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6 09:45: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

篇(1)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6-21-3

一、前言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特别是创意性元素在文化产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成功案例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一直被人们所关注、所喜爱。其先后荣获了1998年星光大奖和第十六届中国电视金鹰奖,2005年被《新周刊》评为15年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之一,2007星光大典年度最受欢迎综艺节目奖,13届亚洲电视节颁奖典礼之2008年度亚洲电视节最佳综艺节目大奖,中国世界纪录协会2009年度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首届大学生电视节最受瞩目娱乐节目奖等。至今,《快乐大本营》始终采用娱乐元素为主导,尤其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创意性特征。

二、相关概念和《快乐大本营》的发展

(一)相关概念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包括为社会公民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下我国文化艺术建设的重心,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而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艺术创意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与基础,文化创意产业(Cuhure Creative Industry),又名“创意经济”、“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琪小组”最先提出,一般指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文化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以产品、服务或体验等形式呈现出来,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由此可见,创意性在文化产业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电视节目制作的综艺节目中,《快乐大本营》自开办以来,一直是综艺节目的领头羊。它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地创新、改变、升级,最终成为综艺节目的风向标,而其长盛不衰的秘诀就在其创意性的体现。

(二)《快乐大本营》发展的三个阶段

创意性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和基础,没有创意性就没有现在的《快乐大本营》。《快乐大本营》是湖南电视台的一档综艺性娱乐节目,也是湖南卫视16年一直保持的品牌节目之一,现由何炅、谢娜、李维嘉、吴昕、杜海涛五位主持人(又称“快乐家族”)主持。艺术创意以其丰富的特色以及内涵,在文化产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快乐大本营》主要经历过三个阶段的改变、升级、创新。

第一阶段:经常邀请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人物和一些可爱的孩子来表演。

1997年7月11日创办《快乐大本营》,以娱乐体闲为主导,设有“开心一刻”“精彩二选一”“快乐传真”“火线冲击”等游戏环节,主要参与对象是青少年,场内场外观众参与性也很强。

1998年开始,《快乐大本营》不断在节目形式上寻求突破,陆续推出了“快乐行动”、“快乐小精灵”等一系列观众喜闻乐见的板块模式。

2002年,《快乐大本营》的常规节目由直播改为录播,栏目充分利用录播优势,设计了“快乐播报”“俱乐部”“快乐主打星”“SUPER STAR剧场”等新的节目板块。

2004年初,栏目策划推出“你最红”系列活动来提升品牌,吸引观众。第一轮“夺宝你最红”和“运动你最红”都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尤其是“冒险你最红”特别活动未播先热。

第二阶段改编为选秀节目,以观众权利为主,选举主持人。

2004年底,类型化、批量化综艺娱乐节目众多,传言说,《快乐大本营》即将停播,遭遇危机。于是,推出主要以主持人为核心的板块节目设计和平民游戏竞技活动,给主持人充足的变现舞台,瞬间,引起人们对《快乐大本营》的注意力。

2005年,栏目策划了几档大型活动:“和路雪・快乐心相通”和“快乐三人主持人PK淘汰”,于是《闪亮新主播》顺势诞生,掀起了继“超女”之后湖南卫视又一轮收视热潮,迅速扩大了《快乐大本营》的宣传力度,与此同时,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成功地脱离即将停播的危机局面。

第三阶段:多以嘉宾访谈游戏型的“全民娱乐”综艺节目。

2006年3月《快乐大本营》的舞台上出现了五个主持人,何灵、李维嘉、谢娜、杜海涛和吴昕(从《闪亮新主播》选出),再次打破传统模式,创新性的组成主持界的“主持群”团体,主持人各有明晰分工定位,又有默契的合作,给主持人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去展现自己的才艺和表现力。

2007年设置主题性节目,使整期节目全部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为普通观众提供了展现个性的平台和机会,如2007年第10期的主题就是“快乐大本营――我要我的滋味”,表演节目的嘉宾是在伊利大学生音乐活动中选出的大学生,所演唱的歌曲也是我们大众喜爱的《神话》,这就把之前的明星嘉宾转变到我们身边的普通观众中,节目内容中折射更多的是观众自己,这不仅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感,更能让观众从舞台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感。

2008-2013年开始邀请海内外的巨星人物参与,在现场与观众一起游戏娱乐,拉近明星与大众的距离,并且每期都设置一个主题以宣传新片、新歌、新电影为目的,仿佛每一个即将上映的电视剧组、电影剧组和新歌片的出炉都要在《快乐大本营》进行宣传,宣传后就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会“火”起来,这似乎已经成为全中国的剧组或明星心照不宣的事情,由此可见,《快乐大本营》的宣传力度之大。

三、《快乐大本营》的文化创意性体现

《快乐大本营》的文化创意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风格创新。

(一)坚持内容创新,多种元素的创意性结合

1、娱乐性元素和知识性元素相结合

《快乐大本营》以娱乐为核心,所以整个节目过程中全部以搞笑、调侃、游戏、搞怪、自嘲等娱乐性元素融合其中。例如,节目中谢娜经常调侃何炅的身高,何炅“嘲笑”杜海涛的虚胖和小眼睛等。在这搞笑过程中还掺杂着知识性的趣味游戏,例如,如何处理掉进水里的手机,如何让行李箱里面有限的空间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等。再如,在“谁是卧底”的游戏中,既要有思维性的描述自己面前单词的含义,又要让别人不怀疑自己是卧底,还要猜别人说的是不是和自己的单词是一样的,所以,里面既可以延伸出娱乐,还要思维的指导性,是娱乐和知识性的结合。

2、商业性元素和明星性元素相结合

“电视台需要把用节目换取的收视率,收视份额等再度销售给广告公司或广告主,这种销售得来的收入就是媒体的核心收入来源。1999年《快乐大本营》首条广告插播每15秒价格高达3.8899万元,广告‘含金量’已直追在全国极具影响的中央电视台。在全国省级电视台卫星频道中更是遥遥领先。”由此看出,收视率的高低决定着收入的多少,而收视率的高低受节目质量的影响,总而言之,受众的多少决定着电视台的收入。

在《快乐大本营》录制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赞助商的商标,甚至主持人主持的主题即为某一商品做宣传。所得费用再次增加了湖南电视台的收益,并进一步使媒体自身得到良好的运转。节目组经常邀请一些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韩国等知名艺人来访谈,《快乐大本营》依靠各地明星品牌效益,增加了《快乐大本营》的收视率,给湖南卫视带来了极大的财富。节目还擅长利用植入式广告来增加收入,例如,在激情四射的开场舞之后,何炅就会宣布,“欢迎大家在星期六的晚上来到我们的步步高vivo智能手机”……

3、流行性元素和艺术元素相结合

当前流行的明星就意味着“潮流、时尚”,众多明星的参与更是将《快乐大本营》推向了,消解了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强调对世俗的认同,是一种艺术与娱乐相结合的消费性娱乐节目。例如,近期流行的青春、熟男等大众关心的娱乐性话题,使节目更重视娱乐性、商业性和大众传媒性。

(二)坚持形式创新

《快乐大本营》在三个阶段的变化过程中,其创意性无处不在。在第一阶段中,游戏形式各种各样,精彩无比。在第二阶段中,随着各大节目的类型化模仿中,《快乐大本营》创意性地将观众的关注点从游戏转移到“主持人竞选”。第三阶段中,将观众的视点从主持人转换到明星和群众自身,并且创意性地添加“主题”性的核心,使每期节目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随大众关注点的变化而变化,赚足了受众的关注力,游戏娱乐环节越来越大众化倾向,例如,新增加的游戏形式“谁是卧底”“健身KTV”“兵乓球”等,都是人们日常化的娱乐形式,并且节目中常暴漏明星的“隐私”来满足大众的好奇心和猎奇心,节目顺应了当代大众文化的潮流,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三)坚持风格创新

1、节目风格定位明确

坚持积极向上、休闲、娱乐、时尚的节目主题风格,以给观众带来“快乐”为目的,传达积极正确的“正能量”。这一点的定位和《天天向上》极为相同,主题定位的准确再次给《快乐大本营》增加了创意点。每期《快乐大本营》开场舞的风格都与主题紧密相关,为节目的开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混搭式主持风格

何炅、谢娜、李维嘉、杜海涛、吴听五位主持人,各具主持特色,以活泼风趣无厘头主持方式活跃节目的“娜娜”,以机智幽默的主持方式掌控节目的何炅等。组成“快乐家族”,他们不惜牺牲个人的形象,甚至拿自己的隐私作为“爆点”,给观众带来笑点,例如:吴昕杂乱的个人闺房,暴露吴昕喜爱的娃娃;谢娜和张杰的新婚房首次曝光等。他们之间相互调侃和搞怪,真正让观众做到“快乐的时候看快乐大本营,不快乐的时候更要去看快乐大本营”。他们“快乐、休闲”的主持风格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它不同于婚恋交友综艺节目的“严肃”(较之于快乐大本营)。成功的综艺娱乐节目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品牌主持人,提到《天天向上》,就会想到由汪涵、欧弟、田源、钱枫、俞灏明、矢野浩二、金恩圣(小五)七位天天兄弟组成的强大主持阵容;提到《非诚勿扰》,就会想到睿智的月老光头孟非等。

3、口号创新性鲜明

《快乐大本营》的口号简单易记,朗朗上口,五位主持人组成的“快乐家族”的名号。例如:

“快乐大本营,欢迎你来到”“快乐的时候看快乐大本营,不快乐的时候更要去看快乐大本营”“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啦”等,这些口号与其定位、主持风格、品牌等紧密相关,更好地突出其“快乐致胜”的武器,对比于其他的综艺节目,这是《快乐大本营》的创意点之一。

四、对其他综艺节目的启示

(一)注重节目创意性:坚持与时俱进,防止固步不前

综艺节目内容要随着观众口味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地增加新创意,保持节目的活力。综艺节目形式方面,为了防止观众的审美疲惫,游戏环节要多元化,富有创意性。综艺节目风格要定位明确,主题性要明显化。《快乐大本营》善于打破传统,创意性明显。而创办于2000年之初的综艺节目《阳光快车道》,创办八年,一直以其清新明快的格调、健康向上的内容、轻松幽默的形态、稳定的节目质量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但是,因长时间缺乏创意性而导致停播,而《快乐大本营》因注重节目的创意性才可以长盛不衰。

