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6 16:10: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过度包装的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引用中国包装工程协会戴宏民学者在《我国绿色包装的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的定义,绿色包装是指以能够循环复用或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
要在我国推广绿色包装产业,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绿色包装体系。通过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包括规定绿色包装的内容,建立绿色包装的评价标准,制定配套的法律,明确生产企业在包装废弃物处理方面的责任与义务等。同时要努力改变消费者原有的落后的消费观念,鼓励消费者选择绿色包装,努力形成政府监管下的,以少数企业家和消费者为初级行动团体,以全部企业和所有消费者为行动实施主体的绿色包装体系。
1 推广节约型生产模式
要解决过度包装导致的废弃物数量倍增问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对包装减量化,从源头上控制包装的规模和数量。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一定措施,严格限定产品包装的规格,在企业设计产品包装时,规定包装袋包装盒的最大厚度,限定包装空间容积率等等。尤其是针对一些高档商品,如烟酒茶等经常性礼品,严格杜绝过度包装的现象。通过设定过度包装税,对过度包装的企业进行惩罚,以此遏制过度化包装的问题,实现包装的减量化,从而减少废弃物的数量。美国从1977年开始,每个2L的软饮料塑料瓶的重量由68g减少到51g,从而使美国每年减少了1.135亿千克的废塑料。
2 建立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络
2.1 企业层面
我国以填埋和焚烧为主的废弃物处理方式还不尽合理,尽管在许多地区采取了分类回收的方式,但在具体落实时仍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开展包装回收业务,通过专门回收包装企业的介入,充分利用专门回收包装所带来的规模效益。企业可以通过自产自收和专门回收两种回收途径,建立完善的回收网络。这既扩大了废弃物回收渠道,又充分利用了专门回收企业形成的规模效应,推动绿色包装回收产业化。
2.2 政府层面
相关部门可以调研在现有废弃物分类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废弃物种类的设想,对不同种类废弃物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处理,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实现包装回收的效益最大化。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对进行包装回收的生产型企业给与一定的补贴或者减税措施,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积极性,激励他们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包装质量,促进包装回收再利用。
3 提高全社会绿色包装意识
3.1 重视宣传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仍然占据我国总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推广绿色包装产业必须着眼于农村。尽管农村地区的环保意识普遍不如城市地区高,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给农村带来损害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在农村地区加强绿色包装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对绿色包装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当地人选择绿色包装的产品。同时,更要在农村地区逐步推行废弃物分类回收机制,采取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分类回收办法,建立完善的城乡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
3.2 重视体验
许多消费者没有选择绿色处理包装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绿色处理会给他们带来不便,而且绿色处理包装并不会给他们带来显而易见的效用。因此,可以采取相关措施,通过某些手段让消费者亲身体验绿色处理包装带给他们的益处,提高消费者选择绿色处理废弃物的积极性。相关部门在加大宣传绿色包装的同时,可与企业合作,通过一些活动让参与者体验绿色包装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3.3 重视管理
政府应加强对废弃物处理单位的监管,落实相关部门职责,避免废弃物回收处理过程中的低效作业。与此同时,可以考虑试点生产者责任制,即延伸生产者的责任,从产品的生产、销售,一直到产品包装的回收,由生产者对本企业生产制造的包装进行回收集中处理,减少相关部门分类回收废弃物的压力,提高废弃物回收效率。
4 改进绿色包装生产技术
新型包装材料的研发、改进现有包装设计形式是实现绿色包装的两个重要途径。新型包装材料要求采用有利于碳减排的原材料,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
4.1 节约资源
要进一步控制一次性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通过适当提高对生产一次性产品的企业征税等措施,鼓励企业减少甚至放弃对一次性产品的依赖。企业在前期需要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设计可循环利用的包装,在包装产生之前就开始控制包装材料的数量,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实现绿色包装。
4.2 方便回收再利用
对于包装设计合理性,可以针对各种同类包装制定相对统一的标准,规定包装的体积、重量,便于包装的回收再利用。同时采取一定措施,限制生产制造设计不合理不科学的包装,改进包装体的强度结构和造型,合理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包装的使用效率,真正实现绿色包装。
4.3 提高绿色包装技术
企业应主动承担绿色包装技术创新的任务,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参观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经验,努力提高自身技术发展水平。
5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加强包装回收工作的监管,提高资源回收效率。运用市场手段,对生产方式落后的企业征收包装废弃物处理税,对开展包装回收再利用的企业进行适当补贴,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对研发绿色包装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引导企业发展绿色包装,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参与绿色包装产业发展,激励他们在绿色包装的研发、设计、生产、回收的各个过程当中扮演重要角色,形成创新能力强、产业竞争力突出、经济效益好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实现绿色包装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益。(下转第6页)
(上接第7页)6 结束语
在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发展必须改进目前的经营方式,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做好政策层面的保障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绿色环保意识,更要加大力度进行绿色包装技术的科学研究,增强我国绿色包装企业的技术实力,加快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运材.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包装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2(1).
[2]王润球,黄燕.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包装工业发展方式变革的思考[D].2010年8月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2010年10月ISTP收录.
