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17 15:49: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篇(1)

中图分类号:TE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159-02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职业安全卫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早在七十年代初期,一些发达国家针对国内职业安全卫生的现状健全和规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1996年,DNV、BSI、BVQI等十余个国际标准机构合作,在其各自现有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基础上联合起草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1”,简称OHSAS1800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管理的核心是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及危险源,强调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来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2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意义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完全套用了环境管理体系的模式,是一套严谨、系统性强的管理体系,可以帮助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促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科学化、标准化。

(2)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OSHSMS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将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纳入企业总的管理体系之中。对企业或公司的生产运行实行全面的整体控制,在内部建立一整套有效和不断改进的管理体系,从而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和意外损失,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提高企业形象,打破贸易壁垒。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贸易上的优势,设置重重贸易壁垒,将环境保护、人权、劳工安全状况涂上商业色彩。在这种形势下,由于我国已加入WTO,企业必须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避免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影响。

3 石化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石化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要使用许多高毒物料作为原材料或辅助材料,如苯、甲苯、氰化钠、硫化氢等,作业人员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多发。有统计某石化公司在1991―2001年共发生职业中毒25例,急性职业中毒22例(88%),其中3人死亡;慢性职业中毒3例(12%),3人全部死亡。职业中毒主要以急性硫化氢中毒为主,并且还与岗位工种有关,其中以司泵、维修、防腐为主,这3种行业共21例,占总数的84%。因此要做好职业健康防护,杜绝和减少职业健康事故发生。实践研究表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大型石化企业中推行实施是可行的,对提高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有较好的作用。

4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4.1 学习与培训

由最高领导层牵头,培训公司中管理技术骨干,包括班组长、技术人员、科室主任等熟知体系标准要求的人员。每个层次至少选派2名人员参加有关认证中心或咨询机构组织举办的OSHSMS知识培训班,并获得OSHSMS内审员资格证。然后由他们再对全公司各岗位的骨干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并考核。

4.2 初始安全健康评审

组织厂、车间两级评审小组,以班组为单位针对整个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危害性预先分析法和全过程分析法对石化生产全过程进行安全健康情况进行评审,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有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收集包括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01)和1996年ISO/TC67的SC6分委会所ISO/CD14690《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草案)等在内的适合本行业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内部标准文件及规章制度。

然后组建初评小组。由最高管理者任命一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者代表主持初评工作。经协商选一名员工代表参与初评工作,由体系推进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初评工作。初评小组具体评审人员包括:设备、设施、动力能源、消防的主管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病防治人员;涉及高风险场所技术管理人员(液化气站、化学库、高压容器、油库)。其次,确定初始安全健康评审范围,最终确定初评范围。

最后采用现场观察、面谈、询问、监测、资料及文件评审形式,对初评内容实施评审。采用危害性预先分析法和全过程分析法,综合运用工艺过程分析法、现场观察法、头脑风暴法及资料统计分析法,辨识企业活动的危害事件及因素,结合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给出反映实际不安全缺陷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性的不同等级评价准则。收集评估现行管理制度;对事故、危害事件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对相关方的意见、要求及员工建议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管理制度和其它体系中相关内容的差异。

4.3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策划

选定一组车间工人作为安全代表,作为改革的推动者,与中层管理人员一起和最高层管理部门参加会议。具体操作为由最高管理层建立有一定责任权力的管理机构并配置足够的资源,由各厂长担任委员会主任作为安全健康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厂长担任副主任,以车间为单位成立工作小组并由各车间主任担任组长,班组长及相关技术骨干为工作组成员,配备专职安全和卫生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定期汇报制度,由基层选派代表和高层参与会议,会议中领导听取各管理者及专家的意见,将资源作为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评审、变更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根据初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信息、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信息,设立相应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绩效改进型目标。依据辨识和评价出的紧急情况,编制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程序包括:确定应急情况;设立应急指挥、交流、抢救组织架构和职责;编制预案;配备应急物资;应急与善后处理、应急宣传、程序评审更新。发生事故后,应先启动应急程序,紧急处置事故,处置结束后转入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4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实施

按照要求建立文件化体系,包括各类规章制度中整理的相关管理性文件;编制的事故紧急预案;编制控制危险的实用性作业指导文件三部分。文件资料应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还要便于查询与定期评审,并且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有关文件和资料的现行版本。

文件化完成后,应经过程序规定的方式批准和。颁布实施时召开动员大会,对整个体系内容进行大致的描述,并组织该体系的学习工作。在贯彻过程中可以采用如召开培训班、专题研讨会、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条件允许时应定期对职工进行考核,以保证体系切实落实。

4.5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监控与纠正

(1)绩效测量和监测。

参考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实际生产特点,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对检测使用的设备仪器注重校准和维护,对所设目标、指标如车间内苯蒸气浓度的控制情况进行跟踪,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技术、资源问题。定期对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评价,比较监控结果和法规执行情况。

(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

遵循独立、客观、系统的原则,定期开展内审。由管理者代表推动,由专门培训过的持证人员根据要求进行一年一次的内审。内审完成之后,将结果送报管理者,管理者根据要求向上呈报,并对下属有关部门通报审查结果。

(3)管理评审。

由最高管理者进行定期评审,根据企业体系的审核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方针、目标以及体系其他要素可能需要进行的修改,提出下一步改进、调整的目标,作为调整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的依据,为下一步的持续改进提供方向。

4.6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评价

做好体系的培训和宣传工作,组织专家骨干技术人员按照标准,通过监测数据和实地调查对系统进行科学评价,及时发现各种缺陷和漏洞,为体系的系统改进提出指导建议。

5 注意事项

5.1 强调决策层的作用

由于职安全健康在公司中处于重要的特殊地位,其影响范围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和全部财产安全,企业的法人代表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因而要亲自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系各要素在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各层次得到顺利实施,提升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持续稳定的发展。

5.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不能成为一纸空文

一个体系的建立成功与否不完全取决于科学的理论和严密的组织结构,而在于是否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也是如此,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能否实现持续改进,安全健康绩效能否不断改善,绝不单单是建立一套体系就够了,而需要将其运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吸取教训,不断的修改完善。

5.3 体系的建立应贯穿生产过程的始终

作为一套强调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它强调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不能简单归因于与某一事件,它是系统中多个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将系统割裂开,强调片面的安全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只有全方面全过程考虑整个系统,才能从本质上实现安全,OSHSMS的科学性也体现于此。

参考文献

篇(2)

1.1 系统性:OHSMS标准强调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手段。

首先,它强调组织机构方面的系统性。不仅要有从基层岗位到组织最高管理层之间的运作系统,同时还要有一个监控系统。最高管理层依靠这两个系统,来确保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第二,它要求组织实行程序化管理,从而实现对管理过程全面的系统控制。 第三,文件化的管理就是按照已制定的手册、程序、作业文件进行管理、操作和维护,并且与其记录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的文件系统。同时,OHSMS标准又对这些文件的控制提出要求,从而使这一文件系统更加科学化。

