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相关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14 15:46: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土壤的相关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土壤的相关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x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54-3

基金项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2011-K6-5);“草原英才”计划(20102006)。

苜蓿学名:Medieago sativa Linn;英文名:Alfalfa;属科名:豆科Leguminosae,为多年生草本[1]。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多种家畜喜食的优质蛋白质饲草和能量饲草。它既可用于青饲,同时也被用来开发研制成产品,当然这其中包括初级产品和进一步深加工而成的产品[2]。沼液作为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后的残余物之一,富含有机质及N、P等大量营养成分,土地利用能改良土壤和促进植物生长,大量的沼液直接排放,会引起河流的富营养化,造成水体的污染,故沼液的后处理问题已成为当前沼气生产厂家急需解决的问题[3]。为此本研究选用鄂尔多斯市传祥垃圾处理厂沼液施用于苜蓿人工草地,探讨不同施用量对苜蓿生长、品质及土壤的影响,为沼液的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简介

试验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垃圾处理厂实验地,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该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热短暂,寒暑变化剧烈,气温日、年变化较大,年均温度6.4℃,极端最低气温为-30~-31℃(一月份),极端最高气温为36.5~36.7℃(七月份),≥10℃积温2790℃以上,无霜期130~136天。太阳能丰富,年日照时数2957~3076h。年均太阳辐射总量为5730~5930MJ/m。降水少,不均且集中,变率大,强度大,年降水量呈单峰曲线,年平均降雨量326mm。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并多以大雨和暴雨的形式出现,全年湿润度为0.18~0.28。年蒸发量2470~2691ra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7~10倍。该地区风多风大,盛行西北风,一年四季均有风,但风期集中在11月到第二年5月[4、5]。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草种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供试沼液由鄂尔多斯市垃圾处理厂提供,沼液的理化成分和试验地土壤理化性质见表1。

表1 供试沼液与供试土壤的化学成分

Tab 1 Chemical components of biogas slurry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ley of soil

1.3 试验处理

试验采用株高、根系相近的草苗,于2011年6月7日播种植株或播种,2011年9月28日刈割。试验按所施用沼液比例不同设6个处理,其中T0为空白对照,T1为施无机肥对照,T2~T5为施用不同量沼液处理组,每个处理均占地8平方米,保持每个处理草的长势相似。6个处理定植后都采用相同的基肥(即尿素0.0125kg·m2、磷酸二铵0.125kg·m2,氯化钾0.0015kg·m2),6个处理定植后立即浇透水分,及时盖上稻草或麦秆。T0只采用清水灌溉,不追肥,T1追肥采用无机肥,每次追肥施加尿素0.0125kg·m2、磷酸二铵0.125kg·m2,氯化钾0.0015kg·m2;T2~T5追肥采用不同量的沼液,沼液施用遵循先少量后多量的原则。草类定植后,每隔10d浇灌一次,共追肥5次,追肥量由少到多,定植第10d、20d分别追施沼液2~3kg·m2;第30d、40d各追施沼液4~6kg·m2;第50d追施沼液8kg·m2,每次喷施在下午4点以后进行,中午和下雨天不喷施。草类逢干浇水,如有病虫害,可在早晨用新鲜石灰粉防治,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严格按照草地或当地大田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沼液追施10d后测定各处理中草的有关生理生化指标,另外,6个处理除了沼液或无机肥施用方法不同外,其他条件都保持一致。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土壤成分测定 土壤养分的测定于2010年和2011年5月,用土钻取0~20cm、20~40cm和40~60cm层土壤样品,风干过0.5mm筛,按常规分析方法测定。

1.4.2 草类生长测定 生物量的测定采用“收割法”;植株鲜重的测定采用重量法;植株的株高测定采用常规测定方法。

1.4.3 草类营养成分测定 可溶性糖测定的采用蒽酮比色法;可滴定酸的测定采用酸度计法;叶绿素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

2 实验结果

2.1 对土壤相关理化性质的影响

实验表明,与未施肥的土壤相比,沼液施用能够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营养成分(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相对于无机肥,沼液也能够使得土壤中有机质和营养成分(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增加,沼液施用浓度越高,土壤中有机质和营养成分含量增加越多;不同浓度的沼液施用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变土壤的酸碱性,使得土壤碱性降低,而土壤pH值是代表土壤酸性状况直观而简便的化学指标,表征了土壤的活性酸强度。土壤强碱性反应时,能够直接破坏对土壤中磷、钙、镁等元素的有效性,影响产量和品质[6]。

2.2 不同灌溉水质对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

2.2.1 不同处理对苜蓿株高的影响

图1 不同处理对苜蓿株高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treatments on plant height of alfalfa.

