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8 14:40: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缺乏团队精神的原因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调查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我校体育教师及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此外,为验证体育教学中团队合作培养教学模式对中职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影响和作用,重点研究样本群体设定为一年级学生,因为一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中职生团队合作精神现状、缺乏团队精神的原因、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团队合作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效性,进而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与路径。除问卷调查法之外,还与体育教师以及体育教育行业专家进行访谈,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为拓宽实践教学思路打下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中职生团队精神现状
对中职生团队合作精神现状的调查与描述主要从七个维度进行,即团队精神的认知程度、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的合作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团队交际能力、团队信任能力以及团队责任感。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中职生对团队精神的认知较为片面,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人多力量大就是团队精神”,缺乏对团队精神内涵和实质的认识,但超过80%的学生认为团队合作精神是可以通过教学来培养的;超过半数的学生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选择时“模棱两可”,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自我中心意识”,集体荣誉感与责任心有待提升;对于个人能力表现而言,中职生在团队合作能力上的表现不及格,甚至有学生表示“与他人一起会感到不舒服”;在团队沟通方面,当对方建议更好时,仅有不到30%的学生会选择让步,在沟通能力上多数学生是欠缺的,特别是出现矛盾r的沟通问题较多;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超过64%的学生只愿意与同龄人交往,这表明他们与人交往多采取消极的态度,多数学生不善于交际;在信任感方面,多数学生对别人的责任心缺乏认可度,而且感觉别人不理解自己,这表明多数中职生缺乏足够的团队信任能力;此外,多数中职生在自身责任感的认知上具有不明确性。
2.中职生缺乏团队精神的原因
从家庭因素来看,当前中职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使得他们形成了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此外,由于不少中职生来自于农村,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性格品质教育环境,没有丰富的业余乐趣,个人独处时间较长,进而造成他们很少与人交流,不善与人合作。从教学现状来看,当前我国中学教育中“考试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的意识仍然存在,这对于个人能力的考核过于突出,进而忽略了团队精神的培养。而且从中职生的生源看,多数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教育模式下很容易使中职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进而对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不感兴趣。从心理发展影响来看,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其较为叛逆,自我意识强烈,进而使其缺乏足够的团队合作精神。
3.中职生体育学习中团队精神现状
通过对体育教学活动中展现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行调查分析可知,超过90%的中职生愿意上体育课,而且能够认识到体育活动中团队合作十分重要,并且有超过80%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有合作的愿望。这说明在中职教学中,体育学科教学确实能够提升学生团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只有不到26%的学生会对小组中其他学生的体育成绩关心,甚至有超过72%的学生不愿因为小组其他学生糟糕的成绩而影响自己的成绩,这使得他们在实际体育教学活动中“个人需求”意识仍然十分强烈。造成当前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自身原因、教师认知程度不够、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等。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中职生团队精神
1.体育教学中培养中职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可行性
首先,从理论层面来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专业的理论依据,比如需求层次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其次,体育学科自身的学科特点也使其在团队合作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数体育活动具有团队性质,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够取得好成绩,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具有突出的优势。体育活动具有群体性、竞争性、合作性、趣味性等特点,这使得体育教学具有多元化功能,教学形式和内容更偏向团队形式,这使得体育教学中培养中职生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2.培养中职生团队精神的体育教学原则
基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中职体育教学在具体实践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动机原则。中职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驱动欲,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二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要重视中职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需求,用正确的观念、正确的方法激励学生团队合作,充分发挥中职生的积极性和能力。三是目的性与针对性原则。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学设计要体现目的性原则,教学内容要体现针对性原则,考虑到中职生的现实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四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可充分利用学校及学生的优势条件开展团队体育教学活动。五是集体性原则。重视球类等团队属性较强的体育科目教学。
3.体育教学中培养中职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要求
首先,中职体育教师应认真分析体育教材,明确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置科学的体育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特色。教师可对教材进行课程模块优化和创新改造,改革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提高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
其次,体育教师需更新教学观念,重视思想教育,提高团队精神认知,树立长期教育的观念和思想。
再次,体育教师需明确体育教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学目标,引导中职生认知团队精神,充分利用团队合作体育项目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并培养学生遵守“规范”的意识,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目标意识与参与意识。
