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与探讨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15 14:56: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现代经济与探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现代经济与探讨

篇(1)

产业经济学收入弹性差异和投资报酬(技术进步)差异理论表明第一产业的属性是农业,农产品的需求特性是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难以随着人们收入增加的程度而同步增加,即它的收入弹性出现下降;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比工业要困难得多,因此,对农业的投资会出现一个限度,出现“报酬递减”的情况。由此可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并不能单纯的依靠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农村经济要拓宽道路,现代物流的发展即为拓宽农村经济发展路径之考量。

1农村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果关联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致力于发展农村经济,惠及农民,改善“三农”问题,建设现代农业。经过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发展势头强劲;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提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就业创业门路拓展。在农村经济向农业现代化方向挺进的道路上,物流业越来越抢眼的扮饰着劳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伙伴关系,或称之为越来越抢眼的发挥着加速器的作用。从农村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果关联的理论探讨不断推出新观点,如刘南、李燕运用了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从供给推动、需求拉动两个角度分析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1]。钱晓英、马传秀从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构建模型物流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三者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物流、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起重要作用[2]。胡愈、徐红莲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证明了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城市化程度、自然灾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农村教育发展对农村物流发展有重要影响[3]。周建勤,鞠颂东从农业与农村物流和城市物流的关系、农业与农村物流规划的内容、农业与农村物流节点布局和农业与农村物流运作主体培育等四方面论述了区域物流规划中农业与农村物流规划的思路[4]。从农村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果关联的实证看,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之间的对立,造成了农产品供给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产品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而且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我国每年大约有3.7万吨蔬菜、水果在运送路上腐烂,如此之多的农产品足可以供养2亿人的生活。发展农产品物流,对降低我国现在高达20%以上的物流环节的农产品损失率,切实提高农民应得的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2.1调整优化农村物流业,以现代物流业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依靠政府的重视和规划发展,尤其在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上要加强规划,加大投资力度。要进一步优化农村物流路网结构,做好农村公路、村道与物流运输干线的联网工作,方便各种物资到村到户以及农产品的运出。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企业的集配中心,增加销地冷藏、保鲜运输和保鲜加工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跨区域冷链配送能力。在邮政业方面,很多农村地区即使是城郊的农村,快递等业务都不能送达,应优化物流资源增加生活用品的配送业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和公交公司合作每天配送一次生活用品等零单物流业务,缩小城乡生活差别,以发展农村物流业来带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规划农村物流园区,将农村物流网络纳入到城市物流网络中。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城市化将农户的生活区与生产区分类化零归整,更有利于构建农村物流园区。建立农村物流园区在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周边建设相关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以减少运输距离,降低装卸、搬运次数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当然要实现农村物流园区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形成规模化生产运作,创立品牌效应。物流配送中心在园区内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应当鼓励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参与到农村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中,也有助于城市物流资源的整合。2.2迈出农业经济发展新步伐,为现代物流业诸如生机和活力。农业部长韩长赋对党的十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概括为;是粮食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开新局面,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农村改革展开新布局,农业绿色发展有了新进展,农民收入实现新提升。在我国农业经济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也即在现有农业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基础上,要积极创新农村生产方式,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逐步提高来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发展农村经济的新举措、新作为、新成就,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坚实和做大物质基础,积极促进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业的相互支撑和共同进步。作者简介:周璐璐,1977年生,女,北华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农村区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1):151-154.

[2]钱晓英,马传秀.物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协整性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4):84-87.

篇(2)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经济的发展也走向现代化,而管理经济的手段也应该与当前的发展形势保持一致。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使用计算机等现代的先进工具,对经济发展开展合理的管理措施,是我国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在管理经济中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管理体制,保证我国的经济活动科学有效,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使我国与外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对经济进行必要的管理。符合我国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是我国在科技发展下的产物。

1 经济管理现代化表现形式

1.1 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艺术性

在对经济管理中,现代的管理经济手段有一个特殊的性质就是艺术性,从概念的角度来说,经济与艺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经济属于物质,而艺术属于精神,经济与艺术的发展领域不同,对社会的作用也不相同。但是在某种程度上,经济与艺术也是相同的,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在互相的影响中,共同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艺术的支撑,而艺术也离不开经济的作用。从两者在各自的领域发展来说,经济与艺术只是形式上的区别,对于人以及社会的作用都是同等重要的。经济的发展,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条件,也能提高人的社会地位,最终促进国家的发展壮大。而艺术的发展,能满足人的精神世界,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使人们的情感更加丰富多彩。在现代物质和精神都在发展的年代,对经济的管理带有一定的艺术色彩是有必要的。

1.2 经济管理能动性与创造性

对经济的管理不能只有艺术的特点,还要有人性化。对经济的管理需要人来制定政策。而在实际的管理中,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进行实施经济管理也是由人来实行,由此可见,人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人是经济管理活动的核心。所有的经济管理都要围绕着人来展开,因此,现代管理的经济要具有人性化,发挥人的作用,解决经济与人之间的内部矛盾。

1.3 经济管理民主性与专业性

西方的发达国家在对经济进行管理中发展早,在多次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科学管理方式,在这一点上需要我国有关部门的学习。发达的国家早管理经济的时候,管理技术科学,管理理念先进,在对经济进行管理的时候,征求全员的意见,使管理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与发达我国家相比,以我国为首的发展中的国家在对经济管理中,民主程度化弱,因此,在现代实行经济管理中更加注重民主化。对经济进行管理,要有具体的管理措施,而管理者在制定管理措施的时候,一旦措施有误,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求管理者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专业的知识,并且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在对经济进行管理的时候,能够保证措施的准确性,维护经济的发展形式。因此,经济管理的专业性也是我国现代经济管理的另一个表现形式。

2 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2.1 人性化管理思维和管理制度的优化

在我国,传统经济的管理模式只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重视企业效益,却忽略了生产本质“人”的管理。发展到今天,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确定要在工作中做好员工的心理、生活和生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分析。这种经济管理思维可以有效激励工作人员的态度,能够自发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现阶段来看,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可以弥补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缺陷,实现工作目标,使所有员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提高企业与组织的经济效益。

