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5 08:30: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TM623文献标识码: A
某核电站经过二十年来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相继确立了以“全员培训、全员参加、和全过程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高效辐射防护和最优化的(ALARA)管理系统,不断的完善了该体系的运作平台。本文主要对该核电站的防辐 措施和优化管理内容以及优化管理特点、实施的效果等进行了论述,深入解析了最优化(ALARA)管理体系二十年的实践和经验发展。
一、优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该核电站在这二十年的发展中非常重视并努力研究核电站的辐射防护措施和优化的管理,不断的借鉴国外的领先技术和管理经验,尤其是在学习国际辐射防护的新成果新经验方面,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该核电站通过结合本国的发展国情和核电站自身特点,逐步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措施,确立了以全员培训为主导的、以全体职工参与为基础的、以及对控制高风险操作的管理制度。在二十年来不断的总结优化完善下,基本形成了一套该电站辐射防护标准化管理。
(一)全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根据该核电站的培训和授权的相关规定,要进入核电站控制区域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接受电站统一安排的辐射防护的有关培训;并在培训过后经考试合格后才能得到相应的授权,才能进入电站控制区域工作。进行辐射防护以及培训的一般时间规定在3~5天,主要培训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安全防护、核电站防护安全的有关规定、辐射防护的基础操作知识、辐射的检测仪表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工作负责人要进行辐射防护二级培训及其授权,培训的时间为4天,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负责人的安全责任、进行现场防护的基本要求和集体人员防护的基本方法。如果没有进行一级的培训和授权,任何人都不能擅自进入电站的控制区域进行操作和观看;如果没有经过二级的辐射防护培训,就不能担任工作负责人资格。
(二)全员参与的主要内容
全体参与源自核电站的基本安全规范,并且依赖于电站有效的管理机制。电站自建成运行以来就有规定:相关人员在进行人身安全防护时,不能使他人的安全受到影响;在电站进行集体的现场安全防护时,工作负责人要负责安全防护的全部内容;辐射防护的专业人员要掌握核电站的专业防护知识,并要支持与指导工作组的防护工作。在核电站的相关领导的领导下由电站的安全监督负责人对电站安全进行管理;专业的辐射防护人员以及涉及的相关职业性的工作人员要提供技术支持和操作监督,主要工作职责包括:规范辐射防护的安全管理;进行辐射防护的培训以及再培训;对职业照射活动的工作策划和实施总结方面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对有辐射的水源进行检查,不断对电站辐射防护的水平趋势进行分析评估。
(三)全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全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强调策划以及周到的管理准备,强调严格的执行手段和团队的重要作用,加强防护人员和操作管理人员的有效沟通。核电站在全员的管理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辐射管理制度。在策划时期,管理的关键是做好项目的评估工作,要对辐射现场的人员和物品进行评估管理,对辐射现场的水源污染程度进行检验评估,对潜在的辐射风险进行发现分析,最后要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并确定进行策划实施的时间。在准备过程中,要落实好防护的方案,对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的落实,做好工作人员的工作培训,有时间还可以加强现场演练;做好工作文件和防护器具的准备,并对相关的设施进行检查,确保没有问题才能进行工作。
(四)对于控制区内的标识的管理
控制区的标识就是指在控制区内摆放的各种放射性的物品上面的标签,标签的填写人是电站的工作人员,标签的主要颜色有蓝色、红色和黄色,每种颜色的说明都不相同。蓝色标签的说明:具有蓝色标签的物品大多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物品,但是这类物品的表面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因此要充分的清洗过后才能使用,比如,控制区内放射性设备的某部件(如阀芯)就是带有蓝色说明的物品,表面有放射性热点,去除污染后才可以使用。为了有效的区别物品是否去污,在蓝色标签上有三个白色的方框,会说明去污情况。此外,工作人员要在蓝色标签上填写物品说明,接触剂量率和表面污染水平,并签字。
红色标签的说明:具有红色标签的物品大多是高放废物。就是指表面接触剂量率大于2mSv/h的废物。标签工作人员人应填写接触剂量率和距表面1米处的剂量值,还要填上废物说明,比如制作的材料等,最后工作人员签字。值得注意的是,高放废物不能长期在工作现场摆放,工作人员要及时将其转移到指定地点。
黄色标签主要用于中、低放废物,是指其表面接触剂量率小于2mSv/h的废物。工作人员要在标签上填写接触剂量率和废物说明,最后要签字。中、低放的废物要由工作人员送到指定废物收集点存储。
二、控制区内人员的防护要求
(一)穿戴防护用品要求
控制区内存在很大的辐射风险和一般工业安全风险,因此只要进入控制区的人员都必须穿戴基本防护衣具。要根据现场条件,取得防护工作人员同意,在基本服装外加穿特殊防护用品。基本的着装是:在进入控制区热更衣间后,要穿戴的基本防护衣具有汗衫、连体工作服、工作袜、安全鞋、、安全帽以及白纱手套等衣物。一般规定如下:辐射工作人员穿蓝色连体服戴兰色安全帽;现场人员穿黄色连体服戴黄色安全帽;其他工作人员穿白色连体服戴白色安全帽。
三、固体放射性废物管理要求
(一)关于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放射性的废物排放对环境会产生污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费用非常高。此外,世界各国核电站都在采取各种措施,以降低放射性废物产量。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已成为衡量核电站运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放射性物质的衰变特性会受理化状态和外界条件改变,放射性固体废物不能按照工业废物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一般处理和处置方法是:减容(压缩) 密封暂存处置场永久存放
(2)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标准:固体放射性废物在处理和处置分为可压缩与不可压缩。国家标准规定放射性废物桶表面接触剂量率要小于2mSv/h,接触剂量率大于2mSv/h的废物用水泥桶固化处理;接触剂量率小于2mSv/h的废物用金属桶封装处理。
综上所述,该核电站的高效辐射防护和最优化的(ALARA)管理体系的实践方法主要是:管理优化、、全员参与、控制区标识的管理、控制区着装要求和放射性废物处理。通过这些有效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实践后,使核电站近二十年来未发生辐射防护方面的安全事故。
结语:
本文对该电站的最优化的(ALARA)管理系统的实践经验 进行了论述,对核电站的各种实践方法进行了分析。相信电站在以后的发展中会乘风破浪,找到更健全的管理方法,为我国的核电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CT扫描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辐射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有报道认为CT的辐射剂量高于X线摄影及其他成像技术。而儿童的放射敏感度是中年成人的10倍多,女孩高于男孩,年龄越小危险系数越高,接受CT检查的儿童也逐步增多,因此,应重视儿童的辐射防护。按照辐射防护的原则,儿童在CT检查中接受的医疗照射,必须遵循X射线检查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在获得必要诊断信息的同时,受检儿童受照剂量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1儿童在CT检查的正当化
对受检儿童进行辐射防护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避免不必要的儿童CT检查。然而,目前使用CT检查的现象十分普遍,儿童CT检查的频率有增高的趋势,①大多数医师未经过系统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培训,对放射卫生防护基本原则、放射诊断医疗程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缺乏必要的认识,特别是在放射诊断医疗实践中,对患者或受检者的辐射防护意识淡漠;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代医学中,新的诊查设备和技术不断涌现并迅速普及,而临床医师过分依赖于这些辅助检查设备,忽视了医学诊疗基本功的训练和提高,在诊断疾病时,往往感觉只有经过先进设备的检查,才能做出较准确的判断;③有时,由于患者或家属缺乏必要的辐射防护意识,对医疗程序缺乏理解,主动提出一些检查要求,而因种种原因,开具CT检查单的医师又难以拒绝,致使这些患者或受检者受到不必要的照射。针对上述问题,参考WTO757号技术报告及其他文献,应采取以下几条主要措施。
1.1相应部位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严格掌握CT检查的适应证,在做出放射诊断的决定前要权衡利弊,慎重对待每个患儿。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没有损伤或损伤较少的检查方式。对每一次投照都应当有正当的理由,不应轻率滥用,也不能作为常规检查手段。严格杜绝只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而忽视对儿童的防护,同时要充分利用X线检查的独特性能,以最小的剂量获得最大的信息。能拍片的不再透视,能平片解决的,不再经CT检查或造影诊断。
1.2CT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儿科放射学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仔细核查儿童CT检查的合理性。
2儿童CT检查的防护的最优化
2.1必须进行放射诊断的质量保证工作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对儿童的照射。
