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1 10:49: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服装设计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摘要]舞台艺术是运用人体的动作去抒感的表演艺术,在舞台上表演中,为了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舞台服饰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舞台服装是舞台表演艺术的灵魂。要呈现出好的舞台表演,舞台服装的设计便成为服装设计师考虑的重点,在设计舞台服装时,服装设计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舞台服装设计,需要将先进的设计理念与舞台表演高度结合起来,兼顾艺术和设计,让服装设计方法吸取舞台艺术精华,展示出它的重要作用;让舞台艺术依托服装设计方法,变得更加璀璨夺目。
[关键词]舞台表演 舞台服饰 服装设计
从舞蹈专业的学生到成为舞蹈老师。接触舞蹈的同时也接触到了各个艺术门类,如戏剧、声乐、钢琴等等。这些艺术门类都带有舞台表演性质,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舞台服装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舞蹈,穿着平时的练功服与穿着华美的舞台服装跳出来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后者更让人精神亢奋,态度积极。
作为一名舞者,舞台服装是重中之重,而舞台服装的美丑与否,都设计到服装设计的方法。着手设计的最初程序是动手绘图,设计方法是在服装设计中是重要至极的,掌握服装的设计方法更是重中之重。舞台服装,顾名思义,指的是舞台艺术表演时,演员所穿的服装。而舞台艺术包含的门类很广泛,主要有戏剧、曲艺、杂技、魔术、小品、音乐、舞蹈等等。因此,舞台服装的范围要大得多,其特点也不像戏剧服装那样相对单一、集中,其主要区别在于:戏剧服装是角色(剧中人物)的服装,而舞台服装则既有角色服装,也有演员(非剧中人物)服装。舞台服装设计就是指为演员在舞台表演场所穿着的服饰进行的艺术设计,目的是为了娱乐人们的生活和进行艺术欣赏。它具有塑造角色外部形象,体现演出风格的重要作用。舞台服装设计要充分注意舞台服装的特点,并予以艺术化的概括和创造性的创意。作为舞台服装设计的根本属性,舞台性的原则便成为了在进行舞台服装设计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通过舞台不同颜色、型号的灯光的照射,舞台服装可以在颜色、亮度、视觉感应等方面呈现出变异性的特征。比如说,当舞台灯光照射较为暗淡时,舞台服装的颜色将会变得浓重,反之当使用强光照射时,舞台服装的颜色将会变得浅显等。此外,舞台服装对于增强演员的舞台表现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服装颜色与整体演出内容、服装整体舞台表现力的协调性。例如:颜色的搭配不能过于单一,红色的主体服装上可搭配有白色的飘带等。设计者应将牢牢把握住五彩缤纷的理念,将舞台服装颜色设计上的“变异”与“协调”两大理念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舞台服装的设计源于生活,在生活的基础上融汇了艺术的元素。因此我们可以将舞台服装设计称之为艺术化的生活服装,艺术性便是舞台服装设计的又一特点。同时,在设计民族舞台服装上还应根据演出题材的要求,重点突出民族特色、个性。比如:舞蹈《酥油飘香》,就突出了壮族服装的特点;舞蹈《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服装就突出了傣族民族服装的紧身、细腰、短袖的特点;还有朝鲜舞蹈《长袖舞》,突出朝鲜族女性服装长裙短衣与男性服装肥裤的特点。
中国地大域广,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故而艺术具有地域性差别及特点。苏州评弹的吴侬软语,东北二人转的火热幽默,都提现了鲜明又强烈的地域化特色。舞台服装设计也要懂得这个道理,在地域性上狠下功夫,通过地域性充分体现其艺术化特征。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小品《红高粱模特队》的服装设计,男子群舞演员的皮帽皮袍与女子独舞演员的鲜红色服装,就极富东北农村服装的特点。再如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女子穿的各色旗袍则充分显示出上海滩上的东方神韵。舞台之上是人在演绎,每个人都有不同性格与角色,舞台服装的设计也是其角色演绎的一部分,以艺术化、舞台化的舞台服装来增强观众的视觉、语言感官。因此舞台服装的设计要突出演员的角色特点和性格特点,要使服装为人物性格服务,为塑造人物的外部形象服务,充分体现“人是衣,马是鞍”的美学精神,又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舞台服装设计与生活服装设计都以人为设计主体,但是舞台服装和生活服装在对于人的活动形式的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两者的设计要求也存在着差异性。往往在开台演出前,演员的服装与化妆是最早给观众带来评判标准的元素,直接影响着舞台表演的成功性。舞台服装设计与生活服装设计的区别主要有几下几点:在舞台服装的设计上,应有针对性的结合演出题材的风格进行颜色和款式上的提炼,重点表现美观、气氛等艺术性;而生活服装设计则重视实用性和舒适性。舞台服装是表现舞台风格的一种媒介,有利于强烈视觉美感的创造。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变革,人们的思维与意识形态正在逐步的发生着变化,艺术美感日益深入到人们的价值理念中,促使人们对艺术审美的追求日益强烈,从而更多的促进了国际艺术的交流与发展。舞台艺术作为审美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既丰富了人们的事业,有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在舞台艺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更不能忽视舞台服装设计的重要性,舞台服装设计在提升舞台表现力、满足人们视觉感官需求的同时,其所蕴含的艺术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也逐步被人们所发掘,它是一个时代艺术发展的标志,我们需要将它更好的完善,更好的加以诠释,从而为我国舞台服装设计的发展历程中添砖加瓦。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056-02
一、创意服装和灵感的概念与作用
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实用性是服饰的基本性能,随着时展,服饰逐渐被赋予了文化色彩,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美化生活的一种途径,因而,服饰的创意也就日益显得重要了。对于时尚产业而言,创意服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创意服装是时尚产业的灵魂,具体到服装领域,打板、制版、生产流程等都是属于技术层面的元素,而惟有创意,是抽象的思维,是人类智慧的产物。而要实现创意服装设计,往往是寻求灵感的启示,并将其恰当的表达而实现的,灵感和灵感的表达对于创意服装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创意服装是指带有一定主体性和文化性的时装,是在服装构成或设计上的富有创造性的意念,它包含着不断地创新、创造的过程,是依据素材的形象或内在的精神加以变 化的一种全新的和具有时代感的时装造型设计。从主观上讲,它是设计师个人思想、个人情感、情趣的体现,也是对知识、前人经验及自我实践等长期积累的感悟。在创意设计中, 设计师们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构思,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 从广阔的天空中、浩翰的宇宙中寻找题材、 挖掘灵感,在表现形式上, 还可以走出面料的束缚, 取自然界任何物品, 如木头、树皮、竹叶、竹根、骨类、塑料、金属等等。