1.2 先进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将管理过程和控制措施建立在科学的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基础上,并建立和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企业必须严格按程序文件的规定执行,坚持“文件写到的要做到”的原则,才有可能确保体系的有效性。

1.3 预防性:危害辨识、危险评价与控制充分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各种作业和生产过程实行评价,对各种预知的风险因素做到事前控制,实现预防为的目的,并对各种潜在的事故制定应急程序,力图使损失最小化。

1.4 全过程控制:OHSMS标准要求实施全过程控制。从分析可能造成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入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了有效地控制整个生产活动过程的危险因素,必须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使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及全员参与,才能确保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得到改善。

1.5 持续改进:在所制定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中有最高管理者对持续改进的承诺、对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承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配备相应的各种资源。通过评审使体系日益完善、改进,使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进入一个新水平。

按图1所示的PDCA运行模式所建立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就是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的指导下,周而复始地进行体系所要求的“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活动。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也会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各项技术标准的完善,组织管理者及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的提高,而不断地、自觉地加大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力度,强化体系的功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2 职业病管理

职业卫生是研究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措施,为发展生产服务。职工长期在不良的劳动条件下从事生产劳动,劳动者的健康受到致病因素的损害而患职业病,如果医疗条件良好,经过诊断治疗,治愈后恢复健康,回到原岗位劳动,不良的劳动条件会继续危害劳动者的健康而再次患病,如此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治不胜治,势必使病人愈治愈多,不仅劳动者难于承受,因丧失劳动能力给生产造成的损失和医疗费用开支,也是企业难于负担得了的。何况目前有此职业病是无法治愈的,如尘肺、职业性肿瘤等。及时识别和评价危害因素,把不良的劳动条件改变成良好的劳动条件,消除了损害劳动者健康的原因,使劳动者在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中工作,不仅可以保护劳动者不再生病,而且可以提高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风险辨识和评价通俗的说法是危害辨识和评价,这是体系建立必不可少的的阶段,同时也是职业病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工作,职业病管理的任务主要识别、评价、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阐明劳动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与劳动者健康的关系,探讨劳动者在劳动操作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利于健康的有害因素,为劳动者创造任命安全卫生要求的劳动环境和健康保障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公司在建立体系之初,聘请咨询中心的专家对公司范围内的种种安全卫生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和评价,并通过交流协商的方式,使全体员工都参与危害因素辨识过程中来,通过辨识,使公司上下对于目前公司和本部门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了清楚的了解。

由图2可看出根据2002年5月1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公司制定相应了《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并在程序文件中规定了管理职责、内容及要求:

(1)防疫科负责劳动者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求援、组织职业病人的的诊断、治疗和检查、防暑降温药品的发放、组织从事、接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计量监测、提出职业卫生培训的需求。

(2)安全生产部负责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工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定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下发计划、保健费的汇总和矽肺患者补贴费的发放、组织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管理、建设项目“三同时”手续的报批及防暑降温工作的综合管理。

(3)人力资源部负责劳动组织和岗位人员的配备。

(4)自动化部负责对CO报警仪和环境监测站商务的性能与效果的校验。

(5)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的具体工作。

程序文件的职责划分对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及职业病人的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使之更加系统、更加一致,做到“操作前有预测,操作中有预防,应急时能控制”,各个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管理职能,使职业病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职责明确,落实到人,环环衍接,动作顺畅,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管理的随意性和缺乏系统性。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同时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石钢公司自体系建立、运行以来,公司从方针、文件的宣贯、机构的设置、职责的分配、人力与财力的投入危险源的控制及隐患的整改等方面都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有效地控制了各类危险因素。通过培训,强化了职工的职业健康意识,提高了职工的职业健康素质,既达到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的目的,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3)

0 前 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和安全生产标准化都是现代安全管理方法,但侧重点各有不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主要侧重于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管理流程的设计和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种执行标准,侧重于现场的人为作业安全和现场设备设施及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特别是生产现场的实际效果和状态。只有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一体化运行,集两者之所长,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监控的效能,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

1.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随着工业企业社会化分工的加速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工艺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不断突出。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和讨论,英国标准协会、挪威船级社等13个组织提出的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系列(OHSAS)标准,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一种具有动态的、高度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改进功能的系统化、程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我国与2001年11月正式引进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规范》(GB/T 28001-2001)。

1.2 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对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起步较晚,2010年4月国家颁布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作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标准。2011年11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对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调:“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普遍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安全标准化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进一步细化,是中国特色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模式。

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企业的积极意义

2.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积极意义

2.1.1强化企业自身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系列标准提供了一个机制,就是将政府及社会对职业安全卫生的宏观管理和组织的微观管理结合起来,使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成为组织全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突破了单一的管理模式,使安全生产管理由被动地接受强制性的管理变为组织自愿参与的市场行为。

2.1.2促进国际贸易,清除非关税壁垒

职业的安全卫生问题与环境问题一样,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以此为借口,对他国的产品、活动或服务采取单方面的

进口限制,使其成为新的非关税壁垒,这种情况将首先在实施标准与尚未实施标准的国家和企业之间产生,因此不采用OHSAS标准的国家和组织将会受到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被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随着国际社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开展和深入,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组织均利用同一标准建立自己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国际的互认制度,这将为非关税壁垒的清除进一步扫除障碍。

2.1.3有助于组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加市场竞争力

组织为建立和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求满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员工和相关方的安全和健康提供有力保证,要求组织做好与相关方的交流,满足相关方的要求还有利于改善组织的公共关系,安定社会。这样从侧面反映他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组织,这有助于提高组织的信誉和市场竞争能力。有时会因此而获得投标的权利或相关方的认可。

2.1.4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求针对组织各个相关方职能和层次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培训,使他们了解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及各个岗位的操作规程,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有助于全员安全意识的提高。

2.2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企业的积极意义

2.2.1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国家“十二五”强力推行的安全生产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制定、实施国家、行业等标准,来规范各种生产行为,以获得最佳生产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企业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境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

2.2.2实行标准化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使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达到加强安全科学管理,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规范化。

2.2.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需要加大安全投入,提高专业技术装备水平,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改进现场作业条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技术操作和防范技能,杜绝“三违”。

2.2.4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是科学管理的基础;是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的需要;扩大市场的需要。

3 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区别和共性

3.1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区别

1.安全标准化采取强制原则,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1)安全生产标准化则采取强制原则,政府有明确要求,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中明确指出:“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关闭。”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通过实施严格管理,以隐患排查治理预测预警为基础,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规章、规程的要求,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并持续改进,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采取自愿原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PDCA循环,即“计划、行动、监察、改进”活动,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以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为基础,它要求组织在实施管理体系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体系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损失的目标。企业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意愿,政府无强制要求。2.安全标准化是量化的管理标准,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管理方法。

(1)安全标准化是一个标准,有量化分级,它分为13个一级要素和42个二级要素,它对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的评价都有明确的量值规定,强调现场管理,更注重硬件建设。它要求企业各个工作部门、生产岗位、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各种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等要求,是一项系统、全面、基础和长期的工作,克服了工作的随意性、临时性和阶段性,做到用法规抓安全,用制度保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侧重于系统管理方法框架的构建,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和理念。强调流程管理,偏重软件建设,是一种系统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侧重于管理方法的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是与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并列的三大管理体系之一,这种体系是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而且与组织的其他活动及整体的管理是相容的,可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来使用。

