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9 14:39: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现代文明发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现代文明中的追寻
(一)传统草原文化资源是内蒙古现代文明的精神支撑
作为中华文化三大主流文化之一的草原文化,是草原游牧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和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草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蕴含着现代文明赖以传承的优秀文化遗产、精神资源和思想源泉,为现代文明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滋养和启示,对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传统草原文化中积极因素的长期熏染、代代传承,使整个蒙古民族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渐趋认同,形成了一种民族的风骨和精神,使得草原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支撑和延续。
(二)传统草原文化资源是内蒙古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间断的历史过程。由多个民族相继创造、具有悠久历史的草原文化,为现代文明建设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深深植根于草原民族生产、生活实践的草原文化,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古老的民族传统。成为迄今为止我国现代文明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又以饱含现代文明内涵的丰富内容。融入我国现代文明建设的时代潮流,是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传统草原文化资源是内蒙古现代文明的特色之源
对传统草原文化资源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开发、利用,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经济生长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现代文明生活中,所有的人都生活在过去的“文化积累”之上,传统草原文化是在内蒙古生活的人群的“集体记忆”。对于现代文明来说,一切发展和创造都是建立在对过去文化、智慧的继承和总结之上,没有记忆就没有创造。有了这样的共识,就必然引发人们在内蒙古现代文明进程中竭力保护传统草原文化资源的渴望与努力。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之‘源’,城市化是发展之‘流’。我国城市应当‘源远流长’,才是健康的持续发展之道”。地区特色制约其文化定位,文化定位体现其地区特色,而文化定位一旦形成又必然会强化地区特色。这种特色有利于地区个性的培育、形象的树立、魅力的增加和品位的握造。现代文明不应该只是建筑的叠加与罗列,不应该只是道路的延伸与交叉,而应该体现出自然环境、建筑艺术和人民素质的和谐结合,应该体现出这一地区的传统风情、现实生活和文化创造的和谐共生。
三、传统与现代的和谐
(一)传统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现代文明共存互补的可行性
传统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现代文明的共存互补作用对于建构现代和谐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源。奠定了现代文明厚重的根基;另一方面,它可以为现代文明提供多彩多姿的民族形式,推动现代文明的多样化发展。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混乱深感不安时,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就是这种共存互补可行性的范例。
传统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现代文明共存互补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草原文化所蕴含和揭示的生态文明意义是十分突出和显而易见的。比如,草原游牧民族为了防止草场的超载使用,将可利用的草原划分为四季营盘,以减少对草原原生态的破坏。传统的游牧、轮牧、休牧。实际上是一种对草原自然的生态恢复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来审视北方的草原生态屏障时。不能不对草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内在要求有更深刻的历史感悟。
传统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现代文明共存互补还具有重要的现代文化意义。自古以来,内蒙古就是民族聚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地区。一部草原文化史本身就是一部多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共同繁荣、携手进步的历史。统计资料显示,在内蒙古广袤的土地上,至今留下了各个历史时期丰富多样的文物古迹,现已查明全区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共有15万余处,馆藏文物50万件,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8处。这些珍贵的文化宝藏是内蒙古草原历代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其中,最为精华的当属民族建筑的精华。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寺庙古塔很多都忝待抢救维护。在现代文明发展中追寻传统草原文化资源的现代文化意义也由此可见一斑。
(二)传统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现代文明共存互补的实践性
草原文化的现代文明意义还表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草原歌舞在各地风靡,草原风情吸引了众多的目光。红山文化等文化遗址见证了草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蒙古族无伴奏合唱和民族歌舞摘得国际乐坛上的金奖,乌兰牧骑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草原的乳、肉、绒等产品享誉国内外。这些实践活动展示了草原文化蕴涵着的无穷魅力,增强了世人对于草原文化重要性和深远影响的理解和认同。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草原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草原文化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于各地、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和走向世界的升华,并以此成就草原文化的现代文明意义。
(三)在对传统草原文化资源的追寻中去发展内蒙古现代和谐文明
关键词:现代林业 发展 生态文明 建设
1 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2.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2.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4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3.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3.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3)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
项目的投资。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3.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江泽慧.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现代林业的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各个地区的政府一定要加大对这一方面的建设。本文就对现代林业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推动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策略,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帮助,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林业的意义及重要性
1.1现代林业的概念
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它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化发展为动力的新型林业。从科学发展过的角度来讲,现代林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途径和根本要求,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地区由于经济问题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现代林业的发展。
1.2现代林业的重要性
根据现代林业的概念可以看出,现代林业的整个经营对象是整个森林的生态系统,因此,一定要处理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地共荣”的终极目标。面对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发展森林植被,搞好环境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对发展林业的共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已成为现代林业发展在重要任务,现代林业是国民经济在基础产业,是山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现代农业的生态屏障。由于现代林业的实施对象是整个森林系统,而森林系统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经营时一定要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从而让现代林业可以有序的运行。
