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4 11:44: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建筑环艺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1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建筑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在建筑活动的过程中会消耗很多物质和能量,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建筑活动中,没有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思路必须要从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利用资源等层面出发,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
2.2利用可再生资源建筑物的整个寿命过程都在消耗着自然资源,然而自然资源存在着循环性和有限性的特点。有些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比如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但是更多的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比如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建筑设计师在充分考虑建筑作品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还要合理设计建筑物在寿命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以此降低建筑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和影响。
2.3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强调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人类在创建居住小环境的同时,必须要处理好自然要素与建筑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要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放在设计工作的首位。生态建筑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很高,是一项综合性特别强的系统工程,要求最大限度的回归自然。不论在使用何种建筑技术,都必须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3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建筑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理应顺从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建筑物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它必须要在服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布局,才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绿化是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必不可少的工作,绿化工作所使用的绿色植物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变化特点,能够增加建筑外部空间的美感。同时,绿色植物容易修剪,可以营造出绿化空间的不同形象。自然植物不同的生长环境,以及民族文化喜好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结合情况,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与否的表现。优秀的建筑物不仅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简单,这使得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渐趋同化。建筑风格也是如此,很多城市建筑物的风格雷同,显得毫无新鲜感。建筑作为城市形象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风格的建筑物能够造就城市独特的艺术形象。
从美学角度来讲,在营造建筑艺术性的时候,必须要对周边环境进行深度剖析,使建筑融于周边环境,用周边环境衬托出建筑的艺术美。建筑设计工作会受到城市的规划布局以及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设计新建筑的整体轮廓时,必须要做到与已有建筑相呼应,色彩处理要与环境的格调相协调。在建筑的外观上,给人的感觉要舒适,降低建筑对人们的压迫感。
2从审美角度来考量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
综上所述,文化建筑物的环境是对建筑功能的进一步深化和延续,是建筑内涵的深层次的表现。我们从审美、审美活动的角度来对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进行考量的话,可以从以下的几个角度入手进行探讨:
2.1审美主体更趋向于大众化①社会经济及文化水平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丰富了大众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也正是传达和弘扬了这种大众文化。②无论是价值观还是社会文化,抑或是公众的需求,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作为文化建筑,也必须要顺应这种趋势,力求创设出更加多元的文化需求,为公众营造出更为宽泛的空间。从艺术的宽泛概念来看,一切都应该是艺术,而文化建筑应该是将普通的生活当作一种人文景观,从大众的生活之中寻找灵感,从而去展示人类生活中不曾被留意到的美。以桂林木龙湖景区为范例:景区交通流线序列为入口、小广场、游客观演台,一次穿越花鼓楼、木龙塔、水榭,最后走过古城墙回到入口广场,因而、景区交通流线也是完美的景观流线。综上所述,无论是大范围的文化建筑,还是与之相关的环境艺术,都必须是与民众的生活相关的、符合他们的审美观念,并可以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休闲场所的。
2.2信息传达手段的多元化与建筑的人性化(1)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获得了空前的发展:①传播的手段和速度都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那种单一的信息交流方式被打破,呈现出一种网状的态势。②人们因为不同的原因聚集在了一起,从而传输的介质和载体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③文化建筑的艺术设计可能会带来的视觉信息传播,不仅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跨越民族以及国界,这种传播方式甚至对以往的那种自上往下的传播格局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社会网络关系之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到信息的交流中。(2)范例分析:①现代剧场在传统的“观赏与被观赏关系”这一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观演互动融为一体的亲密空间。②在桂林新区建筑群大剧院、博物馆等设计中,室外设置大面积的前广场组合水景景观和建筑小品,使建筑内外空间流动,用设计手段引导市民积极参与,促进其城乡的文化交流。(3)上海大剧院(图2),是中国传统图腾的现代诠释。地基是方形的、屋顶是拱形的,象征“天圆地方”。侧墙正面装有玻璃,面向广场,可以使人们饱览全城景胜。