植物株高与光能的利用有密切的关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积累干物质,积累量的大小直接反映在株高及产量积累等的动态变化上[7]。由图1可知,追施不同浓度沼液处理后,苜蓿的株高产生了变化,与空白相比,在苜蓿的不同生长时期,无机肥施用与沼液施用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加苜蓿株高,并且随着沼液施用浓度增加,苜蓿株高增加量也随之增加。在此基础上发现,沼液施用与无机肥施用对苜蓿株高增加的影响特性有所差异,沼液施用对苜蓿生长的影响较为缓慢,而随着无机肥的施用,苜蓿株高的变化对无机肥的施用更为敏感。

2.2.2 不同处理对苜蓿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图2 不同处理对苜蓿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treatments on above-ground fresh and dry weight of alfalfa

施用不同量的沼液,在定植初期对苜蓿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逐渐增大。与未施肥的土壤相比,施用沼液能够增加苜蓿地上部分生物量;并随着沼液施用浓度的增加,苜蓿地上部分生物量效果更加明显,当使用纯沼液灌溉时,苜蓿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量最为显著。

2.3 对苜蓿品质的影响

表3 不同处理对苜蓿常规品质的影响

Tab3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general qualiy of alfalfa

2.3.1 对苜蓿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可溶性糖含量越高,植物在逆境下植物细胞失水的可能性越小,成活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是抗性提高[8]。不同灌溉水质处理对苜蓿可溶性糖的影响不同(表3)。刈割后,可溶性糖含量依次为:B>F>E>C>D>A,平均值为29.27mg/g,无机肥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纯沼液处理32.66mg/g,清水处理最低。

2.3.2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叶片中的叶绿素与植物光合能力密切相关,其含量高低直接反映植物的营养和生长状况[9]。由表3可知,不同处理对苜蓿叶绿素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刈割后,叶绿素含量依次为:D>C>E>A>F>B, 当沼液与水配比为1:1(即沼液浓度为80%),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无机肥处理最低。

2.3.3 对可滴定酸和苜蓿粗灰分的影响 不同灌溉处理对可滴定酸和苜蓿粗灰分的影响见表2。由表我们可以得到,纯沼液处理苜蓿体内的可滴定酸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全清水处理最低,并且无机肥和纯沼液处理对可滴定酸和苜蓿粗灰分的影响最为突出。

3 小结与讨论

3.1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来看,与未施肥及施用无机肥的土壤相比,在施用沼液的土壤,营养成分(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增加,沼液施用浓度越高,土壤中有机质和营养成分含量增加越多,总体上都是呈增加趋势。

3.2 对苜蓿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沼液灌溉对植物具有促进生长,提高产量的作用,但随着苜蓿生长期的延长,沼液浓度的增加对株高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试验结果与前人研究一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沼液中的营养物质可以满足苜蓿生长发育的需要,促进其生长,同时,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与未施肥的土壤相比,沼液施用能够增加苜蓿地上部分生物量;随着沼液施用浓度的增加,苜蓿地上部分生物量效果更加明显,当使用纯沼液灌溉时,苜蓿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量最为显著。

3.3 对苜蓿品质的影响

沼液施用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苜蓿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叶绿素和灰分含量。低浓度沼液施用对苜蓿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叶绿素和灰分含量增加的浓度有限。当沼液与水配比为1:1(即沼液浓度为80%)和采用纯沼液灌溉时,苜蓿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叶绿素和灰分含量增加值跟施用无机肥时相当。施用沼液的浓度变化对苜蓿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沼液在盐分,重金属等指标不超标的条件下,可以作为是苜蓿生长的可利用灌溉资源,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作物的品质及产量。本研究为沼液的农业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由于仅是一个短期的影响试验,其长期效应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商旭.苜蓿高产种植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

1500.

[2] 董宽虎,朱慧森.苜蓿产品的开发应用现状[J].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2003年.

[3] 刘喜龙,刘建伟,刘宾.沼液安全利用研究现状及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2年14期.

[4] 《伊克昭盟农业区划》编辑委员会.伊克昭盟农业区划[R].第一版.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390:9-105.

[5] 姚洪林.奥村武信,胡小龙等,毛乌素沙地流沙运移规律与治理途径研究.见——郭连生主编,荒漠化防治理论与实践[C],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杜,1998,80-86.

[6] 劳秀荣,张漱茗.保护地蔬菜施肥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8:34-35,297-301.

[7] 李清明,邹志荣.不同灌溉上限对温室黄瓜初花期生长

动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4):

47-51.

篇(2)

中图分类号 S572;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018-03

Abstract Taking Yuyan 10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the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nd root activity were studied by pot experi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T1,T2,T3 and T4 treatments all improved the activity of soil catalase,soil invertase and soil urease in different degrees,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1 and T4 was better. The change trend of soil protease activity i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was complicated,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regularity. The root activ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in fast-growing period increased rapidly,and the effect of T1 treatment on root activ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Key words tobacco;fertilization treatments;soil enzyme activities;root activity;effect

近年恚我国的烤烟种植制度、施肥方式等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有机肥料使用量减少,不仅造成了烟叶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同时也造成了土壤条件恶化、有机质含量下降、甚至环境污染,不利于我国烟区生产和烟区的可持续发展。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贮存、释放、转化和调节营养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运行的功能[1]。不同种植方式、秸秆还田、施用土壤改良剂、覆盖和施肥措施等均对植烟土壤关键酶活性和根系活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5],而对芝麻饼肥、生物质炭与复合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植烟土壤关键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6-9],确定最佳的施肥组合,指导合理施肥,以提高烤烟生育期的土壤酶活性和根系活力,为烤烟生长、产量及品质形成以及烟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于2014年在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农场进行,供试土壤为当地的黄潮土,质地中壤,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0.80 g/kg、碱解氮含量为75.0 mg/kg、速效磷含量为9.21 mg/kg、速效钾含量为120.0 mg/kg。

