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4 16:13: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信息化市场调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信息化就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及网络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广泛利用,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的共享,以提高生产、经营、管理与决策的效率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信息化是人和机共同完成的系统,包括人、系统平台、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硬件等,它的目标就是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涉及到企业的生产、设计、制造、管理、经营等多个部门,主要功能是进行信息的搜集、传送、加工、更新与存储等,支持基础业务层、高级经理层、中间管理层。
二、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信息化使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反应更为敏捷
企业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如果企业管理使企业的各个部门相互协调,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企业就会得到快速发展。如果企业管理滞后于市场的发展,企业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企业是否对市场信息做出了及时快速的反应。企业管理对市场最为关注的就是价格,企业生产的产品要投入市场,这种产品是否能带来丰厚的利润,就需要在投入市场之前进行市场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产品生产的规格、数量等等。产品投入市场后,企业管理者还要根据市场调研,对产品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使企业获得高利润。产品投入市场有一个最佳销售期,也就是所说的生命周期,对生命周期信息的掌握尤其重要,直接关系到企业获得利润的高低。企业重视市场信息,就能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制定出相应的政策,确保产品投入市场后获得利润。
(二)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力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必须要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只有运用最新的管理理念才能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协调,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在管理中注入先进的管理观念,对企业管理进行变革。企业管理信息化为企业管理的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信息化使企业管理更为科学
科学化的管理能使企业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获得最大利润,而企业管理要达到科学化,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搜集市场的各种信息,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还要对企业内部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和使用。信息化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化管理提供了基本条件,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的引入方便了企业进行社会调查,企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快速、便捷地了解外界市场变化,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全的有关信息;信息化也能够减少交通费用,这里包括调查人员的交通费用和产品投入市场后的运输费用,如果没有及时获得相应信息,产品投入市场销售可能会走弯路,如果管理者及时掌握了市场信息,产品投入市场销售就会顺利,从而减少产品的库存时间,加快周转速度,减少间接费用,节约成本,提高利润;企业管理者及时对信息做出反馈,能够促进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证;最后信息化能够使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传统的部门之间的沟通都是通过人员交往或者会议等形式进行,这种方法已经滞后于国际化企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企业管理弥补了这一不足,减少了沟通所需的时间和成本,沟通变得比较方便,使企业部门团结起来,共同推动企业发展,进行创新。
(四)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决策水平
信息技术具有跨地域特点,能进行跨地域信息交换,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各种决策支持系统、电子会议系统等的发展与应用,企业获得信息会更为快速,能够扩展决策者的思维,提高决策者的信息处理速度与能力,减少决策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尤其是使用在线实时系统能够使企业管理者在发生问题的同时获得信息,及时做出反应。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快速找到所需资料,而不用再劳神费时地查阅大量的纸质材料。
三、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一)企业管理者要从思想上重视管理的信息化,从全局出发制定计划
各个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企业管理者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合企业发展的计划,有步骤地推行。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管理者必须明白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根据企业资源,创建企业信息系统,因为企业信息化涉及的部门多,流程比较繁杂,不可能一步到位,要从整体上计划,然后逐层推进。
(二)开展信息化管理培训工作
企业管理信息化培训包括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培训。企业管理和培训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企业管理者通过信息化培训能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企业员工通过信息化培训能够在思想、文化观念与技术水平方面有所提升,这样会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序有效进行,有利于企业知识共享,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目前,我国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的关注主要是重视系统软件的开发和硬件的配置、构建基础网络、重组和优化业务流程等,忽视了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培训,使全体员工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信息化介入企业管理所带来的工作方式、业务操作流程等方面的变化不适应,这些都将影响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部门
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要将信息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建立一个既懂管理又熟知信息技术的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搜集市场信息,参与高层决策,结合市场信息与技术提出企业发展趋势,使企业决策适合市场需求。
(四)大力开发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
中小企业是两化融合的基本载体,对信息化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推动两化融合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
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信办和原信息产业部共同启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目前这项工作已划转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王黎明指出,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至今经历了宣传发动、指导规范和务实推动三个阶段。推进工程遵循“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协同服务的作用,调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两个市场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源参与并与地方有关部门通力合作,通过联合工作机制和规则,制定年度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王黎明在会议上总结,在地方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信息化推进部门、行业协会、大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2009年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
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以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出困难为重点,围绕增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力,将开展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促进两化融合试验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组织开展信息化推进活动、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项目的资金扶持、加强典型案例宣传作为工作重点,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开展了研究开发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质量控制和创新方法、电子商务应用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用友软件公司和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组织实施中小企业健康成长计划,在全国建立了125家中小企业健康成长辅导站,培训体检师3000多人,认证体检师2000多人;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大讲堂、专家咨询等培训活动1000余场,参加培训的企业达到5万多家,为企业培训信息化专业人才和信息化主管达10万余人;帮助8万多家中小企业实施了信息化,并筛选出100多个典型案例。
阿里巴巴集团公司实施电子商务服务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行动计划,在全国各地举办了2400余场电子商务免费培训,有4万多家企业参加,依托网络的线上、线下培训达36万人次;通过网络联保、担保贷款、纯信用贷款等服务,为中小企业取得贷款超过48亿元,近1700家中小企业受益。淘宝网联手中国建设银行,为信誉良好的卖家提供信贷服务,年内发放的贷款额达10亿元,有2万多家小型和微型企业受益。
四大报告指明工作方向
为更加准确地反映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和电子商务应用的发展现状,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的指导下,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健康调查报告(2009)》,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完成了《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发展报告(2009)》,鼎捷软件有限公司(原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完成了《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2009)》,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完成了《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09)》。
《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健康调查报告(2009)》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利润率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多数依靠低成本优势参与市场竞争;68%的企业成本在上升;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小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主要原因是库存占用、应收账款占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与先进国家还有不小差距;越来越多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36.9%的中小企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下功夫。政府采取的拉动内需、产业振兴等多项措施已经见到成效,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去年基本持平。在未来的几年内,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将变得频繁,健康计划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的专业化、标准化的全程服务模式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寄希望于利用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效率,降低隐性成本,消除竞争力不足的隐患。
《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发展报告(2009)》显示,中小企业需要可靠、适用、性价比高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特别是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希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取得明显的效果,它们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参考同行案例。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SaaS正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重点,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的ERP应用依然受到很多内、外部条件影响,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受到了企业规模、领导层管理理念、制造形态、地区分布、所处行业等多种因素制约。在两化融合背景下,2010年中小制造企业ERP建设中,建议加强政府部门协会、软件厂商对中小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引导工作,加大对中小制造企业的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资金投入,软件厂商应该注重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重点技术的突破,注重中小制造业信息化应用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强与软件厂商间的合作,开展政企间的技术合作交流。
《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09)》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创造的新增价值占我国GDP的1.5%,拉动我国GDP增长0.13%;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99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内贸和外贸交易规模分别达到1.13万亿元、0..86万亿元;中小企业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创造的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30万个。
这些报告对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运营水平、实施ERP、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等政策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0年四个工作重点
杨学山指出,两化融合要从企业、行业和区域三个层面全面推进: 在企业层面,推动研发和设计等信息技术应用,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人力资源开发,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促进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展;在行业层面,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行业内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总结推广经验,开展工业信息化的运行监测工作等;在区域层面,在上海、重庆、内蒙的呼包鄂和乌海地区、广东的珠三角地区、广州、南京、青岛和唐山8个两化融合试验区把促进两化融合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做强主导和优势产业,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内容进行探索实践和经验总结。
王黎明表示,中小企业司将按照2010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的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36号文件”),围绕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和中小企业集聚的特点,加快两化融合,继续推动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2010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包括:
第一,根据《关于加强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的要求,启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的相关研究工作,组织编制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市场调查和发展报告,指导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新一轮信息产业的启动及信息网络在各行业中的推广应用。至此,房地产企业也迎来了信息网络科技带来的发展契机,并将呈现出管理跨域化、经营全球化、产品直销化、信息透明化、资产虚拟化和服务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管里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房地产业目前众多的参与力量归结为三个主要的竞争方:外商(来自西方文明具有成熟的商业运作经验的经济强势国家)、华商(来自有同样文化传统却又深具商业意识的大中华圈)和内商(国内经济的主题正逐渐具有商业意识的民族经济体)。这三方面的竞争状况构成了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势力格局。在这样复杂的竞争环境中,仔细分析核心竞争力的构成,研究每个部分得以提升的方式、方法和途径、选择最优途径以便其实现,正是房地产企业管理者们应该慎重看待的课题之一。
