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2 15:14: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学科基础薄弱,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动画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教育系统,各个院校对动画的理解不同导致专业的设置也不同,有的动画专业设置在艺术系、计算机系、设计系,也有的属于传媒系或工程系,不同方向的专业设置培养人才的重点不同,但是专业都不够细化,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都存在动画专业的书籍资料杂乱不系统的问题,而且对动画的理论研究流于表层,使课程设置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学校甚至把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培养方案生搬照抄,学生由于缺乏理论支持,动画基础知识薄弱,实际动手能力也差。学校课程教学内容模糊造成学生不知所云,知识结构混乱,忽视了对学生创作思维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在毕业后难以应用到工作中。我国目前动画教育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人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学校间要加强合作,多交流,多学习,共同改善教学体系,改进教育模式。
三、动画产业需求与人力资源存在问题
动画教育是动画产业的依托,如果动画教育做不到引导艺术发展,动画科研无法走在技术前沿,动画人才就不能与市场需求密切结合,不能为动画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就会造成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割裂的情况。我国的动画产业缺乏优秀的原创的高层次人才,也需要精通动画制作和管理的制片人。可是学校教育期间学生得到的创作实践和管理经验非常有限,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良莠不齐、名不副实导致动画就业市场的混乱无序。动画产业和任何产业一样,需要保持合理的人才结构,因此学校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动画教育体制急需改进。
四、动画学科教育跟不上动画发展趋势
在如今的数字化、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动画已不单单是传统的动画片的概念。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动画逐渐演变为一种工具、技术、媒介,并且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在影视动画、广告、多媒体、网络社交等领域,因此对创新型、全面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广泛。但是培养院校的教育模式陈旧,学科技术发展缓慢,对国际动画产业和动画教育的发展趋势认识不够,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理论基础和技术研发都远远落后于动画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非常有必要使我国的动画教育与国际接轨,积极迎接挑战,提高动画学科教育水准。所以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很值得动画教育人员和院校反思。
五、动画专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当前我国的动画教育处于无序发展的局面,看似节节开花,实际问题很多,比如动画教育不平衡的问题。据统计,开办动画专业的院校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东部地区。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影视文化消费高,市场前景好,就业机会多,相应的动画专业的院校也比较多。但是动画教育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不可被忽略。
六、中国本土动画不发达,缺乏民族动画创作型人才
动画是具有文化形态的产业工程,当年美国创作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动画影片在中国席卷上千万美元,花木兰、熊猫、功夫哪一个不是我们骄傲的中国元素,可我们却没有把它们发扬光大的动画人才。现在像《宝莲灯》、《大闹天宫》那样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寥寥无几,动画艺术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离不开传承中华文化的动画人才,因此,我国的动画教育要在培养动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民族情怀方面加大力气。
弘扬主旋律为主导我国正致力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主义的文化,对于文化的发展,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美术事业或者美术产业都属于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域,因此,国内美术的发展主线依然是以主旋律为主,美术创作者们遵循的首要创作原则应该是创作健康的、有审美价值并且符合国家和人们利益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应该体现时代的特征,具有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不拘一格,应该实现“百花齐放”的方针,只要美术作品符合人民和国家的利益,能够对人们的精神世界达到充实的效果,就应该鼓励。坚持美术发展的主旋律,才能保证思想以及价值观的正确性。美术创作者们应该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应该被暂时的经济利益蒙蔽双眼,而去创作一些低俗的美术作品,这样就亵渎了美术家的身份,也是对美术这门艺术的极大不尊重。美术的创作与发展应该立足于现实生活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现实生活的,这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美术的创作亦是如此。因此国内美术的发展趋势是立足于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不管是现实主义的作品还是理想主义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生活和社会的真实,对人们的生活有总结反映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指导的作用。脱离了现实的美术创作是没有意义的,就算是先锋派美术或者超现实主义美术,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还是因为通过变异和夸张的手段反映了现实。艺术不是虚无缥缈的,理应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是艺术获得长久生命力的基本保证,因此,我国的美术发展趋势必然是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国内美术与西方美术交流加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以及全球化的发展逐步深化,我国的美术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会持续下去,未来一段时间内,美术创作会更多地融入西方美术的创作元素,创作出一批中西合璧的美术作品。我国的美术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研究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的学者逐渐增多,美术领域的创作者们接受的美术教育已经中西贯通,并且越来越体系化,因此西方的美术元素会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文化是可以相互影响并借鉴的,“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是正确的,但是我国美术的发展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和立场,坚决否定全盘西化,并对抗外域文化的不正当入侵,因此,我国美术与异域美术的交流应该掌握好一个限度的问题。
