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未来趋势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18 14:38: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移动支付未来趋势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移动支付未来趋势

篇(1)

    1、移动支付概述。 移动支付是指允许用户通过其移动终端对消费的商品或者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方式。它是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相结合而发展的产物。移动支付业务是由移动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推出的增值业务应用。

    二、移动支付的存在的问题 

    三、移动支付发展的趋势

篇(2)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模式和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面临着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趋势,同时也会颠覆以往传统行业的运行模式,如美食、旅游、租车、房产、教育和医疗六大典型产业的APP和企业推广平台,重构了移动端的业务模式,如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等领域的业务改造。

不可否认的是移动互联网将是传统行业无论是技术突破还是市场突破的必然选择,各种主客观因素也要求传统行业在移动互联时代中转型甚至是重新定位。比如传统书店可以转型成为综合的文化交流中心以为爱书者或文化人士提供现实的交流平台。而电视机行业走的比较靠前,”智能化”转型已经开始在传统电视厂商运作,并且开始根据家庭以及个体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电视终端的整体应用方案等。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行业在全新的移动端业务模式中,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甚至移动互联网将会融入到传统行业和企业应用管理之中,这对传统行业来说,移动互联网将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

平板电脑”日薄西山”

曾经上网本的出现让业界一度认为传统笔记本将会被其取代,但是很快ipad的出现瞬间秒杀了上网本,随着各种平板电脑近几年的大行其道,似乎又有取代传统笔记本的趋势,但是”带头大哥”ipad销量已经开始大幅下滑。

4月24日,苹果公司公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二季度苹果总共卖出了1630万台iPad,相比之下,去年二季度,苹果大卖iPad的1950万台,销售量下滑显而易见。有分析师认为,苹果的平板电脑销量下滑或许是一个警示,平板电脑市场很可能已经趋于饱和。 其实从这个图示就能明显看到,与iPhone相比,iPad的增速已明显放缓,甚至几乎停滞并且开始呈下滑趋势。平板电脑的没落原因其实很简单,随着大屏手机的出现,让手机与平板的界限日益模糊,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消费人群大部分集中在年轻群体,而这部分人,手机是他们的主要移动设备;其次,年轻人对于使用浏览器上网并不感冒因为,他们早已对APP接入互联网的模式习以为常,因此,他们对平板电脑的需求很小。所有这些因素都让平板电脑的未来变得岌岌可危,日落西山也是早晚的事。

移动支付将颠覆消费方式

显而易见,移动支付正在慢慢改变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从最近的”手机月票”到手机可以直接通过支付宝付款,购物以及交水电宽带费用,移动支付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篇(3)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1-0208-01

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发展而来的移动支付在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安全问题,如果移动终端出现安全威胁,就会影响终端用户对移动支付终端使用的信心,继而影响移动支付的发展。因此,当前移动支付研究重点内容在于提高和改进移动支付系统安全性,完善移动支付系统,打造出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的移动支付平台。

1 移动支付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移动支付经历了几代的更新和深入研究,逐渐从传统支付手段过渡到电子支付,然后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发展成移动支付。移动支付业务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据调查显示,当前已经有大概150个移动支付业务在运转经营之中,这些移动支付业务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世界各个角落发展。很多通信、金融领域都已经引进了移动支付的支付方式,并且对发展移动支付事业有极大的信心。根据Gartner公司数据表明,截止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终端用户达4亿人次,可以看出未来移动支付发展面临良好局面。不过随着移动终端用户人数的增加,移动支付在使用之中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人们重视,亟待为移动支付创造更加安全的环境[1]。

移动支付手段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并不陌生,移动设备(如手机)、支付卡、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等利用电子技术达成支付目的的支付方式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各方面之中。未来,利用移动支付手段的终端用户将会越来越多,这是因为移动支付手段具有着远程支付和近距离支付的特点,满足了人们追求便捷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研究,移动支付手段的安全性能将持续提高,可以保证用户的资金安全。

2 移动支付应用存在的风险

2.1 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软件威胁

当前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多是手机、Ipad,用户在使用之中会因为移动终端设备受软件病毒的侵袭而泄露终端用户的信息。当前各种支付软件层出不穷,使用户也无法明确判断哪些软件能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在移动支付应用过程中主要的软件威胁有以下几种:第一类,终端性能被破坏,当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自身系统内存容量不足时,会影响软件的正常运行,例如支付宝、手机银行等移动支付软件的功能会受到限制,影响用户使用。第二类,恶意窃取用户信息,移动支付需要依靠网络进行支付,当终端设备与互联网联网时容易遭受恶意软件威胁,主要的威胁是盗取用户的各类信息。第三类,恶意扣费,在移动支付应用之中,恶意软件会假冒营运商定制收费业务,扣取话费等,这也是当前用户最常遇到的威胁[2]。

2.2 移动终端自身的物理环境威胁

移动终端设备最初只是具有短信等基本功能,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研发人们当前使用上了智能手机,这也成为最常见的移动终端设备,促进了移动支付应用的发展。不过与此同时也因移动终端设备自身引起了新的移动支付应用风险。手机等终端如果被盗取极易泄露用户信息,当前的物理安全控制并不能直接应用到手机等移动终端上,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设备的性能还是不能与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相比,会耗费加密时间。

2.3 移动支付系统下的网络安全风险

移动支付应用过程中必须依赖网络,而一旦网络受到恶意攻击,就会影响信道质量,这对用户移动支付造成威胁。一些非法入侵者会利用网络漏洞,制造假页面骗取用户验证信息,然后将用户信息重放,进而威胁移动支付安全。还有中间人攻击,这是在重放之后再进行欺骗用户的行为。

