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10 14:59: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

篇(1)

目前,银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各大银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增强自身的信息服务系统。计算机与网络系统在银行业务中的运用,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也面临着挑战,如体统故障、计算机犯罪、安全事故等,这就需要银行利用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安全问题,保障银行业务的安全开展,银行的稳定运营。云计算技术的的应用为解决安全问题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办法,但我国的云计算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自身存在数据丢失等问题。因此,银行数据安全系统中云计算的应用需要利用有效的途径解决自身的问题,增强银行数据的安全性。

 

一、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是指通过Internet服务的方式,将虚拟化的资源以动态的、易扩展的方式提供给外部客户。云计算具有规模大、虚拟化、通用性、易扩展性、高可靠性、灵活性、数据与应用共享、高度自治性和简单的终端、“按需提高服务”等特点。由于银行设计的数据多、业务广,网络银行的业务的运营等都需要数据的虚拟处理、数据的共享。在银行数据处理中,银行金融信息的交换、中间业务的交换都需要云计算的支持,大数据的处理。对于大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共享、数据的全面是大数据的特点,云计算的支持是银行数据处理的基础。

 

二、云计算在银行应用中的数据安全问题

 

(一)银行数据资源的可用性和安全性。为了避免数据信息的泄漏,云计算采用了各种适当的措施以确保服务质量。但银行数据信息的泄漏仍未能避免。从近几年的数据统计可知,云计算运用的失误在各种多发网络故障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例如亚马逊的S3服务中断、微软云计算平台停服22小时、Google Apps服务中断等,这些事件增加人们对于云计算技术安全的怀疑。如果银行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现象了安全问题,人们的资金资源、金融体系将出现重大的损失。

 

(二)银行服务的规范性与风险承担。研究亚马逊公司的云服务合同,我们将发现合同存在一些规定的不合理性,在第某条款中有如下的规定:对于任何形式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删除任何应用程序或内容不负有责任。在这样的合同中,服务提供商对于任何数据泄密事件及被破坏行为不承诺法律责任。由此可知,目前杜宇云计算的安全标准并没有规范的架构,云计算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云计算服务的供应商易把风险转嫁给用户。

 

(三)用户的信任问题。云计算在我国网络系统的运用是一个新的技术概念,在银行系统中的普及应用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我国银行的发展过程中,银行有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因此用户对银行的服务是放心的。但云计算的供应商,它的数据信息的安全没有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的保证,运营制度也不健全,用户对其缺乏一定的信任,这就阻碍了用户把数据放到其运营商的数据中心。

 

三、银行数据安全系统中云计算的运用策略

 

(一)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云计算在银行数据安全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银行应开展对应用云计算相关标准和协定的分析研究,统一行业规范。银行数据的信息安全和保密关系到用户的资金安全和个人财产隐私,云计算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信誉等都有可能影响云计算数据资源的安全性,这将对真个这个资金产业链造成影响。因此,在银行数据安全系统中的云计算的应用中,应设置相关的管理制度与章程,明确责任义务,提供管理、责任追究保障。

 

(二)确保银行数据信息资源的安全存储。为了确保银行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银行和云计算服务商都应采取可行的技术手段来防止数据丢失、泄漏。云计算服务商可采用先进的虚拟化的海量存储技术进行银行数据资源的存储、管理。此存储技术运用数据副本作为容错的方式,对虚拟盘创建副本,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访问性。这样方式的利用有助于银行数据资源的及时备份和长期保存。

 

(三)确保银行数据资源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在云计算环境中,必须加快数据信息安全设施建设的步伐,增强核心内容公钥基础设施的应用,以此来确保云计算中数据资源在传输中不被非法窃取。银行数据资源的规模大,对金融体系的分析,对财务管理的研究等都需要对银行数据信息的统计分析,大数据的应用需要数据资源的完整性,但在数据处理、通信交换的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受到威胁,在云计算的背景下,公钥基础设施的应用,对数据的加密等保证数据资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控制数据信息的用户访问。银行数据安全系统中云计算环境具有动态性、异构性和跨组织性等特点。用户对于银行系统中对云环境的运用就具有低门槛性,这样降低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因此,银行可用选择的登录的形式对登录者的身份进行统一的认证,对用户进行授权,使其可以在身份安全的情况下访问数据资源。同时银行数据安全系统可利用PMI权限控制技术,对于不同层级的用户设置不同的资源访问级别,保障用户访问资源和其他数据资源的安全性。

 

四、结束语

 

篇(2)

去年“光棍节”时,许多推出促销活动的网站以及银行的服务系统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访问延迟甚至系统不堪重负而宕机的情况。银行支持电子商务交易的IT架构横向扩展能力偏弱,很难实现系统的动态扩展,一旦遇到业务高峰,系统很容易出现性能瓶颈甚至崩溃。“像Web 2.0应用、火车票售票系统,甚至是一些电子政务网站,只有采用云计算技术,才能有效应对业务的高峰。”黎江介绍说,“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今年5月,我们与天安保险公司合作,不仅为其提供传统信息系统外包服务,而且为其提供了云平台。天安保险的销售人员借助iPad实现了移动展业(MIT),保险服务内容的展示、保单的填写和数据的传输通过iPad和后端的云平台就可以快速完成。”

云计算正在改变企业传统的销售和服务模式。在银行业,这种变化表现得最为明显。很多人都申办过信用卡。原来,申办者从填写申请资料开始到最终拿到信用卡,至少需要十几天时间。现在,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通过Pad的方式,只要3天时间就可以让申办者拿到信用卡。交通银行信用卡的销售人员有8000多人。通过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基于位置的服务等,交通银行可以全面撑握销售人员的工作状况以及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情况。

虽然从理论上说,许多应用都可以借助云计算实现创新和价值的提升,但是云应用落地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简单。“云落地最大的困难在于,用户对云计算仍存有很多顾虑,比如企业的数据能不能放到云中,从买设备到买服务的转变是不是适合企业的需求等。”黎江举例说,“我们在为客户提供智能语音云服务时,客户内部也有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银行的数据如果放到云中,是否还能保证其安全性和密级。云计算应用毕竟比较新。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此外,企业现有的财务制度、审计制度等在某些时候也可能成为云计算应用推广的阻碍。”智能语音云刚上线时,客户的审计部门马上就派人来对其合规性和可信任度进行审计。当然,客户的银行智能语音云最终通过了审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众多国内外的云计算厂商都将行业云当成了突破口。中金数据依托多年来在金融行业数据中心外包服务领域积累的经验,也将金融行业当成了其云服务创新的试验田和突破口。黎江将金融服务按服务提供商的不同划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金融企业,比如银行、保险公司等提供的服务;第二类是金融企业之外的第三方机构,比如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手机银行等金融服务;第三类是互联网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比如小额信贷业务。“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是一种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它对传统金融服务的冲击是非常大的。”黎江表示,“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50亿元,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城市商业银行。互联网公司掌握了大量客户的信息,而且在新技术的应用上也走在行业前列。因此,互联网公司从事金融服务是有其天然优势的。现在,很多银行也在开拓网上商城等新业务。如果银行只坚守原来的传统业务,那么客户的流失是必然的结果。”云计算不仅是银行业务创新的驱动力,而且也是促进我国服务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行业云顾名思义,一定不是某一个单位或机构的云,而是可以跨越行业内不同机构和组织的云,所有机构和组织都能够共享云中的资源。“人们不应该被公有云、私有云这样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在很多金融企业中,混合云是一种常见的模式。金融企业的有些数据必须处于企业的防火墙之内,而有些数据则存在于防火墙之外,还要与其他相关机构的数据进行交换。”黎江表示,“很多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积累了多年经验,建立了高效的垂直管理机制,但是在横向管理方面,也就是行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数据共享方面存在问题。行业云就是要解决单个企业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中的关键就是数据的共享。”

