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的现状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9 14:39: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网络媒体的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网络媒体的现状

篇(1)

也是因为商业业务的减少,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互联网收入的减少。美国《连线》杂志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认为,在美国2008年至2009年前半年期间,顶尖级的100个网站中,有34%的网站靠广告来获取收入;有12%依靠订购存活;有8%依赖虚拟下载品谋生;剩下者多为免费开放的网络。也就是说,对于美国的互联网市场来说,大部分的互联网都暂时没有获得利润。即使这样,金融风暴期间,在年收入为10万美元的网络媒体那里,2008年第3季度仅有3%的增幅;而在年底的第4季度,网络媒体获得的收入从上年增幅的23%下降到6%。更为让人惊奇的是,2008年第2季度里,美国的互联网媒体收入总额为56亿美元仅仅比上年同期增加2%,远远落后于预期11%左右的增幅。由此可见,金融风暴对美国的互联网媒体影响有多大。

金融危机对互联网的另一个影响就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上呈现衰减趋势。传统媒体必须与互联网媒体接轨,这是媒介的一个共识,人们常称之这段时间的转化为“拐点”。融合的主要形式是并购,其好处在于加速传统媒体的资产重组,使各类传统媒体纳入网络传播的形式,互联网媒体也可借助传统媒体提高影响力。由于金融危机,媒体由于收入的减少而不敢轻举妄动。2008年的12月中,在线媒体的并购次数仅为258,比2007年的315次减少了18.1%;交易值为90.49亿美元,比2007年的122.98亿美元降低26.4%。2009年以来,这种衰减趋势还在加剧:并购次数仅为43次,比上年同期的77次降低44.2%;交易值仅为3.9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0.45亿美元衰减了86.9%。互联网媒体的突出优势因为金融危机而受到损害。

互联网媒体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另一个表现为其内容影响力受到限制,一个有力例证就是普利策新闻奖。今年的93届普利策新闻奖第一次把网络新闻与网络媒体囊括在内,然而等到4月20号宣布时才发现,除了美国“政治新闻网”被提名以外,其他全部被排除在外。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增长受到了抑制,一定程度地降低了它在内容上的影响力。

网络媒体利润丰厚与分布不均

网络媒体市场依然充满活力,虽然受到当前金融危机的困扰。根据TNSMedia Intelligence公司宣布的数据来看,进入2000年以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美国互联网广告额保持在13.30%的增幅。未来的互联网媒体市场增值前景依然令人乐观,只是在于利润的分配不均,主要是因为传媒市场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剧,网络市场呈现出新的局面。

首先,从形式上来说,由于科技含量的不同,互联网的各类广告效果不一样,也会造成利润分配的差异。以美国互联网视频广告为例,其广告市场总额年均保持两位数的态势稳定增长,从2000年3千万美元,到2006年的2亿2千5百万,而且增长的速度在逐年加快。这几年的增长速度分别是33%、37%、54.4%、62.5%、66.67%,这种加速度的增长:远远高出TNSMedia Intelligence公司预计的13.3%的整体增幅。就技术成本比较低的互联网展示广告(display advertising)来说,因为效果比较差,据CompetitiveMedia Reporting公司统计,2008年第2季度其广告额增幅仅比其上年增加7%的利润,远低于互联网广告平均利润13.3%。更有甚者,美国著名媒体调查公司统计显示,网络展示类广告已经出现了数年的6%的利润下滑。

网络媒体广告的增值还表现在内容的细分上。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及相关各类信息增值幅度要大得多。比如,传统媒体的时事通讯的增值在不断减少:2001年至200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0.3%;而2007年至201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衰减速度更快,为-6.7%。同时,新媒体互联网因为内容、方式不同,增幅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数据库信息服务年均复合增长率两段时间的数据分别为8.6%和8%,低于互联网广告额13.3%的年总体增幅;在B2B网络信息这一块,2007年之前的增幅为13.9%;2007年之后的增幅为22.3%。这说明B2B网络媒体将会是未来新媒体的一个新增值热点。

需要关注利润分布不均的网络内容还在于互动营销与在线消费类媒体。在线互动营销2001至2007年这个时间段里年增幅为40.4%,比传统营销的4.2%高出近90%的比例;而2007至2010年之后,减为增幅29.9%,传统媒体年增幅为3%,依然高出90%的增幅,之所以在线互动营销2007年之后会出现增幅的减少,是因为这块市场里,这块市场份额的基数在增大,只是比例上的相对减少,绝对增幅依然相当惊人。故此,利用互联网的互动特征,争夺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是一种趋势。美国商业媒体(ABM)乐观的预测:2007年至2010年这段时间,互联网获得媒体利润将从2007年之前的33%份额到2010年的88%;传统媒体的份额将会相应地从67%减少到12%。而互联网媒体内部利润主要集中于专业化的内容制作上,如B2B信息与互动营销等领域。

网络媒体利润藏于深专业化运作

就美国当前的网络媒体市场的盈利情况来看,一般的媒介融合并不能带来丰厚的利润,真正的利润藏于深专业化的运作中。由于网络培养出一系列品味不同的长尾受众,对信息的需要已经进入到细分的时代,媒体需要在深专业化上下功夫,这已经是当前新媒体时代媒体人盈利的心得,

美国互动广告局(InteractiveAdvertising Bureau)统计的数据显示,到2008年10月为止,美国的在线广告收入总额已经达到59亿美元,当年第3 季度的总额增幅为11%,低于13.3%的互联网平均增幅;而当年第2季度的增幅仅仅为2%。与此形成对比,这一时期的互联网搜索类广告额却占据增加值的50%,而搜索类广告与内容的深专业化运作紧密相连。Outsell公司预测,从2007年到2011年,具备搜索功能的新媒体,其年增值率可以达到15.6%。

Google媒体是满足长尾受众深专业化运作成功的最好诠释。2008年Google网1400万个样本的搜索词里,该网站排名前100个词条只占1400万词条总点击数的5.7%:前500词条只占样本总点击数的8.9%;前1000词条只占10.6%;排名前10000个词条只占搜索总点击率的18.5%。也就是说,一个网站拥有10000个成熟的搜索词条,获得的点击率仅仅只是应有注意力经济的20%市场;这样就可能失去80%的市场。故此,Google媒体的成功在于它面向长尾市场的深专业化运作,长尾最大的特点在于多样化的需要产生多样化的生产。

