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5 17:00: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新生儿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新生儿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篇(1)

结果: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结论: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可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助于母婴健康,且可提升产科护理效益。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53-01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护士不仅要规范完成产妇与新生儿的围产期护理工作,还要为家属及产妇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与疾病预防工作,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推动产后母婴健康指导、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教育工作,还可帮助产妇及配偶尽快适应父母角色,对家庭、社会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在产科护理中运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改善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的护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9±5.4)岁;顺产44例,剖宫产2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1例,高中22例,初中及以下7例。对照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4±3.6)岁;顺产46例,剖宫产24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0例,高中23例,初中及以下7例。两组产妇年龄、产次、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个性化护理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在产妇床旁进行新生儿抚触、沐浴、换尿片及预防接种等操作,并在规范完成每一项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分步讲解操作要点及技巧[2],并在反复示范之后知道产妇及家属共同学习直至掌握新生儿护理工作。帮助产妇正确喂养新生儿,直至产妇完全掌握正确喂养方法;讲解护理、抚触的重要性,引导产妇正确护理及完成新生儿抚触;帮助家属及产妇熟练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换尿片的工作。通俗易懂地讲解产后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工作要点,着重讲明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引导产妇平衡营养供给、正确产后活动、定期产后复查及正确避孕。讲明新生儿出生后各种疫苗的作用及接种阶段、接种方法,鼓励新生儿预防接种[3]。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士每日集中将新生儿抱至专用婴儿沐浴间完成脐带消毒、抚触、沐浴,并集中在治疗室接受预防接种。需要健康教育时向产妇及家属集体讲解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问题及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发放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营养支持手册[4]。

1.3 评价标准。护理满意度评价及健康知识掌握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专业程度、健康知识及护理技能讲解情况、实际护理效果、日常沟通交流共5项目,单项20分,满100分,总分≥80视为护理满意;健康知识掌握分产妇健康与新生儿健康两大模块,单个模块50分,满100分,总分≥80分即为健康知识掌握[5]。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通过抚触、沐浴、喂乳、臀部护理等各项目实际操作规范程度考察是否掌握。掌握健康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良好,愿意接触新生儿,便视为角色适应良好。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女性产后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不仅需要经历对母亲角色的适应过程,还需要学习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自身产后健康护理,这个阶段学习和适应内容繁杂,因而需要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护理模式辅助保证产后母婴健康的关键所在。

本次研究采用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护士与产妇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将传统护理模式中相对分离和独立的产妇、婴儿护理工作合并起来,新生儿脐部护理、抚触、沐浴等护理工作均在产妇床旁开展,产妇可无障碍接触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不仅增进了母婴感情、促进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护士还在各项规范的护理工作中增进了与产妇的沟通、交流、指导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了产妇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护权[6],同时也让护士与产妇关系、家庭内部关系更加趋于和谐化。

在母亲床旁完成护理操作,每时每刻都在为产妇示范新生儿护理方法,并可在实际护理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及家属分步讲解并加以指导,产妇和家属也可现场参与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并及时得到护士的纠正和指导,充分调动了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产妇、家属更好地掌握育儿技能及产妇健康护理技能。另外,在床旁护理的模式之下,产妇更易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工作,对各类健康知识掌握效果更佳[7]。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更好地学习自我产后护理与新生儿护理技巧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身为母亲的幸福、骄傲与责任,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母亲角色,并很快消除产后抑郁、焦虑等情绪,亲子互动效果更好,母亲更有信心和成就感,并及早将自我关注变成新生儿护理为中心的关注模式。本次研究中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掌握有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丰富、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精湛的护理操作能力及卓越的沟通技巧,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务于产妇与新生儿,完成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技能指导、产后心理干预、母婴感情培养于一体的繁杂的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中开展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家庭为中心、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以促进家庭和谐与母婴健康为最终目标,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全面优化产后护理工作、改善护士职业形象、拉近护患距离、和谐家庭关系、增进母婴情感,提升产科护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晴,顾幼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2-634

