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0 14:59: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急诊科护理风险是指急诊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及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护理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职业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护理风险能造成对患者身心伤害、导致医院遭受经济损失或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声誉。造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护士因素、患者因素、管理因素、医师因素等。如何尽早发现和有效处理各种护理风险隐患,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急诊科是风险系数极高的科室之一,为有效规避护理风险,降低医疗纠纷,保证患者安全,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采用自制的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强化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2月,本院急诊室共有护士10名,年龄20~45岁。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7名;大专学历6名,中专学历4名。
1.2 方法 根据笔者所在科室实际情况,自制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评估表评估项目共包括16项护理风险因素内容,包括:(1)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2)岗位责任心不强/脱岗、惰岗;(3)操作规程不完善/执行不严格;(4)知识缺乏/经验不足;(5)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不严格;(6)观察、处置不及时/延误救治;(7)查对不严格/输血、给药错误;(8)手术患者或部位识别错误;(9)告知不当/护患沟通不良;(10)一次性用品或药源性不安全;(11)仪器设备或服务设施不安全;(12)院内跌倒、烫伤、压疮等;(13)护理记录不当,医护记录不一致;(14)人力不足或配置不当;(15)带教不力;(16)其他。对上述每一项不安全因素内容进行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本项护理风险,可能发生护理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后果、发生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以及消除护理风险的整改措施及管理对策,最后对评估效果进行评价。责任护士每天对患者评估1次,根据评分调整护理干预方法。统计2010年、2011年急诊科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意外、纠纷例数,并与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前的2009年急诊科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意外、纠纷例数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后,与未实施护理风险评估2009年比较,急诊科2010年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情况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常见护理风险 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而急诊科急救因其突发性,是医院救治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阶段[2],如护士技术不熟练或动作慢、操作失误或言语不当、出诊记录缺陷或漏记,在急救转运的途中没有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清楚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对急救器材操作不熟悉,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按操作常规和制度执行医嘱,皮试或注射前未询问患者是否有无过敏史,当医嘱不详时未明确医嘱等直接影响了抢救的质量和速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研究结果显示,本院急诊科在实施护理险评估后,与未实施护理风险评估的2009年比较,2010年与2011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情况分别下降至2009年的15.38%和7.69%,说明进行护理分险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某项护理风险,可能发主护理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后果、发生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以及消除护理风险的整改措施及管理对策,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急诊科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3.2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3.2.1 完善医院管理制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不断转变服务观念,加强急救业务培训,加强护理管理,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制定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急诊专业思想、医德医风教育,规范抢救物品、药品、仪器的应用与管理,增强急诊护士法律意识,加强护理记录单的管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充分体现爱心和真诚,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护患告知制度,强化护患共同承担风险意识[3]。
3.2.2 建立预防急诊科护理风险干预流程 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每位护士都能熟练地根据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准确评估患者护理风险。对新入院患者由专职的护士进行评估筛查,对筛查出的有护理风险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特殊护理干预,如对有褥疮高风险患者使用气垫床、气圈、局部易压部位使用褥疮贴等[4]。对有跌倒高风险患者在床头挂“小心跌倒”的安全警示牌。提醒各级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在患者活动时给予协助和警告,以防跌倒[5]。
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6,7]。通过实施急诊科护理的风险评估,使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减少了医疗差错、事故与纠纷,切实为患者提供放心、安全、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参 考 文 献
[1] 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
[2] 李小平.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安全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J].护理研究,2007,21(12):3367.
[3] 何元风.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1):83-84.
[4] 杨春莉,杜金莲.骨科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J],2011,32(6):1016.
[5] 李新辉,陈丽丽.老年病房跌倒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08,6(11A):2829-2831.
