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设计的认识和理解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16 10:13: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对环境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对环境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篇(1)

现阶段,信息技术在环境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环境艺术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人们对环境艺术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的使用可以帮助设计者以更加高效的速度设计出人们满意的作品。比如,对于室内外环境、建筑设计等专业设计人员来说,平面图纸是基本的设计思想的交流语言,但对于非专业的客户来说,却是难以理解的,借助三维设计软件虚拟出的三维效果却直观、生动的多;任何一个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都是各方要求的相互妥协和调解,设计过程中反复的修改是难免的,电子化的设计文件易于修改,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障了图纸的标准化。在各大高校的各类设计专业普遍都很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是设计教育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要求,提高设计者的环境设计效率,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设计,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满足人们的高层次的设计需求。

2.有利于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能力,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运行,学会如何应对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简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具备灵活的设计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计算机的教学目标与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契合之处,显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的实际运用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重视专业设计软件课程设置的同时却反而容易忽略办公自动化、文献及信息检索、数据管理及分析软件等大学生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证明,这些普及的软件应用有时可也能会成为设计类学生的短板。例如,现在的设计不是建立在设计师的个人灵感乍现上,而是建立在对设计环境和条件及目的的客观分析上,设计师需要有收集、鉴别、分析各类信息的能力,像文献及信息检索课程就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拓展收集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而编制预算、规范书写设计文件更是不可回避的基本工作技能。在教学中如果面向岗位要求,将专业理论学习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代表的实践技能相结合,最终能够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

二、环境设计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1.环境设计专业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设计文件的编制和管理,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常用办公软件。第二,能够熟练使用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MAX等专业设计软件,使学生较好地具备利用计算机绘制图形、处理图像、甚至制作影音视频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和设计表达和表现能力。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其对软件学习的正确认识,帮助其在熟练相关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第三,通过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互联网连接了世界各地,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从世界各地汲取自己需要的资源,为自己所用。环境设计人员在设计作品时也需要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为此,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使其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资源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正确查找和整理信息数据。

2.部分学生计算机学习积极性不高

虽然近年来计算机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依然存在部分学生计算机基础有限。无论是先前归属于文学类下的艺术设计专业,还是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现属于一级学科设计学下属的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都是艺术类考生,文科生也较多,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经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专业名词,面临不熟悉的思维方式,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3.学生的学习特质不同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美术教育经历,使其学习习惯、课程基础都与普通文科生有差异。艺术类学生思维更加活跃,非艺术专业背景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中通常无法理解这种学科差异,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充分掉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环境设计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1.改进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方法

首先,环境设计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在授课之前一定要根据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备课,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比如,教师提高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结合使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并且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所具有的强大功能,以及对他们专业学习的重要作用,使计算机教学更加生动,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其次,计算机教师要转变自己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摆脱传统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学科的特性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和把握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此外,计算机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发展的快速性,结合计算机的升级速度,向学生讲授最新的知识信息,而不是照搬课本理论知识,让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可以在社会上更好的被实践应用。

最后,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协调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之,计算机理论课的教学大都晦涩难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受损,结合实践教学,例如结合设计实例,进行项目化的课题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但是,对于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应该做到平衡有度,不能忽视任何一方面的教学。在最后的学生学习考核中,教师也应该转变传统的单一式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应只把最后的结果作为唯一考评点,而忽视了每个学生在解决设计问题中对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的灵活应用和创造性应用的过程。设计类学生学习中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会有所不同,设计专业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性思维,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单单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真正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

2.计算机教学与环境设计专业知识相结合

在环境设计专业中计算机教学讲解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计算机专业词语,深入浅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教学要紧扣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专业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充分发挥计算机对学生专业服务的功能,不断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避免为讲软件而讲软件,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相互促进。计算机知识是学生未来工作中必要地设计工具,计算机使用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提高他们的专业设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中,以案例教学法,将计算机操作与专业设计实践相结合,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工具的掌握能力。

篇(2)

环境设计的专业教学一般由基础课和专项设计课程构成,到了高年级,课程设置更倾向于“真题真作”和“假题真作”的模式,以此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战性。这一模式本身并无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由于该专业学生大都来自美术类考试,他们的文化素质、逻辑思维,理性的综合分析能力相对低较。同时,在教学上的师资储备、教学条件和实习基地相对缺乏,在专业理论建树和工程项目研究方面相对薄弱,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设计水平难以突破。这些弱点在就业方面已经逐步呈现出诸多问题。其次,传统的环境设计教学多注重表现技法的传授和形式语汇的表达,当学生面对实际项目设计时往往不知所措,缺乏实际指导设计实施的方法与步骤,感觉基础课程的学习与项目设计脱节,形式语汇难以建构。事实上,包括视觉传达设计在内的艺术设计各专业几乎都未开设专门的设计方法研究等类似的课程,所谓方法大多依靠教师个人的经验与认识水平。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对整个设计专业已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1科学的工作方法

现代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高的交叉学科。首先,环境设计的成果是以工程项目的建造为结果和过程的。因此,凡是涉及工程项目设计和建造的所有环节都将成为环境设计关注和遵循的必须原则。它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没有一个科学、系统、整体的方法来支撑,这一过程很难得以推进。其次,在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又会有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相互叠加和展现。这更需要设计者具有冷静和睿智的头脑,运用一定的方法予以化解和实施。学校教育的问题是,这一复杂的动态系统由于不能及时得以评价或是由于片面的评价和引导,往往失去了真实的意义。方法成为设计过程中的注解,而非设计必须遵从的原则。在面对实际的项目设计时,盲从和慌乱成为普遍现象。

方法学,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简单地说,艺术设计方法学研究主要解决设计师面对设计项目时“怎么办”“如何开始”等问题。