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靠正确的决策,而决策的基础就是信息。房地产企业要准确、快速地获取和处理信息,信息化是必然的选择,它可大大减少人力资源,提高效率,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可以通过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准确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商机。还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预见性,从而大大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实力。
信息化管理在房地产企业中的五大优势:
采购环节的信息化管理:
物料采购成本的降低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节约成本的关键环节,是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提高其价格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信息化管理在采购业务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大大降低信息收集、筛选、采购人员的住宿、交通等方面的交易费用。进行集团化网上采购,开展B2B电子商务,已被众多企业所看好。
对外沟通的信息化管理:
房地产项目的开发需要涉及土地、水电、环保、绿化、安全、道路等许多部门,手续较为繁杂。在政府积极实施电子化办公的趋势下,房地产企业自身开展信息化管理建设,将使其本身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从而降低其办理相关繁琐手续方面的成本。
市场营销的信息化管理:
房地产市场受经济形势、区域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敏感性较强,因此,房地产市场调查作为整个房地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就显得特别重要。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房地产业的营销业务,能有效地克服传统市场调查中存在的地域性限制及时效性差的缺点。房地产企业可以在网上实现信息搜集、反馈、整理,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房地产市场分析、营销策略研究,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市场需求结论,为企业高层的决策提供较完善的分析资料。通过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准确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从而获得更多商机。还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预见性,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管理:
房地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自身的ERP系统,然后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物业管理、工程计划管理、商业智能、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等功能全面集成,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共享,具体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 (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CRM)、物业管理系统(EM)、工程计划管理系统(PPM)、商业智能系统(B1)、电子商务系统(EC)等方面的建设。从而使供应商、开发商、建筑商和客户通过供需链紧密集成在一起,使企业最大限度减少经营成本,快速适应客户需求,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使项目部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有了明确的界定,每个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职权范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也做出了清晰的规定,智能化的流转传递能使各工作环节衔接紧密,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使造假、虚报等不良现象大大减少,系统中相应的角色和权限的设置使得公司领导可以方便的查询项目各种数据报表,对项目的进度、资金、质量等情况可以做到随时监控。
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企业信息化进程和最终效果需要支撑到集团战略的落地,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能够支撑多个项目的异地管控和集团式协同管理,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上游实现与采购和施工单位的合作伙伴式的战略合作,下游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的最大市场回报并实现集团的全面预算和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9日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相关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开启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到90年代才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直到今天,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总体上来说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在IT应用方面水平较低,且层次差异大,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多未实现信息化管理。在许多中小企业中,还没有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许多企业没有建立最基础的企业基本数据库,而初步建成数据库的企业往往对企业的基础数据不够重视,相关资料与票据仍然处于文本存储管理阶段,效率低下且维护困难;(2)对计算机的使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许多中小企业对计算机的使用仅仅体现在word文档和excel表格等最基础的办公软件以及初级的社交软件上,单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文字处理机器和初级信息交流设备;(3)局域网以及公司网站的建设滞后,许多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自用的局域网,而在已建立局域网的企业对局域网的应用一般也仅限于最基础的信息交流。另外,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未建立自身的网站,而建立企业网站的企业又往往缺少专业的管理与运作,不能及时更新改进,大多无人问津,无法创造效益。
(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企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企业信息的精准决定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如果不能充分重视企业的信息管理,就会使企业的整体运行变得低效。而加强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实现管理创新以及提高管理效率的必经之路。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企业会不断地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制度和理念,同时先进的信息技术也有助于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企业的信息分享更加便捷,管理者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2、企业信息化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企业的信息化运作大幅度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主要体现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压缩库存,降低相关人员与设备的成本。另外,先进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企业能够更加轻松便捷地获取更多产品销售与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外部信息,企业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以及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成本都会大幅度降低。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不足,观念落后。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工程,需要有长期的规划、科学的运作以及先进的理念和对相关建设充分的认知与理解。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却存在着认知不足与观念落后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往往缺乏对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充分认知,意识不到信息化的重要性,盲目守旧不肯开拓进取。一些认识到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的管理者,又往往对企业信息化如何发展没有充分的了解,只是单纯的引进一些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并且没有从总体上指挥企业各部门协同发展,共同建设企业的信息化运作。结果往往导致企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收效甚微,挫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其次,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说,大多习惯了传统企业的经营、运作模式,对信息化没有透彻的理解,也缺乏主动去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害怕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会影响到自己在原有管理模式下的利益。这是因为信息化过程中往往涉及到较大规模的人动和部门的从新规划,以及信息化进程会带来的管理与考核制度愈发透明与严格。
(二)资金投入不足。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而又需要长期规划与大量资金投入的工程。但在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对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自身缺乏资金等种种原因,始终存在对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不足问题。首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一直存在着企业规模小,发展缓慢,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而由于自身的盈利少,效益水平和存活率低,再没有足够的可抵押资产,也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所以很难对信息化有足够的投入;其次,对于资金充足,发展情况较好的中小企业来说,往往将资金投入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方面来获得更多的眼前利润,不重视对信息化的长远投资。企业长期以来对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以及资金不足,又使得近些年政府为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所给予的资金支援和政策优惠收效甚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缺乏相关人才以及专业的服务伙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相关专业人员操控与运作,否则再先进的设备都无法发挥作用。目前,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中都没有设立有关信息交流信息系统运作的IT部门,即使有些企业有意识地建立了相关部门,依然缺乏有相关专业背景与从业经验,了解信息技术的专业从业人员。另外,在信息系统成功建立后,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也需要专业的维护商团队提供服务。但目前在我国的相关行业内,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足够专业的相关服务的服务商数量较少,且总体水平不高,另外这些服务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又往往针对性不强,不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缺乏先进的服务理念以及足够负责的态度。
三、解决对策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信息化的时代。我国的中小企业想要增强企业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利益,也影响着我们整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水平。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提高思想认知,转变陈旧观念。要想从根本上转变当前企业信息化发展举步维艰的局面,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在思想上加深对信息化的认知,深入理解信息化的概念。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转变过去陈旧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对企业信息化的理解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最基础的引进硬件设施和单纯的软件运用,要使企业内部从上到下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要想真正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益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就不能单纯地依靠对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提高处理速度,而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硬件设施对企业由内而外、由简单到复杂的进行管理方式、思维结构的转变与升级。
(二)开拓融资渠道,增加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资金缺乏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的直接原因,要想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加快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需要政府的鼓励、银行的支持以及企业的自身努力。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转变传统的筹资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通过上市交易涉足证券市场与资本市场,利用股权、债券、固定资产进行融资,这样可以使我国中小企业在进行产权结构优化的同时解决企业融资困难以及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缺乏的问题。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发挥企业发展“助推器”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基于企业政策与法律法规上的引导与鼓励,健全相关的基础与配套设施,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以保证信息化发展的顺利。具体到企业的融资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以及进入资本与证券市场进行融资,同时创设中小企业投资基金,直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予以资助,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多种融资行为进行保护。另外,也可以直接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资金支持。
其次,企业自身要放开脚步,勇于开拓进取,转变传统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通过上市发行股票或者发行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而实力较弱的企业则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革等方式进行融资。融资成功后,将充足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
最后,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政府可以采用政府贴息以及优惠的财税政策鼓励银行向金融企业伸出援助之手。积极主动地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和所面临的困境设计相对应的金融产品,有原则有计划地开展股权、票据质押等不同形式的金融产品,不断开发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企业信息化,除了需要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还必须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加强信息化专业人员的培养与储备,正确选择信息化开发商。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单单只是信息技术发展缓慢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缺乏拥有专业知识并具备管理才能的人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信息技术的专业背景,还需要掌握这个行业相关的通信、管理、财务、法律等各方面知识。不仅要培养这样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者,同样也要储备高素质的业务执行者。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的指导带动作用,使新的员工尽快适应信息化的工作模式,新老交替无缝对接;其次,对企业相关员工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工作状态,适应程度,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记录整理。将优秀的员工树立为学习的典型,在整个企业内部分享其先进的工作思想、工作方式和工作经验,并且整理好相关资料记录,使大家可以随时查阅学习。另外,中小企业还需谨慎选择信息化开发商的合作伙伴,要在充分了解了其基本业务能力、提供的产品质量、业务流程的熟练程度、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后再进行合作伙伴的选择。在选择时必须要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相关合适的企业以及能满足自身需要的产品。在开发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把自身当作服务的享受者,而应该展开积极合作,通过频繁的交流,避免摩擦与分歧,相互理解,共同建设企业的信息化。
主要参考文献:
[1]2007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提要)[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6.
