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能源的关系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5 08:30: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化学与能源的关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化学与能源的关系

篇(1)

信息化教学改革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作为组织教学的主导者,教员角色的定位必然要求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积极适应新时期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要求,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来支撑这种角色的定位,并有力地在教学实践中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向前发展。

一、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信息化教学与一般的教学具有相同之处,它也是教员教和学员学的双方活动。信息化教学既要向学员传递知识和技能,重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也强调教学以学习为根本。它既关注学员的认识活动,也重视教材体系、课程结构改革等。

(一)信息化教学的内涵

信息化教学特指教员和学员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进行的双边教学活动,扩展或延伸了教学活动的时空间,使教学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教学方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它是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整体分析,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信息化教学离不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但信息化教学绝不仅仅是多媒体和网络化,更不是将信息技术硬搬进教学的过程,而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行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更新和改造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媒体和信息技术,必须得到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的参与和支持,适应学员的学习特点以及自觉地接受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寻找理论依据,并且接受教学评价标准的检验。

(二)信息化教学特点

1.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展教与学的过程

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教学过程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没有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技术的教学不能称其为信息化教学,也很难说是信息化教学过程了。当然,是否是信息化教学过程,不能简单地以教学中出现的现代教育媒体形式、数量而论;不能以使用了几张以上的幻灯片、放了多长时间的动画录像等外在形式来认定。而是看现代教育媒体是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起了作用,是否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了功能。只要现代教育媒体在教学真正解决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少或替代的角色,哪怕仅用了几张幻灯片,几分钟录像都是信息化教学。所以,信息化教学过程不是追求用信息技术设备“彻底包装”起来的外在形式,而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所真正起到的作用。

2.信息化教学过程是教学双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信息传递、交流和探索的规程

信息化教学过程不仅有教员通过媒体向学员传递信息的活动,而且有学员利用媒体和信息技术进行主动探索、获得信息的活动。传统教学一般注重教员对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然后再传递给学员。信息化教学过程不仅有教员的这种活动,更有学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搜集、加工和整理信息的活动。学员的这种活动在现代教学中将变的越来越重要。所以,信息化教学过程不仅体现教学活动的主要特征——传递知识和技能,更体现了学员对教育信息的主动探求、加工和应用,这是信息时代对人提出的基本要求。此外,信息化教学过程还包括了对教学过程和教育信息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等教学工作。

3.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凭借丰富教育信息资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

与传统教学过程比较而言,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在比较丰富的教育信息环境之中进行的。信息化教学不仅要以课程和教材为中介,而且利用了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使得课程和教材的表现方式或传递渠道变得多种多样,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的丰富表现在: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反映。教学内容、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可以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工具进行交流,构成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可以超出了课堂和学校相对狭小范围来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信息资源。

二、信息化教学改革中教员角色的定位

(一)倾听心声与研究者

传统的教学中,教员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学员只是填鸭式地被动地去接受教员的知识灌输,而没有主动地去思考,更没有对教员的话语产生质疑。在信息化教学的进程中,就要求教员要善于倾听学员的发言。利用信息化的设备和学员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员能把自己在课堂上的疑问表达出来,把自己喜欢的知识传授方式说出来。这样教员才能根据学员的意见,来改善自己的授课方法,去适应现代信息化教学的环境。同时,信息化教学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这就要求教员在倾听学员意见和建议的同时。根据课程的现实需求和现阶段的课堂教学去探索一条适合学员的教学方法,需要具备新的技能,需求最佳的策略,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这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所以教员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研究者。要去研究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怎样把这一现实背景和课程结合起来,必须站在研究者的角度看教材、大纲、教学实践,这就要求教员主动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知识发现能力。

(二)启发思维引导者

篇(2)

引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RFID)、红外感应器、GPS、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连结起来的一个巨大网络,目标是通过互联网产生万物互联的效果,从而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也正日益完善各自的信息化平台,物联网技术初步融入到校园的日常管理事务中。物联网校园管理平台在高校中的运用,既可以优化整合校园资源,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为高校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因此,笔者着力调查江苏大学在物联网智能管理方面的成果及现状,拟定其发展方案。

研究江苏大学的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首先要对我校的许多功能区域分类,分别是教学活动区域(包括图书馆)、学生宿舍、生活功能区域(食堂浴室等必要的校内功能设施)三类。

先来看教室资源的使用问题,除了在每周固定的课程有安排教室以外,学生也可以去教务处申请借用教室,并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学校的管理系统对教室资源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控,通过统一调度才使每天的课程、活动都井然有序的进行。

再来看整个教学楼的供水供电问题,首先,所有教室都没有安装热敏、光敏传感器开关,仍然使用传统的开关。这就导致在晚间许多空教室亮着灯。从物联网智能管理层面来看,我校教学区域的能耗管理就存在盲点,浪费的电能不在少数。下面我们援引一个来自江南大学的例子,江南大学在2008年开始建设数字化低碳校园,之前具体到一栋教学楼一个月的电能消耗是73000度,在整个系统成型且正常运转之后,每月的电能消耗仅仅为41000度,仅仅一个月,一栋教学楼就省下了30000余度电,醒目的数字也正说明江苏大学在能源节约方面确实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与电能问题一样,用水问题也是类似,我们的教学楼用水,主要是厕所用水和饮用水供给,平常一直在教学楼学习,我们偶尔就能发现一些诸如水龙头漏水,厕所异常冲水的情况,这些情况肯定不在少数,甚至还有更严重的水管漏水事故。可是学校也并没有对于日常用水的一个数字化流量监督、报修机制。一旦发生漏水事故,最快也得到下月抄水表时才能发现问题,那时巨量的浪费已经造成了,与其投入大量的人力去检修,我认为引入信息化管理方式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必由之路。

另外,在教学区域还存在一些细节问题。比如,传统的失物招领方式找回效率低,许多东西都堆积在了一个小小的房间里无人认领;比如,有些教室里存在许多严重损坏的椅子,坏了一个学期也没有修理,有时甚至影响到学生上课;再比如,投影仪,教室电脑的日常维护,以及学生热水灌水机摆放的位置等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来统一管理的。

