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的基本认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4 15:09: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气自动化的基本认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电气自动化的基本认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8-0000-01

社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怎样更好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培养出各种技能型的人才是所有高等院校所要解决的问题。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失业人员不断地增加,人们面临就业的压力。高校的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丰富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

一、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社会要求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要求也提高了,跟以往相比,现在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加重视所学专业的实践性。具体来讲,要求学生具备电气维修能力,电气看图能力和电气操作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对大型装置的维护、安装和调试能力。此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远程控制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编程能力,也就是应用有关的软件编写程序控制电气装置的能力。

二、电气自动化教学面临的不足

尽管高校都重视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是还面临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课本的内容跟社会的发展相脱节,理论知识不够先进,比如不能够详细地介绍最新的变频器与智能表。

第二,当前形势下,高校面临着轻视实践和注重理论知识的问题,虽然教师也组织学生做一些实验,但是实验的目的也只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各种实验现象,并未让学生动手操作,因而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学校的学生都存在着只看教材、不做实验的现象,虽然有部分课程有一些实验安排,但是这种实验只是帮助学生对试验现象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没有让学生切身体验,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即使有些高校安排学生实验,但学校的实验设备质量较差,不够先进,实验缺乏创造性,无法让学生充分了解设备原理。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讲解知识,不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当前,高校的很多教师不认真地对待学术研究,仅仅是完成了学校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授课之后就只顾着忙自己的事情,致使学生找不到教师,更谈不上受到教师的指导了。

三、电气自动化的教学改革

(一)确保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的与时俱进,并改革教学模式。当今社会在飞速地发展,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也是非常快的,高校需要明确这一点,一定要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社会要求来设置相关的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高校需要不断地探索,在教材当中充分地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与理论,指导学生获取最新的知识信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在教学中不可以仅仅依靠教材,需要以教材作为基础,并借助社会案例,不断地延伸教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并根据实践,指导学生了解有关知识是如何应用的。此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应用一些教学软件,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二)学生的实习需要和企业统一起来。一般来讲,一些先进的电气自动化装置在企业当中最先应用。因此,高校在组织学生进行实习的时候需要和一些企业进行联系,借助企业的装置实施培训,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指导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培训更具有针对性;第二,把学生的实习和企业相统一,让学生在一些电气自动化的项目当中应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以确保学生可以应用到最新的电气自动化装置。

(三)高校需要加大对实验装置的经费投入,制作出仿真的装置。电气自动化装置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高校需要高度重视实验装置的引进。为了确保电气自动化实验装置的实时更新,需要加大经费的投入。为了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目的,它的实验装置一定要体现出实践当中工业电气自动化装置的特点。这就需要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走进企业的第一线,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制作出一些跟实践当中电气自动化装置相近的仿真装置,以指导学生学会最先进的电气自动化生产技术和工艺。

(四)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要善于获取先进的电气自动化相关知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不同于基础学科的教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非常快,先进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往往先应用于企业,而后才能走进课堂。为了保证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不落后于当前企业的工业电气自动化,这就要求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要善于和电气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联系、合作。当电气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有新产品研制成功时,教师能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等,使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获得及时补充,同时,有科研能力的教师还可以和企业合作开发新的产品,这就更保证了学校教学的前瞻性;第二,高职电气自动化的教师要深入电气自动化水平高的厂矿企业,深入了解当前企业电气自动化的生产力水平,把当前企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和教学相联系,使学生获取的知识能直接应用于企业,达到高职的教育目的。

四、结语

针对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需要以社会的实际需要作为导向。在设置课程的时候需要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基本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培养出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电气自动化涉及各行各业无处不在,而从事电气自动化的人员几乎都是个多面手,可从事造作系统、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测试技术、研究和发展、经济管理、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等工作。随着大型外企不断进入,这种复合型才毕竟成紧缺状态。

一、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一)平台开放式发展

OPC(OLE)过程控制技术的出现IEC61131的颁布,微软视窗平的本机广泛应用,使以后的电气技术的结合,计算机算机口益发凸显越来越重要的作用。IEC61131标准使编程接口趋于统一,当前,全世界有超过200 PLC制造商,达400种町编程序控制器(PLC)的产品,不同产品的编程语言和表达IEC61 131各不相同,使控制系统的生产厂家的条编程接口标准化和定义IEC61 131的语法和语义基本相同,IEC61131标准的方言已成为一种国际标准,是一个巨大的控制系统制造商广泛采用的结构使程序的编程方式管理,也更有可能提高代码使用效率的循环,编程缩短大大节省时间。Windows操作系统已经成为工业标准,事实上微软技术平台如Windows NT、Windows CE瓦联网已成为工业控制标准语言和标准。PC平台和互联网技术已成为在业务行业和企业管理流行在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主要模式,PC接口已经成为主流,基于PC控制系统,以其灵活性和易于集成的特点是存在更多的用户在控制层采用操作系统平台的好处,易于使用和维护和简单的集成工作平台。[1]