对于任何一个环境设计项目,其复杂的设计过程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设计规划(明确设计任务)、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明确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整体设计的进程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首先依靠科学的方法的介入和指导。例如,在初期需要有设计调查这一环节,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事实是,它往往被忽视或流于形式,甚至仅仅被作为设计表达的表面注解和方案阐述时的理由。原因是,设计者缺乏正确的调查方法和途径,结果自然是片面和“想当然”的,因此也就失去了指导设计的实际意义。例如,对于综合市场的改造这一设计命题,微观上从管理者、从业者和消费者不同的诉求和需要出发,和宏观上从社区文化、市场竞争力与整体环境形象出发。对于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介入方式与方法不同,得到的指向和结果就会相差甚远。其次,整体设计的进程模式还要依靠科学的分析和解读。问题都摆出来了,接下来要做的是分析和梳理出重要的数据和信息,逐渐整理出设计的理念和基本思路。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处理和分析数据,但不能为我们提供解决的方法,设计的进程再次回到了方法研究的范畴。科学的方法“可以将设计师从工匠的迷茫中解脱出来,从而投入工业的语境之中”。[1]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地位已经产生了变化,它不再将个性化和艺术表达作为首要条件,设计也不再是设计师一厢情愿的艺术表达,而是成为与委托方、其他工程师平等协作,参与并完成设计艺术生产的合作。这源于设计、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结果。因此,没有一个科学优化的工作方法,这一过程将会变得复杂。

1.2系统与整体的工作方法

系统与整体的设计方法不仅是现代工业设计的重要原则,也可以成为其他设计领域关注和采用的基本方式。它是指运用系统论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对设计过程进行整体、全面的把握,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和各要素的关系,使系统获得优化。从系统的角度分析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条理、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设计全过程。

环境设计是复杂的、动态的设计过程,委托方意志的变化、投资额度的变化、市场反应的变化、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以及人力成本的增加,甚至施工环境的变化等,其间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设计的进程。这中间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思考、太多的环节需要关注、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太多的关系需要协调。因此,更需要设计师树立系统与整体的理念。整体性就是把设计过程中的任一对象看成各个要素,并按一定方式来构成的有机整体。作为整体的部分,要素与整体、环境以及其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系统整体呈现出各组成要素处于孤立状态时所不具有的功能和性质。因此,在环境设计的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强调这种关系的存在,清醒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用科学性的具体方法指导学生的设计实践。学生也好,设计师也好主动地运用系统与整体的方法,从与人沟通的能力、谈判的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决断能力、合作能力的提高等细节入手,以分析、综合、评价、执行的手段贯彻于设计各阶段,使设计的问题得以凸显、集中、深入和拓展,最终以优化与适合的方式完成。

2基于设计思维方法的研究

设计方法学的研究与艺术设计的关系有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样,前者以观念与方法论影响后者,而后者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了前者的发展,它们在相互促进中得以共同发展。[2]包豪斯注重艺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把艺术设计看成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强调艺术设计和艺术的密切联系。艺术家与工艺技师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相互统一和相互转换的可能性。现代设计已经不是能由某个具体单一的工种或艺术家来独立承担的工作。乌尔姆设计学院强调全面发展的创造个性旨在擺脱“纯艺术家”的主观性,和“纯制作者”的狭隘性,从而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然而,乌尔姆设计学院试图把设计活动更多地建立在科学的推导和逻辑过程的做法,这又会导致对于设计师个体的艺术感受和认知的忽视。由于所处的时代语境和面临的问题不同,对于现代设计教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包豪斯和乌尔姆学院都在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方面就艺术如何参与现代设计中给出了解释,进行了实践探索,但又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即忽视了作为设计师个体的思维方式的不断发展和进化。类似于将设计的过程定位于前提条件限定下的被动执行和流水线生产,忽略了艺术的创造性和艺术设计除功能之外的活力因素。

2.1设计思维方法的分类

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都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发展的趋向却不同。

艺术设计思维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艺术设计思维的本质、现象、特征和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尤其是对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二是对艺术设计思维方法进行系统的整合研究。现代设计的科学本质及其目的性规定了设计思维的逻辑定向,即通过对各类相关因素进行充分的理性分析和理解,从而在设计中体现这种需要、目的或价值。其特点是把直观或经验所得的东西通过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定理、原理等,使人的认识由感性个别到理性一般再到理性个别。逻辑思维在创新中对发现问题、直接创新、筛选设想、评价成果、推广应用、总结提高等环节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形象的创造要求艺术思维发挥独特的作用,只有综合的思维方式才能解决设计中的具体问题。这种综合性体现了设计思维的辩证逻辑,即处理好抽象与具象、理性与感性、分析与综合、历史的与逻辑的、人与物等关系。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统一的产物。在思维的层次上,设计思维必然包含了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这两种思维特点,或者说是这两种思维方式整合的结果。

2.2设计思维方法的研究

研究设计理论,必须研究方法上的处理方式、创造性的观念和艺术的表现手法。如果说目的性、实践性和规律性是一般方法的共性特征,那么情感性则是艺术设计方法最显著的个性特征。设计方法学涉及众多领域,是对设计方法的再研究,所以要尽可能多地产生让人耳目一新的想法,从更加宽泛的视角对问题加以定性,以新的视点审视设计问题,避免过早定论,脱离以往的做法,实施转化思路等。在各种复杂的设计过程中,科学的抽象思维得到的结果必须用形象的方式展现和反映出来,它最终仍是一个形象的建构问题。因此,艺术思维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自始至终地存在着,而且起着主要的或决定性的作用。发散思维针对所给信息而产生的问题,要尽量从各式各样的角度去解读。它是一种跳跃式思维、非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或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围绕一个问题,从已有的信息出发,从不同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探索,从而获得众多的解题设想、方案和办法的思维过程。设计师可以对设计要求给出自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设计目标,提出设计创意。从范畴化的角度来看,在谋求设计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创造出新的环境设计范畴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思考过程中,着眼于设计要求中心要素的思考容易受到既成概念的影响而落入惯性思维,运用周边要素开展的思考则表现出一种扩张的态势,并能从中找到更合适的设计方案。

