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3 16:49: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篇(1)

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77

林业体系的良好运作,需要遥感技术的参与。遥感技术在林业产业的应用,主要是依据自身的信息获取手段,对不同的林业分布情况和林业种植情况等进行监测,总结出相关的数据信息,促进林业的发展。但是当下林业的遥感技术应用活动中,信息的尺度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对林业资源的遥感信息尺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 林业资源遥感技术的信息尺度的意义

林业体系中,遥感技术是被人们经常提起和利用的信息提取手段,解决了当下林业领域的许多发展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遥感技术的资源和信息掌握更加详细,对于遥感运作活动中的信息和数据的有效截取提出更高要求,来保证林业体系发展的现象和特点及时掌握。不一样的林业产业,对于信息和数据的截取具有不同的特点,进而需要不同的尺度来衡量。我国科学专研人员,对于遥感技术的信息提取尺度进行过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对于不同的林业体系,对于遥感技术的应用,林业信息的提取,会随着遥感技术的不同尺度而展现不同的结果,也影响遥感信息的准确度,影响整个立业产业的结构和空间的变化。例如,在相关的林业市场调研活动中显示,对于遥感技术的不同判定依据,所获得信息的准确度也大不相同。与此同时,遥感技术的信息的准确度直接影响信息的真实性。

2 遥感技术的信息尺度问题研究和分析

2.1 不同^域的方差

利用不同区域的方差进行运算,利于找到最恰当的遥感数据和有效资源。首先要依据不同的辨别度,进行方差的计算,给出其构图的不同区域的方差,给出其平均的计算结果,进而求出不同区域的方差平均结果。最后把不同的方差数值和不同区域的空间辨别数值进行对比,找出其主要规律。不同区域的方差在辨别能力最强时,其空间的甄别能力也为极强。对于遥感构图的展示,主要是形成四处分布而且不相交的体系结构,这也是遥感技术对于不同区域的方差的辨别的主要展示方式。

2.2 变化性的函数体系

对于区域的异质特点的分析,主要是利用变化性的函数来观察。这一运作体系,主要包含了不同变化因素的区域依赖性。在进行这一活动时,对于遥感技术的尺度的合理化运用,要依据不同的变化性函数的分布图形,进行数值的计算和统计,进而求出最合理的辨别率。先利用较小的辨别构件图,进行函数变化性的实验活动,总结其数值的变化规律,进而求出数值的变化函数。在求出变化函数后,依据变化函数的理论,把其数值规律进行联系,利用科学化的运作方式进行处理。点的变化函数可以利用实验的变化性函数进行统计,进而从不同的函数变化数值中,得出函数的变化总数值。

2.3 尺度的变化

遥感技术的信息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进而对于不同尺度的变化,都具有相应的遥感尺度的产生。对于不同的遥感尺度的产生,其不同类型具有多样化的体现。进而对于遥感技术尺度的变化,也要依据不同的空间变化,建立合理化的运作体系和手段。多样化的遥感尺度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流和资源的整合,这主要是依据于遥感技术的关联性这一客观事实。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于不同尺度的不同运作环节,没有关联性。对于遥感技术的数据资源的尺度变化活动,可以依据不同的方式进行运作。包括对不同区域的尺度进行平均数的计算,运用比邻的方法等遥感尺度的管理方法,进行遥感数据和资源的增大活动。分形定理也是遥感运作体系中的重要手段。分形定理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在林业产业的遥感技术运作活动中,林业的构建环境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在对其不同的区域构建图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分形定理可以极大的促进遥感技术在林业的发展,增加其实际应用性。建立林业的运作机理的遥感尺度变化体系,主要是依据不同的变化模型的基础上,对林业的变化数值进行观察。林业机理这一运作方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物理意义。

3 结论

由上文的阐述可以看出,对于林业的遥感尺度的分析和研究显示,对于林业数据和信息的定量截取,对于遥感技术的尺度分析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利于促进遥感技术在林业的广泛应用。但是当下的遥感技术在林业的运作活动中,其自身的信息的提取尺度问题具有发展局限性,进而要基于当下的林业发展实际情况,和遥感技术的自身发展弊端,进行遥感技术的合理化创新活动,增加遥感技术的信息提取合理化,增加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性。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TP39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12015002

作者简介:吕(1972-),男,山西翼城人,硕士,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助讲,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机技术应用林业调查与分析。1遥感技术在伐区检查中的应用

1.1遥感技术的含义

遥感技术是一项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探测技术,主要是根据电磁波的原理,在一定距离之外,对目标对象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成像,从而感知地面各种景物的性质、状态和数据,是一门相对综合性的技术,可以有效的完成高质量的快速测绘数据。

遥感技术在现实的科学活动中呈现出运用多样化的趋势,遥感市场的需求也很旺盛,这种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比如国土调查、资源监测、工程规划、粮食评估等各个方面。本文所介绍的遥感技术在伐区检查中的应用也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内容。随着我国不断兴起的数字城市建设,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数据将对城市的管理发挥积极的作用。

1.2遥感技术在伐区检查中的重要性

森林的采伐在现代生产生活中是一项带有经营性质的活动,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地球表面所覆盖植被的减少。而诸多地理经验表明,地表上覆盖物的减少和变化,会带来一定的地表波普特征变化,从而引发整个生态环境的变迁。由此可见加强森林采伐的监测和科学化管理,采用卫星遥感数据来掌握森林采伐的变化信息,可以有效的把握随时改变的实际情况,对于其他的地理行为有很强的参照价值。而近年来遥感技术的试点应用充分证明了这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技术,掌握的数据相对准确有效。

2遥感技术在伐区检查中的工作思路

遥感技术在实际的伐区检查中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作思路。主要可概括为选准目标、验证目标、确定目标三大块。

2.1选准目标

以不同时期的多期数据为基础,锁定发生变化特征的被检测森林地块,初步确定属于何种变化类型,初探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2.2验证目标

为获得较为全面的目标采伐区分布情况,要采用计算机识别和人工目视两种途径,勾绘出发生变化的地块,并在现有档案材料的基础上修正遗漏和错误的图斑。

2.3确定目标

在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进行判读,再结合实地抽样调查的结果得出目标森林的单位面积的采伐蓄积量,以此获得无证采伐的数据,用以指导其他工作的开展。