(二)信息技术和电子工业自动化

服务器结构、以太网、互联网技术导致了的电气自动化一次又一次革命,这正由于市场的需求驱动自动化与信息平台融合所导致的,电子商务将加速这一过程IT技术是穿透丁业世界的科技。主要来自两个独立的方向:从一个垂直渗透企业商业数据处理系统当前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访问;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水平扩散到自动的机器设备和系统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该产品某种程度上,不仅包括传感器与执行器,包括控制器和仪表等。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化领域具有非常宽广的前景.企业使用管理标准的浏览器可以访问企业人员管理数据等相关部门,也可以在当前的生产过程监控动态图像,在最短时间掌握最全面和最精准的制造信息。虚拟现实技术及视频处理技术的普及,一定会对未来的自动化产品,如人机界面、设备维修等系统的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电子和微处理器技术应用。增加这一明确设备边界,比如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设备和控制该系统相应的模糊了,相对的软件结构、通讯才能和易于使用和统一配置的环境变得非常重要,软件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

二、电气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朝向电气自动化分布式、开放试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分布式结构可以保证网每一个模块独立工作,为系统分担分散风险;开放化结构就是系统间外部世界和外部网络连接;信息化可以使系统信息自己智能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同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网络自动化与控制一体化。

创建一个电气自动化新局面,必须深刻贯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的这一中心思想,将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长久保持,以此来为中国企业的需求开辟一条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电气自动化企业要不断吸收高新技术,运用这些吸收过来的新技术创造出电气自动化的新形势,从而为电气自动化在新的形势下提供强大的动力。要继续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和实质精神,结合当地的工业园区部门并依照实际,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断的调整行业之间的差距,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努力转变发展观念,大力调整发展思路,将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2]

(一) 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

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产品更具有知识产权;提高自主创新的力度,可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供更多、更大的空间;明确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企业体制机制与政策环境,可加快企业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中低档产品以国内企业为主,中小型项目选用国内产品的市场格局。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加以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 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

如今,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企业在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坚守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产业市场化的形成问题。在兼顾市场化问题过程中,既要求电气自动化企业能够集中力量加强自身的关键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也要求通过市场化的外包分工和社会化的协作,来带动配套及零部件生产的市场化,为能够提高装备的自主制造比率,电气自动化企业必须有计划的研究与开发重大科技装备需要的关键共性制造技术。总之,产业市场化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提高产业市场化程度,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三) 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

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应当认识到安全防护行业技术多种系统及合成一体化的趋势,对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加以强调。通过加强企业的安全控制,可以让客户在现有的非安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用相对较低的安全设计成本实现自己的安全方案,这是当前企业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电气自动化安全系统和产品将会成为未来自动化领域的一个亮点。它可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逐渐进入中国市场。

(四) 操作人员专业化

在系统安装的过程中,要增强操作人员对系统安装的熟练程度,尤其是要能够随时让将来最终要维护和操作该设备的人员了解安装的过程,通过了解这些设备的安装过程,可使他们对新系统拥有感性的认识。同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通过专业培训,可使操作人员更好理解系统为何按某一特定方式安装,这样一来,在面对突然出现故障及恶劣运行环境下维修,操作人员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就能很快做出正确的判断。[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电气自动化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越来愈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我国现代的电气自动化发展方向做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创新电气自动化产品,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篇(3)

电气自动化涉及各行各业无处不在,而从事电气自动化的人员几乎都是个多面手,可从事造作系统、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测试技术、研究和发展、经济管理、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等工作。随着大型外企不断进入,这种复合型才毕竟成紧缺状态。

一、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一)平台开放式发展

OPC(OLE)过程控制技术的出现IEC61131的颁布,微软视窗平的本机广泛应用,使以后的电气技术的结合,计算机算机口益发凸显越来越重要的作用。IEC61131标准使编程接口趋于统一,当前,全世界有超过200 PLC制造商,达400种町编程序控制器(PLC)的产品,不同产品的编程语言和表达IEC61 131各不相同,使控制系统的生产厂家的条编程接口标准化和定义IEC61 131的语法和语义基本相同,IEC61131标准的方言已成为一种国际标准,是一个巨大的控制系统制造商广泛采用的结构使程序的编程方式管理,也更有可能提高代码使用效率的循环,编程缩短大大节省时间。Windows操作系统已经成为工业标准,事实上微软技术平台如Windows NT、Windows CE瓦联网已成为工业控制标准语言和标准。PC平台和互联网技术已成为在业务行业和企业管理流行在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主要模式,PC接口已经成为主流,基于PC控制系统,以其灵活性和易于集成的特点是存在更多的用户在控制层采用操作系统平台的好处,易于使用和维护和简单的集成工作平台。

