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3 17:10: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数据通信特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七氟丙烷混合气体设计用量设计浓度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 A
一、数据中心介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之相配套的机房也应运而生,目前在我国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机房及相关产业。近年来,IT技术不断创新,新材料、电力电子、制冷技术等基础学科研究突破性的发展,使机房技术在结构布局、供配电、制冷、监控管理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变化。
飞速发展的网络建设,使大量数据的传输成为可能。为使各个机房之间数据传输顺畅,在各个行业及部门均开始建设大规模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机房,对数据的处理、存储进行集中,以提高稳定性并有效降低运行及维修成本。现在的数据中心已成为一个由多个专业组成的系统工程,涵盖了智能建筑工程的各个专业,如供电系统、制冷系统、机柜系统、消防系统、监控系统等关键的基础设施专业。
数据中心是在一定物理空间内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而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是数据中心的关键设备,保护这些重要设备及重要数据免于火灾损失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消防系统在数据中心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二、数据中心消防系统设计特点
数据中心的消防系统主要有早期探测报警系统、火灾确认后的灭火系统以及气体喷放后事故排风系统组成。
数据中心的早期探测报警系统有传统点型探测系统和极早期探测系统。
由于数据中心的计算机等设备非常重要,数据一旦丢失,损失很难弥补,且计算机等精密电子设备遇水易损坏,因此,传统的以水为灭火介质的自动喷洒灭火系统难以在数据中心机房中使用,进而选用灭火喷放后对电子设备造成的损失小的气体灭火系统进行灭火。
1.气灭区的报警联动系统
(1)传统探测报警联动系统
由于数据中心机房多为气体灭火保护区,所以传统点式探测报警器采用烟感和温感两路探测。根据《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规范》的规定,气灭区的探测器不直接接入气灭盘,而是接入消防报警主机。
当消防控制中心收到数据中心机房内任一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值班人员立即赶至现场进行人工确认,确认后,由值班人员在现场决定是否启动气体自动灭火系统。若需要开启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把气灭盘打到手动状态,按下气灭盘的紧急启动按钮,气体喷放,防护区门口的放气指示灯亮,提醒人员勿入。消防报警主机立即关闭保护区相关的风阀,风机等设备,并显示动作反馈信号。
当气灭盘为自动状态时,数据中心机房内的一路探测器报警后,消防报警主机通过连接在总线上的控制模块向该防护区的气体灭火控制盘发出一路报警信号,该防护区的警铃动作;当数据中心机房内的另一路探测器也报警后,消防报警主机通过连接在总线上的控制模块向该防护区的气体灭火控制盘发出二路报警信号,该防护区的声光报警器动作。经过30S延时后,气灭盘电动打开钢瓶间内该防护区的启动钢瓶上的电磁阀,气体喷放,同时气灭盘接收压力开关的反馈信号,消防报警主机通过连接在总线上的监视模块监视气灭盘的故障状态、手动自动状态、气体释放状态。防护区门口的放气指示灯亮,提醒人员勿入。消防报警主机立即关闭保护区相关的风阀、风机等设备,并显示动作反馈信号。另外火灾报警控制器能够实现对气体灭火控制盘的远程复位功能。
(2)极早期吸气式烟雾探测报警联动系统
对于数据中心机房,极早期探测器通过探测采样管对机房内的空气进行采样过滤、数据分析,极早期探测器能对火灾发生的最初阶段对火灾源进行准确定位,快速响应,能够使值班人员在灭火系统不得不启动之前采取有效措施。极早期吸气式烟雾探测器能够输出2级以上报警信号,报警信号通过模块提供给中控室的消防报警联动主机,消防中控室报警联动主机通过模块联动防护区的气体灭火控制盘,进行气体喷放。同时,消防中控室报警联动主机通过模块监视钢瓶间的电磁阀动作状态以及压力开关动作状态。
2.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分析
数据中心机房通常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目前常用的气体灭火系统有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和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在数据中心机房气体灭火系统选择上,以上两种灭火系统各有优势,需对以上两种系统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
考虑因素之一,比较灭火系统所用灭火剂的环保性能。
七氟丙烷气体和IG541混合气体是洁净灭火剂,两者都是良好的哈龙替代物。七氟丙烷气体不含溴和氯元素,对大气中的臭氧层无破坏作用。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是三种自然界气体氮气、氩气、二氧化碳的混合物,不会产生具有长久影响大气寿命的化学物质,不会造成诸如卤代烃替代药剂灭火工程中伴生的毒性问题。
所以,就环保而言,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优于七氟丙烷灭火剂。
考虑因素之二,比较现场输送距离要求对系统选择的影响。
