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知识应用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4 11:44: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工基础知识应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电工基础知识应用

篇(1)

电工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必修技术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的工作夯实基础。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环节,其中实验教学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组织好实习教学,如何提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实习的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电工实习教学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化理论知识,夯实技能教学基础

电工实习作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缩短与工程技术人员差距的有效途径,它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是运用各种知识综合解决较复杂问题的一个完整过程。通过电工项目的练习,学生将平时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通过不断反复练习而对技能的掌握,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变成自己易于领会的知识,为技能的提升打下基础。

随着当今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为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理论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部分学校一味追求技能训练而忽视理论教学,必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根据当前学生的基础,细化理论教学,以实用、够用和管用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分解成若干个便于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的电路原理,理解电路性能,熟悉电器元件原理及运用,为专业实践夯实基础,再通过实践后对知识的消化,巩固所学理论。这样逐步地深入,会使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二、科学制订计划,理实一体提高质量

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基础,结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实纲合理制订实习计划。计划要有方向、有目标、有连贯性,由浅入深,分层次推进训练课题。同时,教师在训练前要编写好实习任务指导书,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对相关技术要领进行细化,让学生实习前对所学项目有所了解,形成对训练项目的心理准备,为完成任务奠定基础。

实习训练要坚持在理实一体化教室里进行,这样有助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对训练项目中不能理解的原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增强感性认识,确保优质地完成训练任务,同时亦可采用主讲练结合、演练结合等方法,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实习教学组织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必须通过学习进行提升,才能更好地上好一节实习课,更重要的是对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必须有所了解,才能有效地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三、规范过程管理,构建训练保障体系

实习教学作为职业学校的最基本教学环节,其过程管理作为技能训练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强调的是细节管理,着重加强学生在技能操作训练时的规范性和标准性管理。教师要严格按照入门认识指导、示范操作指导、训练纠正指导、讲解评价指导,必要时重点指导的实习教学程序,对每一个训练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特别是示范操作和训练纠正指导,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直观、规范的动作要领,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为下一训练环节作准备。

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实习指导教师提出了 “三提前、三到位”的要求:“三提前”是指提前准备实验、提前组织学生、提前做好清洁;“三到位”是指示范指导到位、监督评价到位、整理整洁到位。对学生提出了“五一”“五禁”要求:“五一”是指一队、一包、一本、一位、一心;“五禁”是指禁止迟到早退、禁止喧哗嬉闹、禁止带食品饮料、禁止串岗串位、禁止违反操作规程等要求。这样,既规范了学生的言行,又提高了实习教学质量。

四、创新评价体制,整体拓展训练效果

实习评价作为对训练项目检验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技能训练效果的检验。在每一个实习项目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要用具有实用背景的任务全面评估学生学到了什么专业能力,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完成实习任务书,并对自己的训练项目的今后的改进方向进行展望分析。为提高评价氛围,每一项目都要进行连续多次的评估,也可以开展项目小组竞赛,调动学生训练热情,提升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质量意识。当然,安全操作也要纳入考核评价范畴,因为电工实习涉及到220V、380V电压,对人生安全危害较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实习场所要通过构建安全操作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时时绷紧安全这根弦,严格按照实习操作规程操作。与此同时,实习过程中材料的合理使用、工作环境的整理也应包含其中。总之,一个训练项目的总成绩应当包含训练内容的完成情况、训练态度、5S操作和创新拓展等诸方面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实习教学中,教师只有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革尝试,强化实习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才能使学生全面了解专业现状,通过项目训练掌握操作技能,缩小与行业间的距离,毕业后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篇(2)

鉴于此,需要广大教师综合考虑中职学生与电工基础课程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互动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良好互动,真正发挥互动教学应有的作用,切实提升电工基础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1 互动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基础”推行中的常见问题

总整体教学结构上看,“电力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一门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它对中职学生以后的教育教学发展、就业前景、发展前途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电力职业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电工基础”课程的渗透遇到了发展瓶颈。一方面,很多专业教师过于重视灌输专业词汇的含义和公式理论,整体教学过于应试化,不符合电力技术专业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因其专业特色所限,很多学生对这门知识都抱有抵触的心理,不喜欢或是不愿意接触电力知识,这也让课堂教学一度陷入发展停滞阶段。应该说在推行互动教学模式之后,这种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但是仍然有一些学校在互动式探究模式的应用和实践中存在问题,例如互动模式过于表面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整体推进效果不明显等情况,亟待相关教育工作者进行强化和探讨。

2 如何强化互动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基础”中的应用

为了让中职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电工知识的精确性和专业性,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让电工基础的课程更加丰富多彩。对于广大专业教师来说,其首要的教学策略就是从构建互动式、灵活式的教学方式上入手,增进学生对电力知识的吸收。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电工基础的多样问题。

2.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各个地区的学校,学生的层次具有极为明显的差异性,年龄基本上集中于15~17岁,心理与生理都处于成熟阶段,具有浓烈的好奇心,但是对许多事物又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中职学生普遍是迫于社会与家长的压力来中职上学,自愿选择中职院校的极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能够想象。针对中职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必须要关爱每一个学生,积极构建融洽、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属于教学开展的心理环境,这个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态度与积极性。与此同时,师生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学交流的重要进程,其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教书育人的成效。