[2]赵苹.企业信息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陈升辉.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需解决的问题[J].新浪科技,2007.
[4]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编.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市场调查和发展报告(2010)[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日本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体系
(一)日本政府的中小企业信息扶植政策
对中小企业来说,获得及时可靠的信息至关重要。政府在帮助企业收集和传播信息方面具有优势。日本政府特别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信息活动采取了多种扶植措施,为企业创造有利的环境。在通产省下设置了中小企业厅,这是日本中小企业管理的最高组织机构。在都道府县下设商工课或中小企业课,对接地方中小企业,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
为了推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通产省于2002年3月底出台了《中小企业IT推进计划》,该计划预计到2003年,全日本的250万中小企业要能开展电子商务,并且安排250万名中小企业经营者或其员工参加IT知识培训。中小企业厅在其网站上公开并提供与中小企业相关的信息。中小企业厅通过与中小企业支援机构的合作,利用电子杂志的形式,为中小企业直接提供最新的相关政策信息,对尽可能多的中小企业宣传、推广其政策。同时,在网页上设置了接受各中小企业委托商谈和提出意见的窗口,更加便于中小企业使用和获取信息。这些措施对中小企业厅来说则可以及时把握中小企业的动态,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政策。
(二)日本民间中介信息服务机构
日本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拿出大量资金,设立了一大批官办民营的中小企业团体,作为协助各级行政机关施行中小企业政策法令和扶植、指导中小企业的社会力量。它们各司其职,有的帮助中小企业收集和传播信息,有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服务。其中,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日本中小企业情报中心、日本商工会议所在情报收集和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是由政府出资组建的独立行政法人,包括设立在国内的东京总部、大阪本部、亚洲经济研究所、36个贸易信息中心和设立在海外60个国家的80个事务所。其主要任务是:为外国企业对日投资提供支援;帮助日本中小企业扩大出口;扩大日本市场准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援助;收集分析海外经济贸易投资信息;提供贸易洽谈咨询服务;为日本企业开展海外业务提供支援;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相关调查研究;收集并提供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人才培养等。贸易振兴机构收集到的海外信息通过刊物定期向企业。
日本中小企业情报中心。日本中小企业情报中心主要向中小企业提供各类适用的情报。范围包括:国外技术经济情报;适用技术情报;市场交流和经营情报。中小企业情报中心的服务方式包括:一般情报服务。主要出版用于查找中小企业基本情况的检索工具,有关中小企业经营现状和经营环境的调查情报,提供有关中小企业经营情报和技术情报。针对。主要有专题咨询服务和为补充地区情报中心能力不足而提供的地区性情报。以中小企业情报机构为对象,召开信息化促进研讨会和进行情报系统开发,来加强基层情报服务体制。
日本商工会议所。日本商工会议所是以改善和发展地区工商业为目的,由工商业者自由结成的地区性、公益性经济组织。该组织致力于改善与发展中小企业的各项事业。例如,对中小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提供信息、举办讲习会、博览会、产品展销会、调解交易纠纷,尤其对小企业在信息、金融、税务、劳务、经营等方面展开指导,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截止2010年日本全国各地区设立的商工会议所已达514个,遍布全国各个都道府县,形成一张高效的情报交换网络。
(三)日本中小企业自身情报体系
虽然日本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情报中心的情报服务都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为了保障信息工作的连续性、针对性,增强管理效益,并及时有效处理一些需要保密的企业内部信息,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系统。中小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中小企业内部信息网络的建设和CALS(Continuous Acquisition and Life-cycle Support)组建两方面。采用CMS系统可以通过信息共享,缩短产品开发时间,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供货时间,并在发生故障时可以立即从综合数据库中取得信息,提高适时对应能力。从总体上提高生产能力和工作效率。
日本中小企业计算机的利用率都比较高,尤其是信息网络连接的建立,大大提高企业与外部的联系。这种企业之间信息网络的连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行业内部联网;生产环节网络;营销流通网络;跨行业复合网络。这样各行业的信息网络相互联结,形成更大范围的信息网络,使得经济运行更加高效,今后复合型网络系统势必成为企业间信息网的主要形式。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现状
到200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48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就业人口超过整个国家就业人口75%,每年申请专利占所有企业申请专利66%,销售额将近60%,占GDP将近60%,出口方面占75%-78%,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之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不足,信息渠道少、投资目的不清晰、具体利用方式不明确等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不仅在信息化普及方面与大企业有明显的差距,而且在应用效果方面也不尽如人意。
(一)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信息咨询重视不够
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政府的支持和扶植,企业要发展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如果缺乏来自政府部门的经济信息情报,企业就无法知道当地政府的产业导向、产业政策,更不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能享受优惠政策、在哪些方面应履行企业责任。同时也无法借助政府部门强大的信息网络体系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如果政府的经济信息能及时提供给企业,无疑会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是中小企业寻求信息最多的部门,但政府部门对经济信息工作重视程度普遍不够,政府官员很少直接参与企业的咨询。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强烈的经济情报意识,从而导致对信息资源建设重视不够。
(二)缺乏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建立多层次、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也缺乏值得中小企业信赖的专业信息咨询机构。同时,我国咨询业发展的软环境并不理想。首先:传统体制的障碍,咨询行业尚无归口的管理部门,缺乏统一的政策领导和管理措施,在服务质量、服务效率、规范性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其次:高水平的专业咨询人员严重短缺,难以形成规模化、职业化的服务品质;最后:社会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咨询市场的停滞不前。
(三)企业信息咨询意识有待提高
在欧美国家,通常有95%以上的企业都要求助于外界的咨询服务机构,且每年支付高额的咨询费用,而我国与此相比却相差甚远。国内信息咨询的主要客户还局限于外商投资或拟投资企业,例如:高露洁公司一年的市场调查费用就达到900万人民币,远远高于同类国内企业。在国内企业中,国有企业的信息咨询需求最弱,它们对信息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简单信息的中介流转上,而对信息的深加工和个案研究的需求不明显,对咨询收费则更是无心理准备。中小企业迫于经营压力,信息咨询意识已有所提高,但受到了资金、渠道等方面的制约。
日本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一)转变观念并提高认识