3.适用范围的不同

(1)安全标准化AQ/T9006有一个共同的规范,但每个行业有自己的规范,如电力系统执行《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建筑有《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矿山有《井下(露天)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等等,并配发各相关细则,如《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细则》。每个规范适用的范围也是局限的,仅对某一个行业或某个专业的。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分专业行业,适用任何组织、任何企业,不论大小、不论国内外企业均适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通用的规范,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共用框架,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执行力不一样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从国外引入的管理体系,没有强制执行,只对组织以推荐的方式进行管理,是一种市场行为,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是组织的自律行为,旨在提高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

(2)安全标准化是我国自主创建的管理体系,管理内容有具体的量化要求,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内容衔接较多,是国家强制性推行的安全标准。企业是被动执行的。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的关注焦点和侧重点不同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注的焦点是员工满意、相关方满意;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侧重于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管理流程的设计和规范。

(2)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主要关注焦点是政府满意;强调标准的量化及安全生产各项活动的标准化,侧重于现场的人为作业安全和现场设备设施及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特别是生产现场的实际效果和状态。

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的控制目标范围不同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控制目标范围是组织所有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减少职业危害。

(2)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控制目标范围主要是作业现场的人身安全,还有生产经营过程事故造成的财产安全问题、防灾减灾问题、交通安全问题,以及生产安全事故对作业现场外部的影响等。

4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共性

4.1运行模式相同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均遵循动态循环的“PDCA”现代管理模式,建立并保持体系,通过自我检4.2要素设计相似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均采用要素管理形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由5个一级要素和17个二级要素构成,安全生产标准化由13个一级要素和42个二级要素构成。

4.3实施方式类似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都采用了企业主体责任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思想,即都是企业根据标准要求,建立体系文件,按照文件实施管理,并先进行内部审核或自主评定,然后再申请由第三方认证机构或评审机构进行外部审核或评审定级。

5 结论

通过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标准化的区别和共性的分析,可以得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标准化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两种相辅相成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标准。两者各有侧重,一个注重宏观,一个注重细节。要搞好安全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就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进行一体化运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降低职业风险,来实现安全标准。在运行中坚持落实管理体系不走样、坚持标准不放松,建立起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本质安全,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侯茜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cn.

[2] 樊晶光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实践与思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cn.

篇(4)

一、HSE管理体系实施步骤

1.学习标准、培训人员。(1)组织对岗位工人的宣传教育。HSE管理体系的实施和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全体职工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参与。因此,企业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清楚地了解实施HSE管理体系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以使其自觉主动地加入到推行HSE管理体系的过程中。

(2)组织对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专门培训。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是HSE管理体系的建立保持者,担负着组织管理,文件编制和运行监督等重要使命。因此,必须通过举办专门的HSE管理体系培训班,使其获得HSE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工作所需的专门知识,通过考试并具备HSE管理体系内审员的资格。

2.风险和管理现状调研。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是风险评价和管理现状调研,企业及二级单位在建立HSE管理体系之前,必须对企业存在着的事故隐患,职业危险,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对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及健康的HSE管理问题进行现状调研,以使企业制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更有针对性。

3.规划设计和准备。根据风险评价和现状调研的结论,企业及二级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应组织有关部门对拟建立的HSE管理体系进行规划设计和准备,其主要工作程序及内容应包括:(1)企业最高管理着依照HSE规范确定的承诺原则和内容,向企业员工和相关方作出书面承诺。(2)企业最高管理者指定和任命HSE管理者代表,并授予应有的管理权限。(3)企业主管部门提出HSE方针和目标草案,最高管理者组织评审并批准。(4)成立企业HSE管理委员会,制定HSE管理委员会章程。(5)调整和强化HSE管理监督机构,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充实技术管理人员。(6)依照HSE管理规范,制定各级组织和人员的HSE职责。(7)建立健全企业HSE管理网络,成立基层单位HSE管理小组,按要求选拔配备HSE管理人员或安全工程师。(8)提出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配置计划。(9)制定、修订和完善HSE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制度、规定。(10)根据HSE管理规范和HSE制度、规定的要求,制定出HSE关键管理工作的程序。(11)制定HSE管理体系建立的实施计划进度表,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责任与分工。

4.HSE实施程序文件的编制。HSE实施程序是HSE管理体系可执行文件的集合,根据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和HSE管理规范的要求,企业及二级单位在建立HSE管理体系前,应编制《企业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职能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生产车间(装置)HSE实施程序》3种HSE实施程序文件。

5.HSE管理体系的实施。以上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后,即可进入HSE管理体系的实施阶段,其主要工作内容为:批准和HSE实施程序;部门、车间按实施程序的要求,组织开展日常的HSE管理活动;部门、车间建立体系要素运行保证机制,开展检查监督和考核纠正工作,保证HSE管理体系按既定的目标和程序运行。

6.审核、评审。HSE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因、内因的影响,管理目标、管理程序、管理方法与管理效果之间有可能发生一定的偏差。因此,在HSE管理体系运行一定时期后,需要对HSE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适用性进行审核、评审,以及时调整现实与体系不相符合、体系与现实不相适应的部分,达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目的。

二、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效果

实施HSE管理,不但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弊端,而且能够顺应法律法规、市场和社会各方需求,提高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能提升企业形象。通过某个体系认证,即可证实企业在一方面的管理符合国际规则。“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热”过后,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现已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砝码,通过HSE认证,可展示企业对人类、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2.能提高员工素质。“意识、能力和培训”是HSE管理体系中的一个要素,要求企业对一项活动策划时要充分考虑完成此工作的人员的能力,对达不到要求者,应通过培训使其能够胜任。这就一方面要求员工应具备较高的HSE意识和能力,保证在开展活动时有具备足够能力的人员去胜任。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建立一套提高员工意识和能力的运行程序,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遍其意识和能力。

3.能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国家对申请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有一些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管理基础,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这些要求。而HSE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不但能提高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而且还可以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篇(5)

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341-02

【Abstract】Combining Liao sun is actual while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occupation health legal theory, in tallying up empirical foundation, studied from the strategic height current with the result that from now on, occupational disease harm of development and counterplan.Put forward the method and suggestion of science towards preventing control occupational disease from endangering, .Its science standpoint comes from;Be engaged in the experience and intelligence of the 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 of occupation health work, drew up the science method of the Liao occupation hygiene in sun City work and to the prevention control of the occupational disease measure.Its establishment important point has catholicity and covered the basic measure method of nation and place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control and knew well to solve the related law laws that the national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controls,

【Key words】Developmentoccupational disease control and pveventiun strategic points

本文研究探讨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结合我市职业病危害状况,主要针对我市规模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研究做出的:中长期战略性对策和途径。本文是在《辽阳市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与检测》、《辽阳市职业病预防控制战略研究》两个课题研究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综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与辽阳市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国内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形成的宏观战略思想。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可直接为政府在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的理论研究成果。其理论可以指导职业卫生科研开发,研究理论的学术价值和指导作用,可以提供给我市从事职业卫生工作的人员使用。