2.2在儿童CT检查时,应适当采用有效易行且价格低廉的防护用品对儿童进行防护,尤其是儿童的性腺及眼晶体。
2.3对儿童进行CT检查时,应专门制定最优化的照射计划,选择最佳的物理技术条件。
3降低儿童受照剂量的技术措施
3.1应选派经过专门训练的、技术熟练的CT诊断医师和技师来进行儿童CT检查。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a)-0164-03
放射诊断是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城乡各地医疗机构,随着医疗技术及放射诊疗技术飞跃发展,人们遭受电离辐射的机会明显增多,所受放射剂量亦相应增多[1]。放射诊断过程可以产生的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公众照射,在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中忽视对患者的防护普遍存在[2],而且还有自然发生的潜在辐射,直接作用于人体,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所以电离辐射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本研究是在我国《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框架下,在社区医疗中采用实际数字化监测和计量、遵从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下,旨在探讨放射安全防护干预措施在保障社区群众、就诊患者及职业人群等放射安全及健康中的效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1日~2012年11月31日对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我中心”)医用放射情况进行放射卫生防护干预、监督及监测,对象:我中心各类医用射线机如高频数字胃肠机、高频拍片机、CR、牙科机、碎石机等的工作场所,职业人群、就诊患者及我中心附近本社区公众群众。各类医用射线机6台,工作场所4处,职业人群人数48人,随机选取干预前后我中心就诊患者150例及社区公众150例。
1.2 方法
1.2.1 放射安全干预根据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及防护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防护干预[4]。主要具体干预措施包括:①增设防护设施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宣传教育等;②调整机房面积及改造机房的不合理设置;③安装通风设施;④设警示灯和防护标志;⑤实践的正当化;⑥防护的最优化;⑦个人剂量限值化。
1.2.2 利用实时监测技术,采用BH3103X-γ射线便携式巡测仪进行射线防护监测、FJ-377热释光剂量仪进行个人剂量监测、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S-95多道γ谱仪进行空气放射性污染监测,大功率采样器,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计算机软件管理,进行输入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受过放射辐射的职业人群、就诊患者及社区居民的情况。所有设备都经国家标准剂量学实验室标定。
1.3 监测方法
参照GBZ161-2004《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规定的布点原则进行射线防护监测[5]。对工作场所及周围辐射水平进行检测。测量时随机布点,重要部位(门、观测窗)多布点,每个点测量5次,结果取其平均值,测量条件为正常工作条件和最大工作条件两种情况;依据GBZl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规定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监测周期为3个月[6]。
1.4 观察指标
对防护干预前后X射线机及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工作人员、就诊患者及社区公众辐射水平剂量监测,监测周期3个月,监测两个周期(6个月)后对比干预前后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或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工作场所和周围辐射水平平监测结果
防护干预前后比较辐射水平空气比释动能率明显下降。候诊室位(P = 0.035
2.2 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对放射科全部从事放射工作及相关职业工种的48位工作人员、随机分别选取干预前后来我单位就诊患者群体150例及我单位附近社区公众群体150例,进行辐射水平剂量监测。干预前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比较:工作人员由干预前(5.08±1.96)mSv/a下降至(4.21±1.89)m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6
表2 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就诊患者及社区公众个人剂量干预前后
检测对比(mSv/a,x±s)
3 讨论
伴随放射学、核物理与相关学科的发展,公众接触电离辐射的机会也逐渐增多,辐射直接作用于人体,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日趋成为一个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放射源,照射量大约为0.6 mR/d,低于人体所能接受的危害剂量的界限量值(2 mR/d),实践证明不产生危害[7],然而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中忽视放射安全防护的却普遍存在[2],辐射照射可影响造血系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8]。2002年国家原卫生部颁发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事放射诊断、治疗的单位,应当遵守质量控制监测规范。然而现在的医疗现状是医疗机构很少遵照原卫生部规定要求,且医务人员及社会公众对其中的危害知识也知之甚少[9]。本研究遵循实践的正当化、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化及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的防护基本原则[10],给予我中心所辖医疗放射实施防护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对接受照射的适应证、禁忌证严格把关,实施诊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事先做辩证论证;技术人员、诊疗操作人员及接受诊疗的患者严格按照放射诊断、治疗装置的防护性能和与照射质量有关的技术指标进行操作,严禁大剂量、不适当的部位接受广泛照射,做到个人剂量个体化,部位准确、局限化;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对邻近照射部位的敏感器官和组织给予隔离,进行屏蔽防护;特别是对孕妇和幼儿的医疗照射时,格外注意以上因素,并事先告知孕妇本人及小儿家长注意事项,做到知情同意;对放射操作场地严格按国家原卫生部严格规定操作,最大限度减少照射污染,最大限度降低照射剂量水平;加强医护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干预后,我中心医疗照射水平、医务人员及社会公共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目标:公众场合辐射水平小于0.5 mSv/h,治疗室外经常性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小于5 mSv/h,偶尔性工作场所辐射水平不高于25 mSv/h,职业照射达到20 mSv/h的控制目标;干预前后个人剂量工作人员由干预前(5.08±1.96)mSv/a下降至(4.21±1.89)mSv/a(P < 0.05);就诊患者由(3.29±1.35)mSv/a降至(2.77±0.93)mSv/a(P < 0.01);社区公众由(2.11±0.86)mSv/a降至(1.18±0.76)mSv/a(P < 0.01),效果明显,取得了明显改善,说明通过防辐射干预措施是有效的。总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飞速发展,社区在医疗过程中处于一线地位,对社区公众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我们要做让社区公众放心、信得过的、安全的、有保障的社区。辐射防护与放射医疗工作者的健康密切相关,也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辐射安全。因此随着放射诊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防护管理要求与防护技术要求并重[12],做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医源性的放射剂量,减少辐射对医务人员、社会公众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Leroy DH,Ryan MT,Wiley JR. Improving the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ow-activity radioactive wastes [J]. Health Phys,2006,91(5):439-448.
[2] 刘保昌,向彩良,曾婷.医用辐射预防性监督及质量控制[J].预防医学杂志,2002,20(3):232-234.
[3] Walla A,Domotor S,Vazquez G. Department of Energy policies,directives,and guidance for radiological control and release of property [J].Health Phys,2006,91(5):526-528.
[4]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30-2002,医用X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61-2004).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7] 陈福忠,刘海燕,刘莺.对放射治疗与安全防护的认识与思考[J].医学信息杂志,2010,23(10):3835-3836.
[8] 陈光远,刘军.基层医院影响X线受检者放射防护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868-2870.
[9] 强永刚.医学辐射防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81.
医疗辐射究竟多大?