1.2 供试材料

供试烤烟品种为豫烟10号。

供试肥料:商品化烟草专用无机复合肥(10-18-20,河南宜阳化肥厂生产);商品化生物质炭(河南商丘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芝麻饼肥;小麦秸秆。

1.3 试验设计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CK:常规施肥作对照,不施芝麻饼肥和生物质炭;处理T1:常规施肥+芝麻饼肥20.0 g/盆+生物质炭160.0 g/盆;处理T2:常规施肥+移栽后35 d秸秆覆盖还田(小麦秸秆,300.0 g/盆);处理T3:常规施肥+芝麻饼肥20.0 g/盆;处理T4:常规施肥+生物质炭160.0 g/盆。烟苗于2014年5月16日移栽,每盆栽植1株,每个处理重复15盆。常规施肥:每盆施纯N量为3.5 g/盆,N∶P2O5∶K2O=1.0∶1.5∶3.0,磷、钾不足部分用单一磷肥和钾肥补充至所要求的氮、磷、钾施肥配比。

1.4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分别在烟苗移栽后30、45、60、75 d采集土壤0~20 cm耕层土样,每个处理取3个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剔除样品中的石砾和植物残体等杂物,自然风干后研磨保存。在烟苗移栽后45 d和75 d拔取整个烟株,把根系冲洗干净后立即测定其根系活力[10-12]。

土壤关键酶测定主要包括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脲酶[13-14],其中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以每1 g干土1 h内消耗的0.1 mol/L KMnO4体积数(mL)表示;土壤蔗糖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蔗糖酶活性以24 h后1 g土壤中葡萄糖的毫克数(mg)表示;土壤蛋白酶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蛋白酶活性以24 h后1 g土壤中氨基酸的毫克数(mg)表示;土壤脲酶采用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土壤脲酶活性以24 h后1 g土壤中NH3-N的毫克数(mg)表示土壤脲酶活性。

根系活力测定采用TTC法,用TTC还原量表示脱氢酶活性并作为根系活力的指标[15-1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植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和土壤中,对生物和土壤具有毒害作用,与此同时,在生物体和土壤中存在过氧化氢酶,能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从而消除过氧化氢对植物的毒害作用。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以反应土壤腐殖质化的强度大小以及有机质转化的速度[17]。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植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见图1。由图1可知,在生育期内植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并且各处理间的差异较小。烟苗移栽后30 d,各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低于CK,且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烟苗移栽后45 d,处理T3的酶活性最大,除处理T1外,其他处理的酶活性均高于CK,且各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烟苗移栽后60 d,处理T1、T2的活性低于CK,处理T3处理的酶活性高于CK,处理T4的酶活性显著高于CK,除处理T4外,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烟苗移栽后75 d,除处理T2外,各处理的酶活性均高于CK,其中处理T4的酶活性最大。从土壤过氧化氢酶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来看,处理T3、T4的酶活性在生育期内一直增加,且处理T4增加的幅度最大,因此处理T4对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效果最佳,其次是处理T3。因此,处理T4对降低土壤中危害植物根系的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效果最佳。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植烟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蔗糖酶与土壤中有机质、氮、磷含量,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呼吸强度有关,其酶促作用产物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一般情况下,土壤肥力越高,蔗糖酶活性越大[18]。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植烟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见图2。由图2可知,除了CK外,随着移栽天数的增加,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基本上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除了CK外,各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均在移栽后45 d时出现了高峰,并且不管在任何生育期,理T4的酶活性均高于CK,同时,除了在移栽后75 d时处理T4下的酶活性低于处理T3外,任何生育期处理T4的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几个处理。因此,处理T4施肥处理对植烟土壤蔗糖酶活性的提高效果最好。从标准误的角度分析,在移栽后30 d时,处理T2的酶活性最小,显著低于CK的酶活性;处理T1、T3的蔗糖酶活性大于CK,三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处理T4的酶活性最高,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烟苗移栽后45 d,各处理的酶活性均大于CK,其中处理T4的酶活性最大,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性显著。烟苗移栽后60 d,处理T4的酶活性大于CK,而处理T1、T2和处理T3的酶活性均小于CK,酶活性呈现下降的趋势,各处理间蔗糖酶活性差异性不显著。烟苗移栽后75 d,各处理的酶活性均又升高,均显著大于CK的酶活性,处理T1、T2、T4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以上分析,处理T4(复合无机肥料和生物质炭配施)对提高植烟土壤蔗糖酶活性的效果最佳,能够改善植烟根际土壤肥力状况,为植烟生长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

