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风险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5 17:00: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乡村旅游的风险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乡村旅游的风险分析

篇(1)

1.据农业农村部消息,农业农村部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要突出服务乡村振兴。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乡村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选择盘活利用模式。要统筹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历史文化传承,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模式。鼓励利用闲置住宅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创意办公、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支持采取整理、复垦、复绿等方式,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整治,依法依规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为农民建房、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提供土地等要素保障。

2.为了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扬泰机场二期工程的建设是势在必行。随着机场提档升级,人流、物流、产业流将会迅速聚集,得天独厚的优势,临空经济区建设将成为丁沟的载体和平台,将大批发展要素吸引到这里,机场经济圈正在崛起。

3.光线中国电影世界项目是我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将在空港新城规划区内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摄影棚组群。西浦光线电影学院落户,既凝聚着西交利物浦大学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又涵盖光线传媒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品牌IP等多领域的实质内涵。两个项目将对地区影视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发展,空港新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丁沟镇朱桥村朱套组位于启扬高速机场互通高速路和安大路机场连接路交汇之间,紧邻机场。朱套,名如地形,四面环水,村落房屋之间小巷多,风景秀丽,有“小江南”的美誉。小村落民风淳朴,人文历史悠久,明朝的举人进士韩如善和朱三嘚曾居住此地。目前,除去首批拆迁户,该组还有65户人家,309人,耕地445亩。该地段将受益于机场利好辐射

二、项目方案、方式,建设规模、实施进度及投资分析(另详):

1.乡村游(农活体验、果蔬采摘、捕鱼)机场旅客变游客;

河道和村道整理;各种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完善;农田、八边地、河流由公司集体承包,统一规划,有机生态种养殖;

2.民宿居民交闲置房屋入股或租赁,一户一方案,改造装潢预算和施工监理(不新增建筑面积,旧房改造)。首批50个床位(经济型、中式精品型、乡村田园风型、集装箱型)。

3.餐饮农家乐,特产便利店,乡村酒吧,烧烤(200人次)

资金来源:政府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村企合作企业资金+农户个人资金=1000万

三、项目组织、劳动定员、运行操作:

公司运行:扬州市源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户

项目名称:水韵朱套—小江南

四、项目社会效益分析、风险分析

项目效益达成村居环境好,人人有事做,户户有钱赚,文旅品牌响。

篇(2)

农业旅游是一种产业融合,农业向旅游业提供资源,旅游业向农业提供增值服务,二者的融合在经济上产生许多共赢的模式,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并有许多潜在的风险,需认真评估。①随着投入的增加,生态景观显著改善;②原来农业生产中和旅游中的生态环境风险有加大的趋势,如原始生态受到破坏,污染物排放增加等。广义的农业旅游包括耕作农业旅游、林业旅游、养殖业旅游等,所形成的生态环境风险各不相同,下面分别讨论:

(1)在耕作农业旅游中,人们通常向往一种传统的耕作方式,不用化肥、农药,甚至不使用现代耕作机械,享受手工劳作的生产过程。在现代农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旅游者真能忍受产量低、外观差,甚至多虫的农产品?城市居民真能参与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高产美观的农产品才是人们真正喜爱的,轻松有趣的活动才是城市居民乐意接受的。农业旅游的目标客户其实与追求纯天然农产品的目标客户并不相同,他们不仅对水果和蔬菜的风味有要求,对外形、颜色、大小等也有很高的要求,这是农民使用农药和激素的重要诱因。只有把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元素相结合,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并尽量规避现代农业的弊端,才能使耕作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

(2)现在农业的高产优质离不开化肥,我们没有必要因噎废食。过量使用化肥会造成肥料流失,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并可能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但合理使用化肥是高产优质的必要条件。农业生产中,除了环保意识外,肥料成本是过量使用化肥的重要制约因素,但在农业旅游中,这个制约因素相对较小,更需要人们强化环保意识,并加强监督。现代农业很难离开农药,耕作农业旅游中也同样如此,但可以尽量使用低毒农药、易降解农药,控制使用时段,增加生态防治。另外,还可把环保活动寓于农业旅游之中,例如利用鸟类防治虫害,利用不同作物间的化感作用防治病害。

(3)林业旅游与传统旅游相近,但进一步强化了森林生态的地位和作用。保护森林是游客和管理者的共同目标,但实际操作层面,会产生许多偏离,甚至造成生态破坏。管理者出于短期经济效益的考虑,在风景区附近大肆修建豪华别墅,往往造成对原有景观的破坏。作为旅游开发的对象,环境就是资源,原生性具有重要的价值。这种原生性往往是不可再造的,一旦被破坏就难以恢复,资源也就丧失了价值。游客出于猎奇心理或不同的审美感受,可能喜欢大面积的人造景观,如漫山鲜花、万亩果园,这都可能造成对原生态的破坏,形成一种人造的、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同一林种的大面积种植,增加了防火、防病、防虫害的难度,还可能增加物种减少、水土流失等生态风险。另外,修筑道路、增加景观构筑物等都有可能破坏原有景观,增加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风险。

(4)在养殖业旅游中,人们向往人与畜禽的和谐共处,并喜爱各种逗趣活动,但人与畜禽的接触,也大大增加了人畜共患病传播的机会。近年散养畜禽广受欢迎,特别是农业旅游的园区,如“走地鸡”、“走地猪”等。这种模式下,畜禽接触环境微生物的机会大大增加,并有与候鸟等野生畜禽接触的可能,增加了患病的风险,如近年流行的禽流感。另外,相对于传统家庭散养和集约化饲养,中等规模的散养方式造成的环境污染较大。传统家庭散养的方式规模小,产生的污染易被自然环境消纳。现代大规模养殖的方式污染排放集中,方便收集与处理,如可以通过堆肥处理畜禽粪便,通过人工湿地处理清洗废水。中等规模的散养模式较难集中处理,环境自然消纳有一定困难,往往需要较高的投入来处理产生的粪便和废水。

1.2饮食卫生风险

餐饮是旅游中必不可少的,农业旅游也不例外。农业旅游中,人们追求乡村特色餐饮,“农家乐”式的简易餐馆随处可见,但卫生状况堪忧。餐饮卫生包括了食物卫生、用餐设备卫生和厨房卫生等几个方面:①要求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包括厨师和服务员)身体健康,严格按照餐饮生产程序的要求进行食品加工及各种服务。②要求地面干净无污秽,餐桌、凳子干净无污垢,碗筷、盘子、杯碟干净无油污,并要有必要的消毒,厨房整体干净整洁。这些都是城市饭店的基本要求,在“农家乐”式的餐馆很难达到,除了本地服务人员素质有关外,还与场地和各种配套条件有关。农业旅游的一大亮点是新鲜水果和蔬菜,并享受自行采摘的乐趣。但“新鲜”的背后,潜藏着许多风险。农业旅游大多在近郊,当地空气受到城市污染空气的影响很大。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一些草莓采摘园、荔枝采摘园,这种难以贮运的水果适宜现场采摘和品尝,即使价格高于市场价,也很受游客欢迎。由于距离大都市和工业区较近,除大气污染外,土壤污染也较严重,Cd、Pb、Hg、Cr、Zn大多超标,适用于种植水果的土壤并不多。同时,与大批量采运的水果、蔬菜不同,游客现场采摘的农产品不可能进行农药残留等指标进行抽样检查。

1.3旅游地卫生风险

许多农业旅游景点以乡土特色著称,大多建筑和道路保持乡土风貌,这增加了保持旅游景点卫生的难度。大部分乡村旅游地,特别是以农户自主开办家庭旅馆的旅游地,没有建设统一的排污管网系统,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随着游客增加,这必然会造成旅游地自然水体的污染。在一些以特色乡土建筑为景点的旅游地,路上经常有禽畜粪便,甚至出现污水横流的情况,道路两侧的空地上也是杂乱无章地堆放着垃圾、柴草等。另外,到了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环境里,一些旅游者也感觉受到的约束少,在景区内随手乱扔塑料袋、矿泉水瓶、果皮等。分散在乡村的家庭旅馆可以使城市居民充分体验原生态的乡村生活,但大部分城镇游客并不一定适应这种体验过程,因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决不能过分偏离他们自己已习惯的生活条件,特别是对乡村的蚊虫、杂草和一些传统习惯难以适应。从这一点上来说,大多数游客可以与村民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和交流,但体验生活只能是象征性的。例如在南方乡村,蚂蚁、蚊子很多,现代生活的高卫生标准几乎无法在分散的家庭旅馆达到。

