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出行的建议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8 17:00:3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低碳出行的建议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低碳出行的建议

篇(1)

1 长沙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行业背景

现代物流产业横跨生产、流通和消费三大领域,是融合仓储业、运输业、货代业、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业的复合性基础产业,正在全球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作为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政府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务院今年三月已将物流业列入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长沙市已被国务院定为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

《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

1-2015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长沙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目标:以集约化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加强建设,努力形成立足长沙、面向湖南、辐射中部、连接全国、走向世界的现代物流发展格局,使现代物流业成为长沙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2 长沙职教城建设现代物流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产业发展基础优势

长沙职教城所在的雨花区,地处长沙市的东南门户,是长株潭三市融城的桥头堡,拥有公路、铁路、机场、地铁等立体交通枢纽,占据了长沙市东南两个方向出城口,发展物流业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

雨花区是湖南省集聚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重要节点。调查显示,长沙市的物流企业有80%分布在雨花区。依托高桥大市场发展起来的700多家物流企业又占到全区物流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世界百强企业荷兰TNT、天地华宇以及国家认定的全国519家A级物流企业中有18家落户在本区。雨花区有较为完备的企业物流信息平台,有不断壮大的快递业,有全省唯一的铁路二类口岸,有中南地区最大的红星冷链物流。雨花区承担了全省物流量的70%左右,已经初步形成了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3 长沙物流人才及培养现状

目前,在长沙从事物流业的专业人才及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年龄结构问题。长沙物流业的绝大部分从业人员,其年龄在18岁至35岁之间,管理和操作经验不足,具备物流企业运营或管理经验的行家里手偏少,从业人员年轻化趋势明显。

第二,学历结构问题。调查资料显示,目前长沙地区物流企业的基层管理与操作人员大多只具有初、高中毕业学历。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层次的比例不到20%,受过专业物流教育或者培训的人员更少。

第三,技能水平问题。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中,高级技工、中高级物流师短缺。雨花区3万多物流从业人员中,持有物流师资格证书的不到1%,而且大多数从业人员技能单一,同时具备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成本核算、信息技术、英语的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极少。这些已经成为长沙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

第四,教育培训问题。长沙职教基地内专门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学校只有两所,每年招收的学生不足两百人,两所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与现代物流人才培养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这不仅直接导致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而且,人才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另外,物流企业内部培训严重不足,一方面是物流企业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培养人才,理由是人才培养了也跳槽到了其它企业;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内训力量不足,缺乏可以对员工进行技能培养的实训基地,组织不了高效的企业内部培训,这导致员工由于缺乏培训的动力和机制,专业知识与技能得不到更新和提高。

4 长沙职教城现代物流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长沙地区的物流教育虽然受到多数高校和职业院校的重视,但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实习实训条件落后,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要。鉴于物流管理与作业过程环节多、系统性强、技术先进、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学校的物流专业教育既要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长沙市,尤其是在物流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雨花区,建设一个由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发起,面向全市职业院校和物流企业的大型现代物流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有利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解决物流产业人才供求矛盾;有利于教师物流领域课题的研究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5 长沙职教城现代物流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传统意义上的物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院校在当地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大量购买先进设备、建设规模浩大的实习实训基地;二是院校为了与企业合作、或者企业为了变相推销自己的物流装备而联合组建实习实训基地。两种模式的不足显而易见:投资巨大,使用效率低,不能充分实现物流实习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利用长沙职教城的物流区位优势和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2000平米物流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校企合作、产学两用的生产性现代物流实习实训基地,是破解上述问题的葵花宝典。

篇(2)

1 毕业会考作为毕业资格的考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地理课是我国初中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但由于地理教育价值未能被正确认识,导致学生对地理课程产生歧视,认为地理是“副科”“豆芽科”,对地理教育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关于地理教育价值,《地理教育国际》指出:地理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须。这是因为,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地理课程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当今世界三大问题,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迫使我们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们应树立这种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而这正是中学地理教育的神圣使命。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个人不是由部分因素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可见,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应是立体的,多方面的。学校也将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主要方向。学校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加以培养教育。如果在保证学生的文化知识达到毕业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发掘他们的智力潜能和综合实践能力,使之达到更为优秀,以适应未来的需要,似乎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原则。

2 毕业会考作为毕业资格的考试,其基本标准是教学的最低标准,内容为必修课的内容。应该说凡是具备了必要的办学条件,教师思想业务素质符合要求,教学管理工作正常的学校,学生们通过努力就能够达到合格的水平,尤其是那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端正,学校管理严格,教育教学管理规范,质量较高,素质教育成效显著的学校,文化知识的覆盖面已超过了会考的要求。

3 毕业会考,无论怎样也没有脱离开考试。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国的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升学的激励机制仍不可避免地成为教和学的主要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考不但没能将学生从紧张的学习气氛中解脱出来,反而使他们的考试又平添了许多。如果是为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设立的初中毕业会考制度,其实施的结果对于素质较全面的学生来讲未必符合这个初衷。而现在社会又是一个功利社会,如果不考,开设的小学科可能成为一种摆设,或者上课要么学生不听要么教师应付了事。而从日常的教育中学生们懂得,只要考,就要认真对待,不能敷衍了事,做事认真也是一个人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二、 毕业会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复习课非常重要,它是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巩固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使每节复习课不仅

具有综合性、针对性,而且富有新颖性,把复习课变成一种“活动”从而不断提高

复习课的效率。地理复习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读、划、圈――“预习预热法”:认真学习、研究《2009年初中毕业会考地理考试标准》,并发放给学生。其会考内容应分为以下五个板块: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经纬线、经纬度和地球的运动;世界海陆分布大势;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四大分区地理;黄土高原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特征。上课之前让学生在书上勾画知识点或自已编写复习资料。要求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要求做到读、划、圈并行,以加深印象。

第二步,书理、指图讲解――“思维描图法”对学生前一天勾画的知识点书理出知识结构。并针对学生容易妄记的问题以问答式过一遍;针对概念不清,不易理解的地理原理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点拔。这一阶段要充分利用挂图、板图。设及地理名词的分布要落实在图上,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分析要绘出板图或制作课件――进行“思维描图”的练习,以树立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地理事物具体的空间轮廓。这样使地理概念和地理空间分布规律更清楚、更明白,使地图知识更牢固。

第三步,填、写结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通过前两步的复习,在掌握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关的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

篇(3)

一、分析背景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的新区设立、城市更新改造等都涉及大量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做法是通过设立具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性质的公司(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如“园区开发公司”、“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等),并以这些公司作为实施主体进行融资、投资及建设来形成基础设施,从而在这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账面上反映了很大的市政基础设施建造支出。这些市政基础设施大多是市政道路、桥梁、城市公园、公共绿化场地等,一般都不会向社会公众或其他使用者收取费用,当地政府也没有安排财政资金来补偿这些基础设施的建造支出,因此这些资产本身不能给这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带来直接的现金流入和经济利益,也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2号》第五条中 BT、BOT 等会计处理的应用条件。这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有些是原先执行旧的企业会计准则,目前都已陆续改为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但在转为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就涉及到如何处理过去账面上遗留下来的由基础设施建造支出形成的资产问题,以及以后仍将不时形成和增加的此类资产的会计处理问题。本文将分析这些具有政府融资平台性质的公司投资建设具有公益性的市政基础设施(不采用 BT、BOT等模式)在这些公司账面上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列报问题。

二、关于以上基础设施能否确认为企业资产的分析

以上基础设施是由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作为建设主体融资、投资并建设的,当地政府并不安排回购,法律上的产权归属于作为投资建设单位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但会计上是否可以将这些基础设施确认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并不是看是否具有法律上的产权,而是要看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资产”这一会计要素的定义,以及相关会计准则对资产确认条件的规定。

1.不能确认为企业资产的情形。如果以上基础设施属于不能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但其建造成本已经由当地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的形式按照实际成本全额负担(类似于BT中的回购),只是以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名义投资建设,后续的资产管理、维修维护、改扩建、重建等支出也可以由当地政府全额负担的,则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只是代建和代管,这些基础设施本身不符合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定义。

2.可以确认为企业资产的情形。在实务中,一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往往都有当地政府授权的土地一级储备开发整治权力,有些城市是将土地储备中心直接纳入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里的。有些地方土地收入有时候是全部、有时候是扣除整理成本之外的80%,都作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收入。在此情况下,虽然这些基础设施本身不能直接通过向使用者收取费用或者从当地政府取得补偿的方式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但鉴于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提升区内的土地价值、增加一级土地市场上的招拍挂分成收入和二级市场上的房地产开发、出租等收入,因此可以认为这些基础设施实际上也是可以间接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因此符合资产的定义。但其确认为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最高不能超过预计可收回金额。

但是,除前段所述情形外,如果不能对公益性基础设施给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方式和该等未来经济利益的预期金额提供充分、适当的证据,则公益性基础设施也不能确认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

3.确认为公司资产的列报项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由于这些基础设施本身并不是直接由这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使用,如前所述,其带来的经济利益主要是通过提升周边地块的价值间接实现的,因此不建议列报为固定资产,建议列报为“其他非流动资产”。

三、关于以上基础设施资产如何进行后续计量的分析

篇(4)

出旗,奏乐,敬礼。

礼毕唱队歌。

中队长:我宣布,“安全低碳出行手拉手”班队课正式开始。有请主持人!