2.3 不同施肥处理对植烟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蛋白酶参与土壤中存在的氨基酸、蛋白质以及其他含蛋白质氨的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它们的水解产物是高等植物的氮源之一,因此蛋白酶活性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土壤对植物氮素的供应。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植烟土壤蛋白酶活性表现见图3。由图3可知,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蛋白酶活性变化趋势比较复杂,不同处理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CK和处理T3的酶活性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处理T1的酶活性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处理T2和T4的酶活性变化趋势最为复杂,都呈现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趋势。从标准误的角度分析,烟苗移栽后30 d,除处理T3外,其他处理的酶活性均显著低于CK,处理T3和CK的酶活性无显著差异。烟苗移栽后45 d,除处理T4外,其他处理的土壤蛋白酶活性均高于CK,并且处理T3的酶活性最大,不同处理间的酶活性无显著差异。烟苗移栽后60 d,处理T1的酶活性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处理,而处理T2、T3、T4的酶活性均显著小于CK,处理T3的酶活性最小。烟苗移栽后75 d,不同处理下的酶活性均小于CK,且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2.4 不同施肥处理对植烟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脲酶的催化作用极为专性,它仅能水解尿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和二氧化碳、水。土壤酶的活性,与微生物数量、有机物质含量、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常用土壤脲酶活性表征土壤的氮素情况。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植烟土壤脲酶活性表现见图4。由图4可知,随着移栽天数的增加,不同处理下的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较为复杂,其中,CK、处理T1、T4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处理T2、T3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从标准误的角度分析,在烟苗移栽后30 d,不同处理的脲酶活性均大于CK,并且处理T4的酶活性最高,处理T4的酶活性显著大于其他几个处理;处理T1和CK之间的酶活性大小无显著性差异,处理T4的酶活性均显著大于CK。烟苗移栽后45 d,不同处理的酶活性均大于CK,处理T1下的酶活性最大,其中处理T3和CK的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处理T1、T4的酶活性大小均显著大于CK(P

2.5 不同施肥处理对烤烟根系活力的影响

根系是活跃的吸收器官和合成器官,根的生长情况和活力水平直接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和营养状况及产量水平。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烤烟根系活力表现见图5。由图5可知,在烟苗移栽后45~75 d,不同处理的根系活力均迅速增大,这是因为移栽后45~75 d是地上部分生长最快的时期,根系从土壤中吸取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才能保证烤烟的正常生长,从而协调烤烟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从标准误的角度分析,烟苗移栽后第45 d,各处理的根系活力均大于CK,且各处理间的根系活力大小无显著差异。烟苗移栽后第75天,除处理T1外,其他处理的根系活力均小于CK,各处理间根系活力无显著差异。总体来看,处理T1对增大植烟根系活力的效果最佳。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施肥处理对植烟土壤关键酶活性和根系活力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芝麻饼肥和生物质炭的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常规施肥+芝麻饼肥+生物质炭、常规施肥+秸秆覆盖还田、常规施肥+芝麻饼肥、常规施肥+生物质炭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生育期内植烟土壤蔗糖酶和土壤脲酶的活性,这与前人的研究相一致,其中以常规施肥+芝麻饼肥+生物质炭、常规施肥+生物质炭处理对提高土壤蔗糖酶和土壤脲酶活性的效果较好。

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4个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大,在烟苗移栽后30、45 d,4个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在烟苗移栽后60 d,常规施肥+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大,而常规施肥+芝麻饼肥+生物质炭、常规施肥+秸秆覆盖还田和常规施肥+芝麻饼肥处理下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与常规施肥对照无显著差异;烟苗移栽后75 d,除了常规施肥+芝麻饼肥处理的酶活性显著小于常规施肥处理外,其他几个处理的酶活性均显著大于常规施肥对照(P

烤烟植株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具有相关性,地上部正常生长发育和形成高品质的烟叶需要有强大的地下根系供给水分和矿质营养,而地下部根系的不断伸长和增粗也需要地上部叶片经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根系。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烤烟处移栽后45~75 d时,此阶段是决定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中,根系活力迅速增加,以保证为地上部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和矿质营养。分析可得,常规施肥+芝麻饼肥+生物质炭、常规施肥+秸秆覆盖还田、常规施肥+芝麻饼肥和常规施肥+生物质炭等4个处理的根系活力均与常规施肥对照无显著差异,但以常规施肥+芝麻饼肥+生物质炭处理对根系活力的提高效果最佳。

因此,在以后的烤烟生产中要注意合理扩充土壤碳库,以提高土壤酶活性和根系活力,为烤烟生长和特色优质烟叶形成奠定基础,促进烟区烤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 参考文献

[1] 李琰琰,刘国顺,向金友,等.氮营养水平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11(2):39-43.

[2] 郑林林,任明波,陈旭,等.不同种植方式下烤烟田土壤酶活性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10,31(3):23-28.

[3] 周礼恺.土壤酶学[M].北京:科学出版杜,1987:118-159.

[4] 周世萍,段昌群,韩青辉,等.毒死蜱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5,14(5):672-674.

[5] 樊军.黄土高原旱地长期定位试验土壤酶活性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6] 郑林林,任明波,陈旭,等.不同种植方式下烤烟烟田土壤酶活性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10,31(3):23-28.

[7] 李娟,赵秉强,李秀英,等.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44-152.

[8] 张长华,蒋卫,蒋玉梅,等.施肥对烤烟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3):77-80.

[9] 武雪萍,刘增俊,赵跃华,等.施用芝麻饼肥对植烟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碳、氮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4):541-546.

[10] 汪邓民,龚文丰,吴福如,等.覆膜条件下氮磷肥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烟草生长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4(6):33-36.

[11] 许自成,王小东,杨伊乐,等.覆盖对烟田土壤酶活性及烤烟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1):197-200.

[12] 矫丽娜,李志洪,殷程程.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研究现状[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0):54-56.