1 职业病预防控制的战略要点

1.1 前期预防

1.1.1 对策与方法

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前期预防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1.1.2 要点 1、完善法规建设。2、加强教育培训。3、健全申报和批准管理程序建设。4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5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计。6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7、应急救援站。职业卫生设施建设的“三同时”。

1.2 生产过程中的预防和控制

1.2.1 对策与方法

1.2.1 生产过程中的预防控制,是前期预防控制的补充或补救办法。我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2.2 具体措施 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2、职业病防护设施。3、技术改造和工艺技术更新。4、职业病危害告知。5、工作场所日常监督管理。6、强化劳动者的职业危害个人保护的法律意识。7、职业健康监护检查。8、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单位职业卫生档案。9、职业危害应急处理预案。

1.3 其他控制方法和策略要点:

1、政府管理策略2、整合职业卫生监管技术资源,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3、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4、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体系。5、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应急救援体系。6、加快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化建设.。7、加快职业安全卫生技术保障体系建设。8、加强职业安全卫生宣传教育体系建设9、加强重大职业危害源的监控和重大中毒事故隐患的治理。10、加强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形成监管协同机制。11、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管。12、促进职业安全卫生产业发展。13、深化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工作。14、加强职业卫生执法体系和法律保障建设。15、落实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16、完善职业卫生投入保障机制。18、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19、实施职业安全卫生许可制度。20、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和法律援助作用。21、大力推进职业安全卫生文化建设。22、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工程。23、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职业卫生工作。24、有计划地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职业病防治基金和运行保证机制。25、强化“三同时”审查力度。26、职业安全卫生促进工程建设。27、明确治理重点,突出治本措施。28、依靠科技进步,加强职业卫生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29做好职业病普查、申报和检验检测工作。30、中长期职业病预防控制规划战略纲要。31、加强职业安全卫生领域的交流合作。

2 讨论与结语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研究,是一个涉猎许多方面的综合性科研课题,我们主要在《职业病防治法》的原则指导下,结合工作实际,总结概括了目前职业病预防控制相关方法,原则,措施,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战略决策,其要点主要方面是;全社会要强化劳动保护,劳动卫生管理 、法规的普及、预防控制技术的进步、及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张敏,李涛,周安寿等,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进展与控制对策,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2008.8,V26(8)

[2]张敏,李涛,周安寿等,加快应对体面劳动全球战略目标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 2008.8,V26(5)

[3]张敏,李涛,周安寿等,对如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2008.8,V26(5)

[4]李涛,张敏,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实用指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5]李涛,张敏,化学品职业危害分类控制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6]李涛,张敏,密闭空间职业危害防护手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7]张永伟,法定职业病预防与控制指南,海洋出版社

[8] 国际劳工组织,中小企业职业安全卫生防护手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篇(6)

公司领导根据企业易燃易爆及煤气连续性生产特点,在做好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时,参照了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广泛地开展oshms(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它应用了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企业的总体出发,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事故的预防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意外事故的工伤率和发病率下降,企业达到最佳安全卫生状态。于是在2月公司向国家oshms中心申请体系认证。

1 开展安全性评价

公司领导为了使体系认证工作做到扎实,在体系认证启动前,先进行工艺流程和生产装置安全性评价(以下简称安评), 把“安评”工作的核心内容“危险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计划”作为实施体系认证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公司在国家石油与化工建设项目劳动安全予评价中心的老师指导下,将公司划分为生产运行、储存运输、公用工程、生产辅助、厂区布置和作业环境、工业卫生、消防和综合管理等8个系统,把石油液化气球罐区、危险品码头、轻油贮槽区、轻油制气装置四个主体部分作为公司重点危险源进行‘安评”。通过确立危害辨别和危险评价等建立了46份共 600条危险因素安全检查表,并用ici 蒙德危险指数法计算,确定这些危险因素发生的频率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搞清了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对osh可能产生的影响,制订了预防危险、控制风险和危机控制计划,使公司领导和广大职工把握了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为有效实施体系认证打下基础。

2 osh体系建立

osh体系的策划。主要是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危险辨别、危险评价、控制计划(在第一部分),以及方针目标与管理方案和体系文件。为实施管理体系做好启动准备。

(1)落实组织,明确职责

为加强oshms认证工作,公司成立了以经理(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由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参加的osh体系认证领导小组,由管理者代表(生产副经理)负责的由安保部、办公室部门组建的日常工作机构。工作组结合公司实际,根据体系认证的“计划、实施、监测、评审”等四个阶段的工作要求,拟订了15项工作分步实施计划,逐项分解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对职能部门在体系运行中还制订了监督、检查、考核条例,运用经济扛杆,来激励广大干部为确保体系的正常运行而自觉做好贯标工作。

(2)制定方针,明确目标

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目标是公司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宗旨和方向,公司经理根据企业生产性质,及法律法规的要求,亲自了“安全第一扎根人心,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安全管理不留死角,安全生产万无一失”安全卫生方针和“职工伤亡、火灾爆炸、设备有责、泄漏中毒、行车有责事故为零”的五个零目标及严格按法律、法规要求,实现公司提出五项安全工作持续改进的承诺。充分体现了公司领导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决心。

(3)全员培训,转变观念

推行osh体系管理,首先是新旧思想理念的碰撞,观念的转变需要系统的培训。为此,我们对中层以上干部及内审员重点学习标准中的基本内容及相关法律、法规,使广大干部认识到oshms中危险源是管理核心;法律法规使体系持续改进;组织机构是实施体系的必要前提;目标和管理方案是持续改进的重要途径;实施运行是控制风险的关键步骤;监测是体系运行重要保障。通过培训和考试,形成了一批实施oshms领导力量。对基层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培训的重点是同自身工作相关程序文件的要素和作业指导书,培养他们自觉执行体系文件的好习惯。公司工会还将江总书记对安全工作重要批示及公司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目标内容,以广告标语牌形式醒目竖立在办公大楼旁进行宣传和展示,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培训、教育,使公司领导和广大职工明白了在体系认证过程中,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收到了明辨是非的成效。

3 osh体系文件的编制

oshms文件是组织实施osh管理和开展安全防范工作的法规性文件,也是oshms审核和认证的主要依据。为此,公司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1)结合实际,建立体系文件。因为 oshms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编写体系文件时,凡是oshms需用到iso9002策度和检查记录表格的,我们就直接将 iso9002体系文件引用到 oshms文件中去,逐步做到“二个标准、一个体系”,实行全面管理。

(2)优化组合、编制体系文件。oshms是由 17个管理要素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通过优化组合和裂解重组为15个要素,按照简化、明了、完整,将要素内容转化为企业安全活动的具体行为。