包装的主要功能是保护产品、方便运输和促进销售。近几年,我国包装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丰富的同时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一些企业为追求更高的利润,采用夸大包装功能的手段对商品过度包装,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应当尽快建立并健全与包装相关的法律,对过度包装行为进行法制约束,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一、过度包装的内涵
所谓的“过度包装”,是指超出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介绍或说明商品功能要求的,即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
(一)过度包装产生的原因
1.法律规范不完善,缺乏行业自律
中国的包装行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受到利润最大化的驱使,往往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过度夸大商品的包装功能,从价值判断上误导消费者。行业自律能够约束行业成员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行业的整体声誉和形象,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我国包装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难以在行业内通过社会舆论、职业标准等措施,有效监督实施过度包装的企业。
2.消费习性的改变
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开始讲究商品的包装。在商品丰富的社会中,精美的包装,反映了消费者追求高档次的新型消费心态。商品外包装是否雍容华贵,几乎成了人们选择商品时最重要的标准。人们通过包装来了解商品,选择商品,认定商品,消费能力的提高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习性,改变着人们对商品包装的观念。一些企业抓准了消费者的这一心态,对商品进行过分包装,夸大商品的价值。
3.企业商品促销的需要
在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市场越来越开放,商品竞争愈演愈烈。制造商对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作了精心的优化和构思的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商品的包装上,豪华包装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使产品快速跨入高档行列,商品售价成倍提高而销售额并不减少,导致许多企业不惜增加成本过度包装,获取暴利。
(二)过度包装的危害
1.浪费资源
商品包装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如纸张、橡胶、玻璃、塑料等等。而这些原材料的制取,又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当中还有许多是不可再生资源。假如对过度包装不加以限制,它对资源的消耗将是惊人的。
2.污染生态环境
首先,在包装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各种废弃、废水、废渣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商品包装又多属于一次性使用,包装产品的80%最后会变成生活垃圾,对环境再一次造成污染。特别是类似塑料等包装产品,严重地污染了生态环境。据统计,在城市产生的所有垃圾中包装物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其中近75%都是可以减少的过度包装物。
3.误导消费行为
过度包装的费用最终由消费者为其买单,企业实行过度包装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高额的经济利益,但过度包装所产生的商品价值,消费者通常是并不需要的,甚至有些商品的包装超过了商品的本身价值,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有商家不惜通过降低产品的质量或数量来补偿过度包装的成本,这些做法都将误导消费者购买行为。
二、国内外对过度包装立法的现状
(一)国内针对过度包装的法律现状
目前,我国包装行业的法律不够完善,仅有几部法律、法规涉及到了商品过度包装的问题,如《环境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包装资源回收利用暂行管理办法》。此外地方政府也出台了部分条例和管理办法,如2000年,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一次性熟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哈尔滨市政府颁布了《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等等。我国对于产品过度包装的法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相关法律的规定还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仅仅制定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则,这在司法实践中并无太大意义。由于对过度包装的法律责任承担人还尚未明晰,这使得司法执行者在实践中无法有效地对过度包装行为予以规制。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性法规受到地域的限制,无法对其他地方的过度包装问题进行规制。
(二)国外过度包装的立法现状
日本的商品过度包装的现象也曾广泛存在。为制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做法,日本颁布了《包装新指引》,很好地控制了产品间隙率过大并解决了使用成本较高的材料进行包装的问题。之后颁布的《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不仅间接地制约了企业过度包装行为,而且促进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德国针对商品过度包装立法科学合理,因而在包装行业一直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废物回收与处理法案》、《德国包装法令》、《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在包装的回收处理上明确了责任,由此促使企业尽可能地减少商品过度包装或是采用可降解、可再生利用的材料进行产品包装,从而对企业的过度包装行为起到了规制作用。
笔者认为,应该积极吸收国外对商品过度包装进行立法规制的时间经验,以此来加强我过对商品过度包装的规制,以便为商品包装制定出统一的标准。
三、结束语
治理过度包装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我国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制过度包装是极其必要的。再者,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极大推动作用。政府部门采用法制手段对过度包装行为进行严格管制必定是一项成功之举。
参考文献:
[1]周斌.从科学发展观看我国对过度包装的立法规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4).
“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通常只为了送礼,给自己用是不会买的。同样,逢年过节总会收到一堆包装靓丽但没有实用价值的礼品。”广东省惠州市市民曹芳对记者说,“如果礼品保质期长,就留着再送出去。”
调查中,11.3%的受访者表示会经常购买过度包装商品,53.0%的人会偶尔购买。说到购买原因,79.4%的人认为是“精致的包装送礼显得体面”,44.6%的人表示是“追求奢侈”。
“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已经不是奢侈性消费,而是炫耀性消费。炫耀性消费比奢侈性消费还严重,奢侈消费最起码是有实际用途的,炫耀性消费则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包装豪华的商品售价高,包装简单的售价低,商家为赚取更多利润,自然愿意用豪华包装来抬高价格,因此过度包装现象越来越普遍。一名民意中国网的网友说,现在商品包装一个赛一个豪华,普通包装的商品有时候很难找到,不得不买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这让他很无奈。
本次调查也显示,近半数受访者(48.4%)表示,包装简单的商品已很难见到,不得不买过度包装的商品。调查同时显示,79.6%的人认为商品价格远超其价值,损害消费者权益。
城市垃圾中有三分之一属于包装垃圾
对于商品过度包装,调查中83.2%的人认为是浪费资源,制造垃圾;77.5%的人表示这助长了奢靡铺张的不良风气;66.9%的人认为加剧了环境污染;51.3%的人认为是误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只有少数人认同商品过度包装:14.3%的人认为现象存在说明有市场需求;7.1%的人认为包装本身是一个产业,能够带动相关经济。
“商品过度包装会给经济领域埋下潜在危害。”刘俊海教授认为,首先,过度包装造成了环境危害,加大了垃圾处理成本;其次,加大了运输成本;第三,包装一旦成为竞争主战场,企业就不会那么重视商品质量。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调研表明,上海市城市垃圾中有三分之一属于包装垃圾,体积占全部固体废弃物的一半。其他城市应该与上海差不多。
目前我国固体废弃物主要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主,但近年来生活类固体废弃物逐渐增多,也成了不可忽视的污染源之一。“包装物污染不像空气、水污染那样,能够明显觉察到,就像‘温水煮青蛙’,累积起来会酿成大问题。”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天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软硬兼施”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 (2009]05-0039零售商差04
