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6 09:45: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地理实践活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地理实践活动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27-01

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让学生放松的活动,还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把实践内容放到教室内,把教室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学以致用就是这个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把实践内容合理的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师生共同学习。

1.地理教学的特点

地理研究的对象是各种因素的组合,例如自然地理是由水文、地形、气候以及土壤等特征组成。而人文地理主要由农业、工业、人口、交通以及城市等组成,这个体系内部的个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其它的要素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因素之间是互相制约的。地理学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各要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其它学科所不具有的特征。所以学习好地理,就必须得先掌握好它的各个组成要素,然后再根据这些知识点,把它们合理结合起来。同时地理还是由多个区域组成的,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特征,所以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应该从区域性出发,突出各个地区的主要特征。地理研究的现象具有一定的空间性,空间性是指空间分布、位置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等。动态性也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征,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有些地区干旱,那么这种干旱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会造成这一现象?所以掌握好区域性、空间性以及动态性等特点,是学好地理的重要途径。归根结底,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没有实践经验,地理是无法学习和掌握的。

2.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很多人都喜欢纸上谈兵,但是现如今社会这种所谓的"能力"已经落伍了。所以,一些讲话没有边际的学生很不受欢迎,而一些具有丰富生活阅历的学生反而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例如有些学生有着丰富的旅游经历,所以很多学生都喜欢跟他们做朋友。因为这些学生会把自己真实的经历告诉给所有的同学,把自己的快乐和大家分享。旅游就是一种学习地理很好的方式,它可以帮助你去阅览山河大川,还可以帮助你去了解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同学们旅游可能重点是在游乐和小吃方面,小吃也逐渐成为了旅游的伴随曲。例如台湾游的广告中,把台湾各地的小吃作为了一个主题来讲。小吃作为一种文化,其实也是具有地理特色的。因为地域不同,环境的不同,所以有很多地方特色的出现。

2.1 融入生活元素。正如前面所说,不同的地域因为环境不同,都会出现很多特色,小吃就是一方面。很多学生是不会拒绝吃的,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地方特色着手。四川的酸菜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其它地方却做不到,这是为什么呢?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实践,他们会考虑到环境因素。例如,本地的温度和湿度因素就是影响这一特色的最重要因素,其次就是这里的土壤和其它地区也有所不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环境,主要是因为四川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四面环山,气流的特殊导致了环境的形成。这些问题如果学生们考虑到,然后继续探索,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学会自学。而且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他们可以很快记住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生活中的元素是非常多的,而跟地理有关的也是非常多,所以实践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地域的困惑而不能够实现。例如对当地的某个物种数量的调查工作,这是非常锻炼学生思维和灵活性的一种实践活动。同学们需要好的体力,同时需要随机应变的能力。尽管得到的数据可能不是很完美或科学,但是他们通过实践得到的会更多、更丰富。

2.2 乐趣与学习同步。课外活动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他们对于教室内听课已经非常厌烦,所以实践活动的设计就非常合理。乐趣与学习同步,在快乐中掌握课本知识,这是最好的教学理念。而且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所以这是一种响应号召的教学模式。例如一些学生非常喜欢收集石头,而自己对石头的鉴定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可以给他们讲各种石头的鉴定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他们会根据教师所讲授的方法,来进行石头的鉴定。一些学生对于当地特产有兴趣,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去收集几方面的环境数据。让学生通过自己使用温度和湿度仪等仪器,然后把这些数据进行详细记录,等到了学校,模拟这种环境,然后看是否可以通过相同的方法制备出原来的口味。在实践活动成熟之时,学生们就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设计方法,他们遇到地理问题时,会从多方面因素考虑,使用正确的逻辑进行思考,然后去实践。这样就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且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有重要作用。

地理作为一门实践科学,想掌握它就必须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同时要有丰富的生活和实践经验和阅历。实践教学,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让同学们在实践环境中得到锻炼和能力的提升。学校应该克服一些困难,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不仅仅是地理学科需要学生们去实践,其它学科同样也是离不开实践过程的。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发现并验证新的教学模式,最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总体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吕福平.浅议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地理教学[J].吉林教育,2011,05.