深入挖掘我国传统的美术元素,弘扬中国传统的美术我国特有的山水画以及其他美术形式,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应该深刻地进行挖掘并弘扬,防止被埋没掉,应该通过合适的途径进行传承。国内美术的发展趋势,必然包括中国传统美术的发扬光大,传统美术是我国当代美术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如何将传统美术和新媒体、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国内美术发展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时代在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美术发展应该积极地去适应,应该进行稳妥的创新,而不是安于现状。现阶段,美术产业化趋势突出,美术不只是一种艺术,还是一种生活消费品,美术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工艺美术以及设计领域对美术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些领域中,应该充分发掘传统美术的元素,将传统美术的作用充分地予以发挥,不仅传承了我国传统的美术,还创作和设计出特点独特的产品。因此,传统美术是美术发展过程中无论如何不能丢弃的,国内美术的发展需要求新,需要吸收外来美术的优点,但是应该立足于本民族的美术。美术批评学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探讨美术的发展趋势,不仅要探讨美术创作的发展趋势,还要探讨与美术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其中之一就是美术批评学的发展趋势,美术批评属于艺术批评的范畴,批评的对象是美术作品或者美术现象。美术批评一般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主要针对当前美术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现象进行评论,所以它对美术的各项发展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能够对美术的发展给予前瞻性的规划和思考,对美术创作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美术批评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一定是一个不断完善并深化的过程,应用于美术批评的各项理论会更加充盈和丰富,对美术创作的发展产生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使美术创作的内容更加深刻,形式更加多元化。美术批评家们应该认清美术发展的形式,不迎合不渲染不夸张,要有扎实的做学问的底气,对美术发展的现象提出中肯的批评以及实事求是的看法,反对浮躁的学术风气。
美术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我国美术的发展,不仅需要美术创作者和美术批评人员的努力,也需要政府文化部门的努力,应该进一步丰富美术馆、博物馆以及艺术馆的数量,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建馆的水准,使美术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为美术教育和美术爱好者提供一个美术学习和研究的环境;另一方面,美术馆的建设和维护应该实现产业化经营和管理,将美术事业和美术产业进行结合,从而使美术馆这些基础设施不仅具有公共服务的功能,也具有产业化的倾向,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一个国家美术馆的数量和繁荣程度,往往代表了美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兴旺程度,在美术馆兴建到一定数量之后,就要考虑美术馆的经营问题,门庭若市和门庭惨淡绝对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美术馆等美术类的基础设施得到繁荣发展后,国内美术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美术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对于美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需要专家学者的反复论证,还应该听取民间文化学者以及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因为美术馆之类的基础设施不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宫殿,而是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准以及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场所,最终还是服务于民的,而不是政绩类的工程。
以上分析了国内美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从三大方面展开探讨,对美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个比较客观的展望,必须立足于当前,通过当前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寻求解决的途径,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后,就是下一个阶段的美术发展情状,也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内美术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财政补贴;另一方面,需要美术创作者、批评者以及众多文化学者的共同努力,通过对美术理论的探讨以及实践的创作经验,对美术发展趋势做出前瞻性等预估,给美术的发展一个光明的前景。
美术专业在高校的专业设置中,无论规模或是建制都较为精简。专业在高校的建设起初,并非是社会和市场急需和广泛专业。更多地是为了迎合文化艺术的发展以及历史文脉的传承,在专业教学教育中,是专业技巧与相关理论相结合最为密切的专业,教学教育体系更加重视专业技术的培养,针对社会实践的应用相对较为淡化。在多年的实践教学发展中,美术教学教育也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随着高校教学规模的不断发展,美术专业的教学体系也随之日益扩张。在高校的美术专业发展中,专业性的分类更加齐全,门类逐渐多样化丰富化,招生规模也随之扩大化。更重要的是美术专业在社会和高校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更加艰巨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与发展,美术专业在社会中的应用领域也更加广泛了,相应地高校教育教学的方向和侧重点也不断改变。单纯的文化艺术传承以及技术技巧的学习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需求。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学以致用的的原则不能单单为己所用,更多地是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建设中。
二、文化创新产业的发展前景
文化产业的发展近些年非常迅速,随着社会经济深化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随之迎来了大发展阶段。在各领域的创造性行业中,文化创意产业无疑是最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以及艺术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今新兴行业盛行,传统行业立足寻求新的突破,在此之际,文化产业也不断寻找创新点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可以说在社会各领域拥有者广泛的发展基础,无论是新兴行业还是传统行业,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推广与应用越来越区域多样化,力求运用文化产业作为其新的增长点突破口。文化产业要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寻求新的创新与突破,其创新点也应当切合当下大环境发展趋势,艺术文化市场多年来厚积薄发,蓄积着传统底蕴的同时,也在多方面吸收多元化的艺术文化养分。这些融会贯通的开放式发展趋势势必会带来更多的创新与突破,较之文化创新产业在更多服务类行业中也取得了更多的拓展空间。创新与开拓在未来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必将成为一种趋势,不断地寻求创新是文化产业继续壮大的根本途径。
二、媒体时代对于美术教育的影响分析