气灭系统设计时,按照就近原则设计从钢瓶间通向防护区的气灭管道,不超过8个防护区设立一套系统钢瓶组。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药剂钢瓶存储压力为4.2MPa,经过管网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后,到达喷头末端的压力规范要求不应小于0.7MPa。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药剂钢瓶存储压力为15MPa,经过管网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后,到达喷头末端的压力规范要求不应小于2.0MPa。由此可见,由于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管网内的可压降损失值比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大,所以可输送的管网距离比七氟丙烷灭火系统长。从选择阀到防护区的主管道长度,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计算经验值一般不超过50米,而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计算经验值一般不超过80米。
由此可见,钢瓶间通向防护区的主管道长度超过50米时,建议选择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才能满足系统末端喷头压力要求。
考虑因素之三,比较钢瓶间面积对系统选择的影响。
由于数据中心机房的面积和体积都很大,决定了机房所需的药剂钢瓶数量很多。例如,一个系统中最大防护区为2500m3,若选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经过设计用量公式W=K*(V/S)*(C1/(100-C1))计算,需要1585KG七氟丙烷药剂,若选用90L的七氟丙烷药剂钢瓶,通过计算需要21瓶,那么根据钢瓶间摆放要求,钢瓶间面积至少需要25M2;若选用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经过设计用量公式W=K*(V/S)*ln(100/(100-C1))计算,需要1665KG混合气体药剂,若选用80L的IG541药剂钢瓶,通过计算需要100瓶,那么钢瓶间面积至少需要70M2。
由此可见,在钢瓶间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建议选择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考虑因素之四,比较浓度分配调整对系统选择的影响。
根据2006 年5 月1 日起实施的《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 - 2005) ,加强了对人身安全的考虑,规定有人工作的防护区的灭火设计浓度、实际使用浓度应低于有毒性反应浓度。在工程中为便于安装、维修及管理,以及灭火时自动及手动选择打开钢瓶,组合分配灭火系统的钢瓶充装量通常是相同的。由于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灭火设计浓度跨越范围小,单个灭火剂储瓶的储存量大,不大于钢瓶容量的95%,因此为保证不同防护区的灭火设计浓度均在在规范许可范围内,会出现不同充装密度或不同充装容积的钢瓶。而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灭火设计浓度一般在37%~43%之间,单个灭火剂储瓶的储存量小,为钢瓶容量的21%,故不存在此问题。
所以,在组合分配系统中,当保证不同防护区的灭火设计浓度均在在规范许可范围内有困难时,建议选择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进行组合分配设计。
考虑因素之五,比较系统造价对系统选择的影响。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和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药剂钢瓶本身的市场价接近,而七氟丙烷灭火药剂的市场价为240元/Kg,IG541混合气体的市场价为35元/Kg。单就药剂价格来看,在同样满足工程技术要求的前提下,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造价更低。
但是上述例子中,最大防护区体积为2500m3的系统,选用80L的IG541药剂钢瓶,需要100瓶药剂钢瓶,而选用90L的七氟丙烷药剂钢瓶,需要21瓶药剂钢瓶,在钢瓶市场单价接近时,单就所需药剂钢瓶的数量来看,在同样满足工程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造价更低。
所以,系统造价要综合所需药剂量和钢瓶数量计算工程总价进行比较,决定系统选择。
考虑因素之六,比较系统维护对系统选择的影响。
如上所述,同样基础参数条件下,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所需的钢瓶数量比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少,所以日常维护管理的工作量相对较小。同时,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钢瓶的存储压力为4.2MPa,而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存储压力为15MPa,相对于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来说,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维护要求更高。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特点分析汇总
特点比较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IG541气体灭火系统
灭火介质环保性能 良好 更安全无毒
输送距离 50m左右 80m左右
所需钢瓶间面积 小 大
灭火浓度分配调整 难度大 难度小
工程造价 药剂价格高,导致造价高 所需钢瓶数量多,导致造价高
日常维护管理 相对不高 要求高
3.事故排风系统设计
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要求,防护区着火,气体灭火剂喷放后,该防护区应通风换气,若该防护区位于地下,或位于地上的防护区无窗或设固定窗扇,应进行机械排风。由于灭火剂比空气重,所以事故排风口设在防护区的下部。数据中心机房的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每小时5次。由于一套气体灭火系统的8个防护区按同时只有一个防护区着火考虑,就近的几个数据中心机房可共用一台事故排风机,排风管联至各防护区的排风口,排风口处设防火阀,平时及喷放气体时防火阀关闭,事故后手动打开防火阀和排风机,进行事故后通风换气,排风机的风量按最大数据中心机房的换气要求考虑。
三、结论