最后,要求中职体育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并建立适合中职生实际情况和体育教学实际情况的评价内容与方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措施有语言激励、兴趣激励、队歌激励、干部激励等。
四、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学方法
一是运用合作学练法培养中职生团队精神。在体育课中,教师以小组的形式下达教学任务,且为每个学生设定目标,以所有学生完成指定目标与团队目标为考核标准,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团队参与意识。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教学内容与目标迎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交往自信,增强责任感。
二是体育游戏法培养中职生团队精神。教师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和中职生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体育游戏,以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参与和完成体育游戏,进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是组织团队拓展训练,培养中职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中职体育教学内容范围内,设计合适的拓展项目,使体育教学集知识性、趣味性与团队性于一体,这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的可贵。
此外,结合中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还可创新团队竞赛法、体育评价法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这些教学方法在培养中职生团队合作精神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具体应用中还应结合诸多因素进行科学选择。
参考文献:
一、概念
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团队精神,它是一个运动团队共同的信念和追求、作风和战斗士气、团队精神和纪律性等内容的综合反映。它是一支队伍成长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标志全队成员在思想、观念、情感、行为方面的有序化和一体化程度。团队精神的精髓在于具有共同的责任和目标,同时在共同信念或精神力量的支持下,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团队共同担负的责任,实现团队目标。而在实现团队目标的过程中,全体队员所表现出来的集体精神、团体合作、拼搏奋斗的顽强意志就是团队精神的外在表现。团队精神的强弱源于团队成员对其他队员的接受信任程度以及团队给自己带来的有利条件,有助于个人实现目标,取得成就。
二、团队精神培养的意义
(1)团队精神使运动员产生归属感。出于对得到物质和精神满足的需求,人总是希望自己在社会中有一个确定的位置,这就是归属感。运动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就是运动员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具体定位在所处的团队,认识到团队对自己的重要性,是自己各层次需求得以满足的保障,自己的命运与团队休戚相关。团队精神使团队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并为成为团队的一分子而骄傲,愿意把自己作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分子提出来。
(2)团队精神是运动员良好合作的基础。合作意识是个人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合作、友好关系的一种心理倾向。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密切配合,这是现代团队最显著的特点。在团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员工的合作就是基于这两点产生的自尊、互尊,相互承认个人价值,懂得团结与合作对团队的重要性,以及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的意识。
(3)团队精神使运动员对工作产生责任感。责任感就是运动员意识到自己对团队建设需尽的职责,并乐于为团队的发展而尽职尽责。它是一种自我约束与自我监督的宝贵意识,具体包括做好本职工作;爱护团队财产,遵守团队的一切规章制度。
(4)团队精神使运动员对团队产生自豪感。团队精神强的团队,为成员的成长与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领导者、团队周围的环境和其他的成员都愿意为自身及他人的发展付出。自豪感就是运动员以团队为荣,认为自己的团队有令人羡慕的对社会的贡献、良好的声誉、美好的形象和可观的收入而产生的荣耀心理。这种积极的心理毫无疑问能激发训练和比赛的欲望,使人在训练和工作中处于较佳的精神状态和互相帮助的意识。
三、运动队团队精神欠缺的原因
(1)领导、教练员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不一致,重视程度不到位,导致上下没有形成合力而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团队。
(2)拟定的奋斗目标不明确、不具体、不科学、不系统、不顾全大局、不知已知彼、不调查研究与分析,只闭门造车和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实施管理。
(3)从运动员选项目、训练及分组不科学、不系统,阶段性不强。
(4)教练员忙于教学与训练而忽视队员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训练与培养,缺乏关心队员的学习、生活,过于迁就附和。如运动员小伤小病,只让他们消极的休息,未做调整性的训练。
(5)队纪队规不健全,队员之间清高自大现象严重,约束力不强,处于威慑力下的运动员只管参加每次的训练课,但训练的效果好与坏不管。平时表现出的小团体主义思想和行为比较明显,更缺乏心理相容。如 a:王某在赛前的集训期间,经常迟到、夜不归宿等现象。虽然教练员知道,只做一般的谈话了事,不在全队会议上作出批评,以示警示。b: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有明显的界限,而没有采取措施与方法进行沟通。
(6)平时训练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如训练的强度未上去,平时的测验和模拟训练极少,而造成运动员的实战经验、心理等方面的经验不足。
四、培养体育运动团队精神的策略
(1)以团队精神为核心建立健全运动队的组建制度。团队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于运动队的整个生命生涯,因此,从运动队的组建开始,就应注重培养团队精神这一理念。在制度层面,此时最主要的工作是制定合理的队员选拔机制,选择技术互补、心理相容、认同本队价值观的运动员,并根据队员的不同特长分配不同的角色,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运动员有共同的理念,利于组织与管理,利于采取教化熏陶等手段培养运动员。
(2)以团队精神为核心建立健全运动队的日常管理制度。运动队组建以后,进入对运动队进行日常管理的核心阶段。此时,培养运动员的团队精神,在制度层面,应有一整套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以使管理工作和人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是运动队长期保持团队精神,使训练和比赛等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保证。合理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合理的队员奖励与惩处制度、合理的技术培训制度、合理的薪酬制度、合理的沟通制度等。只有在保证这些制度合理并被运动员认可的情况下,制度才能顺利实施,也才能起到激励和引导运动员表现出团队精神的作用。
(3)建立健全保证运动队所有制度顺利实施的制度。制度的顺利实施,关键涉及与制度实施有关的人员。这些人员,一是制度的执行者教练,二是接受制度约束者,即运动队的全体成员(当然也包括教练,实际上教练在制度的实施中扮演双重角色)。第一,制度执行者教练应公正无私,需根据各运动队的具体情况制定对教练行为进行约束的制度。第二,教练在执行制度时的方式应能被队员接受,应制定对教练员进行相关培训的制度。