(二)信息技术和电子工业自动化

服务器结构、以太网、互联网技术导致了的电气自动化一次又一次革命,这正由于市场的需求驱动自动化与信息平台融合所导致的,电子商务将加速这一过程IT技术是穿透丁业世界的科技。主要来自两个独立的方向:从一个垂直渗透企业商业数据处理系统当前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访问;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水平扩散到自动的机器设备和系统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该产品某种程度上,不仅包括传感器与执行器,包括控制器和仪表等。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化领域具有非常宽广的前景.企业使用管理标准的浏览器可以访问企业人员管理数据等相关部门,也可以在当前的生产过程监控动态图像,在最短时间掌握最全面和最精准的制造信息。虚拟现实技术及视频处理技术的普及,一定会对未来的自动化产品,如人机界面、设备维修等系统的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电子和微处理器技术应用。增加这一明确设备边界,比如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设备和控制该系统相应的模糊了,相对的软件结构、通讯才能和易于使用和统一配置的环境变得非常重要,软件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

二、电气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朝向电气自动化分布式、开放试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分布式结构可以保证网每一个模块独立工作,为系统分担分散风险;开放化结构就是系统间外部世界和外部网络连接;信息化可以使系统信息自己智能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同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网络自动化与控制一体化。

创建一个电气自动化新局面,必须深刻贯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的这一中心思想,将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长久保持,以此来为中国企业的需求开辟一条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电气自动化企业要不断吸收高新技术,运用这些吸收过来的新技术创造出电气自动化的新形势,从而为电气自动化在新的形势下提供强大的动力。要继续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和实质精神,结合当地的工业园区部门并依照实际,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断的调整行业之间的差距,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努力转变发展观念,大力调整发展思路,将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

(一) 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

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产品更具有知识产权;提高自主创新的力度,可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供更多、更大的空间;明确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企业体制机制与政策环境,可加快企业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中低档产品以国内企业为主,中小型项目选用国内产品的市场格局。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加以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 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

如今,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企业在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坚守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产业市场化的形成问题。在兼顾市场化问题过程中,既要求电气自动化企业能够集中力量加强自身的关键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也要求通过市场化的外包分工和社会化的协作,来带动配套及零部件生产的市场化,为能够提高装备的自主制造比率,电气自动化企业必须有计划的研究与开发重大科技装备需要的关键共性制造技术。总之,产业市场化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提高产业市场化程度,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三) 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

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应当认识到安全防护行业技术多种系统及合成一体化的趋势,对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加以强调。通过加强企业的安全控制,可以让客户在现有的非安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用相对较低的安全设计成本实现自己的安全方案,这是当前企业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电气自动化安全系统和产品将会成为未来自动化领域的一个亮点。它可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逐渐进入中国市场。

(四) 操作人员专业化

在系统安装的过程中,要增强操作人员对系统安装的熟练程度,尤其是要能够随时让将来最终要维护和操作该设备的人员了解安装的过程,通过了解这些设备的安装过程,可使他们对新系统拥有感性的认识。同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通过专业培训,可使操作人员更好理解系统为何按某一特定方式安装,这样一来,在面对突然出现故障及恶劣运行环境下维修,操作人员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就能很快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电气自动化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越来愈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我国现代的电气自动化发展方向做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创新电气自动化产品,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篇(4)

1煤矿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现状及存在问

题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对于煤矿产业的发展需求来说,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稍显落后。因此,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在煤矿机械设备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和国外存在明显差距。虽然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了较大发展,距离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减。但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煤矿机械设备等矿山设备中的应用,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却存在不小的差距。例如,我国采煤机的电气自动化的最大牵引功率仅为500kW,相关牵引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不论是在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对国外依赖程度都很高,没有实现独立发展。其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存在误区。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目的在于提升煤矿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强化对设备运行作业的监测和控制,提高煤矿作业质量提升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实现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提升。但是,部分煤企在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时,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将经济效益放在了首要位置,将设备安全稳定摆在了经济效益之后,这与煤矿安全生产形成了背离。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速度较慢。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能源危机不断凸显的大环境下,采煤作业的要求正在不断升高。因此,煤矿作业需要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应用,力争在短时间内提升采煤作业的成效,使其符合社会实际需求。但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却比较缓慢,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而且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反复优化完善。这就拖慢了煤矿生产速度的提升,阻碍了煤矿企业的高速发展。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采掘设备中的应用。