除此以外,学生宿舍与教学楼一样,同样缺乏一套有效的物联网能耗监控管理系统,在此也不再赘述。不过宿舍作为学生们大学生涯的家,也有一些特殊的问题。宿舍电费的查询和充值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江苏大学已经开通了一个微信企业号,它可以用于一卡通充值,电费查询等功能,已经初步形成了信息化管理的雏形,然而具体分析这个企业号的功能,还仅仅只可以查询剩余的电量。充值电费,缴纳宿舍开水费等等一系列日常的宿舍生活基本功能仍未实现,只能在学校中散落的几台圈存机终端上才能完成这些业务,这些细节虽小却也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最后,学校的食堂浴室体育馆等功能设施的信息化管理现状也是一个盲区,与教学区域、宿舍区域相比,这些区域主要提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服务,而且多是外包给一些企业,所以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会比较复杂,不可能完全受学校统一调度。但是,如果学校可以能整合这些区域的服务信息,实时在互联网上,对提高这些校园服务的质量也是有所脾益的。另外,这些设施比较容易出现拥堵状况,学校采取的分时上课分时就餐等方法,有一定效过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总结而论,江苏大学的物联网信息化管理仍然处在起步尝试的阶段,引进了许多时下普适的信息管理方式,但缺乏特色,缺乏自主创新的精神,在物联网智能校园管理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3、建议和发展方案:本方案集思广益,既借鉴了其他学校先进的信息管理模式,也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纳了江苏大学各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1、完善整个校园水电能耗的物联网智能管理调度系统,这个系统需要软硬件双方面的支持。首先,要完成所有硬件设施安装,即给每个可能发生浪费的环节都装上传感器,监督每一分水每一分电的流向,给所有给水管网、变电所装上传感器,实时监控这些关键位置的水电流量,一旦发现异常,可以立即派人修理,以防止出现更大的损失。再之,为建设绿色校园、贯彻低碳理念,我们可以在教室、走廊安装上高灵敏度红外加光敏的节能开关,实现“人来灯开,人走灯灭”。在这样一个由数不甚数的传感器所联系的万物互联的状态下,整个校园的能源消耗细节尽收眼底。这样的管理系统在建立初期的投资会比较大,但从长远来看,既节约了资源,又可以防患于未然,使一些潜在的威胁无所遁形,有百利而无一害。

2、完善网上报修机制,让在校大学生更多地承担起公共责任,发现问题后很方便的就可以通过网络报修,不管是教室的椅子、灯、投影仪,还是水管漏水、热水灌水机故障等等都可以。学校后勤部门实时监控网络报修平台,对报修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并反馈。

3、食堂、澡堂进行流量监测,让所有大学师生通过网络就可以实时了解各个食堂各个浴室在每时每刻的拥挤,避免了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拥堵现象,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4、校园生活必要缴费充值查询等功能通过网络管理进一步简化,让师生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搞定这些生活中的琐碎。

篇(3)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9(b)-0085-03

Expreesion of endogenous hydrogen sulfide in serum in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and its correlativity with respiratory function

TANG Dan1 XIA Wan-min2

1.Department of Pediatrics,the Second Clinical Colleg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611137,China;2.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Women and Children′s Central Hospital of Chengdu City,Chengdu 61001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xpressive level of endogenous hydrogen sulfide (H2S) in serum in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and its correlativity with respiratory function. Methods 50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in acute attack stage from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was selected as the acute attack group,50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in remission stag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mission group and 50 cases of healthy childre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same period.Endogenous H2S was detected with sensitive sulphur electrode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was detected with lung function diagnostic system in every groups.The expression level of endogenous H2S,the index of 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 (FEV1%),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MMEF) among three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iy,and relativity of H2S with FVC,FEV1% and MMEF was analyzed in acute attack group. Results The level of H2S in the acute attack group and the remiss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s,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Endogenous hydrogen sulfide;Bronchial asthma;Forced vital capacity;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全球每年大约有670万儿童被诊断为哮喘,我国近年来的调查资料也显示[1],国内小儿哮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哮喘已成为影响全球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内源性硫化氢(H2S)是近年来发现的气体信号分子。有研究显示[2],在急、慢性肺病发病过程中,H2S可能参与肺功能损伤的过程,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中,H2S是否参与其肺功能损伤以及对H2S进行检测是否具有临床意义目前尚缺乏研究。本研究就支气管哮喘患儿H2S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探讨H2S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呼吸科收治的5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急性发作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6~11岁,平均(8.9±3.2)岁。选取同期的50例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患儿作为缓解组,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6~12岁,平均(8.6±2.8)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2008年修订的小儿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标准。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12岁,平均(8.4±3.1)岁。排除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患儿、胸廓病变患儿、免疫系统疾病患儿。3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监护人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标本采集

各组患儿入选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1 ml,立即在4℃条件下低温离心10 min,离心机转速3000 r/min,获得血清后深低温冰箱-70℃密封保存,用于测定H2S含量。

1.3 H2S检测

内源性H2S检测采用敏感硫电极法,配制标准S2-溶液,梯度稀释,敏感硫电极及参比电极(上海雷磁公司)采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一同浸入标本中,检测S2-浓度,依据S2-浓度绘制标准曲线,血清标本解融后,加入抗氧化液后,敏感硫电极及参比电极一同浸入标本中,读数稳定后记录,依据标准曲线计算检测标本内源性H2S浓度。

1.4 呼吸功能检测

气道功能检测采用德国耶格Masterscope Apspro肺功能检测仪,由专业医师进行检测,检测前对受检小儿进行指导,采用坐立位进行检测,重复检测3次,检测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最大呼气率(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SLN-q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线性相关分析,以P

2 结果

2.1 3组血清H2S水平及呼吸功能的比较

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的血清H2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急性发作组的血清H2S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3组血清H2S水平及呼吸功能的比较(x±s)

