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29 11:17: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篇(1)

Feasibility Study on Second Classroom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under the Age of "Internet Plus"

WU Di,LIU Gai-lin

篇(2)

【活动一:互帮互助寻良方】

1.帮你寻良方——提出不能解决的错题,组内讨论并试着解决。

2.各组选一条已解决的题目全班交流。

生1:对对子“峰顶对( )”我做错了,陈子璇教我:三年级学习的《春联》一课讲了对对子讲究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峰”指事物,“顶”指方位,所以对“山谷”比较合适。

师:是啊,懂得对对子的规律,就可以准确写出答案。有心的同学应该发现,这些对子中,有许多是平时很熟悉的四字词语。

师领读——蓝天白云、平湖飞瀑、珍禽异兽、林深叶茂、诗情画意。

师:像这样对仗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考考你们。

屏幕出示:虎啸对( ) 琼枝对( )

生2:我们组任佳俊选择题第3小题选错了。

师将生2请到讲台前,给其一根教棒笔,让他指着屏幕当小老师。

屏幕出示:“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这句话中“注”的意思是:A 精神和力量集中、B解释字句的文字、C 灌入、D 记载、登记

生:继续说:我教他用代入法做这一题。你们看A、B、D三个选项代入后显然不通, C选项代入后是“由五处泉水灌入而成”说得通,所以答案是C。

师: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小老师啊。做无定法,贵在得法,除了代入法,我们还可以用其他什么方法做呢?

生3:还可以联系句子的意思直接选。题目讲的是关于济南五龙潭的泉水。A、B、D选项与泉水没有关系,只有C选项意思与句意一致。

师小结:以后答题可要细心审题啊。

【点评】

在互帮互助活动中,我发动学生参与评析试卷。一些题目,由学生担当“讲解员”,分析如何正确或巧妙解题,为其他学生进行思维示范,给予了学生展示、提高的机会。同时,对于知识性、技巧性的题目再进行点拨、拓展、提升,使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更系统化、理性化。

二、齐心协力,共开处方

针对小组内无法解决或是没有根本解决的难点题目,我设计了第二个活动。

【活动二:齐心协力开处方】

1.为你开处方——在班上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题目。

2.全班商讨。

学生提出了这样一道题,下列说法不属于打比方的一个是:A“桂花雨”、B“互联网”、C“月亮船”、D“五彩池”

这道题考的是打比方的知识点,班上只有五位同学是正确的。我统计过,80%的同学错选了B。我先让学生来说说解题思路,结果学生怎么也讲不明白。于是,我将所预设好的过程一步一步呈现。

第一步——复习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屏幕出示: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提问:这一句把什么比做什么?

学生均能正确作答。

师:比喻句就是将一种事物比喻成了另一种事物,两种事物不是一类。有比喻句,也有比喻词。

第二步——解开“互联网”是比喻词的谜团。

屏幕出示:其实,这种“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师:互联网是不是真正的网呢?

生答不是。

师:是啊,互联网不是网,桂花雨不是雨,月亮船不是船,都是比喻词。五彩池是真正的池,不是比喻词。答案选哪项?

生齐说D。

篇(3)

即在讲课前设计一些与本课所讲内容有联系的谈话来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在教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时,针对课文内容,我在课前是这样设计导入的。老师先说:你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都是什么吗它们的作者都是谁呢学生甲交谈:《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学生乙交谈:曹雪芹、施耐庵、吴承恩、罗贯中。老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正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二、联系导入,创设情境

对于同一类文章、同一个知识点、同一种方法都可以作为联系点,在导课中建立这些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联系学过《赠汪伦》一文中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的场面。今天,我们要学新课《送元二使安西》,它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学生便会运用自己对此类课文的经验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创设情境,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挂图或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更好地进入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学《瀑布》,先让学生观察黄果树瀑布的画面(挂图或幻灯片),感受瀑布的雄伟气势,再学习新课。又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先播放歌曲,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再引入新课等。创设情境的基本要点是“情”与“境”,通过“境”来表现和感染“情”,通过“情”来深化“境”。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最本质的要求是根据“情”来创设“境”。

三、设问导入法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与课文题目有关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正确回答。如教学第七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学习课文前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电脑吗想上网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并紧扣课题提出疑点: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网上有哪些内容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疑点就会解开了。