[2] 魏慧生.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J].才智,2011,08.

[3] 周晓青.联系生活,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2011,24.

篇(2)

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这里,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把握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并且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对中学学习、生活还不是很适应,甚至对环境还不了解,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和蓬勃的朝气与活力。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取题,活动方式和目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能太难、太高,学生无法达到;也不能太简单,学生没有爱好。另外,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活动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既与教学相关联,又联系生活,只有这样的方案才切实可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如下几种类型的尝试。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初中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结合初一教材,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实践活动方案。

1.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指导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刚升入初中不久,对校园比较熟悉但不够全面,刚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通过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可以很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既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又可以增强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在学习了《海陆的变迁》一节后,指导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海陆变迁。课后组织学生分组找寻我们身边的海陆变迁,因为是山区,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海陆变迁的实例,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效果显著。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问题变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因此,环境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这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平台。

1.结合重大的环保节日进行深入了解。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得到关注,联合国和我国政府都确定了一些重大的环境节日,如4月7日“世界无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11日“世界人口50亿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每一个节日来临,教师都向学生具体地介绍它的由来和现实意义,让学生搜集资料,并探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都应该如何做。通过环保节日的宣传,学生不但增强了环保意识,而且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2.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有很多都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能够意识到并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教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针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生活垃圾,你会分类吗?”的实践活动方案;学校周边小饭馆天天使用的一次性的筷子和餐盒数量惊人,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发出了“自带饭盒,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倡议等。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可行性强,并且对学生的现在乃至将来都会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我们进行环境教育比较典型的案例。

通过初一地理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的技能有了明显的增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明确,具体意义有:

1.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地理实践活动对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抽象的、孤立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如绘制校园平面图可以使学生对地图的使用和绘制有深刻的熟悉。学习一切知识的目的都在于应用。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而看到地理知识的价值。

2.有益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与发展。例如学生通过初一地理的学习,熟悉气候、地形、交通、资源等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并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到人们的居住场所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气候直接影响着房屋的形态和结构,通过探究学习分析西亚热带沙漠里和严寒的极地地区人们居住场所的形态特点,就是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3.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为了履行责任,必须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自主地思考和行动,这就形成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多,即使是个人活动,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综合活动实践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学生的实践活动几乎没有或很少现成的资料,所需数据、事实实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这种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

我国近代教育家先生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好表现,对地理课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综合开展多种多样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地理兴趣、地理素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需要地理教师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业务素质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篇(3)

由于在现在的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选择不讲乡土地理或者只讲与考试相关的乡土地理知识,更不用说代领同学们开展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因而不仅不利于乡土地理教学的展开,更造成了同学们实践能力的缺失,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是不利于学生全面的成长。同时,在我们这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县,我们学校也是农村的孩子居多,开展乡土地理教学其实是有优势的。因此笔者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浅谈一下初中地理教学开展乡土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一、开展乡土地理课外活动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乡土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提高创造力最为有效的途径。因为地理学科内容既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综合性很强,而乡土地理的教学,在综合性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实践性,因而课外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从而为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性。

乡土地理教学要求通过具有实践特色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了解家乡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以及家乡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美好前景。围绕以上教学目的而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既可开展野外考察、环境监测、资源考察、规划开发,又可开展社会调查、参观旅游等活动。错综复杂的自然、社会环境,促使学生在考察活动中动心、动手、动脑,不断地去接触、分析、思考、解决一连串的问题,这无疑会提高他们地理观察和调查。运用地图、分析和运用地理图表等能力,对训练他们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有极大的好处。

二、丰富的地理知识储备是创造的基础

地理创造能力是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运用地理知识,新颖、独特地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牢固掌握地理知识为基础的。人们常说,“无知必无能”,这是很有道理的,不爱学习,知识和经验贫乏的人,他的认识思维活动不可能发展得很好,当然也就谈不上发展创造性思维了。因而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地理知识的传授,精讲多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于分析解决问题中掌握好地理知识,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寻求更多的知识。