(3)在体系文件编写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为此,我们到市标准情报部门收集了国家有关安全卫生方面法律、法规 52项,安全技术标准 130个,下发给部门和车间相关法律、法规33项,技术标准 40个,并将它充实到安全生产制度内容,强化了体系文件的法治力度。同时还按法律法规要求,编写了从劳动保护的“安全帽使用和管理规定”到现场作业的“设备大修安全管理规定”和防火管理“消防栓、消防池维护保养制度”等29项规定,修改了“外来施工人员人厂安全教育制度”等23项制度,还健全和完善了86份各类安全检查表。使安全管理工作从人治变为法治,确保体系文件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4)集中优势力量,编制手册和程序。我们集中熟悉生产工艺。和安全技术的管理骨干参与文件编写,编写的程序文件都经过集体讨论和要素相关部门去反复征求意见,通过三次较大幅度的修改,使文件与标准在符合性和相互之间接口衔接保持一致。还对动火作业等重要操作票证,编制了工作程序流程图,增加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

4 osh体系实施运行

oshms标准的实施运行,主要检验osh体系文件符合性和有效性,确保体系持续、正常有效地运行。我们做了两个方面工作。

(1)为了使osh体系做到扎实有效实施运行。公司经理亲自和颁布了oshms文件,还要求各部门、车间要以五个到位:文件发放到位、学习理解到位、运行实施到位、检查监督到位、规范记录到位,来做好oshms实施运行。生产副经理一管理者代表则提出要充分认识oshms“运行的复杂性、操作的艰难性、审核的科学性”,他在全体员工中反复强调要确立“重在贯彻文件,实在体系运行、贵在消除隐患”的正确思想,使体系运行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2)抓好持续培训和具体指导来推进体系运行。我们一方面将oshms标准的基础内容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汇编成百题辅导材料,分三批发给基层管理人员和岗位工人学习,使全体员工认识到要适应新建立oshms的运行,就必须掌握涉及到各自岗位的操作标准,并按标准正确操作;另一方面,由管理者代表率领贯标工作组深人要素责任部门,同车间领导和有关人员一起学习程序文件,对

不明确和不切合部门实际等问题,予以当场修正和解决,使他们能很好地掌握体系要素的和具体要求,从而减少了工作上随意性。

5 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内部审核是为了验证和评价公司在osh工作的计划,以及方针目标实现和运行情况。为了有效实施内部安全审核,我们在审核过程中做到三个结合:①公司审核与部门自我审核相结合,②集中审核与专业审核相结合,③定期审核与专题审核相结合,不仅促使部门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改善工作机制,而且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如整改有困难,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部r协调解决,如技术部提出关键设备运行要进行状态监测,公司经理当场拍板决定投入资金5万元,购买红外线测震测温仪11台,使关键设备事先做好事故的预防预测工作。这样就较快地消除内审中发现的安全卫生不合格项,并为管理评审创造了有利条件。

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对osh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全面评审,是实现oshms持续改进的保证。为此,经理亲自检查和评价体系现状和适合性。①对oshms在实现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对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评价;②公司在体系内审中审查出的问题做出处理结果,判断内审的有效性。③对体系文件在执行中意见和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找出osh体系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完善,使其适合于变化后环境,为体系认证响准备。

通过公司职工近五个月的努力,于去年十二月七日经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中心对公司实施oshms情况进行现场审核验证合格,成为国内城市煤气行业首家获证单位。

篇(7)

无论是行政监管,还是用人单位负责,每一机制的运行都需要良好的组织体制保障。为确保机制的有效运行,日本构建了一支高水平、高效率的政府监管机构,一支公益性、专业能力较强的劳动保护团体组织,以及一批拥有法定资格和较高技术水平的企业管理队伍。

高水平、高效率的政府监管机构

为了从组织上保障相关安全卫生法规的制定及其行政监管工作的高水平与高效实施,日本非常重视职业安全卫生监管人员的选拔与培训,以及监管机构在功能上的建设。

首先,日本具有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监管队伍,全国共有3 752名监督官,其中厚生劳动省40名,都、道、府、县劳动局819名,地方劳动基准监督署2 893名。所有监督官都按照统一的选拔条件,并利用全国统一的文科和理科两种考试方式录取。录取后的监督官首先需要在厚生劳动省总部培训1个月,然后分配到地方监督署实习1年,再经所在监督署现场培训监督指导业务1年半后,方可开始承担具体的监督指导工作。而且,如果分配到职业卫生部门时,还要接受职业卫生专门官的培训。

此外,日本各级职业卫生行政监管机构的职责划分明确、有序衔接,上层重点关注法规政策建设,中层重点开展计划指导和审查许可,基层重点围绕对企业职业卫生状况的监督检查。

日本的行政监管机构分为3级:厚生劳动省负责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统计分析、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体系的制(修)订以及制定“防止劳动灾害五年规划”,并负责对重点工作进行指导与释疑等;都、道、府、县劳动局负责收集与分析所辖区域的安全卫生信息、相关企业申报等事务的行政审查和许可、制定适用于本区域实际状况的防止劳动灾害推进计划,并负责对地方劳动基准监督署进行指导与检查;地方劳动基准监督署重点负责对辖区内企业职业安全卫生守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公益性、专业能力较强的劳动保护团体组织

为了从组织上推动企业自主安全卫生活动的顺利开展,日本于1964年制定了《劳动灾害防止团体法》,从法律上规定了这些团体的功能、定位以及防止劳动灾害的经营机制等,并依法设立了综合性的“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以及“建设业劳动灾害防止协会”“陆上货物运输业劳动灾害防止协会”等5个行业劳动保护团体组织。这些团体组织与国家设立的专业研究院所不同,研究院所是为政府行政监管与法规标准制定等提供技术支撑的“智囊”,而这些团体组织作为企业开展安全卫生活动的“智库”,是具有高水平的技术服务能力、重点针对企业的公益机构。它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式对会员企业进行技术支持,以促进企业自主开展职业病防治活动:相关人员以及企业职业卫生活动的人才培养;风险评价、现场安全卫生诊断等企业职业卫生活动的技术指导;通过互联网和图书等方式向会员企业提供各种职业安全卫生信息。

拥有法定资格和较高技术水平的企业管理队伍

企业为了落实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其主要负责人必须具备基本的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同时,企业还应拥有一支具有相关技术和知识的管理人员队伍,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有能力自主地开展各种安全卫生活动。为此,日本在对企业关键的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以及关键的职业卫生管理岗位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培训与实践,构建了一支拥有法定资格和较高技术水平的企业管理队伍。

总职业卫生管理者: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当,法定规模的企业需要配备,并履行法定的职业卫生管理职责。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在法定规模的企业,根据本企业所属业务划分,从具有都、道、府、县劳动局长认可资格的人员中选拔配备,履行总职业卫生管理者职责中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的技术性事项。

职业卫生推进人员:对于法定规模的企业,从本企业认为具有履行职业卫生管理能力的专职人员中配备。

产业医生:在法定规模以及从事法定生产活动业务的企业,从满足法定条件要求的医师当中,选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产业医生,履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等有关职责。

作业主任:从事存在法定的职业危害作业的企业,从具有都、道、府、县劳动局长认可的该特定危害作业的作业主任资格的人员中,选拔配备该特定危害作业的作业主任,履行指挥从事该作业劳动者等的职责。