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意识到包装对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包装对环境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包括土壤退化、水资源污染、森林等稀缺资源的锐减、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等,严重影响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食品包装的必要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食品包装的必要性
包装是食品进入市场的一个重要条件。以果蔬品为例,我国的水果在流通环节损失为20%-25%,蔬菜为25%-30%,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包装的缺乏及不合理。包装将抵抗流通过程中外部环境因素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保证食品在消费活动中的营养性和安全性。
包装对食品的保护功能是极其重要的。食品尤其是农产品因其自身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其在流通过程中天然的脆弱性,外部压力或运输途中的振动都会造成表面的磨损,甚至改变其内部物理性质,从而加快食品的变质速度。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机械冲击、振动和压力载荷;②生物性因素;③气体;④光;⑤温度;⑥湿度。恰当的包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这些伤害,保持食品的原生性,从而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外部环境中各类生物性因子也会对食品质量产生一定的危害,如致病性细菌、病毒以及毒素等生物性污染很容易与的食品发生直接接触,包装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隔离保护的作用。光线对食品的影响主要是食品中的某些物质(如维生素、色索、蛋白质、脂肪和油脂等)在光线的作用下会加速氧化和分解,造成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流失,有时甚至会产生有毒性的物质,加快了食品变质①。包装还可以阻挡食品与空气的直接接触,空气中O2、N2和CO2等气体都会加速食品中蛋白质、维生素等的理化反应。很多食品特别是果蔬类农产品在湿度或温度过高的条件下,也易产生理化反应。导致变质或腐烂。
(二)食品包装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伴随消费者对微波食品、休闲食品及冷冻食品等方便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包装的需求量十分巨大。预计中国纸包装制品产量到2015年可达3,600万吨,塑料包装制品946万吨,金属包装制品491万吨,玻璃包装制品1,550万吨。包装在保护食品质量的同时,对资源与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包括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包装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食品包装对环境的影响流程见图1。
备注1:①表示包装食品用的销售包装与运输包装;②表示食品销售包装与运输包装;③表示食品销售包装;④表示工业污染;⑤表示工业,商业污染;⑥家庭生活污染。
包装工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主要表现在包装原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纸木包装制品原材料主要是木材、纸张及其代用合成材料,在制备这些包装制品所需原材料时要消耗森林资源。我国每年用于木质包装的木材为450万m3,纸质包装所用纸张消耗的木材量为2000万m3。虽然森林资源属于可恢复性资源,但由于木材生长周期长,一般认为森林资源的恢复周期为10年,无限制地消耗森林资源会破坏其生长平衡,使生态环境面临水土流失、荒漠化、缺水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包装物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消耗有限的自然资源,也会产生各式废弃物。包装企业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俗称“三废”)不仅对周围环境构成污染,也威胁会人们的健康。废气造成了大气的污染,甚至引发“酸雨”;各种废水、污水造成了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各类危害频频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土壤污染不断威胁种植产品的质量安全,更严重的甚至导致土壤沙化或盐碱化;生产过程中不能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以及包装工业产生的废渣与有害物质也对周围环境与卫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零售或消费环节的食品包装多属多属一次性使用,大量的包装物尤其是纸包装和塑料包装使用后即成为包装废弃物。食品消费包装由于使用的普遍性,产生的包装垃圾占据了家庭日常生活垃圾相当大的比例。而且,食品包装垃圾的多样性和分散性也给垃圾处理和回收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二、当前我国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
(一)包装材料的安全性
包装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近年国内外发生的多起与食品包装材料有关的事件,如聚氯乙烯(PVC)塑料薄膜风波、雀巢婴儿牛奶JTX污染事件等,无不吸引了众多目光,成为舆论的焦点③。据中国包装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专家统计分析,我国大约有60%的食品包装材料存在安全隐患。在食品市场上,用来盛装食品以塑料袋、塑料瓶、塑料桶为主,纸质、金属等包装材料占少数。对食品包装材料的认识不足以及食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一些含有有毒成分的包装材料被加工成食品包装、容器具。当与食品接触时,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化学成分向食品中发生迁移,如果迁移的量超过一定界限,会影响到食品的安全性。
(二)包装废弃物处理技术的落后
目前我国的食品包装废弃物整体回收率很低,资源的二次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那些环境不能降解的包装废弃物得不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加上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又缺乏有力的垃圾综合治理对策和措施,致使垃圾流失严重。据统计,我国2004年废纸回收率是30.4%,废纸利用率是51.7%,而韩国和德国在1999年废纸回收率分别高达73.8%和70.7%;塑料包装物除PET瓶的回收率约为50%以外,其它的回收率仍很低,尤其是用量巨大的塑料袋无人回收;废玻璃的回收率发达国家最高的达80%-90%,而我国2004年玻璃包装容易回收和再生利用率约为60%。
(三)食品市场存在过度包装
尽管目前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遏制过度包装、倡导适度包装,但是在茶叶、酒类、保健品等市场,仍存在包装的层次过多、包装的体积与食品严重不成比例、包装材料的高档化等多种问题,这些包装在食品消费完之后就成为垃圾,而且难以回收再利用。食品市场过度包装之所以盛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深层原因,一是过度
包装可为食品厂商带来超额利润;二是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导致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措施不到位;三是社会上存在不正确的消费思想,导致过度包装商品仍有相当的购买市场;四是食品包装缺乏统一标准要求,导致包装行为和监管工作缺乏可操作性指导。
(四)食品包装标准化进程缓慢
我国绝大部分食品包装卫生标准实在20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制定的,在当今食品包装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许多标准已经过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食品包装卫生标准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见表2)。
三、食品包装环境污染治理途径
(一)治理路径1:法律、法规的强制实施
发达国家在包装产业方面的立法在20世纪得到了很大发展,使食品包装产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和稳定的发展态势,不仅节约了有限的自然资源,而且也减少了包装对环境的污染,为我国立法治理食品包装环境污染提供一定的经验。
1 对包装原材料实行强制措施
对包装原材料的使用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从源头降低包装生产环节对环境的污染。节能低耗、防污染、可再生性和可再循环利用是食品包装材料使用的发展方向,也是防止食品包装尤其是塑料包装污染环境的前提。
2 对包装实行可再循环或再利用的强制规定