三、敏锐的地理观察能力是创造的基本技能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思维最重要的能源”。思维无论是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推断和解决问题,都需要有一个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的过程,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周密的、正确的、系统的观察,就不可能收集到大量有价值的事实材料,并从中发现新的规律。观察对一般的思维过程尚且如此重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就更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了。因为只有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觉察到别人所忽略然而意义却不寻常的事物或事物细节,才能获得更多更具体的感性材料,才能形成丰富的表象储备,否则创造性思维就成为“无米之炊”。尤其是乡土地理野外考察,由于研究对象都活生生地存在于家乡周围环境之中,只有坚持实地观察,才能获得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才能进一步经过创造性思维产生出创造性的产品来。因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成为教师开展乡土地理课外活动的首要教学目标。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对复杂对象的观察效果,没有周密安排是不行的。

四、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是提高创造力的关键

1、以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综合运用,增强创造力

地球上的地理事物是在各种地理要素共同影响下的产物,各种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错综复杂关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同时,一切地理事物都分布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表现为一定的“点、线、面”的结合,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这使得我们在研究它们的关系或解决地理问题时,既要运用形象思维,形成直觉的表象,经过类比、联想、想象等活动而使其思维产品具有创造性;也要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去分析资料、形成概念、寻找问题的症结、检验假设。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重视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对同一问题多角度、多方向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地理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决定了地理事物的形成。变化与发展具有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的特性,这就为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思维材料。教师应善于捕捉与构想克服思维定势的问题,提高学生变通求异能力,在活动中可采用逆向、横向、多向等思维方法,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总之,开展乡土地理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到家乡的地理状况,激发和培养创造意识和毅力,在实地考察中,学生们提高了地理观察力,丰富了地理知识,懂得了如何注意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并在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地理问题过程中,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柯志坤.浅淡初中地理课中的乡土地理教学[J].读与写杂志,2012(4).

[2]孙智慧.乡土地理材料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以必修 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教学为例[J].现代阅读,2012(5).

[3]蔡梅.乡土地理教材的开发与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2(8).

[4]周立叶.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学研究,2012(9).

篇(4)

地理;动手;实践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把课堂向课外和社会延伸,调动学生探究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和收集资料的能力。新编初《地理》教材每节课后都有一些设计新颖的实践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板块组织教学,也可以仿照这些活动方案设计一些更好、更贴近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参加,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各种地理技能和技巧,在活动中获得地理知识,通过眼、耳、手、脑多种器官并用,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

让学生动手操作首先要强调的是在实践中的操作。在地理教学中,实验通常都是教师演示实验,在这种“教师做,学生看”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如同“演员”和“观众”的关系,而停留于这个层面上的实验教学,当然不可能达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同时也难以实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初衷。为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努力创造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的机会。例如,可以结合“地球的自转”的教学,让学生用地球仪(可自制)和太阳光(或灯光)进行地球自转的实验,研究地球表面不同地点昼夜变化情况,并选择若干具体城市(如北京和华盛顿,东京和伦敦)研究其昼夜差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将会真正理解由地球自转所导致的昼夜交替现象,同时,也初步了解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在时间上的差异,这也为进一步学习时区概念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实际上,地理教学中很多原本由教师“一手操办”的实验,包括天体运动、气候成因及地质地貌等方面,只要我们稍作改变,都可以由学生动手实验。

让学生动手操作还包括进行一些常规的地理测试仪器的使用训练。像气温表、气压表、湿度表、风向风力仪、雨量器、经纬仪、地质罗盘、流速仪及泥沙采样器等,而通过这种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等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如进行气象、地质、水文等观测研究,以及对土壤剖面的状态进行观测与描述,对植物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及对住宅小区的光照情况进行调查等。

在让学生动手获得地理新知的过程中,以下几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一、以书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到气候部分时,要求测算一天日均温、测一次降水量。讲到农业时,要求学生去一次农贸市场,看看本地有哪些主要农副产品,看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哪些提高,讲到交通时,站在马路边数一数一分种过往的车辆。感受一下交通的实际状况,讲到河流时,测一河流的水量,流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消化书本知识,增强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上获得的间接经验的检验、理解和掌握,进一步丰富完善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训练学生的地理技能,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发展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共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地理科研能力、地理收集和处理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地理能力的目的。