黎江曾经多次去美国访问,并仔细研究过美国云计算应用的发展状况。他认为,美国云计算应用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政府明确要求信息公开。黎江举例说:“旧金山当地的气象数据、交通流量数据、人口数据等都是公开的。许多当地的云创业公司就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开发新的应用或提供新型的云服务。中国的许多企业虽然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并且想在云计算方面有所作为,但是苦于没有大量的数据作支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企业习惯各自为战,自己生产数据,并将数据作为企业私有的财产。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数据不能实现共享,那么将影响云计算未来的发展。”

云就是一种服务

中金数据在金融行业云应用方面的一个创新是智能语音云服务。智能语音云服务最早是中金数据为交通银行提供的一项私有云服务。银行客户自己没有搭建云计算系统,而是采用了中金数据提供的云服务。每天,交通银行信用卡呼叫中心的语音文件都被传送到中金数据为交通银行专门搭建的云平台上。中金数据可以根据交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需求提供语音文件调听、内容分析等服务,并按交通银行的数据存储量、访问次数、新增的功能等收取费用。智能语音云这种IaaS+SaaS的云服务模式,大大降低了交通银行信用卡部门在语音文件处理方面的成本。

“我们不销售智能语音云解决方案,只提供智能语音云服务。云平台由中金数据负责搭建和维护。对于交通银行信用卡部门来说,它可以像使用本地数据中心一样管理和监控智能语音云平台。”黎江介绍说。尝到了云服务甜头的交通银行信用卡部门表示,以后可以不再购买服务器了,如果有新应用上线,完全可以采用云计算的模式或租用服务器等设备。

中金数据智能语音云服务如今已经成了一个标准的通用的云服务,只要拥有呼叫中心的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服务。据黎江介绍,一些电信运营商就对此服务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关链接

篇(3)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的深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需要处理和计算大量数据,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准确性与精确度,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到央行信息安全管理是央行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央行提出的新要求,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需要。

1 云计算的概念及其内涵分析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服务计算模式,是一种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它面对的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核心是提供计算资源、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用户不需要了解云内部的细节,也不必具有云内部的专业知识或直接控制基础设施,能利用云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提高其工作效率,云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2 央行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机房安全隐患较大

基础设施均部署在机房,机房的安全性直接影响信息安全管理。地市级机房建设基本符合要求,但县级行机房的网络设备、UPS、空调设施等都存在不同问题,对央行的信息安全管理起到阻碍作用,尤其发生一些特殊情况,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总体机房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2.2 设备老化、维保不足

通过对同地区的央行进行调研,省会中支维保较好,区县行中支维保率偏低。在区县行中支,一些重要网络设备有维保,其他设备在首次购买设备的质保期过后均无维保,例如应用系统服务器基本没有维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央行信息安全管理的隐患。正视设备维保以及科学管理设备运行年限,对故障设备及时进行维修,提高央行信息安全管理的效率,减少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问题起到关键性保障作用。

2.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现阶段,基层央行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年龄偏大、业务知识更新慢的特点,一些信息安全问题是由用户操作不当造成的,即专业技术水平不足是主要原因,加强央行科技知识培训是保障央行各业务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

3 云计算对央行信息管理发展的趋势化影响

3.1 技术虚拟化趋势

云计算技术在央行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可为其数据高效处理提供技术支持。虚拟化技术在未来信息化发展中扮演越来越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云计算技术以虚拟化为核心技术的大环境下,未来的央行信息管理建设,在部署服务器、开发数据中心等关键技术中将越来越多地趋向于虚拟化。云计算这种新型技术模式,拥有数据中心整合优势,实现集中控制、集中管理,总体成本不断下降,并且能提供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提升数据处理能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3.2 开发模式智慧化趋势

智慧化是央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智能能够在异类的计算环境中运行,单独或与其他共同工作,获取用户委托目标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实体。智能自动地行动,这明显区别于传统人工智能系统必须在用户的即时控制下才能操作的特点。央行管理信息的智慧化发展趋势,是银行业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银行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3.3 功能应用服务化趋势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IT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之间借助于“虚拟化”的功能,将原来的软件资源及云产品等变成功能应用服务,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向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用户利用互联网技术享受相应的服务,对于完善其实际应用效果就业一定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其云计算央行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体现功能应用服务趋势,符合现代银行业发展需要。

总之,在央行现有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础上,结合云计算特点建立健全安全防护体系,强化安全管理和数据隐私保护,不仅会提高央行信息系统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并将改变央行数据的传统处理模式,充分运用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带动银行业相关安全技术和服务发展。

⒖嘉南

[1]吴卫华.云计算”环境下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11(05).

[2]张亚俊,陈丰照.浅析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1(20).

[3]罗军舟,金嘉晖,宋爱波,东方.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2011(07).

[4]萍.云计算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2011(05).

[5]张兴旺,李晨晖,秦晓珠.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模型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08).

作者简介

篇(4)

会现场,展示了象云2.0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包括通过纳管物理服务器快速搭建私有云、基于VPC专有网络和物理“SDN”构建路由器、打通虚实通道实现负载均衡等。“象云2.0”产品作为一个企业级信息平台,不仅提供了更高级别的企业级稳定性,更灵活深入的商业智能,同时还能提供多种功能,以满足公有云和私有云环境下应用的实现与运行,帮助企业级用户无缝透明地从现有的传统应用迁移到私有云和公有云之上。

篇(5)

一、引言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指基于互联网向客户提供的信息技术服务:动态易扩展的虚拟化信息服务资源(存储、检索服务、应用系统)。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 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云计算被看作第三次IT浪潮,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带来生活、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二、“云计算”在银行业的应用

信息技术从诞生开始,就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涉及到银行业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等各方面,整个金融行业与信息产业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信息产业发展到云计算时代,部分金融企业在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云计算与银行业相结合的主要形态包括:

第一类,是国内银行业目前已推广普及的电子银行服务平台。此类电子银行业务直接将银行的柜台服务电子化和自助化为主要特征,以招商银行1997年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一网通”为代表,银行通过推广电子银行业务,达到了明显降低银行人力成本和拓展中间业务的目的。此类平台以功能为导向,具有明显的云计算中“平台即服务”的特征,可视为云服务的初步阶段。

第二类,是以香港汇丰银行为代表的外资银行所提供的“云财务”服务管理系统。为提高其对中小企业经营情况的监控能力和帮助企业减少财务管理软件的购买成本,汇丰银行通过“云财务”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必需的财务软件服务,并通过提供财务软件服务的过程中,掌握了授信企业的经营关键信息――日常资金流向和营业收入,实现了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实时监控。

