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理论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9 11:04: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理论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理论

篇(1)

二、认真对待应收账款的账龄

一般而言,客户逾期拖欠账款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企业必须要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变化。

通过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可以掌握以下信息:(1)有多少客户在折扣期限内付款;(2)有多少客户在信用期限内付款;(3)有多少客户在信用期限过后才付款;(4)有多少应收账款拖欠太久,可能会成为坏账。

如果账龄分析显示企业的的应收账款的账龄开始延长或者过期账户所占比例逐 渐增加,那么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企业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对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放松监督,以防发生新的拖欠。

三、不断完善收账政策

篇(2)

1.信用

信用(Credit)是经济和市场范畴的一个概念,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根据《英文韦氏词典》的解释,信用为“The system of buying and selling without immediate payment on security”。由此看出,信用是以授信人、债权人对于受信人、债务人所作还款承诺和能力有没有信心为基础,决定是否同意产生授信人到受信人经济价值的转移,其中定义有明确的时间因素。在西方经济学中,“信用”是一个纯经济概念,它表示价值交换滞后所产生的活动,主要突出体现为商业流通领域的赊销行为。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信用的定义是借贷活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活动的特殊形式。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存在的条件下,债权人以有条件让渡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则按约定的日期偿还借贷或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信用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即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

2.信用管理

2.1 个人信用管理

王良(2003)在《社会诚信论》中,从诚信的本质、社会伦理等方面论述了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但他的研究偏理论化,只能在宏观上提供指导,缺乏可操作性。

张中秀(2002)的《个人信用指南》一书对个人信用评分的设计以及美国个人信用体系和评分机构都做出详细的介绍,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本书的研究角度侧重于金融行业,主要用于银行对个人用户的信用评估。

王绍辉等(2004)认为个人信用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能反映个人信用水平和还款意愿等若干方面内容。并运用统计方法论来评价个人信用,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客观评价模型、主观评价模型来评价个人信用。

2.2 企业信用管理

吴晶妹(2002)认为信用管理的基本含义是对于消费者个人的信用和企业的资信状况进行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征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使之变成征信产品,然后以征信产品为工具,从技术上保证信用交易的成功实现。从信用管理水平影响一国经济的作用看,在经济普遍发达的征信国家,信用管理更侧重对消费者个人信用的信用管理。而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信用管理的侧重点在于企业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管理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筹资或投资服务。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信用销售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波特在其代表作《赊销管理手册》(1998)中首次比较全面地提出了赊销管理理论,他的理论认为赊销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加速器,将极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波特提出了一维即按时间划分的赊销管理模式,注重赊销过程的严密性,从各个赊销环节严格监控和管理企业的赊销,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他的理论为企业赊销管理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但同时也带有了粗糙和简单的缺点。

Jamal,Sarkar,Wang等(2000)建立了在固定需求量、延期付款的条件下,购买者的经济订货批量。Shinn,S W(1997)建立了在价格敏感条件下,购买者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他的研究同时得出结论,在价格敏感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最终需求不会因为信用期限的长短而影响最终需求量。以上研究的出发点都是从受信角度建立模型,即在授信方给予固定商业信用的情况下,研究如何选择确定最优的反应策略。

Alexander,G L和J M Gahlon(1980)是最初研究优化信用周期和现金折扣的学者,但由于当时的模型过于简单,得出的结论在理论界、实务界反响不大。

Kim,J Hwang H,Shinn等(1995)则研究了在单位价格固定情况下,销售方应提供的最优信用周期,以上的研究都是在假设最终需求是固定时得到的。Amy Hing-Ling Lau,Hon-Shiang Lau(2000)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需求不确定的季节性产品信用政策模型。

P L Abad和C Kjaggi(2003)则在最终需求是价格敏感的条件下,综合考虑购买方和销售方的状态函数情况下,建立了确定产品价格和商业信用期限的综合商业信用模型,该模型比传统的商业信用模型考虑了更多的因素。

Kevin Cowan和Jse De Gregorio利用智利的私营信用报告公司SINA-COFI提供的数据,验证了信用报告的数据对预测拖欠的作用,发现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都对解释拖欠起了重要作用。他们还发现信息共享使放贷额增加,且信用记录中的历史越长,这种作用越大。

Jarl G Kallberg和Gregory F Udell利用邓白氏公司提供的信息,以图表表示证明贸易或商业信用数据的预测作用大大超过仅有财务报表数据的预测作用。他们的研究模型考虑到了大多数公司向不止一个放贷人借款,从而促使放贷人交流信息的情况。

Allen N Berger,Leora F Klapper,Margaret J Miller和Gregory F Udell研究了公共征信机构数据在经济分析方面的作用。他们利用阿根廷中央银行公共征信机构提供的1998-1999年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小公司是一个信贷市场中信息最不透明的部分,他们更多的依赖关系银行,更有可能与小银行合作。

王庆成、王化成(1995)从风险准备金提取、资产重组等方面研究了信用风险化解机制。赵德武(2000)从财务管理角度研究了应收账款的成本计算、风险测定、风险准备金提取比例等风险分析和监控方法,通过综合考虑赊销增加带来的管理成本、收账成本、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等因素,分析账龄与呆、坏账之间的关系,建立即时发现逾期账款并进行及时处理的策略。易平(2001)、许文珍(2002)等分别从假账甄别、会计准则、信息披露、舞弊表现形式等方面研究了企业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问题。黄新炎(2004)深入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关于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问题分析包括应收账款现状、形成原因及后果分析。贺蓓(2006)从应收账款管理的各个环节着手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制度约束来减少企业的坏帐损失,已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王霞、沈向光(2006)认为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包括商业竞争、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以及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低下等,并提出了信用管理对策,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王本燕(2007)、胡业凤(2007)研究企业应收账款现状的基础上,从应收账款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关于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构想和对策。任海芝(2007)利用实地考察的方式对当地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出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具体包括制度不够完善,相关人员重视程度不高以及会计人员素质低下等。

韩家平、蒲小雷(2001)提出的“3+1”信用管理模式,它的体系是一个客户信用调查的评估机制,一个交易中的债权保障机制,一个交易后的信用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以及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但“3+1”信用管理模式也存在缺陷,即仅有企业授信管理,缺乏企业受信管理,但企业授信与受信均为企业信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鉴于此,陈晓红教授等人(2001)提出包含企业授信管理和企业受信管理的企业信用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法。总的来看,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但它同样存在漏洞,不具有普遍应用性。谢旭(2002)提出了全程信用管理模式,所谓全程信用管理,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通过全面控制企业交易过程中各个关键业务环节,达到控制客户信用风险,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的目标。按照过程控制和系统分析的原理为企业制定全程信用管理计划。陈臻(2006)主要将企业全程信用管理理论运用到企业中,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徐明亮(2004)阐述了企业全面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提高我国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的措施和对策。文亚青(2007)提出“三位一体企业全面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他提出了由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囊括企业生产和经营环节,由道德信用、经济信用和法制信用三者有机结合的、以建立高效有序的企业信用文化、满足顾客和员工的信用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的一种崭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也为今后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邢凯旋(2004)从国有企业信用缺失的危害,国有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以及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张的勇(2005)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和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现实情况,要从改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基础,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等方面治理中小企业信用问题。