3 应对移动支付应用中的风险的有效对策

3.1 应对移动终端设备应用软件威胁的对策

首先,要在正规安全网站下载软件,防止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下载恶意软件;其次,提高对权限请求提示的重视,一旦有其他网页请求确定操作,必须核实是否是移动支付操作中需要的;此外,要增对移动支付登录信息的保护,确定登录界面是手机银行官网,确定登录环境安全,在操作过程中最好避免打开蓝牙、红外等连接措施。

3.2 应对移动终端物理环境威胁的对策

移动终端用户应该保管好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在设备上设置等级较高的密码,除此还应该提高信息保护意识,移动终端设备上不要存入敏感信息,或者及时删除敏感信息。

3.3 利用数字技术应对移动支付网络安全风险

提高移动支付网络安全的有效途径是研究数字技术,利用数字加密等技术来保护移动终端,促进网络安全[3]。我们知道在移动支付过程中,对终端用户的身份确认是极为重要的,一旦有人骗取终端用户验证信息,就极有可能冒充终端用户进行移动支付,因此有必要研究数字签名技术,以此来鉴定终端用户的真实性,相当于为网络安全提供第二重保障。

4 结语

伴随着移动支付系统的开发和深入研究,移动支付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难以预料的安全问题,给终端的使用造成威胁。所以,要不断提高和改进移动支付安全性能,完善移动支付系统,打造出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的移动支付平台。

参考文献

篇(4)

0 引言

近些年移动支付业务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尤其是在欧美、日、韩等西方发达国家,用户普遍接受、认可了移动支付业务。据有关机构调查数据来看,全球移动支付业务总额在去年已经超过了1700多亿美元,其用户已经超过2亿,移动支付业务从现在到2016年每年的增长率平均达到40%以上。当前我国手机用户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一,在我国规模日益扩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移动支付业务具有巨大潜力。但因受到行业标准、监管、运营模式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规范。

1 我国当前移动支付业务的现状

伴随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在我们的每个生活细节中都逐渐渗透着移动支付业务,我国手机用户在去年就已经达到了10亿,在世界上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最具潜力的移动市场,据有关机构预测,我国智能手机用户将在今年底超过5亿。手机已不仅是单纯的通信工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支付工具,对于手机用户来说,在日常的消费、转账等业务中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移动支付业务正经历着高速发展的旺盛时期。在这几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交易额保持高速增长,愿意通过手机下单交易及完成支付的用户日益增长,并且这样的意识还在继续上升。相对于计算机的渗透率手机具有明显的优势,有的外来务工人员或农村用户也许没有电脑,但能借助手机上网进行支付交易、完成转账业务。可见,即便与互联网有交叉的地方,但在移动支付领域要比互联网更有广阔的空间。

在我国是由金融部门、移动运营商联手推出了移动支付业务,它是通过手机作为媒介进行消费、理财的电子交易服务。用户通过移动支付系统不但能够用手机方便缴纳各种日常费用,还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银行转账;不但能够采购需要的商品,还能够买彩票等。手机银行等业务已经成为当下潮流,它们是跨行业开展协作的产物,其发展是由移动及支付平台运营商、银行、商户、消费用户等构建的产业价值链。只有打造良好的商业运营模式和构建完善的产业链,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就全球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来说,其格局是以第三方支付公司为主导的,在能够快速反应出市场需求和创新产品上具有一定优势。我国当前参与移动支付业务的主体有:银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银联以及支付宝、快线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可是在我国现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规模普遍偏小,有的甚至还缺乏央行规定的结算资质。在这种情况下,手机订票、手机银行等业务在迅速发展,陆续出现了大量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和支付公司,如北京通融通、掌上通、上海捷银等,并且同移动运营商在各地进行广泛合作,产生了多样化的移动支付业务。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可以使原来错综复杂的利益群体之间关系变得简单化,由原来“多对多”转变为“多对一”的关系,有助于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实现规模化发展。

2 对我国当前移动支付业务的相关建议

2.1加强产业合作实现行业统一标准

移动支付业务不同于其他移动增值业务,业务涉及范围广,其产业价值链是由移动运营商、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公司、手机生产商、芯片生产商、终端用户等许多环节构成的。此价值产业链中各环节呈现的是共存共赢的关系,不管是哪个环节脱落,都将严重阻碍整个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所以必须要集中多种资源,发挥集体智慧优势,形成产业合作的模式,共同去研发规定满足移动支付业务发展需求的相关统一标准。在统一标准的引导下,各尽其责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促进整体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

2.2强化央行的服务监管职能

伴随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其支付方式得到创新的同时,不仅对央行的支付结算服务的不断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央行的支付监管体系的强化也提出了更艰巨的挑战。此外,移动支付业务使用的是大量的电子货币,一旦对电子货币监管失控,导致其不断泛滥,那么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将直接被放大,就会使国家在制定相关金融监管政策方面产生误差,国家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在判断整个经济发展走向时将受到不利干扰,同样央行在制定实施相关货币政策时也会受到不利影响。所以央行需要采取必要措施,以便适应不断发展的移动支付业务需求,例如使跨行支付结算系统得到完善,从而满足移动支付业务的相关处理需求;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动态做到时刻关注,将日常监管范畴逐渐涵盖到移动支付体系,以便更好的控制支付风险;需要综合各种因素来协调市场发展,央行要详细研究为非银行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开放相关支付服务系统;对电子货币要严格规范、统一发行,详细研究传统货币受到电子货币发展的影响程度,不断提高相关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水平;需要尽早颁发具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市场准入条件、监管部门、具体业务操作流程和范围以及风险管理措施等。