3环境设计方法的嬗变

以科学理性为基础的传统认识论通过彰显“智慧之爱”并未将认识论引向解放。在克服科学认识论弊端的前提下,认识论研究领域中各种学说不断涌现。其中,生活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在批判科学认识论的基础上建构其理论体系。生活认识论是“生活世界观照下的认识论,这种认识论关注的焦点转向人们生存的现实感性的生活世界”。社会认识论是“关于人们怎样认识社会的哲学学说,它以人们认识社会的认识活动为对象,考察人们认识社会的特殊活动结构、进化过程和特殊规律”。社会认识论关注的是知识的产生及其社会性。从关注理性哲学的科学认识转向关注人的生活和社会的认识,是认识论研究的层次深化和思路转换,开启了更广阔的认识论研究视域。这一转换为理解知识和知识的产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有效地指导了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开发,从而促进知识创造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知识创造学习环境的设计是在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以及学习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在以新认识论为基础的知识建构论、学习扩展论和知识创造模型论、科学知识社会学等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

社会的发展使工作任务越来越强调知识性、跨学科性和复杂性。“如果不与他人合作,单个人几乎不可能独自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同样的,“学习也是一个高度互动和动态的过程”。在教育与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应考虑到这些特点。学生应在学校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协同工作从而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简单地将学生分组并告诉他们在一起工作,不意味着能够自然地发生协同合作。当前的学习环境设计没有过多地考虑如何有效地调节学生之间的关系,以使每个人都能为获得成功作出充分的贡献。人类的特质之一是能够集合共同的智力资源,一起解决问题,从而将创造知识的过程建立在群体协作的基础上。但现有的学习环境设计“缺乏分工合作与整合工具”。

人类始终跋涉于认识世界的旅途中,从对外物的认识到对自身的认识,体现出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深化。认识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知识,因此认识论与知识论在某种意义上是统一的。知识是学习的核心内容,对知识的不同看法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环境理论,因而不同的学习环境理论必定以某一认识论作为支撑。在当下,基于不同认识论基础上的学习环境设计正表现为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再到“以协同创造知识为中心”的发展轨迹,即从知识共享走向知识创造。因有理论的支撑和现实的需要,知识创造基础上的环境设计必将成为环境设计的主流形态。

4结语

设计方法学是一门动态发展的综合学科,对其研究与实践应紧跟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创新。正确处理好教学改革中科学与艺术、经验与分析、定性与定量、创造与适合等的关系则为关键。把空间形态、构成与人的行为状态的研究作为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出发点与研究对象,将现代设计方法论的研究体系与方式引入教育模式的探讨,改变原有的以院校学科优势、地域特征、教师经验、感性认识为依据展开的传统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以动态的、发展的、系统的理论支持来研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并逐步形成基于系统理论指导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敏.设计Or艺术——乌尔姆设计方法初探[J].创意与设计,2010(02).

[2] 郑建启.艺术设计方法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凌继尧.世界艺术设计的若干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

篇(3)

关键词:

环境设计;课程改革;

1、环境设计专业的困境与机遇

环境设计专业源于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该专业开设时间早,基础深厚,得益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该专业也迅速的成长为设计类专业的支柱专业之一。但是随着经济的成熟与稳定,爆发式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想要继续发展环境设计专业必须要寻找新的路径,一是深化环境设计的内涵、二是拓展环境设计的新分支。很多设计类专业知名院校与在面临市场变化时依旧显得从容,除去名望带来的影响,专业内涵的丰富性更是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的原因所在,无论是学校整体的文化氛围影响还是专业教师对于本专业专业理论的深刻理解以及工作实践的优秀能力,都是学校以及专业的内涵和吸引力之所在。深化内涵、拓展分支以及提高课堂趣味性都是提升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质量的手段。

1.1教师以及学生的文化内涵层面

环境设计专业教师要能够做到剥离专业的外壳之后仍旧是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其次是专业层面,有思考又有创新的设计加上对于环境设计以及其工程实践的理解,最后这些内涵都表现到课堂之中,表现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内涵发展就是有效的。深化环境设计内涵遵循了国家打造匠人精神的指导方针,在横向发展空间受阻的情况下只有向下扎根纵向发展、打造精品才有出路。

1.2拓展新分支

拓展新分支则需要在广度上放眼四望,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比如软装设计,小庭院设计、智能空间设计等等具备相当潜力的环境设计的新分支。如此在宽度和深度上同时着手,专业才能够得到发展。

1.3课题中找到学生的兴趣点

环境设计专业还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新时代的学生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可塑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专业不感兴趣,再好的教学方式都是无用的,而此类学生的比例正在逐年增高。面对这样的难题我们只有尽力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以将其的主要精力集中到专业的学习中。方法有以下几种:1)跨界,引导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高考的失利或者院校层次的考虑来到我们专业,他们对自己有比较高的期许,但面对与自己兴趣点相悖的专业就会出现消极甚至厌恶的情绪。而在现实中设计大类中很多的专业都是互通的,并不会出现喜欢平面就不会做建筑这样的问题,但学生往往没有这样的认识,因此我们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引导学生。2)认同,激励学生很多时候不喜欢代表着不认识,认识到专业的优秀文化、高端代表人物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积极性3)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很多时候很小的事情会激励起学生的求知欲,对教师的感激与崇拜就是很有效的一种。4)不同层次不同方案很多时候符合学生所在层次的教学更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对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课程的改革方式多种多样各有其优劣,但是我们在注意到课堂表现形式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抓住课堂的精髓,这样形式与内容相互映衬才可以得到最好的课程效果

2.1课堂的时代性

在课堂中要以学生心目中有意思的事例来承载专业知识,学生经过新时代的文化熏陶兴趣点会与教师有很大不同,不断的跟随甚至引领设计潮流,认真的走到新一代人群的内心世界中去,这甚至比专业概念还要重要,此外我们还需要在课程的认同感上下足功夫才行,有认同才有兴趣。