第三类,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提供商。阿里巴巴于2010年成立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创造了“平台+小贷”的融资模式,一方面,众多支付宝注册用户的在途资金成为贷款之源,另一方面支付宝、交易纪录成为控制信用风险的杀手锏,支付宝既可以记录客户的现金流,又是客户交易的通道。

第四类,是以国内银行业提供的网上支付平台为特征,采取间接的方式实现信用风险控制数据的采集。2014年6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银行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善融商务”上线,银行业首个电商平台试图通过供应链金融实现信用贷款。中国银行提供“云购物”平台,则通过广泛连接各大主流网上商城、知名服务商的大型商品池,为消费者提供实时、便捷的商品价格比较和商品信息整合服务,帮助消费者一站式购物,除了在商品信息详情、自主比价、配送跟踪等购物提供综合服务外,还充分利用了银行在网上银行、自助终端、手机银行等多个电子渠道和资金结算资源。

三、光大银行的机遇

云计算服务目前大多由专业IT供应商推出,对其云计算服务平台的价值无法进行进一步挖掘,主要原因在于:

(一)偏技术化:目前国内的云服务,绝大多数集中在“基础设施即服务”,导致云计算平台无法对企业客户信息进行统一规范整理,并挖掘其价值;

(二)应用单一:部分应用系统开发商,推出了“云财务”等单一的应用服务,企业信息被割裂在不同的业务平台中,云计算的综合价值无法体现;

(三)规模偏小:基于安全考虑,目前云计算平台提供商的信用等级和信息安全级别较低,导致企业不愿意将其核心的信息交由云计算服务平台进行管理,直接影响其业务进一步拓展。

商业银行作为国内业务规模最大的金融企业,也是信用等级和信息安全等级最高的企业,在各类金融机构中,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也是最全面的。而国内的银行业对信息技术和云计算的认识,大多数还处于电子服务平台建设的层次,主要的局限性在于:

1.作为传统银行业务的渠道,基本上从银行传统业务的角度出发,而在信息全方位服务意识尚不全面;

2.对客户信息的收集,以一次性、静态信息为主,而对于客户动态信息的收集缺少有效渠道和手段;

3.尚未形成信息服务与验证的总体建设思路,从各电子渠道和信息系统中获取的信息缺少相互验证能力,信息质量较低;

4.银行电子服务渠道建设量大,但总体创收能力有限。

目前国内主流的云计算服务基本由IT企业主导,而云计算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对客户全方位、持续信息收集整理。除阿里巴巴利用其电商平台的地位,开始涉足销售数据与资金流外,尚未有金融机构对此进行统一规划。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传统商业模式的进一步融合,对传统的商业领域和金融服务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金融脱媒现象将进一步扩大。与其被动应对,不如引领潮流。通过整合我行和社会上的云服务资源,再造一个云端的光大银行,作为银行业首家整体云服务平台的提供商,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包括资金管理、信息技术服务、人力资源管理、股权管理、财务管理、融资服务、销售渠道等综合的云计算服务。通过对云服务平台中的信息进行规范管理后,将极大地增强我行客户拓展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四、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建设策略及实施

建设“光大云计算”企业服务平台,应按“统筹规划、联合经营、自主管理、分步实施”的策略进行。分别阐述如下:

(一)统筹规划

构建企业服务平台,需就企业的动态信息进行统一梳理,从人、财、物入手,逐步建设涵盖企业的财务数据、人员信息、资产信息等相关信息的配套服务平台。从财务数据梳理,可发现企业的财务、现金、税务、工资、福利、费用等相关的业务领域的需求;从人员信息梳理,可发现企业的员工管理、工资绩效、股权激励、补充养老金保险、股东大会、股权管理等;从资产管理梳理,包括了固定资产、知识产权等;从经营数据梳理,则可了解到企业的销售业绩、经营成本、市场占有率等。为保障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安全性,建设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应与原业务系统保持防火墙隔离。

(二)联合经营

充分利用社会中的专业云服务资源,抢占先发合作优势,实现我行与合作方的共赢。比如,与国内最大的财务软件、ERP系统、购物平台、人力资源等云端管理服务机构建立性合作共建关系,占据先发优势。在合作中明确我行作为数据管理方,合作软件公司为平台维护方,共同收费,我行直接管理数据。

(三)自主管理

根据对企业信息的分类整理,形成企业服务若干主题领域,如财务领域、人员领域、股权领域、资产领域等。对我行已有相关系统支撑的领域,由我行现有业务系统改造完善,重构云计算服务;对我行暂无相关支撑的领域,通过采购或共建模式,由我行出面对外提供该领域的云计算服务并管理云端数据,如财务软件可与用友或金蝶共建。同时确保在整个项目中,我行掌握数据管理的主动权。

(四)分步实施

首先从企业具有共性的领域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争取效率最大化,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股权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所有企业均需要的管理系统。在公共服务建设的同时,逐步建设具有特色的云计算服务,如知识产权登记、质押、转让、收费等。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1.云计算特点

云计算,是一种依托数据中心,将集中管理的规模化IT资源转变成服务,以弹性、按需分配和按使用付费的方式,交付客户使用的管理方式和业务模式。云计算能够提供便捷的、按需获取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网络的模式。云计算有望彻底改变商业社会的传统业务运作模式,带动业务转型,重塑产业链与产业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云的业务模式将具有实现多方协同、资源的高效聚合与分享、服务标准化、网络化访问、自主服务、按需快速获取服务、服务可扩展性、分析能力/智能化处理及支持按资源使用量计费(Pay-as-You-Go)等特点。

云计算不需要去购买额外的数据中心。使用云计算方案,不需要购买任何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网络设备。一切软、硬设备和技术问题都交付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完成。也不会因为兼容问题而被局限在一个硬件厂商的产品、方案中。另外,云计算采用按需使用、即付即得的交付模式。这样银行就不必关心硬件系统的性能、容量等IT基础设施的技术参数,银行只需要关心自己的业务。云计算的升级方式非常灵活,完全可以支持业务的动态变化。更重要的是,银行不需要为将来可能用到的系统付费,只为正在使用的资源付费。同时,云计算的易用性、可管理性和部署迅速也是促使银行选择云计算解决方案的主要原因。与传统的自己购买软件、硬件的模式相比,云计算模式的上线程度、管理灵活性和使用成本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对于银行来说,云计算方案的出现,使IT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使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简化。

此外,云计算其实质是更加自动化和灵活的外包服务方式,与传统外包模式相比,在灵活性、实施周期、成本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其中,在互联网上提供的云计算服务称为“公云”服务;在企业内部网上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叫“私云”或“专业云”服务;而同时能够在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上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叫“混合云”服务;由几个机构在企业外网联合提供的服务叫“社区云”服务。

长期以来,银行业做为IT技术的买方,从技术方向、系统架构到应用软件都被动地受IT服务商的影响,直接的后果就是IT开支大,IT系统很容易被锁定在某一厂商的专有技术,难以适应业务变化和扩展。有了云计算,从基础设施,到开发平台,以至应用软件,银行都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得,而不再需要大规模一次性投资和漫长、充满风险的实施过程。这样一来,传统的IT提供厂商必须在一个公开的服务平台上竞争,银行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完全改变了以往的游戏规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使用IT的成本和风险。