循环经济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坏,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促进包装物的再循环、再利用,很多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1996年,英国通过《包装废弃物条例》,在全国推行包装废弃物收集与再利用处理系统,由居民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分类收集。2008年,中国包装联合会起草了《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包装可再循环和再利用强制实施前进了一步。
3 对过度包装的强制规定
建立健全针对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可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为了防止过度包装,日本制定了《包装新指引》,规定尽量缩小包装容器的体积,容器内的空位不得超过容器体积的20%,包装成本不应超过售价的15%,包装应正确显示产品的价值。以免对消费者产生误导;2007年11月30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国家标准。规定了部分商品销售包装的限量要求和计算方法。
(二)治理路径2:对市场实行经济干预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是指为了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利用生态规律和经济利益的关系。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因此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是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押金退还制度
押金退还制度是指食品被购买时,消费者就必须向出售者支付一定的包装物押金;当食品被使用完将包装物退回出售者或者再生利用部门时,押金再被退回。如德国1989年制定《瓶子法》规定强制支付塑料瓶保证金和强制退还塑料瓶。押金退还制度带来额外的处理包装废弃物的私人成本,即没有拿回押金的机会成本。当扔掉包装废弃物的成本较高时,个人会减少处理,增加再生利用。直到达到最优社会处理水平。这样,押金退还制度对消费者产生了一种理想的刺激与制约作用,促使家庭与厂商之间再生利用更多的食品包装废弃物,矫正了包装废弃物处理中的市场失灵。
2 包装生态税
生态包装税是对那些使用了对环境有害的包装生产使用材料和消耗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而增加的一个税种。包装生态税的引入有利于政府从宏观上控制市场导向,促使生产商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通过经济措施引导生产者的行为。进而达到改进消费模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2002年,比利时生态税法规定牛奶使用利乐包包装可免生态税;用一次性饮料容器和可重复使用的容器的包装生态税明显不同,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比如1/3升瓶装啤酒,平均售价是24比利时法朗,用一次性瓶子的售价将是26.6比利时法朗,而用可重复使用的瓶盛装的同种啤酒。售价为23.6比利时法朗。
3 包装废弃物处置费制度
包装废弃物处置费制度本着排污者付费的基本原则,对排放包装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一定处理费用的政策。采取征收废弃物的方法来鼓励再循环和可循环包装。美国国家环保局对其中109个城市调查分析表明,大多数城市征收了固定的垃圾处理费用。其研究结果证明,如果每袋32加仑的垃圾收取1.5美元处理费,城市垃圾可减少18%。美国的一些州和部分欧州国家还实行预交饮料瓶罐回收处理费的制度,美国总审计局一项研究表明,此项制度可使废弃饮料包装减少重量10%-20%,减少体积40%-60%。预交金一部分用于废弃物回收处理,一部分用于回收处理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三)环保意识的增强
商家力争与同行竞争、更多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的
“争宠”心理
现今,各型超市如雨后春笋般节节攀升,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在大型的货架上,人们在购物时,面对种类繁多,包装各异的各种品牌商品,必定要进行商品之间的性价比较。因此,在纷繁的同类竞争中凸显自己,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这一点尤为重要。此时,包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原因,厂家、商家便把包装设计置于前所未有的地位。于是,商家不惜承担高昂的包装设计费用和选取华丽复杂的材料,以确保商品的醒目、新颖,费劲心思在包装上做文章。然而,华丽的包装就会导致商品的售价和成本之间惊人的悬殊,尤其是日用品和饰品的包装。此外,还有茶叶、红酒和月饼等礼品包装在包装上更是体现地淋漓尽致。这些包装有绚丽的外表、高档的结构材料、复杂的结构层次等等。这样的包装设计不仅提高了商品的销售价格,另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费。归根结底,这样的“过度”终究由消费者买单。
设计师别出心裁,顺应商家的销售要求
企业抓住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主动或者被动的在包装环节投入过多的成本,同时对包装设计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希望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希望通过设计运用自己更多的特色和元素,但往往适当的“度”很难把握,便会走入“过度包装”的陷阱。大多数包装设计师经常强调包装本身的独立价值,纯粹挖掘包装的存在意义,这样看来也无可厚非,因为好的包装确实能彰显设计师独特的创新能力和设计素养。同时,设计师的价值观、格调、若得到消费者的肯定与欣赏,无疑能增强设计师的成就感。因此,设计师几乎倾尽全力力求包装的新颖独特,甚至超越包装的使命,从而忽视了包装必然成为废弃物的事情。例如,价格昂贵的月饼包装,外表华丽,包装复杂极大地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做到外在的符号包装与内在的产品价值相对应时,这样的包装才是“美”的,才是值得推崇的。奢侈华丽的包装不仅蒙骗了消费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设计师的败笔。
消费者爱慕虚荣、追求高档的非理性心理
从消费者方面来看,中国人好面子思想及其严重,送礼追求精美包装,高价格商品,助长了“过度包装”之风。其根本是消费者贪图虚荣的心理,厂家的要求,设计师的责任,追其根本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奢侈的消费品,特别是高档包装的礼品,奢华的包装,诱惑人们消费,投合人们追求高档品味的欲望,同时,满足送礼者和受礼者双方的虚荣心理。现在的人们不是通过自身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来衡量自身的富裕,而是通过消费的物质标准来界定一个人的能力和财力。所以说消费行为本身是复杂的,远远超越了购买行为,消费不仅要满足对物质的需求还要满足心理的需求,商品也超越了自身的“物质属性”,成为一种象征符号。如此盲目畸形的攀比心理,也造成了社会精神的不和谐,对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每一个人的消费行为不是孤立的,它有可能成为他人做出重要选择的标准,这就是消费行为的链式效应。包装精美的产品具有很强的诱惑力,而且虚荣心理加剧了对浮华的追求,而通过消费来实现似乎显得并不那么困难。包装粗糙的产品其功能虽然是完备的,但是它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究其根本,商家和设计师做的再好,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商品的市场效应。
结语
在当今的商业竞争中,虚假、造作逐渐代替真实和自然,适度的、正常的包装是一种促销手段和审美传播,而且它是以货真价实作为基石的。如果以少充多、以次充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么包装则失去了其本身的作用和意义,纯粹沦为商家竞争的商业伎俩,这也是一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竞争日趋加剧。我国企业深刻的意识到商品包装对建设品牌、推动销售的重要作用,包装行业自上世纪80年代起平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壮大。如今我国的商品包装不仅告别了包装简陋、形象欠佳,在国际竞争中屡屡受挫的被动局面,而且还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包装大国。我国包装行业快速成长的同时,并没有快速的走向成熟。而是由最初的简陋落后,走向了过度豪华的极端。虽然处于倡导低碳节能环保的社会环境、虽然有对商品包装“强制瘦身”的国家标准,虽然众多消费者对此表示反感抵触,但是豪华包装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大有泛滥成灾之势。
1.过度包装的根源
1.1扭曲的消费心理,滋生商品的过度包装
理智的顾客在选择商品时,更多注重的是商品的实用价值。豪华而昂贵的包装毫无疑问的加重了顾客的经济负担,顾客对此心知肚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顾客自由选择商品的权利,因此商家无法强迫顾客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顾客无人购买过度包装商品将没有市场,没有市场的商品无法获取利润,没有利润的过度包装商品,结局自然是黯然退出市场。但实际情况却是在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多个行业中,顾客主动为商品的过度包装支付额外的费用,豪华包装显档次的昂贵商品,顾客趋之若骛。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现实中大量存在购买者购而不用,使用者用而不购的礼品消费现象。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自居,面子尤为重要。礼品作为承载面子的载体,赠送者和接受者的面子都是通过礼品来体现的,包装豪华、价格昂贵、上档次的礼品,一方面暗含了对受礼者的尊敬,同时也带给送礼者一种自尊。送礼者为得到所谓的面子,甚至会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去追求商品档次。这种非理性的、扭曲的消费心理及行为,使得过度包装之风越刮越烈。