[2] 冯瑜,李云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26-27

[3] 杨晓玲,张颖.母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196-197

[4] 舒红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45

篇(2)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产科同期收治的26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观察组年龄19~39(27.9±19.3)岁,住院时间(4.57±1.26)d,男婴71例、女婴61例。对照组年龄18~40(36.7±18.6)岁,住院时间(4.23±1.17)d,男婴72例、女婴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措施。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向产妇及家属简单介绍母婴注意事项,且产妇及其家属不参与新生儿的护理,整个护理过程由护理人员在沐浴室内独自完成。

1.2.2观察组

实施床旁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①床旁健康宣教:产妇入院早期护理人员就向产妇介绍产科环境,并就分娩相关常识进行详细介绍,使得产妇对分娩情况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分娩后向产妇及家属介绍产妇保健知识,告知产后康复相关科普知识,并鼓励产妇之间互相讨论和提出问题,及时予以解答。②床旁沐浴: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即开始进行床旁沐浴,通过实际操作,向产妇及家属示范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使产妇及其家属充分掌握新生儿沐浴要领,并鼓励产妇及家属亲自为新生儿沐浴。③床旁抚触:指导产妇及家属在新生儿沐浴前后,当新生儿处于较为平静和清醒状态下进行新生儿抚触,不但详细告知抚触步骤和抚触的好处,同时积极鼓励产妇及家属参与到抚触操作中,保证其熟练掌握抚触技术。④床旁脐部护理:护理人员在住院期间每天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并告知产妇及其家属脐部护理的相关操作要点,使其充分掌握脐部护理方法。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对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新生儿护理能力。其中,采用我科人员设计的初产妇产后自我保健调查问卷,了解初产妇对产妇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院前1d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心理状态、产褥期卫生、异常症状、产后饮食以及产妇休息环境等问题,满分100分,80~100分为优、70~80分为良、60~7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出院前1d,由两名护士考察产妇对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沐浴以及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正确情况,记录操作正确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篇(3)

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人住我院产科分娩的342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71例,年龄21一37岁,平均年龄(27.5士2.5)岁,孕周37一41周;对照组171例,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8.5士2.5)岁,孕周36~41周;所以产妇均为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产次、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1.2.1传统护理模式:包括每日对新生儿进行沐浴、脐带消毒、新生儿抚触等;并集中对产妇进行哺乳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将新生儿带到治疗室预防接种。

1.2.2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妇人住母婴同室病房,在产床旁边设新生儿床,便于产妇随时哺乳和观察新生儿;保持室温在22一24e,相对湿度50%一60%,在病房内为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抚触时,将室温调高至26~28e;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哺乳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教育,并现场操作示范,讲解内容包括新生儿哺乳方式及次数,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抚触护理的注意事项,新生儿预防接种,产妇护理方法、产后营养及产褥期常见疾病的处理等,并详细介绍新生儿的保暖方法、辅食添加、吐奶打隔护理、晚间哭闹的护理。对产妇进行强化训练,直至其基本掌握。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所有产妇进行调查,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知识宣讲等方面,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º母乳喂养率。根据新生儿是否吮吸母乳来判断,分为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包括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抚触护理等的掌握情况,分为掌握,部分掌握,不掌握。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资料输人计算机,采用SPSS17.O统计分析软件包。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采用(贡士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呱2检验,尸<位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125例,较满意39例,不满意7例,满意率为95.9%;对照组满意117例,较满意犯例,不满意22例,满意率为87.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比较

观察组母乳喂养158例,占924%;对照组母乳喂养144例,占84.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掌握139例,部分掌握22例,不掌握10例,掌握率94.巧%;对照组掌握1巧例,部分掌握31例,不掌握25例,掌握率85.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产科护理的一种新型模式

符合广大产妇及新生儿的生理心理需求,是回归自然的家庭温馨护理,优势明显。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母婴床旁护理将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全面了解产妇及新生儿的各项情况,增强以人为本的观念,实施优质服务;将传统的母婴分开护理模式变为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护患沟通的隔阂,使护理更具连贯性,使产妇可以直接感受到护理人员对母婴的重视和爱护,体现人性化服务特点,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和依赖,融洽了护患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对照组为87.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º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因新生儿带离护理的差错事故,从而减少了医患纠纷,保证了医疗护理的安全。»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母婴床旁护理由护理人员一对一进行喂养知识及方法的培训,使产妇能够更快学会和适应母乳喂养,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924%,对照组为84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产妇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母婴床旁护理不仅重视知识的宣教,还强调各项护理技能的掌握,通过一对一当面的讲解及演示,将所需物品和过程清晰地呈现在产妇面前,并亲自示范,便于护患间交流,及时解决疑问,强化产妇的理论基础,合理进行产褥期的卫生保健。床旁护理通过分阶段、有计划的健康教育,避免产妇一次性宣教太多而无法接受,从而提升宣教效果。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掌握率94.巧%,对照组为85.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篇(4)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a)-0142-03