(1)改变了传统艺术的传播和流通方式。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美术作品主要是通过静止性的绘画、手工作品等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传播的范围很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而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美术作品的传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美术作品的传播突出表现为开放性和动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也已经不再是局限于传统的小范围的封闭教学,美术教育的领域、受众以及传播手段都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2)技术的发展淡化了原创的概念。由于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浏览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甚至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绘画作品开展后期处理,使得整个绘画作品效果更好。媒体时代下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对于绘画作品原创的追求。而且数码技术的发展使得它在美术作品的处理中表现出强大的精准度,效果更加的出色,而且复制品的再复制也不会产生其他的消耗,这在技术上大大的淡化了美术作品原创的概念。
(3)美术教育全球化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获取的信息渠道更加的多样化,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开展交流,也能够获得接受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美术教育。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被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所看到,在这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美术教育形式,过去单一化的中国美术教育方式在美术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弊端日渐暴漏。美术教育全球化的趋势有利于美术教育自身的发展和更新。
三、媒体时代下的美术教育发展前景探讨
(1)美术教育的内容将会更加的多样化。美术教育的内容是一个时代美术教育观念的集中展现,传统意义上美术教育纯技能、单一性的状况已经逐渐的被现代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和丰富性所替代,这使得媒体时代下的美术教育的内容更加的多样化。媒体时代下的美术教育的内容特别的丰富,融合了人文色彩和艺术的多重特征,对于受教育者个性的培养、潜能的开发以及激发受教育者创新思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现代美术教育中所说的技能的综合,就是将折、叠、塑、画等多种技法综合运用的过程,使得美术作品的创作方式更加的多样化和综合化。这种综合观念的发展实际上也就是美术教育中大美术观念的拓展,也只有这种综合化的大美术的观念才能够更好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2)美术教育会呈现出公共性的发展趋势。伴随着美术作品在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方面的变化,美术教育也不再是在传统的美术专业者的范围内进行传播。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欣赏美术作品、获取美术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美术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人们对于美术的理解也都有了新的发展。美术教育是对人心灵的一种美育教育,这种教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全民都需要的教育,适应了日常生活和人文精神进行紧密集合的发展趋势。人们在美术教育公共性的影响之下,能够对自身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建立起自己的美术体系。美术教育不仅仅能够对人开展美育,同时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也是对人实施德育的重要方式。美术教育向着公共性的方向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优化全民美术素质的关键所在。
四、美术教育的形式会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美术教育作为对人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重要形式,未来必然会发成一种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这也充分了展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态势。美术教育作为人们文明发展传承的重要形式,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美术教育自身的发展也特别的重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产生了很多的先进的工具和设施,美术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折现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设备、网络技术等来开展美术教学,这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迎合了受教育者对于美术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美术教育的形式必将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1.邱学华:尝试教学法
教学的一般步骤:①准备练习;②出示尝试题;③自学课本;④尝试练习;⑤学生讨论;⑥教师讲解;⑦第二次尝试练习。
2.李吉林:情境教学法
教学的基本原则: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
五项操作要义:①以美为突破口;②以情为纽带;③以思为核心;④以儿童活动为途径;⑤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3.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法
七条教学基本原则:①班集体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②在教师指导和辅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③启、读、练、知、结相结合;④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直观性;⑤尽量采用变式复习加深理解和巩固;⑥强动机、浓兴趣;⑦自检与他检相结合。
课堂教学一般模式:启、读、练、知、结。
4.黎世法:异步教学法
六段教学方式:①提出问题;②指示方法;③学生学习(六步学习);④明了学情;⑤研讨学习;⑥强化小结。
学生的六步学习: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
5.张熊飞:诱思探究教学法
教学的基本主张:①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情境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目标性学习的和谐统一体;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
6.顾泠沅:青浦教学法
教学基本策略:尝试指导、效果回授。
教学的主要措施:①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②处理教材,组织好课堂教学层次、序列;③改进方法,在讲授的同时辅以尝试活动;④效果反馈,及时调节教学。
主要教学步骤:诱导―尝试―概括―变式―回授―调节。
四个基本原理:①情意原理,即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②序进原理,即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和结构;③活动原理,研究者建议教师采用“尝试指导”的教学模式;④反馈原理,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7.王敏勤:和谐教学法
