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4 16:13: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微课在地理教学的应用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集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特性于一身的综合型学科,具有知识性强、趣味性强、综合性明显的特点。因此,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以基础课程改革为教育教学标准,高中地理教学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遵循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特点及原则,创设有利环境和情境,全面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然而,本文作者结合在教学和听课的过程,总结出高中地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和激发不够。传统课堂的45分钟,教师授课时间占比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整节课下来,黑板上满满全是板书,教学过程没有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2)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枯燥,死板,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和认知程度较低。
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的特点,如果授课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注意因材施教,深入浅出和贴近生活,教学质量会大大折扣。
(3)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较差。目前许多学校都配置了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这些设备本来可以大大方便教师授课,然而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许多老师上课时使用的课件制作都较为粗糙,疏于讲解,而且对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往往仅将其当做一个幻灯机使用,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4)教师对优秀的网络资源的应用能力较差,现在网上有各种地理教学网站和QQ群等,里面都有大量优秀的地理教学资源,然而教师对这些资源的利用能力却较为有限,有待进一步提高。
正是基于以上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我国教育工作者先后引入了微课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地理微课时间短、内容少、资源容量较小、交互性强、使用方便。
微课目前虽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但根本还在于课堂教学的综合把握,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微课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微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出各种符合地理课堂需求的微课视频,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地理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了实处。一般来说,采用了微课的课堂会更加别开生面,更加让学生以最大的兴致参与到课堂当中,这也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与理念变革,解决了教学当中枯燥无味以及学生昏昏欲睡的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是以“探究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应用,探索微课应用中的重要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成功的在教材的部分重要知识点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作为最根本的目的。本课题通过实际教学的案例研究,对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本课题将通过较长时间的细心研究,以微课在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中的实际案例为突破口,在充分研究影响微课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效果的基础上,对微课在地理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并积极构建一系列效果较好的微课教学案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日常地理教育教学过程,改进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有着知识点数量较多且较为琐碎,概念抽象,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低等特点。本文认为合理引入微课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模式,可以整合网络上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激发起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得知识点脉络更为清晰,突出重难点和考点。
二、课题研究现状
微课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最初是以 2011 年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和 2012 年教育部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为代表。随着微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以及新课改的推进,关于微课的研究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在知网搜索关键词“微课”可以看到,最近五年来关于“微课”的文献数量都以50%的速度增加,且数量较多,有7575条,如图1。另一方面,无论是知网或者百度学术中关于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文章较少,例如在知网搜索 “微课”+“地理”仅搜索到203条结果,如图2。可见“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丰富。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要实现微课的有效运用,我们课题组的共识是,教材抽象,微课能具体化;教材简略,微课能补全教材缺失的知识环节;教材知识老化,微课能让学生紧跟时代;教材只有文字,微课可以是动态视频加讲解。每个成员至少制作一个微课,自己确定适合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让学生学习,自己判断属于有效运用,再发博文,与其他成员交流。网上有一些地理微课QQ群,每天都制作出新的微课,内容涵盖初中高中地理的各个知识板块,我们要精心挑选适合自己学生的微课来使用,同一节微课,有可能让学生看一次效果不太明显,可以让学生复制下来,多次观看,充分消化吸收,帮助他们攻克教材重点难点。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课题文献学习研究阶段。课题研究是需要理论指导的,在理论指导下的课题研究才会有生命力和高度。因此课题组成员首先抽出一定的教学空余时间,主要采用文献法。认真学习有关“微课” 的相关知识,充分认识“微课”的重要意义;参照黎加厚教授的分类,每一种微课有其优缺点,各课题组成员选择一种模式自己制作一节微课,应用于教学中。还要把在网上下载的微课让学生学习,并观察效果。其次,工作室成员集体听课,判断这节课上,微课的应用效果是否显著。