教师必须要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融洽的交流沟通,积极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重视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工作,力争让学生意识到电工基础课程在其未来生活与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好电工基础课程的信心,从而有效消除其畏惧学习的心理。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更愿意向教师倾诉自身的真实想法,使得教师能够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通过结合教学试验与访谈法来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以此来确定每一个学生的起点水平,为互动教学策略的制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通过创造良好的互动教学情境,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成功的愿望,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更为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电工基础教学活动中来。互动模式的构建,必须要以电工基础生产实际作为原型,相应的难度则应当以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达成为标准。

比如,在进行电磁感应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可以先引入法拉第的故事,通过向学生讲解伟大物理学家法拉第的生平故事,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然后导入问题,人们最初的研究:把绕在磁铁上的导线和电流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闭会电路,看能不能产生电流。以安培力教学设立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图例中的实验,继而设计了以下的互动教学模式(图1~图4):

通过这样的探究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知识中找寻各项要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知识的交流性和互动性。

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就是运用了这样的研究方法,结果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并不发生偏转。法拉第进一步研究发现,无论换用怎样强的磁铁或者换用多么灵敏的电流表,闭合电路中都没有电流产生。然后再向学生演示电磁感应的实验,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然后让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讨论之后再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都处于良好的互动与兴趣情境中,教学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2.3 通过提问增进交流

众所周知,教育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过程,两者缺一不可。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在对中职“电工基础”中的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提问式教学探究,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课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良好的提问导入式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特性,引导学生从专业知识学习中找准切入点,继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从另一方面说,通过提问式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和谐的教育氛围,从而发挥互动教学的最佳模式,让“教”和“学”两者合为一体,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授“楞次定律”这个专业课程使时,笔者在课程中进行了该项教学方法的融合,上课之初,我就在板书中书写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在天平的两边分别用绳索系着两个金属铜块,让它们自由摆动。当其中一个铜块旁边被放置下一块条状的磁石,那么金属铜块会保持怎么样的摆动呢?”为了增进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同时将所涉及到的天平、金属铜块、磁石都带来,让学生代表和老师一起模拟实验,从而证实实验结果。问题设置伊始,同学们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大家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往常的专业课堂气氛不同,运用提问法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这个时候,再引入专业课题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都得到了集中。

2.4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电工的整体课程中,很多专业的词汇、术语对学生来说较为晦涩,很难让学生充分了解其中的原理。学生不够了解,在具体的课程推进中就会出现教学阻碍。“电工基础”课堂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具体问题,还要引入专业的电路理念。传统的“灌输式”讲解方式对学生来说十分乏味,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在枯燥的电路知识中融入动画、视频等讲解方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电工知识中存在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和电力相关的专业的思维和运算逻辑,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进行互动的专业课堂设计。

例如,笔者在进行电路教学的时候,设计了以下的互动教学模式,在讲解电线短路的课程同时,应用多媒体软件,播放5~8分钟的电路连接视频。视频中,简单的用户电路看似稳定,但在两根电路相连接的时候,导线会急速地发热、冒烟、燃烧,呈现出短路着火的危险场面。教师在其中通过旁白等方法,讲述短路知识,通过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一来可以让学生明白电路中的危险,二来也能够增加学生对电力知识的重视程度。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电工知识抱有更加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2.5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在现代教育课堂中,有很多种教育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以人为本”上的教学策略,因而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是,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局限性,为了将这种局限性降到最低,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在互动式探究教学法中进行开拓创新,继而研究更加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

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采取“思维引导+互动探究”的引导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价值。教师在课程开始后,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思维,确保他们的学习思路,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一起参与到课程中,而不是让学生进行机械、被动的复制。以学生的学习思维作为知识教育活动的风向标,时刻把握课堂教育脉络。

篇(3)

中图分类号: TU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rough the grouting of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bearing capacity requirements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words: silt, foundation treatment, grouting

一、工程概况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太阳电池及控制器厂房工程位于天津市华苑产业园区新区内。主体结构为钢筋框架混凝土结构,建筑层数为二层,建筑物占地面积8235.9m2,建筑面积14934.34m2,檐口高度14m。

二、地基处理范围

按照工程勘察结果和图纸设计要求需要将深度2m的杂填土进行挖除并进行土方换填,但在16-18轴土方开挖到垫层下皮(标高为-2.200m),未见老土层,仍然是杂填土,在局部深挖了两处标高分别-3.800m和-3.950m时发现了老土层,使用挖掘机向东侧和西侧开挖13.5m范围内发现好土层,标高越来越浅,判定为“U”型老河沟。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土层范围见附图。

三、工程地质条件

业主单位要求勘察单位对此范围内进行补充勘察,根据天津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补充勘察报告,16-18轴范围内的工程地质如下:

1)工程地质条件

填土①层:杂填土①1层:杂色,以建筑垃圾为主,中下密度;素填土①2层:黄褐色,以粉土、粉质粘土为主,中下密度;该层厚度为0.55~3.5m.

粉土②-1层:褐黄~灰黄色,结构较好,可塑~硬塑,厚度为0.7~1.4m

粉质粘土②-2层:浅灰~褐黄色,结构较好,厚度为1.0~1.8m.