[13] 甄丽莎,谷洁,高华,等.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2,32(9):1811-1818.

[14] 季立声,贾君永,张圣武.秸秆直接还田的土壤生物学效应[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2,23(4):375-379.

[15] 徐茜,彭桂芬,何穗伟,等.不同氮肥形态对烤烟品质影响的研[J].烟草科技,1997(6):38-40.

篇(3)

一、优化理论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土壤学和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当前,由于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并未开设土壤学课程,因此授课老师往往以主导者的角色花费大量的时间讲授土壤学研究理论知识,但由此却忽略了学生的课堂感受造成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进行被动的学习。笔者认为,土壤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抽象内容和复杂的变化过程,如土壤形成过程(腐殖质积累、黏化过程)和碳氮循环过程如能采用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手段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改进理论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特别重视学生课堂参与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可以通过下述两种方式来实现:1)教师设置研讨话题,让学生就自己家乡土壤地理分布、形成原因及利用特性展开充分讨论,大家再进行集体评述由此加深大家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2)安排课堂作业,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和准备课件走上课堂讲台以主导者的角色讲解课程知识,以此检验大家对土壤地理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讨论纠正。只有学生课堂参与度高了才能提升其对土壤地理学课程学习和将来从事相关工作的兴趣。

二、改革课程实验开设模式,增强学生创新研究意识

应用型本科院校最重要的办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大学生,而加强学生课程实验能力培养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环节。当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工作刚处于起步阶段,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土壤地理学的课程实验开设往往比较零碎且基本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往往纠结于实验结果是否准确,而对不同测定指标间的意义关联缺乏充分的思索,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往往也比较被动。作者认为培养学生自主性实验思维和能力,需要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多开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探索性实验(三性实验)。通过设置实验小组,控制每次实验人员规模,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动手操作且人人都要对实验设计及过程进行认真思考,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系统且长期的开设三性实验,让学生通过更有探索性的实验操作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其创新研究意识。

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2015年北京卷考试说明(理科)》中规定:“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显然高三二轮复习课上,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整体思维的能力。知识具有系统性,才能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问题具有针对性,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下面以“生态调查类实验专题”一节复习课为例,实践上述思考。

1 教学背景分析

调查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生态学调查涉及到了样方法、黑光灯诱捕法、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在考试说明中对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提出了要求。而教材中对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介绍仅仅是用于估算种群密度,实际这两种方法可以对生态系统的很多特征进行调查,例如可以调查种群数量动态、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物种丰富度等等。经过了高三第一学期以落实基础知识为主的一轮复习,那么二轮复习主要以专题的形式对重难点进行重新构建和整合。鉴于学生不能将调查方法与所学知识系统的联系在一起,本节课通过对生态调查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建立“样方法、标志重捕法”与“种群及其数量变化和群落的结构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方法与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调查的价值。按照考试说明(北京卷)的具体要求(表1),通过例题分析复习下列相关知识。

在进行调查之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取相关信息,但是学生处理和解释数据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节复习课的重难点是:分析、处理所给材料的数据或结果,提炼调查方法,总结解题思路。

2 教学目标确定

基于上述对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资料说出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例题回忆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辨别群落演替的类型;根据题干信息说出具体的调查方法及其应用。

(2)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资料,提高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能够处理、解释数据,并利用证据做出合理判断;能用准确的术语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获取结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调查法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体会调查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价值。

3 教学过程组织

3.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通过展示柴静的公益调查片《穹顶之下》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然而然地引出生态学调查的重要性。

3.2 分析资料以及例题,归纳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

根据引入,教师提示学生自然界中有很多植物具有净化空气的功能,例如云南特有的一种乔木――馨香木兰。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获取相关信息。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研究者调查了什么内容?包含了哪些种群与群落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得知研究者利用样方法调查了馨香木兰的种群密度、种群年龄组成、种群空间分布以及该地区群落的垂直结构和物种丰富度。然后依据资料提问:取样的原则是什么?设计样方最小面积的原则是什么?教师组织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并追问:上述资料说明取样调查法可以调查很多知识,种群的数量随着时间如何变化可以取样调查吗?教师出示2013年重庆理综试题:

【例1】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的演替过程,对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变化如图1所示。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 ;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 ;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随着群落的演替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 。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是J型曲线吗?是S型曲线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让学生体会样方法可以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进行调查,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作答,并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等内容。

过渡:生态学调查法,除了取样调查法,还有什么方法?又可以用来调查什么呢?教师出示2011年北京理综试题。

【例2】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 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 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 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学生回忆标志重捕法适用于移动范围较大的生物的调查,理解该方法不仅可以调查种群密度还可以对种群的活动路线进行调查。学生分析C选项,体会样方法是取样研究的一种方法,无论是研究种群密度,还是研究种群关系等,只要这些生物相对不移动或移动范围很小,就可以采用取样方的方法。然后教师出示表2,让学生明白通过标志重捕法可以对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行估算。

教师利用板书对资料以及例题中对两种常见调查方法的调查内容进行小结,主要包括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动态及调节情况、种内关系、种群之间关系等。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必修三教材中还涉及到取样器取样法和黑光灯诱捕法两种调查方法,让学生认同调查法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体会调查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价值。