日本中小企业将信息化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国内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经营者也都开始转变意识和观念,非常关注信息工作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和影响。为把握信息化对本公司的影响,他们一般都积极研究和分析其他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的案例,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当认为需要引进信息技术时,就积极增加信息化投资,主动推进企业信息化。同时,他们还认识到了IT人才的重要性,并在雇用、工资和晋升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信息化所需要的骨干人才。或与当地的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已成为中小企业解决IT人才不足的重要举措。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必须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要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发展企业的信息化。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行扶持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政府对项目补贴50%,企业自筹50%;二是政府全额支付科研项目的费用,科研成果由政府与开发人员共享;三是政府对项目发放低息或无息贷款。借鉴日本的做法,我国政府及信息主管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激励:一是产业引导,制定积极有效的产业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信息技术;二是政策引导,实施有利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政策;三是资本引导,鼓励企业引入外商和民间投资来推进中小企业内外部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四是体制引导,鼓励企业内部的IT部门形成一个独立的实体,留住中小企业的IT人才;五是服务引导,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最新技术和最佳解决方案。基于政府职能的转变,2011年8月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推出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网站,提供相关政策意见,服务机构、优秀的应用服务提供商等各方资源的整合。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到底、一站多能的全方位服务,以解决中小企业的多方面服务需求。
(三)鼓励民间中介信息服务机构的发展
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多管齐下,肯定会以较小的社会成本为代价,有效地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信息咨询机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为企业界提供广泛的咨询服务。我国急需培育一批信息咨询机构、一批专业人才。企业通过向它们咨询,可以得到大量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的国外企业竞争情报,给企业带来显著的效益。国内的信息咨询机构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根据不同客户需求不断调整内容,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分国别、行业甚至于主要产品,全方位地收集国际商业信息,在必要时可以将信息定期公开。此外,企业应充分利用政府信息资源和高校人才资源的优势,建立与政府、高校三方合作的模式,必将对中小企业信息化产生极大的持久的推动作用。
(四)重视专门人才的培养
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是根本,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人才。当前我国企业信息技术人才只占企业员工总数的0.72%,许多中小企业往往注重引进生产技术人才,而对信息化人才观念相对淡薄,从而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能力比较薄弱。因此,企业要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不仅要培训其专业知识,而且要培训他们的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具有专业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的关键。
目前,国内很多中小企业是“牵强触网”,单纯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这失去了企业信息化的意义。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传播企业文化、关怀客户、加大市场覆盖率。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专门人才做技术支持,所以我国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也应借鉴日本中小企业的做法,有计划地培养技术人员,使网络真正地运作起来,发挥效力,真正达到信息化目的,逐步形成一个网络环境的市场氛围。
参考文献: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称为房地产企业数字化,是指通过数字技术使房地产企业的战略选择发生变化,并使战略选择的范围大大拓宽。按照这种定义,光有一个很大的网站、一批触网的员工或管理企业的软件设施是不够的。数字化房地产企业必须能够利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本公司的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发现创造和捕捉利润的新方法,并最终实现战略差别化,从而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
把数字网络技术引入到房地产营销模式中去,实施战略差别化,构建竞争优势,必将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一大亮点,应用数字网络技术,实施企业信息化之路,将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二、数字网络技术在我国房地产营销领域应用的现状
1、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房地产营销管理网络化和营销方式数字化。在营销管理网络化方面,一些房地产商开始在自己的公司内部和网站上建立营销数据库,以方便以后开发销售过程中的营销管理。营销数据库还可以起到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房地产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开展市场调查活动,了解有意向购房的消费者对住宅的要求如何,针对调查数据所反映的市场要求,进行准确的产品定位,把握营销策划的方向。第二,可以为客户提供周到满意的售前售后服务。通过营销数据库,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跟客户进行双向交流,实现一对一的营销模式。第三,通过营销数据库的互联和共享,公司各个部门可以即时沟通,还可方便地查找资料。在数字化营销方式方面,一些房地产企业通过先进的三维数字技术向客户展示楼盘,从而丰富了楼盘广告的表现形式,以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
2、构筑网络化、智能化社区的营销概念正成为当今房地产营销的一大亮点。由于网络化、智能化社区的营销概念在当今房地产营销领域的流行,一些房地产企业都将信息化和数字化作为自己的卖点。现在推广数字化、信息化正成为一种潮流和模式。数字化的营销概念主要体现在数字化、网络化社区概念,其实质在于涵盖了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家庭办公、家政服务、法律咨询、休闲娱乐、视频点播、网上教育、网上购物、医疗保健等服务内容。经过专家严格审批,上海浦东的中国通信贸易大厦被认定为上海的首座甲级智能化大楼。深圳香榭里花园小区是亚洲首获国际“最优秀住宅社区规划设计大奖”的住宅小区,其一期工程的智能化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21世纪的“智能理念”。广州市智能化小区丽江花园星海州因“潮流E生活,网络新社区”而列入广州十大明星楼盘。作为中国房地产巨头之一的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将在未来的5年之内,首先将其已经建成的1000多个社区改造成现代化的新型数字社区,并最终实现在全国建立2万个数字社区的目标。这些房产企业都在为数字化小区建设推波助谰。
3、网络广告是房地产商实施现代媒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销媒介方面,互联网作为一种数字化的互动式媒介在短短的时间内在房地产销售实践中迅速普及起来,涌现出像搜房网、买房网等一些知名的网站。网络营销的效果主要还是通过网络广告的效果来体现的,在网络广告的新空间,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广告公司与房地产开发商都面临着改变营销传播方法与选取媒体的压力与机遇。与传统的四大传播媒介(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及近来备受垂青的户外广告相比,网上拍卖的广告形式作为一种尝试也被一些房地产公司反复采用。由于网络广告自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广告自然会成为房地产商实施现代营销媒体战略的重要部分。
三、数字化、网络化介入房地产营销领域的现存问题
1、房地产企业实施数字化营销策略,大部分虚而不实,只有概念没有内容,企业行为尚待规范。在营销概念的数字化方面,纵观目前打出数字化、网络化概念进行营销的众多楼盘,其“网络改变生活”的宣传口号,改得无非是唯一的以“宽频到户、高速上网”为主的简单内容,而缺少网络化的实际内容。社区铺线、布线做的仅仅只是网络化前期的准备工作,一些功能还不能完全应用或根本不能用,还远远不能称其为“信息化社区”。事实上,信息化都是一个过程,部分人以为安装好相关设施,就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其实,正如安装了电脑不等于实现了电脑化一样,信息化需要系统不断的应用和改进,需要教育与培训来达到信息化的目标。同时,虽然大家都在追求信息化营销,但大部分人做的是表面文章,真正重要的是网络内容与服务。每个打着数字化、网络化概念的楼盘都向购房者承诺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然而数字化、网络化概念营销实际意义是在于将这些承诺变成现实。
2、房地产公司对网上营销的费用估计不足,营销效果难测,缺乏评估手段。房地企业应该建立监控机制和相应工具,来评估网络营销计划的进展和成果,清楚地了解网络营销对企业所产生的作用。然而,获取评估的参考指标比较复杂,浏览人数不能简单地作为可靠的评估指标,更有效的参考指标包括查询成交人数、网页登记人数等。企业必须注意收集客户对企业网址提出的意见,在必要时做出适当修改;不断调整网上营销策略是Internet营销成功的关键。