2.2 民主化管理

我国传统经济管理的体系基本不存在民主化内容,也没有民主化管理方式。发展到现阶段,我国企业和组织在经济发展上已经开始追求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方式,把民主化的内容增加到经济管理的模式中,实现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关系透明化,防止的情况。企业或组织对于上任人员的选择可以采取民主化的方法进行判断,在一定时间内,确定民主化决策结果。需要时间对基层工作人员任命进行基本的判断,才能确定是否会影响企业未来,造成不良的影响,使企业经济效益蒙受损失。所以,要使企业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一定要留出判断的时间,确定基层工作人员真的可以胜任工作,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实现企业核心的价值。

2.3 以客户作为导向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现代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把客户作为导向,将传统卖方市场的主导地位转变为消费者作为主导的市场格局。由买方市场主导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这是现代经济管理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企业终极目标的必然过程。所有企业都需要高科技和高技术的应用,而现代社会的经济价值已经由买方市场决定,所以,一定要实行以客户为导向,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了解买方市场具体情况,才能开展一系列行动,使企业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和最终目标。

2.4 网络式沟通

现在的社会属于网络的社会,互联网逐渐普及,而互联网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壮大,网络的发展前景好,因此,在对经济的管理中也可以利用网络。运用网络在对经济进行管理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方面便捷,网络可以快速的传递信息,不分时间的限制,还可以跨地域。在现代的经济管理中,需要不断的沟通,以企业为例,企业在发展中,要与员工进行交流,了解员工的想法,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下达任务的时候,利用互联网传递消息,节省了工作的时间,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网络也可以帮助企业获得一些有效的信息,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企业的发展。

结束语

由上述可知,对经济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是我国的发展经济的必要手段,而经济管理的形式也在不断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管理的也更加专业民主,在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下,利用网络提高管理的效率,以客户为中心,实行民主化的管理,促进经济的发展。参考文献

篇(3)

从世界范围看,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已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实,特别是近年来,物流的系统、集约作用,又展现了它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997年开始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新加坡、香港为代表的将物流作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和地区表现了很强的抗御危机能力,这使人们对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又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和重视。

我国区域物流的弱点,概括起来就是经营分散,产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现代化程度低等。目前,沿海一些城市开始建立物流中心,在发展中向规模化、社会化过渡,这些实践行为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认识,即物流对促进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

一、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第一,经济全球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着不同内容的经济结构调整。企业间全球范围的重新组合,使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流通企业间的融合与联盟日趋频繁,产生许多新的管理制度的创新。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对相关企业间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在相关企业间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提高整个链条上相关企业的竞争力,这直接导致专门为供应链中相关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组织的出现,从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同时,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新组合与配置,使得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第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一般来说,区域中心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优势明显,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设施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人才众多,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与“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一个区域只要具备某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这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差异就会形成一种优势,产生一种引力,有可能把相关企业和生产力要素吸纳过来,在利益原则的驱动下形成产业布局上的相对集中和聚集,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协调理论,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产业结构的基本演进方向是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以城市为中心的物流中心正是适应区域经济理论和产业结构协调理论的要求的。

第三,企业追求利润和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了现代物流发展。

随着企业对战略管理的重视,企业通过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已为管理者所认同。由于企业更多的是注重发挥其核心业务,即他们擅长的、具有差别化优势的业务,其他业务通过从企业外部采购,即“资源外购”获得,作为生产型企业非核心竞争能力的物流部门开始与企业本身相脱离,成为独立发展的现代物流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经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在本土进行研制和生产,然后再到全球范围销售这样一种运作模式,这一“购—销”模式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据统计,到1999年8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5万家,世界500强企业已有3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外资企业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现代物流的观念和先进的运作方式,另一方面。也迫切希望中国能有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作为其跨国生产和营销的服务保障。过去主要依靠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境外投资者的需求,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外资企业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及其产品也会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面对这一必然趋势,同样需要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业。

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对生产领域内的各个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等传统观念,在“采购黑洞”、“物流陷阱”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难以计算,使得我国企业物流费用平均占商品价格的40%,物流过程占用的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过程的90%,而美国的物流费用平均只占货价的10%——20%,最高为32%。巨大的反差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要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必须加强物流管理,发展现代物流业。

第四,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大国,国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在这样广阔的国土上资源的分布又很不均衡,多数自然资源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以及北方地区,而人口多集中在中部和沿海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历史上就形成了原材料采掘、粗加工等基础工业远离加工工业的产业布局,物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极大,“北煤南运”,“南粮北调”等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导致我国物流费用较高。据统计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高达20%左右,而美国和日本只有10%和14%。因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

加入WTO,开放分销服务业,对我国服务贸易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的同时创造了相应的机遇,促使国内不同部门、不同区域和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进一步消除存在于他们之间的壁垒,加快分销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步伐。适应这一改革与调整的现代物流业必然成为现代分销网络建设中的重点之一。同时,为生产领域的开放所带动,适应现代生产需要的现代物流业也必然迅速发展。因此,扩大开放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二、现代物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是人流、商流、资本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化生产,以生产的批量化和连续性为特征。但是,聚集不是目的,要素的聚集是为了商品的扩散,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贸易做保障,生产的大量产品就会堆积在狭小的空间里,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难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基本运转就会中断。因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合理的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第一,降低运行成本,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世界银行在其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中说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讯。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比重最大。从市场运行成本的角度分析,物流业的突出作为是其对普遍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所作的贡献。

物流业之所以能够显著降低交易成本,主要是因为,现代物流业的主体是由诸多节点和线路组成的网络体系。以点状松散存在的要素组成物流网络后,原来点和点、要素和要素之间偶然的、随机的关系随之变成网络成员之间的稳定的、紧密的联系。一个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物流网络,不仅可以减少组成要素之间的磨损和交易成本,减少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和要素的成本,还可以放大各要素的功能,提高要素和整个网络的收益。

现代物流业对普遍降低交易成本所作的贡献可以从对交易过程和交易主体行为的考察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一方面,从交易的全过程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由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经常沟通与合作,可使搜寻交易对象信息方面的费用大为降低;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和承诺,可以减少各种履约风险:即便在服务过程中产生冲突,也会因为合同时效的长期性而可通过协商加以解决,从而避免仲裁、法律诉讼等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另一方面,从交易主体行为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促使伙伴之间的“组织学习”,从而提高双方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认知能力,减少因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而产生的交易费用;物流联盟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交易双方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使得交易双方机会主义交易费用有望控制在最低限度。

第二,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演进规律,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衡量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一次产业向二、三次产业升级演进,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