0引言
精神病人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存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方面的障碍,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往往难以预料。因此对精神科入院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掌握其精神状态、性格特征,社会支持等实施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对本院精神科新入院110例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病人发病的相关因素,从而提出改善对策。观察应用入院风险评估在精神科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精神科住院患者不分性别、年龄、病种,随机抽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55人,对照组55人。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48~7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1.3±4.2)岁,疾病类型包括: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躁狂症患者,12例抑郁症患者,6例神经症患者,其他2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50~7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2.4±1.7)岁,疾病类型包括: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1例躁狂症患者,10例抑郁症患者,8例神经症患者,其他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5,存在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遵医嘱,予以生活、饮食、用药以及心理等常规护理评估。即安排专人负责患者的生活和饮食,叮嘱患者要定时、定量的用药,通过患者能够接受的方式和语言予以患者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接受治疗;实验组利用自行设计的精神科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首先对新入院病人进行压疮、跌倒/坠床,日常生活功能进行首次评估,通过这三类比较常见的评估表,评出低中高分值,分类进行干预。低度风险:存在或潜在风险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加强看护,做好心理护理,开展健康教育。中度风险:加强安全护理管理,给于保护性隔离,专人看护。高度风险:每天进行风险评估,给予24h看护,制定详细周密计划,安排重症观察室。再结合患者当前状况,家属的代诉以及医生提供的病史分别给予暴力。出走、藏药、自杀、自伤、噎食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建立评分等级。低度危险性患者要对其精神状态和行为实施全面观察,如发现新风险应提高危险等级,做好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中度危险性患者应加强心理疏导,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防范。高度危险性患者应该作为重点管理的对象,可以将其安置在观察室,实施全面监控并给于患者相应的心理辅导,制定针对性心里辅导方案,在监视过程中如发现有异常行为,及时予以制止。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暴力、自杀自伤、外走、藏药、噎食等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应用入院风险评估在精神科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10.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组间比较,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实验组在住院期间风险发生率为7.3%,对照组在住院期间风险发生率为21.8%,实验组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安全管理是医院的重要组成,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管理效果。良好的医院管理是促进医院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保证医院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尤其是精神科的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其护理对象多为行为异常、精神混乱的患者,可能随时存在自杀、他杀等意外,因此,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精神障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精神病患者大脑活动异常,思维行为异常,自理能力下降,特别是在受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往往出现危害自身和伤及他人的行为,护理风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突然性,护理安全存在极大挑战。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对于精神科患者予以入院风险评估,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与该报道结果一致。在此次调查中,在精神科实施入院风险评估,对患者实施风险评估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55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风险事故,其风险发生率为7.3%,显著低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21.8%。因此可以得出,利用精神科护理评估表、评估风险程度,在危险未发生前采用积极措施有效防范,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和护理风险识别能力,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陆沈艳.护理安全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咨询讯,2010,02(30):49-50
[2]李静,樊海雷,等,精神科风险评估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8):236-237
[3]徐志欣.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安全管理对策[J].精神医学教育,2013,(11):102-1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42-01
跌倒是指平地行走或从稍高处摔倒在地,一旦跌倒极易发生骨折或形成血肿。患者跌倒的发生是多种因素迭加的累积效应,跌倒的可能性随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1】,跌倒/坠床会造成脑部损伤、骨折、软组织挫伤和脱臼等伤害。患者在医院内跌倒,不仅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和患者及家属的痛苦和负担,而且还给医院带来负面的影响。在护理工作中,确保患者的安全是维护就医者利益的主要内容【2】。由于小儿康复患者的特殊性,因此在护理工作中,确保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我科在2012年开始将跌倒风险评估应用于住院的康复患者,在科室跌倒/坠床预防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 一般资料
统计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4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40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落实防范跌倒/坠床的护理安全措施
2 方法