1.2追逐超额利润的商家,推动商品的过度包装。
随着市场的开放,商家要同时面临国内国外激烈竞争的巨大压力。在种类繁多、且同质化严重的商品之中,如何吸引顾客更多的“眼球”成为实现销售的前提,部分商家错误的把商品的价值竞争演变为包装竞争,使包装开始迈向豪华。豪华的包装不仅会对顾客视觉上的产生冲击,吸引顾客的视线,而且会对顾客心理产生暗示商品高档身份的作用,从而诱发人们的购买欲望。豪华包装的商品与普通包装的商品相比,售价成倍提高、利润率大大提高,导致许多商家舍弃商品质量与创新,把有限的资金投向过度的豪华包装,以追逐超额利润。例如:近期五粮液公司推出一款底座和盖头由180g纯金打造,售价为30万的天价白酒,按照金价每克400元计算,这款白酒仅黄金包装的价值就在7万元以上。另一款名叫“沉香”的600克榨菜因其包装内配备一套纯银碗筷,售价2200元而被誉为“天价榨菜”。这些使用黄金白银包装的行为不仅混淆了商品的功能,也扭曲了商品的定价。尽管过度的豪华包装在材料使用上浪费惊人、加重消费者负担,污染环境不环保,但商家认为这与在短期内就可获取的丰厚超额利润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1.3监管法律缺位,助长商品的过度包装
早在2008年,政府相关部门就曾经起草过《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存在执行困难,至今没有颁布。2010年4月1日起开始实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另外,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售价的20%。该规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限制过度包装,以节约自然资源。如今新的国家标准实施已经一年多的时间效果如何呢?由于判定过度包装的标准笼统,例如:商品包装层数不多于3层是指的装饰性包装还是非装饰性包装。商品包装成本不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指的是超过出厂价、批发价还是零售价?同时没有明确的执法监督部门,缺少严厉的惩罚治理措施,因此难以对当前过度包装问题进行有效规范。新国标实施的实际收效甚微。虽然每次重大节日前多部门联合进行“突击式”’的例行检查,暂时起到打压过度包装的作用,但从长远看,仍难以有效解决过度包装的问题。
2.防治过度包装的对策
2.1培养正确的、和谐的消费观念
我国幅员辽阔但资源稀缺,人民勤劳但并不十分的富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只有两万元左右。过度包装的商品,并不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消费习惯。多是在传统节假日来临之际以礼品形式售出。送礼者的尊重和面子更多的是体现在商品的包装和价格上面。此种送礼方式,一方面使我国传统的“热情好客、礼尚往来”纯粹精神礼遇逐渐消退,待客之道日益沦为物质上的考量。另一方面,在强劲增长的高消费背后,节俭文化的光影也加速剥落,凸显的却是大行其道的畸形消费观。更有甚者,有人假借节日之机,以礼尚往来之名,用天价商品作礼品道具,行贿受贿、权力寻租,灰色交易等违法行为,从而诱发诸多社会问题。这种畸形消费观念,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我们要加大媒体宣传,使大众理解国人好客之道与礼尚往来的精髓,认识到过度包装带来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从而自觉抵制对过度包装商品的消费。给我们后代的“知礼义”行为规范带来较为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2.2培养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主要通过低成本战略或差异化战略两条途径获得。生产过度包装商品的企业,试图以过度包装作为差异化的卖点,赢得顾客获得超额利润。在短期内,可能企业的收入水平会有明显的上涨,但从长远来看,过度包装对企业的伤害明显。首先,过度包装加重了企业生产成本与商品流通成本,高涨的价格使受众范围大大缩小,如果为数不多的目标受众消费偏好发生转移或国家出台相关限制政策,企业将陷入灭顶之灾。其次,过度包装削弱了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的资源有限,投入包装过多,生产与创新的投入必然不足,如果企业不是从产品质量、技术创新上下功夫,而是以外表的富丽堂皇掩盖内在的先天不足。这种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还能走多远呢?因此,企业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企业运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生产质量,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较长时期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效益,才能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3建立和完善防治过度包装完善的法律体系
我国关于商品包装法律规制数量众多,但多散见于狭义的法律以及一些零散的行业法规和规章、标准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规范包装的法律体系。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尽快建立或完善规范产品包装行为的法律体系。首先明确界定过度包装的判定标准,从包装物的容积与体积、包装商品的空隙比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与产品价值的比例等方面设定限制标准,并在产品介绍中说明,便于顾客监督、执法部门检查。其次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责任制度,由于畸形消费引发的过度包装,对环境的影响由向生产者征包装税和向消费者收垃圾处理费的方式,双方共同承担。而欺骗性的过度包装由《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规范和调整。第三要加大监督与处罚力度。拓宽顾客对过度包装商品进行举报、投诉、监督的渠道,对举报者进行物质奖励以加强监督。凡出现与标准不附,耗材过多、不利于环保、铺张浪费等行为,即按照一定比例对生产商从重处罚、限制销售,并责令其全额支付处理回收费用。
3.结语
出现产品过度包装,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包装的认识,我们要运用辩证统一和发展的思想,一方面积极发挥包装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更要减少包装给顾客、企业、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尽快采取行动加以有效遏制,以促使包装行业步入绿色健康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张晓文.论植入式广告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包装,2009.02(113-115)
此次研究主要针对一般食品包装哪些食品及哪些方面应该简化,政府在简化食品包装问题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多大的责任以及未来食品包装的应往哪个方向发展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管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市场调查。
一、调查范围
调查自2014年5月10日起,历时7日,向400名阜新市普通市民、高中学生、以及大学生发放了问卷随机进行了调查,共回收回收350份,回收率为87.5%。成功回收的有效问卷成为了本次调查最终进行实际统计分析的样本。
二、调查内容和结果
(一)受访者对市场上现存食品包装的认识
(1)这里主要调查受访者对于食品包装的五大种类:纸包装、木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的知晓情况。
(2)受访者对于目前市场上食品包装的满意程度:只有2.3%的受访者是非常满意的,21.7%觉得满意,68.3%满意程度是一般,7.7%受访者是不满意的。
(3)受访者眼中食品包装的主要用途。
(4)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食品包装越来越复杂化,但是未来食品包装的食品发展应是从以下方向发展的。
(二)受访者对简化的食品包装的态度以及影响其购买的因素
(1)目前市场上的食品包装是否有进一步简化的必要。
(2)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为了更加的环保,商家简化了食品的包装,从而导致商品的外观不太美观还愿意继续买的人占57%,不愿意买的人占15%,要考虑考虑才做出决定犹豫不决的人占28.3%。
(3)如果不愿意购买简化包装后的食品包装,影响受访者的因素。
(4)中国消费者协会规定,只要包装的体积超过被包装的产品的10%,包装的花费超出产品本身的30%,就属于过度包装的行为了,并且以侵害消费者权益为由判定为一种商业“欺诈行为”。受访者认为食品包装应简化的方面如下表。
(5)食品包装的繁简与食品的质量有无直接关系。
(三)简化食品包装与政府、公民、企业、社会的支持
(1)买简化后的食品包装,为环保做出了贡献,政府采取奖励措施,公民是否愿意买。
(2)在消费者眼中政府给与多少奖励才适合。
(3)怎样可以促进人们买简化食品包装后的食品(多选)。有61.6%的人认为应倡导公民树立环保意识,59.6%的人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奖励措施,71.6%的人认为应该从企业做起,企业应该生产简化包装的食品,53%的人认为社会媒体应加强对简化包装的食品的宣传。
(4)受访者认为政府在食品包装简化问题上应承担的责任。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受访者对市场上现存食品包装的认识的分析