采掘设备是煤矿中十分重要的一类设备,除核心的掘进机械设备之外,还有一系列辅助设备。在煤矿采掘作业中,主要是依靠电力作为采掘作业的核心动力源。在采掘设备上,多电机驱动系统应用逐渐广泛,在煤矿生产规模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多电机系统的容量也在不断提高,单机牵引功率已经超过了120kW。通过电力作为驱动动力,可以有效提升采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作业稳定性,增强了设备的抗性,缩减了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量,优化了采煤作业环节。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计算机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采掘设备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故障诊断等多方面的基本功能,促使煤矿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在采掘设备不断实现电气自动化的同时,其他相关辅助设备也实现了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比如输送设备,传统的输送设备承载力较低、功能单一,难以符合煤矿生产发展进步的实际要求。但是,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输送设备正在向重承载、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在某些国家,双速电机已经投入到输送设备中,通过计算机能够对其形成全面监控,及时调整输送设备运行状态。而就液压支架来看,其是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道具,通过电气自动化,就可以使实现高压供液和自动化电液控制等功能,提升液压支架的工作性能,确保煤矿作业安全。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提升设备中的应用。

我国煤矿的快速发展开始与20世纪80年代,在能源需求迅速增长的背景下,采煤量急剧攀升,这就要求提升设备必须实现大幅升级发展。胶带运输机是主要的厚煤输送设备,为了提升胶带运输机的升级发展,相关企业开发出了工况监控系统,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功能。工况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了PLC编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胶带运输机的运行安全保证工作实现了系统化和综合化。不仅如此,基于分散式DCS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对各项设备实现分散式控制,提升了控制系统的容错能力。除此之外,我国还开发出了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通过实际应用,其表现出了十分高效的调速效果,极大优化了输送作业。与之对应的集中监控系统能够对胶带运输机的各个工艺流程进行集中监控,甚至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其建立生产模型,用以预测分析最佳工况,进行设备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还催生处理变频技术,通过变频技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优化煤矿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能量耗用,起到维护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和降低采煤作业经济成本的作用。比如,在运输机或提升机中,可以通过变频技术对电机的运转进行变频控制,根据实际作业需求,确保运输机或提升机始终处于最优工作状态,实现能耗降低。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通风系统是煤矿生产的一个重要系统,相关设备众多,功能意义重大。在通过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是做好井下环境监测,即对井下的瓦斯浓度、粉尘浓度等危险因素进行监测;第二个方面是进行通风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根据相关监测数据,对通风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及时调整,确保瓦斯浓度、粉尘浓度等危险因素能够被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不会对煤矿生产形成影响。排水系统也是煤矿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实现排水系统三个方面的自动化功能。第一,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排水系统的自动给水和排水,并且可以对给水量和排水量实现精准控制。第二,排水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自动发现问题并作出警报,同时对故障进行自动处理,防止问题扩大,保证采煤安全。第三,将排水系统的各项工作数据、运行信息全面自动地反馈至地面,汇入煤矿生产总体数据库,以便进行全局工作规划与调度。

篇(5)

2.对电气自动化进行的积极改进立足科技,电气自动化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注重实用性,开发新产品,运用新材料。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侧重自主研发和创新,将节能作为重中之重,提出节能降耗,在运行中使用新工艺和新工具,重视思想的创新,尤其是注重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更新,促进与自动化技术的有机整合。从信息方面进行考虑,电气自动化的信息化主要突出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对于设备的研发和制造要广泛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快智能化的发展速度,在电气工程中,加重网络通信技术的使用。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节能技术的体现

选择合理的变压器变压器的损耗会造成电能的浪费,但是,其使用范围有很广,因此,要注重对变压器的类型的选择。首先要注重变压器自身的能耗,其次,要注重节能性,减少有功功率的耗损。降低传输进行中电能的损失电能在传输的进行中,能量损耗无法避免。但是,根本的方式是减小电阻。首先,要重视导线的布局,防止出现弯路,缩短导向的长度;其次,导线材料要进行电阻率较小;再次,在统一的条件下,选择横截面积较大的导线;最后,靠近负载中心,减少实际供电的距离。选择有源滤波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借助对谐波的去除,降低误操作的频率,其根本途径就是使用滤波器。