课堂教学四个环节:①导入新课,明确目标;②自学指导,整体感知;③检查点拨,探寻规律;④练习达标,拓展提高。
8.崔其升:“三三六”教学法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三个板块:预习―展示―反馈。
六个环节:①预习交流;②明确目标;③分组合作;④展示提升;⑤穿插巩固;⑥达标测评。
教学法的精髓: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9.蔡林森:洋思教学法
主要做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二、当代教学发展的四个趋势
对上述几个教学流派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掌握当代教学发展的四个趋势。
1.唤醒生命意识
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异步教学法、诱思探究教学法、青浦教学法、和谐教学法、“三三六”教学法、洋思教学法,它们不约而同地把自我学习、自我探索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于,上述流派的教学活动,他们重新发现了人,把人的发展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他们认为,知识和能力只有促进了人的发展才具有意义。
正如崔其升总结的那样,“三三六”教学法的精髓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在这里,学习已经成为学生自我主动的追求和愉快的生命历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无可奈何地选择。伴随着学习活动中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儿童也深化了对生命价值的积极体认。
生命意识是一个人发展的原始冲动,对人生价值的积极体认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生命意识的唤醒和人生价值的确认。他们触动了儿童灵魂深处最隐蔽、最敏感的心弦,因而发现了教育成功的最大的秘密。
2.实现多元对话
传统课堂教学局限于单向的传授,而上述教学流派十分重视多元的深入对话。尝试教学法讲究尝试与讨论,情境教学法将情感作为联系教学主体的纽带,和谐教学法重视反馈机制的建立,“三三六”教学法将展示与反馈作为教学最主要的环节。
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我、人与教材、人与环境等多个主体之间会进行深入交流。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多层面同时展开的、汹涌澎湃的、激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发展,学习方法得到了改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展示和评估成为对话的两种重要方式。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将展示作为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展示活动连接了前面的自学和后面的反馈,更重要的是,它与儿童的心理特征相吻合,满足了儿童的心理需求。在展示中实现对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因而对话必然是深入的和有效的。
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异步教学法、青浦教学法、和谐教学法、“三三六”教学法、洋思教学法都把评估、反馈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同伴或师生在评估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交流,进而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和调整。
3.讲究教学艺术
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供职的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说:“今天教育家面临着一件使人着迷的任务,即发现如何在理性训练与感情奔放之间求得和谐平衡。”法国作家福楼拜也说:“越往前进,艺术越将科学化,同时科学也将艺术化,两者在底部分手,在顶部结合。”随着对教学中科学主义的反思越来越深入,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教学中科学理性存在的局限性,认识到感性与理性相交融、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重要性。教学艺术化正是顺应了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以李吉林倡导的情境教学法为代表,涌现了像于永正、孙双金、窦桂梅等一大批著名教师,在教学艺术化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尝试教学法、诱思探究教学法与和谐教学法中,我们也能看到教学艺术化的端倪。
随着研究的发展,人们对教学艺术的内涵、特征、基本形态、创作方法等方面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正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描绘着迷人的前景。
4.追求教学效益
几乎所有的教学流派,进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就是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他们都把有效性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
但是人们对有效性的理解尚不够全面。有的教学法将有效性局限在知识与能力的维度,中学教学中表现尤甚。如果说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那么只有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实现,才能说教学是有效的和高效的。
三、优质教学的主要特征
现代会展展示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会展展示设计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基本表现为:空间布局的灵活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展示形式的市场化、生活化、现代化;更强的开放性、透明性及参与性;更加强调对效果、效益、效率的追求。国外会展展示设计对整体设计项目的要求日趋增多,设计项目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已形成了“设计即是管理,管理即是设计”的概念。
中国会展展示设计的现状
1. 中国内地会展设计市场大多欠缺发达国家和地区会展业的资讯传播、统筹管理和规划、合理分工、创新和环保的理念;
2. 很多设计作品处于设计抄袭、张冠李戴的状态;
3. 展示设计师普遍缺乏系统的设计管理学习和训练,层次偏低;
4. 整体的设计水平仍处于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设计的要求和质量适应不了我国会展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5. 设计忽视参展方与参观者间的信息沟通反馈,彼此间缺乏互动交流的空间和机会,据官方统计我国04年积压商品已递增至3万多亿,这种现象除了宏观经济因素外,很大程度上也由于企业的设计与消费者的需求没有紧密联系所造成的;
6. 可使用的材料及展商愿意承受的成本也与国际相差甚远,所以在设计上一般都要考虑成本,其次再考虑创意;
7. 设计重复使用率极其低下,对新型材料性能、保管、运输与搭建、维护等的了解甚微。
中国会展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各种文化的碰撞,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会展的展示设计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力而生动地表述了这一特征。那就是――设计业的“大设计”发展趋势。
二、会展经济下中国会展展示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
面向行业,探索合作式会展教育模式
在构想的会展教育体系中,高校是核心,担负着学历与学位教育、科学研究、课程规划等任务,并具有管理模式输出、信息收集与加工等职能,承担着培养核心人才的任务,如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展示设计管理、会展执行管理等相关人员。应坚持合作办学,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保证