现代物流的实现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培育并集中物流企业,使其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促使区域物流业形成并向专业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发达国家的实践还表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推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既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税收,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此外,现代物流业将进一步带来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都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篇(4)

0.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类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于产品也要求也向着质量高档、品种多样、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外形美观、自动化程度高等多方面发展。要满足人们对于产品越来越高的需求,对于现代机械制造和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有意义。因此,笔者通过以下几个下面与业内人士进行探讨。

1.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特点

1.1关联性

从机械制造技术角度来看,机械制造技术的先进性是贯穿于产品从调研到销售等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体现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其中包括产品的调研、产品的研发、设计工艺、产品制造和销售等环节过程。这些环节之间联系密切,只有各个环节协调合作才能产生最优的技术效益,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技术过程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所以真正把握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之间的相关性是对我们业内人士最基本的要求。

1.2系统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工艺更是离不开多种现代科技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等整个过程中,会运用包括计算机、自动化、传感、信息和现代化系统管理等科学技术,并且这种情况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越发明显。

1.3全球性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与精密加工技术也在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各种先进技术不断出现,制造技术和市场的竞争也显得愈加激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一个国家只有把本国的技术发展成为国际先进水平,提高本国制造业水平,才能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

2.1机械设计技术

机械设计技术主要包括产品方法设计理论、工艺设计、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机械设计的要求,例如数控机床设计、汽轮机叶片结构设计和高效节能电机设计等方面。现代机械设计技术已经从直觉设计和经验设计发展成为先进理论和有效方法的设计方法理论,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充分利用先进理论和有效方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已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现代机械设计设计仿真技术、系统工程、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可靠性设计和模态分析等方面内容。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科学思维,并有效利用设计方法理论来提高设计的水平和质量,促进机械设计技术的快速发展。

2.2机械制造工艺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涉及的范围较广,例如钳、焊、铣等。笔者结合自身经历,从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中比较常见的现代机械制造焊接技术来重点讨论分析。现代机械制造焊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电阻焊;二是埋弧焊;三是气体保护焊;四是搅拌摩擦焊;五是螺柱焊。

2.2.1电阻焊焊接技术

所谓电阻焊焊接技术,是指把被焊接的物体紧密压在正负电极之间,然后在对其通电,借助电流流经被焊物体接触面及其附近形成发热效应,加热至熔化,让其与金属合为一体的一种压力焊接技术。该技术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加热时间短、焊接质量高、生产效率高、无有害气体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与现代机械制造业中。但缺点是维修难度大、设备成本高等。

2.2.2埋弧焊焊接技术

所谓埋弧焊焊接技术,是指在焊剂层下面燃烧电弧进行焊接的一种焊接技术。该焊接技术分为半自动和自动两种焊接方式。半自动埋弧焊焊接技术需要机械送进焊丝,并且需要人工手动移动电弧,自动埋弧焊只需要焊接小车送进焊丝和移动电弧,因此半自动埋弧焊焊接技术已经被淘汰了。自动埋弧焊焊接技术具有焊缝质量高、生产率高和劳动条件好等优点。

2.2.3气体保护焊焊接技术

所谓气体保护焊焊接技术,是指以电弧为热源的一种焊接工艺,主要特征是被焊接物体的保护介质是气体。其工作原理是:在电弧的四周形成气体保护层,将熔池和电弧与空气隔离,从而可以有效的阻止有害气体对焊接产生影响,并且同时保证燃烧的充分和电弧的稳定。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保护气体是二氧化碳,原因是二氧化碳价格低廉。

2.2.4搅拌摩擦焊焊接技术

搅拌摩擦焊焊接技术要点就是焊接时,会舍弃掉除了焊接搅拌头以外的任何焊接消耗性材料,例如保护气体、焊丝、焊剂和焊条等统统舍弃掉。

2.2.5螺柱焊焊接技术

所谓螺柱焊焊接技术,就是把螺柱的一端同板件或管件的表面向接触,并且接通电弧直至接粗面熔化,然后再对螺柱施加一定的压力而完成焊接的一种焊接技术。该焊接技术可以分为两种焊接方式:拉弧式和储能式焊接方式。由于前者焊接时熔深交大,主要应用在重工业中,而后者恰好相反,而主要应用在薄板的焊接。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单面焊接,具有不需要钻孔、打洞、以及粘结等优点。

3.精密加工技术

精密加工技术很多,例如模具成型技术、精密切削技术、微细加工技术、超精密研磨技术和纳米技术等。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历来进行简单的探讨分析。

3.1模具成型技术

目前,飞机、汽车、仪表、电机和家用电器等产品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部件是通过模具加工制造的。模具成型技术的核心技术是如何保证模具的精度,这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电解加工技术可以使模具精度达到微米级,有效的解决了表面质量的问题。

3.2精密切削技术

直接利用切削得到高精度产品仍然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想要得到高精度的产品,切削时必须尽可能的减少机床、刀具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也必须有更加先进的技术作保证。

3.3微细加工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元件的体积越来越小,然而使用的频率却越来越高,能量消耗也相应的越来越少。目前的超微细粒子技术更是使半导体的加工精度达到了几百个埃的精密程度。

3.4超精密研磨技术

超精密研磨技术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硅片的加工(下转第178页)(上接第21页)方面,因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为 1-2 毫米,传统的研磨、磨削和抛光难以满足其要求,必须进行原子级抛光。因此各种新原理、新方法的超精密研磨技术也应运而生,例如流体动压型悬浮研磨的非接触研磨等,大大促进了超精密研磨技术的发展。

3.5 纳米技术

纳米科学涉及多个学科,是现代物理学与先进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品。近几年,纳米机械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能够在硅片上刻画出纳米级宽的线,这充分表明信息存储的精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4.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业发展中起到了及其关键的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努力学习和提高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工艺,更好地为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服务。

【参考文献】

[1]蔡茂健.基于绿色制造理念的机械制造工艺[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2.