3、房地产公司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缺少相应的互联网营销技术。实施房地产业信息化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懂计算机,还要懂经济、懂企业营销管理。但是,由于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历史不长,尤其房地产信息业刚刚起步,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严重制约了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虽然有些机构可以协助企业建立网址,设计网页,帮助策划企业上网等事宜,但这些机构帮助企业进行网上营销的出发点与企业截然不同,如处于盈利、促销、爱好等目的,可能没有设身处地从企业角度对企业营销活动进行深入研究,没有结合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因此,依靠专业网络设计公司的设计并不能反映其真正需求,真正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案例不多。
4、房地产开发商对网上营销前景缺乏认识,素质尚待提高。他们开展信息化可能仅仅是赶时髦,存在一定盲目性。这对企业的危害较大,因为开展信息化不能对企业有所作用的话,企业所花费的资源就会白白地浪费。所以,房地产项目在开展信息化之前,应明确企业的信息化目标,做出完整计划,包括目的、市场调研、所需的资源、资金分配、预期效果等。
5、房地产公司网络直销或通过网上中介机构间接销售的购房方式正受到网上支付手段的限制。在促销、展示楼盘的数字化方面,利用网上全数字化的三维技术,虽然的确可以引导受众进入真实感和可视化达到最完善地步的交互式环境,其巨大的感染力对于正处于由传统营销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营销模式转化的临界点上徘徊的房地产业,无疑是一种突破性的解决方案,网上选房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要发展成网上购房,却受到网上支付手段的限制,还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四、解决措施和建议
1、必须将数字化、网络化营销服务承诺变成现实,切实加强信息网络技术项目与房地产营销业务的融合程度。房地产公司能否在营销领域中获得成功,取决于它能否真正向购房者提供销售过程中所承诺的信息服务。同时,房地产上市公司通常资产规模较大,难以在短期内完全转型,尤其是大量存货需要消化,如果介入的信息科技能与房地产业务相互融合,就能在利用高科技使产业升级的同时带动存量的消化,一些上市房地产公司参与数码港等信息项目的建设将对公司产生较好的效果。
2、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套体系。由于数字网络技术引入房地产领域的时间不长,真正直接针对房地产信息营销的相关法律、法规几乎没有。为了给房地产信息营销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出台颁布一部《房地产信息营销管理办法》的法律文件很有必要。但考虑到我国地方之间的发展状况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城市的房地产发展规模远大于内地,少数大城市的房地产营销发达程度也远远超过其他地方,这给全国范围内推行营销数字化带来了一定难度。根据我国地区之间目前面临的不同情况,需要在数量和结构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在全国的房地产营销服务中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统一的但又符合地方特色的规定标准。
3、积极进行项目产品和网络营销效果的网上调研。从中发现消费者需求动向,为企业细分市场提供依据。目前,网络市场调研作为一种新的市场调查方式,已受到企业重视,一些网络服务公司也已经开始为公司定制网上调研业务。但如何在大量信息的包围中吸引上网者参加调研并积极配合,仍需做出更多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TP39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循完备性、科学性、可行性、重点性、动态性等原则。指标内容应该覆盖企业信息化体系的所有要素,反映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各个环节,并且重点突出,适应变化,易懂、易用。指标数据应该便于采集、分析和比较,从而有利于企业改进自身信息化建设。
作为专门从事信息化评价的机构,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并了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信息化评价,影响很大,几乎成为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基础。它包括3大类指标:基本指标、补充(效能)指标和评议指标。所谓基本指标是指能体现企业信息化基本状况的统计指标,其反应的是企业基本发展情况,实践中多用来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所谓补充指标是指以企业在基本指标的基础上,从企业自身特征出发,结合整个行业特点,参考相关的标准,对企业信息化的实效性客观评价的指标。它具有定量分析的特点。其主要通过适宜度和灵敏度两大指标构成,适宜度指标主要包括:战略适宜度、投资适宜度、应用适宜度、资源匹配适宜度和组织与文化适宜度。灵敏度指标主要包括:信息灵敏度、对外反应灵敏度和管理效率灵敏度。适宜度和灵敏度两项指标的得分总和即为效能指标的得分。多用来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进行定级。所谓评议指标是由第三方的专业评价机构,组成专家组对影响企业信息化实效的特殊因素展开判断的评价指标,从而形成对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定性分析结论。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对所有企业都具有指导评价效用,从企业化信息化战略规划、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状况、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安全、企业效益等6个方面(准则或一级指标),用21个指标定量而客观地描述了企业信息化状况,便于认识企业信息化基本状况和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值(总指数)I反映了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状况(水平),其计算如下所示:
I表示指标体系的总得分,表示第i类准则(―级指标)的得分。表示第i个准则的权重,所有指标权重的和为l00%。权重表将基本指标划分成6个大类,每―类的权重设计如下:战略地位:10%:基础建设:20%;应用状况:20%;人力资源:15%;安全:5%;效益指数:30%。而如果评价指标体系是多层次的,即准则下面还有子准则,则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其中,是第i个准则下属的个子准则的指标值;是相应指标的权重系数,具体可根据层次分析法等,结合政策导向确定。j=1,2,…,,i=1,2,…,n。,各基本指标简述如下:
(1)信息化重视度(分)。从三方面评价:主抓信息化工作领导者的地位;CIO职位的级别设置;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和预算。
(2)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包括:软件、硬件、培训、专业IT人员的聘用费用、维护费用。其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
(3)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
(4)网络性能水平(分)。
(5)计算机连网率(%)。
(6)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盖率(%)。信息化手段在企业进行日常生产管理、市场调查、销售数据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员工培训等领域的运用覆盖率。
(7)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分)。主要包括:信息流程的监控、电子公文交换、文档共享、收发文管理、会议管理、信息、信息集成、业务学习、企业员工个人数据管理、企业档案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日程安排等全方位的企业办公自动化应用。
(8)决策信息化水平(分)。根据初级水平、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3个级别定性评价。其中级别划分标准如下:
初级水平:依据广泛的信息资源,经过采集、初步分析处理后为企业决策提供初步参考。
中级水平:对采集的数据资源进行较为详细的处理,然后优先出可靠的决策执行方案,从而更进一步地支持政策的制订和执行。
高级水平:开发出人工智能分析系统,依据系统分析,来智能化进行决策。
(9)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根据初级水平、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3个级别定性评价。其中级别划分标准如下:
初级水平:企业主要业务流程信进行息化管理,缺点是容易造成部分主要业务流程出现信息孤立现象。
中级水平:企业绝大部分(80%)的主要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并且可以各流程间可以充分共享数据信息。
高级水平:信息化水平涵盖企业全部主要业务流程,实现管理最优化控制。
(10)企业门户网站建设水平(分)。这部分通过以下两大类进行评价:服务对象列表和服务功能列表情况。其中:服务对象列表包括企业员工管理、管理决策者、企业终端客户、供应商、其他合作伙伴。服务功能列表包括信息、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客户网上自助服务、员工入口、移动商务、消息自动传送、业务报警功能等。
(11)网络营销应用率(%)。企业整个营销收入中,通过电子商务成交的部分所占的比例。
(12)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分)。企业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覆盖率以及信息化数据的整合效能和水平。其应用领域包括: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智能、购销存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分销管理、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
(13)人力资源指数(分)企业员工大专(含)以上学历的人数占员工总数的百分比。
(14)信息化技能普及率(分)。包括:企业员工掌握IT技术的人数占总员工的比例;管理层非专业IT技术员对信息化技术学习掌握的水平。
(15)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占全部信息化投入的比例(%)。为维护企业信息安全所投入的费用:软件、硬件、安全培训、信息安全人力资源支出等。