二、带领同学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动手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了解我们每一个人所处的生存环境,从中发现问题,有助于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从小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地理知识包罗万象,所有与人类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以及目前人们关心的问题都是我们学习和活动的内容如:天文、气象、水文观测活动,大气、水体、噪声及环境污染监测报道,地质地貌、生态系统的实地考察,资源开发、能源利用方式的调查,农业生产、工业布局采访、家乡人文、文化采风等,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是创造发现的源地、创新能力形成的基地。城市中大气、水体、噪声垃圾污染等,区域性的酸雨、臭氧层的空洞、旱涝灾害、沙尘暴等,仍至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异常、因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资源贫乏、空间紧张等严重问题,一定能震撼学生的心灵。

三、以学生熟悉的乡土内容,动手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研究性学习,将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纳入教材内容,学生可以不受书本束缚,经常走出课堂,走出学校,采用多元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增加直接体验。乡土地理材料是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在初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材料,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学生自己身边生动实在的地理事实材料,和对家乡特殊感情的心理因素,组织学生结合家乡情况的课题研究。在讲到城市和交通内容的时候,我布置了学生进行《厦门一日游线路设计》和《厦门公交线路的设计》的课题研究,由于课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表现了极大地兴趣,几人一组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进行实地考察、征询意见,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动手收集第一手材料,画图设计,拿出了一个个方案,写出了可行性的报告。这样有益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篇(5)

二、如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初一、初二,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还不是很适应,甚至对环境还不了解,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取题,活动方式和目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能太难、太高,太难、太高,学生无法达到;但也不能太简单,太简单了学生达不到思维训练效果,久而久之会感到没兴趣。另外学生还比较小,活动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既与教学相关联,又联系生活实际,只有这样的方案才切实可行。

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如下几种类型的尝试:

1.结合教材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结合初一教材,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实践活动方案。

(1)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指导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刚升入初中不久,对校园有了熟悉但不够全面,学生刚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通过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可以很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既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又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在学习了《海陆的变迁》一节后,指导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海陆变迁

课后组织学生分组找寻我们身边的海陆变迁,因为是沿海地区,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海陆变迁的实例,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成果也是显著的,有海上公园的浪蚀崖,有山上的鹅卵石,还有“鲸园”名称的由来(传说曾经有一条巨大的鲸鱼在此搁浅)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本中学得的知识更加形象化生活化。

2.结合环境教育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因此,环境教育在中学教育中也日益受到重视,这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平台。

(1)结合重大的环保节日进行深入了解。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得到关注,联合国和我国政府都确定了一些重大的环境节日,如4月7日“世界无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11日“世界人口50亿日”(目前已60亿)、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每一个节日来临,教师都向学生具体地介绍它的由来和现实意义,让学生搜集资料,并探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都应该如何做。通过环保节日的宣传,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2)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有很多都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能够意识并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教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我们学校南面有一条小河,已经被污水侵染的面目全非,我们组织学生探寻源头,找寻污染源,并经过讨论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生活垃圾,你会分类吗?”的实践活动方案;学校食堂天天使用的一次性的筷子和餐盒数量惊人,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发出了“自带饭盒,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倡议等。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可行性强,并且对学生的现在乃至将来都会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我们进行环境教育比较典型的案例。

(3)结合其他学科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在初一、初二阶段,由于地理科授课时少,知识的难易度把握受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理解力所限,能够结合的科目不是很多,但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如与历史相结合,开展“介绍我的家乡”的主题班会;与语文相结合,组织一次“歌颂祖国”的演讲比赛;与美术课相结合,出一份《我们的家园》的手抄报;与音乐相结合,探究“歌词中的地理名称”等,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肯定,同时还可以使不同的学科有机地融为一体,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通过初一地理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的技能有了明显的增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极大的丰富。 具体表现为:

1.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地理实践活动对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抽象的孤立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如上述绘制校园平面图使学生对地图的使用和绘制有了深刻的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都在于应用。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看到地理知识的价值。如上述学生对河流污染源的调查,发现问题,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提出有益的改进方案。