调查显示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食品包装更多的是起保护作用,如果企业更加注重环保,自觉生产简化简约的食品包装应该会得到很多消费者的支持。再者消费者就目前市场上食品包装的现状满意度并不是太高,食品包装有待改进。
(二)受访者对简化的食品包装的态度以及影响其购买的因素的分析
简化食品包装也是同样的道理,最大限度的兼顾美观和实用的统一。据统计假设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为了更加的环保,商家简化了食品的包装,从而导致商品的外观不太美观,还愿意继续买的人占57%,不愿意买的人占15%,要考虑考虑才做出决定犹豫不决的人占28.3%。其实这28.3%的人可以很好的转化为愿意继续购买的人,只要商家稍加注意商品的外观。人们对于简化食品包装后的食品更担心的是商品本身质量和包装是否够牢固。就算对没有简化食品包装的食品,在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频发的情况下,人们对于食品质量的隐患也是担忧的。
(三)对简化食品包装与政府、公民、企业、社会的支持的分析
环境保护是一项大工程,“美丽中国”需要中华名族的共同努力,政府、公民、企业、社会都应为此而奋斗。
调查数据显示,48.3%的公民认为保护环境是自己的责任不需要政府的任何奖励,说明人们对好的生活生态环境是期待和向往的,并且人们也愿意为此而努力。有61.6%的人认为应倡导公民树立环保意识,59.6%的人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奖励措施,71.6%的人认为应该从企业做起,企业应该生产简化包装的食品,53%的人认为社会媒体应加强对简化包装的食品的宣传。而人们对于政府要求更多,希望政府以倡导鼓励大家使用简化包装后的食品包装为主,并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包装的过度使用监督和监管。
四、从政府角度出发对于促进人们购买简化包装后的食品提出建议和措施
(1)政府应从自身做起,要求政府官员购买和食用简化包装后的食品,做出模范带头作用。从战略高度,把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推进简化包装后的食品的食用和购买作为环境保护的一大要点。
(2)政府采取奖励措施,对不同种类的食品进行分类,按其价值大小,对消费者实行定额的奖励,对企业减免部分税收和进行价格补贴,推动消费者购买推进企业生产简化包装后的食品。
(3)观念、意识、礼仪做法上的改革,消费者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企业也应把这项改革作为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除此之外,政府在家庭、学校教育中,应广泛的宣传有关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反对污染和浪费的知识,让大多数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F7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08-0081-0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的包装已逐渐发展为强有力的营销手段,大大突破了保护、携带、运输物品的功能,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市场营销中,商品包装正执行着丰富的推销任务,甚至被称为营销中的第5个P(packaging)也称包装化。对商品进行适度的包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它对于商品的保护和运输有着其积极的作用,但过度的包装就会背离商品包装本身所应有的生态伦理价值。花样层出不穷的商品包装,在给消费者带来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的同时,却给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厘清生态伦理与商品包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指引当代商品包装的生态走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商品包装必须讲“生态伦理”
翻开汉语词典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包装的含义:(1)在商品外面用纸包裹或把商品装进纸盒、瓶子等;(2)指包装商品的东西。
现代商品包装被普遍认为是现代商品生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明显的商业价值。所谓“在商言商”,多数人认为:只要商品的包装能提高商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利润,同时又能迎合消费者“体面”的心理需求,对其评价就应该是“善”的。事实上,现代商品包装作为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涵有丰富的伦理内涵,如:消费伦理,商业伦理、生态伦理和价值伦理等。商品包装本身带有道德倾向或暗示,对整个社会道德体系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实践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评价一般都会从功利评价和道德评价两个层面展开,对事物的功利评价是基础层次的评价,道德评价是较高层次的评价。对于商品包装的评价也不能摆脱这两个标准,道德评价始终约束着功利评价。也就是说,当商品包装能够为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能实现最大的功利目的,但其损害了人与人的根本利益、损害了人与自然的利益时,它仍然不能获得善的评价,因为它还缺少一个更高层面的评判,即道德层面的评判。而生态伦理的价值观是一种人类伦理道德的升华,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结晶,符合全人类共同的要求,所以商品包装的生态伦理评价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因此,我们不能把商品包装置于生态伦理的视野之外,不能把实现商品增值作为企业逃避生态伦理责任的挡箭牌。不能过分强调包装产业的经济人角色,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其同时作为道德人的责任与义务。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应如何固守商品包装的生态伦理底线,避免因盲目而使包装走向肤浅的作秀与奢华,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革新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现实的生态伦理问题。商品包装的生态革命往往需要人们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的巨大转变,需要人们生态良知的回归和生态伦理责任的落实。
二、商品包装过度的生态伦理批判
(一)商品包装过度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合理、适宜的包装往往会对商品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商品物有所值、物有所用。但作为生产活动的商品包装,其生产过程伴随着资源的消耗。当商品包装所形成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远低于资源自身的价值时,包装生产就是一种浪费。[1](P100)
过度包装的背后往往是对资源的疯狂掠夺。这里有一连串令人震撼的数据,据环卫部门统计:1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约为28万吨,其中2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衬衫产业,平均每年生产衬衫12亿件,包装盒用纸量高达24万吨,相当于砍掉了168万棵碗口粗的树;我国每年花在月饼包装上的费用高达25亿元,平均每生产1 000万盒月饼,就要耗费400棵~600棵胸径10厘米以上的树木做包装盒。除了树木外,大量金属、玻璃、橡胶等包装材料的使用,对于有限的自然资源来讲,无疑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面对触目惊心的资源浪费的现实,必须在思维意识形态领域有一番革新:
1. 任何国家用于商品包装的消费都必须与其国情相适应。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供给与人们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相当突出,社会用于商品包装活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城乡绝大多数群体尚不具备承担过度的商品包装费用支出。面对人们物欲追求的不断扩大与有限的资源供给之间的突出矛盾,构建节约性消费的理念可谓是理性之抉择。其中对于商品包装的消费一定要符合这个价值观,否则就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著名学者施里达斯・拉夫尔指出:“消费问题是环境危机问题的核心,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正在产生着对于环境的压力并威胁着地球支持生命的能力。从本质上说,这种影响是通过人们使用或耗费能源和原材料所产生的。”[2]因此,理性节制人们日益浮嚣的商品豪华包装之风,构造适合中国国情的节俭性商品包装已成为当务之急。
2. 商品的包装应与商品本身的价值相适应。也就是要求我们要重视商品的本身价值,商品的外部包装应该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但目前来讲,中国商品“外衣”贵过商品本身的包装作秀现象层出不穷,商品包装往往超出商品本身价值数倍以上,“天价月饼”、“天价酒”其包装成本已占到产品总价的70%以上,而最终这些过度包装的费用还是要消费者来承担,这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此外,在豪华包装的掩盖下不仅给了某些黑心商家趁机搭售其他劣质商品的机会,而且也给“巧妙行贿”创造了便利条件。一般认为,商品包装成本不应超过商品总成本的15%~20%,否则包装费用若占到总成本的30%以上,即属过度包装。[3](P100)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制定了相应法规,并对“过度包装”做出量化界定。韩国把“过度包装”视为违法行为,政府对商品包装会进行检查,“过度包装”会被罚款;日本则规定:商品包装空位不得超过包装体积的20%,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商品售价的15%。因此,制定我国关于商品包装的制度性规定已时不我待,这有利于矫正中国目前畸形的商品包装走向。