数据中心机房的消防报警系统设计可选用传统点型探测器或极早期吸气式烟雾探测器。极早期吸气式烟雾探测器探测能够对潜在的火情发出极早期的报警,能够使值班人员在灭火系统不得不启动之前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降低气体喷放灭火的发生率。就消防工程造价而言,数据中心机房内使用极早期吸气式烟雾探测器比使用传统点型探测器造价高。在报警系统选型时,需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数据中心机房的气体灭火管网系统设计可选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或混合气体灭火系统。两种系统都能满足工程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在灭火剂的环保性能、输送距离和灭火浓度分配调整方面混合气体灭火系统优于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在所需最小钢瓶间面积和日常维护管理方面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优于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在工程造价方面,需对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或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钢瓶间设备总造价进行比较,选择总设备造价低的方案。
参考文献:
[1]GB 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1]。而数据通信工程则是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有机结合后组成的新型化通信手段。相对于通信工程,数据通信工程主要应用于小型网络,或者应用在由LAN构成的大型网络当中。
1.2数据通信工程的发展历程
远程信息的即时传输,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促进了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对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电报、电话等相继问世,这标志着电信时代的到来。20世纪以后,电子管和半导体的出现推动了数字通信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开始步入信息时代。90…年代末,数字通信工程的广泛建设加速了数字通信方式的普及与应用。随着数据通信工程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优化,数字通信逐渐实现了超高速、超长距离、智能化的全面发展。
1.3数据通信工程的特点
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发现,数字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具体表现为宽口径、跨学科、服务范围较为广泛等。此外,数据通信还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保密性,在广泛的服务业务范围内,这些业务并不会轻易遭受环境和距离的影响。
二、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分析
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通信工程暴露出缺乏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问题。因为通信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工程涵盖内容较为广泛和复杂,只有尽可能多的吸收和储备高科技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才能进一步推进通信工程的发展。此外,数据通信工程的发展有助于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生选择加入通信工程专业,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2]。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除了传输相关的数据信息,同时还丰富了数据通信的各项功能,使其更加完善和全面,通过移动数据终端不仅能够实现远程的业务调度、数据访问,还能够完成数据收集、通知联络等任务。
三、数据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
二、数据通信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一)移动数据通信在业务上的应用
1.移动数据通信的应用是利用移动通信的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它不仅可以作为固定的数据通信,还能够实现移动的图文传真、计算机联网、远距离传输等。由于移动数据的通信设备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因此数据传输的时候往往会由于一个网络端口会被人们多次使用,所以会经常出现拥堵的情况,由此便造成了多个连接终端不顺利进数据传输。但是移动数据通信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只需要根据正常的程序进行,一个终端只负责一个用户,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除此之外,移动数据通信还能够实现电脑与电脑之间的远程操作和简单的数据传送,这样就利于人们在业务频繁的时候,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数据传输,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由此可以发现,移动数据的通信可以使用户及时的收发消息。
2.帧中继技术应用。所谓的帧中继应用,主要是指使用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方式,由于帧中继由于具有出错率低的技术特点,从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为止,这种技术被作为主要的宽带数据接口,也是交换数据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种方式不适用语音或者是视频这类传输,其具有特定的服务特性。
2.分组交换。所谓的分组交换,指的是将用户发过来的报文的整体分成若干个定长的数据段,然后将这些分好的数据段进行存储,在网内进行传输。每一个数据段也就是一个分组,每一个分组都标识着接收地址和发送的地址。同时不同的用户的分组数据都采用的动态传输,也就是同一条路径可以有不同的用户在进行分组传送,因此,这种方式的传输效率较高。