2.3运营商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创新商业模式

拿移动运营商与银行的协作来说,从它们提供的移动支付业务的角度看,在它们之间一方的劣势正好就是另一方的优势,从而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在支付流程管理方面移动运营商经验不足,银行的优势恰好就在于此,而在移动支付业务的传输过程中银行则缺乏控制力,移动运营商不但控制着整个传输过程,在其数据库中还储备了大量的移动客户群。可见,成功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必备条件就是加强移动运营商与银行之间的大力协作。

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力之源就是创新,移动支付业务要想更能满足市场需求,就必须要通过创新产品来实现。银行应该以支付账户为基础,为用户提供一整套移动支付服务,包括现场支付、远程支付。运营商应该以移动互联网、手机终端为基础,打造集现场支付、远程支付为一体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以便给用户提供全面的移动电子商务和综合信息服务。处于价值产业链中的各方都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促进产品形态、技术工艺以及商业模式等重大突破。只要是在国家金融监管法规范围内,各方在各环节都要积极创新移动支付相关工作,这样就必定能营造一个市场接受、用户满意、各方共赢及国家认可的移动支付业务环境。

3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未来趋势

据相关调查数据得知,截至去年底,全球拥有两亿多移动支付用户,是09年用户的3倍,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到2015年在全球将达到近四亿移动支付用户,交易额将达到4700亿美元,这就说明每个用户平均一年的交易额会超过1000美元。我国拥有着全球最能挣钱的银行和移动运营商,所以在未来几年创建生态化移动支付系统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愿景。

3.1移动支付将形成产业联盟

在未来不管是移动运营商,还是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无法单独做好移动支付业务块大蛋糕,价值产业链中的各方协作已成必然。今后伴随有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大力推广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将有望形成全面的产业联盟。它不但能打破通信、支付、智能卡等行业间的障碍,共同构建一个相互协作、密切沟通的平台,还能将运营商的网络维护能力、商户的经营销售能力、银行的综合信用度以及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等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集近程与远程支付为一体的移动电子支付平台。

3.2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前景广阔

移动支付将对各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安全可靠、方便快捷、随时随地的支付服务。我国手机用户已经到达10亿,这样庞大的潜在客户群为移动支付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例如电信和联通都推出了手机支付业务,电信通过账单账户、行业支付卡等各种账户,提供手机充值、缴费、订购商品等服务;联通的手机能当作公交卡等。预计到2014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量将达到3800多亿元,移动支付用户将超过3.8亿,所以我国移动支付业务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3.3移动支付交易额将延伸到大额领域

我国当前移动支付业务主要集中在盈利少的小额支付上,所以未来延伸到大额支付领域是一种必然选择。因为,随着业务的不断推广,大众对其接受度在逐步增加,有助于推广大额支付业务;手机技术的成熟使安全性增加,为其提供基础;产业联盟逐渐形成,为移动运营商开展大额支付业务规避政策壁垒。

4 结论

综上所述,发展移动支付业务需要参与各方密切协作,这当然也需要管理机构的监管与引导。相信在价值产业链中的各方团结协作下,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将会实现更好、更大的发展。

篇(5)

以“刷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消费形态,其背后的风光和支柱,正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科技改变生活的鲜活体现。

毋庸置疑,电商市场和移动支付正在经历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电商市场规模突破40.6万亿元大关。今年,国内电商市场的发展前景仍然相当乐观,易观智库近期的行业预测报告显示,2012年B2C市场规模将达4500亿元。据淘宝无线公布的数据,截至当前,登陆手机淘宝的独立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预计今年年内将刷新为2亿。此前支付宝数据则显示,每天使用支付宝客户端进行支付的用户已经是去年同期的6倍,并且以每天激活6万用户的速度激增。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一项重要应用,移动支付兼具方便、快捷、安全、时尚的特性,迎合了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正逐渐改变国内民众的消费和支付模式。中国互联网协会的中国网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手机支付已经成为2012年中国网民最期待的支付方式,有28.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2012年使用手机近端刷卡支付。

据艾瑞咨询整理Gartner最新调查数据发现,2012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1715亿美元,较2011年的1059亿美元增长61.9%;同时,2012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数量将达到2.1亿人,同比增长31.3%。预计到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移动支付产业正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时期。

政策引导:从封闭到开放

巨大的发展潜力,使移动电子商务进入国家政策所关注的范畴。今年3月,工信部《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推动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普及,同时加快推动移动支付、公交购票、公共事业缴费和超市购物等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示范和普及推广。业内人士表示,规划的指引,为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纵观我国移动支付的生态环境,一系列相关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正在引导、规范、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从封闭到开放,并逐渐成熟,成为其发展路径。

事实上,作为整个支付产业链的一部分,移动支付从诞生之初就带上了明显的封闭印记。早在移动支付发展初期,央行曾明确规定,经营支付业务必须有金融牌照。支付业务成为了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行业内“专属”业务,将通信运营商等其他非金融机构挡在了支付的门外。这使得萌芽于2001年的移动支付产业链始终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

2003年底,各大通信运营商开始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牌照优势,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广移动支付,一些企业或机构也通过直接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进入产业链,这第三方支付机构雏形初现。

2004年下半年以来,若干主要的第三方移动支付运营商的业务放量增长,使得移动支付产业进入地域性快速扩张阶段,包括终端商户、硬件厂商等产业链各方纷纷加入,产业链逐渐呈现出开放与合作的趋势。

2010年6月,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三方支付行业逐渐从“放养”到“圈养”,从在“灰色地带游离”到“走向阳光”。

2011年,央行发放 “支付牌照”,移动支付业务作为牌照包含的六大支付业务范畴之一正式授权给合规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牌照的发放不仅为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名,并且使得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范畴、监管等有章可循。业内人士表示,央行对于整个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的明确的支持让支付产业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据统计,从2011年5月第一张牌照发放,到2012年6月29日,央行一共发放了四批支付牌照,共有196家第三方支付行业获得了“通行证”。