篇(2)

关键词 网络传媒 现状趋势发展

北京奥运会的发展机遇,网络媒体在报道事件的运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运营方式,不断走向成熟和正常的方向。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网络媒体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现代体育报道中的一匹疾驰运行的“黑马”,现状是可喜的,发展趋势是迅猛的。

一、现状透视

(一)微博不微,视频当红

网络传媒对体育信息传播的发展到今天是微博不微。以世界杯为例,可窥见一斑:一九九八年世界杯,当时网络传媒什么最火?——论坛;二〇〇二年,网络首选的是短信;二〇〇六年,博客成了座上客;二〇一年世界杯在南非,微博一下子成了关注的焦点。各大网站都注重微博世界杯布局建设,趁机完美微博。看一下几大网站都在干什么?“微博观赛”是腾讯的杰作,“围观世界杯”是新浪的创意。“推转世界杯”是网易的手笔,“微震世界杯”是搜狐看家本领……网络新秀,闪亮登场,各具特色。微博的方便性和交互性,成为一个世界杯体育信息传播最好平台。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这届世界杯上,微博用得最多,微博成了传播体育信息最好的网络产品,52%世界杯网友通过微博表达见解,参与互动。以新浪博客为例,仅在阿根廷和德国双雄比赛的2小时内,新浪微博新添了三百万条微博数,微博的发送量达到3000/次峰。

网络传媒对体育信息传播带来视频当红的今天,网络视频体育信息闪耀着夺目的彩。从现场直播到到精彩回放,从观看三维立体,到三维技术的精彩进球,及特效的动画效果,到3G手机上移动观看,以及ipad提供独家视频体验区和网站设计,创新和原创视频节目等,所有的网络视频集锦在比赛报告隆重登场。世界杯期间,人们可以通过各种便捷的网络视频观看最新的比赛报告,专家评论、直播,视频播放吸引了众多的眼球,让人对体育信息有了多方位的感受。新开发的视频网站已成为主要传播力量,酷6网视频创造了历史新高,平均每日视频播放时间达到二点二八个亿,最高峰值达2.88亿,《疯狂球迷24小时》疯狂了许多人。32天的现场视频广播放次数总计达到3455万次,高峰时,同时在线八十万人。视频当红成了网络媒体事件风头浪尖,为新型的体育媒体推陈出新。

(二)彰显优势,扬长避短

过去主要的媒体是报纸、广播、电视,现在最红最怕的是互联网。这种新媒体集传统三大媒体有很多优点于一体,它是媒体的数字媒体。它除了传统三大媒体新闻传播的“共同”特点外,又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即时性,大规模,全球性的,交互式,多媒体,新媒体的功能。在世界杯中优势和网络媒体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互联网扬长避短,让人津津乐道。所谓的坚强点,互联网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多媒体性、新媒体特性这些主要特征世界杯中得到了成功反映。互联网——时效性强的形象代表,第一时间将最新,最精彩,最花边八卦新闻,都呈现给用户,因此,广播,电视,报纸自叹不如;作为最广泛的新闻数据库和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的网络媒体,它依托互联网大量的信息,如暴雨洒向网民,几乎每个人都忙于参加到互联网中;作为世界可以共享,传播无国界的网络媒体在世界杯后,进一步优化,最有效地利用。远比报纸,广播电视传输范围广大和快速,实现“一个人发信息,地球人都知道”的快传效应;网络媒体,通过“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方式,让2010南非世界杯更生动,更亲密,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互联网以数字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多媒体和新媒体特点的网络媒体,在世界杯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刺激观众的感觉,大众媒体和小众化及分众化传播的特点,显示最精辟。互联网能避开自己的短处——剽窃猖獗,有的甚至公然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互联网成功改进网络媒体。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在网络媒体,这一现象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同时,随着宽带通道的改进,信息垃圾处理,全国扫黄打非强大的推进,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制约着体育网络媒体面前渐渐治理,从而大大提高网络质量的空间和互联网的传媒品质。

篇(3)

中图分类号:G2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52-02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已经逐渐向各个行业和领域普及和推广,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方面的因素都加快促进了网络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对于这一新兴行业来说,如果想实现长效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有坚实的人才资源支持,因此加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是十分关键的,也是整个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网络新媒体概述

网络新媒体是在近几年快速诞生和发展的一种新兴行业,其基础主要是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与进步,又被称为“第四媒体”、“新媒体”或者是“网络媒体”,指的是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之后,依据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通过卫星、网络等渠道传播,并以手机、电脑等数字接受设备为终端的实现信息数据传播的一种媒体形态。作为技术发展的一种产物,网络媒体以自身的超时空传播、数字化技术以及超大信息负载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极大促进了传播媒介的进一步发展[1]。

通过对媒介进化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为“新媒体”这一媒体形态来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逐渐发展和革新的多媒体技术和无线技术,当前的新媒体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即使是传统媒体也逐渐衍生出电子报纸、公共新闻视屏、数码杂志、手机报等各种新兴的形式。

二、网络新媒体人才供给现状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媒体产业正处于新整合和大分化的重要时期,飞速发展的新媒体行业,其产业增长规模和技术革新的快速性都极大提高了对行业内专业人才的需求。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和供给平台,为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就需要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当前的供给现状。

(一)高校规模方面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各个企事业单位、政府、报刊社以及广播电台都逐步建立自身的独立门户网站,这充分的引起了国内教育机构和媒体研究的广泛关注,各高等院校逐渐开始尝试网络媒体的专业教育。1995―2003年间,其整体的数量还是处于平稳增长的状态中,而在这之后出现急剧的上升。相关调查统计结果表示,在1996年,我国仅有一所高等院校即华中科技大学开始招收网络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共22名本科生;而到了2005年,全国已经有110多所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网络新闻传播专业,并且到目前为止都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一方面社会上对专业的网络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具有较大的供需缺口;另一方面是,随着急剧增加的院校数量,培养出的人才数量不断增加,而且教育市场也逐渐呈现出泛化的趋势。事实表明,教育市场的泛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市场具有负面的影响,导致整个市场环境逐渐恶化,降低人才的整体素质与质量,造成现实需求c所学技能之间具有一定的差距,形成虽然市场中还存在着较大的空缺,而人才却相对过剩的现象。