粉土③层:厚度7.2~7.7m

四、地基处理方法选择

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要达到80KN/m3,为满足设计要求,我们备选了软土地基处理常用的整体换填、地坪桩和注浆地基三种方法,从结构安全、质量、进度和成本上进行方法比较,对比如下表:

我们利用优选法对施工方法进行对比综合考虑选用注浆 地基处理方法。

五、水泥注浆地基处理原理

水泥注浆地基是浆水泥浆,通过压浆泵、灌浆管均匀地注入土体中,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驱走岩石裂隙中或土颗粒间的水分和气体,并填充其位置,硬化后将岩土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强度大、压缩性低、抗渗性高和稳定性良好的新的岩土体,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可防止或减少渗透和不均匀的沉降,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六、施工依据

本工程的注浆地基加固处理主要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等标准和规范执行。

七、注浆工艺参数

1.确定有关参数:

地基注浆加固前,通过试验确定灌浆段长度、灌浆孔距、灌浆压力等有关技术参数。

灌浆段长度:根据土的裂隙、松散情况、渗透性以及灌浆设备能力等条件选定,在松散、裂隙发育、渗透性强的情况下,2-4m。

灌浆孔距:一般不宜大于2.0m。

孔深:据加固深度定。

孔口处压力:视钻孔深度、土的渗透性以及水泥浆的稠度等而定。

八、施工工艺

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及试验室试验结果,经地基处理后为达到设计要求承载力,我们确定选用以下机械及施工参数

8.1施工设备和机具

灰浆搅拌机(1立方米) 1台

注浆泵(压力:5MPa)1台

1寸高压油管(长2米) 5根

高压送浆胶管200米

8.2注浆孔的布置

间距1.5米梅花型均布注浆孔。

8.3注浆深度

从地面开始向下3米处注浆。

8.4水泥浆配比

选用普通硅酸盐早强水泥,以1:0.5水灰比配制水泥浆。

8.5水泥注入量

单孔水泥注入量为500kg。

参数名称 参数值

浆液扩散半径(m) 0.4~0.6

注浆终压(Mpa) 1.2

注浆速度(1/min) 12~30

九、注浆孔的留置

对16-18轴这段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先进行回填土至设计标高,进行200mm厚C20混凝土地面施工,在浇筑地面混凝土前按照注浆设计的位置留好注浆孔,注浆孔留置方法为使用直径150mm钢管,管内填充砂子,为能固定管我们使用圆14通丝,管上口上焊扁铁,加固钢管,具体形式如图:

十、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

10.1工艺流程

(1)制浆:选用普通硅酸盐早强水泥,使用水泥搅拌机以1:0.5水灰比配制水泥浆。

(2)成孔下管:使用钻孔机钻出注浆孔,为防止集中注浆使地面开裂,采用跳打钻孔,即隔一个孔位钻一个孔,钻完一排孔后下软管进行注浆。

(3)孔口使用橡胶塞将孔口封闭严密进行压力注浆,注浆过程中时刻观察压力表读数,当压力表读数达到0.2Mpa时停止注浆上拔送浆软管。一边注浆一边上拔灌浆管,使浆液从孔底开始扩散,

(4)注浆结束后进行自然固结。

10.2技术特点

注浆采用低压、慢灌、多量工艺,以便注入较多的浆体。先下后上分层注浆:先下后上是成孔后浆液浆管下落至孔底,并由孔底开始注浆,而后一边注浆一边上拔灌浆管,使浆液从孔底开始扩散,以利于加固软土。

十一、提高注浆效果的措施

(1)注浆泵必须具有一定的压力。一般的地基处理注浆泵压力应达到0.2MPa,特殊的地基处理应采用压力更高的注浆泵;

(2)送浆胶管的耐压性能一定要满足工程的具体需要,送浆胶管和注浆管、注浆泵之间应采用特制接头连接牢靠,防止漏浆,这是保证注浆效果的关键环节。许多注浆工程注浆效果差或以失败告终,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解决好注浆管路的连接和密封问题所造成的;

(3)根据不同的地层情况选定合理的水灰比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水灰比是保证注浆效果的技术关键;

(4)要有高素质的施工队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5)注浆加固土的强度具有较大的离散性,加固土的质量检验宜采用静力触探法,检测点数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检测结果的分析方法=采用面积积分平均法。

5.质量控制

(1)施工前检查有关技术文件(注浆点位置、浆液配比、注浆施工技术参数,检测要求等),对有关浆液组成材料的性能及注浆设备也应进行检查。

(2)施工中应经常抽查浆液的配比及主要性能指标、注浆的顺序、注浆过程中的压力控制等。

(3)施工结束后检查注浆体强度、承载力。检查孔数为总量的2%~5%,不合格率大于或等于20%时应进行2次注浆。检验应在15d(对砂土、黄土)或60d(对粘性土)进行。

(4)水泥注浆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如表7-25所示。

水泥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表7-25

篇(4)

振动沉管碎石桩早期主要用于挤密砂土地基,随着现代研究和实践的深化,特别是高效能的专用施工机具出现后,其使用范围不断得到扩大、推广。近些年来,我省高等级公路应用振动沉管碎石桩处治软弱地质构造等不良地基已越来越广泛,实践证明,其效果显著,方法可靠,不失为一种经济、快捷的软弱地基处治办法。

一、地质条件及工程概况

沈阳绕城改扩建高速公路路面综合第二合同段桩号K21+500~K28+500,路基全长7km,其中振动沉管碎石桩段落为:K25+120~K25+310(朱尔屯互通区)、K25+310~K26+340、K26+340~K26+520(沈北服务区),该施工段落内存在厚度不均的软土,厚度2~10米,地表为3~4米的粉质土硬壳层。软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层。振动沉管粒料桩设计为:桩长8~14米,桩径0.5米,间距1.5米,工程量共计17889根,总长度177757米。