与缓解组比较,*P

2.2 急性发作期血清H2S与呼吸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发作组的血清H2S水平与FVC呈正相关(r=0.302,P=0.008),H2S水平与FEV1%呈正相关(r=0.349,P=0.004),H2S水平与MMEF水平呈正相关(r=0.446,P=0.001)。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是发病的中心环节,在感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道受限,引起急性发作,导致气道功能急剧下降,进而引起呼吸功能障碍。近年来的研究显示[4-5],支气管哮喘患者体内气体信号分子在疾病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一氧化氮等,对其进行检测对于预测患者肺功能和疾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H2S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气体信号分子,在体内以L-半胱氨酸为底物,在CBS和CSE两种酶的催化下生成[5-6]。CBS和CSE广泛分布于体内,尤其在血管组织、肺组织及肝组织等表达水平较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7-8],H2S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够调节气道平滑肌功能,而且能够作为炎性介质参与气道炎症的发展过程,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其表达水平同炎性细胞在气道的趋化作用及激活具有密切关系[9-10]。在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检测中发现,H2S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清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且在急性发作期降低的水平更为明显;对呼吸功能的检测也证实,FVC、FEV1%和MMEF水平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明显降低。FVC、FEV1%能够反映大气道功能,MMEF能够反映小气道功能,提示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大气道和小气道功能同时受损。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在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中,H2S水平同患儿FVC、FEV1%和MMEF水平呈现正相关,提示H2S表达降低同患儿大气道及小气道的功能受损具有密切关系,可能参与气道功能受损的过程。有研究显示[11-12],在肺动脉高压时,H2S能够参与对气道平滑肌功能的调节,而且参与气道组织的重塑过程,而采用外源性H2S,能够改善气道平滑肌功能,舒张气道,改善呼吸功能,因此推测患儿FVC、FEV1%大气道功能指标的下降,可能与患儿内源性H2S水平下降,对气道平滑肌调节功能降低有关。此外,有研究显示[13-15],支气管哮喘患者内源性硫化氢与气道炎症及炎性介质的表达密切相关,内源性H2S能够抑制气道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表达,同时能够降低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降低气道炎症及其激发的气道痉挛等,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小气道功能的降低可能与H2S水平降低对气道炎症抑制作用的下降有关。

H2S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降低,而且与大气道及小气道功能密切相关,提示H2S参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呼吸功能受损的过程,H2S水平检测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活动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礼林,倪陈,陆伟,等.0~14a儿童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3,7(5):408-410.

[2] 陈嘉馨,陆家政,黎惠贞,等.血浆硫化氢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疗,2012,16(16):75-79.

[3] 安淑华,田文秋,李金英.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幼儿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2):134-137.

[4] ZhaoW,Zhang J,Lu Y,et al.The vasorelaxant effect of H2S as a novel endogenous gaseous KATP channel opener[J].EMBO J,2001,20(21):6008-6016.

[5] Wang R.The gasotransmitter role of hydrogen sulfide[J].Antioxid Redox Signal,2003,5(4):493-501.

[6] 王燕飞,金红芳,唐朝枢,等.气体信号分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8(3):326-330.

[7] 伍蕊,姚婉贞,陈亚红,等.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中硫化氢的变化及其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0(5):505-508.

[8] 方丽,李昌崇,童夏生,等.内源性硫化氢和胱硫醚-β-合成酶mRNA在支气管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09,3(4):254-257.

[9] 许益笑,王园园,贾旭广,等.内源性硫化氢体系与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1,27(3):300-304.

[10] 杨惠莲,靳国恩,马祁生,等.外源性硫化氢对急性高原低氧大鼠肺动脉压的影响[J].青海医学院学报,2011, 32(3):164-168,171.

[11] 孟祥艳,鲁中,凌亦凌,等.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在脂多糖诱导大鼠肺急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26(2):231-331.

[12] 李春华,李家树,费海涛,等.哮喘患者血清硫化氢水平与白细胞介素35的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35):4311-4313.

[13] 伍蕊,陈亚红,姚婉贞,等.硫化氢供体对急性支气管哮喘大鼠尾加压素Ⅱ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26(9):1781-1785.

篇(4)

热力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相互转换规律的科学。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最佳条件是什么?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完成一个化学反应我们需要提供或者得到多少能量?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就是热力学。热力学内容,与环境问题有着直接联系。化学反应和能量之间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热力学正是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无论是人类已经大量利用的能源还是新开发的能源,大多都是依靠它们进行化学反应来获得能量。人类的文明始于火的使用,燃烧是人类最早的化学实践之一。燃烧把化学与能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巧妙地利用化学变化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同时燃料的燃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人们必须掌握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规律,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能源与清洁生产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而在这部分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相关知识。人们对能源进行了分类: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清洁型能源和污染型能源等。例如,水力能、太阳能、核能等都是清洁型能源而且是可再生能源,煤炭和石油污染型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目前,能源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能源短缺的资源问题,另一个是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这部分内容中,可以向学生大力倡导使用清洁源及可再生资源,开发研制新能源,向学生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再如:在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学习概念、原理时,可以将抽象理论与社会发展相联系。比如,有位科学家将对熵的性质的理解上升到哲学层面,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融为一体。熵代表的就是系统的混乱度,往往系统都是向着混乱度增大的方向移动。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熵不仅向着无组织性滑去,在某些条件下熵本身会成为有序的根源,所以有序来源于混沌。如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于是,人和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需要有一种新关系,那就是和谐共生的有序关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原本是为了研究客观世界而分裂的整体,但人们往往忘记将它们结合,片面强调某一科学的实用价值,这无法使受教育者全面看清世界的本质及发展。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结合人文教育进行环境教育渗透。

二、在化学反应原理中渗透环境教育

化学反应原理中包括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可以转化成产物的最大限度问题。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反应速率的问题即反应完成需要多长时间以及化学反应速率机理的学科。只有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反应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在环境保护中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可以实现清洁生产。

化工生产及其相关工业生产中,包含很多化学反应。所以,化学反应原理与实际生产过程密切联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是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最难消除和降解的。所以,在这部分内容中,笔者认为可以提倡从源头上控制使用有害原料,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最大地转化利用原料,避免有害污染物的产生,即清洁生产的新思想――生产全过程的无害化。这就需要应用所学到的化学反应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实现反应的最大转化率,促进清洁生产的推广使用。这样,既联系实际,明确学习的目的及应用,又有效进行了环境教育的渗透,加深了环境意识,又指导了环境行为。当学生将来进入生产第一线时,会为社会创造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在化学反应原理中要注重渗透清洁生产相关内容及如何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实现清洁生产。比如,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日益恶化。为此,世界各国不断增加投入,治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然而,污染物一经排放到环境,再进行治理,不但难度大,而且效果差,达不到要求。为此,国际上对工业污染控制战略进行了重大变革,其核心是:以污染防止战略取代末端处理为主的污染防治战略,即清洁生产。利用化学改革传统的生产工艺,从三方面保证生产的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清洁,从而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

三、在电化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电化学是研究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化的科学。在进行二者间相互转化的同时,必须发生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这样才能实现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很多污染的形成都涉及电化学反应机理,相反,学习电化学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污染的形成过程,以此来防止污染的形成及污染的治理。所以,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要注意结合实例,讲解电化学与污染的关系。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应。在我们的生存环境中,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化学现象。例如,长期暴露在潮湿空气中的金属器具会腐蚀生锈。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氮在空气中转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在空气中氧化生成三氧化硫。由于污染气体的排放,再经氧化形成的酸雨现象已经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它严重影响人类及生物的健康、腐蚀建筑物、破坏植被的生长等。