要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必须先有一个较强的师资队伍。在已经开办会展展示设计本科专业的高校,从事该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仅人数少,而且大都是从其它专业转行过来的,专业理论积累不够,会展相关工作经验也比较缺乏,相关教材找不到很适合的人撰写。要加强会展教育与科研队伍的职业化建设,给予相关人员到会展先进国家培训的机会,以便了解国外会展业最新发展状况、研究成果以及会展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支持相关人员到会展企业挂职锻炼;应对会展教材编写和出版给予资助;在科研项目立项、资助额度和研究时间保证方面,也要给予帮助。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
会展展示设计是一种多元整合的信息传播媒介,因此在教学上需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来指引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与社会,与科技文化,与经济水平的发展相同步,这样才能给展示设计的发展拓展美好的前景,使展示设计能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服务。
从以上研究数据和市场现状来看,会展展示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应涉及以下内容:
1) 目标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层次低的熟练技术工人,还是层次高点的设计专用人才。目标的定位不一样,那么课程设计的深浅复杂差别很大。
2) 课程的设置。它应包含会展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如美学、构成、设计管理、消费者心理等)及会展行业基础课程(如:会展策划、市场营销、统筹管理等)。
开设课程:
编导理论、电视摄像、电视编辑、艺术概论、中外名著赏析、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电视栏目策划、电视新闻节目、纪录片研究与创作、电视节目导播、戏剧艺术、电视节目拍摄、电视编辑、电视节目导播。
实践教学环节:
编导理论、电视摄像、电视编辑、艺术概论、中外名著赏析、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电视栏目策划、电视新闻节目、纪录片研究与创作、电视节目导播、戏剧艺术、电视节目拍摄、电视编辑、电视节目导播、多媒体制作、文艺与新闻节目制作、纪录片创作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编导专业就业方向
编导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最后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毕业生可从事影视文化传播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在报刊、杂志、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电影制作部门等做记者、主持、策划或行政主管、业务主管以及编辑、编导等专业人员。泛指从影视艺术衍生出来的众多文化产业组织和管理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广告、影视、公关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广告;
2、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3、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4、互联网/电子商务;
5、新能源;
6、教育/培训/院校;
7、计算机软件;
8、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编导、后期制作、视频编导等工作,大致如下:
1、编导;
2、后期制作;
3、视频编导;
4、视频编辑;
5、文案策划;
6、摄影师;
7、视频剪辑。
编导专业就业前景
美术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从古代美术的萌芽开始美术教育就开始产生,美术教育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广义上来讲,美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美术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有目的的使用美术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一种工作。狭义的美术教育主要是指学校美术教育,是依托美术课程对学生实施美术创造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的一项工作。
1 美术教育的一般特点探讨
(1)美术教育有着鲜明的情感教学的特征。美术本身就是一种充满了情感的艺术形式,美术作品凝结了美术家大量的心血和情感,因而美术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不是生搬硬套把美术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己进行情感的表达。所以美术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别,最为关键的就是有着鲜明的情感特征。
(2)美术教育的开展需要因材施教。由于受教育者本身的学识、兴趣以及思维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使得美术教育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艺术之所以能够带给人美感,主要就在于艺术展现的正是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为学习者自身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和能力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因此美术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遵循受教育者的个性和能力特征,依据受教育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从而促进个性的发展,这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美术教育的长足发展。
2 实施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
美术教育和其他的教育形式有着一些相似的特征,那就是有着个性价值和创造价值和情感价值等,这些价值是人才人文素质培养最为基本的构成部分。美术在教育的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价值是十分巨大的,而美术的价值并不是为了单纯的为社会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而是在全民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能够注入美术的元素,不管哪行哪业的人才,通过接受美术教育都可以获得很好的发展。
3 媒体时代对于美术教育的影响分析
(1)改变了传统艺术的传播和流通方式。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美术作品主要是通过静止性的绘画、手工作品等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传播的范围很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而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美术作品的传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美术作品的传播突出表现为开放性和动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也已经不再是局限于传统的小范围的封闭教学,美术教育的领域、受众以及传播手段都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2)技术的发展淡化了原创的概念。由于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浏览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甚至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绘画作品开展后期处理,使得整个绘画作品效果更好。媒体时代下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对于绘画作品原创的追求。而且数码技术的发展使得它在美术作品的处理中表现出强大的精准度,效果更加的出色,而且复制品的再复制也不会产生其他的消耗,这在技术上大大的淡化了美术作品原创的概念。