二、振动沉管碎石桩加固作用原理

由于淤泥质粘土属饱和软土,碎石桩起着置换软土的作用。对于软弱层不太厚的情况,桩端可以直接作用于下部坚硬岩层,此时复合土层中的桩体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应力集中,由于桩体的压缩模量远比软弱土大,故而通过基础传给复合地基的外加压力随着桩、土的等量变形会遂渐集中到桩上去,从而使软土承担的压力相应减少。结果,与原地基相比,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明显提高,压缩性显著降低。如果软弱层厚度较大,桩体也可不贯穿整个软弱土层,软弱土层只有部分厚度转变为复合土层并起着垫层的作用,将荷载引起的应力向四周横向扩散,使应力分布趋于均匀,从而提高地基整体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

在振动沉管过程中,由于振动、挤密、扰动等作用,尽管地基土中会出现较大的附加孔隙水压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地基土的结构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孔隙水压力遂渐向桩体转移消散,其结果是有效应力增大,颗粒结构重新排列,形成比较稳定的颗粒接触关系,孔隙数量显著减少,土的结构趋于致密,稳定性增强,强度不断增大。

碎石桩在地基中还起到竖向排水通道和提高土基抗滑能力的作用,大大缩短了孔隙水的水平渗透途径,促进了土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提高了饱和粘性土排水固结的能力,使沉降稳定加快。

三、设计方案

1、填料

根据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所处的地理、经济环境,碎石桩使用填料采用2~5cm的碎石,碎石由岩石或砾石轧制而成,应洁净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其颗粒形状具有棱角,不得掺有软质石和其它杂质,含泥量不得超过3%。计算碎石挤密系数为1.2-1.3,碎石灌入量按0.271m3/m计算。

2、桩的设置(布置)情况

碎石桩采用振动沉管成孔,直径为φ477mm,成桩直径d为φ500mm,布桩形式采用梅花形布置,且在坡脚外缘外打2―3排碎石桩。桩长H为8-14m,桩间距B为1.5m。

3、表层处治

碎石桩施工完毕,桩头50cm左右为松散状,密实程度较小,应进行碾压使其密实。碎石桩顶铺设50cm厚的碎石垫层,在碎石垫层上铺设两层土工格栅。

四、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要求

振动沉管碎石桩采用振动沉桩法进行施工。

1、振动沉桩法施工碎石桩工艺流程

2、操作方法

(1)场地准备:清理平整施工场地,清除高空及地面障碍物。

(2)桩位放样:根据设计要求,用白灰定出成桩的孔位。

(3)施工顺序:碎石桩的施工一般采用“由外向里”顺序,或两侧向中间进行。碎石桩间距较大可以逐排、间隔施打。

(4)振动打桩机就位:桩管中心对准桩位中心,校正桩管垂直度≤1.5%;校正桩管长度并符合设计桩长。并在桩管上定出碎石桩的设计桩长及预留长度。提升桩管离地面50,桩靴闭合。

(5)沉桩:开动振动机把沉管沉入土中,边振动边下沉至设计深度。

(6)上料:沉管上留有一注料口,把加好碎石的料斗吊起插入桩管上的注料口位置,向管内注入一定量的碎石,开始第一次投料,要求投满桩管。

(7)注料提管:将注满碎石的桩管,边振动边缓慢提起,桩管底要低于沉入的碎石顶面。启动管前留振1min后,边开桩机振动锤,边均匀缓慢提升桩管,当起拔3~5 m时再加投剩余的投料,边振动边提升。提升速度控制在1.0m/min,每次拔起桩管0.5m,停拔继振20s并反插,直至将桩管提升到孔口。振密拔管过程中应补充投料。

(8)反插桩管:在注入一定碎石后,将沉管沉入到规定的深度,并加以振动使排出的碎石振密,并使碎石再一次挤压周围的土体,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9)投完剩余的投料,在孔口进行反插。

(10)移位,进行下一孔施工。

(11)单位投料量应不小于理论投料量,扩散系数一般按1.15计。启动反插,并及时进行孔口补料至该桩设计碎石用量全部投完为止,孔口加压至前机架抬起,完成一根桩施工。

(12)提升和反插桩管时,速度必须均匀。

(13)将上述工序(7)~(8)重复多次,一直将碎石灌注到规定的高程成为碎石桩。

五、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挖除桩管带出泥土,孔口泥土不得掉入孔中再次灌入碎石于套管内。振动法施工时,应根据沉管和挤密情况,控制填石量,提升高度和速度,挤压次数和时间,电机的工作电流等,以保证挤密均匀和桩身的连续性,参考密实电流暂定为45~50A,留振时间10~15秒。在施工中应选择适宜的桩尖结构,保证顺利的出料和有效的挤密。

2、碎石桩的施工顺序应从或两侧向中间进行,碎石桩间距较大可以逐排、间隔施打,当临近有结构物时宜先从毗邻构造物的一侧开始施打。灌入碎石的含水率应加以控制,对饱和的土层,碎石可采用饱和状态,对于非饱和土或杂填土或能形成直立孔的土层,含水率应加以控制。桩管应徐徐拔出,拔管速度应控制在1.0~1.5mmin,使碎石借助振动留在桩孔中形成密实的碎石桩。

3、碎石桩桩管反插过程中派专人指挥。

4、施工中应有专人记录各项施工参数。施工完毕,整理测量、施工记录。验证设计参数和施工控制的有关参数作为碎石桩施工的控制指标。在碎石桩试桩并通过检验符合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5、成品保护

(1)施工时碎石不得与泥土等杂物混合造成污染等。

(2)碎石桩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后不得有重型车辆通过以免破坏桩头。

六、碎石桩成桩质量检验

1、试验检测

在碎石桩施工完成两周后,采用重Ⅱ型动力触探仪测试碎石桩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抽检频率5%,N≥7次/10cm,连续灌入;桩间土(等边三角形中心土)采用轻型触探仪或土工试验方法测定,单桩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采用静载试验。具体检测的位置、桩数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