特殊培训人员:劳动者新上岗或转岗从事法定的危险有害作业时,企业应依法对其进行特殊的教育培训。

机制运行的环境保障

无论是行政监管,还是用人单位负责,每一机制在组织体制保障的硬件基础上,还需要有软件的运行环境保障。日本为确保职业病防治机制的有效运行,构建了良好的法规体系和安全文化氛围等软件支持。

系统、动态、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体系环境

日本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比较完善,它不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不断予以修订,而且整个法规组成的结构系统性强,内容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便于企业、政府监管人员对法规要求的理解、掌握和执行,以保障行政监管、用人单位负责机制的有效运行。现以作业环境测定为例说明如下。

日本的职业卫生法规体系主要由劳动安全卫生法(法律)、劳动安全卫生法施行令(政令)、厚生劳动省省令(省令)以及厚生劳动省告示构成。

《劳动安全卫生法》作为安全卫生的基本法由国会制定,主要规定了有关各方的责任与义务、防止劳动灾害的基准以及促进企业自主活动的措施等。如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对于从事有害作业的厂房内以及其他作业场所,应实施必要的作业环境测定,并保存测定结果的纪录。

《劳动安全卫生法施行令》依照法律要求由政府内阁制定,相当于我国的国务院行政法规,主要对法律中规定的对象进行定义或范围界定。如针对法律要求的作业环境测定,该施行令明确界定了需要实施作业环境测定的10大类作业场所。

厚生劳动省省令由厚生劳动省制定,相当于我国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主要针对法律要求规定了的具体措施,包括《粉尘危害防止规则》《石棉危害防止规则》《有机溶剂中毒防止规则》《特定化学物质危害防止规则》等。如《粉尘危害防止规则》中,针对作业环境测定的法律要求,以及施行令界定的需要实施测定的粉尘作业场所,规定每半年进行一次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的定期测定。对于矿山采掘等特定粉尘作业,还应进行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保存7年。同时,规定企业应依据测定结果进行作业环境管理分级,并根据分级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厚生劳动省告示由厚生劳动省制定,内容上相当于我国的标准,主要对省令中需要明确具体技术要求的内容进行规定,包括《防尘口罩规格》《卫生管理人员规程》《石棉作业主任技能培训规程》《作业环境测定基准》等。如《作业环境测定基准》针对上述法规对作业环境测定的要求,详细规定了作业场所、测定点、检测时间、检测方法等技术内容。

多方参与、长期养成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

所有职业病都是由于从事生产活动引起的,因此是可以预防的,但是,生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因而生产与职业卫生常常是矛盾的。因为降低各类职业危害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知识,而且所需费用可能很高,但安全卫生投入的效益很难在数年内体现出来,也很难用经济尺度加以衡量。因此,为了推动用人单位负责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来持之以恒地创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推动企业形成遵守法规、保护每一位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安全卫生工作优先于其他任何生产经营活动的文化氛围。为此,日本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篇(8)

2013年《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50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27号),明确取消国家能源局组织的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审批事项;2015年《关于推进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安全〔2015〕126号)提出:“为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简政放权工作要求,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不再组织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

面对以上不同说法,一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感到困惑,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还要不要继续推进?

如何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以《AQ/T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为核心的一系列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包括《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等,实质上属于标准化管理范畴,是落实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的手段之一,并非安全生产标准化本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等标准化规范,是两个概念。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但《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等安全标准化规范的推进并非强制要求,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一种方式方法。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国际上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现手段主要通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安全绩效第一的英国,10万从业人员死亡率已降到0.46,远远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1991年,英国职业安全健康执行局率先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指针,1996年的BS88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全球第一个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同年,美国及日本也颁布了各自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1999年,全球13家著名认证机构在BS8800基础上颁布了OHSAS18001,成为一个跨地区标准;2001年国际劳工组织颁布的ILO-OSH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是第一个全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201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起草ISO45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预计最早2016年秋季颁布。与此同时,杜邦、壳牌、巴斯夫等各大跨国公司,在实践的基础上,也了各自的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

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发展历程基本与英日美等国一致。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主管部委一直倡导推荐通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构建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1998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现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颁布了我国第一个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CSSTLP1001;1999年,国家经贸委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2001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及审核规范,2002年《关于印发〈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实施指南〉的通知(安监管技装字〔2002〕24号)》,2003年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工作的通知(安监管技装字〔2003〕71号)》。

2004年,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管理由国家安监局划至国家认监委,国家认监委继续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2005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失去了推进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的抓手,另起炉灶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之后上升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并先后颁布了《AQ/T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及一系列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中的焦点问题

当前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中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企业选用哪一个标准;二是如何克服运行中的两张皮情况。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可选择标准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等系列安全标准化规范、《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1、南非NOSA五星或企业自身开发的安全管理体系(如杜邦、壳牌、中石油、中石化的HSE)等。

国内已有7万家企业通过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还有一部分通过了OHSAS18001、南非NOSA五星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此外,中石化集团、中石油集团、中海油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神华集团,也颁布了集团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杜邦、壳牌等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采用了其自身集团的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

国际上主要的安全管理体系都来自于企业的探索实践,经总结提炼为推荐性标准,遵循系统理论,基于风险管理和预防为主,按照戴明循环搭建结构,强调守法,追求持续改进,为企业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指导,是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的核心和主要手段。

《AQ/T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等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本质也属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一种,是管理类推荐性标准。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拥有自主管理权,选取什么管理模式、方法和工具是企业自主决定的,政府部门只能依法监督企业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而对于具体管理模式和方法,政府部门可倡导和推荐,但不能强制执行。企业既可选择《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等系列安全标准化规范,也可选择《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1、南非NOSA五星或企业自身开发的安全管理体系,只要能有效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即可。

两张皮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这也说明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系统科学管理中面临的挑战。一些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主要精力用于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而文件体系复杂,不便于使用者执行,陷于繁琐的记录。有的领导认为体系的创建无非就是编制一套文件,狭隘肤浅的认识导致创建走过场搞形式,管理人员在体系设计阶段不注重总体规划,急于求成,图省事走捷径,一线员工参与不够,最终形成的制度与企业实际脱节,不能解决企业安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双线并行”建议

篇(9)

中图分类号:X92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对工业生产安全的逐步重视和国际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企业建立了关注生产场所作业安全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但是由于我国在工业安全管理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GB/T28001-2001在工业企业中的引用展开研究,旨在为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现场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系数较高的环境,进而为我国企业成功规避国际上的贸易壁垒提供帮助。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含义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英文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OHSMS)的中文翻译,OHSMS 来源于OHSAS18000,是一国际性安全及卫生管理系统验证标准。它主要关注生产经营单位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以提高员工作业安全系数,保障员工健康与安全为目的。我国在2001年翻译推出了与OHSAS18000相对应的GB/T28001-2001和GB/T28002-2001,提倡广大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并运行OHSMS,以实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