篇(5)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升,因此人们对环境与生活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而且将物质生活转为精神生活的层面,寻求更高的精神需求将很好的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与整体的建设当中,园林景观设计十分重要,这将不仅能很好的美化城市环境,也能更好的方面人们的观赏,可以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在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说,现代园艺技术在其当中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可以丰富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与深层次的意义,还能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因此,在新时期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把园林景观设计和现代园艺技术相结合,⑾缘弥凉刂匾,作者将对此作出深入的探究。

2园林景观设计与现代园艺技术的概述

2.1园林景观设计概述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相应的地域范围之内,利用相关技术及园林艺术手段等,通过园路的布置、建筑的营造、地形的改变及植物的种植等创造新的自然环境。相关人员通过园林景观设计可以确保园林环境带有很强的美学价值与丰富的功能,并且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一些设计人员强调园林与景观之间的区别,但实际上两者并无本质差异,对其进行刻意区分并不恰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可分为软景观与硬景观,相关分类需要设计人员给予重视。

2.2现代园艺技术简述

在现代园艺技术中,主要分为观赏园艺与花卉园艺。传统类型的观赏园艺主要包括植物的生产、具体的栽培等。但是,伴随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具体技术的革新,现代园艺技术中的观赏园艺也逐渐向着良种栽培、种苗的生产、花卉引种等方面发展。除了观赏园艺之外,花卉园艺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花卉园艺在室外主要被用于城建及绿地种植中,而室内运用主要指的就是居室园艺,包括插花、盆景等。

3现代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具体方式

3.1商务建筑方面的设计

伴随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务建筑区的数量越来越多,成为了我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务建筑区内,为了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很多商务建筑都会选择园林景观进行建筑区布置。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建筑区自身的艺术氛围,并且可以提高建筑品位。在商务建筑区内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选择营造景点的方式进行具体设计,可以将中国传统的山水意境与商务建筑园林设计相融合。设计人员还需要利用现代园艺的相关技术,选择合适的绿色植物、花卉等,创设与商务建筑相吻合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在具体的设计中,相关人员不要选择平面设计形式,而应当创造一种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

更为重要的是,设计人员需要在商务建筑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做好必要的功能性设计,强调其自身观赏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实用性。某设计单位在为一处商务建筑区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将其与现代园艺技术相结合,并且十分重视功能设计。设计人员选择了装饰性较强的花卉等对休息区的桌椅进行点缀,在凉亭的打造方面也选择了可用的绿植,并且在园区内的池塘中种植了一些滨水植物。这样就保证了该商务建筑园林景观设汁与现代园艺技术的紧密结合,也使园林景观设计在具有美观胜的同时兼具功能性。

3.2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

在我国大多数的住宅小区中,绿地的覆盖率是有较为严格的标准的,对于高档小区而言,绿化面积至少需要达到园区总面积的35%,公共绿地的宽度也要达到8m,绿地面积至少需达到4000m2,且绿地不能背光。这样一来,很多住宅小区都会在内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在满足绿化要求的同时对整体环境予以优化。

设计人员需要在住宅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结合小区自身的地形及土壤环境等,还要结合小区所处位置的气候等去选择相适合的植物。设计人员在为小区园林景观选择观赏树种的时候,应当选择成活率较高、养护较为简单、可以显著改善住宅小区植被结构的种类,比如北美香柏等树种。

3.3观光园的园林景观设计

篇(6)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odern city of our count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main problems, and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for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city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city landscape design; unity; lack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people-oriented; respect for nature

中图分类号:P901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景观概念作为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广义建筑学提倡建筑、规划和风景园林三者一体的设计思想,高度概括了二十世纪建筑学发展的历史。上世纪初, 建筑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发生了一场革命, 出现了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和一系列的规划理论,功能分区、花园城市、新城建设。但是城市在急剧发展的过程中,变得拥挤不堪,人们迫切地向往能在城市中再现郊野的田园风光,于是出现了景观专业和景观建筑师,专门经营设计。良好的城市景观建筑设计,不仅可以突出城市的个性和特色,还可以协调城市空间的整体形象,是城市发展得以延伸的基石。因此如何构筑良好的城市景观建筑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一、城市景观建筑设计现状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信息传播的日益便捷,城市模式逐渐趋向统一,昂贵的地价促使高层建筑一栋栋地拔地而起,繁荣的交通将昔日的街巷撑成了笔直宽阔的大道,拥挤的人口更使得成片的住宅不断地出现。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城市建设中往往表现了急功近利, 粗糙的、生硬的城市应运而生。大多数的城市丧失了自己的特点, 面对这些城市,人们无从分辨自己究竟身处何处。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城市景观设计的脚步却没能跟上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的速度,因此我国城市景观建筑仍存在十分多的问题。

1、局部与整体设计缺乏统一性

美从来都是整体性的和谐。城市景观建筑的整体性,是一个完整、全面、系统的科学问题。在中外古代建筑设计中,从城市规划到建筑、景园、艺术等各个方面往往都是一人独揽,这样做的优点是整个城市就像一个有机的整体,工业化以后的专业分工,使三者相互脱离,城市景观建筑设计缺少了整体布局的规划和控制,设计也只考虑某一区域的形式和功能,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景观建筑相互渗透,忽略了空间的延续性。

2、城市景观设计地域特色缺失

经济的繁荣发展使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在感叹的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一味的现代化使几千年所形成的风情万种的城市景象正逐渐被高楼、马路、巨型广场所取代,每个城市的个性和可识别性正在消失和减弱。地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中,融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对城市的景观建设,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当城市的背景被一遍遍的翻版和拷贝,盲目的把最高最新的现代建筑作为地标的时候,我们正在抛弃历史、舍弃文化。而那些只有单调繁华而没有历史痕迹的城市会使人失忆。前苏联摄制的一部影片更以幽默的方式抨击了这一现象,主人公在酒醉后因乘错车而到了另一个城市的一条相同名称的街道,其中有布局和建筑形式完全相同的住宅,找到了同一门牌号码的住宅,并用自己家的钥匙打开了构造相同的门锁。

3、城市景观设计对特色文化的忽视

特色是事物特殊的内部组织关系的表现。特色产生差异,特色具有率先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只有特色才能产生吸引力。城市景观特色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特定的历史反映。特色体现在当地人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它只能在某个地区范围里体现,到处都有就不叫特色了。众所周知, 济南是著名的泉城,但是这几年的规划,使水域面积越来越小,逐渐失去了泉城的特色,这种城市景观规划即使搞得再美也是失败的。在信息时代,国家与国家间,城市与城市间最重要的区别并不是意识形态、政治或经济因素,而是文化特征。在其高度开放高度互动作用下,城市景观特色的形成就显得更加珍贵、更加艰巨。