(二)高校新媒体专业办学模式方面

虽然从20世纪末我国就逐渐开始了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但是总的来说,目前在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方面还是处于探究阶段。对于专业的院系设置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和顾虑,在办学资源方面多是依据学校原本的媒体院系,实施挂靠的方式来办学。一般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采用逐渐增设的方式。首先采用试设的方式,如果可行的话,才会设立相关的系所和研究中心,比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都是采用这种途径来设立的;第二种途径是先设立相关的研究中心,然后开设相应的研究生研究方向,当发展到一定成熟状态的时候,再设立相应的专业,比如中国美术学院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设立的[2]。

(三)新媒体人才培养层次方面

就目前来说,高校中培养的网络新媒体人才主要还是集中在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层面,博士研究生所占的比重较小。另外,有些院校还通过专业挂靠的形式,注重对技术性专科人才的培养。这也就表示,在目前的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中,需要加强对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新媒体未来发展、新媒体产业运营、新媒体技术等领域中的技术创新型以及研究型的人才。

三、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

(一)加强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实行层级模块管理

针对目前的新媒体专业设置的课程来说,开发规范程度不高,而且种类繁多、专业性不强,因此各高校,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对相关专业教材的进一步开发,提高课程设置的规范性。可以通过举办新媒体论坛、研讨会等专业活动来实现成功办学经验的相关学习和交流,并广泛讨论和研究教学方式、核心课程以及课程体系设置等各个领域中的有效创新,进一步提升新媒体课程的规范性。以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其网络传播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媒介经营管理、新闻出版理论与法规、世界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传播史、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其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网络经营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传播实务、网络传播概论、摄影造型技巧、摄影技术、图片编辑、摄影概论、新闻摄影、新闻评论、新闻编辑、新闻写作、新闻采访[3]。为了实现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在构建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综合能力塑造、新媒体专业课程、基础素养课程这三个方面,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二)人才培养过程创新

对于新媒体人才培养来说,一般主要分为三个过程,即基础理论教育学习过程、再学习与研究过程以及实践教育过程。基础理论教育学习过程指的是能够系统性完成本科教育或者是研究生教育,在这一阶段中最主要的是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其创新点主要是对新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并在这一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新媒体教育中,也会涉及到相关的法律、媒体管理、软件技术以及网络等非专业性的课程。为了做好教育工作,还应该注重对教师资源的协调和调配,比如举办跨系研讨会等活动。实践教育主要包括实习活动、创新竞技活动、协助科研活动、实验室教学等方面,学校可以根据新媒体专业的特征来举办相关的推介、成果展览、设计、竞技等方面的活动,通过对学习氛围的营造,加快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提升。再学习与研究主要指的是在后期工作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教育活动的参加以及对前沿理论的自我研习,能够有效实现从业技能的提升、知识的更新。但是这一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可以当做是创新重点加强重视。

(三)加强对实践平台的拓展,重视实践教学

对于新媒体行业来说,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具有较快的变化速度和较强的技术性,对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其实践能力,在这当中最关键的就是加强对实践创新方法的探究,以及实践平台的构建,以至对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及空间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加强对这两个方面的重视。就目前的实践教学来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实践平台的缺失。如果将新媒体的实践教学简单等同于学术活动和实验实习课程的话,是难以全面涵盖所有教学内容的。为了构建出更加合理的实践平台,应该实现内外部的共同构建。内部实践平台主要指的是专业实验室建设、校园竞技实践、课堂仿真教学、校办产业基地等,外部实践平台主要指的是与科研培训机构合作、校际合作、校企实训基地合作等[4]。

(四)构建再学习和教育的机制

在会计行业中,由于财务管理技术和相关的会计准则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使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知识技能更加符合变化需求,国家每年都会对从业人员进行资质年检和综合素质继续教育。c会计行业相似的新媒体,也是处于持续不断的变化当中,如果想让从业人员能够满足行业内不断变换的需求,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资质定期审查以及继续教育机制。就实际的情况来看,目前很多新媒体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都难以满足时展的要求。

结语

新媒体行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在持续变化的市场需求下,加强对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针对当前的人才供给现状,实现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比较迫切。如果想实现培养模式的创新,首先就需要加强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实行层级模块管理;其次应该实现人才培养过程创新;再次需要加强对实践平台的拓展,重视实践教学;最后是加强构建再学习和教育的机制。这样就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促进网络新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雅文,张语,冯湛,任庆军.我国高校传媒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与模式研究――以天津市高校为例[J].新闻大学,2013,(6):139-149.

篇(4)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31(2012)06-0013-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3.003

1 引言

2004年1月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颁布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大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它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即“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马刚、杨跃,2010:39-43)。全国各大高校纷纷进行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07年,教育部又重新颁布了修订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全面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更加完善的要求和更加明确的目标。至此,多媒体网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再仅仅起到辅助作用,而是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已经昂首阔步地走向了教学的前台。那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操作和实施中,多媒体网络的使用状况究竟如何?笔者就此做了一系列专门的调查,并通过对调查反馈和结果的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反思与建议。

2 研究背景

建构主义认为创设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尤其强调创造真实情境,并把它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多媒体和网络目前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便捷、最有效的工具,这两者的相互结合使得虚拟网络空間丰富并繁荣起来,为实现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研究型”自主学习的转变提供了技术支持。

围绕教育部提出的“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这一要求,多媒体网络在这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建立多媒体教室,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备课和课堂面授;建立语言实验室,在视、听、说等方面进行自主学习的课堂实践;建立校园网及各种资源库,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在课外自主学习,延伸有限的英语课堂。