三、节能设计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

1.不断提升电气系统的运行效率在进行电气设备选择的时候,要注重其节能的特性,目的是为后期的节能功能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对无功功率进行补偿,对运行负荷进行有效均衡,减少电能输送过程中的损失,这些做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节能的效果,也可以在设计中,对负荷值进行合理调整,运用科学的设计参数。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系统安装和运行进行中,电源的高效、综合地运用,增强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耗。

2.对配电系统的设计进行不断优化电力系统的功能就是为系统安装提供必须的动力。因此,在具体的配电设计中,最基本的就是充分考虑适用性,保障对电气设备的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要达到用电设备对供电设备的综合要求,对各种不良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在配电工程中,在达到设备有效运行的基本要求外,还要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全面、可靠、稳定的运行,促进系统的灵活性,保障操作的便捷性。另外,要全面考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要重视导线的绝缘性能,在进行布线的过程中,要保障合理的绝缘距离,以提升导线的稳定性,提升配电和用电的安全性。另外,要做好接地,安排和设置防雷设施。

篇(6)

就针对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我国工业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各行各业全面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这对在一线工作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为此,改革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动态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就针对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来说,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考核,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技能专业,应着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高职院校教师往往缺少对实践教学理念的认识。

(二)缺乏完善的教学设备

要想确保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依托于完善的实践教学设备,部分高职院校往往出于建校成本的考虑,在购买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设备时,往往选购价格低廉、技术落后的设备,购买数量较少,种类比较单一,而电气自动化专业所涉及到的设备种类较多,因此,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要求[1]。

(三)缺乏优质的教师队伍

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师进入高职院校的门槛不高,许多资历尚浅、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也融入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2]。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且应有相关的电气自动化实践经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避免对知识的误导。

(四)缺乏创新的实习模式

陈旧实习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然而,高职院校的实习模式过于陈旧,只对学生的实习报告做过多的要求,往往导致学生在规定的实习期间不进行专业的实践,编造虚假的实习报告,应付老师,没有对实习期进行合理利用。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深入实践教学理念

完善的教学体系是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校长作为整个高职院校的带头人,在办学理念上,应从传统的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人才的长远发展为办学理念;教师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各课程教师要密切配合,深入实践教学理念,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各科之间的知识紧密衔接,加强实践操作,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便采用更合理建立实践模式。

(二)优化实践教学设备

实践教学设备是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节约成本,高职院校可在基本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减少其它方面不必要的投资,将节约的资金用来完善实践教学设备,尽量购买技术先进、学生易操作的电气设备,在种类上要满足教学要求。在实践教学设备完善的基础上,对教学设备进行有效利用,将课堂大部分时间转移到实践操作上。实验实训室是多课程知识系统化的纽带,理论与工程实践联系的桥梁。实践教学条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建设:一个是校内实验实训室,一个是校外稳定的实习基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拥有的校内实训环境有: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维修电工实训室、PLC可编程控制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工厂供电实训室、电力电子及电机拖动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及实训室,校内实验实训条件颇具规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实训环境。今年学院又新增加了过程控制与集散控制设备,将原有的传感器实验、过程控制实验和PLC实验相结合,模仿工厂的生产线,将传感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PLC等相关课程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实训对象形象逼真,接近工业现场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除深入实践教学理念外,高校要从根本上优化教师资源。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资历尚浅,不利于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要对教师资源进行优化,如,将理论知识功底较强的教师安排在理论教学课堂上,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由于对设备的操作原理及水平要求较高,要尽量安排有实践经历、资质较高的教师进行授课。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技术实践能力。为此,学院着力开展教师五项能力建设,搭建教师自我提升平台,提升教师执教能力[2]。通过对教师资源的合理优化安排,使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创新改革实习模式

为加强学生对实习的认识,提高实习的有效性,应改变陈旧的实习模式。在实习之前,教师将实习的具体内容落实给学生,如,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对工业自动化生产中所应用的变频器工作原理以及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并画出机械构造图,实习结束后要将图纸展示给教师并口述其工作原理,通过此种实习模式,使实习的目的更加明确,不会造成学生的盲目实习,避免了蒙混过关的现象。

(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把职业岗位技能素养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企业和学院”两个办学主体作用,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生产性的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形式,实现第一年专业基本能力训练,第二年专项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第三年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把职业岗位技能素养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达到“双证就业”。专业基本能力训练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依托学校公共实验室和校内实践基地加强自动化技术基本技能训练,如:电工技能训练、电子技能训练、电机及控制技术技能训练、电气工程制图训练、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电子产品设计与装配实训、EDA技术技能训练、认识实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掌握自动化技术、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一项重要的任务。针对这一情况,根据自动化专业学科特点,急需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建立健全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营造与企业工作现场接近的实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性人才。