市场驱动:走向融合创新

广阔的“钱”景,吸引了各路运营商、金融机构、终端厂商、系统厂商加入。德勤《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的调查显示,66.67%的受访者表示其公司已经制定了移动支付战略并提供移动支付服务,拥有战略但尚未提供服务的占到20.72%,两者合计87.39%。

篇(6)

一、背景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络技术,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进行交易、支付和认证的电子商务活动,彻底克服了现代商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与商务主体更为贴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移动电子商务=“手机”+“APP”+“网民”。APP 是移动电子商务的载体,智能手机是硬件,网民通过“手机”和“APP”进行的活动就叫移动电子商务,它们三者的发展关乎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潜力。

二、移动电子商务现状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8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今年 1~8月,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4G用户占比已超过一半,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数再创历史新高,总数达到10.04亿户,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近800M,手机上网流量占比近九成。手机用户数量和用手机上网用户数量的攀升,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普及,上网速度的提升,无线宽带资费的下调,传统电子商务的转型,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移动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移动电子商务在给消费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技术上的安全问题和管理上的安全问题。

(一)移动电子商务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电子商务领域,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还缺乏可执行的法律法规,这使得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处于“裸奔”状态,为影响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种行为提供可乘之机,不利于移动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

(二)移动电子商务受限于目前的速度瓶颈

我国4G网络商发展已经将近3年时间,但是4G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且随着4G用户的爆发式增长,目前的4G网络网速仍然较慢,网络质量不够稳定,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移动支付作为新兴的支付方式,具有支付快捷、方便,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等优点,因此,移动支付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吸引了国际大量实力资本的青睐,但是正是由于其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利润空间,各方为各自利益互相较力,导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支付标准。另外,移动支付由于涉及方面较多,造成监管部门不明确,出现九龙治水的怪异现象。移动支付发展情况成为制约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四)消息缺少监管

对于微信营销而言,公众平台品牌信息、个人微店营销、微商城,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百花齐放的品牌营销策略。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使得微信营销产生了信息过剩的效应。进入消费者视野的信息过多,消费者无从筛选。这是微信营销发展的一个瓶颈与弊端,对微信上消息的,与公共平台建立进行合理监管,是微商进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环节。

四、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一)更加智能化

随着未来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中逐渐处于主导地位,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巩固。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刺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商开发出更多的APP,基于APP的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承担传统的电子商务销售功能,还可以促进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精确掌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促进企业的品牌推广和传播。

(二)和线下实体商店高度融合发展

运I商4G网络的广覆盖和高带宽,促使移动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得到了长足发展,很多线下实体商店选择支持移动线上支付,同时为减轻线下实体商店的租赁成本和更好地拓展业务,更多的线下实体商店选择开设线上分店。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发展,运营商将提供更广覆盖、更高网速和更优质的无线接入服务,这使得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支付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促使更多的线下实体店选择移动支付,促使移动电子商务和线下实体店高度融合发展。

(三)移动电子商务趋向个性化服务发展

移动电子商务较其他形式的电子商务有一个巨大优势是基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以下优势:(1)移动终端可以使用户时时在线,随时可以产生交易机会;(2)基于移动终端可以精确定位用户所属地理位置信息,有利于发掘用户需求,同时向用户推送附近相应的产品和服务;(3)移动终端可以借助社交软件,比如微信、QQ、微博、百度搜索等收集和整理用户的社交和搜索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挖掘可以帮助判断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根据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为用户推送相应的产品。通过对移动终端带来的优势分析可以发现,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将是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四)粉丝化

显然,未来的时代属于移动终端和小频时代,一方面传统的基于货品的分流、搜索模式在小频时代不再适用,另一方面很多移动用户往往被内容和社交引导,比如微商,很多微商通过优质的内容资源吸引和聚集消费者,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然后通过口碑相传,进而培养更多的粉丝,通过互粉等社交方式帮电商推送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通过丰富优质的内容资源,逐步培养忠实的粉丝,将是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五)碎片化

得益于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和无线接入网络的质量提升,移动支付更加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购物。数据显示,碎片化购物在移动电子商务中所占比例已经过半,并且高速增长,未来碎片化的购物方式将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五、结束语

移动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模式,通过分析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会更好地促进移动电子商务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书利 .4G 环境下的移动电子商务模式研究和创新 . 山东师范大学 ,2014.6.

篇(7)

1 移动支付的虚与实,体现互联网产业

力量的渗透性

互联网支付,本身就意味着虚拟的互联网服务和现实的金融服务的融合。而移动支付,则将这种虚实结合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互联网支付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03年10月,那时淘宝网首次推出支付宝服务。2005年初,第三方支付概念引起人们关注。所谓第三方支付,主要是指和相关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所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而第三方支付的实质是一种支付托管行为,通过支付托管实现支付保证。第三方支付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2005年9月,腾讯正式推出专业在线支付平台财付通。2006年,快钱推出IVR语音支付,移动支付方式开始出现。2008年2月,支付宝推出手机支付业务。2011年5月26日,央行正式发放第一批支付牌照,首批27家企业获牌,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名列其中。由此可见,自2003年到2011年,八年之间,我国互联网支付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自发到规范的发展历程。从互联网支付到移动支付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以及移动支付的兴起,所体现的是互联网力量在金融领域的强烈渗透性。现实世界的金融体系是一种现实的、固有的金融关系的总和。而互联网金融所构建的创新体系则是一种以第三方支付为核心的、虚拟的金融关系的总和。移动支付关系架构中,目前最能搅动市场格局的力量是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为什么会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兴起的数年后大行其道呢?这并非是第三方支付本身神力无穷,而是当第三方支付生逢其时地和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社会关系网络更为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时,其威力才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移动支付的兴起则将互联网和金融业的虚实结合关系进一步予以强化。也就是说,移动支付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和金融业的虚实关系的深度融合。