服装造型上也可 以尽情夸张, 达到表现意境和艺术情感的效果。从客观上讲,它能提高消费者审美意识,倡导时尚流行,开辟服装更新发展的新境界。将创意运用于服装设计之中的含义,就是 设计者发挥其创造潜能,用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服装语言赋予作品艺术化、功能化、个性化及情感化,以此达到设计作品的创意灵性。它把人们对服装的欣赏引向更高的层次,通过作品传达设计师对于服装文化、传统美学与时代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它以一种强烈的视觉艺术形式,引导人们反思、反叛固有的思维定势,是一种把服装变为艺术品的升华。这一切的创意都来自于灵感的启发,有了灵感,才能产生创意,因此,灵感在服装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谓灵感是指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力的思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伊安篇》中,把灵感解释为神力的驱使和凭附。灵感是一种富于魅力的、突发性的、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心灵上的感应,是艺术创作殊思维方式,是创造者的生命。没有灵感的启发,我们也就看不到那些优秀的创意作品,帮助我们选择正确道路和最佳方案。当逻辑通道受到障碍时,灵感思维常能打破框框,能直接地找到事物的本质联系,然后再想办法把思路通过逻辑联系起来,使认识的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具有经常性、普遍性、不可或缺性的作用。因此,创新需要灵感的启发,设计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捕捉灵感,记录灵感,并将其巧妙的运用于服装设计中。
二、创意服装灵感的来源及其实现过程
(一)灵感来源
创意服装设计灵感来源是不尽相同的,它可能来自设计师特别感兴趣的东西,一种 情感,一个他熟悉的人,一个特殊的地方,一次人生经历等等,或者大自然中存在的某种颜色、肌理或形状,甚至一种味道或声音都能够带给设计师灵感。所以灵感的来源是非常丰富的。
其一,大自然是人类创作活动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有如花草树木、各种动物、珊瑚贝壳、岩石砂砾等,都是可以作为创意服装设计的灵感来源。数千年前,在人类有图案设计行为时,很多大自然的造型就被应用于设计上,如陶艺、壁画、布料等大量的取用了自然界的纹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曾经让无数的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同样也激发了设计师强烈的创作欲望与无限的创作灵感。
其二,社会活动与文化思潮。社会活动包括庆典、节日,还包括一些如环保等公益事业,还有一些大事件,如全球性会议、奥运会等。文化思潮指的是文人思想,如曾经的解构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印象主义、浪漫主义等。这些社会活动与文化思潮为人们提供创作的动因,影响到社会各行业以及不同层面的人们。
一、设计思维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思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指的就是各种进行设计构思的方法,一般情况下,设计中用到的设计思维有下面几种。
1.意向思维
当我们服装设计师接到一项服装的设计任务时,一般都会以设计的要求和目的作为出发点,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层一层的对任务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地方,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在日常服装和职业服装中,这种思维方法比较常用。
一般情况下,意向性思维这种构思方式都是按照以前所积累的有规律的知识和套路,来解决服装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以职业装设计为例,从意向性思维角度考虑,首先想到的就是职业装的功能,还有它适合穿着的人群、环境和季节,为满足这些要求而对服装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款式和面料。
2.变异思维
这是一种反常规的思维方法,也称逆向法,它是指设计师在遇到以原有思路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主动改变思考角度,从逆向、侧向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出奇制胜,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在服装的创新设计中,用逆向法进行设计构思,可以催生出许多引人入胜、新颖别致的服装新款。服装设计是一种创造、创新活动,富有创新精神的设计师,通常是针对设计目标选择方法,为了达到创新目的,可以抛弃名利、障碍,包括自己原已掌握和使用的方法。“障碍在于已知”,习惯性思维的消极性就在于思路固定、狭窄,缺乏创新。掌握变异思维的真谛,就可以在山穷水尽之时,步人柳暗花明之境。随意自由的服装搭配,打磨作旧的服装材料,任意拼接组合的色块,非对称的设计,内衣的外穿等都是变异思维的结果。变异思维是围绕着目标实质,直接针对目的,抛开以往的思维习惯和模式,开展设计构思。
3.无理思维
以这种思维,在服装设计中街头形象深入高级时装领域,只剩半边的牛仔裤,“艳俗”与“恶俗”的色彩取向等应运而生。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充分挖掘现代社会中大众文化追求表层感官满足的特性,通过传统形式美和艳俗内容的结合让设计以妖艳、甜俗的美感来嘲弄往日的审美标准,这种调侃的思维方式带来的设计结果,可以博得社会大众的关注与兴趣。
二、服装设计的方法
学习服装设计的方法是很重要的,设计方法是指结合设计要求运用设计语言、设计规律完成设计的手段。对于服装设计来说,这些方法可以单独用在负服装设计的一个项目上,也可以多种方法用在一个项目上,不管怎么用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设计实践。设计方法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他需要设计人员具有很强的创新思想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1.局部法
通过对服装的某一个部分进行设计,从部分到整体的慢慢展开相关设计,就是我们所说的局部法。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美的设计师常会被某些精致的细节所吸引,从而引发出设计的灵感,将其经过一定的改进,用于设计新的服装,而其他部位都会依据细节造型特点和感觉进行顺应设计。
2.夸张法
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法,也是一种化平淡为神奇的设计方法,夸张可以强化设汁作品的视觉效果,强占人的视域。夸张法特别适合于创意风格服装的设计。
3.移位法
移位法,指的就是把一种东西转化的别的东西中,从而很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更好地解决问题。它可以使在本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向其他领域转移,而产生新的突破性的结果。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服装品种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人们对服装提出了更多的诉求。服装业更需要不断创造新的服装品类、形式,制造新的流行时尚、消费观念,以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移位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主要表现,就是按照设计意图将不同风格、品种、功能的服装相互渗透,相互置换,从而形成新的服装品种。如根据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将正装转移到休闲装领域,就变成了商务休闲装;将运动装转移到休闲装领域,就变成了运动休闲装;将时装转移到休闲装领域,就变成了时尚休闲装。