二、风险控制对策

上述农业旅游的各种风险是随着农业旅游的发展逐步显现或潜在的风险,但并非必然发生。旅游对环境不仅仅只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旅游的发展也可以引导或者加速环境质量的改善。我们认识到,生态环境是农业旅游发展的基础,环境卫生条件是争取客源的保障。因此,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努力,防控各种危及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要发挥政府的组织管理职能。农业旅游涉及农业、旅游、国土、规划等多个部门,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发挥政府在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根据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结合旅游市场的需要,明确农业旅游规划的目标与方向,加大交通、信息、水电、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建立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推广规范的运作模式,逐步培养旅游地民众的良好习惯。严格管理餐饮和住宿卫生,如餐饮从业人员的健康证制度和例行健康检查制度,对厨房卫生和餐厅卫生的定期检查等。

(2)要倡导行业的自组织管理。借鉴发达国家农业旅游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组织功能。组织协调农业企业、农民开发农业旅游,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形成农业旅游景点的集聚效应。有组织地进行宣传,建立地区的品牌形象,避免恶性竞争。建立并完善农业旅游行业标准,提高农业旅游的标准化水平,并协助政府部门的监督评估工作。加强信息收集和整理,建立统一的灾害预测预报、疫情防控网络,及时上报突发事件。对于农药、化肥的规范使用,不能完全依靠农户的自觉行为,一定要做到信息公开,统一监控。

(3)要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建立大型的农业旅游服务经济实体,对促进企业行为的规范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无疑是有利的。农业旅游区域的动植物疫病防控、农副产品保鲜加工、工厂化种养、农业污染控制技术等关键领域的科研攻关与技术创新都需要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旅游设施和游览安全要通过旅游经营企业的严格管理来维护,做好有关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要维护旅游地的环境卫生,则要通过规划进行合理安排,如污水管道网的建立,将当地的污水全部采用管道排放,并在最终的污水汇集地建立相应的净化系统。要建立垃圾收集系统和垃圾处理场,派专人从事清洁工作和垃圾收集工作。如果农业旅游初期是由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主发展的旅游接待,达到一定规模一定要联合起来,成立较大的旅游经济体,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

篇(3)

关键词:

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

1互联网时代营销模式创新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并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层面对于互联网与其他业态相融合的重视,也是国家层面对于“互联网+”前景的看好。关于农业的“互联网+”的营销模式,近几年互联网电商推出了众筹土地的农产品营销项目,这个项目利用众筹的模式在线上先进行预订之后在收获季节将农产品邮寄到用户家中,该营销模式巧妙地利用了互联网平台将农民和顾客联系在了一起,而且在农产品成长到收获的过程中顾客可以免费获得到生产地旅游的机会,这样的设计不仅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的出售,也为农产品生产地带来了巨大的人流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A垦区经营现状以及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现状分析

A垦区地处东北亚经济区位中心,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区,属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辖区总面积5.62×106万m2区域面积相当于九个新加坡,现有耕地约2885333.33hm2、林地920000hm2、草原约351333.33hm2、水面252000hm2,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下辖9个管理局、113个农牧场,951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728家非国有企业,分布在全省12个市,总人口172.3万人,其中从业人员84.9万人,根据人口与土地相比较而言可以看出垦区可谓地广人稀。A垦区下辖9个管局、114个农场,交通较为便利。在土地质量方面,含有有机质较高的黑土占中总耕地面积的23.2%以上,可以说是土地肥沃。A农垦总局还间接或直接控股着多家企业,多以农业类企业为主。C股份有限公司是A农垦总局旗下比较重要的公司,C股份有限公司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包含着多个A农垦总局重要的管理局和农牧场,所以该公司的运营情况很大程度上代表了A垦区的运营情况。根据巨潮资讯网公开的2010~2013财务报表分析从净利润我们进行分析(图1)。通过对于利润走势分析可以发现C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2012年和2013年的净利润较2011年、2010年相比降幅比较大。通过对C股份有限公司在互联网上的官方旗舰店的销售模式做分析,发现该网店的布局与传统的销售模式相比没有大的创新,仅仅是将农产品直接进行线上销售,其他的创新点较少。

3借鉴互联网时代营销新模式,促进A垦区大发展

现在的互联网创新营销模式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种方式都适合A垦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对于众筹土地农产品营销项目的分析,该项目实质是众筹方式进行的农产品的预付款式生产,项目的启动需要一定的土地储备和农民参与,这些先决条件A垦区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需要的相应人员和场地这些A垦区也都具备。经过多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使A垦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交通条件。通过上述的实际情况的分析,众筹土地的模式可以在A垦区进行尝试,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1)与电商平台合作,利用电商在互联网营销领域的优势资源建立垦区的互联网营销网络。具体的操作模式是在现有的电商平台上开设官方旗舰店上开设单独的板块,并在电商平台上对于开设的店面进行官方的认证给消费者以信誉的保证,使其能够在直营网店上放心消费。

(2)在现有电商平台上增加相关业务板块只是环节之一,在开设相关业务板块之后,还应确立相关私人定制农业的品牌。A垦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且多以黑土为主特别适合绿色有机农作物的生长。A垦区应利用土地质量高的优势确立以有机绿色食品为卖点,进行电商店宣传并打造“绿色农业,垦区创造”的农业品牌。现在的人们对于绿色有机食品的渴求也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绿色有机食品的相对较高利的润率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以绿色有机食品主打的农产品营销前景广阔。

(3)利用“众筹”模式在互联网上进行农产品的生产。首先,在当年的种植季节开始之前确定将要进行互联网“众筹”的地块和本季将要进行种植的作物放到网上进行相应公示,同时在网上进行相关的市场调查来获得相关大规模的数据资料,在获得相关的大数据资料后进行分析,使得当年度的实际种植数据能够与互联网的实际市场数据进行匹配,以此来满足市场需求。

(4)由于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生产周期,为了使消费者能够放心在互联网电商上购买收益权并且能够体会到自己购买的农作物生长的过程,可以利用管局下属农场的交通相对便利的优势,让顾客到垦区进行生态观光。该方式不仅可以给客户带来一定的安全感,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的垦区人员也可借助于此开发生态项目,例如农家乐、垦区原始森林游、垦区特色生态游等,在收获的季节垦区也可以邀请购买相应的收获权的顾客来进行亲自收割,让顾客体验到收割的乐趣。

(5)在付款方式上,鉴于预售收获权的方式属于预付款交易,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根据这种不确定性分析,农户在到期进行实物交割的时候可能存在着歉收甚至是绝收的情况,也可能面临着到期产量明显高于预期产量从而造成损失。根据上述存在的风险,运营方可以采用第三支付机构担保支付,具体模式为在消费者付款后将资金放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财付通),资金在农产品收获之前一直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之下,在收获季节开始的时候按照当时与顾客签订的购买合同上规定的数量进行交割。在收获之后,如果在实际收获的时候收获的粮食高于约定的产量的话,顾客可以选择以合同约定的价格进行购买多余的粮食,还可以选择以成本价格反售给农民。

(6)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顾客在购买相应的农产品的收获权之后可能存在着极大的流动性风险。为了减少流动性风险提高收获权的流转效率,企业可以尝试将收获权在不同的合格购买者之间进行转让。在收获权转让效率的提升方面,公司可以建立相关的平台或手机客户端,进行收获权的即时交易来提高交易的效率。除此之外,也可以与电商平台合作利用电商平台在电子技术方面的优势进行相关交易流程以及交易制度的设计,使交易更加有效率并且更加安全。

(7)运输物流方面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对于物流运输方面,为了保证运输的农产品的品质并及时的送达到客户的手中,应该在企业的现有的资源允许条件下在本区域(一般是企业所在行政区划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物流站,并且配备自己的物流人员和引进现在国际先进的冷链运输体系保证了每个农产品送到顾客手中的产品品质新鲜。在本行政的区划之外的地区可以与第三方物流进行相应的沟通并建立良好合作的关系并且要求与集团公司的物流标准相同,并且要求统一着装和冷链运输确保了农产品全国质量的统一。在速度方面,应推广极速递方式,运送的时间应该不超过2天,还应实现农产品与顾客之间的门对门运输。

4销售方式存在的风险与防范措施

4.1运营风险互联网营销模式的运营风险主要存在于农产品的歉收或绝收方面,虽然现在的农业生产虽然科技化程度比较高,但是各种自然环境变化还是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针对于农业生产存在的运营风险,参照刘学文[9]对于农业风险的防范措施并结合A垦区实际,可以相应建立以政府、保险企业、农民三方合作的风险防控体系,具体的措施如下:(1)政府起指引作用,建立完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保险、建立农业风险基金或者适当向中央财政申请专项的财政资金来保障参与项目的农民的权益。(2)利用农产品期货进行风险对冲,与专业的金融公司合作利用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来进行风险对冲。(3)充分利用农业保险,在现有农业保险品类不足的实际情况,可以和保险公司合作开发针对该项目专属保险产品,并鼓励农民参与。(4)对于购买者和农民,都应在自身层面树立风险意识。为此在购买关系发生时,应确保双方均知悉可能存在的风险,具体措施为在网上购买行为发生时,让购买者和农民签订一份风险告知书明晰风险和相应的情况所能获得补偿。