2 移动支付的破与立,体现互联网产业

力量的创造性

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而言,2013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2013年,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相互融合所衍出的“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迅速升温,引起广泛关注。它既推动了金融业务发展的多样性,又为互联网产业提供了新的巨大市场空间。互联网金融在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业务形态后,开始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到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地带。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上线,其功能集成在了支付宝App上,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对自己账户中的资金进行操作。2013年7月18日,新浪“微银行”,使得新浪用户不用前往银行网点,即可在线办理开销户、资金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等业务。2013年8月7日,微信5.0版本,微信支付功能悄然面世。尤其在2014年春节期间,微信支付的“微信红包”应用更是激起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极大兴趣,为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猛击一掌,促其飞跃向前。从2013年移动支付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以移动支付为典型应用的移动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固有的、现实的金融体系格局,也使得固有的以固定互联网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格局发生了新的突化。移动支付方式的快速崛起,对于传统金融领域而言,可谓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鲶鱼效应”,使得原来相对固化的金融产业关系具有了某种松动乃至突变的可能。移动支付所带来的产业变革效果可以用“颠覆性”一词来形容。这种颠覆性作用其实可以看作是一种具有破坏性创新作用的新兴产业力量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依托移动互联网而兴起的移动互联网金融,正在传统金融领域形成一种新的结构方式和产业空间。这是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移动互联网金融在推进产业发展进程中所具有的最大价值。

3 移动支付的分与合,体现互联网产业

力量的融合性

篇(8)

以移动支付为首的支付创新是否彻底改变了全球支付市场的结构?可以大致观察到2015年全球支付市场内部结构。从市场参与者来看,新的移动支付供应商不断进入该市场,原有的由几家主要机构(如Paypal、MasterPass、支付宝等)分割市场的局面已经被打破,新的赢家也不断出现,市场结构不断转换。仅中国市场,就出现了多家机构共同主导移动支付市场的局面,包括支付宝、银行卡、银联在线、微信支付、京东支付、百度支付、苹果支付等等。从支付工具结构来看,据《全球支付报告(2015)》大致统计,2015年年初全球支付市场的主要工具支付额及其市场份额大致如表1。从区域支付市场来看,全球主要地区的支付市场内部结构大致如表2所示。

总体而言,信用卡支付方式在全球支付总额中仍然位居首位,其次是新兴的电子钱包,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的是借记卡。具体而言,北美和拉美地区的信用卡支付量(分别为40%、42%)在其市场总额中最大,在全球也是排名第一。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是借记卡(29%),也是全球使用借记卡最多的地方。亚太地区则是全球新兴移动支付的领头羊,电子钱包34%的使用量位居全球首位。从银行卡支付量来看,北美地区在全球最高,信用卡和借记卡总支付量约占市场总额的65%,接下来是拉美地区的49%,第三是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42%,最后是亚太地区的39%。

金融市场最为发达的北美地区,其银行卡支付量却在全球排名第一;而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重要地位的亚太地区,其银行卡支付量却在全球位居末位。可以看出,支付市场的发展结构与一国金融结构不一致,银行卡支付量没有突出商业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银行卡使用量不能完全代表该地区商业银行的发展实况,原因很明显,支付竞争背后是各类金融机构市场竞争,支付涉及的金融机构远远不止是商业银行,如各类信用卡发行机构、收单机构等。因此,才会出现上述情况。

在支付方式发展方面,区域差异也比较明显,比如,直接借记和电子发票的支付方式,只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存在,北美、拉美和亚太地区没有此两类支付方式。根据《全球支付报告(2015)》的数据推测,各地区未来支付市场发展有一些共同的趋势:银行卡支付量减少,银行转账支付量略增。其他支付方式发展则存在地区差异,如电子钱包在拉美之外的地区均可能出现支付量上升,而现金、预付方式在各地区的发展趋势则可能完全不同。

总体而言,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稳步发展,电子钱包的支付量会不断增加,或位居全球支付量首位,但速度可能没有预期中那么快。随着支付体系内部竞争和结构变化,传统银行卡支付(借记卡和信用卡)或会借助近场支付等新型技术,稳定其市场份额,从而在未来5~10年占据全球支付市场的重要地位。

支付技术开发和应用继续升级

移动支付技术和各种分析算法的发展,彻底打破了全球支付行业固有的结构。在哪里购物和消费、如何支付,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且开始被深度挖掘。全球多国在支付等金融技术上面的投资不断增加,数字化货币技术更加成熟。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技术投资总额呈现每年三倍的增速,2013年约为29.7亿美元,2014年,全球金融技术投资总额已高达120亿美元。到2020年,其投资总额大约能增加至200亿美元以上。其中,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等)因为消费者对互联网+服务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其金融技术投资也随着回报率提高而不断增加。支付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否可以被准确预测(比如当初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就曾遵循所谓的摩尔定律)?从硬件来看,智能手机俨然已经成为主要的移动支付载体,集线上线下移动支付于一身,其他移动支付工具(智能手环等)也不短出现,但尚未打破其主导地位。从软件技术来看,未来移动支付发展的主要趋势包括:

近场支付(简称NF C),已成为重要的移动支付技术。NFC由1983年发明的沃顿发明的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演变而来,其可以为多个设备如数码相机、PDA、计算机和手机之间进行交换资料。NFC移动支付随着2012年NFC智能手机投入市场后开始发展,已经成为手机运营商和移动支付平台比较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目前全球知名手机品牌商、Visa等卡组织是NFC移动支付的最新引领者和竞争者。