2.2课堂的专业性

实质上,无论课程改革到什么地步,没有实质内容的课堂是不会有好的滋味的,就像一道只有调味料的菜肴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真才实学,真实的实践经验。而这一点正是我们现今大多数教师所缺乏的,真实的见解会像真正的食材一样使课程有滋味有嚼头,甚至教师的经验之谈本身就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这类讲解往往好过书本。因此教师的实践非常重要,无轮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将这一点放在首位。做好趣味性和专业性,再配以先进的教学方法课程也就成功了,但必须是建立在有趣味有专业内容的前提之上。

2.3课程的延续性与镶嵌模块

前后知识点的衔接与延续是一个问题,过长的战线往往会导致战争的失败,专业学习也一样。我们可以打破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将其分散到每门需要的课程当中。但是这对于某些需要系统学习的课程就显得比较为难,零碎的知识点没有经过循序渐进的过程更难接受,也很难形成体系。同时有些比较难的知识也比较难以自学。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解决方案是镶嵌模块,比如表现技法类课程,在经过系统化的讲解课程之后,在室内设计课程或景观课程设计中再嵌入一个针对室内或景观的表现模块,由模块所属课程的教师来承担讲解,这样既解决战线过长的问题,更具有针对性,这时候的讲解也往往比课程系统讲解更容易吸收,镶嵌模块的独立性也不会破坏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在讲授室内设计这样的综合设计课程的时候将设计及表现所需的系统知识根据项目流程进行一遍重新演示,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篇(4)

关键字:环境艺术;装置意象;装置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183-01

相对于装置艺术,环境设计的概念内涵要大得多,除了艺术性的要求,它还包含了更追求功能性的道路、建筑及各种公共和私人场合。而所谓“装置艺术的再生性”主要指的是在环境的构成领域中,通过打破、重组原本的空间、结构而建立起新的视觉空间与心理空间的一种对“环境组成”的重新解读。装置艺术与环境设计的结合,不仅能为环境设计提供新的思想和内容,同时也能为环境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促进环境设计发展的作用。

一、室内环境设计与装置艺术

除了通过简单的装修对环境进行美化外,室内环境设计还要求通过对空间造型、艺术品,细节色彩等要素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设计,在满足对室内要求的各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确保室内设计的艺术形式对审美价值的反映与体现。室内环境设计不止要满足室内空间的用途,在性质和意图上更应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和意境来满足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对于建筑空间的需求。

室内设计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1.物质层面:包括室内空间,家具陈设等;2.技术层面:包含结构工艺、对室内设计的规范标准等;3.精神层面:由前两个层面所反映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等。在国内外的许多餐饮、休闲空间,为了营造艺术氛围,加深情感交流,常将一些有特殊意义的装置符号应用于室内设计中。在建筑领域中,文脉符号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可广泛应用与建筑内部构件及各类构筑风格的处理上。因此,为充分发挥艺术作用,装置艺术可充分运用于室内环境的空间造型、艺术品和细节色彩等方面。

所以,只有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转移到观念性上,在更大程度上接受装置艺术的观念性因素,着重对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环境氛围、美感与品位、心理感受与文化内涵等进行重新思考定位,而非简单的追求形式。一旦将装置艺术与室内环境设计艺术相结合,不止会对室内环境设计带来新的活力与动力,更能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人们对建筑空间在物质和精神上的不同需求。

二、室外景观设计与装置艺术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耳闻目睹的一切事物几乎都可以归类为环境构成的要素之中,无论是城市广场公园、街区景观、居住区、街头绿地等环境景观,还是小到街边桌凳,雕塑作品、铺地栏杆、花坛水池,甚至于自然界的山水草木等,这一切几乎涵盖了室外造型艺术的所有。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各类如户外雕塑、园艺造景、街心广场等公共环境艺术的建设日渐频繁并趋于完善,给钢筋水泥的城市建设带来的勃勃生机。而这些公共环境艺术的建设在为城市建设创造美的同时,也担负起了承载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所彰显的社会公共文化。

在现代环境中,作为景观环境中的重要“道具”,装置艺术已经参与到了城市景观的构成当中。在一些相对较为重视环境景观的地区,其景观与艺术装置和实用装置的结合通常相当完善,以完全将艺术装置与实用装置融合成了景观规划中的一部分,在定义了室外空间的功能特征的同时,也确定了室外空间的秩序,丰富了城市景观环境的内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装置艺术在作为一种设施景观的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景观。

总之,借助于物化的景观环境形态,装置艺术已与景观艺术完美融合,并逐渐的渗透到了以视觉艺术为主导因素的物境、情景、意境当中。由于其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理解,装置艺术打破了景观设计中对自然元素的常规认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设计中的中庸式表达。可以说,景观设计的形式由于装置艺术的介入而更加独特、饱满,从而打开了一个新的令人兴奋的视觉与情感思维境界。

三、结论

篇(5)

鉴于以上室内环境设计的专业特殊性,以及目前该专业的教学现状,为了使室内环境设计课程教学水平得到质的提高。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该课程的实用性实践教学:

一、在调研基础上,完善针对室内环境设计应用性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论体系

目前,中国的环境设计教育虽然已初具规模,从客观概念上也已建立了自己的教学体系,但从局部层面,或者具体到设计专业的某个课程,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能真正满足于社会需求的教学体系,并制造出合理的、准确的教学大纲。特别是室内环境设计教学科目,除个别设计院校外,普遍存在教学理论体系的不完善。表现在课程设置随意性强,教材质量不高,教学内容不统一,理论教学课时太少等,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考察、装饰材料认识考察、施工工艺现场实习、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实习、应用性环境设计内容等)严重缺乏。其原因可能因为对艺术类教学因认识的不同而造成投入的严重不足,没有用于进行实践性环节教学的平台.如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做为基本工具的电脑配置不足,没有建立环境艺术教学专业实验室,没有适度设置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等。基于此面对这一教学现状,要想在教学理论体系大纲中,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是不现实的,完善合理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更无疑于纸上谈兵。当然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我们对该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特点的认识不足,加上环境设计教育设计发展趋势的日新月异,致使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室内环境设计理论体系,特别是应用性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与确立。