二、过程

第一项:什么是低碳出行

主持人演讲,揭示课题《安全低碳出行手拉手》。

第二项:低碳生活,我倡议

主持人甲:我们要提倡低碳出行,首先来了解哪些活动是低碳生活的体现。

主持人乙:请听第一小队给我们带来的快板《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第三项:目前的严峻形势:为什么要讲安全低碳出行

主持人(合):生活,从低碳开始;低碳,从现在开始。首先我们来了解为什么要提倡低碳出行?

主持人乙:请听第二小队给我们带来的相声《低碳出行》。(略)

第四项:讨论如何才能低碳出行――做减排先锋

全体队员热烈讨论,各抒己见。

主持人: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其他队员补充:低碳出行的同时,也要做到安全出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主持人甲:我们上下学可以向爸爸妈妈宣传。

主持人乙:嗯,作为一名少先队队员,我们更应该踊跃加入安全低碳出行的宣传行列。

第五项:集体倡议

安全低碳出行从我做起,我们一起去看看,社会各界又是怎么做的呢?

主持人甲:社会各界为了促进宣传低碳出行是怎么做的?请第四小队为我们讲述。

第四小队PPT列举:(1)天津市公交集团长途公司此次为“两会”投入了22部电动零排放电动车,成为打造低碳、绿色“两会”的一支重要力量。(2)世博期间,明星们佩戴世博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坐公交、拼车、坐地铁,低碳横穿上海,传播绿色出行理念(看组图、视频)。(3)在2010年省政府下决心在全省推广堵住加油站污染的举措。决定2015年前,为浙江公众找回一片蓝天。(4)64岁老汉李光明骑自行车去过上海世博会。(5)黄岩交警队也通过剪板等形式进行“安全低碳,文明出行”活动的宣传(剪板)。(6)台州市于2010年12月14日将300辆亲子自行车投放到各站点,以后将陆续投放,以方便市民出行。

第六项:绿色出行我宣传(第五小队绿色使者行动记)

1.主持人: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低碳生活,从绿色上学开始”的倡议书,我们的绿色使者在家里也向爸爸妈妈提出了建议:

(1)尽量选择低碳、绿色的交通工具接送我们上下学。

(2)在学校门口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停放车辆,以免影响交通。

(3)出行时要注意文明安全。

2.请看发生在一个早上的故事。

剧情简介:发生在校门口母女关于减排换车、绿色上学的讨论情景。

3.主持人:绿色使者的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绿色使者对我们校门口的交通状况进行了调查报告的展示及宣传后的成效。

(2)出示学校领导的示范作用的例子。

主持人:讲低碳,促和谐,少开车,多骑车。绿色使者来宣传,请听歌曲表演《低碳贝贝》。

4.请听绿色使者的歌曲表演《低碳贝贝》

小结(主持人):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一定有很多的感触。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家园!一起选择低碳安全出行!

第七项:退旗仪式

中队长:请辅导员老师讲话。

辅导员总结讲话。

呼号:准备着,为我们出行更安全、交通更畅通、环境更优美、家园更绿色健康而共同努力!

队员:“时刻准备着!”

篇(5)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151-03

引言

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一股低碳旋风席卷全球,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低碳”概念的关注。发展低碳,不仅要发展低碳经济,更要发展低碳生活。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人口、工业、交通相对集中的城市,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要构成,其衣食住行都会产生碳排放。因此,引导城市居民建立低碳生活模式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在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网络集中对南部地区的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赴秦皇岛市居民社区开展关于“低碳生活知识”的宣讲活动。此次调研主要以各大城市常住居民作为调研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06份,有效率81.2%。本文基于上述社会调查,从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中寻找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一、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

对中国居民生活消费现状,课题组从居民对低碳知识的衣物购置情况,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和出行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一)中国居民衣物购置情况

课题组对城市居民衣物的面料选择,洗涤方式和购置频率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衣物面料以棉质为主,占所有面料的65%,其次是化纤类,占所有面料的28%,麻类衣物占3%,另外,75.4%的受访者经常穿着牛仔裤;衣物的洗涤方式中,机洗和手洗的比例相当,分别占48%和49%,采用干洗方式的人群较少,占受访者的3%;在衣物的购置频率上,一个月到半年购置新衣的人数居多,占受访者的51.2%,而其中又以20~30岁的女性受访者为主,购置新衣的时间在一个月以内和半年以上人数相当,分别占受访者的23.3%和25.2%。

(二)中国居民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对城市居民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查显示,约有82.3%的受访者以肉类为主要食物,其余17.7%的受访者以素食为主;对反季蔬果的选择总体上比较理性,54.4%的受访者偶尔购买,18.5%从未购买,但仍有27.1%的受访者经常购买。另外,对城市居民饮食方面的消费习惯的调查显示,在家烹饪的受访者占总体的32.3%,其余67.7%的受访者均为“外食族”,而其中58.6%的人选择外出就餐,9.1%的人选择叫外卖。调查显示,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城市家庭每月都会有外出就餐消费,表1反映了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此外,在餐具选择方面,62.2%的受访者出门就餐选择使用消毒餐具,7.8%自带餐具,但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餐具。

表1 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

(三)中国居民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

从装修情况来看,64.5%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有环保装修材料,但没有专门去采购,2.4%表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65.3%的受访者表示房屋装修最关心的是价格,30%最关心的是安全健康,4.7%最关心的是豪华程度。在家电使用上,课题组对居民家电的使用时间、次数等调查。54.8%的受访者夏日将空调设定在20~25度;46%的受访者冰箱内存放的食物超过容积的80%。①

(四)中国居民出行情况

在出行方面,课题组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城市家庭私家车拥有、排量及使用情况,以及出行目的。结果显示:仅有12%的受访者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87%的受访者表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公共交通代替出租车及自驾车;拥有私家车的受访者占到了总体的41.4%,其中68.6%的受访者选择1.6L~3.0L的中等排量汽车,24.3%的受访者选择小排量汽车,7.1%受访者选择大排量汽车;对购物地点的选择,超过80%的受访者偶尔或者经常去外地购物。

二、低碳视角下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课题组发现其中有许多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主要问题如下:

1.中国居民对于不同衣物面料制造、洗涤过程的碳排放量②不了解。对牛仔面料的衣物购买量很大,而对麻类面料③的衣物很少购买。

2.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外出就餐人数比例较大。第一,饮食结构以烹饪过程中碳排放量较高的肉食为主;第二,仍存在经常购买反季蔬果的情况,而反季蔬果的种植及运输过程中碳排放量均高于应季蔬果,经常食用反季蔬果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第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就餐,而这大大增加了碳排放量;第四,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筷子。

3.中国居民对环保装修材料和节能家电的了解度及购买量不足,多数人不能做到基本的节电行为。第一,环保装修材料进入市场已多年,但中国城市居民的采购量并不高,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第二,大多数居民对于如何合理低碳地使用家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存在许多浪费现象,例如53.2%的受访者在关闭台式电脑后没有关闭显示屏,63%的人的电脑不使用时没有启用睡眠模式,44.7%的受访者不能做到将不用的充电器从插座上拔下,16%的受访者不能做到随手关灯这些基本的节电行为。

4.中国居民选择步行、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较少,私家车购买行为不够理性。从各种出行方式选择的人数比较来看,几乎没有人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同时,课题组对城市居民私家车拥有量的调查中显示,城市中私家车拥有量在不断且快速上升,越来越多的车辆上路带来更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问题,如道路拥挤,停车困难等。调查还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少家庭在初次购车时会选择小排量汽车,而在选购第二辆汽车时汽车的等级往往高于第一辆汽车,更多的考虑中等以上排量的汽车。