篇(7)

在现代化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工作的相关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提高了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质量。然而,从当前我国大多数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此我们就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优化处理,进而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理实一体,满足现代化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

一、结合理论知识,开展校内实训活动

现代化综合型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要求学生对其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以外,还要对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严格的要求,而在电气自动化教学中,我国许多院校在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培养的时,人们并没有对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实践进行合理的安排,这就十分容易导致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此我们在电子自动化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从而使得人们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且我们在电气自动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建设相关的实训基地,让学生的理念教学和社会实践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满足现代化电气自动化教学的相关要求。另外,我们在对学生们进性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吗,还可以将相关的先进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引入到其中,进而使得电气自动化实训教学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完善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综合考核体系

职技院校应该加强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应该强调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在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中,更多地 采用参与式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活动中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创新意识的能力。其 次,应该建设一套系统的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考评机制,使实践教学有一个有效的标准,设计一些可靠的评价指标。从而最终完善高职实践教学的质量。这一套综合 考核体系不但要涉及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而且还必须涉及学生在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表现,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

三、创建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电气自动化师资力量

目前我们在电气自动化教学质量优化的过程中,对教学队伍的创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使其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满足了现代化创新教学的相关要求。近年来,我国大多数院校在对教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严格的要求,还要重视其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人们在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保障。而且我们在对学生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当中,也可以在学生们实践教学中起到一个良好的指导作用,这就使得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另外,我们在对专业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也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相关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的素质、经验以及技能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增强。

大多数院校除了对校内电气自动化教师的培养之外,还应该加强校外兼职电气自动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定向的向一些企业聘请那些一线技术人员来校做兼 职电气自动化教师,授予学生们实践技能和参与学生的实训实习指导。总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提升专任教师中拥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的比重。采 取“请进来,送出去”的途径,实现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发展,优化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同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 要求对在校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再培训,有计划的安排他们进入企业挂职培训,让他们不断更新企业实践新工艺、新知识、新技术,从而提升教师们的实 践教学更新能力。从而随着企业工作流程和工作技术、方法更新较快,职技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师应该跟进实践工艺、技术的发展速度,及时进行实践经验课的补修。

四、理实一体化对教学过程的要求

把课堂搬到实习、实验基地,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印证理论,这应当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学的一种基本模式。

在学校内建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实训室,电气设备线路布置实训室等电气实验室,实验室应全方位模拟实际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职能岗位;学校与工 厂企业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定期到校外实验基地去参观实习,比较现实工作环境和实验场所,实际工作内容和实验内容,也可通过在施工企业现场实 习,去体会学校的教学是和现场工作,增强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兴趣。

在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中,必须使学生树立安全操作的习惯,对于正确的安全操作习惯必须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反复训练,在做中学,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

在际操作技能训练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心理能力,但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训练来挖掘。教学过程中要 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作,在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规律,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 “寻求创新”。通过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养成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在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协调人们在日常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对电气自动化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优化,从而使其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篇(8)

许多技工院校都要求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取得维修电工证书,即要求他们具有维修电工的技能。取得维修电工证书要求技校生对电气设备有一定的认识,提高电气设备故障诊断能力以及排除故障的能力,从而使得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加适应岗位。

一、合理开设课程,提高技校生电工测量和读图能力

1.重视理论知识,开设数学、逻辑学课程

维修电工的关键专业技能是能够对电气设备故障正确诊断与排除。因此,维修电工实习教学的重难点就是故障诊断与排除,这要求学生了解电路工作原理图,这是对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础。因此,在提高技校生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前,我们应该对技校生进行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明白基本电路原理,并且能够对典型电路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提高技校生学习兴趣。此外,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应该适当开设数学、逻辑学等课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提高技校生电工测量技能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电子电工、自动化控制、机床电气控制等技术,为此,教师应该遵循够用和必需的准则对技校生传授专业知识。另外,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不能仅仅依靠人的直觉来决定,而是要依靠仪器仪表,对电气设备的电阻、电压和电流的检测结果综合判断,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别要注重让技校生熟练掌握电工仪器仪表的相关知识。

3.读图能力的培养

电气设备的控制电路不管多么复杂,它也是由简单的基本电路图组合起来的。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熟知各种基本电路图,并且熟记它们,为分析复杂电路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时,教师可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二、提高技校生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提升技校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选择典型“故障”案例,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故障存在的原因,而是充分让学生去诊断故障及寻找排除故障的方法。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授课方式,而形成了以案例为主线,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与研究,授课方式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讨论式转变,从而提升技校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编写校本教材