(二)重视人才的创意性培养:凝聚团队力量,促进人才发展

《快乐大本营》人才济济,五位主持人各有千秋,何炅的机智与聪慧,谢娜的豪放与搞怪,李维嘉的绅士和默契,吴昕的乖巧和可爱,杜海涛的喜感和戏谑。他们既是主持人又是明星,何炅的主打歌《栀子花开》长久不衰,谢娜的主打歌《菠萝菠萝蜜》红透一时,“快乐家族”集体进军影视业,参与动漫配音和电影拍摄,特为《快乐大本营》打造的电影《快乐到家》等,展现了主持人表演的特长。由此可见,策划团队在给主持人一定“自由”空间的基础上,也要给主持人创意性的策划和包装,固定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三)坚持品牌效益性:利用品牌效益,创造最大化价值

首先,“快乐大本营”五个字,既简单易懂又耳熟能详,更易做广告宣传,其五位主持人既是明星又是主持人,在节目中既是引导者又是表演者,他们不断强化“快乐大本营,欢迎你来到”或“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等口号,人们很容易的就记住了“快乐大本营”品牌。

其次,主持人经常以幽默调侃的话语,在节目刚开始时,不断强化《快乐大本营》的观众现场票的“一票难求”,在观众的潜意识中埋下《快乐大本营》的“受欢迎度”之大的意识形态,使其品牌形成良性循环的品牌营销中。

最后,“快乐家族”中每位主持人都有《快乐大本营》的符号特征,任何一个人的娱乐八卦都会与《快乐大本营》所挂钩,也以此再次为其做免费宣传。《快乐大本营》的嘉宾都是明星、商业精英或有技艺的名人,他们身后都有大批的粉丝,嘉宾的动态定会给《快乐大本营》带来免费的品牌宣传,并进一步强化品牌,形成固定的品牌效益。

(四)遵循市场化原则:不断细分市场,吸引受众群

篇(2)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91-02

1 引 言

艺术的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和特征,另外,商业的发展,同样也有自身的特色所在。合理地将艺术与商业进行结合,将是全面促进艺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对策方案。艺术创意,指的是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之时,运用自身的主观意图以及主观想法,针对艺术的表现手法、创作动机以及象征性意义等进行独特的定义。另外,艺术创意也是一个艺术创作人员自身创作价值的完美体现。艺术创意在艺术领域当中是通过独特的艺术思维来进行文化生产的一种具体方式,同样的,也是当前时代大众文化消费的一个必然产物,对于人们发展以及生存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和意义。艺术创意与艺术创新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艺术创意主要指的是表达创作者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而艺术创新则主要是针对艺术领域当中的不断开拓进取。当前时代艺术创意产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深入的对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具体方案进行研究,对于很好的促进艺术创意产业稳步前景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2 艺术创意产业概念以及背景分析

针对艺术创意产业的相关概念以及产业的背景进行探析,将是全面的探讨河南省艺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的关键性环节。首先,创意经济的相关概念是由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史学家熊彼特的在1912年提出来的。在当时,熊彼特就曾经指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动力并不是劳动力以及资本,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点,就在于现代化信息以及知识的不断产生、使用以及传播。根据其观点,创意产业应该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艺术性的、文化性的以及具有一定娱乐价值的服务项目。一些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产品,诸如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电视电影以及录音制品等,都是创意产业当中的重要产品。同时,如果深入的进行研究和分析,则会进一步发现创意产业的相关服务项目可以说占据了人们生活中的巨大部分比重,存在于现代化生活大的每一个角落当中。在创意产业当中,发展的关键点就在于创新以及与现代化商业发展的良好结合,这将是今后创意产业发展的两个基本方向。

艺术创意产业,是对文化创意产业之中的艺术性创意进行研究的一项内容。其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就在于艺术领域当中的相关理论和发展经验归纳与总结。以此为基础和依据,不断地发现和寻找艺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式,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总体而言,艺术创意产业与现代化文化相互结合,是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并且对今后的社会实践以及科学创新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概念提出,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一些视觉文化以及媒介的革命,已经是在很深的层次之上对人们的生活形成了影响,并且在无形的对人们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带来巨大变革。现代化的人们不再像以往一样运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传媒,而是运用网络、电视以及新媒体带来快速的、信息化的生活享受。现代化平台具有几个显著特征,即图像化、音像化、信息化以及视觉冲击力强。在未来的经济竞争当中,其本质就是综合文化竞争力以及艺术的竞争,所以对于艺术创意产业而言还需要很好的对当前时代的需求以及消费的需要、文化建设的需要等进行分析,根据时代的背景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方案。

艺术创意产业为人们提供大量的与艺术相关的、与文化相关的产品以及服务项目,包括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歌剧、戏剧、歌舞和电影、游戏以及绘画雕刻等,都是艺术创意产业当中的核心内容。艺术创意产业主要是以大众文化的审美形态为发展的基础,旨在为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服务大众的娱乐要求,并且在艺术创意产业当中,其文化的特征与一般类型的艺术文化有着本质性区别,其更多的是强调社会文化以及艺术等,与娱乐的结合。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与大众审美色彩有着紧密的结合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并且在大量的社会活动当中都有大众审美文化的色彩在其中。对于艺术创意产业而言,还需要将具有审美艺术形态的文化特征与现代化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得并不具有艺术特征的文化可以蕴涵更加深刻的、更加饱满的审美内涵,进而被大众所喜爱以及接受。

3 河南省艺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文化艺术产业的相关概念以及时代背景进行探析和研究,可以对现代化文化艺术产业的相关内容与关键点有着全面的掌握。下文将针对河南省艺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和方向进行概述式的分析,旨在更进一步的推动艺术创意产业的前景,为现代化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正如上文所阐述的,艺术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同样商业也有自身的发展特征。适当保持两者之间发展的张力,达到一种内部逻辑的和谐,将是全面的解决艺术创意产业与商业之间存在冲突和矛盾的关键点,并且也是促进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存在有两面性的特征,要求艺术创意产业在发展的历程当中适当的保持与商业之间的张力,也正是促进当前阶段艺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环节。

主要的来讲,艺术创作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和规律:首先,艺术的创作是艺术品与艺术创意之间的完美结合,并且也是意象的完美统一。而在艺术创作当中,还需要以非理性的思维作为主导思想,注重想象以及创作灵感在整个创意过程当中的应用。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也需要具有自身鲜明的情感以及个性,生活体验,也是艺术创作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总体而言,艺术创作是创作者自身个性以及生活相互结合的一个作用过程,只有很好地符合和遵循艺术创作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够创作出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不朽的艺术作品,进而推动和促进艺术创意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对于商业而言,也需要很好的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资本扩张是不断地促进商业进步与繁荣发展的关键点。但是,在艺术创意产业当中,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益,过分的商业化发展,则会导致一种不均衡的发展局面,对于艺术创作而言,也有着较大的不良影响。当艺术的发展逐步的往商业化以及世俗化等方向发展之时,一些过度的商业运作以及商业性的工作,则会进一步的打破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打破其内在的发展特征和原则。艺术创意的产业化运作以及经营,会使得商业过分的追求经济利润,而忽略了艺术创作的本质特点,并且使得资本逻辑在艺术创作之中没有节制的扩散,最终对整个艺术创作形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资本的逻辑思维控制了艺术的创作逻辑,并且也遮蔽了艺术的根本内涵以及精神思想,掩盖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进而使得艺术创作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显得毫无活力可言。

一是资本的逻辑思维,在一定程度之上破坏了人们的艺术思维和创造性的思想,而资本的逻辑思维,则进一步的取代了艺术方面所独有的形象思维。艺术形象思维,总体而言是将艺术创作的意境与形的完美结合,而不是与资本的结合,这一点非常关键。只有很好地把控了艺术创作的根本性原则,才能够在当前时展的背景之下很好的促进艺术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在艺术制作之上不断地出现杰作。当艺术的创作过度的与资本以及经济利润相互结合之时,则会导致艺术由原本的高尚、优雅而变得低俗,失去了艺术本应该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并且失去了自身的崇高性,变得毫无价值和意义可言。所以,针对艺术的资本化经营,则会进一步导致艺术作品变得更加平面化、普通话、浅薄化以及庸俗化,失去了自身的高雅特征。另外,艺术商品会逐渐地变成普通商品,以往旺盛的活力以及价值将会不复存在,而逐渐地变成了一种低俗的、沉沦的商品。

二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和其创作的思维,应该更多的是依靠创作者本身的直觉和思想灵感等,同时结合创作者自身的顿悟以及想象等重要思维形式。一个完美的、杰出的艺术创作应该是从非理性的思维角度出发,从中捕捉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捕捉到各个细小的信息,进而将信息进行编码以及重组,最终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作品。但是,从商业运作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艺术创作,则会过分的追求利润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一种利益的角度出发对艺术创作的资本进行盘算和比较。这其中有着重要的差别。通过直觉和创作灵感进行艺术作品的制作,更多的需要艺术创作者本身的个性以及自由,是一种超越了功利性的思维表现,但是从商业资本的逻辑角度出发进行艺术创作,则完完全全是一种功利性的思维。这两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如果两者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则会导致艺术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在商业资本等思维逻辑之前败下阵来。

所以,对于当前阶段的河南省艺术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如果过分的注重商业炒作,过分的进行资本运作,则会进一步的抑制艺术创意的生命力以及艺术家的创造灵感,这一点在本质之上是违背了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的。如果将商业化的成分过分的加入到了艺术创意产业当中,则会导致艺术成为一种完全的交易商品,没有内在价值可言。艺术与资本在内涵之上,其实是水火不容并且势不两立的。过分的艺术冲击不仅会打破商业与艺术之间应当保持的张力,还会使得艺术品失去价值。只有很好地保持了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张力,才能够促进艺术创意的不断发展,并且实现艺术的兴旺发达,推动艺术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 论

综上所述,根据对现代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基本内涵以及相关的概念和背景进行全面探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深入地论述了艺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景以及其与商业存在的内在价值,同时,也详尽的分析了艺术创意产业与商业之间应当保持的一种张力,全面的探析了艺术创意产业与商业运作之间的内在含义以及本质上的区别联系,保证艺术与商业之间的联系可以建立在一种平衡的基础之上,为了更进一步促进艺术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前阶段的艺术创作不断前进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并且使得艺术可以在更加具有价值和内涵的层面之上影响人们的生活、熏陶人们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王荣.浅议城市园林设计当中的艺术体现[J].农业科学,2010(9).