二、我国工业企业推行OHSMS的主要问题

通过诸多企业多年运行实践证明,OHSMS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改善工作环境,提高企业文化,而且其理论先进、科学,在方法上也比较可行。但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健康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OHSMS的贯彻落实,主要体现如下。

1.员工安全意识淡薄,企业重视程度不够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落后,机械化程度很低,工业企业主要靠密集的劳动力来弥补生产技术的不足。生产方式的落后,使得我国工业企业事故频发,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对事故司空见惯,认为进行生产就难免出现伤亡事故。

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对员工进行基本的安全培训。许多现场作业员工缺少必要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知识,造成日常的安全工作不能正确处理,出现紧急情况不会有效逃生。

2.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安全标准滞后

自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以来,经济发展速度过快,政府管理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滞后的现象。在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针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部分健康安全标准落后甚至有空白的现象。

例如,我国在高温作业上没有一项合适的全国通用的法定条例,甚至还在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在行业标准上,机械安全及制造标准和特种设备安全标准,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滞后甚至严重不合适的现象。

3.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过多,管理相对混乱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企业管理参照国家行政机构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根据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设置,企业的健康安全管理由职业病防治机构、安全技术机构、消防管理机构来执行。在今天的企业中,这些管理部门在处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问题时往往各自为政,互相依靠甚至互相制约,尤其表现在健康安全隐患治理费用上,互相推托,造成了很大的执行障碍。

4.政府健康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权力不够

我国部分政府只注重生产和效益,在健康和安全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健康安全监管人员的数量配备和人员能力的培养上,还远远跟不上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发展壮大。

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为了片面追求政绩,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采取姑息袒护的做法,严重地影响了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和落实。另外,政府赋予职业健康和安全的监管部门职责很大,权力却很小,查出了问题以后,企业往往以停产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为由,延缓健康安全隐患的整改期限,甚至拒绝整改。

三、我国工业企业有效推行OHSMS的对策

尽管我国工业企业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由于国家已经意识到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已经开始下大力气扭转这个局面。所以只要我们找到企业推行OHSMS的方法,提高该管理体系的执行力,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就会得到持续的提高。

1.加强宣传教育,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

意识是决定行动的重要原因,只有提高了企业所有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意识,才能使OHSMS得到顺利地运行。安全意识的培训要分层次开展。对企业的法人代表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实行持证上岗,不合格者,取消其法人资格,在经营意识上提高健康和安全意识。同时,企业应对职工进行安全健康技术、法律法规等教育,广泛宣传职业安全卫生科学知识,使职工认识到职业安全卫生的重要性以及急功近利可能产生的隐患,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企业各个层次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OHSMS的执行力度就会明显提高。

2. 健全法律法规和健康安全标准,让健康安全管理有法可依

国家的健康安全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工业行业的发展态势,及时地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的管理办法;同时,关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根据行业的发展形势,修订更新法规和管理办法,使之符合规范性强,效力高的要求。

在健康安全标准方面,政府应该及时组织科研力量制订、修订工业企业的健康安全标准。缩短健康安全标准的修订周期,参照国际上先进国家行业的标准,修正在执行中出现的不合适条款。基于法律法规和健康安全标准建立并运行的OHSMS,就会因为有确凿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依据,从而能在企业中顺利地被执行。

3.整合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提高执行效率

根据国际先进企业管理的模式,整合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把分散在各部门的健康安全管理职能集中起来,减少各个管理机构在执行时相互推托的空间,提高健康安全的管理和执行力度。

在建立和运行OHSMS的时候,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统一协调职业健康、人员安全、设备安全和消防安全的管理。专门的管理部门在执行OHSMS过程中,就会统筹各项资金和人力资源,使OHSMS得以有效地运行。

4.增强政府健康安全监管力量,加大监管部门的权力

地方政府部门根据管理区域内工业企业的规模和数量,尤其是针对职业健康安全监管职能移交后,部分安全监管机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短缺的现状,为安全监管部门配备职业卫生专业人员,配备充足的管理人员。在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上,要经常安排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培训,使之符合健康安全管理要求。

纠正部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政绩的做法。在考核地方政府绩效时,增加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绩效的权重。政府监管部门在对工业企业监管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健康安全标准,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严格执行停产整顿的措施。

在这样多方面的压力下,工业企业为了安全稳定地获取利润,就会建立效果比较明显的OHSMS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层层施加压力,提高OHSMS的执行力度。

四、结束语

通过采取上述四项措施,把企业置于外有压力、内有动力的环境之中,企业管理者就会认真对待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将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之首,扎扎实实搞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从而建立并认真运行OHSMS。

篇(10)

ProspectsofSafetyManagementScienceinthe21stCentury

LuoYun

(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

Abstract:Prospectsofsafetymanagementscienceinthe21stCenturywerediscussedinvolvingsafetyprinciples,safetylegislation,andmethodandmodeofsafetymanagement.

Keywords:SafetyprinciplesSafetylegislationMethodofsafetymanagementModeofsafetymanagement

1引言

21世纪将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时代,同时也是经济与文化矛盾、环境与技术冲突、人类与自然牵制的时代。由此,不仅人类文明史要揭开一个新的百年,更应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如果不引起高度的警惕,21世纪将会是灾害、事故、环境公害更为恶化的时期。其实,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笔者已深切地体验到这一点:人炸、资源枯竭、环境危害、重大事故与灾害频发……。还清楚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那些不科学、欠文明的落后文化习俗,形成了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背景:人类的科学素养不尽人意;地区或国家间的技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顾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在很长一段时期将仍是不少人的主导追求;企业经营人员的短视与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盛行;……。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仍是21世纪人类社会活动的主旋律。显然,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平安、健康、少灾都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十分重要的目标。另一方面,21世纪将是高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数字化生产与生存的方式将会得以普及的时代。新技术、高技术首先将给人们带来发展与进步、效率与效益、舒适与文明,与此同时,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技术的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与灾难。

面对上述的现实与背景,正视未来的挑战和忧患,为了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世界,需要创建安全的生产方式和康乐幸福的生活方式。为此,人类唯一的出路就是重视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有效地预防各种意外事故和灾难的发生。

安全管理作为预防事故三大对策之一,将为21世纪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和安全生存发挥其重大的作用。

2安全原理-安全管理实践的基石

安全管理方法与对策的绩效,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需要有战略和方向的指导。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科学的规律,搞清安全管理的科学原理。

安全原理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理论和策略,是安全科学以及安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石,是人类预防事故的重要理论核心。21世纪,人们将会不断探求如下的安全科学原理。

1)安全哲学原理。即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安全的哲学理论和原则。人类历史进程证明:古代人的安全哲学是宿命论的安全认识论,被动承受型的安全方法论;近代人有了经验论的安全认识论,事后型的安全方法论;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人类进入了系统论的安全认识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21世纪,未来的人类安全哲学必然朝着本质论和超前预防型的安全哲学进发。有了正确的安全哲学思想的指导,未来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的安全才能获得高水平的保障。

2)安全系统论原理。深入研究和探索安全系统论原理、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协同学、事故突变论等安全系统结构、机制、规律和优化。不仅应研究清楚事故系统的规律,更要探讨各种技术安全系统的规律、特点和控制。认识事故系统,对指导人们从控制事故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但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动、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为理性,更符合科学性原则。