4.2道德风险农业生产的周期性使顾客不能马上收到农产品,也不能接触到农产品生产的每个流程。顾客对于生产环节并不能很好的进行把控,整个农产品的生产流程全部依靠负责耕种的农民。对于存在的道德风险,C股份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开始进行农业生产的全程监控,但是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企业可以建立完整的全产业链全程监控对于生产全程做到全程可追溯,以此来应对存在的道德风险。

4.3信用风险预付款的交易模式,由于付款和收获的时间不对应,所以产生了相应的信用风险。对于这种风险,通过对于C股份公司的网上商店进行调查并结合其他电商的资金监管模式分析,我们可以选用第三方支付这样的模式来对资金进行相应监管,这样就可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并且能够有效化解潜在的信用风险。

4.4政策风险农产品在生产的相应环节都可以享受到国家的相应的优惠,例如现在的农业生产在销售上享受的税收优惠,但是如果税收优惠发生变化那么会影响到生产经营的成本。互联网上的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是事先综合考虑确定,那么税收优惠的变化势必造成成本波动,进而产生成本变化的风险。为了应对成 本变化的风险,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风险准备金,该项风险准备金可以根据预计的销售额来进行一定比例的预提,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有一定的资金来应对风险。

4.5法律风险销售过程因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所以与具有购买资格的相关客户只能签订电子购买合同,这样在签订电子合同的过程中就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例如对于签订合同顾客的资质是否是具备独立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购买的意愿是否是对方的真实的意思表达,还有在收获权的转让方面是否是真实的意思表达,这些都是在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在互联网上销售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应该加大对于电子合同的合规审核、引入执业律师或者企业自己的法务部门加强对于合规进行审核,通过上述方式来确保法律风险的最低化。在收获权转让方面应该加大对于风险的监管,对于交易程序的设计上要加入让转让人真实意思表达的程序设计,确保交易存在的法律风险最低化。

5总结

A垦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但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力度也不是很大。在农产品的商业运营方面也存在销售模式老化缺乏创新,虽然在电子商务领域也有布局但是销售模式创新度不强。互联网电商颠覆传统的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将大片土地通过众筹的模式结合互联网电商的平台进行农产品预订销售的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也激活了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而为当地带来物流、资金流、人流,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通过结合A垦区实际的情况和对众筹土地的农产品营销模式的优势和风险分析,认为这种创新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可以在垦区开展试验经营,如果取得好的效果之后应该可以在垦区进行大规模进行推广,相信该模式应用能够为A垦区的大发展、大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辛爱明.众筹模式促进农销[J].农家致富,2014(10):56-57.

[2]王阿娜.众筹融资运营模式及风险分析[J].财经理论研究,2014(3):99-103.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4]张华.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营销问题探析[J].现代营销,2013(6):66-67.

[5]田江慧子.互联网营销模式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19):74-76.

[6]彭夏岁,许亦善.基于多产联动的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4,26(1):105-108.

[7]刘鹏举.鲁花公司发展互联网营销的分析与策略[D].舟山:浙江海洋学院,2014.

[8]张赟.A互联网营销公司的绩效管理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篇(4)

随着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村网购群体异军突起,不论是网购人数还是电商交易金额, 都在不断创造着空前数据。根据相关快递公司调研,制约快递之快的最最主要原因就是快速堵在了“最后一公里” 。在城市主要表现为城市人比较懒,不想下楼或去快递点去快递,在农村没有定点快递站,寄取快递不仅远,还浪费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在此背景下,“递到家”这一基于电子商务行业( B2C、 c2C)、快递行业迅猛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 整合快递、电商资源,在居民社区、乡村或其他便利地点直接建立的以快递收发为主要服务应需而生。该服务的出现,可以有效成为快递、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也可以进一步升级为消费者的综合性第三方便民服务平台,可以为剁手党带去更多的安全、便捷、高效的便民服务体验。

一、相关理论

自2003年以来,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物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主要表现为“最后一公里”。在城市可以投放智能快递箱,但是在农村等比较不发达的地区就实施不开了。而递到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这种服务被认为是解决快件“最后100米”问题的最有效方案之一。

1.方案概述:递到家的智能快递系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实现互联网+快递。所有用户都是实名制注册,包括个人信息级银行卡绑定等。递到家会将实时快递信息展示在相应平台,当空闲用户在看到有适合自己取送的包裹时可以申请任务,在做任务时需拍照取证回执,此举可在快递出现问题时为用户证明,保护用户的权益。当任务做完后,兼职人员可根据包裹距离、重量等取得相应报酬,而收快递者也会付相应酬劳。而递到家也会收取兼职人员相应的税务。

2.电子商务现状:根据官方统计数据预测, 2016年中国网购规模将达3.6万亿元人民币。相比电商的快速发展,与之配套的快递物流发展相当滞后,特别是农村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严重影响电商的发展。

3.快递行业现状:随者我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和目益成熟,网购逐渐成了消费者的重要的购物方式甚至是主要购物方式。与此同时,与网购紧密相连的快递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

二、系统设计

“递到家”是基于电子商务行业( B2C、 C2C)、快递行业迅猛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整合快递、电商及社区资源,在居民区、校区、 乡村或其他便利地点直接建立的以快递收发为主要服务平台。

2.1可行性分析

“递到家”系统网络平台(网站、 APP) ,目标是发展成可供消费者查询快递的Google,并且集成蘑菇街、美丽说等导购类网站功能。递到家在提供快递服务查询的同时, 兼容导购、 信息分类功能网站, 其所提供的价值可以有: 习惯性的商品分类方式和定位式的用户符合需求; 增强消费者对其的粘性、忠诚度,最大程度的创造活跃用户群,让递到家便利网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所依赖的网站;以乡村为单位,细化消费区域,立足本地生活圈,引导消费导向,帮助消费者作出更为合理的消费抉择。

2.2系统优势

便捷:管理自由、投递自由、取件白由。从网上下单到我们拿到快递以及快递员从接到送单任务到送货完成, 这一个过程都是自由自在的完成。整个过程都是相当便捷的 。

高效:快递不用外出取、解决快递最后100米的难题。消费者可以坐在家等快递,既可以不影响工作,也可以节约时间和费用。

2.3行业历史与前景

递到家服务是对快递末端投递的有益尝试, 它在便利居民生活、 节省派送时间、 提高派送效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是可以实施快递柜,但是乡村是行不通的,而我国乡村占很大的比例,且乡村网购人数快速增长,物流业却无法跟上,递到家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难题。

2.4营销策略

1、产品服务市场细分。在营销策略处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利益共享、相互相成、快速发展。利益点给足合作伙伴,.形成生态系统,并充分发挥生态系统效应,让共赢的合作模式可以长久、稳定的维持下去。2、价格策略。实行以省、市、区(县)三级为单位的分级加盟制。(1)电商、快递公司由递到家总公司统一商谈。(2)区域商享受快递服务派件费提成,其它收入等收益归属递到家公司。3、渠道策略。在渠道建设过程中, 我们根据国内当下的快递行业发展现状, 我们制定了以下几个认为行之可效的方法:(1)与电商、快递公司信息系统后台对接。通过兼容各个电商、 快递公司后台的接口, 与相应的电商公司、 快递公司后台通讯。(2)自由快递哥受货物信件,分送业主。电商、 快递公司将包裹信件送达各家的营业点后,由自由快递哥进行扫码交接预收,系统实时上传信息给电商、快递公司的系统后台,反映货物的实时状态。当自由快递哥将快递交予消费者,消费者签收后工作完成。 4、促销策略。营业推广:营业推广是指企业在特定目标市场中, 短期内能够迅速刺激物流需求、鼓励购买而采取的非经常使用的增加物流需求量的各种促销形式 。

三、风险分析

随着电商网购的发展,快递量的的迅速增长,快递配送“最后100米”难题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

乡村的居民白天忙于工作,如果去取快递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花不少路费。递到家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风险与化解

(1)技术有待成熟,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国外快递公司国外新技术也都逐步进入中国,相比他们,我们技术还不够成熟, 他进入中国市场后会对我们的产品构成一定威胁 。化解对策:加大研发力度,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形成科学的应对机制和管理体系 。

(2)对新事物的出现的心理防备, 使递到家的推广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化解对策:提高设备的系统的稳定、安全性能,寻找权威媒体的报道,培训专业拓展人员进行讲解推销,相关行业协会、展会、论坛上亮相,产品免费试用等,尽量降低消费群体的转化成本,从而增强其对新产品的信任度。