2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所谓的生态文明,实质就是指人们对以前文明进行改造和创新,积极地优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理念,而生态文明建设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现代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即将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调节好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各个地方政府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2.1现代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途径
虽然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但是也会出现一些环境上的问题,比如说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针对这一现象,现代林业的发展一定要积极的开展,林业的发展是人员自然和谐相处的枢纽,也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奠基石。林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推动生态文明的良好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2.2现代林业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道路
现代林业的良好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是非常的重视,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它承担着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基础,因此,一旦林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了问题,那么,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就很难继续的开展下去。
2.3生态产品
源于现代林业生态的产品主要是指森林里独有的且能够产出的东西,比如说清新的空气。从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经济逐渐的变得市场化,人们只一味的追求利益,对森林及树木进行大面积的砍伐,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影响了生态产品的产出,从而导致产品的质量逐渐的降低,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生态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一现象的出现就导致了生态产品供不应求,从而造成了不平衡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提高生态产品的生产力,是相关技术人员的重点工作,但是由于人们对森林的严重破坏,生态系统也发生了一定的损坏,土地荒漠化、旱灾、水灾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多,虽然各个地方在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加大了这一方面的管理力度,但是对于一些环境问题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因素,除此之外,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说生物的生存环境,它们所处的环境是非常脆弱的,一些地方虽然治理了,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吗,因为生态系统的改善和建设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工作,在短时间内改善好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当中,管理者一定要将这一工作落实好,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分开展下去。
3推动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分析
现代林业的良好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当中,一点要积极的发展现代林业,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的措施如下:
3.1提高现代林业资源的管理及保护力度
由于管理者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森林的面积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质量也在逐渐地提高,相关部门的资源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和规范化,很大程度上的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国民的经济水平不断地提高,少数地方出现了很多林地非法占用的情况,而给出的理由是对土地进行整改从而改变了对林地的用途,在对一些低产的林地进行改造的过程当中,很多人都不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规范的操作,从而对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降低了林地的利用率,改变了生态的结构,从而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针对这一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林地使用形式的审查,控制好项目建设所用的土地,对于恶意的毁坏林地、非法开荒的人员,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且做出相应的处罚。除此之外,管理部门要对森林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森林的变化、森林的用地等等,从而促进森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
在林业的发展过程当中,管理人员应该将保护林业的思想观念落实到人们身上,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让人们从思想意识上明确生态文明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价值。只有对这一观念重视,才会落实到个人的行为当中。在对生态文明进行宣传的过程当中,管理者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每一个人都积极的参与其中,从行动中让人们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深化他们的意识和思想,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每一个人都应该尽一份自己的责任,从小事开始做起,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
3.3加强林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目前,我国还没有实现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科研人员一定要加大对林业技术开发的力度,提高林业技术的转化率,保证林业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的发展中,不断地提高质量,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3.4加强资源的利用率
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当中,管理者应该不断地完善管理系统,从而保证林业产品更加的绿色、环保。除此之外,科研人员应该不断的研究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让他们将这一理念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现代林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是密不可分且息息相关的,但是在当今的社会当中,对于资源利用方面,资源的利用率还不是很高,这样就会造成很多资源出现浪费的情况。因此,管理者一定要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对森里资源的利用率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提供更好、更舒适、更宽松的社会环境,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5加强农村建设,推动林业发展林业发展的主要
根据地就是在农村,因此,如果想快速的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进度,就应该加强对农村的建设,减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对于农村的建设,我国也是十分的重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把建设都重点放在了农村,而林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必然之路,因此,林业的发展和农村的建设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好的发展农村建设才可以让林业的发展更加的规范化,才可以尽早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结束语林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要想我国的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各个地方的政府以及管理人员在建设过程中,应该以生态文明为前提和重点,充分的意识到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燕.论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5):136-137.
[2]牛美玲.论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8).
[3]王新秋.浅谈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5):136-137.
[4]郑建中.推动现代林业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浅谈尤溪县造林绿化的实施举措[J].厦门科技,2017(2):54-56.