患儿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应用跌倒风险评估表(上海儿医中心的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单)对患者进行评估,年龄1岁须进行逐项评估,总分为五项分数之和;高风险人群包括1岁以下者、1岁以上评分≥3分者。对高风险患者填写跌倒风险评估单和跌倒风险管理记录单,并在其床头悬挂“防跌倒”的安全标识。病室粘贴“防跌倒”的宣传图片,时刻提醒患者家属在患者活动及床上时给予警示,以防跌倒/坠床,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跌倒评估每周评估1次,对于特殊用药者、转科患者均要重新给予评估。若发生跌倒/坠件30分钟报告护士长,护士长2小时上报护理部,并填写不良事件报关单,科室及时进行讨论、整改。
3 预防跌倒的护理措施 ①引导患儿及家长熟悉病区环境;②教会家长使用床栏③检查环境和设施是否完好;④夜班时开启夜灯;⑤孩子坐婴儿车或轮椅时使用安全带;⑥告诫孩子不要在不安全的地方玩耍,如窗台、椅子;⑦加强对患儿的评估及观察。⑧告知穿防滑鞋等。
5 讨论
护理安全是医院质量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护理人员要以人为本,重视患者安全,要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住院期间的安全事项,加强安全教育,以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自实施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以来,护理人员提高了预警意识,及时告知做好宣教,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从而减少了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提高了住院患者的安全,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2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3%。对照组有8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风险评估,不仅需要对风险评估单进行合理设计,而且还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判断,并做好风险防范护理。患者在入院24h内由责任护士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主要采用的是ADL评分,通过评分结果,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这样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降低患者发生风险的可能性。
选取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为12~78岁,平均年龄为(32.6±2.8)岁,其中有11例患者进行肱骨粗隆间内固定手术,有12例患者进行拧脊柱手术,有27例患者进行关节置换手术,其他手术患者1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风险评估,首先,设计风险评估单,我院通过多次会议讨论,以《护理安全应急预案》等相关条例为依据,并结合我院骨科具体的护理工作情况,设计了风险评估单的内容,具体的评分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压疮风险、跌倒坠床风险、病情变化及其他5个方面,具体的存在风险预测包括压船风险预测、器械风险预测、跌倒坠床风险预测及其他4项。在存在风险方面,主要分为有发生和未发生两个方面。在风险评估单设计出来以后,由护士对患者的5项风险进行评分,并在存在风险拦打“√”,如患者已经出现压疮,则在压疮发生一栏打“√”。评估的时间分别为患者入院时,及以后的每周进行三次评估,每次评估间隔为一天。通过风险评估,了解高风险患者,并在护士交接班时进行风险评估单的交接,并做好高风险患者的防护措施。最后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护理风险的防范工作。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3%。对照组有8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跌倒伤害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险的因素。患者在住院时间发生跌倒,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容易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1]。也影响医院的声誉和正常的医疗秩序。卫生部亦将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作为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2]。因此,防范住院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的危险,确保患者就医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我科于2010年10月份开始使用跌倒风险评估表,根据跌倒风险评估表评分值,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个体预防护理措施,效果显著,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方法分别选择2010年1~10月及2011年1~10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其中2010年1~10月在我科住院852例患者中,有跌倒危险因素181例,男116例,女65例,年龄52~98岁,平均(75.1±6.4)岁。住院天数9~28d,平均(14.3±3.2)d,疾病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74例,脑白质病、脑萎缩48例,出血性脑血管病13例,酒精性脑病18例,帕金森病11例,癫痫9例,颅内感染5例,脑囊病3例。2011年1~10月在我科住院患者1036例,存在跌倒危险因素276例,男180例,女96例,年龄45~101岁,平均(73.3±4.8)岁。住院天数7~25d,平均(13.6±5.3)d。疾病分类:脑白质病、脑萎缩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99例,出血性脑血管病18例,酒精性脑病19例,帕金森病14例,癫痫11例,颅内感染8例,其他5例。2年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规范首次入院评估流程,运用首次入院患者护理评估程序,对入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根据患者主诉和病情及护理体格检查,发现存在跌倒危险的患者,参照跌倒风险评估表逐项评分。评分值的高低,取决于患者跌倒的风险系数,分值越高,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性越大。
1.2.2运用跌倒风险评估表评分,该评分表有19项内容,根据个体化差异,给予不同分值(见表1),其中总分5分,为高度危险性。
1.2.3根据分值的高低,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防范措施。
1.2.3.1 总分
1.2.3.2 中度跌倒危险(3~5分)患者,由于老年患者视力、智力下降,发生跌倒的危险性较高。有资料显示,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因认知能力、视力、听力下降,平衡能力减退,思维能力紊乱,使患者跌倒的危险性增高[4]。当患者认知能力下降,行为异常,意识障碍,躁动不安时,护士应给患者加床栏,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带,确保患者安全。此类患者必须有专人看护,护士必须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留陪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会家属使用便盆和床头呼叫铃,告知使用床栏和约束带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告知患者活动范围,适当下床活动或入厕时,需要有人陪伴;家属有事外出,务必告知护士,护士加强巡视病房,及时帮助患者所需,起到防范患者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1.2.3.3 总分超过5分者,视为高度危险性,此类患者病情较严重,活动能力较差,患基础疾病多且复杂,同时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降糖、降压、利尿、扩血管药等,患者可产生视物模糊、兴奋不安、共济失调、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5],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必须重点看护,重点交班,班班监督,随时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发现跌倒危险因素,及时处理,防范跌到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数字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实施跌倒风险评估表应用前后患者发生跌倒情况的差异。