因此,明确应用性实践教学内容在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地位,并认识到做为环境设计专业的特殊性教学特征,才是环境教学的根本.(一)明确理论讲授与专业设计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课时不少于20%,60%的课时用于课堂指导训练,20%的课时用于认识、调研、评估等应用性、实践性教学。(二)每个学期安排2-4周专业实习课程。(三)课堂“虚拟设计”与社会实践性“应用设计”相结合,缩短教学与应用的距离。(四)更注重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环境设计的概念空间模型制作等。只有明确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以此做为教学指导,室内环境设计教学工作才会有质的飞跃。

二、建立室内设计教学实验室、实践基地及材料工艺考察中心

设计不同于美术作品的创作。设计在表现艺术风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功能。表现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就是必须满足各真实空间功能的各类需求,否则即使设计的图纸画面如何精美而不能满足工程应用,也只能是一张废纸。而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室内环境设计教育必须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最为重要的就是有目的的多进行教学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掌握到超前的设计理念,熟练的设计技巧,还要熟知材料、工艺及科学技术在环境设计当中的应用,以及作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这些内容,只有在实践性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没有对装饰材料的认识,不了解最新的装饰施工工艺,不清楚各造型要素、手段、方式方法对环境设计的制约及影响,怎么能保证自己的设计作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而这些基本技能及专业素养的掌握,全靠书本知识是无法解决的,最简捷的解决办法是建立教学实践实验室、实践基地及材料、工艺考察认识中心。通过上述空间浓缩展示各类装饰材料及其艺术特点,绘制相应施工、结合详图,正面展示各空间常用工艺施工作法,以及各类空间设计的基本理念,并在教学环节中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性实践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认识环境艺术设计阶段过程及技术难点并快速提高,这样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将实践性教学内容充分渗透到室内设计教学各个环节,提高学生实际设计能力

目前室内设计教育课堂训练通常会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布置作业,在画室完成自己的作业,表现在一张设计方案或一幅“所谓的”设计作品。教师当然也会在授课期间,适时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查阅大量图书、资料,观看许多优秀设计作品;在作业设计辅导过程中,讲述大量室内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内容,但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于工程实践的近距离认识问题。

篇(6)

一、环境设计专业产生的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发展迅猛,但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片面地把城市的发展等同为城市经济的增长,导致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高等教育可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肩负着培养新型社会人才的重要使命。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新技术、新科技得到了应用,环境设计教育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要重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对固有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其中,创新是环境设计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二、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学现状

1985年,中国建筑学会于北京召开的中青年建筑师座谈会,使环境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学科进入大众的视野。环境设计专业以建筑、环境、规划、造型审美为基础,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以提高环境质量、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设计专业在高校的发展历史并不算长,以艺术类院校和工科院校为主。由于不同的高校对本科教学性质的理解存在差异,不同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定位也有一些差别。部分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较为单调、狭隘,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欠佳、知识结构不够合理,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努力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充满了魅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建筑行业的发展,环境设计专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下,人们追求生态平衡,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环境设计专业跨越建筑专业与美术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调整知识结构,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改进固有的教学模式,联系实际,抓好课程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在课程整体构思方面,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式,还要充分认识到环境设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力,明确创造是设计的主线,以建筑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和公共艺术空间的设计为教学的重要方向,引导学生学习建筑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利用假期合理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市场调查,使其熟悉项目流程,提高其社交能力和协作能力。在教学课程设计中,除了专业知识外,与本专业相关的美学、企业文化、软件知识都是课程设计的重点内容。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空间设计理念,学习工程预算、室内外设计原理、城市规划以及环境照明等知识,掌握各种施工流程,运用计算机等辅助工具展示空间设计的最终效果。

篇(7)

理论学习是专业课学习的基础,我们在课程设计中需要让学生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作用、流程以及重要性,强调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学生需要规划课程学习的时间表,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践。环境设计中理论的教学主要包括概况、发展方向、当今社会设计潮流、设计原则、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外部因素、如何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特殊设计等设计理念。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应诱导学生关注地域文化及其设计,并要求学生对地域文化进行总结。例如,笔者在讲授商业空间设计原则中的地域性设计时,就着重讲授了黑龙江城市规划的历史及各地方地域文化对城市商业空间的影响,分析了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并让学生全面搜集相关的气候人文资料。在理论讲授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在环境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的原因,掌握地域文化脉络。

二、专业设计

专业设计是设计的实践阶段。设计课题应选用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各地区举办的赛事,也可是大学生的创新项目,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倾向选定课题。选题内容以开设的专业课程为主,如基于绥化市商业街展开的地方文化景观规划设计。

三、方案讨论

专业设计和方案的讨论在时间上是并行的,可以同时进行。教师和学生针对选定地域展开有关地域性格和文化的讨论,也可以拟定其他主体进行讨论。如讨论哈尔滨冰雪文化、冰雪文化载体、绥化寒地黑土文化等,在讨论之后根据选定的具体文化方案进行实地考察以收获原始的资料。

四、实地考察

实地调研是环境设计实践中收获直观资料的环节。在调研之前学生对环境设计的认识,多为概括的、理论性的,对地域文化载体的认识也是模糊的,无法对其准确的定位。通过考察调研,学生可以明确地认识实地场所,增强学生对环境设计场所空间的认识、加深学生理解地域文化在环境设计作品中的作用。因此,课程可以根据相应的主题展开考察调研。调研应围绕讨论的具体内容,针对环境设计作品的细节、形态、功能、材质、使用方式等方面进行切入设计。也可从空间设计的使用者角度,对其年龄、作息规律、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进行考察。地域文化的调研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深入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要求学生对所定目标区域的环境及环境设计设施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并总结出全面的资料分析,评估锁定地区具体使用者的需求及满足需求的客观条件。如笔者曾组织学生到哈尔滨中央大街了解中央大街建筑的特色以及保护建筑的措施,带领同学们梳理其形成的历史文脉,了解中央大街的成因。并对江边一带进行远足调查,体验江边文化。并进行问卷调查,采访本地人和外地游客,总结对哈尔滨城市的印象及对哈尔滨文化和环境设计作品的感受和评价。