(16)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为强化企业信息安全,企业对员工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企业信息安全制度的制定,保护企业高层信息安全的措施,其它一些有关信息化防范安全措施,如,企业信息实时和定时备份;企业要具备2个以上的ISP;企业级杀毒软件安装,并及时升级程序;单机版杀毒软件安装,并保证及时升级;邮件加密保护;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并有专业IT人员维护;企业档案、员工信息服务器、网络服务器等网络流量相关设备要有备份。
(17)库存资金占用率(%)。库存资金占用率=库存平均占用的资金/全部流动资金
(18)资金运转效率(次/年)。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增长幅度的计算方法:
(19)增长指数。通过企业自身的调查报表,计算出企业某一时期的销售收入和营利利润的增长比率,并与同行业平均销售收入和营利利润增长比率,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准确分析企业自身的发展,确定企业在整个行业中所处的层次,判断企业信息化在相关方面带来的影响。
总之,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化的概念在国内普及,特别是互联网带动了国家信息化全面建设,人们开始从国家、地区和企业等多个层面开展信息化水平或绩效方面评估。信息化评价是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我国信息化评价的发展历程比较短暂,涉足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单位尚不多,还需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素华.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J].商业时代,2007,22.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的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社会不可逆转地推进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企业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成为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信息技术也加速了全球一体化进程,使得我国企业不得不在新的国际分工中谋求生存空间,并在新的国际商业规则下参与竞争。在这种竞争激烈程度逐渐加剧的环境中,企业必须提高自身信息化程度和应用水平,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才可能真正实现和国外企业对话与公平竞争。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人员信息素质界定
1.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早由两位美国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学家帕拉哈德和哈默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如某些技术、技能和管理机制。它包括“软”的或“硬”的方面,也可能是无形的、不可测度的。一个连续成功的企业必定有其核心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开发、培养、不断巩固以及更新,因为即使建立了核心竞争力,也还有可能再瓦解。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2.企业人员的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的概念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首次提出。根据美国的一些社会学家和教自学家的观点,信息素质或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对信息及其特点,价值的认识和获得、利用、开发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它集中表现在对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力上。评判一个人信息素质的高低;是看掌握信息量的大小而是看他对信息的操作和使用能力的强弱。
在今天的知识网络时代,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信息化水平管理能力,已成为新一代知是员工的基本特征。这就是说,信息化素质是现代员工素质中最重要的内容。信息素质最大的特征是人们对信息文化的内化。信息素质包括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3.企业人员信息素质的重要性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将人类社会不可逆转地推进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企业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成为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不得不在新的国际分工中谋求生存位置,并在新的国际商业规则下参与竞争。在这种竞争激烈程度逐渐加剧的环境中,我们的企业只有提高自身信息化程度和应用水平才能真正和国外企业对话和公平竞争。因此,普及信息知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员工是企业生产力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员工是企业的基本要素,一个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员工素质对于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员工既可以成为企业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也可能成为企业破产倒闭的罪魁祸首。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来说,人的因素同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系统建设的各个阶段,对处在企业不同岗位上的人员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企业普及信息知识,提高员工的信息素质,让每一位员工既是信息的需求者,又是信息的提供者,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增值网络。
二、企业人员信息素质现状
1.信息建设观念滞后
很多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建设的重要性,对企业人员信息素质建设投入不够。很多仍愿意停留在旧有的管理及销售模式中,并不感觉到信息技术会带来什么样的成效,有的企业还要面对生存的压力、资金的紧缺,让他们拿出精力和资金来完成企业的信息化,难度可想而知。另外,在新的管理模式下,自身素质不足将更充分显现,现有的企业职工由于自身素质问题,面临对于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操作方式的不适应,甚至面临残酷而痛苦的淘汰过程。因此,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企业的员工都急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
2.企业人员的素质低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生产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很多企业都缺乏这样的人才。此外,企业很难找到一批IT业的高级人才,专职的IT人员薪水较高,且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交流、应用,企业本身提供的环境可能留不住这些人才。只有当企业中的骨干队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本领与能力,同时能够真正理解信息为管理服务、为经营服务的管理理念,企业领导建立起信息管理不可缺少的观念,形成决策办事讲科学、靠信息的工作习惯的时候,信息化的建设才有意义。
三、提高企业人员的信息素质
企业核心竞争力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提高企业人员的信息素质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有一批对企业忠心耿耿的生产经营者和业务骨干,企业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并不断开发出体现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产品。为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多跨国公司在提高员工的信息素质技能上下功夫。
1.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人才,企业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处理技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市场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是制约核心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必须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要既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本领,又具有为经营管理服务的理念;既善于学习,又勇于实践。因此,全员信息教育的对象是企业的全体人员,上至企业总裁,下到基层的每一个人。全员信息教育的内容既包括信息技术,也应该涵盖信息基础知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等诸多方面。
今后,企业不仅要加大对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培养和引进,更要注重对全体员工信息化知识、技能的培训,只有激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才能焕发出强大功能。当前,对员工培训、培养的途径很多,各种培训班、讲座、在职培训、脱产学习、学历教育等等,企业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信息化培训、轮训、考核,并采取措施鼓励职工积极参加计算机知识学习,全面提高职工的信息化水平。
