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建议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3 16:49: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城市规划建议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城市规划建议

篇(1)

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意义

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其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城市规划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2 中小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城市设施超前建设与城市产业滞后发展严重脱节。城市作为一个永续发展的地域空间,是经济、文化、生态、人口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其中人是主体,环境是条件,经济是支柱。一部分中小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中小城市的经济实力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加上目前这些城市的国有企业经营普遍不景气,乡镇企业呈现下滑态势,更加大了产业发展的滞后程度。因而在城市化实践中,过分地关注城市基础设施“不过时”问题,热衷于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和向城市建设的高标准看齐,对城市产业发展关注不足,对如何打造城市特色产业缺少办法,对城市建设拉动产业的时限性视而不见,城市建设与城市产业发展严重脱节,未能形成产业支撑城市的良性格局。

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与城市资源比较优势相互错位。当前中小城市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时存在的一个通病,是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与城市区位资源优势存在偏差。有的城市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够充分,计划不够科学,目标不够实际,使城市发展偏离正确方向,或者错过良好发展时机,或者造成效率低下,发展缓慢;有的城市在制定战略时,考虑的范围狭窄,城市建设互相模仿,盲目跟风,千城一面,没有城市自己的发展特色;有的城市在制定战略时,过分依靠长官意志,决策不民主,往往根据主要决策者的喜好偏重发展一些方面而忽略其它方面,一批不符合实际、不尊重科学规律、不讲求长远利益的“形象工程”,使城市走向新的产业雷同和结构雷同,而整体发展水平却相对滞后;有的城市在制定战略时,急功近利,忽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或因盲目铺大摊子造成大量土地长期闲置,或对生态环境问题重视不够,掠夺性开发利用资源,以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以至城市人居环境脏乱差,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软弱,城市形象缺少魅力,城市发展走了弯路。

3 对中小城市发展的建议

发掘城市资源优势,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中小城市,首先离不开产业的发展,而发展城市产业,关键是发掘城市现实和潜在的资源优势,构筑以地区专业化为基础的特色产业链条,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优势。各个中小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政治地位、经济基础、人文环境、历史发展各具特色。城市在分析判断自身优势时,既要分析城市资源的存在状况及其利用程度,也要对资源的市场供求稀缺状况和发展趋向做出正确判断;既要注意自然资源特点,又要看清自己在人才、技术、市场方面的优势,从国际国内和区域的市场分工中选择和确立本城市的主导产业。

抓好规划设计工作,推进城市品牌营销。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做好城市规划设计的前提是找准城市定位,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思路分析研究城市的历史、现状、发展优势及其制约条件,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远景目标。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一方面要注重对本地文化内涵与民俗风情的发掘,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一般化、趋同化问题,另一方面要坚持高标准、大手笔,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形成地方特色突出、现代气息浓厚的城市风格。为保证规划设计方案的实施,必须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规划和时限审批建设项目,增强规划的全局性、统一性和法定性,发挥规划对城市化发展的科学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创立城市形象还要积极做好城市营销推广工作,应通过有效的市场细分,瞄准城市营销目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智力进行广告公关宣传,并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常抓不懈,使城市品牌形成巨大的商业价值和保持持久的生命周期。

规范政府城市管理,完善城市经营机制。但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并不等于放弃市场调节手段,相反是将市场手段贯穿于政府的城市全程管理,更加积极有效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4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

在规划中没有看到体现或突出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这样的关键指标。人生活在城市,两大方面无非就是居住和就业。而城市的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整合的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所表现出来的规模递增规律。如果城市规划不考虑或欠考虑劳动力资源的空间配置,将影响劳动力聚集效应的充分发挥,而且会造成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的浪费或低效,进一步将影响城市的竞争力。很明显,高度的就业和居住社区的微观平衡这种空间分布模式是造成很多城市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这种土地使用的高度混合在空间上重复创造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所谓细胞结构。城市规划需要做的是如何有效地将高就业密度的商务区与就业认可(无论住哪里)有机地联系起来。而此前提是要清晰的指出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现状和未来)。更进一步,我们加大了交通设施的建设,比如地铁轻轨、城市快速干道,但是否考量平衡和混合的交通走廊模式以减少人均机动车出行量及提高交通的有效性?比如某交通干道出行方向的分布是75:25,即早晨有75%的交通量往市中心走,25%的往郊外走,下午则相反,这样即使增加了交通设施但一样导致单向的交通拥挤。

4 结语

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在中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当前,我们面对先进城市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面对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渴盼拥有一个优美、清新、舒适人居环境的强烈愿望,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合、渗透到城市规划当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推动我市城市规划工作迈入一个新境界。

参考文献

篇(2)

Abstract; City planning construction decides the city residents' quality of life, determines th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ity,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reasonable layout, ecological balance, whether can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it can solve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resources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contradiction and so on, are changed to our country city process the successful important index. This article first elaborated our country current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hoping to China's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a contribution to the cause.

Keywords: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layout; ecotyp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建设的含义

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身代表的是一个区域,一个民族文化,将各行各业集中起来,不可避免的,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会被集中起来从事经济,政治,金融,贸易,服务等行业。

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所谓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工作。所谓城市建设是指政府主体根据规划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将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切实实现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城市建设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追求科学与美感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建设也日益成为政绩的象征,引起城市规划建设重改变而非效果,存在盲目追求速度,缺少统筹兼顾的所谓“城市大变样”现象,出现了很多城市陷入盲目无序的城市改造中。

2.1重速度轻规划

为了尽快地完成规划指标,部分城市选择大大缩短规划时间,降低了城市规划应有的协调规控作用。对于城市规划建设而言,由于占地面积广,涉及利益冲突较复杂,人口程度密集,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应当在规划之前充分调研,具体了解城市的地理环境,人员成分,行业分布等等,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耐心统筹的工作,只是简单地看看和了解,是不可能完成一个适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的。

2.2不易于城市生活

一个成功的城市规划建设应当是布局合理,实现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发展的,但是现在部分城市的规划建设缺乏系统性,基础设施的设置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紧急避险设备的建设,基础绿化的布置以及道路交通协调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致使市民在城市生活中遭遇很多不遍,而且对于城市的环境质量而言,容易遭到遭到污染和破坏,在上下班高峰期极易造成交通堵塞,这都是城市规划不合理带来的后果。