[2] 林清文.论城市园林设计当中的现代艺术的展现[J].中国园林,2008(3).

[3] 徐伟.浅析艺术影响之下的城市规划设计[J].时代建筑,2011(8).

篇(3)

在中国,创意产业也成为炙手可热的新概念。但是,由于创意产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围绕创意产业概念所展开的讨论已经引起了很多争辩和统计学上的冲突。人们(尤其是政府)对创意产业的认知差异和误区在理论上、实践上制约了它的发展。例如,杭州、成都、上海等城市都在争夺“动漫之都”,但从创意产业培植来说,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姿态。

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当代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准确把握世界产业发展的动向,对于作为世界制造业加工业基地从制造型向创意型发展的长三角地区乃至全中国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创意产业的发展

当代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创新理念的发现和发明。创意产业、创意经济或译成“创造性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

1998年,英国出台《创意产业路径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并定义为“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创意产业迅速引起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不同,人均收入和人力资源结构不同,创意产业的统计口径和分类标准都有所不同。

未来创意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二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国,适时地调整产业比重,进一步推动三次产业特别是高科技支持的文化创意产业类高端产业群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近年来,尽管创意产业蓬勃兴起,但何谓创意产业在学术上颇有争论。一些人士甚至认为,由于缺乏明确的概念支撑,创意产业无法从其他产业中独立,还不能确认为是一个产业。随着人们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迫切需要我们用创新观念去理解深远的文化、经济和社会转型。

创意产业中的创新与一般意义上的创意含义不同。创意之所以能够成为产业,是因为所指的创意具有创新和产业化价值两大不可或缺的要素,创意成果能够最终形成知识产权,成为产业的核心要素。

创意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划分依据不同。其他产业主要是依据物质产品及应用来确定其在三次产业中的划分。创意产业则是依据创新要素和文化元 素来确定其产业地位。虽然创意产业本质上也是提供服务,但它与第三产业、包括现代服务业的服务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是提供普通的服务,而是以创新要素 和文化元素为核心为所有产业提供的高端服务。

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以各自独擅的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展现了一幅创意产业全球蜂起的热烈景象。

10年来,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增长93%,显示了英国经济从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的转变。2002年,英国创意产业增加值达809亿英镑。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仅次于金融服务业),到2002年6月,创意产业雇佣总人数为190万,其后继续增长,成为该国雇用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2003年,英国首相战略小组指出,用就业和产出衡量,伦敦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金融业。一年中伦敦的境内外游客在艺术文化方面的花费超过了60亿英镑。政府对创意产业采取了税收优惠等政策性扶持。创意产业成功推动了英国出口,有效地抵补了贸易逆差。

在美国,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更是其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没有创意,就没有新经济。美国新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知识及创意为本的经济,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而创意经济则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动力。美国人发出了“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宣言。据统计,到2001年,美国的核心版权产业为国民经济贡献了5351亿美元左右,约占国内总产值的5.24%。

创意产业改变城市

未来城市的命脉,不再只是效率和商业,而是创意与文化。城市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有大规模开发的水泥丛林,而在于它有一本许多创意部落不断微型储蓄的文化存折。 在城市创意风潮下,有一群亚洲城市快速窜起,长出自己独特的风貌。 韩国的骄傲首尔,一手刮起韩流风潮,将南韩拱上全球科技与文化顶峰;五十四万人口的澳门,只有台北市三分之一大,反而击败了规模超过它十倍的巨人拉斯韦加斯,成为全球赌都;曼谷居民的平均所得,不到西方大城的三分之一,却像个磁铁那样,不断磁吸西方人才。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曾评论道:“我们的国策,关照GDP增长之外,如果不能激励创意产业发展,从而诞生一批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文化使者,一些作品和人,那么,这个国家很难令人尊重。”

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有了迅速发展,尤其是香港、台湾地区,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积极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正在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创意产业是文化艺术创意和商品生产的结合,包括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艺术品及古董市场、音乐、建筑、广告、数码娱乐、电脑软件开发、动画制作、时装及产品设计等行业。

上海创意产业在最近几年时间里获得了快速发展,推动了一批创意型行业起飞,建立了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创意产业园区,聚集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创意人才。上海大力开展国际的电影节、电视节、音乐节、艺术节、各类设计展,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创意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创意设计方面的集聚效应。近年,上海开发改造和利用了100余处老上海工业建筑,对老厂房、老仓库进行了改建,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创意工作园区,如泰康路视觉创意设计基地、昌平路新型广告动漫影视图片生产基地、杨浦区滨江创意产业园、“八号桥”时尚设计产业谷和天山路上海时尚产业园等。闯出了创意产业于城市改造的新路。

然而大多数的地方政府对创意产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肤浅的层次上。眼下的中国,各地一窝蜂地上马创意产业园,但这些创意产业园,很多不过是把原来零散的东西拼凑在一起,没有本质的改变,就以为是创意产业。一位业内人士曾言,真正的创意产业首先是基于个人的才华,其次基于符号在全球的经营。

我国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一批全国及各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蓝皮书出版,一批西方文化创意产业的报告和著作发表,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例研究也已,然而与飞速发展的现实相比仍不相称。特别是对总体发展战略的研究还很不够,对国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政策制定、产业布局、人才战略的研究还十分肤浅。对美国、英国及欧盟其他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创意产业的各自特色与取向还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因此,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仍然需要一个更加富有开拓性的理论先导,需要与全世界创意产业专家共同探讨它的发展、危机和困境,共同寻找未来发展的道路。

篇(4)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135

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947年,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中首次提出“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的概念,用来描述大众文化及其产品过程[1]。目前由于各国国情不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程度各异,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还没有统一标准的定义。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DCMS(1998)首次提出“创意产业”概念,是指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可以产生知识产权并加以利用,从而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潜力的活动[2]。

Caves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认为创意产业是提供宽泛的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3]。Hesmondhalgh 认为文化产业是基于交流、复制、感受、探索社会秩序的象征性体系,主要生产具有社会意义的文本和象征物,包含影视广播、出版、音乐、广告和行为艺术[4]。Hartley从技术与新媒体角度,认为创意产业是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媒体、新技术结合后的新表现形式[5]。Howkins认为,创意产业是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包括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四个部门。Howkins扩展了创意产业的内涵,把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不同行业中的技术研发活动,甚至只要是以新产品、新工艺开发为特点的科技园区都纳入创意产业范畴[6]。Hesmondhalgh(2002)认为文化产业是文本的生产,包括形象文本和语言文本。而法兰克福学派所处年代文化产品的手工生产正被大众生产替代,因此有必要区分核心文化产业(大众文本生产)和边缘文化产业(艺术文本生产)[7]。Boggs(2009)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四个维度即产出结果是否是文本、产出过程是否是大众生产、产品是否必须在特定地点消费、产品是否包含创新,总结出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四种类型(Typology)。提出了第四种“文化内容―创新”模式,以是否包含创新和是否是文化产品两个维度来衡量,区分了创意文化产业、非创意的文化产业、非文化的创意产业以及非创意非文化产业,即创意并非文化产业独有[8]。Su-Hyun Berg 和 Robert Hassink(2014)指出欧洲与东亚对创意产业的定义有所不同,欧洲分为核心新创意产业和边缘创意产业,亚洲的定义内涵更广泛[9]。Reese(2010)等借助产业和职业分类法,认为创意产业不仅包括艺术、音乐和写作,还应纳入教育和高科技产业[10]。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定义的争议性、分类的模糊性使得难以搜集到精确、权威、及时的数据,因此研究分析和发展导向也比较分散(Cunningham,2009)[11]。

国内学者对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也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大致可分为三种态度。

一是认为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有区别、有交叉,各有侧重。这种观点有助于区分二者内涵与本质,但不同场合诸多概念的不同使用又容易引发混淆。如单世联(2009)认为“创意产业”包括了研发、设计、数字软件等更为技术性的产业,更多地内在于工业生产、产业部门之中,是在当代社会、科技条件下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文化产业”更多是指文化艺术的生产、服务、传播、消费与经济系统的融合。“创意”更多与个体的自由想象相联系,“文化”更多与民族传统、国家体制、政治价值观相联系[12]。胡惠林(2009)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同时包括“创意”和“复制”两个最主要的文化a品生产阶段的系统整体概念。大规模机械复制是界定文化产业最主要的尺度之一,“创意产业”虽然揭示了文化产业的某些本质方面,但是却不能包括构成文化产业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和产业制度[13]。

二是认为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产物,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出现,其内涵比后者更广。这种观点突出个性、自由与创造力,弱化意识形态色彩,更强调新技术与经济属性,迎合了当代社会对推动经济发展与结构优化转型的需求,因而传播与使用范围日渐扩大。如金元浦(2006)认为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14]。

三是认为并不需要对二者予以区分,可以通用,进而促使了“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流行。这种做法诚然覆盖的范围更全面,但由于产业内涵太广泛也容易模糊重点。如罗建幸(2012)对文化创意产业予以分类,包括第一,指艺术创作、传统的和现代的艺术作品、艺术展览和文化传播活动;第二,指与商业运作、听众和观众规模以及艺术作品的传播扩大能力有关的商务活动;第三,指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高科技和智力的加工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的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的界定是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交集[15]。蒋绚(2013)认为创意产业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能够与不同产业、产业内不同环节融合,任何产业,一旦有创意元素渗入,该产业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从而被视为创意产业,因此对创意产业的界定不应标准化,而是广泛的界定[16]。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内涵随着不同的具体情形而具备不同的内涵,是应用性很强的产业,因而在学术角度之外增加市场因素可能有助于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英国政府经济转型的考虑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可见创意产业从诞生之初就颇具有政府色彩,而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则更为浓烈,“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都是政策性概念,文化不再是精英的,不在等同于高雅艺术,其欣赏也不必大费周章,而是融入于日常消费中。而文化产业从提出之初,就强调文化的经济属性,文化的市场化,随后创意经济又突出技术与新经济的重要性,而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文化消费者却未受到足够重视。市场化条件下,任何产业的良好发展必须以市场和市场主体为中心,在全球消费社会背景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充分重视文化消费者。