论文摘要:林业不仅是我国一项基础产业,更是一项事关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其担负了优促进经济发展和化生态环境的双重使命。简述了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并对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1 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2.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2.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4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3.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3.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3)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项目的投资。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3.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江泽慧.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1 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2.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2.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4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3.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3.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3)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项目的投资。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3.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江泽慧.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中图分类号] S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96-01
一、林业在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林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对林业这个概念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说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林业有着不同的解释。我们认为林业是一项古老而又年轻的事业。说他老主要是由于自从我们诞生之后,林业就一直的存在,支撑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说他年轻主要是由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森林的认识不断的深入,林业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不断的显现出来。根据我国赋予的职能和作用,我国的林业承担着保护和发展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荒漠被称为地球的癌症,而生物多样性被称为地球的免疫性系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今天的林业是一项关系着地球生命健康、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事业。而生态平衡主要是通过物质的循环和信息的传递达到高度的适应,使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各项功能能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这就是生态平衡。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海洋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但是对于一个国家和一地区来说,生态平衡主要取决于陆地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草原、湿地的生态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相关文献研究数据显示,森林和湿地已高度的参与和影响着地球化学循环的整个过程,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维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林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自然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能量的生产者,比如绿色植物,另一个是消费者,比如各种动物等;最后一个是分解者,比如微生物。在自然界不断进化的几亿年间,这三个系统之间形成了和谐统一,闭合式的循环发展模式。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谓的循环经济主要说的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遵循自然循环的原则而构建的一种发展生态经济的模式,是一种经济生态发展的经济类型。 循环经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则,一个是降低资源的消耗原则,一个是重新利用原则,最后一个是重新建立再循环的原则。循环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从资源到生产到污染排放的方式,是一种单项消耗型的高耗能的排放,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经济和生态环境存在严重的不协调的现象。循环经济是把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活动作为一个循环式的发展模式,主要特征就是消耗低、利用高、能够实现零排放,倡导的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新模式。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大的循环经济体,主要是其完全符合上述的原则,并且其生产出来的经济产品具有可自行进行降解的功能,从而实现了再生。 森林是支撑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我国拥有超过57亿亩的森林资源,具有十分丰富的物种资源,在发展林业过程中,只要我们积极的对其进行培育、科学的经营、合理的利用,我国的森林资源就能够源源不断的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最终有效的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推进林业现代化发展,在思想观念上要不断的对现代林业的认识进行不断的深化
首先,现代林业在发展过程中,是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发展依据,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把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提供给人民群众。这就要求在发展林业过程中,必须按照兴林富民的基本要求,把林业发展与当地群众的创收结合起来,实现林农的脱贫致富,持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对森林进行科学的培育和经营并合理的利用各种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其次,在发展林业过程中,通过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发达的林业生产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开发和不断地提升林业资源的多种生态功能,努力提高林业资源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各种效益,最终满足社会和群众各种不同的需求;再次,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只有坚持科学创新才能保证其有强劲发展动力,使林业生产关系不断适应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使林业生产制度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保证林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的协调发展和进步,让林业发展的活力得到全面的充分的释放;第四,现代林业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林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在发展林业过程中,通过广泛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等各种先进的技术,使林业成为现代科学科学技术使用的集中区域,彻底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和经营模式,不断转变管理的理念;最后,实现现代林业管理的科学化、经营集约化和标准化。在发展林业过程中,通过对林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实现管理从粗放型向经济节约型转变,解决好林业生产过程中,生产和社会大生产、公益性和商品性之间的矛盾,更好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晋发展.加快林业发展全力推进焦作生态文明建设[J].生态文化.2010(06)