2.3文化传达的过程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抽象性(1)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考量信息,它具有限制性和非限制性的特征。所谓的限制性信息,是指它可以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而非限制性信息,不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本身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它需要用自身的感觉来体会,但是每个人的感觉又是不同的,所以很容易出现很大的模糊性。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得到的是,环境艺术设计过程必须要传播的文化信息肯定不是限制性的确定信息,而是这种非限制性的,正是这种非限制性的、模糊的信息,才更需要人们去不断的联想。[2](2)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根据人与建筑的关系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的,而人作为一种复杂的高级动物,他的感觉和品味很难做到高度统一,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覆盖范围又非常的宽泛,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对于文化建筑所传达的信息,没有必要整体把握,仅仅需要抓住自己感兴趣的一点或者最主要的一点进行感受和分析。例如,上海东方东方艺术中心(图3):似五瓣之莲花,中心外壳通透,三个音乐厅如珍宝般地被装在里面,外壁点缀有七彩陶瓷珍珠。整个建筑充满活力,如流动的曲线般优美。
2.4审美是一种直观性的活动视觉手段是非常重要的传播形式。与人的其他感官相比,视觉手段更加的直观,譬如说和语言相比,视觉具有图像优势,所以,审美活动的直观性也是当下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必须要注意的特点,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手段来传达的信息,通常都是通过视觉手段实现的,可能也需要其他的视听媒介和设计图像的方式对整体的观感进行传播,从而完成对作品的影响。例如,东京艺术大学演奏厅:设计注重其周围的神社和树木的历史以及信仰精神方面的环境。该厅设计时,使用木头、石头、皮革等材料,并采取了独特的尝试,当顶棚过到最高的15m时,光线从上面泄下,如同置身森林中的广场,从“森林”中释放出全部的音乐。
1.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根据建筑周围的环境,利用建筑美学的要求设计出与建筑所处环境相搭配的、让人们能领会一种文化价值的艺术设计方法。在现代都市中,环境艺术设计不仅为繁忙的人们提供了暂时休憩的场所,也让人们体会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状态。随着人们审美多元化的出现,环境艺术设计也需要及时地作出相应的变化,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对环境艺术设计而言,要想设计出符合社会审美的中心点必须考虑到社会阶段的差异、地域的差异和人们价值取向的差异,这样才有利于设计出符合本土文化的建筑,从而赢得人们的喜爱。另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科学地规划。因此,在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十分重视文化的运用,在设计时,设计者充分了解了城市的文化风貌,设计出了文化价值较高的建筑。随着城市人们对精神生活重视程度的提高,他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必将在形式和内涵方面发生较大的变化。
2.文化建筑的内涵
文化建筑为现代城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场所,例如图书馆、美术馆和体育馆等。在文化建筑内汇聚了多种文化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同时,文化建筑也是衡量一个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的标准。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中,规划者十分重视文化建筑的选址,确保文化建筑的服务范围能够最大化。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文化建筑的设计充分实现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完美结合。在功能方面,文化建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让人与建筑和谐的融为一体,享受到了充满人文气息的关怀,更加惬意地享受了生活。文化建筑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促进了公众之间的互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最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在文化建筑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使文化建筑通过丰富的造型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实现了形式和内涵的完美融合,同时也实现了对周围环境的点缀作用,促进了优秀文化的传播。
1.在文化建筑内涵方面的应用
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一般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其不仅要提高建筑物的实用性,同时还要为建筑诸如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文化建中的应用之一就是为文化建筑灌注丰富的文化。在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是要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还要让大众在欣赏文化建筑时能够感受到为人处事的一些道理。例如,水立方的设计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其“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设计思想也让大众的深受影响,其独特的文化意蕴给大众带来的是无尽的遐想。另外,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的文化建筑,都承载着一定的感情,对人们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在陕北延安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中,设计中利用历史文物和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将中国革命的历史展示给了大众,同时也让大众感受到了设计者对革命历史先烈的怀念和敬意,激发了大众的爱国热情。
2.在文化建筑造型方面的应用
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应用在了对历史文化内容的展现上,还应用在对文化建筑的造型上。文化建筑的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其造型来体现,以视觉化的效果给人们以思想上的冲击。在造型设计方面,设计者根据表达的主题,设计出最能表现主题的建筑形式,由此引发大众的思考。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环境,这样才能充分表达出建筑的含义。例如,上海的金茂大厦,设计者受到了陕西大雁塔的启发,将传统的中国文化赋予在了钢铁建筑上,符合了中国大众的审美情趣,达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在比如鸟巢,设计者将一根根巨大的钢筋焊接在一起,从远处看真如一个巨大的“鸟巢”,这样看似毫无章法的设计其实蕴含了设计对人类未来的憧憬,希望这个“巢”能够呵护生命。
总结
中图分类号:TU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7-0122-02
对于现今的中国来说,经济及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化,使城市的模式、形态相应的得到很大的改变,大型建筑物及高层建筑的大量崛起,标出了城市轮廓,这样的结构对于环境影响的意义越来越重要;环境是表现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建筑的生存空间,每座建筑各有自己的特定环境和空间,建筑要有相应的形态与之融合,和在城市中所处位置、空间相联系协调:建筑设计要重视环境意识和城市意识,按照这样的理念设计,建筑才能与环境和谐共生,城市会更丰富、生动,给人们一个完美的视觉形象。建筑也通过人、城市环境交互关键点而提升自身的价值。