3遥感技术在伐区检查应用中的优势

3.1提高了资料整合、管理与运用的准确率

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为现代的国土资源调查、林业资料判断提供了基础性和原始性的数据支持,但随着自然百态在日复一日的变化,这些相对早期的地理数据、林业资源统计、伐区采伐的记录、林地的征用占用情况等信息需要得到全新的判定和修正。这时采用遥感技术展现了极大的优越性,比如在查询数据方面、图像统计方面、汇总数据方面等等,都可以起到判别真伪、查漏补缺、及时完善的作用。

3.2提供了强大、丰富的图件信息

遥感技术基于先进的科技水平被赋予了强大的成图功能,可以方便的获取更多一手的清晰图像,为伐区检查中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相比较传统的测量方法,基本是手工操作,利用皮尺等工具进行丈量,既容易出现误差,也对人员的分配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遥感技术在这方面的弥补,使图像呈现的精准而快速,美观且实用,说服力更强,表现成果也更有说服力,而完成这些工作也只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即可。

3.3展现了客观、真实的数据信息

森林资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所处环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直接的表现在短时间内是细微的,很难真实的感受到。只有把一段时间内的很多信息和数据进行比对,才更容易发现其中的微妙。遥感技术的存在因为可操作性强,不需要大规模的人工测量即可获得随时的信息。整合不同时间段内获取的信息数据,就可清晰的看到森林资源的变化,看到森林改变的历史再现,这样的数据更能直观的展现森林面貌,使检查工作的开展取得更加真实的效果。

3.4方便了对采伐区的判定和把握

伐区分为有证伐区和无证伐区两种。对于有证伐区,相关的森林监管部门会保存相对应的数据信息和图像数据,让之后的检测有证可查、有据可依。但是很多的无证伐区长时间成为人工检查、测量的盲区,而遥感技术的出现,让这些盲区变得清晰可见。所有的森林覆盖地经过遥感技术的扫描,成片的无证采伐区会在遥感的影像上清晰可见,提高了对整个伐区准确度的把握,也为以后的常规检查和制定整体工作方案提供了便利。

3.5增强了检查工作的效率及有效性

对于伐区的检查和监测是一项涉及多个方面、结合多种数据的工作,会存在不同伐区种类的叠加。对于多重数据的整合在传统的工作方法中很难获得有效的途径,而且增加了检查的工作强度。遥感技术的出现弥补了这种工作方法的空缺,在图像的呈现上会清晰的分布出叠加的区域和伐区的界限,所反映的不同种类的伐区分布图一目了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规范了后期工作中的伐区划分等工作。

4遥感技术在伐区检查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4.1数据获取难度大

在实际的应用遥感技术工作中,即对采伐限额进行情况检查时,会对时间性提出很高的要求。选取的合适的遥感信息源存在一定难度,过境的卫星可以提供的有效数据相对较少,让获取工作遇到很大困难。特别是数据的时相,根据实际的情况特点,最佳的检查时间为每年度的第一天,这一天可以有效的避免时相叠加的情况,但对获取数据的实际操作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伐区正判率不高

遥感技术在实际的应用实践中,对于采伐蓄积偏小的伐区等会存在正判率不高的情况,一般呈现在50%左右的水平。由于森林植被时刻处于变化中,但没有采伐的情况还是有一定存在的,例如在荒山上造林,对造林地进行抚育,以及其他的地类变化等,都需要对比造林经营的相关数据资料才能进行综合判定。这些工作的把握难度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判读失误。

4.3分辨率大小左右判读

分辨率是使用遥感技术中的重要参考标准。不同的技术程度会呈现不同的分辨率,并且不同分辨率又会对判读产生很大的影响。当然,分辨率越高将会越有利于数据的判读,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高昂的工作成本。这也呼吁我国尽快研发出更高效更实惠的技术手段,回避这方面带来的矛盾,尽量让高分辨率的技术提供在成本范围内,为相关的科研活动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遥感技术进行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检查,是对传统检查手段的一种创新,从实践上看是有效的,解决了很多以往无法处理的问题,发现了很多以往被忽视掉的问题。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应用遥感技术,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受检单位的管理情况。

遥感技术在伐区检查中的作用是明显的,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检查方法的不足,同时形成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呈现一种全新的工作思路,很值得借鉴。同时,根据相关试点的实际情况可以得知,使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伐区进行有效的监测,有助于最终得到高精度和高准确性的森林采伐数据,这对于加强森林采伐的规范化操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1 遥感课程教学及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林学专业来说,遥感课程还没有全国统编教材,各院校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而选择自己的遥感教学教材,使得教材各不相同。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较慢,而遥感技术发展是迅速的,势必导致教材内容与实践脱节。遥感课程作为林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基础设施相对欠缺,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遥感资料不能及时更新,时效性较差。

林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必修课的基础上,会选修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在开始学习遥感课程之前,学生对遥感知识几乎不了解,遥感技术在林业实际生产工作中有哪些应用,怎么应用,需要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更是一无所知,所以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2 教学内容方面改革措施

2.1 选用适合教材,合理修改教案内容

由于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没有统编教材,所以有必要根据本校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遥感教材,选用了《遥感概论》作为林学专业的遥感课程固定教材,该教材内容比较全面,涵盖了遥感基础理论、遥感图像获取、遥感图像处理及遥感技术应用等几个方面。但没有突出林学专业特点,也没有侧重林业应用内容。为此选择《林业遥感》作为参考教材,该教材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将遥感基础理论和林业实际应用相结合,突出了林业特点。书写教案时,在考虑课时的情况下,以《遥感概论》教材内容为框架,对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增加一些《林业遥感》教材中与林业相关的内容,从而做到与专业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2.2 结合网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目前,遥感类教材大多较为陈旧、更新较慢,而遥感技术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不断涌现,卫星图像的分辨率越来越高,无人机及无人机数据应用也愈加广泛。导致教材内容无法与日益更新的遥感技术发展相一致,与社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相距甚远[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利用网络信息快速更新教学内容。例如,现在无人机在林业调查、监测及各项工程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而教材中却没有关于无人机及数据的相关内容;教材中第六章航天遥感在介绍SPOT系列卫星时只提到了SPOT5,而SPOT7都已于2014年6月发射成功了。这些新的知识有必要通过网络查询,及时更新教材中没有涉及的新知识、新内容,弥补因教材更新较慢而遥感技术发展较快的矛盾与缺陷[4]。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遥感图像数据,最好选择学校周边、近期拍摄的图像,例如,利用谷歌地球,选择学校范围内的高分辨率图像进行遥感图像目视判读,这样学生进行目视判读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也有利于判读精度的实地验证。