新型产科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其实质是在初产妇住院期间,母婴所享受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边进行,以满足新生儿、初产妇和家庭的需求,促进初产妇产后夫妻、母婴和家庭成员间情感交流,减少患者因分娩引起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责任护理人员对初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培训与指导,提供优质的母婴床旁护理,让初产妇和家属共同参与母婴护理,让初产妇逐步掌握母婴护理技能[1-2]。本研究查找既往初产妇护理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制定初产妇母婴床旁护理流程,并将母婴床旁护理流程应用于初产妇,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1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初产妇年龄 0.05),见表1。

1.2 护理干预方法

A组初产妇给予传统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措施之前,先对护理人员进行母婴床旁护理理念知识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母婴床旁护理理念和具体实施细则,领会母婴床旁护理理念精髓,查找既往初产妇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制定初产妇护理流程,将母婴床旁护理理念贯穿于初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在工作中自觉做到“四心”(爱心、热心、细心、耐心)、“四主动”(主动与初产妇沟通、主动征求初产妇的意见、主动向初产妇介绍医院情况和技术水平、主动帮助初产妇解决困难)、“五勤”(手勤、脚勤、嘴勤、眼勤、耳勤)、“五多”(多一点解释、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帮助、多一点忍耐),B组初产妇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文字和多媒体及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护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母婴床旁护理:①新生儿床旁沐浴:护理人员根据初产妇和新生儿需求安排新生儿沐浴时间,护理人员指导初产妇为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沐浴前,护理人员一方面将产房室内温度调节到26~28℃,另外一方面护理人员评估新生儿精神状态、皮肤状况、四肢活动情况、喂奶后时间等综合情况以判断新生儿是否适宜沐浴。新生儿符合沐浴要求则由护理人员协助初产妇准备沐浴物品,指导初产妇在新生儿沐浴盆中先放凉水再加热水,教会初产妇采用手臂测水温的方法将水温调至37~39℃。护理人员按照强生婴儿沐浴方法给新生儿沐浴,边操作边与新生儿交流,并向初产妇讲解相关注意事项。新生儿沐浴完毕,护理人员教会初产妇给新生儿穿衣、脐带消毒(常规断脐后用络合碘消毒脐部直至脐部脱落后5~6 d,全过程用4根棉签法)和皮肤护理等方法。②新生儿床旁抚触:护理人员根据初产妇和新生儿需求安排新生儿抚触时间,新生儿抚触前,护理人员一方面将产房室内温度调节到26~28℃,另外一方面护理人员评估新生儿精神状态、皮肤状况、四肢活动情况、喂奶后时间等综合情况以判断新生儿是否适宜抚触。对于符合抚触要求的新生儿则由护理人员协助初产妇准备抚触物品,按照强生婴儿抚触方法为新生儿进行抚触,边操作边与新生儿交流,并向初产妇讲解注意事项。新生儿抚触完毕则护理人员教会初产妇新生儿翻身、脐带消毒和皮肤护理方法等方法。③新生儿床旁疫苗接种:护理人员向初产妇发放并讲解预防接种儿童家长知情同意书,初产妇知情同意并签名。护理人员与初产妇共同评估新生儿是否适宜接种。如果新生儿适合接种则由护理人员按照新生儿预防接种方法为新生儿接种,接种前与初产妇确认疫苗接种种类、接种肢体部位和疫苗接种方式,并告知初产妇新生儿接种后注意事项和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3](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50分则认为患者有焦虑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53分则认为患者有抑郁情绪)、纯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和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产后1周对初产妇再次评估,B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比较

B组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A组初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两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比较

对两组初产妇在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方法、抚触、脐部护理、换尿布、臀部护理、抚触等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综合评估,B组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明显优于A组初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2.4 两组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比较