篇(5)

一、脱钩理论

近年来,脱钩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中。脱钩理论认为,当一国或者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不以环境恶化为代价,即其资源利用和对环境的压力不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则称脱钩关系;反之则称耦合关系。脱钩理论中有完全脱钩和相对脱钩两种状态。完全脱钩是指经济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正指标保持稳定或者增长;相对脱钩是指经济发展指标与环境破环指标都有变化,只是环境破坏的指标变化比率低于经济发展的指标变化比率。一般来说,绝对脱钩状态相对较少,其发生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的生产效率超过经济的增长率(De Bruyn 2002)。

OECD在《衡量经济增长对环境影响脱钩关系的指标》报告中研究了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标,发现OECD各成员国已经普遍处在经济增长与环境破坏的脱钩状态,更有部分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完全脱钩。

UNEP在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影响的关系时,也采用了脱钩理论。在UNEP体系中,脱钩理论分为资源脱钩和影响脱钩两种模式。其中资源脱钩指的是减少单位经济增长所消耗的资源量,其实现途径是通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在不降低经济增长率的前提下,实现资源、能源使用量的减少。影响脱钩指的是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概况分析

(一)分析思路

本文拟采用脱钩理论分别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污染、资源之间相互的影响关系。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分别得到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变量、环境污染变量和资源消耗变量之间的发展趋势。其次,由公式■分别得到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变量、环境污染变量和资源消耗变量的脱钩系数。最后,通过脱钩系数的值及其发展趋势,简要得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概况。当DIt≥1时,有资源消费或者污染物排放的增长速度不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呈现出耦合关系。在完全耦合阶段,脱钩系数越高,表示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越高,对环境的破坏越大。当0<DIt<1时,则有资源消费或者污染物排放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构成了相对脱钩关系,代表相对高效的资源使用效率,或者相对低的环境破坏程度。当DIt≤0时,则有资源消费或者污染物排放的增幅小于0,构成了绝对脱钩关系,代表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消费或污染物的排放随之减少。

(二)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中,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标,年能源消费总量作为能源消耗的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9—2011)》。

1999—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迅速,由1999年的89677.1亿元人民币增长为2010年的401202亿元人民币,增幅高达3.5倍;能源消耗总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增长的速度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增幅为135%。

由公式■,得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总消耗的脱钩系数,见图1。

由图1可见,2000—2010年间,除2003年外,我国GDP与能源消耗脱钩系数取值范围在0至1之间,其发展趋势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2003年,这一阶段我国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逐年上升。2000—2003年间,我国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从0.33上升到1.19,2003年DI>1,GDP与能耗形成了耦合关系。2003—2008年,我国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从2003年的1.19下降到2008年的0.21。2008年后,我国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呈现震荡趋势,但均低于1。

纵观10年间的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可以认为两者之间构成相对脱钩关系,表明在2000—2010年间,我国能源使用效率有一定提高,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耗总量脱钩系数大于1,与当年沿海地带新建扩建钢铁项目有较大关系。

(三)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脱钩分析

篇(6)

引言

我国“十三五”能源规划进一步突出了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拓展能源国际合作、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煤炭、增强国内油气供应能力、建立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标准体系等重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对矛盾已成为了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性问题。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还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特殊性,2011年教育部新增了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各高校也陆续从2011年开始开设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该专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以开展化石资源优化利用为基础研究,面向可再生能源技术、低碳经济、清洁煤技术等领域的人才需求,重点解决高效催化剂研制及其产业化等重大问题;其主要关注怎么利用能源且对大自然造成最少的伤害[1-4]。我国专门解决能源与环境矛盾问题的相关专业开设较晚,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4-6],因此,如何建设该专业课程体系,使其有助于达到人才培养效果,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6,7]。西南科技大学于2012年开始筹建能源化学工程本科专业,通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在强大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支持下于2013年获批,目标为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具有创新潜能和协作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学生扎实的化学化工基础知识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适应涉及化学、化工和新能源化学工程等领域的广泛需求。毕业生可在锂离子电池、碱性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从事工艺设计、生产控制、科技管理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工作。文章通过总结西南科技大学3年来在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和积累,对该专业课程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西南科技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现有核心课程设置与建设情况

今年,我校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在校本科生已达120余人,为达该专业培养目标,学生毕业总共需修满170学分,其中专业课程需修满86学分,占50.6%。根据专业建设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师的知识背景,设置的现有专业课程可分为四个板块,即化学基础课程、电化学课程、分析测试课程和实践课程(见图1)。这样设置的依据在于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涉及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仅靠某一个学科知识很难培养出适合新形势发展需求的专门型人才。其中化学基础课程涵盖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工程制图(化学工程)、化工热力学、工业催化基础、化工安全工程化学等基础课程;电化学课程涵盖了电化学原理、能源材料基础、化学电源设计、应用电化学、太阳能电池概论、动力电池原理及应用、燃料电池技术等课程;分析测试课程包括材料分析与测试方法、仪器分析、电化学测试技术、材料分析与测试方法;实践课程涵盖了电化学基础实验(电化学原理实验、电化学测试技术实验)、化学电源设计与应用实验(化学电源设计实验)和能源化学工程实践(能源化学工程综合设计实验A、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我校课程的设置有如下优点:

(1)通过化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尤其是通过化学、物理、化工原理、化工催化等基础课程的系统学习,能够夯实学科基础,具备多学科知识交叉的背景

(2)完成化学基础课程群的学习之后,学生紧接着进入与电化学及电化学测试技术有关课程的学习,这样设置有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此外,学生可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侧重新能源材料某一个方向的选修课,巩固所修的专业知识,成为某一个方向上的专门人才。

(3)对一些重要的基础课,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材料分析与测试方法等,都分别单独或者在课程学习中开设有实验课,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生的实践课程合理而丰富。电化学原理实验、电化学测试技术实验、化学电源设计实验、能源化学工程综合设计实验的内容让学生掌握和学习从电化学基础实验到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器件从材料至成品的制作工程应用知识。此外,我校学生可在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久远环通电源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完成工程实践,体现了我校对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我们发现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仍存在不足之处,在21世纪及目前新形势下其课程建设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当前的体系过于偏重化学基础课程,轻材料科学基础学科课程,如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或材料科学基础等以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础课程没有开设,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器件材料的合成及其使用性能。

