费面积,每人可免费获得30 m2的免费新房面积,故假设家庭人口越多参与意愿越强;对于家庭年纯收入,假设收入越高参与意愿越强;对于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假设比例越高意愿越强;对于被调查者家庭成员是否有干部,假设有干部的意愿更强。
在被调查者住房及宅基地特征中,对于5年内是否有建房计划因素,假设有建房计划的意愿更强烈;对于住房已建成年限因素,假设住房越旧,搬迁意愿越强烈;对于户均宅基地面积因素,假设宅基地面积越大,补偿越多意愿越强烈;对于住房类型,假设住房户型结构越落后参与意愿越强烈;对于对现住房的满意程度因素,假设对现住房越不满意搬迁意愿越强烈。
2.4回归结果
运用SPSS 17.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选用向后逐步选择法,即先将所有变量全部引入回归方程,再根据Wald统计量的概率逐步剔除检验值不显著的变量,直到方程中所有变量的检验值基本显著为止。在此过程中,变量x5、x12、x2、x4、x9依次被剔除,说明家庭人口数、住房类型、年龄、对政策认知程度和5年内是否有建房计划这5个因素与被调查者是否愿意参与新民居工程的关系不够显著,将这5个自变量删除,然后重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结果如表2,从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看,Cox-Snell R2与Nagelkerke R2的值分别为0.551和0.612,据此认为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通过对模型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性概率等考察,将影响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意愿的因素及其影响归纳如表2。
3实证结果分析
3.1动力因素分析
由模型分析结果可以看到,x1性别因素显著影响农民是否参与新民居工程的意愿,在此方面男性往往更加具有开拓精神和尝试意愿,因此较女性更希望改变现状,参与搬迁。x3受教育程度因素显著影响参与意愿且成正相关,与之前预期一致,受教育程度决定着农民对于国家新农村建设的理解程度,文化层次高的农民比较了解新民居建设的方针政策,能够理解搬迁后的各项环境条件会更加完备,同时较少受到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容易了解和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意愿强烈。x8家庭成员中是否有干部对于参与意愿有正向显著作用,与预期一致,可理解为有干部的农户家庭较一般农民眼界更宽,在参与意愿上有更多的考虑,一是基于项目本身,能得到更为细致准确的信息,接触到更高层次的拆迁及补偿的政策办法,能够理解此工程确实是一项惠民工程,二是目前新民居建设工程更多的是一种行政行为,干部家庭基于自身身份特殊,有必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因此意愿较强。x10住房建成年限与参与意愿成显著正相关,与预期一致,住房建成时间越久损耗越大,越破旧,同时受限于当时的建房条件,老房子大多存在结构、采光、功能等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农户家庭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比较强,此外,在拆迁折算方面,因为主要是按住房面积补偿,因此老房子具备较优的性价比。x11户均宅基地面积同参与意愿显著正相关,与预期一致,宅基地面积越大,获得的补偿款越多,意愿越强。
3.2阻力因素分析
x6和x7即家庭年纯收入和非农收入所占比重与参与意愿成显著负相关,这与预期相反。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此新民居示范工程所涉及的6个村庄与北京市大兴区毗邻,交通便利,工商业繁荣,村民很多从事非农产业,人均收入较高,因此,相比搬迁至中心村这种模式,这类家庭更希望多花钱搬迁至条件更好的城镇居住;另外,还有部分高收入农户利用自家宅院从事工商业,搬迁后无法满足这部分需求,因此搬迁意愿反倒不强;同时,非农收入比重往往与家庭收入密切相关,越是收入高的家庭非农收入比重越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问题。x13对现住房满意程度与参与意愿成负相关,与预期一致,对现住房越是满意就越缺乏改变居住环境的意愿。
3.3非显著相关因素分析
x2年龄因素对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且成正相关,这与此前估计有出入,经实地调查发现以下现象,即一方面,年轻人更渴望现代生活,更容易接受改变,另一方面年长者因为年龄逐渐增大,造成体力变差和收入减少,因而没有精力和金钱来为自己建房,此时基础设施完善的中心村对他们的吸引力就比较大了,同时,还发现被调查的老年人倾向于住进中心村,其原因主要有:第一,目标村庄多空巢老人,因分家或子女外出经商、打工,老人在家无人陪伴,往往向往热闹人多的地方,中心村集中居住的模式对这些农户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不少接受调查的中老年人表示“喜欢住到热闹些的地方”;第二,中心村提供的完善交通和医疗等基础设施对农户都有着较大的吸引力。x4对政策的认知程度对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应理解为政策宣传讲解到位,89%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对此次搬迁及补偿政策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所以导致因素趋同。x5家庭人口数对农民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这与此前设想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项目户型较全面,可选择的余地较大,理论上不同规模的家庭均可以选到合适面积的住房。x9和x12即5年内是否有建房计划和房屋类型对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可以理解为建房计划和搬迁计划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趋同性,可以相互替代,而房屋类型和补偿款数额之间并无明显关系,因此造成此种结果。