过渡:调查方法多种,调查内容很多,调查结果的呈现形式也有很多。那高考会考什么?下面对高考题型进行归类。

3.3 高考相关题型分类

3.3.1 调查方法选取类

【例3】 (2012年海南)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随机取样

B. 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 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 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本题考查了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点,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识记和理解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

3.3.2 调查数据分析类

【例4】 (2007年广东)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

表中表示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 。

(2) 从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①

② 。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态学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要求学生具有读表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生态学知识和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由于学生的语言描述能力有所欠缺,所以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统一的答案。通过此题还可以引导考生关注环境污染等社会现实问题。

3.4 变式训练

(2012年东城二模)紫茎泽兰原产于中美洲,是严重危害我国生态环境的外来物种之一。某研究小组采用样方法对紫茎泽兰入侵的四种不同生态环境即阔叶林林缘、云南松林、路旁荒坡及阔叶林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图2表示部分调查的结果。

请分析回答:

该图表示紫茎泽兰在不同生境中的存活曲线。由图可知紫茎泽兰在 年龄段出现死亡高峰,推测可能是由于 、 等的结果;据图推测紫茎泽兰对四种生境的入侵顺序为

篇(5)

您好!衷心的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自荐书!

我是××财经学院会计系200*届专科毕业生,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真诚的推荐自己。在大学期间,我努力学习本专业的课程,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熟练运用用友、金碟等财务软件,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合,于**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我学习了计算机相关知识,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并能灵活运用.此外我还参加公关员的学习,懂得了一些社交礼仪、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等的公关知识,并拿到相关的资格证书.在大学里,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和浓厚的学习气氛,使我得到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锻炼和考验;在担任班干期间,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在生活中,我爱好广泛,利用课余时间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中,我勇于探索创新,能很快的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器必试而先知其利钝,马必骑而后知其良驽。”我深信只要您们给我一片土壤,我将用我的全部去耕耘,您不仅能看到我的成功并将收获整个果实。

我衷心希望您们能接纳我,我将与您们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共进步,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最后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篇(6)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01-0018-02

我国监测资料显示,艾滋病(AIDS)已逼近校园。学校环境是学生赖以成长和发展并不断走向社会化的重要土壤,教师经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的影响。学校教师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态度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行为态度。因此,提高大中学校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解大中学校教师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艾滋病相关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提供依据,于2007年10月20日至12月20日,对临沂市]2县区的部分大中学校开展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临沂市36所大中学校的1065名教师。

1.2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现场采用咨询流行病学问卷调查,不记姓名,当场交卷。调查表所收集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艾滋病的一般知识、态度,艾滋病相关政策,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大中学校教师1065人。男性572人,女性493人。平均年龄37岁,其中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58岁。21~29岁226人,占21.22%;30~39岁481人,占45.16%;40~49岁291人,占27.32%;50~58岁67人,占6.29%。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者58人,占5.45%;中专109人,占10.23%;专科396人,占37.18%;本科473人,占44.41%;研究生以上学历29人,占2.72%。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教师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对较专业的知识知晓率较低,如"AIDS的平均潜伏期”、“对‘窗口期’的理解”、“HIV(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主要攻击对象”、“使用疫苗现状及治疗药物”等的知晓率分别为44.98%、26.38%、30.52%、22.82%。对非传播途径中的“蚊虫叮咬”及“共用游泳池”知晓率分别为45.63%、53.24%。见表1。教师对艾滋病相关政策平均知晓率为75.41%。其中,对“怀疑自己感染了AIDS,可以到当地的疾病控制中心进行免费的咨询和检测”答对者971人,占91.17%。其他见表2。

2.3 所持态度 大多数教师对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持同情理解的态度,有少数教师仍对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感到恐惧、回避。具体情况:恐惧、回避129人次(12.11%),厌恶、轻视261人次(24.51%),同情、理解987人次(92.68%),关注AIDS宣传852人次(80.00%),愿意义务参加AIDS宣传698人次(65.54%)。

2.4 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 通过广播电视382人(35.87%),互联网296人(27.80%),阅读报刊杂志208人(19.53%),其他途径179人(16.81%)。

3 讨论

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回答情况表明,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及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在90%以上,但对深入一点的专业性知识,回答正确率在50%以下。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未曾接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规培训,也有少部分教师认为该病离自己太远,从而存在麻痹思想,忽视了对艾滋病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探索。因教师队伍中文化程度较高,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深入地开展健康教育,效果可能会较好。

篇(7)

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256-01

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增长方式为目的,着力解决危害农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农村环境保护的新途径。

1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随着盘锦市农村人口增加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提高,产生的农村生活垃圾也逐年增加。但由于农村污染防治设施配备不到位,导致农村环境和资源压力过大。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以及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引发的面源污染均呈加剧趋势,一些土地、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已经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1-2]。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面

一是盘锦市为积极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利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资金,申报和建设了较多的大型建设项目,如垃圾气化站、沼气站、畜农资源化利用中心等,但受北方季节及资金到位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施工时间短、任务重,工期比较紧张,出现了一些大项目不能按期完工的情况。二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时间较短,尚处于试点阶段,盘锦市项目建成后的农村环保设施运行和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不健全,如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依然处于积极探索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三是一些大项目如垃圾气化站、沼气站的后续费用如运行维护费用、工作人员工资等费用较高,仅靠镇级财政、农民筹工酬劳等方式难以维持。