2.有益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与发展

例如学生通过初一地理的学习,熟悉气候、地形、交通、资源等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并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到人们的居住场所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气候直接影响着房屋的形态和结构,通过探究学习可以分析西亚热带沙漠里和严寒的极地地区人们居住场所的形态特点,就是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3.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为了履行责任,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自主地思考和行动,这就养成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充分,即使是个人活动,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综合活动实践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学生的实践活动,几乎没有或很少有现成的资料,所需数据、事实实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这种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

篇(6)

引言

地理是一门兼具人文与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中学地理教学要体现地理学科特性,就必须通过生动、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促进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提高。开展课外活动,既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又是落实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的重要举措。

一、课外实践活动的价值

传统的课堂、课本和教师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造成我国中学生“地理调查实践、操作与分析能力”与国外学生有较大差距。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属于中学开放式地理课程的范畴,充分利用了校内外教学资源,将学校、社区、社会等教育力量形成一股教育合力;能充分拓展地理学习空间,拓宽中学生学习视野。

1.地理课外活动促进课堂教学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都属于课堂教学空间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中学生可以迅速获得系统的、整体性的地理知识;但学生习得的知识毕竟主要来源于间接经验,还缺乏在实践中的检验或提高。课外活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自然和人文环境,给学生一种直观与具体的体验。对于抽象思维还不发达的中学生而言,参观、调查等各种课外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能够在真实的情景中树立初步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学生参加灵活、自由的课外活动,能挣脱课堂教学的束缚,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2.地理课外活动落实课程目标的要求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地理教学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弊端,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个学生都生活在具体的地理空间中,从自然环境、生态园到博物馆、天文观察,甚至游览旅行、建筑园林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可利用的资源。生活化的资源,形象生动,呈现形式多样,十分符合未成年人求美、求真的需要。灵活机动设置的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校园进行的课外活动

地理教学走出课堂,首先是利用学生所在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校园的建筑环境与地理园地。

1.地理墙报、显示屏、手抄报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学校校园的设施有很大改善。学校的各种建筑或者活动场地都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可以成为课外活动的平台。教室的黑板,显示屏、学校的墙壁甚至柱子都可以成为某个环保或者绿色教育的宣传载体。此类活动,应以围绕某一主题开展为宜。比如2013年APEC会议在印尼召开,主题可以确定为“东南亚地理专刊”。在地理主题设计过程中,学生的地理知识、搜集信息能力、合作能力等都能得到发展。

2.地理主题班会或校会

班会和校会因为参与人数较多,属于群体性的教学组织活动。地理课程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如绿色教育、乡土地理或者人文风俗等,学生普遍参与性积极比较高。文艺化的地理课外活动,目的明确、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往往能带动整个班级或者学校学习气氛的形成。如灯谜、地名对话、地理拼图等,形象生动,寓教于乐。

3.地理园地

随着地理教学理念的发展,国外学校地理园的教学经验被引入国内。地理园借助园内地形、实物或者展厅,让那些平时学生难以亲身感知的东西呈现在校园里,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丰富的地理表象。国内地理园通常由地形地貌、天文观测、气象观测三个部分组成。比如天文观测部分,可以包括测定子午线、地理纬度、太阳高度角等活动。每个学校所处地域及教学设施存在很大差异,因地制宜地利用好学校的地理空间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三、乡土地理研究活动

乡土地理是中学生生活中接触与体会最多的环境。乡土地理事实上也浓缩了所有地理教材各个方面的核心知识,因为其贴近学生生活,在课外活动中值得师生了解与分析的内容十分丰富。

1.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离不开地理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与协助。教师需要规定明确的考察目标和要求,以免于实地考察流于形式。考察的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比如,在学习完地形地貌的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在附近区域的制高点,考察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的特征。在实地考察之中,教师要及时提出问题,诱导学生思考与分析。考察之后,则要就考察内容展开讨论与分析。

2.走访调查

一个区域的人口情况、文化宗教或者经济活动,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只有走访调查才能掌握直接材料。尤其是针对人文地理范畴的内容开展的实践活动,走访调查简单有效。比如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热点,经过走访调查,学生能体会到环境保护的价值和意义。经济需要发展,但经济的发展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对附近区域工厂排污、河流污染等,通过学生亲自调查的数据及分析结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相关知识的理解。

