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功能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3 17:49: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国有经济功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国有经济功能

篇(1)

有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给出了形式不同但本质类似的解释。美国学者斯蒂范?罗博克在其著作《国际经营和多国企业》中指出:国际经营是企业超越国境线的经营行为,其交易内容不仅包括商品、服务、资本、人力资源等,还包括技术转让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美国约翰?费耶维舍教授在《国际经营管理》中指出:企业国际经营最基本的特征是经营活动涉及两个或更多的国家。美国理查德?罗宾逊教授在《国际化经营》中指出:企业的国际经营通常发生在一个以上的国家内,且要对社会或个人产生影响。国内学者张庚淼认为,相对于国内经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各种资源配置的经营活动。对比以上几种定义,可以明确的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本质是企业超越国境线在不同国家开展经营活动。

(二)投资环境理论

投资环境是指在投资活动过程中,投资主体所处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通常情况下投资环境与国际经营中投资主体所在国家的各类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关油气投资环境,国内学者穆献中将其定义为“围绕所在国家油气资源投资主体存在、变化发展并足以影响或者制约油气产业投资活动及结果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这其中包括与油气投资与经营相关的资源、政治、经济、基础设施、社会等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素。投资环境具有:划定性、指示性、动态性、系统性、不确定性和可改造性。

二、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业务经营形势分析

(一)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业务经营现状

中国石油集团的海外业务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探索发展阶段(1993―1996年)

海外投资经营之初,中石油定位于“国际化经营的初学者和参与者”,依靠自身在勘探开发技术方面的优势,从小项目做起,熟悉国际油气合作的惯例,培养人才,积累经验。在此阶段,中石油先后获得了秘鲁塔拉拉油田、加拿大南普斯库比油田和庄海勒油田、巴布亚新几内亚PPL168区块等项目。

2.基础发展阶段(1997―2002年)

自 1997 年,中石油确立了“争当作业者”的发展战略,在项目获取上,按照大中小项目并举、上中下游并行的作法,实现了海外业务的稳健发展。在此阶段,中石油获得的项目包括苏丹1/2/4项目、哈萨克斯坦阿克纠滨项目、阿塞拜疆 K&K 项目、委内瑞拉陆湖项目、印尼加邦区块等,并建成了苏丹原油外输管道、苏丹喀土穆炼厂、苏丹聚丙烯项目等中下游项目。

3.快速发展阶段(2003―2008年)

在集团公司“多元化战略、技术领先战略、低成本战略“的指导下,海外业务快速发展,至2008年,中石油海外业务遍布全球29个国家、75个油气合作项目,形成了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业务链。海外原油作业产量6220万吨,权益产量 3055 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67.3亿立方米,权益产量46.5亿立方米。在此阶段,中石油海外业务进入乍得、毛里塔尼亚、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叙利亚等国家,业务布局上基本建成了中亚、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战略合作区。

4.规模发展阶段(2009年后)

规模发展阶段,中石油海外业务定位是“成为国家石油公司和国际石油公司的优选合作伙伴”。在此阶段,集团公司中标伊拉克鲁迈拉、哈法亚和伊朗北阿扎干、南帕斯项目,收购哈萨克斯坦曼格什套石油公司和加拿大阿萨巴斯卡油砂公司麦肯河和道沃油砂资产60%权益,委内瑞拉胡宁4重油项目,实现了五大油气合作区的优化,基本完成了全球战略布局。

三、中国石油公司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的策略建议

(一)国家层面

从政府、政党、民间多个层面入手,借政府外交、政党外交和民间外交之力,进一步加强与资源国之间正常稳定的外交关系,不把政府或者国家之间的关系变成简单的你买我卖的私人关系,而是致力于建立制度性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企业层面

篇(2)

神雾集团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等各类荣誉、奖励或称号50多项,承担国家、省部级科技课题23项,拥有国内国际专利102项,正在审批专利113项。

创始人与其创业团队

吴道洪博士,男,生于1966年9月,湖北仙桃人。1988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并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并获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并获博士学位;1995年进入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一年。毕业时创办了北京神雾集团,至今任董事长。他是中国烧嘴式蓄热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发明人;作为第三代燃烧技术的引领者,他带领其自主创新团队,自筹资金5亿多元,在中关村科技园建成了全球少有的化石能源节能与低碳技术大型实验室;多年来这一创新团队的科研成果一直引领着中国先进节能燃烧技术的发展方向,已在化石能源与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领域开发出多项全球首创或国际领先的高效节能、低污染的颠覆性新工艺,正在为我国化石能源的节约和大气污染的治理发挥重要的作用。

神雾集团长期注重科研投入和创新团队建设。神雾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一支240余人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创新开发能力和技术协作精神很强,极具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科研队伍,拥有博士后4人、博士36人、硕士76人,高级工程师14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3人。已被命名为“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劣质铁矿石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中心、“北京市低变质煤与有机废弃物热解提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核心技术与主导产品定位