周汉华(2002)认为市场失信的实质是法律的失范,信用制度的建立与法律制度的建立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演进过程,同时与法制演进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要确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必须改变己有的变法模式,即变控制―命令变法模式为合作式规制模式。张维迎(2003)认为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转的两个基本机制。在商业社会,企业是信誉的载体。中国企业不重视信誉的原因在于产权不明晰和政府对经济的任意干预。法律制度的运行离不开执法者的信誉。进一步,法律的判决和执行依赖于当事人对信誉的重视程度。当人们没有积极性讲信誉的时候,法律就失去了信誉基础。没有了信誉基础,法律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康勇(2005)从制度设计角度提出加强信用管理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日常催款制度。

夏敏仁、林汉川(2005)对企业信用评级信用风险防范进行了研究,运用比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及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和借助于统计工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出多套企业信用评级方法。何军峰(2011)运用AHP法对于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主要选取中国神华和山西焦化两个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赵道升、陈永丰、林凯琼等(2011)对台湾农民创业园农户信用评级进行分析。阮渝生(2004)在建立企业信用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信用管理绩效度进行衡量。王春兰(2005)研究了信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及相关评价方法。

陈文玲、王飞(2006)从南宁市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出发,全面分析了南宁现代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研究,政府信用建设研究,现代金融的社会信用体系研究等四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王康(2006)从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论、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实施现状、西方信用管理工作的现状和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议。纪峰(2007)认为现代的信用管理思想应以客户为中心展开,而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正是进行客户信用管理的有效工具,其中一些思想和方法可以在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得到很好地实践。通过对CRM的分析提出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建设的解决方案。张勇(2007)对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流程,包括对新客户授信决策、客户信用风险的中期监控、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与催收和信用风险的转嫁的全过程管理。叶(2008)从企业信用客户管理、企业赊销管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企业信用评估、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企业信用文化等发面对企业信用管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张旋(2011)从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构建企业信用控制管理体系、协调衔接好信用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三个角度来研究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其中,企业信用控制管理体系又从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管理体系来分析。

2.3 政府信用管理

刘江翔(2003),政府信用就是政府在不断地履行对民众的承诺或约定的过程中,而获得民众对其信任的一种状态,它是民众对政府行为可信程度的主观反映,并对政府的行政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并从伦理学和政治学的角度对政府信用与官德建设进行系统深入的论述。

毛黎青(2006),政府信用即政府对公众在委托契约中赋予的期待和信任的责任感及其回应。其核心就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行为对公众的信用。从而分析了政府行为的各个方面,从外部环境制度和内部环境制度两个方面来构建我国政府信用的制度。

3.总结

当前的信用管理研究,多数是针对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以及传统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对个人信用管理、政府信用的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企业信用管理的理论主要从社会公正角度、经济制度层面、企业管理层面、财务角度、信用管理模式、信用管理的工具模型等来分析。

参考文献

[1][英]波特・爱德华.赊销管理手册[M].宇航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1998.

[2]Jamal,Sarkar,Wang.Optimal Payment Time for a Retailer Underpermitted Delay of Payment to the Wholesal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0,66(3):59-66.

[3]蒲小雷,韩家平.企业信用管理典范[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篇(3)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1-0121-03

0引言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而形成的债权。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向购货客户收取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他属于商业信用的一种形式。[1]

1应收账款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1)扩大销售,增加企业销售份额。

(2)减少存货占用水平。

(3)激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但应收账款是把双刃剑,他在给企业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

①应收账款数额的增加会导致流动资产和总资产的增加

②会导致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虚假增加

③可能会侵蚀企业的实际运营能力,导致企业陷入经济危机。[2]

2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缺乏分析与评估

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是从源头上遏止应收账款增加和形成坏账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对客户不加以选择,对客户的信誉程度、支付货款能力、财务状况等缺乏必要的科学分析和评估,不能针对不同的往来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延长,资金占用数额增大,坏账损失发生的概率增大。[3]

2.2 应收账款所占比重过大影响资金周转

应收账款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过大,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资金周转,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企业因追求表面效益而产生的垫缴税款及垫付股东分红,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企业资金周转,无法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4]

2.3 缺乏有效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往往缺乏沟通,各行其是,销售部门只注重推销,财务部门则只管记账。没有必要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造成出现问题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再者,企业财务部门在对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制度不全,帐目不清,长期不与客户对账和沟通,一旦遇到客户发生人员或名称变更等情况,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追讨欠款,而且长期帐目不清,易形成欠款超过诉讼时限,使企业利益得不到法律保护,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也有一些企业对讨账人员缺乏管理,让一些素质不高的人钻了空子,使收回的资金长期滞留在个人手里。致使企业资金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5]

2.4 应收账款使企业的财务费用和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加

企业为清欠,每年都花费一定物力和财力,增加办公费、差旅费、通讯费、业务招待费和诉讼费等,当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大量占用企业流动资金时,就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为了维持资金链不断,企业就要不断地增加融资增加企业财务费用。因此大量应收账款存在,不但有可能害了自己企业,还可能害了银行。[6]

2.5 错失应收账款的追收良机会给企业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对应收账款的追收错失良机,让呆帐、坏账等不良资产不断上升,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追债,给企业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从而使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

3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办法

3.1 制定并落实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3.1.1制定并实施应收账款分类管理制度

根据应收账款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分类。一类客户是基于将在赊销期间的贷款看成是从企业获取的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想法而赊销,这类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应重点管理;二类客户是因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以资产抵押或担保赊销产品而产生的应收款,这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好,可以划分为B类进行管理;三类客户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属于真正的应收账款,可以划分为C类,不对它进行重点管理。

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类。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而将账龄最短,风险最小的应收账款划分为C类,其余划分为B类。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通常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来进行。

根据应收账款的比重进行分类。应将在应收账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客户划分为A类,占比重较小的客户划分为C类,其余的为B类。

3.1.2制定并执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是避免发生坏账成本带来风险最好的管理办法。

3.1.3制定并落实适当的收账制度

对过期较短的客户,不过多地打扰,以免将来失去这一市场;对过期稍长的客户,可措辞婉转地发函催款;对过期较长的客户,频繁的信件催款,并加以电话催询;对过期很长的客户,定期向客户寄发帐单,在催款时措辞严厉,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仲裁甚至提起法律诉讼,或委托收账企业收款。在具体实施收账政策时,要有明确而量化的奖励办法,有发生重大坏账损失问责办法。

3.2 落实应收账款管理专门人员,进行专业分析

财务部门应定期对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账龄等情况进行分析,而不能将所有责任都交给主要负责确定赊销受信额度和资信调查的信用管理部门,这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财务部门应编制一定期间的对赊销客户的销售、赊销、收账、账龄分析表及分析资料交管理当局。

3.3 应收账款投资分析,确定适当的信用政策

确定适当的信用政策的原因是应收账款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功能,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可招揽客户,扩大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采取赊销的方式,发生应收账款,可以降低存货的存储成本。

采取赊销方式,可以促进销售,降低存货量,从而降低相应的管理成本、仓储费用和保险费用,达到降低存货储存成本的目的。但持有应收账款的同时,必然为其付出一定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

根据现代信用管理理论,坏账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完全没有坏账损失,反而说明企业的赊销潜力没有完全被挖掘出来,企业进行信用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支持销售最大化的前提下,努力将坏账损失降低至合理水平。企业要充分利用应收账款,以达到在竞争中获胜的目的。因此,确定适当的信用政策,便成了应收账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适当的详细而具有可操作性的信用政策有:信用期间、信用标准、现金折扣政策。

3.4 进行系统的应收账款融资分析和融资政策

对于企业来说,应收账款融资可以使企业的债权类资产转化为现金,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在企业资金紧张时或者需要大量现金时,采取应收账款抵押、票据抵押或应收账款出售等方式进行融资,可以解决临时的资金困难。