三、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造成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不低碳的行为习惯的原因主要有居民自身、市场、政府和媒体三个方面。

1.居民自身对低碳知识了解不深,自主环保意识较差。调查显示,80.6%的受访者是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了解到“低碳生活”一词的,但51.3%的受访者表示对“低碳生活”的具体概念不是很了解,54.6%的受访者不知道什么是低碳消费。另外,81.6%的受访者愿意为环保事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提供机会,72.4%的受访者愿意参加植树等环保活动。但是,实际上仅有60.8%的人有过参加环保行动的经历。而受访者中仅有4%是经常开展或参加环保活动的,且所参加的环保行动多为学校,或是工作单位强制要求的,自主环保行为较少。

2.市场上环保产品价格较高,商家对其宣传力度不够。环保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使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在购买日常用品时可能会选择节能环保的产品,而其中52.3%的被调查者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决定是否购买。另外,环保产品的影响力及商家推销力度不够,消费者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其突出性能和其节能效果带来的长远利益。

3.政府媒体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以及在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上不到位。第一,由于对“低碳”相关概念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只是知道“低碳”一词,对于其内涵和好处不甚了解,甚至由于一些媒体的误导使一部分居民认为“低碳”就是环保,而忽略了“低碳”带来的经济效应及解决城市发展瓶颈的作用,另外,对于一次性筷子等非环保产品的危害曝光度不够,调查中多数居民并不知道一次性筷子不卫生,有许多潜在的致病因素,当了解了一次性筷子的制造过程以及现在很多小作坊存在回收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再加工销售的现象,居民都表示以后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第二,政府单位提供的公共环保机会较少,没有对居民的环保节能意识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第三,一些地区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如仅课题组走访的四个秦皇岛居民社区中两个就没有设立分类垃圾桶。第四,公共交通的速度较慢,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严重,这是城市居民不选择公共交通的主要原因。

四、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城市人口的能源消费大约是农村人口的3.5~4倍,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中国更应该发展低碳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节能减排,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建立低碳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起城市居民低碳生活的模式,基于上述分析,课题组提出以下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1.居民的生活消费上应注意做到节能低碳,具体建议如下:(1)在衣物购置方面,选择新的穿衣模式: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应减少购买服装的频率、选择环保洗涤剂、手洗代替机洗、旧衣翻新、旧物利用;在面料的选择上,多选择棉麻制品,尽量少选择牛仔、皮革制品;最好选择白色、浅色、无印花、小图案的衣服;①尽量不选择“抗皱、免烫、防水、防污”等附加功能。②(2)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方面,合理搭配荤素食物,尽量食用应季蔬果并在家烹饪,减少购买反季蔬果和外出就餐的次数,此外,外出就餐养成自带餐具或使用消毒餐具的习惯。(3)住房装修方面,充分利用可循环材料,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类似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材料,少用黏土实心砖、铝合金门窗等资源浪费较大的材料,从侧面降低家装工程的碳排放量;装修设计中须最大化增加房屋的自然采光率,尽量减少电灯的使用率,可以多使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和镜子,尽量选用浅色墙漆、墙砖、地板,减少过多的装饰墙;此外,搬新居时,能继续使用的家具尽量不换。在家电使用上,选择节能产品;避免浪费现象,养成节电节能习惯。建议各社区征集家电使用小窍门,举办合理使用家电的宣讲会,介绍各家电的节电模式和合理使用次数、时间等。(4)在居民出行方面,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购买中小排量汽车;尽量不选择自驾游,多参加一些徒步、骑行活动,在节能的同时强身健体。政府也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如给小排量汽车税收优惠,增加公共交通补贴,降低公共交通价格,城市设置公交车专用道等,只有提升了公共交通的速度才有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2.开发价格较低的节能环保产品,加大对环保产品的宣传,尤其是对环保产品带来的长远利益重点介绍。居民不购买环保产品主要是受经济条件限制,而多数环保产品价格虽然高于普通产品,但其节能效果带来的经济效应远远高于其与普通产品的差价,必须让消费者认识到这一点。

3.加大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力度,使居民认识到“低碳”的内涵和其经济效应等益处。可以通过公益广告,低碳类电视节目,报道低碳新闻,深入居民社区开展“低碳”宣讲会等途径进行宣传,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及“低碳”带来的好处,在此过程中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让大家知道,环保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事,是全社会的事。

4.政府方面:第一,对环保产品进行价格补贴,如减少环保产品消费税、增值税,指定环保产品为部分“家电下乡”专门产品,对生产环保产品的厂商提供资金支持;第二,各单位提供植树等公共环保活动,培养居民环保意识,而对个人的自主的环保行为,当地政府应大力提倡并给予奖励,这样才能将城市居民的环保激情释放出来,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第四,保障公共交通速度,并加强监管力度,调查中不少城市都有设置公交车专用车道,但对其“专用性”的保障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此外,北京在奥运期间实行单双号行车对交通问题的解决效果显著,建议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的中心区域实行单双号行车。

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能采取低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是有可能实现的。可见构建低碳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社会调查实践,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的概念,掌握低碳生活的常识,体会低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进而从衣食住行每个方面努力做到低碳生活,为构建低碳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4).

[2]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6,(3).

篇(6)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沈阳市民对地铁的开通和运营持有积极态度,对地铁的节能性、舒适度普遍满意。但研究同时我们也发现,市民的安全意识仍有欠缺,地铁运营部门在安全宣传方面仍有不足。希望通过本次调研对沈阳地铁现存问题及进行分析研究,提倡市民将地铁作为出行工具的首选,低碳出行,共建绿色沈阳。

【关键词】沈阳地铁、市民、调查研究、安全隐患、节能减排

基金项目:2014-2015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4132200018。

一.本次调研的目的及意义

沈阳地铁作为新兴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安全隐患。为了解地铁是否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以及发现地铁安全隐患方面存在问题,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关于沈阳市民对地铁安全出行及市民安全意识的调查。本次调研以倡导低碳出行为出发点,以加强节能减排为目的,为沈阳市民低碳出行,安全出行提出参考性建议。

二. 调研问卷的设计及发放方式

目前,国内针对地铁节能减排方面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本次调研通过现场调查和网络调查方式,使数据所反映的结果更具有科学性与说服力。有关问卷设计等方面详情如下:

2.1本次问卷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设计:

(1)市民自身安全意识;

(2)地铁内硬件设施是否到位;

(3)市民对地铁的满意度及建议。

通过对以上几方面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结果,为地铁节能减排提供依据。

2.2调研时间:2012年12月―2013年12月。

2.3问卷发放地点及数量:地铁站点发放1000份纸质版调查问卷,互联网上发放1000份电子版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1874份。

三. 调研问卷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1.您的职业:

学生B.上班族C个体经营者D离退休人员E其他

2.您的性别:A男 B女

图2:市民类别详情图 图3:市民男女比例图

在1872份有效调查问卷研究中,男性、女性分别占比例57%和43%,表明男女出行比例相当。约有89%市民为学生上班族以及个体经营者,年龄分布在19-50岁之间,表明选择地铁作为出行工具的乘客多数为青壮年,其反应速度、获取信息能力等较年长者更强,遇到紧急情况时也能做出较快反应。

3.您每周乘坐地铁的频率: A极少 B经常 C每天

图4:市民每周乘坐地铁频率分析图

从调查问卷数据中可以看出,经常甚至每天乘坐地铁的乘客已达65%,说明沈阳市民已对地铁产生依赖,地铁已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工具。但对于35%的市民极少乘坐地铁出行,当遇见紧急情况时,他们对于地铁环境不够熟悉。针对于此,地铁相关部门应加大安全宣传工作的力度。

4.您觉得地铁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可多选)

A省时 B方便 C经济 D舒适 E安全性高

图5:市民认为地铁的优势图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9%的乘客认为地铁比较方便、省时、经济,仅有63%和66%的乘客认为地铁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是其最大优势。

乘客认为地铁安全性与舒适性方面仍有提高空间,建议运营商在地铁安全与舒适性方面做出改善,为沈阳市民提供更好的乘车环境,让市民乐于乘坐地铁出行,以便缓解路面交通压力,减少尾气排放。

5.您认为地铁车站内的空气温度: A较高(夏季) B.较低(夏季) C舒适(夏季)

D较高(冬季) E较低(冬季) F舒适(冬季)