神雾集团主要以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及工程总承包为商业模式,向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的高耗能、高排放工业企业推广其自主创新的高效节能燃烧技术、直接还原炼铁新工艺、低阶煤炭提取石油、天然气及提质煤新工艺、能量系统优化等技术与装备。

目前已在非常规化石能源、非常规矿石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三大领域、二十六个高效节能工艺技术及装备上取得重大突破,引领着我国工业节能环保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多项工艺及装备已经权威学术机构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凭借多年的自主创新积累和市场实践,神雾集团已具备跨国界、跨行业、多领域综合节能技术推广及工程化能力,2012年底资产45亿元,全年节能技术订单52亿元。大型蓄热式工业炉、蓄热式锅炉、蓄热式转底炉、蓄热式中低阶煤炭热解炉、氢气炼铁竖炉等核心技术产品成熟,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

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13.95亿元,实现净利润1.44亿元;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18.34亿元,实现净利润2.09亿元;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24.85亿元,实现净利润2.35亿元。2013年呈现快速迅猛增长态势。主营业务、主要产品与核心技术

神雾集团拥有六项具有全球主导性、颠覆性的核心节能工艺及装备:

1、化石能源的高效节能低污染燃烧技术及装备

神雾集团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烧嘴式蓄热高温空气燃烧技术”,解决了传统工业及民用燃烧中燃料消耗高、有害气体排放大、余热浪费严重等问题。神雾集团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器已广泛应用于800余台冶金、化工、机械、建材等行业的各种工业炉和锅炉中,平均节能30%以上。该项技术2008年8月27日通过了中国金属学会组织的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技术被国家发改委(公告2008第36号文)列入首批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被工信部《工信规(2011)480号》列入钢铁行业“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重点。

2、劣质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的转底炉高效清洁冶炼工艺及装备

神雾集团开发的煤基转底炉直接还原炼铁新技术,能够为我国储量丰富的广大低品位铁矿石、难选铁矿’复合共伴生矿及冶金有色固体废物等原料提供高效、低成本清洁处理的提炼方案,既解决了我国钢铁行业多年来70%以上的铁矿原料受制于国外三大矿业公司、经济效益低下、矿石价格无谈判话语权等问题;又解决了高炉冶炼工艺中长期对焦炭作原料的依赖,只需使用普通的动力煤就可以炼铁。2012年7月15日中国金属学会对应用该新技术的沙钢集团转底炉直接还原炼铁生产线的国家级成果鉴定意见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2009年直接还原冶炼转底炉被认定为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2012年,蓄热式转底炉荣获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称号。

5、氢气竖炉直接还原清洁炼铁技术及装备

神雾集团开发的氢气竖炉直接还原清洁炼铁新工艺是炼铁工业的一次革命,该工艺不用焦炭、没有烧结、没有焦化,对比传统的高炉炼铁工艺能耗下降20%以上,CO2、NOx、SOx、PM2.5等污染物的排放可降低90%以上,能够彻底解决钢铁工业对我国大气雾霾造成的严重影响。同时对我国增加废钢炼钢比例、推动我国逐渐向优质钢生产国转型、从钢铁生产大国变为钢铁生产强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神雾集团正在建设的“山西中晋太行矿业公司30万吨/年焦炉煤气竖炉直接还原炼铁项目”是全球第一条使用焦炉煤气的示范线,也填补了我国氢气竖炉直接还原铁技术和产品的空白;正准备开工的“江苏连云港神圣公司200万吨/年煤制气竖炉直接还原炼铁生产线项目”是全球第一条煤炭制气竖炉直接还原炼铁示范生产线;同时也正在筹建全球第一条“通辽200万吨/年煤制气竖炉直接还原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4、褐煤、长焰煤、油页岩等热解提质新工艺

煤炭是中国的主体能源,也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中国的褐煤、长焰煤占中国煤炭总储量的55%以上,神雾集团开发的褐煤、长焰煤、油页岩等热解提炼新工艺,可从中低变质煤炭中,低成本、高效率地提取20%以上的人造石油、人造天然气资源,同时获得优质的提质煤炭。此项工艺完全不同于目前的煤制油、煤制天然气技术,投资少、投资回报快,能耗低、耗水少,污染物排放少。2012年中国煤炭消耗总量为36.2亿吨标准煤,利用此技术可从开采的煤炭中每年提取近7亿吨以上人造石油、人造天然气资源,可缓解我国石油、天然气供应过分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我国的能源独立,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该项技术已于2012年10月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组织的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鉴定意见为“此项技术解决了褐煤及低变质烟煤热解的诸多世界性关键技术难题”,鉴定结论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神雾集团目前正在实施的生产线有内蒙鑫瑞煤化工公司120万吨/年长焰煤热解及焦油制汽、柴油生产线;印尼Saka集团100万吨/年油页岩热解生产线、通辽扎鲁特煤化工园区100万吨/年褐煤热解生产线等。