人类接受辐射照射的来源包括天然辐射照射和人工辐射照射,人工辐射照射主要包括医疗辐射、核试验、核电站、核工业和核技术工业应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几类。其中,医疗照射是人类接受人工辐射照射的最大来源,患者、受检者、生物医学研志愿者等所受的照射,都在医疗照射的范畴之内。
医疗照射在人工辐射照射中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医疗照射的普及及技术的提高,例如CT检查的普及,人均受照剂量逐年增加。有数据显示,2000年全世界的人均受照剂量是0.4个单位,而发展到了2008年,人均受照剂量提高到了0.6个单位。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随着技术的普及,人均受照剂量已然从1987年的0.54个单位发展到2008年的人均3个单位。
而在我国,放射诊疗同样是迅速普及,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约9.8万家,包括开展X射线诊断项目、放射治疗项目、临床核医学项目及介入放射学项目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设备数量年增长率在7%~15%左右。据卫生部统计,我现在每年约4亿人次接受放射诊疗,其中,X射线诊断占大部分,约3.2亿人次。
天然辐射是改变不了的,但人工辐射可通过措施及严格管理来防护,医疗辐射照射同样不例外。在不少人看来,人一旦生病,听从医嘱,接受照射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什么还要防护呢?
照射剂量多少合适
辐射影响健康,是一个持久的话题,有专家表示,国内对于放射诊疗患者健康效应的研究基本空白,医疗辐射存在较多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部分工作人员防护不足、大医院放射诊断防护过度、患者防护不到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检查方法及仪器的更新换代,医疗辐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在专家看来,这些问题是一直存在的,更甚的是,新技术还带来病人剂量增加的问题。“有人认为数字成像可能比胶片摄影的剂量更低。因为数字成像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在剂量低、曝光不足时仍可得到满意的诊断图像。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对新技术的使用不当,带来的后果是病人受照剂量在成倍增加。”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启甫表示,因为曝光量增加,图像质量就会越好,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不在乎给多少剂量,只要图片质量好,病人接受照射剂量多少并不在医生的考虑范围内。
为了确保临床诊断和治疗目标要求,避免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接受过多的剂量照射,推动辐射防护体系在医疗照射防护中应用已是当务之急。据了解,《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是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领域最重要的基础性标准,其中就对医疗照射的辐射防护提出了针对性要求。此外,我国还有大量的专业标准,包括诊断、治疗和核医学等,都对医疗照射防护做了相关规定,如对X射线诊断房的最小面积、X射线机管球外的漏射线、主射束外的漏射线等都有做要求,且都是从患者的辐射防护角度来考虑的。此外,国家对放射性药物操作、工作场所、各功能区域的布局及工作人员通道与放射性治疗患者通道需分开等方面也有做要求。
虽然设置了这么多的标准和规定,但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对医疗辐射防护相关规定仍有不够完善之处,例如国外有规定,要求在每一台X光机上需要安装一个剂量面积乘积仪,病人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接受的剂量都会在乘积仪上直接显示,但在国内,目前在这一方面并不做要求。在标准规定和设备技术没有达到与国外同等水平的现实情况下,应在实际操作中积极遵守已有的标准和规定,做到对患者负责、对自身负责,努力达到辐射防护最大化。
撑起辐射防护伞
如何打好辐射防护这把“伞”?据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徐浩介绍,《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便提到了辐射防护的ALARA原则,即辐射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当量限值(剂量控制)三个方面。
在专家看来,不应该受照射的,就应该避免,接受治疗就应该有相关的防护内容,尽可能地减少受检者或患者的受照剂量。即便国家的基础性标准对辐射剂量做了限制,但对医疗照射防护来说,是以获取理想的诊断图像和有效的治疗效果为目的,所以,剂量限制并不适用于医疗照射,而正当性判断与防护最优化两个方面则较为实用。
关键词: 核技术;辐射防护;验收监测
Key words: nuclear technology;radiation protection;acceptance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TL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065-02
1 验收监测结果报告形式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相关要求,核技术应用项目的竣工辐射防护设施验收监测报告形式:
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核技术应用项目,对于监测结果,通常情况下,通过收集有关技术资料、现场勘察和监测,以核技术应用项目竣工辐射防护设施验收监测报告表的形式进行报告。
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核技术应用项目,检查结果可以通过现场监测,以核技术应用项目竣工辐射防护设施验收登记卡的形式进行报告。
2 编制验收监测方案的基本要求
验收监测方案通常情况下其内容主要包括:
2.1 阐述监测任务的由来、依据等,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要详细阐明结论意见、辐射防护、辐射安全管理措施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对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文件的要求进行明确;
2.2 工程项目的实施概况:工程概况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的基本信息,生产过程射线、放射性“三废”的排放流程,以及辐射防护设施建设和辐射安全措施试运行情况;
2.3 验收监测执行标准:包括应执行的国家标准,以及射线和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标准的名称、执行标准中规定的限值,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复中有关特殊限值方面的要求等;
2.4 验收监测的内容:按照射线、放射性废液、废气、废物等进行分类以及其它非放射性污染物,全面简要地阐述监测因子、频次、点位的布设情况等,附示意图;
2.5 在现场监测时的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2.6 辐射防护安全措施、管理核查的相关内容。
3 编制验收监测报告的基本要求
3.1 在验收监测报告中,有关现场核查和现场监测的实际情况需要如实地反映。如果发现问题,需要进行实际分析。对于射线、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浓度、工作人员和公众照射剂量达标情况,以及辐射安全管理措施核查情况等给出明确的结论。
3.2 验收监测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②监测期间工况;③验收监测执行标准及参考标准;④监测方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⑤验收监测的结果及与国家标准分析评价;⑥出现超标或不符合环评中提出的指标要求时的原因分析;⑦公众及工作人员照射剂量评价;⑧辐射安全管理措施核查结果;⑨验收监测结论与建议。
4 验收监测
4.1 验收监测的内容 所谓验收监测就是全面监测和核查核技术应用项目辐射防护设施建设、运行及其效果、放射性“三废”处理及排放、辐射安全管理措施等情况。
通常情况下,对核技术应用项目竣工辐射防护设施进行监测,同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相应的验收监测,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复中对项目周边区域和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核技术应用项目投入运行后,需要对项目周边区域和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进行监测,检测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
4.2 确定验收监测放射性污染因子 确定验收监测因子的原则主要包括:①“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确定的需要监测的射线及放射性流出物;②核技术应用项目投产后,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运行产生特征污染物和一般性污染物;③现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有关污染物;④“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确定的其它非放射性污染物。
4.3 验收监测的工况要求 ①核技术应用项目验收监测一般在工况稳定、放射性同位素活度及射线装置管电压使用达到额定负荷的75%以上情况下进行。②对放射性同位素活度及射线装置管电压工况无法达到额定负荷的75%以上的项目,可以采用实际使用中的最大工况,并附企业相关使用说明。③对于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涉及核素生产、使用,现场验收时核素操作量应不低于该场所日最大操作量的75%;病人给药或注射药物量不低于该类诊断或治疗项目一次最大药物量的75%。④对于整体项目短期无法达到(如放射性同位素活度、数量或射线装置数量)环评及环评批复中的最大负荷能力,可采用分批(分阶段)验收监测形式。
4.4 验收监测结果评价 对验收监测结果的评价,一般按以下原则进行评价:①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的要求中采用的标准进行评价;②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公众和工作人员照射剂量限值和环评及环评批复中对工作人员、公众剂量约束值进行评价;③参考当地的天然辐射本底水平或项目建设前天然辐射本底水平进行评价;④新颁布的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射线照射或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标准值进行评价。
5 验收监测采用标准
5.1 确定验收监测执行标准 执行标准需要依据:评价环境影响时,采用的各种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的要求,在确定验收监测执行标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①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标准需要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行文确认;②在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时,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执行辐射防护、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标准,以及环境保护所规定的特殊标准限值;③根据保护环境的新要求,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可采用现行的国家或地方标准;④根据项目管理目标规定,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对工作人员、公众照射剂量约束值。
5.2 确定验收监测参照标准 ①新颁布的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或射线照射标准值;②由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认可的当地的天然辐射本底水平或项目建设前天然辐射本底水平;③对国家和地方标准中尚无规定的污染因子,或参考国内其他行业标准和国外标准,但应附加必要说明。
参考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市场经济竞争力的基本保证。先进的制造技术被认为是衡量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标准。凭借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主动权。对于机械制造来说,如果没有好的设计,就不可能产生好的作品;没有先进的制造技术作为基础,就不能达到满意的程度,所以设计与制造是互补的。
1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分析
1.1零件夹紧定位