(3)同行业更有实力的公司进入,遇到强劲的对手。化解方案:把握消费趋势,加快新产品的研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竟争力,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更加注重消费者体验, 在市场上抢占客源。

(4) 快递公司不愿意合作 。化解方案:加强沟通和理解,让其意识到递到家是可以帮助其降低配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求助相关快递行业协会、邮政管理局等 。

(5)不可抗力。化解方案:提前建立凤险应对机制,对风险进行一定预测,当不可抗力发生时候, 尽量使损失降到最低 。

该物流系统从设计到实现,考虑了技术、经济、运营方面的具体因素,对于进行实际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解决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并且对于互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更进一步的提出要求。

篇(5)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制定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处置和救助能力,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着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一)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县气象局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加快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和气象雷达、卫星信息利用工程建设,逐步完善暴雨(雪)、大风、冰雹、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的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加大自动气象观测网站密度,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积极建立水务、国土、环保、交通等行业气象资料共享机制,形成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综合气象灾害监测体系。县气象局要组织跨部门联合监测,特别要做好乡村、河流、山区、景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气象灾害监测工作。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重点加雨(雪)、大风、干旱等灾害中短期预报,着力做好突发性局地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三)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和专业信息网站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体系建设,拓展气象灾害信息渠道,增加气象灾害信息内容和播报频次,及时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完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和预警设施建设,在全县分两批布设气象预警设施,首批在十个乡镇和部分山区村、中小学校及景区安装气象灾害电子显示屏等预警接收设施。加强对公路、铁路、厂矿等行业和领域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快乡镇(街道)自动气象站和气象信息进村入校工程建设,进一步畅通乡村、山区、学校等预警信息渠道。

(四)加快移动气象站建设。新建移动气象站,提高对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为县委、县政府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科学手段。

三、全面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工作

(一)抓紧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各乡镇(街道)、有关单位要根据我县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普查结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切合实际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主要任务、具体措施和职责分工,统筹规划气象灾害防范体系建设。

(二)大力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国家防灾减灾有关规划和要求,结合本辖区自然灾害特点,认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全面调查历史上发生气象灾害的种类、频次、强度、造成的损失以及可能引发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情况,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和风险区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防灾减灾措施。认真开展气象灾害隐患排查,特别要加强对学校、医院、宾馆及其他人群密集场所的隐患排查,深入查找抗灾减灾工程设施、技术装备、物资储备、组织体系、抢险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

(三)加强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防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雷电、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各乡镇(街道)、县直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加大防洪设施、水库、城市排水设施、紧急避难场所等应急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防雷标准和设计、施工规范,完善建筑物、设施和场所防雷装置。重点抓好建筑、信息产业、石油化工、交通、金融、广播电视、文物、医疗卫生、教育、旅游等重点行业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以及定期检测工作,要将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纳入当地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

(四)认真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县气象局要依法开展对城市规划、各类开发区规划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行业发展建设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对气象灾害作出风险评估。各有关单位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影响。

四、大力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一)进一步完善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种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并针对气象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进一步制定相应的灾害应急预案。

(二)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县气象局要在干旱缺水季节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努力缓解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用水紧张状况。进一步完善人工增雨作业布局,加快人影作业装备升级,做好人工增雨工作。

(三)加快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加快暴雨(雪)、雷电、防汛抗旱等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并完善乡镇气象协理员队伍,开展教育培训及实际演练工作,不断增强应对各类气象灾害的能力。县气象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将灾害应急队伍建设作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加强对各乡镇、各单位应急救援队伍的指导培训。

(四)增强气象灾害抗灾救灾能力。在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后,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及时分析预警灾害的影响,按规定适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科学、有效的防御措施,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南部山区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加强查险排险,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认真落实减灾救灾各项措施,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行业在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作用。

五、不断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保障体系

(一)提高气象灾害科技保障能力。县气象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升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开展气候变暖及其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我县水资源、粮食生产、生态环境等的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我县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二)推进气象灾害防御法制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灾害防御和预警监测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完善气象灾害以及防御技术方面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规范,促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篇(6)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肺炎疫情对山东酒店行业影响概述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来看,2020年一季度,全国星级饭店7101家,平均出租率22.83%,同比下降53.31个百分点;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为72.58元/间夜,同比下降56.54%;每间客房平摊营业收入为1.49万元,同比下降53.26%。2020年一季度山东有459家星级饭店,同比减少53家;营业收入11.05亿元,同比减少11.88亿元,降幅51.81%;平均出租率只有21.72%,同比下降50.01个百分点;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57.28元/间夜,同比下降50.37%;每间客房平摊营业收入1.47万元,同比下降48.96%。酒店出租率方面,二星级为19.37%,三星级为25.75%,四星级为20.42%,五星级为16.01%。随着2020年二季度山东大批量企业复产复工,酒店业也逐步回暖,但每个季度收入均未达到同期水平,山东第二、三、四季度酒店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7.49亿元、28.21亿元、25.92亿元。山东第二季度出租率为38.07%,同比下降31.87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出租率53.87%,同比下降12.15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出租率为47%,同比下降15.21个百分点。山东酒店业第二、三、四季度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分别下降40.57%、20.33%、19.00%。虽然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步好转,但是不管是从单个季度还是全年来看,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酒店业的影响程度仍旧存在。

2山东省出台的主要惠民政策

2.1税收优惠政策。国家在面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采取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简单来说,“实体法”是指面对这种突发性卫生事件相对应的减征或者免征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免征增值税、关税、增值税附加、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税收减征或者免征力度最大;“程序法”是指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延期申报或延期缴纳税款等。2.2房租减免优惠政策。面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有企业需承担服务山东大局的责任与担当。2020年3月山东省政府国有资产管委会下发了鲁国资财监字[2020]7号文件,文件中指出,要严格落实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鲁政办[2020]5号文件关于权属国有企业需对下游租户落实租金减免的优惠政策。之后,在《关于加快企业项目全面复工达产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第5条中明确租金减免时间“一季度全免,二季度减半征收”。鲁政办字[2020]77号文件中规定,在上半年租金减免的基础上,将对中小企业减半征收租金的优惠政策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租赁经营的住宿业租金费用占比很高,政府出台的这些优惠政策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2.3贷款优惠政策。面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对重点受灾行业在企业贷款方面给予了多项补贴与优惠政策。降低贷款利率,鼓励银行机构压降成本费率,确保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低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率,取消反担保要求;国有五大银行开通防控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并推出防控专项信贷政策,加大对受灾严重的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等。