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素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是高素质商务人才的重要来源,要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必须不断探索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提升学生实用商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商务团体合作能力。
一、团队精神及作用
团队精神指“团队成员对组织感到满意与认同,自觉地以组织的利益和目标为重,在各自的工作中尽职尽责,自愿并主动与其他成员积极协作、共同努力奋斗的意愿和作风”。团队精神能够使团队成员团结一致,充分发挥整体優势,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团队精神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帮助,提高团队绩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深入使得行业间分工进一步细化,企业间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高素质商务人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完成各类项目任务,受到企业欢迎。团队精神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团队精神现状
工作实践发现,大多数毕业生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第一,对团队精神的思想认知上,大多数学生理解团队精神的精髓在于协同合作,懂得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但注重个性独立的同时不能正确看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少部分同学思想上体现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第二,从英语课堂表现看,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较差,主动学习能力不高,一部分同学长于独立思考,不擅于与同学沟通交流,不能积极配合进行小组讨论或对话类活动。第三,课外活动和实习方面,集体荣誉感不强,缺乏班级凝聚力,纪律观念不够,不愿积极参加班级或宿舍组织的集体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交往中注重自身利益和个人发展,在社团类活动中重个人竞争,轻团体合作。第四,毕业生实习中表现出缺乏敬业精神,处理问题容易以自我中心为中心,不善于为他人和集体考虑。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团队精神缺失问题成因分析
(1)专业课程教学中缺乏针对商务团队精神的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仍以理论课为主,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以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忽视学生作为“商务职业人才”所必需的职业素质的培养,教学评价方面也缺少人际素质方面的评价。
(2)专业教师队伍缺乏职业性,教师“本身缺乏团队素养的训练,缺乏对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在课程内容讲授中注重商务专业知识技能,较少对学生进行团队素养方面的理论教育,更没有设计系统的团队精神培养方案及教学实践。
(3)传统应试教育和高职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养成。多年应试教育使学生单纯注重知识的获取和个人努力在激烈竞争中的作用,思想品德、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诸多素质无法在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中得到重视。
(4)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由于学生相对缺乏对社会事物的辨识力,社会中功利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思想在社交媒体的宣传下,使学生过于关心自身利益得失,对他人利益淡漠,缺乏关爱,急功近利,不注重修身养德和自身素质的提升。
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途径
(一)在商务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日常教学中渡过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有重要促进作用。专业课教师应注重团队精神相关的课程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既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要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即教师需围绕团队精神从教学内容准备到教学设计过程乃至教学评价等方面为学生营造一种有效分工合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中,培养整体协作、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
以《商务英语听说教程》为例,教师依托各单元商务交际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法,案例法或任务驱动法设计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就企业产品促销活动布置小组项目任务,给出任务目标,组织小组成员就产品促销方案设计这一任务进行分工合作,最终实现项目目标,教师根据项目完成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表现及协调合作能力给出评价成绩。在这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就任务方案展开讨论,确定最佳方案,在协同合作中完成一次产品促销活动。让学生既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又能够接受他人观点,改变唯我独尊的心理,学会在团队中合理定位,各司其职,成功的完成小组任务有助于学生树立团队集体主义观,提升集体荣誉感。此外,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增加实训课比例,开设职业素养类选修课程,定期举办团队精神讲座,共同加强团队建设。
(二)加强商英专业班级建设,提高班级凝聚力
团结互助的班集体能够让学生拥有家庭般的归属感,学生具有较强的班级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进而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级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加强班委队伍建设,辅导员注意培养班委成员的团队精神和班级责任感,强调班委要热爱班级体,在班级活动中起到带头作用。第二,采用团队决策法提升普通学生的集体意识。比如让班里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规定和奖惩办法,班级集体事务的参与促使学生从班级活动观望者转变为活动参与者,从而加强集体观念。第三,在日常管理上成立班级小组,在卫生保持、生活纪律、英语活动等方面开展小组竞赛,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奖励,从而促进小组内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协同合作能力,提高集体荣誉感。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团队合作为导向,精心设计集体活动项目,促进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如运动类各种球类比赛项目,文艺类中英文辩论赛、舞蹈、合唱、体操等,以及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活动。这些集体项目活动对成员间的协调合作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各类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可以亲身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掌握团队沟通及协作技巧,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总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有利于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需要多方面配合,且是一项长期工程。
参考文献
[1] 方正泉.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J].江苏高教,2006(05):107~109.