湖南省财政厅信托大厦、政务大楼工程,就是能改变区域环境和城市轮廓的一座高层建筑,占地1.8万m2,基地位于财政厅原有办公楼西侧,新征购一片土地,基地南依回龙山主脉,接长沙市新世纪体育文化中心――体育场北向通道,东靠芙蓉中路,西邻天心阁和即将建成的简牍博物馆,所处地域既是长沙历史文脉的灵毓之地,也是湖南省财政金融的心脏地带,构成城市中央商务区(CBD)的重要区域。
1 环境是规划设计依据之一
建筑设计的构思必须要从基地周围的特定环境、区域和城市传统的文脉中得到启示,寻找蕴涵的秩序和灵感,形成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新建筑,在建筑体量、造型、质感、色彩以及开放空间、围合空间的具体设计要与周边建筑及城市道路相协调,同时体现出自己的特色。
省财政厅信托大厦工程规划设计,在总体布局上从两个方面人手,首先是在尊重现有财政厅大院格局的基础上,将西侧新增的地块一起重新组织,一方面要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并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和建筑的景观关系结合考虑,又要与周围环境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提升城市空间品味。基地的东侧为原有办公楼,新建的信托大厦尽量拉大与原办公楼的距离,布置在西北角,二座建筑之间设置与二者有互用功能的政务大楼,政务大楼设置在二座建筑的南侧,使东西二座建筑连接在一起,相互贯通,在政务大楼的中轴线上为财政厅的主入口,形成以入口广场为中心的三面围合空间,这是面向城南路的一个绿色开放串间,将舒畅优美的内环境与城市外环境贯通在一起,减轻了城市交通环境的压力。为城南路的人们开拓了视野,增添了城南路的景观效果,通过入口广场联系了城市空间,优化了城市环境质量。
其次是尊重历史文脉、历史风貌作为重要的出发点,天心阁是长沙这座文化历史名城的标志之一,它体现着长沙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要给更多的人,在更多的角度能观赏到它的形象,为开敞东、西向可望天心阁的景观视线廊,同时为保证回龙山路与城南路相交处具有相对开阔的空间视野,便于体育场的人、车流的疏散要求。在总体布局上将信托大厦布置在基地西北角,并后退城南路较大的距离,以适当的建筑退让和空间联系来体现对城市和天心阁的谦让和关联,形成背依回龙山的南北座向轴线和指向天心阁的东西景观轴线,让新的规划结构统一到城市的整体空间秩序中,与环境相呼应。
2 绿色生态建筑的创造
信托大厦是一座功能性质相对独立的商务综合大楼,集办公、酒店、休闲、餐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层建筑,大厦的建成可增加所在区域的城市活力和商务接待能力,设计一座富有文化气质、充满生机的新建筑,对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建筑所在的区位,其周边为城市干道、体育场地和城市绿地天心公园,可视空间很大,建筑造型必须满足多角度的景观效应,另结合基地环境和建筑性质,建筑平面采用简洁的方形,使更具有全方位的视觉形象,方形建筑平面的组合关系,暗含着中国古钱币的形式,体现了财政厅这座建筑性质的特征。
在建筑设计中要贯彻绿色生态技术,这是当今发展的趋势,并应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建筑中引入“阳光”、“绿化”、“空气”,也就是在建筑室内要具有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创造“健康建筑”,因此在方形平面设计中,把建筑的主体设计成“工”字形,南北两向为带有单边走道的使用区域,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核设置在“工”形平面中间的连接部位,东西两向的开口部位每层设置绿化平台,且每三层设大型观景平台,由观景平台把“工”形的开口补齐,使建筑平面呈方形,观景平台为嵌入式的半开敞空间,充满着阳光、空气和绿化生态,给南北向的使用区有足够的自然采光和通风,这也是近年来国家实行“节能环保”的有效措施。人们一走出封闭的交通核立即看到自然和阳光,增添了人和绿色生态的亲和力。层层的绿化平台和每三层的大型观景平台为商务办公人员、酒店游客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共享交融空间,在这舒畅、意的开放空间里人们可以互相交流和交往,这是现代化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
3 内外环境的和谐共生
基地东侧在城南路和建湘路交汇处,有一段呈弧形的旧城墙,抬头望去,雄伟的城垣上面高阁凌云,黄瓦飞檐,这就是长沙历史文化名城标志之一的天心阁,天心阁的“雄镇”和“壮观”之气渗透到信托大厦的造型设计理念中,并结合四周特定环境,信托大厦运用了简洁的几何形体和纯净的立面用材,使造型中融入严谨、稳健更显出丰富、多变和生动的视觉效果;信托大厦在临街立面中舍弃裙房,直接拔地而起,使建筑形体显得庄重有力,且运用垂直线条分格玻璃,顶部的架空构架,使立面更显高耸挺拔、雄姿勃勃:东西两侧立面,层层绿化平台和隔层的大型观景平台,使建筑立面造型虚实相交,层层升高的观景平台将人们的视线引至建筑顶部,顶部巨大的开口部位,带来通透空灵的神秘感,顶部面向天空的巨大圆洞,隐喻“为天地立心”的理念,也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观念;东立面的观景绿化平台,面对主入口绿化广场,西立面的观景绿化平台,面对天心阁和天心公园,东西形成一条空中的景观视线通廊,层层绿化平台将绿色生态引入高空,主体垂直绿化与天心公园和主入口广场的绿化相映相融,遥相呼应;“工”形平面使高层建筑的空间更加灵活而生动,在人们的视野里,尤其从天心阁视野所及的信托大厦是一座真正的生态建筑,既丰富了人们的绿色视野和生动的景观,又增添了城市空间的生态环境。
信托大厦大堂由东向入口,吞饮东来紫气,这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正符合财政厅建设方的心意;入口大堂高三层,采用支点式玻璃幕墙,透过玻璃内外视线通透,人们视觉上的联系,把主入口广场上的雕塑、绿化与大堂中庭中的水体、绿色植物融汇在一起,自然景观充分引入到人们视野里,建筑环境因水而动,因绿化而生动,创造了富有文化气息的内外共享的交融空间,财政厅信托大厦的办公人员得到了一个舒适、惬意的绿色环境。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建筑设计已成为一门极具创造性的艺术。由于对艺术的追求使得环境问题成为重要话题,本文对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设计的关系做了简单的阐述。
1. 建筑设计
1.1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 。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设计工作常涉及建筑学、结构学以及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煤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
2.生态环境艺术
2.1.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主要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如: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在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3.建筑与环境的互动
在人们有意识地改变环境的过程中,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从同一性关系逐渐发展为对象性关系。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马克思认为意识起初只是对周围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自身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当然同时它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意识,建筑环境设计思想作为一种意识也必然遵循主观意识发展的规律,经历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