在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中,生产部门应进一步结合生产要求,将零件放在夹具或机床中。同时还需要结合环境因素对零部件的位置进行调整,保证机器在操作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在零件的放置过程中,需要对零件进行有效地定位,保证不同的机械零件有不同的对应的存放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存放零件,进一步减少对零件的损坏。
1.2切割技术
与传统切削技术相比,精密切削技术快了很多,并逐渐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满足了相关市场的要求,可以提高机械产品的精度,减少刀具对工件的影响,保证工件的精度满足要求,也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操作,更好地保证切割精度。
1.3磨技术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硅片的生产中,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0.1cm左右的表面粗糙度,后期需要进一步磨削,以保证生产需求。但是传统的磨削技术已经不再适合生产需求,所以在加工过程中有多种方法,可以避免与工件直接连接,最大限度地保证磨削质量,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可以在很多方面灵活应用,使磨削技术的价值最大化。
1.4计算机技术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可以方便地对产品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然后根据相应的信息,对生产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和科学的规划。因此,该技术的控制核心是计算机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实现了产品的生产制造,大大节约了成本投资,降低了操作风险。
2加速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辐射防护意识差
在使用医用直线加速器的过程中,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医生在解决直线加速器过程中的辐射防护问题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大多数医生和技术人员对辐射防护意识不强。在使用的过程中,辐射防护意识的主要弱点是使用直线加速器的保护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和正确的直线加速器使用标准的缺点,有些隐患的使用过程中辐射防护医疗线性加速度。在对技术人员进行辐射防护调查时,发现大部分辐射防护人员对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辐射防护的知识存在很大的盲区,在实际的工作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解读辐射防护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自身的辐射的防护的意识不强,从从而对自身的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造成的辐射防护问题严重影响周边的用户和被处理人员的安全。周边环境的安全及周边环境的辐射防护管理明显影响着辐射防护安全的建设和辐射防护的安全保证,在实际的而发展过程中辐射防护意识的提升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辐射不仅影响个人,还会影响其他的相关人员,对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来说,并没有益处,此方面的问题还需要结合相关的问题进行相应地解决,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2辐射防护系统不完善
在直线加速器的辐射防护管理过程中,辐射防护管理体系问题是决定辐射防护安全指标的主要问题。直线飞行过程中的辐射防护安全体系是保证辐射防护安全的主要途径。只有建立完善的辐射防护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保证直线加速器在使用过程中的辐射防护安全。使用直线加速器可以发现安全事件造成的辐射防护不完善问题。辐射防护系统的优化是一种创新的趋势,此类工作的发展对促进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强化辐射防护系统的创新和完善,需要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3加速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措施分析
直线机房的环境可以有效地进行通风换气,避免因机房温度升高而导致的机器功能障碍。同时直线机房的温控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根据机房的施工情况安装效果可行的温控设备,保证机房的温控良好,并为机器的运行提供一个更好地外部环境。为了避免机器故障造成的湿度超过标准,一个好的干湿度控制系统应该改进根据直线加速器的要求,以保证房间干湿度可以满足标准,以保证良好的操作的设备。针对直线加速器室设计中的辐射防护问题,在直线加速器室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设备的辐射剂量和辐射要求,加强直线加速器室内外墙壁的辐射屏蔽作用。辐射问题的优化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加速器的广泛使用,从而带动整个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4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自动化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开发是未来整个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机械设备的研发通常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变化。由于自动化机械设备的灵活性,可以将计算机技术集成到自动化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和机械制造的创新过程中,结合自身特点实现我国机械工业的进步。另外机械行业的智能化发展也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管理模式的开发和研究可以避免人为疏忽造成的工作问题。通过对市场变化趋势的预测,从而了解企业发展趋势的实际状况,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能力,创新管理模式,从而开展智能化研究的工作创新。
5基于机械制造工艺合理化及创新机械设计
5.1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械设计的标准化
为保证机械制造过程的安全、合理,机械精度应结合机械制造的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调整,以保证机械设计的整体更加规范、更加规范。如果实际生产与机械相关标准差距较大,很有可能是机械和实际生产需求不符合实际生产需求,造成安全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从多个方向和角度对机械标准化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控制机器的尺寸和尺寸。此外,在机械设计中还应掌握零件加工精度,综合考虑相关因素,选择合适的量具,不断改进和优化机械。
5.2最大程度地加强加工精度
在零件加工的过程中,要注意每个零件在生产上的巨大差异。保证零件精度的科学合理检测。有效地采用切削方法,有效地降低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进一步提高零件的精度。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要加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注重资金的投入,这样才能更好地刺激技术的发展,在国际环境中生存,才能使中国制造的品牌响响世界,通过机械制造的智能安装,可以更好地促进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高制造效率,提高制造机械的质量,满足当前的施工需求,为我国各行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5.3注重绿色加工
目前,国家进一步倡导绿色环保的理念,并通过相关手段加强环境保护。绿色生产也是当前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确保更多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同时,机器废弃后,可以更有效地回收利用,保证充分实现节能环保和资源再利用。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是自动化系统需要具备的最基本功能之一。对数据信息的有效控制可以将现代概念融入到工业自动化中,并可以根据对数据信息的控制来控制数据信息。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工业自动化能够向更好地发展水平迈进。
5.4功能优化和升级
在功能方面,应加强人性化和描述和计划科学体系的建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使各种组件的使用员工更清楚,以便施工人员很容易学习和操作,使施工更简单。因此,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有必要对各种作业数据和作业流程进行可视化。在人性建设方面,应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采用不同的智能建设,并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随时改变智能建设。这样才能统一进行整个制造工作,保持制造速度,达到相应的施工水平。
5.5机械制造设计开发过程的创新
机械设备在实际的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创新和完善,在一定的基础上能够提升机械设备的质量。首先,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对企业实际的发展进行一定研究,满足实际市场的需要,开发自动化机械设备。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项目得到一定的批准后,对项目规划需要进行相应的细化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成本的预算等。当审核完成后,将项目划分到各个部门,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对项目进行细分,使其更加明确。在图纸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图纸和技术的要求一致,不能存在符号以及文字错误的问题。图纸的设计过程中需注明实际的尺寸,以保证尺寸是合适的。机械设备自动加工完成后,研发设计人员需要对相关产品的外观进行实际的检查和分析。设计部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应积极联系加工中心,给予相关的技术的支持。在设备的监督以及技术支持下,要不断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升级加工工艺,提高设备的加工的性能,从而提高产品的精度。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引进优质的技术自动化技术,使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自动化发展模式。
5.6智能技术的发展
智能技术由许多学科组成,包括计算机技术、定位技术和精密传感器技术等,因此,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目前,智能技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智能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领域,可以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难度。特别是面对一些生产难度大、规模大、精度高的机械设计制造,借助该技术解决了许多问题。智能技术的关键是设置相应的程序。因此,它需要相应的R&D设计师在程序设置和教学安排,以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真正实现机器智能,以便更好地解决传统人工无法完成的操作,同时也有效地避免错误的发生。
6结论
先进科学技术在各种机械制造行业的应用,使得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器机械设备的创新发展成为未来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在工业化的发展工程中,应充分发挥智能化的优势,从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以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创新。同时,企业必须注重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优化管理模式,最终促进我国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磊.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15(08):117.