2、工程量验收、计量

施工完成后,认真核实现场及“碎石桩放样图”,对漏打桩位及对进行补打。根据各工作日“记录”结果进行工程量汇总,并报监理工程师进行签认。

七、碎石桩桩顶处治

1、因碎石桩施工中,振动沉管及机械扰动,桩顶表面50cm左右为松散状,密实程度较低,再加上局部存在因拔管过程中泥土带入表层,污染碎石桩顶面,堵塞排水固积通道等问题。在碎石桩验收完毕应清除桩顶已污染部分,补足干净碎石,并对桩顶原地面进行碾压使其密实。

2、碎石桩检验合格,原地表清除干净,并经填前碾压后即可进行碎石垫层、碎石土、土工格栅等工序的施工。

八、质量控制要点

为有效确保碎石桩施工质量,即桩的连续性,密实度,桩长、桩距等要求,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方面

粗骨料应采用粒径为2―5cm级配良好的干净(含泥量不大于5%)碎石。

2、施工方面

(1)、严格按试桩提供的参数及成桩步骤控制拔管高度及拔管速度,否则,易出现断桩或缩颈,不能保证桩身连续性;

(2)、严格控制碎石用量、桩长、桩距,确保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3)、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派驻有责任心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跟班作业。

3、质量检验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成桩检测及验收,抽检必须具有代表性。

九、监理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控

1、监理控制要点

(3)、审核工程中的碎石桩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情况,及时向碎石桩施工单位传达碎石桩设计变更要求和图纸修改意见,并随时记录在案。

(4)、在下述情况下,监理工程师有权下达停工令:

① 碎石桩施工中出现质量异常情况,如坍孔、灌碎石量不足、留振时间短,斜桩等经提出仍不采取措施者;

② 对已发生质量事故未处理,和未提出有效处理措施而继续作业。

③ 擅自变更碎石桩设计图纸、工艺方法进行施工;

④ 使用不合格的碎石料施工;

⑤ 未经资质审查进入施工现场施工;

(5) 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会议,及时分析通报碎石桩施工中的质量状况, 并协调有关单位间的业务活动。

2、常见质量通病防控

根据场地工程勘察、设计和工程质量的要求,事先分析施工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隐患,并与设计、施工、业主等有关方面共商对策,分析原因并采取防治措施。

1、 质量通病之一:缩径,桩孔小于设计口径。

原因分析:提管过快,振动电流小。

防治措施: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上拔速率

2、 质量通病二:坍孔。

原因分析:振动电流大,地层太软;

防治措施:根据地层规律,找出合适的施工用电流。在坍孔部位及时填碎石料,并进行反摇作业,以促进碎石的密实,严重的可采取补桩措施。

3、 质量通病之三:个别点位试验未达到设计承载力。

原因分析:碎石桩不密实,局部地区地层较软,近孔隙水压力未消散。

防治措施:严格施工工序的监理,控制桩的上拔速率;施工前详尽分析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进行补勘。间隔一段时间进行复试,补桩。

十、加固效果评价及结论

篇(5)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法,也就是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单位,较为灵活地运用个人学习带动整个小组学习,继而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使知识能够相互渗透。经验表明,小组合作式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感情融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法”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正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这是一种可取的教学方法,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还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一、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可行性

电工基础课程十分适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学习,因为,电工基础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践性强。中职《电工基础》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度很强的课程,学习目标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更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灵活运用,这里所说的“应用”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理论解题,而是真正全面了解知识的框架结构以保证提高学生电工操作技能。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搭建交流平台,更好地合作。

2.抽象性思维强。《电工基础》中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所以相对其他内容来讲更抽象,如三极管电流分配规律等课程中,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抽象化为具体,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并在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中运用抽象思维充分理解课程具体内容,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3.共同协作性强。《电工基础》内容相对比较多,并且包含的知识面很广,每一章节内容很冗杂,学生必须通过大量时间进行总结和思考,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获取很多信息支撑知识体系。然而,很多技能、信息和材料等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全部具备的,“团结力量大”,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只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出每一个人的优势。

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有效策略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和合作学习模式。中职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所以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很多问题,由于学生之间有很大差异性,个别学生对学习容易产生极大厌烦情绪,而有些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充分把握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将成绩较差和成绩较好的学生按照适当比例分配在一起,让好学生带动小组整体学习。通过小组模式构建,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扎实基础,根据学生能力整合教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过程中,虽然教师只起指导性作用,但并不代表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没有任何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旁观者,要对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学生做好监督,及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学生自身掌握一定的合作学习技能,才能顺利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时,应当积极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让学生根据实验最后总结形成自己的一套思考方法和模式。

3.科学采取教师合作参与和直观教学法。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时候,要清楚地知道学生才是教学主体,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协调性十分重要。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自身操作实践和演示,让学生主动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并尝试自己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做到“示范”即可,随后,教师再和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彼此提出不足和疑问。如学习便置电阻对放大器波形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主动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论证和相应分析。

4.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合理的评价能够给予学生很大鼓励,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想让每一个学生的合作效能达到最大化,需要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投入其中,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从课上的言谈举止等行为评价学生,更要注意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学习态度、组织能力及课堂表现等方面,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结语

中职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科目,并且中职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针对理论和实践融于一体的电工基础讲,课程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应当增强学生基本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左小红.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9:80-81.