2.2 有机食品环境监管方面

有机食品在生产、流通、认证、监管过程中,存在一些亟须高度重视和尽快解决的问题。如有些有机产品在生产环境中出现了施用化肥和农药的现象;有些有机产品生产基地认证证书过期后未能及时换证;有机食品市场监管亟须加强,有些不良商家随意张贴“有机”字样冒充有机产品,追求利润等。

2.3 在土壤环境监管方面

一是对土壤环境污染认识不足。土壤环境污染不像其他污染,其造成的不良后果是长时间以后才能显现的,因此人们对土壤污染的严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土壤污染防治手段有待改进,与现实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土壤环境监管工作机制尚未形成,法制和标准体系有待建立。四是资金渠道过窄,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3 发展对策

3.1 制定科学规划,探索长效机制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各行政村应结合新农村建设,制定村庄科学规划,统筹乡村各类公共环境资源。同时已开展环境整治的村屯,应积极探索项目长效运行机制,建议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应在后续的长效运行机制建立方面给予指导[3-4]。

3.2 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力度

为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应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村环境有效改善。

3.3 完善农村环保相关政策体系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任务重、起步晚,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在工作开展中无法可依。因此,建议国家、省政府应尽快出台农村环保相关政策,如 “农村环境管理办法”、“农村生活垃圾监管办法”、“有机食品全程监管实施办法”等,以便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3.4 加大培训力度

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多个有关生活垃圾、污水、畜禽养殖、有机食品、土壤恢复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很多市、县、乡镇及村级干部知识面较窄,对这些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因此,建议国家和省环保厅组织开展对这些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市县级环保及企业负责人的相关知识水平,更加有利于工作的开展[5-6]。

3.5 强化乡村民主管理

农户是农村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农村环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只有广泛发动农户,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保障农村环境改善的成效。因此,要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培养他们的卫生习惯,同时强化乡村民主管理,制定村规民约,明确责任,形成有效地监督机制,真正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

3.6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

为普及农村环境保护专业知识,提升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和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应积极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直接向农民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及畜禽粪便治理等相关环保知识。此外,通过电视、广播、政府网站、宣传栏等媒介对农村环境保护及生活垃圾、污水和畜禽粪便等综合治理情况进行广泛宣传和公开,鼓励村干部和农民参与。通过宣传教育,使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得到广泛普及,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7]。

4 参考文献

[1] 廖少云.从美国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看世界农业的未来[J].中国农村经济,1998(5):74-80.

[2] 唐春福.新农村生态家园建设500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国生态农业实践与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4] 路明.现代生态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篇(8)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因此,初中生物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其学科的优越性,将课堂教学与日常实践活动中的生物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特别是实验课的教学尤为如此,实验室里的资源让学生感觉有些呆板,没有活性,有一些深奥,理解困难。为了改变教学的这一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将学生带出课堂,利用校园及其周边的生物资源进行实验教学的探究。现就有关做法逐一展开分析。

1.利用校园资源让学生认识身边生物

对于农村学生来讲,虽然有较多的时间与各种动植物打交道的机会,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对于身边动植物的观察能力仍较欠缺;初一学生的知识面窄,理解能力较差没有老师的引导,很难自己独立完成对新事物的认识;将动植物标本带进教室,学生的认识也很局限。另外现在的学校教育,安全工作是第一责任,哪位老师都不敢轻易将学生带出校外进行教学研究。在这种前提和现状下,为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我对校园内的所有植物资源进行了梳理,可找到二十多种植物,有8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十几种绿化植物。完全能够满足初中的教学需求,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根据教学要求,我设计了调查表,准备了放大镜,小土铲,修枝剪等工具,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调查活动,并作出总结。虽然一节课的时间很短,但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不但在调查中认识了植物的名称,而且还通过交流了解了一些植物的特性,栽植知识。不但了解了植物的地上部分也了解了植物根系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中的生长情况。在临近下课时各小组将调查的情况一一汇报,我再及时的予以总结,即完成了教学内容,又使学生掌握了调查研究方法及其过程,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了课堂上不能得到的快乐。

2.利用校园地,探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我们学校不但绿化面积大,而且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学校为每个班级都专门开辟了一块校园地,这正好可以被生物学科所利用,如在探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我专门安排一节课带领学生在校园地里对树荫下的草坪及树冠外的草坪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找出这些绿化草坪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树木对草坪生长的影响,同时,也通过对草坪下土壤与空地土壤的湿度和颜色进行对比观察,找出他们的不同点,并总结产生这种不同点的原因。另外,还在班级内部开展了挖蚯蚓比赛,将学生分成了两组,第一组在草坪下挖,第二组在空地里挖。结果第一组挖的数量是第二组的五倍,这正有力的证明了不同生物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而让学生针对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物间的影响作用展开了讨论。有些同学还在周末时间主动的对其周围的各种生物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出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结论。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理解了知识,免除了大量背诵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3.利用农业资源探究种子、植物相关特性

篇(9)