2.1多媒体网络在课堂面授活动中的使用

为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潮流,各种新的大学英语教材的编辑出版都配备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的光盘。同时,各大高校也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备,建立了立体化多媒体教室。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也加大了高校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培训力度。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等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电子教案,对与课本配套的课件进行加工和修饰,使之更适合自己的课堂讲授和自己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还可以利用无限的网络,比如利用GoogIe、Baidu、句酷等强大的搜索引擎收集授课所需资源,对课本中所涉及的语言知识进行素材采集和提炼,对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补充和扩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交流,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

2.2多媒体网络在语言实验室自主学习中的使用

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个性化、研究型教学,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应运而生,针对自主学习系统的开发如火如荼,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研发了大学体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软件,外研社开发了《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和新编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系统等等。在这些自主学习系统中,一般都配有学生机和教师机,既可以由教师统一界面进行教学和讲解,又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自我控制学习进度。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可随时通过呼叫键请求教师帮助,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多媒体网络不再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学生用以学习知识和探索研究的认知工具。这为个性化、“研究型”学习提供了良好环境,也为“因材施教”的真正实现提供了必备条件。

2.3多媒体网络在课外自主学习中的使用

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的使用已经普及全球。它资源丰富,信息迅捷,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多媒体集成、交互性、即时性等许多独特的优势。学习者可以在这个信息库里任意搜索和获取信息,主动学习和研究,与他人相互交流和启发,进行协作式英语学习。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在一个自然、友好、平等、开放的环境中得到最好体现(王湘玲、宁春岩,2002:20-23)。

3 实证研究

3.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山东建筑大学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的5名教师和2011级6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该校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受试学生为快班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受试班级每周课时为5课时,一学期的总学时数为64学时。研究使用的教材为上海外教社出版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和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

3.2研究方法

篇(5)

【项目】本文系东北师范大学2011大学生科研立项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035-1.5

校园网络媒体主要由学校举办,依托校园网存在,其信息的及网站的开发利用得到校方的认可,并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

一、高校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一)传播速度快、实时性强

传统的校园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等,因其传播技术和传播周期的限制,因而很难做到随时随地的更新信息。网络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因而校园网络媒体可以做到随时随地传递校园内外重要的信息。

(二)传播信息量大

在校园网络媒体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类型、内容丰富的信息。高校的网络媒体页面上通常设有各个板块,师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如山东大学的“学生在线”网站,设有山大时讯、图片新闻、热门话题、重要通知、等33个栏目,信息量之大,可想而知。

(三)信息公开化、互动性强

校园网络媒体上的各种信息基本以公开化的形式出现,师生点击页面,可以无障碍地浏览到各种所需的信息,公开化的信息处理方式便于师生对校园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公开的监督、管理,可以说,每个人都可以是舆论的监督者。许多高校的网站上还设有互动平台,BBS链接等,师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随时进行意见的交流、互动。

二、影响高校网络媒体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的客观影响

社会大环境对高校网络媒体的发展存在着客观的影响。一所高校所在地区的媒体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网络媒体的发展程度及特点。在媒体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其地区高校的校园媒体能够吸纳更多的社会媒体的理念、资源和人才,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渲染下,为校园网络媒体的发展注入活力。

(二)学校媒体环境的影响

高校自身的媒体发展历史及媒体环境也影响着校园网络媒体的发展。在我国,较完善的高校网络媒体,如复旦大学的“复旦学生网”、山东大学的“学生在线”以及浙江大学的“求是潮”等,其所在高校的媒体发展历史也比较悠久,有着历史悠久的新闻与传播类专业,为校园网络媒体的发展提供较专业的人才队伍,有利于校园网络媒体的专业化发展。

(三)新媒体技术的影响

在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作为社会网络媒体成员之一的校园网络媒体,也多多少少受到了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在对高校网络媒体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的网络媒体中,都存在着新媒体的影子,如东北师范大学的“我们网”上,设立了网络电视链接,师生可以随时登录网站收看电视节目。

三、我国高校网络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高校网络媒体的发展现状,本研究选取我国一期的34所985高校,对其校园网络媒体进行调查分析,本研究选取14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采用百分比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表高校网络媒体发展现状调查

上述抽样调查简单的对我国高校网络媒体现状进行了分析,不难看出,校园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服务引领、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及趋势,综合来看,笔者认为,校园网络媒体有以下三个新的特点:

(一)校园网络媒体形式更加丰富

传统的校园网络媒体主要由学校党委、团委、社团等机构主办,表现出了一定的“官方性”,近几年来,许多高校出现了由师生,甚至是学生团体自主创建的网站,如清华大学的“清新网”,北京师范大学的“蛋蛋网”,电子科技大学的“栋力无限”、“我来我网”等。这些由学生自主创办的网络媒体形式新颖,内容活泼,更接近学生的个性需求,为校园网络媒体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新媒体技术在校园网络媒体上表现突出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电子杂志等新的媒体形式在各大校园网络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较高,新媒体的加入使校园网络媒体的信息渠道更加多样,丰富了师生使用校园网络媒体的范围。

(三)校园网络媒体的应用范围更广

同学们登陆校园网络媒体不仅仅能获得校园内发生的各种事件的信息,而且可以通过连接,了解其他学校的动态信息,了解校外各媒体的信息,同时可以看到各大媒体对该校报道的各种信息,丰富了师生了解校外相关信息的渠道。

四、我国高校网络媒体发展趋势

(一)强化议程设置在舆论引导中的功能

校园网络媒体在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信息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意见的平台,但有些意见常常被贴上了“过激”、“愤青”的标签,学校对于这些意见常常疏于管理。作为根植于校园中的媒体形式,校园网络媒体具有新闻传播、舆论引导、宣传教育等功能,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校园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需要将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引入校园网络媒体建设中。学校可以通过对校园网络媒体信息的管理,引导,从而主动出击,设置出更利于同学接受,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的议题,做好对论坛,网站新闻的把关工作,掌握主动权,进行有效的议程设置。

(二)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伴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程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日益成为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校园网络每天伴随着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因而从校园网络上切入,加大网络文化建设无疑为校园文化建设引领了一条新的方向。为此,校园网络管理者应逐步提高网站建设的文化素养,用更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去引领网站的发展,为同学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文化内涵的新闻作品来引领广大师生的价值观。

(三)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程度

传统的校园网络媒体多为师生们提供一些基本的校内外新闻信息和学习、生活指南。在网络媒体的发展中,伴随着新的媒体形式的出现,如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博客、微博等,使网络媒体的形式更加丰富。作为网络媒体之一的校园网络媒体,也自然的受到了新媒体发展的影响。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电子杂志、微博等各种新媒体形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校园网络媒体上,同学们之间的信息互动性、公开性更强。新媒体与校园网络媒体的融合已成为校园网络媒体发展的有效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晓冰.高校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问题[J].网络传播,200906.