在建立现代化企业的过程中,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会认识到,相对于制度管理,基层团队精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约束和支柱。在企业管理趋向团队化时,它是企业凝聚人心的基石,也是团队内部默契配合的共同底蕴,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起着很大的协调和稳定作用,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向心力,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企业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坚持以人为本,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凝成一股绳,反映的是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进而保障组织利益的高效运转。良好的基层团队精神的建立使管理变得更顺畅,更求新。员工在得到参与工作的愉悦后,焕发了巨大的主动性,每个成员都会倾情倾智,为实现中心任务而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笔者多年的观察和接触,团队精神与其他事物一样难免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容易使人忽略,或者认识不到的问题,现在与诸位探讨。
一、在强调团队人情味和亲和力时,容易使企业的纪律约束显得淡薄
在建设团队精神过程中,有些管理者由于过于追求个人的人格魅力,也就是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而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直接导致了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形同虚设。
严明的纪律是成功的保障,有令则行,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团队才能无所不摧。严明的纪律不仅是维护团队整体利益的需要,在保护团队成员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团队成员中,有人没有按正确的指令保质按量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违反了某项规定,团队从维护团结的要求出发没有给予相应的处罚,或者避重就轻,轻描淡写地提出批评,表面上看这个团队非常有亲和力,有人情味,但从打造团队精神的角度分析,这种宽容或纵容会使团队成员产生一种错觉,工作可以随便马虎,日积月累,后患无穷。
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应该建立在严格的组织纪律的基础上。宽是害,严是爱,每时每刻都在直面竞争的团队对此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二、在过分强调内部团结时,容易使企业的竞争机制缺失或者成为摆设
有些基层管理者在工作中,注重的是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过分强调团队的内部团结,在团队内部缺少竞争机制。团队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而出现并不断强化的,特别是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下,竞争是培植团队精神的鲶鱼,包括内外部的各种竞争。
在团队内部应引入竞争机制,形成竞争的氛围。如果一个团队缺少竞争机制,一味强调内部团结,在开始的时候,团队成员也许会凭着一股激情努力工作,但时间一长,他发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每个成员都享受同等的待遇,他的工作热情就会被这种“大锅饭”而销锐。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打破这种表面上一团和气实为压抑的利益格局,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保持团队昂扬奋进的活力。
在团队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优化团队结构,弘扬团队精神。团队在组建之初,对其成员的优势未必完全了解,分配任务时也就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实行团队结构的最优配置,激发团队的最大潜能,培养比学赶帮、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在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时,容易使企业的整体利益遭到忽视
基层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有些管理者从“企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一普遍认可的价值取向,非常自然地使员工得出“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团队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个结论。这种现象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不利于团队精神的构建,不利建设企业文化。
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容易滋生小团体主义,团队利益对其成员而言是集体利益,而对整个企业而言则成了局部利益,团队利益和整个企业的利益的关系,是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过分强调团队利益,处处维护团队利益,就会忽视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其他团队的利益,打破整个企业内部的利益均衡,造成团队与企业、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价值目标错位。
在一个企业内部,每一个团队都有相应的任务考核目标,在构建团队精神时,过分强调团队的利益,团队成员就有可能采取某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完成自己的任务考核指标,如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相互拆台等。如果这些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其他团队也会因利益的驱动争相仿效,就会造成内部管理混乱,形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小团体主义往往在组织上还游离于企业之外,造成员工的思想波动,有悖于企业文化的精神。
四、在强调团队团结协作时,容易使企业的个性创造遭到忽视
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校园文化就是个“染色缸”,会把人的心灵染成不同的颜色。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进而形成具有强烈向心力、凝聚力的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变得枯槁而苍白,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二、团队精神是一种校园精神文化
团队并非工作团体。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由共同承担责任而达成共同目标。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而团队成员能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并分享因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有团队精神的团队成员的个人智商可能是100,但加在一起的团队智商可能会达到150,甚至更高;相反,缺乏团队精神的团队,即使个人智商都达到120,但团队组合到一起会因内耗而降低智商值。出现这种情形的关键要素就是团队中的文化成分,也就是所说的团队精神。校园文化的内核就是校园文化中最深层的、决定整个校园文化各方面物质的东西,它在校园文化中起基础性作用,即基本的教育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理想化状态需要协调合作,又需要个性张扬,即具备了团队精神。这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基础教育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团队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存在于校园中,是校园文化的主心骨,特别重要。
三、团队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体现