为了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校生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教师应结合本校技校生的实际情况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应该注重故障诊断的逻辑原理,把电气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维修资源资料渗透到校本教材中,从而培养和提高技校生利用逻辑原理诊断电气故障的能力。

三、创造仿真实训环境,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1.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训教学时间

传统授课一般是先理论,然后再实习操作。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存在许多缺陷,导致教学效果比较差。建议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同步进行以提升技校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低压电器内容时,在讲解完必要的原理后,直接在教室或者实训室将低压电器拆卸,让学生能够对低压电器的功能与结构有更清晰地认识。

2.合理选择实训设备

许多技工院校配置的实训设备大多是插孔式、封闭式实验台,配置这种实训设备的原因是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性和操作性。但是,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和排除实训教学中,这种验证性的实验不利于提高技校生电气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尽可能真实的实验环境。比如把插孔式变成接线式,把封闭式变成开放式,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接线动手操作机会。

3.正确引导实训教学顺利进行,关注师生交流

在实训教学中,学生按要求连接线路并不是难点,难点在于接线后,如果出现故障后如何诊断和排除。比如在进行电动机参数测量实验时,学生接好线后,送电后电机动依然不转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故障诊断和排除,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篇(9)

0 引言

电气自动化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现代先进科学的核心技术,是使产品的操作、控制和监视,能够在无人(或少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按预定的计划或程序自动地进行的技术。其具有提高工作的可靠性、运行的经济性、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等作用,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能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1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和现状

1.1 发展历程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与电子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门电气工程应用技术学科,随着电子技术、信息网络、智能控制的飞速发展,使得电气自动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在 20 世纪 50 年代,“自动化”一词被提出,电力、电机等产品的出现催生了电气自动化,而继电器和接触器的出现及应用使得机器可以按照人的意志和设定来完成事先安排好的判断和逻辑功能,促使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变革;在20 世纪 60 年代,现代控制理论的提出和计算机的应用推进了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的结合进程,自动化进入综合自动化阶段,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的有效优化,电气自动化得到了质的飞跃。

1.2 影响因素

电子自动化的发展受信息技术、物理科学影响,其中信息技术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指的是开发并利用信息的各种手段,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综合,以计算机、光电、通信等技术为主体,包括光电子、微电子等元器件制造相关的信息技术,即收集、传输、加工、使用各种信息的技术和实现这些功能的设备的技术及应用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受电气自动化发展的影响,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电气自动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工具基础。除此之外,物理科学的发展对电气自动化发展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三极管、大规模集成电路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电气自动化的进步,未来电气自动化将在紧密联系物理科学的同时逐步向生物系统、微机电系统等领域拓展。

1.3 现状

首先,电气自动化系统信息化。信息技术在纵向和横向上向电气自动化进行渗透,纵向上,信息技术从管理层面对业务数据处理进行渗透,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存取财务等管理数据,对生产过程动态监控,实时掌握生产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全面、完整和准确;横向上,信息技术对设备、系统等进行渗透,微电子等技术的应用使控制系统、PLC 等设备界线从定义明确逐渐变得模糊,而软件结构、组态环境、通讯能力等的作用日益凸显,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电气自动化系统使用、维护与检修简易化。Windows NT等已经成为实施电气自动化控制平台、规范以及语言的标准,基于Windows 的人机界面成为了电气自动化的主流,并且基于Windows 的控制系统有着灵活、易于集成等优势,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 Windows 操作平台使得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使用、维护和检修更加简单、方便。

最后,实现分布式控制应用。电气自动化系统通过串行电缆连接中央控制室、PLC、现场,将工业计算机、PLC 的 CPU、远程 I/O站、智能仪表、低压断路器、变频器、马达启动器等连接,将现场设备的信息收集到中央控制器。分布式控制应用通过数字式分支结构的串行连接自动化系统与相关智能设备的双向传输通讯总线,

将PLC、现场设备与相应的 I/O 设备连接起来,使输入输出模块发挥现场检查和执行的作用。

2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点、功能和设计理念

2.1 特点

与热机设备相比,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少、信息量小、操作频率低,但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由于电气设备要求较高的保护自动装置可靠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较高的抗干扰能力,电气控制系统具有较多连锁保护,能够满足有效控制的要求。

