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6 10:13: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在我国小儿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其中80%以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由于小儿ALL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不被重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以致延误治疗。回顾性分析11例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JRA)的ALL患儿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确诊为JRA患儿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住院、以关节痛为主要表现的31例ALL患儿中,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JRA)的11例为误诊组,其中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6.65±3.08)岁。同期在本院住院、确诊为JRA的13例患儿为对照组,其中男6例,女7例,平均年龄(7.94±4.0)岁。
1.2 诊断标准:ALL诊断依据全国统一标准[1-2],经骨髓细胞学并免疫单抗确诊。JRA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9年修订的JRA诊断标准。
1.3 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病程)、主要临床表现、血常规、生化指标及临床分型等。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误诊组11例中,临床分型SR 5例,MR 5例,HR 1例。误诊组平均病程(116.15±106.81)d,对照组平均病程(57.55±52.46)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组关节影像学仅1例提示椎体变形,而对照组7例提示不同程度关节腔积液或滑膜增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误诊组无论病初及诊断时中性粒细胞(N)比例、血小板(PLT)值及C-反应蛋白(CRP)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而LDH及HBDH均明显增高(P<0.05)。见表1。
11例误诊为JRA的ALL患儿均缺乏典型的关节炎表现,3例曾多次骨穿均未达ALL诊断标准,其中2例(1例ANA强阳性)分别于病程5个月、8个月时予激素治疗,致诊断ALL时病程长达10~12个月。
表1 误诊组与对照组临床检测指标比较 ()组别
WBC(×109/L)
N(%)
HGB(g/dL)
PLT(×109/L)
CRP(mg/L)
LDH(mmol/L)
HBDH(mmol/L)
误诊组
病初
12.63+14.35
45.19+24.24
10.95+2.27
219.62+131.84
19.58+16.26
227
791
诊断时
13.30+19.47
31.98+24.42
10.69+2.02
219.61+105.31
29.11+31.86
156
472
对照组
病初
19.59+10.09
75.83+16.31
11.52+1.09
411.09+116.90
97.06+84.97
158
115
诊断时
20.72+9.46
71.81+17.72
11.22+1.28
525.36+177.17
85.80+73.21
88
134
病初两组t(P)值
-1.350(0.191)
-3.560(0.002)
-0.775 (0.447)
-3.562
(0.002)
-3.231(0.004)
2.742
3.521
诊断时两组t(P)值
-1.152(0.262 )
-4.493(0.000)
-0.744(0.464)
-5.236
(0.000)
-2.530(0.019)
0.012
0.002
注:LDH、HBDH原始资料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表示
3 讨论
国内外均有报道关节痛常见于白血病,是较易误诊的一类症状[3-8]。儿童关节、肌肉痛症状中,从发病至确诊为肿瘤的平均时间为3.2个月,提示有关节痛症状者为较难确诊患儿,其病情进展相对较缓,早期无血液学改变,应尽早做骨穿[9-10]。ALL患儿在血液系统出现改变之前,经常以骨骼、肌肉、关节痛为主诉症状,这就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常常被误诊为生长痛、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但生长痛多为入睡前、夜间痛,程度偏轻,发病年龄为快速生长发育期儿童,不影响正常活动;而典型风湿症状为骨关节痛、发热、疲劳,体重下降、肝肿大、关节炎。恶性肿瘤多为无关节局部症状的骨痛,为肿瘤细胞浸润骨膜所致,严重的持续症状、缺乏典型的实验室指标、X-线、骨扫描影像学未见异常[8,11]。不到1%的骨关节痛患儿被证实为恶性肿瘤,发病至诊断中位时间为3.2个月,以孤立性大关节症状为主,所有患儿LDH均升高,WBC基本在正常范围[10]。当以骨关节痛为主要症状尤其是不符合典型性风湿性疾病指标,同时高LDH、HBDH、ESR而即使WBC正常范围,也需要考虑恶性病的可能,确诊需做骨穿、骨髓活检、淋巴结活检等。与临床不相符的骨痛程度及不典型的关节炎表现,尤其是出现系统表现时往往暗示可能存在恶性肿瘤[12]。Jones 等报道有3个重要因素提示ALL可能,低白细胞数<4×109/L,血小板偏低(150~250)×109/L及夜间痛发作,具备以上3点ALL诊断率高达85%~100%[7]。因此建议,当患儿出现新的骨关节痛时,全面的血液学检查十分必要。本研究中关节痛的疼痛程度不一,多与临床体征不符,无典型关节炎表现。关节X线检查误诊组仅1例提示椎体变形,而对照组7例提示不同程度积液或滑膜增厚(P<0.01)。误诊为JRA的ALL患儿N、PLT值均较JRA明显低,同时LDH及HBDH呈现高值水平。误诊为JRA的ALL患儿中,3例曾多次骨穿未达ALL诊断标准,其中2例(1例ANA强阳性)分别于病程5个月、8个月时予激素治疗,致诊断ALL时病程长达10~12个月。故JRA诊断及激素应用应慎重,不典型关节痛病例宜首先除外恶性肿瘤,可能需要多次、多部位骨穿以诊断。
综上所述,小儿ALL临床表现的变化多样,当血常规呈现WBC、HGB、PLT 三系明显减低时不难诊断。但当临床遇到不典型症状者,尤其对于早期血常规仅轻度异常时,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遇到一些可疑的病例,如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骨关节痛等病例,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全面查体注意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短期内动态观察外周血常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对不具备JRA诊断标准的关节痛病例需考虑到白血病,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液作骨髓细胞学、免疫学等检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4 参考文献
[1] 吴敏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现状[J].中国肿瘤,2001,10(10):566.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二次修订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5):305.