2 结果
跌倒风险评估表实施前后,高危患者跌倒发生率有着显著的差别,见表2,从表2可见,实施跌倒风险评估表后,护士责任心增强,加强了对跌倒危险患者的看护和反复疾病宣教,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实施前后比较,均P
3 讨论
3.1跌倒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跌倒一般好发于老年人,对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共济失调、性低血压、短暂性脑供血不足、意识错乱、判断力差、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生率高[6]。而跌倒伤害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老年人致残、致死、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因此,护士应对首次住院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有的放矢,并根据患者病情及康复情况,在患者住院期间随时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护理防范措施,不断增强患者防跌倒意识。
3.2提高护士防范跌倒意识 护士对跌倒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止跌倒发生的基础。通过跌倒评估表的应用,便于护士重点掌握高危险患者的病情,重点防护,环环相扣,班班交接,避免工作的随意性,规范了防跌倒管理,统一工作流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而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提高跌倒防范意识。
3.3通过实施跌倒评估表,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住院患者跌倒的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也涉及到管理者的重视和有效管理。通过跌倒评估表的应用,使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一方面,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已作为衡量临床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指标,是卫生部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也是等级医院评审的必检内容,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层的重视和有效管理,使防范患者跌倒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医院在厕所、浴室、走廊设扶手装置及防跌倒标志,护士在患者床头悬挂"防跌倒标识",意在提醒患者、家属及医护工作者,共同参与加强对环境因素的管理,预防患者跌倒发生。另一方面,预防患者跌倒,作为护理质量监控指标与护士绩效考核相结合,使护士主动防范意识增强,由原来的被动防范转变为主动预防,增强护士责任心,强化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和监督,使他们提高防范意识,提高遵医依从性,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共同防范患者跌倒发生。
4 结论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基础工作是评估,评估是对跌倒高危风险的识别,是预防跌倒工作的基础[7]。跌倒的预防,关键是预防措施和知识宣教的落实,特别是针对性的措施是关键[8]。在神经内科病房中应用跌倒风险评估表,使预防患者跌倒的工作流程规范化、标准化,使护士自觉遵循操作流程,做好本职工作,有效减少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提高了护理风险安全系数,确保患者住院安全,减少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辜丽江,张泓,跌到高危患者跟踪评估监控流程的设置和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2)55-57.
[2]叶美燕,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因素评估表在外科室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0,27(9):1322-1324.
[3]尤黎明,张军,刘可,等.老年人跌倒的有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71.
[4]齐艳,吴美福.阿尔茨海默病家庭护理进展[J].护理进修杂志,2005,20(8):690-691.
[5]肖春梅,周巨林,李阳,等.老年人跌到相关因素的国外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4.
血液透析为当前使用的最为广泛和普遍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其主要特点有:(1)技术含量较高。血液透析要求精确的仪器,如血液透析仪进行检测和透析,对血液中一些非常规的检测需较高的检测技术。(2)专科性较强。现在每家医院(三甲以上)基本上都设立了独立的血液透析中心,独立于其他科室,这说明血液透析专科性较强。(3)风险性较大。血液透析所使用的血液透析机存在着不确定的风险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的854例血液透析患者(包括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部分药物中毒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一共作了854次透析。具体患者资料为:男性患者532例,女性患者为322例,年龄范围为18―82岁。在各个年龄段,急性肾衰病例数、慢性肾衰病例数以及药物中毒病例数为:(1)18―30岁:82例;(2)30―50岁:184例;(3)50―70岁:233例;(4)70岁以上:355例。
1.2 方法
1.2.1 危险源的识别危险源的识别是在已确认危险源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个特定性过程,其实质是找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排斥反应、组织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血液透析机的不安全性、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危害及其在管理护理上的缺陷。危险源的识别是较为复杂的血液透析前期工作,它不仅需要收集各类可能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而且还要查阅血液透析的相关标准,从中找出有不符合的危险源。总的来说,危险源识别主要包括医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患者安全、环境安全以及机械设备安全等方面。
1.2.2 风险评估在对患者进行上述危险源识别后,就需以识别的危险源为基础资料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流程为:(1)风险评估方法确立:查阅相关专业书籍及法律法规,查找透析过程中常见护理安全事故原因,并组织科室护士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调查研究患者既往发生过的护理安全事件以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2)风险因素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即护理、透析机操作、护理意外事件以及突发事件处理不当。风险评估最终目的就是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上述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面,即人为因素及系统因素。人为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抗风险的能力,另外,患者不遵医行为也是构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如透析间期不注意控制水分摄入造成水潴留过多,透析当日注射胰岛素等;系统因素主要来源于透析机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管理机制上的不完善以及监控制度的不科学等方面。
2风险护理管理对策