二、数据通信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一)移动数据通信在业务上的应用。1.移动数据通信的应用是利用移动通信的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它不仅可以作为固定的数据通信,还能够实现移动的图文传真、计算机联网、远距离传输等。由于移动数据的通信设备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因此数据传输的时候往往会由于一个网络端口会被人们多次使用,所以会经常出现拥堵的情况,由此便造成了多个连接终端不顺利进数据传输。但是移动数据通信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只需要根据正常的程序进行,一个终端只负责一个用户,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除此之外,移动数据通信还能够实现电脑与电脑之间的远程操作和简单的数据传送,这样就利于人们在业务频繁的时候,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数据传输,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由此可以发现,移动数据的通信可以使用户及时的收发消息。2.帧中继技术应用。所谓的帧中继应用,主要是指使用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方式,由于帧中继由于具有出错率低的技术特点,从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为止,这种技术被作为主要的宽带数据接口,也是交换数据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种方式不适用语音或者是视频这类传输,其具有特定的服务特性。
(二)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从目前的情景来看,数据的通信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人们的工作中还是学习中,都离不开数据的通信,只有通过大量的信息的传输和累积,才可以使我国的数据通信更加成功,如此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1引言
目前,世界上关于移动数据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全球移动数据通信网络运营商已超过50家,各发达国家和各大电信运营商、制造商都开始致力于移动数据通信业务的发展。未来移动数据通信业务将呈现多样化发展的特点。在第二代gsm和cdma网络向第三代网络演进的过程中,目前研发与应用主要集中在使用无线信道进行高速数据传输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数据技术的引入和发展。如gsm网络通过采用gprs技术,数据最高速率可达115kbps,cdma网络演进到cdma20001x阶段时数据速率可达144kbps,而马上开始商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最高速率可达2mbps,预计以后可达10~20mbps,欧洲正在研发155mbps的未来移动通信系统。2002年12月9日,由中国大唐公司自主研发的符合td-scdma标准的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和终端一次性通过了第二阶段52项指标的测试(以数据业务为主)。2003年1月9日,中国联通的cdma20001x网络在上海测试完毕,现已在多个大中城市正式对用户开通。
当前,虽然通用的cdma移动数据通信系统、设备和终端的研究和开发很多,但针对配电自动化、交通监控与信息、银行卡服务、工业数据采集、环境检测等具体应用、独立研发的基于cdma公用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数据通信系统还不多见。
以移动数据通信业务的高速发展和联通cdma20001x网络建成为契机,在广泛了解国内外移动数据通信研发和应用现状、深入研究相关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dma网络的移运数据通信系统"。
2系统特点
(1)成本低廉、尤其在通信网络的规模比较大时更为明显:
首先是建设投资小,网络建设中省去了大量的组网投资;其次是维护、运行费用低,网络运行过程中只需承担少量的终端维护费用;虽然需要支付一些数据通信使用费,但就目前的资费水平和网络规模估算,单就运行和维护费用一项的节省就足以对其进行补偿。
(2)网络组建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由于网络的基础设施已经十分完善,通信系统的组建只需要考虑中心站和布点的问题。在布点时可以充分地享受无线网络带来的地点选择上的自由性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较全面的覆盖范围。在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可以不考虑布点的限制,甚至支持可移动的站点。对于复杂、易变,站点位置经常性变化的网络(城市改造、用户变更等),无线网络布点不受限制这一点更表现出它的优越性。
(3)地域范围和网络密度的适应性:
目前,cdma移动网的基站在城市中的密度大,而在乡村中则相对较小,正好满足在城市通信终端数量大、密度高而在乡村数量少、密度小的要求。因此,基于cdma网络的移动数据通信系统在地域范围和网络密度方面没有问题。
(4)数据业务适应性:
2数据通信交换技术
数据通信就是点到点的数据传输过程,数据交换方式分为传统的交换技术和现代的光纤交换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是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保障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1传统交换技术传统的交换技术分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源点与目的站点之间建立一条电路连接,不与其它计算机与网络设备共享,这就是电路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特点就是独立占有一条通信线路,实时性比较好,该物理链路建立以后,只有通信结束以后才释放改线路,但是链路的利用率比较低,在速度与协议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应用前景不大。分组交换技术利用率高,并且不同速率、不同码式的站点之间可以相互通信,但是时延较长,不适于实时性高的数据通信。