[3] 肖延风.以骨、关节痛为早期表现的小儿白血病15例误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1994,23(3):177.
[4] 唐新意,潘晓娴,陈裕明.白血病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及类型与临床表现相关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4):205.
[5] 岑丹阳,吴燕云,陈 纯.小儿急性白血病72例误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0,16(12):1057.
[6] 张宝荣,王 琦.不典型的小儿急性白血病100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7,12(3):189.
[7] Jones OY,Spencer CH.A multicenter case-control study on predictive factors distinguishing childhood leukemia from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J].Pediatrics,2006,117(5):840.
[8] Cabral DA,Tucker LB.Malignancies in children who initially present with rheumatic complaints[J].J Pediat r,1999,134(1):53.
[9] Trapani S,Grisolia F,Simonini G,et al.Incidence of occult cance r in children presenting with musculoskeletal symptoms:A 10 year survey in a pediatric rheumatology unit[J].Semin Arthritis Rheum,2000,29(6):348.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此病患者的典型表现是可出现轻度或中度发热及多关节游走性疼痛。受累关节多以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为主。风湿性关节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大多数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伴有因受风湿侵犯而骤然发病的病史,半数患者在发病前1~3周可伴有咽峡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关节疼痛、乏力、食欲减退、烦躁、发热(甚至高热)、出汗等,其受累关节可出现游走性、对称性、复发性疼痛,这种疼痛常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且呈对称性累及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受累关节可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常因肿痛而严重受限。在此病的急性发作期,受累关节的关节腔可出现大量渗液,当急性炎症完全消退后方可恢复正常功能。而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伴有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或不典型性风湿热病的患病史,一般无高热(仅少数患者伴有低热)的症状,其受累关节可出现游走性窜痛、酸痛或轻度肿痛,常反复发作,遇天气变化(刮风、下雨、阴天)时加重。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可因疼痛而轻度受限。目前,临床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主要有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药物疗法往往比较激进,即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病的早期就使用强效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关节受损已经很严重且伴有持续疼痛等症状的患者来说,实施人造关节术及肌腱再造术等手术疗法可能是其最佳的选择。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治疗,此病患者的工作、学习及正常生活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研究证实,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要想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学会控制病情。那么,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风湿性关节炎的防治呢?
1.尽可能地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久居潮湿之处,平日多注意气候变化,谨防呼吸道感染。当天气比较寒冷或潮湿时,可用热水袋热敷受累关节或让其尽量靠近取暖器材。
2. 在一段时间内尽量限制受累关节的活动。在生活中,我们应避免关节过度负重,防止其承受不恰当的重力和暴力,尽量避免进行长时间走路、跑步、登山及爬楼等运动,同时尽可能让受累关节得到充分的休息,以利于其快速修复。当关节疼痛时,不要随意用力按摩,以避免因反复摩擦而使其进一步受损。
3.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若在久坐后出现双膝发僵的情况,可在起立前做一下“热身运动”,如轻轻地摆动几下腿部或纠正不良的坐姿。这样做不仅能缓解关节部位的疼痛,还能防止因突然负重而对膝、髋等关节造成进一步损伤。
4. 患有颈椎骨关节炎的患者应避免长期伏案、长时间仰头或转颈,睡眠时应选用高度适宜的枕头。患有腰椎骨关节炎的患者可选择睡硬板床来缓解疼痛的症状。
5. 在日常生活中,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尽量穿戴弹性较好的鞋子及柔软的鞋垫,同时还可根据自身的病情,适当地使用拐杖等辅助用具,这样做有利于减轻受累关节的负荷。此外,患有膝、髋部关节炎的患者还应佩戴护膝或使用有弹性的绷带将其缠绕在关节处,这样做对保护膝、髋等关节十分有益。
6.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平日应多摄取一些富含钙及胶质的食品,必要时可适当地服用一些钙剂来补充体内的钙质。
很多患者拿着类风湿因子(RF)升高的报告来找医生,认定自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实际上不一定。类风湿因子因首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发现而得名,而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阳性率较高,达80%左右。类风湿因子除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外,亦见于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非风湿性疾病,甚至5%的健康人。因此,见到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报告需要结合临床综合考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更具有诊断意义的检测是抗环瓜氨酸抗体(CCP),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达90.4%~98%,意思是如果检测出CCP阳性,那患者有90.4%~98%的可能性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而其他疾病出现CCP阳性的概率非常小。
一些患者就诊时会问:“医生,你帮我看看,我得的是风湿性关节炎还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为这两者很类似,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风湿性关节炎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喉部感染后诱发的关节炎,通常侵犯大关节,急性期过后不遗留关节变形。除了关节炎以外还会出现风湿性心脏病、躯干出现淡红色的环状红晕,称为环状红斑等表现。而且风湿性关节炎最好发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随着卫生条件的提高,现在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较过去已明显下降。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就是说它对全身多器官都会造成损害。常见如对肺、血管、心脏、眼的损害。
1.发病情况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初发年龄以9~17岁多见,男女比例相当。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见。