2.3忽视对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体现,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但是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追求高楼大厦,追求道路宽阔,以旧城改造名义对很多文化遗产进行了拆除改建。以北京城市改建为例,很多名人的故居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例如林徽因故居,鲁迅原址等等,被打着开发和改造的名义强行的拆除了,不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2.4忽略城乡体制协调

很多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将建设中心放在城市中心,围绕市中心“摊大饼”,致使市中心的吸附力或“向心力”过程过大,无论是绿化还是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一旦脱离市中心,特别是城郊边沿地带,就是显出较大差别,这种形式的城市规划忽视城郊部分的建设管理,造成城乡规划体制分割脱节。

2.5无特色的单一化。

城市规划建设本身应当突出城市的特色,体现城市的文化,但是现在很多城市的建筑风格极为类似,很多城市都将高楼大厦作为城市现代化的象征,而不充分考虑城市突出特色,致使很多基础的设施,例如广场,公路,公园等等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3.1合理规划城市整体布局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多采用“单中心”规划模式,将会带来市中心人口密集,导致环境恶化,资源分配不均,人口密集程度大等弊端,因此建议,城市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采用“多中心”的方案,即确定城市是由多个城区组成,相互之前具有独立地位,但是分工协作,共同构成城市和谐的整体。具体而言,可采用“田”字城、“申”字城、子母城、棋盘城等建筑设计构想,以“田”字城为例,将市中心规划为十字大街,形成四通八达的商业中心,街道两侧为商业大厦,行政单位、服务性机构以及居民小区等不具污染性的建筑,可以充分利用竖向空间,在建筑物之后可以规划为公园,绿地,休闲场所,从而保证了市中心本身的绿化面积。在交叉的两条大街延伸路上,分设若干环城街道,街道形成围合,内部相互连通,从而能够便利交通,减少一条道路堵住,整个交通瘫痪的现象。道路与道路之间的空地可以建构为公园,烈士陵园,大型游乐场等绿化面积较大的公共场所,从而可以对道路上车辆造成的空气污染起到一定净化吸收的作用。

3.2维护便捷的交通条件

四通八达的交通干道相当于城市的脉搏,向城市输送动力和资源,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交通道路的便捷和安全性是关系到城市真正现代化的关键。首先对于道路布局,应以市中心为中心呈整体放射状,环形或者井字型设计,便于交通的四通八道。其次,道路宽度应当因地制宜,和周围相关环境相配套,既要便捷交通,也要合理用地,盲目扩道也不利于城市整体规划。最后,在交通指示路标,专用车道,限行标准等设置要明显合理,这样才能各行其道,便于城市交通出行。

3.3设置优良的公共设施

一个城市的公共设施关系到居民生活的便利、质量和安全,一个好的城市规划中,优良的公共设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舒适的公共场所,可以给居民美的享受,成为放松城市压力和人与人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公共场所的亲民性应当放在第一位,贴近居民区,商务区,便于市民的休闲交流。其次是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因为公共设施具有普遍性,关系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故而要更具安全性。以城市的排水系统为例,如果城市排水系统设置不好,遭遇大雨或者暴雨就有可能造成人们的出行不便,甚至威胁生命财产的安全,排水系统的设置要以城市以往降水量的最高数为标准,就高不就低。

3.4构建生态化城市

构建生态化城市是指要以因地制宜,重绿化,少污染,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实现城市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构建水城或者山城,突出地方地理环境的特色。重视可循环利用产业的开发,城市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生态化城市就是要充分开发可循环产业的开发,地下水循化系统,可回收垃圾再利用等产业,都有利于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绿化工作要做切实放到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位置。在我国园林规划一向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建议在之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要将绿化工作做到合理有效,切实还城市一个碧水蓝天,而不是单纯的追求“人均绿化率”。

3.5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个城市的灵魂不在于它的当下而是它的历史底蕴。在我国有很多文明古城,沉淀了我们传统的美德和文化,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将城市的文化之美展现给每一位异乡客,而不是撕碎给大家看。这可能面临到新旧城区的冲突,这就要求在规划时注重两者的衔接,或者呼应或者对比,从而更能突出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大,各地政府等相关部门对于城市规划也越来越看重。但是在规划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比如规划所需费用太高,或者规划的内容很多都是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因此,在城市规划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从城市规划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并对促进城市规划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什么是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多种科学体系的知识。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还是对城市的各方面布局进行完善优化。对于各项工程建筑、水利施工等实施有效合理的部署。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制定方向,以促进城市能够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循环当中。但是城市规划在时间方面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它只能针对某一段时间之内城市的各种规划部署,因为随着时间的改变城市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规划内容也要跟随者发生改变。城市规划在城市的建设、管理以及运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城市规划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利于解决在城市在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以及不协调的现象。在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科学合理的原则作为依据。如果不科学,在某一点上就可能引发人与规划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发更深的利益问题,阻碍城市的发展。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还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经常会引发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之间的矛盾。城市规划中也具有较高的政治性,因为,所有的政策实施还是要靠各级政府起宏观调控作用的。有的人认为,城市规划并不能划分在科学中,而是将其当成一种政策或是工作上的认识,近而忽略了城市规划过程中所包含的多学科的交叉性质。

二、我国在城市规划方面存在的不足

在我国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同时,许许多多的问题浮现出来,而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就要将它们一一找出来,并且进行仔细的分析,达到应有的目的。目前,在我国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不能将规划内容与实际情况还有相关规范结合在一起。致使在规划的过程中频频出现修改的现象。

其次,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对与古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还没有提高上来。许多城市在规划过程中破坏了重要的古老文化遗产,在人文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城市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再者,对生态的任意破坏。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不能因为现代化的发展而去破坏生态的平衡,这也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针。因此,只有在保证环境的前提下,才能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这样一来,在改变了城市面貌的同时,给环境、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好处。只追求发展速度而忽略了生态是不能将发展持续下去的。