(2)在煤化工、石油化工及其绿色合成、污染控制与防治等可选修的基础课程上应完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开设的最初目的是以化石资源优化利用为基础研究,解决能源与环境污染的重大问题。煤化工、石油化工在当今我国国民经济中还有重要地位,因此,课程设置在煤化工、石油化工及其绿色合成等选修课程上还应加强。这些课程可供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后选修,拓宽培养人才的知识面和技能。

(3)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培养不足。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来源于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及对行业的全面和前瞻性了解,当前课程还存在容量不够大、涵盖面不足、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还不够丰富,需要在今后的建设中继续完善。其次,学生工程实践机会和场地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拓展,加强与更多的国内乃至国外知名公司合作更佳。因此建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在今后在发展中要不断完善专业课程的设置,进一步扩大课程体系容量。

三、结束语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培养出的专业人才质量以及人才专业素质能否满足社会需求,在当前国家和地方急需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大背景下,完善该专业课程的建设尤为重要。西南科技大学经过3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应该看到专业课程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希望文章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阐述能为国内开设该专业的相关兄弟院校有借鉴和启迪作用,也希望有更多的研究工作能集中在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上,加快其完善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陈秀,来永斌,陈明功,等.基于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创新实践平台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216-217.

[2]赵海,刘俊清,刘瑾,等.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5,44(12):99-101.

[3]陈彦广,韩洪晶,杨金保,等.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28-229.

[4]刘淑芝,王宝辉,陈彦广,等.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6):209-210.

[5]孟广波,毕孝国,付洪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45-147.

篇(7)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工业造成的大气污染,农业造成的生物中毒,捕杀造成生态不平衡,生物链正在遭到破坏。环境问题正在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环境问题大多数与物质、化学过程有一定关系。掌握化学知识是认识这些环境问题的基础。所以,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归咎与人类因气候变化、能源短缺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低碳理念的核心在于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促进森林恢复和增长,增加碳汇,减缓气候变化。

新课标中学化学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如“硫和硫的化合物”“硝酸”“金属的冶炼”“石油和石油产品概念”“煤和煤的综合利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化学实验”“新型材料”“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章节中均涉及到了节约能源、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内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低碳理念教育,让学生从接触化学开始就形成低碳意识、环保意识,是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化学学科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化学教学中培养低碳意识的重要性

在化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重视课本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环境意识教育,这显然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新课标中学化学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低碳生活教育素材,掌握环境化学发展新动态,以便将有关环境问题方面的知识渗透在化学教学中,使学生乐于接受。

比如在学习了初中化学的“碳的氧化物”知识后,可结合CO、CO2的污染来源,造成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的危害采取的预防措施方面加以介绍,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清楚控制污染源,减少含碳物质燃烧对保护环境和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充分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一次能源,同时开辟新能源,积极营造低碳生活环境的必要性。

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低碳理念

环境问题的产生可能来自某一国家和地区,但环境问题造成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在高中有机化学中介绍卤代烃、酚、甲醛、甲醇、农药、塑料、橡胶等的污染时,可以从卤代烃等有机物的危害方面入手,使学生明白减少氟氯代烃的使用,寻找新的低污染制冷剂,开发无氯农药,有机化工厂的“三废”经处理后再排放等是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还可以结合“金属的冶炼”知识介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与节约环保的关系,向学生渗透低碳生活理念。

三、充分挖掘教材,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低碳生活行为

在实验基本操作中可以培养低碳行为。要求学生做到药品节约、防止浪费、污染,尽可能使药品循环使用。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残留固体可用作氯酸钾制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留固体还可以用于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或用于花草的花肥等。

在实验设计方面培养节能环保意识。实验设计应要求做到实验步骤简明、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节省能源、减少污染。鼓励学生多设计微型实验(如简易实验、套管实验、点滴板实验等),这样不仅节约药品,也减少“三废”的排放。

四、结合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低碳环保习惯

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和兴趣等,有计划的安排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周边环境的变化,在活动中增强低碳节能的环保意识。可组织学生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到周边的村庄调查农药的使用,水质的变化,到附近的工厂观察污水排放和净化过程,共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采取积极的“绿色”行动。

篇(8)

今年7月,新疆高调宣布整合成立本土地方能源集团——新疆能源集团公司、新疆中泰集团公司、新疆新能源集团。三家依靠新疆当地资源,分别捆绑成立的国企能源集团,其目的直指煤炭、煤化工和新能源三大市场。

按照当地官方的设想:这三家国企将全面覆盖新疆能源领域的各个层面。其中,新疆能源集团立足新疆煤炭资源优势,探索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新机制,打造资源储备、资源开发、资源转化、矿权招商、资本运营的平台;中泰集团负责推进煤化工、石化、氯碱产业发展,打造自治区现代化工产业体系;新能源集团推进风能、光伏、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构建新疆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这无疑是新疆大开发战略启动以来,新疆打出的一张新牌。不过,观察人士普遍担心,当前这三家企业的规模还远远不够,难以对央企等区外巨头构成压力。

梳理与集权

在揭牌当日,新疆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库热西·买合苏提出席了揭牌仪式。他在发言中声称:“它们(三大集团)对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仅如此,三大集团在人员配置上也极为抢眼。除了王洪欣、武钢作为两家上市公司(中泰化学、金风科技)董事长为外界熟知外,不少人都曾身居要职。

其中,新任新疆能源集团董事长的王健,曾是新疆煤炭工业管理局局长。他曾多年任职煤炭业,对当地煤炭产业了如指掌。据知情人透露:“随着煤炭正在成为当地经济支柱的背景下,调王健出任能源集团董事长,是意料之中的事。”

而与王健搭档的新疆能源集团总经理李建军,此前则是新疆发改委的副主任。同时,出任新疆中泰集团副总经理的陈道强,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第三监事会主席(副厅级)。

不过,中泰集团和新能源集团总经理职位的人选却稍有不同。据记者了解,目前所公布的人事当中,中泰集团与新能源集团暂缺总经理职务。分析人士称,因为这两大集团与中泰化学、金风科技两大上市公司关系甚密,所以对于总经理职务的选择也颇为谨慎。未来最有可能的方式是,从现有公司内部调整或是社会公开招聘。

与三大集团的人事相比,当前各集团内部关系要更为复杂。

以中泰集团为例:作为上市公司的中泰化学,2012年3月20日接到实际控制人“新疆国资委”通知:由新疆国资委作为出资人组建国有独资的公司——中泰集团,注册资本10亿元,分期出资,首期出资2亿元,其余注册资本两年内到位。该集团是以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项目建设,以及化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融资为主的综合性化学工业集团公司。