2.病因不同:风湿性关节炎由链球菌感染造成,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
3.症状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大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不造成关节的畸形;还有环形红斑、舞蹈症、心肌炎的症状。类风湿性性关节炎往往侵犯小关节(尤其是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也会侵及其他大小关节,晚期往往造成关节的畸形;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的病变。
4.治疗不同:风湿性关节炎以消除链球菌感染为主,青霉素是首选药物。同时对于关节疼痛、心肌炎等进行相关处理。类风湿性关节炎以防止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用药上及早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在关节疼痛肿胀期间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疼痛等症状。出现内脏并发症时进行相关治疗。
5.预后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后关节无变形遗留,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会出现关节畸形。
提醒广大读者,如果有类风湿疾病家族史、关节出现晨僵、疼痛、肿胀6周以上,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别轻易当作普通关节炎而耽误治疗。遵从医嘱是患者自身康复最好的办法。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后,有些患者认为生病一定与身体素质有关,因此尽可能地多吃自认为有营养的食物。也有些患者听说本病与身体里的变态反应有关,因而担心食物过敏会引起发病或加速病情发展,夏天不敢吃冷饮,平时不敢吃鱼、虾、鸡蛋、豆腐、海产品,以至食谱单调,营养不全面。显然,这样做对疾病的好转和康复都是不利的。那么,平时饮食到底应该如何合理安排呢?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营养原则
1.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要选用高蛋白、中脂肪、低糖、高维生素、中热量、低盐、高纤维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2.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要限制高脂肪的摄入,脂肪在人体内氧化能产生酮体,过多的酮体可刺激关节,使疼痛加重,对本病的康复不利。
3.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对于瘦肉类及其他类型的高蛋白食物也应适当控制,如牛肉、羊肉、鱼、鸡肉、瘦猪肉、鸡蛋、奶制品等,虽然含热量较高,但过多食用可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影响消化功能,同时能增加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而使疼痛加剧。所以,蛋白质的摄入也应以胃肠道既能充分消化吸收,又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为度,少食有益,多食有害。有贫血的患者要多服用含铁的食物。
4.可适量选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萝卜、豆芽、紫菜、洋葱、海带、木耳、干果(栗子、核桃、杏仁、葵花子)及草莓、乌梅、香蕉,以及含水杨酸的番茄、橘柑、黄瓜等。
5.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以3:2:1为合适。
6.多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动植物脂肪比例以2:1为宜。以大豆油、玉米油、橄榄油、葵花子油和鱼油(不是鱼肝油)为佳。
7.饮食中热量的分配以早餐30%、午餐40%、下午餐10%、晚餐20%为合适。饮水量应根据病情和个体饮食习惯决定。
8.类风湿患者因骨质受破坏,会有骨骼脱钙或骨质疏松现象,所以要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饮食原则
1.膳食营养要全面。不要忌口和偏食,一些食物应限量,但不是忌食,如牛奶、羊奶、奶糖、干酪、巧克力、花生、小米等,少食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少食用甜食,少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
2.饮食要节制。因该病病程较长,病久体虚,饮食不可过量,饮食要定时适量,不能饥饱失常,不能暴饮暴食;食物之软、硬、冷、热均宜适当,以防再伤脾胃。值得注意的是,家属唯恐病人营养不够,或顾虑病人口味不合,过度地进食滋补食物或不应吃的食物,非但不得其益,反而更伤脾胃。
3.饮食以清淡为宜。由于病人长期为病痛折磨,与药物为伴,病发作时,更是食不香、睡不安,因之虚者多,家属往往劝病人多食膏粱厚味,更易助湿生痰,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外湿之病因,如再生内湿,则内外合邪,对病情更为不利。因此,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饮食不能过于滋腻,以清淡为宜。
4.特殊体质的饮食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患病时间长,又常常终年服药,往往脾胃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不能只注意食物营养价值的高低,而更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膳食。
1)胃酸过多或脘腹饱胀者,不宜多吃甜腻之物及牛奶、豆类、豆浆等闭气助胀之品。
2)脾胃虚弱运动乏力者,不宜服阿胶、银耳等补品,食物中坚硬、生冷者及水果中的生梨等均宜少吃。
3)体质内热者,不宜服红参、鹿茸,热性食物如大蒜、葱、韭菜、辣椒等也不宜。
4)舌苔黏腻、体内湿盛者,不宜吃油腻及厚味之食物,如甲鱼、脚爪、蹄膀等,以清淡为宜。
5)另外,过去吃过的曾明显诱发关节炎发病的食物,也应该忌口。
三、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食物
1.苦瓜、苦菜、马齿苋、丝瓜等有清热功效,可以缓解局部发热等。
2.薏苡仁、豆腐、芹菜、山药、扁豆等有清热解毒功效,可缓解局部疼痛等。
3.蛇类、虫类等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的食品,既可做菜,也可泡酒后饮用,可以缓解局部的红肿热痛症状,还可起到防止病变向其他关节走窜的作用。
4.多种青菜、水果可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的需求,同时具有改善新陈代谢的功能,可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缓解局部的红肿热痛症状。
5.香菇、黑木耳等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缓解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症状。
6.松子仁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建议每日食用3~5克 。
7.栗子有补肾壮腰、养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肾虚、腰膝酸软者。
8.鲜橄榄根或皮40~50克,洗净煎水内服,亦可食用橄榄果,可治疗类风湿痹症、手足麻木等。
9.山药有益气养阴、补肾脾肺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病后口渴、乏力、出汗等。
10.黑豆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祛风除痹功效,适用于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肝肾不足,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68-02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特点,治疗。
方法:总结我院2007年—2011年收治年龄大于60岁老年患者136例,将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点分析如下
结果:136例患者发病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0岁,其中男性66例,女性70例,男女比例1:1.06。临床急性起病91例,男性51例以肩、膝大关节作为首发关节,手足浮肿38例,发病时有身体不适厌食及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病例为42例。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109例,占80%,类风湿因子升高78例,占51%,血小板升高53例,占39%,抗环瓜氨酸抗体阳性106例,占78%。治疗:应用小剂量激素(5-10mg/日)治疗12例,根据临床特点选用不同非甾体抗炎药并减少剂量治疗112例,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片等缓解疾病抗风湿药治疗106例。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2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扁桃体炎,牙龈炎,泌尿系感染等感染,抗炎治疗缓解。136例均辅以适当功能锻炼。治疗有效134例。