最后,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只注重发展规划的速度,而忽略了规划质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形象工程。工程前期发展的特别快,然而到了后期就不断出现问题,不仅影响工程进度,到最后可能致使工程质量不过关,达不到使用要求。还有就是不能将城市规划与未来城市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给后期建设带来巨大的麻烦。

三、加强城市规划中科学性的重要意义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提高其科学性对于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可以为规划提供合理的建议和科学的依据,完善工程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加强城市规划所具有的科学性,有利于将城市发展中所取得的利益最大化的呈现出来,完善城市之中的文化中心或者是经济中心的合理配置,提高城市的中心特色。

第三,科学有效的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作用。

第四,科学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其次,城市规划必须要有科学性作为指导方针,才能促使城市快速发展。

第五,科学的城市规划其中必定含有较强的法律性质,这样可以约束在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冒进违规现行,提高工程质量。

四、科学性城市规划需要遵循的原则

首先,要遵循的便是可持续发展原则。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还有各种资源快速的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十分明显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问题已经不断的涌现出来,各种矛盾以及不协调正不断加深,我们只有严格的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将各种问题和矛盾有效的解决。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城市规划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人更好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人才是一切生产生活的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对于加强城市管理,对于城市的发展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再者,要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应该时刻的注意人与社会、与经济、与环境几者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特别是生态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因此在发展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不改动或只是小改动生态环境,使城市规划与环境和谐相处,促进城市发展。

五、科学进行城市建设的思考

首先,在意识和观念上必须得到突破,以科学发展作为坚实的基础,以发展社会经济作为要意。

其次,对规划者的综合素质要有严格的要求,不断提高规划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发扬民主精神,能够听取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并作出有效的总结和利用。

最后,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敢于总结经验,大胆创新。为科学性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在规划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章程进行工作,加强规划过程中法制管理,出现违规行为必须处罚,纠正其错误,保质保量的完成规划工作。

六、总结

本文就城市的规划问题做了一些简要的探讨,从城市规划的实际状况出发,突出科学性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指出我国现阶段在城市规划方面的不足,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希望对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篇(4)

城市是由复杂的物质及精神要素的发展又促进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得出的结果。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城市空间的优化处理,其目的是为城市的合理、健康的发展,为城市综合效益的增长,为城市运转效率的提高,也就是为促进及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服务。

一、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城市规划是城市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的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现的过程,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一)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未来发展的导向性

按照前述规划定义,城市规划是预测未来,并通过行动改变和适应未来,达到一定目标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城市规划的未来导向性意味着:(1)未来目标的制定,任何规划都是以目标作为未来趋向的;(2)规划的内容和过程始终是为未来指明方向的,并引导未来规划行为来实现规划所确定的目标。

   (二)城市规划引导着城市的发展方向

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分析城市的自然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容量、区位优势以及与周边城镇的关系等条件,研究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指导方针、战略目标,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包括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方向。

   (三)城市规划塑造出城市的整体形象

   在城市规划中,除了要考虑道路交通、能源通讯、科教文卫体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外,还要规划城市的人文环境,研究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问题。塑造崭新的、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的现代化城市形象,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凝聚力,扩大城市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在我国,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化问题也日显严峻,同时,我们还不得不面对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找既能保持经济增长又能不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途径,是刻不容缓的。

   (一)合理确定城市的战略目标和建设步骤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手段,是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中必须采取的有效方法。对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选择和目标顺序应与城市的基础条件和发展阶段相适应。在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我们首先要对该城市的战略地位、城市规模、建设前景和发展趋势有准确的分析和研判,只有定位准确,认识到位,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符合实际而又能付诸实施的城市发展蓝图。

   (二)提高对城市规划的严肃性

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摆脱计划经济形成的城市规划观念、理论、方法的框束,更新旧观念,探索新思路,选择新起点,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为城市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依据。

   (三)注意研究城市的结构形态和布局的合理性

要根据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城市的结构形态,按功能效用的不同,做到分区明确,功能合理,机理协调,同时城市的结构形态和布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使之有发展的余地。

三、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城市规划是城市社会总体价值观的体现与反映。因此,城市规划要从社会发展和演变的角度来确定其作用和构成,并有效和有序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推动城市社会前进。在规划中应时刻关注世界城市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本国国情,强化地区性特点,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规划调整。鉴于以上的论述,以下问题需加以研究:

   (一)城市规划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只谋求经济尽可能高速增长,而不顾生态环境保护,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必须解剖在城市这个统一体内经济增长方面所包括的各要素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各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个统一体即城市系统进行调控,最终实现整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二)地区中城市人口和土地问题

人口持续增长,耕地逐年减少,人均消费不断提高是三个不可逆转的国情。目前又正处于两个转变之中,就农业本身,保护耕地,核定播种面积,这要求城什用地的扩大要严格执行保护耕地的措施。

   (三)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者的素质,是建设好有社会主义特色城市的关键

我国城镇建设的速度很快,城镇面貌的变化也很大,但怎样使城市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都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其关键在管理者、规划者的素质和全民现代城市意识的提高。城市景观的破坏,城市的无序建设,城市绿地的被侵占,城市中过多的建高层,对历史文化古建筑、古迹的人为破坏等,片面追求所谓的"业绩",追求"第一"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整体,只看眼前而忽视将来。

四、结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先期工作,它的成功与否,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广大的城市规划工作者应从我国目前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当前存在的城市问题,制订出一套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城市规划方案,这是城市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黄光宇、张继刚  我国城市管治研究与思考.城市规划,2000(9).

陈友华、赵民  城市规划概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86-189.