4、可持续性发展意识的缺失

工业的兴起,带来的是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使在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变成了工业社会的对立和排斥。在粗放的城市建设中,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而此时人们对环境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从以上种种城市景观建筑设计的弊端中不难看出,我们的城市景观建筑还仅仅停留于为景观而景观的单纯层面上,割裂了地景、建筑和人文的关系。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启示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去探究城市景观建筑的发展之路。

二、城市景观建筑设计措施

城市作为一种可以看得到的物质形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自然和人工等诸多要素共同组成的一个景观空间系统,它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景观设计, 这里的设计并非指房屋设计, 而是设计营造之意。它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广泛而又综合的应用工程学科, 融合了建筑、造园、园艺、生态、规划、工程、艺术、人的行为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景观建筑具体地包括了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两类不同范畴的内容。有学者认为景观建筑学的意义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及它们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

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是指将人的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立足点,并以此作为衡量的尺度。这就要求我们把设计的目光转移到人的身上,在此理念下,城市景观建筑要综合体现系统性、功能性、文化性、经济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协调。既要强调人的发展,又要关注自然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为营造与所处自然环境相协调适应。中国的建筑喜欢融合在自然之中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不是凌驾其上。这样深层次全方位的关怀,给人类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生态居住环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2、注重城市景观设计的统一性

城市景观是一门有着多元关系的综合艺术,也就是说城市景观是城市中各种视觉事物及事件与城市周围空间组织关系的艺术。城市景观是客观的,它受人们的视觉思维与人的主观感受的影响。城市景观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的构成是一个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干一体的应用科学,其范围涉及城区人居环境的各个方面。在设计中要运用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法,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整合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统一方法,使诸多的设计要素形成整体。城市景观设计的文化艺术性必须与城市功能的科学规划相统一,而不是先做完功能规划,再添加所谓的艺术规划,这样就成了单纯的艺术装饰了。城市景观是一个多种元素构成的复合体,它所反映的不是各构成元素的独立效果,而是各相关要素组成的复合效应。

3、崇尚自然的环境美学观

中国人很早就把自然山水风景作为审美的观照对象。因此中国建筑环境美的自然观也因山水美学的发达而积累了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建筑艺术最高的美学理想是追求中和于自然景观的意境美,从而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情趣,给予人文的熏染,从自然的意境美达到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使人得到极大的精神享受。

4、坚持景观生态设计理念

城市景观设计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与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从新和谐工业村到田园城市,再到生态城市以及可持续城市,都体现了人类追求自然与文化、环境与生命、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完美融合的美好愿望。城市景观建筑设计要基于自然生态的视角,与自然共生。城市景观建筑的生态化,应做到内部资源的再生,要在保护城市原有内在空间组织结构的前提下,从历史与景观生态的双重角度出发,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对原有空间及结构加以改造并赋予其新的活力。

三、结束语:人们对建筑与环境的要求不仅仅是功能的满足、美学上的愉悦,而更是精神上的归属、身心上的和谐和文化上的认同,景观建筑的发展提供传递人文精神的重要平台。同时这种具有传播功能的建筑和建筑语言的发展,向人们预示了未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趋势和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19303

文字是为记录语言而创造的,其最大特点就是把语言这个表现思想的听觉符号准确系统地翻译为视觉符号,使语言通过文字符号得以保存和传播。

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文字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以字母拼写为组合方式的表音文字;以笔画组合成块面的单字的表意(意音)文字。汉字即是意音文字的代表,是由一定数量的笔画组合成特定结构的视觉艺术。

1 历史语境下的汉字面貌

汉字是以象形、会意和仿音结合的意音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在汉字发展的早期阶段,这种特征表现的尤为明显。东汉许慎在《说文》中将汉字的构形方法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汉字经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古文字阶段发展为汉隶、行书、楷书等今文字阶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字的形式载体多种多样,通过书法、绘画、篆刻、剪纸、年画等不同形式表现出来,极大地丰富了汉字的应用和视觉形态。

从总体上看,汉字在历史语境中的字体面貌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1)从汉字的源头上,甲骨文的形态和视觉体现出的设计思维和美感;

(2)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载体是书法和治印,作为文人士大夫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书法和治印从根本上可以看成是一种文字设计,包括设计笔画架构、节奏、章法等等。历史上大量的书法作品和篆刻作品为后人呈现出丰富的视觉资料和文字设计思维;

(3)在民间,庶民文化对汉字的影响使民间汉字设计呈现出另一种面貌,体现了庶民阶层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寄托,这些字体设计思维方法大量体现在民间剪纸和年画等艺术作品之中,为后人归纳和梳理其思维和创作手法提供了绝佳资料。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在汉字历史与文化语境中,都可以总结出古代汉字字体设计的诸多思维和方法,为现代汉字字体设计提供了重要养分。

2 对现代汉字字体设计的启示与探讨

在汉字历史与文化语境的观照下,现代汉字字体设计可以受到如下启示:

2.1 甲骨文与象形――字体图形化

通过对对象的形象进行抽象和概括,用简单的线条组合并表达为文字线条和抽象形象,然后由其表达文字内容,是古已有之的做法,在汉字的源头――甲骨文中有大量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即图画文字,可见在文字的早期阶段,图形化就是一个重要的字体设计思维和方法,见图1。

而图形化的处理手法,在现代汉字字体设计中也占据极大的比例。文字图形化的设计方法必须在识别性和图形感两方面取得平衡,好的设计,通常能引发观者对于图形的联想,同时又保证文字一定的识别性。上海永久自行车的标志就是一个极为经典的设计,设计者对“永久”二字进行巧妙夸张和变形,分别将永久二字的撇和捺两笔夸张为自行车轮的形态,并将其他笔画压缩,整体得到自行车的形象,但同时又保证了文字的识别性,见图2。日本设计师三木健设计的北雪标志,通过繁化的手段,巧妙利用“北”字笔画少而“雪”字笔画多的特点,将其组合成雪花的形状,笔画和结构安排恰到好处毫不牵强,集艺术美感和文字识别于一体,见图3。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例如甲骨文的“武”字,结合了“人”和“兵器”的形象来表达“武”的本义。

借用甲骨文会意的思维,在现在汉字字体设计中,通过文字笔画和结构来表现文字之意或内涵、意境的方法,可称之为会意设计法。例如图4为在南京举办的亚洲三年展的字体设计,通过嫁接中日韩三国的文字笔画重新组合成汉字,表现“亚洲”这一地域主题;香港设计师陈幼坚设计的“浅水湾”,通过将“浅水湾”三个汉字的笔画巧妙处理成多数平直、少数笔画适当弯曲的形态,传达出水的平静的状态,契合设计主题的含义,这种设计和处理,无需多言,观看者即能准确理解到该品牌的含义并能通过字体体会到设计所要表达的意境。