5、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质变“油、气、煤”技术及装备

该技术将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质烘干后从中提取出30%左右的油、气资源和50%左右的固体碳资源,既减少了垃圾填埋占用耕地、污染大气和地下水,也消除了垃圾焚烧发电产生的二英等二次污染。相比垃圾发电不到20%的能源转换效率,神雾垃圾热解技术的能源转换效率可达到80%,对绿色低碳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未来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会使每个乡、镇、社区成为一个小型的“油、气、煤田”,真正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篇(3)

一、实现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素质教育职能转变,广大共青团干部要认清新形势,积极从我做起,努力探索素质教育职能模式

当前,面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有企业改革向深水区的迈进,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新环境较以往发生的重大变化,煤炭企业共青团员自身在思想领域、个人价值观念等各方面也呈现出新特点,这为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开展素质教育提出了现实挑战。面对当前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员自身在思想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要努力实现教育职能的大转变,广大国有煤炭企业团干部在开展对广大共青团职工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真研究新形势、思考新问题,积极从我做起显得至关重要。在素质教育职能模式上,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干部要从当前国有煤炭企业在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提高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素质、团结进取素质、廉洁自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具体素质入手,积极建立和创造与国有煤炭企业和谐发展相适应的素质教育体系。

二、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实现素质教育职能转变,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与当前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适应的现代化素质教育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在国有煤炭企业实现素质教育职能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国有国有煤炭企业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以安全生产为核心的生产经营发展思路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多数国有煤炭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共青团组织在提升广大青年职工各项素质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积极性,没有对共青团开展素质教育的各项手段予以较大投入和关注,当前一些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仍然滞留在传统的、落后的手工操作层面上,已经成为影响到对广大青年职工开展素质教育、实现素质教育职能的最大障碍。从这个角度讲,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要真正发挥素质教育职能,必须要充分借鉴和利用现代化的素质教育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有煤炭企业团组织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实现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首先,可以在对广大青年职工素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借鉴和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发掘大量的、在本企业之外的素质教育资源,通过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极大的丰富本企业广大青年职工的素质结构,提高广大青年职工参与素质教育活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可以极大提高开展素质教育的效率和力度。通过引进与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会大大提高广大青年参与素质教育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开发青年群体的创新意识、增加青年群体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要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手段在职工素质教育中的应用,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争取更多的资金,对企业素质教育现代化教育硬件和软件建设;二是不断加强企业网络平台建设,在网络上开辟专门的素质教育栏目,为广大青年提供思想交流的学习互动的平台;三是鼓励广大青年职工用实际行动参与到团委开展的现代教育活动中来。

三、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实现素质教育职能,必须要高度重视自身建设

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要想真正发挥在企业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要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按照新时期共青团建设的新要求、新思路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建设自己。

首先,要把素质教育工作纳入到国有煤炭企业整体工作之中。这就需要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要认真按照团中央十七大报告精神,不断完善自身组织建设,提升团委整体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团委工作的静止性和封闭性。

其次,在国有煤炭企业开展的原有素质教育职能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强化自身建设;在开展各项素质教育活动中要始终贯穿创新型思维,在自身组织建设、完成素质教育职能中充分发挥创新性观念和创新性思维,将广大青年职工素质教育统筹纳入到共青团的工作机制、工作体制和业务范围之内。

再次,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要从积极营造和谐、积极、向上、文明的企业文化建设入手,通过营造企业文化强化和发挥素质教育职能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于丰富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素质教育职能具有很强的辅作用。从这个角度讲,为实现素质教育职能的发挥奠定坚实的软环境基础是必须做的。

结语:

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素质教育作用、实施素质教育职能转变,必须要从当前国有煤炭企业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广大共青团干部要认清新形势,积极从我做起,努力探索素质教育职能模式、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与当前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适应的现代化素质教育手、要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素质教育职能。

参考文献:

篇(4)

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与改组的目标,就是要收缩战线、集中精力、保证重点,从整体上搞好搞活国有经济,而不是要搞活每一个国有企业。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活每一个国有企业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此,国有经济调整与改组途径的选择。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都要体现整体性原则。要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立足存量资产的调整,把优化国有资产分布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同优化投资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国有经济必需进入的领域,依托新的体制和机制,以更大力度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有经济不必进入的领域,坚决地退出来。加大改革力度,推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促进国有企业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主导性原则,即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不是不要国有经济,而是要去其枝叶,壮其主干;不是削减国有资本的绝对量,而是把有限的国有资本集中到那些急需发展的领域,集中到那些关系到国家战略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业,以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及其特定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产业的控制和发展;对竞争性产业中非国有经济力量的控制和引导;对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物质环境所产生的带动作用。此外,国有经济还承担着一些体现制度特征和国家利益的特定功能,这包括: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实施;在那些关系国家竞争力的高风险领域进行投资,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等。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应有利于上述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和特定功能的实现。