3.专家报告或讲座

实地考察与走访调查都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但也可能对地理问题缺乏整体与深度的理性分析。聘请地理研究者或者政府官员做报告,可以减少或避免其他课外活动的不足。要发挥专家报告或讲座的价值,需要教师安排好活动结束后的后续活动。比如,学生与专家的互动交流,或者是撰写有关主题的小论文。

结语

中学地理教师是地理课外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提高课外活动实效,教师应依据学情、教情制订可行的活动方案。另外,学生相互交流活动心得或者撰写课外活动报告也具有重要意义。

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70

对当代初中生来说,学好地理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的地理学习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学生认为初中地理不属于中考考查的范围,不必付出太多时间和精力,且知识繁多复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渐渐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学生这种观念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以考试为目的,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真正目标。

学好初中地理是必要的,学好地理对于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地理技能、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地理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且高中地理是以初中地理为基础,培养良好的地理素养,才能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要从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观念转变开始,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坚持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单一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关键,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地理学科有综合性、实践性、地域性、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要紧抓学科特点,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以学生为教育出发点,创建真正能够丰富学生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如何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以下是笔者的具体建议。

一、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新型教学模式的主要应用之处,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课前的准备工作是课堂教学过程高效开展的前提,地理的综合性体现在学科知识的范围广泛,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教师除了要对教材知识了然于心之外,还要对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采用趣味导入的方法,将教材知识及相关知识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现,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着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课前对于课堂节奏和内容有提前的规划,做到上课时心中有数,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例如在学习中国地理时,除了要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所了解,也要了解不同地域下的社会环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南北方、不同民族在生活方式上、地理风俗上的不同,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尊重学生,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不放弃基础薄弱的学生,想办法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自信心。课堂上可以采用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研究解答,应用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解答问题后,给予学生鼓励,特别时基础薄弱的同学,使他们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课堂教学的形式多样,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举措。

二、课堂联系实际,从生活中积累地理知识

地理来源于生活,课堂之外的时间更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好机会,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地理现象,要鼓励学生多发现、多观察。“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谚语,想必初中生都耳熟能详,但其中的地理知识学生却很少了解,为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并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现象进行解释,积极积累地理常识。课后对于知识的整合同样不容忽视,地理学科知识零碎复杂,兼具记忆性和思维性,单靠课堂的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初中生的自律能力一般,老师可以及时抽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为了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地理现象的好习惯,老师可以在一周内布置一次或者两次发现生活中地理现象的任务,并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分享,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丰富班级同学的地理常识。生活中以地理知识为题材的电影、图书资源丰富,很多史诗级的纪录片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课堂上可以播放相关电影,放松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纪录片《地球脉动》、《舌尖上的中国》等都是学生感兴趣并且制作精良的史诗级纪录片,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赏,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地理兴趣的提高。地理学科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且与生活密切相关,将课堂联系实际,在生活中丰富和提高地理知识的储备,是地理教学的关键。

三、运用地理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巩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篇(8)

地理学习中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以实践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其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学生有直接体验,二是学生有操作行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与学生单纯听课、观看老师为中心的教具演示、回答教师的简单提问、阅读地理教科书、完成简单的填图填空等作业有根本性的差异。

地理实践活动包括课堂内活动和课堂外实践活动两种。课堂内活动主要有:回答问题活动,课堂内讨论活动,动手制作、操作活动,短文写作活动以及收集资料信息活动等。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有:社会考察活动,收集信息活动,课外制作、操作活动,公益活动,实际体验活动,探索学习活动,解决问题学习活动等。

二、开展哪些地理实践活动

1.第一步,开展课内实践活动,由课内带动课外

课内实践活动应该是比较好组织的,可以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筹备,让学生在动手,在体验的过程中完成难点部分内容。

如制作地球仪――认识经纬网。经纬网部分学习比较抽象、零碎,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部分内容我们采取让学生熟悉基本概念,如地球仪、地轴、南极、北极、经线、纬线等。然后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现行制作一个地球仪。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老师根据展示,再次指导学生重新完善自己制作的地球仪。这样关于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等抽象难懂的知识便可以一下子化解掉。