这些都是字体设计的会意设计之美,而这种设计思维在甲骨文的会意字中就有体现和运用,会意设计的方法是现代字体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2.3 甲骨文与刻写――稚拙自在的美感

哲学家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中国美学中有“初发芙蓉”之美也有“错彩镂金”之美。初发芙蓉之美体现的是一种不加修饰、自然自在的美。刻写在龟甲上的甲骨文,由于在龟甲上刻写的过程中对于笔画线条不易控制,加之此时尚无形式美的自觉,所以刻写在龟甲上的甲骨文有一种自在自得的美感。

图6事实上,与运用复杂的形式感和设计方法得来的设计相比,营造没有技巧感和设计感的设计更考验设计师的水平。在各种强调设计技巧和形式法则、方法主导下设计的大量字体作品相反可能使观者引起审美疲劳,而那种有如甲骨文那样不加修饰、仿佛没有任何技巧的设计反而如一阵清风,使人在视觉感官上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例如图6的“紫笋”二字的设计,犹如未经任何书写技巧训练的小孩写出来的一样,充满一种稚拙自在的美感。

2.4 部分感知整体:减省笔画与结构

古代书法中极具设计创意的一件泰山石刻作品――“风月无边”,作者巧妙地结合文字内容将“无边”二字融进“风月”的设计中,将“风月”二字的外轮廓笔画去掉

图7,暗合“风月无边”之意(图7)。当然,受文字内容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创意都能做到如此贴切,但其设计思维却多有裨益。

这种减省笔画的创意思维对现代汉字字体设计助益甚巨,事实上,通过减省笔画的形式来设计汉字字体的案例非常之多。例如图8和图9,其设计思维和图7一脉相承,图2将较细的横笔画减省掉,图3则在非关键结构处的笔画上做了减省,这些减省,既减省了笔画提升了设计效果,同时又考虑到了文字的特殊结构,在减省时保留关键结构和笔画,从而保证了识别性。

2.5 涨墨的启示:减省文字结构块面

在书法创作时,由于毛笔吸水的特点,毛笔每次蘸水后,开始书写的头几个字往往含墨较多而使笔画粘连重叠,这种现象被书法家敏锐地捕捉到,并成为一种表现形式――涨墨,不少书法家特意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书法来增加书法的节奏感,例如图10,将这些涨墨的文字放大后,有些文字的笔画和结构完全粘连在一起,只留下一个轮廓,但我们根据经验仍能识别其内容,如图11。

将这种思维和方法嫁接到现代汉字字体设计上来,可以称其为减省文字结构块面的方法。例如图12和图13可以说就是书法中涨墨方法的运用,“结婚”和“贝壳节”两幅作品都是将文字的笔画结构减省成为块面,保留部分笔画和文字轮廓,为字体的艺术效果增色不少。

2.6 治印与篆刻:笔画与布局的启示

治印与篆刻将少数几个汉字艺术地集于方寸之间,最见艺术功力,也是文人士大夫诗意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1)九叠篆与笔画添加的乐趣。

九叠篆是篆刻中比较独特的形式之一,其特点是将汉字的某些笔画线条延伸扩展处理,使其充满蜿蜒不尽之意。图14是宋徽宗的“内府图书之印”,作品在横向笔画的处理上,刻意造成九曲十八弯的视觉效果,这种繁化的艺术处理手法可称其为笔画结构的添加方法。在现代字体设计中,笔画和结构的添加是创意的重要方面,有时可以得到意无穷尽的艺术效果。例如图15,“长寿”二字的处理,通过添加横向笔画暗含长寿之意,其设计方法和九叠篆有惊人的相似,可见植根于设计作品之中的深厚传统。图16中“九龙湖”三字对某些笔画和结构的处理,集添加和减省两种方法于一体,强化了艺术效果。

可见在现代字体设计中,笔画添加的方法在意境与情趣上带来了助益效果。

治印与篆刻中布局的安排,即对于文字的虚实处理,利用文字笔画和结构的多寡,巧妙处理空间的满与空的关系,对于现代字体设计而言是一个重要而不可忽视的设计方法,文字的笔画、结构以及整体的虚实三者组合呈现出的统一与变化的视觉效果,对于字体设计有重要意义。

2.7 民间汉字设计的启示

由于书法和治印要求相当的艺术水准和文化修养,是古代文人十大夫独占的艺术活动,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和精神。在民间,庶民文化对汉字的影响使民间汉字设计呈现出另一种面貌,体现了庶民阶层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寄托。

民间汉字设计在剪纸、年画、刺绣等各个方面都有所表现,例如图17,分别为“黄金万两”和“招财进宝”,是民间汉字设计的典型代表,其特色是巧妙利用多个汉字之间的笔画结构,将多个字融合在一个字当中,这种共用笔画和结构的设计方法也可以归纳为减省的艺术,是减省笔画和结构的另一种应用手法。

现代汉字字体设计此种方法的运用,直接受到民间汉字设计的影响和启示,例如图15的“夏冬”二字的设计,和民间汉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图18的“夏冬”二字是文字笔画结构的直接融合和具象表达,那么图19的字体设计作品则是文字笔画结构的抽象融合和意象表达,其巧妙之处在于,将“25”这一数字通过笔画的变形组合成“号”字,由“25”变成“25号”,更多的是取其神,而非简单的文字笔画和结构的直接组合,因此也具神韵和设计美感。

3 结语

汉字及其应用表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优秀作品,其中蕴含了大量规律性的方法和独特的思维,这些思维和方法也是现代汉字字体设计的源头活水,分析这些浩如烟海的作品,总结和梳理其中的设计思维和方法,对于现代汉字字体设计而言一方面可以温故而知新,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受到新的启发和灵感,提升汉字字体设计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马丹. 字体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王军强. 创意汉字图形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伊达千代,内藤孝彦.悦知文化. 文字设计的原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67-02

大学语文教学之所以走到面临改革的境况,只因其自身逐渐脱离人文精神成为学生补充语言知识的“工具”,失去了最初教育的本质。大学语文不是以工具教学为主要任务的课程,它重视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学习优秀文化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接受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境界,对塑造健全人格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也正是因为过于追求其精神世界,导致与现实疏离或盲目屈从,进而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成为学生补充知识的工具,极大损害了大学语文教学。