第二阶段:课题小案例收集、反思、归纳阶段首先,课题组成员,轮流运用微课讲课,其他人听评课,写心得体会。其次,将自己在教学时所用的微课的与其他老师的方法加以比较,写博文总结得失,将自己在“微课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理清自己的问题,探寻有效的实施策略。再次,在分析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对学生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对的微课个性化学习进行效果分析。
第三阶段,主要是汇总、整理课题材料,加以科学地分析和提炼,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个案分析等。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研究成果汇总,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博文、随笔、叙事、教学设计、工作室集体活动照片、地理微课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作用探究
(1)引导预习――帮助理解记忆地理知识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有很多散乱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系统的记忆地理知识?如何使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这就是我们教师教学的重点。微课教学倡导“先学后教”,课前让学生先阅读教材,观看微视频,与下发的导学案相结合,梳理知识,进行全套的预习工作。许多课堂内容可以用多媒体的方式演示出来,帮助学生对地球有感官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
(2)解疑释惑―生动描述复杂地理现象
地理中很多知识都是枯燥乏味的,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是不知所以然,模棱两可的,因此如何让枯燥的地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感兴趣?这又是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一大应用。在《地球的运动》讲解中,我采用了动画的形式。通过一张张的动态图片,生动形象地演示出了地球是怎样自转的、怎样公转的以及内部物质是怎样运动的。这让学生对我们的地球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大有裨益。
(3)延伸拓展―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不一样,每个人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导致学生间存在很多差距。但是如果我们放任这种差距只会使差距越来越大,恶性循环,但若照顾后进生的话也会浪费很多学生的时间。所以,这时微课就又派上用场了――制作未学章节的微视频,让对之前知识掌握好的同学观看,预习下一章节,既可以照顾到掌握差的学生,又可以节省好学生的时间。
(4)提炼总结―重现章节知识解决问题
通常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学生只记得一些计算公式,而对于解题思路和原理已经十分模糊。微课的又一大应用就是帮助学生再现章节重点,回忆所学内容。
(5)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关注点
以前的课堂从“教师主讲、学生主记”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对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方式是增加课堂的提问数量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有的简单问题还采用简单的方式进行,这种看是学生主体的课堂其实效率不高。而在微课程背景下,学生在课前需要独立观看,理解视频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课前预习的好坏决定了对微课程视频的理解程度。课堂上,学生则需要将自己的理解,表述给其他学生听,组内研讨。这样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二)利用微课提高课堂效率
(1)正确处理多媒体与课堂、微课的关系
多媒体在教学中是一种辅助工具,并不是全部。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程不使用多媒体效果会更好,比如《大气环境》中,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只需要教师讲解一下就可以,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有些内容需要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就像“洋流”的学习,可以给学生们观看洋流的视频,洋流的运动是怎么进行的?洋流对其后的影响?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这些不能接触到的东西,对教学也是益处颇多。
(2)集体备课,加强微课的科学严谨性
“众人拾柴火焰高”,尽量进行集体备课模式,备课组长分发任务,尝试将复杂繁多的微课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具体教师身上,由具体教师收集资源,总结整理,搜索最新时讯整合制作成微视频。这样把任务分散不仅减轻了单个教师的负担,而且还集各家智慧于一身,最重要的是经过多轮审核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产生,对教学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3)了解微课和教学实际的内在关系
微课就是教学设计的一种类型,但是微课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有一定的考验。教师在微课视频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答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卡壳现象。
六、课题的研究成果
6.1数篇:《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案例研究―以“昼夜长短的变化”为例》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和运用的实践研究》等。
6.2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变
(1)通过微课的应用,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高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2)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学习习惯,并具有一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考试成绩来看,进行微课案例教学的几个班级的平均成绩要明显高于没有进行微课案例教学的班级。
6.3微课应用效果的调查问卷结果
在应用微课之后对上课学生进行集体访谈,访谈对象为100名进行该文科班学生,年级是高一下学期,男生30名,女生各70名。访谈内容包括:微课内容是否吸引学生兴趣,有没有出现知识点错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没有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没有其他建议,通过这些访谈内容来评测微课的效果。
访谈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将微课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有效辅助学生预习新课,总结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复习知识等,微课视频包含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元素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最主要的是微课时间短,内容精,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掌握起来更容易,如果又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反复观看,而且能准确找到没掌握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林燕.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D].上海:上海大学,2015.