3.1现代建筑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和转变
建筑是静态物,它存在的形式也是静态的。建筑的静态造型为动态提供了参照系,建筑内部和其周围存在的最普遍的“动”,除了人的活动外就是周围环境景观四季、昼夜的变化。绿化是建筑室内外景观设计最常用和最丰富的设计元素。在19世纪80年代,屋顶绿化就在欧洲得到广泛应用
建筑与环境设计思想的另一大发展在于建筑已经成为改造环境的一个契机。首先应该在恢复自然意识上着眼改革。”这种建筑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着眼点和目标上的转变暗示着建筑设计与绿化景观关系质的跳跃。所有这些都表明建筑绿化已经从原先单纯的营造建筑空间氛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逐渐向建筑中生态要素的角色转变,并且这种生态性的衡量指标已经开始被量化了。建筑创作就是将一个新东西介入旧环境,这显然使得建筑成为一次改造环境的契机,而现代科学技术和栽培手段的发展也使得绿化与建筑的融合这一建筑设计思想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空间。
4.环境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现在社会对环境设计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进步,但是它的基本原则是不会改变的。其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3)对于沟通人类与环境创造条件。(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4.1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和谐的去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2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紧密关系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设计理念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人类可以自主建造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但人工化的舒适通常依赖于一些高耗能设施,且舒适度的提高又往往以耗能的增加为前提条件,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当前环境和能源危机,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安全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耗能占据整个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在持续上升,每年由于新建和改建建筑而消耗大量能源,以至于带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水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严重问题。由于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结果导致建筑系统内和建筑系统外的物质良性循环与能量的良性转换受到严重的破坏,也就是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居住区中的气候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人类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5.结语
综上,发展的观念正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在当今社会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创造更是有着不容忽视作用。环保建筑也好,节能建筑也好,其宗旨都是为了人类的安居乐业和长久的持续发展,我们在衡量高贵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建筑以外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的塑造。我们要在“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前提下,在有限的地球资源条件下,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人居环境是作为每个设计师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7-0165-01
1. 建筑设计概述
建筑设计是一门极其复杂的设计工作,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必须要对环境、气候、地形、地势、人文、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建筑设计还涉及到给排水、电气、消防、煤气、供暖、声学、光学、园林绿化等多方面知识。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们在设计工作开展之前,必须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收集与建筑设计相关的资料,分析建筑功能等。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设计工作与建筑施工的界限越来越明显。在古代,建筑设计工作一般都是建筑施工团队承担,施工团队根据主人的需求,然后结合自身的建设经验,增加一些创新,完成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时至今日,建筑设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的重视,建筑设计工作也由专门的设计单位承担,建筑设计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在建筑设计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最难处理的问题,也是一直困扰着建筑设计师的难题。如何做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这是建筑设计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建筑设计是解决建筑室内空间的使用以及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建筑的外部形态上体现出一定的风格特征,使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协调发展。
2.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境艺术
建筑设计工作除了要设计出建筑物本身的优美形态以外,还要确保所设计的配套设施、生态绿地系统能够保持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改善城市的面貌,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其中,绿化设计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做好绿化设计的工作,才能创造出舒适、优美、健康的居住环境,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才能保护好城市的生态。同时,在确保建筑具有环保性能的基础上,还要设计出建筑的艺术美,将环保与艺术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境艺术是建筑设计师必须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作品的过程中必须要牢固树立起保护城市环境的观念。
3. 环境保护观念下的建筑设计思路
3.1 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
建筑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在建筑活动的过程中会消耗很多物质和能量,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建筑活动中,没有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思路必须要从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利用资源等层面出发,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