1.大学语文教学逐渐被边缘化

大学语文课程和中学语文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存在升学压力,但也正是缺少了“升学”禁锢,使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一落千丈,除了专业涉及此门课程的学生,大多数学生把这门课划分至“选修”,只要学分修够即可,长期以往潜意识认为对门课的重视程度不如专业课,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日益凸显。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大学语文不是独立的学科,因此它不如其他学科具有研究性,在科研经费和职称评审等方面大学语文教师与一些专业课教师是具有差别的,长期以往造成大学语文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也因种种客观或非客观因素影响工作的态度,使教师队伍处于不稳定状态。有的教师为了改变所处的现状,向往专业课程教学攀升,无心教学。此外,新入职的教师在教学方面缺乏经验,尤其是面对青春期旺盛的大学生群体,无法驾驭课堂,教师质量可想而知。即使现在还有一些大学教师坚守在岗位上,支撑的因素不过两点,对大学语文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责任感。其次,性质定位不明确;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大学语文一直处于模糊地位,至今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明确规定此门课程的地位,如理工科大学,开设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辅导学生语文知识的不足,但所辅导的课程也集中在中学语文的语言层面,工具性主导地位,而大学语文的本质是人文精神和蕴含审美情感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用丰富和敏锐的心灵增强对生命的关爱和激情,并不是像中学语文为了升学考试而学习,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具有工具性的,大学语文教学则注重内在精神。针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定位不明确,到底是大学过于强调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第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挫;学校对科目的不重视,也导致了学生对语文课程同样给予“无视”状态,理工科学生更明显。除此之外,目前有些高校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和时展不符,教学方法也过于陈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缺失人文教学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盲目的感性世界上升至理性世界,从而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态面对大千世界的种种变化。语文教学就是实现这些内容的“工具”,人文意识和人文情怀在语文教学中被体现为尊重、热爱、珍视语言的语文意识,人们只有在获得语文意识后才会感受到语言的神圣。尤其随着我国经济在不断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语言作为世界人民沟通的基础,也是连接民族精神的纽带,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蕴含其中。所以,在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承担着重要责任,传播人文思想和文化观念已经成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共识性质,但大学在此方面还有所欠缺。有相关学者指出,吞噬当代青少年心灵的两大观念性病毒是和无边的消费主义,人们漠视人文精神,自然不会重视人文教育。关于此现象虽然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已认识到,然而在面对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没有明确的课程定位及合理的制度保障等现状下,教师不仅无法与时展先适应,人文教育更是不知从何谈起。

3.基于现代语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创新改革措施

3.1 避免失语状态,多方面改善教学

大学语文教学最尴尬的地方在于,文中都是前人智慧和精华,和现代语境有很大的差别,尤其它的表现形式还是文本,通常大学生都经历过初中、高中等教学模式,虽然对文本类型不陌生,但也会心生恐惧,再经过教师的讲述更像是回到了初高中时期,所以也导致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的难题是如何彰显文本的经典型或如何让教育语言抽象化。在现代语境下,教育者很难找到一个适合语言系统和表达方法。为了有效改变何种情况,可帮助学生树立中西比较观念和历史文化观念,基于上述两个观念的前提下文本不再是被破坏的对象,进而成为某种审美或某种文化信息的特征。当文本不像传统文本那样死板,变成可亲的对象,中外古今知识都能变得系统化,学生获得不单单是知识,而是一种教育新生。

大学语文教学者在面对解构的时代曾一度失语,为了避免失语的现象再次出现,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改善:1)高雅文化通俗化;中国古代诗词中诗人常用“比兴”的手法来借物喻人,或来比喻美好的爱情,巧妙的手法让诗歌变得鲜活美丽,同时也在告诉读者,有一个自然的触发点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的前提。如果将此理论套用至大学语文教学上,可以理解为,学生之所以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那是因为教师在继续授课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教师不能理解学生所追捧和热衷的事物,认为那是世俗,也就造成了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流行、高雅与世情的对立面。如曹操的《短歌行》中永不言败的精神,再如韩剧《大长今》和《加油!金顺》中主人公言败的精神,两者虽然在地位上有所不同,但所表达的不服输、永不妥协的精神气质确是相通的,并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正确的自我认知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入世心态,准确找到定位。2)零散知识系统化;大学语文在于帮助学生把语文放在文学史的大框架里,建立大语文观点,这个观点可在世界范围中或历史传统中通用,所以,在讲授课文中,应把文学史、中西文化的比较观点或文化的传承关系贯穿于篇目间。如诗经始于荷马史诗,楚文化始于汉文化,阿Q的现代意义等,引入文学史是树立中西比较的意识和建立文学史的架构,以此来培养学生自学观念。3)传统文化现代化;当今年轻人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实时动态新闻等方面,对传统文化和文学根本就不关注,如果说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教育的方法,还不如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将学生关注的热点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会熏陶学生心智,尤其在现代快餐文化的环境下,让他们重新审视和关注传统文化,教师还能借此途径找回话语权,更好的开展教学。

3.2 树立人文精神,回归语文本质

大学语文教学边缘化及教师逐渐失语的境况要求必须用创新改革来推动教育的前进,但改革的前提并不是抛弃语文的本质,正是从其本质“人文精神”出发,延伸出更加精彩的思想和观念。教师也应重新审视和关注当下的人生,因为人的每时每刻都在前进,从前进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大学语文与音乐、美术等一些艺术类课程相同的地方就在于传达给学生美的观念,让学生从对美的欣赏中树立“美”的意识,从中追求更为崇高的人生。我们从古代诗歌中看见了陶渊明的潇洒,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及王维的恬淡,他们不仅仅向世人传达诗歌的魅力,更是透漏出人格的魅力,促使读者洗涤心灵,获得新生,他们的诗歌中有关于国恨家仇的怒气,有倾诉爱情和友情的苦闷和甜美,也恰巧是现实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不必牢骚满腹和怨天尤人,只有争取过便了无遗憾。语文教育的最大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正常的心理来看待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才会使得在大学教育中长久不衰。

4.结语

总之,大学语文教学在进行创新改革时,应时刻不忘最初教育的本质,守住传统文化的根本。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事业的成功,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获得人生的成功,适应新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大学生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走出被边缘化的窘境,实现健全人格和审美化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志华.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大学学报,2009,24(2):97-99