3.5 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和管理系统以及监控体系

3.5.1建立信用管理部门

一种是财务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另一种是销售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

3.5.2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系统

动态监督客户尤其是核心客户,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给客户建立资信档案,并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这就是客户的动态资源管理。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C5系统),客户与企业往来的历史记录、客户的规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行业的风险程度等等。

3.5.3建立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

监控体系包括赊销的发生、进行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对账、逾期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

赊销发生的监控:一般销售业务要经过接受客户定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单供货、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向客户开具账单、记录销售、收回资金这样一个业务流程。赊销监控主要发生在接受客户定单、批准赊销信用、记录销售和收回资金流程。

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进行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在工作中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要相互配合,分清各自在跟踪服务中的职责,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促进企业销售的目的。

篇(4)

在传统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中,中小企业因为行业特性、市场竞争等原因,关注比较多的是如何加强对逾期应收账款回收,这种事后的管理方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总是显得比较被动。所以,引入全程化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才是比较科学的,企业应对影响应收账款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控制,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等三个阶段来综合地进行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质量。

一、小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1.中小企业所属行业特性是应收账款产生的根本原因。小企业规模小,财务人员少,管理水平低,是小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基本原因。现实经济环境中,小企业往往属于竞争激烈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销路一般不是很好。为了抢占市场,尽快地打开营销局面,往往在事先未对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等5C信用品质进行详细调查和有效评估的情况下,就同客户订立合同,允诺以赊销方式吸引客户,以此扩大市场份额。这样,一开始就给企业以后的坏账埋下了祸根。导致这部分企业短期会计报表上的“虚赢”,而现金账户上的“实亏”。

2.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内控制度。受限于市场竞争环境,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重视销售而忽视应收账款回收,缺乏完善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内控制度。账款回收是应该的,但问题是当缺乏及时足额回收账款的激励制度和不能回收的惩罚制度,那么相关负责人员并不会产生积极回收应收账款的动力。实际上,管理者往往对销售部门的销售业绩有明确的奖惩机制,但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却缺乏相相应的考核指标。如此一来,销售部门在业绩压力下往往以业绩增长作为考核的唯一指标,而将应收账款的处理扔给对客服资信状况不是很了解的财务部门处理,这种两部门责任扯皮的制度安排,很难调动应收账款回收的积极性。

3.中小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小企业销路不畅,推销人员常常看客户的脸色销售商品,害怕客户不要货,害怕损害业务合作关系,往往在签合同时唯客户之命是从,有时甚至连签合同都不敢主动向对方提出来。这给购货方留下了违约的道德风险。

二、基于全程管理模式下的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1.事前控制。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即在应收账款正式形成之前对影响应收账款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是应收账款全程管理工作的起点。中小企业应该事先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其自身的应收账款事前控制制度,制定出预防措施、关键控制点和保护性措施。(1)客户资信售前调查。应收账款管理不善会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依据财务学营运资本管理理论,企业的净营运资金是生产经营上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占用所需资金以来自应付账款而非短期借款的流动负债满足之后,仍然不足而需要企业另行筹集的现金需求部分。即应收账款的多少直接关系着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正是这种重要性,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至关重要。而要用好信用销售,拓展市场份额,信用政策的制定必不可少。因此,客户的资信调查是制定信用政策的重要依据。中小企业因为缺乏专业的信用管理人才以及因资金原因导致的管理机构不全,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信用管理机构对企业进行指导。(2)科学选择客户。错误的客户是造成坏账损失的首要因素。首先应建立客户档案,依据“5C”评价体系进行客户资信的收集、整理,并分类登记归档。其次应认真分析客户信用状况。资信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评定客户的信用度。每年作一次全面审核、以便能与客户的最新变化保持一致。然后根据不同客户的信用度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企业在销售时,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采取不同的赊销额度、信用期限以及结算方式。(3)建立信用管理制度。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个方面。信用标准是企业给予客户最低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销货企业要求赊购客户支付货款的条件。企业的收账政策是指当企业的应收账款产生后企业对应采取的措施。制定信用政策应该把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坏账损失、管理费用,选择宽严适度的信用标准,力求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使应收账款的总成本最小。(4)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在业务交易上,实行交易审批程序,定期监督检查交易审批程序的执行情况。其次,在付款程序上,采取总经理和财务双签制度,保证每一笔支出有据可查。第三,在结算方式上,既要从自身角度出发,安全及时的收回全部货款,保证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又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选择的结算方式应具有竞争力。(5)加强履约保障。履约保障既是通过抵押、保证、质押、定金、留置商品所有权等几种方式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尤其是对新客户和信息资料不太准确的潜在客户来说,更是一种必须的债权保障措施。

2.事中控制。事中控制是指在企业在办理赊销手续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是企业从签约到发货阶段的控制管理,而事中管理是对信用销售方式从发货到收款阶段的控制管理。(1)完善企业的赊销申报制度。企业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赊销申报制度。通过预设统一编号的“四联赊销单”,载明欠款单位名称、法人代表、开户银行及账号、经手人、经办人、责任人等内容,分别由经手人、客户、资信管理部门、责任人保管,并定期进行检查,杜绝挪用和截留货款。其次企业要严格执行商品交易过程的签发制度。四联中的一联必须作为会计凭证附件附在增值税发票记账联后,以备以后审核查证。(2)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企业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而且还要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3)做好单个客户的信用管理。一是做好基础记录,了解客户付款的及时程度。包括企业对客户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客户付款的时间,以及目前尚欠款数额和客户信用登记的变化等,企业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二是检查客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企业对客户提供的每笔赊销业务,都要检查是否超过信用期限的记录,并注意检查客户所欠债务总额是否突破了信用额度。三是掌握客户超过信用期限的债务,密切监控客户已到期及将到期的债务的增减变动,及时提醒客户尽快付款。(4)及时分析应收账款周转情况,做好赊账销售的总额管理。一是通过与企业同期和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分析应收账款周转和平均收款期,查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以修正信用条件。二是考察拒付状况,观察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率。(5)编制账龄分析表。根据应收账款的实际占有天数了解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限内,有多少欠款超过信用期限以及估计有多少欠款会因拖欠太久而可能转化为坏账。如果大部分应收账款超过了期限,企业应检查信用政策是否过于宽松。