图6:夏季空气温度评价分析图 图7:冬季空气温度评价分析图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市民认为夏季地铁站内温度较低,62%的市民认为冬季地铁站内温度舒适。

建议相关部门适当提高夏季站内空调通风系统送风温度,以达到降低空调能耗效果。不仅节能减排,而且能减少运营成本。至于冬天地铁站内的温度评价,大多数乘客认为目前状况可以接受,地铁运营部门也许可以继续采用目前的空调参数。

6.您觉得地铁站内的PM2.5(细颗粒物)的污染指数比室外的污染指数:

A.高 B.低 C.相同 D.不清楚

图8:市民认为污染指数比较分析图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7%的乘客认为地铁站内的PM2.5污染指数低于室外的污染指数,33%的乘客认为污染指数相同,4%的乘客认为地铁站内的PM2.5污染指数略高,高达33%的乘客对此并不清楚。

但据有关研究显示,在室外空气条件较好时,地铁站内PM污染指数可能会高于室外。此时,建议市民步行出行,以缓解地铁运营高峰期时车内过于拥挤的问题。

7.您觉得地铁内是否有异味让您感到不适:

A.有 B.没有 C.没感觉

图9:市民对地铁内异味是否会感到不适统计图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乘客在地铁内没有感觉地铁站内的装饰异味和人体散发的异味,仅有6%的乘客觉得地铁内有异味并感到不适。

说明沈阳地铁的空调通风系统运行较合理,健康卫生工作比较到位。但虽然站内异味较小,并不能排除地铁内装修材料所释放出的挥发性物质已在健康允许范围内。有关沈阳地铁内是否存有有害气体这一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8.您认为地铁站内指示性标识足够醒目、合理吗:

A.很合理 B.一般 C.不合理

9.您是否知道地铁站内及车厢内的乘客须知?

A知道并完全了解其内容 B知道但是不太了解具体内容 C不知道

图10:地铁内指示性标识评价分析图 图11:乘客须知情况统计图

图12:沈阳地铁站内安全警示牌 图13:沈阳地铁车厢内安全提示标识

通过对问卷分析数据可知,有62%的市民认为地铁内指示性标识醒目合理,22%的市民认为地铁内指示性标识非常醒目合理,16%的市民认为地铁内指示性标识并不醒目合理。只有13%的乘客对地铁站内及车厢内的乘客须知知道并完全了解,绝大多数市民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知道地铁内的乘客须知。这些数据清晰表明,沈阳地铁的指示性标识很不明显。

我们在沈阳地铁站内调研时也发现,乘客须知并未被放置在站内较醒目的位置,站内消火栓箱的装修风格与周边墙壁一致,不足够醒目。一旦突发火灾,乘客很难迅速找到灭火装置,不能及时自救,对火灾初期控制火势的蔓延极为不利。

10.您认为地铁内安全宣传工作是否到位:A.到位 B.一般 C.不到位

图14:市民对站内安全宣传工作 图15:沈阳地铁车站内的广告牌

是否到位评价分析图

通过对问卷分析数据可知,有高达79%的乘客认为地铁站内安全宣传工作一般甚至不到位,仅有19%认为地铁站内安全宣传工作很到位。

我们在沈阳地铁站内调研时也发现,地铁站出、入口的墙壁上几乎布满了广告牌(如图14)。尽管广告收入在地铁运营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我们认为如果可以在一些较醒目的广告位处设置安全宣传栏,可能在保证市民安全出行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11.如果您在地铁车站或车厢看到有人吸烟您会?

A.不理睬 B上前提醒或制止 C离开此处,向其他方向走 D其它

图16:市民在地铁内看到有人吸烟做法统计图

通过对问卷分析数据可知,有81%市民再地铁内看到有人吸烟会不予理睬或离开,仅有19%的乘客地铁内看到有人吸烟会去制止。

大多数市民的安全意识较低,且对于在地铁内吸烟产生的严重后果并不了解,希望相关部门对

相关安全隐患的危害性进行重点宣传。

12.您认为禁制在列车厢内上吃东西的原因是:

A.不卫生 B.有异味 C有安全隐患

图17:市民认为禁止在地铁内吃东西原因统计图

通过对问卷分析数据可知,有82%的乘客认为地铁内禁止吃东西是因为有异味或者不卫生,而多数市民对于地铁内吃东西会带来安全隐患这一正确答案并不了解,建议相关部门对在地铁内吃东西招引老鼠咬断电缆,从而引发事故这样的常识性问题多做宣传教育。

13.您是否携带过易燃易爆物品、笨重物品、易碎玻璃物品、宠物乘坐地铁:

A有 B没有 C记不清

图18:市民是否带过违禁物品统计图 图19:沈阳地铁车站内安检设施

通过对问卷分析数据可知,有88%的人没有带过违禁物品上过地铁,说明了广大市民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违禁物品对于人身安全的危害。但是也有3%的人带过违禁物品以及9%记不清是否带过违禁物品,其一说明了有很少的市民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其二也说明了地铁安检部门的一些漏洞。

14.当地铁警铃响起时您会怎么办:

A.看周围人的反应 B.向地铁工作人员询问

C.按疏散指示立即离开 D.不知所措

图20:当警铃响起市民反应统计图

通过对问卷分析数据可知, 77%的市民心理素质较高,没有盲目的奔跑,而是在面临危险的情况下,保持着冷静的态度,按照正确的逃生路线逃跑,从而安全逃生。有23%的市民会不知所措或盲目逃跑,从而错过最佳的逃亡时间,导致发生事故。

15.当地铁内发生拥堵您会怎么办:

A.排队等待 B.另外寻找其他通道 C.向前挤 D.其他

图21:市民对地铁内发生拥堵做法统计图

通过对问卷分析数据可知,当发生拥堵现象时,只有31%的市民能排队等候,大多数市民都没有按照正常的程序排队等候,说明市民的安全意识不高。一旦发生踩踏等紧急突发事件,多数乘客还是会惊慌失措,发生向前拥挤现象,这样会导致更严重的事情发生。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安全防范的力度,以防踩踏事件的发生。

16.您知道每个地铁车站有几个出口么?并知道每个地铁站出口通向的具体地方么?

A知道 B不知道 C不完全知道

图22:市民对地铁车站安全出口了解情况统计图

通过对问卷分析数据可知,多数市民对于地铁中的一些安全出口并不了解,说明了地铁部门对于疏散路线图的设置和摆放并不清晰。突发事件发生时,乘客在地铁内容易产生荒落情绪导致拥堵。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建议相关部门在站厅内设置较为醒目的疏散示意图,方便乘客出站时选择合理出口。

17.您更倾向于出行时乘坐:

A.地铁 B.公交 C.出租车 D.无所谓

图23:市民出行选择统计图

根据调查数据得知,大部分市民更倾向于出行时乘坐地铁,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地铁环境好、方便、快捷。相信随着地铁新线路的建成,会有更多市民选择地铁,这一低碳、节能的交通工具出行。

在问卷的结尾处,我们收集了市民们对地铁运营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以下几个问题是市民较为关注的:

1.工作人员应加强群众上下车秩序问题。

2.建议加强安保措施。

3.对于地铁内的设施摆放不够明显,应加强安全宣传。

4.线路开通少,不能给离地铁站远的乘客带来便利。

5.增加地铁车次。

6.排队买票的时间过长,应多设些售票窗口。

7.沈阳地铁站厅层增设详细地铁站点街区图指示牌。

四.针对改善沈阳地铁运营现状相关建议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及走访工作人员所了解的情况,我们对沈阳地铁现状提出的建议:

1.可以根据客流量合理调节空调运行温度,在客流量较少的非高峰时段,适当降低空调的制冷量,做到节能减排。

2.在非高峰时段,适当增加地铁的车隔时间,减少能源的耗费,做到节能减排。

3.在地铁车站内摆放易成活、净化空气的植物,改善地铁内空气质量,减少空调的能源耗费,做到节能减排,又可以让乘客候车的时候赏心悦目。

4.建议在地铁内推广应用高效节能光源,节约电量,减少不必要的能源耗费,做到节能减排。

5.提倡市民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绿色出行。

6.在醒目的位置安放安全标志。

7.在安全教育与隐患防范宣传方面应加大力度。

五.结论

地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其方便、快捷、舒适、节能、环保是举世公认的。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沈阳市民对地铁的开通运营持有积极态度,对地铁的节能性、舒适度普遍满意,非常愿意将地铁作为首选出行工具。但作为新兴事物,沈阳地铁在安全、运营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希望地铁运营部门可以参考我们的研究结果,沈阳地铁现有问题进行改善,以便让市民更加满意,以地铁作为出行工具的首选,做到绿色出行。

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市民乘坐地铁安全意识较差,相关部门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也不够到位。为了使更多的市民出行选择地铁低碳出行、本次调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供相关部门参考。希望在广大市民和相关运营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地铁出行可以更加安全、健康、低碳、环保。

参考文献:

[1] 洪若荣.关于地铁的安全疏散设计[J].都市轻轨交通.2007年4月.第20卷 第2期.