参考文献:

[1] Horkheimer,Max and Adorno,Theodor WThe Culture Industry: Enlightenment as Mass Deception[M].from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Philosophical Fragments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94-136

[2] Department of Culture,Media and Sport(1998)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 1998Retrieved August 20,2008,from http://wwwculturegovuk/reference_library/publications/4632aspx

[3] Richard ECavesCreative Industries: 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 [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4] Hesmondhalgh,David & Pratt,Andy C(2005)Cultural Industries and Cultural Polic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2005,11(1):1-14

[5] John HartleyFrom the Consciousness Industry to Creative Industries: Consumer-created Content,Social Network Markets and the Growth of Knowledge [M].In Jennifer Holt and Alisa Perren(eds)Media Industries: History,Theory and MethodsOxford: Blackwellhttp://cultural-scienceorg/FeastPapers2008/JohnHartleyBp1pdf

[6] John HowkinsThe Creative Economy: 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M].Penguin Global,2002

[7] Hesmondhalgh,DThe Cultural Industries [M].Thousand Oaks,CA: SAGE,2002,144-171

[8] Jeff BoggsCultural Industries and the Creative Economy-vague but Useful Concepts[J].Geography Compass,2009(3/4):1483-1498

[9] Su-Hyun Berg,Robert HassinkCreative Industries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A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J].Geography Compass,2014(8/9):653-664

[10] Reese,LA,Faist,JM,& Sands,GMeasuring the Creative Class: Do We Know it When We See it [J].Journal of Urban Affairs,2010,32(3):345-366

[11] Stuart CunninghamCreative Industries as a Globally Contestable Policy filed[J].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9(2):13-24

[12]问懒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关于“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一点思考[J].学术探索,2009(5)

[13]胡惠林对“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政策性概念的一些思考[J].学术探索,2009(5)

篇(5)

王华哲(1989―),男,汉族,研究生在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近年来,其增长年均速度高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分别对旅游各产业链讨论了二者融合发展的可能性,并发现在一些特定的产业环节,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产业链;融合发展

一、背景介绍

(1)旅游业发展概况

我国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加强。2012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9.57亿人次,收入22706.2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2.0%和17.6%;接待入境旅游1.32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00.2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2%和增长3.2%;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8318.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4%;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15.2%。

2011年度,我国旅游服务出口额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四,旅游服务贸易进口额排名第三。旅游业已然成为了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部门。但与游服务贸易进、出口均排名第一的美国、旅游强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相比,我国的旅游业还有待进步一的提高。

就整体来看,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着平稳的发展,其增长速度超过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速,还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2005年至2011年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现价的年平均增速为23%,高于同期GDP现价增速6.6个百分点,法人单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1.94%逐年提高到2011年的2.85%。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10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贸易发展报告,2008年,我国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大国,其市场份额为20.8%。2003-2008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6.9%。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不难看出,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整体实现了快速增长,具体经济发展潜力。

(3)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趋势

从经济角度来说,这两个产业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均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而是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派生出的精神方面的需求。这两个产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二产业具有融合发展的基础。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旅游业的产业环节与第六大类――“休闲娱乐服务”重叠部分。而按照《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游、休闲娱乐及其他辅助服务”则直接被划分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也就是说在政策划分方面,二产业的界限逐渐模糊。

在经济领域中,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也已经自然而然的融合在一起,例如北京著名的798艺术园区、迪士尼主题公园等等。

综上所述,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确实有融合发展的趋势,但是就其融合发展的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两个产业发展的过程存在着共性的方面,同时也存在着差别,如何从共性之中找到融合发展的契机,将是两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旅游业的特点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我们发现二者实现各全面融合发展并不可行,下面将根据旅游产业链来分别讨论其融合发展的问题。

(1)旅游业产业链

产业链是一条价值链,位于这条价值链上的企业集群共同创造和分享这条产业链上的价值利益。我们可以将旅游业产业链理解为通过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创造价值,来满足消费者的旅游需求并获得经济利益的企业集群。在这条产业链中,企业集群之间是分工合作的关系,并通过自己创造的价值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旅游业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六个环节服务而获取收入。从旅游业的定义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构成了旅游业的主要产业链条。

从需求的角度来讲,消费者出门旅游的核心在于一个“游”字,即六环节中游览这一部分。消费者由游览这一需求而派生出了对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其余的产业环节的需求。当游客没有“游”这一需求时,其余部分的环节是无法创造价值并获得经济利益的。但是,没有其余部分产业环节的支持,消费者对于“游”这一核心产业环节的需求也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消费者旅游这一需求的实现,需要旅游各产业环节分工合作,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

我们根据这六大环节,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由于本文分析的重点在于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所以仅就旅游业的主要产业链进行分析探索,而对于其延伸产业链不做过多的介绍。

(2)各旅游产业链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交通,其本来意义在于促进空间位移的便捷,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相差较大。目前日本一大型旅行社拟推出巴士旅游套餐,让人们体验飞檐走壁的忍者和身带佩刀的武士,这可以说是体验旅游的一种,在实现巴士交通功能的同时,给游客带来了旅行体验。但是,究其本质来说,交通本身的所发挥作用难以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融合。

游览,这是消费者对于旅游需求的核心内容,本质需求则在于旅游吸引物。近年来,旅游吸引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文化诉求、创意诉求、体验诉求已经悄然的融入甚至成为旅游吸引物的组成部分。消费者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追求、体验逐渐成为消费者外出旅游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构成了旅游吸引物,同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并且这一融合模式逐渐形成了市场。例如著名的迪士尼乐园,几乎成为了旅行的必去之处。迪士尼乐园本身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但是在经济上看迪士尼乐园又是当地游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扮演了“游”这一环节的核心内容。可以看到,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界限在迪士尼乐园中逐渐消失,二者逐渐成为一体。也就是说,在游览这一环节,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实现了很好的融合。这一发展模式,必将为两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住宿,其本质是为了旅客提供休憩的场所,与文化创意产业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享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全球范围内不乏一些主题酒店,消费者在酒店享受住宿服务的同时确实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例如瑞典冰旅馆,其独特的构造为游客提供了非凡的体验。但是从其提供的基本服务来看,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还有着一定的距离。

餐饮,其目的在于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第一层,其针对的消费者不仅包括游客也包括了处于惯常环境的非游客居民。一些饭店的装饰包含了文化、创意等因素,但究其本质仍是提供餐饮消费以获取经济利益的部门,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行性小。

购物,其中购买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部分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拉动了旅游业中购物这一环节的消费。二者虽然在这一购物环节相互促进,但就这一环节的融合发展来看可行性较小。

娱乐,这一环节本身可以归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因此在这一环节上,二者具有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3)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知,旅游业六大环节并非所有环节都可以很好的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在先阶段,娱乐、游览环节与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融合发展的可行性,而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环节在融合发展上可行性小,不具有可操作性。

三、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案例分析

在中国南方广东省珠三角区域聚集着众多的主题公园和游乐场所,而尤其以深圳华强集团和广州长隆集团的主题公园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以社会效益为首要,主打生态旅游观念的长隆度假区在投资规模、地理位置、文化内涵上具有其独有的特色和优势,10多年来成功打造中国首批、广州第一个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级旅游王国”,年接待游客超过1300万人次,入园游客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旅游界的奇迹。

在长隆集团的游乐王国中,生态理念、欢乐主导、经营幸福是几个重要的关键词,也是其发展至今公园活力的源泉。从其繁荣的历程中可以看出,它正是抓住了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中娱乐、游览两处关键环节成功实现了广州“旅游逆差”,并且在接待游客人次上有望突破每年1500万,未来将跻身中国第一的世界级旅游“巨无霸”。

而娱乐与游览两个环节中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就是创新,面对日益提升的国民生活水平,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物质需要已经大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更丰富的文化产品以及更有创意的娱乐方式是主题公园吸引游客的灵魂。长隆集团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大胆有魄力,例如2005年推出了与“俄罗斯马戏教父”扎巴斯内联合制作的《月球侏罗纪》大马戏,虽然耗资过亿,但市场的反应却不尽如人意,长隆果断叫停换戏,随之《森林密码》的出现,让长隆大马戏团的场子爆棚。

“不可替代”的体验和努力营造的幸福氛围,能够算上长隆度假区的两张王牌,两者各有春秋可又互相融合。每逢节假日,长隆的各大主题游乐园就会推出大大小小的活动表演,有观赏型的、有互动型的,并且表演内容有主线有支线,能够吸引游客沿着表演的内容去体验园区里面的娱乐项目,如“十环过山车上的婚礼”、“长隆零点跨年烟花汇演”等,都为这个园区创造了让游客独有的记忆片段和体验。在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里有五大主题乐园以及酒店餐饮等配套设施,集主题公园、豪华酒店、高档餐饮、娱乐休闲、生态发展、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等于一体,在抓住“娱乐、游览”两个关键环节后,长隆迅速利用核心优势带动了其产业的周边配套设施建设与发展。“独具匠心”响应生态文明的长隆生态城,从“吃、住、购”上支撑了长隆游乐公园,而且不是简单的支撑,其配套设施也蕴含了相关的文化故事,比如长隆酒店是国内首创的动物主题酒店,也是中国最大的生态主题酒店,连续多年荣获“中国最佳主题酒店”大奖。拥有1500间主题客房和全国唯一放养白虎和火烈鸟的中庭花园、放养着雪虎、天鹅等珍稀动物的巨型动物岛,生态理念贯穿了长隆的动物世界和主题酒店,让游客来到这里仿佛全身心的置身于一个生态娱乐王国,给人们一个不一样的体验。

四、结论

从前文的分析中,我们得知购物、游览、娱乐环节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操作性大,交通、住宿、餐饮环节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行性小。并不是所有环节都可以对接、融合,找到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十分重要。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作为旅游吸引物,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这一融合模式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产业升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娇.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研究[J].经济理论研究,2008:101-103.