3酒店业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3.1全面预算管理。尽管全国逐渐复工复产,但是对于酒店业冲击仍然很大,2020年11月27日,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在第五届中国国际饭店大会上指出,10月份餐饮收入增速首次转正,达到0.8%,第三季度酒店业营业额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0%。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酒店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根据国家政策与酒店的经营状况合理预测收入与产出。优化资源配置,科学、高效地利用资源,避免资源、资金等的浪费,加强预算的管理与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不能只靠传统的酒店预算管理方式,需要用更适宜的敏感性预算分析方法来进行预算管理,特别是零基预算管理,在特殊时期建立新的预算管理模式。一要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预算不仅是某个部门或某个岗位人员的职责,还需要各部门全面配合,协助做好预算相关工作,进一步强化预算决策与预算执行。二要全面、细化预算,进行经营业务预算、资源配置预算、财务预算、风险预算、资金预算等,对于客房收入、出租率、平均房价、Revpar、餐饮上座率等实行零基预算管理模式,并结合弹性预算法,对特殊时期不同销售量与客房、餐饮成本之间的关系合理编制预算。对人力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房屋租金、长期待摊费用等实行增量预算管理模式。三要特别注意资金预算,资金链是企业的重要命脉,在客房、餐饮收入的基础上,预测酒店的直接人工成本、餐饮与客房成本,同时做好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预算等,预测酒店的现金余缺,根据企业的规模性质,合理调整企业货币资金,利用非常时期国家融资政策帮助企业合理融资,根据行业繁荣程度,跨期综合平衡企业资金运作,编制短期滚动预算。四要强化预算执行的考评与奖励机制,将财务指标的执行情况与个人绩效相结合,既要纵向与往年指标项对比,也要横向与同行业相对比,制定合理的适合本企业的奖励机制。同时,预算管理委员会须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纠正酒店运营执行预算过程中的偏差,通过奖惩等激励手段帮助企业渡过难关。3.2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目前酒店收入达不到往年水平,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保证资金链的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管理。一是制定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合理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并根据客户的经营情况随时更新客户信用等级,对客户按照风险等级进行管理,对连续一段时间评估为高风险的客户予以特别关注,与持续评估为高风险的客户及时解除合作关系,合理避免客户信用风险。二是确定合理的赊账金额及期限。根据客户的信用度、财务状况、前期回款情况及消费情况等,确定合理的赊账金额及期限,同时要加强执行度,任何人不得擅自扩大赊账金额及期限。比如通过混淆S账和AR的方式扩大赊账金额等,如遇特殊情况,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按照规定完成相关流程的审批,严控赊账金额及期限。三是限制个人担保金额及权限。个人担保能力有限,如果给予个人太大的担保金额,会给酒店造成较大的风险,可以设置担保人员范围,比如只针对中层以上人员发放担保权限,同时根据个人在公司的任职级别、工资水平、个人信用等确定个人的担保金额,合理避免因个人担保能力不足给企业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四是加强应收账款回款考核管理。将应收账款的清收与个人绩效挂钩,同时明确责任到人,加大考核力度,一方面防止出现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而无人管理的状态,形成超期账款,造成坏账损失;另一方面责任到人后,可以与客户始终保持联络,避免后期出现客户失联,增加清收难度和成本。五是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管控。对应收账款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督,针对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方法,增强应收账款的管控,同时在管理过程中,随时关注风险,充分做好全链条风险分析工作,降低坏账风险。六是合理控制应收账款与销售额的比重。根据酒店的实际情况,分析历史数据,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比重,避免应收账款占用较大资金,合理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资金需求。3.3加强业财融合度。酒店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酒店的方方面面,而其财务的日常工作缺乏系统性,与业务运营相脱节。国内大部分酒店都缺乏业财融合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导致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独立运行,财务人员作出的经营分析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以上问题更为凸显。酒店财务人员要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经营中,熟悉各业务流程和相关制度,全方位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充分融合财务专业知识,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作出专业的分析,为高层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完善企业的业财管理软件,以会计ERP管理流程为核心,逐步融入企业费用支出签批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前台收入系统,使资金流、信息流得到实时反馈,实现企业信息动态管理,让酒店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企业各项风险。3.4采购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收入降低,企业为了生存必须节本降费,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对采购成本的控制,降低采购环节的风险点。第一,要全面跟踪采购质量,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对酒店日常采购的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类等产品实行标准化管理,对大小、尺寸、颜色、产地等制定验收标准;第二,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通过比价、招标等方式选择供应商,同时不仅要关注供货商价格,更要注重货物品质,加强对供应商的风险评估,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第三,科学合理制定采购清单,结合客流量,选择最佳采购时间与采购数量,既要满足日常消耗,也要防止出现采购过度造成的库存积压与资金占用问题;第四,加强预付款风险评估,酒店日常采购的原材料很多来自于中小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更要提高对这类供货商的评估,了解供应商整体的经营情况,防止坏账或断货情况发生,保证资金安全,并做好风险应对措施;第五,利用互联网信息透明、公开、规范化等优势,增加网上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地防止采购人员“吃回扣”等现象的发生。3.5税务管理。建立税务管理风险机制。设置税务管理部门,建立一支税务工作团队,参与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全方位评估企业税务风险,提出解决方案,降低企业纳税风险;在大型企业中,部分管理者缺乏税收筹划意识,公司运营过程中只重视经营销售业绩而容易忽略税收管理与筹划工作。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国家出台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帮助受灾严重的企业渡过难关,尤其是对酒店、餐饮旅游等中小企业优惠力度较大,企业需要根据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时作出调整,否则就容易出现税务风险,同时因为没有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而造成资金流失;企业还应将税务管理纳入财务人员业绩考核中,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税收筹划的积极性,规避税务风险,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还能降低企业不必要的税务支出;另外,还应加强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对国家出台的各项会计政策变更要迅速反应、理解到位,帮助企业降低税务风险。

4结语

酒店业作为服务产业,应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内部控制理念、创新发展,才能使酒店健康发展。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基础,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与效率,才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提高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明,汪晓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税收政策探讨[J].财政科学,2020(02):17-23.

[2]白彦锋,唐艺宁.中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财税政策的对比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0(07):17-29.

[3]梁志宏.酒店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8):169-170.

篇(7)

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制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加快国家与地方各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基础,切实增强对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处置和救助能力,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一)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国家与地方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加快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气象卫星工程和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建设,建立完善雷电、酸雨、臭氧、大气成分、土壤墒情等专业观测网,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网站,形成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监测体系,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气象部门要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联合监测,特别要做好农村、沿海、重要江河流域、森林草原、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气象灾害监测工作。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分灾种气象灾害预报业务系统,完善新一代可视化、人机交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重点加强台风、暴雨(雪)、大雾等灾害及其影响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和雷电、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

(三)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抓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拓展气象预报信息系统功能,增加信息内容,建设针对不同群体的接收子系统。完善和扩充气象频道、气象手机短信预警系统、数字卫星广播系统和专业信息网站功能,与社会公共媒体、有关部门和行业内部信息渠道相结合,及时台风、暴雨(雪)、大雾等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号及简明的防灾避灾办法。在学校、医院、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或利用现有电子显示屏、公众广播、警报器等设施接收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加强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行业和领域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快农村乡镇自动气象站和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完善海洋气象广播系统,进一步畅通农村、牧区、山区、海上等预警信息渠道。

三、切实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一)制订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制订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并针对气象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进一步完善相关应急预案。要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特别要加强大中型城市、人口密集地区、重点保护部位和边远山区的气象灾害预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二)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各级气象部门要在干旱缺水地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努力缓解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用水紧张状况;在做好传统农业防雹工作的同时,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防雹作业布局,加强人工防雹工作,减轻雹灾对农作物和农业设施的损害。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对森林草原火灾、污染物扩散、环境污染事件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

(三)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工增雨、防雹、防雷、防汛抗旱、灾害救助等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提高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应对各类气象灾害的能力。学校、医院、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要明确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接收和传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组织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设立乡村气象灾害义务信息员,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要研究制订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气象灾害应急救援的办法,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四)切实增强气象灾害抗灾救灾能力。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分析对本地区、本领域的影响,并根据具体情况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加强查险排险,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要认真落实减灾救灾各项措施,全力做好气象灾害救助、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工作,确保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加快灾害保险和再保险等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行业在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作用。

四、全面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工作

(一)积极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防灾减灾有关规划和要求,统筹考虑当地自然灾害特点,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全面调查收集本行政区域历史上发生气象灾害的种类、频次、强度、造成的损失以及可能引发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的因素等,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灾害分析评估,根据灾害分布情况、易发区域、主要致灾因子等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有针对性地制订和完善防灾减灾措施。同时,要认真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隐患排查,深入查找抗灾减灾工程设施、技术装备、物资储备、组织体系、抢险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特别要加强对学校、医院、敬老院、监狱及其他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场所的隐患排查,制订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

(二)不断强化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基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海堤、水库、防风林、城市排水设施、避风港口、紧急避难场所等应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及时疏通河道,抓紧进行病险水库、堤防和海塘等重要险段的除险加固,保证工程设施防灾抗灾作用的有效发挥。要按照国家规定的防雷标准和设计、施工规范,在各类建筑物、设施和场所安装防雷装置,并加强定期检测。针对台风、风暴潮、沙尘暴等灾害强度增加、损失加重的实际情况,科学制订防风、防浪、防沙工程建设标准,切实提高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

(三)积极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依法开展对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建设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有关部门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影响。

(四)抓紧制订和实施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结合当地气象灾害特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的应急基础工程建设。

五、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保障体系

(一)加强气象灾害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快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加强气象灾害发生机理、预报和防御等科学技术研究,大力发展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气候系统模式,着力提升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入开展气候变暖及其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水资源、粮食生产、生态环境等的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要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世界各国防灾减灾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不断增强我国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二)加强气象灾害相关法规和标准建设。要加快完善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相关的法规以及实施细则和制度,健全国家、行业、地方气象灾害以及防御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三)加大气象防灾减灾资金投入力度。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应急指挥、灾害救助及防灾减灾工程等重大项目、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

六、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

篇(8)

诚信X”行动计划(X-X年)》和省、市X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部署,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持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举措,强化责任落实,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全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全县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持续稳定。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工作部署到位。

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听取相关职能部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汇报,分析研判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研究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召开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各职能部门调度会等,对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及时进行了部署落实。

二是责任落实到位。

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及时调整县食安委组成人员及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与X个食安委成员单位、X个乡镇层层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三是保障措施到位。

出台《自治县关于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实施意见》《自治县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自治县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自治县关于落实的实施意见》《自治县进一步加强“地沟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自治县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自治县创建X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

加强乡镇食品安全监管站所和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协管员队伍建设,落实食品安全协管员补贴每人每年X元,合计X.X万元,积极解决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监管执法装备,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监管经费保障到位。

(二)加强部门联动,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狠抓食品生产环节监管。

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先后组织开展食品生产管理培训X次;强化源头管控,对全县所有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监管。落实食品企业风险等级管理,通过严格的量化评价及动态风险分析,共完成全县X家企业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并根据风险等级确定全年监管次数。分别与X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X家小作坊签订《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书》。