学生制作完地球仪以后,我们再次组织学生认识经线和纬线的方向、长度、经纬度变化时,学生自己就能说清楚、弄明白。最难的东西半球的划分,也不再是难点。在这部分学习中我们还加入利用星球教室中可以旋转、倒转的数字地球仪,让学生在一个空白地球仪上画出经线、纬线、找出经度和纬度的活动。无论是亲自制作还是亲自绘制地球仪、经纬网,我们都顺利实现了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步骤。实现化难为易、顺利实现立体和平面的转化。这样的演示、实验等课内实践活动初中阶段可以开展很多。在动手与动脑结合过程中理解难点知识,实现平面与立体,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转化和升级,顺利突破难点,加深印象,深化理解。

2.第二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地理与生活联系

课外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它是一种实践性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强调的是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多样化的实践相结合。下面,我以我们开展的两个课外实践活动以“校园寻宝”和“综合实践考察”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活动:校园寻宝――地图显神奇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的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孩子们在小学数学和社会课上已经接触到了简单的地图常识。但是能不能把地图常识真的理解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常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如何去实现呢?我想还是在现实实践中进行检验。于是,以绘制简单校园平面图和使用平面图寻找实物(老师准备的礼物)为主要内容的“校园寻宝”活动诞生了。

“校园寻宝”活动采取三步完成:

(1)制作培训课件,培训校园平面图绘制,明确校园平面图的绘制和评价标准。如可以使用步伐测量法或铁环测量法测量校园各个地标的长宽,如篮球场、运动场等。再如明确地图绘制清要晰,比例尺得当。

(2)提供必要的活动器具,比如卷尺,铁环。让学生独立完成校园的测量和平面图绘制。

(3)利用绘制的平面图,开展寻宝活动。

整个活动是在完成“地图”学习之后组织学生参与实施,从现实的情况看,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无论是绘制过程中,学生主动带来5米的卷尺,家里的呼啦圈带、利用老师准备的用铁环法等,有条不紊的忙碌。还是寻宝过程中的惊险、紧张和欢乐,都可以看出学生对户外的这种实践活动,特别是体现其创造性和独立性活动充满了期待。“寻找宝藏”那天,天气很热,“寻宝”的过程中学生跑得满身大汗,但乐趣无限,我们把这快乐点滴都记录下来了,不管是找到宝藏的还是没找到的,都热情高涨地参与和分享自己的成果。事后学生说,老师我真的学会了定向、定位和寻找事物分布的方法。

课外实践考查活动是一种新的尝试,无论从内容、形式、方法上讲都是新的。在课外调查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丰富了知识、锻炼了胆量、也增强了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合作能力,最关键的是逐步形成了发现问题、对比分析、提出建议的学科科研能力。

三、开展综合性实践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拓宽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对于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进入社会,对于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形成鲜活的地理教学素材

地理实践的很多活动,如等高线制作、太阳高度的测量、气温的观测、空气质量调查、校园平面图的测量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素材。这些素材来自学生本身,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形成微课,丰富课堂

对于经纬网、地形区、板块学说等较抽象的内容,在实践过程中把过程和分析录制下来,每次5―8分钟,做成微课,对于今后开展课堂演示、制作和实验具有较强的指示和示范作用,有效丰富课堂素材,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3.激发兴趣,持续发展

篇(9)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12门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和等级成绩呈现,原始成绩主要用于中招录取,等级成绩主要用于毕业认定和自主招生。

2023年前实验操作纳入考试

12门考试考法各有不同。其中,语文、数学2门科目采用笔试方式,其中语文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考试时长为120分钟。外语考试采用笔试、听力和口语考试的方式,听力和口语考试与笔试分离,笔试时长90分钟,听力和口语考试时长30分钟,学生九年级有两次听力和口语考试机会。

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考试,采用笔试与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每门科目笔试时长均为70分钟。2023年前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体育与健康采用现场考试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要求另行公布。艺术(音乐、美术)依据学生平时表现和综合测评确定成绩,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依据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确定成绩。具体要求由各区教委制定。

中招录取主看原始成绩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和等级成绩呈现,原始成绩主要用于中招录取,等级成绩主要用于毕业认定和自主招生。