4结论与启示
1)新民居建设的前提是必须获得政府的全力支持。事先在较高的层面上进行充分论证、合理规划和布局,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扶植,政府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新民居建设工程免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并保证拆迁农民的经济利益得到补偿;同时,政府部门的行政强力行为在平衡各方利益、通观全局以及执行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在我国目前的现实国情之下,这是保障新民居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2)明确政府和农户在新民居工程建设中的双主体地位。新民居建设是各类经济力量以及农户自主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10],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农民“被上楼”的过程,更不是官本位思想下宣扬政绩的“面子工程”,在此过程中,政府的主体作用在于制定政策和方案,拟定整体规划和布局以及财政支持等,在动员农户搬迁之前要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听取农户的意愿和诉求,不能强拆强迁,同时新民居的设计要考虑到农村劳作的实际需要,不能虚有其表,要让搬迁进来的农户住得下、住得安心。“涿州市义和庄项目”的调查满意度高达86%,就得益于此。
3)提高农业人口的自身素质对新民居工程乃至新农村建设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都用重要意义[11]。农民才是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农业人力资本的提升所带来的效用是全方位的、颠覆性的。
4)必须有统一的整体规划。要分析地区的特点、经济基础、制度环境等约束条件,做到实事求是,宜城则城、宜乡则乡[11],酌情开展整理整治,而不能盲目上马,例如“涿州市义和庄项目”,就是在前期近三年的分析调研基础上,综合各种因素才批准实施的,项目对于土地置换效率、耕地保护、农民利益、未来经济发展等都做了详尽的考虑,也只有这样的项目才真正对周围农村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5)对拆迁及补偿政策的宣传意义重大。使拆迁农民真正了解自己的所得所失,使其认识到搬迁的好处,真正理解政府的所作所为,对于消除农户的抵触心理,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很有益处。
参考文献:
[1] 吕月珍.农户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意愿的实证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9.
[2] 史峥.华北平原地区宅基地不合理利用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7):1742-1746.
[3] 柳岸青,张蓉,曹星,等.城中村居民拆迁意愿调查研究――对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村的调查[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3):33-34.
[4] 欧阳彦.基于农户角度的城郊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5] 陈荣清,张凤荣,郭力娜.外出务工农民放弃宅基地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土地学会.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土地学会,2009.
[6] 洪涛.中心村建设用地规模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7] 卢拉沙,唐焱.无锡市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意愿调查[J].信息系统工程,2010(8):112-113.
[8] 冯媛媛.城镇化进程中关于农村宅基地置换问题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35):26-29.
[9] 周琳琅.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81-185.
[10] 谢晖.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户搬迁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小城镇建设,2008(3):52-54.