4.调研法
调研法是成衣设计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调研,可以使设计目标更加明确,避免了盲目性,是服装成功销售的保障。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调研:服装产销、消费观念、具体的设计要素。通过对调研信息的总结归纳,对设计进行很好的改进,使设计出的服装能够被市场接受,起到良好的效果。
5.追寻法
这种设计方法适合大量而快速的设计,设计思路一旦打开,人的思维会变得非常活跃、快捷,脑海中会在短时间内闪现出无数种设汁方案,快速地捕捉住这些设计方案,从而衍生出一系列的相关设计,设计的熟练程度会迅速提高,应付大量的设计任务便易如反掌。
6.限定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设计师只有围绕着“人”这一主题,满足人们的需求,才可以做出成功的设计。现代服装设计目标性很明确,国绕着这一目标会有很多条件限制,设计限定法是指在被某些要素限定的情况下进行设计的方法。有时在设计时只有单项限定,有时会对几个方面进行限定。现代成衣设计中,服装设计师的工作往往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如为某一品牌设计的限定条件为中等价位、年轻女性、瘦体、格形面料的时装。限定会影响设计师设计思维的拓展,但也是检验设计师设计能力的好途径。
7.加减法
有人说,服装设计的基本方法就是加与减,服装的众多造型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可以在增加或减少上做文章,通过这些要素比例关系的变化,产生新的服装样式。运用加法或减法时,要根据设计目的和流行风尚。加减法实际也是一种使服装单纯或复杂的设计方法,在追求奢华的年代中,加法用的较多,在追求简洁的时尚中减法较多。这种设计方法适用于职业装与日常装的设计。
三、结语
服装设计构思与表达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设计思维、不同的设计师和不同的设计要求对应着不同风格的服装设计。在进行服装设计时,服装设计师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设计方法的合理运用,把自己的设计思维进行很好的表达,完成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它是将二维设计稿转为三维立体服装的一门特殊工艺,涉及多道程序和流程,如画图、样板制作、裁剪、缝纫、熨烫等,对设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服装设计专业,但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多侧重于知识方面的教学,忽略了实践方面的教学,导致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缺乏竞争力。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较为死板、枯燥,往往都是由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进行实践,从而导致“满堂灌”以及“死记硬背”现象的出现。长此以往,学生缺乏实际应变能力,在面对一些新问题或是突发问题时往往措手不及,这对学生日后的就业产生了不良影响。鉴于此,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不断创新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当然,创新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抛弃不用,基础的教师示范以及理论解释等环节仍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是适当压缩这些环节的教学时间,多增加一些项目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偏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讲授职业装设计这一专题之时,教师可将款式的设计、制图、工艺上的制作以及品牌的服装策划这一系列环节打包成一个“教学包”,即创建一个完整的模拟工作室,由多个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师共同来完成这一设计,实现服装设计纵向上的衔接。在这一模拟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以实际案例作为教学素材,以现实社会中的服装设计准则来要求学生,将不同方面的理论知识融合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同阶段的服装设计,教师讲,学生做,遇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这样就能够将教、学、做紧密融合在一起,能够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一件职业装从款式设计到服装生产,再到线下销售等一系列过程。
二、创新教学手段
要想改革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除了创新教学模式之外,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探索符合社会需求和服装实践教学特点的新型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够实现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既定目标。本文中,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创新性的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第一,梯度教学法。所谓的梯度教学法就是严格遵循人们的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具体的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学习、制作比较简单的基本的服装,在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之上再不断加大实践难度,让学生制作出一些更为复杂的服装造型。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有利于学生掌握服装设计技能。第二,趣味教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兴趣是一种从事某种活动的强烈欲望,它能够促使人更自觉、更专情地投入工作、学习中。服装设计实践教学也不例外,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制作兴趣,然后再展开实践教学就会变得容易许多。例如,在学习服装工艺基础这门课程的时候,若单一地让学生完成缝线、零部件制作等练习,学生就会感觉到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服装配件,制作自己比较喜欢的东西,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基本工艺的练习。第三,层次教学法。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有一定差异的。反应到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上来,一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一些,一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可能就弱一些。