(3)美术教育全球化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获取的信息渠道更加的多样化,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开展交流,也能够获得接受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美术教育。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被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所看到,在这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美术教育形式,过去单一化的中国美术教育方式在美术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弊端日渐暴漏。美术教育全球化的趋势有利于美术教育自身的发展和更新。
4 媒体时代下的美术教育发展前景探讨
(1)美术教育的内容将会更加的多样化。美术教育的内容是一个时代美术教育观念的集中展现,传统意义上美术教育纯技能、单一性的状况已经逐渐的被现代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和丰富性所替代,这使得媒体时代下的美术教育的内容更加的多样化。媒体时代下的美术教育的内容特别的丰富,融合了人文色彩和艺术的多重特征,对于受教育者个性的培养、潜能的开发以及激发受教育者创新思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现代美术教育中所说的技能的综合,就是将折、叠、塑、画等多种技法综合运用的过程,使得美术作品的创作方式更加的多样化和综合化。这种综合观念的发展实际上也就是美术教育中大美术观念的拓展,也只有这种综合化的大美术的观念才能够更好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2)美术教育会呈现出公共性的发展趋势。伴随着美术作品在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方面的变化,美术教育也不再是在传统的美术专业者的范围内进行传播。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欣赏美术作品、获取美术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美术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人们对于美术的理解也都有了新的发展。
美术教育是对人心灵的一种美育教育,这种教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全民都需要的教育,适应了日常生活和人文精神进行紧密集合的发展趋势。人们在美术教育公共性的影响之下,能够对自身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建立起自己的美术体系。美术教育不仅仅能够对人开展美育,同时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也是对人实施德育的重要方式。美术教育向着公共性的方向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优化全民美术素质的关键所在。
5 美术教育的形式会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美术教育作为对人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重要形式,未来必然会发成一种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这也充分了展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态势。美术教育作为人们文明发展传承的重要形式,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美术教育自身的发展也特别的重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产生了很多的先进的工具和设施,美术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折现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设备、网络技术等来开展美术教学,这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迎合了受教育者对于美术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美术教育的形式必将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6 小结
美术教育在媒体时代下能够得到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的发展,可以更好的培养美术专业人才。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美术教育的发展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美术教育的理念得到了革新,方法得到了优化,但这在很多时候会影响到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的培养,也可能使得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被淡化。因此面对媒体时代下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只有正确的把握媒体时代的优势开展美术教育,才能够使得美术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也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人才。
跨界最初是由“crossover”译过来的,在英文字典中翻译为跨越、超越、交叉、融合等。跨界是将原本不相干的领域彼此渗透融合,通过创新升华为一种更新颖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或价值观念,跨界的核心在于创新。[1]跨界教育从教育领域来看,注重跨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四个领域;从学科领域来说,注重跨越自然科学、社会学科、人文学科等边界,开展大综合教育;从地域空间来看,注重跨越所在地区边界,进行区域教育和世界教育。[2]在当下的景观设计教育中,跨界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从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到校际间的专业交流再到国与国之间的项目合作都体现了跨界教育的必然趋势。因此,跨界教育是促进学科创新的好方法,在景观设计教学中融入该观念,可为学科注入新活力、新思维,绽放新的生命力。
二、景观设计教学融入跨界教育的必要性
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3]景观设计是一个紧俏的,内涵丰富的,前景广阔的专业,但我国景观设计起步较晚,景观设计职业先于景观设计学的形成,所以景观专业建设尚处在探索阶段。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和蔓延,网络和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化的趋势使景观设计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这使我们需要全面地定义当前景观设计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本专业内的理论知识,不接触社会中的实际工程,排斥学习相关专业开设的课程,尤其是外语课程,却不知这在全球化教育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讲,现代设计实践领域的广阔性要求整体、综合、全面的知识背景,因此景观设计学应该把科学的分析和艺术的分析结合起来,把规划设计、管理、保护等内容包括在内。相应的,在景观设计教学中,应注重社会、生态与艺术的三位一体,不可偏废。在我国现状教育背景下,更应强调环境科学及社会人文科学,并最终走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为目标的整体性景观设计教育。
三、当下景观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学生应该通过实践锻炼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景观设计师在创造新景观时需要游历考察,学习各类知识,并将知识融会贯通,使创造力和分析法相结合,而不是一头扎进理论堆里闭门造车。目前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环节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景观设计学科缺少与相关学科的融合