2.澳洲银行业云计算外包转型简介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欧美银行业一片狼藉。而地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银行业却风景这边独好,澳大利亚四大银行2010年都跻身《全球金融》评出的世界最安全银行前16名。澳洲联邦银行就是澳洲银行业中的翘楚,其成绩的取得除了澳洲政府对本地大银行的政策性扶持、良好的监管环境以及银行管理层经营有方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管理层从战略高度把IT和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不再仅把IT作为支持业务的技术手段,而是利用IT降低运营成本,通过IT不断转型,提高业务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促进银行业务的转型。

澳洲联邦银行从战略性高度来看待IT管理,以IT转型来促进业务转型,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保持业务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联邦银行用外包方式与IT外包商订立责任明确、考核标准清晰的外包合同,将银行的IT设施、运维和大部分IT人员都转让给外包商,银行只集中精力发展自身业务。这样一来,银行不但降低了IT成本,而且提高了IT的透明度和可问责度,同时增强了业务和IT的关联度,提高了业务效率和IT的投资回报率。

到2001年,联邦银行IT的转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银行业务也得到很大发展,股价从刚上市时的6.5澳元,上升到30多澳元,十年增长4倍多。与此同时,外部IT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以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公司在IT行业掀起了云计算的热潮,并迅速向其他行业扩散,极大地改变了整个IT行业的格局。联邦银行管理层也与时俱进,迅速调整IT战略,从传统的IT外包向更高层次的云计算外包转型。它们把云计算看成是一种更灵活、更有效的外包形式,这种外包形式可以有效支持联邦银行从过去的单一外包伙伴合作方式向多外包伙伴合作方式转型。从技术角度讲,云计算是一种将虚拟资源作为服务,动态的、可伸缩的在网络上提供出来的计算模式;从业务角度讲,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大规模的服务交付和消费方式。服务的支付采用“按使用需求付费制”。

二、澳洲银行业应用云计算的做法

1.政府大力推动云计算发展。一是大力推进硬件设施建设。澳洲政府于2009年开始研究云计算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高速宽带网络的建设。截至目前,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已基本完成。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澳洲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云计算技术研究、政府监管和发展指引相关的文件。近期,澳洲金融和放松管制部信息管理办公室对外公开了《云计算战略指引白皮书》,对澳洲云计算的应用方式和政府工作进度做出了明确的公示。澳洲政府明确表示,政府机关及其机构在能够证明投资价值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服务。预计到2011年底,澳洲政府还将出台云计算发展框架和政府云计算服务采购模式等文件。

2.利用云计算降低银行IT成本。一是通过参与和推动制定云计算标准提高银行话语权。澳洲联邦银行联合德意志银行和美国银行,在国际电信论坛中主导云计算中有关数据库等公云服务标准的制定,从企业用户角度提出云计算标准,改变银行和IT服务商长期不均的力量对比,提高银行话语权,降低银行IT使用成本和风险。二是有效整合资源。西太银行利用富士通澳洲公司提供的云计算SaaS(SoftwareAsAService)整合分散邮件系统,在专属网络基础设施和专属服务器及存储设施基础上,为西太银行及各下属金融机构的40000用户提供统一电子邮件和协同服务,改善了西太银行的内部管理系统,实现电子信息的快速安全传递、电子文档安全保管和快速查询,同时员工可以高效方便的通过协同服务进行沟通和知识分享,管理运营和维护成本较过去大幅下降。

3.利用云计算提高银行IT外包灵活性。一是转变外包方式。澳洲联邦银行成立了专门的云计算部门,大力推动传统计算向云计算的转型,并且利用云计算使银行从过去的单一外包伙伴合作方式向多外包伙伴合作方式转型,使外包方式更灵活。二是多层次应用云计算。澳洲联邦银行制定“支持多机构银行服务平台”的策略,在企业内部构建云计算平台,在联邦银行内部使用公云服务,并将私云服务提供给旗下的各银行实体,同时打造基于面向服务(SOA)的云计算整合平台,在底层构建私云,并利用公云的基础设施服务降低银行对数据中心的需求。而对邮件、办公软件等非核心系统,计划使用国外提供的公云服务,这种多层次的云计算应用使外包更灵活。

三、我国银行业云计算发展现状及启示

我国金融市场正快速融入国际市场,随着外资银行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并日益活跃,把长期以来一直“衣食无忧”的国内银行,一下子推到了市场竞争的风口浪尖。于是,大大小小的中资银行们也纷纷开始重新布局中国市场,甚至全球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外银行开始考虑将传统IT基础设施迁移到云计算方案中。

(一)我国银行业云计算发展现状

1.工商银行与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联合了白皮书。该白皮书指出,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将帮助国内银行打造新的业务模式,带动产业转型并重塑产业链。国内银行应紧抓这一机遇推动中国银行业转型。同时,该白皮书还从银行的零售客户、特约商户、小微企业、供应链企业和银行及合作伙伴五个角度提出了云计算对于国内银行的七大创新机会。同时,在推进云模式时,该白皮书还提出银行应注意行业间合作、监管、管理模式、IT管理与IT技术四大方面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思路。这为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国内银行业如何正确认知云计算的价值并着手进行基于云的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中小银行应用云计算比大银行更为主动。在国内,一些大型银行已开始对云计算进行测试,然而实际应用中,由于降低成本的需求,中小银行往往比大银行更为主动。比如西安、河南、深圳等地已有多家村镇银行开始应用云计算外包服务。

3.大部分银行对云计算持谨慎态度。目前,云计算已经在我国许多行业得到有效应用,然而银行业基于审慎安全的原则,对云计算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隐私保护存在担忧,因此应用云计算这项新技术较少。

4.尚未掌握核心技术,与国际大银行存在差距。虽然国内一些银行也在积极参与云计算,但对云计算核心技术的掌握和积累有限,在许多关键技术上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

5.法律制度不完善,不利于云计算健康规范发展。云计算会将大量的银行客户数据进行集中存储管理,因此会牵涉广大储户的利益,涉及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以及服务可用性和持续性等多方面问题。因此,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信息安全和服务质量。而目前我国在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对银行应用云计算等方面的政策和监管力度也相对滞后。

(二)对中国银行业应用云计算的启示

1.加强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资源和管理的整合。随着中国银行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频繁的系统升级扩容以及越来越多的海外扩张,中国银行业面临着许多类似西太银行遇到的问题;传统的粗放式营销和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应借鉴西太银行应用云计算的做法,对各业务模块和各层级机构进行整合管理,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加快应用绿色信息技术,推动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进行转变。

2.商业银行明确行业间合作策略。首先,银行可根据“云”战略规划及实施重点,明确行业间合作策略,打开与银行产业链各方参与者的合作窗口;针对具体的“云”机会,明确本行在业务模式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有参与方所扮演的角色、对所有各方的价值诉求,利益的分配原则,消除可能存在的抵触。此外,银行必须正视第三方银行服务提供商的出现,它的出现在某些业务领域将与银行形成竞争关系,但另外一方面,第三方机构有望为银行扩展市场,提升客户响应能力提供机会。银行在与其开展业务合作的同时,可以考虑通过资本合作等方式在行业中扮演新的角色,抓住云带来的新的价值区间。当然,具有远见的银行,通过与产业链各方的合作,推动行业“云”标准的设立,将不仅能实现“云”的最大价值,而且将有机会在“云”时代赢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3.银行内部要实施基于云计算业务管理模式。银行在实施基于云的业务模式时,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云对银行最大的价值是使银行能够深入了解客户业务并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因此银行需要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启动彻底的经营管理体制转型之前,银行在推广基于云的业务模式时,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流程、考核与激励机制的优化,员工技能的培养,整合不同产品线的资源,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整合营销与服务。