3.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是指企业在应收账款己经形成的情况下,为保证款项按时、足额收回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事后控制主要针对已经超过信用期限的客户,是对欠款的追收。对企业来说,要保证利润的最终实现,事后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1)强化应收账款的动态跟踪管理。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的应收账款类型采取不同的催收控制措施。对于信用期限内的应收账款,销售人员应及时跟进,与客户加强沟通。对于超过信用期还未能收到款项,企业要首先查找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有缺陷,然后对违约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重新调查。对于恶意拖欠的客户应当不再对其赊销,并加紧催收。如果催收无效,则可向法院进行。对于信用记录一贯良好的客户,应积极的与客户沟通、协商,在不破坏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的前提下积极寻求解决逾期应收账款的办法。对于经过多次催收仍然无果的应收账款,企业应该采取特殊情况的预案,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坏账发生的可能性。(2)完善应收账款的催收制度。企业应在收到全额货款之前,妥善保管所有的销售资料,以作为催收乃至诉讼的依据。向客户催收货款必须讲究方式才能达到目的。首先可采用多样化的催收方式,通过业务员直接催收、委托专业追账机构催收,或以合同为依据,采用仲裁或的方式进行催收。其次是循序渐进的执行应收账款的催收程序。当应收账款刚发生逾期,企业应以比较温和、委婉的方法对客户进行提示。若无效,则应对客户的相关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查了解,分析无法收回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措施。如果多次催收仍然没有结果,则应加大对客户的压力,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进行催收。(3)建立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保理业务就是企业把应收账款按一定的折扣卖给银行以获得融资款,并在一定时期内以收回的应收账款用以偿还该融资款。通过保理业务进行融资的方式能够加快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适当的缓解企业资金周转的压力,减少应收账款成为呆账、坏账的可能性。也为一些应收账款回收期比较长的企业扩大产品的销量,扩大规模创新了思维,找到了新的途径。保理业务在具体操作中对企业的要求还比较高,对应收账款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掌握保理业务的相关专业知识,充分利用保理业务的优点,减少企业的风险,并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扩大规模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在我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在保证企业良好持续运营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控制应收账款规模,把应收账款的管理作为一个体系来逐渐完善,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企业应收账款质量,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方面控制,提高企业应收账款周转能力,确保实现的收入及时足额流入企业,增强企业的信用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并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 考 文 献

[1]郭建华.企业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J].会计之友.2011(3)

[2]侯杰.应收账款事后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11(5)

篇(5)

关键词 应收账款 企业竞争力 管理对策

一、前言

应收账款指的就是企业对外赊销产品、劳务或者商品所形成的对外债权。比较合理的应收账款数目有利于企业提高销售量,扩大经营规模,占领市场。在商业贸易中,赊销成为了促进销售,增加产量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在市场疲软、资金匮乏、经济政策压缩的情形下,赊销有着十分明显的促销作用。这对于企业开拓新的市场、销售新的产品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采用运用商业信用等方式来扩大销售时,很容易的造成应收账款的大量增加,严重的影响了资金正常的运转,出现财务困难的问题。如果赊销方经营不善,企业倒闭,就会产出呆账死账,严重威胁着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所以,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提升风险防范的能力,已经变成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二、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一)商业竞争必然的结果

由于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产生应收账款是无法避免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之下,就存在着非常激烈的商业竞争,赊销就成战胜竞争对手,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不但能够扩大销售、减少库存、降低存货的风险与管理开支,还可以争取到很多长期的顾客。所以应收账款的出现在所难免。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业一味要求抓生产、抓销售,而忽略了对资金的管理,再加之没有健全的应收账款管理的制度,或者即便是有章也不循。财务部门和其他的业务部门无法及时地核对帐目,缺少有效地清理应收账款的措施。

(三)盲目赊销,风险意识淡薄

经营者为了片面的追求高利润,高收入,在没有对客户的资信作深入调查的情况之下,就盲目的赊销。在一定的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让企业的风险成本大大增加。

(四)激励机制不配套、不完善

为了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很多企业的营销部门就采取了营销业绩与销售额相挂钩的绩效考核办法来激励企业的销售人员完成其限定的销售任务。但是并未把销售回款这一项纳入营销业绩的考核之中。这就造成了销售人员为了能够完成销售的指标,就采用回扣、赊销等方式销售,最终导致了企业虽然超额完成了销售的任务,但是应收账款大幅度增加的现象。资金紧张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让再生产的无法正常的进行。

三、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

(一)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

因为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不同步,发出了商品,开出了销售发票,但是货款无法同时回收,但是销售活动已经成立了。这种货款没有回笼的销售收入,一定会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损益发生。但是销售税金和年内所得税都必须缴纳。假如是涉及到跨年度的销售收入所导致的应收账款,还可能发生用企业的流动资产来垫付股东年度分红的情况。

(二)企业的风险成本加大

因为我国的企业所实行的权责发生制类型的记账,所以当期发生的赊销都要记入当期的收入。企业账面上利润的增长并不代表这能够如期实现的现金流入的增长。企业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以应收账款余额的多少来决定提取坏帐准备的多少,坏帐的准备率一般是3%到5%。假如实际所发生的呆坏帐的数额超出了所提取的坏帐准备额,会让企业蒙受着巨大的损失。大量存在的企业应收款,让账面上销售收入虚高,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的成果,让企业的风险成本大大增加。

(三)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

赊销虽然能够让企业获得较多的利润,但是却不能真正让企业的现金流入增加,相反的,反而让企业必须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支付各种费用与税金,从而导致企业现金的加速流出,给企业造成不愿看到的结果:(l)企业的流转税支出。应收账款带来了销售收入,并没有实际收到现金。但是流转税是把销售做为计算的依据,企业必须要按时用现金进行交纳。(2)所得税支出。应收账款带来了利润,但也没有以现金实现,而所得税的缴纳也必须用现金来支付。(3)现金利润分配,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四)影响企业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的长短,完全由存货的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来决定,两者之和就是营业周期。由此来看,不良的应收账款,可以让营业周期延长,严重的影响企业资金的循环,让大量的流动资金积压在非生产的环节之上,导致企业现金的短缺,严重的影响原材料的购买与工资的发放,对企业正常的经营产生影响。

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一)构建合理的信用管理制度

管理者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信用标准、信用政策对于企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企业要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有着足够的认识,充分的结合市场舆论,历史经验和相关的管理理论来制定出一个合理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应当包含信用条件、收账政策和信用政策。企业的信用制度必须给客户进行分级,对于不同级别的客户采取与之相对应的信用政策。针对不同情况的应收账款使用与之相对应的收账政策,并按照收账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与客户反映来不断的完善这个信用体系。

(二)建立健全管理责任体制

明确划分企业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对于那些超越权限,不按照程序办事所形成的坏帐与应收帐款,和那些变更、隐瞒应收账款的,要明确其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其次,还应该设置监督部门相应的责任,防止应收账款责任的管理流于形式。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计划管理

企业可以在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产生影响的前提之下,按照资金的流转状况与自身发展的战略,明确在年度计划之中限定好应收帐款年末的余额。在制定了应收账款的最高绝对额数的同时,还有要设定个应收账款所占流动资产总额的比例,有弹性的对应收账款总额进行控制。于此同时,在企业的年度计划里还可以设置一个平均收账期,允许在这个指标在每年的平均收帐期里上下浮动,并且按照超过实际收账期计划指标的程度大小,把其设置为极度财务危机、严重、轻度等若干个级别,并根据此来采取相应的举措。

(四)完善应收账款预算机制

第一,要建立健全预警指标的报告制度,也就是要确定专人来负责有关于应收账款的赊销账龄与额度的报告。第二,要按照企业业务与销售的特点,定期对各个客户应收账款的预警指标进行修订,通常的做法是适量缩小赊销额度与缩短赊销的期限。第三,制订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与核算办法,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监控和管理。

(五)应收账款债权重整

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促发展,可以针对应收账款的履约情况与风险程度,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应收款开展债权管理。第一,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变现的方式来筹措资金。比如将应收账款抵押。这项业务与应收票据贴现相类似,企业拿应收账款作为担保物,从银行那里预先获得货款,等客户交付所欠货款之时,再将借款归还给金融机构。一但有欠账发生,银行就有权向借款企业来追索,借款企业就必须把全部货款清偿。第二,转让应收账款。企业在取得了应收账款客户的同意之后,把应收账款转让给专营此项业务的财务公司,提前拿到现金,在发生了坏账时,企业就无需承担责任。这项业务能够有效的转嫁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即便实收金额比账面值小,但是在企业资金紧缺之时,并不失为一种应急的措施。此外,还可以对停止偿还欠款但是还没有构成呆坏账的应收账款,进行协议清算,重新理清债务关系。

五、结语

应收账款作为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可以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占领市场份额,增加销售业绩。能够保证企业正常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降低财务的风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满足经济体制的要求。只有我们坚持加强管理工作,干在实处、想在远处、放眼全局,从财务的组织、调控、计划、领导等诸方面一一落实,就可以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健康发展的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强.如何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财会通讯.2012.2.