3 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3.1 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室上课的时候,前排的学生基本能够主动学习,而坐在最后几排的学生往往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在提问题环节,改变以往提问前排学习好的学生问题的习惯。每次都是多次从后排反复提问,如果不认真听课就会影响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后排的学生慢慢的就主动坐在前排座位了,学生很自然的就会学到一些知识,整个班级对遥感课程的接收水平就提高了。

3.2 多媒体教学与实物教学相结合

现在教师基本上在上课的时候都会选择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5]。虽然多媒体教学比以往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的教学形式更为生动,充分利用图片等辅助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多媒体教学毕竟还是利用二维空间。实物具有更形象、更直观的特点,如果能?蛟谔跫?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多媒体教学与实物教学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点。

3.3 增加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遥感课程中的一些知识点,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而是采用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总结知识点,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例如在讲完第五章航空遥感和第六章航天遥感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的优缺点。这样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深刻,从而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遥感相关知识。

4 结合实践进行教学,适应林业工作对遥感知识的要求

4.1 加强与毕业生沟通,了解林业实际工作对遥感知识的要求

对于以往林学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加强与其的沟通和联系。通过相互的交流,了解在实际林业工作中,需要掌握哪些遥感方面的知识。例如通过与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等林业相关部门工作的毕业生交流,了解到在林地清收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掌握遥感图像配准方面的知识;在林业征占地项目中需要结合时效性和分辨率都较高的谷歌地球影像进行实际工作等。通过以上与毕业生的交流与调查,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以上项目进行遥感知识点的讲解,由于贴近生活与实践,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

4.2 加强与相关院校及单位交流,了解学科前沿动?B

篇(4)

森林资源的调查是林业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国的森林资源调查技术逐渐的完善,尤其是近几年,遥感技术的发展逐渐加快,无人机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一、无人机遥感概述

无人机遥感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将无人机技术与遥感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其主要的技术内容有无人驾驶飞行技术、遥测遥控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遥感应用技术以及GPS差分定位技术,这是一种相对较为综合的技术,起可以快速的对我国森林资源进行调查,并对相应的信息与数据进行掌握,以此来进行对森林资源的调查。这一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成本低、消耗低、风险小、可以进行重复使用的特点,无人机遥感技术最开始是在侦查方面进行使用,主要用于军事领域,逐渐扩展到气象环境的观测、资源的勘探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无人机遥感以其高效率、高分辨率的优势得到广泛的推广,这也是传统遥感技术难以进行比拟的,这也就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无人机遥感的使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加快,科技水平有着显著的提高,无人机遥感技术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发展,也是由于无人机遥感设备的功能逐渐完善,其在更多的领域得到有效的应用。尤其是在森林资源的调查过程中,无人机以其自身的优势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并对我国的森林资源进行了有效的调查,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自然灾害,也可以对出现的自然灾害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从根本上提高自然灾害的处理效果,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无人机遥感在森林调查中的运用价值

(一)森林资源调查

森林资源的变化受到广泛的关注,所以对森林资源调查对我国的林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森林蓄积量的调查与森林资源清查是现阶段遥感技术应用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一系列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无人机遥感的作用,其不仅可以对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也可以提高对信息获取的时效性与真实性,同时,图像也可以对现阶段森林的状态与立体覆盖等状况进行真实的反应。此外,无人机遥感的成像速度相对较快,这也就提高的森林资源调查信息的时效性,加强了不同植被所分布的规律,通过不同的遥感资料,来保障森林资源调查的效率与质量。

在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的过程总,传统的清查注重对森林资源的面积、树种等方面进行识别,这种调查难以充分的对森林资源中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管理。而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对森林资源进行监察则可以对森林内部的详细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也可以全面、准确、客观的对森林的分布状况进行有效的掌握,这也是无人机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运用的价值。

森林资源进行监测的另一方面内容就是森林的蓄积量监测,遥感影像光谱信息与森林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据相关的研究表明,森林自身的蓄积量与波谱比值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无人机遥感在对森林的蓄积量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优势与特点,其不仅可以通过对遥感数字影像来对相应的数据状况进行分析,也可以精确的掌握植被的分布状况,这也是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的重要途径。

(二)森林生态环境研究

森林生态环境的研究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的加快,生态环境的平衡受到一定的影响,环境也逐渐开始恶化,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难以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进行贯彻落实。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适时的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发展,这也就为生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森林火灾检测与灾情评估

森林防火是现阶段进行森林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传感器来将光波与热红外对森林进行检测,以此来对灾区的位置进行明确,并对火灾的发展方向掌握,这也就为救援提供了相应的依据与基础。无人机遥感以其自身的优势来对火灾的相关信息进行调查,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此外,在我国的林火监测应用技术系统中,无人机遥感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加强森林防火的效果。

(四)森林水文

森林的水文状况也是进行森林调查中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可以保障生态的平衡发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防洪、防旱等方面的效果。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森林的水文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其对森林水文现象的发生以及其发展的动态规律进行掌握,这也是保障森林发展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水土流失的现象相对较为严重,这也就影响到了森林的发展,而无人机遥感技术在这一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无人机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也在不断的完善。现阶段的森林调查中对数据的要求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数据的精度、实效以及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也逐渐严格,这就要求明确无人机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价值,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完善,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园,梁世祥等.无人机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06)

篇(5)

引言

如今,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到各个领域,遥感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勘察能力,随着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森林资源的调查中,从实际调查结果上看,不但提供了准确数据,也把原本复杂的数据统计变得科学、便利,本文结合遥感技术,通过分析,进一步明确相关森林调查工作的具体发展过程,并且提出了森林资源调查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下面具体分析:

1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一类清查中的应用

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一类清查,首先是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在进行精准几何校正后,提取土地利用和森林特征信息以及在图像上能采集到的生态环境信息,然后匹配公里网,在要判读的固定样地交叉点上设置2~3mm的判读样圆(在此指TM图像,其他图像要根据不同空间分辨率来设置判读样圆的大小),在判读样圆中进行地类和其他相关因子的调查,固定样地方法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受当时定位技术影响,许多固定样地与地形图上的公里网交点不一致,造成了图像上的公里网交点与地面上进行过调查的固定样地不在一个位置上,也就是说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时,由于位置的不同而造成地类判别的错误,因此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时应该应用GPS定位系统将误差改正过来,方法是将错就错,即将地面多次调查的宝贵数据不应丢弃,所以应将与地形图上公里网交点不匹配的地面固定样地准确位置标在遥感图像上,并建立该点的坐标和影像数据库。另外一个问题是固定样地中的有林地一般人为地受到保护不进行采伐,因此,使地类中有林地的动态变化失真,为此需要应用GPS在原固定样地附近设置临时样地,由于该样地没有设标,但又具有准确的坐标位置,故这些样地也可以转变成附加的固定样地。由于当前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大流域的中上游设置了许多禁伐区,同时已进行了五期以上的连续清查,在这些多期数据测定的基础上,在禁伐区内应采用遥感判读,数学模型预测的方法对有林地中的林分因子进行估测,既可保证一定的精度要求,又可减少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量和经费。另一种方法是用安置在飞机上的鱼眼相机进行点抽样的大比例摄影(一次曝光可获得一个像对),然后通过立体判读量测获得各项林分因子。

2遥感技术在森林生态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在经济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因此,为了及时了解森林生态环境的状况,应重视无人机遥感影像在这一领域的应用研究。据研究表明,在森林生态环境调查中,无人机遥感影像的应用具有如下价值:一是可及时查明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用以指导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二是可准确估出树种的组成及其空间结构;三是通过纹理分析,便可估出树种的组成及其空间关系,从而保障了森林生态的平衡。此外,森林水文调查的作用在于平衡生态及发挥其防洪与抗旱效果。

3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过程

3.1森林蓄积量调查利用航空像片

在对森林蓄积量的调查中,可以通过对调查因子的判定以及小班轮廓的描绘,将蓄积量进行确定。比较实用的方法有以下5种。

3.1.1第一种方法是典型选样法。这是一种比较适合广泛使用的方法,不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还具有足够的数量数据样点,根据像片中所展示出来的样点,进而将蓄积量进行计算。

3.1.2第二种方法是样地实测法。这种方法需要先将小班的轮廓描绘出来,之后在将目标规划中的带状作为样地,之后在进行样地的蓄积量的计算。

3.1.3第三种方法是分层抽样法。通过将森林的影像进行分层,之后在将每一个分层中的小班进行描绘,这样根据分层中的蓄积量推测出总的蓄积量。

3.1.4第四种方法是像片判读和实测回归法。通过像片对蓄积量进行估计,同时也对地面的蓄积量进行估计,进而根据回归法进行蓄积量的计算。

3.1.5第五种是多元回归法。这种方法是将像片中所显示出来的蓄积量和影响因子全部列举出来,之后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根据小班因子所显示的值带入方程中,进而得到蓄积量。

3.2森林火灾观测

3.2.1森林发生火灾时,等级的确定与森林火灾发生时的特点有关,火灾发生时需要对火源分布情况、气候情况以及发生火灾区域植被的种类,这些都是判断火灾等级的依据,通过卫星对这些指标进行判断,进而将火灾等级进行确定。在发生火灾时还可以借助红外来对火灾区域的水分以及热度进行测试,将上面的三个指标的数值进行确定,进而判断火灾的等级。想要对火灾的等级做最后的确定,还需要对火源密度等信息进行确定,之后结合相关的数据确定火灾的等级。

3.2.2调查火灾损失。森林中发生火灾之后,会使得整个植被都受到影响,因为森林中的植被在燃烧之后,会引起地面的波谱发生变化,并且能够被可靠测量,与未发生火灾之前区域以及未发生火灾之前区域的波谱会有明显的差别。因为被火烧过的区域所显示出来的卫星光谱与以往不同,这时候卫星光谱吸收红光,进而在波谱上所显示出来的颜色会比较淡,正常的林地中所显示出来的波谱是颜色偏深的颜色。进而能够根据两段波谱的不同对火灾所带来的伤害进行判断。

3.3森林病虫害观测

对森林病虫的观测时,可以选择红外方法计量和航空的光谱进行计量。因为林木在受到病虫的伤害之后与正常的林木所展示出来的反射率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松树在受到病虫的侵害之后,会在不同的时期展现出不同的反映,在病虫害中期时候,针叶会开始变黄,进而可见度降低,光谱所能蚪邮盏降墓庠嚼丛缴伲进而导致反射率逐渐的增加,进而根据松树的光谱反射图的不同来判断病虫害程度。

结束语:

综上,在实际引用过程中,遥感技术尚存在一些不足,但结合实际发展,遥感技术必然可以为森林工作者服务,并且相信日后的不断发展,技术会越来越科学,总之,在森林资源调查过程中,应该积极运用遥感技术,相关工作过程中,也要以实际情况为主,针对森林资源调查情况,认真进行遥感技术的运用,包括常见问题都要给予积极处理,这样才能提高遥感技术使用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推动遥感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效率。

篇(6)

回顾我院的调查规划技术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推离算盘,应用计算机(器)进行计算

我院是使用计算机技术最早的单位之一。1979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内业汇总首次应用到计算机,当时计算机还处于“01”时代,也就是采用机械码,进行数据录入、计算。1980年以后,使用ASClI码进行计算。一是以fx一8O为代表的系列计算器大量使用,标志着珠算的年代已经结束。这可以说是我院计算技术的一次革命。二是以502P为代表的带有编程功能的计算器(计算机)出现,使计算工作进入了程序运算阶段。三是以TI一59创先的小型、便携式计算机使用,使得计算结果可以打印输出。四是trsZ一80第一代微型计算机应用,改善了调查规划设计内业工作方式与效率。1984年始森林资源调查的内业统计汇总工作主要依靠计算机来完成。与此同时计算机语言、关系数据库知识在我院逐渐普及。汉字输出将我院计算机应用推向新的阶段。从第二代微型计算机始,计算机输入输出使用了汉字,使得所有的统计计算全部用于计算机来处理。‘