篇(6)

为深入研究网络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和对策,重庆邮电大学郑洁教授等人所著的《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一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之一,重点研究了网络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面的相关问题,致力于探索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如何依靠网络媒体的优势,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在构建全书的写作思路时,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分析了网络媒体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同时立足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特点,剖析了网络媒体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提出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且结合时代需求,对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具体方式、有效机制和网络媒体构建的途径,进行了探析和研究。从全书主要内容、行文思路及整体结构来看,该书主要有以下三点特征:

第一,逻辑严谨,分析有理有据。该书体现了非常强的问题意识,指出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对网络媒体及社会价值观的解读,对文章所涉及到的“网络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基本概念进行了层层剖析,并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阐释了互联网技术的演变过程,论述和归纳了网络媒体的具体含义、基本类型和发展优势,并着重分析了网络传播的特征和功能。

篇(7)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7-0051-02

信息技术代表着先进性与创新性,作为一种新媒体,互联网以其独有的优势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在相关行业中加以利用。在互联网的作用下,网络媒体应运而生,成为了人们在茶余饭后浏览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时网络媒体的诞生压榨了传统大众媒体的生存空间。因此就网络媒体对大众媒体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 网络媒体与大众传媒区别

1.1 网络媒体概念

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是一种能够与传统媒体共同存在的新媒体,并且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网络媒体的信息流动性较强,内容十分丰富,其传播形式也多种多样,这些优点和特点都是传统大众传媒所无法比拟的。

1.2 大众传媒概念

不同的传播媒介决定了不同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因此,传统的大众传媒可分为3个阶段:首先,在传统的传播媒介当中,纸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呈现载体,由纸衍生而来的媒体,如报纸、杂志、图书等都属于第一阶段的重要媒体;其次,随着电波的诞生,我国的广播事业开始了自己的发展旅途,因此,广播是第二阶段的代表性媒体;最后,数字信号推动了电视机的产生,从而使得电视机一跃而起,成为人们获取资料信息的重要手段,是第三阶段的媒体。

2 网络媒体的主要特点

2.1 加强舆论沟通

传统大众传媒更多的是官方发表声明的手段,其传播的内容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压迫了人们的主观思维。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新闻查询、浏览书刊以及收看节目等等,与传统大众传媒相比,它的内容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内容深度也是传统大众传媒所不能及的。而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它的作用已经从简单的观看转变为直接参与,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与沟通,利用文字叙述或者语音沟通也十分的便捷,成为了许多人了解社会、深入社会的主要方式。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大众媒体虽然也为人们提供陈述和建议的机会,但是制约条件相对较多,压制了人们的主观思想。

此外,许多人能够坚持自己的主要观点,其观点是属于客观评价范畴内的,并且有一定的负责能力,但是传统的大众媒体对个人的言论和评价不够重视,如报纸、广播以及电视上很难看到这些人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其官方性过强,间接压榨了人们思想意识的传播,但是网络媒体与之不同,它崇尚自由言论,开放性较强,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相关事件进行阐述,从而真正实现了人民的话语权。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言论自由不等于言论泛滥,网络媒体虽然保持了较为开放的评论空间,但是也并非任何言论、任何评价都是积极的、客观的,因此许多不恰当的言语是禁止出现在网络媒体上的,比如影响社会和谐、攻击党和人民的话语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因此公民需要提高网络道德素质,在评价一件事、或是一个人时,要做到客观严谨,不仅政府需要及时辟谣,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积极配合上级领导将不法谣传扼杀在萌芽之中。

2.2 提高社会监督力

网络媒体是政府了解民生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加强人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在网络媒体的作用下,人们可以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实事要闻对政府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使政府能够更好地把握民意、民情,时刻提醒政府将工作细化。比如:某车违规行驶酿成重大车祸,车内两人同时丧生;事件发生后,许多人利用网络将信息公布于众,人们就该事件进行评论与探讨,相关部门通过仔细调查得出结论,并对民众进行答疑解惑,基于此网络媒体是当下十分重要的媒介手段。

3 网络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互联网的优势众所周知,它不仅信息传播及时,也为人们陈述各自的主张与观点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受诸多条件制约,这样的平台是传统大众传媒无法做到的。为了走出目前的困境,在互联网时代搏得一丝发展空间,传统大众媒体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努力提高传播效率。在过去传统大众媒体占据了主导地位进而成为了“主人”,人们只能被动接受成为“客人”,大众媒体所提供的内容局限性较高,人们无法看清事件背后的真实内容。再者,传统大众媒体多为官方服务,国家需要控制社会舆论导向,媒体是把控导向的关键,造成了十分片面的传播方式。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新媒体的诞生加强了人们对信息完全掌握的强烈意愿,不仅将更多的信息内容传递到人们的视野中,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信息的机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随地筛选信息。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大众媒体必须与时代接轨,摒弃原本的传播形式,保证信息服务质量,提高社会地位。

传统大众媒体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应用。从今天的发展来看,互联网将全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网络媒体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枷锁来到了新的竞争领域,人们也由此进入了信息含量大、涉及范围广的世界当中,使传统大众媒体必须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传统大众媒体需要时度势,采取相关策略改变以往的运作模式,各家媒体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互相学习、交流,使传统大众媒体能够在互联网的统治下继续发展。

网络媒体代表着自由、平等以及公开等优势,虽然传统大众媒体并不具备或者符合条件较少,但是总体看来:传统大众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不是没有可能的。传统大众媒体多以单独播放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不支持与其他媒体有所连接,但是在互联网的作用下,网络媒体能够将诸多传播形式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各媒体之间交流的目的。网络媒体十分便利,提供文字、语音等多种交流方式,还可以随时分享各种社会、新闻信息。比如,CNTV就是网络上的中央电视台,CNTV具备所有CCTV的频道、信息以及相关功能。该情况说明,以网络为媒介进行发展,是传统大众媒体迈向未来的重要手段。