[2]许兴梅.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万丽琴.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13:94.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62-02

一、前言

中职《电工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仅肩负着为后续专业课服务的职责,更能为中职学生继续深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能逐步培养学生娴熟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所以如何开展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如何使学生乐学、会学,如何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熟练地应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如何培养拥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举的中职生,成为中职教师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探讨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技能培训的方法。

二、中职《电工基础》技能培训的思路

中职专业基础课教学有别于中学基础教学,中职侧重于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熟练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技能,也就是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对于《电工基础》这样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在中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范围内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比如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磁的基本知识,交流电、变压器的理解等。而这些知识要通俗易懂地引入到日常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用知识去解释我们所碰到或见到的各种现象,这就是知识技能的培养。这样更能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产生兴趣。而操作技能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技术精湛熟练,这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而且能引领学生适应中职的学习形式,逐步提高学生就业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在设计操作内容时,第一要结合教材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工基本操作技能,第二要兼顾学生两年后考取中级职业资格证(电工证),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帮助。如万用表的使用、日光灯电路的连接、简单焊接技术、电子元件的分辨、电表的安装等。

三、中职《电工基础》技能培训的方法

(一)生活常识融入课程教学,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

知识技能是指学生能灵活地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身边看到或碰到的电学现象,从而能提出妥善的解决方案,由此展示中职学生应有的知识水平。中职学生思维灵敏、动手能力强,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差,枯燥的电工基础理论性知识很多,单纯的理论讲解并不适合中职学生的理解,往往是事倍功半达不到效果。而如果在讲解电工基础知识的同时经常性地插入学生常见的电工学现象或常用的电器设备的使用,一方面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应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身边见到或碰到的电学现象,使学生有种解开谜底茅塞顿开的舒畅,这样既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培养学生养成学知识用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故在课堂之上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生活常识相结合是提高中职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讲解电能、电功率的概念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家庭家电设备的用电量,并解释为什么空调、电视、电脑等用电设备关闭但不拔电源插头仍然耗电;讲解电路的组成时指导学生自己试画出家庭、卧室关电路图,并试连接;还有静电的产生及危害、雷雨天气不能走近铁杆、不在树下躲雨的原因;医院体检时应用的电磁知识,家用电磁炉的工作原理,电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等。这些知识的推广不仅使抽象的电学知识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极大程度地建立了中职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自豪感。

(二)实践操作融入课程教学,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

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将学到的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之中是中职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最佳时机,故最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一方面顺应了中职教学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为中职学生就业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操作技能培训是教学中最重要也是关键的环节,技能培训要求人人参与,使学生在理论教学指导下结合实际要求做到技能操作熟练,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对应。比如使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位和电压,不仅要熟练掌握测量方法及正确读数,而且能正确说出如何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位分析电路故障,焊接技术的要求,安全用电注意事项与电气安装技术等。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故在课堂之上学习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实践运用,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才能使学生对《电工基础》中的知识真正地掌握领会。

(三)课堂之上开展技能培训的方法及要求

1.应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课程教学。《电工基础》作为一门典型的工科课程,枯燥无味,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具备画面多变、具体、生动优美、声音动听的优点,能将教师口述的较抽象的电学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然后再经过教师的解释、总结,能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在学习电压与电位的概念和测量时,如果单纯在黑板上比划,学生听着非常无趣,教师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效果截然相反,首先它能在规范的电路图中解释电压和电位的概念,然后通过清晰、具体的电视机故障现象引导学生如何测量电压和电位,由测量结果分析故障原因,这样学生不仅从中学会了电压及电位的测量方法,正确理解电压与电位的区别与联系,而且由此领悟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同时可将多媒体课件分享给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结合自身情况,针对自己薄弱环节,有目的地自主选择学习观看课件,如此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2.顺应中级职业资格证(电工证)的考试要求,将教学落实到实处。一般情况下学校建议机电和电子专业的毕业生都考取中级职业资格证(电工证),学生也非常乐意,这是中职毕业生求职时最基本的硬件之一。而中职《电工基础》中的学习内容非常符合技能等级证的考试内容,如照明电路的安装、电表的安装、电工工具的使用、负载星形连接及三角形连接等。所以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实训项目。目前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学生预先看项目课件,然后依据实训要求操作,并且提出疑问和回答相应问题,每位学生都以录像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实训操作过程,而教师的任务是解疑、点评和总结。学生首先熟悉并熟练实训项目,然后依据技能等级考试的要求进一步熟练和规范实训操作,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的形式

《电工基础》是一门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实训相结合的课程,理论知识指导学生正确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更加熟练地掌握运用理论知识。比如学习理论知识“使用万用表检测电路的通或断的方法”,才能在双联开关电路的连接时,懂得使用万用表判断开关哪一点是定点哪一点是动点,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而在操作过程中又对理论知识加深了理解。故单纯的卷面考核很难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死记硬背成就不了学生的技能培养。所以《电工基础》课程考核应以基础理论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提前考,占考试成绩的30%;技能操作以抽签的形式考试,占考试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20%。而在技能操作考核环节,不规定具体的考试项目,每个学生的考试项目根据抽签决定,各不相同如有的考万用表的使用,如何测量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等;有的考日光灯的安装;有的考关电路的连接;等等。这样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促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

四、结语

中职课程教学必须顺应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与就业现状紧密结合。而作为中职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改变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寻求更适合中职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所以中职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而且还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与课程研究,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7)

课堂提问是一种语言教学艺术,能让学生得到口语锻炼,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它属于启发式教学的范畴,是一种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复习所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教学行为,不仅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还能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反馈给老师,好让老师及时地改进教学方式,并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一、提问环节的四个层次