(二)商品包装过度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1962年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在西方引发了人们对工业行为和传统观念的早期反思,许多觉悟的西方人已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限制过度包装消费,提倡绿色包装是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商品包装要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我们要使商品包装和环境建立一种共生和谐的关系,不断开发可控生物降解、光降解和水溶性的包装材料,在推出新型包装材料的同时,同步推出其回收再利用技术,把包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4]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理念,其目的也是让人们认识到人类的一切行为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人类对大自然是负有某种责任的,人类在开发自然的同时一定要遵循生态伦理的原则,才能更好地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量的包装垃圾尤其是塑料包装未经无害化处理而投入生态领域,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空间、损害人类健康的大敌。
包装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包装取材过程的污染、包装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包装废弃物的污染。具体来讲,首先包装取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消耗大量生态资源的过程,比如包装用纸往往都是一些高档纸张,纸张的大量过度使用会消耗地球上的植被,许多树木遭砍伐。其次,在包装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造成了大自然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最后,包装材料的使用价值毕竟有限,许多包装材料最终也将成为垃圾,尤其是一些不易分解的材料,给生态环境的再生带来了十分沉重的负担。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商品的包装已经成为一个重头的环境污染源,从取材、制造到废弃都对生态环境构成极大威胁。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已付诸于实施。例如:美国明尼苏达州议会通过禁令,禁止食品店和餐厅使用不能再生的塑料容器。欧共体规定,包装用品的设计、生产必须符合能再利用和再生的要求,对不可回收及不可分解的原料将制定管制措施。意大利以法律形式规定:制作购物袋等包装物所用的塑料必须是生物分解性塑料,使用非分解性塑料的包装,再征收100里拉的税。[5]
对于中国来讲,我们必须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出发,唤醒商品包装从业人员和商品购买者的生态伦理责任感,尽快出台相关的商品包装限制性规定,以适应我们构造绿色生态社会的时代诉求,也将最终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三、符合生态伦理的商品包装走向
1. 节俭原则。包装必须遵循节俭原则,因为节俭本身就是生产,节俭最大限度地促进了生产,创造了生产,而过度的、无节制的包装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生产的破坏。[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节制列为四美德之一,而现代人们失去敬畏节制而日渐狂妄任性,在消费主义理念横行的大环境下,包装奢侈浪费大行其道。因此,使商品包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能端正消费观,秉持理性、适度的包装原则,节制无谓浪费的过度包装,已迫在眉睫。在节俭原则的指引下,我们应大力提倡“浓缩包装”、“简约包装”,也就是要根据内容物要求,以满足要求的最基本条件进行结构设计,以降低包装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供最低消费。企业要从社会发展的长远角度着手,改变现有不合理的包装理念,明确自己肩负的生态伦理责任,将商品包装建设与当前构造节约社会结合起来,在满足保护商品、方便使用、利于运输等功能的条件下努力做到适度包装。
2. 合法原则。合法原则也就是商品包装的最低伦理底线。这里的“合法”的“法”有两层含义:一是符合自然的人性法则,即一切形式的商品包装,都必须符合普遍权利利益要求,比如,不能因为人类的商品包装而不顾整个自然世界的生命万物的权利利益,也不能因为当代人商品包装的过度消费,影响到后代人对于资源的需求和利益。二是指符合国家的法律和普遍的社会伦理原则,对于法律涉及包装方面的禁止性规定,要严格依法执行,例如商品外观包装要注意对商标权的保护,杜绝包装仿冒对消费者造成的侵害;同时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图案,要避免涉及一些禁忌图案和不良文化信息。
3. 人本原则。商品包装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围绕“人”而不是物来展开的,我们所主张的“以人为本”,并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叫嚣,而是要求商品包装要弘扬道德精神,符合人性塑造与身心健康的基本要求。商品包装要从“一切为了人”的理念出发,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对商品的介绍要真实自然,不过份夸饰溢美,切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骗性包装,以免直接损害到消费者的利益;不能利用商品包装传播一些不良文化信息,例如:迷信、暴力、赌博等等,以免造成对于人的视觉污染;不能忽略安全注意事项的提示义务,以免威胁到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4. 生态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的包装已经日益成为一个时代文明的符号,但过度的包装对于资源、对于生态造成的破坏也是难以消除的。不可否认的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创造史同时就是大自然的一部血泪史。随着人们生态良知的复苏,目前全球已掀起了“绿色包装”的新革命。欧洲各国政府已纷纷制定包装法,表示了他们对商品包装的生态理解,最早推崇包装材料回收的国家――德国制定了“循环经济法”,丹麦率先实行“绿色税”制度;很多国家要求制造商、进口商与零售商负起将包装材料回收利用与再制造的责任。
生态原则要求商品包装符合“3R”原则,即“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再生循环”(Recycle)。也就是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减少商品的包装材料,追求适度、简约的包装方向;包装材料应能回收、再生利用,提高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努力研制和使用易分解、无毒害、无污染的包装材料,以便于回收再利用。
生态原则下的商品包装充分体现了公正、关怀的伦理价值,主张在对资源和环境最小伤害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利益,是代内、代际公正的充分体现。也就是说,生态包装不但保证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资源利用的相对公正,也体现了当代人对于后代人的责任和义务。
四、结语
生态环境的保护,无疑是21世纪最为凝重的命题之一,而商品包装的绿色革命无疑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在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今天,以生态伦理的视角审视我们今天的商品包装,唤醒人们的生态伦理责任感,引导当代商品包装的绿色走向,将是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它要求商品生产者生态伦理责任感的觉醒,要求人们消费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将合理的包装消费与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相融合,符合时代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3]王方华,周祖城.营销伦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英】施里达斯・拉夫尔.我们的家园――地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途中,他打开挎包,说要送给我两本新出的译作。但先映入眼帘的,却是小药瓶和药盒。见我狐疑的目光,他才向我解释:这就是那个大礼盒的“内容”――3瓶120m1的××口服液,两盒0.5g×12片的××含片,两盒0.5g×12粒的××胶囊;他还嘲谑地告诉我,经与会同行测量,大礼盒的体积足有43×33 ×9cm。在口服液和含片、胶囊周围,偌大的礼盒塞满了极难处置的泡沫塑料――垃圾!
我不禁不无调侃:“你真是少见.多怪!难道你没听说,有一种近来在电视屏幕上频频亮相的保健品,在一尺见方的豪华包装盒里,仅仅嵌着40粒小小的药丸吗?!这种情况并非特例,许多产品甚至可以说卖的就是包装!”