篇(5)

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延安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外来经商务工人员不断聚集,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现代化中型城市特征日益明显。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交通拥挤、公共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的滞后、违法建设蔓延等“城市通病”也随之而来,城市的整体形象受到了极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虽已开始使用2008版,由于缺乏前瞻性,尚未充分考虑人口增加带来基础设施配套、交通等方面的需求,城市功能配置不尽合理,规划的引领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中疏、南调、西控、北拓、东备”的空间发展策略实施效果不佳,随意变化太多,功能分布不够明显,水、电、气、暖等市政公用设施的选址与城市发展不同步,公共设施布局不尽合理,仓储用地的分布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四规”衔接不够。“四规”是指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差异有四个方面。一是控制体系的差异。土地利用规划的指标是自上而下的,需经省级以上有关部门审定。二是编制主体的差异。两规分别由国土部门和城建部门委托不同的规划单位进行编制。三是编制时间上的差异。两规编制时间、工作职责、基础要求、内容表述等不尽相同,造成两个规划在用地规模、布局等诸多方面不相一致。四是编制依据上的差异。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根据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编制,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根据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城市土地所作出的空间布局安排,城市规划用地指标要远大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城市用地指标。

(三)城市建设缺乏特色。任何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必将给后人留下文化遗迹(产)并逐渐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作为世界瞩目的革命圣地,延安土窑洞和宝塔倍受海内外华夏儿女的青睐,应当在城市建设中突显特色,彰显个性,体现延安与众不同的一面。而目前延安城市建设特色不够明显,各类建筑过于简单,没有一个像样的标志性建筑,城市小品几乎没有,公共活动场所少的可怜,突出的高层建筑也过于胖大,缺乏个性,山体居民的建筑杂乱无章,居住环境苦不堪言,没有很好地传承历史文化,正确处理和把握城市节点和建筑细部。

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延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理顺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编制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2008版城市总体规划虽然尚未正式公布批准实施,但总体框架思路符合延安实际,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建议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明确城市发展思路和目标,努力实现中小城市向大中城市的转变。继续坚持“中疏、南调、西控、北拓、东备”的城市发展战略,限制老城区的高层建筑,尽快实施新城区及周边项目。分区开发智能化建筑、生态建筑小区和低碳建筑小区。注重分区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按区域划分功能区,根据各个功能区按部就班,逐一落实,舞活规划“龙头”。

(二)“两规合一,四规衔接”,最大程度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成果集中在全市城乡建设用地“一张图”(1:20000数字版)工程及其“三条控制线”(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线、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控制线、分区区块范围控制线)。要将“两规”编制紧密结合起来,在“两规”管理上各取所长,相得益彰,力争形成“以规划引导土地、以土地保障规划”的新格局。要通过指标管理和分块方式,引导各类建设用地向规划建设范围集中,使得城市规划成为真正引导城市建设发展的行动纲领。要着力构建“四规衔接”协调机制,以项目统筹平台和城市规划部门的空间统筹平台为龙头,以土地、环保等规划为支撑,以城管、交通、文教体卫、水电气等市政、园林多个部门专项规划为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委员会协调沟通及监督 “四规衔接”,消除规划之间的冲突,形成推动经济社会的“政策合力”,使规划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三)统筹城市规划,彰显城市个性。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将城市的空间布局、历史文化和时代气息有机结合,将文化资源的挖掘和现代建筑合理配置,彰显城市特色,真正建造出一栋栋经的起时间和历史考验、传承历史文化的特色建筑。注重现代建筑风格与传统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分区设计建筑的色彩,精心打造城市夜景。

篇(6)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is the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blueprint, is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basic basis. The urban construction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long with the normal you must have a reasonable of urban planning. The following the author discusses work experience of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uts forward several personal opinions.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Urban construction; Question view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规划新理念

1.1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城市规划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落实到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来。城市规划必须考虑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条件相适应,并为城市留下未来发展的余地。顺应自然资源的约束,坚持 “ 紧凑型 ”、“节约型”的城市规划建设方针,不能盲目追求将城市规模做大。应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利用土地,强调保护耕地,以新型工业化来推动城镇化。城市规划除要考虑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五个统筹”原则外,还必须综合考虑全局与局部、新区与旧城、近期与远期、需要与可能、共性与个性、历史与现代、地上与地下等各种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不能主观臆断、生搬硬套,必须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综合考虑、科学决策,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要拓展规划的视野,面向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用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来研究规划问题,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要重视规划方法的创新,综合运用定性、定量、定位、定景和定施的综合集成方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1.2 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要把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人的自由流动、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城市规划要尊重“前人”;关爱“今人”;善待“后人”,更多地体现对人、自然和历史文化的尊重。要保护好“前人”为每座城市创造并留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城市固有的特色;要重视居住区规划,充分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质量、创造适宜创业发展和适宜居住生活的城市作为规划目标。社区和谐、邻里和谐、人与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强调步行尺度、有界邻里、健康卫生社区、游憩休闲空间、舒适安全环境和快乐无忧生活;要提倡“为人民服务”,贴近百姓生活,体现人文关怀。既要想着“小”的,给学校和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活动空间;也要惦记“老”的,切实关心老年人的文化体育生活等方面的需求。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3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城市是区域的核心,是区域的增长极,而区域是城市的载体、支撑和扩散的腹地。顺应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趋势,在规划的视野上,要打破就城市论城市、就局部论局部、就现状论现状的局面,向以城市―区域系统观和动态时空统一观统筹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的有序调控方向转变;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以“发展小城镇,建设中心村”为重点,加强村镇规划和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指导工作,建立工农结合、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统一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调控产业和城镇发展,协调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各种关系,重新聚集并整合各类经济要素,增强区域整体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城镇化发展进程。

1.4 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体现经济的规划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城市土地有偿使用以及土地市场的形成,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和渠道趋向多元化,城市规划不应再是一成不变的蓝图,而是一个不断研究和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滚动的调控过程。在规划目的上,要从单纯的贯彻国民经济计划向着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优化组合的空间载体系统转变。不断推进规划工作向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服务方式转变,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城市规划要体现市场经济规律,为经济发展服务。要重视供需分析,寻求资源供给与发展需求的平衡关系,在城市现有产业特点、地域资源优势基础上,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做好空间用地布局规划,为发展城市经济搭建载体。要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强化投入产出分析测算。规划要考虑成本,要有弹性和适应性,体现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1.5 做好绿化规划

体现绿色生态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追求城市的生态价值、健康价值、人类与环境间的协调和交流价值和环境公正价值。要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保护城市的绿带和蓝带,充分考虑沿江、沿河、沿路的生态绿色廊道建设,充分考虑老城区绿地的营造和新区大规模绿地的拓展,建设环境良好型绿色生态社区。综合有效地利用资源,避免资源过度开发,特别是要保护好基本农田、水源地、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等资源,确保开发建设活动不超出环境容量,不对环境、文化资产和居民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1.6 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体现社会与文化的规划