团队精神有利于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学生的发展,绝不是各学科教师工作结果的简单总和,它期望着因团队合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如果没有了团队精神,数学教师会责怪语文教师没有教好语文而导致学生不理解应用题意义,语文教师会埋怨汉语还没有学好就学什么外语,外语教师会说双语教学简直是天方夜谭,高年级的教师把责任推给低年级教师,低年级教师……于是,一种模式便应运而生:包班、大循环(此处作者并不否认它的有利之处)。团队精神的培养能发挥1+1>2的作用,学校需要培养领导班子、教研组、年级组、学生学术团体、班集体等各类团队,师生在这种特有的精神文化氛围下能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团队精神突出表现在能够促进学校的三风建设上。团队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学校有了它,也就有了灵魂,它应该集中表现在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以及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单说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教师数十人,个个都比较认真,辅导工作废寝忘食,可是为什么效果总不尽如人意呢?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一种精神,一种具有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技能互补、相机而动等特点的团队精神。学生原有基础差,教师东敲西打,学生始终过不了学习英语这一道坎,而教师组成团队有计划地帮助一批一批学生“过关”,立竿见影,学生成绩便迅速提高。团队精神有利于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制度依赖于师生的自觉遵守,也依赖于各类检查评比。依法执教、依法治校,这个“法”建立在具有团队精神的师生群体中,才会真正落到实处,才会不断健全完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线,活动中各种校园文化要素贯穿起来便构成了某种素质的教育面,再由各种素质教育面组合成为素质教育体,从而使整个校园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的素质教育平台,而人又恰是校园文化要素的关键。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表现为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才能形成一种心情舒畅、乐于奉献的精神状态。
随着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获得成功,人们更看重具有团队精神的合作伙伴。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都是在说团队精神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成功必备品质。因此,对于处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通过团队拓展训练所能获得的团队精神对于他们走向成功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于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现状
我国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国,我国历史源远流长。而过去几千年的教育模式都是注重关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忽略了关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在新时代下,新的教育体制下,有的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知识,缺乏教育学生团队精神及其意识的方法和手段,以至于本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的大学生更加地成为孤军奋斗的那个人。大学生平时出去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不多,真正能让自己有所收获的机会更少。不少班级同学之间和宿舍室友之间的凝聚力不足,合作团结不够,纪律观念不强。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重个人发展轻社会合作的倾向。大学生在成长、发展历程中,比较注意自己的个性张扬,从依赖性逐步转向独立性和自主性,喜欢我行我素。而当代大学生即使在学校课堂中学到有关团队精神的课程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也很难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去。不过,在教育界已经有学者开始了反思,认清了这种错误,也在努力地去尝试改变。
二、关于团队拓展训练的分析
(一)关于团队精神的分析
团队精神就是需要大局意识、协作精神、牺牲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如今的时代,一些大型企业甚至中小型企业的老板、领导都更喜欢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才多过于与之相比更杰出、更优秀的个人主义者。在一个团队里,大家共同协作,共同受益。为了同一个目标,发挥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智慧与劳动,团队之间的成员彼此尊重各自的兴趣以及成就。在以个人为基础的层面上来开展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核心是协同合作,在必要时需要组织内的成员具有奉献精神,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这样在完成共同目标时即充分利用了每个人的智慧又团结了大家的力量。而且团队精神也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
(二)关于拓展训练的探究
拓展训练的培训形式来源于国外,而且历史悠久,早在二战期间就有明文记载。而在1970年,在中国香港成立的香港拓展训练学校是我国第一个加入拓展训练国际组织的专业培训机构。在中国大陆,于1995年成立的第一个专业拓展培训机构是“北京人众人拓展训练公司”,其将拓展这种注重体验式的方法和理念的培训体系引入中国大陆。拓展训练利用的主要是自然的环境和设施,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组成一个个团队,让他们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下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团队所遇到的困难,每一个成员都需要意志力、毅力,尽量不给团队拖后腿。精心设计各种活动,感悟活动中所蕴藏的理念,进而通过反思获得新知,改善行为方式。拓展训练对个体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对团队是一种有效的培训。在拓展训练中,不但会使我们与自然紧密结合,也会使得我们团队中的每个人都紧紧相依,拓展训练强调体验式学习,使参与者获得身体和心理上的触动,使他们能够从心底切实体会到团队协作以及团队工作方式的重要意义。
三、关于团队拓展训练在高校中的应用
(一)关于课程体系的系统完善
高校要切实开展拓展训练还需要不少的努力,毕竟对于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团队拓展训练显得美好且稚嫩,社会意义上的团队拓展训练主要应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由于它有着跟高校不同的训练理念。所以高校开展团队拓展训练仅能够借鉴社会与此有关的相关经验,来以此建立适合高校的训练体系。关于对课程的选择,要考虑充分,既要满足学生对于训练课程的兴趣以及将来社会的需要也要充分体现出团队拓展训练所能够给学生带来的好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建立的训练体系要灵活,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模式。
(二)关于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资源分析
高校应该对开展拓展训练抱有积极的态度,将其上升为战略的角度来看待高校拓展训练课程,设备添置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对于有利于团队拓展训练的设备要积极采购,对于老师要定期的培训,以跟上时代更新的步伐。这些还远远不够,对于高校来说还要充分利用高校和社会拓展训练资源。比如可以利用学校空余的场地资源开发建设一些拓展训练项目设施,甚至建造攀岩墙、高空组合架等,不过要小心安全。同时,高校与社会拓展训练资源的整合,可以有力地推进拓展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四、关于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意义
拓展训练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可以是一种可以接触自然,借机舒缓压力的方式;也是一种成长式学习,通过各种各样的关卡,实践技能方面可以得到提升,在经历过一些苦难之后对于今后的成长道路也是有诸多益处。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可以使得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也不会过度沮丧,通过彼此间信息的分享,使得合作关系亲密无间。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一些特定的项目中,学生面对磨难需要不断地客服自己的恐惧弱点,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挑战自己,进而战胜自己。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克服恐惧,勇于战胜困难,塑造果敢,冷静的优秀意志品质。
五、结语
团队合作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大学生在未来人生发展道路上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但目前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大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存在的现状及途径进行阐述。