2.2光纤技术光纤技术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应用范围比较广,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主要包括波分光交换技术、时分光交换技术、空分光交换技术与波分、时分和空分光交换的任意组合技术。波分光交换技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波分复用技术是实现高速、超大容量传输的技术之一。时分光交换技术以时分复用为基础,利用时隙互换的原理实现时分光交换。所谓时分复用,是把时间划分成帧,每帧划分成N个长度相等的时隙,并分配给N路信号,再把N路信号复接到一条光纤。空分光技术以光开关技术为基础,利用光开关使得光信号的传输通路在空间上发生改变,光开关是该技术的核心器件,开关速度决定了该技术的性能高低。是借助于前面三种交换技术的任意两种或三种交换技术同时使用,以实现数据通信的交换。图1是波分光交换和空分光交换组成的光交换技术,由波分复用器和光开关阵列组成。
2.3其它交换技术数据通信技术除了传统交换技术与光纤技术外,还有ATM信元交换和帧中继交换技术。
中图分类号T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9-0225-02
1 数据传输网络在人防通信警报中的地位
在数据通信业务不断发展和数据通信技术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数据通信网络的建设开始起步,并逐步发展到规模经营,通信数据技术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的逐步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技术。它使人类在信息传递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但是这些通信业务的单一性,尤其是速率太低,不能满足人们快速多样性通信的需要。大量数据、图像等方面的通信需求直接促使数据通信网络的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继发展,现在数据传输网络在人防通信警报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下面就谈一下现代数据传输网络在人防通信警报中的作用。
1.1什么是传统数据通信网络
从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来看,传统数据通信网络指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在80年代得到大力发展的初期阶段的数据通信网络,其业务相对单一,技术相对简单,它是在当时的传输技术、交换技术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条件下建设而成的。传统数据通信网主要提供低速(2Mbps)以下,单一的数据通信业务,可满足用户最基本的数据通信需求。
1.2数据通信的发展离不开电话通信网络
电话通信(亦称话音通信)的发展距今已经有了一百多年悠久的历史、其应用相当普及,形成了世界上最庞大的交换网,它的电气性能(耳机音量、背景噪音、传输的频谱带宽等)在许多年前就已标化。数据通信与电话通信有着很多不同的显著特点:数据通信实现的是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以及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而电话通信是实现人和人之间的通信。
1.3传统数据通信网的不足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已有的分组交换技术和数字数据传输技术已不能适应环境的需求,逐渐暴露出自身的缺陷。分组交换网络是建立在原有的速率较低,误码率较高的电缆传输介质之上,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由网络侧全部完成(而不是用户)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功能。这样,网络侧的处理操作负荷太大,既制约了网络端交换机的吞吐量和通信效率,也增加了网络传输的延迟时间,渐渐的已不能适应高速数据传输和交换的需要。数字数据网络,DDN网所采用的TDM技术不能适应数据业务的突发性要求,DDN要求严格的时钟同步,易出现滑码等故障;DDN网络中继带宽普遍不足,且带宽时隙始终占用,中继电路利用率不高;DDN网络管理功能差,故障排查时间长;难以适应后来多业务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传统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已到了逐渐萎缩的时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数据通信网络会退出历史舞台,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会在低速数据传输和交换方面与现代数据通信网络。但宽带多业务,高速高效的现代数据通信网络的出现和规模发展已在数据通信网络的建设和业务经营中占据主流地位。
1.4关于现代数据通信网络
现代数据通信网络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发展,到了90年代已步入规模建设时期,现代数据通信网络在21世纪初得到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电信网络的主流,并为现代电信网络向着一代通信网的演进从技术和网络能力方面打下基础。
现代数据通信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网络层次化;
2)网络传输、交换的一体化;
3)提供100Mbps及以上数据通信业务;
4)业务呈现多样化;
5)网络管理标准化、集成化。
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数据通信的要求已大大超出传统数据通信网络所能提供的能力,现代数据通信网络的出现和规模发展。将传统数据通信网络推向边缘,使其只提供部分业务的接入能力,与此同时,现代数据通信网络也在向着整个数据通信网边缘的延伸。下一代通信网已初见端倪。截至目前,纵观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数据通信的起步、发展、成熟以至更新换代,都是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伴随着这种需要的多样化、规模化、规范化,数据通信网络也必须在不断地创新和拓展中发展演进。