[2]陈显兰.企业走出应收账款困境的思考.四川会计.2010.6.

篇(6)

相比较而言,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整体上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缺乏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财务管理观念陈旧

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只重视产品销量和市场份额,较多精力放在产销环节,认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企业管理的重心,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是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不具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知识,把企业管理工作简单地局限在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受过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陈旧观念的影响,一味注重控制经营成本的绝对额,依靠减少短期投入来提高利润,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长远性。另外由于经营业务单一、资金流转相对简单等原因,认为日常的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工作就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使得预测、分析、监督、控制等财务管理职能也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制约了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二、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我国中小企业中,个体、私营企业居多,投资者较多使用自有资产或家庭朋友资产进行投资,投资者本身也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人员。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这种管理模式,容易造成企业领导者过分集权,而又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制约,导致其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职责不分,越权现象严重。企业流动资金与投资者或主要管理者的自有资金混淆不清,企业无法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导致财务监控不严,日常财务管理混乱。另外,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形,任用家属、亲朋从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任用实行“家族化”。招聘任用财务人员不看重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高低,而看重与企业主要领导者血缘亲缘关系的远近。这导致不具备企业会计或财务从业资格的人员在中小企业中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这样的财务人员经常法制观念淡薄,认识不到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强制性和严肃性。这种做法违反企业财经法律法规要求,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改善或提高,也为企业经营风险埋下隐患。

三、对业务流动资金风险问题认识不到位,应收账款管理能力弱

对企业日常业务经营流动资金的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对产品或服务销售环节的销售款回笼及科学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流动资金管理的关键环节。在当前商品交易规模快速增长、商品交易方式日益多样化、商品交易活动更加复杂化的市场环境中,以赊销为特征的信用交易越来越多,赊销规模越来越大。中小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和维护客户,赊账交易已逐渐成为产品销售环节的常见交易方式。应收账款也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重要常规会计科目。实践中,由于对流动资金风险性及安全性认识不到位、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或有效手段等原因,中小企业经常遇到客户不能及时按时支付购货款等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导致企业产品销售款不能按计划顺利回笼,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日常业务经营现金流。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整体信用环境状况仍有待大力改善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开展业务经营的信用环境不佳的情况处处存在。应收账款管理涉及对客户企业的调查分析、资信评估、债权债务确认、信用风险政策制定及执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及销售款催收追讨等多方面工作,众多中小企业对此项工作在思想认识以及工作方法的掌握等方面亟待加强。

四、存货控制薄弱,存货管理能力不高

存货管理涉及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及产品销售等各环节,直接涉及企业日常业务流动资金的支出、占用和收付。大量存货一般会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导致企业日常业务流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许多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缺乏相关的存货计划、缺乏存货监控及检查制度,对日常存货的管理不到位,经常导致月末或年末存货余额多,大量占用经营资金。这造成业务资金无法及时、科学周转,导致业务资金呆滞、周转失灵。资金及时流动是企业正常经营和获利的前提,存货管理水平低下,必将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不良影响。

改善提高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 改变陈旧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当今社会,我国中小企业面临诸多发展机遇。中小企业要获得健康、持续发展,要做大做强,必须通过主动学习和积极变革,掌握和具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及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能力。我国中小企业需在思想上摒弃简单的生产销售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中小企业管理者需对时间管理、风险价值、边际成本、现值、信用风险、机会成本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及理念有深刻到位的掌握和认识,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分析、预测、监督、控制等财务管理职能有科学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重视对业务流动资金的流动性、科学性、系统性、安全性管理,重视对业务流动资金成本、风险及收益的管理,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二、 通过学习、培训等手段提高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涉及企业运行各个环节,涉及投资、融资等多项工作内容,对企业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提出较高要求。企业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掌握会计、财务、企业管理、经济、法律、金融等专门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正因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专业性特征,很多国家包括我国要求企业从事会计、财务等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专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否则不能在企业中从事该类工作。目前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内从事财务会计的人员,由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业务技能和职业操守水平不高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影响和制约了企业自身的持续向前发展。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招聘更多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及实务能力的专门人才,另外,对于在职从事财务类工作的人员,中小企业应当提供各种条件和途径,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在职学习和培训,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能够满足企业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需要。

三、 持续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

健康、安全的业务经营流动资金,对于资金实力普遍较弱的我国中小企业来说更加重要。在目前商业信用环境整体不佳的情形下,中小企业持续改善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能力,提高自身信用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经营现金流的安全性、健康性至关重要。

改善应收账款管理,中小企业首先需要树立资金时间成本以及提高企业资金流动性、保证安全性的理念。其次,中小企业应当掌握足够相关法律知识和技能,对每一笔交易形成的债权债务做到关系明确、手续齐备、注重保存相关材料及凭证,运用法律思维和技能开展对外交易。再次,中小企业应当对客户按照一定标准和指标进行分类评估,有效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资信水平,针对不同客户制定相应的信用管理政策,并保证信用管理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中小企业可通过委托专门资信调查及评估公司等途径,事先对合作客户进行相关了解调查和资信评级,作为开展合作的重要参考依据。中小企业的销售人员及财务人员也应当重视对客户经营发展变化的跟踪了解和掌握,以后续的业务合作特别是赊账合作提前做准备。中小企业应当重视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对于违约及逾期欠款,应制定科学有效的收账程序和方法,选择委托合适的收账人员,保证欠款的及时安全回收。

四、 提高存货管理能力,维持存货在合理水平,尽量减少存货对业务流动资金的不必要占用。

篇(7)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施工企业中,应收账款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的能否正常运转和流通,尤其关系到企业流动资金是否能够实现良性循环。在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中,应收账款管理目前已经成为企业资金管理中重要问题,施工企业要重视应收账款管理,通过做好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资金质量和企业的竞争力。

一、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目标

现阶段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整体上不高,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的制度的不完善。企业各项生产、经济活动都可以通过合同的方式来完善和实施,合同的约束作用可以更好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阶段施工企业在应收账款合同管理方面比较薄弱,应收账款活动往往是口头答应或者打个纸条,应收账款管理不严格谨慎。这样就造成了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的困难。其次施工企业应收账款职责分配不明确,考核监督制度不完善。施工企业在业绩的考核时,只注重企业规模扩大了多少,施工项目增加的多少,追求企业账面上的利润,而没有看到是施工企业实际的企业利润。企业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垫付大量的施工成本,造成了大量的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如果这些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会造成企业资金的短缺,严重影响企业的继续发展。施工企业的各部门各自干各自的,没能够共同来做好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做好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各部门都应充分认识到应收账款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施工企业应收账款职责方面分配不明确,各部门在赊欠时都表现的很积极,但是在施工企业回收应收账款时,各部门都抱着躲避的心态,各部门间推卸责任。长期下去造成了企业大量的应收账款没有得到回收,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混乱。第四企业内部控制不严格,出现问题以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控制。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部门都应该做好应收账款及时清算工作。在许多施工企业中,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没有能够负起责任来,没有做到企业应收账款及时的清算。而且许多都碍于面子,不想去完成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而且应收账款账面管理管理不够细化具体,控制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其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施工项目的数量和规模,给企业带来充足的业务项目,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及坏账损失。同时充分利用应收账款的优势,利用应收账款给企业带了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应收账款的管理实现了企业资金的及时回收,优化企业应收账款的数量和结构,提高施工企业的净收益,利用合理的制度和规定,保证客户能够及时的清账和还款。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首先要保证企业必要的流动资金,能够保障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转。降低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成本也是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指的是从应收账款发生到截止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管理总成本。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另外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企业能够稳定持续发展是离不开客户的,在应收账款的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客户难处和要求,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在完成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工作的同时,还要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提高企业的声誉。