四、悬念导入法

例如,有一位教师教学《草船借箭》这样设置悬念、导入新课:《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和孙权各据一方,分别建立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击曹操,刘备派杰出的政治事、军事家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诸葛亮是怎样对待的最后的结果怎样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设置悬念应注意三点,一是悬念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难度适当,虽为学生未知,但经过阅读思考能所有知;二是悬念要和教材内容相符,如果与教材内容无关,就流于形式;三是要突出“悬”,它虽不同于一般的问题,但比一般的问题更有艺术魅力。

篇(4)

当前,教学改革的关键仍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改革,如何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变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每个任课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如今,电教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进入课堂,这是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实践使我体会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电教媒体、电视录相、录音机,能使原本枯燥的教学过程更如形象、生动,从而够吸引学生课堂的专注度,增加学生阅读兴趣,辅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教材内容。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巧用投影,激情引趣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文阅读,探索新知识的不竭动力,怎样才能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投影导课,引思入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重要性。一部好的影片、戏剧常常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一堂成功的课,也需要一个好的开头。因此,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它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初进课堂,往往是人进课堂,心里还想着课间趣事,仅仅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引思入趣,就能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最佳状态。

在教学古诗《鹅》时,我首先出示课题并让学生注意借助拼音读课题,问:谁见过鹅,想看看吗?然后播放白鹅图像,并配放课文录音,画面上出现漂浮在水面上的大白鹅高昂着头,神气活现,在水中一动一动地在浮水,加之绘声绘色的朗读录音,像一块磁铁,紧紧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抛弃了课间趣事,置身于新课之中了,为促进整个阅读过程的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多媒体授课,生动有趣。许多优秀多媒体课件,画面色彩丰富,形象生动逼真,融诗情画意为一体,充分体现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联想,帮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学习。比如,教学课外阅读《小山羊》时,我一边让学生听录音朗读,一边观看课件,小山羊分别和小鸡、小猫小狗、小牛做朋友,当小山羊和谁做朋友时,就把小山羊拉到谁面前,请小山羊吃什么就把什么拉到小山羊面前,当小山羊不吃,小山羊的头就一摇一摆的。此时,儿童对屏幕上频频摇头的小山羊和各种小动物请小山羊吃东西的艺术形象感染无比新鲜,视、听、思的注意力尢为集中,产生一种极不可待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就进入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为下一步学文明理起到了正迁移作用。

二、借图诱思,促进理解

多媒体课件通过形象的直观方式展示内容在学生眼前,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它比语言文字更容易接受并理解。因此,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较难领悟的词句,借助多媒体,学生容易理解。如古诗《鹅》中“曲项向天歌”一句,先讲“项”是脖子,“曲”是弯曲,学生看多媒体课件鹅叫时的样式,鹅脖子怎样,理解“曲项”就是鹅弯曲着脖子,“向天歌”中“向”是朝着,“歌”是唱歌吗?不,而是在叫,因鹅叫声嘹亮,小作者又特别喜欢鹅,因而把“叫”比作是唱歌。这样借助多媒体课件理解词句,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接受。

三、投影深化,突破难点

篇(5)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学习者,而是一个有思想、有情趣、有喜怒哀乐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

一、穿越时空的对话

教学中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通过时空隧道,让学生与文本的作者或主人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

学习《秦始皇兵马俑》一文时,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秦国说说会对秦始皇、参与兵马俑制作的工人们说些什么。以《祁黄羊》为例,该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了祁黄羊的高贵品质。教师围绕这一节总结课文、按照以往的教法,教师会提问:“这篇课文是怎样写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学生通读全文后作答,教师最后慷慨陈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其实,我们不妨这样设计:学生自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后,教师假设“祁黄羊来到了我们身边,你准备怎样采访他?”接着小组合作,一人做记者,一人做被采访者。然后全班进行交流。以往的教法是按照大纲的要求强调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注重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思想教育立为单独的教学环节,进行简单的灌输。新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强调态度、情感、价值观的随机渗透。在教学中学生穿越时空所作的采访交流,是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无形的心灵感染,对学生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而且这样的采访设计是学生们所喜闻乐道的,学生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心理历程,而不是空洞的说教与灌输。