景观设计是景观综合体设计,它涵盖了多个学科间的知识,包括土壤学、植物学、生态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将自然学科与艺术与设计相结合兼容并蓄。[4]所以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不仅应该有很强的图解表达能力,艺术直觉和创造力,而且应该具备科学、系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如果一个学生有很强的计算机制图能力,但缺乏绘画的表达能力,那么很多灵感、直觉和创造力将不能在第一时间表达出来;如果一个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懂得生物学、遗传学等其他专业领域知识,其结果很可能不符合景观设计的实际需要,甚至很难全面进展;如果一个学生在设计中不懂得社会学和人文学,其设计往往会缺少人性的关怀而显得有些生搬硬套。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多学科间的交流,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学院应鼓励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开设本学科领域的选修课,建立精品课程网络学习资料库,以便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学习和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体系,为全面开展景观设计学习拓宽道路。
(二)课堂教学知识陈旧缺少对外交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及时更新课件及教学方法,没有将新形势、新材料、新科技带入课堂教学中,只是教条式地将传统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注重知识更新,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设计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本身应该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关注行业中的新动态,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时代新形势的发展。学院应引进长期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留学生来校任教,聘请国外知名教授前来讲座,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避免闭门造车。
(三)景观设计教学环节缺少游历考察
在景观设计教学中,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应该包括设计课、理论课、游历考察、讲座、校际交流、专业实习等多个方面。如果一个学校只强调学风建设、课堂教学秩序,将学生上课固定在教室中而忽略了学生与外界交流的必要性,将会禁锢学生的思维,缩小学生的眼界,降低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出只会死读书而不会应对时代变化的无用之才。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短学期这一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将课堂知识带进企事业单位,增加实践经验,将设计理念变成现实。教师带学生进行田野考察,利用写生、测绘等手段,感受大自然,贴近生活,留心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设计出尊重土地,关怀人性的优秀作品。这种打破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培养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国际趋势的景观设计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
四、跨界视野下的景观设计教育途径探讨
为培养符合时展需求的高水平景观设计复合型人才,尽快使我国的景观设计走向国际。实现真正的跨界视野,可从改革师资结构、教学模式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三个方面入手,实现景观设计教育的跨界意义。
(一)在师资结构方面,实现跨界应实行双师制和高校教师互聘制
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术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工程经验,创新的理论和观念应该不断地走入社会并获得市场的认可。随着时展的需要,一方面可尝试实行专任教师与景观设计单位的设计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教学的“双师教育”模式,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参与实际的公司项目,一举两得。面对学校教学与市场实践时,教师必须具有从教研型到经验型的转换意识,结合时代的实际情况合理改革和组织设计教学。另一方面,实行高校教师互聘制度,尤其应该聘请一些不同学科,经验丰富的教授、学者来校讲学,交流经验,给日常教学引入多学科的教学理念与思维模式。通过各专业领域的系列讲座,能够使学生获得许多在本学科领域以外的更广泛和深入的学术知识和实际生产经验,也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和指导作用。此外引入项目制教学。与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方便学生到相应的设计单位进行实习,从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这些措施不仅弥补了师资的不足,而且通过校内外的交流使资源得到共享,为推动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在教学模式方面,应在学科交叉中实现跨界
在景观设计教学模式上,应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在国内工科院校、农林院校与艺术院校都有开设景观设计专业,但学术背景不同,教学模式各有千秋。所以当下要更好地发展景观设计教育就应该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跨年级、跨专业、跨学校选择课程,在课程中采取学生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作业,公开展览,以达到互促互补的效果。聘请其他院校的教授、学者担任学科负责人,每学期给学生上课、讲座。引入前沿的、交叉性的知识体系,与国外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办学的模式,引进优秀课程,聘请知名学者前来授课。派遣教师到国外访问,进修先进课程。互派学生交流学习,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在授课之余,带学生去各个高校参观各类教学成果展,开拓思维,交流学习。这些举措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鼓励了学生勇于实验和创新的精神,为学科的前瞻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融入跨界思潮
但就目前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偏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缺乏技能方面的教育。某些方面的教育已经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相符合,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准则。课程设置只从单纯的音乐知识入手,课程划分过细,出现很多冗繁相似的课程,造成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学科之间缺乏联系,课时安排比例也不协调,单方面重视所谓重要的课程,对很多能够掌握技能的选修课不重视,学生更加不会重视,对选修课可去可不去,忽视了实践技能以及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我们急需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材、实践等方面进行转变与改进,以适应时代的步伐,为社会培养复合型音乐技术人才,从而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深入发展。