3.2 利用可再生资源
建筑物的整个寿命过程都在消耗着自然资源,然而自然资源存在着循环性和有限性的特点。有些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比如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但是更多的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比如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建筑设计师在充分考虑建筑作品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还要合理设计建筑物在寿命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以此降低建筑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和影响。
3.3 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强调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人类在创建居住小环境的同时,必须要处理好自然要素与建筑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要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放在设计工作的首位。生态建筑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很高,是一项综合性特别强的系统工程,要求最大限度的回归自然。不论在使用何种建筑技术,都必须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4.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建筑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理应顺从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建筑物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它必须要在服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布局,才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绿化是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必不可少的工作,绿化工作所使用的绿色植物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变化特点,能够增加建筑外部空间的美感。同时,绿色植物容易修剪,可以营造出绿化空间的不同形象。自然植物不同的生长环境,以及民族文化喜好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结合情况,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与否的表现。优秀的建筑物不仅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diversified art design languag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any has been to make people in the aesthetic emotion produce resonance, and therefore the environment art designers must cater to people is changing cultural buildings aesthetic demand, in order to create more excellent culture building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work.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and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relationship
一、建筑设计概述
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是指“建筑学”范围内的工作。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劳动力、更少的投资、更少的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其实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效应必须满足人的需要。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也就是人的行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建筑设计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寻找解决上述各种矛盾的最佳方案。通过长期的实践,建筑设计者创造、积累了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用图纸、建筑模型或其他手段将设计意图确切地表达出来,才能充分暴露隐藏的矛盾,从而发现问题,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交换意见,使矛盾得到解决。此外,为了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还需要提出多种方案进行比较。方案比较,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从整体到每一个细节,对待每一个问题,设计者一般都要设想好几个解决方案,进行一连串的反复推敲和比较。即或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也还要不断设想有无更好的解决方式,使设计方案臻于完善。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分为几个工作阶段,循序进行,这就是基本的设计程序。它因工程的难易而有增减。
设计者在动手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掌握各种有关的外部条件和客观情况: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地质、自然环境等;城市规划对建筑物的要求,包括用地范围的建筑红线、建筑物高度和密度的控制等,城市的人为环境,包括交通、供水、排水、供电、供燃气、通信等各种条件和情况;使用者对拟建建筑物的要求,特别是对建筑物所应具备的各项使用内容的要求;对工程经济估算依据和所能提供的资金、材料施工技术和装备等;以及可能影响工程的其他客观因素,这个阶段为设计的前期准备阶段。在搜集资料阶段,设计者也常协助建设者做一些应由咨询单位做的工作,诸如确定计划任务书,进行一些可行性研究,提出地形测量和工程勘察的要求,以及落实某些建设条件等。
在建筑艺术的发展史中,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不断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各种建筑风格,这些建筑中的精品已成为人类文明的标志而载入史册。保留至今的很多已经成为著名旅游胜地的标志物,其中有的还成为一些城市甚至国家的标志和象征。