2.培养以人为本的企业信息文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信息文化,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按照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来营造企业的信息文化。企业信息文化既具有信息文化的一般特征,如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虚拟化、快捷化、交互性等等;又具有企业具体的现实特征,如企业行为的个性化、复杂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企业成员道德观念的多元化等等;同时,更注重强调人性与和谐、交流与学习、认识与参与等方面。以人为本的企业信息文化不仅要求企业在内部建立开放的管理环境,使企业能够顺利地实现横向和纵向的沟通与交流,而且要求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方便地与外部的供应商、销售商、顾客共享信息,善于吸收外界先进的技术、观念和知识,处理好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将信息素质课程列入公司培训和职业继续教育计划。让员工意识到自己是知识工作者,获取利用信息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一些公司还将信息查找和利用编入现行工作程序,或将信息查找利用和分享纳入项目管理方法。
把信息素质当作一种同项目管理、交流和演讲技能同样重要的工作技能。在员工招聘和职位描述中,突出对信息素质的要求。与公司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合作,将有效的信息处理技能列为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以奖励具有信息素质的员工,并鼓励更多的员工获得信息素质。
3.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新世纪的经济是信息化的经济,信息技术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是预测和决策的基础,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是提升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信息不灵,就相当于人的耳目不灵、鼻子不通,将无法生存。所以,企业要尽快将计算机引入信息管理,尽快完成信息管理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暂不具备上述条件的也必须强化信息机构建设,建立信息网络。要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要把信息作为管理活动的基础依据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四、结论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过程中,必须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架构、运行机制进行深层次变革,必须在企业管理中融入现代思想理念,应用现代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旭梅但斌刘 飞:企业信息化工程.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 中小物流企业 特点 作用 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正散发蓬勃生机。中小物流企业以其规模小、经营灵活的特点,成为物流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自2005年我国涉及物流的领域全面开放后,中小物流企业不仅要面临国内大型物流企业的竞争,更要迎接跨国物流巨头的挤压。部分地区中小物流企业已是陷入困境,难以为继,开始退出物流市场。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国物流市场中寻求发展,是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中小物流企业的特点及作用
中小物流企业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相比大型物流企业,中小物流企业有如下特点:一是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易于生存。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多数属民营企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易于转型,这是区别于大型物流企业获得生存的显著优势。二是组织结构简单,制定决策速度快,信息沟通与反馈便利,经营活动具有柔性,能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有进行小规模定制化服务的能力等。三是在中低端市场比外资及大型物流企业更具成本优势。在中低端市场,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以及小规模都使其物流服务成本远远低于外资及大型物流企业的服务成本,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
中小物流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据中国仓储协会最近一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物流行业仍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其数量占物流企业总数的90%以上。显而易见,中小物流企业在我国物流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但承担着很多干线物流任务,而且依靠其深入到末端的触角,使物流服务更具普遍性和实用性,尤其在解决末端的、为客户服务的物流以及低层次物流需求方面发挥着大型物流企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目前面临的竞争环境异常复杂,国内大型物流企业蓬勃发展,国外知名物流企业纷纷进入并抢占中国市场,从而形成了群雄并起的局面。在国内外物流企业的夹击下,当前中小物流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市场占有率均很不理想,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困境,这也暴露了中小物流企业自身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主要为:一是中小物流企业市场定位不清。物流企业市场定位是指物流企业通过自身的物流服务创立鲜明个性,塑造出与众不同的市场形象,使之在顾客心目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从而更好地抓住客户,赢得客户。我国很多中小物流企业从创建到现在都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总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处于被动地位,一旦市场上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被淘汰。二是中小物流企业人才匮乏,人才流失严重。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薪酬福利相对较差、发展空间有限,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特别是中高级人才,其自我实现的价值需要更为强烈,中小物流企业如果不能充分满足,他们就会另寻出路,跳槽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专家透露,相较于外资、国有等传统大型物流企业的相对稳定,中小物流企业员工离职率有时达到30%。三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低下。许多中小物流企业管理人员观念落后,信息化意识淡薄,对信息化的认识较肤浅,没有把物流信息化放在战略高度来认识,因而不愿投入过多的资金加以建设,导致信息化水平低下。信息化水平偏低直接制约了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中小物流企业的业务开展。
三、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对策
一片掌声中,康奈分销系统选型会落下帷幕。几句客套后,用友等知名软件厂商的代表相继黯然离场。
“结果并不出人意料,”温州软件协会会长吴宁林说,“温州企业上信息化项目时,选择大牌软件厂商的寥寥无几。”和康奈一样,奥康集团、吉尔达鞋业、浙江康泉电器等当地名企都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小软件公司。
“不是我舍不得钱用金蝶、用友、SAP这样的‘大牌’,实在是他们不适合我们这些民营中小型企业!”“温州企业IT主管联盟” 中公认的老大――吉尔达CIO郑国超的表白代表了不少当地CIO的心声。
根据温州市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统计,2006年1月至今,各大知名管理软件厂商在温州业绩惨不忍睹: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SAP只做了1个1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项目,在国内市场位居3甲的用友也只做了3个,神州数码甚至连1张单都没有……一向傲视群雄的巨头们怎么也想不到,居然会在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并大力推行企业信息化策略的温州集体碰了个头破血流!
曾几何时,用友等大软件厂商开始大举进军中国中小企业市场。2003年10月,SAP率先启动了“燎原计划”,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专业产品SAP Business One,开始正视占中国企业总数99.8%的中小企业市场;2004年底至2005年初,用友掀起“ERP普及风暴”,并牵头成立“ERP普及联盟”;2004年6月,金蝶专门了针对小企业的入门级管理软件金蝶KIS,开始回归中小企业市场。金蝶董事长徐少春甚至扬言,未来几年,金蝶将要夺得亚太地区中小企业ERP市场第1名。
但雄心勃勃的ERP巨头们,却在中国中小企业的重镇温州遭遇滑铁卢:在这块拥有15万家企业、包蕴无数市场机会的土地上,用友等3大中外厂商的软件年销售额不足千万。甚至,在惨淡维系数载后,2006年初,用友悄然将“温州分公司”改回“温州办事处”。为什么在中国各地攻城略地的企业管理软件巨头们偏偏在温州集体陷入困局呢?
先甜后苦的记忆
1997年夏天,温州升华软件公司总经理李甫解心情像窗外的骄阳一样火热。他刚与赫赫有名的某著名品牌软件签下合作协议,成为其在温州的首家商。做了大量市场调查后,这位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才生信心满满:“我们必将在温州有一番大作为!”当时,怀有同样美好憧憬的还有温州怡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亮等人,他们作为用友等知名品牌的温州,与李甫解一起拉开了大软件公司在温州争战的序幕。