[2]钱侠宇.基于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02):107-108.
[3]闫梅.机械制造工艺视域下的合理化机械设计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22):63-64.
[4]杨叶.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11):140-141.
1.1 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为本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共370人。
1.2 方法
1.2.1 仪器 采用北京康科洛电子有限公司提供的TLD2000C型LiF(Mg,Cu,P)热释光元件(TLD),直径4.5mm,厚0.8mm;TLD 2000B型远红外精密退火炉;RGD-3B热释光剂量仪。
1.2.2 剂量计发放 剂量计元件发放前经240℃、10min退火后装入TLD 469型剂量盒内。放射工作人员佩戴在左胸口位置,每2个月1次收回并发放新的剂量计元件。
1.2.3 实验室检测 剂量计元件收回后用热释光剂量仪进行检测。测定条件:升温速率为15℃/s,第一恒温温度135℃,恒温时间8s,第二恒温温度240℃,恒温时间12s。所得数据经刻度系数校正得到佩戴期间累计剂量,计算年累计剂量,以mSv表示。
1.3 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监测质量,热释光测量仪、退火炉和热释光剂量计均定期经上海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检定和刻度,热释光剂量片经过灵敏度筛选,分散性控制在5%以内。历次参加上海市卫生系统个人剂量热释光比对,均取得合格评定结果。不定期检查各单位人员佩戴剂量计的情况,对个人剂量较高的人员进行调查,排除异常照射的情况,保证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 结果
2.1 不同工种工作人员年剂量
本区2007―2008年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从低到高排列依次为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和介入放射学,其中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种人均年有效剂量接近,介入放射学工种偏高,为前几种工种的5~8倍(表1)。
2.2 年有效剂量分布情况
370名放射工作人员中,年有效剂量<2 mSv/a的有327人,占总人数的88.4%;年有效剂量在2~20 mSv/a的43人,占11.6%,其中诊断放射学工作人员8人,占总人数的2.2%,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35人,占总人数的9.4%;年有效剂量≥20 mSv/a的人数为O(表2)。
3 讨论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规定,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年平均有效剂量水平不超过20 mSv的限值。本区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水平均符合标准的规定,表明本区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防护措施比较完善。介入放射学工种人均年剂量偏高,为其他工种人均年剂量的5~8倍,这与介入放射学工种的特殊性有关。
辐射防护的基本要求包括实践的正当性、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的约束。对于任何实践,只有在考虑了社会等各种因素之后,它对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大于其可能引起的危害时,该实践才是正当的。进行医用放射诊断工作时,首先要进行正当性判断,评估实践对受检者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利益,是否可以用其他的非辐射检查方式替代,并尽量利用过去检查中的有用信息,避免重复检查;其次,要遵循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在得到符合诊断要求的医学影像的前提下,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减少曝光时间,使受检者受到的照射剂量在尽可能低的水平;第三,对受检者非检查部位和陪同人员进行适当的防护,减少不必要的照射。外照射的防护主要采取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物质屏蔽,即缩短照射时间和增加与照射源之间的距离,对于X射线和γ射线可以用原子系数高的物质(例如铅)进行屏蔽,对于B射线可先用低原子系数的材料(例如有机玻璃)阻挡,再在其后面用高原子系数的物质阻挡激发的X射线。α射线穿透能力较弱,但内照射危害特别严重,因此对于α射线的防护主要考虑进入人体造成的内照射危害。
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X射线电视或其他影像导向监护下进行插管操作或穿刺,与普通的放射诊断可充分利用隔室、遥控手段不同,工作人员需在开放的X射线辐射场近台操作。由于需要多角度观察,X射线机固有防护设施少,缺乏专用的个人防护用品,传统的个人防护用品比较笨重,影响操作的灵活性,不利于介入手术,使介入放射的防护比较困难,操作者和受检者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下,都接受了较大的辐射剂量。据报道,介入放射工作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比从事常规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接受的辐射剂量高数倍至数十倍。部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尚未被定为放射工作人员,脱离了常规的监督与管理,对他们的健康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影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辐射剂量的因素众多,如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曝光条件及曝光时间、操作的熟练程度和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等。为降低介入操作人员照射剂量,建议:①加大介入放射学卫生监督管理力度,对开展介入放射学的医疗单位加强国家放射法规和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对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和法规培训。②选择适当的x射线机及曝光条件,使用漏射线小、X射线管在床下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可大大降低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操作时射野应适当选择,不宜过大。在满足医学应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减少曝光时间。③提高介入手术的熟练程度,减少操作时间,进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④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降低受照剂量,如铅玻璃屏、可移动式铅板防护推车等,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帽、铅围脖、防护眼镜等。
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是辐射防护的重要环节,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用人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以及检测机构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4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徐孝波.介入放射学防护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6,15(1):103-104.