中图分类号:G633.55;G632.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1-0063-01
当前教育界对微课的知识零碎化颇有意见,但不能否认微课对知识体系的解构、纵深剖析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重难点知识,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微课知识零碎化问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这一教学环节来弥补其不足,鼓励学生发现并构建彼此关联的知识体系,尝试把相关地理要素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利于学生深化思维、内化知识点、拓展知识结构。本文对微课和思维导图在地理复习中的互补功能进行研究。
一、微课设计的实践探究
在地理教学中复习“经纬网”时,以微课“东西半球PK东西经”为例,以醒目的标题指出东西半球分界线(20°W与160°E构成的经线圈)与东西经度分界线(0°与180°构成的经线圈)的区别。绘制特殊经线,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地理空间分布位置,然后通过切苹果的游戏引入这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究活动。在这里,不需要求微课知识量大、涵盖面全,而应该去粗取精,结合学情,了解学生无法及时消化的重难点知识,并合理解构,讲透地理核心概念。这一活动,达到了“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的课程标准要求。在复习“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时,如果照本宣科,需要将南、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经济条件加以展开,内容庞杂,学生难以掌握。结合微课,可以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找气候类型和主要地形区之间的关联。然后,探究南方地区气候和地形作用下河流水文特征的特点。最后,结合物产看经济状况、饮食文化,为探究南、北方人文经济的差异做铺垫。这样的微课设计,其实就是在建模,建构一种学习模式,突出不同地理要素的关联,阐述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渗透和谐人地观的德育思想。
地理微课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助于弥补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短板。同时,可结合进阶练习,对于教师提出的重难点问题,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二,有助于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制作微课,不仅要求教师语言规范、学术用语专业,还要具有较强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地理教师要先于学生去学习、去研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微课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其一,要抓好主要矛盾,不能把微课设计成课堂教学的压缩版,将所有知识点挤压成一堂微课。教师要抓好主干,或事先了解学生的疑难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微课条件下自我学习,重点落实学生的进阶作业,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教学。其二,微课是对教材的解构,也是对学生疑难点的梳理,是对地理核心概念的诠释和相关知识网的重构。教师要利用微课的优势,对零散知识贯穿一条主线加以串联整合,从而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二、思维导图设计对微课的补充作用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要重视思维导图的设计,并引导学生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样做,方便学生理解不同的概念、不同地理要素间的联系与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是对课堂整体知识结构,乃至局部知识体系的梳理,它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如果微课是一场头脑风暴,那么思维导图就是对知识的总结。
设计思维导图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其一,重视对地理重难点的深入剖析。思维导图(如图)不一定要涵盖本节南方地区的全部内容,它是一种浓缩,是对重难点的深入剖析。在设置教学情境的前提下,要让学生身临其境,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进行学习,从而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思维导图所拓展的知识面,可以扩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的学习不停留在知识表面,而是构建知识的网络系统。其二,课堂要留白。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不要妨碍学生创造性地发掘重难点知识之间的关联,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抽象思维,提高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其三,让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导图。通过一系列的课堂复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思维导图,鼓励学生上台展示、互相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与老师、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和学习乐趣的习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对教材的解构是对知识结构的深入分析,是对学生易混淆、易出错知识点的成因分析,也是提升学生对地理核心概念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重要载体。而微课的进阶练习、思维导图的绘制,是学生分析归纳知识、迁移应用知识,实现知识系统重构的有效途径,它能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内化知识,对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陈颖,路.“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一、微课对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
(一)微课与高中地理高效课堂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热情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发现,高中生学习地理时,地理学科的枯燥性、课程教学的乏味性,导致学生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高中学校应审时度势,积极将微课与高中地理教学相融合,不仅丰富了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为提升教学效率提供一条有效路径。由此可见,高中学校将微课与地理教学相融合,对于提升学习热情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不仅可以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还可以明确教学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微课与高中地理高效课堂融合,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主要侧重解释新概念、新地理规律,教师常常是照本宣科,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解决。而高中学校将微课与高中地理教学相融合,不仅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向学生直观地传授地理中的专业词汇,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蕴藏在地理律背后的奥秘,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地理常识。这不仅能满足个人的学习需求,丰富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使灵活实用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也有利于突出教学特色,更新办学理念、教学模式等,为全社会培养大批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利用微课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融合的对策