2、甩掉图板,实现制图电子化

计算机制图应用,是计算机应用的一次飞跃,将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即数字化、矢量化。80年代初我院完全依靠图板制作各类规划设计图,绘图人员走在哪里将图板背在那里,在各业务科室都培养了-tL绘图能手。从80年代末开始引入计算机制图,用10年多的时间,我们甩掉了图板,全部采用计算机制图。(1)Autocad的应用我院于80年代末开始使用Au—tocad,主要用于土建、道路等专业设计,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制图工作的普及。逐步应用到林业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中,并在土建、道路专业使用专业的Autocad软件。(2)Mapcad的应用(数字化)非线型图形的矢量化是林业制图走向数字化的一次飞跃。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制图以非线型制图为主,没有矢量化就不可能有林业制图数字化。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国外已经推出的制图自动化软件在国内难以推广运用。9O年代初,我们选择了Mapcad软件。从486计算机DOS系统开始运用,发展到更新WINDOS系统版本使用,逐步使我院制图走向自动化。(3)Gis的应用CAD、空间分析与数据库的结合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又一次发展。我院首次应用Gis系统是从Mapgis开始,随着软件技术和使用技术的提高,到2004年后发展为应用ARCGIS,之后的工作成果都是在此平台上产生的。

3、扔掉钢笔,进入办公自动化

微软的普及应用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扔掉钢笔,进入办公自动化。我院从80年代末就开始使用电子文本,进行文表处理,由于受计算机数量的限制,直至9O年代初,一直处于学习阶段。从90年末始,大量配备计算机,在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中开始普及应用文表处理,与此同时网络开始应用,调查规划设计文本及日常办公文本的编写、传输、印刷等逐步用计算机来完成,到目前为止,我院职工已经是人手一机或多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文书、财务、人事、技术资料等管理全面使用计算机,进入了办公自动化时代。

4、力减野外作业,使用遥感技术

我院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进行森林资源调查,最早试用遥感技术是从7O年代开始的,当时使用的是航空照片,借助立体镜进行解译判读,8O年代末开始试用航天遥感研究试验,并获得林业部科技进步奖。1999年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进行了样地判读调查,2004年开始,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荒漠化沙化土地调查、湿地资源调查等项目中大量使用,与此同时,影像的处理技术全面掌握。2004年前主要采用的是分辩率较低的TM影像,2004年后主要采用分辨率较高的SPOT影像。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调查规

划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成果现代信息技术在我院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应用成果较多,主要介绍近年来采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在调查规划中的重要应用成果。

1、陕西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管理信息系统

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为县级和省、市级。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小单位为小班:省、市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到县,访问到小班。系统能够与其它林业子系统相互兼容、资源共享;根据提供面积或图幅求算面积对范围内自动求算的面积进行平差,使图面面积等于控制面积:进行资源数据的即时更新,确保资源数据准确性、时效性。

2、陕西省退耕还林管理信息系统

陕西省退耕还林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ARCGIS地理信息与ORACLE数据库平台上共享的图、数、文、表一体化的网络管理系统。通过遥感影像、DEM数据、矢量地形数据等模拟真实地理环境,将退耕还林小班信息与实地山头地块相关联,图数结合;采用国家数字林业数据标准,实现资源共享:运用了网络技术,数据传输与管理最终在网上运行:多种数据源、多种比例尺、多种格式基础数据共同应用;采用多尺度数据无缝拼接技术及先进的内存管理方法与数据调度机制;系统采用了分级管理。

3、陕西省荒漠化沙化土地调查数据库

从1994年开始,间隔5年一次的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调查已经进行了4次,2004年后普遍使用3S技术,通过建立解译标志、判读、区划、现地验正的环节进行调查。按照全国荒漠化沙化管理信息系统要求,我院建立了陕西省荒漠化沙化土地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库、属性数据库、图形数据库等。

4、陕西省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库

从1995年到2003年,国家林业局(林业部)组织开展了建国以来首次大规模的全国湿地资源调查,陕西省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是1999年进行的。2010年陕西省进行了第二次调查,采用3S技术,通过建立解译标志、判读、区划、现地验正的环节进行调查。按照全国湿地管理信息系统要求,我院建立了陕西省湿地资源数据库。

5、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库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从1979年始,采用固定样地连续清查体系,从1994年开始我院建立固定样地属性数据库,经逐步补充与完善,现已建立了各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属性库。

篇(7)

0.引言

近年来,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遥感技术被运用得很广泛。比较突出,也是比较有用的就是遥感技术在农田水力资源中的利用。这项措举,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兴农的实现。是我国农田水利中的飞跃性的进步。遥感技术在农田水利资源中被广泛的应用,这样就对农田的情况进行了一个科学而精准的分析。这主要包括农田的防洪抗旱、农田的灌溉情况,以及农田的水土流失治理动态进行一个科学的分析。遥感技术可以对农田水利资源做一个系统的分析,以便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1.相关概念分析

遥感技术主要是在资源勘测和环境勘测中利用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作用主要是反映资源的情况,以便相关部门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目前来说,遥感技术运用的领域非常的广泛,农业、林业、海洋、水文和气象都有充分的利用这种技术。所谓的遥感技术实际上就是指的是利用光学接受电磁波和地面反射而来的信号。这种技术主要是在高空和外层空间进行。主要指的是遥感器和波探测仪器两种仪器。遥感器将接收而来的的电磁波和反射信号记录好之后再传回地面的地方,然后进行信息的处理、判断和验证等步骤。实际上,具体来说,这种技术就是一个拍摄、扫描以及传输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工作过程。

2.遥感技术在农田水利资源中的利用

2.1在水土流失治理动态中的应用

我们生活的家园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复杂且多变。由于许多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因素主要是过度开垦土地,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以及一些过度开矿和修路导致的土层松动,水土流失情况。自然的原因主要是地貌地形、植被气候、以及土壤和风向发生的自然变化。人为的破坏,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是可以避免的,自然的因素是不可抗拒的,但是,也是可以经过人为的努力,达到一定的改善。例如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人工种植固土性很强的树木和草,也可以在水土流失的地方修建固土的堤坝和成网格的坝子。实际上,认人为的修建坝子只能够保护水土不流失一段时间,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而人工种树一直都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被广泛的利用到保护水土流失工程中。