引导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现已完成X家生产企业,超额完成X家。认真开展肉制品、酒类产品质量安全、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生产环节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治理等专项整治工作。检查食品生产企业X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X份,均已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完毕;同时严格现场检查小作坊升级改造X家,新办小作坊X家,取缔黑作坊X家,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抽检X批次,合格率X%。全年,查办违法案件X件,罚没款X.X万元。

二是狠抓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严格执法监管和推进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落实监管职责,强化全程监管。

抓源头,推进健康种植养殖、绿色防控技术,控肥、控药、控添加剂,规范农兽药使用行为,切断有害物质进入农田污染餐桌的链条。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共查出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禽

X

只;无害化处理死因不明动物

X

只(头),动物产品

X多公斤,罚没假劣种子X公斤。

抓过程,县委、县政府连续组织召开了全县非洲猪瘟防控专项调度会议X次,累计出动X余人次,对所有养猪场(户)、屠宰场、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进行全面排查。设立了X个临时消毒检查站物资已全部到位,人员已全部上岗。加强生猪调运监管和餐厨剩余物监管,塞罕坝综合执法局严格对餐饮行业和食堂的泔水及餐余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置的监管;农牧局负责畜禽养殖环节投入品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违法行为。对辖区X个乡镇,行政村(社区)所有生猪养殖场(户)逐村逐场逐户进行排查,此次共排查X个乡镇,养殖户共X户、共计X头,均已签订了严禁使用餐馆、食堂泔水或餐余垃圾承诺书,同时下达了禁止使用餐馆、食堂泔水或餐余垃圾饲喂生猪的告知书并对其进行了登记普查表。

抓整治,突出问题导向,扎实做好农资打假、督导巡查和畜禽定点屠宰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和承诺书各X份.共查处违法案件

X起,罚款X元,全部结案。食用农产品抽检X批次,发现不合格X批次,合格率X.X%。

三是狠抓餐饮服务和学校食堂监管。

加强旅游沿线与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农村集体聚餐、校园食堂及网络订餐等领域和新兴业态食品安全监管,实行校园绿色餐饮,全县X所中小学、X所幼儿园学校食堂监督检查全覆盖,督导检查情况全公示,学校食堂量化分级B级(良好)以上达到X%。开展“净网”行动,对美团、饿了么网络订餐平台全方位监管,以网管网,线上线下联动,净化网络订餐环境。落实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制度,对农村流动厨师及承接农村聚餐活动的餐饮单位备案登记。

深入推进“量化分级、明厨亮灶、清洁厨房”工作,完成量化分级X户、“明厨亮灶”X户,清洁厨房X户。从春季开学至今各学校监督频次均在X次以上。创建县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街(路)”御道口牧场主街一条街。有力保障“省旅发大会”期间餐饮服务安全。全年共检查化妆品经营单位X家,保健食品经营单位X家,餐饮单位X家,农村集体聚餐申报X家,抽检X批次,查办违法案件X件,罚没款X.X万元。

四是狠抓食品流通环节监管。

深入开展农村食品、食用农产品、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婴幼儿乳粉、禽肉及其制品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检查市场主体X户,下达责令整改X份。进一步完善食品风险分级和食品流通电子备案追溯管理体系,加强婴幼儿乳粉等高风险食品电子备案管理。

积极开展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整治提升工作,筹建快检室X个(分局X个、金字农贸市场X个),形成市场开办者、基层分局、流动检测车“三位一体”的食品快速检验网络。认真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引领工程,积极培育“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大力打造优质精品肉菜专柜。创建食品超市(店)示范店X家。抽检食品X批次,不合格X批次,查办案件X件,罚没款X.X万元。

五是狠抓药品药械安全监管。

对药品生产企业开展生产专项监管X次,主要对企业是否存在未按处方规定投料、未按规定工艺组织生产、生产记录、数据不完整等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配合市市场监管局开展GMP跟踪检查一次。

共检查涉药械单位X家次,对涉药械单位药械购销渠道、是否诚信经营,数据是否真实、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储存和运输,是否违法违规销售、使用假劣药品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开展疫苗专项检查,现已检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家,疫苗接种单位X家。开展药品抽验工作,根据省市抽验计划开展药品抽验工作,抽验药品X批次,按时完成了抽验任务数,药械不良反应上报工作,共督促涉药单位上报药品不良反应

X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X例。

(三)加强检验检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现全覆盖

一是拓展监督检测范围。把监督抽检工作延伸至田间地头、食品加工企业,切实打通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X年已完成监督性抽检X个批次,抽检合格率X%以上,组织快检X批次,实现了监督检测全覆盖、无盲区。

二是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市场监管X个分局分别建立食品安全快检室,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快速自检,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监督性抽检,完善食品检测网络。

三是注重结果运用。通过电视台、电子显示屏、自媒体、纸质通告食品抽检公示信息X期,印制张贴抽检信息通告X份,促使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提高食品质量。抓好抽检不合格食品后续处置,依法办结不合格食品案件X起,公开销毁银耳、粉条等不合格食品X公斤。

(四)加大整治力度,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由县食安办牵头,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集中力量,以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农村大集等为重点业态,逐一对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食品销售者及餐饮服务单位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检查经营涉及猪肉及其制品市场主体

X户次,签订《非洲猪瘟防控责任书》X份,督导经营者严格履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等义务,不购进、不使用、不销售来源不明的猪肉及其制品,严防非洲猪瘟疫情蔓延至我县市场。针对网络传播沸沸扬扬、人心恐慌的“猪肉有虫事件”,我县主动作为,及时对事件展开调查,第一时间通过**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渠道消费警示,向社会公众澄清事实,及时辟谣,消除群众心理恐慌。X名网络传播视频拍摄者被福满家举报后,受到公安部门行政拘留处罚,有力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是加强旅发大会安全监管。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我县将其纳入全年重点工作,多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研究制定了《旅发大会期间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清理整顿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务求整治成效。抽调执法车辆、精干执法人员X余名集中入驻坝上,采取“大兵团”作战,分组对坝上及其周边地区X家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地毯式排查整治,所有摊点均做到证照齐全、合法规范经营,切实维护了旅发大会市场秩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被授予“承办第三届X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先进集体”。

三是强化食品违法案件查办。强化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和联合执法检查,先后开展食用农产品、畜禽水产品、瘦肉精、餐饮具、白酒企业、乳制品、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及中秋、春节等节日期间的专项整治行动

X余次,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四是开展“三小”业态专项整治。认真贯彻落实《X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条例》,发放“三小”宣传材料X份,组织开展培训X场X余人次,有效提升从业人员守法经营意识。对全县X余家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普查建档、分类整治,悬挂食品经营信息公示牌和备案证明,公开食品安全制度、经营者姓名、健康证明,公布监管责任人和举报投诉电话,提升“三小”经营水平。X年新增小作坊X家次,小餐饮X家次,小摊点X家次。组织开展“三小”专项治理行动X次,查处违法经营行为案件X件。

(五)加强应急建设,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防控

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健全重大信息报告机制和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妥善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防止和减轻社会危害。组织开展**二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X次,有效提升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六)加强宣传培训,营造浓厚社会共治氛围

利用宣传载体,全方位、多视角、多角度开展宣传。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标语、墙报、黑板报、宣传单、横幅等多种载体,拓展宣传面,大力宣传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的成效。充分利用X.X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重点重点时段,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新《食品安全法》宣传。利用电视、宣传展板、条幅、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新《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推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和消费维权。

全年共播发公益广告X余条,发放食品安全宣传单X万余份,张贴标语X余条,先后开展执法人员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X次,营造了人人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积极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良好社会氛围。选聘乡村协管员X名,充分发挥“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延伸食品安全工作触角。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随着科技进步和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深层次矛盾和新问题不断显现,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一方面,食品安全宣传氛围仍有欠缺。食品安全宣传载体和方式还不够丰富,食品安全知晓度、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对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认识不足,对食品及原料索票索证、生产加工控制、食品出厂检验、产品标识、从业人员要求等落实不到位。一些消费者由于受消费水平及消费观念影响,食品安全法律维权意识薄弱,食品安全参与及监督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

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相对滞后。食品药品监管属高风险低燃点行业,一旦出现问题极易引起社会反映并迅速扩散,食品安全问题时刻被广大人民群众关注。食品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但基层监管的硬件设施、人员培训、工作经费等方面保障不够,食品安全基层监管一线依然面临监管点多、面广、线长、执法人员少、执法装备差的窘迫状况。基层食品安全技术监管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部分监管人员对有关食品常识和检测操作技能掌握不熟练,实际操作能力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关键点。过去那种人盯人、人盯事监管模式已经落后,要充分发挥智慧监管、大数据监管作用,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食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势在必行。