[2]搜狐新闻网:http:///.

[3] 沈阳地铁官网网站:http:///.

篇(7)

low-carbon travel.

关键词: 城市交通;居民出行;低碳交通

Key words: urban traffic;resident travel;low-carbon traffic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015-04

1 发展低碳交通、倡导低碳出行是当务之急

交通领域、建筑领域和工业领域是三个温室气体高排放的领域。和其他领域相比交通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呈快速上升趋势。过去的十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却达25%。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业也处于高速发展期,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交通工具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长会削弱其他领域的减排努力,使整体减排目标难以实现[1]。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结构机动化增强,非机动化程度降低。2009年年底,我国机动车总量1.8亿辆,民用汽车总量7619万辆,私人小汽车总量4243万辆。近十年,民用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4.2%,私人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22.7%。按照目前的速度,到2015年,小汽车保有量将达到约两亿辆[2]。据测算,每净增100万辆小汽车,需增加282万车公里的路网容量,30平方公里的停车面积。按机动车目前使用强度计算,每增加100万辆小汽车,每年至少增加13.5亿升的燃油消耗。北京市汽车排放的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占排放总量的40%至75%。另外车用替代燃料的消费比例很低,例如从机动车的组成结构来看,2008年天然气汽车、电动车仅占民用车辆的千分之一。这种情形使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小汽车能耗占了城市交通总能耗的约86%。从部分典型城市居民的出行结构可以得出:小汽车的出行比例快速增长,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过低,自行车等低排或零排放的交通出行方式比例大幅下滑,逐步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城市交通结构机动化增强、非机动化程度降低的趋势十分明显。按照这样的发展情形,则城市交通就可能会被高碳发展模式锁定。如何使居民出行结构趋于合理,倡导低碳交通出行方式已迫在眉睫。

低碳交通就是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交通发展理念和行为方式。

2 江苏部分地区城镇居民交通出行的情况分析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的“基于低碳理念的(江苏部分城镇)居民交通出行方式调查”项目团队,对南京、徐州、盐城、连云港等市的城镇居民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72份。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1 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对低碳理念认知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图1显示,20岁到30岁之间的人群对低碳理念的认知程度相对比较高,31岁以上的人群对低碳的了解相对较少。结果反映,真正了解低碳理念的居民平均不超过10%。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这方面的知识,让所有的人都能够知道和了解低碳理念我们需要的是全民行动。不能将文化知识的传播途径只是放在课堂上,可以结合公益广告、文化演出等这些方式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效果。

2.2 低碳和生活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37%的人认为低碳与生活完全没有关系,据此可以看出现在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在这样的数据比例中我们看出普通居民对环保节能型社会的渴望。同时我们也要肯定政府在公共交通中付出的努力也得到了认可,这也在积极的引导人们走节能环保之路。

2.3 时间与步行替代的关系 总体看来,在调查中接近50%的人有过用步行、乘坐公交来代替私家车和出租车的体验而且是经常性的行为,这反映出居民出行时既算经济账,也在节省的同时不忘爱护环境。有近83%的人支持低碳出行,这也就是人们的意愿体现,这也为低碳理念的落实奠定了思想基础。

图2是不同时间段在时间允许下替代的情况,从经常替代的情况来看,时间路程允许的时间长短与他们替代比重分别是58.67%、43.35%、42.59%、56.04%,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居民愿意用步行来替代其他的交通工具。愿意与步行替代交通工具的原因可归纳为:①道路不够顺畅;②追求一种慢生活,来缓解生活压力;③利用上班的过程来锻炼身体。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用步行替代交通工具,有许多优点,应大力宣传。

2.4 购车意愿与私家车选择 如图3所示,各收入段的购车意愿也不同。总体而言,小排量汽车较为受居民的青睐,其次是新能源汽车也比较受欢迎。从排放量来看,小排量和新能源汽车碳排放较少,在各个收入段来说二者比例之和都在50%以上,选择购买这些低排放的节能环保车型,值得肯定,他们愿意在满足自己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兼顾了社会环境的和谐。

图3显示,多数居民选择小排量轿车,而不选择新能源轿车。个案访谈揭示,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研发使用技术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居民对出行的需求。同时,亦有购车预算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新能源汽车相对价格较高。这也反映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2.5 公共交通覆盖状况 分析调查结果,我们看到,认为公共交通覆盖较为全面的占21.61%,认为覆盖情况一般的占47.74%。另有30.66%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所在地的公共交通覆盖状况不够好,存在改进的地方。公共交通覆盖的不全面,是导致人们不愿意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我们试图进一步分析地级市和县城在公共交通满意度方面的异同,但通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大中等城市、县城在此方面的满意度几乎没有差别。

2.6 选择交通出行方式的考虑因素 从图4我们可以看出,速度和便捷灵活成为人们出行主要的考虑因素,其次为舒适度和经济性,最后才是低碳环保。虽然居民们认为低碳对于自己的生活挺重要,但在具体选择交通出行方式时,低碳环保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也就只有当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的时候,我们绿色社会才完成一半,另一半就是我们坚持去做这样一件事。

2.7 长途工具选择 从图5中可以看出选择大巴车的人数最多占37.46%,其次就是火车占33.70%,二者合计占七成以上。而大巴车和火车相对于私家车、出租车而言,人均排放量较低。所以应更好的发展、推广公共交通方式,限制高排放出行方式。

2.8 常用交通工具情况分析 在城市和县城的数据对比中我们发现,比例差额最大的是电瓶车。县城居民选择电瓶车出行的占一半以上,这对道路压力还是较大的,这也要求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大管理,同时也希望使用电动车的人们能够很好的遵守交通规则。另一差异较大的是地铁,江苏地区拥有地铁的有南京等几个大城市,而县城均没有地铁,所以可比性不强。在其他出行方式的选择上没有多少差别。

2.9 调查小结 根据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居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有,但不强;居民选择出行方式随着不同的因素而改变;在选择交通工具的具体行为时,较少考虑到低碳因素。当然,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有待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有较高收入时就想买私家车的人群等。居民出行时没有把低碳意识放在首位,主要是因为低碳环保意识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也与普通居民更喜欢舒适、便捷的私人出行方式有关。

3 引导居民低碳出行的策略探讨

已有研究资料表明,我国各类汽车平均每百公里油耗比发达国家高20%以上。据预测,如果全行业采用节能运输模式,全国公路运输行业营业性车辆汽柴油综合能耗将降低10%,可节约燃油800万吨左右。在我国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大中城市污染的来源,如北京市汽车尾气排放已占排放总量的40%至75%。尽可能减少交通运输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就必须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尽可能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运输方式[3]。在“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第十九条中,明确提出“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合理配置城市各种交通资源,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的目标和对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要求。因此,基于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城市居民交通出行方式存在的问题,引导居民低碳出行:

3.1 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使低碳交通理念深入人心 ①大力宣传低碳交通,从小学生抓起。将低碳交通意识融入教育课本,作为学生的学习的课程,让居民从小就受低碳交通理论的熏陶,感受地球现在面临的危机,从小就养成低碳出行、爱护地球的意识。②将低碳环保要求列入居民生活的法律法规、道德教育的相关条例当中,用法律规范的形式,引导居民依法自觉放弃高排放交通出行方式,引导居民逐步树立“低碳出行是公民应尽义务”意识,从而在制度上引导居民低碳出行。③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现代网络媒体,进行公益宣传,大力宣传公共交通的线路、调整、优化情况,突出其便捷性,让居民对公共交通进行全面的了解、熟悉,并自觉自愿地选择乘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方式。