自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来,X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X线的发现和发展对医学科学的进步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除普通X线外,又发展了CT、SPECT、PET及X刀、介入等,这些设备都已广泛应用于人体各脏器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与治疗,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准确的信息。但是,X线的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如何合理正确地使用X线是我们教学中必须传授的基本知识。目的有两个,一是为学生掌握X线成像设备工作原理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为他们日后使用这些设备打下必要的技术基础。二是鼓励学生参与有关X线成像科研进展题目的讨论和认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开阔学生们的视野。
1 了解X线的产生
1895年,伦琴发现,当高速移动的电子撞击金属靶时,金属靶会产生穿透力极强的辐射[1]。由于当时还不清楚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辐射,因此称它为X线(X-ray)。这种射线可以使某些荧光物质产生荧光,也可以使胶片感光。它和电离辐射(如α,β辐射)不同,在电场和磁场通过时不会发生偏转。撞击金属靶电子的能量越大,所产生的X线穿透能力就越强。此外,金属靶所产生的X线强度与每秒钟撞击它的电子数量成正比。
经过几年的研究后记实:X线具有某些辐射波的性质,如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而且最后确定它的波长要比紫外线的波长还短得多。除了电磁辐射理论外,还可以用量子理论来描述X线,即它是由单个的称为X线光子或量子构成的辐射。这些X线光子能量的大小与它的频率高低成正比。由于X线辐射的频率比可见光大得多,因此,它的穿透力要比可见光大得多。
X线最重要的两个性质是它的穿透力极强并能使胶片感光。X线的发现者伦琴就是利用X线这两个性质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人手的X线照片,也就是从此刻开始,人类进入了一个用X线产生人体影像并进行医学诊断的伦琴放射学的新世纪,后来又将伦琴放射学改称为放射学。
X线成像就是利用X线通过人体形成可见影像的一种成像技术。现今,医学成像这个概念一般是指包括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热成像及磁共振成像在内的,使用各种能量产生人体可见影像的所有技术。
2 掌握X线成像系统的构成
X线成像系统是由许多元器件组成的,这些元器件为产生X线影像各自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中,放射技术员最直接的责任就是安全地使用这些设备并利用它们产生最佳质量的影像。因此,放射技术员必须要弄清这些元器件自身的工作原理及它们在整个成像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典型的X线成像系统由下述元器件构成;X线源、被照射体、X线信息检测装置和记录装置、X线影像处理装置、X线影像显示和阅片装置、X线高压发生器、X线控制台(控制器)(图1)。
X线具有四大特性[2],即穿透性,荧光效应,摄影效应以及电离和生物效应。临床上就是利用X线的这些特性进行检查和诊断的。而X线的电离和生物效应又能使任何物质都发生电离,电离程度与所吸收的X线的量成正比,X线进入人体后,使人体产生生物学方面的改变,从而使人体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一系列副作用。
3 培养合理使用X线和优化防护意识
X线在穿透人体的过程中,引起机体内生物大分子及水分子等发生电离和激发,从而产生一些有害的效应。如果照射剂量超过了一定范围,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出现白细胞下降、放射性皮炎、生育能力下降、眼晶状体浑浊等副作用,还可诱发白血病,恶性肿瘤和遗传性疾病。这些都应当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树立起防护意识。
在授课过程中,既要强调对患者的防护,又要强调对自己的防护。实际工作中,一些患者认为,医生多检查,检查时间长就是对自已负责,但自身所接受的X线剂量已超过了安全范围。医生应根据患者年龄,检查部位和所达到的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和条件。比如,用B超能解决的诊断不用X线,用摄片能解决的不用X线和CT检查。因为一个被检者透视一次比摄一张X片接受的X线剂量多20倍,做一次头颅CT扫描,接受X线的剂量达到5.43 R,体部扫描为9.76 R。也就是说,每做一次X线检查,机体都会接受相当剂量的X线。在日常工作中,一些患者,包括工作人员根本不了解X线的危害,再三进行X线检查,有时短期内进行多次检查,这既不利于健康,又浪费了卫生资源。所以,X线的使用必须正确、合理。
3.1 X线使用的合理化
目前,由于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追求经济效益的影响,一些临床医生不顾患者的利益,多开单,开大单,本来一项检查或普通检查能解决的诊断非要用多项检查或贵重检查来解决,这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应该的。应传授学生在进行X线检查时权衡利弊,必须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X线检查,杜绝一切不必要的X线照射。比如,患者在其他医院带来了X片或CT片,就诊时就不必进行重复检查。
3.2 优化防护意识
辐射安全防护有证据表明, 即使是很小的辐射剂量也会对人体产生生理性损伤。因此,放射工作一个总的基本目标就是在检查过程中防止一切不必要的X线辐射。减少不必要的X线辐射的方法有很多, 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时间防护, 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时间防护:由于X线辐射剂量与曝光时间成正比,因此为了将X线辐射剂量减至最低程度, 应尽可能使用最短的曝光时间。屏蔽防护:指用铅衣(围裙)将人体非检查部位遮盖住,防止X线照射。例如,X线检查时,用铅围裙将性腺区屏蔽起来,就会大大减少性腺的X线辐射剂量,这样就会把X线辐射的遗传效应减少至最低程度。距离防护:由于X线辐射剂量与X线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 被照体距X线源越远,其所受到的X线辐射剂量就越小。
X线设备的使用设计必须要符合国家和国际辐射防护组织机构的相关规定。按照美国辐射防护委员会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规定,X线设备必须要配备辐射防护装置, 以便将X线对患者和操作者造成的辐射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例如,束光器就是一种辐射防护装置。利用它限制原发X线辐射的照射野,从而减少原发X线对患者的辐射损伤。对X线束的滤过处理是对患者X线辐射防护的另一种方法。在X线诊断工作中,滤过器多由铝板构成,它设置在X线管与被照体之间,它的作用是吸收掉原发X线中那些能量较低的辐射,而这些低能量的X线辐射在X线成像中不起什么作用,却极容易被人体吸收,造成人体辐射损伤。使用滤过器可以减少原发X线对病患的辐射损伤程度。X线管和X线设备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在提高X线发生效率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所谓优化防护意识是指要将不必要的照射控制在最低水平,选择最合适的防护,最大程度地降低工作人员和患者的照射剂量。要重视妇女,儿童的X线检查,特别是孕妇应禁止X线检查。因为胎儿受X线照射后会产生非随机效应。植入前期,受精卵受照射可导致胚胎死亡;胚胎在器官形成期受照射,可造成胎儿畸形;胎儿期受照射可引起发育障碍,智力迟钝。胎儿对X线最敏感的时期是妊娠头两个月,所以在此期间应避免X线照射。对儿童的检查要求技术熟练,缩短照射时间,遮盖敏感部位,并注意选择X线检查的适应证。人体中对X线最敏感的器官是甲状腺、眼晶状体、乳腺、性腺和骨髓,检查时应注意防护,使射线尽量避开敏感器官。
4 X线防护操作规则
有关X线辐射防护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放射技术人员如何切实地落实好辐射防护规则。这些辐射防护规则提供了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和办法。在工作中时时都要注意有关辐射防护组织机构提出的相关规定和建议,例如美国辐射防护委员会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规定:放射技术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要合理地使用束光器,使胶片上的曝光区域仅限于人体被检查部位。
目前X线检查工作中一些特殊造影检查,比如脑室造影、脑血管造影、椎管造影、断层、介入、全消化道钡透、钡灌肠等特殊检查,被检者受照射剂量大大超过防护要求。幼儿入托,中小学生升学,老干部体检,结核普查,征兵查体,计划生育透环等各种X线检查,应严格加以控制。由于透视剂量太大,所以,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很少再用透视,而改用摄片来取而代之。
综上所述,在影像教学中,灌输学生对X线使用的合理性及防护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轵贤,高元桂.中华影像医学-总论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
【摘要】 目的 监测大剂量131I治疗后病房及病区内环境γ射线的辐射剂量率水平,评价医疗活动过程的辐射安全性,明确大剂量131I治疗后对环境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γ辐射仪测量的17次患者治疗后24 h病房内距离患者1 m处及病区环境的γ辐射剂量率水平。结果 γ辐射仪测得的病房内距离患者1 m处γ辐射剂量率水平最大为21.71 μSv/h,根据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计算,笔者所在科室工作人员每日可在此辐射环境下工作3.8小时;病区环境中走廊剂量率水平最大为0.58μSv/h,计算得一般公众每日可在此辐射环境下停留7.17小时。结论 实施大剂量131I治疗后,采取恰当防护措施,完全能保证核医学科工作者处于电离辐射容许剂量范围之内,病区环境电离辐射水平相对安全。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性碘; 辐射安全性
A Study on radiation safety of ward environment during 131I ablation therapy for thyroid cancer JIA Qiang,HE Ya-jing,MENG Zhao-wei,ZHANG Gui-zhi,TAN Jian.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Tianjin 30005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Monitoring the level of γ-ray's radiation dose rate of our ward and area after therapy with large dose 131I,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reatment process and identify the influence to the environment.Methods To analyze the γ radiation dose rate level which were detected with γ-radiometer in where the ward one meter from the patients and the environment of our department 24 hour after therapy of 17 group patients.Results The maximum γ radiation dose rate level is 21.71 μSv/h in the ward, the staff can work 3.8 hours per day in this radiation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Basic standard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ionizing radiation and for the safety of radiation sources》of our country. The maximum γ radiation dose rate level is 0.58 μSv/h in the walkway of our department, the common public can stay here about 7.17 hours.Conclusion It can guarantee our nuclear medicine staff's ionization radiation level in the permitted dosage range thoroughly if take appropriate protective measures after 131I ablative therapy, while the ionization radiation level of our department's environment is relative safety.