4.开展银行应用云计算试点示范,以应用带动行业发展。积极在国有大银行开展云计算试点示范工作,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地方和领域开展云计算应用试点,通过示范工程总结提炼经验,完善关键技术,探索商业模式,提升银行对应用云计算的接受程度和信心,以应用带动行业发展。同时,对于银行的IT团队来说,迎接云时代的到来,首要任务是建立从开发、测试、到运维的快速、集约化流程,通过自动化的交付管理,缩短IT交付周期,并从技术与管理上实现开发与运维的紧密契合。在架构层面,银行需要明确云平台与后台系统的关系,并打破当前内部孤立竖井式的系统,实现架构上的集成,使云真正成为面向客户服务、业务流程驱动的平台。另外,针对信息安全,银行需要建立确切的信息共享业务规则,在符合现有法律要求的同时实现业务价值最大化;同时建立技术层面的安全控制机制。

5.云计算应遵循服务商本土化优先策略。在西太银行云计算项目规划阶段,许多澳洲本土以外的公司为其提供了诸多解决方案,比如微软。西太银行最终选择富士通澳洲公司是出于监管层对于数据安全的考虑,要求云后台的本土化建设。目前我国云后台数据中心的建设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例如中金数据公司等建设的辐射全国的高等级数据中心完全能够满足为商业银行提供云计算后台的服务能力,为云计算在银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另外,商业银行云计算应用的步骤,可以从业务逐步向核心业务靠拢,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开展实施,及时发现和总结,保证云计算的平稳顺利落地。

6.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为云计算的推广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银行机构在迅速发展业务的同时应重视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和化解,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在建立信息科技发展战略时,应以信息化建设支持业务战略实现为目标,在保证业务部门有效参与的前提下,研究制定信息科技发展战略方针和总体布局,保证信息科技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全面性。在战略规划的执行过程中,严格避免一味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并建立起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价和考核机制,防止偏离战略方向。积极为国有大银行开展云计算试点示范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应用带动行业发展。

篇(7)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134-02

1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的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据体量庞大,传统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终端的交互信息、物联网中的商品与物流信息以及企业内部的经营交易信息等都是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来源;二是数据种类多元化,伴随着社交网络、移动计算、传感器等新兴渠道和技术的不断应用,图片、视频、邮件和文档等非结构化数据在数据库中占比已达85%以上[1];三是数据价值密度低,深度挖掘和分析数据价值是关键,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将大数据转化为可操作信息。

2 大数据时代银行业的现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尤其是具有先进数据分析技术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如阿里贷款)的兴起,银行的业务及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冲击。各种电子支付手段的产生,社交网络的流行,催生了大量的不同以往的用户数据。而银行业传统的数据分析模式显然无法满足要求,海量数据蕴含的巨大价值无法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可见,银行业基于大数据的管理优化亟需更新、改进,方能保持竞争优势,捍卫住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 大数据时代对银行业提出的挑战

电子商务的深入推进使电子银行触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智能终端的发展也使电子银行打破时空的界限。数据的庞杂性以及数据的规模对银行的数据存储、处理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

3.1 对数据收集能力的挑战 大数据的数据量之所以如此巨大,首先在于数据的来源极其广泛,存在于各种社交网络、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媒介中。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对用户数据进行收集,如何选择效用最大的数据源头以及如何对数据的有效性、真实性进行甄别,对于金融行业,特别是业务量巨大的银行业来说,十分重要。

3.2 对数据存储能力的挑战 由麦肯锡的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可知,目前政府、传媒、银行、证券、公用事业等行业平均每家企业存储数据总量已经超过1PB。最高的证券行业,平均存储数据量已经近4PB[2],几乎已经到了“数据就是业务本身”的地步,传统的数据仓库远不能满足其存储需求。面对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何解决数据存储的问题,关系重大。

3.3 对数据分析能力的挑战 鉴于数据体量大,来源广泛,数据类型丰富,对数据进行分析俨然成为最大的挑战。对于企业来说,大数据最有意义的是其通过处理和分析后被发掘出来的价值——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社会价值。[3]大数据虽说可以带来高效益,但是利用成本也很高。海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分析要求更加专业的分析工具,更加优秀的数据挖掘人才以及更加突出的技术处理能力。如何在大量繁杂的数据中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

3.4 对信息安全的挑战 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个人用户的数据容易被人窃取,银行的数据也面临着被窃取的威胁。银行的数据是个人用户数据的集合,银行数据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涉及到客户的隐私,而且在于其关系到整个银行业,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提高数据的安全性,是首先必须保证的。

4 大数据时代下,银行业的管理路径探索

大数据时代使得金融企业处于一个新的起跑线上,那些率先进行技术改革的企业,将能更大程度地利用大数据抢占先机,在行业中处于高位。

4.1 完善获取数据的手段 大数据时代,大部分的数据来源于各种社交网络平台、电子商务媒介,企业必须采用各种手段获取这些数据。考虑到自主获取的成本大,技术难度高,一般企业难以实现,因此最合适的做法是相互合作,通过与社交网络、互联网企业合作,出让一部分利益,获取海量的用户数据,以最小的成本获取巨大的数据资源。

4.2 选择更加合适的存储平台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量的增长远远超过构建数据仓库的传统数据库技术的管理能力。对于高安全级别的大数据处理来说,其软硬件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安全性成本、效率与性能成本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企业应当投入资金,通过引进尖端技术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的数据存储平台,如打造金融数据仓库和大数据仓库,突破数据仓库的性能和扩展瓶颈,为金融企业决策分析提供支持[4]。

4.3 提升数据分析的能力 大数据的价值不在于数据量大,而在于通过数据过滤消除大量繁杂数据的干扰后,能够深度挖掘和分析数据,获得价值。基于此,IT行业将逐渐由技术支持转向信息服务供应,云计算技术承载大数据信息解决方案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银行业实现大数据处理,一方面可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以及专业分析设备,在满足数据处理需要的同时,也能独享商机;另一方面可与IT行业合作。IT行业拥有最高新的、专业的分析技术,以及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能够实现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精确分析。

4.4 强化数据的安全性 银行业的用户数据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随着网络世界的复杂化程度加深以及黑客手段的不断变化,网络安全是银行业安全监控的重中之重。银行要随时改进网络的安全配置,尤其要保障云安全,因为云端的海量数据对黑客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此外,数据的收集、存储、访问、传输等都不可避免要借助于移动设备,其在为人们带来工作便利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安全隐患。所以,确保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不被动成为黑客的帮手,对其移动设备的监测以及防范是必不可少的[5]。

4.5 坚持效益导向[6] 不管是采用何种技术,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效益。对于企业来说,计划以及实施的选择必须坚持效益导向。大数据蕴含海量资源,利用好的话可以带来高效益,但其利用成本也很高,不仅要有大数据来源还要有人才与技术处理能力,同时也需要投入资源对数据的存储、分析平台进行维护。所以,企业是否进行大数据投资必须斟酌再三,在改革创新,引进新技术的同时一定要考虑本身的效益。

4.6 明确大数据分析在企业中的定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但是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挖掘数据价值对企业的发展主要起辅助作用,千万不可以本末倒置,忽视主营业务的发展。要意识到企业最需要发展的是自身的核心业务能力以及本领域所需要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为核心业务服务,推进企业更合理、更高效、更全方位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璠,贾鸿飞.大数据时代银行业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金融电脑,2012(12):25-29.