五、汇总分析调研报告

实地调研通常会发生走马观花、不具有实际意义的情况。如果不积极改正,则就失去了实地调研的意义。所以,在课程调研开始之前就应明确调研的主要内容以及调研汇报的具w要求。实地调研的成果展示需要我们明确调研分析的内容和书面要求,提交书面的调研报告,并制作PPT,把图片和文字结合在一起,以小组或个人的名义,讲解调研报告,为后期的方案讲解打好基础。教师和同学需要在地域文化方面对学生需要提出更多的问题,让演讲者回答如何解决文化载体的问题。该环节要求学生评价调研作品,提出对地域文化的个人见解,要求在调研报告中体现出用于环境设计的文化元素,并让全班同学论证其可行性。通过调研、研讨、汇报,以提高同学们定位地域文化的水平,认识地域文化在作品中体现的作用,为后期的设计提供重要的设计素材和设计方向,调研分析是提炼地域文化的过程,也是设计公司开展方案设计工作的课堂实践表现部分。

六、设计展开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为设计定下了基本的基调和概念。设计展开就是将设计概念付诸实现的过程,将思维转换为具体产品呈现在人们面前。在设计过程中,地域文化被学生提炼形成设计元素,整合元素进行方案设计,制作多种优选方案、最后完善方案,设计出效果图、施工图,也可以根据课程设置制作相应的模型。概念设计是学生在设计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体现,需要学生手绘草图,并分析草图取长补短,敲定最终的设计草案。最终方案需要完善景观部分,我们把它叫做扩初设计;室内部分为深化方案阶段,即优化设计方案的形态、功能设计、结构设计、细节设计、交互设计、色彩搭配等。然后根据绘制方案的表现图制作展板,把制作方案通过PPT汇报给大家,如果涉及到模型设计则要对模型进行最后的调整,以深化确定最后的模型展示形态。

环境设计作品的实现依托于设计的展开,也是地域文化元素在环境设计作品中直接的体现。通过设计作品,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地域文化在环境设计作品中的体现形式及设计手法。同时这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集中体现。在最终方案中如何体现地方文化内涵是设计的焦点。设计作品的最终目的是检验作品的试金石,它把提炼本土文化、把地域性设计元素融入环境设计作品中,以实现环境设计作品的功能及传承地域文化作为目标。如:在家居设计中,有一名学生选用鄂伦春族的民族元素,设计了一系列的室内软装配饰,这即是从地方文化中汲取营养的表现。再如绥化地区有兴和朝鲜族乡,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朝鲜族乡的生活生产方式,提炼其文化符号进行餐饮空间设计,并结合现代韩国流行文化创作出墙体彩绘。墙体彩绘的形式并不以原有鲜族的图案纹样进行绘制,而是对其进行了二次创作,绘制出当下韩国流行的鸟叔骑马舞、韩国歌舞组合等图案,这些都是室内装饰彩绘的绘制素材,让人们在享受朝鲜美食的时候还能体验鲜族文化。

再者就是博物馆设计,绥化安达、青冈武警支队的荣誉室设计,就充分体现了安达的地方文化。青冈有名人马玉祥,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原型就是马玉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荣誉室设计了马玉祥的雕塑作品。同时为了传承英雄基调,充分挖掘安达作为牛城的地域文化,为荣誉室设计充分挖掘设计素材。

七、总结评课

在课程结束前,要对课程进行总结。安排本专业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或安排学生进行互评。互评以讲标的方式进行,台下安排学生做评标。重点放在地域文化的体现上,让学生讲解设计中加入地方文化元素的方式,以使设计作品符合设计的功能性原则,让使用者有全新的使用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实践环节的重要外在体现。

篇(8)

一、水彩画与环境设计效果图的意境美的关系

1.水彩画用水调和透明颜料所创作的绘画作品,简称水彩画,由于色彩颜料的透明特性,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叠加效果,就是水彩画的魅力所在;水彩颜料轻便,便于携带,其绘制时间相对较短,可以作为速写来搜集和记录素材。水彩画顾名思义:是以水为主要媒介调和透明颜料完成的绘画作品。

2.环境设计效果图环境设计效果图:是人们对自然环境改造设计的预想图。是以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山水为主要题材的再创造过程,人们通过功法自然或人文再创造的手法来营造出理想的生活学习环境的过程。

3.意境美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注解:意境指的是境界和情调。通常是人们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对对象的形象描述所体现出来的感受。美指的是好看的、美好的事物,结合“美”与“意境”的解释,意境美就是美好的或美妙的境界与情调。那么无论是水彩画还是效果图都是艺术家通过作品所呈现出:抒情的、情景交融的、虚实结合的、妙趣横生的、无穷韵律的、如诗般的空间环境。从环境效果图的角度来体会意境,则可以分别从“意”和“境”二方面来感受:“意”是“意会”,是在情理之中的体味;“境”是环境、境界,是形与神的完美统一。

4.水彩画、环境效果图、意境美之间的关系水彩画是载体,环境设计是目的,环境中的山水、花鸟人物、是表现的素材,他们共同体现出美好的环境意境美来。

二、水彩绘画基础对环境效果图的作用

1.绘画基本功底

绘画造型的基本景物写实能力对环境设计效果图的表现上来说有很多的共同性及相似性。因为环境设计效果图练习,也是侧重于对环境物体的空间结构和形体表现,虽然环境设计效果图很多时候是没有现实景物的参照,绝大数情况是根据设计者对环境的预先设想来完成效果图作品,所以要将感性的认识落实到理性的认识和实际的环境中去,以写实的方法再现其环境关系,也是区别于纯绘画艺术的关键所在。当前,在表现效果图中,我们切实做好三个方面:造型、结构以及质感的表现。(1)造型造型是物体本身的形态,是事物本身各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认真的观察理解,准确、有效地对其体面关系进行准确的表现。(2)结构结构是指物体内在组织骨架关系,但很多时候又是通过外在的表象能够被我们观察和理解到的组织关系或者是运动规律。我们在作品创作时应对其进行强调,来有效的表现其空间结构和内部关系,突出其层次感和运动走向。(3)质感质感是材料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是我们在绘画过程中真实再现对象的表现能力。