生物特征识别(Biometrics Authentication)或成为重要的移动支付安全技术。随着移动支付越来越便捷、高效,与之相关的个人隐私、个人财务数据安全隐患不断产生,由此,准确识别个人身份信息成为保障移动支付安全的重要前提。自1891年产生的指纹识别技术已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断升级发展,目前最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包括DNA、指纹、声音、面部特征、静脉识别等。其中,指纹机和手形机的商业应用最为成熟。越来越高效的点对点支付模式,需要高度识别个人身份信息的技术,曾经用于高度机密场合的生物识别特征目前是最佳选择之一。虽然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市场化,但其发展势头比较明显,各大手机运营商、支付机构等都在投入研发此项安全技术。

移动云计算,已经开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自2007年以来,云计算概念开始出现并流行。NFC等创新支付技术直接挑战计算能力有限的移动工具,也因此给移动工具之外的移动云计算新的发展机会。做为独立的计算平台,移动云计算能为移动工具中的各种应用如支付,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数据储存、处理、交换等服务。随着移动支付等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云计算将凸显其强大的功能,不断为智能工具计算减负。当然,其对互联网的传输速度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也是目前的网络发展趋势。

复杂支付体系悄然形成

支付,已经不仅仅是公共的金融基础设施,近年来,其已经逐步成为商业模式的一部分、市场营销的新手段。市场竞争远没有结束。新的玩家(如第三方支付和各类手机支付、网络电子钱包如Android Pay等)不断进入支付市场,原有的玩家(如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并没有被击退,而是通过技术合作、商业合作等方式,以新的形式(如银行网络电子钱包)重新回到市场,支付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目前,移动支付技术、信用卡体系、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电子商务、传统商家之间深化合作形成了复杂支付体系,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

当各类支付机构共同掌握了前沿支付技术时,都具备提供高效支付的能力时,支付场景(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的争夺战就不可避免。而消费者对某一类支付场景的偏好、适应性和黏着度越高,提供该类支付场景的机构也将成为未来支付体系的主导者。互联网电商及第三方支付机构最早打破传统的线下现场支付场景,并围绕第三方支付做加法,涉足金融理财等服务,强化了自身的服务能力。在越来越多的线下商业机构接受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邀约提供现场第三方支付服务时,传统信用卡市场及其营造的传统现场支付场景真正开始受到猛烈冲击。在此之前,商业银行也依托其银行卡支付服务,设立了电商等商业服务机构,试图营造新的远程支付场景。但这一举措并没有提高其客户黏着度,因此,在一波又一波的支付场景竞争中,几乎被完全淹没。

而今,在第三方支付机构沉淀了大量资金、有了扩张商业信用的必要资本之际,同时依托移动支付新技术,各类传统信用卡的替代工具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结果,例如美国Paypal旗下的Affirm公司、Applepay等,国内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等,都可以在消费者进行消费交易时直接提供支付便利的信用贷款。既可以直接提高商家的销售额和利润,又为消费者节省延迟消费带来的成本。当然,消费者必须为此高效率的服务支付对应的利息。这种创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客户逐渐降低对银行信用账户的依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金融属性增强;其长期影响是侵蚀经济体系原有的商业模式,改变金融结构和商业社会规则,增强数字化货币实现的可能性。信用卡替代工具及其便利的支付服务对传统信用卡是致命的冲击。于是,可以看到,信用卡供应商也开始奋力反击。2015年,借助新的近场支付技术,全球信用卡供应商试图重新提升客户对信用卡的使用量和黏着度。美国支付市场的行业调查问卷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在《2015高级支付报告(The AdvancedPayment Report 2015)》问卷中,问题 “认为哪些机构拉动了移动支付增长”?得到的答案显示,拉动移动支付增长的机构排名大致如下:卡网络如美国运通等(82%)、手机等通信供应商(78%)、Paypal(76%)、第三方支付机构(73%)、新型互联网公司(72%)、银行和金融机构(72%)、谷歌(68%)、商家(63%)、Start-ups(62%)、移动网络运营商(53%)。简而言之,从2015年的情况来看,美国移动支付新的增长引擎是信用卡机构,其次是手机制造商,再次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最后是移动网络运营商。这也大致反映了目前全球支付市场竞争结构。当然,各国具体情形有所细微差异。

数字化货币的长期生存基础不断夯实

无论支付市场的内部结构如何改变,至今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移动支付技术等创新带来了更高的支付服务效率,夯实了数字化货币的长期生存基础。

数字化货币最初出现的基本目的是脱媒,即减少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多重货币交换环节(如现金与非现金账户转换、货币之间的兑换等),以节省货币交易成本,提高交换效率。无论哪种数字化货币,若要长期存在并被消费者接受,都需要对消费群体培养一些最基本的消费习惯,如非现金化支付消费,从而提高消费者对数字化货币交易的依赖程度。比特币在很多国家的交易并不成功,源于其投机易量远远高于基本的消费易量,本末倒置,没有培养出对其高度依赖的消费者群体,没有形成坚实的生存基础。