为此,教师要避免“一锅端”现象的出现,要采用因材施教、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与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可以各尽其能,各有所获。第四,项目教学法。与企业联手共同开发并完成具体实践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在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的共同带领下,学生可独立或编组针对所选项目课题的要求,根据流行趋势,结合受众群体的需求,系统进行服装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在此实践期间,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或是企业专员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种训练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要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深化和改革,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去实践、去体会、去揣摩,从而达到专业型、综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二、裘皮、皮革服装的设计技巧以及发展趋势探讨
1 造型处理的特征分析。在设计中,要根据原料的特点,将时装的结构线设计与皮草材料的分割线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利用并节约材料。肩缝、侧缝、省道等分割线使皮草时装更加适合人体的体型特征,同时,分割线的设计也满足了皮革时装的功能与装饰需要。皮草服饰中的分割线注重对服装本身结构的研究,同时,依据不同皮料自身张幅的大小,把服装原有结构分解拆散,然后重新组合,在变化服装款式结构的同时,做到材料最大功能化的使用。在新科技、新工艺的辅助下,皮草材质在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丰富,崭新的视觉感受诠释了皮草服饰的新外观。
2 裘皮、皮革材质与其他服装材料的复合设计。从服装材料中寻找灵感,根据材料的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这是服装设计的主要手法之一,利用材料的不同风格组合搭配,或者将风格迥异的面料组合设计则是设计师驾驭与创新能力的体现。譬如,将目前市场较为流行的狐狸毛、水貂毛、貉子毛、獭兔毛、羊毛等不同种类的毛皮复合运用,或将毛皮与其他服装材料如雪纺、粗纺或精纺的毛织物,或其他组织结构的服装类型譬如针织、梭织服装进行混搭设计,主要搭配方法有毛皮碎料与整皮的拼接:梭织材料与皮草的局部拼接:皮草编织与毛革两用材料的结合:针织服装边与皮草饰边的结合等。这种将皮草与不同材料进行的复合设计,形成材料与图案上的强烈反差,这也是服装设计领域的新尝试。贴通过材质的混合搭配,在服饰上夸张某些部位,增加其形体和内外空间,使得作品在满足人体生理需求的同时,达到增加服装内涵和强化服装形式美的目的。
3 利用多种工艺进行裘皮与皮革服装的肌理设计。只要充分发挥服装材料的特性与可塑性,创造出服装特殊的质感和细节,就可以使服装发生巨大的变化。对皮革材料的再创造设计也成为当代皮草时装设计的重要创新手段之一。设计师门运用新的制作技巧与现代设计观念相结合,着力于如何改变皮草时装的肌理与质感,采用镂空、层叠(与雪纺、羊毛等其他材质呼应)、绣花、拼接(形成长短毛、不同毛质)、雕刻、激光、编织、多元化的拼接(加革拼接、镶花拼接、裘皮褥子拼接等)等工艺手段进行变化来创造全新的感观效果。通过剪绒、剪毛和拔针等特殊毛层处理工艺,使毛皮产生丰富的肌理变化,更好展现裘皮的独特之美。将毛织物进行多元化的剪裁,譬如条状、球状、不规则形状等在提高毛皮利用率的同时,丰富其视觉变化。另外,通过混搭的设计手法将不同材质的特性汇聚于一体,增加面料的装饰效果,使面料肌理在重新改造后更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视触觉美感和艺术审美价值,更好更确切的反映设计者的设计思维。
4 保持色彩特点基础上丰富视觉效果。色彩处理上,不仅仅借助毛皮本身的色彩,根据每一季的流行色进行变化,采用漂染、段染、挑染等多种工艺手法使得毛皮更加绚丽多彩。在皮草时装设计中,不仅要掌握色彩的流行趋势,更要考虑色彩与皮草这一材料所特有的肌理和质感之间的内在联系,皮草时装设计也非常重视时代感的体现,将色彩元素在皮草设计中运用得淋漓尽致,从广泛素材中采集色彩元素与流行色综合运用,配合单色、多色漂染、渐变漂染、喷染、印花等新的染色技术为皮草时装设计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色彩视觉效果。
5 服饰配件资源的整合。随着服装设计完整度的提高,在进行服装设计的同时,对配饰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恰当的利用配件能突出着装的立体效果和层次感,不同材质的碰撞,能使服装产生延伸的动感。好的配饰不仅可以锦上添花,甚至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试着将配饰与服装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设计,简化了服装设计的步骤又不会影响其完整度,一些可拆卸的灵活设计让服装的视觉效果也变得多元化起来,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设计切入点。利用裘皮与皮革进行服饰配件的制作,来合理使用皮草。一方面,降低成本,发挥“少即是多”的美学放大作用,使小面积皮草光彩夺目,同时小翻领、帽子、围巾、披肩、皮包、靴子、腰带,手套,再配以宝石或饰品点缀,组成配件,或者利用毛皮本身形状装饰,与裘皮服装呼应,虽然精小,却画龙点睛,而且价格相对低廉,易被消费者接受。将配饰与服装融为一体的设计或者能带来整体和谐的呼应感,或者也可以形成强烈质感对比下的视觉冲击,所有的一切都自然而成,简洁流畅的同时使服装的整体感更加丰满。
三、以爱马仕(Hermes)品牌女装设计为例剖析裘皮与皮革服装设计发展趋势
爱马仕(Hermes)是法国著名时装及奢侈品的品牌。早年以制造高级马具闻名于法国,之后广泛涉猎服装、箱包、丝巾、香水、饰品及家居用品等多种类。该品牌一直保持着在选用最上乘的高级材料,注重工艺装饰的同时保持简约自然的风格,它对皮质不同风格的完美演绎来自独具匠心的鞣制,精准的裁切、专业的缝纫。爱马仕(Hermes)的皮装,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挖掘掩藏在简约外表之下的精妙之处。(如图1),中性的利落与干练也在设计中被表达的淋漓尽致,黑色全粒面小羊皮可拆卸式披肩设计,羊皮特有的肌理在柔软而又富有光泽的肩部彰显,黑色V领、贴身细羊绒衫以及可拆卸式苏格兰羊绒高卷领,多元化的衣领结构告诉人们衣服不是一成不变的穿着。
反观我国现阶段艺术教育现状,学生在小学阶段后的中学阶段几乎没有系统的美术教育,仅仅依靠每学期几节美术课算是完成了美术熏陶,到了高年级学生正需要艺术修养培养的阶段反而没有任何艺术课程,学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做考卷挣分数,大部分学校和家长不会拿出时间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欣赏各类艺术展或者阅读纯艺术类书籍,可以说我国学生的中学生阶段是艺术教育的断层期。这种教育模式下的断层不仅伤害将来的艺术人才,也使我国整体国民的艺术审美受到影响,中国产品用色、造型不讲究,其根源也在整个早期的美术教育的缺失。这种教育模式伤害最大的还是将来要考设计院校的学生,在这一阶段也几乎没有什么设计知识和基础审美的相关储备,这种艺术审美的断层对高校设计类人才资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对于整个需要设计的产业来说,也是致命的。