2.2 功能

基于电气控制的特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要实现对发电机―变压器组等电气系统的有效控制,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功能:发电机―变压器组出口隔离开关及断路器的有效控制和操作;发电机―变压器组、励磁变压器、高变保护控制;发电机励磁系统起励操作、灭磁操作、增减磁操作、稳定器投退、控制方式切换;开关自动、手动同期并网;高压电源监视和操作及切换装置的监视、启动、投退等;低压电源监视和操作及自投装置控制;高压变压器控制及操作;发电机组控制及操作;LPS、直流系统监视等等。

2.3 设计理念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有集中监控、远程监控、现场总线监控3 种设计方式。集中监控方式的特点是由一个处理器集中系统功能进行处理,优势是设计简单、防护要求较低、运行维护方便。由于处理器工作量过于繁重,导致处理速度较低,对全部电气设备进行监控将导致主机冗余降低、电缆数量增多,导致投资加大,而且长距离电缆干扰也会影响系统,隔离刀闸、断路器采用硬连接也容易产生辅助接点不到位、查线不方便等问题,增大了误操作的几率。远程监控方式有着组态灵活和节省电缆、安装费用、材料以及可靠性高的优点,由于电气设备通讯量比较大,而 Lonworks、CAN等各种现场总线通讯速度不高,该方式仅仅适用于小型系统的监控,无法满足大型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要求。由于现场总线、以太网等技术的普遍应用和相应运行经验的积累,智能化电气设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网络控制系统逐渐应用到电气系统中,现场总线监控方式能够针对电气系统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不仅具备远程监控方式的所有优点,而且还节省模拟量变送器、隔离设备、I/O 卡件等。另外,智能设备安装简便,可以节省控制电缆和相应的投资及安装工作量和维护工作量,成本更低。由于通过网络相连的各装置功能独立,网络组态灵活,提高了系统可靠性,装置故障不会影响其他装置,更不会使系统瘫痪,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将不断向科技化、信息化、开放化的趋势发展,电气自动化涉及的领域将不断增多,技术更新将不断加快,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将得到快速发展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篇(10)

2.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的有效运用

2.1计算机保护功能的有效运用

为了对变电站各种电气设施设备(包括变电器、安全自动装置母线以及线路等)起到有效保护的作用,计算机保护功能应运而生。计算机保护功能有效运用于变电站运行期间,对变电站各种运行故障进行记录,对不止一套定值展开存储,并显示自身调整之后的定值;计算机保护功能有效运用于变电站运行期间,行使变电站总监控系统发出的相关指令,传输这一环节中的工作内容及相关故障数据,查找出变电站运行期间设施设备存在的故障,并予以解决。计算机保护功能有效运用于变电站运行期间,对变电站系统保护功能、控制功能的标准规约进行维护。

2.2采集和处理运行数据

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应用于变电站运行期间,某种意义上是对电气自动化实际基本功能的应用,采集和处理变电站运行期间的各式各样数据便是其中之一,且主要采集和处理的运行数据包括变电站状态数据、变电站脉冲数据以及变电站模拟数据等[3]。其中对变电站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分别有故障跳闸总信号的采集、处理,预告信号的采集、处理,断路器表现情况的采集、处理,设备告警信号的采集、处理,隔离开关表现情况情况的采集、处理等。此类信号经在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的作用下,可有效被采集,并传输至系统中。对变电站模拟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分别有对无功功率值的采集和处理,对母线电压的采集、处理,对馈线电流的采集、处理,对电流的采集、处理等。

2.3记录设备故障、事件播录测距

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应用于变电站运行期间,可准确的记录变电站设备故障、变电站事件播录测距。其中主要记录的内容包括,变电站运行设备的保护动作序列、变电站运行设备开关跳合等[4]。通过对一系列配置的选用,能够有效达到发挥变电站监控系统中通信功能的目的,同时经对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应用,可有效达到对记录设备故障进行分析,对事件播录测距进行存储的目的。

2.4自动诊断自动化系统

现阶段,基于对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及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方可使得变电站获取良好的自行诊断功能。经对变电站各式各样运行信息数据的动态监控、实时分析比对,可极大地提升找出变电站设施设备故障点的速率,并对相应的故障点第一时间展开自行修复[5]。电气自动化技术自行诊断应用于变电站运行期间,一方面能够基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缩减变电站设施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一方面能够缓解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效改善变电站系统运行效率。

3.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现如今科学、信息技术急速进步的背景下,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契机,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俨然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及互联网技术日臻完善的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必将更好的与变电站运行过程有机融合,积极作用于促进变电站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积极作用于促进变电站自动化运行质量水平改善,积极作用于变电站运行期间快速处理一系列潜在问题,积极作用于促进变电站安全、可靠的运行。

上一篇: 公共交通客流分析 下一篇: 中医药发展研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