[2]韦雪琼,杨晔,史超.大数据发展下的金融市场新生态[J].时代金融,2012(7):173-174.

[3]王炳晨.把握中国企业的大数据机遇[J].微电脑世界,2012(8):120.

篇(8)

中图分类号:TP309

银行是一个需要IT技术支持的行业,现在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就要求商业银行的IT构架是要面向服务,能够灵活的部署,及时交付。银行更是一个需求自动化的庞大系统。面临业务创新,运营的复杂性和成本管理的各种挑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信息的保护。商业银行由于客户多业户多往往有大量的数据,商业智能利用这些庞大的数据量进行数据挖掘[5],辅助企业进行业务经营决策。为了将数据转化为知识,需要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工具和数据挖掘基于大数据的云计算[2]等技术。如今人们采集数据的手段日益丰富与高明,由此积累的数据也日益膨胀,数据量达到GB甚至TB级,而且高维数据也日益成为主流,正如同纽约时报所说的“大数据”的来临。然而,这些海量数据及高维特征使得传统的数据分析手段相形见绌。计算机性能的日益更新,使得人们能够期望计算机帮助我们分析和理解银行的海量数据,并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

1 银行商业智能系统

商业智能,又称商务智能,英文为Business Intelligence,简写为BI。目前,学术界对商业智能的定义并不统一。商业智能通常被理解为将银行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银行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可以认为,商业智能是对商业信息的搜集、管理和分析过程,目的是使银行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洞察力,促使他们做出对银行更有利的决策。商业智能涉及到软件、硬件、咨询服务及应用,其基本体系结构包括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三个部分。

银行商业智能最早运用于国外银行。20世纪80年代以前,银行主要进行基础数据的保存与处理。20世纪80年代后,国外银行根据业务的综合扩展,在内部建立起了全行性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从而实现了对业务交易信息和经营管理信息的集中管理,该阶段还是低层次的信息整合。90年代初,金融产品的大量开发与衍生,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惊人增长,为了获得有用的决策信息,商业银行逐步引进包括统计分析、决策分析、人工智能等理论在内的数据分析方法,建立起了早期的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DSS)。90年代中期后,为处理海量的数据,并实现跨部门、跨业务、跨时区、跨信息平台的访问功能,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化银行利用商业智能,建立起数据仓库系统的银行IT架构,以此推动银行的客户服务、市场营销、风险管理和决策管理。

云计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浪潮,将引发信息产业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点发展领域,云计算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撑银行信息化升级同时银行的商业智能计算也可以借助云计算的建设而再次得到加强和功能的提升。

2 我国商业智能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商业智能应用在上世纪末才刚刚起步;对商业智能技术和应用内涵的理解还不到位,数据质量滞后,商业智能尚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2001年3月14日,工商银行正式启动国内第一家银行数据仓库建设工程,以增强对经营决策的信息支持和全行业务经营的系统监控能力。农业银行和NCR Teradata合作开发的数据仓库经营分析管理系统已经在广州地区开始试点运行。2002年,民生银行加快信息智能化建设,构建全行统一的基础数据库,通过重点建设客户信息以及客户关系管理有效进行客户信息整合并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更有效率、更快速地挖掘客户价值,实现业务快速增长,提高银行竞争力。2003年,浦发银行与微软合作,利用微软强大的商业智能技术进行整合客户信息进行业务环境与IT现状评估,借助银行商业智能浦发银行将逐步实现“把银行建在网上”提高竞争力的扩张需求。2006年中国银监会要求四大国有银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发非现场监管系统,以满足对银行业的风险控制。

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全球化、网络化、同质化、多样化的竞争形势,在市场经济竞争进一步加剧的同时各银行积累了大量的货币经营、银行卡和中间业务数据,这些数据为银行的正常生产和运营提供了重要支持,成为银行必不可少的生存环境;与此同时,国内银行业务品种简单、产品盈利能力差、风险管理薄弱,这些都是国内商业银行需要解决的难题。目前借助商业智能系统能够分析现有产品的盈利能力,预测新产品是否受欢迎,监控银行各项风险指标等。因此建立商业智能系统是国内商业银行应对外资竞争,做出各种战略决策的最有效选择。

在银行商业智能推广建设过程中,客户账户数据是主要的建设项目,基于客户账户数据的复杂庞大,必须高效管理客户账户的效率。商业银行普遍把客户数据仓库建设单一地运用于客户风险跟踪监测、银行风险跟踪上,对于数据仓库的运用效率尚有很多不充分。仅仅单一将客户数据仓库运用于风险监测,显然是不能满足现代需求的。更多地关注客户分析,对客户进行分类营销能培养客户忠诚度,同时客户分析也能帮助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产品竞争力。这都是以往商业银行所忽略的存在问题。

3 银行商业智能与云计算的发展趋势

银行的业务核心是赚取利息差,对贷款的回收控制风险是很重要的银行普遍采取所谓的"逆周期监管"计划,即在实体经济下滑期、复苏期和调整期,管理层采取一系列比在实体经济上行期更为严格的金融监管政策和措施。这种愈加严厉的监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幅度。所以,银行必须通过业务创新,开辟风险更小的新增贷款业务市场。云计算就为银行提供了最新的解决方案。在银行内部建立私有云,如数据存储中心,能为银行提供应用、存储、通信等方面的服务。目前从现在的一些大型的银行了解到的实际的已经实际投入实施的情况来看,还是集中在IAAS等基础设施上,例如一些存储、通讯、桌面和开发资源池建设方面,对云计算使用的比较多一些。而且将来在客户服务、内部管理、财务核算、组织架构等多方面都有可能突破。现在的要求就是云计算厂商充分考虑中国用户的需求和特点量身定做,来来解决银行固有的在交易,核算复杂性,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进一步加剧,银行业商业智能需求持续加强,银行在充分利用客户的帐号信息方面就应用了商业智能。商业智能的数据仓库极其相关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商业智能下的账户管理和客户账户营销是银行提高竞争,抢占客户资源重要举措。西太银行通过电子邮件和协同系统的云外包,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信息的安全保管和信息方便快捷查询。并且降低了运营成本,大大的提高了竞争能力。将客户的账户信息由孤立到联合,由无用信息到战略资源,这是客户账户数据仓库的实践,也是数据仓库在银行搭建智能化分析平台的存在意义;对信息的利用已经是趋向是量化分析,渡过了建立、整合数据仓库的试水阶段,建立企业级数据仓库是必然趋势,商业智能建设纳入规划也是商业银行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可以利用J2EE云计算体系架构,在对提高银行对数据中心总体SLA管控能力,缓解数据中心大量投资与系统资源利用不均衡的矛都非常有益。在商业智能广泛推广应用过程中,建立客户账户数据仓库是充分运用客户信息进行客户分析的基础,这是商业银行进行客户管理的有效途径。从过去的简单在线信息查询方式转向高层信息分析和结合专家知识进行决策支持,银行数据仓库搭建建立商业智能应用,以及将云计算根据我国的国情,依据我国银行的发展实际,制定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云类型和交付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未来银行商业智能的发展趋势。