2.1加强经常性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如组织透析室的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文件书写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深入学习和交流,定期地邀请资深专家来我院进行讲座以及一些定期的医学义务护理的社会活动。通过举行各种活动,不仅锻炼了护理人员的实践技能,又在意识或思想层面提高了她们的风险防范意识。
2.2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血液透析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经过对本院854例血液透析患者回顾性分析,在实际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异常现象,并提出相应措施:(1)恶心欲呕吐的策略:血液透析中务必要避免患者产生低血压,而且在血流量控制时要按照患者自身的情况,如血管粗细以及患者的适应能力等进行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2)断电、断水时的策略:断电时,透析室应进行双路供电,定期地对透析机进行维护与保养;断水时,立即将透析机改为旁路或者单超程序。(3)血液时的感染策略:定期进行空气细菌的培养,对透析液进行检测。
3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评估过程以及护理管理对策的实际应用,首先我院透析科室的全体护理人员有了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以及风险护理管理上的经验,并将这些管理策略应用于我院透析科的854名患者,患者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身体健康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地好转,而且护理缺陷完全减少(由往常的12例减少至1例),且护理满意度也由原来的89.9%上升至现在的99.5%。
4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门专科性、技术性以及风险性较强的医疗工作,护理人员的工作也起着举足轻重之作用,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管理尤其是风险护理管理,是需要专科性的知识、技能以及强烈的责任心的。因此,实施风险管理,必须抓住“以人为本”的理念。血液透析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责任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我们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风险意识,继续探索出更好的防范对策,才能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2风险评估的积极意义分析
我们将风险管理机制引入内科护理,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很好的帮助,通过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实行风险管理,保证安全护理,能够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提升了护理的质量;正确的识别、评估风险事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我们首先要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得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识别风险,评估风险事件,进一步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通过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进行定期检查,定期分析和反馈分析,重视风险事件的控制,有助于防患于未然。
中图分类号:R74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3-0202-04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3.008
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而且往往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后果。北京市朝阳区现有在册管理的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近万人,而从事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工作的精防医生人数和技术力量均有限。2008年,朝阳区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奥运精神卫生保障工作需要,依据既往预防精神疾病患者发生肇事肇祸事件的工作经验,设计编制了社区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量表,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风险性进行量化评估,筛选出高风险病人,以便在重点保障时期有针对性地分级分类落实监管。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3月,在北京市朝阳区43个街乡中随机抽取8个社区,对在朝阳区社区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使用社区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以下2个纳入标准:①朝阳区社区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中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中度以上精神发育迟滞及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或既往有肇祸滋事史的精神疾病患者;②目前属地辖区内居住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因住院、拆迁等原因目前不在所属社区居住的患者;②合并严重躯体疾病及妊娠的患者。共筛选出患者930名。
调查分预测和正式调查两部分进行。预测对象为8个社区中随机抽取的1个居委会的30名患者,其中男性14人,女性16人;年龄21~72岁,平均(41.1±11.4)岁;精神分裂症17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例,中度以上精神发育迟滞及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9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2例,其他1例。正式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将条目缺失率>10%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860份,回收率为95.56%。其中男性407人,女性453人;年龄18~91岁,平均(47.9±14.3)岁;精神分裂症62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36例,偏执性精神障碍8例,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7例,中度以上精神发育迟滞及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33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34例,其他22例。
1.2 方法
1.2.1量表编制
国外对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的研究发现[2],既往暴力史、精神症状、物质滥用、不良家庭环境等是引发其危险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内也有相关研究指出[3-4],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为与性别、疾病状态、药物治疗、既往暴力行为史及诱发因素等有关。在文献检索和分析的基础上,同时根据以往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工作经验,初步形成理论构想并确定社区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所需涵盖的项目内容。量表从4个方面来评价病人的安全风险度:既往肇事肇祸史、目前病情、治疗监护情况、有无诱发因素。随后组织20名从事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访谈,筛选出8个项目纳入社区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量表,并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并赋予分值。从第一位到最后一位顺序依次是:既往肇事肇祸史、肇事肇祸危险度、治疗情况、近1个月有幻觉症状、近1一个月有妄想症状、监护情况、物质滥用史、应激性生活事件。每个项目再细化出不同的等级,按照等比关系在等级间分配分值,建立量表的初稿。