二、加强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对策

加强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对于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建立相应的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度,可以有效的减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率。首先在企业的领导层要制定负责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的领导小组,直接负责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定期的开展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效率的检查和监督,督促相关的责任部门能够及时的去完成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确定出企业合理应收账款的使用和回收的方案。其次在工作考核时增加应收账款管理这一项考核指标,通过将应收账款考核指标具体到部门和个人的方式,有效的保证了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实施的力度。第三,根据企业的规模可以设立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或者岗位,通过对客户信用的调研与审查,完成对施工项目风险的评估,得到客户信用质量水平,为施工企业是否承接项目提供支持依据,并且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第四,通过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的合同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在合同的制定时要按照我国合同法来实行,特别是对于付款的方式、期限等要做出明确的标注,合同在制定完后,要有一个严格的审批过程,保证合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利用合同的方式,为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提供了法律依据,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

三、结束语

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关系到企业资金能否正常运转,关系到企业能否长久的稳定与发展,开展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要求,也是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一个方面。文章通过调研研究,指出现阶段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和对策,通过研究实现了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篇(8)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评估和监控体系,对于保障各种信用关系的健康发展与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十分重要。当前我国经济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航运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正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信用问题。而航运企业具有运输周期长、投入成本高、风险规避能力小等特点,其客户大部分是贸易公司,具有高风险性。因此,不论是企业了解自身信用情况,还是企业对与其进行交易的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价,企业信用评估都是至关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信用 信用管理 应收帐款航运企业

一. 货运公司采取信用期管理后的实践

作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全球承运人,货运公司世界级的船舶、跨越五大洲的航线网络、覆盖全球的销售及服务网

络,结合全球各市场的地区经验,可以为客户提供航运价值链内的综合和高质量服务。结合航运企业的经营特点,分析了航运企业信用风险的含义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目前我国航运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及不足,进而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几方面提出了航运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1.1客户信用管理总体策略。

(一)预付运费信用期:

1.各贸易区、泛亚公司、海内外各分部、各口岸公司、各公司对客户信用期自行授信权限。

(1)出口预付运费:直接客户30天,货代客户15天。

(2)国家相关法规允许进口的废旧物资、危险品、冷冻货等特殊货物的预付运费信用期,不得超过15天。

(3)各口岸公司、公司自行授信客户数量,不得超过其全部客户的50%,平均天数不得超过30天。

2.超出上述各部门、单位自行授权权限的信用期申请,须由各部门、单位提出,通过中远集运信用管理办公室,向中远集运信用管理委员会报批。申请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原则上不接受直接客户出口预付运费60天以上、货代客户出口预付运费30天以上的申请。

(2)GKA客户的申请,统一由贸易区、泛亚公司向中远集运信用管理办公室提出。得到中远集运客户信用管理委员会批复后,由申请者书面通知相关口岸,在NEW CPF系统中进行维护。中远集运客户信用管理委员会不接受口岸为GKA客户提出的申请。

(3)为重点客户申请较长信用期时,申请者必须提供相关客户的信用调查报告。

(二)到付运费信用期:

1.仅限GKA客户、贸易区的关键客户、CIF&FOB条款下的国内汽车CKD大客户,可申请进口到付运费信用期。

2.所有客户的到付运费信用期,必须由各贸易区向中远集运信用管理委员会申请,并在得到批准后方可生效。

3.到付运费信用期的申报,须有详细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内容必须包括但不限于:

(1)客户经营主业、规模、经营情况,客户在其行业中的市场地位,客户信用调查情况,客户拟与中远集运签约的箱量,是否会在中远集运连续出货、运价和贡献值情况。

(2)运费收费对收取该客户到付运费的控制管理措施书面文件,其中必须包括到付运费的收费,在客户有超期欠费的情况下不得放货的控制条款。

4.如贸易区新接客户系国际知名企业,或国家和集团重点项目客户,且将符合我公司信用策略的信用期条款作为投标门槛的,为方便业务操作,相关业务单元应在应标前,向信控办报备相关情况和相应信用期条款。

(三)必须严格执行付款放单、付款放货原则的客户:

1.首次与我方合作的客户。

2.偶有订舱,或年箱量不足20TEU的客户,不得给予预付运费信用期;预计年出运箱量低于500TEU的客户,不得申请到付运费信用期。

3.以前年度付款信誉较差、信用评定等级为D级的客户。

4.上年度未经信用等级评定的客户。

5.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允许进口的废旧物资、危险品、冷冻货等特殊货物,不得给予到付运费信用期。

(四)各贸易区、泛亚公司、海内外各分部、各口岸公司、各公司与客户签订协议时,信用期协议条款。

(五)在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基础上,尽可能在服务协议中列明超期欠费的惩罚条款。

(六)考虑到当前经济形势,允许国内口岸公司适当接受客户以银行汇票支付运费。

二、供应商信用管理总体策略。

1、除政府类规费外,国内普通供应商原则上继续积极执行90天付费的信用策略,而对于中远集运长期战略合作供应商,以及在2009至2010年度大力支持中远集运业务的供应商,则可考虑由总部各业务部门,申请适当调整结算信用期。海外供应商的付款信用期,原则上控制在45天(含)以上。

2、国内普通供应商继续推行银行汇票结算方式。

3、对符合总部信用管理规定的供应商信用期,各贸易区、泛亚公司、海内外各分部、各口岸公司、各公司,须向中远集运财务部报备。

4、根据进口到付运费一般不予授信的原则,超期重箱无信用期。分部、口岸、公司应按照公司有关超期重箱处理的文件规定,指定专人,跟踪超期重箱。对超过免费用箱期,却仍未提取的重箱,必须及时向总部相关贸易区报告。

5、各分部、口岸、公司每年2月底前,须向中远集运信用管理办公室上报上一年度信用管理工作总结报告,内容应该包括客户信用管理和供应商信用管理工作情况。

6、各分部、口岸、公司每年3月向中远集运信用管理办公室上报上一年度所有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报告。

7、各分部、口岸、公司应根据中远集运运费坏账处理实施细则规定,及时上报本单位运费呆账情况和特定客户的信用风险。

8、2011年运费回收工作考核指标为:

(1)近12个月运费回收率(合格指标值为96%)

近12个月运费回收率=1-信用期外近12个月累计运费余额÷信用期外近12个月累计运费发生额

(2)当年运费回收率(合格指标值为93%)

当年运费回收率=1-本年累计运费余额÷本年累计运费发生额

(3)信用期外运费余额占总运费余额的比例(合格指标值为低于40%)

信用期外运费余额占总运费余额的比例=本月信用期外运费余额÷本月运费余额

9、未收回老运费清理工作考核指标:

1.全面清理2010年1月1日前的未收回老运费。到2011年年底,期间,未收回老运费余额不得超过其在2010年年底余额的5%;