按照该通知,新疆国资委将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持有的中泰化学集团的股权及其他国有股权,作为分期出资资本划入中泰集团。上述股权划转完成后,中泰化学集团的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新疆中泰集团,实际控制人仍为新疆国资委。

目前,中泰集团正在全力推进甘泉堡和大黄山两大工业园建设,今年9月陆续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150万吨聚氯乙烯树脂、110万吨离子膜烧碱、12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200万吨电石的规模,成为全国最大的氯碱企业。

对于上述股权结构的变动,有人颇为疑虑和担心。在深交所的互动平台中,有人质疑:如果中泰化学成为中泰集团的子公司,那么中泰集团是否会把中泰化学的项目抢走。

为此,中泰化学的答复是:他们会按照既定的规划逐步推进;待新投集团持有中泰化学的股份划转至中泰集团后,中泰集团将成为中泰化学的大股东,中泰化学是中泰集团的重要子公司,从这个角度看,中泰化学的规划包括在中泰集团的规划中。

本刊记者就此联系中泰化学时,对方也给出了同样的答复。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与中泰集团相关的内容都会出现在后续的公告,不过还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

与中泰集团一道挂牌的新能源集团也颇为类似。此前,金风科技曾公告:新疆国资委作为出资人组建一家新能源集团,注册资本10亿元,由国有出资,分期到位。首期出资2亿元,其余8亿元通过其他企业所持的金风科技股权划入完成,2年内到位。据知情人判断,届时,新能源集团将成为金风科技的第一大股东,不过持有的股权不会太多,没有绝对控股也没有相对控股,也就是说它不具备控股的条件。

未来新能源集团的业务会不会与金风科技的业务重合。据知情人士透露:“它不会与金风科技产品雷同,不做设备,更多的会是一个投资控股公司,有的产品如垃圾发电等。”

另辟蹊径

在新疆能源企业众多,不仅有神华、国电等大型央企,也有中泰化学、金风科技这样的本土知名企业。那么当地为何还要成立专门的能源集团呢?

新疆国资委主任张继勋曾对媒体公开解释说,组建三大企业集团,主要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加快构建符合新疆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国有经济在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二是发挥大企业集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依靠大企业集团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在新能源化工领域取得突破进展,在已形成的石油天然气化工的基础上,使新能源化工成为新疆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增长点。

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培养新的增长点才是关键。

篇(9)

事实上,二氧化碳减排的最有效措施是以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化学工业作为工业部门中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之一,自然成为了我国减排工作实施的重点领域。据统计,化工行业年排放工业废水30多亿吨,工业废气1.4万亿立方米,产生工业固体废弃物8400多万吨,分别占全国“三废”排放总量的16%、%和5%,位居工业行业的第1、和5位。另一方面,尽管通过新的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已使我国化学工业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单位产品的能耗和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就能源利用效率而言,我国化学工业的能源效率比发达国家低10%-15%左右,一些产品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高10%-20%左右。因此,化学行业二氧化碳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我国整体节能减排工作的突破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

然而,对化学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制定和实施离不开对该行业的碳减排影响因素分析。究竟哪些因素推动了能耗量的增长和碳排量的变动?哪些部门是主要的耗能部门或者是最大的碳排放源?等等,只有充分掌握上述影响碳排放的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行业节能减排政策。因此,研究化学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能为制定可行的行业节能减排等环境政策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文献主要集中碳排放强度以及碳排放因素两个方面。

(1)碳排放强度

Greening等(1998)对10个OECD国家(丹麦、芬兰、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挪威、瑞典、英国和美国)的生产部门(1971-1991年)进行了分析,认为生产部门能源强度下降是其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能源价格等一些其他因素对碳排放强度有很大影响0。Zhang(2003)利用没有残差的Laspeyres方法分析了中国工业部门1990-1997年能源消费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90-1997年工业部门所节约能源的87.8%是由于实际能源强度下降引起的,能源下降主要体现在黑色金属、化学、非金属矿物、机械制造四个部门?。Wu等(2005)根据中国各省的数据,利用一种新的三层分析法研究了1996-1999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突然下降”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工业部门能源强度下降的速度以及劳动生产率的缓慢下降是化石燃料利用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的决定因素5。Fan等(2007)分析了1980-2003年一次能源利用和物质生产部门终端能源利用的碳排放强度变化情况,研究发现能源强度下降是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0。魏一鸣等(2008)在《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中对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国碳排放强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下降较快,中国碳排放强度仍存在一定的下降空间,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重点是降低能源强度、降低能源消费结构中的高碳能源比例、增加低碳能源消费、以及控制人口数量来实现0。

(2)碳排放因素

许多学者利用因素分解方法和投入产出理论,研究了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与环境相关的问题。Gould和Kulshreshtha(1986)首次将最终需求、结构依存以及节约能源与萨斯喀彻温省的能源消费结合起来?。Rose和Chen(1991)运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方法来解释1972-1982年美国经济的中间部门的基于燃料和其他投入之间的中间燃料替代0。Chang和Lin(1998)利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法分析了1981-1991年台湾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和工业部门排放二氧化碳的变化M。Fan(2006)等分析了1975-2000年人口、经济、技术对中国、世界、高收入国家、较高的中等收入国家、较低的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经济、技术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是不同的。MichaelDalton等(2008)的研究中指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人口老龄化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人口的年龄结构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和能源利用等产生影响,如果在人口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排放量几乎会降低40%12。MinZhao、LirongTan等(2010)基于LMDI方法利用1996年-2007年的历史数据研究了上海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效应是推动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强度的降低和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抑制碳排放增长的因素13。ClaudiaSheinbaum等(2010)米用LMDI方法定量研究了1970-2006年间墨西哥钢铁工业部门的能耗和碳排放情况,他们指出经济活动效应使能耗在所研究时间范围内增长了227%,而结构效应和能源效率效应则分别使能耗减少5%,90%14。SebastianLozano、EsterGutier?rez(2008)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研究了人口、能耗、碳排放和GDP之间的关系M。牛叔文、丁永霞等(2010)以亚太八国为对象,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1971-2005年间能耗、GOT和二氧化碳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显示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基数和能源利用率高,单位能耗和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低,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反,我国的能耗和碳排放指标所优于其他三个发展中国家,但次于发达国家116。ChengF.Lee、SueJ.Lin(2001)利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台湾石化行业1984年到1994年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因素,通过指数分解分析、投入产出理论以及结构分解方法,识别出二氧化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能源替代、增值率、中间需求、国内最终需求、最终出口需求等8个因素台湾石化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综上可以看出,尽管目前关于碳减排研究较多,但多集中在国家或者区域层面上,且大多关于西方国家和地区,而对在经济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特定工业部门研究却不多见,特别是采用定量实证分析化学工业碳排放的研究很少。