2.色彩学习方法

色彩是画面视觉效果最强的体现,一张完整的效果图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色彩。色彩的是否协调统一关系到效果图的成败。作为一个设计师,首先我们必须从色彩开始练习,训练出敏锐的丰富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1)色彩学习的重点①掌握对比色的调色方法和规律;②掌握明度、纯度、色相的表现方法和调色规律。(2)色彩练习的方法①临摹。“得法多至古人出”临摹他人优秀的作品,能够直接而快速的获得他人的经验和色彩练习的感悟与启示。但是,要避免一味的照搬照抄,不加分析的埋头“复制”。要冷静的分析和辨析,分析色彩的构成关系与统一协调,感知色彩的魅力。②记忆默写。作者根据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例如:自然环境中的山石、房屋、溪流,再如:影视剧里的场景、衣着等色彩知识,结合自己对色彩的理解或自己已掌握的色彩配搭方法的描绘与再现的色彩练习。③归纳整理。归纳整理是一种高度慨括的色彩练习方式,是在临摹、写生过程中,经过分析提炼,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和特色性的几组色彩对其加工利用、整理的一个过程,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这是设计师深入了解色彩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色彩训练中最有效的练习方法。

三、环境设计水彩效果图的意境美

1.从水彩画的特点中说意境美

水彩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具有通透透明的视觉效果;二是在绘画过程中由于水及颜料的流动,所产生的灵动淡雅的特性。这也是水彩画区别其他画种的最大特点。水彩画的通透透明的视觉效果主要表现为:清新、明澈的视觉感受,画面清爽迷人。淡雅的色彩,令人陶醉的水色交融。在创作时控制好水分与颜料的比例,所产生水的流动,主要表现为:自然洒脱、酣畅淋漓的意趣。

2.环境效果图题材来谈意境美

环境效果图里的山水动植物就是常用题材,在传统的水彩画创作表现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解析环境效果图里面的组成内容,了解水彩风景画的形成与特点,对于了解环境效果图意境美有着积极意义。丰富的想象力,极简的笔触,细腻的色彩表现,淡雅的丛林、岩石、房舍、溪流、田野和瀑布等环境元素尽显眼底。作品通过时空的想想在作品中的再现,在情与景、性与情的高度融汇后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无论是客观事物的再现,还是内心景物的表达。都将呈现出作者想要表现的特定意图——客观、主观的联系形成了作品的意境之美,其是自然、生活、艺术之美的完整统一及和谐表现。

3.不透明画法的意境美

有时候根据效果图的需要,我们不需要色彩的透明与灵动,我们需要一种厚重与质朴,这时我们可以结合水粉画的技法,显得颜色具有一定的覆盖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厚重与柔和。随着人们绘画观念的改变与创新,技法、题材的多样化拓展,水彩的表现技法也多样而丰富了。从不透明技法表现出来的作品来看:如餐厅的水彩画静物,其画面干净而淡雅,题材贴近就餐功能需求,它们都能产生和谐的意境美效果。再例如水彩留白法,对画面空间、着色的取舍安排,虚与实、神与形、近与远、前与后等的对比研究,使其进入无限的想象空间。

四、结语

欣赏水彩效果图的美主要从其意境、意趣、内涵入手,通过对色彩及画面内涵的感悟出发,体会水彩的灵动、轻快、水色淋漓的各种神奇艺术效果。水彩效果图的艺术价值,除却真是预见其环境效果外,本身也是一件艺术作品,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精神审美的需求。

篇(9)

(一) 人文主义的诞生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主要体现在重视人的需求、人的发展等方面, 萌芽和发展与文艺复兴时期。首先, 人文主义肯定并认可人的精神是自由的, 是可贵的, 通过环境设计, 将这样的思想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对提升社会整体素质环境, 人文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有积极作用。

(二) 环境艺术

社会的发展, 文化的进步, 出现了很多新兴学科, 为了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 社会建设需求, 环境设计作为新兴学科, 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环境设计是建立在城市环境优化基础上的科学研究学科。环境设计是一门科学, 主要对人类的居住空间、工作空间和休闲生活空间进行科学规划, 以便满足人的基本需求, 不管是物质的, 还是精神的。环境设计包含的学科内容很多, 例如建筑学社会学、文学、考古学、宗教学、环境行为学以及环境生态学等诸多学科。

(三) 人文主义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让人们见识到了更多的新鲜事物, 对自身的生活要求和精神要求也有了新的要求, 希望能在社会生活中提升新的高度。环境设计正是应人类的需求而产生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是人文主义与环境艺术的融合, 更是人文与科学的融合。

二、人文主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渗透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要满足人类的真实和切实需求, 根据人类的需求完成设计工作。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需求都会对自身的提高, 也是人类生活与社会中的发展步骤, 只有具备真实的需求, 同时能被满足, 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 通过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对建筑、环境等需求设施融入人文主义, 是体现人类重要性的重要表现。

(一) 环境艺术设计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表现形式之一

文化价值包含的内容很多, 但没有一项内容能离开人存在的基本价值。体现文化价值的手段, 必须是以体现人的需求为基础的。只有这样, 才能推动社会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设计, 从施工角度来说, 是保证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 但从社会环境营造来讲, 必须保证能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设计过中, 重视人在所处空间内容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协调好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融入人文主义后, 让环境变得更有人情味, 这才是环境设计价值体现的目标。