B组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提出的新要求[3-6]。发展中的产科护理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研究显示[7-8]:初产妇对育婴知识的渴求位于产褥期护理需求之首,他们迫切渴望得到这方面的指示。如何做好初产妇住院期间护理工作,为初产妇提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和向初产妇传授育婴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是学者们和产科护理人员探寻的焦点问题之一。母婴床旁护理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是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效果[9-10]。但是,母婴床旁护理理具体措施尚未达成共识,为此,优化初产妇临床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发现,产后1周对初产妇再次评估,B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和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初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与既往研究报道结果类似[11],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护理措施实施前先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深产科全科护理人员对母婴床旁护理理念和精髓的理解,确保母婴床旁护理理念贯穿于初产妇临床护理工作中,找出护理人员在对初产妇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针减少初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在工作中自觉做到“四心”、“四主动”、“五勤”、“五多”,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②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做好基础护理,而且采用文字和多媒体及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护理,给予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识教育,主要从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方法、抚触、脐部护理、换尿布、臀部护理、抚触、早期预防接种等多个方面做好母婴床旁护理,让初产妇能够得到更多的育婴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减少初产妇初为人母的焦虑和紧张等负性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识教育,主要从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方法、抚触、脐部护理、换尿布、臀部护理、抚触、早期预防接种等多个方面做好母婴床旁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12-16]。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不但明显提高初产妇育婴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而且还明显提高了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2] 李桂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2):3668-3669.

[3] 牛慧军.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 19(6):118-119.

[4] 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1):194-197,235-237.

[6] 黄泽云.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39.

[7] 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6):32-33.

[8] 任云珠,汪素珍,陆杏仁.倾斜式卧位在母婴病房中的应用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021-1022.

[9] 陈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088.

[10] 胡赛玲,纵艳艳,王君文,等.母婴床旁护理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3):254-255.

[11] 王玉玲,梁文化,王玉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1-3.

[12] 黄泽云.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39.

[13] 廖春丽.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87-88.

[14] 万青,肖菲,刘芳.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89-90.

篇(5)

选择2013年1—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孕产妇4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5例和观察组260例。两组均为初产妇,单胎,无合并症或并发症,正常分娩。年龄20~33岁,平均27岁;孕周31~41周,平均(38.30±1.89)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贯穿整个产科护理过程的新型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入院时健康教育

由责任护士热情接待,进行入院宣教。介绍责任护士、主管医生、病区的探视制度、病区布局、母婴同室制度,发放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材料并讲解其内容。对待产妇应特别告知,入院后不要擅自离开病区,以免延误对孕妇及胎心的观察和各项治疗护理。

1.2.2产前健康教育

目前大多数产妇为初产妇,由于无生育经验,缺乏分娩知识及对宫缩疼痛认识不足,容易产生过度焦虑。责任护士告知孕妇分娩是一个自然正常的生理过程,帮助孕妇掌握必要分娩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和自然分娩信心。教会孕妇待产期间自数胎动,胎动过多过少、腹痛加剧、阴道流血流水等产前先兆,应及时告诉护士。

1.2.3临产时健康教育

孕妇有规律宫缩或宫口开大1~2cm时,责任护士护送孕妇转入产房待产,指导孕妇缓解疼痛。协助孕妇进食、进水、如厕,介绍导乐助产,陪伴分娩注意事项,对有剖宫产指征孕妇做好相应的术前、术后健康教育。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消除孕妇恐惧感。

1.2.4产后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帮助并教会产妇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产后会因子宫收缩引起下腹阵痛,经产妇尤为明显,2~3d会自然消失。产后当天的宫底平脐或脐下一横指,以后每日子宫下降1~2cm,10d后入骨盆。督促产妇产后4h内应排尿,以防止产后出血及尿潴留。指导产妇饮食,产后1h即可进流质或清淡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也可适当吃一些水果及新鲜蔬菜,防止产后便秘。指导并协助产妇第一次起床活动,告诉产妇动作应缓慢,防止性低血压。预防产褥期感染,侧切伤口感染,使用消毒卫生垫。因产妇产后出汗较多,应勤换内衣内裤。告诉产妇3d内阴道流出物为红色量多,以后逐渐减少,一般3~4周干净。