[2]贾治邦. 认真落实中央对林业的战略意图 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J]. 生态文化. 2010(05)
[3]齐联,姬乃建. 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国林业发展提供新机遇[J]. 生态文化. 2010(04)
1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
1.1现代林业发展是基础
现代林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推动现代林业建设能够有效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等问题,创建更美好的生态环境。林业发展象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障和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平衡,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了社会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
1.2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方向
诚然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惠及子孙后代,是现代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林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经济发展,而这一经济发展需要遵循的道路即是生态文明建设。若是当代的经济发展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是可以牺牲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去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正常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经济发展和林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2林业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意义
2.1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
在生态环境建设指导下建立的现代林业能够产出的不仅仅包括水果、木材、动植物等有形的资产,更包括清新的空气、适宜人类生存的气候环境、丰饶的水土等无形的资产。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精神生活的要求逐渐增加,人们对生活和居住环境、文化产品等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优质的生态产品正具有越来越高的价值。
2.2保护环境的同时创造经济价值发展
现代林业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减缓土地荒漠化、调节旱涝灾害的效用,在这方面达成的效果无形中减少了国家治理水土、修建堤坝的投资,从结果上降低了投资成本、创造出了极大的经济价值。商业上人们重视交通条件的同时,环境因素也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生态建设良好的地区由于环境优渥,也更容易招商引资。
2.3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的国策,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的需要。林业所具有的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作用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推动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对策
3.1政府的扶持
林业发展是一种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投入大,持续时间长,见效慢,很多收益都是无形收益,必须要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为了保证生态环境建设,国家应当加大林业建设投入的资金,为林业建设的相关工程开放政策优惠,支持林业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保驾护航。
3.2科学的林业发展模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任何经济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也是一样的。为了更好地推动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相关工作者扎实林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投入相关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效果,保障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研究包括林木培育、除虫、治疗疾病的科学方法,并且建立完善和合理的监督体系,利用国家力量推广先进技术,从而保证林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平稳进行。
3.3提高人的环保意识
将林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部交托于政府和工作人员不现实且困难重重,生态文明建设是惠及社会、惠及子孙后代的大工程,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让人们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发展前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人民在行动上重视起来,理解国家的政策要求,避免一些素质不够的人偷砍树木、损毁国家财产;令城市居民形成维护环境的习惯,共同建设生态文明。
3.4推动农村建设
农村是林业建设的前沿阵地,我国森林覆盖率绝大部分存在于经济不够发达的农村地区。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林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林业发展进一步为解决国家三农问题提供了途径和解决方案,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动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
4结论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比起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保障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通过发展现代林业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果有利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75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只有一批能够紧跟现代教学发展脉搏的语文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本文就如何做一名紧跟现代教育发展脉搏的高中语文教师展开论述。
一、具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
想要做一名跟上现代教育发展脉搏的高中语文教师,要求教师积极用现代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摒弃传统教学中一些不利于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是知识点输出的过程,然而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不能再机械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输出。而要能够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输出,而想要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新时期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不仅能够使教师有效的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审视,而且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深入的思考,为教师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做好准备。
(一)教师更加有效的认识自身的教学情况
课堂教学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师的教学也应该及时发生变化,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师的教学想要更好的适应课堂的要求,就需要教师进行反思。教师进行反思,一方面,教师要进行课前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该如何组织,结合知识点采用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进行思考,为更加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反思。课堂教学灵活多变,教师想要有效的把握课堂,并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就需要及时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及时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的开展。同时,教师还要进行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要及时对课堂教学情况通过反思进行归纳总结,为后面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提供借鉴。