我国的地理南北东西跨度都比较的大,地理位置复杂,地形也比较复杂过度明显,气候多变,冬夏温差较大,一些南方地区时常发生洪灾,北方地区时常发生旱灾,且北方的风沙较为严重。因而,我国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地形复杂,适合耕种的农田比例较小,且人均占有量较少,但我国水土资源流失较为严重,为了缓解水土流失情况,我国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整治。全国呼吁保护土地,防止水土资源流失。还大力退耕还林,请专人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种树。政府能够有这一系列的方案,还得益于遥感技术。遥感技术被广泛的利用与农田水利资源中,在防止水土流失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将我国水土流失的情况清晰的传给相关部门,为相关部门提出及时、科学合理的方案提供了科学的资料。一般来说,遥感技术的传回的结果都是比较科学和宏观的,对促进农田水利资源的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在防洪抗旱中的应用

前面笔者也提到,我国地理位置广阔,国土南北东西跨度都比较大,国内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洪灾和旱灾严重,古就有南涝北旱的说法。但是我国在应付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是比较突出的,这和遥感技术分不开。遥感技术对于防洪抗灾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实际上,遥感技术洪灾旱灾的情况反映和紧急救援,以及灾后的重建工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不止如此,我国还建立了农田洪旱遥感系统,这种系统反应的是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对民众的关心。一个国家应付自然灾害的能力,往往凸显的是国家的经济实力。

洪旱遥感系统主要包括两种主要的模式。一检测灾区重点。通过雷达卫星和地理信息监测出重灾区,并作出详细的评估,以及对灾后的重建作出决策。二是灾区宏观检测。利用气象卫星每天读灾情进行速报,对灾情地区,持续时间,灾情损失作出评估。

实际上,事实已经有力的证明了遥感技术在防洪抗灾等抗击自然灾害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救援,灾情监测、以及灾情评估和灾后重建工程中的作用都是极其重大的,可谓是贯穿整个始终。遥感技术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客观和全面清晰的信息,这些信息成为有关部门做出正确决策的有力支撑点。

2.3在河道检测中的应用

我国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河流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饮用灌溉的主要水源。水是生命之源,加之我国又极为容易发生洪灾和旱灾。因此这就需要我国多河流实行检测。遥感技术对河流的水位情况,河道走势,河床变化,水质变化都会有清晰的数据。遥感技术将这些数据传给相关部门,以便相关部门掌握详细情况,当发生灾情的时候,也好及时作出决策。遥感技术对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和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遥感技术传送的信息可靠而详细。遥感技术将详细的信息资料传给相关部门,以此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正确的了解情况,并帮助他们做出正确及时的决策。在我国农田的水利中广泛的被利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农田水利资源的管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遥感技术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也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红岩.基于NPP和植被降水利用效率土地退化遥感评价与监测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2]蒙继华,吴炳方,杜鑫,张飞飞,张淼,董泰峰.遥感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J].国土资源遥感,2011,03:1-7.

篇(8)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33

引言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建设和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样,也成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1]。林业信息化是林业生产建设过程中,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实施信息的搜集和管理的过程,是当前林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这其中包括统一规划和协调林业信息资源的标准,实现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林业信息管理模式,而信息化范围包括生产、管理、科技推广和教育[2]。目前,以3S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林业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已初步建立,为我国的数字林业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使我国朝着规范化、国际化的林业信息管理又迈进了一步。基于当前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数据库等相关信息技术为研究对象并结合笔者林业工作实践介绍林业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并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

1 我国林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

林业信息化这一理念是德国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于20世纪末期引入我国,对我国的相关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3]。我国林业发展起步时间晚,不过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林业信息化体系,不过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一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阶段,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消耗,例如在林业资源信息的搜集方面,依靠大量的人力对森林植被进行逐一地测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计算精度难以保证,在数据的更新方面也存在这巨大的障碍[4]。严重制约了我国的林业信息化体系的建设。由于林业信息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在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制约性,导致了林业信息交流的不顺畅。而且基层林业设施的落后,直接影响了后期的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加上基层单位对于信息的管理意识不到位,业为相关的信息的泄露埋下了隐患。

以上的这些问题长期地困扰了我国的林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我国于21世纪初期重视发展3S技术以提高我国的林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同时,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库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成为3S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技术支撑。以上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升我国林业信息采集的效率和精准性,为实时的林业管理、调查、监控提供了可能。同时,为我国林业信息化迈向国际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林业信息技术应用

2.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一般是指对地球的地面以及高空天梯的监测的系统的总称。由信息处理平台、信息发射及接收系统和遥感仪器构成,其中的平台常见的有气球、人造卫星、飞机以及高塔等,这些平台因使用的环境、功能的不同,在分辨率、使用寿命和使用频次方面也存在着差异[5]。在接收器和发射器方面除常规的可见光、红外线之外,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和功能的检测,还衍生出了多谱段扫描仪、微波雷达、成像光谱仪等特种仪器,并不断的朝着高清化、多极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遥感技术可以说极大地便利了森林火灾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传统的森林火灾的监控主要采用地面巡逻以及塔台t望的方式,观察范围有限而且频次较低不利于突况的处理,在大多数交通不便的深山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目前通过低轨道卫星以及极轨气象卫星等手段,能够对地面的热点及时监控,通过卫星数字数据可直接计算出过火面积,对火灾实时进行掌控,同时根据火灾点的地理情况制定最佳的救援路线和林区的分割区域[6]。在森林病虫害的监控方面,遥感技术也大展拳脚。森林病虫害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有效的控制,很可能造成大面积森林的毁灭性破坏。在森林病虫害爆发前期,植物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叶片内部结构,从而影响光谱反射率,体现在叶片的颜色上,然后通过前后的红外彩色片进行对比从而在发病的早期就监测出来。

2.2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上个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地球科学研究技术,是一个多元学科。相关的技术是以搜集地球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的,通过地理模型分析,提供地域的动态、立体的信息,为地质、地理的研究提供模块化的研究数据。