城市作为人类居住的集中地,其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城市规划不能只研究技术,应该更多地研究社会结构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规划的内容上,要从以城市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性布局规划,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立体、动态、整体性规划转变。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加快发展和科技进步和创新需求;要重视交通、水利、电力、环保等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公共卫生及防灾体系设施的规划建设。城市规划应面向大众,服务大众,能够为弱势群体提供医疗、教育、就业、休闲等方面的保障。

2城市的规划经营

2.1搞好规划领导工作,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师的主导作用

城市领导主要是领导规划工作的进行,保证规划的物力、人力、财力上。关于如何规划,城市领导可以提出原则性建议,需要说明建议是供城市规划师参考的,不要定死如何规划,以免影响规划师的研究、论证,造成错误。为了做出合理的高水平的规划,城市领导应该乐意这样做。因为,城市规划毕尽是为城市领导管理服务的,只有好的城市规划才能有利于城市领导在城市建设中取得好的管理成绩;规划毕尽是一门科学,需要专门研究才能掌握、需要专业人员――城市规划师才能操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城市规划师是城市规划的第一生产力,在城市规划中应起决定作用。规划应主要由他们通过研究、论证后做出,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城市规划师应认真考虑领导者提出的建议,积极采纳合理的建议。对不够适应具体情况的建议,要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城市规划师要讲真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高水平的规划。

2.2规划与管理衔接

规划最终通过管理实现。我国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由行政管理逐步走向法制管理,不断出现新的经济开发形式,需要新的管理方式。因此,首先,规划的内容、深度、形式、程序等都必须与管理相适应,与管理衔接,必须方便管理。其次,管理也应根据规划的固有特点做适当的调整,与规划的特点相适应,二者相互衔接。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规划实施,规划才是好的规划,管理才是好的管理,才有利于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才能出成绩。要做到这一点,城市规划师与城市管理者要多交流,城市规划师多了解管理,管理者多了解城市规划。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规划。和谐规划追求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求规划发挥平衡利益、调和社会关系的作用,要求加强规划之间的综合和协调。通过和谐规划来扩大和保障城市公共利益,提高城市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各阶层的融合。通过和谐规划,促进规划之间的协调和有机结合,包括硬资源规划与软资源规划、城市资源规划与区域资源规划、近期资源规划与远期资源规划的有机结合,实现空间规划和内容规划的和谐、城市规划对各类专向规划的统筹与协调。通过和谐规划,坚持城市发展的生产、生活、生态相统一,为城市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3充分发挥城市规划首位公共政策的作用

完善政府的公共政策体系,关键是要重视和建立主干性政策,明确首位公共政策。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普遍存在主干性政策缺乏、首位公共政策不明显等问题。规划既是城市公共利益的守护者,又是城市发展的引导者,随着城市发展,规划在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中的综合协调功能越来越强,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干性政策作用。而资源调控综合性强,涉及多方利益,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统一,规划又应该成为所有资源调控政策中的首位公共政策。发挥规划在资源调控体系中的首位公共政策作用,就是要发挥规划的先导、主导和统筹配置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规划这一软资源在各类资源配置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因为科学的规划是最大的城市资源,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资源浪费。发挥规划的首位公共政策的作用,关键是要建立起统一的调控管理平台,切实发挥规划的主导作用。

3城市规划调控体系分析

规划目标与实施结果存在错位的表现及原因:

(1)土地开发强度的隐性提高。在土地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一些法律、法规界定模糊的方面,由于管理控制手段不力,容易导致对土地开发强度控制的失效;

(2)环境恶化。主要是对公众共享环境或景观资源(如绿化空间、城市天际线等)的侵蚀或破坏等,造成居住环境的恶化;

(3)公众利益受损。市政设施建设滞后、服务配套设施不全、公共空间不足等损害公众利益。

篇(7)

1. 目前县级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城市规划执法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行政执法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规划行政执法机关有对城市规划建设审批监督、审批后的监督检查及对未经规划部门批准的违法建设行为依法查处的权利。但是,现行的法律法规规定政府执法部门除公安机关外没有对人的强制执行权,造成了执法主体管理的职能被弱化,监督力度不足,对违法建设行为难以有效制止,影响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此外,尽管有一些县级城市解决了城市规划管理权限统一的问题,但是对于规划建设中各项资源的投入却十分有限,使得城市规划执法明显滞后于城市规划的发展。

1.2城市规划管理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

当前城市规划部门既是规划编制与审批单位,又是规划决策与执行机构,致使管理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同时对于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的划分不清楚使得政府和规划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政府对于城市规划的宣传力度不到位,居民对政府城市规划政策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使得规划部门和居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增加了规划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此外,部分城市在城市规划编制时不能和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的需求相适应,导致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审批程序后难以利用现有资源及时组织编制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从而难以形成全面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1.3文物古迹保护力度不够

我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遗存的文物古迹众多。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县级城市政府及规划部门不能充分意识到文物古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缺乏对文物古迹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修缮,盲目的追求城市现代化的进程,甚至有的城市对一些文物古迹进行拆除,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在城市发展和文物古迹保护方面,政府和城市规划部门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城市的发展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1.4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问题

土地规划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管理总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由于我国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普遍超前于土地利用规划,并且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由于分属不用的部门,造成了再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衔接;其次,部分城市在规划中对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城市商业区不断占用公共区空间,使得城市绿化面积和公共活动区面积逐渐缩小,城市商业区人流和交通过分密集;最后,城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废气及污水的大量排放,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的质量。

2.县级城市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建立城市规划委员会

为了科学指导和规划全县经济、社会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建立城市规划委员会,采取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决策原则,加强城市规划指导、规范审批、强化监督实施、建立健全规划管理体制,对县城重大的规划建设事项统一进行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委员会作为县级政府重大规划的决策性机构,在人员组成上应由县城主要领导班子、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大中型企业代表以及部分市民组成。在规划委员会下应设办公室 ,作为常设办事机构,与规划部门合署办公 ,处理规划委员会 、专家咨询委员会日常事务、行使执行、协调 、组织、监督的职能。通过建立督办制度,及时将例会确定的事项,性质,进行责任分解 , 明确时间节点,进行跟踪督办,并将实施情况及时向规划委员会报告。