兵团二中高一学生80%以上来自兵团农场,他们从小就感受到地膜污染对生产与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学校开展“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的活动背景下,开展地膜污染状况调查探索,让同学们通过相关科学知识学习,了解调查研究与科学试验的基本方法,树立“探索、求实、合作、创新”的科学精神,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校园生活。通过切身实践,揭示残留地膜的现有危害及其潜在危害,唤起农户重视土壤环境的意识,引导各级各部门正确认识和对待土壤残膜污染问题,提出治理残膜污染的建议。

2 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将以农田残膜污染调查与探究为载体,以“还大地清洁,创美丽家园”为主题,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动手、动脑、积极行动,切身体验残膜污染的严重性,感受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必要性。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美丽家园农业生产,了解地膜种植技术在农业生产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残膜对土壤污染严重性和综合治理迫切性的认识;学习领悟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根据掌握的知识,学会制订调查研究的方案、调查问卷、试验方法和各种调查分析表,提高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学会把生物、物理、化学和数学等知识应用到模拟试验的设计和分析中去,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体现新课程理念,使得课堂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锻炼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中资料收集、整理、试验分析和总结归纳等方法,锻炼和提高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的能力。

情感与效果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中经历的困难、挫折与考验,使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的可贵,认同在学习、劳动、生活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重要性;通过研究探索活动的亲身感受,享受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格的健康成长;通过宣传教育与实践体验,进一步增强“爱祖国、爱人民、爱新疆、爱环保”意识,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观念。

3 活动重点与难点

活动重点 锻炼学生多角度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把生物、物理、化学和数学等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分析中去;盆栽模拟试验,数学模型回归方程的建立部分,引导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资料的总结归纳,锻炼和提高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的能力。

4 活动计划

主要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对象、主要专题内容、组织保障、需求保障、详细日程安排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等八个部分。

5 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教育与知识培训

1)宣传教育,包括专题讲座和实地考察。专题讲座,即聘请农业专家做专题报告,主要内容有新疆及兵团农业生产现状与新技术,我国以及新疆地膜应用的污染现状与防治。实地考察,即对国家石河子农业科技园区、石河子大学国家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五家渠兵团农业科技园区等(科技与科普教育基地)进行考察。

2)知识培训。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相关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主要包括:开展本次科学教育活动目的意义教育;选题相关知识与资料收集整理方法;活动计划如何制订;野外实地调查注意事项和问卷调查设计;土样样方的设计与应用;盆栽与极模拟试验研究方法;各种各类试验(实验)表格设计、记录、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科技小论文的撰写方法;如何进行汇报与评价和多种形式的防污染保护环境宣传活动。

篇(10)

高中生物教师们可以根据课本知识为基础,结合现实的生活进行教学,或者教师们可以从生活中进行取材进行生物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逐渐趋向教学生活化。在教学内容上趋向生活化,可以加深学生们对相关生物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且避免学生们面对生物知识采用死记硬背的现象发生。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如何让教学内容趋向生活化。高中相关生物知识让学生们根据生活进行探索。尽管高中生物知识大多数为微观的,学生们难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但是高中生物知识中还是存在一些与生活相结合的知识。比如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学生们根据之前学过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知识,不难理解人体热能的来源。教师们在进行人体体温调节知识教学之前,可以向学生们进行合理的引导或者提问,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例如,教师们可以这样来询问学生们,人们在发烧的时候,产生热量和散热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们曾经都可能生病发烧,有亲身的体会,对这个问题不会太难回答。当自己发烧的时候,会不想吃东西,身体会热,所以人们发烧的时候,身体产热会减少,散峄嵩黾樱进而保证体温的相对稳定。教师们也可以在问一个相反的问题,人们在冬天的时候,产热和散热的变化情况是什么?然后教师们可以根据生物知识进行总结。当人们体温下降的时候,通过人体的体温调节,产生的热量会增多,散发出的热量会减少。反之,当人们体温上升的时候,产生的热量会减少,散发出的热量会增多。然后,教师们可以进行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介绍参与体温调节的相关人体器官和循环系统。比如,当外界温度小于体温的时候,人体冷觉感受器会兴奋,通过神经传导信息到体温调节中枢,进行人体做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导致人体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例如,皮肤立毛肌收缩,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等。最后教师们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人们冬季和夏季哪个季节尿量多?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学生们可以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解答和讨论。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对这节课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又可以逐渐让教学内容趋向生活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内容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教学内容生活化对教学生活化是及其重要的。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方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教师们可以改变原本的教学方式,让高中生物教学方式趋向生活化。教师们以前只是通过课本知识进行口述,学生们只能被动地去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脱离了生活。教师们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这样的改变,可以利用相关的生物仪器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探究和学习。比如,教师们在进行细胞的相关知识教学的时候,可以准备好一些细胞标本,让学生们自己去观察细胞的相关特点。学生们可以在显微镜的观察下,看到各类细胞的大体结构,例如学生们可以在植物细胞中看到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中央大液泡等生物结构。在动物细胞中可以看到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究,对细胞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之后教师们的教学中,可以进行联想,进而加深学生们对各种细胞结构的作用的记忆,提高学生们生物的学习效率。比如,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学生们可以通过显微镜直接的看到,细胞壁的作用是对细胞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学生们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熟练的记忆。让学生们先进行直观了解和自己探究,再进行相关生物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在进行知识学习的时候进行生活的联想记忆,加深学生们对生物知识的记忆。

三、组织活动生活化

上一篇: 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下一篇: 经济数学就业方向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