GIS技术在营造林规划设计中运用,方便更准确地了解林业资源现状及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直观地进行生产经营方案的制定。应用管理营造林规划档案,动态生成本地区的可造林地情况分布图,可以更好地实现适地适树提供可视化手段[7]。在林业管理方面目前也大量的引入了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技术,通过GIS技术可以有目的的将所管理的林区进行划分,而且地理信息数据一次采集可以多次使用,克服了传统采集数据出现的误差大和工作量大的缺陷。此外,可以利用的空间分析功能把坡度、坡向、土壤类型、海拔高度等因子作为适地适树分析的主要立地因子进行立地分析和造林树种的选择,提高适地适树分析的可视化程度[8]。

2.3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军方为强化军事科技于20世纪70年代研发的卫星导航以及定位系统,是目前精度最高应用最广泛的定位系统。该系统的水平精度误差在1~2mm,山地丘陵地区精度可控制在5cm以内,由24颗常规卫星加3颗备用卫星构成。实时动态监测到达厘米级的精准度使得该系统成为在林业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我国也自行研制了定位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该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以及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的第3个功能较为完善的定位系统,已经获得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的认可。定位精度在10m以内,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提供高精准导航定位服务。

GPS技术的出现迅速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之中,在林业信息化建设方面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森林管理中,凡是需要M行位置的确定、区域以及立体空间的划分都需要应用到GPS技术。例如在我国保护珍稀树木的工作中,就对一些古老的珍惜物种建立了GPS管理档案,在这些档案中,清晰的记录着这些物种的位置信息,为林业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便利。

2.4 信息数据库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大数据环境应运而生。在林业信息化管理中即便是一个小的林区一天也会产生超过大量的数据,更不用说全国的林业信息了。产生的数据要及时的进行存储和分析,这样才能转化成有利于林业生产建设的有用信息。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地方以及国家层面的林业数据搜集体系,建立了统一的数据分析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森林病虫害、火灾以及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在林业管理中需要相关数据可以通过授权直接从数据库中调取一手信息,大大方便了林业的管理效率,最大程度的促进了信息的共享。

3 总结

随着林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我国林业也取得可长足的发展,初步构建了林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现代化林业信息技术渗透到造林育林、森林病虫害防治、火灾预警以及森林保护等多个方面,为林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切实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林业信息化建设为林业产业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统一的、综合性的平台,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案。虽然我国在林业信息化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国与国际上的许多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林业工作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打造林业强国将是每一个林业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谢绍峰,张贵,肖化顺.林火动态监测中3S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5,35(04):34-37.

[2]李春干,代华兵,谭必增,等.基于SPOT5图像分割的森林小班边界自动提取[J].林业科学研究,2010,45(01):239-243.

[3]李军,宋春辉,许建闻,等.3S技术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前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32(10):78-79.

[4]郭少波,王丰,雷和平.3S技术在林业的应用与前景[J]. 陕西林业,2009,24(02):65-68.

[5]赵强国,吴胜义,梁林怀.3S技术在数字林业中的应用[J]. 陕西林业科技,2009,22(01):349-352.

[6]刘彩凤,曹雨.3S在林业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 20(03):190-193.

篇(9)

据相关数据统计,病虫害有时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森林火灾,例如:我国松林每年被毛虫啃食的面积约占整体松林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可见做好森林病虫的监测工作才能更好地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下去。森林的病虫害多发生在森林中人烟稀少的地方,或者是没有专业看护人员看护的林区,运用常规的方法进行监测很难全面的查看病虫的发展动态,从而导致病虫害扩散至无法根治的底部,因此,我们要根据每种病虫害的特性制定相对措施,在对其防治的过程中,可以将新型空间技术手段作为主要防治措施。本篇文章主要分析遥感和GIS技术在森林病虫害检测管理中的应用。

1 病虫害监测管理方面的需求及监测管理方面的应用模式

1.1 病虫害监测管理方面的需求

近年来,由于人为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势头越加严重,虽然林业相关工作人员对破坏的势头尽力去遏制,但是就拿森林火灾来说,我国北方地区的大兴安岭市曾经的林区曾经遭受严重的火灾,该地区大面积森林遭受到火灾的重创,在那之后我国大多数森林中的森林防火开始不断在国家的政策下改善,并根据我国各大森林所处各地域和地理位置的差异不断改变。如果森林不重视防病虫这类森林灾害那么通常都会由于其过于快速的扩散而导致森林的森林绿化建设进程出现较为严重的为题,这类情况通常人为监测达不到理想效果,而利用卫星技术进行监测工作则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样也对病虫害的监测管理主要遵循以下三点:(1)对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2)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工作;(3)对病虫害发生后的损失进行评估和防治病虫害决策的支持工作。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病虫害灾害的情况而言,为了完善这一关键性的预测方法,我们要预先做好相关的预测工作,在灾害开始爆发时便优先对灾害的发生频率进行预测,对可能导致的后期损失进行预测及控制,我国大多数森林中的灾害监测工作都曾经利用过这种模式进行过,这一模式的主要功效是通过测量森林中的生命体进行对森林可能爆发灾害的预测工作,最后以检测出最适合病虫生存的环境。

1.2 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管理方面的应用模式

由于我国森林地域较易产生森林灾害的原因,所以我国目前已经加强了森林灾害这项管理措施,对于有可能危害到森林生态环境的灾害我国已经做除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对危害可能会扩及的面也都提前做好了应急措施。我国是世界上爆发森林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绿化面积年复一年的扩大,导致森林中生态环境的管理不够集中,从而也引发出多种多样的灾害,这其中病虫害是我国森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灾害,这类灾害的危害在于其扩散性十分的迅速,并极大程度破坏森林的生态环境,我国曾发生过很多起由于病虫害导致的森林面积严重缩小的情况,其最终原因就是病虫种类的增多,导致森林病虫害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彻底根治,从而引发森林灾害的爆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当的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病虫害的改善工作,这项技术可预先感受到病虫害的爆发,并将这一灾害通过遥感转化为认为感知,这项技术同样也是目前监测病虫害最为有效的一项应用监测技术。

在美国成功发射出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之后,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工作也开始被应用,加拿大在1988年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动态,美国在之后的几年中也开始频繁使用卫星遥感技术调查本土的病虫害,而我国在1978年对腾冲地区零点二万多公顷松叶蜂虫灾进行了监测,测定了健康林木和虫害林木的光谱,1990年中科院在安徽应用TM图像进行了越冬代松毛虫灾害的监测应用研究。