学习要按照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由易到难地进行,所以,对于提问环节的设计,也要由易到难。提问环节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1.对基础知识的提问

这个阶层是检查学生对书本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电工课本中的基础概念、计算等,学生对于知识基础的记忆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学习质量。

2.对学生知识的提问

基础概念是电工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因此,还要检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是一种应用、迁移的心理过程。

3.对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问

这一阶层要求学生有清晰的逻辑思路,进行正确地分析、探讨、推导。能够有效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是否熟练。

4.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问

这个阶层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编织成一个牢固的知识网,将一些基础的关系,通过组合、交叉形成一种新的关系,能让学生吸收书本上的电工知识,为自己所用。

二、课堂提问环节的原则

1.多设计具有综合代表性的问题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在电工课堂环节中提出的问题要具有综合代表性,一个问题针对一类知识,如果这个问题能迫使学生将这一类知识中的所有重难点都运用起来,那么,这个问题的价值会是非常大的。

2.设计问题时要严格按照学生的逻辑顺序

应该先提问电工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再考查学生的综合水平。

还要注意学生自身的能力,按照他们能力的高低有针对性地提

问题。

3.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在电工课程开始前,老师应严格按照教育大纲的要求备课。

在提问环节,不能随便发问,不仅要注意知识类别,还要注意学生自身的情况,应多提问对这类知识掌握不熟练的学生。

在中职电工课堂中设计提问环节,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使电工课堂摆脱沉闷、死板的学习氛围,还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课堂内容中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牢固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但要时刻注意提问的原则和层次问题,这样才能使提问方式在电工课堂中发挥最大作用。

篇(8)

我们的生活生产都要用到电应用。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将直流电路 、交流电路 、磁路 、变压及电动机等知识综合起来,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是中职计算机、机电和电子类的专业必修课。掌握好电工基础,对中职生本专业技能以及职业技能的提高都大有益处。

中职目前电工基础教学多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为辅。虽然教材理论体系严谨,教师教学思路清晰,但学生往往感觉枯燥乏味、概念抽象难懂、公式难记。所有专业一本电工基础教课科书,专业性不突出,学生认为非本专业课程学习也意识不够。课堂教学按照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进行,而中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只是听说过电这个概念,对电路缺乏实际应用经历,难以对课程产生兴趣。同时,教师的教学通常以讲授为主,缺乏直观形象的操作。这些原因导致学生普遍认为电工基础非常难学,因此,中职学校的电工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中职生毕业后就步入岗位的特点,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应“强化实践,突出重点”,确立重在应用的教学目标,大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学习以够用,主要精力用于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电工基础课程应从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努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专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提高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的能力。

2.确定合适的电路单元、及教材

2.1关于电路单元。

电路应用广泛电的分类,根据学生的专业确定电路单元,例如:机电强电计算机弱点电工电子学习广泛生活用电工厂用电编写符合学生专业的教材增加学生想去与岗位紧密结合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至少有50多个系列300多种型号,但其核心功能基本相同,因此,在教学中应选择通用型的单片机型号。比如,MCS-51系列单片机结构简单,学生容易掌握,教师易于教学,且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适合中职单片机教学之用。

2.2关于学习教材

关于电工基础的教材种类繁多,鉴于中职生的学习基础,本科层次或者高职层次的单片机教材是不可取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学校的设备配置,编写或选择一套合适的教材。

3.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3.1设立虚拟仿真实验室。

电工基础课程内容抽象,教师操作实验时不太好演示效果,有时理想元器件现实不存在,实际实验中的结果和教科书有出入。因此,计算机虚拟仿真软件演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虚拟仿真系统具有以下优势:组织电工实验的环境简单,有电脑即可进行;而且只涉及到软件,硬件不容易损坏,由于设计错误导致的硬件浪费的现象不存在,降低使用成本;并且可以模拟教课书上的理想环境。因此,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引入Proteus和DXP软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在课堂中完成电路连接,电路测量和实验结果教学。

3.2电路实训台进行教学

电工基础的实训台有很多,已经集成了强电、弱点和电力控制,电力拖动设备,线路连接简单,可以进行多个基本项目的实训。通过实训平台的学习实践,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多个项目的操作,能让学生熟悉电工基础知识和电工应用能力,系统地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三相异步电路的原理。

3.3结合多学科进行综合实践

很多学生虽然学习了电工基础课程,也掌握了电工基础知识,但还是不能和其他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因此,教师将其他课程与电工基础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比如与电力拖动课程相结合,要求学生用合理设计照明电路和电动机控制电路,实现电路的连接和调试。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加熟练地掌握电力拖动知识,更加熟悉元器件之间的硬件连接,对控制电路、照明电路路的工作特点更加了解,对电工基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锻炼了各学科的综合实践能力。

4.采用项目教学法,突出实践

学校有句标语写得好“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这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尽量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电工基础的实践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4.1教学理实一体化,实验内容项目化

理实一体化就是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理论指导实践,实验验证理论,在教学设施上教室既是实习室,对予学生他能把当堂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也能用实践验证自己的理论。在老师队伍上实习老师也是理论老师,能给予学生在理论和实际上的双重指导。

4.2积极组织技能竞赛

经常组织同年级的技术比赛,积极开展技能竞赛,实行以赛代练、以赛促学,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一大法宝。通过技能竞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竞赛中学生也能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职业素养。