2.2 推动城市规划走向法制化、制度化

目前我国指导城市规划的法律是《城乡规划法》,它对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保护环境和历史文物古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在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及与其密切联系的环境权、公共安全和卫生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立法空间。同时,对于乡、镇及村庄的规划也应有配套的法律法规,结合乡镇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实际,加强乡镇规划管理。

2.3 建立完善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为了给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及规划实施的各个层面提供合理的法律依据和技术指导,政府及规划主管部门应该充分重视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健全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提高城市规划编制水平,以能够有效管理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城市建设活动,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提供一个有效的依据。

2.4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市民参与的程度还较低,仅处于告知性参与。城市规划不仅是规划者或者政府部门的政务,公众作为城市的主人,也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同时公众也有智慧和能力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出言献策,政府应该加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城市重大规划决策时可以采取利用规划展览的方式,广泛征求咨询公众的意见,并听取和采纳其中合理性建设性的意见。

2.5 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执法监督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科学的规划,对于既定的规划政策规划执法部门应该切实执行,在规划审批过程及行使权利时应加强监督,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避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发生。发挥各部门及部门之间的监督和制约,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制止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热情,积极维护城市形象,推动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

结论

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关系到规划、建设、管理每个环节,规划是指导,建设是手段,管理则是保障。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推进城市开发发展,为市民营造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态家园。

参考文献:

[1]何青.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四川建材,2010,(1).

[2]肖国庆.对县城建设与管理的思考.理论研究,2010,08.

[3]杨富堂.县城的城市化意义及发展思路[J].许昌学院学报.2007,(6).

[4]石运峰,蒋济同.关于城市规划执法工作部分难点问题的对策与研究[J].城建档案,2008,(3).

篇(8)

中图分类号:U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Based on the outline for planning and assessment,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years of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initial research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 Shenyang, Shijiazhuang and Beijing , elaborates the main points of construction planning from five aspects: construction time, construction necess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ve planning , passenger flow and joint with other traffic means. Thus, conclusions and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for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urba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planning, construction scale, construction necessity,construction time.

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扩大,城市人口集聚,小汽车激增”,各大城市都选择轨道交通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由于轨道交通是一项巨额投入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影响重大,为规范轨道交通建设,国务院办公厅了“81号文”,对轨道交通建设进行严格管理,明确指出所有拟建城市应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和财力情况,组织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且中咨公司编制了相应的建设规划编制大纲和评估大纲。以编制大纲及评估大纲为依据,在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应重点关注如下五方面的问题:

一、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是回答为什么要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很多城市对于轨道交通修建的必要性往往重视不够,而中咨公司评估以及国家发改委批复时,对轨道交通修建的必要性都非常重视。

根据81号文,申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首先必须满足《通知》中提出的轨道交通建设门槛。如下表:

地铁 轻轨

人口 ≥300万人 ≥150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 ≥1000亿元 ≥600亿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00亿元 ≥60亿元

客流规模 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 单向高峰小时≥1万人

除了在经济发展,客流规模上支持轨道交通修建以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用地布局以及城市空间具有很强的塑造性,且轨道交通“大运量、集约化”的特点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具有很好的效果,并因此可带来一系列对社会环境等积极影响。因此,从城市政府层面,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论证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与支持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布局结构、规划标准、各项工程系统的规划等重大问题均提出明确性的指导意见。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修建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尤其是现阶段是我国各城市化的快速阶段,城市用地规模及人口都在扩大;规模经济的优势使得各城市兴建各种功能区,如CBD,总部基地等;轨道交通的修建应与城市发展方向一致,并与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相匹配。在某种意义上,轨道交通的修建,将促进城市各种功能区的发展和完善,并在新区建设中起到TOD功能,支持城市发展轴的形成。

符合与支持城市总体规划的最形象的图莫过于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总规的叠加图。如图2-1为沈阳市近期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方案示意图。

图1 沈阳市城市用地与近期线网关系示意图

2、满足城市交通发展需求

在编制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时,需要深刻认识城市交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在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

目前我国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很多共性问题,例如,都出现了小汽车增长迅猛;随经济水平发展,城市早晚出行集中,早晚高峰2小时出行量约占全天出行总量的40%,而且出行范围广,随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土地经济规律使得中心城用地更倾向于商业金融,将大量居民挤向城市边缘组团。除了这些共性以外,由于各城市发展历史,自然属性等的不同,城市交通中也有不同的问题,在城市交通分析中需抓住这些城市的不同点,并分析轨道交通在应对自身不同特点时的作用和地位。

例如石家庄市的形成与铁路枢纽紧密相关。石家庄市因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困,因铁路而新,是典型的交通枢纽型城市。南北京广线和东西石德、石太线在中心城区内十字交叉,形成十字型铁路枢纽。京珠高速公路在二环路东侧,现状建成区南北向通过;石太高速公路在现状城市区边缘东西向通过。城市中心区被高速公路及其绿化带和滹沱河明显的分隔成三大块:主城区、东部新城和正定新区。这种空间布局使得一方面,各区域由于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的不同,交通需求不同;另一方面受这种格局的限制,过铁路通道不足,交通遇到瓶颈。如图2-2所示。

图2 石家庄市城市交通规划图

石家庄市修建轨道交通解决城市交问题尤其必要,不仅仅通过轨道交通线将因铁路、河流等分隔的地块有效衔接,而且由于在市区修建地下线,避免了道路下穿通道不足的缺陷。

3、是社会环境发展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的修建还是社会环境发展的要求。轨道交通因其占地少,无污染等突出优点,配合交通管理政策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降低交通噪音等突出明显的优点。这一点也是大城市修建轨道交通的必要性所在。对社会环境发展要求一般要求采用客流预测分析,未来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若不修建,将转移到常规公交和小汽车,则将产生多少废气。