武汉市江夏一中背倚花山,校舍坐北朝南,呈梯次排列,布局严谨,区划分明。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拥有明德楼、求真楼、向善楼、臻美楼、科技实验楼、图书馆、劳技馆、礼堂、学生公寓等各类用房。
学校安装了现代化的校园网络,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开放式教学,条件十分优越。学校建设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校园广播台、图书馆和学术报告中心。装备有相当数量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和体、音、美功能室。所有办公室、计算机教室均实现了网络互联。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
1.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其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2.信息化建设主要任务
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完善各楼层、办公室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结合编写“学校员工手册”。通过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编入《学校信息化实验管理手册》。
进一步发挥学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立交桥”教学的办学模式。根据二期课改推进的需要,完成实验化学、实验物理、生命科学等数字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的建设及IT技术教学的推广。
建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有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且能和“心通互动教学平台”整合的资源网站。在现有电子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库,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存储,并与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及下载服务。
在完善更新学校数学学习网站、信息科技学习网站、摄影学习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区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科网站)。为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教师及学生,使其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进行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3.信息化建设基本目标
①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更新添置计算机。
②加强软件建设。丰富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
③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④加强校园网建设。首先,宣传了解。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学科教学、五认真工作、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其次,加强管理。制定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再次,实践应用。
⑤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4.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促进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
通过长期的积累和探索,德育室已经建立了德育专网,并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网络,整合了学校社工、心灵花园、学校法制、课题网,同时在网上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同时我们将更加扎实地配合德育室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到位,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层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信息化整合这一契机,努力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德育信息化的认同,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5.继续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更新学校现有网站
随着发达地区资本相对饱和,资本增值的需要已难以在本地市场获得满足,加上受各种综合因素如劳动力成本、市场、环境、资源等影响,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强烈,资本急需向外扩张。而欠发达地区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开放,加大开发转移的能力,各种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大幅增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作为经济发展重要载体的工业园区,将面临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而现在因在优惠政策的管理运行机制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已基本趋同,各地区工业园区相互之间的可替代性增强,必须要突出特色吸引转移企业。国内外对工业园区竞争力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有很多,信息化建设对工业园区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正面影响也已被大量证明,但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之间的影响关系在理论界还没有被充分研究。本文尝试性地从工业园区竞争力理论体系中提炼出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竞争力的构成要素,通过对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内容的再认识,分析出信息化建设和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之间的影响关系。
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竞争力构成分析
关于工业园区竞争力的构成,许多学者已经做了具体的研究,包括以下三方面的主要构成: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其中,基础竞争力主要包括区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和基础设施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主要包括园区文化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创新竞争力、聚集竞争力(向斌等,2010)。本文认为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竞争力是指在产业转移的大环境下,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相对于其他同类园区在服务转移企业方面具有的持续比较优势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园区现有的服务能力,还包括园区未来持续竞争的潜力。体现在对转移企业的吸引、对优质资源的争夺。
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竞争力构成与一般工业园区存在共性的地方,但是也具有自己的内涵,主要表现如下:
区位竞争力。产业转移的本质是企业进行空间再定位,目的在于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前提假设是产业转移前后企业所处的区位条件具有同质性。而承接产业转移的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区位条件肯定存在差距,只能通过辅助措施或弥补手段来尽量平衡。对于转移后出现的区位条件落差,企业多少已有应对准备;而且各地区在建设工业园区时,都会选择当地区位条件较优的位置,并且不断努力完善各种交通配套设施;加上现代交通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时空概念,并使得经济活动的交易费用进一步降低。所以,对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而言,虽然区位依然是园区竞争力的基本力量之一,但不是主要竞争力。