一、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1.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团队合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的能力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所以,需要把不同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人才组成一个团体,并要求他们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起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目前,许多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为此,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毕业生,是高校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
2.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促进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缺少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因此,在大学期间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是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现实需要
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和集体主义精神,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时代的主旋律,集体主义是纠正个人英雄主义的重要法宝。个人无论有多大力量,多大才华,只有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价值与团队价值的实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个人价值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升华。因此,坚持对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是高校学生品德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还应坚持对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存在的现状不容忽视
在高校中,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总体不错,但我国应试教育的理念一直存在大学生的思想中,一些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表现为单兵作战,自我意识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具体表现主要有:
1.自我意识强团队合作精神欠缺
在不少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中,他们习惯于单打独斗、我行我素,注重张扬个性,缺乏与社会、他人的合作意识,对应承担的义务缺乏负责感。他们在做事和处理问题时,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换位思考;利于眼前事情的就去做,而利于长远的、直接体验不到的事情则积极性不高。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不能以全局为重,总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这样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很难融入社会。
2.参加校园文化生活积极性不高,集体荣誉感差
高校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提高学生团队精神和展示才华提供了平台,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另外,部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较差,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漠视组织纪律,也很少参加班级集体活动;而且对于需要集体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也从不主动去参加,就算参加了也只是充当看客而已。调查显示,近60%的大二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他们认为集体活动与自己无关,班干部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或轮流让他们参加,才勉强答应;而且越是高年级,这种现象越明显。此外,一些学生宁愿睡觉或者玩电脑也不愿意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技、文艺、体育等集体活动,“舞台易搭,演员难请,观众更难请”的现象在各所高校普遍存在。
3.主动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有待加强
许多大学生缺乏有效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由于从小娇生惯养,自我意识较强,不会宽容、善解人意;或性格孤僻内向,少言寡语,不善于和其他同学和睦相处,在学业和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自己默默承受,不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些大学生过多地借助微信和网聊这种即时异地沟通模式,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面对面的沟通能力下降;甚至一些同学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完全封闭自己,从而导致交流障碍。由此可见,大学生沟通合作的态度及方法有待提高。
三、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都在关注团队合作精神,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已形成社会共识,因而各大高校应纷纷采取有力措施,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本人认为可以采取以几个有效下途径:
1.突出“两课教学”的主阵地,加强团队精神的理论教育
“两课教学”是大学生学习爱国主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主要场所,“两课”教师应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演讲、小品、歌咏比赛、小组讨论或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杰出校友做报告)开展以“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活动,不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进而形成崇高的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社会实践是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大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社会,学会理解与宽容,了解国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还可以在社会实践中磨炼学生的品质意志,塑造其完整的人格。在单位的专业实践中,有助于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经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沟通交往能力,使其能够切身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充分发挥宿舍班级社团载体作用,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结构单位,加强班级建设,能够强化团队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班主任、辅导员可通过召开定期主题班会、团支部会,让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增强彼此之间在心理上的相互认同感,使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也可通过系院举办的教室布置、卫生评比、班标班徽比赛等一系列集体活动,使每个成员都能获得归属感、荣誉感,在活动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展示大学生兴趣与才华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社团活动包含学术研究类、科普类、发明创造类、文艺类、体育类、志愿服务类等,这些社团多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这些社团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通过组织活动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强化成员的团队意识、纪律观念和协同工作能力,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通过学生社团开展积极健康的活动,强化群体意识,是养成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童政权,朱忠祥.浅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5).
我国家族企业的短生命周期一直是热点问题。一般情况下,家族企业能否突破短生命周期陷阱、获得成功发展,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是否有一个或几个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是否能够改造成为现代公司体制,是否培育起一种强大的团队精神,是否有一个优秀的领导集团。”其中团队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强大动力,在加强其它三个方面的同时,如何克服自身缺陷,塑造团队精神,是家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走向卓越的重要基础。