结论: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渐增加。其特点:男女发病率相当,临床急性起病,累及大关节,并常伴有手足浮肿及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升高,可有血小板升高,抗环瓜氨酸抗体阳性。治疗上选药要慎重,老年人的胃肠、肾脏等器官的功能在逐渐减弱,文献报道用药后发生副作用的几率约为年轻人的7倍。并且老年人常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在选择药物时应当十分慎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极易影响患者胃肠道及肾脏的功能,故老年人使用该类药物的剂量要小,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用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减量或停药。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在降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变差,易发生各种感染,如龋齿、齿槽溢脓、扁桃体炎、副鼻窦炎、慢性中耳炎等。这些感染性病灶可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加重,必须及时进行治疗。还要避免劳累等诱因的出现,如潮湿、受凉、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失眠、外伤(关节扭伤、跌伤和骨折)等均可诱发或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适当功能锻炼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全身症状明显时以休息为主,同时避免绝对卧床不起,受累关节须保持功能位置,必要时须用夹板。缓解期往往有严重的多发性关节畸形,所以待关节肿痛消退后,应循序渐进地进行活动锻炼,以改善关节功能。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组涉及肌肉骨骼系统、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并以疼痛症状为主的慢性疾病[1]。临床常有一些疾病与风湿性关节炎相似,在早期往往容易与风湿性关节炎混淆,本病例就是把风湿性关节炎误诊为关节化脓性炎症。现将病例介绍如下:
患者男性,38岁,平素体健,以‘右窝部肿胀疼痛一周’为主诉入院,临床主要表现为右膝窝部疼痛,活动受限,体格检查见:T 38.90C,P 88次/分,R 22次/分,Bp 116/86mmHg,右窝部肿胀,压痛明显,右膝部MRI检查提示:1.右膝关节积液;2.右窝囊肿。血常规检查:WBC 16.07*109/L,NEUT 13.50*109/L, NEUT%83.91%,LYMPH%11.02%,ESR92mm/h,给予卡安泰2.0加250ml生理盐水静点,栀黄止痛散蜜调外敷,嘱其卧床休息,3天后患者体温37.20C,右窝部肿胀,疼痛明显减轻,一周后患者症状消失,停用卡安泰。二天后患者因为活动过度,又出现左膝窝部疼痛,活动受限,追问病史,患者一月前曾患感冒,出现咽部不适,曾在当地门诊输液治疗,咽部症状有所缓解,后患者又在饮酒后冲冷水澡,出现右窝部肿胀、疼痛、发热,并有肩背部疼痛,于是考虑为风湿性关节炎,急查hs-CRP、抗“o”、RF,结果显示:hs-CRP :116.00mg/L、抗“o” :856.28IU/L,RF:13.00 IU/L,遂诊断为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给予青霉素80万u,im,qd ,两天后复查hs-CRP、抗“o”、RF,结果显示:hs-CRP :81.00mg/L、抗“o” :1088.00IU/L,遂给予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青霉素960万u加入生理盐水静脉点滴,两天后地塞米松减为5mg,再过两天地塞米松减为2.5mg,两天后停用地塞米松,改为口服第三代非甾体类药物乐松,60mg,每天三次;两周后复查结果显示:hs-CRP :34.00mg/L、抗“o”:500.00IU/L,停用青霉素,改为口服罗红霉素及白芍总苷胶囊,两周后再次复查结果显示抗“o” :386.00IU/L;继续口服口服罗红霉素,第三代非甾体类药物乐松,及白芍总苷胶囊,两周后再次复查抗“o”: 360.00IU/L,仍高于正常最高值,患者自诉身体未见不适,继续口服第三代非甾体类药物乐松,罗红霉素及白芍总苷胶囊,两周后再次复查抗“o”:160.00IU/L。患者要求出院,嘱其休息,避风寒。经随诊,半年未复发。
讨论:
1.诊断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风湿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初起时常有丹毒等感染病史。风湿性关节炎有两个特点:一是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不能活动,发病部位常常是膝、髋、踝等下肢大关节,其次是肩、肘、腕关节,手足的小关节少见;二是疼痛游走不定,一段时间是这个关节发作,一段时间是那个关节不适,但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几天就可消退。血化验血沉加快,抗“0”滴度升高,类风湿因子阴性。治愈后很少复发,关节不留畸形。
化脓性关节炎急性期主要症状为中毒的表现,患者突有寒战高热,全身 症状严重,小儿患者则因高热可引起抽搐。局部有红肿疼痛及明显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关节液增加,有波动,这在表浅关节如膝关节更为明显,有髌骨漂浮征。该病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在疑有血源性化脓性关节炎病人,应作血液及关节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本病例在入院时患者T 38.90C,出现膝关节部肿胀,WBC 16.07*109/L,右膝部MRI检查提示:1.右膝关节积液;2.右窝囊肿。在临床中很可能让临床医师误诊为关节化脓性炎症。但详细询问病史时,患者才诉说发病前3周有咽炎病史,又因冲冷水澡而出现右窝部肿胀、疼痛、发热,并有肩背部疼痛。而这些符合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规律。
2.治疗上,关节化脓性炎症早期大量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可以药敏试验选择为主)及全身支持疗法:补充营养、输液、输血等、局部制动和固定。
而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传统的方法多采用非甾体类药物NSAIDs、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中药类药物联合用药。
我们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病中,中药多选用白芍皂苷,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已提取中药白芍的有效成分单体,主要为一组糖苷类物质,包括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花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统称为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eony,TGP),其中芍药苷占总苷量的90%以上,是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2]。从TGP的药理及临床研究发现,TGP具有双向调节免疫反应、抗炎、止痛、保肝等作用,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成因复杂,至今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其发病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受性激素、环境因素、社会、生理、心理等因素相互作用下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但起临床表现往往多样,易于其他疾病混淆,但只要根据其发病原因、机制,通过临床仔细鉴别,就能与其他类似疾病区分开。能及时有效控制疾病进程,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为特征,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现代医学主要采用青霉素控制链球菌感染,水杨酸制剂解热消炎止痛改善症状。