三、规模化原则,即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的规模水平。

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实力,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和象征。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就是要在放开放活国有小企业的同时,收缩战线,扶持重点,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改善国家对国有经济的管理,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因而在实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要坚持规模化原则,要有利于国有经济规模水平的提高。

四、流动性原则,即有利于促进国有经济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

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但是,由于国有经济存量资产在归属方面的部门化、地区化和管理方面的实物化,致使国有资产难变现、难流动、难重组。国有经济不能随市场态势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调整,国有资产存量难以通过流动和重组得到优化,这既影响国有经济的效益,也影响国有经济功能的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其资产能否顺利地流动。因此,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必须遵循流动性原则,要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国有资产的价值化管理,促进国有资产存量能够随市场态势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不断流动和重组。

五、创新原则,即有利于建立一个促进国有经济调整的新机制。

篇(5)

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与改组的目标,就是要收缩战线、集中精力、保证重点,从整体上搞好搞活国有经济,而不是要搞活每一个国有企业。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活每一个国有企业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此,国有经济调整与改组途径的选择。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都要体现整体性原则。要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立足存量资产的调整,把优化国有资产分布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同优化投资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国有经济必需进入的领域,依托新的体制和机制,以更大力度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有经济不必进入的领域,坚决地退出来。加大改革力度,推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促进国有企业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主导性原则,即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不是不要国有经济,而是要去其枝叶,壮其主干;不是削减国有资本的绝对量,而是把有限的国有资本集中到那些急需发展的领域,集中到那些关系到国家战略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业,以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及其特定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产业的控制和发展;对竞争性产业中非国有经济力量的控制和引导;对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物质环境所产生的带动作用。此外,国有经济还承担着一些体现制度特征和国家利益的特定功能,这包括: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实施;在那些关系国家竞争力的高风险领域进行投资,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等。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应有利于上述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和特定功能的实现。

三、规模化原则,即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的规模水平。

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实力,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和象征。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就是要在放开放活国有小企业的同时,收缩战线,扶持重点,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改善国家对国有经济的管理,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因而在实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要坚持规模化原则,要有利于国有经济规模水平的提高。

四、流动性原则,即有利于促进国有经济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

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但是,由于国有经济存量资产在归属方面的部门化、地区化和管理方面的实物化,致使国有资产难变现、难流动、难重组。国有经济不能随市场态势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调整,国有资产存量难以通过流动和重组得到优化,这既影响国有经济的效益,也影响国有经济功能的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其资产能否顺利地流动。因此,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必须遵循流动性原则,要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国有资产的价值化管理,促进国有资产存量能够随市场态势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不断流动和重组。

五、创新原则,即有利于建立一个促进国有经济调整的新机制。

篇(6)

从1978年党的到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己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我们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国有经济改革还远没有最终完成。目前,对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核心的国有经济改革,还涉及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需要突破一系列障碍,对于有关所有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更深层次、更具体或更敏感的理论问题,必须有进一步的突破和创新。本文试从这个角度着手,对国有经济改革与经济理论创新进行辩证分析。

一、国有经济改革关键在于理论创新和突破

国有经济改革,首先解决的不在于方法,而在于改革原因、改革目标和改革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取决于理论创新。科学的理论不仅成为国有经济改革的有力理论支撑,而且在不断地转变为改革的设计和实践。

近年来,对于国有经济的社会属性、职能定位、运行方式以及一系列管理原则等方面,我们在理论上已经基本有了一个实事求是的界定和较准确具体的阐述,各方面的认识也正在逐步的统一。因此,改革的步伐近来正在逐步加快,成效也非常显著。然而,要更加有效地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在国有企业中真正建立起一套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对于有关所有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更深层次、更具体或更敏感的理论问题,必须有进一步的突破和创新。

二、国有经济改革与理论创新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

在一定程度上说,国有经济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可以把直接指导国有经济改革的经济理论简单概括为:所有制理论、国有经济功能理论、控制力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等几个重要理论。

从以上几个理论要说明的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应该是互为条件的,而且应该表现为逐层递进的关系,从前到后每个理论分别可以作为下一个理论的基础。但要强调的是,在实践中,它们之间未必表现为一种绝对的先后关系,如我们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控制力理论是在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但从现在来看,控制力理论已经影响到了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已经成为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理论基础。而且,以前我们的改革过程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些理论往往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但每一个重大理论的创新都会反过来再次影响实践,成为实践的指导原则,保证实践的有序进行。所以,从现在来看,我们可以将国有经济的改革过程大致看作是与理论创新同步的过程。