为何中国消费者对国货有那么深的偏见,除了安全等因素之外,国产品牌的设计缺陷也是硬伤。我国大部分普通设计类艺术院校的本科专业招生由于条件和体制限制,还无法一对一面试入学,几乎都是通过默写或者照片临摹等形式完成艺术专业入学考试,而这样的考试是无法甄别出学生是通过短期死记硬背几幅作品的速成品还是进行过长时间美术系统训练的真功夫,最后结果是泥沙俱进,设计艺术类院校成了完成高中升学率指标的快速通道,各种适不适合学艺术的“疑难杂症”学生都通过水分极大的艺术专业考试曲线进入大学,完成人生奋斗目标。在多年的专业考试阅卷过程中,我和许多同事已经深深地感觉到流水线式、快餐式的高考美术考前教育,正在慢慢毁掉我国的高校设计教育。这种教育体制下不说出大师,连优秀的设计员工都很难遇到,虽然我们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设计学院。这种极不正常的选拔模式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教、学双方都很痛苦。大学阶段本来应该是直接进入专业设计教学的快车道,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生往往困难重重:首先大部分学生几乎对于色彩造型等基础的审美几乎没有过关,教师必须从头教他们如何认识这些基础要素在设计中的应用变化。其次,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系统学过艺术史等课程,对于中外艺术史及当今现状一无所知,教师必须从头补起,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和课程深入进行,从而导致课程质量下降。而设计大国意大利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学完了厚厚几本中外艺术史。而安特卫普的服装设计专业能够后来居上,培养出那么多世界闻名的设计人才,是因为他们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建筑、历史、哲学等比色彩、造型、材质等更高层次的东西,恰恰是这些头脑深处的思考造就更伟大的、更深入的设计人才。而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这种边补基础边教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其严重后果是很多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专业能力是不过关的,导致我国与设计密切相关的行业整体水平都不高,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中低端产品设计严重缺失,行业设计能力跟不上行业制作水平的进步,有时甚至制约产品工艺水平的进步。我国产品一直徘徊在低端市场,产品附加值(很大程度上是设计附加值)很低。
从大的方面讲,这种教育模式也伤害了中国经济的创新与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在无法改变中学教育模式的情况下,作为高校设计及教育教学又如何应对与改革呢?从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设计和思维训练的模式:第一:紧紧打牢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这一基本艺术设计思维方法的基本基石。这三大构成在很多普通高校设计艺术专业都作为专业基础课在上,课程时间设置长短不一。目前存在最大问题是有经验的教师不上一年级课程,这种很重要的基础课往往都是随便安排年轻老师或者在读研究生来上,甚至会安排非设计专业背景出身的老师上,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些关键的基础课恰恰应该安排最有教学经验的年长老师来上,因为他(她)们在经历长时间的教学经验积累和专业设计历练后,反过来对于这三门课的教学方法会有更好的教授方法和技巧。对于这些基本原理今后对学生设计生涯的影响会有更深层次探讨,这些有益的建议和方法终将伴随学生一生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方法。也只有这样有效的设计基础教育,才能慢慢改变我国学生由于应试教育造成学生基础艺术思维和鉴赏力的缺陷。娴熟、高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冲洗学生的头脑,理顺设计元素和方法在设计思维中的位置,有效挖掘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第二,尽早开设中西方艺术史,并且加大课时量,授课形式多媒体化、图片化,加重学生手绘作业和相关电影欣赏环节的设置。在普通艺术院校的中西方艺术史的授课中,课时量基本都不多,且以纯理论的形式授课,图片也仅限于几张考古照片,作业也以理论分析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纸上谈兵,动手及欣赏眼光相对较弱,对于真正搞设计而非艺术理论的学生来说,欠缺了直观图像的认识这一环节,正所谓“眼观六路”与“耳听八方”同样重要。这是一个图片化的时代,生动的图形有利于学生准确和深入的形象记忆,头脑中储存的形象记忆越多,今后可以利用的设计元素也就越多。第三,大量强化学生优秀、经典艺术作品“阅读”量,弥补中学阶段所有欠缺,今早完成对于设计的早期启蒙教育。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图片化的时代,如果说学习文学的学生需要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那么艺术类学生也需要大量阅读图形作品和实物。因为大脑不光需要储存大量文字和声音信息,也需要储存大量色彩、形态、工艺、材质等艺术信息。这种阅读图形的训练可以安排在一、二年级寒暑假,以假期作业形式让学生大量看各种艺术品。这种形象作品的阅读必须是优质、精品、高水平的经典作品。因为学生的审美也受他(所)接触到的作品的影响,长期欣赏高品质的东西审美也就变得高品质,相反过多接触低俗缺乏美的东西,审美观也就变得低俗,这一过程本人也许不会意识到,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语同样适用于学生所接触到的设计作品。通过这三方面的针对性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因中学艺术教育缺失而造成有的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这些基础审美缺失问题,为他们在高年级甚至研究生阶段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审美和艺术思维基础。
作者:齐雪源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我国服装教育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服装设计专业已遍布各类院校。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成立于1987年,服装专业是该校的特色学科。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已成为全国十大服装名校之一。20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近万名优秀专业人才,在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服装教育的发展、资源的配置和学科相关的研究有着缜密的系统性,各个部分衔接合理、结构成熟,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内容。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简称ISU)是以工科为主体的综合性公立大学,创立于1858年,其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隶属于人类学院服装、事物与酒店管理系。笔者以访问学者身份曾在ISU交流和工作,总结出一些中美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的差异。
一、“说教型”与“请进来”之教学方法的比较