3)安全经济学原理。阐述清楚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效率的关系。研究事故损失的规律与评价技术,安全的效益理论和投入产出规律;研究与事故相关的非价值因素的价值化技术。研究不同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时期,事故保险(伤亡保险、财产保险、意外事故保险等)的运行机制及其与事故预防,实现本质安全的关系和动作机制等。

4)安全管理学原理。研究从法理出发的安全法学原理、安全监察与监督的原理;论证清楚安全组织学原理、人员优化的原理;阐明合理的安全投资保障机制;揭示出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体系等基本的理论。

5)安全工程技术与卫生工程技术原理。针对不同的行业和生产工艺与技术,研究相适应的安全工程技术原理,如防火原理、防爆原理、机电安全原理等,以及卫生工程技术原理,如防尘原理、防毒原理、辐射防护原理等。

同时,在20世纪尚未完善的风险控制理论、安全自组织理论、大安全科学理论、安全文化理论等将在21世纪得到高度重视和发展。

有了丰富而充实的安全理论,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人类实现了真正安全原理的掌握,才能改变自身对事故的认识和态度,才能使今天人们安全生产和生活的必然王国走向未来人类安全生存与发展的自由王国。

3安全立法-安全管理永恒的利器

从中世纪起,人类生产从畜牧农耕业向使用机械工具的矿业转移,从此开始发生人为事故。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矿山塌陷、瓦斯爆炸、锅炉爆炸、机械伤害等工业事故不断发生。在早先安全技术比较落后的状况下,人们想到的是从立法的角度来控制日益严重的工业事故。

人类最早的劳动安全立法,可追溯到13世纪德国政府颁布的《矿工保护法》,1802年英国政府制订的最初工厂法——“保护学徒的身心健康法”。这些法规都是为劳动保护而设,制定了学徒的劳动时间,矿工的劳动保护,工厂的室温、照明、通风换气等工业卫生标准。针对世界范围的安全立法,人类进入20世纪才迈出了步伐,这就是1919年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制定的有关工时、妇女、儿童劳动保护的一系列国际公约。中国最早的劳动安全相关法规,要数1922年5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劳动大会提出的《劳动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要求资本家合理地规定工时、工资及劳动保护等。英国、德国、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是劳动安全立法最早和较为完善的国度。除此,很多国家的安全立法一般起步于20世纪,包括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到1915年才正式实施《工厂法》,比英国晚了近百年。

未来的21世纪,人类的安全立法必将体现出如下趋势和特点:

1)安全法规从孤立走向整体,从分散发展为体系。

2)安全立法的任务突出预防,体现出超前性和预防性。

3)安全立法的目标体系更趋明确。立法的目标不但包含防止生产过程的人员死伤,还包括避免劳动过程的危害(职业病)以及财产损失、信誉的毁坏。

4)安全立法的层次体系更为全面。国际通用安全法规(ISO标准、ILO法规等)、各国的国家安全法规、世界范围及本国的行业安全法规(石油、核工业等)、地区安全法规(欧盟、亚太等)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5)安全立法的功能体系更为合理。建议性法规,如ISO国际标准;强制性法规,一般各国制定的国内安全法规都属此类;承担不同法律功能的法规,如法律、技术标准、行政法规、管理规章等,各尽其责,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在21世纪,我国的《职业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重大工业事故控制法》、《减灾法》、《公共场所意外事故预防法》、《家庭事故预防法》等安全法规和条例,将会陆续颁布和实施。

4管理方法-事故预防对策之技巧

管理也是一种技术。安全管理的方法得当,是保证安全管理效能的重要因素。

从管理对象的角度:安全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早期,人们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显然仅仅围绕事故本身作文章,安全管理的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强化了隐患的控制,消除危险,事故的预防才高效。因此,60年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强调了系统的危险控制,揭示了隐患管理的机理。21世纪,隐患管理将得到推行和普及。

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早期是事故后管理,进展到60年代强化超前和预防型管理(以安全系统工程为标志)。随着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安全管理是人类预防事故的三大对策之一。科学的管理要协调安全系统中的人—机—环诸因素,管理不仅是技术的一种补充,更是对生产人员、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控制与协调。21世纪,要进一步理解和落实这种认识和过程。

从管理理论的角度看:从建立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的管理,发展到现代的科学管理。30年代美国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了1∶29∶300安全管理法则,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为近代工业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到了世纪后期,现代的安全管理理论有了全面的发展,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行为科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等。21世纪,安全管理科学园地将会更加百花争妍。

从管理方法的角度: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技巧与方法。21世纪,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安全评价、风险管理、预期型管理、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行为抽样技术、重大危险源评估与监控等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将会大显身手,安全文化的手段将成为主要的安全管理技术。

5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不断探索的命题

我国的安全管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管理模式。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建立了劳动保护管理体系;70年代在劳动保护管理体系下,强调了事故管理系统;80年代出现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进入90年代,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显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生产技术、经济体制和安全理论指导下,表现出不同的安全管理特色。

21世纪将是安全科学管理不断深化,安全管理的作用和效果不断加强的时代。现代安全管理将逐步实现: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变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为现代的安全管理动力;变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变只顾生产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现代的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模式;变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变次要因素为核心事业)。

21世纪,如下安全管理模式将得到发展和完善:

1)企业HSE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三结合的管理体系,其目标是强化企业管理者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管理意识,激励企业员工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工作热情,最终改进企业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效能,实现人类社会和企业的综合效益。

2)企业ISO18000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MS)。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统一规范下,企业要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这是国际标准一体化的重要体现,也是随着ISO9000和ISO14000在各国逐步得到认可和取得成功的背景下,国际工业社会重视和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目标。这一体系的推行,将促进和改善人类社会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和水平。

3)企业“综合安全管理模式和机制”。在企业,无论是人身伤亡事故,还是财产损失事故;无论是交通事故,还是生产事故,甚至是火灾或治安案件,都对人类造成危害和损害。这些为人们所不期望的现象,无论从根源、过程和后果,都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人类对其进行防范和控制,也都有共同的对策和手段。因此,把企业的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治安、环保等专业,进行综合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在21世纪,企业建立“综合安全管理模式和机制”是大势所趋。

4)国家安全管理模式。一是建立国家-企业-职工三方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构建国家监察-行业协调-企业自律-工会监督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制;二是从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人身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等目标出发,建立国家的大安全管理模式(机构、组织、立法、管理体系等)。

通过这些努力,将实现全面防范来自于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意外事故与灾难,减轻来自于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和危害,防止和减少来自于社会因素的公共事故与危害、治安案件及“黄、赌、毒”等消除或控制其对人类身心和生命的危害与毒害。

作者简介:罗云教授

作者单位:罗云(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邮编:100083

参考文献:

[1]罗云.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方法、技巧.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1997.

[2]肖爱民、唐紫荣等.事故管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

[3]董立斋、巩长春等.工业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上一篇: 资产证券化优缺点 下一篇: 农业发展策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