资本竞争力。资本是要素资源联系的纽带,是融通、集聚资源要素的关键,也是增强园区竞争力的直接要素。对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而言,资本主要指保证转移企业顺利入驻并尽快适应和恢复原有生产规模,在此基础上能获得持续增长所需要的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基本生产要素组合,园区产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本及利用规模的影响。资本竞争力表现为园区拥有、控制或可利用的资本的成本、数量、便利性等。转移目的地的发展都相对滞后,如果在资本上能具有相对优势,将有利于竞争力的提升,
基础设施竞争力。各园区的基础设施都不太一样,但一般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排上下水、通讯、排污、网络、地块自然平,即“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保障,是园区适应产业转移的基本需求。通过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转移企业落户、发展、壮大提供优质的生活、生产条件,实现基础设施承接,有利于园区产业转移项目的吸纳和承载能力的提升。
园区文化竞争力。实现观念承接,文化营造是先导。园区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源、内在的要素,除了构成园区竞争力外,还通过对其他竞争力要素的影响,对园区竞争力有着间接的增强作用。其中,创新文化是最重要的构成。
政府管理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主要包括政府营销能力和政府服务能力。政府的营销能力决定着园区的对外宣传力度,从而影响着园区的产业聚集,以及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政府的服务能力主要指政府在处理园区事务时的效率、协调、廉洁程度,这对于转移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有着重要影响。两者共同构成了园区竞争力的重要协同力量。
创新竞争力。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创新竞争力的两大构成要素。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在前一轮的招商引资中主要是利用各自的优惠政策来吸引转移企业,而优惠政策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逐渐弱化。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要再造新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依靠体制的创新。技术创新在园区发展中起着能否占据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作用,是园区发展的生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相对区位竞争力和聚集竞争力的不足,并对其他竞争力起着强化作用。
聚集竞争力。产业聚集是工业园区比较高级的表现形式。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相对而言会有更大的优势和资本吸引经营同一种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一群企业,从而形成集聚,又以此为资本更进一步地引来同群企业,使产业规模本来就大的园区变得更大,本来就具有优势的园区更具优势,产生正反馈或倍增效应,进入良性发展的渠道。转移企业在原地区大都处于某种产业集群的环境中,并已形成较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因此,供应链体系的重建对发生转移的企业来说是最主要的问题,产业集聚程度成为其选择园区的一个重要衡量因素。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在吸引聚集企业的能力上相对较弱,若能比其他同类园区更快形成产业集聚,将能从多方面影响园区的交易成本和产业的生产,进而增强园区的竞争优势。
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内容再认识
工业园区信息化是指在信息时代价值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为目的的信息化政务模式,实现园区企业管理方式系统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营销手段电子化的新型商务模式,为园区企业发展、员工生活构造高效便捷、绿色、专业的数字化生态环境。它的建设分为三个层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园区。其中,电子政务起龙头作用,带动着园区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和公共领域信息化的发展。
(一)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政府运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从而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性,满足社会及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电子政务包括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和政府管理的信息化。政府既是电子政务工作的主导者,也是推动园区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园区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主要是提升政府跨部门业务协同水平,使对园区企业的服务效率和能力获得提高。具体建设内容包括部门业务管理数据库化、政企公文传递网络化、园区内政务信息集成化、办公无纸化、对外宣传网络化等。
(二)电子商务
在电子政务相对成熟的基础上,电子商务将成为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业园区的电子商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为入园企业提供内向型和外向型的信息化服务。内向型的企业信息化服务是指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园区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设计、管理等一揽子的服务,及时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为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综合竞争实力的增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外向型的企业信息化主要服务于园区企业的营销,借助园区的商务平台统一对外宣传园区企业,方便对外联系和交流,提升整体形象,提高知名度,并促进交易。外在信息化需要内在信息化的支持才能发挥出更优的效果。通过园区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能为入园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对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及竞争力的提高产生重要的正面影响。
(三)电子园区
电子园区是指是利用数字化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园区,把数字、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到园区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园区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以促进园区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协调和高速发展。这是园区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是电子政务在园区管理上的延伸。“以公民为中心”,即把入园企业以公民对待,做到入园企业与政府的和谐互动。包括基础设施管理、园区智能交通、园区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公众信息服务等,涵盖园区生产与生活的各个管理方面和经济层面。
信息化建设对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
(一)有利于聚集产业链的重建
转移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是十分迫切的、明显的。通过园区的政务平台和商务平台,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拓宽招商引资的渠道,强化园区特色的信息和主导产业的宣传,实现信息招商,提高入园企业聚集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从另一个现实的角度看,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多处于欠发达地区,园区建设与发展更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弱,规模较小,入园企业主要由当地原有企业的退城入园组成,缺乏实力强的主导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少,难以形成聚集带动效应。园区内暂无条件或不适宜承接聚集产业的相关转移企业,可以按照市场导向和产业布局原则,转移到其他具备吸纳条件的相近区域落户,通过园区商务平台的构建,实现信息传递的准确。虽然产业链上的企业不在同一地点,会使时间、协作和沟通成本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借助信息化建设的力量构建虚拟的聚集产业链,不失为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发展初期竞争力提升的一种选择。