以微课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升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掌握微课制作技术等相关基础知识和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后,“微课”教学实践将越来越完善。
(一)丰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着重思考“教什么”的问题。只有懂得思考,善于创新,才能有无限发展前景。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内容,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的因素,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确定“新”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加强“适切意识、视角意识、层面意识、分析单位意识、思维方式意识”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因需施教,灵活地将教学各环节、各元素与创新有效地融合,帮助学生探索、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从反省走向反思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有效讲解知识,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地理学科的知识点琐碎且繁多,学生较难掌握和理解。教师可以将设计开发的微课资源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和在线,构建微课资源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如在复习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大气专题》时,笔者根据课程标准将本专题的重点,制作成一个大气专题的微课视频,学生通过先阅读文本,观看微视频,结合导学案,将起到梳理知识的作用。
此外,教师需要制作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等资料,并上传至相关网络平台,供学生学习使用。这需要学校提供相关的平台和技术支撑。家长可以帮助学生下载相关资料,并辅助学生学习相关内容。这也说明微课充分地融合了家长、社会对学生学习的
帮助。
(三)教师通力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一方面,高中生的学业压力大,学习新课程的进度也比较快,课时矛盾非常突出。而丰富的微课教学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提供了条件。微课教学可以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交互式网络等方式,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知识面更广。学生在这些动感学习环境中,多种感觉器官并用,更容易领会和掌握教学内容,可以大大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另一方面,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也可以节约时间。传统的一节课靠一支粉笔在黑板上慢慢抄写后讲解、板书占了很多时间,微课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将教师从课堂的说教等繁杂工作中解放出来,更有效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引导、启迪学生,组织、交往、评价的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一直以来地理学科都是高中学生学习的瓶颈学科,纵观现有高中地理课程的必修、选修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学习地理的必备知识,即地图地球知识;二是系统地理,即各类基本地理原理、规律、成因、演变等,其又可分为自然、人文地理两大部分;三是区域地理,包括中国、世界地理。各部分知识内容不同、结构各异,又盘根错节、相互影响。自然地理抽象而又深奥难懂;人文地理知识庞杂,“博大精深”;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是大杂烩,简直鱼龙混杂,既综合又独特。这使得高三地理复习,让广大师生“焦头烂额,仍不得要领”,使许多处在文综围城里面的迷途者找不到高考决胜的捷径。地理微课这个集网络、信息于一身的新颖教学手段,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教学主题突出、学习方式灵活等特点。将微课引入高三地理复习,可以用来分析归纳考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突破复习重难点;可以用来讲解和展示诸如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方面的技能,适应高三学生地理差异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也可以精讲各类题型、节约课堂复习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三地理复习效率。
一、借用微课整合主干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高三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高一、高二是针对学业水平测试制定学习目标,高三是针对高考制定学习目标,需要整合内容,重新构建学习能力层次目标。地理复习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一是要整合主干知识中的高频考点,构建逻辑型知识体系与分布型知识体系;二是以某一地理要素为核心,以区域为载体,梳理和整合考点知识,注重原理规律,形成思维序列;三是高效建模,在形成解答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三地理复习中,首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性的梳理,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阐释,最后举一反三地将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作为高三学生,他们已掌握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并具备一定学科技能,但是实际上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掌握并不牢固,知识网络覆盖也不全面,尤其是知识的迁移能力仍欠缺。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根据地理教学目标,把地理主干知识制作成微课,让学生站在高级认知的层面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把握与运用。对零散知识进行梳理,让互相联系并有逻辑关系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如自然地理的复习,用微课根据下图梳理自然地理的主干知识,学生结合微课对相关知识进行回忆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建构自然地理知识体系。教师同时把五大地理规律分别制作成微课,利用微课对五大地理规律进行深化和拓展。通过这些微课资源的循序渐进学习,学生更系统地把握自然地理知识。
二、利用微课突出重点知识,突破地理复习重难点
在高三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及认知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细节不能一次理解透彻,而且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和认识水平不一样。通常在地理复习中,教师无法面面俱到,对所有的重点知识和难点进行反复讲解。将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主题、考点等)设计开发成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课。其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重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而且微课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微视频随时随地进行反复学习,直到学懂为止。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重难点,突破重难点,又可以有效地节约课堂时间。