二、具有良好的学习精神
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想要跟上现代教学发展的脉搏,还需要有良好的学习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高中语文教师有良好的学习精神的重要性:
(一)有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需要
教师有较强的学习精神,首先是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需要。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的进行专业学习,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只有教师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清晰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并能够旁征博引,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更好的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
高中语文教师有良好的学习精神,也是掌握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现代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才能跟上现代教学发展的步伐。高中语文教师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使命,自然要学习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而教师有较强的学习精神,自然是掌握新的教学理念的保障。
总之,教师作为育人者,想要跟上现代教学的脉搏,具有较强的学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三、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
新课改过程中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体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的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获取知识点,反之,如果依然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角,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就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积极的发问,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势必要积极的思考,并且能够融入学生个人的观点与见解,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而言十分必要。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途径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切实使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以体现,也切实通过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达到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学习的目的。
四、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现代高中语文教师,想要跟上现代语文教学的步伐,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讲述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更加枯燥。而作为一门知识点丰富,同时又有较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学科,教师如果能够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那么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知识点更好的展现出来,同时也会避免课堂教学出现枯燥无味的情况。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不能不切合实际的、生硬的将一些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而应该与知识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D4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082-01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所说的现代文明更多是一种同步于世界的外国文化,虽然现代文明中有中国文化传统的部分,但似乎文化传统成了现代文明的对立面。其实文化传统对现代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文化传统和现代文明的内容体系
(一)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容体系
中华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由于我们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不侵略、不称霸的民族性格。南部和西部有高山、沙漠,东部濒临大海,北部则是冻土带。整理中国文化传统其特点如下:
儒学是主流文化。孔子创立儒学框架,战国时经孟子、苟子的继承与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一个派别。在秦朝时经历了“焚书坑儒”,到西汉时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中国文化传统是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相融合的体系,它充分吸收了其他许多民族优秀的文化。而且有主动吸纳外国文化的举动,引入佛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现代文明的内容体系
文化界限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似乎没那么明晰了。现代文明已经扩展到世界范畴,超越国界而成为全球共享。因为中国和西方已正趋于同步,现代文明趋同于物质文明,其核心价值如下:
民主观念。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它是的核心思想是“民有”“民享”和“民治”。
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依法治国又一个具有战略性号召力的新概念。它主要包括法治的善治精神、民主精神、人权精神、公正精神和和谐精神。
全球视角。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让整个世界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形成了一个地球村。整个世界范围内人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念是全球伦理,也是现代文明一种独特的美景。
二、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对接
(一)中国文化传统与科学理念
在中国古代社会比较重视人文学素质的培养,对自然科学知识比较薄弱,不具备理性思维方式。但中国古代也产生了许多科学技术成果和文学作品,这些都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中国文化传统与民主观念
民主观念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核心价值之一。但是,专制统治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占主导。不过中国文化传统与民主观念也是有衔接的。
(三)中国文化传统与法治精神
中国文化传统是一种温情的文化,以“仁”“义”“礼”
为活动的原则,是一种道德本位的德行文化。但“法治”概念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早就存在,战国时期韩非子以“法治”代替“仁义”治国,得到了统治者的采纳。虽然最后被中央集权制所取代,但文化传统中也有一些法典、法仪可以为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四)中国文化传统与全球视角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世界成为“地球村”,交往不断增多,以前只是同民族、同文化范畴内交往,现在面对的是不同文化渊源的对象。以前的理论渐渐淡忘,新的伦理观念即全球伦理成为潮流。但是,仍然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基因遗传,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文明发展应该成为一项全球共同任务。
关键词:文化转型;矛盾冲突;文化反思