3.2 优化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①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吸引乘客。一是要优化公交线路,扩大公交覆盖面;二是要提升公交服务质量,使舒适、安全、卫生得到乘客的认可;三是要通过调研,切实改进工作,把关系到民生问题的交通出行问题解决好;四是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使公交服务的人性化服务得到提升。比如,要充分发挥车厢内所设置的“老弱病残孕”专用坐席的功能。虽然这种人性化的服务得到了形式上的推广和采用,但在很多情况下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部分地降低了乘客的满意度,影响了这部分群体乘坐公交的意愿。因此,项目组认为,公交公司可以根据客流量的需要,单独设置老弱病残专用公交车辆。这样不仅可以让那些特殊人群都得到人性化的帮助,还会减少城市小汽车的使用。②发挥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推广公交系统的票价优惠。只有实行一定合理的票价政策和优惠方式,才会使公共交通运营机制得以良好运行,才能吸引乘客使用公共交通。大部分城市目前已经实施的措施,包括对不同的群体实行不同的打折优惠,像老人可以办理老年卡,学生可以办理学生卡等,也有不少城市为了方便上班族出行,可以实施年票、月票的票价形式(并且是公共交通全线通用的)等措施。我们建议,应当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对于需要公交转乘的乘客,要扩大票价的优惠幅度,比如公交换乘时每次只收0.4元甚至0.3元(换乘优惠说到底还是需要政府的补贴),增强票价优惠对居民乘用的吸引力。③设计并充分发挥公交优先的政策与制度。提高公交通行效率,满足乘客便捷通需求,可以有效降低私家车出行数量和次数。南京、常州、盐城等地的现有实践证明,通过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尤其对一些生活节奏比较快的居民来说,吸引力是明显的。它同时还可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使得交通更有秩序化,减少交通事故。另外,从现代交通智能化发展的角度上,可以设置红绿灯的公交通行优先,其原理就是在公交专用道经过的红绿灯的地方埋下电磁感应磁片,这样只要公交经过时,磁片就会发生反应,这时的红灯就会迅速变成绿灯,大大增加了公交的准时性。另外,在公交无缝对接方面,可以将地铁、公交、出租车、绿色自行车设置一起,做到无缝对接,方便居民的换乘。比如,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设在江宁区的各站点,绿色环保自行车的配置就解决了居民乘用地铁离家“一公里”的问题,方便了居民乘车,提高了便捷性。

3.3 优化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增强公共交通的减排效果 首先,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短时间出行时经常用步行、乘坐公交来代替私家车和出租车占的比例是很大的,所以只要工作场所与住处距离不是很远,居民均有可能采用公交、步行或自行车来代替私家车和出租车,因此在城市规划时,规划部门应充分注意将住宅区建造、地铁或公交站台建设的配套。其次,在大型公交站、地铁站建设立体式停车场(依据情况而定),或者配置公交环保自行车,以便于引导距离公交或地铁站较远的居民实现低碳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

加大公共交通车辆、站台的改造力度,提升乘客满意度。客流量较大的地方,往往会出现“挤公交”、“挤地铁”的现象,此时往往会造成乘客上、下车秩序的混乱,多数情况下会导致公交的延误,使得部分人群因此而放弃乘坐公交或地铁。因此,对于一些时间要求较强的乘客,建议开发、实施VIP车厢或车辆,但是相对普通乘客的票价可以高一些;在条件允许的路段,采用双层公交车辆,加大运载量;采用最新交通科技手段,提高车辆行驶的速度,减少耗油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加大对公共交通站台的改造,提升候车的舒适度和安全度,也和利于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

3.4 综合利用财税政策,加大发展低碳交通的引导力度 ①完善城市交通信息的收集、整理、检查,设定每月私家车出行限制日,鼓励居民乘坐公共交通,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鼓励居民低碳出行。②制定政策,限制小汽车尤其是大排量私家车的购买量。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城市环境的承受能力,设置本市的最大限额的小汽车数量,并根据城市车辆报废的多少,规定每月、每年新购买乘用车辆的限额,以限制小汽车的增长速度。③发挥好政府财政、税收等杠杆的调节作用,引导低碳交通发展对于公共交通企业在发挥其公益属性的问题上,要从宏观着眼,不求一时效益,而是将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着眼点,对于公共交通企业实施的旨在鼓励、吸引居民乘用公交车辆的措施而减少收入之时,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同时,可以减免相应的地方性税收。

鼓励交通客运企业、居民个人购置低排放环保车型时,给予牌照发放、贷款方面的优先优惠,财力较强的城市可以给予相应的一次性财政补贴,补贴金额可以参照不低于或接近环保车型高出同排量汽油车价格的部分,使企业、个人更愿意购置和使用环保型汽车。

3.5 结合智能交通技术,发挥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功能

一个良好的公共交通,必须有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来支撑,发展公共交通的智能运输系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研究交通流、进行交通规划方面,加强GIS系统的应用,减少车辆不必要的迂回、堵塞、绕行等造成的能源消耗。在交通客运服务功能方面,强化ATIS系统对公共交通信息、实时交通信息的应用,通过智能化调度,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达到减排的效果。

有步骤地推广GPS或北斗导航系统在出行交通路线规划和导航功能的应用。通行路线规划,减少路径选择失误造成的能源耗消耗、时间损失。根据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开发利用的不断推进,利用该系统可以缓解因修路、交通事故导致的交通阻塞问题。根据导航系统可以实施对车辆运行状态、速度、方向、车牌号码、车型等信息的查询,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其位置,有利于交通指挥中心监测、监控车辆的运行状况,指挥中心可根据整个路网的交通运行状况对被监控车辆进行合理调度,也有利于处理实施事故的处理、救援工作。

为了限制私家车的出行,还可以学习新加坡、伦敦等城市的经验,实施电子道路收费系统。其原理就是在车辆上安装计费系统,如果车辆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交通比较拥堵的地区,电子道路收费系统就会在车辆通过的瞬间,根据车辆种类从安装于车辆内的收费系统自动进行现金扣除[4]。

另外,要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满足居民生产、生活、旅游等对交通服务增长的需求。当然,与市区、城际之间的公共交通无缝对接,是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近几年不断发展的长途交通工具如城际高铁、动车,因其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势,受到许多旅客的喜爱,此类低碳环保的公共交通工具,也为居民选择低碳出行提供了便捷、舒适的条件,为低碳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空间。

参考文献:

[1]侯纲,李冰.城市低碳交通研究[J].生态经济,2011(7):154-158.

篇(8)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ity of small city, accelerate the slow road construction has 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small city slow traffic construction problems of slow traffic planning idea of weakening, science is not strong, the lag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small city in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slow traffic system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word]: small city; slow traffic system of c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91.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的交通[1]。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不断加剧以及低碳出行方式的提倡,慢行交通建设逐渐提上日程。然而,当前对慢行交通建设的论述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对小型城市的关注较少。小型城市慢行交通建设是否必要?当前小型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建设小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本文对我国小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

一、小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小型城市是相对于大、中城市而言的,其交通特点是道路少且相对狭窄。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小型城市快速变“大”,向中、大型城市转变,原先道路建设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汽车的爆炸式增长,小型城市的道路容量更是捉襟见肘,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小型城市,城市逐渐衍变为停车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小型城市进行慢行系统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2、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新型城市化提出了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要求,而基于低碳理念的慢行交通则是实现交通领域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型城市道路容量在城市规模扩大和机动化发展水平快速提高的冲击下,交通现状日益严峻、城市人居环境日趋恶化,发展基于慢行交通体系建设的城市低碳交通已迫在眉睫。

3、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小型城市居民长期以来主要是以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保护和建设慢行交通系统既可以保持原有交通习惯,也为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加人际交往提供了现实可能。同时,保护原有的慢行交通系统,对促进城市风貌的保护,宏扬当地文化都有积极意义。因此,建设慢行交通系统,是建设文明生态宜居城市、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小型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慢行交通理念有待强化

就总体而言,小型城市的慢行交通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城市交通发展领域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理论界很少有关小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研究,从实践看也只有少数地方重视慢行交通建设。随着汽车的增加,小型城市“车本位”思想逐步增强,对步行、自行车交通方式缺乏必要尊重,“人让车”现象司空见惯。

2、慢行系统规划科学性有待加强

由于私家车在交通行车中的比例增大,小型城市城市交通规划逐渐被机动车交通规划取代,快速路与日俱增而自行车道日渐减少,慢行交通比例不断降低。小型城市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往往没有很好地与居住空间相联系,在整体规划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小型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往往只关注局部上的点、线,而没有将人行天桥以及步行街等重视起来。公共换乘枢纽欠缺科学合理的规划,过街设施缺乏精细化设计,慢行交通舒适度有待提高。