在全球,移动支付带动的数字化货币运营机构(商业银行、信用卡网络、第三方支付机构、手机制造商等)都正在经历深刻的创新过程。而在其对立面的消费者,也对数字化货币有了切实体验。数字化货币不再是一种理论上的新奇事物,也不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讨论和大宗金融交易,而是开始深入消费者的工作和生活,并呈现蔓延之势。虽然经济水平发展程度高低是一国数字化货币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而今,这种数字化货币创新都已经触及到各国的终端消费者。全球数字化货币发展也迎来了“春天”,很多国家已经尝试实现了无现金社会,更多的国家跃跃欲试。大部分国家在鼓励移动支付创新的同时,在稳步发展各项金融基础设施,总体提升一国金融体系的服务水平。总体来看,全球移动支付创新大大夯实了数字化货币发展的基础,推动更多的国家未来进入无现金社会。表3是花旗银行编制的全球数字化货币指数排名,其中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如3所示。花旗银行将各国所处的数字化货币阶段,按照分数排名分别列为 “实质性准备期”( 第1~23名)、“过渡期”(第24~45名)、“形成期”(第46~68名)、“初始期”(第69~90名)。

各国在数字化货币进程中的得分指数高低与其国内相关政策和金融基础设施紧密相关。以进入实质性准备期的各国为例,在发展数字化货币方面,名列前茅的各国各有优势:如排名第一的芬兰,国内消费者和商业机构对于支付技术等金融创新的适应性非常强;第二名新加坡则对于商业机构、政府资金流的数字化等拥有良好的监管规划,以及高度发展的信息交互技术(简称ICT)基础设施;第三名美国拥有富有活力的创新环境、最新技术在消费者和商业机构中的高扩散率,快速发展的B2C电子商务,美国消费者基础多样化导致其数字化货币适应性较差;瑞典具有广阔的ICT基础设施,消费者和商业机构对创新的适应性非常强;中国香港拥有良好的ICT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监管自由化,电信部门和零售部门对数字化货币的适应性强,准备程度高;挪威排名第六,零售业对数字化货币高偏好,消费者对新技术的高偏好;英国的零售商业机构和消费者偏好数字化货币,政府出台数字化货币过渡政策,但其目前的ICT对创新的承受能力较差;荷兰政府财政资金数字化程度高,消费者和商业机构对创新适应力强,但与英国相同,ICT承受能力弱;日本具有竞争性的私人企业和电信部门,但文化偏见导致其现金使用率依然很高;瑞士拥有良好的ICT基础设施,商业机构对创新接纳程度高,但其他市场ICT承受能力不强;丹麦排名第11,零售部门对数字化货币高接纳度,并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承受能力提高其数字化货币声誉;德国本地市场竞争适度,商业机构对各类创新适应能力强,但其现金使用率依然很高;奥地利本土市场竞争适度,电信部门对数字化货币准备程度高,通过本土创新和企业关系提高其名望。加拿大对数字化货币监管自由度高,金融服务可得度高、承受能力强,但同类市场的ICT基础设施承受能力弱。

篇(9)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升级更新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正在飞速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传统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巨大影响,改变甚至颠覆了传统的消费行为。本文通过介绍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1移动电子商务

1.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进行的一种商务活动,区别于传统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买卖双方无需谋面,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网上购物、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商务活动[1]。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由五个方面组成: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第三方交易平台租用者、安全可靠的在线支付系统和快速可靠的第三方物流系统。

1.2移动电子商务

移动电子商务是借助于各种移动智能终端和无线接入技术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它是移动智能终端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有机统一体。移动电子商务是传统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传统电子商务技术相比,它具有交易快捷、实时,移动支付便捷等优点。移动电子商务是传统电子商务模式的一个重要补充,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技术不断创新和提升,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由传统的移动支付扩展到掌上银行、掌上医疗等新型业态领域,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趋势。

2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1.1移动终端用户不断扩大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止到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占比提升至90.1%,无线网络覆盖明显提升,网民WiFi使用率达到91.8%。相较2014年底提升2.4个百分点[2]。移动终端远超过其他终端成为最主要的上网方式,进而使得移动电子商务得到更广范围的普及,逐渐成为电子商务的主要发展趋势。

2.1.2移动电子商务成交额不断提升

据统计,2015年有超一半的手机网民曾在移动端购物。移动电商成交额首超PC端,移动端将成为电子商务的主要交易渠道。近年来,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额稳定增长,占整体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的比例不断上升。预计到2018年,移动端交易额在网络零售市场中交易占比将超过75%[3]。

2.2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2.2.1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

移动电子商务在给消费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关系到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前途。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技术上的安全问题和管理上的安全问题[4]。技术上的安全问题主要有无线接入网、电商网站、APP等平台的安全问题和恶意的病毒、黑客攻击安全问题。管理上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电商网站、APP等平台管理漏洞带来的安全问题、个人移动终端带来的安全问题以及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等。

2.2.2移动电子商务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电子商务领域,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还缺乏可执行的法律法规,这使得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处于“裸奔”状态,为影响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种行为提供可乘之机,不利于移动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

2.2.3移动电子商务受限于目前的速度瓶颈

我国4G网络商发展已经将近3年时间,但是4G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且随着4G用户的爆发式增长,目前的4G网络网速仍然较慢,网络质量不够稳定,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2.4移动支付发展瓶颈过多

移动支付作为新兴的支付方式,具有支付快捷、方便,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等优点,因此,移动支付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吸引了国际大量实力资本的青睐,但是正是由于其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利润空间,各方为各自利益互相较力,导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支付标准。另外,移动支付由于涉及方面较多,造成监管部门不明确,出现九龙治水的怪异现象。移动支付发展情况成为制约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3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3.1更加智能化

随着未来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中逐渐处于主导地位,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巩固。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刺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商开发出更多的APP,基于APP的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承担传统的电子商务销售功能,还可以促进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精确掌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促进企业的品牌推广和传播。

3.2和线下实体商店高度融合发展

运营商4G网络的广覆盖和高带宽,促使移动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得到了长足发展,很多线下实体商店选择支持移动线上支付,同时为减轻线下实体商店的租赁成本和更好地拓展业务,更多的线下实体商店选择开设线上分店。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发展,运营商将提供更广覆盖、更高网速和更优质的无线接入服务,这使得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支付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促使更多的线下实体店选择移动支付,促使移动电子商务和线下实体店高度融合发展。