二、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的新兴专业,在带给人们舒适、适用、美观的同时,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建筑环境,而是综合的文化生态环境系统。针对目前环境设计与环境生态学在发展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环境设计师需要在思想中树立环境生态的观念,在对系统的环境设计中,培养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审美体验,做到美学与生态相得益彰。当代及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是生态可持续的环境艺术设计,倡导人们以生态审美意识去运用科学技术,创造融自然美、精神美和技术美为一体的环境,从而为促进人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全球环保人士呼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是我们唯一家。作为设计师尤其是建筑设计师,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宜人的生活空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认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同时,自然界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人类的建筑活动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但同时又必须兼具审美意识和精神情趣。而地面绿色植物系统作为功能最复杂、结构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一直同建筑有着最为广泛的联系。
结束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住房需求的增加,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将更加快速并迈上新的台阶,城市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的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总和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功能灵活多样的目标。
参考文献:
随着近几年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设计水平。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艺术设计体系,但是却已经得到了建筑设计者的重视,并且在建筑设计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特征
1.1追求个性的设计风格
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确保在设计建筑物时,要跟周围的环境保持相同的风格,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个性化的追求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建筑物设计开始摒弃传统环境艺术设计,转变为追求自身个性化的环境艺术设计。即在对建筑物和周围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将建筑物设计风格跟其功能有效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建筑主人的想法和追求,另一方面还能够使人们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1.2注重建筑的环境艺术的整体性
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非常注重个性化的发展,但并不是一味准求个性而忽略了美的享受,每个人都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要求。人们在掌握事物形象时,并不是一味过问一些细节问题,而是通过对事物的整体效应来实现,大体过程为先整体、再局部最后再到整体的一个认知过程。另外,对于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其本身对任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就要求设计者必须通过不同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只有熟练掌握以上信息,才能够确保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各个单元非常巧妙的衔接在一起,最终实现建筑物跟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追求了建筑物的个性化发展,又突出了建筑的整体性。因此,突出建筑整体性已经成为当前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主要特征。
二、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
2.1环境艺术设计是衡量建筑设计美的重要标准
建筑是城市的标志,建筑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进化史。人们在对建筑进行评价时建筑物本身以及其内在与外部环境的建设塑造都是重要的参考标准,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和应用由此体现。融合环境,自然之美是人们对建筑之美的基本要求,从古至今无论哪个伟大的建筑设计它的内部环境必然是美丽动人的,它与外部环境必然是和谐统一的。以北京的故宫为例,作为我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建筑群之一它将建筑设计之美与环境的和谐性体现的淋漓尽致。整个建筑群以红黄色作为基调,既体现了皇家的高贵也营造出一种森严庄重之感,符合故宫在古代的定位。太和殿作为清代最高权力与最高等级的体现位于故宫的正中心,且前面有矩形的进三万多平方米的太和殿广场,而御花园则是营造一种自然与设计相结合的亭台楼阁的园林之美,整个故宫通过周围环境的烘托使得其建筑本身的特色更为显著。
2.2有效将建筑跟周围环境结合在一起
建筑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两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一般指人造环境,也就认为地进行的室内外环境的装修和美化,室内设计就是典型的环境艺术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要求建筑物的舒适安全性的同时对其美观性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时通过环境设计艺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将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进行良好的结合。设计本身就是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只是与环境艺术设计相比建筑设计更偏向于后者,因而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则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情感特征,为人们营造更宜居且与周围环境更融洽的室内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好的体验。以往人们在谈论建筑物的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其外形,而现如今人们对于其内部构造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应运而生。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物的使用价值仍然是其根本,因而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以实用作为基础,切不可哗众取宠,与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相背离。
2.3通过协调建筑物之间比例,实现跟自然环境和谐之美