2 数据传输网络在人防通信警报中的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部分城市的人防部门和有关科技单位合作,根据实际技术发展水平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新手段、研制了一些较为先进的警报控制专用设备,并在局部使用。有些城市也进行了选用无线寻呼系统发放人防警报的有益探索,这一切都有利地推动了人防警报控制手段的技术进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通过对这些设备技术方案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考察,发现有明显的不足,主要是:
1)专用无线警报遥控由于投资大,需有专门的无线网,而现有遥控系统没用充分利用警报控制网的资源;
2)只考虑了单一城市人防警报控制,未考虑全国各城市互相联网,最终建立全国多级警报控制发放中心,组成大系统的能力;
3)抗干扰编码方案不合理,抗电磁干扰能力差,满足不了人防警报发放的抗干扰性能的要求;
4)不具备语言报警系统。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防通信警报也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将不在仅仅是简单的单地域防空,鸣放异常危害警报的工程,而应该是利用现有的通信设备进行面积覆盖的一项新兴科技。我国人防系统可以利用现有的数据通信网络进行交流和警报的及时,这样,前面提到的问题完全可以迎刃而解。由于是现成网络,不存在大规模的再次投资,只需负担相对少量的租取带宽费用;现在,数据通信网络已近普及,完全可以将全国人防部门构成一整体网络,一旦遇警,一呼百应;租用专线,干扰问题可由电信部门提供较先进技术解决;网络自带的语音系统和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完全有能力解决语音报警的问题。
因此,数据通信网络在人防通信警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人民防空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董辉.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息处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7.
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要归结于内部的电路交换。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电路交换其实是指相互通信的终端或者计算机在通信的过程中使用相同的物理链路,同时,排斥其它的终端和计算机在相同的时刻对上述链路的数据通信进行共享。电路交换技术运用到一些数据通信设备中,比如公用电话亭,电话网,宽带网等的网络交换中,电路交换具备专用性的特点,可以满足这些设备网络运用而且需求,电路交换具备良好的均衡性和实时性高的特点,在通信过程中,受干扰的可能性和影响度可以比较好地进行控制,因此,在通信设备接通的效率上,以及通信过程的工作效率上,相对来说,都比传统的电话网或者宽带网等具有更大的优势,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可以满足用户在距离方面的要求以及适合用户长时间地使用。
就拿通信交换方式中的文交换来说,它是通过预先在通信设备中存储使用者的文,首先在输出电路之中产生了空闲的现象,然后再由它是通过向交换机和终端上发送预先存储在设备中的使用者的文,最终实现数据通信。文交换使得中继线和电路的利用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而且它的使用范围很广,不仅在各类速率和各种协议中,而且在各类代码的终端中,都可以采用文交换的方式来实现数据通信。但是,因为文交换的信息延迟性比较长,所以文交换的适用范围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
所以说,对于一些数据信息比较大的,或者网络速度相对较慢的设备中,采用分组交换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送过程。不管是文交换还是分组交换,因为交换方式的可选性很多,而且他们可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所以,数据信息的输送过程可以再任何情况下,顺利地进展下去,而且随着交换方式的进步和发展,他们的适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也就是数据通信将会更加方便和快捷。
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通信技术伴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在近几年之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数据通信指的是针对通信协议,使用数据传输的相关技术,在功能单元之中进行数据信息的传递,能够实现终端之间、终端和计算机、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递。数字电路的运用和发展,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革新,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数字电路在数据通信中的运用,可以为专用网以及图文系统等等提供便捷的信息传送渠道,而且,还能实现学校,家庭办公或者政府办事处的区域联网,它通过使用DNN可以将企业的各部门或者公司部门之间的多个终端连接起来,实现局域网的统一建设和管理。数据通信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让我们看到了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并且,随着信息化的全面推广和建设,数据通信将会成为一种最主要的数据传输模式,数据通信的基础设备建设在不断地开展,在城市化不断推进过程中,很多农村的电网,电话网或者宽带网的建设以及逐渐完善起来,这位数据通信奠定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另外,局域网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数据通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未来的几年,无线通信技术将会逐渐地在全国各地普遍起来,无线通信技术推动整个数据通信的发展是必然的,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数字电路能够为专用网、寻呼系统、图文系统、高速数据传输、电视会议和ISDN等提供高效的数据通道,同时,能够向大客户提供租用线,最终实现银行、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公安局等用户的局域联网,可以使用 DNN将部门和企业之中的多个终端进行连接,最终在局域网内部实现指挥和调度的统一。