三、下一步工作

下步工作中,我县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纠建结合,全面提升食品安全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一)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力度。

强化市场监管、农业、卫计等部门日常监督检查责任,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重点问题的日常监督检测力度,督促企业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溯源管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风险。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和打击食品违法犯罪,坚决防止危害较大食品安全问题发生。

(二)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

抓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和程序,强化综合协调能力,围绕食品安全重大决策部署督导落实、重大治理行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责任落实等破解监管薄弱环节,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发挥更大作用。强化食安委成员部门配合协作,定期研究通报食品安全工作,不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检查和综合执法,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大力强化基层监管体系建设,落实乡镇、街道食品安全职责,明确专职岗位、专职人员,建立联动联防机制,实现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管理。

(三)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力度。

广泛宣传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政府抓好食品安全的决心、部署和成效,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食安创建,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法制宣传和培训,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培训制度,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强化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篇(9)

1.1草地资源的特点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在高原独特的自然条件下,草地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草地面积辽阔。是全国五大草原牧区之一,草地面积为8.3×107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9.1%,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为6.6×107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5.1%。二是草地类型丰富多样。草甸与草原草地类型有7个,包括高寒草甸草地类、高寒草甸草原草地类、山地草甸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草地类、低地草甸草地类、高寒草原草地类和温性草原草地类,以高寒草原草地类分布面积最大。三是牧草产量低。大部分地区气候严寒、干燥,土壤贫瘠,牧草低矮、稀疏,普遍产量较低。四是草地利用的季节性明显。五是天然割草地奇缺。

1.2从气候变化视角研究草地资源的重要性

1.2.1合理开发和利用草地资源的需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草地生态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迥异。例如,生态种群组成贫乏,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单位面积生物产量低,抗干扰能力弱。在极端气候变化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易于被损毁,极可能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恶化以致完全崩溃。因此,从气候变化视角研究草地资源及其产业发展,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草地资源、提高草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维护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有着很大的实践意义。

1.2.2生态安全、社会稳定的需要加强草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全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区、为数不多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同时还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大的地区。其地理位置特殊,草地占土地面积的比重达2/3以上,加之宗教影响广泛,基础设施落后,基本公共服务薄弱,社会矛盾较突出,是全国生态屏障建设、社会稳定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气候变化使草地脆弱的生态系统面临不确定性,增加了治理的难度,加之牧民传统生产方式仍然占主导,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十分有限,牧民贫困与高原生态屏障建设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1.2.3高原生态屏障建设的需要地理位置特殊,草地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高原对影响我国旱涝分布的气候格局作用明显,是影响我国与东亚气候系统稳定的重要屏障。保持地表草地植被和冰雪覆盖稳定性,有利于保持亚洲乃至北半球大气环流系统的稳定。草地是重要的江河源区,冰川发育,湖泊众多,湿地面积大,孕育了许多重要江河,是世界上河流发育最多的区域,对这些江河的水源涵养和河流水文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对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是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拥有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同时还具有我国其他地区乃至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特殊性,如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拥有所特有的高寒干旱荒漠、高寒半干旱草原和高寒半湿润高山草甸等类型。作为世界上独特的环境地域单元,孕育了独特的生物群落,集中分布了许多特有的珍稀野生动植物,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最主要的分化与形成中心。也是全球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并有高寒生物自然种质库之称,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

2气候对草地资源的影响

2.1热量不足是草地演变的主导因素气候是草地演变最积极、最活跃、最直接的因素,它不仅能决定草地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而且还可以制约草地生物群落在时间上的更替。高原独特的气候环境对草地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草地被寒冷低温气候控制的面积达74.9%,这些草地所在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在0℃左右,甚至更低,≥0℃的年积温小于1500℃,植物生长期不超过180d。其余的草地则为分布在高原谷地的温暖、温凉草地。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草地比重见表1。热量不足是制约草地生态系统中一切生物学过程的主导因素。长期的低温使高原植物,特别是优良的饲草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如植株低矮平铺地面,便于截取更多的阳光;越冬芽着生在地表之下,并有保护物;植物根系分布于土壤表层,以便利用有限的地温;在有效温度范围内积累有效物质的速率较高。

2.2干旱是制约牧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干旱是气候的一个显著特征。除了高原东南部低海拔河谷地带天然降水可满足植物生长外,广大牧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威胁。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高原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各地差异很大,干旱、半干旱草地占总面积的66%,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及雅鲁藏布江中上游高海拔地区。草地还存在生理性干旱问题,由于高原独特的低温条件,增加了水分的黏滞度(0℃水的黏滞度约为25℃水的2倍),降低了土壤水分向植物根、茎的输送能力。降水量的年变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分突出,如拉萨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44mm,多雨年可达815mm,少雨年仅为268mm。西部高原地区的降雨年变化更大,草地的丰欠年差别十分明显。不同水分等级条件下的草地比重见表2。

2.3高原湖泊和现代冰川是局地草地演变的重要因素冰川是江河的发源地,雅鲁藏布江、怒江等发源于境内的大河,其源头都有冰川存在。冰川的消融对河流、湖泊的补给和调节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内陆河流的来水量一半是靠冰川补给的。冰川和湖泊不仅能储存物质———水,还能储存能量———温度,因此它们可以调节水热平衡,影响周围气候。高原气候变化,导致许多湖泊水位下降,冰川消融,面积逐渐缩小,甚至出现冰川消失、湖水干涸。

2.4人类活动对局地气候的影响不容忽视人类的生产活动,特别是盲目开垦、采伐和超载过牧,引起局地气候、生物种群和自然景观的改变,也是较为突出的现象。放牧本身不可能直接使湖水下降、湖泊干涸、冰川退缩,但大面积的超载过牧造成土地沙化,致使土地日渐贫瘠,气候恶劣,自然灾害加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草地及其区域各种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将日益扩大,草地演变的速度也将加快。

3草地气候变化风险分析

3.1自然因素导致的风险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对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地区1961—2008年间的年平均气温大约以每10年0.32℃的速率升高,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的增温率,使得季节性冻土呈现退化趋势。区域升温最明显的地区是西部,其次是沿江一线和东南部,冬秋季变暖趋势尤其突出。1981—2008年,38个气象站点大部分站点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10.0~75.7mm,而林芝地区东南部、日喀则地区南部年降水量表现为减少趋势。未来地区气候变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气候的变化将继续对草地畜牧业、水资源、草地生态系统及相关产业等产生影响。气候变化对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气候变暖、降水增加的变化趋势有利于牧业生产,但人们更关注其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由于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已经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气候变化导致冰川退缩、贮量减少,高原冻土下界上升、冻融消融作用加强,进而诱发草地退化、荒漠化等问题。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草地退化趋势较明显,草地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等服务功能减弱;在强盛风力和气候干旱的共同作用下,风蚀作用加剧,草地沙化存在加剧的威胁;属高寒草甸和草原区水土保持能力差,气候变暖使冻土消融加快,易加剧水土流失;全球变暖引起部分地区的干旱化趋势,使原生植被群落的优势种逐渐减少,出现大量杂类草植物和毒草类植物;部分地区的湖泊面积缩小,盐度上升,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此外,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以旱灾、沙尘、洪水为主的气象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和以鼠、虫、毒草为主的生物灾害爆发更加频繁和不规律,防治难度加大。

3.2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草地退化既是生态环境问题,也是社会经济问题。因为草地退化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常常伴在一起。在很多情况下,草地退化就是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失败关系,目前草地退化可以说与地区人口超载、投入不足、治理不善、粗放型经营方式以及重开发轻治理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3]。人为因素加速了草场的自然退化过程[4],如片面追求牲畜存栏头数、超载过牧、毁草开垦、乱挖草药等,导致草地退化问题严重以及资源和环境的冲突。人为因素不但加剧了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增加了针对气候变化的风险管理措施实施的难度。

4草地气候变化风险管理目标

4.1生态效益研究表明,每25~50m2的草地就可吸收1个人1d呼出的CO2。加强草原保护建设,恢复和扩大草原原生植被能够促进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这对吸收CO2、减排增汇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有着重要作用[5-6]。草地气候变化风险管理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促进各类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维护生态功能,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体目标包括有效保护与治理退化草地,提高草甸及草原覆盖度;有效保护高原湖泊、湿地、江河源头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使“江河源”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保障重要河流水资源的持续利用;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沙化土地,提高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和“碳汇”功能;有效保护和改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得到保护,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做出重要贡献。