其时,恰逢凭借“温州模式”发展起来的一批企业在规模壮大后,产品和产业结构急需随市场变化和自身经济力量的增强而升级、提高,到了规范管理的拐点。尽管合作最终不欢而散,但李甫解回忆起那段“黄金岁月”时仍不禁嘴角上扬:“那时我们出入研讨会,只要说起ERP、信息化等名词,总能吸引一堆崇敬的目光!”
正泰集团、奥康集团、红蜻蜓集团等一批温州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先行者,也正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相继与SAP、用友或金蝶等大软件商签约合作。
温州市场为刚刚进军此地的用友等软件厂商带来大量利润。李甫解回忆说:“当时几乎无需投入任何费用和人员指导,我们升华每年为的软件大厂商贡献近百万,最好的时候在全国商中排在第15位。用友的也差不多每年能交这个数。温州先后有奥康、德力西、森马等2000多家企业采用了用友财务、管理或ERP系统。另一大品牌软件的商也为其带来了红蜻蜓、长城换向器、华荣防爆、月兔空调、冠盛汽配等2000家客户。”
巨额利润刺激了用友们,他们不再满足于商们的小打小弄,纷纷决定在温州设立分公司,亲力主导在温的掘金之旅。2003年9月18日,在总裁王文京的亲自主持下,用友以高层齐聚的豪华阵容宣布用友软件温州分公司正式成立。2004年底,另一家软件温州全资分公司也在一片锣鼓喧闹中问世。2家分公司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国内2大管理软件巨头正式介入温州市场。而在2002年,SAP在正泰信息化选型中脱颖而出,也开始了在温州市场试水。
然而,大张旗鼓的进入,并未给大厂商们带来丰硕成果。相反,分公司的高额办公成本成了累赘。
2007年1月4日下午,风和日丽,繁华的温州车站大道车水马龙,但一旁的烟草大厦3楼近200平方米的用友办事处却冷冷清清,只有几个小姑娘在大声说笑。用友温州负责人项磊对此却强调,公司冷清是因为所有员工出差未归。
其实,自从成立分公司后,用友在温州的业绩就不断下滑,短短3年换了3任经理;项磊是第4任负责人,但由于业绩仍欠佳,能撑多久他心中也无底。该公司财务报表显示,温州分公司在2004年有近千万元的营业额,2005年也有800万元;而2006年,据项磊估计,有700万元左右。
有知情人士向《IT时代周刊》透露,用友温州分公司财报上,数字水分很大。以2006年为例,用友在温州只完成温州人民电器的31万、耀华电器集团的20万以及浙江昌泰电力开关的45万这3个项目,加上零零碎碎的小项目,满打满算营收也不会超过350万。温州信息化管理办公室陈四雄副处长补充道:“用友等2大家的营业额加起来,在温州也从未超过1千万。”
虽然某温州分公司经理夏玉明一再以“过于敏感”为由,拒绝向本刊记者透露其在温州的年营业额。但是知情人士透露,其营业额比用友更低。而SAP从2002年签约正泰集团后,在温州只有2006年与报喜鸟集团签了合作协议,收获甚微。
更甚的是,在业绩下滑的同时,中外软件巨头们的口碑也在下降。用友的奥康集团等项目,其他品牌做的红蜻蜓集团、中国合兴电子有限公司、温州港务集团等项目,SAP的正泰集团、报喜鸟集团等项目――纷纷以“实施效果不理想”而为温州企业家们耳熟能详。李甫解对此也并不讳言:“在温州,已经实施了信息化项目的公司几乎都有过失败经历;而每次失败背后几乎都有软件巨头们的身影。”
过多的失败案例让温州企业对这些大软件公司望而却步。在近日刚刚结束的康奈集团分销系统选型中,CIO孙钰十分干脆地表示:“尽管用友等大软件厂商参加了我们的第1轮选型,但他们是首先被排除的。”
水土不服的软件巨头
以创造经济奇迹著称的温州市场成了软件巨头们的滑铁卢。这像是一个黑色幽默,但也是必然的结果。
《IT时代周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大厂商中居然没有一家对温州本地的中小企业客户需求作过深入分析和全面总结,更不用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了。在被问及如何开发新客户时,项磊和夏玉明都给出了一个泛泛的教科书式答案:用技术服务市场;而对温州市场有何特点的问询 却不约而同地都避而不谈。
败因一:软件功能不匹配温州企业的个性需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大幅提升。用友等本土厂商得以迅速扩张的最大竞争优势,正是他们宣称的“对中国本土市场的深刻了解,能为企业提供本土化个性化的服务”。
拖沓的作风是温州企业最不能容忍的――毕竟,中小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就是灵活机动,把握稍纵即逝的商机。偏偏用友们在温州当地企业主心中留下了难以消减的“服务拖沓”的恶名。
这一恶名起源于用友。2003年一天,奥康CIO肖忠得知,公司使用的用友财务系统出了个小问题――登陆WEB网后会死机,必须重启1次才能使用。这并非大故障,他原本乐观地以为只要给用友售后部门打个救助电话,问题就能很快得到解决。但令肖忠始料不及的是,救助电话被售后部门推到技术部,又从技术部转到温州分公司……在用友各部门的相互推诿中,这个小问题竟被拖了近3个月。随后,某大品牌软件也让温州人见识了这种拖沓作风――该公司2005年6月承诺免费提供给温州大学的ERP实验室课件,直到学生秋季开学还迟迟不到位;任课老师只好在其他公司自掏腰包买了一套。
吉尔达CIO郑国超告诉《IT时代周刊》一桩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2005年,由于在吉尔达的IT系统选型会上败北,用友的销售转而通过关系找到吉尔达总经理余进华。这名巧舌如簧的销售员成功地怂恿余进华对郑国超提出质疑:“为什么把用友淘汰了?他们的服务很到位,有全国统一的24小时咨询热线‘400-887-0588’。”郑国超当场拨打这个400电话,但连续拨了20分钟都无人接听。这事传开后,温州IT联盟中有50多位CIO明确表示,不会选用用友软件。
为什么实力强大的大厂商们服务如此拖沓呢?李甫解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大厂商自身的高傲态度,虽然他们宣称自己从事服务行业,但骨子里将自己当作高技术行业的全国大佬,没有与本地用户打成一片、认真做好服务。曾经,有个企业主买了U8软件后要求用友的技术人员根据他的要求做些修改,非但没能如愿,还被用友的技术人员奉劝“回家多看点书,多学点先进管理方法”。
用友当地的负责人项磊对此并不讳言:“用友只会选择那些达到用友要求的企业做项目。”由180多位温州企业CIO组成的“温州企业IT主管联盟”在温州信息行业有很大的影响力,其发起人法派集团信息中心副总监胡会华和郑国超曾经多次向某大品牌温州分公司发出邀请,但竟被拒绝。理由是:我们是一家全国知名的大软件公司,不用参加这种民间小聚会。其高傲姿态由此可见。
“用友等大软件商在温州遭遇困局的深层次原因是软件商的主观态度。”李甫解在总结多个案例后得出结论,“无论是软件功能还是服务,软件商都不肯低头看一下来自用户的‘民意’,失败在所难免。”
做好个性化服务是关键
“目前,温州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下,市场空间很大,软件企业大有可为。”温州市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中苏概括了温州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竞争加剧,劳动力和能源成本的提高,传统管理模式渐已力不从心,温州企业利润开始下滑。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主将目标投向信息化。在全国拥有23家企业和6家分公司的神力集团自从1999年实施信息化以来,已先后失败了2次,损失惨重,但仍执着地于2006年再次开始了新一轮信息化之旅。神力的总经理郑胜涛思路很清晰:“没有信息化,这么大规模的企业完全无法管理!”吉尔达总经理余进华、东经集团总裁蒋孟等企业主均认定“温州企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因此,先后花重金从上海、南京等地挖来专业信息化人才。郑国超扳着手指数了一下,发现周围认识的同行在1年内都有进行信息化项目的计划,而他所在的吉尔达准备在今年上供应链系统。
根据《温州市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温州市政府将在2010年以前,投入33.8亿巨资扶持企业信息化,其中计划用于奖励达到信息化目标的资金高达30亿。
如此庞大的市场让众多软件商垂涎。但是温州本土只有五、六十家小软件企业,因技术和规模的限制,不能完全胜任温州信息化市场的发展需要。李甫解无奈地说:“超过一定规模的项目我们就没有能力拿下,从而不得不寻求大软件商的支持。”
对于大软件商来说,温州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最近的一次用户需求研讨会上,企业用户代表用“没行业特色”、“不能满足应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等话语,声讨了当前通用化软件存在的问题。通用型传统ERP无法满足行业个性化发展的矛盾,这是目前温州中小企业信息化遇到的最大问题,同样也是全国性的信息化难题。IDC预计,中国中小企业IT投入将从2005年的86.1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58.7亿美元。这些企业的规模不大,但每家的业务特点和信息化需求各异。
“要普及中小企业信息化,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是关键。” 李中苏对此深有体会,因为在大软件商们遭遇温州困局时,“温州本地不少小软件公司就因为把握住这点而过得很滋润。”
成立于2000年的新特软件只有8名员工,但其实施的项目已经遍布全国:在全面占领温州桶装水企业市场后,又相继在浙江、江苏、山东、天津、四川、贵州等十几个省市开展业务,连遥远的乌鲁木齐都有他们的客户。“新特选择了桶装水行业的信息化软件开发,我们不断钻研桶装水企业的业务特点和信息化需求,并努力做深做透。”新特的经理季武这样总结自家企业的成功,“桶装水企业要直接面对大量终端客户,标准化的ERP系统根本无法满足他们比较特殊的业务需求。由于这个行业比较新,企业又都不大,所以没有什么大公司专门针对他们开发软件系统,这正是我们的市场机会!”
与新特一样,专注于一个行业信息化的温州软件公司很多,如专注制鞋业的迅雷软件、专注教育行业的金鹰软件、专注公安机关软件开发的金铖软件……他们的规模不大,但生意都做得红红火火――其中金铖1年营业额超过2000万,比用友等大品牌在温州的总额还要高。据温州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统计,2005年温州本地小软件公司光销售额在50万以上的企业总收入就达到了1.5个亿。
用友们也已经意识到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性,各自祭出杀手锏。
2006年10月26日,用友推出了新一代产品U870。该产品推行“场景驱动”应用模式,即将企业尽可能遇到的场景提炼成应用模型。如:接单的时候,如何才能考虑周全?生产计划已经下达,又突然来了一个订单,如何进行紧急插单业务处理?企业产品属于复杂产品,当客户要求在2小时内提供报价,如何进行模拟报价?在这些模型的指导下,企业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做出个性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