【Key words】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Radioactive iodine; Radiation safety
关于服用大剂量131I治疗后病房内环境辐射安全性问题报道罕见[1]。通过收集笔者所在科室应用大剂量131I清甲治疗前后患者病房内环境γ射线的辐射剂量率水平等资料,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对应用大剂量131I治疗后病房内环境辐射安全性,用于指导以后临床工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自2006年7月~2009年9月实施首次大剂量131I清甲且资料完整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住院患者46例,男性13例,女性33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状癌38例,滤泡状癌8例;患者年龄25~73岁,平均(46.26±11.71)岁;服用131I剂量为80~200 mCi,平均(122.72±23.71) mCi具体详见表1。
1.2 主要仪器 核工业总公司上海电子仪器厂生产的3007K-A型袖珍辐射γ辐射仪测量辐射剂量率。
1.3 方法 本科131I治疗病房每间10~15 m2,安置病床2~
表1 DTC术后患者一般资料情况(x±s)
3张,病床之间用铅屏风屏蔽防护。患者住院行131I清甲治疗后24 h,随机对17批次接受治疗的患者,用γ辐射仪测量病房内距离患者1 m的γ辐射剂量水平,测量3次取平均值,对照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允许剂量水平,评价医疗活动过程的辐射安全性。每次测量病房内患者辐射剂量水平的同时,监测病房外走廊、医师办公室和护理站的γ辐射剂量水平,亦测量3次取平均值,以明确大剂量131I治疗后对环境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Levene's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者应用两组独立样本资料t检验,方差不齐者应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分析行χ2检验或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
2 结果
2.1 病房内环境辐射剂量率水平及与服131I剂量关联性分析 γ辐射仪测得的病房内距离患者1 m处γ辐射剂量率水平最大为21.71 μSv/h,最小为6.29 μSv/h,平均为11.12 μSv/h,对患者服131I剂量时与服131I后24 h病房内距离患者1 m处的γ辐射剂量水平绘制散点图(图1),行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2,P0.000
2.2 病区内环境辐射剂量率水平与当地本地(院外辐射剂量率水平)水平比较 γ辐射仪测得的病房外环境(走廊、医师值班室、护理站)辐射剂量率水平,同时监测本地(院外)辐射剂量率水平进行比较。具体见表2。
表2 病房外环境与本地剂量率水平比较
不同环境辐射剂量率比较,其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走廊与本地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2.3 病房内外环境辐射安全性分析 根据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对射线工作人员规定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 mSv(2 rem),任何一年不超过50 mSv(5 rem);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超过下述限值:(1)年有效剂量1 mSv(0.1 rem)。(2)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 mSv(0.1 rem),则某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 mSv(0.5 rem)。
根据上述我国现行标准,结合本科实际工作情况,一年按12个月计算,每月4周,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7小时,按以下公式计算本科核医学工作人员于病房工作日允许剂量、小时允许剂量及日允许工作时间:
日允许剂量83.33(μSv) (公式1)
小时允许剂量11.9(μSv) (公式2)
日允许工作时量 (公式3)
按γ辐射剂量率水平最大值21.71 μSv/h计算每日可于此辐射环境下连续工作3.8小时。同法可计算出一般公众(包括本科非核医学工作人员、相邻检验科室工作人员等)在本科非病房区域活动日允许小时数。由于医师值班室及护理站与本地比较其辐射剂量率水平无明显区别,而走廊辐射剂量率水平高于本地,按走廊剂量率水平最大值0.58μSv/h计算得每日可于此辐射环境下停留7.17小时。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在病房工作安全性的探讨 DTC术后患者服用大剂量131I治疗后,医务人员需要对其发射出的γ射线进行防护[3,4]。笔者随机对17批次接受治疗的患者于治疗后24小时用γ辐射仪测量病房内距离患者1 m的γ辐射剂量率水平,相关分析示服131I剂量与测得的剂量率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2,P0.000
3.2 病区环境的辐射安全性探讨 本组资料显示医师值班室及护理站辐射剂量率水平与当地本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2,0.510>0.05),可认为其内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安全。而走廊与本地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实施大剂量131I治疗后,采取恰当防护措施,完全能保证核医学科工作者处于电离辐射容许剂量范围之内,病区环境电离辐射水平相对安全。应用131I治疗DTC辐射防护,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60号出版物指出辐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把随机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附加目的是“伴有辐射照射的实践,确实具有正当的理由”。因此,应基于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公众照射三类照射建立的防护体系,按照实践正当性、防护最优化以及个人剂量限值的通用原则来评价防护措施。放射性核素131I现已广泛应用于DTC患者术后清甲及转移灶的治疗,患者服用大剂量131I后,其放射性也会对医务人员产生辐射危害,其防护也应引起医务人员、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人体内131I的监测有两种手段,一是直接测量,主要测量方法有:(1)用甲功仪直接测量甲状腺中131I的放射性计数,并推测其活度;(2)用整体测量仪测量全身的131I的活度;二是排泄物样品测量,主要测量方法有:测定尿中131I的比活度及总量,根据131I在尿中的排泄规律推算体内的活度。前者更灵敏、简便、快捷,并容易被受检者所接受,但缺点是表面污染物(如:人员体表及工作服等表面污染等)对测量结果干扰大,因此,测量时要求被检测者体表无其他放射性污染。张志东等[3]报道按照时间、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的原则在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和采用屏蔽的方式分别应用γ辐射仪检测医务人员的受照剂量率水平,检测结果显示,采用上述防护措施后医务人员的受照剂量明显降低。
参 考 文 献
[1] 管昌田.利用131I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癌转移.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7,11:164.