4 结束语

商业银行推广使用云计算技术使用商业智能产品进行数据分析于挖掘是提升竞争力的最快途径之一。银行电子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应用于柜台服务的信息处理系统难以满足高层次的账户管理需要;分析与研究银行的客户账户数据仓库是为了更好维护客户关系,进行客户管理,获取有价值信息;建设账户数据仓库则是为了进一步发掘账户的潜在价值。建立私有云是为了进一步保护银行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加强银行海量数据分析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保密性,使银行在商业智能软件的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缪宁,邓小珍,刘文远等.基于叶贝斯正侧化神经网络虚拟企业敏捷性评价[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

[2]周好文,何自云.商业银行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赵卫东.商务智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穆向阳,缪宁,陈明等.云计算环境下BI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J].情报杂志,2010(06).

[5]William H.Inmon.数据仓库[M].王海志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篇(9)

中图分类号:TP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10000104

作者简介:赵曦(1971-),男,博士,上海金融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互联网金融应用。

0引言

随着大型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大型商业银行业务系统与数据资源进行集中业务处理的枢纽,汇集了规模化的IT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银行主要承担本外币储蓄、信用卡、对公存贷款业务,银行汇票及联行业务,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代收代付等业务 [1]。银行业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作为其业务处理的核心支撑,形成了前端业务信息采集、中端数据交换和数据中心处理“分布采集、集中处理”模式。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和金融新产品的涌现,业务管理和信息处理“大集中”后对流程处理效率、系统扩展性和数据存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在处理在线联机业务(online transaction)的同时,还需要处理大量的离线批处理业务(batch processing),如影像文件处理、票据结算、外汇清算、薪资、各类报表,批处理业务具有数据量大、占用计算资源多、限时处理完成的特点,银行信息中心通常要配备足够的资源在特定时间段(夜间、周末、月末)进行批量业务数据处理。如何提高批处理业务能力、合理配置计算资源是银行信息中心不断要面对的挑战。

以计算资源和服务虚拟化为核心的云计算架构和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正在成为IT产业和信息化应用系统架构的发展趋势,实践表明,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系统在资源利用、服务效率、运行成本及能源消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对批量业务流程处理的优化方法,基本原理是将业务流程的任务节点进行分解和分类,形成流程队列和若干可以进行并行处理分类任务队列,使用Hadoop MapReduce并行计算框架进行并行处理,MapReduce提供的资源调度和容错机制能够有效提高业务处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模拟实验表明,流程任务分解优化方法比通常的以流程为处理单元的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在云计算环境下分组处理具有共同特征的计算和操作任务,实现优化资源调配,提高批量业务处理的效率。

1批处理业务流程优化

批量业务处理是指一组遵循同一处理流程的重复操作,而涉及的业务流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活动之间不仅有严格的先后顺序限定,而且活动的内容、方式、责任等也都必须有明确的安排和界定,以使不同活动在不同角色之间进行交接成为可能,批量处理业务流程活动之间的转移不需要人工干预。处理流程中的活动根据数据处理的要求和特点进行设计,如先进行数据核对,然后进行计算,最后进行账户操作,每个活动会产生临时数据。为了提高处理能力和资源使用效率,流程活动设计尽可能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独立于其它流程和活动,可进行重复操作;②使用较少类别的计算资源,CPU、网络、存储;③能够进行并行处理。

图1示意了批量流程处理的原理,银行信息中心在每个批处理周期安排若干批处理的规划,配置计算资源,启动和监控批处理过程。每个批处理中包括对应同一处理流程的批量处理任务。

银行信息中心根据资源配置情况,安排批处理规划中的批处理执行,可以做到并行处理,以满足处理时限的要求,每个批处理分配固定的或虚拟化的资源(服务器、CPU、存储、外设),当现有资源不能满足批处理要求时,则需要不断增加资源。这种以批处理流程为单位来决定资源配置的模式(图2)不一定能够确保资源的高效使用,如:需要大量CPU计算的流程同时配置I/O性能较高的资源,造成I/O资源的浪费。经过分析,可以通过优化批处理业务流程和操作来进行改进(图3),以进一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以优化流程任务作为并行计算单元,形成批量处理任务队列,根据任务操作的类型来分配最适合的资源,理论上提高了资源配置的精细程度,有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基于MapReduce的批处理优化计算

为了验证提出的以流程任务为基础配置资源的批处理运算架构(图3),我们搭建了Hadoop/MapReduce并行计算实验环境,通过模拟批处理业务,对两种资源配置模式进行比较。

Hadoop[6]云计算平台的核心由HDFS分布存储和映射机制及MapReduce并行计算架构组成,具有开放性、稳定性和扩展性方面的优势,成为了云计算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平台之一,其架构与提出的批处理流程优化模型吻合程度高。

MapReduce[8]通过两个函数Map和Reduce提供并行计算框架, 将计算任务(Job)分解为可以进行独立和并行计算操作集合(Tasks),提交给Map函数处理,而Reduce函数收集、整理、排序Map函数的计算结果。其基本功能是按一定的映射规则将输入的 (k1,v1)键值对转换成另一个或一批list(k2,v2)对输出,而Reduce将一个或多个Map输出的list(k2,v2)转换为新的键值对list(k3,v3),作为任务计算的输出[2]。

一种基于C++的脚本语言和解释器封装了实现上述功能的基本功能函数,用来描述任务的执行操作。根据上述模拟批次规划和流程节点类型,得出计算队列表。

硬件计算架构使用5台Ubantu Linux服务器提供Hadoop MapReduce并行计算平台,1个NameNode和4个DataNode,网络环境为100M局域网,通过SSH实现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控制和HDFS数据复制,流程和任务队列管理程序运行在NameNode上,Map和Reduce实现分布在DateNode上。图7所示为流程优化模拟架构。

平台模拟了以业务流程为处理单元和任务分解优化两种计算架构,使用同样的模拟流程和数据,同时检测了当一个DateNote服务器宕机时的任务容错机制和性能,表4汇总模拟运行的比较数据。

图7Haddop MapReduce流程优化模拟系统架构

流程最短处理时间指流程任务按照关键逻辑路径执行需要的累计时间,当一个任务处理完成后才能激活后续节点任务。以流程为单位的队列处理模式在4个DataNode平均分配流程,每个DataNode处理的流程数量几乎均等,资源的使用率也相同。任务优化分解方法形成了7个任务队列,DateNode资源分配按照优先资源对照表3进行。