1.2.5母亲角色转变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帮助产妇母亲角色的转变。发放健康教育画册,观看同病室其他产妇喂养婴儿的实况,与同室产妇互相交流,加快学习新生儿护理技能及母乳喂养知识。注意母乳喂养前的卫生,喂奶前必须洗手,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及含衔•79•姿势,讲解勤吸吮的好处。指导产妇与新生儿同步休息。

1.2.6新生儿护理的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向产妇耐心讲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新生儿出生后应采取侧卧位以免呕吐羊水、粘液引起窒息。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变化。因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体温过低注意保暖,但不要用热水袋以防烫伤,体温过高及时松解盖被。增加喂奶的次数,防止新生儿脱水热。观察新生儿大小便的情况。新生儿生后1~2d内大便为黑色或墨色的胎便,2d后随着吸吮乳汁的增多逐渐变为黄色。若新生儿24h仍无大便,应告诉医护人员。新生儿脐的护理。保持脐部干燥,避免尿粪污染脐部,示范新生儿更换尿布的手法。示范新生儿洗澡、抚触,观看录像讲解注意事项。新生儿大便后用温水清洁臀部,防止红臀、尿布疹、溃疡。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新生儿出生后2~3d出现黄疸,4~7d高峰,2周后逐渐消退。女婴有阴道出血、白带是受母体内雌激素影响。新生儿喂奶次数少,尿片上尿迹发红,告诉产妇及家属不是尿血,是尿酸盐沉淀现象。只要勤喂奶,尿量增多,现象自然消失。告诉产妇及家属,新生儿在院期间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出生后72h做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

1.2.7护理的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向产妇讲解胀痛原因,主要是开奶后最初几天新生儿未做有效吸吮,或者产妇产后1~2d内食入高脂肪的汤类营养食物过多。教会产妇正确挤奶及按摩的方法,并示范。哺乳期间佩戴大小合适的棉质乳罩以保护。

1.2.8出院时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向产妇讲解在家休养注意事项,休养环境安静舒适,室温22~24℃,相对湿度50%~60%。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1~2次/d。15~30min/次,避免对流风。注意营养均衡,多食入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类营养丰富饮食。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新生儿出院后每日用脐带消毒液消毒脐部1~2次,保持新生儿脐部干燥。及时到当地预防保健门诊办理婴儿的计划免疫接种证。发放温馨提示卡,使产妇需要时及时寻求帮助。

1.3观察指标

干预后,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护理服务满意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护理服务满意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篇(6)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产检和生产的初产妇200例,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100例,年龄22~38岁,平均(29.50±1.50)岁。文化程度初中至研究生。试验组100例,年龄23~39岁,平均(29.50±2.00)岁。文化程度初中至研究生。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①常规组100例进行常规的优质护理服务,依据患者情况均给予传统的产科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100例进行系统化个性化围生期健康教育配合产科优质护理服务。

②制定孕产妇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规定各阶段健康教育内容、方式及各种护理问题的干预措施,并将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应用于健康教育中。护士与患者充分交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价,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根据孕产妇的特点、需求反复进行讲解、评估、教育,不断修订健康教育计划,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孕晚期直至产褥期。

③各阶段健康教育内容:孕期营养与运动、体重控制方法、母乳喂养知识、产房环境介绍、模拟产程演示、产前心理疏导、待产注意事项、入院须知、利于自然分娩的孕期准备、孕期合并症护理要点、剖宫产的术前准备等;临产后导乐助产士讲解产程过程,产程中饮食与休息,指导缓解产痛的方法、用力技巧、陪产家属支持方法;分娩后讲解并协助早开奶,早吸吮,皮肤接触,讲解产后生理变化和注意事项,饮食与运动,促进子宫复旧的方法,产后康复操。讲解新生儿护理知识,沐浴、抚触、喂养和观察评估,新生儿安全须知,疫苗接种。指导母乳喂养,护理,出院后护理问题咨询求助方式;产妇出院后电话或上门随访,指导坐月子的注意事项,伤口护理,喂养指导等。