篇(6)

一、信息内容产业的概念

根据国外学者的观点,信息产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以数字内容、网络内容为标志的信息内容产业,它负责提供信息内容,并把内容作为商品。二是以数字通信、网络通信为代表的信息通信产业,它负责传输信息内容,并把传输作为商品。经过重新定义的信息产业就是以IT(信息技术)产业为基础、以IS(信息服务)产业为保障的信息内容(IC)产业。由此可见,信息内容产业已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世界经合组织在专题报告《作为新增长产业的内容》中将其界定为:“由主导生产内容的信息和娱乐业所提供的新型服务产业。包括出版印刷、音乐、电影、广播和影视传播等行业。” 国内学者的界定是:信息内容产业是进行信息的生产和营销的产业,是通过信息的生产、交换、流通和销售来获取资本增值和利润效益的产业。”

澳大利亚将信息内容产业称为创意性内容产业,其所包含的所谓数字内容与应用需展现信息交流的特色,内容本身需全部或部分具有知识产权,或呈现为数字化的产品。 创意产业则直接针对知识创新带来的财富创造和经济增长,它多以分散的状态存在于各行各业中,强调的是人的创造力对经济的贡献,更具有动态的游离性和复合性。除了普遍存在于文化产业中,创意产业也渗透到了其他产业或行业。

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及文化产业的并不多,因为它们的创意产业已指代或包含了文化产业。例如,凯夫斯对创意产业给出的定义就是:“创意产业是提供我们宽范地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它们包含书刊出版、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在我国,信息内容产业又称为文化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

二、信息内容产业的文化特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又是创意经济的时代。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发展创意经济。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正因为此,才有了文学创作、艺术创作的概念。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提升生活品质,而创造性则是文化的真正精神,更加可以激发人们革新生产方式和经济理念,甚至革新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理念,从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更新发展,闯出一条经济与文化、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崭新道路;正因为此,才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题为《我们创造力的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发展报告。新的世纪,应当是创意世纪;从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到创意经济的乘势崛起直到创意社会的应运而生,正在为我们的世纪带来新的文化视野。当代中国应当是创意中国;从中国制作到中国创作,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正在为当代中国带来新的精神面貌。

1.文化产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文化产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集中表现在:推动知识经济和经济现代化,提升产业结构水平;推进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消耗;促进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扩大全球的经济不平等;影响世界经济的秩序和格局。

广义的文化既是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方式,又是改造世界的成果;既表现为有形的物质载体,又表现为精神和内在的心态。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有的是有形的,有具体的事物作为文化的载体,有的是无形的属于精神方面的,如科学、艺术、审美观、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等。物质与精神相互联系,精神的创造通过具体的事物得以表现。人是社会动物,是指人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塑造人的功效。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文化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但不同国家文化的先进性是不同的,它们的国际影响和世界市场不同,市场价值的大小也不同,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不仅产生财富和就业,而且传播价值观、思想和知识。强势文化和全球市场的结合,将会产生文化产业的世界强国。这些文化产业强国,不仅占领了全球文化市场的大片领域,获取高额利润,而且将自己的强势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影响世界未来的走向。在21世纪,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文化产业的世界强国将影响整个世界,影响人类的生活、知识和观念。

我国的文化产业是建构在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内容产业中文化资源形态之上的,并努力去获得世界认同和接受。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 、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既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精神底蕴 ,也是民族发展的新型资源形态 。因此 ,文化产业资源形态,首先是满足本国本民族的精神消费需求 ,这里 ,就有着无限的市场和发展空间。现代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形态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内容产业。

2. 软实力是国家竞争力的保证

从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看,软竞争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我国的硬竞争力表现出很高的水平,如我国的经济实力一直保持在最强的国际竞争力队伍之中,最为突出的是增长速度世界最快。但是,在软竞争力方面,我国却呈现出弱势,如市场竞争效率、法制环境、金融效率、企业管理结构和能力、健康与环境基础、教育基础和能力等。这些方面直接影响我国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水平,影响到竞争力排名。发展信息内容产业可以广泛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增强我国的 “ 软实力” 。发展中国信息内容产业的过程就是一个传播中华文化和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增强中国 “ 软实力”的过程。

3. 信息内容产业能展示本国文化的认同性

信息内容产业 ,是一个高度依赖文化内容资源的产业 ,它的繁荣与发展是建立在对文化资源的占有和开发的 基础上。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 ,改变着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 ,将不可避免的加剧欧美强势文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冲击 如果不采取发展本土信息 内容产业的政策 ,就不能维护本国文化认同性 ,这实际是一个问题 。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纷纷制定了信息内容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 略。因此,我们要借助本土优势,结合我国的文化艺术特点,联合文化界人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内容产业,即运用数字载体的 特点, 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更丰富的表现力。创新是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源动力,要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牢牢把握本土文化市场,逐步实现 “走出去”。信息内容产业以强力的发展支持了新经济的复苏 ,为 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应营造着良好的竞争环境。 同样 ,中国的文化资源不再为中国文化产业所独有 ,国际化的生产 方式使传统上对物质资源的争夺转变为对文化资源的争 夺。文化生态是人们生存的文化环境 、文化行为和文化成 果的总和 ,是一个比自然生态更为复杂的系统。信息内容产业重塑文化产业的资源形态重要标志是民族精神的新发展。信息内容产业是由强大的民族传统文化作后盾的。

4.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别

其实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现在没有很大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分清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本质区别。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和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所有产品按大众需求统一生产,依照资本力量按市场规律自发成长。而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和才干,通过知识产权自由生成及利用的产业,具有全球化、多样化及地方风格。创意是在对文化进行深层挖掘后的升华,对文化修改后形成的一种更加优质的文化,是一种符合时展的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具有高智能化、高附加值且具有强融合性特征,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

篇(7)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

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上尚未形成相对一致的定义或分类。由各国经济发展的规划差异以及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划分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所孵化的创意产品主要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类是可以最大化,最直接满足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如图书、音乐、游戏、影视作品,等等;另一类则是能够为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其它产业所提供的文化附加值的产品,比如软件、广告、设计等。虽然这两个类别都有着相对独立的特点,但是这两种类别的界限并不是十分地清晰。比如我们熟悉的《熊出没》这部动画片,在社会上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追捧,在结合市场经济的同时,该开发团队将这部动画片的人物形象作为开发的重点,相继衍生出了许多周边产品,这些产品包含服饰、玩具、食品和饮料,等等。成功地将其进行产业化运作,不但使得更多的人知道这部动画片,还带动了其它产品的市场化。虽然附加值所带来的社会利益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我们不可否认这类文化创意产品实现了自己的基本价值。不同于其它的设计,比如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都需要在产品上呈现,才有可能实现其价值。比如我们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案例,中国的生肖图案被世界各大服装、饮料、汽车等行业引用,并且将这些中国的传统元素与企业产品相互结合,把这些图案附着在产品上。此举在国际上受到了相当的关注与追捧,而类似这样的文化创意创造出的财富是十分显著的。

三、广告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共性

广告创作作为一项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活动,它与一般的艺术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从创意灵感的浮现逐渐衍生到视觉表现的设计,广告创作需要的是艺术创作。广告的本质更像一种商业活动,注定了广告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创意的商业性,从而带动文化创意,使其实现价值。总结分析,从文化产业的研究和各个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划分可以了解到,文化创意产业本身是具备许多特质和属性的,而广告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分支需要满足该产业的所有条件。因为各国通过总结最终将广告归纳到文化创意产业中,所以广告也必然拥有该产业类别所具备的共有特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文化创新产业已经不单单是整个产业大体系中的佼佼者,它已然成为了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其独特的产业属性将文化创新产业与其它传统的产业区别开来。总结下来,究其属性的独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以创意为产业核心特质,能够使产业具备高附加值。作为21世纪的产业黑马,其产业基础以文化为中心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所在。第二,与广告创作有着共同特性的是艺术的创造思维,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源泉就是艺术创造,而两者相同的地方则是都需要通过某种形式去实现其本身的经济价值,此时我们才能谈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因此艺术创造与产品相互结合,才是文化创意产业,而最终的成果是文化和经济的一体化运作。第三,有着极强的产业渗透性,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其组成的特殊性,以及实现其本身价值的固有特点,它具备促成多项不同产业相互合作或者不同产业重组的特质。在众多的产业中,你能发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子无处不在,它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体现在,它能挖掘出其它产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并且能够通过这些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广告与文化创意产业两者的关系不用去深究,因为广告产业本身就具备所有文化创意产业所具备的特质和属性。两者之间是有许多共通点的:第一,广告的最大作用就是给产品带来文化附加值,而广告产业本身就是高附加值的产业,所以它是一个能够将不同产业与自身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模式;第二,广告的好坏取决于创意,创意更是广告的核心所在,一则好的广告可以使一个不知名的品牌一夜成名,所以广告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中,是最注重创意的产业;第三,广告也具备相当强的渗透性,它能够有效地将产品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将同类产品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建立极小范围内的物理差异化。大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还能对消费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价值观、行为举止、生活方式,等等。现今社会,广告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信息来源,它甚至成为了支配人们行为的工具。

四、广告与其他文化创意产业的差异性

作为一个处于流通和传播领域的中间环节,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大类中,广告属于一个被消耗的环节。与该类别中其它产业不同的是,广告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传播被需要的角色。而广告的价值则是体现在其带来的营销价值上,它往往被作为中介和内容供应商这两种身份存在。它将产品与产品背后的文化相互联系,构造出新的价值,让被传播者的领域更加开阔,提升产品的利润空间。也正是这样的角色设定,使得广告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其它产业有了根本上的不同。其次,广告在创造经济价值的方式上也与文化创意产业中其它的产业不同。文化创意产品在现代社会能够创造出很好的经济价值,但是它的前期研发成本很高。以现在的手机游戏行业为例,腾讯、网易、盛大等国内知名的大型网络公司,都在紧锣密鼓地研发属于自己的手机网游,数以千计的游戏团队在不停地创造新的游戏,游戏开发出来如果不火就意味着前期开发的成本全部打水漂。然而作为精神类产品的开发与创造,前期需要面对的风险性是必然的。精神类产品的成功保证就是前期投资的高风险。因为在现今信息爆炸的社会,由于人们对信息的过度追求,使得社会注意力资源严重稀缺。而一旦赢得了社会注意力资源,那么这些研发的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将是投入的很多倍。还有一方面则是精神产品被复制的成本十分低,所以先产后销是不被市场竞争所允许的,产品的宣传和造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广告便体现出了在文化创意产业这个大类中独有的特质。