因此,国有经济改革的逻辑思路完全可以结合理论创新的逻辑加以更加明确的说明。

首先国有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所有制问题,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基础层面和居于核心地位的改革。由于原有的所有制理论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此,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所有制理论,所有制理论不创新那么其他改革都将无法开展;

其次,所有制理论决定了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受所有制理论创新的影响,国有经济的功能重新定位为对整个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以此来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不是面面俱到。而明晰了国有经济的功能,也就决定了国有经济的改革方向;

再次,要处理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通过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把原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为主导地位,改变国有企业范围过宽、数量过多、比重过大的局面。因此,必须对国有经济进行“有进有退”和“抓大放小”的战略调整,通过控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实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从而提出了国有经济控制力理论;

第四,为了更好地实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从微观层面来看,必须实现微观主体的再造,即需要运用现代产权理论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使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实现政企分开。通过股份制改造,不仅可以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而且,通过国有资本的独资和控股形式可以保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更重要的是股份制具有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从而可以更好的实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最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投资主体多元化,即要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这需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从而也符合了公有制创新理论所要求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从目前情况来看,以股份制改造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己经成为公有制的最重要实现途径。

总的来说,国有经济改革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最后终于明确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为总的战略指导思想。我们现在的国有经济改革,完全是由这条战略指导思想即改革思路决定的。而且,通过以上分析,也可以说我们己经找到了一条逻辑清晰的、科学的国有经济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宋涛.生产资料公有制理论的实践和问题[J].《经济评论》.1996年第2期

[2]袁木.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J] .《求是》.1996年第11期

[3]张卓元.国有企业改革―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经济改革的主题[J],《新视野》,1999年第4期

篇(7)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提供与创造了多方面的条件,其许多功能和作用是非国有经济所无法取代的。第一,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经营领域,如邮电、铁路、港口、供水、供电部门等,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大都由国家投资和国有企业经营,以满足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需要。在这里,国有经济承担着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并为其它经济部门和企业取得效率与收益创造条件的职能。第二,国民经济的一些基础工业部门如重要资源和能源的开发生产等,由于投资规模大、收益回收周期长,同时,由于这些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因而许多也是由国家投资、由国有企业经营的。国有经济发挥着促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创造经济增长和市场正常运行基础的功能。第三,在其他的许多经济领域,国有经济承担着提高国家的经济竞争能力以促进本国市场经济的开放和走向国际市场的职能,承担着创建新兴工业和产业、进行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职能,承担着一定的经济调节的职能。同时,在创造和扩大就业机会、开发和援助落后地区、接管某些发生危机或破产的重要民间企业以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国有经济的这些功能,弥补了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在一定领域、一定方面的失效,保障了市场的正常运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表明了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必要性。国有经济履行这些职能并有效发挥作用,都是以其自身的经济活动来体现的,这就使国有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定经济形式成为市场主体具备了基础性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的基本单元即国有企业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主体的可能性也日益突现。就国有经济而论,国家拥有所有权并不排斥国家所有权与国有企业的控制权、经营权的分离,也不排斥对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等都集中于国家的产权结构重新安排。国有经济的产权制度本身具有权利行使性的特征,即国有经济的资产运营总是在国家或政府的授权下由一定的组织或个人来进行的,这就为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和市场经济发展中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分工的专门化、经济的信用化对市场主体所提出的要求相符合的。国有经济在资本国家所有的基础上,通过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企业法人,国有企业也就有可能成为有活力、有生机并适应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创造和提供了国有经济的基本单元即国有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条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作为市场客体的资产已经价值化、货币化和信用化,这就使国有经济的具体实现形式、委托—关系、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的多样化、有效化获得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为在国有经济中调整、改革和重构企业制度,建立与完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市场客体条件。同时,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完善有效的市场体系,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存在与完善,有助于克服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情况下国家作为所有者同国有企业经营者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竞争的经理市场的完善与发展,有助于形成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而竞争的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发展,也可能使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得以基本反映。这些,提供了在国有经济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使其有效运行的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从而使国有企业建立与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竞争成为现实,促进国有企业焕发活力与生机。

  二、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效率

认识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是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效率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经济,讲效率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要求。有的人对国有经济成为市场主体持怀疑态度,就是以国有经济的国家所有必然造成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低效率为论据的。因此,考察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效率问题,不能不涉及资产所有状况与企业效率高低的关系问题。