二、文本内容的艺术化

学习写景的课文时,学生可以以绘画师、音乐制作人、电视导演等身份对文本内容进行艺术化的创造性阅读和处理。例如,教学《九寨沟》、《黄山奇松》等文时,让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以绘画师的身份进行绘画,以图配文字的形式进行展示。又如《九寨沟》一文,文笔优美,以游记的形式描绘了九寨沟的湖泊、瀑布、原始森林。教学时可以以模拟拍摄电视风光片的方法进行整体设计:教师在上课伊始展示九寨沟的图片,引出要拍摄一部关于九寨沟的电视风光片,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熟悉文本(剧本);接着让学生确定拍摄方案(一个片头加三组场景);再让学生从取景、配乐、解说三个角度进行具体操作(取景――找出课文中描写的景物,并说说拍摄时应突出景物的什么特点;配乐――根据内容选择怎样的音乐;解说――反复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让学生配合课件进行综合展示。这样的教学已不再局限于对文本的理解和积累,而是将学习文本、积累文本的过程变成了寻找美、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过程,让学生受到的是美的熏陶、情的陶冶、心灵的洗涤。

三、我与物的交融

篇(6)

以前,我并不懂电脑,可是有一次,我的一个在外地的表姐告诉我,她希望我们在网上通过发E-mail来相互通信交流。她说网络信件价廉物美,几分钟就能让对方看到信件,速度大大快于寄信速度,还给我说了互联网的种种好处,什么网上查信息看新闻呀,什么听音乐呀等等,由于她的热情推荐,我就决定上网试试。根据她的建议,我买了一本介绍Internet和Windows98的参考书,开始了自己的电脑学习生活。一开始几天自然是枯燥的,看着电脑上一排排图标我感到茫然,缩手缩脚的,这个也不敢摸,那个也不敢动,生怕碰到什么,使电脑坏掉。于是,只好发奋地看书。 “书中自有金钥匙”,我靠着这把钥匙,一点点的打开了网络之门。通过几天的读书,我对网络的发展和浏览器,邮箱等网络工具有了大概的了解。网络向我展现了一个没有国界的世界。

通过上网。我还知道了许多的知识,比如,我知道了网是1970年出现的,那时候美国非常担心爆发核战争,所以建了一个研究中心,让科学家们开发一个不会断的通讯网络,于是,网就这样诞生了。先是军队开始使用网络,然后是科研机关和政府部门使用,最后,网络因它的方便快捷和强大的信息量走向了世界,走进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也走进了千家万户。

篇(7)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学生、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多媒体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系统,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直观形象,结合藏区特色,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够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被吸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的学习。一直以来传统教学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但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这一现状: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比如《长城》一课,我紧紧抓住“崇山峻岭,条石,瞭望口,射口,城台”等典型景物,结合多媒体引导学生感悟长城的雄伟,蜿蜒万里的气魄,感受祖国广袤的大地,感受长城内外四季各异变化万千的优美景色。在指导朗读中,我采用电影、录像或幻灯、投影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长城彰显的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在抵御外族入侵是不屈不饶的精神。让学生真切感受长城内外是一个“充满魅力”、“迷人的世界”,让学生真正地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这样教学就会始终抓住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

2适宜引导,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结构

语文教科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能够丰富人的知识,扩展人的眼界,拨动人的心弦,但小学生由于受到认识能力的限制,一些较为深刻的科学道理,专业名词等往往难以理解。多媒体教学就会让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教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对于文中的“国际互联网”、“网上商场”、“电子钱包”等较为抽象的词汇,学生因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较难去理解和把握。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以生动的画面向学生展示了“网上商场”、“电子钱包”。教学的重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驰骋于快乐的画面中,积极参与进教师的教学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多媒体的应用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既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麻雀》时,我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向学生的播放了麻雀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创设了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使他们欣赏鸟类千姿百态的飞行和不为我们所熟悉的生活方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运用多媒体使知识形成过程充分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优化课堂结构。

3培养高尚情操,进行思想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沤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思想渗透,让思想教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篇(8)

一、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师生互动

(一)让思维随指尖自由飞扬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互动的载体,而且改变了互动的方式,因而师生适应这种新的互动环境和互动需要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否则,必然会造成思维的迟滞和互动的困难。因此,熟练地运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迅速找到信息技术载体上的师生共同关注点,让学生保持思维的紧凑性和流畅性,进行行云流水般的师生互动,就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例如,我们制作的课件应该简洁而醒目,通过大屏幕投影显示后,再配以激光翻页笔、体态暗示和语言提示,随着指尖掌控自如,使传统的互动方式与信息技术互动方式有机融合,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顺畅,师生互动复杂了,但却照样可以自然而协调。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进一步促成了师生与大屏幕之间的无隙交互,教师可以在白板上呈现重点内容,通过熟练地圈划批注、点击滑动等亲密接触,与白板融为一体,在这种状态下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教与学浑然一体,师与生心心相印。随着手持技术的发展,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通过手指的点击、拖划手持终端,在最短的瞬间参与互动学习,最大限度地减少思维的外在屏障,缩短空间距离,实现隐秘的、自如的信息交流,互动在举手投足间完成。