一、家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形成团队精神的动因
团队精神的主要特征是共同目标、相互协作、角色分工、优势互补、整合增效。家族企业形成团队精神的动因主要是:
1.共同的利益与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形成家族企业团队精神的第一驱动力
家族企业在发展中大起大落,陷入短生命周期陷阱,值得深思。组织行为学研究表明,一个组织诞生首先是基于人们彼此存在共同需求或者共同的好处,任何人群组织其实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如果在组织建立时,或发展过程中成员的利益关系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动摇组织存在的基础,削弱组织发展的动力。许多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似乎证明了这一点。家族企业本身就是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诞生的,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包括职位、地位、荣誉等在内的利益分配不当导致家族成员之间不满情绪蔓延,内耗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甚至使在短期内走向了衰败。这种情况在企业出现决策失误或因市场原因经营不顺利时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只有当家族成员的现在和未来的各自利益得到具体确认,他们才会有共同奋斗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同的利益与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形成家族企业团队的第一驱动力。
2.共同的事业目标是形成家族企业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
共同的事业目标是形成员工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团队精神的第一要义。在战略竞争时代,一个没有目标只有赚钱欲望的家族企业只会处于投机与侥幸的状态中,它就好比一艘无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免会触礁。在现实中常常可以观察到有些家族企业主抱怨员工不关心企业,缺乏大局意识与敬业精神,同时员工抱怨职工的利益未得到保障、企业主不关心职工等现象。其原因就在于企业目标不明确,没有被员工所认同,从而产生了内耗。从根本上来说,如果企业的目标既符合企业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的个人利益,那么产生凝聚力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即也就有了鼓舞员工斗志、协调队伍行为的核心力量。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与办法,要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塑造团队精神都只是一句空话。
3.员工队伍的集合力是家族企业发展团队精神的主要力量
所谓集合力,是指员工队伍在认同能够通过实现企业目标而实现个人目标的前提下,朝着一个目标,发挥主观能动性、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整合增效的工作行动能力,其实质是在集合的作用下,团队能力大于个人能力之和。员工队伍的集合力是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有效集合的前提与关键。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都是人的竞争,但并不是单个人的竞争,而是人的集合力的竞争,不仅是企业员工之间整体素质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员工队伍集合力水平的竞争。竞争力来源于集合力,而集合力更多地表现在员工的心智和行为方面,它是发展团队精神的主要力量。
二、家族企业在塑造团队精神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团队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家族企业在塑造团队精神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障碍。
1.家族式产权、管理模式的弊端
多数家族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和家庭成员三者高度重叠,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合一,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家庭成员一般身居要职,一些能力平平的人进入管理层,管理封闭性很强,传统经验管理主导。在此产权、管理模式下,由于家族成员的特殊性,企业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往往是行同虚设,即使出现了重大失误,也多能凭借裙带关系逃避责任,使企业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都受到了强劲的挑战,这是影响企业团队精神的塑造的根本性因素。
2.家族企业的传统用人机制促成了“两圈人”现象
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现象严重,用人时往往按亲疏远近而非因才适用,关键性职位都由家族成员担任,在组织内产生“自己人”和“外人”的差别,造成“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家族主义氛围。许多外来优秀人才无法融入家族企业内部,他们不仅感觉自己是雇员,是“被剥削者”,而且还是被排斥者,工作的主动性和忠诚感大减,甚至为生存趋炎附势,拉帮结派,形成“你群”和“我群”的派系,严重时产生企业内讧,由此形成“两圈人”现象。这是培育团队精神的大忌,是家族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3.家族企业主和员工综合素质偏低
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从企业主角度看,他们大多成长于农耕文化的土壤,有着敢打敢拼、吃苦耐劳等许多优点,但大多没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也很少受过系统的企业管理培训和教育。在具体管理中往往以亲疏远近程度来判断是非曲直,任人唯亲,管理手段简单粗暴,甚至人为造成家族成员与外来员工的隔阂。从员工角度看,他们大多来自于城镇待业青年和“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这不仅容易使员工对于企业革新活动产生心理冷漠,而且因为能力不足导致厌恶、甚至消极否定新的改革。所有这两方面都极不利于企业团队精神的培育。
4.员工流失率重影响家族企业团队精神的塑造
存在一定程度的员工流失能增加企业的活力,但过高的员工流失率将严重损害企业的生产效率。许多家族企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日工作时间有的超过12小时,劳动强度过大,且薪酬过低,不能完全体现出劳动价值,使劳资关系紧张,员工无法长久在企业工作,导致流失率过高,严重影响了企业团队精神的塑造。
三、家族企业塑造团队精神的主要途径
团队精神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一个家族企业如果不能铸造成为一个有绩效的团队,就是一盘散沙,必将陷于失败。笔者认为,家族企业培育团队精神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家族企业进行现代化公司制改造
进行现代化公司制改造是家族企业继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要求,把家族财产明确到家族的自然人头上,使其成为产权的主体;尽可能吸引新的投资者,努力使企业产权多元化;适当发行企业内部股,提倡企业职工持股,把职工的利益同企业的兴衰联系起来,打造命运共同体,做到企业产权明晰化、多元化。按照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建立董事会集体决策制度,经理只向董事会负责,使家族成员尽量少干预经理依法行使的经营权。把家族企业改造为现代化公司,将为塑造团队精神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
2.确立家族企业与员工双赢的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企业对自己全体成员的利益承诺,是鼓舞斗志、协调员工行为的关键力量。双赢的企业目标是激发员工斗志,形成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作为盈利组织的家族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与员工是共命运、同呼吸的利益关系,企业目标必须体现这种利益共生关系。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家族企业只有确立起既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又符合员工切身利益的双赢的共同奋斗目标,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机制来保障利益双赢,把员工为企业与为自己努力工作统一起来,才能为塑造团队精神奠定坚实的利益基础。
3.改革用人机制,建立信任关系,消除“两圈人”现象
消除“两圈人”现象是家族企业培育团队精神的前提。以人为本、唯才是举是家族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来源于员工体内的人力资本,不论这个人力资本是在家族成员身上还是外来成员身上。“两圈人”现象是制约家族企业发展的硬伤口。要建立信任关系,用科学的制度统一管理家族及有血缘、地缘关系的员工和其他员工,特别是要用统一的纪律约束家族成员的行为;在培养家族成员的同时,大力招选外来专业化管理人才和高素质员工,为他们施展自己的才智创造良好的氛围,促使“两圈人”转化为“一圈人”,以形成集合力。