2.全面收回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年底的运费。如未能全部收回,各应逐票说明原因。到2011年底,各单位2010年未收回运费余额不得超过2010年当年运费发生额的0.05%。

10、实施信用期管理后存在的问题

1.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缺乏科学的分析与评估

2.缺乏有效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11、信用期管理的对策

1.加强应收账款内部管理,主要体现在:

2.制定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选择对企业有利的结算方式。

3.建立完善的应收帐款坏帐准备制度。

4.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采用恰当的清欠方法。

参考文献:

[1]计云海。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探讨[J].会计之友。2001.3

篇(9)

一、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成因

(一)企业的风险意识缺乏

面对现在经济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很多企业为了实现自己市场份额的扩张,不仅在成本和价格上面狠下工夫,现在还运用商业信用进行产品的促销。一些企业为了实现减少存货、增加存货、拓宽销路等目的,往往不得不向客户采取赊销的销售策略。但是,为了扩铺市场而进行盲目的赊销策略,很可能会造成流动资金被客户拖欠且不能够及时收回的问题产生。

(二)缺乏严格管理制度

一些企业的管理层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和企业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因此就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也没有一套规范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规范。一些企业由于缺乏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及时沟通和核对,使得核算与销售出现脱节,使得问题不能及时被暴露。应收账款问题严重的一些企业一直出现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情况,造成账龄老化等情况的发生,而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却缺乏有效的监控控制措施。除此之外,还有这样一种情况,企业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坏账的可能性,进而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这些情况的产生均因为企业内部缺乏严格的关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制度,而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给企业资金运转甚至经营背上沉重的包袱。

(三)及时对账工作的不到位

在实际经营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经营过程中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导致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出现不一致情况。因此,就出现债权债务双方为对经济往来中的未了事项进行定期对账等问题,也就失去了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机会。而有时即使对了账,也只是进行了口头上的承诺,并未落实成合同或者具有法律效率的对账依据。

二、加强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策略研究

(一)抓好资信调查、评估和应收账款风险

企业要想真正实现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就必须从源头抓起,从开始的销售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对赊销进行管理的信用部门,这样可以实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信用管理部门可以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资料收集,收集资料的渠道有很多,可以从销售部门掌握的客户资料获取、从客户的其他供应商那里调查情况以及从客户在网络上公开的信息中获取,并根据所获得信息采用评估等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最终记录档案。应收账款的风险既可能来自公司内部也可能来自公司外部,对风险进行评估就是通过识别和分析相关风险,这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应收账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风险进行管理的起点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威胁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的识别、对客户信用情况的识别、对财务报表目标的识别、对贸易合同真实性和合理性的识别等。企业的管理层应该要充分认识到风险识别的重要性,并且需要对影响目标实现的主要风险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对能否进行赊销做出正确的决断。

(二)完善信息共享系统

考虑到企业内部可能会有信息获取不对称等情况的发生,因此笔者建议企业在进行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共享信息。平台的运行就是通过各个业务部门在平台上进行部门数据的录入和存取工作,以保证该系统可以连接到公司各部门,对各部门也可以进行合理的授权,以实现各个层次的各取所需。这样的方式能够减少各部门的沟通成本和降低摩擦的产生,使各部门相互之间拥有更加顺畅的合作。这一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使信用评估部门直接获得应收账款部门提供的顾客支付的信用信息,并将信息进行评估处理后及时回馈给合同中心和销售部门,这样不仅能大大降低各个环节所延误的时间,还能够提升内外部顾客的满意度。

(三)制定员工应收账款考核奖惩制度

将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与应收账款回款率直接挂钩,销售员工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的全过程进行负责,从签订合同开始到资金回笼需全权把关,并对能保证销售额有及时收回货款的销售员工进行重点奖励。这一制度不仅能让销售员在销售过程中更加注重销售风险,更能保证资金的回流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应收账款风险的规避。

企业可以根据公司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合适的考核制度,将销售业绩和回款率作为考察销售人员工作效率的标准,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其报酬和薪金挂钩。资金的回笼情况应该被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这样不仅能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还能保证销售款项的及时回收。

(四)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强化评估意识

篇(10)

一、信用政策概述及其选择和评价意义

(一)信用政策概述

企业信用政策(CreditPolicy)是指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公司权衡了与应收账款有关的效益和成本之后,依此指导公司信用管理部门处理赊销业务与收账措施所制定的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的总称。具体分为三种类型:保守型信用政策、稳健型信用政策和激进型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制定的目标是要在赊销收益率和应收账款持有成本二者之间进行权衡,进而采取科学且有效的措施,保证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并最终使公司的效益和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通常情况下,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信用额度和现金折扣政策[1]。

(二)信用政策选择及评价的意义

信用管理工作在国外通常被视为一个企业的生命,一个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制和政策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信用管理是现代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信用政策则是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核心。“不赊销是等死,赊销是找死”,这是国内许多公司所处的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在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竞争环境中,信用交易已成为公司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另一方面,由此带来的信用风险又会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被拖欠,变成坏账造成公司流动资金紧张,经济损失越来越多。赊销使得销售与风险并存且同向增长,如何摆脱这个尴尬局面,保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信用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而企业在选择信用政策类型时,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自身情况,包括所在行业,市场竞争状况以及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所处的阶段,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的信用政策,因为信用政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应收账款的回收,影响企业的资产状况,甚至影响企业的财务安全。通过制定并实施一套完善可行的信用政策,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企业现行信用政策进行评价并及时做出调整,使企业经营者能够获得扩大销售与控制风险之间的最优平衡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我国企业信用政策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用销售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企业的信用管理和信用政策也越来越重要。企业的信用政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其他企业的信用进行管理,力求在达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从而树立企业在市场中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于我国经济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而企业的经营管理却相对滞后,因此存在一系列的信用问题:

(一)缺少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信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而基本上由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来负责。由于两个部门在职能和利益上有很大不同,往往出现分工不清、相互推诿,影响到企业的信用政策的执行。

(二)信用政策制定时存在盲目性

由于事先对信用政策的成本收益缺乏周密的考虑,可能使企业的信用政策过于宽松或过于严格,前者虽然扩大了销售业绩,但有可能因应收账款的问题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后者虽然降低了企业的信用风险但同时使企业丧失了应有的市场份额,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也没有权威的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机构,企业收集到的客户信息不充分、不完整,并且对信用政策的实施效果缺少及时的分析和综合评价,严重影响到企业信用政策的效果。

(三)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相对落后

大多数企业没有很好地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缺乏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信用额度的确定过于随意以及缺乏专业化的回收账款方法。

(四)忽视了自身信用建设

大多数企业认为信用政策是对其他企业的信用评估,忽视了自身信用政策的建设与管理,结果使企业形象受损,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国的信用政策建设及信用管理现状相对滞后,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信用政策方法的选择

我国信用管理的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建立相当完善的理论体系,现在主要从事建立相关模型和分析行业特定背景。

企业信用政策选择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找出信用政策改变时收益与成本的变化并进行评估,若收益大于成本,则可采用新的信用政策,反之,则不能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净现值法(NPV);定性分析法则主要依赖经验和判断来决定,主要考察行业风险、经营环境、企业素质、管理状况等影响企业信用政策的因素,综合判断后从而决定采用何种信用政策。定性分析法常用的有5C信用评分法和信用评分法。

(一)净现值法(NPV)