在国有经济中,资产所有权不属于任何个人所有,而属于全体公民作为一个整体(由国家来代表)所有。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个人能以其个人身份和名义对国有资产提出剩余索取权要求,国有经济的收益归全民作为一个整体所享有。由国有经济的资产所有属性所决定,其基本单元即国有企业的效率高低、盈利或亏损,并不对构成国有资产最终所有者整体的个体产生直接的利益影响,因为每一个公民个体因国有企业的盈利所获致的利益和因国有企业的亏损而承担的损失是极其间接和微乎其微的。因此,作为国有经济最终所有者整体构成部分的公民个体,缺乏直接地主动监督国有经济提高效率的激励。而作为国有经济所有权直接代表的政府,一般而论应该是有这种激励的,因为国有经济运营效益的提高、利润的增加,就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扩张和社会福利的提高,这对于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政府应该有足够的激励效应。但问题在于,一方面,许多国有企业本身就承担着实现一定社会目标的职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政府作为所有者正是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要求这些国有企业去实现所承担的社会目标,其间有时不得不把利润目标、效率目标放在次要位置;另一方面,在国有经济的运营中,国家或政府代表全体人民行使所有者主体的职能,但这是在一个相当大范围中通过若干层次建立和形成一定委托关系,才能实现国有资产的管理与国有企业的经营的,其间可能产生比较高的运营成本,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手段,同时可能逐层弱化国有经济的所有权约束,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效率降低。因此,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国有经济的运营中,一方面是大量的投入,另一方面是不符合社会需要或市场需求的低效或无效的产出,很多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往往是低效率的,同时也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无效配置。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国有经济运营中存在的低效率状况是和资产国家所有的属性有关的。那么,是否资产国家所有就必然造成经济的低效率,或者说国有经济中存在的低效率状况就必然地、绝对地是由资产国家所有造成的?对此还应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有些人认为,公有、国家所有必然造成企业的低效率,而私有制必然带来私有企业的高效率。然而,大量的研究分析说明,私人所有权并不必然、绝对地产生私有企业的高效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所有权和管理经营权统一于私有者一身的方式,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公司企业中已不复存在。一方面,现代公司所使用的先进而又极端专业化的生产与管理技术使得往往只具备普通知识的股东即一个一个的私人所有者,即使有着强烈的谋求收益最大化的目标,也很难对经理人员的经营进行干预;另一方面,现代公司的巨大规模又使股权异常分散,单个或数个股东缺乏足够的财力通过持股的数量来控制公司的生产经营。因此,在私人业主制中能发挥其作用的私人所有者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在公司制企业中很难、甚至不大可能发挥出来,从而难以成为决定这些企业效率的唯一的因素。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明私有公司企业中的经理人员就一定比国有企业中的经理人员,基于所有权的原因而更加关心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和效率。私有制的运行实践也表明,市场经济中大量的私有企业的破产,既是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的强制性作用,也是由于这些私有企业的低效率,资产的私有并没有绝对、必然地保证私有企业的高效率。

显然,市场经济中一定经济形式的企业效率的高低并非绝对的、唯一的和所有权关系相联系。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效率高低和成功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就产权制度对于企业效率的影响而言,并不仅仅只是对所有权发生影响。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收益权等构成的权能结构以及在不同权能主体之间形成的相互制衡关系,还有协调权能结构和权能主体之间关系的激励、约束机制等,都对企业的效率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设定其它条件不变,在同一所有权的前提下,不同的企业或者同一企业采取不同的权能结构、在不同的权能主体之间形成不同的制衡关系以及不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其经营效率肯定是不同的,甚至有着极大的差别。因此,不能只是简单地从所有权关系考察国有经济的效率,还应该看到在所有权关系不变的条件下,对产权制度其他方面的调整、改革也会影响到国有经济的效率。

2.市场经济中企业具有效率和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充分而公平的竞争环境。不论是国有经济,还是非国有经济,在委托——关系下形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状况时,如果缺乏竞争的市场条件,都不可避免地产生经营者或人侵犯所有者或委托人权益、预算约束软化从而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在竞争的条件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都可以利用市场这个间接治理方式以及内生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对经营者或人的有效监督,从而使企业经营具有效率。

3.市场经济中影响企业效率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的治理结构。就公司制企业而言,无论是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都不可能回避委托——问题,都要分层次地把资产经营权委托出去,都有成本问题,关键在于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在于付出一定的成本以后,所取得的所有者收益的水平高低。多层次委托关系导致高成本、弱监督激励的问题,对于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都是存在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形成一个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在一个有效的治理结构的框架中,所有者和经营者、委托人和人的责权利是明确的,相互之间存在着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在国有经济中,只要建立和形成了有效的治理结构,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通过诸如任命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或经理人员及监督考核企业经营绩效等方式手段,以及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就可能履行国有经济所有者代表的职能,促进国有企业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还必须特别指出,企业的产品或产品结构、市场需求及其变化、对某一经营事项所作的战略决策是否正确以及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状况等等,都对企业效率产生着影响,而且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国有经济的资产国家所有的属性在一定条件下有着使国有企业产生低效率的可能性,但资产国家所有并非是低效率的充分必要条件或绝对唯一的原因。在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同样具有产生高效率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在国家所有的基础上,只要建立适当的产权制度,实现产权明晰,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加之充分而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国有经济同样会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就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而言,并不否定国有经济成为市场主体。