量表初稿完成后,聘请15位国内知名或在相关领域经验丰富的精神科或临床心理学专家对量表进行审核,对语义不清、描述不恰当的项目进行修改,并对个别项目分值进行调整。量表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后,确定在结构和内容上没有疑义,形成最终问卷,包括8个大项10个条目,分别是既往肇事肇祸史(I1事件类型、I2发生时间、I3发生频度),近1个月行为异常表现(II),近1个月情绪情感表现(III),近1个月幻觉和妄想症状(IV),治疗情况(V),监护情况(VI),物质滥用史(VII),应激性生活事件(VIII)。量表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发生肇祸滋事事件行为的风险性越大。
1.2.2 量表施测
社区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量表由社区精防医生在征得社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逐人面谈后评估填写。在实施评估前,对社区精防医生进行了量表使用的培训,明确量表中每个项目的含义,统一评分标准。
1.3统计方法
对收集的数据采用Visual FoxPro6.0录入数据,并建立数据库。用SAS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项目分析,使用等级相关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2 结 果
2.1项目分析
30名预测被试者的量表总分按高低排列,得分最高的27%为高分组,得分最低的27%为低分组,对高低分两组被试者间每题平均值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该量表10个条目的鉴别能力均较好(P
2.2 相关分析
860份有效量表中总分最高79分,最低0分,平均(20.19±9.10)分。各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在0.40~0.56间(表1)。
2.3信度
社区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量表的同质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86。由两名评分者分别给同样30个患者评分,通过计算两次评分的相关系数评价量表的评分者信度。结果两次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92,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效度
2.4.1内容效度
采用专家评定法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组织15名相关领域专家,就条目设置是否适合、分数设置是否适合征求专家意见。专家均表示条目设置合理,具有较好敏感性。
2.4.2 结构效度
为检验量表结构效度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量表10个条目采用主成分分析极大方差旋转因素分析法,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4个,特征值在1.03~3.13之间,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14%,各条目因子负荷见表2。根据每个因素包含的条目,对4个因素做出解释和命名:因素1命名为既往肇事肇祸史,包括最重一次事件类型、最近一次事件发生时间及发生频率;因素2为目前疾病表现,包括近一月行为异常、情绪情感异常和幻觉妄想症状表现,以及应激性生活事件;因素3为治疗和监护情况;因素4为物质滥用情况。
2.5 风险等级划分
对量表总分进行正态性检验,检验统计量W=0.99,P>0.05,符合正态分布。将量表评分高于单侧95%置信区间,即≥35分者定为高风险病人,
3 讨 论
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0.8以上,表明本量表内部一致性较高,性能稳定。两名评分者的评分间相关性较好,表明本量表在不同评分者间一致性较高。各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显示了项目反应的高一致性。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得出4个主要因子,可解释的总变异为68.14%,符合最初设计时对该量表的理论构想,表明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
既往曾有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再次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可能性非常大,尤其是在近期发生过肇事肇祸事件[5]。因此,本量表将既往肇事肇祸史作为预测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首要指标。同时,量表注重患者目前精神症状、情绪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异常表现。为便于操作和方便在社区中应用,本量表条目设置尽量精简,并选择对开展社区干预有指导意义的项目,经反复讨论和专家审核,性别、年龄、患者的人格特点等因素未纳入量表中。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经常性和严重性等特点,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虽然是一系列复杂、多元的相关因素,但仍具有一定可预测性。因此,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估可以使家庭和社区对高风险病人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监护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但经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外相关研究多为针对已发生肇事肇祸行为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缺少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进行预测的工具。
2008年4月,朝阳区使用社区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量表对全区4208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评估,筛选出高风险病人525名,实行风险分级管理,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可见,本量表作为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风险评估的一种前瞻性工具,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按风险等级分级管理具有一定指导性。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安全风险性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病情波动而变化。因此,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安全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根据量表得分调整患者风险等级,实施动态管理。
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时间较短,未能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的追踪,定期复测;缺乏重测信度方面的数据;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缺乏公认的社区应用的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风险评估统一标准,本量表缺少效标效度的评价。因此尚需对量表进一步修正。
致谢:北京安定医院科教科主任王传跃和心理检测中心主任姜长青、北京精神卫生保健所副所长侯也之、北京精神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汪平和专家组成员陈建生、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办公室主任唐永怡、北京回龙观医院科教办主任王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王向群等在研究过程中给与了支持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张钦廷,蔡伟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3):178-181.