公司信用政策方法选择是成本与收益权衡的结果,是多个变量因素一起变化而求得最优解的结果。多个变量因素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信用额度、现金折扣政策等。斯蒂芬·A·罗斯等在其著作《公司理财》中提出使用置存成本和机会成本来定量分析公司信用政策[2],建立了公司信用决策的基本决策模型:

NPV=h*p0*Q0/(1+Rb)-(C0*Q0)

其中:NPV为提供信用时的净现值,h*p0*Q0/(1+Rb)为实施信用政策带来的增量收入现值,(C0*Q0)为实施信用政策可能带来的成本与损失现值。P为销售单价,C为单位成本,Q为销售量。

由此得出公司信用决策的基本确定方法:

NPV=信用政策带来的增量收入现值-信用政策可能带来的成本与损失现值

若NPV>0,说明该信用政策是可行的,信用政策管理执行带来净现值,为公司创造了价值;反之,则是不可行的。净现值法的优点是:(1)使用现金流量。公司可以直接使用项目所获得的现金流量,相比之下,利润包含了许多人为的因素。在资本预算中利润不等于现金。(2)净现值包括了项目的全部现金流量,其它资本预算方法往往会忽略某特定时期之后的现金流量。如回收期法。(3)净现值对现金流量进行了合理折现,有些方法在处理现金流量时往往忽略货币的时间价值。如回收期法、会计收益率法。

但是传统的净现值法也有其局限性:(1)对于一项信用政策,决策者只有两种选择,NPV值>0,该政策可行;NPV值<0,该政策不可行。(2)该项信用政策若是可行的,在可预期的寿命中将一直执行下去,并不考虑若出现不利情况可以停止或随情况的发展进行调整。(3)未来收益是可以预测的。(4)忽略了企业经营所处的一些现实情况(诸如未来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等),无法对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而产生的各种发展机会的价值进行评价,容易低估项目本身的价值。

(二)5C信用评分法

5C理论是企业信用分析理论的基础,它是一种定性的确定一个公司的信用是否符合信用风险标准的分析方法,是西方国家银行业衡量信贷客户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评价方法。它主要是从影响信用的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品行(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环境(condition);

企业的品行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行为和作风。但是在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根据企业前任管理者的行为作出的企业品行等级评价往往不能反映企业现在的状况;

企业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管理行为的体现,单凭某一个时点上企业的能力来评价该企业的信用等级不合适;

企业的资本评价可能由于获得的资料不完整而使作出的信用等级评价不全面;

企业的抵押评价则由于很难得到真实的信息而使信用等级评价失之偏颇;

企业的经营环境评价则由于大家所处的宏观环境大体相同,因此在信用等级评价方面意义不大。

因此,由5C信用评分法评价出来的企业的信用等级在理论上来说有相对的科学性,但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信用评分法

主要通过对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等特征进行分析和模拟,从而预测企业的信用风险。比较著名的是Altman的Z计分模型。该模型是建立在单变量度量指标比率水平和绝对水平基础上的多变量模型,可以较好的区分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其他模型还有神经网络模型等。信用评分法由于不掺杂个人主观意见,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方法。但在我国,由于财安信息真实性问题和财务报表的规范问题,在实际中使用很容易产生偏差。另外,目前我国对于信用评分法尚未进行比较科学的检验,有关参数能否适用还需论证。

四、完善的信用政策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应着重研究建立新的信用评价方法。近年来期权定价理论的出现及其在投资决策领域方面的应用在这方面弥补了传统的净现值评价方法的不足。一般实物期权方法主要应用于不确定环境下的投资决策,强调不确定性环境下的管理灵活性(ManagerialFlexibility)的价值,同时它也克服了NPV方法中的无法避免的另一个难题:不可逆性[3]。实物期权评价方法所考察的不仅仅只是项目自身的净现金流价值,而且还考虑了的项目的外部管理方面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管理者经营灵活性对项目价值的影响[4]。通过将项目众多的经营灵活性以各种各样的实物期权形式展现出来,使得项目的真实价值表现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表现项目内部财务因素的净现金流价值,另一部分则是表现决策者管理因素的经营灵活性的期权溢价,也即项目投资实物期权的价值构成[5]。在我国的实物期权方法应用研究中,多是对B-S模型和二项式模型的应用扩展,但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项目投资领域。也没有考虑投资决策之间的策略互动关系。在我国,由于市场的非理性、期权和二板市场的未开放、行业及企业信息的不透明,使得实物期权方法的评估准确性大打折扣。因此,就我国现阶段来说,实物期权方法在项目投资评估领域只能起到对NPV法的补充辅助作用,主要是提供不确定性价值的参考[6-7]。

现实中非对称信息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市场参与双方一方拥有另一方所没有的信息就是非对称信息。多数情况下,非对称信息会导致道德风险而使市场出现逆向选择,不利于市场的发展[8]。对市场经济而言,无论是企业、同行还是客户,信息在其决策中显得尤其重要,非对称信息带来的问题也就额外突出[9]。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市场经济中复杂博弈关系的存在,使得企业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侵害、企业之间由于无序的竞争常常陷入混乱状态、企业与客户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的金融风险大幅度增加[10]。“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是导致企业与客户之间及企业之间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博弈论在对未来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时企业之间复杂关系进行分析时则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期权博弈方法是一般实物期权方法的新发展,它是以传统净现值评价方法为基础,将实物期权评价方法和博弈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不确定情形下企业之间技术创新投资的策略互动,以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等待以获得期权价值和抢先投资以获得先动优势的冲突。这种方法具备了实物期权评价方法和博弈理论的优点。期权博弈思想广泛的应用于投资决策领域,而企业信用政策与投资领域在评价方法上具有共通性,因此,基于期权博弈视角进行企业信用政策制定及评价也是可行的,可在传统的净现值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既考虑一般实物期权方法所强调的管理灵活性价值又考虑进博弈论所强调的决策制定中的战略价值,而如何以非对称信息为主线,利用期权、信息经济学理论及博弈理论等理论工具,对企业的信用政策决策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及研究,尚需建立一个模型。该模型可以从信息不对称下企业同行之间博弈关系和信息不对称下企业客户之间博弈关系两个方面分别讨论,并进一步进行量化和敏感性分析。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对于企业信用管理的研究还不成熟,信用管理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而现实又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研究进程。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现代企业的信用政策及评价体系,对改善企业的信用状况,优化市场信用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将产生重大作用。传统的信用政策评价方法已不适用。应用期权博弈方法进行信用政策评价的相关影响变量,找寻二者结合点,从新的角度构建基于期权博弈的企业信用政策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MyersSC.Determinantsofcorporateborrowing[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7,5(2):147-176.

[2]斯蒂芬·A·罗斯,罗德尔福·W·维斯特菲尔德,杰弗里F·杰弗.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51-263.

[3]AbdullanYavas,C.F.Sirmans.RealOptions:Experim-

entalEvidence[J].TheJournalofRealEstateFinanceandEconomics,200531(1):27-52.

[4]RundongZhang,XiaolinZhang.TheRealOptionGameModeltotheTechnologyInnovationInvestmentStrategy[J].ChineseBusinessReview,20054(9):47-50.

[5]SpirosH,MartzoukosandEleftheriosZacharias.RealOptionGameswithR&DandLearningSpillovers[J].MunichPersonalRePEcArchive,2009(1):1-35.

[6]安瑛晖,张维.期权博弈理论的方法模型分析与发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1,4(1):38-44.

[7]王涌,翟孟亭.3G投资期权博弈二维模型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9(16):73-74.

上一篇: 旅游资源的性质 下一篇: 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