本文采用青霉素联合骨肽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以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目的,选取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青霉素治疗方案,治疗组采取青霉素联合骨肽治疗方案,用药2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青霉素联合骨肽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优于单纯使用青霉素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资料与方法
选取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4例,年龄45~60岁,经血样检验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凝集校价明显升高,咽拭培养阳性,血白细胞增多。经彩超,心电图,X射线及尿液检查排除肝脏、胆,胰、肾脏及心脏疾症,而且无药物过敏史。将84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治疗组男19例,女23例。两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两周内停用任何药物,且有明显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疼痛感,且经血样检验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凝集校价明显升高,咽拭培养阳性,血白细胞增多。治疗组给予青霉素800万U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2次/日,并于滴注青霉素后加用骨肽注射液100mg加入200ml 0.9%氯化钠溶液中,1次/日。对照组给予青霉素800万U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2次/日。同时用药两周,且用药过程中对患者各项体征进行检测,记录患者疼痛感及心电图,并于两周后对患者血样进行检测。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患者疼痛感消失,且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凝集校价恢复正常,咽拭培养阴性,血白细胞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疼痛偶现,且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凝集校价偏高,咽拭培养阳性,血白细胞偏高;③无效:患者伴有疼痛感,且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凝集校价较高,咽拭培养阳性,血白细胞较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组有总有效率88.0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患者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患者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
近来年风湿性关节炎在我国东北地区成为一种多发性人群疾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1]。根据症状、流行病学及免疫学的资料分析,认为与人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青霉素控制链球菌感染,水杨酸制剂解热消炎止痛改善症状,合并有心悸炎者考虑用肾上腺皮质激素[2]。
青霉素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其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连桥的结合而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青霉素的结构与链球菌细胞壁的成分黏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黏态的形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的缺损,使链球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链球菌起到杀灭作用。通过抑制链球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起到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骨肽制剂为新鲜或冷冻的猪四肢骨提取的骨胎溶液制成的无菌冻干品,本品含有多种骨代谢的活性肽类。具有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以及调节钙、磷代谢,增加骨钙沉积的作用,防止骨质疏松作用。骨肽作为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用药联合青霉素制剂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弥补了单纯使用青霉素制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而缺乏从活性肽方面调节骨代谢,促使关节达到康复方面的不足。
青霉素的毒性很低,除其钾盐大量静注易引起高血钾症、肌内注射疼痛外,最常见的为过敏反应,有过敏休克、药疹、血清病性反应(一般于用药后7~12天内发生,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发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等)、溶血性贫血及粒细胞减少等。骨肽注射剂严重病例的给药途径均为静滴,各系统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如下: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过敏样反应、发热、寒战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喉水肿等;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损害表现为粒细胞减少。因此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的体征,血液功能的观察,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药物骨肽联合青霉素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将成为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较单独使用青霉素治疗效果显著,骨肽的配合使用更好的弥补了单纯使用青霉素制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而缺乏从活性肽方面调节骨代谢,促使关节达到康复方面的不足。青霉素联合骨肽的治疗将为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带来福音。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很多研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为多种因素诱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致病,可侵犯多关节,常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以肿、僵、关节变形为主。病理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蚀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功能丧失,病变非局限于关节组织,其他系统损害也较常见,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称为“痹”。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是其发病内因,久痹不愈,气血运行不畅,病及脏腑,内舍其合,肝肾亏虚,痰瘀互结,病位在筋骨,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疼痛为主要表现。《金匮要战略》中有“风湿相搏,骨节烦痛,挚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 早在《内经痹论篇》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五脏皆有合,病久不去,内舍于其合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风寒湿只之气也”;“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诸病源侯论风湿痹侯》中亦有“由气血虚,则受风寒湿而成此病。久不差,入于经络,搏于阳经,亦变全身体手足不随。”