4 结论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媒体为传统大众传媒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网络媒体也为传统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了众多契机,相关媒体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解决传统大众传媒的弊病,同时与网络媒体加强合作与交流,使大众传媒能够与时俱进,为推动我国传媒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玉涛.大众传媒的现状分析[J].媒体时代,2015(10).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57-02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互联网是继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后的新媒体,在当今社会已普遍被人们应用于生活,学习,社交中。它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局限性,它以信息量大、涵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应用性强等优势被人们热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总数呈上升趋势,从年龄和职业来看,大学生均居首位。再这样一个统计状况下,我对网络体育信息资源对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厘清当代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影响因素和体育参与程度与网络体育信息资源传播之间的关系,结合互联网的优势更好地发展大学生体育。改变目前部分大学生使用网络只打游戏,看小说的弊端,为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体育信息资源,为自己身体健康服务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互联网媒介接触对陕西省高校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以及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普通高校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以体育新闻类专业书籍和中国知网上的相关文献为参考依据。查阅我校图书馆、体育学院图书阅览室近年来有关体育传播与体育行为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

以互联网上的体育类信息和体育类时事报刊为引证文献。

2.2.2 访谈调查法

本研究以陕西省为主要调查研究范围,以陕西省教育厅官方网站和陕西高校网所列陕西省普通高校(不包含军校、民办院校等)为依据,选取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抽样访谈调查结果如下: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体育学院、西安文理学院,从中随机抽取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2.3 逻辑分析法

对从文献资料中收集的信息和访谈调查结果,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认真的整理、归纳、推理、比较、分析与综合。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接触体育方面知识的现状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3.1.1 现如今大学生的媒介接触情况的研究结果分析。

以前大学生在媒介的使用上经历了纸质(教科书、报纸、杂志等)、广播、电视媒介。而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和多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在时间上、空间上、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进一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新的媒介形B不断出现。现代的大学生在新媒介信息时代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被动接收者,更愿意去尝试新技术,参与新媒介信息的传播。互联网在众多信息媒体中以成为人们接收和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体,也是最受人们热捧。举例说明:据CNNI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网民比例为83.4%,而在这个比例中大学生又占了大多数,这也验证了互联网媒体已成为大学生首选的信息接收平台。“2014年9月19日上午,亚洲体坛传奇、中国网球选手李娜在个人微博消息正式宣布退役,该消息在微博、微信、QQ、各大网站上疯狂转发,互联网媒体用户,尤其为手机媒体用户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就接收到这条信息。各大体育赛事实时转播同样如此,喜爱观赏NBA的大学生可拿利用电脑、手机互联网媒体进行观赏图文的、全球同步直播。互联网相对于其他媒体的优势在于互动性强。大学生朋友具有很强的个性,他们不甘愿只做体育信息的接收者,而是要真正参与到体育信息的传播当中,手机媒体给了他们随时随地随身互动的可能,自2015年有了一个特别火的软件,并且一大比例的人都参与了进去,那就是“直播”因此也出现了网红(即网络红人),这一类人也就属于自媒体,而这类人中大学生占据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也是大学生较为看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体育信息的优势之一。综上所述,即时性和便利性是互联网媒体在传播体育信息方面最为突出的传播特性,也是大学生群体最为看重的随时、随地接收和传播体育信息。

3.2 大学生接触互联网媒体体育信息的现状

3.2.1 陕西省大学生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

调查过程中发现,在陕西省大学生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中,网络传播已经超越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的首选,体育信息传播不仅需要内容的准确和高度及时性,大学生群体更追求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与接收的便捷性,互联网媒体优势尽显。因此,互联网媒体成为陕西省大学生关注体育信息的媒体首选是必然趋势,因此互联网成为当前大学生信息接触最普及、最快捷、最方便并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媒体平台。

3.2.2 大学生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频率

随着电脑和手机媒体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随时、随地、随身等一系列的因素也促进了大学生关注手机媒体体育信息的频率。在调查中发现,存在一个现象:体育专业大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价值观、体育信息关注度、体育态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这是由于所学专业、所受教育及生活方式的不同造成的。在调查的大学生中,有1/3左右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手机媒体体育信息关注较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大学生重视体育、关注体育、参与体育的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生个人、学校乃至社会都应急需解决的问题。

3.2.3 陕西省大学生平均每天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时间

从陕西省大学生平均每天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时间长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们对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需求与喜好程度。调查中发现,陕西省大学生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时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体育专业大学生平均每天关注的时间明显多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网络媒体体育信息有较强烈的需求,受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影响也较深。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关注时间少,这说明大部分非体育专业的陕西省大学生对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关注主要停留在大致浏览体育新闻的层次上,甚至是在用网络关注综合新闻时顺便看一眼体育资讯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用时间了解体育相关新闻知识与赛事,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关注习惯,也就是说网络媒体体育信息还没有真正走入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活中去。然而体育专业大学生受其所学专业和院校环境的影响,已经将每天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成为习惯。相比而言,陕西省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关注热情则并不高。

3.2.4 陕西省大学生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目的

对于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体关注体育信息,除了了解体育动态、关注体育比赛,还有什么其他的目的,对这一问题也做了调查。

根据调查发现陕西省大学生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目的分别是了解体坛动态,欣赏体育比赛,增长体育知识、好友互动交流、提高运动技能、关注体育明星言论。而这些无疑是为了娱乐、社交、学习与锻炼。大学生对网络的及时性与便捷性的强烈喜爱也说明了了解体育动态是大学生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第一目的。现在,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软件中,优质的体育知识类信息被大学生广泛分享转发,网络媒体成为大学生除体育课以外获取体育知识、增进体育常识的最重要平台之一,这也是大学生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又一大主要目的。并且网络体育资讯论坛提供了展开互动交流评论的平台。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学习体育知识类信息新闻,进而提高自己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还可以关注自己喜爱的体育明星的动态。

3.3 基于网络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对陕西省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分析