我国高校大多数服装设计教育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大班授课,教材以纸质教材为主,在教学方法及手段方面,采用封闭式教学。以教师为主的“说教型”教学过程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与之比较,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服装设计教学主张“请进来”这一开放式教学方法,例如“服饰文化”这门课程从美学、社会制度与风俗,并以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分析服饰文化,该课程也常请客座演讲人来做专题演讲。在一次讲到印度女性民族服饰时,学院教授邀请印度籍研究生给大家讲解印度民族服饰文化和社会风俗,并现场演示纱丽的穿法(图1),这种开放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由此形成开放的视角和学术氛围,直接造成美国服装教育与中国服装教育不同的课堂气氛和其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再如,“创意思维训练”(课程编码AESHM 222)课程也常常邀请客座演讲人围绕如何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方面做主题演讲。这些客座演讲人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汲取经验,就如何通过创意性思维解决职业生涯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详尽讲解。这种“头脑风暴”式的互动练习和不同主题的讲演看似和服装设计专业无直接关联,但通过这些鲜活的例子和经验在给学生带来创意与启迪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予了他们关于人生梦想的激励。
二、教学文件规范教学过程之比较
国内的服装设计专业为了规范教学,教师会使用学校统一的教学大纲。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教师会在学期开始的第一周向学校提交课程教纲,以此规范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而课程教纲实质上更像是教学计划的简要说明,并不会让学生提前知晓,国内高校一般没有更具体的文件可以清晰说明课程的期望和标准等,大部分相关事项是由教师在课程的进行中口头讲述,难免造成很多重要信息的缺失。
使用课程教纲来保证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的规范性,是美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值得借鉴的方法,课前教师会将课程纲要在教学网络平台上,其结构、内容和国内的教学任务书或教学大纲有较大区别。以ISU服装设计专业的“服装设计理论与过程”的纲要为例(图2),文件的开头明确了这门课内容包括解决设计的审美、功能和技术问题的策略、设计批评和设计研究与实践,对教学方法的规范是在互动式的学习环境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讨论其课程内容,学生则通过完成可穿性纤维作品、相关论文写作、作品手册、成衣作品展示来获得最终的评估。
课程纲要规范了师生对该课程教学环节的理解,避免了很多因要求模糊而造成的问题。如课程纲要中对学术的诚信有明确的说明:任何试图使用未经授权的信息,或将别人的作品、绘图、实验报告等当做自己的作业提交,帮助他人获得和使用未经授权的材料、剽窃的行为都是不能接受的。
再如,课程教纲中有非常具体的时间表,每项作业都有提交的具体日期,对各项作业的评估纲要列出具体的分值和比重,甚至还对学生阐述设计方案发言时的着装有要求,教师可参考相关标准,相对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
这种让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制约的纲要除了维护教师,另一方面也是保护学生的利益。如从面料再造的小样到最后的成衣制作,学生知道每项任务应完成什么;课程需要阅读的参考书具体到哪一章节、哪一页都有明确说明。如果教师更改或省略一些教学内容,学生就可以教纲为依据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服装设计教学环节的设置之比较
服装设计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直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国内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教授方式多为“批判式”教育,教师会更多指出设计作品的不足,即使发现满意之处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学生动手设计创作服装效果图之前,从灵感收集到设计主题的确立,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方面的启迪环节鲜有侧重,大多由学生自主完成。
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桑德斯教授有独特的教学方法,侧重设计思维方法等教学环节的设置。例如在“服装设计理论与过程”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要求学生阅读《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心流》)、《Creativity》(《创造力》)等心理学书籍,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书中重点章节的方法,将心理学的理论引入服装设计教学环节。《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中谈到的观点是:“人的心理如何获得愉悦感以及原因。”该书作者针对几百位艺术家、音乐家、棋手和外科医生等专业人士调查发现,他们将自己的时间和努力完全投入所钟爱的事业中,心无旁骛,最终体会到最佳的人生体验。桑德斯教授通过心理学引导,和学生探讨对待设计任务是否有足够的热情;设计过程如何全身心投入;如何排除外界干扰;优秀设计方案的完成也是身心愉悦的体验。再如,如何获得设计灵感、什么事物能启发设计思维等,师生继续讨论服装设计思维方法,大家交换各自的设计经验,最终将设计作品和设计思维过程以学术简报的形式发表(图3)。
而对学生完成的设计作品,桑德斯教授很少挑剔学生技法上的毛病,更多是关注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的创作热情。笔者常听到桑德斯教授用“amazing”(不可思议)这样的词汇表达对学生的赞许。
结语
对比中美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可以看出,美国高校更尊重学生的个性,其教学方法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开阔性、创新性等方面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其开放的教学氛围、规范的教学管理、灵活生动的教学形式值得国内高校借鉴。而国内服装院校有较严格的选拔制度,学生的设计基础和表现手法、技能方面为其优势,再加上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在设计能力的体现上更具竞争力。因此,如结合实际、借鉴国外服装教育的经验、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将教学和实践在灵活多样的方式中结合起来,必将有利于我国服装教育的长足发展。
(注:本文为2014武汉纺织大学教研基金项目“中美高校服装教育比较之研究”,项目编号:141091014)
参考文献:
[1]郭兰兰.美国艺术教育的几个热点问题[J].教育学报,2011(7).
[2]黎蓉.全球化背景下服装设计教育的思考[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4).
[3]郑丹彤,邹平.国外服装设计教育方法的借鉴与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09(3).