例如在复习“地球运动”时,因其抽象而且繁杂,是所有教师、学生棘手的教学内容,更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师生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仍然收效甚微,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内容进行分解,制作成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的周期变化、日出日落的方位及时间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等微课视频,并随着复习教学进度发到班级QQ群中,利用“微课”把抽象而繁杂的内容进行分解并直观展示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微课”,进行某一知识点的复习,从而指导学生掌握地球运动的规律、原理及意义,既实现教学目标,又强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三、巧用微课进行差异指导,突出自主学习和个性差异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仍然是大班化教学,即一个班级,甚至全校高三地理复习都是统一进度,但是学生地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备课时往往考虑的是整个班级的整体学习情况,而不是学生的个体学情,难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最终满足不了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微课程,把地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形成一个个简化了的、细分的、短小精悍的教学过程。学生利用微课程进行学习时,可以灵活安排时间思考、探索,对感兴趣的问题或自己有疑问的问题,可以反复播放,进行相应的思考,可以针对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更有效率地学习,自主性强。因为学生最清楚怎样的学习更能满足自己,也最清楚自己学习中的难点和不足。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更深入地学习;也可以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反复学习。这样学生将做到:只学核心内容,不学陪衬;只学最需要的;只学最有用的。运用微课的地理复习可以提高教与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微课程的模块化、个性化设计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资源。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例如在复习必修1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时,教师可以把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制作成微课。特别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以以小专题的形式制作微课,并适当为部分学生量身定做一些“拓展资源”,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在学习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有困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源作为学习资源,以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解决困惑或弥补不足。在目前高中三地理教学课时较紧、学习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微课程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消化学习中的难点、疑点,还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从而达到优化复习的目的。
四、借助微课评析试题,引导学生高效建模
高三地理复习的目标之一是高效建模,即通过试题训练,让学生在形成解答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培养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地理复习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规律,更要求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运用和迁移,即用所学到的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和解释现实中遇到的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试题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有关理论联系起来,情境创设更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常以教材外的知识为切入点,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试题是教材上没有、教师没有讲过的新问题;解答问题的程序不是靠从头脑中“搜寻答案”,而是根据提供的大量资料,并综合储备的信息,通过思考确定解题思路,再独立进行判断(选择题)或编制答案(综合题)。所以在目前的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经常通过试题训练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要举行月考甚至周考。但是由于教学和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导致许多习题不仅学生无法很好地完成,老师也抽不出时间进行讲评和解析。而老师把这些习题的解题思路及解析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展示,这样既可以缓解课时紧张,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和巩固相关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一些综合题,并不是每位学生都错的一样,即使是错的是同一题,错误的原因也未必相同,而通过微课视频的讲解,学生可根据各自的需求随时随地地选择不同的视频,以解决各自的学习问题。如下题的微课评析:
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对本题通过微课进行分析时,可先讲解解题步骤:
(1)审题干:中心词、限定词、答题指令词;
(2)列模板:按照中心词要求地理要素全面列出;
(3)读信息:结合题干,从材料、图表、图例、注记等中提取信息;
(4)究实际:结合材料(图文)、具体地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细筛选:根据题意,决定要点的去留;
(6)整语言:用规范的地理语言,按照逻辑顺序整理。
然后讲解答题思路:先分析大原因,再分析原因的原因(注意答题顺序):
(1)入海泥沙少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弱;M点以上G河长距离流经地势平坦的盆地,流速较小,泥沙易在M点以上河床沉积;
(2)入海口海区泥沙不易沉积G河下游地形坡度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洋流将入海口海区泥沙带到别的海区。
(3)入海口海区地壳在下沉(原因难分析)。
最后讲解得分点:(1)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2,因为地形高差大2,河流落差大,流速大2。(2)入海泥沙量较少2,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2,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2;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2,水土流失较轻2。
通过这样的引导和训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答题、训练思维,达到高效建模的目的。
微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于高三地理复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突破复习重难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落实因材施等。可以让师生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及时学习,使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复习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攀峰,张天宝.试论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面临的困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49-53.