1 电磁辐射及其污染
1.1 电磁辐射的定义电磁辐射的定义
一般情况下,电磁辐射通常是指被定义为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
。电磁波有不同频率,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电磁波传播的能量量子即光子的能量与电磁波的频率成正比,γ射线、X射线频率很高,其光子能量也很高,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够使原子电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主要是以电离辐射的形式。所以将γ射线、X射线归类到核辐射(电离辐射),我们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应当是指可见光频段及以下的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不能够直接使物质发生电离。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中规定的适用频率范围为100kHz~300GHz。国标《电磁兼容术语》GBT4365中也注释“也可将电磁感应引申包括在电磁辐射中”,所以在环境保护中有时也将高压输变电产生等电磁环境污染也纳入电磁辐射中,但其本质上并不是能量以已电磁波形式传播的电磁辐射环境。
1.2 电磁辐射辐射污染
电磁辐射污染是指电磁场的能量流或电磁场强度超过国家规定的电磁环境质量标准,并影响他人健康或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的现象。并非所有的电磁辐射对人类都是有害的。电磁辐射对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如太阳光。电磁辐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本底电磁辐射,另一种是人类活动产生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防护主要是防止防护因人类活动产生的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1.3 电磁辐射危害
电磁辐射对人的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3种:
(1)对生物的热效应危害
主要是对生命体的蛋白质和水分子等电解质在变化的电磁场随变化的电磁场组织振动产生热量,原理与微波炉加热一样。对热效应的科学研究已经取得定量结果。
(2)对生物的非热效应危害。
如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影响等。对非热效应的研究目前还只是定性的结果。
(3)对电子电器设备的干扰、损坏。
对于50Hz的工频高压输变电系统,能量要以电磁波形式以光速传播,其波长将达到几千公里,远超过一般的输变电线路长度,难以形成有效的辐射系统,所以其电磁环境影响主要不是电磁辐射,而是高压准静电场和磁场以及放电产生的无线电干扰。我国《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不将电压在100千伏以下的送、变电系统和电流100安培以下的工频系统列入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
1.4常见电磁辐射源
(1)(1)日常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存在电场、磁场变化的系统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家庭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常用家用电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除了专门产生电磁辐射或者以电磁辐射为工作机理的电器设备外,其他设备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电磁辐射是可以忽略的。日常家庭生活接触到的电磁辐射源主要任何电器只要通上电流就有电磁辐射,大到空调、电视机、电脑、为微波炉、加湿器,小到吹风机、手机、无线网络系统等,像空调、电风扇等设备是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电磁辐射的、充电器,甚至接线板都会产生电磁辐射,但各种电器产生的辐射量不尽相同。依照《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等国家标准要求的实测方法,采用EMR-300辐射测量仪,在屏蔽的条件下,检测出被测物品在最大输出功率状态下的电磁辐射量如表1所示。
(2)强主要的电磁辐射系统行业
IT:大量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不断的向四周发射大量电磁波;雷达系统;广电:广播、电视台站的微波发射和接受系统大量的产生电磁波塔台;电信:为手机、小灵通及笔记本服务的移动通讯基站等无线通讯系统也会产生强大的电磁辐射;电力:高压输电线路、变电站、发电厂以及其他电力设施周围也会产生强大的电磁辐射;医疗:各种医疗、科研、卫生和工业生产使用的高频、超短波、微波理疗设备,如工业高频感应炉等及各类频谱仪都会产生大量的电磁污染。;交通:民航、铁路以及远洋运输等行业动力设备,信号接收设备也会生产大量的电磁污染;科研:很多实验设备装置在试用过程中会发射能量惊人的电磁波。
2电磁辐射的危害
(1)影响生物组织
扰乱人体的自然生理节律。电磁波可扰乱人体的自然生理节律,引起头痛、失眠、健忘等神经衰弱症状;电磁波还能使人体热调节系统失调,从而导致心率加快、呼吸障碍,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电磁波具有穿透力,故不仅作用于体表,还可殃及深层组织和器官,往往人体还未感到体表组织疼痛,深层组织或器官已受到损伤。
干扰生物体的免疫功能。电磁波能干扰生物体的免疫功能,助长癌细胞生长,使癌症发病率增高。研究表明:电磁波与癌症,尤其是脑痛和儿童白血病有一定联系。
影响动物生殖系统的功能。电磁波也能抑制动物生殖细胞的发育,影响其生殖系统的功能。研究表明,功率密度为30~40Mv/cm2的微波照射对小白鼠生殖细胞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发育迟缓,曲细精管的细胞层次减少,发生过程障碍;有研究对视屏作业工人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视屏作业女工月经异常发生率及异常妊娠经过与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支持视屏作业可影响女工生殖机能的观点。日本曾对电脑操作员作过调查,发现每周在电脑屏幕前工作20h以上的孕妇,比一般孕妇流产率高2倍。
(2)导致人体病变
对眼球晶状体的影响:强功率电平微波照射可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凝固,形成白内障。对血液生成的影响:表现为白血球总数的波动及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减少。对内分泌的影响:在性机能上男性表现为阳痿,女性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其他方面有甲状腺肿大、碘摄取率增高、妇女乳汁分泌机能下降、糖代谢内分泌紊乱等。对免疫力的影响:微波照射抑制了抗体形成甚至球蛋白抗体完全消失,还可以是机体的血清补体率升高和免疫球蛋白含量下降。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反映在心电图上的一些指标的改变,如心动过缓、心动过速、R波变宽、K值减少、局限性心室传导阻滞增加、血压波动等。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除了改变大脑对体温调节的控制功能外,主要还表现在:头痛、全身无力、易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易冲动等。
电磁辐射对现代人心理的负面影响:许多作业人员知道自己所处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电磁辐射,但是不知道实际的辐射水平,产生了心理压抑或者心理恐惧。
3电磁辐射防护
对电磁辐射的防护策略主要有四种:削减电磁辐射发射源强,采取屏蔽措施,远离电磁辐射源,减少接触时间。对不同频段的辐射防护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人类每天都在不断接受大自然背景的电磁辐射,对日常生活中的电磁辐射不必谈辐射变色。目前没有确实的科学研究结果表明
3.1避免电器集中摆放
其实最简单的防辐射方法就是与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放射源保持适当距离,不要把家用电器集中摆放形成“大辐射磁场”,同时减少与这些放射源的接触频率。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同时尽量避免多种办公和家用电器同时使用。
3.2避免置身电脑背面
电脑的摆放位置很重要。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
3.3 用水吸电磁波
室内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如舒适的温度、清洁流通的空气等。因为水是吸收电磁波的最好介质,可在电器的周边多放几瓶水。不过,必须是塑料瓶和玻璃瓶的才行,绝对不能用金属杯盛水。
3.4多吃抵御辐射的食品
人们日常应该多吃一些绿色蔬菜。这是因为新鲜蔬菜的碱性成分可使血液呈碱性,溶解沉淀于细胞内的毒素,使之随尿液排泄掉;海带-海带中含有一种海带胶质的物质,可促使侵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从肠道排出;猪血-猪血的血浆蛋白丰富,血浆蛋白经消化酶分解后,可与进入人体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反应,变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沉淀下来,然后排出体外;绿豆-民间素有“绿豆汤解百毒”之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绿豆含有帮助排泄体内毒物,加速新陈代谢的物质,可有效抵抗各种形式的污染;黑木耳-黑木耳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帮助排出纤维素物质,使这些有害纤维在体内难以立足。
3.5严把采购关
目前,国内对电子产品的辐射有了严格的规定,如强制执行的3C认证就是其中之一,但该标准对于零售的机箱产品是无效的(机箱本身并不是辐射源),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要在电脑等产品设计中完全杜绝辐射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在购买电器时一定要选择通过质量认证的品牌产品。比如,显示器可以购买通过TCO认证的、机箱选择大品牌厂商的。
3.6使用防辐射装备
现在市场上推出了一些民用防电磁辐射产品,正常人群在普通的家庭和办公场所需要采取特别的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对于手机不要长期近距离放在头部接听;对微波炉保持一定距离并关闭微波炉门;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不使用时关闭。对于普通的无线通信基站,一般不要和基站天线处于同一高度,应当低于基站天线并保持30米以上的距离。如孕妇防辐射服,防辐射马甲、防辐射衬衫、防辐射围裙、防辐射屏、防辐射眼镜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用。如果在强辐射区工作或需要特殊保护的人,就要选择专业防辐射产品来避免电磁辐射。尽管电磁辐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只要掌握足够的辐射知识和电器产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我们完全不用为周围的电磁辐射感到恐慌。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电场强度如果低于每米40伏应该就是安全的。即使超过这个数值也不一定产生危害,这根据个人的抵抗力和接触的时间、距离等情况而定。所以说我们只要正确对待,合理利用,采取适当的屏蔽防护措施,就可以大大降低电磁辐射影响,尽情享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无限便利。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无线电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讯、信息产业等各个领域并深入到千家万户,它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但同时也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充满人造电辐射的环境也不可避免的对电磁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它是续废水、废气、噪声污染之后的又一大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环境的重要污染但只要科学合理地采取防护措施,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是可以控制的,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