(二) 环境艺术设计要重视文化特色

技术是客观的, 同一种表现形式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会出现较大差异, 所以, 在做环境艺术前, 设计师应该先了解清楚当地的风俗人情, 以及当地的居民喜好, 并在设计过程中采取多方案、多设计的方法, 通过几种方案的对比, 最后确定一种最适合本地人文主义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案, 只有这样, 才能体现对当地环境设计的充分理解和认识, 凸显本土特点, 使得该地城市环境呈现出区别于其他地区较明显的特征, 这样不仅有利于更好的展现风俗风貌, 还能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三) 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主义等科学的交叉

作为环境设计人员, 首先要正确的认识人文主义的内涵。人文主义所包含的内容很多, 涉及范围广, 有文化上的, 艺术上的, 所以, 环境设计要融合人文主义, 所要了解的知识体系是很广泛的, 而各个知识体系又会有所交叉, 设计师不仅要掌握本地风俗文化知识, 还要能掌握设计理念和环境工程。例如, 人体工程, 看似与环境艺术设计无关, 但要为居民一共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人体工学不可或缺。此外, 设计师要抱着学习的心态, 对除了本地之外的其他城市的设计理念和特色多了解, 分析总结, 形成自己的设计经验, 从而更好地保证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

(四)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学科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学科, 虽然与其他学科有所从何, 但设计人员应体现其独立性, 才能有效展现你的设计理念。作为设计师, 要坚持本门学科的独立性, 只有这样, 才能体现城市环境建设、优化的特点和优势。只有高超的环境设计, 才能经久不衰, 并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 积极与其他环境建设科学、人文主义科学融合在一起, 推动环境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从人出发, 这样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不谋而合。所有工作的展开都是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人文主义更是要人的需求出发, 通过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出来, 不仅体现了当地居民的意愿和需求, 更展现了社会对人的重视, 有利于社会和谐。其实, 环境艺术设计也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 是我国积极建设精神文明社会的科学表现, 作为设计人员, 要不断创新, 研究和总结, 为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吉。试谈绿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意义[J].河南建材, 2010 (06) :130-131.

篇(10)

关键词:

艺术;环境设计;解决

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理论课程。对于艺术生而言,理论性强的课程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满堂灌的授课形式对于感情丰富的艺术生早已行不通,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提出问题、保留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思考后进行讨论和总结。

“把某物看作是艺术,需要某种眼睛无法看到的东西,一种艺术理论的氛围,一种艺术史知识,这就艺术界”。环境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室内设计的学生,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会自觉不自觉的进行各种环境装饰。学生对环境设计艺术的提高首先要先增加理论知识,并且要增加对艺术作品的了解和理解;通过大量有代表性的作品等来影响学生在艺术上的认识;加大典型艺术作品案例的讲解熏陶来积累各种素材;运用模拟环境激发学生潜在的艺术情感。未来环境设计发展会呈现多种趋势;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注重文化内涵、地域差异化、不同设计领域的交融、艺术化等等。这些发展趋势都将系统的解决人类内心需求和现实之间矛盾的过程。

环境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小到一个居室,大到整个城市,既有千百种不同的各具表现力的物象形态,又有内在的秩序和综合的整体精神。环境设计做为一种综合的多种形态的造型艺术,在形式上更追求多样统一与协调。例如;中式传统室内的装饰手法,是中国人含蓄气质的体现。常见的有“鱼”“鹿”“蝙蝠”等,原因是他们的谐音都有隐喻,代表着福气,情操和品行等等。这些自然物为中国人借物咏志提供了极为契合的形象。在室内装饰中,无论是商务、办公还是居住生活,有机的借助自然物、工艺品装饰,不仅可以获得无形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可获得美学的文化,美化了生活、也扮靓了心情。

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的质量。室内环境的创造除了与冷暖、光照等方面有要求之外,还与建筑的类型、主人的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从整体来说还和人类的经济活动、价值观念、哲学思想、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把世俗的经济要求用抽象的理论形式表达,把资产阶级的经济说成是一切时代、一切阶级、一切人的要求。好的设计价值观念的体现是设计师在空间作品构思过程中确立的主导思想,它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令作品更具有个性化、专业化。设计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丹纳在《艺术哲学》的书中解释到,“探求艺术发展的原因时说,艺术是由时代精神和风俗所决定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是由环境决定的,环境又是由种族决定的。”任何一个名族的的艺术都是由名族的境况和人们的心理以及生产关系决定的。这些倾向也会因为民俗民风的不同而不同,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存在着不同的天性。所以说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是有多种因素相互叠加和制约组合而成的。

当环境由众多的物体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装饰就是美化室内空间环境,掩饰室内空间环境的缺点,突出其优点,使室内空间环境变得舒适、美观。室内装饰工程就是对有使用价值的室内空间环境的美化过程,是对各种装饰材料进行技术和艺术加工,美学修饰和艺术组合的再创造过程。室内装饰的美观同样表现在“内在美”和“外观美”。

室内装饰的“内在美”是装饰的本质,是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的根本所在。从构成室内装饰的材料质感上及各种造型体的集合中表现出来。同样,室内装饰的“外观美也如实地衬托出室内装饰的“内在美”。

有句话不是说:“不了解人类的过去,就不能够认识人类的今天和未来。”对艺术来说:“不了解艺术实践的历史,就不能够真正理解艺术活动的规律”学习艺术概论应注意结合自身的艺术体验。当今社会生活中,几乎人人都离不开艺术。例如视觉文化,它不单单是一个视觉的欣赏更是一种艺术文化的传承,在这个全新的视觉文化领域里就要求我们对艺术的基本知识理论有一个全面的认知,通过作品的鉴赏和评价一方面可以结合自身的审美加深对艺术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通过视觉艺术的优秀作品来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力。

结束语艺术概论是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艺术的概念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不同,有感性的理解也有理性的认识。环境设计也正是在实践艺术的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理解与掌握艺术概论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要点 下一篇: 住房装潢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