2 辨证治疗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法众多,包括中药疗法、针灸并用以及各种外治法等,临床观察到均有一定的疗效。
2.1中药疗法
2.1.1分型治疗 李俊巧等[1]根据临床体会,将类风湿关节炎分成风寒湿痹型、风湿热痹型、毒热痹型、痰瘀型、肝肾亏虚五型。分别施以温阳祛寒,止痛除湿,除痹,方用乌头汤合四妙汤加减;清热祛湿,祛风通络,方用白虎汤和桂枝汤加减;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活血通络,化瘀祛痰,方用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滋补肝肾,活血通络止痛,方用五味子合桑寄生肾气汤加减。
林如祥等[2]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虚、毒、瘀、痰入手分型治疗,其中外虚内损型,先补脏腑之虚而后治痹;湿热互结型,则清热利湿、通络除痹,方选三妙散加味;痰瘀交阻型,则活血化瘀除痰,自拟导痰逐瘀痛风汤;阳虚寒胜型,宜温肾助阳、祛寒镇痛,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阳和汤之类加减。
黄莺飞[3]从虚论治痹症,脾肺气虚者,宜健脾益肺、祛风通络,方用玉屏风散和防风汤加减;脾虚湿盛者,宜健脾除湿、通络止痛,方用五苓散合薏苡仁汤加减;脾肾阳虚者,宜温补脾肾、散寒通络,方用真武汤合乌头汤加减。
2.1.2分期治疗 任志宏[4]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以邪实为主,治疗应以祛邪为主,根据临床表现分别运用疏风散寒、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等药。中期以邪实正虚并见,治以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根据临床表现分别选用调补肝肾、补益气血、化痰祛瘀、通经活络等药。晚期以正虚为主,治疗以扶正为主,根据临床表现分别运用调补肝肾、益气养血、健脾益胃等药。
严余明[5]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急性、慢性两期论治,急性期时主张大量清热解毒药配伍小剂量宣痹祛湿、通络止痛之品,使热毒去、寒湿散、痰瘀消、气血流通;慢性期正虚为主,治以温肾祛寒、除湿散风、活血通络,诸法灵活组方,疗效较佳。
王永梅等[6]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急性期与缓解期,急性期又分风寒湿痹型和湿热阻络型,前者以祛风除湿、散寒通络为法,用玉屏风散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后者以清热利湿、宣痹通络为法,用宣痹汤合二妙散。缓解期以扶正祛邪、祛痰化瘀为法,以指迷茯苓丸加减。
2.2针灸并用疗法 陈增辉等[7]采用毫针针灸和温针灸整体取穴(肝俞、脾俞、命门、曲池、足三里、太溪),根据疼痛部位局部取穴,在辨证的基础上随证取穴,治疗40例RA 总改善率为82.5%。他认为针灸对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握力、晨僵、血沉、类风湿因子滴度均有改善,且无明显副作用。
刘维等[8]针刺风池、三阴交、腕骨、合谷、内关透外关、犊鼻、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治疗RA120例,有效率为72.5%。陈志德等[9]采用自制龙马消肿丸(由地黄、生地、白术、羚羊角、半夏、南星、制马钱子、黄芪等20种中药组成)与针灸配合治疗RA ,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在缓解疼痛、消肿、恢复关节功能及缩短晨僵时间方面均取得满意疗效,同时可使ESR、RF 滴度明显下降,总有效率可达96.6%。
王瑞辉等[10]分别对47 例RA 患者进行6 个疗程的针灸治疗,分别于第3 个和第6 个疗程后观察针灸对患者晨僵、肿胀、疼痛以及RF、ESR、CRP的影响,得出应用针灸治疗RA 具有一定作用,但应坚持一定的治疗疗程。
2.3外治法
2.3.1中药外敷法 曹炜等[11]以雷公藤、芒硝、制乳香、制没药、薄荷等制成复方雷公藤外敷剂,涂于选定的炎症关节,外以保鲜膜包裹,治疗活动期RA。王会菊等[12]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外敷(含雷公藤、乳香、没药、透骨草、红花、细辛、丹皮等,研末备用;用时用醋调糊状外敷患处) 治疗RA。
马宝东等[13]用风湿止痛散(由川乌、草乌、穿山龙、青风藤、红花、杜仲、牛膝等组成,研末备用),用时用75%酒精调成糊状外敷于疼痛关节处,再用神灯照射患处,同时配合甲氨蝶呤治疗RA 58 例,治疗后ESR、CRP、RF 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好转。
姜泉等[14]将自拟清热活血中药(芒硝、莪术、白芥子、白芷等)浓煎滤液,将纱布浸泡药液后用直流电脉冲治疗仪离子导入治疗50 例患者,显效10 例,有效40 例。
2.3.2中药熨烫法 姜兆荣等[15]应用中药热熨方治疗RA36例。药物组成:肉桂6 g,续断15 g,骨碎补15 g,红花10 g,鸡血藤15,乳香15 g,没药15 g,透骨草12 g,伸筋草12 g,细辛9 g。将上述中药切碎装入布袋备用,使用时将药袋用水浸透后置蒸锅中蒸25~30 min,取出后待温度适宜,用棉布或毛巾包裹熨敷患处,2次/d,20~30 min/次,2 w为1个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总体有效率为78.6%。
2.3.3中药熏蒸法 施晓芬等[16]药用川乌、细辛、白芥子、苏木、枯矾、冰片等加水煎煮后,将药液倒入盆内熏洗治疗35例RA患者,显效4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82.86%。隋丽 等[17]采用中药蒸汽熏洗法治疗RA57例,显效42例,有效12 例,总有效率为94.74%。
刘芳[18]采用内服药物配合中药局部熏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8例,并设对照组(单纯内服药治疗)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疼痛指数、晨僵时间平均改善率分别为82.4%、91.4%,对照组分别为78.1%、89.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王丰等[19]运用骨科滓┢雾透皮疗法治疗91例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骨科滓裳竭、杜仲、骨碎补、附子、透骨草等组成,1次/d,时间20 min,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者占65.9%,好转者占31.9%,未愈者为2.2%,总有效率97.8%。
杨丽萍等[20]采用中药(熟地、山药、山茱萸、知母、黄柏、鸡血藤、络石藤、青风藤、刺蒺藜、桑枝、赤芍、木瓜、防风、附子、生甘草、全蝎)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2例,总有效率为90.9%。
2.4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疗法根据整体观念的理论,采用不同药物通过特定穴位的刺激影响所属脏腑。激发和调整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使之起到治疗本病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文碧玲等[21]引用风湿灵水针穴位注射治疗痹证127例,治疗组采用风湿灵I、Ⅱ、Ⅲ、IV号针剂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1次/2 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中风寒偏胜型总有效率为93.33%;湿热偏胜总有效率为91.43%;气滞血瘀型总有效率为93.10%;肝肾亏损型总有效率为90.91%。
段氏[22]选用当归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上肢取肩s、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病处取病变局部经穴、经外奇穴或痛点,治疗RA68例,总有效率85.3%。
3 总结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RA 有其独特的疗效,毒副作用少,患者顺从性较好。由于中医受到自身知识体系的限制,对病因病机的研究还不是很透彻,使得临床医家对RA 的治疗很难有一个质的突破。这就需要临床医家本着科学的态度,辨病与辨证结合,在吸取现代医学的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发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长处。就目前来说,还没有一个对疗效的统一的判定标准,使得临床效果很难有一个使人信服的结果,这就需要尽快的制定出一个统一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针灸对改善临床症状效果肯定,针药结合、针灸作用机制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俊巧,王卫力,段亚辉.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体会[J].河北中医,2009,31(2):220-221.