通过对建筑物之间比例的修整和协调使其与环境更加融合,有利于实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这里的比例包括建筑物自身的各项参数长、宽、高结合的协调性也包括建筑各个组成部分以及不同建筑物之间的前后比例、虚实结合等的协调性。我国一直以来将建筑作为一种技术,但需要意识到的是建筑也是一种艺术,现代建筑设计也是为了使其在兼具使用性能的同时尽可能美观,建筑处于大环境中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对建筑物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有相通之处,都是通过点、线、面、体的融合将设计师的想法利用手绘或者计算机绘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设计图都是作为实际施工的指导。将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于建筑设计一方面有效提高建筑物的艺术性与环境的和谐感,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展示建筑设计的效果,而且可以通过周围的环境改造有利于对建筑主体进行烘托。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建筑设计中科学合理的运用一些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使得建筑物跟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美的效果,同时也使建筑物更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建筑设计者一定要加大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充分应用,最终实现环境艺术设计跟建筑设计完美融合在一起,满足社会公众对建筑居住、使用以及欣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宇翔.浅谈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应用研究[J].河南建材,2014(05)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乡镇高楼林立,建筑物成为时展的标志之一。因此,建筑物不能像以前那样只要立在那里就行,而是需要添加环境艺术以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将环境艺术和建筑艺术相结合是时展的需要。
一、建筑设计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人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人和环境决定了建筑的形式,这就是所说的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空间的一种设计,可以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和美观的问题,而且在外部形体上,要求建筑在具有特殊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著名建筑学家冯纪忠教授曾经提出“建筑是空间”,同时以茶壶作为例子,说茶壶的壶身是大空间,而壶嘴是小空间。“空间”一词在建筑中的应用不过百年而已,在进行设计时,“空间”被应用于城市,从而形成城市空间。中国从古至今就不曾把单个建筑当作主体来设计。中国古代工匠一直关注建筑群体,以“院”为基本的组织单元,院为单座建筑,这些院落组成了建筑群,正所谓“无院不成群”,并且不同的院给人的空间感受是不同的,因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但是中国古代的建筑形体往往比西方建筑形体简单。
二、环境艺术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环境艺术设计综合性很强,环境艺术的空间规划和艺术构造是综合的计划。其中涵盖了环境与设施的计划、造型与构造的计划、空间与装饰的计划和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它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环境艺术相对于建筑艺术来说规划得更为广泛,它赋予环境一种独特的感情,让其为人们服务。人与自然是相互辉映的,环境因为人的存在而朝气蓬勃,人依附于环境,若是没有环境,人无法正常生存,因此,要维护好人与环境的关系。衡量一座建筑的标准不仅要看其是否具有优美的外形,还需要看其是否具备配套设施和环保的功能。绿地在城市的基础设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净化空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搞好绿化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活环境。环境艺术设计是新名词,“二战”之后在西方国家逐渐被重视,是在20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腾飞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经济、科学、艺术三者结合的产物。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将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相统一,最好的体现就是在建筑设计中。
三、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环境是大范畴,建筑树立于环境中,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师要让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既体现环境美又体现建筑的特点,从而产生美感。建筑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不同的建筑和迥异的环境共同构成了城市特有的艺术形象。建筑是不可移动的,环境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只能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呼应,而不能让建筑与环境相背离。建筑与环境布局和谐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产生美感。季节性的变化使绿色植物在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环境有独特的地域性,所以建筑的形象不仅与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有关,还与建筑之外的绿色景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建筑与环境的结合不但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协调,而且更加体现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的信息传播比较快,人们的审美和生活方式往往大同小异,建筑物的风格也往往趋同,但是,由于周围环境的不同,建筑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也不相同。建筑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体现和主要载体,而对于环境来讲,建筑主要是融环境之中。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不可分割。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有着不同的分工,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两者统一,才能展现出完美的设计作品。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追求也有所改变,过去更多地追求温饱,现在则更多地追求品质,生活水平越高,追求的层次也越高。对于建筑来说也是如此,过去是“追求房子有顶”,现在“追求楼前屋后有景”。所以在这一要求基础之上,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的同时融入了艺术,这使我国建筑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环境艺术设计会更深层次地体现在建筑设计当中,对我国的环保建筑的发展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建筑设计中,要合理安排一切,包括合理选址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等,在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充分满足人类的精神生活,这需要使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统一。
参考文献:
[1]程珊.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相关性分析.工业设计,2016(1).