3、慢行交通设施建设滞后

当前,小型城市路网建设向机动化交通倾斜,面向步行者、骑车者的城市街道基础设施没有得到相应发展。道路设计缺少慢行交通过街专用信号,已建成的人行过街设施、自行车停车场比较少。部分公共交通换乘点缺少科学合理的人流停滞区域以及停车设施,慢行交通缺少必要的保护设施。

三、小型城市加强慢行交通建设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低碳、绿色出行理念

理论界应加强对小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与宣传,提高居民对小型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当地政府应充分利用小型城市出行半径短的特征,积极倡导低碳、绿色出行理念,引导居民“步行+公交”的出行方式,提倡短距离的非机动车出行[2],努力打造慢行文化。

2、科学制定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加强政府主导,制订并出台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非机动车的权利和利益,保障非机动车的道路通行权利,加强对道路断面、路边停车等设计指引,创建友好的慢行空间。要规划层次分明的慢行交通系统,重视慢行通廊的构建,引导非机动车出行由交通性向休闲性出行转变,构筑绿色慢行廊道;重视慢行单元的划分与设计,按照不同功能分区,科学设计步行服务半径。

3、加强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小型城市应利用城市特色,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慢行系统。比如山区城市应大力发展山体步行道,滨江城市应充分利用两岸景观优美的特点发展滨江(河)步道。加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提高自行车出行比重。建设非机动车换乘枢纽,提高“非机动车+公交”的交通出行方式比重。在道路两侧通过隔离设施等建立自行车专用道及步行道,并尽可能连接成网,实现交通流的“机非分离”、“人车分离”,保障步行、自行车出行的安全[3]。在步行区、人行道等提供休闲设施,在交通路口设置遮阳避雨设施,提高慢行交通环境。

4、加强慢行交通系统管理

小型城市居民有序交通出行意识相对淡薄,闯红灯、超速行驶、逆向行驶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交通执法力度,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同时,有关部门应切实负起相关职责,加强重点街道管理,严禁乱设摊,严禁机动车占用自行车道、人行道,保持道路畅通。

四、结语

低碳、环保、健康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理念和城市发展目标,当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发展慢行交通在小型城市具有紧迫性和必然性。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探索性研究,引发大家对小型城市慢行交通建设的重视,同时也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小型城市低碳、绿色出行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篇(9)

使用冰箱时最好减少开门次数,且动作要快。如果每次开门1秒钟,将增加碳排放2.68克。每天开10次门,每次15秒,一天碳排放402克。每天少开5次冰箱门,一个家庭每天减排201克。有统计显示,仅在上海一地,只是随手将超市中的冰柜门关上这样的小动作,一年就可减排4.5万吨二氧化碳。

2.洗澡水温低一度

研究表明,热水器洗澡水温每降低一度,每人每次淋浴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5克。淋浴每10分钟约耗费40升水,而盆浴则需要180~270升水。按照每个人洗澡约20分钟算,可节水170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8.1千克。淋浴时最好用大喷头的花洒,或换一个可以调节水流大小及水柱形状的喷头,这样在洗澡时可以随时控制流量,达到节水目的。

3.洗衣服多攒多泡

先将脏衣物浸泡20分钟左右,再放入洗衣机内,可以减少洗涤时间。洗衣粉的出泡多少与洗净能力无必然联系,优质低泡洗衣粉有极高的去污能力,且十分容易漂洗。如果是半自动洗衣机,在浸泡、洗涤、漂洗时,要将浅色衣物与深色衣物分开,按从浅到深的顺序进行。这样不仅可避免深色衣物染花浅色衣物,还可根据脏污的程度选择洗涤时间,有利节电。

饮食低碳

1.少吃肉,减碳排

全国每人少吃1斤猪肉,一年减排91.1万吨。以牛肉为例,不同的饲料、放牧与否、包装方法、运输工具及里程,都直接影响衍生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肉类生产碳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近1/5,比汽车和飞机的碳排总和还高,其中又以牛肉的碳排量最高,生产1千克可食用牛肉所需的饲料,比生产同等分量的猪肉高四倍。而生产1千克鸡肉需2~3千克粮食,而4~6千克粮食才能转化为1千克猪肉,所以吃鸡肉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远小于吃猪肉。

《全民节能减排手册》中指出,每人每年少浪费0.5千克猪肉,可节能约0.2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7千克,全国每年可节约35.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91.1万吨。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少吃肉同样重要。动物食品中的脂肪和蛋白质过量,会招来高血脂、高血压等许多“富贵病”,同时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此外,动物食品多会被多重污染,大鱼大肉的饮食会给人体带来更多污染物质。

2.多粗粮,免加工

五谷为养,多吃粗粮。我国的传统膳食结构就是以植物食物为主,养生之道也要求人们“五谷为养,五菜为充”,要节制饮食,清淡为主。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进食250~400克谷类、薯类及杂豆,就是既安全又营养的选择。

这个建议也与低碳饮食不谋而合。一亩耕地用来种植大豆,可获得60千克蛋白质,满足一个人85天的蛋白质需要;如果用来种粮食配成饲料养猪后再食用猪肉,仅能产蛋白质12千克,满足一个人17天的需要。因此,用全谷替代一部分精米白面,会大大减少自然环境的负担。而且,粗粮未经精细加工,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是精米白面的3~5倍,对预防糖尿病、高血脂更有好处。

3.少精细,减能耗

多选完整食物,少选加工食物。完整食物,即少加工、少人工添加物、无化学肥料、无农药的天然形态的食物,例如吃一个苹果,而不是一杯苹果汁;吃一个马铃薯,而不是一包薯片。摄取完整无害的食物,可直接获取大量的营养成分,又减少了加工、包装和储藏过程中的巨大能耗,不仅收获健康,还能低碳环保。

精细加工意味着更多的食品添加剂,这些物质的碳排放量远远高于天然食物。以氢化植物油为例,它可以让食物酥脆又耐久放,现在市场上出售的炸鸡、炸薯条、盐酥鸡、油条、经油炸处理的方便面食品或烘焙小西点、饼干、派、甜甜圈等,都经常使用这种油脂。这类食品经过油炸或酥化后,改变了食物本身的色、香、味,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食欲,成为饭店、餐厅,甚至家庭餐桌上的常备菜。但是,油炸过程不仅可能产生毒性物质,氢化植物油本身就有害健康。

少买瓶装水、袋泡茶和各色饮料。生产一瓶550毫升的瓶装水,可产生44克二氧化碳的排放。生产相同质量的瓶装饮用水、桶装饮用水及普通白开水的能耗比为1500∶500∶1。

办公低碳

纸张对树木的浪费也很惊人,每吨用于造纸的木浆会消耗20棵大树,而一棵树一天能吸收16公斤的二氧化碳。

在众多被浪费的纸张中,办公用纸绝对“名列前茅”,其中用于打印、复印的纸张浪费又占多数。因此,建议企业加强对员工的约束。个人在使用打印机时,最好减小页边距和行间距,并缩小字号;尽可能正、反两面使用,甚至可以节约一半用纸;尽量用薄些的打印纸。有关数据显示,一张厚纸的耗材是一张薄纸的2~3倍;字体能不加粗、不用黑体的就尽量别用,也能节省不少油墨或铅粉;打印前要校对文字,不要因为几个错字而浪费整张纸;建立废纸回收箱。此外,企业还可选用再生纸。再生纸是以废纸为主要原料,减少了对林木资源的消耗。经过技术加工的再生纸,不会影响使用质量。

交通低碳

中国一向被称为“自行车王国”,但如今选择自行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少了。相反,在欧洲著名的“风车之都”荷兰,自行车却越来越受欢迎。

由于自行车无污染且节约能源,所以荷兰政府一直将其视为推广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为鼓励市民多使用自行车,荷兰政府在每个城市都兴建自行车专用道,仅阿姆斯特丹市区的自行车专用通道就达到1万公里。政府还提出“5公里内都骑车”的口号,并允许将自行车带上地铁和火车。

“自行车是最低碳和健康的交通工具,几年来我一直在倡导骑车出行。”国际保护联盟环境与经济社会政策委员会执委委员、北京“无车日”倡导者李波说,荷兰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例如建设足够的自行车道、停车点等。由于我国城市比较大,路程远,因此建议人们近距离路途选择骑车,远距离旅途则可以选择汽车与公交地铁并用的方式。“如果有1/3的人用自行车替代汽车出行,那么每年将节省汽油消耗约1280万吨,相当于一家超大型石化公司全年的汽油产量。”