[2]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3]戚建涛.微课程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Summary: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oblems of teachers’ teach and students’ “learning” encountere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peer suppor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peer support” this new perspective, focusing on the content and way to help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to regain their self-confidence, motivation and support, the two sides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to achieve positive progress of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1].
Keywords: geography poor students;peer support;common progress
普遍地理教师认为高中地理难教,学生难学,并且地理学科所占的课时数相对于其他的学科来说较少。为了化解“难教与难学”的问题以及提高地理课外学习的效率,地理教师探讨的是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优化、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资源――同伴支持。同伴支持是一种社会情感支持,它是基于尊重的原则、分享责任以及互意见的达成而建立的一种给予和接受帮助的系统[2]。在这个系统里,主体是学习成绩有差异的优等生(支持者)和学困生(被支持者)。同伴支持需要支持者把学困生当作同样有梦想有追求的人,通过聆听学困生的内心需要,为他们提供友谊、学习支持、责任共享,化解他们经常遭受的不适感、挫败感和自卑感,从而端正学困生的学习态度,给他们带来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态和人格上的改变,同时支持者自身也在不断地成长。
一、同伴支持的理论支持
1、学习理论与同伴支持理念高度吻合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学习是借助同客体相互交往的“工具性思维”以及同他人相互交往的“沟通”来实现的。实现同伴支持,需要沟通与交流来磨合双方的各种差异,也只有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日本著名教育学家佐藤学的学习三位一体论指出:学习是跟客观世界的交往和对话,跟他人的交往和对话,跟自身的交往和对话,即构筑世界、构筑伙伴、构筑自身的三位一体的实践[3]。同伴支持即是支持者与学困生的对话,也是学困生与自己的对话。学习不是自己单项的活动,更多的是关注学习者彼此贡献见解,求的互惠与善意的学习。同伴支持是一个双向的动态活动,不管是提供支持的一方还是受帮助的一方,都会从中受益,促成两者的共同进步。
2、地理的学科特点与同伴支持观念的高度统一
地理科学研究的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的综合系统。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自然社会文化等多因素构成的复合系统,全人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人不仅是一个独立个体,也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一员,人与人之间靠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维持着彼此之间的动态平衡,进而构成了一个大集体。在这个大集体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通过同伴支持促进每一位同学的发展。
二、支持者和学困生的现状分析
学困生,即被支持者,指的是智力发展水平正常、学习态度欠端正,地理学科成绩明显落后班里的平均成绩的学生。支持者,即学习能力和成绩强于学困生的优等生。对于独生子女已占相当比例的今天,不管是支持者还是学困生,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他们有一种心理优越感和不合群,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自制力差,不会主动的与他人合作。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的信息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
学困生成绩差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包括他们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内心不认可地理,把其看成 “副科”,认为学地理只是应付考试而已;学困生的思维广度不够,变通性差,综合能力差,学习方式没有改变[4]。客观因素主要是地理学科属于交叉学科,本身难度大,所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广,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联系紧密;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消极情绪;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且学习要求发生了变化,初中地理主要是介绍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而高中地理是要深度探究地理事物的形成规律和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同伴支持的内容
1、情感支持
情感支持包括建立友爱互助的关系、建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我效能感、并学会正确的归因分析等。一般学困生内心比较自卑,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善于交流,但是他们往往以我为中心。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提供积极、主动、宽松、友好的交往背景和平等的交往机会,让双方在没有任何的压力环境下表达自己的看法,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关系。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关键是要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让他们明白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的美无处不在;通过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学困生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为双方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当学困生做出积极行为或者在与同伴交往时流露出积极情感态度时,支持者给予及时的表扬,使得他们在今后做出相类似积极行为的动机得到强化和巩固。并且多用鼓励、表扬、赞美的词,让他们发自内心的享受别人的肯定,激发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同时帮助学困生学会正确的归因分析,明白方法正确、勤奋努力是成绩提升的关键所在,并逐步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2、信息支持