1.3评价方法

患者满意度采用天津市护理质控中心2013版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母婴健康知识知晓率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知晓率调查表,内容包括产褥期生理变化,产后康复,饮食和休息,新生儿生理和新生儿护理技巧,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新生儿预防接种等方面,总分100分。以上两种问卷均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0%。自然分娩率、合并症发生比例、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实际发生百分比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自然分娩率、合并症发生比例、母婴健康知识知晓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不良事件发生。

篇(7)

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不断转变,发展中的产科护理也以健康为导向,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在围产期母婴同室保健范畴内,新生儿的所有护理均在产妇床旁护理,持续地促进母亲、婴儿健康教育及实施,提供母亲、婴儿和整个家庭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认可,从而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科室服务满意度[1]。2012年至今在我科开展该项护理技术,不仅得到了产妇和家属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分娩后母婴同室的产妇400例。年龄在18~40岁,孕周为37~41w,其中初产妇220例,经产妇 18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产妇及婴儿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进行护理。

1.2.1常规护理 对产妇及家属做健康宣教,抱婴儿到沐浴室沐浴、预防接种。

1.2.2母婴床旁护理

1.2.2.1床旁宣教 对产妇在床旁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产后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卫生指导、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指导(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开奶、按需哺乳等),教会产妇正确的喂奶、含接姿势;发现凹陷者,及时示范并教会产妇及家属护理凹陷的方法;发现肿胀者,教会产妇及家属正确护理及挤奶手法,以及产褥期常见症状的处理等;认真做好阶段性的健康教育。

1.2.2.2床旁沐浴 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沐浴护理,应使用盆浴,一人一盆,有效的预防交叉感染;准备好用物,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操作沐浴同时,以互动形式,鼓励产妇和家属积极参与并提出问题,尽量详细讲解沐浴的步骤和要点,脐部和臀部的护理要点,穿衣、更换尿布、包裹婴儿的技巧;以便产妇和家属更好地学会护理婴儿及掌握相关知识。

1.2.2.3健康教育更直接、更有效 强调脐带护理的重要性和方法,消除产妇和家属的顾虑,避免出院后脐带感染;同时还要强调婴儿皮肤的重要性和观察方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教会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含接技巧、挤奶手法。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宣教及注意事项。

1.2.2.4床旁抚触 抚触是通过双手对婴儿最大的神经器官皮肤进行有部位、有节奏、有规律、有一定力度的抚摸。目前已被公认为有助于婴儿体格发育、情商和智商发育的新型护理技术,并广泛在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开展。针对产妇及家属文化层次、风俗、习性不同以及意愿,可教会她们做新生儿抚触。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200例产妇,担忧170例,占 85 %,健康教育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76例,占 38 %,满意60例,占30%。观察组产妇担忧50例,占25 %,健康教育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160例,占90 %,满意190例,占95 %。

3 讨论

在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妇产科病房为配合“争创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建设,促进此项工作顺利安全的开展,采用了产科护理的专科特色和人性化服务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服务。“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是目前人性化服务向产科护理提出的新服务理念,也是产科护理发展的趋势。

3.1调整工作模式,实行护士分层管理,加强协作能力。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根据科室具体情况把护理人员分为两个护理责任小组,合理安排:结合性格互补、能力互补、交流技巧互补、新老搭配等原则组成护理小组,采取小组合作,床位分管固定的方法;每组设组长1名,负责病区1/2患者的管理,由护理组长负责,责任分工细化,目标明确。实行分组包干、分床到护、责任到人、相互协作的方法,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实行责任护士全面落实所管患者的质量措施、病情观察、特殊检查、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对患者实施连续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

3.2合理分配上班人员及各班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原则。根据科室情况,合理按排人员上班及分配工作量,遇晚夜班人员少而繁忙时,设置二线班,随时调动协助晚夜班,以减轻晚夜班护士工作压力,防止因繁忙而服务不到位引起医疗纠纷,确保优质护理的有效落实。

3.3开展不同途径的健康教育,满足产妇的要求。在床旁护理中进行健康教育,更直接和有效,使产妇及家属在切实感受到被关怀和理解时,才会有一种被尊重的满足感,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产妇住院的全过程;加上我科开展优质护理后,拓展了母婴管理、产妇早期康复等专科护理工作,提供到位的全方位护理,促进产妇的康复。同时对产妇及家属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的合理建议并采纳。