篇(8)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036-02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提出,“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经济学家厉无畏认为,创意产业是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推崇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人们智慧的凝聚或艺术的设计形成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具有高文化、高环保、高效益的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模式,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产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其特点

文化创意产业以产业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创新理论、消费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创新为理论核心,瞄准文化高新技术发展前沿,为形成高文化、高环保、高效益的产业提供有力支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传统产业相比较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如下特征。

1.文化创意产业是通过创意思维经营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建立在现代产业的基础上,把文化艺术、产业技术,以及市场需求有机地链接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产业,它不仅继承传统产业的精华,而且重视文化艺术、现代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应用,强调创意思维、多业互补、提高综合协作能力,注重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文化创意产业强调推广应用不同的文化和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强调开放性与特色性有机统一, 要求打破传统的封闭式产业生产模式,建设开放的生产体系,开放利用产业资源,实现人力资源等各类市场要素的最优化利用。

3.文化创意产业在运作机制上具有市场化特征,在生产经营上具有文化性、智慧性、创意性特征,在产品供给上具有特色化、品牌化特征。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济学透视

大量研究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建立在一定的动力机制基础之上的,具有自身发展的经济学基础。

(一) 文化创意产业迅速涌现的经济学背景理论

1.资源禀赋变化的诱致性变迁理论。特定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人口的增长会引起人均资源禀赋的减少。人均资源禀赋的下降,会使已选择的资源利用方式发生从适宜到不适宜的变化。当资源利用方式难以维系下去时,人类会进行技术和制度创新,以提高特定资源禀赋的承载力,使资源禀赋、资源利用方式和社会发展三者继续保持协调。人均资源禀赋变化得越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频率越高。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在人均自然资源禀赋变化的诱导下,通过知识融入、技术和制度创新,以相对丰富的要素资源替代相对稀缺的要素资源的过程。

2.边际收益理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基石之一,是由大卫・李嘉图首先提出的,即生产要素的增加达到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价值和产量将会逐渐递减,甚至没有增长或衰减。但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传统经济学的这一定律却失去了它的解释力,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显示的是边际收益递增规律。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在其“新增长理论”中提出,知识或者是创新科技这种新型要素作为要素投入其他生产要素中时,对其投入应用和改进越多,这个要素所创造的价值就越大,产品的核心价值越高,则市场价格就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够带来边际收益递增,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的不再是稀缺的有形资源,而是无形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智慧和创新思想,在文化创意产品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成本与价格之间往往没有关联,价格竞争已不再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市场需求成为创意产品价格的主要推动力。

3.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够满足当今的需要而又不牺牲子孙后代满足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产业可持续发展就是从协调资源、环境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运用创意学思维、文化艺术学、生态学、美学和旅游学等学科知识,增强产业资源的再生产能力;通过各种创意要素的植入,使产业资源得到“二次开发”,促使产业系统产出和增值功能不断增强,从而促进产业及文化事业的综合协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文化性、持续性、和谐性、协调性和生产模式的创意性方面。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理论

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利益主体。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类型的显著特征是他的利润目标与福利目标可以相容,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经济效益,而且能向外部提供社会效益。其中,经济效益通过它所具有的市场竞争力来实现,社会效益通过它所具有的消除或化解负外部性、增加正外部性供给的能力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是以生产效率更高的产业生产模式替代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产业生产模式的过程。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富有创意、附加值高,所以企业和农民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受益者;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兼顾社会效益,所以社会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受益者。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和农民始终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政府则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产业化理论。产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以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在横向上实行文化、资金、技术、劳动等产业生产要素的集约化;在纵向上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创意组织和协会为依托,以广大农民为基础,以文化知识和科技服务为手段,通过将产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系统内“非市场安排”与系统外的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以各参与者主体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经济共同体的运作。从产业产业化的内涵来看,它的核心是经营一体化,关键是“龙头”带动,基础是农民参与,本质是由有关各方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使各个组成主体都能获得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分配。产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知识信息大发展的产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内在动力推动和引致的自发性体制创新。该体制创新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能够引导分散的农户进入社会化大市场,降低交易成本,生成规模优势。

3.人力资本理论。知识和创新代替自然资源和有形的劳动生产率成为财富创造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R.Florida, 2005)。文化创意产业选择配置在某个村域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该地区的市场和供给网络,更重要的是希望从当地受过良好教育、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中获得生产力提高的收益。因此,政府与其为了吸引企业投资而实行各种减税政策,不如投入一些资金用于产业便利性的建设,从而吸引创新人才、创意人才,因为他们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决定力量。

现代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面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的现实,当产业投入要素成本上升,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成本递增时,就必须努力寻找产品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新型产业模式,来代替上述落后产业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因其文化特性正好适应这样的要求:克服要素报酬递减和要素成本递增的压力,从而成为产业中的“新宠”。

从经济学的角度,创意也是一种资本形式――创意资本,而且它是比人力资本对文化创意产业更有意义的资本形式。当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发展、产业建设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到处都弥漫着创意的氛围,帕累托最优就更容易实现了。经济学家很早就提出不同类型的资本:物质资本(原材料、土地)、金融资本(金融资产)、人力资本(受过教育的人)和社会资本(通力协作的人群)。与当今主流的经济学家依据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来计算人力资本不同的是,那些能够建构新理念、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文化形式和新产业的人才才是真正的“创意资本”。

4.创新理论与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学家熊彼特很早就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1934)。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也认为,人类伟大的进步都是来源于思想,新的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然而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们来自于人的大脑,设计产品的人、开办企业的人、创作音乐和绘画的人等都通过他们的创造性活动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我们的生活。“也许创意经济时代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它不仅能够带来经济增长和繁荣,更能使人类的整体潜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哈佛大学教授J.S.Nye (1996)认为,在信息经济时代,资本、自然资源、甚至土地不见得是财富。今天投资驱动型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需要创新驱动型经济与知识驱动型经济的领域,需要新创意、新知识来推动。罗默还指出(1986),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阿特金森和科特(Atkinson & Court, 1998)明确解释了美国新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知识、创新和创意为本质的经济。

继产业经济以土地、工业经济以资本和矿藏为最重要资源之后,创意经济使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知识生产和人才资源作为经济资源获得了空前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认识到在创意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不再是技术或信息,而是创新或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新主要是指:(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与传统产业相比较,文化创意产业与“三生”资源(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具有和谐、交融的特性,资源配置具有复合、循环的特性,生产的产品都具有文化、艺术的创意特性,属于智慧型产业。(2)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创新。文化创意产业运用创意的思维范式,赋予产品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是文化与生产、产品相互交融、集成创新的创意性产物,能够给人以超越物质的精神享受。(3)经营机制的创新。文化创意产业要求产业生产、创意设计、市场需求相互衔接,所以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机制必然要求与传统产业的经营机制有很大区别。

5.产业集聚理论与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集群的兴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是为了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集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组织形式难以相比的。文化创意产业因其自身发展的特性(创新性、经济外部性和知识密集性等)更倾向于在空间上集群或集聚,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从业者和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是需要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集聚。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多源于知识网络和创意场效应。从理论上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家族的新成员,与其他产业活动一样,需要为发挥创意的潜能提供完善的内外部条件,如专业化的创意教育培训和灵活的人才市场、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相关产业支持以及频繁的信息交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是生活中的文化和产业结合、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有多样化的宽松的环境、有独特的本地特征。

参考文献:

[1] R.Florida,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2002.

篇(9)

为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就应当从其自身所体现出来的特征来进行研究,而其主要的特征内涵则包括了以下几点。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旅游业的协调结合

从现代旅游产业的文化发展情况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文化底蕴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所在,而旅游的经济结局又成为了现代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人们在生产中,与环境相融合,从而达到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在协调发展中,完成对文化创意领域内部的创新建设,这对于定量的区域描述来看,都成为了创意产业阶段的一项重要组合结局。而具体的信息产业表现,其创新的体现,就在于对空间协调作用的补充,并以此来完成对互动界面之间的联系贯彻,从而更有效的实现对文化创意的有效改善。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调统一特征

旅游产业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撑点,也是文化创意表现的一项重要体现。在这一类的文化旅游发展中,经济产业是一切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做好对旅游产业的需求性创意建设,就成为了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结构。对于这一协调发展的形式来看,国内外的发展行情为我国的发展指明了道路。首先从世界旅游产业的发展状态来看:第一,将旅游业与文化的五行产业进行联系促进,可更好的缓解对旅游产业的有序建设,并可完善对文化传播形式的改善;第二,在起步阶段,文化创意产恶意的增速,应高于旅游产业的增速,且更为稳定,同时也会带动后续的旅游产业发展;第三,在稳定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文化产业的显著促进,在旅游业与稳定的发展阶层上,也更好的促进了对旅游产业的更新完善,这在产业的创新水平上,也都极大的提升了产业的和谐发展力度。因此,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协调性,就在于其在创建过程中的经济依靠作用,通过协调发展,从而更进一步的完善了对基层结构形态的有效创建。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布局结构

本次的研究数据,以2000—2014年期间的湖南旅游局调研结果来进行对比分析,经湖南旅游局对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设计,从具体的情况出发,设计符合当地文化创新设计的结构,从而进一步的完成对创意产业的有机化研究。在此研究的过程中,对其分布结构的研究对以下的集中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一)指标分布体系