学校教育旨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根据社会需求,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数、方向都应以社会需求为依据。长期以来,学校按照各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教育,然后进行“专业对口”进行分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为当时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已经不能适应需要,各个学科,各个技能之间都要求有联系,进行交流、交叉融合。因此,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音乐人才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已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
“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定位内涵的核心,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对于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复合型”音乐人才应该具备以前教育下所不具备的综合素质,我们不能笼统地认为“复合型”音乐人才就是要培养能表演、能创作、能从事教学,又能进行研究的全才,而是要要求他们懂得怎么样将这些知识融合。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应积极调整教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和音乐教育培养目标,改革音乐教育内容和方法,按照社会的需求培养真正有用的音乐人才。
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不容忽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应届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所以,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已成事实。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就业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没有社会经验,没有工作经验,年龄小,经受不住大的挫折,在短期内很难为公司带来收益,等等一系列的不利因素,使得在校大学生不得不为自己的处境担忧。因此,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应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学生在市场上竞争的含金量,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目前我国市场可提供的岗位和待就业人数已经严重不平衡,人才市场“高手如云”,一般的人很难谋到一份称意的工作。在国内音乐市场上能立足的也只有那些才华耀眼的人才,单一型的音乐人才无法满足市场的苛刻条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于音乐专业来说,那些所谓的“适者”就是复合型的音乐人才。
复合型人才就在于这“复合”这二字。那么,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发展将会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呢?我认为,专业音乐人才的复合会演变为以下几种方向:
艺术管理型人才,也就是音乐院、团、文化行政部门的管理人才。对于“管理”二字,我们大家都很清楚:小到家庭,大至邦国,没有一定的管理秩序不行,有了管理,家庭才能和睦相处,邦国才能安定发展。但是我们很多人不禁要问,艺术不是要求“自由”吗,怎么又来“管理”,又如何“管理”呢?其实,艺术的自由在于它的人为可控性,在于它与科学的统一性。而放眼当今国内,具有专业水平的艺术管理人才可谓少之又少,许多音乐院、团的领导都不是真正的科学管理出身,他们中以演员居多,还有指挥、编剧、作曲家等,由于资历深,社会响大,从而走上了领导岗位。经验、资历固然重要,可是却缺乏一定的科学管理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培养这方面的复合型音乐人才,给艺术界带去科学的管理观念,使我们的艺术管理也与科技联系起来,防止固守成规的经验主义占主导地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音乐普及人才,也就是组织、宣传群众音乐艺术的人才。音乐普及,是艺术发展,深入民众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当今时代,由于经济的腾飞,群众的生活愈来愈好,在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后,广大群众开始追求精神文化享受,对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音乐普及人才应运而生。这种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还必须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因为一般组织群众的艺术表演,都是一些比较大型的文艺会场,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才不单单是组织表演,还要用宏观的眼光去进行制定和策划方案,要有解决一些突发问题的能力,要能对不同集体和个人进行系统或即时的培训、辅导、示范,并从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能力素质,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策略和宣传方法。如今群众的素质愈来愈高,如果一个音乐管理者不具备组织和协调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能力,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音乐人才。
音乐传播人才,就是各类传播媒体中的音乐编辑、制作人员。在当今信息时代,音乐的传播主要靠的就是各类媒体,譬如电视,广播,网络,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广播音乐、电视音乐等节目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良好的艺术修养与音乐艺术鉴赏力。培养该类复合型人才,还应在音乐专业上下功夫,如视唱练耳、乐理、钢琴、音乐节目策划音乐专业英语等都是必修的内容。
数字音乐人才,即将音乐应用在互联网中的复合型人才。自从上世纪90年代IT业的腾飞,互联网就与人类密不可分了。从而也兴起了一个新的产业,即数字音乐。数字音乐是IT行业和传统音乐行业对接产生的新行业,但是,这方面的人才却十分匮乏。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的数量明显的比例不协调。能将音乐和互联网结合得得心应手的人才才是最迫切需要的人才,这就需要在对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中,重视各方面知识的交融贯通,比如音乐和计算机,音乐和医学等等。这对音乐专业人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影视游戏音乐人才,即将音乐引用在影视和游戏中的人才。由于影视和游戏业的飞速发展和其与音乐的不可或缺性,使得音乐在这方面的也有了高速的发展态势。基于现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兼懂音乐和计算机技术的新型人才曰益受到青睐,需求日益增长。因为,这种复合型人才需要有着独特的创作才能和创作风格,热衷于影视游戏的同时还具备扎实的音乐功底。
音乐治疗人才,就是能借助音乐对患者进行伤病治疗的医师。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医疗也成为一门重要的研究课题,人们通过研究发现,音乐对治疗一系列心理疾病和外科伤痛等发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在西方国家,音乐治疗已应用到医疗的很多方面。而在我们国家,这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我国音乐治疗师的发展前景很是乐观,这就要求学校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技能,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音乐治疗人才,以适应和配合社会的发展,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