(二)对话是信息的自然流露

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富含“营养”的学习情境,让所有学生获得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对称信息,对话互动成为信息的自然流露;二是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设计符合儿童心理需求的学习活动,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形成和谐的师生对话互动。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的第3自然段时,首先播放一段介绍国际互联网上丰富内容的Flas,拓展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接着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又以自己在网上购买翻页笔的经历,边解说边再现演示购买过程;既而又投影出示“网上下棋”“网上订票”“网上交易”“网上会诊”等图片和提示语,启发学生用“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说话表达;最后又进一步启发“突然有一段时间,国际互联网突然中断不能互通信息了,人们原本打算……但是现在只能……”。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网上生活的丰富信息,而且完全沉浸在真切的情景中,特别是创设的虚拟对话活动,让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进入“话”思如泉的境界,有效达成了“体会互联网的奇妙以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P”这一教学目标。

(三)动态调整来自准确反馈

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不是无目的的随意互动。特别是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目标,带着目的实现有意识的互动,并且是在预设基础上的、不断进行教学调整的互动。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师或学生往往容易会迷失教与学的目的,实现的师生互动也就会偏离预定方向。所以教师就需要摒弃干扰因素,及时、准确地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学习的教学调整。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上,教师不仅可以继续运用察颜观色、巡视交流等传统手段来搜集学习情况信息,而且需要认识和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搜集和利用学习情况信息的重要作用,以便更有把握地进行动态教学调整和实施后续学习的师生互动。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习作5》“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时,先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出示四幅喜怒哀乐的脸蛋图,并辅以与神情相一致的音效,激发学生回到丰富多彩的记忆中去,搜寻习作的题材。接着,让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题材后,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附带的投票器,对自己选择的题材作出“喜”“怒”“哀”“乐”四个选项的投票。教师在当场瞬间获得学生的选择统计结果后,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侧重于“喜”“怒”“哀”“乐”某一方面进行范文评析、用词造句推敲和语言材料提供等。显然,由于投票器的使用,及时而准确地了解到了学生在题材类型方面的选择,作出相应调整的后续学习,能够给更多的学生以直接的影响与指导,也为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紧密互动提供了依据。有些学习内容,如量角器量角、温度计测量温度等精细活动,可以通过大屏幕来放大显示,有些学习内容,如归类推理等较隐密的思维活动,可以通过电子白板上的拖动圈划来外显,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也促进了学生之间互动的可能。

二、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师生互动

(一)用学习记录让时间定格

师生之间围绕学习活动实施的互动,并不局限于结果的得失,往往还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考察,甚至回到之前的时间段,延续学习过程的再展开。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及时记录学习过程中的轨迹,并能根据需要储存下来以供随时调用,有效地方便了师生之间互动基础上的对话。储存学习记录,能够让学生在其它时间段迅速进入储存的学习定格,既有利于师生快捷地进入相应的思维状态展开对话与师生互动,又利于学生整体思考,不断推进学习进程,发现知识结构。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春联》一课时,就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记录学习轨迹的功能,实现时间跨度式学习。我们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介绍,通过口述来体会两副春联在用词上的对仗特点。然后在白板上出示三幅上下联分开的、排列散乱的春联,让学生依据对仗特点,在白板上通过拖动来给春联组合配对,并标记对仗的词语。接着,我们继续围绕课文展开后续学习,并引导学生通过揣摩《声律启蒙》和春联的尾字的声韵,发现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的规律。至此,我们并没有急于进入新的学习活动,而是把白板切换到之前学生进行春联组合配对的、记录了阶段学习结果的画面,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学习轨迹记录面前,继续把组合配对好的春联,根据平仄特点按上下联的顺序排列好。由于学生是在原有学习轨迹上的再学习,师生互动甚为顺利,这既是对前面学习活动的推进,又是学生发现新知识的过程,明白了春联的两个决定要素:对仗和平仄声律。