[2]林如祥,韩渝.浅谈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分型治疗[J].国医论坛,2007,22(1):16.
[3]黄莺飞.痹症从脾虚论治探讨[J].四川中医,2009,27(8):33-34.
[4]任志宏,庞学丰.浅谈庞学丰分阶段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08,27(8):22-23.
[5]严余明.历节病证治浅析[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6):319―320.
[6]王永梅,刘杰,柴会立,等.传统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9,24(2):10-12.
[7]陈增辉,王立新.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247.
[8]刘维,刘滨,王熠,等.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0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3,23(10):577-578.
[9]陈志德,刘军.龙马消肿丸配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5):14-16.
[10]王瑞辉,江婵娟,雷正权,等.不同针灸时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7例[J].陕西中医,2004,25(9):834-835.
[11]曹炜,焦娟,姜泉.复方雷公藤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7):433-435.
[12]王会菊,袁立荣.自制中药外敷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7,22(7):45-46.
[13]马宝东,陈岩松,陈雷,等.风湿止痛散外治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6):1298-1299.
[14]姜泉,焦娟.清热活血法外治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6,18(3):21-22.
[15]姜兆荣.祛风强身散穴位贴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7:1489.
[16]施晓芬,薛鸾.温经通络法外治类风湿关节炎35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8):963-964.
[17]隋丽,赵晓刚,姚健,等.蒸气透皮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7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04,28(9):703.
[18]刘芳.中药熏洗治疗与护理类风湿关节炎[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0):49-50.
[19]王丰,伍晓靖.骨科滓┢雾透皮疗法治疗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91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7,(10):11-1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
病[1]。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为特发性炎性疾病的一种,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突出表现,常呈亚急性起病[2-3]。二者同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合并发病者少。本文报道1例RA合并PM病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8岁。因周身关节疼痛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关节肿胀疼痛,以双侧腕掌关节、掌指关节、膝关节尤甚,活动受限,晨僵4 h,乏力,时发低热,37.7~38.2 ℃,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类风湿因子(RF)109.43 IU・mL-1,
C-反应蛋白(CRP) 44.65 mg・L-1,红细胞沉降率(ESR) 46.00 mm・h-1,确诊为RA。经雷公藤多苷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于2014年8月入院诊治。查体:双侧腕掌关节肿胀Ⅱ度,双侧第1~4掌指关节肿胀Ⅱ度,双膝关节肿胀Ⅱ度,压痛Ⅱ级,伴皮肤灼热;四肢肌力Ⅳ级。神清,精神可,面色萎黄无华,纳差,时寐差,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边有齿痕,脉弦数。诊断为RA,后继续完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ESR 73 mm・h-1,
RF 109 IU・mL-1,CRP 44.65 mg・L-1,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45.0 U・mL-1,谷丙转氨酶(ALT) 143.6 U・L-1,谷草转氨酶 (AST)173.3 U・L-1,肌酸激酶(CK)3047.5 U・L-1,乳酸脱氢酶(LDH)901.1 U・L-1。抗核抗体(ANA)阳性,胞浆颗粒型1∶100,抗Ro-52抗体阳性(+++),抗Jo-1抗体阳性(+++),抗中性粒细胞质抗体(ANCA)阴性。双手正位X线检查:双手及双腕骨密度减低,双侧近端指间关节间隙略狭窄,双侧腕关节间隙略狭窄,部分腕骨局部密度减低,符合RA影像学改变。胸部CT示:两肺间质性炎症,部分肺间质纤维化,纵膈淋巴结增大,两侧胸膜局部增厚、粘连,两侧少量胸腔积液,心脏略增大,心包局部增厚,不除外少量心包积液、主动脉硬化。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双手X线表现,明确RA诊断。患者轻度乏力,肌酶升高且抗Jo-1抗体阳性,考虑患者可能并发PM。继查肌电图示左三角肌、右股四头肌考虑肌源性损害,患者拒绝行肌肉活检,根据Bohan/Peter建议的PM/皮肌炎(DM)诊断标准,明确PM诊断。西医治以调节免疫、消炎止痛,予甲氨蝶呤每次15 mg,每周1次,肌肉注射;硫酸羟氯喹每次0.2 g,每日1次,口服;甲泼尼龙每次24 mg,每日1次,口服。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治宜清热化湿、活血通络,予四妙丸加味,药物组成:苍术15 g、黄柏15 g、炒薏苡仁30 g、牛膝15 g、秦艽10 g、羌活10 g、粉萆Z10 g、防己10 g、青风藤15 g、赤芍10 g、鸡血藤15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150 mL,早、晚分服。住院治疗2周,
复查ESR 24.0 mm・h-1,RF 35.2 IU・mL-1,CRP 5.65 mg・L-1,AST 74.0 U・L-1,CK 1429.3 U・L-1,
LDH 672.4 U・L-1。治疗后患者关节肿痛减轻,活动较前灵活,晨僵时间缩短,出院。门诊定期随诊10周,甲泼尼龙已减至每次4 mg,每
日1次。
2 讨 论
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新发RA合并PM,依据诊断标准[1-2],2种疾病均可独立明确诊断。PM/DM可表现为乏力、肌痛、关节肿痛,易累及肺部,形成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等,实验室检查可见CK、ALT、AST等肌酶升高,临床上易被误诊为RA、肺系疾病及肝脏疾病。国内有关RA合并PM临床报道较少,共检索到4篇RA合并PM/DM的个案报道[4-7],4例均为女性,1例RA病史2年,1例7年,2例6年。Nakajima等[8]
对1996~2006年就诊的142例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31例男性,111例女性)进行观察,其中12例患者合并RA,ANA阳性比例及发生肺间质变的比例在炎性肌病患者与合并RA的患者中接近,合并RA患者抗Jo-1抗体阳性比例(33.3%)较非合并患者比例(20.0%)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2例合并RA的患者中,