(二)有利于政府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改善
不同地区的工业园在政府运营、管理上各有其特点,在吸引转移企业的优惠政策上也有着不同的优势,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趋于同质化。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园区各企业通过共同的系统平台,可及时获取园区管委会的文件、信息,企业的各种统计数据、服务请求也能通过这个互动的平台获得及时响应,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提高了工作效率,这在速度为赢的信息时代显得更重要。政府的管理模式也因此获得改善,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工业园区的良好形象得以树立。
(三)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是持续竞争力形成、综合竞争能力提升的基础。园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园区的融合建设,使得构建“小园区,大社会”这种创新的理念得以实现。通过园区政府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改善,促进体制机制的创新;通过企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方式的革新,促进商务模式的创新;通过园区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的实现,促进运营环境和园区形象的创新。
(四)实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
电子商务以园区为整体进行建设,而不是以企业为单位各自开发,可以实现技术资源的集约化使用,降低运作成本,提升工作效率。而且,通过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有关政策、服务、市场、技术等各种信息可以在园区内大量积累和迅速传递,企业采购、销售、合作等信息流动更加通畅快速,实现信息资源的集约化使用,降低信息成本。电子园区的构建有利于科学调配资本要素的使用,合理实现基础设施的共享,实现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降低园区产品的相对单位成本,从而提高园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进而使园区竞争力继续增强。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276-01
社区医学主要关注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以及宣传一些预防保健知识,侧重于基础医疗。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事业的日趋发展,社区医疗也不可怠慢,加快了前进的脚步,并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如何在这个信息更新的时代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网站,实施动态社区医学管理,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1 社区医学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1.1 构建健康电子档案:构建健康档案可以了解一个人一生的身体健康变化情况,它详细记载了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和各项卫生的服务情况,所以建立健康档案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的实行体现了“以人为本”,实现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一体化,积极响应了2003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信息发展摘要》中提出的要求。全科医师通过健康档案了解居民的身体状况及家庭资料,准确地判断病情,为病人排忧解难,提高医疗服务的综合质量。
1.2应用计算机网络:老年人体质差,抵抗能力薄弱,新陈代谢下降,患慢性多发病居多。世界老龄化速度与日俱增,我国也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社区医疗消费市场开始凸显出,来,现在的老人,儿女大多不在身边,都忙于工作而无人照料。除此之外,孕妇、残疾人、恢复期的病人等人群都需要有效的社区医疗服务。如果能用数字化系统和计算机呼叫系统进行远程医疗,居民会更便捷地得到有效的医疗服务,随时与专家沟通交流、咨询疑难杂症、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3 实现信息共享:传统的信息化管理容易使数据不全或出现错误,给医生造成误诊,让病人错失最好的治疗时期。社区卫生服务计算机网络可以和医院的医疗服务进行分工,基本医疗归社区,重大疑难杂症归医院负责。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医生误诊延诊的问题。在社区医院治疗时查出不在治疗范围之内的疾病时,可以转到医院进行治疗,当然,在医院查出是小病时或者需要康复治疗时,可转到社区医院。这样的互相转诊, 该网络把患者的健康资料储存起来,给医生提供长期有效的医疗数据,加强社区与医院之间的信息传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 社区医学信息化的重要性
首先,社区医学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共享医疗信息的医生之间数据的交换。所以建立信息系统,能使数据准确、完整、及时地进行交换。有了社区医疗,居民不再为自己的健康担心,不仅看病方便,而且服务质量高,让医疗保健通过信息化管理更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其次,社区医疗服务中的医学信息化管理不仅完善了社区医疗机构,还提高了管理效率,规范了电子档案的数据统计。奠定了医疗卫生研究事业的基础。
3 发挥社区医学信息化管理优势的对策
3.1 构建多元筹资的渠道:社区医院是政府筹资主建的,主要为社区居民服务,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要与医院有信息交流,获得资源共享,就要购买HIS,但是昂贵的系统设备不是普通社区医疗可以承担的,这就使信息化建设受阻。面对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①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让一些社会资本投入社区医院;②引起政府重视,加大投入;③国家财政拨款;④加强社区医院的宣传力度和建设,希望得到软件公司的支持,希望研发出便宜的信息系统。
3.2 重视培养社区医学信息化的管理人才:在医疗卫生事业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我们面临人才缺乏的困窘。具备一定医疗知识和信息管理技术的综合型人才是当今最急需的。信息技术竞争的实质其实是人才的竞争,面对这样的局面,首先应把教育放在首位,直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其次,我们可以从一些知名度较强的医院引进管理人员。而后者,要引进更多高科技人才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许多优惠政策。
3.3 医疗政策的支持:目前,社区医院和医院之间还没有完全准确的分工,社区医院并不是居民医疗“屏障”。在不断完善和组建社区医疗信息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和采取至关重要的措施,为了保证社区医疗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标准规范化社区与医院之间的联系,如签订“双向转诊”的协议。
总之,社区医学信息化管理人社区居民提供了快捷、、联系紧密的医疗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意义巨大,为我过医疗事业改革奠定了基础。如果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效地进行医疗信息化管理,构建合理的网络技术,我国的医疗事业才会不断发展,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 李成艾.社区医学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卫生软科学, 2002(3)
[2] 傅华,尹文强,等.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现状评估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 2004(03)