4.加强企业企业主和员工的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是建立在良好的个人技术之上,其核心是合作,是所有向心力、凝聚力的最高层次,体现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统一,从而确保小学生足球训练的有效运作。
1思劳镇中心小学小学生足球训练的现状
现阶段的足球训练缺乏意识培养,老师对学生的训练多数停留在技术层面和身体素质锻炼层面,学生能掌握基本动作技巧,身体素质上去了,但团队意识,集体意识,跑位意识,传球意识等意识层面的东西没有上去,学生的技术释放不出来,比赛能力长期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学生难以获得成就感,长期以来影响着学生的足球训练水平。
小学生年龄较小,喜欢打闹嬉戏,不听劝导,对教条性、规范性的学习生活不感兴趣,甚至有反抗心理,在训练课上不听安排,随心所欲,容易产生情绪等等问题影响着课堂的纪律及质量,老师想传输团队精神的观念,甚至基本足球知识都十分艰难。另外,大部分女生及小部分男生对足球不感兴趣,学习热情低,在模拟比赛时,出现站在原地不动、走神、消极比赛等现象,令积极比赛的同学不愿把球传出,一人奋战的现象频出,没有团队作战可言,达不到训练效果。
2思劳镇中心小学生足球训练存在的问题分析
足球老师运用传统刻板的教育模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容易导致学生专断专制,必须改善。另外,我们还很多教师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加强队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素养上,而忽视对学生的足球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足球意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知识。
足球是球类同场对抗的集体项目,团队精神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无论是比赛还是训练,都要求全体队员和睦相处,队员间有非常高的协作能力。在现在的高水平足球比赛中,各球队之间除了比技术、战术及队员的身体,心理素质外,最重要的就是球队队员之间的团结,即球队的团队精神。小学足球训练队的团队精神,是一种动力过程,它反映出一个群体间实现其目的和目标而甘苦与共、齐心协力的倾向。团队精神强的小学足球训练队其成员的“归属感”强,内部人际关系融洽、和谐,能显示出旺盛的活力和强大的战斗力。
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团队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品质,不懂得互相帮助,缺乏集体荣誉感,这是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行程和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主要障碍,同时也是影响他们提高足球训练水平的重要原因。足球运动不光是靠技、战术来支配比赛,良好的团队精神也是完成整个比赛的必要流程,团队精神的培养与技、战术的运用有着紧密的关系,无论是在教学、训练、比赛中对小学生的运动行为都是直接调节支配的,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提高技、战术水平一样有着共同的重要性。
3提高思劳镇中心小学生足球训练的方法
体育老师没有意识到团队精神对足球训练的重要性,团队精神与日常运用的训练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足球训练中运用以下几种能提高团队精神的方法。
3.1快速通过障碍的练习法
在快速通过障碍的练习中,学生由小组长带领分头练习: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学生意识到个人得失与组内其他成员的得失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就会格外注意自己的技术动作,并会注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合作,互教互学,互助友爱,相互合作,共同提高,不断地增强组内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时间长了以后,学生的团队精神也就形成了。
3.2分小组防守任务训练法
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在上一节课的结束阶段向学生宣布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自由组合,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示范,这个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教师可以先让做得比较好的小组进行示范,教师在旁边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观看学生自己的练习情况,找出自己小组与其的差距,再进行练习。以小组的形式互相促进,既能在准备示范的过程中学习到团队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兴趣。
3.3教师场上引导训练法
比赛规则:每个小组有1男2女3位同学组成,共10组,每组男生站中间,将自己的左右脚分别与左右两边女同学的右脚和左脚绑在一起,3人在同一水平线站好,10米远处有一标杆,裁判吹口哨计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跑,绕过标杆回到原点,时间最短组为优胜组。这是个简单的趣味游戏,最能考验大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在跑的过程中,每小组的三位同学要特别步伐一致,中间一位同学左右两腿都被绷带绑住,容易摔倒,而左右两边的同学分别有一条腿与中间的同学绑在一起,在跑的过程中一定要相互照顾到队员的步伐与步调。争取做到三人的四条腿能像两个人一样非常有规律地跑着,这样才有利于顺利完成跑步过程,取得第一。而在本次运动会中,该项目有个别小组队员一味只顾着自己跑得顺畅,而全然不顾其他队员的步伐,导致赛跑过程中队员多次摔倒,有一组队员甚至双膝跪地,摔破了皮。然而拿到本项目第一的小组,他们步伐一致,整个赛跑过程一气呵成,3个人跑就像是2个人挽着手在跑步一样,远远超过左后一组而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2.众人跳大绳
比赛规则:比赛队伍由10个小组组成,每个小组包括12位同学,2位同学负责摇绳,剩下的10位同学顺着大绳依次排成一队,大绳开始摇起,大家一起跳,在1分钟内,比赛哪个小组全体成员跳过大绳的次数最多即为优胜组。这个游戏较三人四足绑腿赛跑更为难以控制局面,因为每组参赛的人数相对较多,而这个比赛更能显示出队员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跳大绳的过程中,不仅2名摇绳的同学要配合好,而且10位跳绳的同学也要掌握好摇绳同学的频率与速度,而且还要相互间顾及彼此跳绳的高低幅度与间距,避免相互碰撞而摔倒。本项目的优胜者以1分钟跳了52个的好成绩遥遥领先与最后一名的一分钟20个而成为本项目冠军。第一名的10位同学跳绳过程中宛然像极了一个人在跳大绳一样,虽然也有跳坏的时候,但很快继续进行比赛;而第10名的队员不仅频繁踩到绳子,而且有好几个队员摔倒或将绳子打到身上,最终导致比赛失败。总结原因,是由于部分队员不配合摇绳队员的速度频率,没有很好地顾及到其他跳绳同学的速度,只顾自己跳自己,且相互间间距过窄,导致最终失败。归根究底还是队员间不注重团队精神与协同合作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团队精神与大学教育
1.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同时也肩负着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梦想。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离开高中,踏入高校的殿堂,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敢想敢干,更加的独立,在独立中不断成长,但与此同时也失去了在教师身边言传身教的机会。他们积极、健康、向上,但同时也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班级和宿舍是一个小小的集体,很多大学生为人处世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从个人出发,个人主义观念极强,往往忽略自己也是班级和宿舍的一员,造成集体观念差、团队精神不强等不良现状。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相对独立,有部分同学缺乏同学间的沟通交流,与辅导员教师交流过于冷漠,加之现代化社会竞争激烈,有些同学甚至将竞争原则强加于团队精神之上,重利益轻友谊,进而形成同学之间缺乏交流、缺乏感情的恶劣局面。
2.大学教育与大学生团队精神
通过大学教育,大学生可以获得知识与学识,充实自己的人生,提高自身思维能力。而往往那些非常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在他们毕业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却表现得并不是那么优秀,究其根本,他们忽略了成长过程中的团队精神。生活中,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小小的集体,一个小小的团队;工作中,每个单位都是由一个个小的岗位组成,我们无时无刻都离不开集体,离不开团队。大学教育虽然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但也不能忽略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因此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同时,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无时无刻地注重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