其中原始成绩部分,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分值均为100分,其中外语笔试分值60分,听力和口语考试分值4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分值均为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实践活动分值10分。体育与健康分值40分,其中现场考试分值30分,过程性考核分值10分。

等级成绩则依据原始成绩划定,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C等及以上为合格,D等为不合格。每门科目成绩达到满分的85%(含)以上为A等,满分的70%(含)至满分的85%为B等,满分的60%(含)至满分的70%为C等,满分的60%以下为D等。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考试仅以等级成绩呈现。

另外,学生须在初中三年完成10次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每次计3分,满分30分。成绩除以3后,分别计入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同时,学生七、八、九年级每学年应完成10次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共30次,每次计1分,满分30分。成绩除以3后四舍五入取整,分别计入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对于往届生相关科目每科成绩由笔试成绩加毕业时实践活动成绩计分。在外省市就读回京参加中招的本市户籍学生(以下简称外省回京考生),相关科目成绩按笔试成绩(满分70分)乘以8/7,四舍五入取整计算。

9门考试全市统考

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课程内容学习后参加该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随教、随考、随清。其中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学完即考。地理、生物考试安排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末,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考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数学、外语(笔试)、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考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末。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科目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分区评卷。

育与健康现场考试由全市统一考试项目、标准及要求,北京教育考试院负责组织管理,各区具体实施。过程性考核由全市统一部署,各学校具体实施。

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考试由各区按照市级要求组织实施,在规定时间将各科等级成绩报北京教育考试院。

所有科目考试合格方可毕业

本市初中在校学生均须按年级参加各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未在八年级参加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本市初中在校生,须于毕业当年参加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用于毕业。外省回京考生应按年级参加本市中招录取相关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生物考试须八年级参加。值得一提的是,往届生只能参加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

篇(10)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深化,初中阶段学生所学习的课程越来越多,地理课程虽被列入中考科目,但受课时的限制,学生花在这门课程上的学习时间也逐渐减少,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无限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打造出高效的地理课堂,应该受到广大初中地理教师的高度重视和重点研究。下面,笔者就从自身教学经历出发,对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提出几点个人意见。

一、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学习个性和学习思维的发挥,导致地理教学显得生硬呆板、缺乏活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也得不到发展和提高。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鉴于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师的我们,就应改变以往从自身“教”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获得新知和培养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这一节时,课前,我给学生制订了一份预习导学案,导学案内容如下:1.找出教材中的各种定义,并用笔勾画出来;2.制作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表格,表格中的内容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的分布、特征、植被;3.思考:(1)从自身体验出发,说一说不同季节人们的衣食住和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2)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知道气候异常会造成哪些灾害。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份导学案,对教材进行自主阅读和自主思考。课堂上,大家一起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分享交流,探讨学习感悟和心得。这样,我通过给学生制订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实现地理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拉近学生和地理知识的距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具体的地理教学内容,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实现地理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的价值,如此,便能拉近学生和地理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充足的保障。

比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这一章内容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基本上每天都会收听天气预报吧,但是你们有没有注意过预报里都包括了哪些方面的信息?”接着,我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让学生仔细地倾听和认真地观察,而后,我让学生回忆了东营市一周内的天气情况,并说一说东营市这一周当中都有哪些天气现象出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样,我通过在课堂上引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了解了天气和我们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其对即将学习的地理内容产生了亲切感,从而能够大大促进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各种地理概念、定义等的讲解,学生脑子里也储存了大量的地理理论知识。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教授给学生地理文化知识的基本任务外,还应开展一些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运用这些知识的机会,如此既能提高学生积极探究地理事物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从而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创造有利的条件。

比如,在学习“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这节内容时,在学生了解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水资源是有限的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实践活动:6人为一组,对小组成员所生活的社区进行水资源方面的调查,如是否存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是否有水污染的情况存在,如果有,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为保护水资源做哪些努力,等等。然后,将调查到的资料进行及时的记录,然后写成小论文,上交给教师。这样,我通过给学生布置这项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具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也增强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们一定要积极研究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策略,优化地理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求,以此促进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实现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

上一篇: 经济及财务状况 下一篇: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