三、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估算

根据IPCC给出的温室气体排放指导方针目录(1996年修订版),中国化学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进行估算,如式(1)所示。

(二)化学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

借鉴Kaya恒等式M,为了分析化学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可以将化学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解为以下的影响因素:化学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化学工业具体部门能源消费比例、化学工业化石能源比例、化学工业化石能源结构以及能源碳排放系数。具体公式如(2)所示,公式(2)中的参数说明如表2。

为了下文叙述方便,将(2)、(3)式分别称为二氧化碳排放模型、能源消费模型。Ang(2004)B9]比较了各种不同的指数分解方法,认为对数平均指数分解法(LMDI)在其理论基础、适用性以及结果解释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本文选择LMDI(Log-MeanDivisiaIndex)方法。根据LMDI分解方法,可以推出如下等式。

(1)二氧化碳排放模型

E表示现期相对基期化学工业能源消费量的变动;AEq、、Eu尾,AEei分别表示化学工业能源消费量的经济增长效应、化学工业产出比例效应、化学工业的部门结构效应、能耗强度效应。同样地,根据LMDI分解方法得到如下分解结果:

对基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动;ACEi,ACfe,ACes,ACec、ACQ、ACu、ACss、/AC?分别表示部门能源消费效应、化学工业化石能源比例效应、化石能源结构效应、能源碳排放强度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化学工业产出比例效应、化学工业的部门结构效应、能耗强度效应。

(三)数据来源

本文分析了1996-2007年我国主要化学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动情况。1996-2007年的各部门的工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7、1998、2000、2001、2002、2003、2004、

2006、2007,由于未得到1998年和2004年的工业总产值,因此本文通过前后两年平均得到1998年和2004年的工业总产值。1996-2007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数据计算得到。各部门的能源消费量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能源消耗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6-

2007。在本文中假定三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保持不变,因此,ACm=0。

四、结果分析及讨论

能源消费、能源强度以及能源结构都与化学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相关,另外,一些经济因素如工年二氣化碳排放模型分解结果累积图业总产值等也会影响化学工业二氧化碳的排放。LMDI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这些关键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文将化学工业分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以及塑料制品业等5个部门。

(一)二氧化碳排放模型结果根据(4)式,以1996年为基年,逐年变动累积得到的结果如图1所示。

结果显示,在1996年至2007年之间,中国化学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动基本上可以由能源消费量的变动来解释,化学工业化石能源结构效应、化学工业化石能源比例效应的影响其次,化学工业具体部门的能源消费效应的影响最小。从整体趋势来看,化学工业能源消费的增长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化石能源结构效应以及化石能源比例效应的负向变化抑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1996年至1999年间,化学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逐年减少的,主要是由这几年化学工业能源消费以及化学工业具体部门能源消费的降低所致。随着部门及总体能源消费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开始出现明显增长,到2004年,出现大幅度增长,此时则主要缘于化学工业化石能源比例效应及能源消费效应,即能源消耗,尤其是大量的化石能源的消耗直接导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

以1996年为基期,2007年为现期,根据4式的分解结果如图2。2007年相对于1996年化学工图2中国化学工业1996年和

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动中,能源消费效应的贡献度为172.86%,化石能源比例效应和化石能源结构效应的贡献度分别为-5.08%、-67.43%,而化学工业具体5个部门(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造业以及塑料制造业)的能源消费效应的贡献率仅为-0.34%。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煤炭在化石能源中的比例有所下降,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有所上升。三种化石能源中,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最低。因此,化学工业化石能源的结构变动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的压力下,除了调整化石能源结构以外,还应大力推进新能源(包括风电、核电和水电)的使用比例。

(二)能源消费模型结果

根据(6)式,以1996年为基年,逐年变动累积得到的结果如图(3)和(4)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和能耗强度变动是影响化学工业能源消费量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其中,经济增长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而能耗强度变动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而化学工业经济效应以及化学工业具体部门结构效应的影响较小。

2007年二氣化碳排放模型分解结果

图4从更细致的层面反映了化学工业中具体5个部门能耗强度的变化情况。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化学纤维制造业的能耗强度下降很快,尤其在2001年以后。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以及塑料制品业的能耗强度减少较缓慢。说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化学纤维制造业两个部门是化学工业所有部门中能耗较高、同时经济发展也较高的部门。为了降低化学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能源效率,应该加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化学纤维制造业的经济投入,同时通过改善相应设备,增加清洁能源比重,降低化石能源消费。

根据(6)式,以1996年为基期,2007年为现期,分解结果如图5所示。

(三)叠加结果

在(4)、(6)两式分解结果的基础上,根据(8)式,叠加后的结果如图6所示。

以1996年为基期,2007年为现期,叠加后的结果如图7所示。

图7全面地反映了各影响因素对1996-2007年中国化学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动的贡献程度。根据图7及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

(1)经济活动和能耗强度下降是影响中国化学工业1996-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能耗强度的下降明显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仍无法抵消经济增长导致的二氧化碳排

放量的增加。

(2)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源于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这也造成了化学工业二氧化碳减排与其经济发展之间的矛

盾。为了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不会抑制经济的发展,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化石能源的减少,能源结构的优化,部门结构的调整等等。

(3)由图7可以看出,化学工业的经济发展反而会降低其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应继续关注我国化学工业的生产和发展,加大投入。

(4)能耗强度的下降无疑是化学工业二氧化碳减排最有力的贡献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化学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不断降低能耗强度,可以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改进技术以及改善相应设备、增加新能源比重入手。

(5)化学工业具体部门结构的变动会增加能

年和2007年叠加分解结果

源的消费量,因此需要调整各部门的结构,关注高耗能部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化学纤维制造业)的能源消费,增加较低耗能部门的投入,以期降低能源消耗。

篇(10)