电子数据的交换业务将通信技术和管理技术相结合,是无纸贸易的一种,使用电子的凭证取代了以往的纸面凭证,转变以往点对点的联系方式,使用了点对多点的信息传递方式,成为了电子化商务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真转发业务指的是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传真网络,使用计算机的转发和存储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交换业务的核心指的是传真交换机。可视图文技术指的是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服务体系,在公共数据库和专用数据库的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帧中继技术在局域网和高速主机的网入口中使用,是将通信网络向ATM之中过短的重要手段,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前景。首先,应该建设帧中继的公共网络,为用户提供相关的帧中继等服务,同时,将其接口在交换机上进行安装,降低向用户提供具有较低成本的服务,在局域网的桥接器、路由器和控制器上安装帧中继的接口,使用寻址功能,降低治理工作和配置局域网工作的难度,最终实现了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链接,提高城域网的连接速度。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和发展前景大的优势,有助于不断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无线数据通信能够适用于固定式应用、移动式应用和个人应用之中。固定式应用是在公共数据网之中,使用无线通信方式接入的固定部分,移动式应用多运用于勘探部门、施工部门、设计部门、船队、运输车和快递公司,使用移动数据,实现业务调度、数据访问、通知联络和数据发送,上述方式在中国的刑警和巡警等部门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个人应用是具有较高专业性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外地办公的过程中,使用无线数据的终端进行打印、传真、访问主机、查询数据库和查证数据库等工作。另外,在卫星定位以及汽车导航等方面,数据通信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手机智能化的普及以及移动数据的传输越来越普遍,将会进一步优化信息共享过程,以及对信息交流的快捷性和方便的提高方面也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结语
总之,随着交换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数据通信的应用规模和应用范围不断增大,涌现了更多的新业务,网络开始向综合使用、数字传输、宽带和高速的方向发展,为了和移动通信的发展相吻合,应该不断推动数据通信的发展,随着系统规模和网络规模的发展,多种类型的系统和网络应该不断加强联系,随着协议标准的不断增加,协议工程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的数据通信不断向综合业务的方向发展,在通信的多个层次和多个领域之中,能够实现数据、语音和图像的广泛应用,最终推动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快捷性和方便性,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实现技术革新,有助于推动我国数据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2配电自动化中数据通信系统应用的方案
组建配电自动化数据通信系统的方案有很多,这些方案有其优势也有劣势,为了说明配电自动化数据通信应用方案效果多样化的特点,以无线通信的方法为例。无线通信的方式有AM、PM、GPRS通信方式等,当地只要建设了无线通信讯息接收站,就能够用无线通信的方式与配电网的中央集成系统联系,这种数据通信系统建设的方式需要花费的成本少、应用方式灵活。但是无线通信的方式保密性不足、数据传输率不稳定,这些劣势是它应用的瓶颈。表1为数据通信系统建立方案的评估结果。供电企业为了加强通信系统的稳定性,一般会采用多元通信系统建设的方案建立配电自动化网络。
3配电自动化中数据通信系统应用的设计
3.1设计的目标
在做配电自动化数据通信系统应用设计时,要以因地制宜、预备拓展的方式做好通信建设。比如,我国的部分城区可利用光缆线路作为通信系统建设的基础,供电企业只需要为电网光缆配制配电开关和其他设备就可完成通信建设。部分较偏远的地区可应用电话线开展通信建设。
3.2设计的要点
配电网要以多元化的方式建设数据通信系统。在做通信系统建设以前,相关部门要做好宏观性的规划工作,以便通信系统既能有效地应用现有的资源,又能根据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即时拓展。要使供电系统的中央集成系统能全方位地控制主干线的通信系统网络,这是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实现的基础。
3.3设计的方法
通信系统线路设计———配电网通信系统的主站与子站之间应用以太网连接,以太网的转换器与交换器设备,能转换数字信息与非数字信息,能够完成中央集成系统与子电网的双向信息沟通。子电网与终端设备之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用光纤以太网连接或用其他的网线连接。供电企业除了需要设计有线线路以外,还应用当地已建立的无线接收与发射设备,建立无线网络,以便实现多元化通信信息方式并行的效果。通信系统协议设计———配电网的有线通信网络可使用标准的TCP/IP协议,这种协议能分配的地址多、拓展性强,能满足未来电网发展的需求。配电网的无线通信网络可使用GRPS无线数据通信方式、GSM通信方式。前者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无线通信方式,GRPS是一种先进的、标准的无线通信方式,只要当地能接受无线通信信息,就能采用GRPS通信方式;GSM通信方式可作为GRPS通信方式的补充。通信系统设备设计———供电系统要在子电网安装监测设备、用电流量对抄设备、通信信息交流等设备。子电网与终端设备之间可用有线网络通信或无线设备通信,通信系统设备的设计没有一套统一的方案,只是安装的设备需具有智能、环保、易维护的特点。