3.3.1 陕西省大学生在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时所受的影响。

网络媒体体育信息中会有体育明星的动态资讯、国际大赛事的荣誉级表现、大学生喜欢的各大体育联赛直播、各种体育锻炼知识、应用于教学及学习的运动APP等等,大学生接触这些体育信息时,对他们参与体育的态度提供了积极的影响,进而影响了他们的体育参与行为。而在对陕西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态度的积极影响问题上,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体现了积极的一面。体育专业大学生认为手机媒体体育信息的传播对他们参与体育的态度的积极影响很大,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认为对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关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体育文化知识,和培养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网络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使得体育专业大学生强化了自己运动项目的知识,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运动知识认识体系。相反,那些本身不是特别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就会导致网络媒体体育信息对他们参与体育的影响较小。

3.3.2 基于网络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对陕西省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督促作用

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手机APP产生,体育类APP更是数不胜数,例如:“keep”。通过这些体育类APP,大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实时的体育信息新闻,学习各种体育锻炼的方式与方法,更能够使用运动工具类APP来督促自己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进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自己身体素质发展。目前研发出的使用较多的就只有跑步、瑜伽、腹肌锻炼、健身等运动工具类APP,受众面有限,因此其使用和分享传播就会存在局限性,导致一些学生从未使用过。

3.3.3 对体育知识教学类信息在手机媒体中传播的实际情况

网络媒体信息的实用性、分享率如何,对陕西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提高运动技能是否有一定的影响,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调查。

陕西省大学生在该问题上选择最多的一项是影响一般,加上选择了影响较小和没有影响的大学生,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近2/3。这说明,网络媒体体育知识类信息的传播对陕西省大学生提高运动技能是有一定程度影响的,但影程度和范围还未达到较高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陕西省大学生自身对体育运动的喜爱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关注体育信息的程度,而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大学生本身对体育信息的关注度就不够,这是导致出现上述结果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网络媒体中体育知识类信息的质量、真实性、实用性同样没有达到较高水平,根据我们的调查,近半数同学认为网络媒体中出现的体育知识类信息只有部分实用、小部分实用和不实用。因此,对他们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也就影响较小;最后,网络媒体自身在传播体育知识类信息时的局限性导致体育知识类信息在网络媒体中的分享率没有达到较高水平,进而影响了体育类知识信息在手机媒体中的传播,这也是出现上述结论的一个重要原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网络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对陕西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别,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对参与体育的重视程度和体育信息素养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运动工具类APP对大部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较强的督促作用,体育知识类咨讯在网络媒体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实用性也较强,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多样的方式与方法。

网络已超越其他媒体成为大学生关注体育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4.2 建议

优化体育类的APP,改进传播过程中的局限性,使不同运动app种类增多,功能上更加强大和完善变得越来越人性化。

给大学提供优质网络环境,实行4g网和wifi及校园网的全面覆盖在校园内公共场所,提高陕西省大学生接收和传播网络体育信息的及时性。

参考文献

[1] 李全凯基于手机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对北京市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研究首都体育大学2015.05.

[2]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3] 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16.

[4] 柏曙邹因特网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体育认知影响的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06.27-33.

[5] 张龙,黄霞,耿建华.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5):77-78.

[6] 陈莉,胡启林.大众传媒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的状况调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10.

[7] 洪肖肖.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研究山东大学,2014.12.

[8] 杨双羽.新媒介信息时代体育传播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2015.7.

[9] 王慧琳.媒介改变生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28.

[10] 姜珊微博对西安高校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和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西安体育学院2012.5.

篇(9)

关键词:网络媒体 国家形象营销 传播 作用

key word:Network media National vivid marketing Dissemination Function

作者简介:武丽丽,女,1981年11月15出生。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国家形象前所未有地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国家形象已经成为每个国家软实力竞争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形象的好坏不但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外交,而且对这个国家中各个企业以及个人在国际商场上的形象具有重大影响。能否正确认识国家形象并充分运用国家形象的功能来实现国家形象的重大价值,对外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中国在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意义深远而广泛。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是重要的传播手段,它具有很多其他传播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如全时性、快捷性、交互性、大容量、便利性、无国界疆域性,网络媒体可以克服传统媒体的许多传送障碍,直接面向异域受众跨国传播,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速度,拓展了信息传播的广度、深度;此外,网络媒体可以建立外文版本,跨越语言障碍进行直接传播,网络媒体是一条向国外传播我国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国家形象网络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国家形象定位不够

在当今社会,国家形象虽然已广为宣传,但其要素比较复杂,这样就导致了某些网络媒体对国家形象的理解与定位不够明确,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由于历史的影响,在网络媒体的宣传中进车会政治先行,以偏概全的现象;第二,由于受我国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网络媒体往往对当今社会的某些负面、敏感问题报道不能进入如实报道,对社会中的突发性危机事件“视而不见”,导致其对整个国家的正面形象与负面形象报道严重失衡。第三,网络媒体对我国国家的历史形象与现实形象报道存在失衡的现象。现在网络上存在大量的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报道,虽然儒学、中餐等对国外受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大作用,但是,网络媒体在报道中也应该积极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从而能够更好的应对来自各个方面不利因素的挑战。

2、 我国国家形象网络传播内容贫乏

我国的网络媒体在思想、政治、国际关系、意识形态等重要领域的开拓性报道涉猎较少,大多数报道还只是停留在照抄照搬政府文件、领导讲话或传统媒体中大块文章的水平上。

3、 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

跟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因为存在管理的难度、技术控制的难度、编辑力量薄弱等方面的缺陷,从而导致其公信力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

二、有效发挥网络媒体在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中作用的途径

1、 准确定位中国形象,明确网络媒体传播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网络媒体报道时应对国家形象做出正确的定位,首先网络媒体应通过向国外受众传播真实、全面的信息,塑造“和平崛起、和谐中国、发展中的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消除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误解,从而有效反击“中国”。其次,网络媒体应该更明确地向国外受众宣传中国的战略意图,使他们认识到中国一直以来都坚持要做世界秩序的建设者与维护者,中国一直以来走的是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目的是为未来寻求公平、平等的发展机会,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从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2、 网络媒体在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传播时应以政府为主导,倡导多元参与