朋友无奈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他作为一位研究环境保护的专家,眼神里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唉,这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污染啊!”他叹了口气,又从保健品的包装谈到了药品的包装,神情十分严肃地说:“我国的医药包装企业已经多达1500家左右,如若都如此这般地干起来,后果将……”
的确,过去,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进入欧美市场相当困难,其包装简陋也是众多因素之一。近年来,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的生产企业对药品包装给予了极大关注,就更不用说包装企业了。这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当前,“与国际接轨”已经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但是,“与国际接轨”如何界定,却大有讲究。就拿包装来说, 怎样才算是“与国际接轨”?有些企业以为大搞豪华包装即是;殊不知,他们下意识地步入了一个误区。有哲人曾说:真理前进一步就是谬误。真是一语道破天机:适度的包装需要重视,但万事均有个度,过度的豪华包装会适得其反,更淡不上“与国际接轨”了。
其实,发展绿色包装、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早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就在我国医药保健品过度包装、豪华包装大行其道之时,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限制过度包装,并为此出台许多相应法规进行规范呢。比如,英国就对商品包装的复杂豪华程度,按照一定的比例予以限制,采取断然措施,对超出标准者施以重罚;以此促进商家简化包装,以利于环境保护。
二、包装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良好的包装具有广告和推销的功能,起着无声推销员的作用,能激起消费者的兴趣,并使之产生购买动机。包装可以美化商品,促进销售提高企业产品销售量,已是众所周知的,但有些企业盲目打包装,进入包装的误区中,结果使企业包装收效甚微,甚至销售额下降,最后企业破产倒闭或一蹶不振。企业在包装营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包装营销观念上存在误区,包装策略没能与“4P”策略有效整合
在企业包装营销活动中,对包装的认识没有摆脱最初、最单纯的看法,即包装的对象拘于静止的物品,而不是还要考虑到影响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外在人为因素。一些企业在包装策略上“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社会效益”的现象和营销观念经常出现,对包装的功能与作用缺乏正确认识,有些企业在利用包装营销过程中,从过去忽视包装到盲目运用包装营销,企业包装营销在观念和做法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企业在包装营销中往往忽视对“4P”策略的综合考虑,忽视其他营销策略对企业包装的影响。企业为扩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大打价格战或通过优惠、赠券来增加购买的行为,对包装营销的“差异化”、“功能化”、“附加价值”、“共鸣”等考虑较少,这不仅伤害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增加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结果也导致利坡,高档优质的包装内涵受损。
(二)忽视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包装设计呆板、陈旧、缺乏竞争力
在企业包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忽视包装与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也很少将包装朝多功能方向发展列为重点研究课题,而是过多地强调如何使包装外表做得更好看。受经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落后的影响,我国广大民众对包装认识和理解总是落后于发达国家。一些企业片面地理解和追求包装,出现了粗糙包装和过分包装等浪费或欺骗的不良包装现象。我国许多国产品牌之所以不敌国外品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产品包装相比之下显得呆板、陈旧、缺乏竞争力。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存在着“第一印象”的问题,而产品的包装就是实物商品与消费者接触的第一层面。包装设计呆板、陈旧、缺乏竞争力,产品很难被消费者所接受,最终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
(三)忽视产品质量侵害了消费者利益,包装过度抬高了包装成本
优美、精致的包装可以为商品增色添辉,为商品的销售鸣锣开道,但在实施包装策略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不适当地运用包装策略,片面追求商品的“包装效果”,以此误导消费者,而忽视产品本身的问题,包装过度,使一些伪劣商品得以在精美的包装外衣下大行其道,极大地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包装过度是指商品包装超过了所需的程度,形成了不必要的包装保护,其表现形式是耗用材料过多、分量过重、内部容积过大、体积过大、用料过档、装潢过华、成本过高等等,大大超过了保护、美化商品的要求,给消费者产生一种名不副实的感觉。不少精明的商家已经发现包装是关系企业产品有无竞争力的大事,因而过分注重包装。许多商品本身较小,而包装左一层,右一层,消费者层层剥开,才识“庐山真面目”,这种过度包装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美化、促销作用,相反却给消费者以累赘的感觉,产生逆反心理,而且过度包装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费用,抬高包装成本。
三、包装营销的对策研究
在现代市场上,包装已成为任何产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那些新上市的产品或人们不太了解的产品,包装则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媒介。因此,包装策略则显得尤为重要。包装所处的地位不仅起作保护商品的重要功能,同时具有特殊的自我推广效应,树立企业形象,促进和扩大商品销售的“无声推销员”的重要作用。企业必须对当前企业包装营销存在的误区有深刻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在激烈的包装营销大战中取得有利地位。
(一)树立包装的社会营销理念,与“4P”营销策略有效整合
包装不仅是产品策略中的一种,而且要把包装看成是推销商品工具之一。正确的包装观念在于不过分夸大包装的作用。对包装的认识,我们要运用辩证统一和发展思想,在看到其本身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更深系到其对社会、对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扩大其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克服或减少包装自身所具有的不利因素,更要减少和克服人为的不良导致因素。在包装时,要制定社会责任战略,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以使之产生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的良好效果。今日的包装世界的竞争异常激烈,那种不注重包装作用,不搞包装策划等于用钱打水漂。市场营销策略的核心内容是“4P”理论,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ing),渠道(Placing),促销(Promotion)。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营销观念、方式也不断丰富与发展,形成“4V”营销组合现,即“差异化”、“功能化”、“附加价值”、“共鸣”的营销组合理论。只有树立正确的包装营销观念,包装与“4P”营销策略有效整合,才不会使包装策略发生大的偏差。
(二)不断创新包装策略,构建包装的文化与竞争力
在包装决策过程中,包装不仅仅只局限于起着保护商品的惟一作用,而是通过各种包装策略的实施,充分发挥包装的其他多功能作用,宣传商品、美化商品、给消费者带来附加利益、提高商品价值、保护环境,增强消费者的购买商品兴趣,从而最终达到促销的目的。根据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企业应根据市场不同的营销方式,采用不同的商品包装策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使商品在营销中处于主动地位,即某些商品通过不断改变包装的设计,变换不同的包装材料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一种新鲜感,起着促进销售的作用。柯达胶卷的包装,虽然包装材料并没有改变,但外包装装潢设计变化不断。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进入国内的柯达胶卷外包装文字全是外文,人们只是从“kodak”知道柯达胶卷,而今的柯达胶卷几乎已全是中文,包装装潢经过多次的变化,从全外文逐步改变为全中文,中间曾多次出现不同的包装过程,以适应中国市场。新包装给人们一种新的感觉,更贴近摄影爱好者,据有关资料显示,胶卷销售量占目前国内市场首位。因此,好的商品促进包装发展,而好的包装又推动商品销售,这两者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新经济下,包装策略将从企业产品策略中升华出来,其中的形成文化已成为企业一种核心竞争力。企业包装营销要具有适应变革和创造的能力,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包装形象,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包装与文化艺术完美的融合,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以消费者为中心重视产品质量,谨防包装过度降低包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