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中,服装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服装设计课程具备艺术性及多元性的特点。从生源角度上来看,大部分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及基础服装知识,但在文化课知识方面较为缺乏。然而对于服装设计这门课程来说,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操作技术的培养,进而为服装设计课的优化及完善奠定有效基础。[1]从整体角度而言,为了使服装设计课实现有效优化及完善,本文对“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意义重大。
1 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严格意义上而言属于非艺术设计专业,注重学生服装专业知识及技巧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服装工艺技术专业领域当中的必要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学习到服装工艺设计、制作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就业前景。总结起来,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主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包括:第一,培养学生在服装样板设计和制作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实际操作能力。[2]第二,培养学生使用服装CAD技术进行成衣打板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服装CAD技术完成工艺设计的能力。第三,培养学生在服装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能力。第四,培养学生鉴别服装材料的能力以及裁剪缝纫制作方面的能力。
结合上述提到的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可知,在实际培养过程中,需注重“理论+实践”的培养,注重学生服装设计技巧能力的提升,进而为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及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课的几种常用教学方法分析
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课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方法的应用通常会考虑到三大要素:其一为设计要素;其二为面料要素;其三为工艺要素。根据不同的要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服装设计课教学得到有效优化。常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2.1 设计方面的教学方法
在服装设计中,涉及设计要素的教学方法需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即为色彩的实物搭配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让学生掌握色彩的三要素,也就是色相、纯度以及明度。在色彩搭配过程中,需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搭配。一般情况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采用大量的颜料调配,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手绘图案对色彩搭配的原理加以理解,进一步了解服装效果图的表达。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可以利用色板或多件服饰进行实际的搭配操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对服装色彩的搭配加以理解,进一步通过直观的感受了解服饰色彩配置的方法及技巧,进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服饰色彩的搭配方法及技巧。[3]另一方面,在服装设计造型上,采取实物二重改造法。实物二重改造指的是对服装成品实物进行改造,实现二次深化设计。主张在成品服装造型上添加全新的原始设计,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二次设计。例如,针对前衣片的造型,由一片剪裁分割成多片式,衣襟由原来的方形改成圆形,或者添加装饰线等。通过此类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在服装设计方面的创新思维,从而为服装设计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2.2 面料方面的教学方法
在服装设计课教学中,针对面料方面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服装面料实物混搭法。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合理选取面料是最为关键的。为了深入了解面料的特性,便有必要实施实物法教学策略。学生收集到诸多面料之后,教师需指导学生了解面料的性能,如面料的硬度、悬垂感以及纱线等。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充分掌握面料的特性,可采取燃烧、刀刮以及抽丝等方法。在进一步针对原本的服装面料进行改换及贴补设计的条件下,能够使设计效果得到有效优化及增强。例如,将已经穿旧了的牛仔裤的一些裤片剪掉,然后使用皮革面料代之,以此练习面料混搭,如此便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面料的设计美。[4]在多种材质的服饰上,可使用服装面料实物混搭法,从而使二次设计得到有效优化。
2.3 工艺方面的教学方法
基于服装设计过程,工艺方面采取的教学方法即实物体现法。于设计方案确立前期,需指导学生进行打板练习,并学会选取材料,直到实体工艺制作完成1∶1的服装成型实物为止。基于大作业课题过程中,需对服装类型、成本价格进行限制,将1个3套小系列完成之后,将正常1∶1的成本价格换算出来,如面料、敷料以及耗时等。[5]当学生完成实物设计之后,能够让学生掌握服装从设计到成品的整个制作程序,并对服装的成本、定价以及利润等均有一定的掌握。从整体角度而言,工艺实物体现法的应用能够使服装结构的打板设计及工艺设计更加优化,进一步使设计成衣化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3 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中,服装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以往的服装设计教学课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为了使服装设计课程设计显得更加合理、规范,有必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理论+实践”的教学思想。一方面,需明确服装工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需注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包括在设计方面的色彩实物搭配法、服装造型方面的二重改造法、服装面料方面的实物混搭法以及在工艺方面的实物体现法等。总而言之,在明确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规范科学地应用各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能够为服装设计课的优化及完善奠定有效基础,进一步为促进服装工艺技术专业的进步及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范滢,占必传.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研究[J].职教通讯,2011(24):60-64.
[2] 冯志梅.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8):157-160.
服装图案的设计师服装设计发展的趋势,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路线。优秀的设计师往往可以透过服装图案对服装进行深层次的设计,图案的艺术设计体现着服装的个性价值。服装图案的选取多种多样,广泛而多彩。根据服装图样的表现形式,对服装风格、类别、特点进行准确的分析,深刻研究图案的艺术特性和有效实用价值。结合服装实际的艺术设计特点对服装的图案设计思路进行分析,加深服装设计的艺术创作,保证服装创作的有效性。
1服装设计艺术图案的类别表示
服装图案的艺术设计类别是根据社会审美相互适应的,通过分析服装图案的发展标准,对服装审美价值水平进行分析,结合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平。服装图案的设计受艺术思维影响,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图案的发展是文化历史的体现,服装的设计是实用与美的追求的结合。服装图案的发展是具有历史性的,自远古时代,服装上的图案更代表深层次的含义,代表权利、地位、宗教等,是人们无上追求的美。服装图腾在服装发展中逐步形成,逐步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市场变革,服装图案更加多元多,更加具有实物价值思想。为了加强服装图样的效果,可以对服装进行裁剪改造,实现图案的立体感和空间效果。图案的设计更加多元化,使用刺绣、喷绘等方式,提高服装图案的整体设计效果,根据服装图案的独有形式,对服装图案进行面料改进,提高面料的服装设计效果。综合服装设计的特点,对服装面料进行选材,使服装更加具有立体装饰感,增加三维结构的设计效果,对立体面料的裁剪、纽扣的处理、胸花的设计等等多种内容进行修饰,改进服装设计的立体效果,提高设计的创新性发展,确保服装设计的空间效果。
2服装图案不同部位样式的表现