3.3移动电子商务趋向个性化服务发展

移动电子商务较其他形式的电子商务有一个巨大优势是基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以下优势:(1)移动终端可以使用户时时在线,随时可以产生交易机会;(2)基于移动终端可以精确定位用户所属地理位置信息,有利于发掘用户需求,同时向用户推送附近相应的产品和服务;(3)移动终端可以借助社交软件,比如微信、QQ、微博、百度搜索等收集和整理用户的社交和搜索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挖掘可以帮助判断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根据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为用户推送相应的产品。通过对移动终端带来的优势分析可以发现,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将是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4粉丝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传统的电子商务主要根据电商销售的货品进行区分,比如当当网最初主打图书类的产品,京东主要经营电子类产品,在此思维下,各个电商的网站也是根据货品进行分类、搜索、导航来进行分流,这些传统的模式在PC时代、大屏时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显然,未来的时代属于移动终端和小频时代,一方面传统的基于货品的分流、搜索模式在小频时代不再适用,另一方面很多移动用户往往被内容和社交引导,比如微商,很多微商通过优质的内容资源吸引和聚集消费者,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然后通过口碑相传,进而培养更多的粉丝,通过互粉等社交方式帮电商推送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通过丰富优质的内容资源,逐步培养忠实的粉丝,将是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5碎片化

得益于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和无线接入网络的质量提升,移动支付更加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购物,数据显示,碎片化购物在移动电子商务中所占比例已经过半,并且高速增长,未来碎片化的购物方式将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4结语

移动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模式,同时通过分析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才能更好地促进移动电子商务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李滨涵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袁毅.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篇(10)

框架细则相继出台

首先,为维护支付清算服务市场的竞争秩序和会员的合法权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京成立;其次,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监察部等部门《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意见的通知》,首次明确预付卡行业监管体系框架;第三,央行首次发放非金融支付业务许可证,标志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式进入监管时代;第四,人民银行《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多用途预付卡业务提出管理规范;第五,央行起草《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针对非金融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监管要求。

“在管理措施不断细化、监管主体不断多元化的趋势下,整个支付行业的体系将日趋完善,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将大大削弱,这些对于支付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艾瑞分析指出,一方面支付企业将在政策框架内充分发挥其创新优势,快速推陈出新,迅速把握市场需求,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金融支付市场正常有序的运行,合规经营将迅速被提上日程。

传统支付结算机构

与第三方支付竞合博弈升级

2011年,由于银行网银支付额度受限,支付宝推出快捷支付,财付通推出基于信用卡的“一点通”快捷支付业务,快捷支付业务由此兴起。其次,银联推无卡快捷支付业务――银联在线支付,通过这一业务,用户无需刷卡,只需提供卡号和相关认证信息就可完成支付。第三,银联商务凭借在全国33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网络覆盖,推出便民支付品牌――“全民付”,正式进军线下支付领域。

对此,艾瑞咨询指出,对于支付企业,创新和效率仍然是其未来发展的根本,对于用户和商户而言,支付成功率、便捷程度才是决定其如何选择的关键,用户体验将是决定未来竞争格局走向的根本因素。其中原因在于,一方面,第三方支付体系还没有壮大到与银行体系相抗衡的地步;另一方面,银行也更希望借助第三方支付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创新性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联竞争将不可避免。

支付企业集中发力

移动支付前景看好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1Q3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08.3亿元,同比增长154.6%,环比增长38.9%。艾瑞预计,2011年移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0%。

艾瑞咨询认为,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同时拉升了整体互联网经济对移动支付的需求,来自于商户和用户的需求促进了各利益集团对移动支付市场的整体看好。如,快钱推出“快+”支付平台及移动支付战略,汇付天下移动支付战略,甚至连运营商也不敢沦为通道,相继成立支付公司发力移动支付市场。但艾瑞咨询也表示,对于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技术标准的确定、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以及产业链各方利益的协调,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障碍。

新支付方式百花齐放

用户需求推动新支付方式诞生

年初,Square首次虚拟Card Case,顾客可留有他们去过的商家的“卡片”,只需入店报出姓名,便可完成支付。5月,谷歌了无线支付服务谷歌钱包,用户只需在结账台支持PayPass的终端机即可用手机付账。7月,支付宝手机条码支付产品,通过在线技术进军线下支付市场7月1日,支付宝了手机条码支付产品,正式进入线下支付市场。

对此,艾瑞咨询表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移动支付的技术创新,而用户对于支付便捷性的需求也在催生新的支付方式的产生。用户体验将是决定新兴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移动支付有效地突破了网上支付使用场景的限制,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的协同发展。

新业务模式不断涌现

合作衍生机会

进入监管元年,第三方支付经济及政策地位已日益明确,更多的行业和企业正在向第三方支付企业开放。2011年,汇付天下与新浪乐居达成战略合作,布局房产电商领域;支付宝与航空公司全面合作,机票进入网络直销时代阿里巴巴集团。

“以传统行业B2B电商、物流、行业解决方案为代表的全新的业务体系开始在整体的交易规模中逐步放量。支付企业提供的服务逐步渗透整个产业链,由单纯的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向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发展,涉及行业包括钢铁、物流、基金、保险等诸多传统领域。”艾瑞咨询预计,未来,各支付企业将在不同的细分市场逐步形成稳定的市场竞争优势,多元化格局将逐步显现。

全球化趋势明显

国际竞争加剧

上一篇: 免疫学的定义 下一篇: 谈谈对居家养老的基本认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