  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矛盾

说明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也是重要的市场主体,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不绝对地是低效率,并不意味着就否定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中,国有经济也存在着矛盾的方面,对此应该区分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布局性矛盾

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国有经济的存在并发挥一定的功能,但国有经济的数量与分布显然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越过这一区间,就会发生所谓布局性矛盾,即国有经济数量过多、分布过泛所产生的矛盾。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国有企业数量过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分布过泛,国有企业技术水平低、设备和产品老化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难以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造成许多障碍,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也隐含着出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布局性矛盾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存在诸多问题的极其重要的原因,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调整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改组。

  2.体制性矛盾

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国有经济的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我国国有经济的形成和在改革开放前的发展与计划经济体制密切相连,旧体制对国有经济的影响仍然在许多方面存在,有的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明晰的产权关系,有的国有企业仍然预算约束软化、难以自负盈亏、不能适应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许多国有企业还普遍存在着政企不分、机构庞大、人员冗多、企业办社会等问题。这就是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所产生的国有经济的体制性矛盾。这一矛盾的根源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3.管理性矛盾

即由于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低下而形成的矛盾。管理水平低下表现在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比如,忽视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生产经营不从市场需求、市场变化出发,决策随意而出现重大失误;规章制度不完善,在生产经营中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缺乏严格的责任制度和考核监督检查;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存在漏洞,导致经营成本提高、资金运用低效、产品质量下降;忽视现代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运用,在管理上墨守陈规,不思创新,等等。管理水平低下必然降低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使国有经济参与市场经济的运行遇到困难。但是,必须指出,这种矛盾并不是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特有的,非国有经济、非国有企业也存在着这种矛盾。因此,这种矛盾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所有企业都存在这种矛盾。对国有经济而言,解决这种矛盾,主要是要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

  4.机制性矛盾

即国有经济所特有的运营机制所产生的矛盾。国有经济在运营机制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由于国家是所有者,国有经济无论采取何种制度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方式,其运营都要与作为所有者的国家或政府发生联系,因而如何提高国家或政府的效率、合理确定作为所有者的国家或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国有经济在运营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二是国有经济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属于国家,任何个人、组织或团体都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直接拥有,因而如何提高国有经济运营效果与相关主体的利益关切度就成为国有经济运营机制的一个关键。国有经济的这些特点,要求在作为所有者的国家或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在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的部门机构以及国有企业中,建立既适合国有经济有效运营、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资产运营以及激励与约束机制。但是,在国有经济的运营实践中,这种机制往往是待完善的,从而产生出矛盾。在市场经济中,对所有的经济类型、所有企业而言,这种矛盾一般是国有经济、国有企业所特有的;对所有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而言,这种矛盾则具有普遍性。解决这种矛盾的途径,是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通过探索和创新,建立与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经济的资产运营及激励与约束机制。

  5.功能性矛盾

即由国有经济本身所特有的功能所产生的矛盾。国有经济的特有功能决定了一些国有企业不能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单一生产经营目标,生产经营往往要服从于有关的社会目标和政策目标,经营行为也往往要符合一定的公益准则。从一定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看,偏离利润目标往往与市场机制发生矛盾。这种矛盾主要存在于承担国有经济特殊功能的国有企业,解决这种矛盾的途径,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通过特殊的政策,达到国有企业的利润目标和社会目标、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与平衡。

  四、确立和保障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篇(8)

这些领域主要包括国防军事工业、造币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新闻和广播影视业、金融业、重要物资储备部门及农业中的某些特殊领域。从现实情况看,这些领域的产品或服务功能在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中作用无可取代,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保持垄断地位是国家对其实行绝对控制的必要保证。

二、在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基础产业领域,国有经济保持支配地位

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实际发展状况看,这些领域主要是指城市基础设施、电力、邮电通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矿业、铁路运输、航空和港口等。在这些领域中,一般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影响面大,非国有经济无力或不愿投资这些领域,应主要由国家进行投资,并保持支配地位,由此可以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成功的经验,在这些领域中亦应逐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在有些领域中甚至可以占到较大的比重,只要国家能通过法律、行政和政策手段控制得住,就可以尽可能吸收民间资本进入,由此可能为国有经济提高控制能力、发挥主导作用开拓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领域,国有经济要集中力量支持发展一些大型企业集团

当今世界,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技术经济实力和经济竞争能力的主要标志。至今为止,我们国家还没有真正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大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这与我们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在现阶段,只有靠国有资本的参与,集中力量、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潜力,才可能在一些资金和技术密集性高、竞争激烈、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部门培育发展出一批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型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从目前情况看这些领域主要有电子、汽车制造、石油化工、机械和建筑业几个支柱产业。