摘要院 本文探讨了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首先对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分析了当前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就如何推进医院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一些思路,旨在为医院更好的加强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医院卫生管理整体水平已经纳入议事日程,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而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则是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战略性举措,特别是在当前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各级各类医院在开展卫生管理过程中,必须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有一些医院对此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积极推动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步入更加良性发展的轨道。
1 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处理、存储和传递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到医院卫生管理,因而推进卫生管理信息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推动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二是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推动卫生经济管理模式创新,使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由过去的纸笔作业向现在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变,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而且也能够提高管理的精准化程度,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医院卫生管理的重要推动力量;三是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提升医院整体发展战略,由于信息化可以建立各种管理要素交叉整合的平台,因而信息化能够使医院管理“价值链”体系更加完善,进而能够对医院未来整体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
2 当前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目前我国一些医院在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只满足于“微机化”,对信息化的内涵缺乏常识的认识,认为信息化就是配备电脑和应用网络,甚至一些小型医院认为信息化建设使卫生管理工作变得更复杂,这些都是不应该的。由于一些医院对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直接导致对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不能够在预算中安排更多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尽管一些医院也购置了设备和软件,但很多只是摆设,在应用方面还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平衡。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发展趋势,因而绝大多数医院都在这方面进行了投入和探索,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大型医院好于中小型医院、发达地区医院好于欠发达地区医院、公办医院好于民办医院,特别是社区卫生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然比较滞后,制约了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
三是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落后。卫生管理较之于其他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信息技术被引入医院管理中的时间比较短,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的信息服务系统平台,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医院的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比较落后,无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3 推动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措施
一是创新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推动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在理念创新上狠下功夫。这就需要各级各类医院在开展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以应用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发展理念,将大数据、云存储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价值链”管理体系应用到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牢固树立新的“信息化”管理和发展理念,特别是医院的领导更要高度重视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既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又要强化“软件”和“硬件”建设,更要打造具有较强应用和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2]。
二是加强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大力推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新形势下,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当将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体系当中,制定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政策,特别是国家应当从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整合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大医疗系统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既要加大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研发工作,又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同时还要加强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法治化和制度化建设,为我国医院更好的开展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三是优化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的新时期,应当将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医疗体制改革当中,积极探讨符合我国医疗体制实际的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国医院网络数据进行优化和整合,建立统一的医院数据平台,使医院的各类数据既能够独立运行,又能够形成“开放性”,提升医院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使用效率;要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它可以利用电子标签、扫描仪和互联网等连接各种需要监控的设备、物品和人员并形成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物联网可以让不会讲话的人或者物,自动报告自己的位置和运行状态等信息[3]。
随着全球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目前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下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这就需要我国各级各类医院对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创新管理理念、加强指导服务和优化管理模式上狠下功夫,使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参考文献
绍兴市卫生信息管理中心主任王首珏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医疗行业是云计算落地的绝佳行业,作为政府机构,有义务把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引导,通过云计算,可以解决大医院和小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差距的问题。”
CEI:绍兴的医疗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怎么样?