二、相关规划对建设规划编制的指导性作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三个上位规划,分别是《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其中《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均为专项规划。除此之外,上位规划还有各城市编制的近期建设规划或十二五规划,如图3所示。

图3 建设规划与上位规划逻辑框架图

2009年由住建部颁发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编制标准》中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一致,城市规划区应为规划编制的重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年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致,同时应对远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提出总体框架性方案”。其解释条文中进一步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应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做出预测性安排。在规划期限内,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土地使用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具有确定性和法定性的,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是确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对远景年仅做出预测性安排,城市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土地使用等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远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具有较大的弹性和不确定性。因此,线网报告对远景线网仅提出框架性方案。”[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编制标准》的颁布实际上是更加强调了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各项建设规划中的总体性地位。(如图4和图5所示)这不仅对于线网的编制是一次重大调整,对建设规划的编制也是一次重大的思路调整,使得建设规划的编制有据可依,由于城市总体规划一般经各城市上报,专家评审最后又住建部报国务院审批,具有法定效应,受《城乡规划法》保护,列入城市总规的内容一般都在规划期限内实现,若有重大改动需重新上报国务院审批。但存在一些争议由于轨道交通远期年限为建成通车后的25年[6],或者说轨道交通车辆选型及编组的重要依据为使用期限内(往往是远景年)最大高峰小时断面的客流,这个年限又超出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编制标准》只能对超出年限的部分提出“远景框架性线网”,并以此作为客流预测的依据。

图4 标准颁布前建设规划编制思路

图5 标准颁布后建设规划编制思路

三、辩证看待客流预测在建设规划中的作用

建设规划中最重要的目的是匡算近期建设规模,建设规模主要指在规划期限内轨道交通的车辆选型和编组、线路起终点位置以及车站数目,初远期的行车交路。其中车辆选型和编组,以及行车交路的制定都有赖于客流预测成果。建设规划的客流预测可只做两期客流预测,初期和远景年的客流预测。其中初期客流预测成果用于计算初期的配属车数,远景年的客流预测成果,尤其是高峰小时断面客流,决定系统的车辆选型和编组。

图6 客流预测逻辑过程框图

但事实上,自我国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并将客流预测作为轨道交通设计行车组织、车站等设计的依据以来,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广州四号线建成之后很长时间客流不足,而北京在近两年又出现了车厢爆满,车站限流的情况。客流预测不准确已经是轨道交通业内的普遍的规律。与国外相比较,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客观和主观因素造成:

(1)主观原因:很多城市上马轨道交通较为仓促,使得很多城市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现状基础交通数据充分的调查:如人均出行次数、交通阻抗与交通行为之间的关系等等;

(2)客观原因:我国目前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的发展短短五年可能就发生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相同任期内的市领导以及不同任期内的市领导都有可能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总规的调整。城市总规的调整对于线网客流很多时候具有颠覆性影响。例如北京M5线规划时,尚未出现天通苑规划社区,但当M5线建成通车时,天通苑规划社区已经开发建设完毕,其对客流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建成之后,北段线路客流在早高峰时段超载严重,中间站乘客难以进出车厢。

事实上,客流预测属于“预测学”范畴,在预测过程中应强调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性部分的预测可以采用“专家法”、“德尔菲法”等,定量部分才应该是采用交通模型进行定量计算的方法。由于影响客流的因素较多,除了人口、票价、经济等因素外,出行习惯、年龄结构等都影响客流预测,很难进行定量的分析,因此,建议目前客流预测的方法体系进行调整,最好采用两家单位不同展开的方式进行,并采用“交锋法”,对两家单位预测一致的进行采用,不一致的应进行互相辩论直到双方意见趋于一致。例如图7所示为港深机场联络线所作客流预测的对比表。

图7 港深机场联络线客流预测对比表

五、建设规划中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

城市轨道交通修建可分为建设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对于其他三个阶段,目前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都有相关的规定,例如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建设部曾在2004年颁布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进行专门规定。但对于建设规划中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尚未有明确规定,各城市编制的内容和深浅也并不一致。

建设规划中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仍然要看建设规划的目的。建设规划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定规模,匡投资”,如果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起不到这个效果,则建设规划将失去意义。另外,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定,轨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时,投资估算不能超出。因此,从这个角度,建设规划中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应与工程预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与深度一致。具体到轨道交通工程来说,应包含以下内容:

(1)线路:起终点稳定,线路走向及线路长度基本稳定,敷设方式基本确定;必要的联络线接口应明确;

(2)车站建筑:明确一般普通站的标准图及建设规模;对于换乘站及交通枢纽,应有建议的方案,尤其是换乘方案分期实施时,应明确;

(3)结构及工法:对于工程应有大致的施工工法,且实施方法是可行的;

(4)行车运营与车辆:明确车辆选型和编组,初期和远景的行车交路,并计算初期和远景的配属车数,其中初期配属车数用于匡算投资,远景配属车数用来控制停车场及车辆段的用地规模;

(5)停车场及车辆段:应基本明确停车场或车辆段的布置形式,并基本划分出初期和远景修建的界线;

(6)机电设备系统:应基本明确所采用的通风空调型式,并决定是否需要屏蔽门系统,其余机电设备系统可按线路长度及车站数目进行匡算;

(7)资源共享:在建设规划阶段应对建设期内乃至远景网资源共享的方案予以描述,对于网络中不稳定的因素应在建设规划阶段完全做出决策,不应留到工可阶段。

五、重视轨道交通站点的衔接换乘

城市轨道交通的出行的便捷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如图8所示。而轨道交通“另一显著特点是黏附性,表现在城市轨道交通队其他交通方式和设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功能的发挥要有一体化的交通体系为支撑。”[4]衔接系统规划设计良好与否对客流吸引具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其中的步行系统,无论以何种交通衔接轨道交通车站,方便的步行系统都是乘坐轨道交通的“最后一棒”,而且乘坐轨道交通的乘客中,直接吸引的乘客大部分都步行至轨道交通站点,在重要车站或出入口较长的车站,可考虑设置助行步道,如香港等地的轨道交通,结合地块开发设置多个出入口,减少步行距离,并设置助行步道提高服务标准。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中也要求编制“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但由于各城市对此重视不够,交通接驳往往难以落地。目前国内做的比较好的城市,如宁波、北京等地,也只是在规划阶段控制落实好衔接设施的用地[8],但很少有城市能在前期阶段将衔接换乘系统的投资落实这样就导致各城市地铁车站接驳换乘条件较差。