四、在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大国有资本的投资力度,推动其快速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早期投资大、风险大,目前我国非国有经济成分难以进入,需要全面促进其发展。这些产业是代表着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的新兴部门,对于一个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的发展能直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国有资本要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和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以国家实力为后盾,加大在该领域投资的力度,引导和带动其他社会资本投向该领域。这些行业主要是指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海洋工程、生物工程产业等。

五、在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应与非国有经济进行平等竞争

篇(9)

这些领域主要包括国防军事工业、造币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新闻和广播影视业、金融业、重要物资储备部门及农业中的某些特殊领域。从现实情况看,这些领域的产品或服务功能在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中作用无可取代,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保持垄断地位是国家对其实行绝对控制的必要保证。

二、在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基础产业领域,国有经济保持支配地位

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实际发展状况看,这些领域主要是指城市基础设施、电力、邮电通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矿业、铁路运输、航空和港口等。在这些领域中,一般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影响面大,非国有经济无力或不愿投资这些领域,应主要由国家进行投资,并保持支配地位,由此可以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成功的经验,在这些领域中亦应逐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在有些领域中甚至可以占到较大的比重,只要国家能通过法律、行政和政策手段控制得住,就可以尽可能吸收民间资本进入,由此可能为国有经济提高控制能力、发挥主导作用开拓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领域,国有经济要集中力量支持发展一些大型企业集团

当今世界,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技术经济实力和经济竞争能力的主要标志。至今为止,我们国家还没有真正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大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这与我们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在现阶段,只有靠国有资本的参与,集中力量、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潜力,才可能在一些资金和技术密集性高、竞争激烈、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部门培育发展出一批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型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从目前情况看这些领域主要有电子、汽车制造、石油化工、机械和建筑业几个支柱产业。

四、在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大国有资本的投资力度,推动其快速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早期投资大、风险大,目前我国非国有经济成分难以进入,需要全面促进其发展。这些产业是代表着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的新兴部门,对于一个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的发展能直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国有资本要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和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以国家实力为后盾,加大在该领域投资的力度,引导和带动其他社会资本投向该领域。这些行业主要是指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海洋工程、生物工程产业等。

五、在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应与非国有经济进行平等竞争

对这些行业中规模经济效益比较明显、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国有经济要从中小企业中撤出,集中支持国有大企业,使这些大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由于目前我国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实力还不强,在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的领域还难以发挥主导作用,因此这些产业在今后一段时间还是国有经济的优势所在。这些产业主要包括部分机械、电子、化工和原材料加工业。对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资金投入较少、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低、适合于分散经营的产业,国有经济的经营效率一般相对较低,应从中逐步退出。这些产业包括食品、纺织、家具、造纸、文教体育用品等制造业以及中小规模的商业和服务业等。

篇(10)

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国有经济低速低效运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问题。究其原因,是僵化的国企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企业办社会、国有资本剥离、大量冗员分流等无法得到及时、迅速地解决。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命脉,国有企业改革一定要把握原则性。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是要把有限的国有资本集中起来,投入到真正需要国有经济进入和加强的领域和行业。同时,国有经济管理方式必须从国家管理国有企业转变到经营国有资本,大量竞争性领域交与非国有经济来投资、经营和发展。

1.1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第一,要把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同所有制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除了涉及国家安全、自然垄断、有重大社会效益的,如基础设施、国防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及支柱产业的重大骨干企业,国有经济要坚决控制。其他都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予以积极推动。国有独资企业,也要面向市场、适应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竞争土体。尽管竞争性行业的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从传统计划经济承接下来国有经济面面俱到的配置格局并没有实质性改变,应该退出的没有退出,应该重点发展的也没有得到重点支持。

第二,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大力发展股份制,通过国家控股和参股影响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加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要积极引进国内外技术、管理、资金实力强,有市场,信誉高的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通过规范改制、实现境内外上市,有条件的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支持和引导国有大中型上市公司积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提高公司的整体质量:要以推进国有投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为重点,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形成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作,有效制衡的机制。提高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不懈地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资源节约。

1.2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和监督体系

建立多个独立的互相竞争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有效运用国有资本,使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公司作为法人以竞价投标方式竞争国有资本经营权,并独立承担风险。一旦获得权,就可以直接投资持股,取得利润,以投入的资本额为限,为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加强政府对投资公司经营状况的监管,建立充分、客观公正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要利用会计师、证券分析师、资产评估师对公司投资决策、经营状况、市场竞争力、发展前景作出负责任的评价与判断,据此对公司职工实行奖励和惩罚。

1.3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整体效应

第一,继续“抓大”。要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其在资本营运、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国有经济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推动国有资本向三个方向集中。即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以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

第二,继续“放小”。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和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步伐。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使它们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同大企业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提高生产社会化水平。要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

2 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2.1明确界定产权,建立集体企业产权制度

上一篇: 企业信息化行业分析 下一篇: 家政公司的商业模式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