王首珏:绍兴市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2001年卫生局就成立了信息中心,统筹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2010年开始筹划区域医疗信息化。目前,绍兴市已经建设起绍兴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CEI:医疗信息化能给普通民众就医带来多大的变化?能否解决医疗资源的调配问题?能否通过信息化来对患者进行检测?
王首珏:和一些医疗资源紧张的大城市不同,绍兴的医疗资源并不紧张,至少不会出现一号难求的情况。绍兴主要是通过医疗信息化来帮助患者对时间资源进行整合。举例说明,患者8点来到医院,但挂的号是11点的,这样就白白浪费了三个小时,我们正在试图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这样的时间资源进行整合。
CEI:近年来医疗云受到业界追捧,您觉得医疗云的发展前景如何?
王首珏:我个人认为医疗卫生行业是云计算落地最好的一个行业。首先现在国家医疗资源分布并不均衡,有关专家也提到了绝大多数患者都选择三甲医院进行就诊,而一些小的医疗机构基本无人问津。而云计算的最强项就是能够解决资源整合的问题。
在医疗和云计算结合以后,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在大医院、小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够通过云里的资源让大家获得同样的服务。
CEI:医疗云和其他行业相比有访问高峰期,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1-0000-02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社区医院已经成为我国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社区居民普通疾病的治疗,以及各种觉疾病的预防任务。在社区医院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社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医疗服务信息化管理的综合应用系统。其目标就是要把这种医院和患者关系资源,像管理医院的其它有形资产一样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建立社区内所有居民详细的健康档案数据库,实现对居民健康状况的细分和对每一居民的个性化医疗服务方案,看病流程信息化管理,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同时,也为医院工作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济成本。
发展社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使人们以低廉的费用方便地享受到医疗服务,而且可以有效缓解目前我国医疗资源相对紧缺,医疗服务相对落后的现状,为社区医疗服务的开展,病员合理的分流提供更好的条件。总之,它满足了人们多方面、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医疗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 社区医院信息管理的现状及需求
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管理方面投入不足,人才匮乏。(2)药品管理方面账目混乱。(3)各类数据资料如病患信息、处方信息、收费信息多采用人工填写、保存和管理。结果数据混乱,丢失,不利于快速查询和统计数据。(4)由于无法实时查看、上报相关数据,不利于主管部门及时的检查和监督。(5)虽然社区医院有计算机,但基本都是单机保存数据,没有实现真正的管理信息系统。
社区医院信息管理需求:依托远程医疗和网络技术,设计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活动为主线,依据医院各项业务流程,患者诊疗各个环节、临床工作内容及各层面管理要求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用更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手段来加强医院的管理,切实提高社区医院的工作效益和管理水平,改进医疗质量。
具体功能需求:(1)挂号收费系统;(2)门诊医生工作站;(3)门诊药房管理系统;(4)药库管理系统;(5)医疗服务系统:居民健康档案及病人基本信息与数据中心实时同步需求、上门服务、双向转诊;(6)系统管理维护。
3 系统功能设计
社区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门诊管理子系统、医生工作站子系统、门诊药房子系统、药库管理子系统、医疗服务子系统、系统管理维护子系统六部分组成。
3.1 挂号收费子系统