2 地理信息系统在病虫害监测管理方面的应用模式

2.1 利用GIS管理病虫害有关的空间数据

运用智能化模式下的数据库来进行对病虫害的监测管理。在GIS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确认数据库所需要的数据类型,数据类型的比例和大小,数据的质量和精准度,然后对数据中包含图形资料和与图形有关联的属性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收集,最好是收集的数据中都是一些技术人员通俗易懂的数据较佳,其根本概念在于建立起有效的数据体系,并将数据与智能化编码程序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得出数据库整体的设计概念,最后完善智能化空间数据的管理措施。

2.2 利用GIS进行预测预报

这项预测模式主要使用在病虫害的爆发前期,其遵循生态环境的变化的基本规律,利用病虫害相关专家的知识进行结合,在进行结合后开展森林灾害诞生可能性大小的预测预报工作,并通过利用现存的病虫防治技术对森林病虫害的爆发进行有效的控制,这项技术的基础理念在于其自身的模拟动能,这项功能可将爆发前期的病虫害控制在有效的可根治范围之中,其模式也是现今诸多防治技术的根基模式。建立资源消耗的函数,以便进行对病虫害趋势的预测预报工作。

3 遥感技术在病虫害监测管理方面的应用模式

3.1 利用GIS进行决策支持

利用GIS对病虫害的治理,通常治理措施可分榱街郑第一种是直接利用这项技术控制森林灾害的扩散范围,其二是根据森林灾害扩散的有效途径,进行有效扩散途径的治疗措施,并依照森林灾害的实际灾情对爆发后的灾害进行防扩散控制,最后依据治疗药品和药品所对应的表格,用类似指导病虫害防治的方式在路径上展开分析。

3.2 系统集成模式

遥感子系统和GIS子系统与地面系统通过广域网连接,并传输超文本数据。遥感子系统由工作站和图像处理软件组成。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测时定位、导航系统。在任何时候,以及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GPS接收机都可以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电磁波来确定接收机自身的位置。这项技术通常被应用于森林部分区域的防治调查,并通过一系列技术的应用从而寻找该地域灾害控制的最佳途径。

4 结束语

本文所涉及的GIS和遥感技术虽然都只是初级知识,但从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出在针对病虫害的防治管理上GIS和遥感技术具有相较其他技术更为优秀的实用性及先进性。要根据病虫害监测管理方面的需求及监测管理方面的展开对应用模式的应用,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在病虫害监测管理方面的应用模式展开对病虫害类型的模拟分析,GIS系统具有的开放性以及扩充性,都是GIS系统集成的一部分,GIS子系统分别由系统工作站和GIS软件所组成GIS地面子系统由微机、笔记本计算机、GPS接收机,以及微机GIS软件如ARCVIEW组成,遥感和GIS在森林病虫害监测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子系统,三个子系统分别为遥感子系统、地面子系统和GIS子系统。GIS子系统应放在地面子系统置放的地县级机构。

参考文献

[1]蔚虹,胡洁妍,杨瑞星,等.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的时空分析――以江苏省句容市为例[J]辽宁农业科学,2016(6).

篇(10)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3-0078-04

收稿日期:2017-04-11

修回日期:2017-05-17

Abstract: Seedlings constitute the core material basis of landscaping.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garden nursery may direct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landscaping. This study adopts a method of low altitude scanning by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with laser radar to manually measure single seedling. We take aerial photos of three nurseries (Nantang, Nanxiang and Xiaku in Sihui City) and extrac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istribution, scope and coordinates, height and crown size of earch tre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erial photos taken from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would be more intuitive and efficient to complete survey data collection and realize nurse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remote sensing; Wisdom nursery; Data acquisition

引言

苗木是@林绿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园林苗圃是繁殖和培育苗木的基地,是供应城市绿化用苗的后勤部[1]。我国苗圃的经营管理存在管理体制、国家投入、人才等诸多方面不完善的问题,同时信息化建设还相对薄弱,造成苗圃的大面亏损[2]。按照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林业改革发展战略,采用新技术推进我国苗圃的管理水平和建设水平显得日益重要。

无人机遥感技术,是可应用于多领域的新信息技术。从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试验数据误差、寻找试验误差原因的全过程来看,无人机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可行性高[3],樊江川对无人机航空摄影测树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无人机航空摄影测树木的主要特征参数精度符合森林资源调查的精度要求[4],且个别方面优于传统林业实地调查方法,使用无人机系统创建森林树冠和高度模型[5],从多维空间的图像可看到森林物种分类和健康情况[6],估算森林树冠和树高的变化[7]等领域发挥关键的作用,利用无人机空中三维激光扫描结合数字摄影的方法,将是提高植被茂密实景模型精度的有效手段[8],但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来提取园林苗圃信息及信息化管理的研究未见报道。

本研究是通过苗圃低空遥感及实地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无人机载激光雷达遥感技术,扫描样地苗木,通过单木分割,提取苗木的一系列特征参数,比较分析无人机遥感测量和人工测量的数据丰富度及工作效率优劣,为建设智慧苗圃的高效节约管理平台、实现智慧苗圃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主要仪器设备

本研究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Li-Air 无人机激光雷达扫描系统,集成激光雷达扫描单元、小型化组合导航系统。无人机续航时间为25 min,巡航半径2 km,巡航速度为8 m/s,航程为5 km;激光雷达单元的测距精度为2 cm,激光器数16,激光波长905 nm,水平视野360°,垂直视野-15°~+15°,扫描频率10 Hz。

1.2实验方法

通过与传统人工测量计算方式的对比,分析人工及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在获取苗木特征参数中效率和成本的优劣势。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1)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在四会南塘、南乡和下堀的3个苗圃,分别取1个大样地进行无人机激光雷达扫描,样地大小为300 m×50 m,再在每个大样地中取3个小样方,样方的大小为20 m×20 m,同一个大样地中,沿直线每隔100 m取1个小样方,进行人工每木测量,获得苗圃内苗木的数量、高度、冠幅、胸径等参数。同时记录每个样方的测量的耗时和人工。

上一篇: 城市规划建议 下一篇: 推动农业技术创新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