[2]徐敏利.浅谈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门窗,2013(2).
在城市建设的规模逐渐扩大的情况下,人们在居住条件方面的要求也随着提高,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希望居住的环境能够更加贴近自己的生活,建筑环境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的生存空间。而人本主义则是一切以人为本,在建筑环境设计中运用人本主义的理念,将生活的空间更加全方面的贴近自己的需要。建筑设计师要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的相关结构以及人们在这个空间中的行为进行深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运用人本主义,创建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生活空间。
一、在建筑环境设计中运用人本主义的作用
人本主义下进行建筑环境设计已经有很长的发展时期,在初期阶段,建筑空间的设计只是为了达到基本的体积需要,再到后来内部的空间需要有更多的合理空间。再到后来人们的审美意识有所提升,同时对空间的审美也有了需要。发展到现在,人本主义在建筑环境设计中成为了第一需要的元素。人本主义就是将人的需要放在首位,在多个角角度进行思考,依据一定的功能关系进行协调与组织,建筑环境是生存的空间,人们依据自己的生理心理需求进行选择,在这个基础上建筑环境设计就对自然环境进行了改变由于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的提高,其每天生活工作以及娱乐都和周围的环境紧密相连,好的环境能够让人的心情愉悦,并且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太差的生活环境就会让人们产生心情烦躁等消极的情绪。环境质量的提高能够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同时还能够提高社会的生产力。而让人们的生存环境质量提高提升的有效方式就是环境设计以人为本。
二、人本主义视野下的建筑环境的具体设计方式
有专家指出,人的需要可以组建成一个层次性的系统,人类的需要层次中有生理需要、安全保障以及自我实现等几个层次,要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原理进行一定的掌握,能够在建筑环境设计上更加符合大众的喜好和需求。在目前的情况上看,人们对生存环境空间的要求分成了自然性、安全性以及归属感这三个方面,而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环境设计的时候要尽量从这三个方面出发。
1.自然性是原始的本真。人们对自然的美景总是无法抗拒。在现代的钢筋森林中,人们在大自然方面的需求逐渐强烈,人类希望自己居住工作的环境能够到处都是绿色,鸟鸣清脆,同时还希望有轻松闲适的生活情调。因此现代建筑环境中的纯自然设计倍受人们的喜爱。相关的地产开发商就对人们的这一心理进行了充分的了解,从投资的初期阶段就在这方面开始入手。一些原始生态环境本就不错、植被的面积大以及有水体的地产成了开发商相互竞争的宝地。在这种地块进行房产开发成本很低,同时呈现出来的成品在生态上也有卖点,很受业主的喜爱。有些楼盘甚至连名字都改成自然环境,比如某市的一个名为荷塘月色的小区,这个小区的设计是以自然性为设计的基础,在设计的时候让业主处在一个自然湖公园中间,业主在家中就可以欣赏到中庭的优美风景,下楼之后就有新鲜的空气,在湖边散步的话,周围种植的一些花就会散发出好闻的气味,在湖边高出道路2厘米的地方安装了木质的平台,然后安放可以摇动的沙发和茶几,为业主创建了一个自然悠闲的生活环境。
2.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安全感。在建筑环境中进行安全感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限制,在环境空间、道路以及向的广场上进行安全感的设计,比如在进行道路设计的时候,设计是要在道路转弯的地方安装照明设计,这样能够避免人们对环境不熟悉的时候产生一些安全事故。在一些高差相距小的路段要设计一定的缓坡或者台阶,这些都是基于安全性能的考虑。若是在道路和水体需要交叉的地方,若是仅仅只有汀步的话,老年人和小孩在通过的时候有可能产生晕眩感,这时可以使用圆桥加上汀步的结合手段,让人们经过水体的时候有多项选择。
3.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进行建筑环境设计的时候,设计师要对人性进行一定的认知。人需要交流并且不喜孤独,也需要展现自己;同时也需要静下来休息,这种各方面都符合人们需要的场所能使其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因此,在进行建筑环境设计的时候,基本的结构特点是:其一是需要围合与屏蔽。其二是界缘和依靠。人们都希望身边有一些树或者墙体等事物,让人们有所依靠。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在公共的场所建设一些公共的设施,比如座椅、凉亭以及健身的小器材等,方便人们进行交流或者休息。
三、结束语
建筑环境有设计要以人为本,设计师必须要抓住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人们满意的生活空间环境。
作者: 单位: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