随着网络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不断发展,传播主体也正向多元化趋势发展。这样,每个传播主体为了争取自身的利益必然会产生冲突。如何有效避免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其化干戈为玉帛,从而有效发挥网络媒体在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中的作用,关键就是要明确政府在国家形象网络传播中的角色定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多元主体形成合作博弈模式,促进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互相配合的网络媒体国家形象传播的立体框架。

3、塑造网络媒体自身形象,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体要像获得自己的受众,在传媒市场上取得一定的成功,在国际社会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关键就是要提高其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首先,网络媒体在传播我国国家形象时应尽量淡化重点新闻网站的官方色彩;其次,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公共宣传媒介,应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社会责任,比如舆论引导责任,信息传播责任,培养教育责任等。

参考文献:

【1】赵启正,中国网络新闻事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新闻战线,2000,02,12

【2】刘继南,何辉等, 中国形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5

篇(10)

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网络传媒逐渐走入了千家万户,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传媒虽然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人们对网络媒体有很多共识,主要是指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利用网络为载体,通过文本、音频、视频等形式来进行信息交流,满足大众的新闻信息及其他服务信息需求,其基本要素是:数字化、互联网、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与传统媒体相比,它具有快捷,灵活的特点。

一、网络的普及是网络传媒的基础

从1997年至今,是互联网在我国发展最快的阶段,特别是近两年,中国网民的人数增长较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而截止 2010年10月30日,我国网民数达4.4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33.4%。在4.46亿的网民数量中,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 万,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98.1%。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 27.4%,半年增长7.7%,低于城镇网民相应增幅。手机上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手机网民数量增速放缓在4.46亿网民中,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增幅为18.6%。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提升至11.7%。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的普及给网络传媒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而网民的众多需求也不断推动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

二、国内网络传媒的发展现状

在这样庞大数量的网民面前,网络传媒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各式各样的网络媒体从“草根”走向“主流”。以网络为依托的新闻网站、电子杂志、博客、播客等网络媒体发展迅猛,并以其诸多“先天优势”在多个方面以非线、互动式、无限链接等多种方式催生了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并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1998年5月的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概念,从此意义上来讲,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新闻事业提供了新的契机。有实力的网站开始向门户网站迈进,在信息提供方面针对不同用户需求成立系列网站,并尝试刊登广告,以期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网络新闻业从无到有,从简单的相互模仿到独立创新,已经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新闻业路子。各种媒体已实现了电子化,广播电视业网上发展也正在做着努力,并取得一定成绩。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首先开通网络版,成为新闻上网的先行者。之后,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自己的网站,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自己的网站,以及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的上网,标志着中国新闻媒体的网络化进程迈向新的一步。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不同的是,网络媒体实现了媒体与受众、受众之间的多向、交互传播。通过博客、网络论坛、留言板、电子邮件、QQ和MSN等传播工具,公众可以及时地获取信息并表达自己对于这些信息或话题的观点、态度。近年来,高考生假民族身份曝光、许霆案、宝马车撞人案、“躲猫猫事件”……诸多事件从网络上生成、扩大,并引起传统媒体报道,最终推动了事件的解决。近年来微博的出现,更加强化了网络媒体的个性化、网络效应、互动性和时效性特点,使每一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网络媒体中的记者,出现了“草根记者”这一名词,网络传媒也将朝着更快速,更个性,受众更广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网络传媒的发展

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使我国新闻媒体面对着来自各个方面的竞争,出现了诸多问题。网络媒体最大优势是速度快、时效性强,然而一些网络媒体由于过分追求时效性,动态消息所占比例过大,新闻往往都是“点到为止”,仅仅报道出来,很难全面深入地体现新闻事件的本质。如何突破这一困境,首先是要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做好深度报道。新闻事件、分析评述和背景资料是深度报道的主要内容,要求全面把握和解释新闻事件的过程和联系,这就需要大容量的载体。以网络为基础的多媒体新闻平台大大降低了存储成本,由数字化存储介质联接而成的网络其容量巨大,美国传播学者弗里登认为:“超媒介比传统媒介的令人激动的优点是经常可以得到音频、视频、图表和文本信息,而网页之间的链接,比如链接一个新闻的相关新闻和其他信息则是超链接最根本的优点。”大容量、灵活开放等特点,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网络媒体操作起深度报道来也独具优势,我们相信网络媒体深度报道的道路会更宽广。

其次,要注意报道题材选择和新闻事实的把关,报道主题要积极向上,宏扬主旋律。网络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网民可以畅所欲言,这虽然体现了网络媒体的平民化,但是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超链接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媒体在对“新鲜事实”的应用速度上无与伦比,但重要的是确认并保证这些“事实”的准确性,因为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网络媒体更像是“记者的媒介”,用来支撑深度报道的诸多新闻事实要靠者自己去筛选,所以在新闻事实的选择上就更要慎重,这就对新闻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人才管理,培训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传统新闻工作人员的采、编、播的技能,更要熟悉互联网特性,了解新闻真实性,严格把关。网络时代的编辑记者至少要具备以下素质:较高的政治素质;精通新闻理论和业务;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快速反应和理性思维能力;较高的网络新闻编辑水平;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强劲的竞争实力;更高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网络媒体和广播电视的融合是网络媒体发展的趋势,这种融合为节目提供了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帮助传统媒体很好地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也使广播电视在互联网上占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和新的发展空间,让这些传统媒体可以在网络上实现与听众和观众的互动。而传统媒体的品牌资源也提高了网络媒体的自身价值,增加了公信力和权威性。二者只有不断改进各自的体系构架和制作流程,依托有利资源,优势互补,才能实现新媒体的各种可能,与不断出现的困难抗衡。

网络媒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正在日渐显现。网络媒体已具备了“单独作战”的能力,在网络技术日益发展及国际网络化信息浪潮的推动下,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必将在未来的新闻报道中占据主动,以更新颖新鲜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将相互利用、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①蒋亚平,《中国网络媒体现状分析和展望》,《中国记者》,2002(5)

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上一篇: 全民健身概论 下一篇: 体能训练前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