3.4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要求对母婴更加严格护理程序,床旁进行一对一操作,减少医疗差错和产科护理缺陷的发生。床旁护理不仅重视知识的教育,还强调各项护理技能的掌握,能满足产妇、婴儿、家庭的需求。通过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新生儿护理质量;产妇及家属的积极参与,促进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产后的康复及恶露的排出。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也使护理人员的自律性提高,护士自觉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自觉性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护理技能更加娴熟、规范,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3.5以往的传统方法,都是由护士将婴儿抱到新生儿沐浴间进行集中护理(沐浴、预防接种、抚触等),这个过程不免让许多家长但忧:离开父母视线,宝宝能否得到精心的护理,会不会在集中护理中将宝宝抱错?会不会发生交叉感染?等等诸多问题,而母婴床旁护理是在产妇和家属视线内的一对一护理服务,减少了差错率的发生。这种护理模式满足了产妇及家属的需求,解决了许多家长的困惑,实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人性情感关怀,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让床旁护理宣教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篇(8)

本研究中的340例产妇均为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160例产妇,其平均年龄为(27.4±2.4)岁,其中有67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93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其住院天数为(5.5±2.3)天,其新生儿的体重为(3.4±1.2)g,其新生儿的胎龄为(40.1±1.3)周。观察组有180例产妇,其平均年龄为(27.5±2.6)岁,其中有74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106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其住院天数为(5.8±2.6)天,其新生儿的体重为(3.3±1.5)g,其新生儿的胎龄为(40.3±1.5)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产后住院天数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产妇的新生儿采用母婴分离的方式进行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对其新生儿进行体温、呼吸监测、更换尿布、测量体重、洗澡、臀部护理及喂养等操作,不要求产妇或其家属参与对新生儿的护理。为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采取母婴同室的形式进行护理,将其与新生儿安排在同一病房,在为其新生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求产妇或其家属共同完成所有的护理操作,以提高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护理人员应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讲解等方法对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护理新生儿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促使产妇尽早开奶,以提高其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在产妇为其新生儿更换尿布、进行沐浴、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时,护士从旁进行指导,纠正其错误的做法。若产妇发生乳汁分泌不足、扁平等情况,护理人员应为其进行关于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并列举一些为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获得理想效果的案例,让其认识到为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增强其进行母乳喂养的信心。若产妇出现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更快地完成母亲角色的转换。在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期间,应嘱其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及体重的变化,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1.3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两组产妇发生紧张情绪的程度,将其紧张情绪分为“不紧张”、“轻度紧张”及“重度紧张”。将两组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性分为“适应”和“不适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例,%)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发生紧张情绪的程度较低,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性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54

实施方法

产前健康教育:孕妇入院后,向孕妇自我介绍,然后介绍病区的环境、制度,病区护士长、主管医生和科室主任。让她们感觉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分娩过程的教育:产妇进入待产室后,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免会产生忧虑,孤独与担心,因此,我们尽量做到一对一的全程陪护、关心、体贴她们,告诉她们分娩知识,使她们知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恐惧心理。同时鼓励产妇的丈夫陪伴分娩,可以在产妇疼痛不安时给予和安慰,给予感情上的支持。以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减少了产妇的孤独感。助产士应该严密观察产程,进行系统监护,并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满足其需要。同时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的知识。或者利用电视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知识,最大限度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产妇在分娩时正确应用腹压,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顺利度过这另人难忘的关键时刻。

产后护理与指导:产妇送回母婴同室,护士立即对其进行身心评估,简单的讲解母乳喂养和产后保健指导。内容包括:①产后食物应富有高热量,高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和多喝汤,以利于乳汁分泌。剖宫产后的产妇禁食6~8小时后进食汤类再逐步过渡到半流饮食,普食。②注意产褥期卫生,产后6小时内应及时尽早自解小便,交待病人注意会伤口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勤换纸。鼓励产妇下床活动,促进恶露排出。③做好产后的心理护理,以防发生产后抑郁。

母乳喂养指导:①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技巧,喂奶姿势,挤奶手法,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等。护士手把手的把这些知识教会产妇及家属。②每天播放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让所有“新妈妈”们及家属尽快掌握其相关知识。