旅行低碳

提起出行,一定少不了外出旅游、出差。离开生活的城市,到另外一个地方,不仅涉及交通,而且关系到住宿、餐饮,其中就包含了不少“低碳学问”。那么,外出旅行如何做到低碳?专家给出了以下一些建议:

1.别天天换床单

选择住宿时,多考虑小规模酒店或青年旅馆,虽然它们仅提供最基本的设施,但意味着能够消耗更少的能源。一次性洗浴用品、每天的床单换洗与房间的清洁都会造成污染,增加碳排放量。因此,最好不要使用一次性用品,如果连续住宿几天,可以要求不更换床单被罩和毛巾。离开房间的时候主动关掉灯和空调等电器。

篇(10)

低碳环保倡议书1尊敬的市民朋友们:

大家好!当我们漫步于人来车往的宽阔街道时,常会慨叹这座城市的美丽与繁华,但您是否注意到,在车水马龙的潮流里却隐藏着凶险的马路杀手?驾驶人酒后驾驶、争道抢行、乱鸣喇叭、车辆乱停乱放、擅闯红灯、乱穿马路、逆向行驶、车不让人、跨越道路隔离设施……等等这些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时常发生在你我身边。然而,您是否意识到,这些行为在不经意间可能就会酿成惨剧,摧毁人的生命和家庭幸福,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它折射出来的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漠视、对公共秩序的破坏、对社会公德的践踏!遵守交通法规、树立文明交通新风尚不仅仅是我们所有人的义务,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切实增强公民文明交通意识,纠正各类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广西交警部门启动了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大力“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

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按序排队通行、机动车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车灯、行人/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遵守信号等文明交通行为。这六大文明交通行为是平安出行的护身符,也是降伏事故恶魔的法宝,一旦拥有它们,我们将永远与平安相伴,与幸福同行,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必须铭记在心。

二、自觉“摒弃六大交通陋习”:

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等交通陋习。这六大交通陋习是影响安全畅通的羁绊,是扰乱秩序的罪魁,一旦养成这种陋习,我们的美好生活将失去屏障,每一个追求幸福的人切莫掉以轻心。

三、坚决“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

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闯红灯、强行超车、超员/超载等危险驾驶行为。无数血的教训证明:这六大危险驾驶行为是生命的克星,是幸福的天敌,一旦与之沾边,那就是一脚踏进了地狱,每一个珍爱生命的人一定要警钟长鸣。

四、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从我做起:

交通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文明交通靠大家共同维护。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模范遵守交通法规,以实际行动支持“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幸福,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倡议人:_

20__年__月__日

低碳环保倡议书2广大市民朋友们:

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新澧州新跨越”的宏伟目标,县城区“三改四化”工程的正式启动,吹响了城市建设大跨越的号角。随着县城区道路改造工程的全面铺开,城区交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为配合、支持“三改四化”工程顺利推进,确保城区路改工程按时竣工,广大市民朋友早日迎明、现代的城市新生活,现发出如下倡议:

一、做绿色出行的倡导者

增强绿色出行意识,支持绿色出行举措,压减公务用车,国家公职人员上下班尽量坚持不开车,广大市民在县城规划区内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助力车、步行等绿色低碳方式出行。

二、做明出行的`先行者

驾车、骑车做到按照交通信号指示通行,按照交通标志、标线明驾驶,明礼让斑马线,明使用车灯,有序停放车辆;施工路段行车遵照“四禁”(禁停靠、禁左转、禁逆行、禁掉头),听从执法人员及志愿服务人员的现场指挥,按序排队通行,不争道抢行,不乱按喇叭。

三、做明绿色交通的支持者

县城区有独立院落的机关、企业、小区应主动敞开院落,为社会车辆提供停车位,广大市民要积极向亲朋好友宣传明出行、绿色出行理念,呼吁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明绿色出行中;国家公职人员要主动开展明交通志愿服务,随时协助执法人员现场指挥、疏导交通,处理突发事。

今天的拥堵是为了明天的畅通,短暂的不便是为了长久的方便。市民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明出行,绿色出行,用实际行动为更加畅通有序、绿色明的幸福生活而共同努力。

倡议人:_

20__年__月__日

低碳环保倡议书3广大的青年朋友们:

当我们城市里穿行的汽车越来越多,道路显得越来越狭窄时;当路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出行不再便捷时;当空气污染,蓝天白云难以再见时——我们有理由思考、改变我们的自身行为、重新考虑出行方式。

我区作为首都五大生态涵养区之一,“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城市”应当成为我们的目标。走低碳之路、建绿色平谷是我区42万人民的共同责任。为更好地建设绿色平谷,我们发起以“绿色出行、文明交通”为主题的绿色出行公益活动,倡导低碳出行、健康出行、文明出行,并向广大青年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一、争做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先行者。我们倡议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有车族”带头选择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坚持每周少开一天车,多步行,多骑车。我们不仅是建设绿色平谷的组织者、推动者,也是建设绿色平谷的先行者。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机关工作者,在绿色出行中率先垂范,躬身力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我们的家园多一些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点文明,多一份健康、多一份幸福。

二、争做绿色出行倡导者。通过参与活动广大青年应提高环保意识,自愿加入活动当中,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方式。积极向群众和亲朋好友宣传“绿色出行、文明交通”活动意义,主动承担起绿色宣传的责任和义务。人人争做绿色出行的宣传者、推广者、倡导者。

三、争做幸福平谷的建设者。未来属于青年,青年创造未来。平谷区各界青年作为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应以建设“五个平谷”为己任,勇当时代先锋、充当发展主力、争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弘扬新风、倡导文明、促进和谐的先锋。

广大的青年朋友们,环保是一种时尚,选择应当受到尊重。把选择的权利交给每一位公民,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您的正确选择将为幸福平谷带来不一样的精彩,将使我们的平谷令人刮目相看、赢得尊重。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一起绿色出行,给力幸福!

倡议人:_

20__年__月__日

低碳环保倡议书4尊敬的各位家长、同学和市民朋友们:

新学年即将开始,为了进一步增强全市中小学生和家长朋友的文明交通意识和安全法规意识,增强参与文明交通的自觉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消除学生出行安全隐患,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与市民生活品质,我们向全市家长、青少年学生和市民朋友们发出文明交通、绿色出行倡议:倡导绿色出行、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健康理念,选择步行、骑车、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积极参加文明交通、绿色出行“五个一”活动,即:学生影响一位身边人文明出行活动、家长参加一次义务护学岗活动、学校开展一次文明交通主题活动、市民每周少开一次车活动和参加一次文明交通志愿者劝导活动,争当文明交通表率。

家长以身作则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养成文明交通习惯,接送子女上学、放学时尽量错峰出行,少开车、多走路、不添堵,给孩子正面影响。

青少年学生主动参加学校和社会开展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确保自身安全。同时在学校指导下,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主动提醒身边人遵守交通规则,做到“小手拉大手”,共同维护交通秩序。

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加入文明交通志愿者队伍,参与文明交通公益活动,疏导学校门前行人车辆,提醒注意安全。

拥有安全、畅通、和谐、有序的交通环境是大家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努力营造文明交通,绿色出行新风尚。

倡议人:_

20__年__月__日

低碳环保倡议书5尊敬的学生家长:您好!

当我们城市里穿行的汽车越来越多,道路显得越来越狭窄时;当路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出行不再便捷时;当空气污染,蓝天白云难以再见,日夜与剥夺我们健康的“雾霾”相伴时——我们有理由思考、改变我们的自身行为、重新考虑出行方式。

为了确保孩子安全、快捷的上学、放学;改善孩子上学拥堵的状况,我校少先队大队委特向您提出如下倡议:

1、环保出行。

倡议积极响应市政府“三多一少”的出行号召,改变机动车接送孩子的方式,坚持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多乘公交车、少开自家车接送孩子,做绿色出行、助力畅通的模范。学校附近的家长请尽量以步行的方式接送孩子上、放学。请家庭离校稍远的家长尽量坐公交接送孩子上、放学。

2、规范停车。

学校路段路面狭小,特别是学校路段两边出口处(三和、银兴)经常有车停放在两旁,使路面变小,致使道路无法畅通。因此,建议大家不要把车停放在学校路段两旁(特别是路口处),上学、放学时间把车停在学校路段之外,步行到校门口接送小孩,保障校门口的交通顺畅。

3、文明出行。

遵守交通规则、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安全出行、爱惜生命才是家庭幸福的保障。希望各位家长能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一个值得敬仰的伟大的父母形象,文明驾驶、文明出行、文明典范。

上一篇: 高考改革的利与弊 下一篇: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