图8 轨道交通出行衔接示意图

结论与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研究工作。上述六个方面的问题是笔者根据在沈阳市及石家庄市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切身体验总结得出,并且做了大量研究及论述工作。只有将这六个方面的问题阐述清楚,建设规划才能落到实处,也才能对后续的各项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结合上述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笔者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希望能对相关部门及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者有所启示。

1. 制定统一的客流预测编制大纲和新的评估体系,要求至少两家独立单位一起参与客流预测,重点对客流预测的基础数据进行审查。目前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客流预测报告中,有的城市编制了初近远三期客流预测报告,有的仅编制初期和远期;有的不仅编制网络的初远期,还编制了各条线的初近远三期客流,内容和深度也不一致。

2. 重视交通衔接系统,不仅仅落实接驳系统的用地,还应落实资金;应在上报建设规划的附件“城市轨道交通用地控制”中包含交通衔接系统的用地控制,同时在建设规划中落实衔接系统的投资;

3.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加速建设阶段,高铁时代、地铁时代来临,航空机场也在全国进行重新布局。轨道交通在经过这些重要对外交通枢纽时,常常由于管理部门的分隔,导致轨道交通接入大型交通枢纽时序滞后,不能型成合理的综合交通体系,导致枢纽的使用效率低,换乘不便。城市政府部门在编制建设规划阶段,有必要统筹考虑轨道交通与枢纽的结合,在建设规划阶段提前落实重要枢纽初步的规划用地方案。

参考文献

[] 周晓勤,做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评估工作-评估工作的规范与思考,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4.1

[2] 吴爽,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申报应注意的问题,城市交通第5卷第3期,2007.05

[3] 魏运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问题与方法探讨,都市快轨交通,第23卷第6期,2010.12

[4] 吴爽,中等规模城市的快轨交通建设规划,都市快轨交通,第20卷第1期,2007.2

[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GB/T50546,2009

[6]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2003.5.30

[7]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

[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篇(9)

1、成立新乐市城市规划委员会。顾问由市委书记担任、主任由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市四大班子分管城建的负责同志担任、委员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城市规划委员会召开会议时,可通知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委员会组成人员及列席委员会议的单位名单附后)。

城市规划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区土地利用规划;审批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单独编制的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审议城区及市级以上干道两侧各类建设(包括一产、二产、三产建设项目及农村住宅建设)项目的选址;市委、市政府授权的其它职责。

2、城市规划委员会下设设计方案(效果)评审专业委员会。设计方案(效果)评审专业委员会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市建设局局长担任,委员由相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和技术人员组成(人员名单附后)。评审专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建设局局长担任。

设计方案(效果)评审专业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较重要建设项目的建筑方案及平面布局设计的审查、城市规划的管理和对违反城市规划的城市建设项目的查处督办工作。

二、依法加强城市规划管理

1、严格建设审批程序。城市规划区内的所有建设项目,首先由建设单位向市建设局申报选址意向,市建设局提出初审意见,由建设单位聘请正规设计院(所)按规划要点提出2—3个设计方案,送设计方案(效果)报评审专业委员会进行审议,评审专业委员会提出初步意见后,报规划委员会审查批准。审查批准后,市建设局负责进行公示一周,进一步征询社会各届意见,然后再按程序办理审批、开工手续,进行建设。

2、严格“一书两证”制度。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应服从规划管理,按程序办理“一书两证”,即《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所有建设项目报建时,应附有准确反映拟建项目四至关系且比例适当的实测正规现状图、报批彩色平面图及立面效果图,图纸必须标有图名、图号。

3、加强临街建设的规划管理。临街建设应按城市规划委员会批准的建筑风格、色彩进行建设。各临街建筑必须符合各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所规定的建筑红线位置,并且应考虑门店招牌、广告牌匾位置,做到建筑整体效果相协调。建筑物与道路(包括规划道路)路缘石之间的区域不得修建化粪池等地下构筑物,主体竣工后,按标准完成对应人行道的铺装。

4、进一步彰显城市风格。所有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外立面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外墙装饰材料主要以绿色、环保、美观的新型建材为主。沿街两侧围墙提倡使用绿篱,控制建设铁艺栏杆,严禁建设实体围墙。

5、严格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严格执行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设风格、绿地面积、停车泊位、道路面积等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不准违反规划许可内容擅自改变建筑造型、色彩样式,不准擅自缩小日照间距,不准挤占绿地建设车库等附属设施。行政事业单位严禁建设地上独立车库,办公楼应建地下停车场,住宅小区必须设置露天停车位,鼓励建设地下停车场,停车位比例不小于60%(停车位比例=总停车位/总户数)。严禁在工业区、仓储区内建设住宅楼等非生产性用房。

6、规范城市管线管理。新建的电力、电讯、广播电视等各种管线,必须全部入地建设,已建的各种管线要逐步进行改造,禁止架设空间管线。各单位建筑物接入管线必须事先预埋,不得用明线;建筑物内部各种线路必须走暗管,不得有明线。重要的生命线工程设施及易发生灾害的设施,应适当提高设防标准,各建筑物装修不得破坏主体结构。

7、加强规划审批后管理。严把工程放线、验线和竣工验收关,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必须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放线和验线;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及时申请规划验收。对未按规划实施的工程项目,市建设局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做出相应处罚。

8、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监察。要对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所有建设活动进行全方位监察,对违规、违法建设行为,及早发现、依法超前处理。

三、建立城市规划管理的长效机制

篇(10)

Abstract: The urban planning is the overall image to dynamically resolve and coordination link betwee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buildings, take the ecological and sustainable point of view to continue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look to the future of the city. Here, the paper analyzes high-rise buildings in urban planning, and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ideas.Key words: architecture; urban planning;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上一篇: 关于借钱的法律知识 下一篇: 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