门诊管理子系统主要完成门诊病人基本信息的登记、修改和维护,门诊病人收费、退费,系统可以自动接收门诊划价系统和医生站医生录入的处方,对收费员的收费发票进行跟踪管理,收费员可以随时结账;财务按收费员结账单做账,按结账单做门诊财务收入报表。
(1)门诊挂号:既支持复诊病人持IC卡、磁卡、病历号取得各类病人的信息,又支持初诊病人信息的实时录入。对每个病人生成一个唯一的病历号和当天的门诊号,并根据病人的收费标识和是否初诊自动计算出病人挂号费用明细,打印病历和处方头。同时,支持退号和改号操作,支持挂号类别、票据、账户维护等,提供数据统计查询。(2)门诊收费:根据门诊编号计算患者应缴纳的费用,同时产生收据编号,还可增加收费项目、减少收费项目并进行优惠处理。收费完成后生成已收费标志。(3)门诊退费:门诊退费包括退药品费、退检查单、退治疗费、无纸化检查项目退费,一般由开单医生手工退款申请,并由主管和经办人共同签字负责,患者凭单据到门诊收费处办理。收费员注销原收费单据中退费项目,退费。(4)结账处理:收费人员查询本人当班收费情况,以及以往的收费情况,并产生报表。
3.2 医生工作站子系统
医生工作站是医生给病人记录病历和开处方的系统,主要是记录电子病历和开电子处方。该系统与门诊挂号、收费、医生工作站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支持电子处方、电子检查单录入、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和医疗保险接口。
(1)就诊处理:在电子处方中录入患者的姓名等信息,产生门诊编号,处方编号,并由医生输入各种药品、检查项目的明细,同时医生可以对已经开具的处方和检查项目进行修改,还可对药品的使用方式进行编辑。(2)工作报表:可以某时间内该医生的处方收入情况,并打印。(3)处方查询:医生可按日期查询自己所开具的所有处方的详细内容,并了解这些处方的资费情况和取药情况,并可进行打印。
3.3 门诊药房子系统
门诊药房管理子系统根据门诊和医生的处方,经划价收费后,自动在药房已生成可领用的药方单子,以供药房工作人员将各病人所需药开始打包,实现对门诊药房所有药品的流通进行全过程控制,有效地杜绝药品流失。
(1)处方取药:根据处方编号和收费标志给患者取药,该处方的所有信息都可以显示出来,药品可以进行条形码的扫描。取药完成后,生成取药确认标志。(2)药品出库统计表:可以对某个时间段内所有取走的药品进行分类统计,并形成报表或打印。(3)药品库存查询:可以查询全部药品或某种药品的库存情况,以及入库日期、剂型等所有属性。
3.4 药库管理子系统
药品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整个医院的一个药品信息管理和入出库管理的功能。药库和各个药房全面联网,通过网络自动完成药品的出库、入库、药品信息变更,药品调价等业务。(1)药品入库:对采购的药品进行入库操作,根据发票输入药品名称、入库日期、金额、数量、供应商、产品批号等信息,并生成药品账目机内编号和药品入库机内编号。(2)药品出库:就是将入库后的药品逐次发到各个药房、科室为患者使用。药房用信息管理系统录入请领单,保存后,药库系统可以直接调出药房的请领单,生成出库单。(3)药品信息维护:对药品的各种属性进行编辑,如药品名称、类型、生产厂商、剂型等。
3.5 医疗服务子系统
医疗服务子系统是根据社区医院的职能新增的一块内容,主要实现上门服务、健康咨询、双向转诊的功能,与指定市立医院共享医疗资源。
(1)上门服务提醒:由医院为需要上门服务的病患创建提醒表,内容包括:姓名、住址、服务医生姓名、服务内容,服务频率、备注等,系统定期通知相应医生上门服务时间。(2)电子健康档案:可以根据医疗保险号查询。(3)双向转诊管理:依托远程医疗和网络技术,实现与市立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医生工作站部分数据交换。双向转诊包括:申请上转和接受下转。申请上转指社区医院向市立医院预约检查、会诊、住院等。
3.6 系统管理维护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全院职工人事信息、科室信息、药品信息、收费信息、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初始化等。
(1)人事信息管理:编辑医院员工信息,统计员工工作量。(2)药品信息管理:编辑药品的各种信息,包括药品分类、药品厂商、药品剂型等信息。(3)收费信息管理:编辑系统的所有收费项目和医疗项目。(4)科室信息管理:编辑医院的各个科室信息。(5)医疗服务管理:编辑每位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月、身份证号(或者是医疗保险号)、联系地址、电话、血型、药物过敏史、身高、体重、诊断时间、病史、诊断结果等。(6)系统初始化:删除系统内所有处方等信息,重新整理系统环境,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社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彻底改变了这类医院的传统服务模式,为各医疗服务机构开辟了一种新的服务窗口和服务渠道,提高了医院的营运效率,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邓良松,刘海岩,陆丽娜.软件工程[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