[2]Doyle M,Dolan.M.Predicting community violence from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mental health services[J]. Br J Psychiatry,2006,189:520-526.
[3]王跃,卫舒丽,汪雅敏,等.社区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7):610-611.
跌倒是指患者突然或者非故意性停顿,倒于地面或者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住院患者中发生跌倒的事件并不少见,跌倒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负担,特别是老年人因跌倒发生骨折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许多老年人因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此外,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还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做好护理安全管理,防止跌倒事件发生应该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有助于工作过程的漏洞填塞,流程优化,以及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对构建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根本原因分析法(RCA),是一种回顾性不良事件分析工具,主要针对事件以一套逻辑的程序找出造成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执行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的方法。下面就我院1年中发生的10例跌倒事件进行汇总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219例风险评估患者中,发生患者跌倒事件10例。2012年8月~2013年2月846例中发生跌倒8例,2013年3月~8月1373例中发生跌倒2例。10例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54~87岁。根据住院科室不同,外科患者6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例、各种手术后患者4例;内科患者4例,其中高血压3例,脑梗塞1例。
1.2方法 对我院11个病区2012年8月~2013年8月存在跌倒风险的2219例患者中发生跌倒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跌倒事件发生较多的原因及范围,确定相关人员组成RCA分析小组,人员包括护理安全管理委员成员、各科室护士长、后勤保障部门等,负责对事件进行描述、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的拟定与执行。使用鱼骨图,从根本上找出存在的原因(如下图1)。根据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2 分析
2012年8月~2013年2月跌倒的8例患者中,1例因回家后在家中不慎跌倒,导致双上肢擦伤;1例为上消化道出血,护士对病情观察不认真(该患者血色素仅有6g),对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导致患者在办理出院手续时晕倒在电梯门口;1例老年患者到食堂打饭时晕倒在食堂;其他的5例分别跌倒在病区的卫生间和病房门口、床旁;2013年3月~8月跌倒的2例为术后起床时无家属和护士在旁、起床速度过快产生晕厥所致。10例跌倒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外科患者所占比例较大。
3 拟定和执行改进措施
主要工作是根据找出的根本原因,拟定改进措施和方向,包括相关部门,便于对未来事件防范的整合处理。使整改做到切实有效。
3.1加强对入院患者的全面评估,护理部制定入院患者评估单,对所有入院患者实行全面评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再次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评估标准重新进行修订,根据评估的风险程度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
3.2床头悬挂警示标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使患者明白自己容易发生跌倒的原因和采取防范措施的必要性。
3.3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医从性,避免和杜绝患者外出。
3.4加强风险时段的人力资源配置,对危重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较多的科室实行双夜班制,保证患者的安全。
3.5后勤部门加强对住院环境的管理,对特殊区域采用防滑垫及警示标识、安全扶手等。如开水房、食堂、卫生间、电梯、楼梯走道等。食堂根据患者病情及需要送饭到病区。
3.6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对年老、行动不便和手术后的患者生活上给于细心全面的照顾。特别对服用降压药、手术后、体质虚弱者除做好健康宣教外,还要经常巡视病房,满足和协助患者各种活动的需要。
4 结果分析
4.1应用RCA分析工具对患者跌倒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去除风险因素的整改措施,及时加以落实,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评估及时到位,2012年8月~2013年2月全院共计评估人数仅有846例,通过修订评估制度及风险评估表后,护理人员对患者风险评估的人数明显增加,2013年3月~8月共计评估1373例,较前6个月的846例增加了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