(二)学习方法是直觉的感悟

对于儿童面言,学习方法不能像知识那样通过抽象的讲解来掌握,而必须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的点拨启发,逐步感悟和发现。这样掌握的学习方法,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促进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因此,教师为达成学习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不能为教方法而教方法,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直觉感悟而形成元认知策略。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侧重于在关键点上捕捉学习过程,并形象呈现给学生反思,再通过合理的师生互动,学生才能更轻松地提炼出元认识策略,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对于学习方法的应用意义就会更有效地彰显出来。我们可以发挥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便利的优势,在巡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及时使用手机等便携设备捕捉学习关键点,并发送到电脑大屏幕,开展基于具体事实的师生互动。由于这样的师生互动可以依赖可知可感的多媒体一手资料,超越了纯粹的口头表述,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展开对话,在师生互动中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和教学目标达成度。

篇(9)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处于中段时期的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生活也有了一定的观察力,会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让小学生带着好奇心进行阅读,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石榴》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经常吃的水果石榴有什么特点呢?石榴的生长过程是什么样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教学后,能够促使学生更快地理解课文,抓住文章的主题,在经过读问环节后,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小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但是问题要结合课文内容和主题,通过学生的提问考查学生阅读效果。例如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医生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过程进行总结,即肺结核病人的病痛男孩玩跷跷板铁钉划木板,木板传声笔记本卷成筒状听病人心跳喇叭状空心木管听诊器,根据这个发现的过程,医生雷奈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师可以根据这个层次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二、采用自主批注的阅读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一定的盲从性,在平时的阅读课程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对于其他人提出的看法,他们不会予以思考,只是盲目跟从,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而自主批注阅读重视的正是学生独自思考阅读的想法,使其感悟阅读内容的深刻意义,深刻体会阅读文章所表现的情感、写作方式、语言特色和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情景、文章的主题、重要角色的心理活动等。采用简单的线条和文字记录的方式在文章中做出标记,为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机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什么想法就做好批注,显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教学课文《一路花香》时,教师提出问题,问学生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启示。这个答案是比较发散的,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以自己所处的立场,从不同角度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站在破水罐的立场,说破水罐一定很自卑,感觉很惭愧;有的学生站在好水罐的角度,说好水罐很骄傲,可以做一个有用的人;还有的学生说挑水工很聪明,让破水罐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简单概括,在文章中做好批注,通过这种形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提高了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三、采用批判质疑的阅读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阅读是一种自我解读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敢于提出质疑,对文章中提出的看法可以有批判,质疑批判的过程就是形成创新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的自主意识,提出自己独到的想法,形成良好的课堂环境。以《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为例,文中主要介绍了互联网的作用、优点,那么教师应该适当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有的学生会提出问题:互联网一点都不好,还有病毒呢!经常用互联网打游戏,会影响学习成绩,那为什么还要用互联网呢?互联网上有不好的信息,人就会变坏,等等。教师通过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引导学生看待事物要有两面性,互联网有哪些坏处,还有哪些好处,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互联网等。

实践证明,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效益的提高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篇(10)

一、作业设计应体现其有效性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强烈愿望,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则更需要有效地作业设计。因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作业设计应能达到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体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作业设计应体现其灵活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应该是开放的,应该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

1.设计自主性作业

在传统的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而不是学生自选的。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这就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律学习向自主学习过渡。

(1)教师考虑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2)对于家庭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

2.设计生活化作业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1)结合家庭生活,给家长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时,我布置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在家长的陪同下尝试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同学相互交流或练习上网发电子信件。学生通过实践、探究、体验,不仅了解到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精彩。

(2)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如,快到国庆节了,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小国旗,搜集诗、办电子小报等,这样让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学生就会乐于学,也能学得生动活泼。

3.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语文作业要讲究形式丰富、多样,既要有基础知识练习,也要有延伸发展练习。

(1)描一描。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如在学习《燕子》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文本资料让学生把燕子的外形及它们在电线杆上休息的形态画出来,感受这种小动物的可爱。

(2)做一做。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如学了《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我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

三、作业设计应体现其针对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存在极大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此外,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知识和能力差异也是存在的,针对这些情况,在布置作业时,就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如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自由练习”型。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的作业。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这样,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各得其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会慢慢地提高。

上一篇: 现金经理总结 下一篇: 团委宣传部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