篇(9)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教学提出新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以极具震撼力的方式迅速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改变着人类习惯性的思维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会计这一古老的学科,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传统的会计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的步伐。

(一)培养目标落后

传统的会计人员运用“算盘+手工”对企业日常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往往只局限于本专业。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对未来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会计人员既要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还应具备运用会计信息系统的能力。具体来说,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数学、管理、英语等知识)、专业知识(如财务管理、会计理论、税收、金融等),还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如数据库、网络技术等)。

(二)会计教学模式单一、枯燥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主要利用粉笔、黑板等教具和描述性的语言进行会计理论讲述,实训主要采用传统实训方法即手工实训。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时缺少立体的、动态的感性认识,对理论学习感觉枯燥乏味;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会计核算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手工实训逐渐被会计软件所替代。

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逐步弱化。信息化时代的会计教育模式要求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参与的内外环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会计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缺乏整体性

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会计逐渐分成以核算为主的财务会计和以管理为主的管理会计两个分支,传统的会计教学课程体系也围绕这两大体系分别设置相应的课程,同时,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两大体系之间的课程的内在关系难以通过教学手段加以体现,这样,使得学生会计知识处于一种“支离破碎,不成体系”的状况。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从而使得会计恢复其完整的面目。

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教学改革思路

(一)做好会计专业培养方案,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科学、合理地定位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对会计教学方向、教学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会计核算工作自动化,使会计人员从底层的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高层的管理上。财务会计人员的角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提供者,而更应该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身份进行财务分析、财务控制和财务预测,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因此,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进行制订。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会计教学模式

1.会计演示教学模式

演示教学是一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会计学科的教学内容呈现在教室的投影屏幕上,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解说。它能融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于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会计凭证时,可以将真实的凭证通过影像的方式放映给同学们看,先让同学们对会计凭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后在课堂上通过会计教学软件演示填制凭证的整个过程,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实际工作中记账凭证的填写程序,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愿望。

2.情境式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是一种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把重点放在实际应用操作技术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动手实际操作,它能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为会计学科开展情景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在会计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图文并茂,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加快对会计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情景资料在屏幕上展示并加以讲解,学生很快会融入到特定的环境中,此时教师以不同的角色进行业务处理的演示,让学生明白操作流程,最后模拟一个企业的案例,让学生进行不同角色的演练,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为会计学科开展情景式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很多的会计问题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解决。例如,会计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轮岗,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传统教学中的手工方式很难实现定期轮岗,学生要么只能扮演一个角色参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全过程,要么进行轮岗但只能参与部分会计核算工作。信息技术可以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节约大量时间,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企业的会计主管、出纳、总账会计等岗位,进行账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或合并会计报表等项操作,这样学生可以不在企业的会计核算岗位,就能体验到会计核算工作的全过程,大大缩短课堂与会计职业岗位的差距。

3.竞赛式教学模式

竞赛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把部分教学内容用竞赛的方式进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会计教学特别是会计实践竞赛式教学的开展。例如,会计的综合模拟实训,一般是模拟某企业一个月完整的会计资料,要求学生完成从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到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的全部核算过程,手工操作时间长,操作过程比较枯燥,特别是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学生很容易厌烦。这时,可以采取竞赛式教学模式,由3、4个人组成竞赛合作小组,采取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操作,并定期轮岗,赛末对竞赛过程和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和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将学习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如果多给学生创造一些的竞赛机会,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一举多得!比如,每年的用友杯实战操作比赛、“用友杯”沙盘大赛、“财务决策大赛”等。

通过竞赛,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更熟练掌握企业的实际业务,强化企业业务的账务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更好地展示其自身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4.案例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案例教学法由于受到教学是时间和教室空间的限制,无法对案例进行全面展开分析,即很难达到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现代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如“百度”网站等的强大搜索功能,选择一些经典真实的案例在课堂上展示,可以是图片、文字、也可以是简短的视频,这样给学生真实的情境体验,引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对于案例的分析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方式进行。例如:在《财务管理》证券投资这一章中,在讲到股票时,下载一些股票软件,让同学们通过股票软件自行选择一个公司的股票进行模拟操作:股票的估价、股票的购买、股票市盈率的确定、股票的售出等全过程,最后对其操作进行分析。

信息化下的案例式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是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教学媒体,教师在网络上建立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CAI课件以及相应的网络学习环境,并引导及协助学生在网络上通过“人机对话”,“人人对话”等多种形式,自主地、协作地、多元地体现个性的探索学习模式。有些学校,老师不用坐班,学生平常很少见到老师,大学更是如此,网络教学模式的开展给学生学习创造了新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录(Telnet)、文件传输(FTP)、讨论组(Usenet)、电子公告板(BBS)及网络会议(Conference)等一系列双向信息交流工具,与老师、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不仅速度快,而且费用低廉,完全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障碍。近来,出现了“微课”、“慕课”、”翻转式教学“等教学模式,都是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

网络教学模式,具有时空不限、多向互动和便于合作等优点,从而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会计教学课程体系

传统的会计教学课程体系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实践主要也是围绕基础课程如“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开设的,会计类的课程非常注重动手能力,但有些课程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实现实践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成为可能。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教学,运用软件教学平台,开设对应的实践课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基于信息技术,依据会计职业能力进阶规律,笔者设计了会计教学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教学中应用应当注意的问题

在正常的会计教学活动中,教师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是,教师必须明白,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存在于课堂教学中。在信息化的会计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信息化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化教学相结合,发挥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互补作用。比如,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的难点,如错账更正,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将整个错账更改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使抽象难懂的理论形象化。而有些内容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货币资金时间价值,教师可以把一些简单的图表画在黑板上,边写边分析,从而产生良好的师生互动。

(二)会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分依赖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刮起的风,现在很多老师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与时俱进,教学中每堂课必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不管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运用多媒体课件。另外,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将主要精力集中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忽视多媒体课件的实效性。过分追求华而不实的艺术美感,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篇(1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ere endlessly emerges the various schemes of road landscape design of modern urban.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combining with years work practice, simply treatise the road landscape virescence design of modern city, which offers only for reference for the personnel engaged in the related field.

Keywords: road;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 U41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上一篇: 道路交通预防和建议 下一篇: 人口红利的影响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