9例患者有肌炎特异性抗体,4例有抗Jo-1抗体,4例有抗PL-7抗体,1例有抗PL-12抗体、抗OJ抗体、抗SRP抗体。此外,部分RA患者在接受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新发PM/DM。Brunasso等[9]对1990~2013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共涉及
12篇,20例患者。其中17例RA,1例克罗恩病,1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银屑病关节炎。17例RA患者中3例在使用生物制剂前抗Jo-1抗体阳性,1例在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后抗Jo-1抗体转为阳性,2例使用依那西普后抗PL-7抗体及抗PL-12抗体阳性。目前认为,RA和PM/DM的病因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感染等方面有关,两者并发的机制尚不明确。
中医学认为,RA与PM/DM同属“痹病”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本例患者夏季发病,感受湿热之邪,湿热搏结,壅滞经络关节肌腠,湿性黏腻,可见关节肿痛,肢体困重;湿热相搏,邪热不能发散于外,故时发低热;湿热与瘀血相互搏结,蕴结成毒,流注筋骨,可见筋脉拘挛,关节僵硬;结合舌脉,辨证为湿热瘀阻证[10-13]。治疗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四妙丸加味。四妙丸源于《成方便读》,苍术、黄柏、薏苡仁清热祛湿;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诸药入下焦而祛湿热。原方基础上加用秦艽、羌活、青风藤通利关节;萆Z、防己利水渗湿,加强清热祛湿之功;赤芍、鸡血藤凉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患者在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以四妙丸为基础的方剂治疗RA及PM/DM具有显著疗效,且四妙丸可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症状、降低TNF-α mRNA表达水平等[14];降低PM湿热证豚鼠模型的肌酶水平,改善肌电图[15]。
综上所述,虽然RA合并PM较少见,但对于临床上出现关节肿痛伴乏力、肌酶升高的患者,应考虑检查肌电图及肌活检,同时结合X线、RF、CRP、抗CCP抗体等判断是否存在二者合并的情况;对于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的RA患者,注意复查ANA、抗Jo-1抗体等,随时观察患者是否有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可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A合并PM的治疗,可在使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减少激素用量及减轻非甾体类抗炎药带来的胃肠道反应等。
3 参考文献
[1] 张锦花,殷海波,石白.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与治疗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7):62-66.
[2]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12):828-831.
[3] 中华中医药学会.肌痹[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4):77-79.
[4] 蒋燕萍,魏羽佳,蔡中海,等.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和混合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6):384-385.
[5] 刘爽,安媛,贾园,等.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无肌病性皮肌炎伴多重肺损伤1例[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6(5):805-808.
[6] 王宇光.类风湿重叠多发性肌炎病案[J].中医杂志,2008,49(2):149,159.
[7] 上海长海医院.类风湿关节炎重叠多发性肌炎一列病例报告[C]//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风湿病学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
编.2011:2.
[8] Nakajima A,Yoshino K,Soejima M,et al.High frequencies and co-existing of myositis-specific auto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 overlapped to rheumatoid arthritis[J].Rheumatol Int,2012,32(7):2057-2061.
[9] Brunasso AM,Aberer W,Massone C.New onset of dermatomyositis/polymyositis during anti-TNF-α therapies: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Scientific World Journal,2014(29):179180.
[10] 吴咸中,刘维.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91-264.
[11] 刘维.毒痹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15.
[12] 邹红梅,吉恒东,路峰,等.临床无肌炎皮肌炎并发肺间质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2):34-36.
[13] 曹丽芳,幺远.幼年皮肌炎中西医治疗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8):70-74.
资料与方法
年1月~8年1月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例男5例女55例;年龄1~7岁平均9岁;病程1~年平均7年。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并参考1985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学术座谈会”标准活动期诊断标准:关节肿痛数≥个晨僵时间≥1小时ESR≥mm/小时类风湿因子阳性C反应蛋白阳性类风湿皮下结节凡具备以上6项中项同时有红、肿、热痛中项都即可诊断为急性活动期。
治疗方法:均采用传统名方独活寄生汤加味以祛风除湿温经止痛补益气血滋补肝肾。方药:独活1g寄生1g秦艽1g防风1g细辛g杜仲1g牛膝1g肉桂1g党参1g云苓1g甘草6g当归1g川芎1g芍药1g地黄1g生川乌8g大枣5枚。开水煎服1剂/日分次服用1周为1疗程共~5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物个别原来服用甾体类抗炎药或曾服激素者只维持原剂量并逐渐减量至停药。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②显效:全部症状消失或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③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明显进步生活能够自理劳动和工作能力有所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变。④无效:症状体征和主要理化指标无改变。
结 果
1例患者中临床治愈及显效86例有效11例无效例总有效率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