为了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实施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21世纪教育的必然趋势。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应用人才的培养。《化学与社会》课程是高校面向非化学化工类学生开设的一门自然科学选修课,应该担负起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予了高等教育更多的机会。教育改革在经历了知识教育、能力教育之后,如今的素质教育成为最主要的内容,其核心在于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今年作者所在的长安大学兴华学院开设了多门公共选修课,其中包括《化学与社会》。本论文通过分析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形势,阐明现代社会独立学院开设《化学与社会》公共选修课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本人讲授《化学与社会》过程中的体会,探讨了如何在独立学院提高公共选修课《化学与社会》的教学效果,并呼吁应加强三本学生自然科学素质的培养。

一、独立学院开设《化学与社会》公共选修课的必要性

公共选修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益选择。我国现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多偏重对学生本专业的学习要求,而对学生在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掌握以及素质修养则鞭长莫及。公共选修课在帮助学生完善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提高素质修养方面大有可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复合型。公共选修课是高校实现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且必须的课程结构模块,是独立学院因时制宜地因材施教、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环节[1]。且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各个方面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使学生可以不拘于专业和年级的限制,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主讲教师,这一方面为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素养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授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2]。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渗透到了环境保护、新材料、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离开化学科学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相对于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化学知识的普及远远的落后了[3]。相反,由于各种传播媒体无意或有意的宣传,在大众的心中,化学却越来越多的与一些负面影响相联系,例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等。固然,化学作为一门传统科学,必须正视这些已经存在并不断发展的问题。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科学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由之道,只有通过科学的发展我们才能消除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开设这样一门课程,向大学生普及化学知识,使其全面客观的认识化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化学科学的进步来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随着我国独立学院数量的增加,独立学院亦如此。通过《化学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大大开阔视野,丰富生活情趣,充分认识化学与人人有关,衣食住用样样离不开化学,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时时为化学提供实用的机会。同时本课程的学习对提高人的素质,改善生活质量,增强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的进步也大有帮助。本课程的特征是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的统一。

二、《化学与社会》公共选修课的主要内容

公共选修课《化学与社会》开设对象是全校性不分专业不分年级的三类本科大学生,考虑到三类本科学生的特点,内容的安排要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不求理论的系统性。课程内容不宜涉及到过于专业的化学知识,而应结合学校整体教学规划和选课学生的专业特点拟订合适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笔者力求与社会发展同步,不断补充最新最前沿的科技成果,重点讲述有关化学发展和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而不再遵循以往教科书按章节进行教学,笔者按照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课程分为5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化学与能源、环境、日常生活、材料、计算机科学的关系。课程所涉及对象从全球变暖、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大的方面,到空气、食品、能源等日常生活中赖以生存的用品,以具体而有趣的实例讨论化学在社会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在扩大了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还增加了许多日常生活经验常识,尤为重要的是为非化学专业的同学打开了一扇了解化学世界的窗口[4]。

三、如何针对学生特点提高《化学与社会》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

1.设置具有科学性、趣味性、新颖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课程内容

为三本学生讲化学,重要的是要引起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并让他们真正学到有关的化学实际应用的知识,同时要注意到其在中学时的化学基础。所以讲授的基点不是放在大量的化学分子式、化学反应式、化学原理上,而是从化学角度来讨论一些社会问题,更多的是大量素材的归纳和实际应用知识,让学生“认识”化学,理解化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国家经济建设、保护环境、增强人民体质的关系等。所以,设置具有科学性、趣味性、新颖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课程内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首要途径。例如:(1)我们在讲化学能源部分,首先从最近的油价上涨开始,向学生介绍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尤其是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开采利用的历史;然后介绍了世界当前能源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化学在缓解这一危机中所做的努力,其中不但讲解了电池的发明和应用,还包括了最新的生物柴油技术和扩展的燃料电池技术,以及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最新的科研成果;最后对未来的能源开发进行了展望,其中更详细探究了核能与矿物能之间的比较,并引入了2008年北京奥运的氢能源汽车。(2)在讲化学材料时,我们讲到了“神七”太空漫步时穿的太空服的特殊化学合成耐高温材料芳纶1313。(3)在讲化学与日常生活时,在讲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介绍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含量、微量元素的主要功能;然后讨论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着重介绍微量元素与某些地方病如克山病、甲状腺肿、氟中毒营养饮食与键康的关系,并结合有关当前学生营养、体质状况的调查材料以及饮食与某些地方病的关系,引导学生要正确树立平衡营养观念;就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介绍了皮肤的结构、护肤品中常用原料的化学成分、护肤品中有毒成分以及防晒的基本知识;结合日常生活讲解了日用洗涤剂的种类、去污原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洗涤剂与环境、人类健康的关系;同时还讲了“三鹿奶粉”事件中添加的三聚氰胺的化学检测法,西安市场出现的硫磺生姜事件中硫磺生姜的危害与辨别以及硫磺熏制食品时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等。

2.利用不同课程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开设化学与社会选修课,其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使学生能更好地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对当前社会的焦点问题有更清楚的了解,化学与社会选修课在教学形式上要体现灵活性:

第一,以专题讲座为主,采用多媒体系统进行教学,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再好也不及多媒体对信息传递的直观和有效。对于《化学与社会》这种公共选修课程来说,多媒体的合理使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笔者准备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大量的图片和图表使得学生理解更为便捷。此外,笔者还根据课程的安排精选了多部科教影片,在课程讲解完成后播放,学生看完后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从而增加知识的容量;

第二,摆脱传统习题模式,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化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作用与价值,培养学生分析与判断能力;

第三,鼓励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制作成PPT(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班上作口头交流,这种方式特别受到学生欢迎,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

3.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科学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对于化学来说这一点尤为明显。不可否认近现代的化工工业的飞速发展对于环境的伤害是巨大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大学生在毕业后将成为社会生产建设的主力军,增加他们在环保方面的知识素养,对于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为此,课程中专门安排了“化学与环境”一节,从环境污染的源头、现状、后果以及目前的应对办法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介绍;除此之外,在其它内容的授课中,也需要不断渗透环保方面的知识。

四、结论与建议

化学科学是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核心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对于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公共选修课《化学与社会》较全面的介绍化学科学的发展现状与应用情况,内容丰富且浅显易懂,适合全校性文理科学生扩大知识面,对学生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因此独立学院应该努力提高各类人员对《化学与社会》的认识,建议有条件的独立学院尽可能开设《化学与社会》公共选修课。

参考文献

[1]陈媛媛.提高独立学院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7):37-38,42.

[2]郭娟.关于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6(2009):39-40.

上一篇: 地下水的意义 下一篇: 机械工程和机械电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