出院指导:①提供24小时的热线电话,按需哺乳,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告诉“新妈妈们”出院后的第1个月,有我们的专业人员去家里访试,以及时了解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②出院后如何保持足够的乳汁分泌,如何办理婴儿出生证明。注意休养,饮食与营养,活动与休息做好避孕。③告诉产妇及家属及时办理婴儿预防接种手续。

篇(10)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月医院收治的164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3~32岁,其中初产妇99例,经产妇65例;顺产126例,剖宫产38例。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医院收治的200例产妇作为实验组,年龄24~35岁,其中初产妇128例,经产妇72例;顺产149例,剖宫产51例。所有产妇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分娩过程顺利,无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新生儿均为单胎足月、体重2500~4000g,无胎膜早破及宫内窘迫,无畸形以及相关遗传病。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分析总结对照组新生儿出现的护理问题,实验组根据对照组的护理问题提出防范对策并进行规范护理管理,问卷形式评估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新生儿情况、产妇精神状况与新生儿护理能力情况。

1.2.1护理问题

1.2.1.1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

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安全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及时,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如消毒不严格,来往看望探视人员增多,接触新生儿未洗手,室内空气污浊、通风较差,容易造成新生儿感染。另外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监护管理措施不到位,自身无菌操作意识淡薄,手卫生观念差,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1.2.1.2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护理操作流程不重视,巡视时间间隔延长或者不巡视,对待家属问题不耐心,敷衍回答,导致对新生儿发生的变化处理不及时,防范意识缺乏,容易诱发安全事故,造成护理差错的发生,威胁新生儿的安全。一些护理人员护理操作不严格,专业知识欠缺,临床经验不足,对新生儿和产妇生理、心理变化了解的不够深入,无法对病情变化做出正确判断。

1.2.1.3产妇育儿经验不足

产妇大多数是初产妇,且有地区差异、文化差异,对育儿方法不清楚,老人对育儿过多干预,继续进行以往传统不科学的育儿方法等,均可对新生儿的健康安全造成影响。如不了解产后初乳和如何避免乳汁淤积,产妇哺乳姿势不当易致新生儿窒息,更换尿布不及时可因排泄物刺激致臀红、皮肤破溃,脐部护理等知识缺乏,在照顾新生儿的过程中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为实施母婴同室、由产妇亲自照顾新生儿带来困难。

1.2.1.4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目前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与患者比例不当,护士工作量繁重,压力巨大,导致观察新生儿时间不够、次数减少,对产妇的健康教育不够全面,发生情况不能及时处理,造成不良后果。

1.2.2防范措施

1.2.2.1加强管理

病室环境要保持整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限制探视时间和人员,按照院方陪侍制度的要求执行,病区门口由专人看管,防止院外推销人员或犯罪分子进入。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常接触多名新生儿,在护理完新生儿后应严格进行手的清洁消毒,重视手卫生管理,防止新生儿之间交叉感染。

1.2.2.2定期培训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是进行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对护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医德医风的理念教育,进行新生儿护理和孕妇产后护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熟悉护理安全制度及风险防范预案、规范技能操作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耐心的“三心护士”,避免发生抱错新生儿、烫伤、割伤、摔伤新生儿等意外伤害事件。

1.2.2.3传授育婴知识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新生儿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无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护理人员要教育其改变传统的育儿方法,可通过健康教育公开课及宣传手册等手段途径,正确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教会产妇观察新生儿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生理现象和脐带、皮肤的护理,并宣传婴儿抚摸、按摩、游泳的好处。使产妇能有效掌握育儿方法,适应角色变换,避免因不适应、缺乏知识经验导致的紧张焦虑心理状态。

1.2.2.4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到位

增加产科护理人员,根据病室床位数和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执行弹性排班制度,避免护理人员过劳、过累,护士长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障护理人员能够对母婴同室病房中的产妇和新生儿在规定时间内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母婴同室新生儿情况、产妇精神状况与新生儿护理能力情况

实验组发生新生儿识别错误、新生儿意外伤害、产妇紧张焦虑情绪、母亲角色适应和产妇对新生儿的哺乳、沐浴、穿衣、更换尿布等护理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眼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一篇: 广告设计前景 下一篇: 创新思维的独特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