4.2社会效益草地气候变化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质是在遵循自然法则、经济规律和道德准绳的基础上求得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它的着眼点在于根据草地资源特点和具体的区域特性,寻求一种最适合该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通过有效保护的草地生态环境,促进淡水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的有效利用,构建宜居的新型高原聚落,以低碳生活、环境优美牧区、清洁能源、高原生态文化为特点,在促进草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进步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3经济效益草地气候变化风险管理,首先是通过提高草地的产量和质量,实现草地可持续利用,扩大草产业发展的基础。广大农牧民可通过参与草场保护与建设、沙化土地治理、植树种草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获得报酬和国家的生态补偿。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保护良好的草地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草地资源、发展知识密集型草产业,为广大草地区域群众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5草地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措施及建议

5.1以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我国已在牧区正式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推动草原生态加快恢复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促进牧民持续增收。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36亿元,以每年90元/hm2的测算标准对禁牧牧民给予禁牧补助;以每年22.5元/hm2的测算标准对未超载的牧民给予草畜平衡奖励;以每年150元/hm2的标准给予牧草良种补贴;以每年每户500元的标准对牧民生产用柴油、饲草料等生产资料给予补贴;进一步扩大畜牧良种补贴政策覆盖范围;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牧区给予绩效考核奖励。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全面建立是一项重要的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为了能真正促进牧民增收、实现牧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其执行力是关键。牧区虽然面积辽阔,但人数却很有限,宗教影响深远,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能不能到达牧民手中?到达牧民手中是不是真的按标准执行了禁牧?拿到草畜平衡奖励的就真的未超载?笔者认为,贯彻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让广大牧区牧民乃至所有关心牧区的人们都能去监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5.2实施生态安全屏障和“碳汇”草地建设工程《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全国陆地生态环境的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草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其中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重点和核心是冻融区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属冻融区和草原区,高原冻融区的主要治理措施是以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加强天然草场、重要江河源区水源涵养区草地保护,防止不合理开发。以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为主的独特而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态功能。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草地资源还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草地生态环境建设与“碳汇”草地建设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相结合是生态安全屏障的根本保证。生态安全屏障和“碳汇”草地建设工程应包括天然草地保护工程、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改良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等。

5.3加大提高草地生产力和固碳技术推广力度广大草地缺水较为严重,牧草在生长期内仅靠天然降水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要求,天然割草地面积有限,其他饲草来源也有限,草地牧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应在水热条件较好、避风向阳、土层较厚的局地草地建立以当地野生牧草为主的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并逐步推广季节性畜牧业。应因地制宜利用地表径流、江河湖水及泉水等水资源,在地势平坦的区域开展草地灌溉,不仅可使牧草产量提高,还可改善草地植被质量,成为优良的割草地。如此广袤的草地,既发展了畜牧业,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固碳潜力。为了提高草地的固碳能力,科学家们已经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科学实践,比如用家禽替代草食性动物,在草地上放置禁止放牧的篱笆,种植深根灌木,种植生物量高的草种等。成熟草地固碳技术应作为牧区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

篇(10)

一、总体要求

1.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济天发〔〕3号),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监管下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标准,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坚持依法依规生产经营,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保障企业安全发展。

2.主要任务。以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烟花爆竹、非煤矿山、民用爆炸物品、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商贸市场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要通过更加严格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政策措施,集中整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在高危行业强制推行安全适用的技术装备和防护设施,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最大程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全面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重点行业的企业重组和整合,彻底淘汰安全性能低下、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产能;以更加有力的政策引导,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3.工作目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遏制较大事故,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实现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二、严格企业管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4.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和预警制度。坚持预防为主,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要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5.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企业要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坚持不安全不生产。要加强劳动组织管理和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凡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要责令停产停工整顿,并对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

6.严格执行“打非治违”制度。要督促企业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于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要严厉打击,形成严格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对非法违法行为必须做到“四个一律”: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经济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7.严格执行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企业是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要开展经常性的隐患排查治理,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停产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复产。

8.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轮流现场带班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带班。对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对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9.严格执行职工安全培训制度。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加强企业安全培训师资建设,确保全员培训质量。凡存在不经培训上岗、无证上岗的企业,依法停产整顿。对存在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企业,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10.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长期投入制度。企业在制定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高危行业企业探索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积极稳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完善落实工伤保险制度,依据不同地区和企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通过调整缴费比例,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11.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制度。将企业的安全生产分级评价结果,作为信用评级的重要考核依据;对发生重特大事故或一年内发生2次以上较大事故的,一年内严格限制新增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等,并作为银行贷款的重要参考依据。

12.严格执行现场紧急撤人避险制度。严格执行高危企业“逢大暴雨天气停产撤人”的规定。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有在遇到险情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13.严格执行工伤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赔偿制度。从2011年1月1日起,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标准按不低于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

14.严格执行企业负责人职业资格否决制度。对重大、特别重大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厂长、经理。对较大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5年内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厂长、经理。

15.严格执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强制推行制度。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逾期未安装的,要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物品的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要在2年内完成。

16.严格执行高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核准制度。要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要求作为高危行业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严把安全准入关。各行业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要根据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认真落实生产、安全技术标准和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对实施许可证管理制度的危险性作业要制定落实专项安全技术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7.严格执行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和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按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切实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制,强化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因安全生产技术问题不解决产生重大隐患的,要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给予处罚;发生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凡是发现设备安全管理不到位,检查、维护、更新不及时的,要立即责令停产整顿。

18.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核准审批制度。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未做到同时设计的一律不予审批,未做到同时施工的责令立即停止施工,未同时投入使用的不得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对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存在违法分包、转包等行为的,立即依法停工停产整顿,并追究项目业主、承包方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管等各方责任。

19.严格执行化工企业试生产方案备案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和《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十个严禁》,严格执行试生产方案备案制度,接到企业备案申请后,安全监管人员必须进行现场审查,凡是不符合规定要求、不具备试车条件的,一律不允许试车。

20.严格落实外包工程等安全管理制度。凡是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单位,应当履行安全生产协调、管理职责,并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事项。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约定安全生产管理事项,未对承包(承租)单位履行安全生产协调、管理职责,发生事故的,追究发包或者出租单位的相应责任。

21.严格执行城区地面挖掘安全确认制度。施工企业在挖掘地面前,要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全面摸清项目涉及区域地下管道的分布和走向,制定可靠的保护措施,并严格按照安全施工要求进行作业,严禁在不明情况下,进行地面开挖作业。管道业主单位要对地下管道情况进行现场交底,并作出明确的标识,必要时在作业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确保地下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

22.严格落实应急救援演练制度。高危企业、高层建筑和地下商场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应急救援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和组织指挥体系。

三、严格监督管理,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职责

23.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划发展制度。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同步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和专项规划。要加快产业重组步伐,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对相关高危行业企业重组力度,进一步整合或淘汰浪费资源、安全保障低的落后产能,提高安全基础保障能力。

24.严格执行强制淘汰落后技术产品制度。对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要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予以强制性淘汰。各级各部门要支持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技术改造和搬迁项目,对存在落后技术装备、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予以公布,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关闭。

25.严格执行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实行下达整改指令和逐级挂牌督办制度,区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对事故查处实行层层挂牌督办,一般事故的查处由区安委会办公室挂牌督办,并实行严格的备案制度。

26.严格执行安全目标考核和通报制度。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和承诺责任书,把全年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单位。各街镇、各部门每月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和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会,严格控制事故指标。区政府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全区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年终进行严格考核。

27.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的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各级“一岗双责”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

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增强安全生产监管保障能力

28.加强安全监管力量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队伍建设。各街镇必须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人员编制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进一步提高监管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强化基层安监科和执法中队的监管执法能力,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现场监管和技术指导。企业必须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大型企业集团积极推行安全总监制度,强化企业日常安全管理。

29.加强安全生产专业服务体系建设。要建立完善具有独立性的安全生产评价、宣传教育、安全培训、检测检验等服务性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对相关评价、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对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的,要依法依规从严追究相关人员和机构的法律责任,并降低或取消相关资质。

30.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各街镇、各部门要针对本辖区的产业结构和本行业的重大危险源,建立专业性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要建立政府和重点企业互联互通的应急救援指挥网络。

31.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做到技术装备达标、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凡是没有达到基本安全要求的,要暂扣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企业限期改进,使其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和条件。

3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创建“安全社区”和“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进一步营造加强安全生产的社会舆论环境。大力推进建设安全诚信企业。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制作发放安全生产宣传光盘、教育读本等,普及安全生产常识,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安全意识。

33.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示范单位建设。坚持评选表彰“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街(镇)”、“安全示范社区”、“安全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企业”,通过创建先进单位,示范带动,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同时,认真总结基层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生产的做法,推广典型经验,把好的做法形成制度,建立起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34.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街镇行政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定期分析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抓好各自分管工作的安全生产,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现场检查制度,区级领导干部每两个月一次,处级领导干部每月一次。

35.加强综合监管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监管,发挥安委会办公室平台推动作用,全面落实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形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36.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网格化监管要求,对当地企业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

上一篇: 经济学的思想与方法 下一篇: 文化差异的原因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