服装图案的位置对服装设计具有不同的效果。合理的服装图案位置设计师极其重要的,这是服装设计的点睛之笔。根据服装审美效果,合理的搭配图案,加强人们对于服装设计的审美效果。服装设计中,需啊哟根据特殊位置、特殊图样进行区分。例如,口袋、领口、袖口、裙摆等,这些位置如果装饰得体,合理的位置配置有效的图样,可以有效的提升设计效果。在设计中,需要根据服装设计文化,对设计进行图案处理。例如,具有中国古典民俗文化的图案设计,就可以在服装的袖口或纽扣上设计具有传统中国风韵文化的图案,如“中国结”“龙凤呈祥”等,这些中国文化图样色彩具有唯一性,特殊性,历史性,在服装设计中是具有优势的图案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提升服装设计的效果,文化的结合更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色彩。在唐装文化设计中,在基础性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前提下,融入西方文化图案。正价西方文化的服装特点,增加服装设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例如,翻领或对襟等设计,就是传统服装设计的改进和创新。服装图案的设计才生的审美效果,首先需要保证立体舒适度,这对于服装整体设计是极其重要的。在设计中,需要对服装设计和图案设计进行协调统一的分析。服装图案的选择需要与设计相统一,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有效提高服装设计效果,人们往往利用科技手段,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设计,将更新颖新奇的材料展现出来,增加服装设计的图案设计效果。为了有效提升设计效果,增加服装的材料和质感也是极其重要的。根据服装材料,使用先进技术设计出特殊的纤维材料,根据图案设计效果,对图案进行展示,丰富图案的展示效果,扩展服装设计的艺术性作用。
3图案与设计艺术品质的结合
现代服装艺术设计中,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需要完美的结合到一起,有效的服装图案设计可以提升艺术品质。根据服装设计的基础标准形式,对服装设计进行分析,加强服装设计的艺术性,提高实用性,实现二者结合,保证服装品质,这就是服装艺术的表现。服装设计中需要有独特的图案设计,也同样需要有合理的实用性,设计性与实用性需要和谐而同一,而不是单独的突出其中一种,这种审美感的平衡更具有艺术品质效果,二者缺一不可。加强服装设计的艺术品质服务分析,对服装设计中的相关元素进行研究,提高服装的实穿效果,保证服装图案设计的合理有效,兼顾二者实现品质和一。服装艺术的设计需要实用性,实用性的保证督促艺术图案设计的发展,二者缺一不可,又相辅相成。根据服装设计效果,对图案设计品质进行分析,在设计中加深服装艺术品质的发展,实现图案在艺术服装设计中的快速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服装图案的设计是艺术设计中的重点,服装设计需要艺术品质的创新发展,艺术品质的发展离不开服装设计。加强服装品质生活的设计,大大提升服装图案的表现形式,根据服装图样、服装附属类别物、服装实用性标准等多项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提高服装图案的设计效果,保证服装设计的作用统一,加深服装艺术的发展,实现服装艺术思想品质的提升。服装艺术设计需要图案的设计,现代服装设计运用图案实现了服装多元化的发展。
作者:孟凡瑜 吴琳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
早在很早以前,服装设计这一行业就已经出现了,到现在为止已经还在不断发展壮大,如此就要求服装教学的质量要不断的提升。与此同时,品牌也是服装业内部相互区分自己和竞争对手的服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这对于服装的设计者来说也是特别重要的,所以,在进行设计教学时,其中,在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对学生品牌设计思维的培养。
一、以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和求知欲为入手点
1.由兴趣勾起学生求知的欲望。首先教师在教学前可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让他们把自己满意的服装的样式描绘出来,而后在这个基础再依照自己的想法进一步改进,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与教学的主线有些不符,但是此种方法的趣味性很强,构思也足够新颖,它能够勾起学生浓烈的兴趣,还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学习设计的信心,同时还能充分地动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还是特别重要的,这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地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品牌服装的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内心的成功感。在设计服装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尽力运用各种方法,挖空心思地让他们感觉到成功,从而挖掘出他们的成功感,并由此带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教师完全可以小范围的组织学生进行具有实践性地设计服装作品展,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扩大作品展的范围,让学生渐渐有一种 "巴黎时装作品展"的身临感觉,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还能够让他们感觉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然后就会努力的设计出比之前更加好的服装。
二、扎实学生的基本功,锻炼其思维创新的能力
1.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是要锻炼的。如果学生想把服装的设计图做到够好,这要求学生不只要有缜密的设计构想,还应该要有夯实的绘画技能,这是由于一幅美感兼备的设计图必须切和意题,与此同时还应该保证是悦目、简洁、干净的,这就要求大小、色彩、形状、比例等整体表现都与规定的标准相匹配。学生如果想要把这些都做到做,就应该在学习传统理论的基础的同时,对服装的综性知识展开发散性思维,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发挥想象的空间。所以,于教师而言,在教学的各个时期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勇于打破馋鬼的思维模式,寻找各异的设计特色,各抒己见,其目的在于培养立体的、多角度的、全方位的、扩散性的思维能力。
2.色彩运用以及人体绘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倘若是想把学生的色彩的基本功培养的足够优良,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描绘一些装饰的色彩画,当然这些画在起初可以不是有关于服装的,但是完全要做到够自由、活泼和奔放;同时还可以在合适以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去体会大自然,去体验观察自然界的各种风光,比如蝴蝶飞舞的翅膀、雨花石暴露的纹理、鲜花绽放的百态、甲虫爬过的花纹等,这些能够让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 想象力也会丰富多彩。虽然这样,但是色彩是不能乱搭配的, 人是服装设计的全部对象,所以在着色前要先了解掌握人体结构以及运动的各种规律,明白人体绘画表现的基本技法。总而言之,只有要通过人体和色彩完美结合才能把服装的外在美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所以教师在设计服装的各项教学中就必须把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
3.准确无误的审美观需要绘画能力和观察能力紧密的结合。我们都承认美的才是好的,这点在设计品牌服装的过程别重要,所以,学生必须建立对的审美观念,明白什么东西才是真正美的。当然审美观都是在不断地观察中培养出来的, 教师在这时需要做的就是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些的经典富有"美感"的作品。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赏一些著名的电影、中外的名画、著名的时装会的影像等,如此不但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修养素质,让他们建立对的审美观念,而且还能使学生从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设计服装的启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设计服装的创新审美能力。
三、教师要适时改进教学模式
1.教师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实践上,经过自己动手能力的提升带动学生学习。教师如果有一些经验完全可以模拟一些差异性较大的的设计比赛,在比赛前,先设定比赛的专题项目,然后欢迎学生能够积极参赛,在赛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很多实际操作的知识,还能检验自身实践能力的强弱。另外,教师还可采用开实验课的教学方式对教学不断实行检验并探索,甚至还可以小部分的借鉴公司企业运营模式进行情景教学制作,丰富教学方式。
2.把音乐的手法运用到服装设计上,具有很大的创意性。在设计服装的过程中, 色与形的变化和音乐中的音调节奏的起伏变化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这样设计就完全可以按照音乐的手法进行了。也与音调的起伏变化相同,在设计图中的面、线、点色彩的变动规律,也能表现出缓急轻重或是有规律或是无规律的变动;这与音乐的整体旋律一致,在设计服装的图纸的整体功能布局上的氛围可以激烈高昂,可以低调平淡。如果想要实现在设计服装中采用音乐手法的超标高准, 教师就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对于的音乐素养,让学生能在音乐欣赏的整个过程中得到无形的美感,同时在视线上传输给自己的服装作品一些设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