信息支持主要指的是支持者对学困生学习上的指导。一般而言,成绩好的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在辅导学困生时,支持者可以提供好的学习方法、绝妙的解题技巧、不同的思维方式。地理知识很多来源于生活常识,并且隐性知识居多。对于解决这样的问题,要用相应的隐晦的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解题思路。因此,支持者可以在交流过程中将这些隐性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辐射到学困生的思维中,学困生在摸索和模仿的过程中掌握这些隐性的知识和技巧,进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自信,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3、经验支持
经验支持指的是处理相似问题时的经验帮助。支持者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他们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这之间都有一段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的经历。所以,在跟学困生交流的时候,他们可以用共情的方式和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把自己曾经的经历与学困生一起分享,让他们感觉到这种相似的经历正是现在的自己要面对的,并且要克服的,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明白,学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这需要个人的努力和坚强的毅力,同时更离不开彼此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战胜困难。由于双方有相似的经历,彼此会更加信任,因此实施起来也会更加顺利。
4、工具支持
工具支持指的是学习资源的共享。由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地理的学习需要各种辅助工具。包括有型的地图册、地球仪、习题册等,除此还有无形的工具――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如地理教育类的中国地理课程网和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网、地理科普类的中国国家地理和美国国家地理、地理旅游类的新浪地理旅游频道和各种各样微博上的旅游网、地理科学最新咨询类的各种网站资源。双方分享学习资源,缩小学习的距离感,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地理的美无处不在,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会用地理的视角看问题,用地里的思维分析问题,用地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同伴支持的方式
(1)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课外辅导的时间和地点由双方自由协定,辅导内容可以是预习新知、消化当节课知识点、复习旧知。这种形式主要是信息的支持。考虑到高中生学习的负担重,这里主要是内化当节课知识,所以这需要双方在辅导时间选择上要及时。例如,在学习太阳高度角的时候,教师都会归纳出此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点的纬度±直射点的纬度(所求点与直射点在赤道的同侧取“+”号,在赤道的异侧取 “-”号)。学困生往往死记硬背公式,并且经常混淆公式中“+、-”,但对于支持者而言,他们往往通过自己内化知识的时候有了自己解题的思路。所以支持者在课余时间从理解的层面,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帮助学困生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把自己的锦囊妙计和隐晦的解题技巧传授给同伴。
(2)网络交流,这种形式主要是信息支持和工具支持。网络交流为同伴支持学习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台。高中生学业负担重,面对面的学习与交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外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擅长语言表达的学困生来说,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时,他们往往羞于齿口。所以,基于网络的便捷性,双方可以通过QQ、微博、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交流与互动,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信息的共享。地理是一门动态发展的科学,它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网络传播速度快,最先进的地理科学知识可以第一时间在网络上传播。双方通过地理信息的交流,提高学习兴趣。
(3)陪伴与娱乐支持,这种形式主要是经验支持和情感的支持。同伴支持不仅仅是由一个固定的场合、约定好的时间,专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交流学习,而且还应该在生活中,在双方不经意间的娱乐和谈话中自发的交流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从而起到“玩中学”的理想效果。如,在课间的休息的时候,在随意间谈到某次不理想的地理成绩,支持者帮助学困生找出问题所在,是地理知识点掌握不够、地理迁移能力弱还是自己粗心大意等,帮助学困生学会正确的归因,改正错误,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郭军,牟映雪.融合环境中的同伴支持:一个未被利用的资源[J].外国教育研究,2011.
[2]王华,王静.同伴支持与心理健康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
[3]钟启泉译,佐藤学著.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吴建华.高中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小学管理,2006.
[5]古吉慧,殷堰华.以同伴支持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J]. 宜宾学院学报,2011(3).
[6]李茂平.影响中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分析同伴支持[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
[7]蒋邓.同伴辅导策略的理论解释及其在融合教育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