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设备种类及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智能式的工作平台。通信行业是信息产业链的主要项目之一,优化通信产业结构必须加快通信技术的改革,制定与用户操控要求相匹配的服务模块。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信模式,要求用户结合现有的数据传输模块,设置多功能通信渠道以维持信息资源的正常获取。
一、基于网络平台的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未来通信行业发展必将以数据通信为主要方式,推动了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数据通信,如图1,必须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并且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又分为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先进通信模式必须要保证高科技的选用,一般包括终端技术、复用技术、处理技术、传输技术等几个重点。
1、终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均是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两者组合运用显著提升了数据传输的效率。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终端技术实际上涉及到接收端、发送端等部分,接收端是负责接收感应数据信号的装置;发送端是以发射机为主的信号发射端口。终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联用,改善了数据通信模式的运作水平。
2、复用技术。传输介质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的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引入复用技术是数据通信模式的关键要去。为了提高传输介质的利用率,我们可以使用多路复用技术,促进数据资源分配效率的最大化。多路复用技术有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三种,它们用在不同的场合。数据交换技术包括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种,它们各自有优缺点。
3、处理技术。原始数据资源必须要经过详细地处理,才能保证数据内容符合用户操作的要求,实现数据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如图2。鉴于计算机网络在数据通信模式中的运用,数据处理可采取自动化操作流程,将用户编写的程序指令输入计算机网络,形成自动处理的功能模块,方便了复杂数据通信及传输感应的使用标准。如:当数据库存储的信息量超出标准,用户便可添加相应的处理功能,合理地分配数据资源。
4、传输技术。输出通信的关键在于传输流程,传输技术水平决定了数据资源发送与接收的质量。由于计算机网络属于虚拟操作平台,也可利用虚拟化特点进行模拟传输,避免实际传输操作遇到的难题。如:虚拟与仿真技术的运用,改善了数据通信模式的可行性,保持了数据信息资源应用的灵活性。此外,就有线传输与无线传输两种方式,还要综合考虑两者的利弊,选择最优方式传输信息资源。
二、计算机通信网络软硬件的维护
计算机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新产品,本质上属于微型计算机的一种,同样具备优越的数据处理功能。电子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相关产品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这多数依赖于计算机软硬件功能的发挥。为了避免计算机干扰现象造成的诸多问题,保证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必要时采取抗干扰设计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现代微型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使计算机在数据通信系统中的运用更加广泛,取代了传统人工控制的作业模式。硬件是计算机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使用过程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加强计算机抗干扰设计是保证其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软件在计算机网络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构成,通信企业要注重软件产品的更新使用,完善计算机网络日常运行的维护。
三、结论
总之,数据通信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通信网络是技术创新的重点内容。网络是计算机运行的虚拟化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调控软硬件设备,维持了数据资源分配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杨永辉,李朔,李景杰. 基于m序列和扰乱技术的数据通信的加密和解密[J].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2006(05)
[2] 万家国,马俊,朱城江. MACSV系统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J]. 泸天化科技. 2010(04)
[3] 李靖文.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J]. 山西焦煤科技. 200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