5.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现在电工基础课程较为普遍的考核方式是一张期末闭卷考试定理论学习成绩和一场电工实验项目的定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出现了校园里,一到期末考试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点灯熬夜死背知识要点,有的死缠烂打缠住老师要答案,有的干脆请上阵。电重在应用,这种考核方式很难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全面、综合地反映教学成果。因此,电工基础教学评价应突出课程的应用性特点,主要对学生动手连接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调试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核。

笔者认为考核办法应是:平时成绩+实践技能成绩+综合成绩。这种考核形式注重平时学习的积累,也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超越了一次期末考试定结果的考核办法,在贯彻执行过程中效果较好,反映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总之,电工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更新观念、改变方法,紧紧围绕知识应用于实践这个思路,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2有的放矢,巩固和拓展基础知识

针对学生理解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对基础知识“温故而知新”,回顾理论基础知识或补充知识点,让学生在实训中懂得基本原理,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例如在电工技能实训中,很多同学都能完成线路连接并通电试验成功,但对于什么是相线、中线、接地保护线不甚了解,甚至对电压、电流、电感等概念模糊。因为学校没有开设电工基础课程,电工技能课程对基本概念的介绍也比较简单,同学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人在技能实训课程中,在电路或项目训练指导时,结合实训项目,用适当的时间,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讲解一些电工基础或电拖知识,让学生领会其中的道理。例如,在单相照明实训时,讲解单相电是什么意思,相线,零线,保护接地线是什么回事,简单介绍发电机原理,引出三相四线制以及单相三线制概念,讲解什么是线电压,什么相电压,为什么单相是220v,两相之间是380v等,再如在讲日光灯电路时,讲解镇流器的作用,引出电感和感抗的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其镇流作用。在讲解电度表电路时,介绍功率、电压、电流等物理量。这其实也是对学生初中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复习,使学生明白用理论指导实训,除了去做,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明白理论基础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在以后的理论课堂中要认真听课。此外,在电力拖动、机床电气等实训课堂也十分注意给学生补基础课,尽可能把实训项目中用到的基础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当然,这一做法要在课堂中把握好尺度,不能本末倒置,要分配好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课仍然是以操作为主,理论基础的拓展与补充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要针对开展的实训项目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实训中,对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可补充电动机的规格、型号、以及铭牌参数和和电动机接法的知识,而对机电、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则可巩固交流电、直流电概念,什么是相位、相序等知识。在进行三相配电实训时,则补充讲解互感原理,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作用,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电工基础知识。而在电力拖动实训中,因为有相关的理论课程,则只须简单的复习,回顾所学的内容,重点应放在看电路图接线及工艺要求上。通过这种做法,同学们在实训课堂中除了学到技能,也能巩固基础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训课堂拓展学生的基础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并非简单意义上的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侧重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强对理论认识的一种讲授与操作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对知识的拓展与补充,目的是让学生对实训项目内容加深理解,真正学懂实训内容,从而激发兴趣,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班级、年级、专业、不同项目以及实训时间的长短适当运用。

3教学方法必须灵活而有针对性

在实训课堂中,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可采用演示法、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个别辅导、项目设计等方法。做到教学现场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才是根本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实习项目任务。例如,在电力拖动实训中采用演示法,通过老师的演示,示范接线方法。如何做到横平竖直,如何避免交叉。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老师的方法,领会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要求。再如在导线连接的教学中,演示法十分必要。教师必须动手接线演示,并把要领和技巧传授给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机床电气实训中,本人则采用现场教学法。实训时不是在模拟电路板上完成电气图的连接与检测,而是带领学生到真实的机床上去实践。让同学们到两个实习工厂车间去见习。实地观察平面磨床、工具磨床、摇臂钻床、万能铣床、线切割机床等电气装置。现场讲解各元器件的布置、名称、作用,如何进行电气操作等知识,并在C6140A、C6132A、Z3050等机床上设置故障让学生分组维修。同学们兴趣十分浓厚,跃跃欲试,都想尽快利用所学的知识把机床电气修理好。这种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实训中应用何种方法,必须根据项目内容灵活而有针对性,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篇(10)

【文章摘要】

维修电工高级工是一类具备具备较高专业化水平的技能型人才,能够有效的解决实际操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对学生开展实训教学,可以使他们在不脱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发展为优秀的维修电工高级工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阐述了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维修电工;实训教学;PLC 应用

PLC 的中文全称是可编程控制器,它是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综合运用下的产物,它的特性就是能够随时的修改程序来适应生产需求的改变,控制起来较为灵活。因此,PLC 较为广泛的应用于我国的工业领域。此外,针对目前我国维修电工数量庞大但质量却不乐观所造成劳动力过剩的现状,高职学校必须要提升维修电工实训教学的质量及水平,所以说将PLC 应用教学加入到维修电工的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PLC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促进了PLC 的发展。

1 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PLC 应用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普遍较低

虽然我国维修电工高职院校很早就开设了实训课程,但是PLC 应用教学的开展进程却非常的缓慢,这种情况发生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高职学校学生的基础水平普遍较低,这些学生在高中就没有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再者也没有形成很强的学习能力,甚至部分学生常怀着抵触情绪和心理去学习学校开设的理论知识教育, 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相对较差,理论知识存储也较为匮乏。而PLC 这门学科的专业性非常的强,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存储才有可能学好这门学科,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增加了PLC 应用教学的难度,给授课教师带来一定的负担。

1.2 教学模式及课堂内容都过于陈旧

PLC 应用教学开展起来较为困难的

科普教育

上一篇: 建筑资源管理 下一篇: 对于保护海洋环境的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