文化转型是指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替代旧的文化形态。表现为文化的变革、进步过程。文化转型的实质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社会群体中主导文化模式的新旧转变过程。[1]韩少功先生的《青龙偃月刀》实际上就塑造了文化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面对现代文明冲击的矛盾斗争。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展现了小说主人公在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不断游走的文化思考与抉择,富有现代气息的批判和反思。[2]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所处的尴尬境地,与此同时又在反思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出路,呈现出现代性与民族性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表现了在文化转型过程中作者对传统文化发展路径的探寻。
一、《青龙偃月刀》中的文化原型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青龙偃月刀乃关羽所使用的兵器,书中描写到它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艳锯。但文中所谓的“青龙偃月刀”只不过是一把普普通通的剃头刀。而其执刀人何爹只不过是一个剃头匠老头。作者如此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以吸取读者的注意力吗?实则不然,其中更多的隐含着一种内在文化的象征。
提及关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忠义”形象,并且在大家的认知中他与他的青龙偃月刀早已融为一体,互为代表。作者之所以赋予剃头刀为“青龙偃月刀”之名,实则巧妙地借助原型说的概念,何爹将关羽视为剃刀匠的祖师爷,关羽的“忠义神勇”性格特征在何爹身上有所体现。作者生动描写了何爹出神入化的剃头技艺如:“关公拖刀”“张飞打鼓”“双龙出水”“哪叱探海”等,不难发现何爹神乎其技的刀法中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一把剃刀使得跟关羽耍大刀一样。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何爹那出神入化的剃头刀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而何爹正是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者。也正是凭借着这套出神入化的剃头技艺何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剃头匠。
二、文化转型过程中的不同文化选择
当西方的现代文明到来之际,久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强烈的冲击,传统性开始与现代性有了矛盾冲突。面对现代文明的到来,人们的传统思想受到了新文明、新思想的冲击,他们对现代性文明中的产物充满了好奇感,既渴望探求同时又保持着一种怀疑态度。当看到传统文明处在两难境遇之时,人们都顺时而变,纷纷开始转换自己的文化身份。由于人们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快慢的不同,因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选择来。恰如文中所写,有的人外出务工,有的人出国,有的人移居山外,谋生计的方式也不再单一化。从而体现了现代性“对于个人而言”的后果,即就是在某种意义上“确立了西方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与行为的方式,即以自我实现为核心的”我该如何生活“的思考与追求。[3]小说借何爹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韩少功对当前现实生活和文化发展的思考,一直以来,韩少功都在坚守寻文化之根的文学理念,他的文化“寻根不是要建立博物馆,不是要厚古薄今,不是要守成。相反,我们只是认识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源来支持和促进我们的创造。创造者一定具有最包容和最谦虚的胸怀,不会出于某种情绪化的原因,对任何一种文化遗产给予忽视或蔑视。”
面对现代化的冲击,人们的审美价值也有了改变,不再囿于剪一个普普通通的头,而是追求现代文明下的h油和染发,负离子和爆炸式。然而何爹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斗争中,做出了坚守传统文明阵营的选择,依旧坚守他的青龙偃月刀技法,不愿改变。于是仅靠过硬的手艺和几十年积攒下的人脉维持生计。在何爹看来所谓现代文明下的发式、发样完全是不入流的,表现出对新式美发的强烈鄙视,同时也隐隐地表明了自己的“文化阵营”。面对现代文明下应运而生的新式剃头匠,何爹对他们的手艺表现了严重的质疑,更对女士剃发匠表现出严重的歧视。发出“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的话语。此话一出,便得到了旁人的反对,通过对何爹“老腔老板”的描摹与刻画,既是作家对乡土生活的再现与回望,更是“对中国乡村文化的生动描述,传承了西方现代文明的火种,从启蒙现代性视角对东方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进行文化开掘和理性反思,以清除农业文明遗留的文化糟粕,弘扬质朴刚健的民族精神。”[4]
由此可知在面ξ幕转型的过程中,人们所呈现的不同的文化选择以及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有的人在向现代化文明趋近,而有的人依旧站在传统文化阵营的立场,何爹是本文中坚守传统文化的鲜明代表。不同的文化选择实际是与现代性文明与传统性文明矛盾斗争下的产物。
三、不同文化选择下的不同命运
本文呈现的社会性与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处在不同阶层的人们不得不面对的变化及不同文化身份下的不同命运。
面对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浪潮,当人们趋时纷纷选择奔向现代文明之际,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忠实守护者,何爹不愿趋时去接受现代文明下的产物,而是选择与他的“青龙偃月刀”相伴。实际上,他又怎么能阻挡着汹涌澎湃的时代浪潮呢?正因如此,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青龙偃月刀法,这门独特的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这门技艺的传承人,何爹理应代代传承,将其发扬光大。所以何爹具有浓重的使命感,他担任着传承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要职责。然而何爹身处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时代转型期,他承担着巨大的时代压力。面对时代的转型,他的内心是挣扎的、是矛盾的、是痛苦的、是无奈的。他无力改变人们趋时的现状,他也没有办法去寻找一个“继承人”。既然无力改变现状,他唯有独守。即使是生意冷清、难以维持生计也绝不改变。
作者巧用“那一定是最后的极乐”既指何爹刀法给热带来的享受感,同时也暗指“青龙偃月刀”的结局,像青龙偃月刀那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也最终走向了末路,而何爹最终成为了传统文化的遗孑,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下的冲击下已经饱受重创,岌岌可危。从而表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精华流失的悲痛与担忧。文中虽未提及趋时的人们的最终命运如何,但无可置疑的是作为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他们的命运比何爹这人群的命运更充满了希望。
《青龙偃月刀》一文,借文化转型时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矛盾斗争,展示了不同人群做出的不同文化选择以及其各自不同的结局,表现了人们在文化转型过程中的人生探寻。文章虽已传统文化精华可能濒临遗失的隐忧结尾。但其值得我们深思的后续问题有很多,在面对现代文明冲击时传统文化该如何应对的问题,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这才是《青龙偃月刀》一文作者想传达出的来核心观念。事实上,这种传统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好方式就是在生产中保持其核心技艺和核心价值,并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使之在生活中持久传承。”[5]作者在文中虽然没有明确论及如何保护传统技艺中的精华,但毋庸置疑的是文化转型是时展下的产物,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因为“对传统技艺做技艺和文化的整体观照,在传承核心技术的同时注意挖掘与发现传统技艺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使传统技艺的生命力得到延续。在此基础上,从传统技艺生存发展的实际出发,总结切实可行的保护模式,是传统技艺永续利用的可靠途径。”
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每一个人应该做的义务,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既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又与时代紧密结合符合时代所需,将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做到不是泥古于传统文化,而是在其基础上思考未来的出发点,从而真正做到古为今用,以此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二者和谐共存的美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杨永春,赵四东,李伟伟.文化转型 中国文化规划研究[M].兰州大学出版,2013.
[2]常娟,韩传喜.现代性和民族性的内在张力――老舍《断魂枪》[J].民族文学研究,2010(2)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