从现代旅游的产业本质来看,旅游的本质就在于对资源的凭借标准,并根据旅游的实际生产情况来确定规划目标,实现对旅游服务的满足,并争取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合理经济效益配合。就目前的旅游产业生产水平情况来看,应用单一的指标风阀进行旅游业内部的产业比认证,并根据旅游投资的比例进行控制,即为指标体系的调控手段。在旅游业的出口分布研究中,根据实际的旅游产业水平研究,进一步实现对现有设施的内涵管理,从根本的结构建设角度上完成对基本信息的创建完善,从而实现旅游产业水平的稳固发展,并结合实际生产理念进行景观、社会文化、经济以及人口四个层面的多个指标进行创新改建,并依据文化的产业创意进行经济全球化背景内部的核心创建,从而实现在文化创意领域内的产业化运营管理。从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全球性发展行情来看,创新就是其生产的核心动力,并通过技术上的革新创新,从而实现在产业的运作形式上的文化因素创建,并完善对产业新型行情上的创作建设,实现对广播影视音像技术上的革新。就当前的文化发展策略来看,对于检测所得的测度信息,也存在数据上的指标定义失调,分析抑制的数据指标信息,并进行信息策略上的再调整,实现对产业影响规模上的调控,对于影响因素的调整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创新产业值指标,就需要建立在对产业就业机会上的调整,并以此来研发对投资项目金额的调控。

(二)产业布置的分析因子

在进行产业的布置中,针对其产业分布的因子进行分析调整,分析其因子所产生出来的原始数据信息,并根据统计信息来进行变量上的信息认知。结合实际的生产变量依据对隐藏性的因子进行分析。在产业分布的变量关系中,对于因子的布置情况,在原始的数据上,存在一定的矩阵关系,这在因子个数的应用中,就需要根据载荷的矩阵规律完成其不同因子的排序分析调整,从而更进一步的实施对信息的分析。

(三)协调模式环境下的信息模拟判别

从旅游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形势来看,理想的状态对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例如从旅游产业的文化创意产值空间进行调度,即可有效的完善对差距信息的补充,从利益以及协调的显示生活发展情况进行文化的创意产业建设,既能够在显示生活的发展基础上完成对创业结构的改善,同时也可达到一个二者相互协调的理想数值,对于后续的模式建设发展,都能够极大的促进其设施的发展建设。其定义的协调发展环境,就应从不同的学者以及定量研究体系上实现对协调度的认知应用。在应用信息的模拟分析中,其定义域的协调度分析,主要以C=(X+Y)/(X2+Y2)1/2为基准,其中X为产业的综合生产水平,Y则代表创意产业的水平指数,C则为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生产水平结果。依据已知的X、Y值分布变化情况,在协调过程中,主要分以下几类结果:创意高于综合水平,阻滞了旅游业发展;旅游业高于综合水平,产业过剩;发展基本满足经济需求,出现增长;旅游业高于文化创意,初夏时期产业过度,增长过快;创意与文化系稳定发展实现了和谐发展策略。

三、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今后发展策略展望

依据湖南省近年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对于综合指数的运行计算,存在一定的模式缺陷,但总体来说,符合旅游经济的总体发展路线。其产业的分析展望如下:

(一)湖南的旅游综合指数分析

从湖南近年来的旅游综合指数来看,其创意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展望,就需要结合实际的算法来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应用SPSS16.3统计软件来进行本次的综合指数分析,其中数据的卡方矫正则以t或X2来检验,当P<0.05时,表明其增长具有统计意义。而从行业的转型结构来看,在综合信息的分布上,也存在以下几点差异。首先,在旅游业的影响因子中,导致其主要诱因发生改变的主因,在于入境旅游人数与入境旅游人均花费的比率上,而在这一形式的个性变化中,从业人员与游客之间的因子分布,也呈现出了一定的改变。就湖南近年来的旅游产业水平调整变化结构。

(二)湖南旅游产业文化的创意生产综合指数验算

为完成进一步的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调整,从现代信息产业的发展规格上进行全面的掌控分析,并完成对软件程序的全面指标管理,选取合理的数据因子进行调控后,根据文化的创意反应环境进行特征分析。并根据其文化的创意类型进行综合文化特征分析,结合实际的生产依据进行创新产业领域内的综合评价分析后,其作用效果,即可得到有效的管理调整,这对今后的信息认证来说,均具有较好的完善效果。

(三)旅游产业的空间文化分布

为达到湖南省旅游产业认证,从协调的空间差异形态上,完善对省内数据的空间分析,并根据湖南省的州市环境产业应用,从而实现对文化创新产业的综合指数控制,并依据湖南省的信息调度,从而实现对省市情况的分布监管。根据湖南省的经济分布结构来看,从产业的量化生产来实现对经济旅游的有效发展,并促进乡镇的和谐发展。通过政府的文化发展鼓励,从而进一步的完善对环境的改善,实现就产业向新兴产业的完美转型。结束语通过文化创新产业的合理布置,并结合旅游产业来实现对经济形态结构的转型,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改革。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中,主要分为两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根据省内部的经济产业发展形态进行考察创建,依据相应的空间分布形态架构进行领域内的创建分布调整。第二,依据现有的产业分化情况建设有效的经济发展区,根据文化创意的产业领域进行协调调整,从经济的便利形态进行推动发展,并结合经济的供应渠道实现新型文化产业的全面推动。伴随着现代经济的非发展,文化经济的发展目标,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发展目的,结合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调整,必然能够极大的推动我省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登佐,瓮晶波.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113-114.

[2]易华,易小云.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17(06):98-101.

[3]陈国生,彭文武.湖南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效应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荆楚学刊,2015,(4):41-48.

[4]阳琴,陈国生,王成云等.湖南传统出版产业与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5,(03):180-181.

[5]吴小平.株洲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刍议[J].科技广场,2014,(04):219-223.

[6]肖雁飞,赵佳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81-82.

[7]彭希林.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背景分析[J].文教资料,2015,(10):54-56.

篇(10)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2.01.013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提到“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就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形势而言,目前我国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符合国家文化战略地位提升的现实要求的。我们看到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与科技的互动结合,使文化作为人类精神思想的载体,日益渗透文化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在当代世界里,无论是市场、政府,还是社会、传媒,都已经对文化特别是文化创意给予了越来越深切的关注。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则更是已形成了全球营销方式,依赖时尚文化和当代大众流行文化机制,依赖全球化的市场,依靠其明星制度、经纪人制度。这些都对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发展起着前所未有的影响,既创造了众多的创业机会,同时也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文化产值与经济产值。不可忽视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远不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意相比较,而且作为城市文化密不可分的内容,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还面临许多瓶颈问题,亟待我们去破解。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背景与经济学理

(一)城市创意产生发展的文化内升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就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而言,是城市化进入中后期出现的一种新产业形态。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正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或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初期过渡的阶段,不少城市甚至同时具备两个过渡期的显著特征。这个阶段正是由工业经济主导向服务经济、知识经济主导转变的关键时期,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特征明显,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突出,矛盾尖锐,尤其是出现的以特大城市为代表的“巨型城市”、“都市圈”、“城市带”后,城市面临环境退化、资源短缺、设施紧张、传统文化缺失、道德败坏等诸多“城市病”。正是因为城市乃至整个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创意产业才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和接受,甚至成为某些代表性城市的支柱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功能、城市人的行为和城市文化业开始发生改变,向创意型发展。

(二)城市文化经济提升的产业经济特征

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由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两部分组成的,在概念上不可笼统称之。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是创意产业兴起的初始动力,而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源头和推手。文化产业主要服务于消费领域,而创意产业则服务于消费和生产两个领域,即生产过程本身也是可以当做一种创意商品出售,如动漫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就可以让消费者付费参与和观摩。在产业属性上,文化产业带有一定的公益性和广泛性,而创意产业具有明显的逐利性,是针对明确的生产和消费群体的。在生产特征上,文化产业是规模化生产,注重标准化,而创意产业是小批量生产,注重差异化。文化产业强调国家和族群的普适价值和意义,创意产业是世界不同文化的杂糅融合。大量见诸媒体的创意园、各级各地政府目前正力推的文化项目和创意经济,应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结合,两者在实践中是密不可分的,从政策、操作规范等角度出发,明确一个项目是属于文化产业还是属于创意产业没有实际意义,本文也因此合称文化创意产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驱动要素与城市发展

产业结构指国民经济体系中各产业间及产业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数量比例关系,因此,现代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在改善一、二、三次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强化城市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因其对要素禀赋(资源与区位优势)、需求结构(市场供求关系特征)的影响,以及与技术进步的关联,成为新时期引起产业结构变动的又一中坚力量。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差别与融合

作为一种创新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对区域中的其他产业产生影响,并直接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讨论其推动作用之前,首先要明确文化创意产业在本质上与传统产业的区别。笔者认为,这个区别就在于:传统产业是满足需求的,创意产业是创造需求的。典型的例子就是最近席卷市场的乔布斯苹果系列产品,由最初的不以为然到最后的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很多人对科技改变生活的认知恰恰是从苹果产品开始的,没有人想到,除了通话和短信,手机还能聚合如此之多的功能,给人们带来如此之多的便利。于是人们潜在的需求被激发出来,可以说这个巨大的市场群是活生生被创造出来的,它引导了人们的消费和需求,而并不着眼于满足人们从前对手机的要求。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将抽象的文化和创意符号转换成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品,将本身的原创再次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经过了两次提炼和洗礼的,将抽象、无形的东西当做产业链的一环,改变了过去只有实体才能创造产值的概念。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传统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资源和平台。在这里,取代一词是不恰当的,如同不能脱离历史谈发展一样,抛开传统产业、优势资源谈创意,最终获得的是空中楼阁。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区分创意产业和传统产业二者之间的明显界限,因此真正的情况是:文化创意产业在悄然间向传统产业植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传统产业。喜羊羊的形象被移植到水杯、书包、毛巾上,这种看似简单的行为,其实也是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的一种表现。

创意是魂,但传统是本,创造出来的需求并不是凭空存在的,而是在基本需求之上创造出来的,没有基本的通话和短信功能,苹果手机再好也不过是个昂贵的掌上游戏机。文化创意产业不过是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延伸出来的,其使命是赋予传统经济文化和创意内涵,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产业的链接与提升

创意产品的文化创新内涵,带来从业者素质的提高,生产物质技术基础的改善,生产要素配置范围的扩大,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进而影响产业结构提升的进程。其主要作用体现在:

1、改变就业的结构、规模和比例

社会需求的分化导致生产过程中创意密度的增加,产品生产全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工种的人力资本结构将发生改变。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比例分别约为9:1、6:4和1:9。以核心创意人才和专业性创意人才为主体的脑力劳动者在创意密集型企业中所占的比例尤其高。在高技术企业的员工组成中,研究开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所占比例较高,现场作业人员所占比例较低,形成“哑铃型”的就业模式。而在动漫游戏等传统创意产业中,编剧、美工、音乐等核心创意人员数量和比重远远高于其他产业部门。

2、拉大不同行业的投入产出比差距

创意是不可复制、无法估价的。不同行业的创意活动对本行业产品附加值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其循环过程可以描述为:创意-附加值提升-市场认同-利润上升-更多生产要素投入-附加值再提升,经过几轮循环,量变引发质变,最终造成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当然,不同产业对这一过程的反应快慢和强度并不一致,但一般来说,产业价值创造能力是随着创意的持续投入不断发展的,创意产品的投入越多,创意活动越活跃的行业,其价值创造能力越强。

3、营造产业创新氛围和城市创新环境

创意行为向社会生活尤其是生产和消费领域的渗透,促使消费结构迅速发生变化。在市场需求的强制引导下,生产工艺流程、产品供给结构和销售方式都必须发生改变,这种改变的宏观表现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意正是通过激发社会创新需求、引导消费潮流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艺复兴是创造性需求促进文明加速发展的典型例证,其所以首发于佛罗伦萨,就是因为当时的佛罗伦萨形成了一个积极支持艺术创新的社会网络,银行家、商人、行会组织、贵族甚至普通市民都对艺术家进行赞助支持,并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对艺术成果的评价、鼓励、批评和投资活动中。艺术社会学家阿诺德瑟尔曾评论,早期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创作出发点主要不在于艺术家创造的冲动、主观的自我表现和即时的灵感,它始于主顾们提出的任务”。

4、文化创意引导城市消费的潮流和趋势

时尚、文化等元素越来越植根于人们的消费需求中,文化创意产品的差异性、新颖性和短时性特征使其成为获得市场优势的关键。文化创意一方面拓展了社会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又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在物质产品短缺的时代,使用功能的满足是主要的,外观和使用感受是渴望不可及的。文化创意产品结合知识、技术、艺术等诸多品质要素,带给人们的是使用价值和愉悦体验的结合。文化创意通过改善产品的体验价值获得市场和利润,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关注顾客对文化内涵的认同,其意义在于突破那个将产品的创意和文化植入激发消费者潜在的购买力,引导消费时尚,形成新的消费市场,提升社会品质,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特征与双重影响

高楼大厦、坚船利炮是对文明发达程度的错误解读,随着全球进入软实力竞争的阶段,塑造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文化创新是创意经济的重要特征,它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的本质特征,其结果是构建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保障一个地域的文化传承、突显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影响一个企业的文化精神。

(一)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文化的直接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文化紧密相关。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城市文化施加影响:

1、通过塑造城市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在城市经济转型期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与文化互动的背景下,通过创意要素的植入促进传统经济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领域、新高度。一方面创意经济来源于城市文化本身,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强化了城市文化影响力。创意人群的集聚和创意思维的交流促进了城市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延续了城市文脉,另一方面又为城市历史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又把城市文化基因传播到其他地方,既增强了自身文化的健康程度,又扩大化了影响力。转型期城市文化的重塑、城市文脉的继承和更新、外部文化的吸纳、自身文化的传播都属于文化凝聚力的范畴,都需要依靠文化创意蝉翼加以实现。

2、通过聚集和整合文化创新要素,增强城市文化创造力

文化创意以个人的才华和价值取向,借助知识产权来集聚和整合处于分散状态的科技、人才、品牌、资金、管理、设计、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的文化创新要素,以这些要素整合起来的竞争力,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文化创新要素包括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科技资源,由三大资源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整合现代城市文化创新要素的重要途径。这里要注意的是不断被强调的整合,资源是必要的基础,但整合的程度决定了集聚放大效应是否得到体现,而这才是最关键的。

(二)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文化的间接影响

1、城市人才聚集性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吸引更多外来的创意人才,丰富城市的人口构成。创意人群包括从事科学和工程学、建筑与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动漫、表演和娱乐的核心创意人才,以及在商业和金融、法律、保健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涉及众多部门和行业,同样具有对创造性、个性、差异和自我价值的热爱,造成技术、文化、经济等领域的文化沉淀并最终塑造新的城市文化。

2、城市文化多样性

文化创意产业延展了城市文化的多元属性,它以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创意为核心,而创意的土壤便是多元文化的共生和自由的思考、表达方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首要资源是人,相对于传统产业可以被机器和计算机取代,文化创意产业是不能缺少思考的头脑的,永远需要开放的、流动的、具有多元化视角和思维的人,因为人的多样性带来文化的多样性。雅典、佛罗伦萨、威尼斯、巴黎、伦敦、维也纳、纽约,在其鼎盛时期都是文化交汇的中心,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信息交流融合,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

3、城市文化包容性

城市对外来文化、外来人口的宽容度在吸引创意人才以及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城市经济增长方面具有关键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城市往往具备技术、人才和宽容三个关键要素。其中,宽容是衡量一个城市开放、包容和多样性的概念,其意义在于宽容的城市文化气息对于创新行为和创造性人才的脱颖而出具有正面的作用。一个城市只有具有良好的宽容性,放开心胸接受外来事物,自信地去芜存菁,才能吸引创意人才,留住创意人才,实现城市经济的长期繁荣发展和良性循环。

四、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误区与机制缺陷

(一)两大关键性技术误区

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应更多关注地域文化创新,用文化创新来提升我们在全球合作中的地位,不要总是把目光集中在技术领域。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最主要问题有两个:

其一,就是过分关注技术,轻视文化,仅满足于直接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的开发。如动漫人偶、应用软件等,导致我们的终端产品文化内涵不够丰富,为了取悦市场做了太多的让步和折衷,左看右看都是四不像。像印度,IT产业发展迅猛,是北美欧洲最大的互联网和计算机应用程序外包地,但这其中很少涉及原创性质的技术革新,单纯的代码编译既不能提升印度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水平,更不能对印度文化的传播、交流和提高作出任何贡献,而其在产业链中所负责的那一部分又决定了从业人员的精英性质,只有接受过良好高端教育的专业工程人员才能参与其中,大部分平(贫)民阶层被挡在门外,享受不到这个产业带来的任何好处。

其二,就是原创性的东西少,复制移植的东西多。美国的武器与技术称雄世界,这些东西都有到不了的地方,但迪斯尼和麦当劳则遍布全球,哪怕是最贫穷国家的孩子,甚至是美国的敌人,都能从中得到欢乐。迪斯尼系列动画一共拍了不到70集,却影响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五、六代人。我们的动画产品,动辄成百上千集,不能说其中没有原创的东西在里面,但文化内涵的匮乏和单一的剧情模式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据说我们年产动漫小时数已经超过了日本,但大部分还没有走入市场就被资金和发行等障碍阻杀掉了,即使最终和观众见面,市场反应也大都平淡。强调原创的重要性无非是把文化中人无我有的元素强调出来,技术可以学习,但文化是学不来的,它存在于每个人的生长环境甚至基因中,是我们真正的优势。

(二)四大本质性机制缺陷

除了以上文化本身的不足之外,还有一些本质性的关于文化认同与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

一是创意和价值相差太远。好的创意和市场之间的差距太大,忘记了产品的商业属性、一味强调新奇的理念,只能作为实验和先锋作品取悦小众。

二是欠缺坚持的精神。大部分年轻的创业者都梦想一夜成名,认为在这个领域是有捷径可走的,不愿意脚踏实地以企业的行为和要求为市场提供作品。

三是过度依赖政府。各级各地政府在文化创意领域的资助和优惠政策是把双刃剑,其主要作用应是塑造良好的大氛围,并在起步阶段予以保护和支持,所谓的扶上马、送一程。但这些东西很容易成为上瘾的药物,文化创意最终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要参与同行乃至世界竞争,厚厚的一层保护装可以在一时阻挡外部的伤害,但不要忘了,这样也会阻碍行业的文化创意交流,而行业最有价值的思想火花恰恰来源于此。

四是市场渠道的条块分割。产业的生产链条和管理链条被人为切割,这主要是体制遗留下来的问题,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该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

五、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突破与实践路径

(一)规避急功近利,拓展创意渠道

创意,无非就是表达的欲望和表达的形式,以一种创新的文字、语言、产品、文艺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诠释自己的意见和思想,让它显得独特或充满个人风格,并获得创作者所期望的那个特定群体的认同。从高雅艺术、流行娱乐甚至民间生活,当代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因而会追求自己的品味、特色和价值。

创意最大的特点就是突破,以独创性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并创造出新的东西,这里面还有对特定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激发城市的文化创意热情,并使之成为新的持续性的经济增长动力,需要营造适当的创意氛围、鼓励文化思考、建立人才高地。

(二)去除文化浮躁,传承创造源泉

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和目的,就是要让城市的产业、城市的文化和城市人的行为思想更有创造性、更有活力、更有文化传承和再生的勇气与激情。在富有创意的城市中,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而且能够不断被审视、批判、融合、重组为新的文化资源。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创意氛围弥漫在城市的日常运作中,市民的衣、食、住、行、娱、教、医等各方面都会发生根本的转变,城市文化为之一新,进而引发城市交通、公共设施和产业布局的重构。

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台湾保留了比较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这些传统文化给台湾带来了无穷的创造源泉。纵观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创意产品都带有浓浓的中华文化韵味,成为创意的重要特点,甚至凭借于此获得国际认可。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并且从传统文化升华出具有现代活力的创意思维。这一行为不仅存在于企业和文化人中间,甚至普通的老百姓也参与其中,因为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相同的。在这方面,台湾同胞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结语

当城市中的个体不再满足于对产品的有限选择和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成为文化意义的发掘者和倡导者,他们的愿望和需求才能被即时体现在不断前进的城市文化和城市产品的升级再生产中,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取之不尽的创意源泉。

参考文献:

[1]白庆祥,李宇红.文化创意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蒋三庚.创意经济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3]石杰.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4]尹宏.现代城市创意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上一篇: 生物学教学方法 下一篇: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