流程平均处理时间指进入流程队列到所有任务处理完毕的时间,包括等待和任务处理时间,资源使用差异指CPU和I/O在高度使用和过度空闲的比例关系。

根据实验平台记录的运行数据,在同样的批处理流程和硬件架构条件下,使用业务流程分解优化的并行计算能够处理更多的事务(320min对比430min),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54%对比31%),即使考虑到流程分解和多个任务队列管理的额外开销,运行结果还是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优势,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提供了基础。

3结语

银行批处理“大集中”后,其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银行信息中心不断面临IT资源优化和灵活配置的挑战,一方面要提升IT架构的资源数量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优化批处理的模式来更有效地利用IT资源(计算、存储、网络、I/O)。

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了IT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系统在资源利用、服务效率、运行成本及能源消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云计算架构的出现也引发了在信息系统设计、功能开发和维护服务的巨大变化。作为以信息化技术作为重要支撑的银行业,正在逐步尝试和分享云计算带来的各种优势。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一种针对银行批处理业务的优化流程分解方法。

业务流程分解优化方法通过对流程任务分组,可以为实时处理大批量流程的应用领域(银行、证券、保险、电子商务)提高处理效率,MapReduce原理为流程节点处理提供了并行计算框架,其调度和容错机制可以实现系统计算资源的高扩展性和稳定性。模拟实验表明,本文介绍的基于并行计算的优化流程分解方法比以整个批量处理流程为处理单元的方法在效率、架构和灵活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下一个阶段,拟将该方法进一步完善,在银行等典型批处理业务应用领域进行深化和拓展。

参考文献:

[1]李得仁.银行批量业务后台集中处理模式的实现[J].中国金融电脑 ,2012(11).

[2]李成华.MapReduce:新型的分布式并行计算编程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1(3).

[3]杨志豪.一种适应数据与计算密集型任务的私有云系统实现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 2011(2).

[4]易小华.面向MapReduce的数据处理流程开发方法[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1(2).

[5]DEAN J, GHEMAWAT S. MapReduce: simplified data processing on large cluster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8, 51(1): 107113.

篇(10)

在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对金融行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极大改变了传统银行业的格局,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传统银行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影响,积极创新技术、服务和产品,优化经营管理模式,以此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造成的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概述

(一)类型

随着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移动支付等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银行业的运行格局与经营模式。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可分为第三方支付、众筹、P2P信贷等。首先,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资金支付中间平台,独立于买卖双方之间,为产品交易提供平台,可分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和第三方互联网。其中前者具有一定的担保功能,包括易宝支付和快钱等;后者不具备担保功能,包括财付通和支付宝等。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业务方面出现重叠,二者属于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其次,众筹。众筹主要是指利用合法渠道或众筹平台来筹集资金,能够让出资者获得相应报酬,可分为奖励制众筹与股权之众筹这两种方式。最后,P2P信贷。其主要指的是资金短缺者与资金盈余者利用P2P平台来完成融资借贷,但是该平台不能确保出借人资金的安全,只提供借贷人信用审查等服务,因此出借人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二)特征

相较于传统的银行业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如下特征:安全性高、交易成本低。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双方利用互联网平台加以借贷,不再需要通过中介服务环节,有利于降低借贷双方的交易成本。通常互联网金融采用透明公开制度,以便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情况加以及时了解,避免投资融入方违约和造假等现象出现,确保投资者资金的安全。交易便捷高效。互联网金融借助移动互联和云计算等,可以简化交易操作程序,缩短交易时间,优化银行服务,提高银行办公效率。例如:客户可通过金融服务平台来投资基金和股票等金融产品;如果客户达到相关基本要求,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来完成相应地支付业务,不受时空的限制。大数据应用。传统银行在处理大量信息时,需要保证处理效率以及信息准确性,而这恰好是传统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互联网金融是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保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实现金融业的良性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一)优化配置资源

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其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微贷技术等,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来详细了解个人客户与微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和经营行为,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信用等级与客户信息数据库。审核信贷过程中,投资者可以对信用记录与网络交易为参考依据,然后进行投资;如果贷款对象违约,企业可利用网络平台和收集其信息,降低投资者风险和违约成本。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改变传统的融资方式,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与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当前在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据主要的地位,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汇款、账户、自动支付等服务来改变传统银行业务。

(二)创新金融战略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对该模式进行科学利用的优化创新,能够在部分新兴业务上赶超大银行,增强竞争实力,改变传统银行业的竞争格局。有些互联网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再满足于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开始利用挖掘与积累的数据信息优势,向融资领域进行扩张,如小微企业信贷和供应链等,未来可能会对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产生较大冲击,打破银行的传统盈利放肆与经营模式去,抢占客户资源。

(三)加快利率市场发展

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扩张,使其越来越受到客户的接受与认同,实现了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化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其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易平台,是以借贷双方平等自愿交易为基础,交易过程合理透明,能够实现市场的秩序化。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背景下,传统银行业可以准确分析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化,对客户群体利率加以详细了解,为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有效规避经营管理风险。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市场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对政府决策中存在的偏差加以调整,增强传统银行业对金融市场的调节控制能力,实现利率市场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发展。当然,互联网金融模式不仅会影响传统银行业的发展,也会对客户造成一定的图像,如客户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更为了解金融市场的实际变化情况,能够对自身的借贷行为进行系统分析,确保借贷的科学性,减少决策失误。

(四)拓宽银行业务渠道

传统银行的业务基础就是客户,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改变传统银行业务的目标客户群;而当前个人客户与中小企业对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更为青睐,在新型金融业务中融入互联网,更能够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因此传统银行业要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实现自身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价值的实现形式,大力应用互联网金融模式,以此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的便捷性,获得大众的支持与喜爱。可以说,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传统银行原有的价值实现模式和价值创造模式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来实现高速的服务。

(五)加快金融脱媒

在金融业务往来过程中,传统银行具有资金中介的职能,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可以加快金融脱媒体,让传统银行的资金中介职能逐渐边缘化,有效充当资金信息中介的职能。从支付层面来看,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支付与结算服务,如转账汇款、自动分账、收付款等,代替传统银行的支付业务;从融资层面而言,资金供需双方可以搜索平台为依据,对交易对象加以寻找,在此基础上由双方完成融资交易过程,以此简化交易程序,促进交易效率的提升。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银行业的发展路径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背景下,传统银行业需要以市场发展要求为依据进行适当改革,严格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来构建互联网发展模式,创新金融战略,尽快适应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虽然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银行业,但是传统银行也要看到其带来的契机,明确该模式的应用,积极汲取有利的管理方法及发展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中。同时传统银行业需要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优势加以高度重视,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共享客户资源,开展网络信贷等业务,从而扩大目标客户群体,实现优势互补。另外,传统银行业应该深入研究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的虚拟化及智能化,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形成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并深度整合银行核心业务与互联网技术,更新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这样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拓展服务渠道,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与业务水平,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造成的冲击,实现传统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为传统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背景下,需要积极应对,将网络优势加以有效发挥,优化配置资源,创新金融战略,加快利率市场发展,拓宽银行业务渠道,加速金融脱媒。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变化发展,探索出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互联网金融实现共赢,促进社会金融功能的完善及发展。

参考文献:

[1]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05:86-88

[2]张砾.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管理观察,2014,30:56-58

[3]蔡秉轩.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6:51

上一篇: 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 下一篇: 智慧教育的发展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